煤炭价格分析范文

2024-06-02

煤炭价格分析范文(精选8篇)

煤炭价格分析 第1篇

2014年煤炭价格分析与预测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刘晓明

● 国内经济增速换挡,步入“新常态”

● 煤炭市场总量宽松、结构过剩,煤炭经济继续低位运行 ● 煤炭价格下跌空间缩小,但仍将低位运行

2012年以来,我国GDP增速开始回落,告别过去30多年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当前,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下,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和改革攻坚期“三期叠加”,经济发展面临增速放缓、消化产能过剩任务繁重、内生动力不足等困难。

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经济继续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基调。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煤炭经济运行的压力仍然较大,煤炭市场供求宽松的趋势仍然持续,煤炭价格总体仍呈下跌态势。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经历了完全计划、双轨制、市场化等改革阶段,但当前以市场化为总体方向的定价机制在运行中仍存在煤炭成本构成不完全、流通成本过大、调控机制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从长远来看,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市场,形成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坚持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就要继续推动煤炭外部成本内部化,规范清理涉煤规费,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体系,加快推动相关领域改革。

一、前三季度煤炭价格走势分析

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煤炭市场延续了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煤炭经济及煤炭价格总体维持低位运行态势。

(一)国内煤炭价格总体走势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截至2014年7月末,国内煤炭价格总体已降至2007年底水平。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煤炭市场供求持续宽松,景气度继续下行,仍处于寒冷区间。总体看,前三季度煤炭价格走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下跌

2014年年初,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CTPI)报99.05点,较上年同期下降15点,降幅为13.15%。8月末,该指数报81.26点,较年初下降17.79点,降幅达17.96%;较上年同期下降13.75点,降幅达14.47%。

二、煤炭价格供求分析及中短期预测

煤炭价格是整个能源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煤炭价格波动及其运行趋势受到从国际到国内、从宏观到微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来看,供求关系是煤炭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煤炭需求分析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2014年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18.16亿吨,同比下降1.8%;全国煤炭销量17.27亿吨,同比下降2.1%。煤炭供给相对充足,需求乏力是导致煤炭价格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1.国内经济增长放缓

2014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艰难曲折,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经济已告别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增速换挡的“新常态”。我国GDP增速自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和7.4%,告别过去30多年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从山西情况来看,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GDP增速分别为10.1%、8.9%和6.1%,增速下降明显。经济增长放缓直接或间接影响煤炭需求,是煤炭价格持续下行的重要原因。

2.传统耗煤行业景气度不高

我国煤炭消费尤其是动力煤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近年来,电力行业用煤是动力煤消费中最主要部分,冶金行业用煤量逐年上升,化工和建材行业动力煤需求量保持平稳。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2014年1-7月,全国煤炭消费23.1亿吨,同比仅增长0.2%。其中,电力行业耗煤11.7亿吨,占消费总量的50.65%,同比增长0.4%;钢铁行业耗煤3.7亿吨,占消费总量的16.02%,同比下降0.7%;建材行业耗煤3.15亿吨,占消费总量的13.64%,同比增长0.2%;化工行业耗煤1.3亿吨,占消费总量的5.63%,同比增长7.7%。

从电力行业看,2014年上半年,全社会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据中国电力企

业联合会数据,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62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2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用电量占比分别为1.7%、73.5%和11.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378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2.9%。从发电情况看,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261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火电发电量209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占发电总量的80.25%。新疆、北京、湖北、山西等省份火电发电量增速较高,超过10%。可见,电力需求尤其是火电的用煤需求对煤炭价格起到较大的支撑作用。

从钢铁行业看,国内钢材市场景气度不高,钢材价格低位运行,钢铁行业亏损严重。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2014年8月末,中钢协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报90.63点,连续第5个月下跌,同时也是连续第11个月低于100点,且创2014年以来新低。中钢协预计,后期钢价将继续呈低位波动走势。8月份国内重点钢铁企业粗钢日均产量为170.41万吨,环比下降5.26%。8月末重点钢企钢材库存1424.16万吨,环比增长1.1%。据中钢协统计,2014年一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由盈转亏,亏损总额23.29亿元,累计亏损面达45.45%;上半年钢铁业仅实现利润22亿元,亏损面仍高达40%。可见,钢铁行业总体不景气,用煤需求不振,无法对煤炭价格形成支撑。

从建材行业看,主要建材产品产量继续增长,价格总体呈下探态势,库存增加,行业效益较上年有所改善。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4年1-7月全国水泥产量136893万吨,同比增长3.7%,增速同比减缓5.9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48334万重量箱,增长6.2%,减缓4.2个百分点。7月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平均出厂价为344.8元/吨,环比下跌3.2元/吨,跌幅为0.9%;平板玻璃出厂价57.6元/重量箱,环比下跌3.5元/重量箱,跌幅为5.7%。7月末,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1791万吨,同比增长2%;平板玻璃库存4459万重量箱,下降5%。2014年上半年,建材行业实现利润2011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水泥制造行业利润342亿元,增长52.7%;平板玻璃行业利润17亿元,增长24.1%。

从煤炭库存方面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已经连续31个月保持在3亿吨以上。6月末,煤炭企业库存990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重点发电企业存煤7906万吨,可用23天;主要港口存

煤5264万吨,比年初增长39%。

(二)煤炭供给分析

近年来,国内煤炭产能持续扩大,煤炭进口继续攀升,煤炭供给持续增长,导致全国煤炭市场总量宽松,煤炭价格跌势不止。

1.煤炭产能不断扩大

从产量方面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36.8亿吨,同比增长0.8%。201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为36.1亿吨,增幅由持续多年的年均增长9%降至2.6%。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2014年前7个月全国煤炭产量21.63亿吨,同比下降1.45%。

