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中考物理试题

2024-05-21

沪科版中考物理试题(精选6篇)

沪科版中考物理试题 第1篇

2018-2018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沪科版)

一、选择题

1.乘车、购物找零硬币的作用不容小觑。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接近于()

A.6t B.6kg C.6g D.6mg

2.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之一,探究下列物理规律过程中运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A.阿基米德 B.牛顿第一定律 C.杠杆的平衡条件 D.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了一款具有世界先进水个的微型无人侦察机峰鸟。为了减轻其质量,该侦察机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

A.硬度高 B.电阻大 C.密度小 D.弹性强

4.发生地震后,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

A.传热 B.导电 C.通风 D.传声

5.在研究磁场时,同学将一些铁屑散在条形磁体周围,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有铁屑连接而成的

B.取走铁屑,磁感线就会消失

C.磁体周围没有存在磁感线

D.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S极指向N极

6.关于家庭用电常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洗衣机工作时电流小,它的金属外壳不需要接地

B.家庭电路为低压电路,因此不存在触电的危险 C.为了不影响电器工作,检修电路时不要切断电源

D.为了保证电路安全,不要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电器

7.玻璃幕墙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但矗立个交通繁忙道路旁和十字路口的玻璃幕墙建筑却经常成为制造意外交通事故的凶手。玻璃幕墙成为凶手主要是因为在其表面发生了光的()

A.直线传播 B.反射 C.折射 D.色散

8.某种电脑键盘清洁器有两个开关,开关S1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泡,开关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在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9.今年1月,福建天气持续低温、阴雨、寡照为主。全省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961年后同期最少,在这种天气下,潮湿成为主旋律。地板、门框等湿漉漉的,发生的是()

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D.凝华现象

10.2015年3月13日,国务院颁发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福建建设成为生态优美之区。福建省最大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落户古田,如右图所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工作时()

A.光能转化为内能 B.电能转化为光能

C.无需考虑外界因素 D.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11.如图甲所示电路中,R是定值电阻,Rt是一个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分析电路和图像,当电路所处环境()

A.温度升高时,Rt阻值增大

B.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示数将减小

C.温度降低时,电压表示数将增大

D.温度降低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将增大

12.如右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灯L1、L2都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个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L1开路 B.灯L1短路 C.灯L2开路 D.灯L2短路

13.图乙所示器材中,工作原理与图甲所示的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14.小明设计了几种测量如图7所示的小石块密度的方法,使用的器材如下。其中不可行的是()

A.弹簧测力计、水、烧杯、细线

B.弹簧测力计、水、量筒、细线

C.天平、刻度尺、三角板、细线

D.天平、量筒、水、细线

二、填空题

15.2015年11月3日,我国成功实现了太空的第一次交会对接。当神月八号飞船以0.2m/s速度匀速接近天宫一号时,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________的。接近过程中,飞船的动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端午节赛龙舟已被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比赛中,运动员合着锣鼓声有节奏地同时划桨。锣鼓声是由于__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_传到运动员耳朵中的。岸上的观众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通过它们的________不同来分辨的。

17.随着科技的发展,太空旅行也不再难以实现。近日科学家提议:建造载人太空火车实现地球与近地轨道的连接,这种列车名为星际列车,如右图。列车利用同名磁极相互________的原理悬浮在空中,由超导电缆产生的动力来驱动,将__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当列车飞离发射导轨匀速直线向上飞行时,列车受到的合力方向_______(选填向上、向下或等于0)。

18.如图所示是AB两根相同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的导线连接基本要求示意图。现将这根连接好的导线连入电路中,若通过导线A段电流为0.6A,则通过B段电流是_______A。导线连接部位的电阻较大,相同情况下产生的热量_______(选填较多或较少),因此实际使用时要注意定期检查。

19.铝这一种密度较小的金属。科学家已研制出更轻的铝泡沫铝。某种泡沫铝的密度为0.18103kg/m3,现有一块体积为1m3的这种泡沫铝,它的质量是__________kg。把一块重为10N的这种泡沫铝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它会_________(选填上浮或下沉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20.如图10所示电路中,灯L1标有6V 3W、灯L2标有6V 6W的字样。则灯L1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______A。为了保证两灯都能安全工作,该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是_______V。此时灯L2消耗的功率是________W。