从产能方面看,“十一五”以来我国煤炭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万亿元,“十二五”前三年(2011-2013)又完成1.55万亿元,“十一五”以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11%。近年来,我国煤炭产能不断扩大,煤炭投资积累的产能陆续释放。中国煤炭行业协会预测,2014年国内煤炭产能将突破40亿吨。从山西的情况来看,2013年在很大一部分矿井改造建设的情况下,全省煤炭产量仍达到9.62亿吨,其中外运量6.2亿吨,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省有575座在建的重组整合改造矿井,年内将建成竣工160座,2015年将全部建成投产,总产能将达到13亿吨。总体看,煤炭产能建设存在超前问题,产能过剩对煤炭价格的下行压力仍将持续。

2.煤炭进口持续增大

国际煤炭价格仍存在比较优势,煤炭净进口量进一步加大,对国内煤炭市场形成较大冲击。2011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煤炭进口国,全年共进口煤炭(含褐煤)1.824亿吨,同比增长10.8%。2012、2013年我国煤炭进口分别达到2.9亿吨和3.3亿吨,连创历史新高。据海关总署统计,2014年1-8月,我国累计进口煤炭(含褐煤)2.02亿吨,同比减少5.3%。预计2014年全年煤炭进口仍将超过3亿吨。从山西的情况来看,2014年上半年,山西省煤炭出口25.2万吨,同比下降52.3%;进口222.3万吨,下降13.3%;净进口197.1万吨。总体来看,我国煤炭进口量持续增加,国际煤价已成为影响国内煤价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煤炭价格持续低位运行,进口煤对国内煤炭造成的冲击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3.煤炭运力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铁路投资不断加大,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明显提速,内蒙古煤炭外运通道建设逐步完善,极大地缓解了煤炭运输瓶颈问题。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4年前7个月全国铁路累计发运煤炭13.3亿吨,同比增长0.8%。主要煤运通道中,大秦线完成煤炭运量2.6亿吨,同比增长2.8%;侯月线完成1.1亿吨,同比增长1.4%。煤炭运力的不断提高有效保障了煤炭总体供应能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力瓶颈导致的煤炭价格上涨的推力。

4.新能源的替代作用逐步显现

当前,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仍高达2/3,占有重要地位。但从长期来看,煤炭消费的比重在逐渐降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的比重逐步提高。随着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增长迅猛,逾期未来将对煤炭形成一定的替代效应。

从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看,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36.81万亿立方米,稳定产量可达633-935亿立方米,其中山西煤层气储量约10万亿立方米。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3年国内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56亿立方米,利用66亿立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3.8%。根据《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煤层气开发从零起步,施工煤层气井5400余口,形成产能31亿立方米;累计利用煤层气95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150万吨。该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煤层气产量将达300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将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1万亿立方米,建成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煤层气产业化基地。

从页岩气开发方面看,近年来,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突破,产量快速增长,对煤炭产生替代效应,对国际天然气市场及世界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世界能源研究所(WRI)研究表明,中国页岩气储量超过30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几乎是美国的两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国家能源局于2012年3月发布了《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根据该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基本完成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掌握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分布,建成一批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2020年力争实现页岩气年产量600-1000亿立方米。

应当看到,短期内国内页岩气的开发尚难以形成规模,并且,受开采技术和水资源的限制,预言国内页岩气资源大规模开发为时尚早,其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替代尚不明朗。但参考美国业已完成的页岩气革命,未来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若能够形成规模,对国内能源供应格局将产生巨大影响,煤炭需求将进一步减弱,煤炭价格将有可能被更大幅度的打压。

三、煤炭价格走势预测

综合前文煤炭供求分析,从长期来看,煤炭价格回升至历史较高水平的可能性很小,持续承压、长期低位运行的可能性更大。

从短期来看,支撑煤炭价格的积极因素有:第一,国内主要煤炭产区山西、新疆、内蒙古、河南等省份,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煤炭资源整合后将大幅提升国家对煤炭产业的控制力,煤炭产量和煤炭价格预计将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第二,中煤、神华等煤炭集团已宣布实施煤炭限产保价,山西、内蒙等产煤大省有望陆续跟进,对煤炭价格起到一定程度支撑作用;第三,2014年四季度冬季取暖用煤高峰期到来,煤炭需求将有所提振;第四,各地铁路基建、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集中上马,将直接带动铁路基建、工程机械、水泥等基建主线品种的市场需求,间接增加煤炭需求;第五,各主要煤炭产区相继提出发展坑口电站,推进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输煤和输电相结合,能源供给方式将实现多样化;第六,煤炭大省山西继续推进煤电联营、煤电长协合同,推动建立和谐煤电关系,实施煤炭“二十条”、“十七条”等新政,减轻煤炭企业负担,推动煤炭革命,对稳定煤炭价格有所帮助。

但是,应当看到,中国经济增长降速进入“新常态”,对煤炭总需求产生深远影响。国内煤炭产能持续扩大,传统耗煤行业总体不景气,加之进口煤炭的冲击,未来一段时期内,煤炭市场宽松、供大于求的态势将延续,煤炭价格预计仍将低位运行,但下跌空间缩小。预计中短期乃至未来2、3年内,国内煤炭价格止跌企稳甚至有所回暖的可能性较大,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

煤炭价格分析 第2篇

秦皇岛海运煤炭市场监测的海上煤炭运价显示,本期国内主要航线的海上煤炭运力需求延续着低迷状况,运价也继续在低位徘徊,煤炭海运费价格再次刷新年内最低价格。截至11月30日当周,秦皇岛港2-3万吨船型至上海、张家港的煤炭海上运费分别报收30元/吨及33元/吨,较上周价格水平持平,上述价格已成为2011年以来沿海市场同船型同航线的最低煤炭运费,九周内整体跌幅均为19元/吨。同船型至广州港方向的煤炭海上运费继连续三周保持在年内最低的价格水平60元/吨之后再次下降,报收58元/吨,九周内整体下跌了22元/吨,降幅27.5%。

本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价格下降的港口规格品明显增加。环渤海地区港口平仓的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847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下降了3元/吨。至本期,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已经连续三周下滑,累计降幅为6元/吨,近三期的吨煤降幅分别为1元、2元和3元,呈现逐渐扩大态势。库存方面,本周港口库存继续增加,截止11月29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量为742.1万吨。

分析认为,近期传闻并于30日正式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北方港口市场动力煤采取限价措施,因为限价水平明显低于当前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使得本已面临多重不利因素的环渤海地区动力煤市场再遭打击。

煤炭价格分析 第3篇

上图中,煤价为秦皇岛港大同优混平仓煤价,油价为大庆原油价格。如图所示,从2003年起,原油价格一路攀升,2003~2007年累计上涨了差不多近3倍。2008年上半年,国际油价更是加速上涨。与油价走势相近,2003~2007年,煤炭价格也处于高速上升的通道中,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以来,出现大幅上涨。受以国际金融危机为主导等因素的影响,油价在2008年7月达到历史最大值后,7月中旬开始跳水,与油价一样,煤炭价格也在2008年7月达到历史最大值后急速下降,也就是说,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下降基本同步,但煤炭价格变动略滞后于油价。2009年上半年初期,油价开始复苏,而煤炭价格在2009年4、5月间开始反弹,煤炭价格的上升也略滞后于石油价格。

在一定滞后期下,煤炭价格跟随石油价格变化而变化的这种明显的联动性,既与能源替代相关,又受预期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显然,不同的能源之间存在可替代性,随着能源资源日渐稀缺,能源价格日益走高,替代性也会越来越强。因为能源价格越高,替代投资就会相对小,替代可能性就越大,一旦能源价格走到一定高度,很多能源替代都将成为可能。能源的可替代性,使各种能源产品的价格具有联动性。对于不可再生能源,能源可替代性使一种能源价格的走高带动其它能源价格上涨。表现在石油市场与煤炭市场上的一个突出例子,即:当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很多用油发电的企业都转向利用煤炭发电,煤炭需求被推向高峰,供应相对紧张,导致了煤炭价格的上涨。同时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凸显了煤炭的重要性,因此很多煤炭出口大国改变策略,限制了煤炭出口,致使煤炭供应偏紧。由此可见,在油价高企时,煤炭价格上涨是必然的趋势。

近些年,国内很多学者研究了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的关系。焦建玲利用时间序列模型证明煤炭价格和石油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1];张同功与雷仲敏通过研究分析石油价格的上涨对煤炭市场的影响,认为石油价格对煤炭价格的影响有:(1)比价关系促使煤价上涨,(2)相关产品和行业对两种能源品的需求转换促使煤价上涨[2];另外还有多位学者通过研究分析证明石油价格对煤炭价格有正向影响[3,4,5,6]。本文将采取二元GARCH模型对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之间的双向影响,进而了解这种双向的影响信息在这两种重要能源之间的传递模式。

1 波动溢出效应模型方法

所谓波动溢出是指一个市场的波动不仅对其自身未来的波动具有影响,而且可能对其它市场未来的波动产生影响,这种市场间波动的传导称为“波动溢出效应”,它反映的是收益率条件二阶矩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溢出效应是经济活动或过程的外部效果,本文用BEKK-MGARCH模型分析煤炭和石油两个市场价格收益的波动溢出效应,建模过程如下:

1.1 VAR模型

令Ri,t,i=(PC,PO)为煤炭和石油价格在时间t时的收益,按照AIC和SC最小值标准,通过VAR(1)模型,得到残差εt。

1.2 BEKK-MGARCH模型

这里,波动溢出效应揭示了不同市场的价格波动可以相互影响。当采用单变量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来观察溢出效应时,需要分别计算目标市场的条件方差,而这忽略了一些市场相关性方面的有用信息。考虑到市场相关性的存在,为了更好地度量溢出效应,研究人员提出了多变量GARCH(MGARCH)模型,它是单变量GARCH的扩展,因为MGARCH能够充分利用残差向量的协方差矩阵所包含的信息来研究溢出效应。为了降低Vech-MGARCH的计算复杂度,Engle和Kroner提出了BEKK模型[7]。BEKK模型的显著优点是容易满足Ht的正定性,而且参数少。除了BEKK,DCC、O-GARCH和FF-GARCH模型也是不同类型的多元GARCH扩展,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考虑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BEKK-GARCH模型是首选。本文使用BEKK-MGARCH(1,1)对煤炭价格和石油价格收益的溢出效应进行建模,如下所示:

{εt|Ιt-1=(ε1ε2)Ν(0[2×1]Ηt)Ηt=(c11c120c22)´(c11c120c22)+(a11a12a21a22)´(εt-1εt-1´)(a11a12a21a22)+(b11b12b21b22)´Ηt-1(b11b12b21b22)

其中Ht也可以表示为:

{h11t=c112+α112ε1t-12+2α11α21ε1t-1ε2t-1+α212ε2t-12+β112h11t-1+2β11β21h12t-1+β212h22t-1?()h22t=c222+α122ε1t-12+2α12α22ε1t-1ε2t-1+α222ε2t-12+β122h11t-1+2β12β22h12t-1+β222h22t-1?()h12t=c11c12+α11α12ε1t-12+(α21α12+α11α22)ε1t-1ε2t-1+α21ε22ε2t-12+β11β12h11t-1+(β21β12+β11β22)h12t-1+β21β22h22t-1

αij表示ARCH效应,或者波动的短期持续性,βij表示GARCH效应或者这些冲击对长期持续性的贡献。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煤炭和石油两个市场的价格溢出效应,因此αij,βij,i≠j的显著性是焦点所在。如果可以证明αij,βij,i≠j不等于零统计显著,则可以说从一个市场到另一个市场存在波动溢出。

给定残差向量εt|Ιt-1满足二元正态分布,为了估计方程(Ⅳ)的参数,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对数似然函数如下:

L(θ)=-Τn2+ln(2π)-12t=1Τ(ln(|Ηt|)+εt|Ηt-1|εt)()

其中,n是模型的变量个数,θ是待估计的未知参数向量。

1.3 检验VAR-BEKK-MGARCH模型的鲁棒性

本文利用Ljung-Box Q统计量,通过检验标准误差vt是否服从白噪声过程来检验模型的鲁棒性(零假设为标准误差vt服从白噪声随机过程)。如果无法显著地拒绝零假设,则模型具有适应性。

2 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2.1 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秦皇岛港大同优混平仓煤价作为国内煤价的代表,选用大庆原油价格作为国内油价的代表,来研究煤炭和原油两个市场价格波动的溢出效应。样本数据为从1998年1月到2010年6月的月度均价,分别来源于煤炭行业数据库与美国能源情报署网站。根据当年的汇率情况换算单位,煤价单位为美元/吨,油价单位为美元/桶。煤炭价格和石油价格的收益率采用对数收益率,即:

Rit=100×(log(Pit)-log(Pit-1)), i=PC,PO,

其中,i=PC表示秦皇岛港大同优混平仓煤价,i=PO表示大庆原油价格,Rit表示i市场第t月的收益率,本部分实证分析用Matlab实现。

2.2 描述统计

从图2中可以看出,煤炭价格和石油价格的收益率序列中出现多个异常的峰值,收益率的波动具有一定突发性和明显的聚类现象。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

表1给出了两个市场价格收益率的基本统计特征。可以看出,两个市场价格收益率的分布都是平稳过程。JB检验显示两个收益序列分布均显著异于正态分布。煤炭价格分布是右偏的,石油价格分布为左偏,而两者的峰度都明显大于3,分布具有尖峰特征,两个市场收益率序列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特征。自相关检验表明,两个市场价格的月收益率序列存在显著的自相关,其滞后1,5,10,15期的Q统计量均在0.01水平上显著。ARCH-LM检验则表明两个市场均存在明显的条件异方差现象。

2.3 Granger因果检验

对煤炭与石油两个市场价格月收益率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下:

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石油价格月收益率是煤炭价格月收益率的Granger因,而煤炭价格在滞后7期时是石油价格的Granger因,这说明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间是相互影响的,可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不过石油价格对市场信息的反映比煤炭价格要敏锐,对信息的反馈速度也优于煤炭价格。

2.4 BEKK(1,1)-MGARCH(1,1)模型

对煤炭和石油两个价格收益序列建立VAR(1)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建立BEKK(1,1)-MGARCH(1,1)模型。

下表显示了模型的估计结果。值αij+βij表示从市场i到市场j的溢出效应,根据下表看出(α12+β12=0.2641)<(α21+β21=0.6976),即从石油市场到煤炭市场的整体溢出效应要强于从煤炭市场到石油市场的整体溢出效应。

注:*代表10%水平下显著;***代表1%水平下显著。

具体来看,在条件方差方程中,代表ARCH效应的α12,α21和代表GARCH效应的β12,β21系数估计值都很显著,这表明无论是ARCH效应还是GARCH效应,在煤炭市场和石油市场之间都存在双向溢出。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石油价格对煤炭价格的短期影响和持久影响均比较强,表现为正向的影响;而煤炭价格对石油价格短期内同样存在较强的正向反馈,但是长期影响较小。

平方残差滞后15期的Ljung-Box Q统计量在置信水平为5%时是不显著的。因此,我们采用的BEKK-GARCH(1,1)模型可以消除自相关和条件异方差,能够充分表示煤炭和石油价格收益的动态性。

3 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关注的是煤炭价格和石油价格的相互作用,利用BEKK-GARCH模型框架下的多元条件波动模型来定量研究两个市场价格间的波动溢出,以捕获煤炭和石油价格的动态溢出效应。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更深刻的揭示了煤炭市场和石油市场之间有显著的双向价格溢出效应,波动是非对称的,而且波动溢出的短期模式和长期模式并不完全相同。煤炭与石油互为替代能源,当石油价格上升时,短期与长期看,都会对煤炭市场形成冲击,表现为引起煤炭价格上升,但是煤炭价格的上升虽然在短期内对石油市场也有些许冲击,但是长期来看,煤炭价格对石油价格影响不大。

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在关注到油价变化时,对滞后一定时期的煤价变化做出准确判断。建议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在煤价的走势预测方面,将油价的影响引入,积极跟踪并深入分析油价对煤价的影响。同样在相关人员研究油价变化时,也可以将煤价的变化考虑进来,提高预测效果。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BEKK-MGARCH模型对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煤炭市场价格和石油市场价格之间除了正相关关系外,有显著的双向价格溢出效应,而且波动是非对称的,波动溢出的短期模式和长期模式并不完全相同。煤炭与石油互为替代能源,当石油价格上升时,会对煤炭市场形成冲击,刺激煤炭价格上升;同样煤炭价格的上升在短期对石油价格也有些许冲击,但是长期来看,影响不大。

关键词:煤炭价格,石油价格,BEKK-MGARCH,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1].焦建玲.中国煤炭需求的长期与短期弹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08-110

[2].张同功,雷仲敏.煤炭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能源,2005,(12):16-19

[3].战彦领.国际油价走势及对国内煤炭价格的影响分析[J].中国煤炭,2008,(9):21-24

[4].袁桂秋,张玲丹.我国煤炭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J].价格月刊,2009,(2):45-47

[5].蔡鑫磊.目前影响我国煤炭价格的主要因素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8,(10):87-90

[6].谢守祥,谭清华,宋阳.影响煤炭价格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与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6,(11):57-59

煤炭价格分析 第4篇

【关键词】煤炭价格;协整分析;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能源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占据着主要的比重,因此煤炭价格在能源市场上备受关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能源供求结构。

2.研究意义

股票市场作为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对煤炭股票的研究有助于投资者对该板块股市进行判断,同时也有助于相关企业分析宏观层面股价变化的趋势,从而更好的适应宏观环境,实现企业的增长发展。

二、文献综述

宏观因素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在我国很早就有学者在研究,岳意定(2006)对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影响我国股票价格的宏观因素主要有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企业商品价格指数、汇率、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每月的总成交金额与每月平均市价总值之比等。张伟、何颜(2005)从煤炭产量、煤炭运输能力、国家政策和煤炭需求等对煤炭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描述。张雁忠(2005)对煤炭价格的影响因素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具体定性描述了石油价格、煤炭运输、冶金行业、煤炭安全因素、电力行业、生产成本等对煤炭价格的影响。

文献总结:尽管宏观经济指标对股票价格指数影响的有关研究较多,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整体股价指数的研究,对于属于行业板块的煤炭指数的研究较少,此外这些研究表明了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价格有很大的影响,但具体的变量却各不相同。本文尝试选取不同的参考指标组合从新的宏观层面角度去构建煤炭类股票价格模型,进而丰富该领域的研究。

三、研究设计

1.研究样本

本文采用2006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回归,采用Eviews8.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同花顺数据库、国家统计局官网和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2.研究变量

宏观环境影响投资者以及企业行为,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股票的价格。本研究选取以下变量进行分析:

3.模型设定

根据套利定价模型中多因子模型的设定,对煤炭板块股指收益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Yi=β0+β1*X1+β2*X2…+β8*X8 +εi

其中Y为解释变量,βi(i=1,2,…,k)为回归系数,Xi(i=1,2,…,8)为对应的指标。

四、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所有变量一阶单整满足同阶平整要求。

2.协整检验

由于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因此需要对所有变量进行协整检验防止方程出现 “伪回归”现象,协整检验结果如下:

方程回归后产生的残差序列原始数据平稳,通过平稳性检验,证明方程内变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3.相关性检验

指标之间个别相关度较高,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选择逐步回归分析。

4.逐步回归

考虑到模型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逐步回归结果在剔除影响不显著的变量之后得到变量X1,X4,X5,X6,X8。它们对应的p值均在5%下显著,所选变量也基本符合t检验,决定系数为0.8229,调整后为0.7908,拟合优度较高,这里的DW=1.45,通过查表可知不存在序列相关,因此方程回归结果较好。

五、结论及建议

1.结论分析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铁路货运量、PPI指数、工业GDP增长率在5%的显著性下都为正,这些指标都会和煤炭价格同向的发生变动,其中上证综合指数也显著为正,说明煤炭类股票在一定程度上会跟随大盘波动。而一年期固定贷款利率在5%的显著性下为负,表明贷款利率与煤炭类股票价格呈负向变化趋势,这一点可以从企业运营成本角度得到解释,贷款利率上升,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对于煤炭等能源消耗下降,进而从需求角度导致煤炭价格下降。

本模型中影响煤炭类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是上证综合指数、工业品消费指数PPI、工业GDP增长率、贷款利率变动率以及铁路货运量,这些变量所构成的煤炭价格模型精确度较高,能够解释煤炭价格变化82%上的原因。由模型可得出结论:

(1)我国铁路货运量,工业品消费指数(PPI),市场综合股指以及工业GDP变动率与煤炭类股票价格之间呈正向联系

(2)一年期固定贷款利率水平与煤炭类股票价格之间呈负向联系

2.现实建议

该模型可以作为煤炭价格预测的有效工具,并对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借鉴。基于本研究模型提出以下建议:

(1)煤炭类企业层面,企业需要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挖掘市场对煤炭需求的潜力,充分利用宏观经济,推动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拓宽煤炭利用范围。在运营的过程中综合参考市场因素来调节企业生产实际,从而尽可能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同时还要注重提高相关生产技术,不断适应生态发展的政策要求。

(2)政府层面,政府在管控煤炭价格方面可以充分运用模型中涉及到的变量指标,通过财政手段以及调节铁路货运量等方式来控制煤炭行业的生产量,从而干预煤炭的价格。同时基于目前煤炭行业产能过剩,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政府也应该综合利用模型中指标来促进煤炭行业的产业升级,提高煤炭行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加快实施煤矿行业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

[1]岳意定.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因素研究. [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2]张伟,何 颜 .2005年煤炭价格变动原因分析 [J].国土资源, 2005,(10): 63-64.

[3]张雁忠.哪些因素拉动了煤炭价格的上涨 [J].煤矿现代化,2005,(5): 7-8.

[4]田书晶.我国煤炭价格供求关系分析及其价格研究[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06.

[5]曹立荣.煤炭涨价的价值链分析 [J].煤炭经济研究,2005,(1): 76-77.

[6]吴玉桐,梁静国。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8(07).

[7] A.Cologni,Manera.M.Oil prices,Inflation and Interest Rates in a Structural Cointegrated VAR Model for the G-7 Countries [J].Energy Economics,2008,30(3):856-888.

作者简介:

煤炭价格分析 第5篇

【摘 要】本文以Matlab为工具,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对基于库存的动力煤期货价格进行模型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其具有高度相关性,并具有研究价值。这对探究中国煤炭期货未来的价格变动趋势,为煤炭期货市场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煤炭期货;MATLAB;神经网络;模型预测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的基础能源越来越依赖国际煤炭资源,掌握煤炭未来市场价格的话语权对我国经济发展、资源供给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期货这种能够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便具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小波分析具有较好的描述能力,而且预测的精度较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较大,作为一种信息和信号处理工具在许多方面得到应用。煤炭期货的上市

动力煤期货上市后,其价格将成为动力煤市场的风向标,自身也将成为电力企业锁定成本的保值工具。因此,动力煤期货上市,对于动力煤市场乃至主要的国民经济发展带来重大积极作用。

一是有利于完善市场体系、稳健企业经营、优化资源配置。上市动力煤期货通过形成公正、透明、权威的中远期价格体系,能够为煤炭、电力等上下游企业签订长、短期协议提供有效参考,是动力煤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和煤炭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内容。

二是有利于缓解“煤电联动”压力。“煤电联动”是指在某一约定时间周期内,如果煤炭价格上涨超过某一既定比例,那么国家便对电价做出相应调整。推出动力煤期货后,电力等下游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实现现货、期货“两条腿走路”,有效规避煤炭价格市场波动风险。

三是有利于“煤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上市动力煤期货通过提供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的金融工具,有助于为进一步推动煤电一体化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动力煤期货能够为煤炭定价提供有益借鉴,煤电合营企业可以在期货价格的基础上,依据自身情况,制定结算价格,为煤电一体化消除消极因素。模型与算法

2.1 小波神经网络

小波神经网络方法与传统的参数模型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数驱动的自适应技术,不需要对问题的模型做出任何假设。在解决问题的内部规律未知或难以描述的情况下,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学习训练,以获取数据之间隐藏的函数关系,是一种多变量输入的非线性、非参数的统计方法。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时间序列时,利用时间序列模型不需要知道影响预测变量的因果关系,而且有足够多的数据可以用来构成一个合理长度的时间序列的特点,通过把输出层单元的误差逐层向输入层“分摊”给各层单元,从而获得参考误差,并调整各边连接权,直到小于允许误差。输入信号从输入节点依次传过各隐藏节点,然后传到输出层,每一层的节点的输出只影响下一层节点的输出。在学习过程中,为使网络输出层的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通过连续不断地在相对于误差函数斜率下降的方向上计算网络权值和偏差的变化而逐渐逼近目标。每一次权值和偏差的变化都与网络误差的影响成正比,并以反向传播的方式传递到每一层。

2.2 数据准备

本文模型中使用的是郑商所CZCE动力煤自2013年9月上市一年内的收盘价格,以交易日为单位(节假日停盘,故省略)。

库存数据方面,模型使用的是我国主要港口煤炭库存总量,数据来源于鲁中煤炭交易中心。选取区间与动力煤期货价格的选取区间相同,都为2013年9月动力煤在郑商所上市之后的一年时间。动力煤期货价格与库存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动力煤期货价格有较大波动的时段都伴随着库存的反向波动。

(5)记录已学习过的样本数p。如果p

(6)确定隐含层层数。隐含层节点数太多会导致学习时间过长;而隐含层节点太少,容错性差,识别未经学习的样本能力低,所以必须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利用逐步增长或逐步修剪来确定。根据试算比较,最终确定隐含层节点数为10。

(7)按权值修正公式修正各层的权职和阈值;

(9)利用测试样本检验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并对未来进行预测。对训练、测试以及预测输出的结果进行反归一化处理,即将输出值还原为原量纲值。预测结果评价方法

通过以2013年9月26日到2014年9月5日的煤炭期货价格与港口库存数据进行分析和单步预测,得到如下图

并对预测的整体效果进行比较,采用平均值误差平方和MSE(Mean Suare Error)、平均绝对误差MAE(Mean Absolute Error)、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等三项预测误差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误差结果如下(部分)

从图4及表1可以看出,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误差评价指标都非常小,预测表明,在无重大利好消息出台或者政策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国内煤炭期货价格仍处于在低位保持震荡的趋势。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煤炭期货价格交易的分析预测得出,在动力煤期货上市之后,煤炭下游行业对煤炭消费的需求,更加直观的在期货价格上得以提现,而通过市场形成的期货价格,虽然影响因素众多,不能完全准确的预测价格波动,但本文模拟出的结果是比较满意的。也说明煤炭期货价格变动具有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煤炭价格上调通知 第6篇

尊敬的客户:

您好!

根据宏观市场行情,再加上煤矿人力成本、运输、材料费等的全面增长,投入环节的不断增多造成生产成本提高,经煤矿领导开会决定2016年9月26日零时起,装载机装售民用煤单价上调为660元/吨,人工装售民用煤上调为760元/吨,关于此次调价,希望大家能理解和支持,为此给大家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同时感谢广大客户的厚爱和支持,谢谢!

****煤矿

2000年以后煤炭价格的变化1 第7篇

背景资料:

“秦皇岛港煤炭价格”和“广州港煤炭价格”是中国煤炭流通业内公认的具有代表性、标志性和参照性的全国煤炭消费价格的基准价格。按照煤炭流通业内的常规,在动力煤十几种不同煤质产品中,选取标准煤质(5500Kcal/kg)的价格为代表样本;在无烟煤中选取其不同煤质产品价格的平均数。

价格变化趋势:

2000年以前,为了维持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煤炭价格受政府管制,煤炭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国有重点煤矿处于亏损状态。

自2000年起至2008年8月,吨煤综合平均售价处于不断上涨趋势。2002年起国家停止发布电煤政府指导价格。然而,由于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对于物价具有较大的影响,国家仍不时出台价格管制政策进行调控:如国家发改委对2004年尚未签订长期合同的电煤,2005年的车板价以2004年9月底实际结算的车板价为基础,在8%的幅度内进行浮动、进行协商。所以,煤炭价格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有所反复。直到2005年底,国家正式宣布对电煤价格不再进行宏观调控,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做好2007年跨省区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以先进的视频会议取代开了几十年的煤炭订货大会,并进一步确定了“坚持煤炭价格市场改革方向,由供需双方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协商确定价格,至此,中国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政府定价转变为市场形成价格。以山西省国有重点煤矿实地调研成果为例,2000年吨煤综合平均售价为129.26元/吨,到2007年吨煤综合平均售价为330.65元/吨,比2000年上涨了201.39元/吨,涨幅为156%,平均年增幅为22.3%。2000年到2003年,平均年增幅为11.4%;2004年起的连续两年内,吨煤的综合平均售价增幅较大,每年的原煤综合平均售价都比上年增长了约30.6%,后自2006年到2007年,吨煤综合平均售价由309.58元/吨增长到330.65元/吨,增长幅度趋于平缓,平均增幅在6%左右。

2008年,中国受次贷危机影响,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国内煤炭价格在当年9月份之后不断下滑。

2009年,在4万亿投资拉动下,中国经济在二季度企稳回升,煤炭价格在宏观环境向好的影响下开始上涨。

2012年,受全球经济衰退拖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价格开始徘徊下行。当前煤炭价格的持续下挫,是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诱发煤炭需求放缓,与煤炭产业产能相对过剩、产量增长过快之间的矛盾导致的。

二、煤炭价格变化浮动的原因和背景

在煤炭需求拉动的大背景下,完全成本化、定价机制变革以及节能政策导向也是支持中国煤炭价格保持向上趋势的几大支撑因素。随着以石油价格为代表的全球能源价格上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煤炭资源的保护开发并通过市场化手段促使煤炭定价机制的变革。预期未来政府会通过上调资源税和全面征收三项基金来促进资源的开采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成本推动型的煤炭价格上涨将不可避免。

(一)政策性成本增加——成本推动型的煤炭价格上涨不可避免近两年来国家集中调整煤炭产业政策,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煤炭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必然推动煤炭价格上扬。中国相当多的煤炭企业迄今没有将诸如矿工的安全、健康问题, 煤矿开采对当地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纳入成本核算。为了促进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借鉴国际经验, 必然要将这些外部成本“内部化”, 即让煤炭企业承担一部分社会成本。因此,一大批政策性成本增支因素已经出台或正在酝酿出台:首先,预计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全国推广后,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和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等全国范围的征收将使煤炭企业吨煤成本增加30-33元/吨;其次,目前全国性煤炭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征收标准还未出台,参考山西省06年颁发的征收标准,预计煤炭探矿权价款的征收将导致企业吨煤成本净增3-13元/吨;第三,有关煤炭资源税“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的有关方案、政策均已上报国务院,批准实施后,资源税将由0.3-1.2元/吨,提高到2.50-4.00元/吨。此外,随着补还安全欠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等政策,煤炭生产成本还将继续增长:如资源补偿费由销售收入的1%提高到3-6%;煤炭资源价款平均6元/吨;提取安全费用20-30元/吨;提高入井津贴、建立工伤保险制度、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征收未利用采煤沉陷土地使用税、排污费等。上述政策全部实施,将增加成本50-90元/吨。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看,这些政策进一步促进煤炭价格成本构成机制的理顺,导致煤炭企业开采生产成本的上升,形成对煤价的强劲支撑。

(二)定价机制变革——煤炭价格开始逐步回归其合理价值

2007年初,中国将每年的全国煤炭订货会取消,自此,重点电煤的特殊优惠政策彻底结束,煤炭价格完全放开。2007年5月中旬,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该中心的设立有助于世界煤炭和焦炭市场出现“中国价格”,增加中国在煤焦等重要能源商品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建立全国性交易中心后,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煤炭交易的市场化。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煤炭生产公司与下游消费企业(包括钢铁、电力等公司)进行交易时的价格谈判能力,增强对煤炭价格的定价权;另一方面,有助于煤炭生产企业更好地利用统一的市场向下游需求方转移生产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目前中国煤炭的价格已经基本上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确定,预计未来合同煤价和市场煤价将逐步接轨,合同煤价上涨空间较大,预计将有10~20%左右的增幅。长期而言,煤炭将成为中国未来最具定价话语权的大宗商品。随着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区域市场为补充的现代煤炭交易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目前中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正在发生根本变革,市场化趋势明确,完全市场化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正在形成,未来国家将致力于建立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三)节能政策导向——不支持煤价大幅下跌

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是节能政策最有效的经济杠杆,国家节能政策导向抑制高耗能工业过快增长,不支持煤价大幅下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能源价格水平已有较大提高,然而与国际能源价格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能源资源稀缺、国内市场供需紧张的市场价格条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环境外部性更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尤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导致中国能源等资源性产品的相对比价进一步降低。而且促使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向高资源消耗,高环境代价的低端产业和产品倾斜发展。在此背景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使能源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建立合理的能源比价关系,逐渐完善以市场为主导、政府适度调控的价格形成机制,以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更好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低,如目前火电发电煤耗较世界先进水平高出20%左右。因此,适度提高煤炭价格,有利于促进用煤行业结构调整与节能技术进步,有利于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政府采取市场化手段实现节能降耗,将继续推动煤价上升。

(四)煤炭供给趋紧——进一步提高中国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定价能力

国家关停中小煤矿,限制煤矿产能快速扩张,以致煤炭供给增速的放慢,导致中国的煤炭供需将更加紧张。《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正式提出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并把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作为主要目标。从2005年8月打响关闭小煤矿攻坚战以来,到今年9月底已累计关闭小煤矿9449处,其中2007年到9月份累计关闭3185处,到年底关闭数量总计有望超过1万处,尚有近13000处;目前全国共有新建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约3000处,两项合计近16000处。为完成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关井目标,到2010年全国小煤矿要控制在1万处,产量7亿吨。目前,中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已由2006年的48%上升为2007年1~8月的53%,行业集中度得到提高。预计未来中国煤炭行业的集中度仍将不断提高。产业整合的推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将有利于提高煤炭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煤炭企业对下游的议价能力。中国小煤矿的治理是中国煤炭行业整合的重要环节。

三、煤炭价格包括出厂价和运输费还有各种税费等等比较繁多,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是煤炭销售终端用户平均价格

根据实地调研,以山西国有重点煤矿的原煤制造成本为例,从2000年的69.01元/吨上升到了2007年的179.31元/吨,涨幅为160%,年均原煤制造成本上涨约15.76元/吨,且一直处于稳步上涨状态。2000年,国有重点煤矿的吨煤成本和费用为132.16元/吨,之后,吨煤成本和费用持续上涨,到2007年,国有重点煤矿的吨煤成本和费用达到了286.88元/吨,上涨117%,年均吨煤成本及费用上涨22.1元/吨,年均涨幅为16.7%。

煤炭价格分析 第8篇

一、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三个阶段分析

纵观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沿革, 可划分为三个 (包括计划、经济、市场) 经济时代, 其依照时间顺序具体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

(一) 第一个阶段 (1949-1984年) 国家实行计划管理阶段

此阶段由国家构架煤炭价格, 实施价格单轨制, 以调整煤炭价格为主体, 利用提升统配煤矿煤炭的出厂价格补偿煤炭产业生产成本的不断增长。此期间国家曾经先后实行过五次煤炭价格调整, 而且均是微调, 一直未从根本上顾及煤炭价值补充与市场决定价格二者之间的冲突。结果则是调价后虽价格失衡矛盾有所化解, 可很快产生价格复归甚至更为较大的价格矛盾。

(二) 第二个阶段 (1985-1992年) 国家实行调放结合阶段

国家实行调放相结合的后段时期, 逐步转为以开放为主体, 市场化趋向日渐提升。国家操控大多数煤炭的价格, 实施价格双轨制。此期间我国开启了多角度煤炭价格指数的大幕, 煤炭价格的政策是:国家 (统配、重点) 煤矿之煤价格, 实施一致的计划价格, 也就是说此为国家指令性计划;国家 (统配、重点) 煤矿于实现计划后的超产的那些煤之价格, 依据国家规定进行加价;为激励缺煤地区提升自给率、降低此地区煤炭调配量, 国家规定供煤单位向缺少煤的地区调剂的煤添加地区差价;用户若需求特种煤, 由供需双方采取协议价格, 市场对于此种定价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三) 第三个阶段 (1993年至今 ) 煤炭价格向市场化进度

自1993年起, 随着我国煤炭产量剧增, 尤其是市场化改革速度的加快, 国家逐步放开了除发电用煤之外的煤炭价格, 1994年7月放开的其他煤炭价格 (包含化肥生产用煤) 。煤炭价格放开以后, 煤、电产业价格连连惹争议, 难以构成统一意见。到了1994年8月, 由国务院干预明确了1994年电煤价格上调4%, 从而较好地化解了各地之煤价纠纷。尽管自2002年1月1日始国家计委撤销了针对电煤的全国指导价, 煤炭产品之价格主要受市场供需矛盾决定, 可因为诸多因素影响, 电煤价格 (包括双轨制、政府指导定价) 的情势依旧未有根本性的改观。即便是于2006年政府整个放开电煤价格以后, 重点合同与市场煤价格之间的差距依旧很大。2007年我国完全撤销了煤炭价格双轨制, 促使电煤价格体系整体走进市场化轨道。到了2009年12月, 发改委公布从电煤谈判中退出, 致使电煤价格全面由企业自主决策, 此标志体现出我国煤炭价格达到了全面市场化。

二、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解决煤电价格矛盾 实行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当前我国的煤电矛盾, 即我们常说的“市场煤”与“计划电”二者之间的矛盾。煤炭价格实施了市场化, 并且价格在日渐上扬, 煤炭产业盈利能力日益增强;可是电价却仍旧采取政府定价的模式, 并且电价未能跟着煤炭价格相应调整, 发电行业盈利能力逐渐走弱。所以, 煤电矛盾简单地说即为煤炭与电力二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发生了失衡状态, 化解煤电矛盾即重新平衡煤炭与电力之间的利益分配。

面临日渐提高的煤炭价格, 很多相关人士指出的化解煤电矛盾的办法即上调电价, 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国家发改委颁发了《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并且正式运行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从而有效化解煤炭、电力价格二者之间的关系, 保障电力产业正常生产经营。无疑这的确平衡了煤炭与电力两大产业利益分配的模式之一, 也是政府给企业以及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可此非最佳办法。此种调整是于煤炭产业利益不遭受损害的条件下, 电力产业的利益获得了增加。[3]

(二) 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未达到理论预期效果

一般来讲, 煤电价格联动适宜于传导煤炭与电力产业外部比较大的成本影响, 而我国当前的电煤价格上调主要是因为下游需求增加并且煤炭与电力二者改革不同步导致的, 尚未具备实施联动的经济环境条件, 所以致使煤电价格联动未达到理论上所预计的效果。

(三) 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发展趋势

我国煤电两个产业二者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于历史、制度、经济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多重因素, 煤电价格联动政策的实施, 没有办法实现完整全面解决问题, 但此机制也仍具备它的积极性、必要性以及未来的适应性。只有当煤炭市场与电力市场二者建构起市场化关系、理清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并且, 随着煤电价格联动具体方案规划等的不断完善, 煤电价格联动方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基于我国长时期以来受电力短缺因素影响而对发电企业实行持续投入, 电煤需求紧张的矛盾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仍将存在, 作为发电力产业的上游产业, 煤炭得益于中国强大的内需恢复, 并且供给端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压缩, 所以更加值得看好。

2、煤电价格传递机制可谓大势所趋。只有此传递机制运行的不断顺畅, 才能促使煤炭价格真正起到其调节产业结构的能力作用。而我国至去年起的直购电试运营便是其走出的一小步, 煤源价格深入改革之大趋势是不会逆转的。

3、煤电联动机制促使煤炭与电力两大产业密切相连, 在将来能源供求矛盾日渐紧张的趋势下, 一些投资者必定会注重其中所派生出来的投资机遇。[4]

结语

总之, 正确分析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沿革及发展趋势, 能够为我国煤炭价格机制改革寻求一些经验的借鉴, 尽管近年来的煤电一体化、煤电联动、电价改革等方面均为价格并轨奠定了基础。可是否能够充分达到价格机制作用, 科学合理安排使用煤炭资源, 对于煤炭产业利益方来说均是一种考验。

摘要:煤炭属于我国主要的基础能源之一, 在可预见的短期内, 尚未有低于其成本和规模化的新型能源来替代它的主要能源地位。纵观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沿革, 针对其三个发展阶段实施分析, 对为解决煤电价格矛盾发改委出台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实施现状, 阐明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沿革,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君平.中国煤炭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培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0.

[2]张华明, 赵国浩.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资源科学, 2010, 11.

[3]车康模.我国煤炭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1.

上一篇:科学操作技能竞赛参赛教师发言稿下一篇:幼儿园自我总结鉴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