21.按下列要求作图。

(1)请在图11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在图12中画出榨汁机手柄受到的压力F的力臂。

(3)用笔代替导线将图13中的拉线开关、螺口灯泡连接好。

图1 图2 图3

三、简答题

22.据报道,某市一市民在骑自行车上班途中,前方小车停住突然打开车门,市民刹车不及撞上车门而受伤。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四、计算题

23.(4分)美国一家公司生产出会飞的汽车,如图所示。该车可以和汽车一样在陆地行驶,也可以打开折叠的机翼在空中飞行。该车全重约6103N,静止在水平地面时,车轮与地接触面积约0.2m2。

(1)该车在空中匀速直线飞行时,机翼提供的升力是多少?

(2)该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4.(8分)某推销员推介某品牌电热水壶时声称:该电热水壶一次可装水1kg,可以在5min时间内将水从20℃加热至沸腾。该品牌电热水壶铭牌如右图所示。问:

(1)该热水壶应使用图中的哪种插头?

(2)将1kg水从20℃加热至100℃,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该热水壶正常工作5min做的功是多少?

(4)你认为推销员的话可信吗?理由是什么?

25.(8分)太阳能电动车向太阳能电池提供动力,图是某电动车的电路简化图。调速电阻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用来调节电动机转速,其最大阻值为100。已知太阳能电池电压为600V。问:

(1)闭合开关S,将调速电阻滑片P移动到最右端,此时电压表示数为500V,此时电动机的电功率是多少?

(2)当调速电阻的滑片P滑到最左端时,电动机电功率达到18kw,此时电流表示数多大?

五、实验探究题

26.(9分)(1)如图4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图5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2)将墨水滴入水中,可观察到图6所示现象,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7所示,将水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可观察到水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

(3)天平在称量时,待测物体应放在天平______盘;天平平衡时,所加法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8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若该物体体积为10cm3,则它的密度是_________g/m3。

(4)右图中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两气球中间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气球______________(选填分开或合拢),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________。

27.(4分)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李明同学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以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老师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①弹簧测力计;②装有水的烧杯;③装有酒精的烧杯;④带挂钩的铝块。⑤细线。

(1)要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应选择的器材是:带挂钩的铝块、细线和___________。(填写所需的器材序号)

(2)在探究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实验中,甲认为物体浸在液体中越深,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并用图甲实验证实他观点。乙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并用图乙实验证实自己观点。请分析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______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适合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的实验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28.小明用如图25所示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

(1)实验中,小明应使钩码_________向上运动。

(2)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如图所示,是_______N。

(3)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图中的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次数据:

分析数据,无法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明根据图9所示电路,选用一个标有2.5V 0.3A字样的小灯泡进行实验。

(1)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始终________。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P移动到______端(选填A或B)。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将图10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图9 图10 图11

(3)实验中,小明发现电压表示数如图11所示,此时小灯泡的端电压是________V。为让小灯泡正常发光,他应将滑片向______移动(选填A或B),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4)小明先后进行了三次测量,结果如下表。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W。小明算出小灯泡三次的电阻,发现三次都不相等,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想利用上述实验器材完成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作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你认为可行吗?答:________。原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3分,以下两题中任选其一做答)

(1)如图所示,两个不同的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都能发光。请设计两种方法判断它们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的。

(2)在伏安法测量电阻实验中,小组同学发现电压表损坏无法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0。请利用剩余器材设计实验测量出待测电阻Rx。

沪科版中考物理试题 第2篇

八年级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 走进神奇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 乐音与噪音

第三节 超声与意次声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一节 光的传播

第二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光的折射

第四节 光的色散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矫正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六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 力的合成第三节 力的平衡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 质量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

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九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节 滑轮的应用

第三节 做功了吗

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

第五节 提高机械的效率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近微观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第三节 探索宇宙

九年级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

第一节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的放热过程

第四节 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 温度与内能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三节 内燃机

第四节 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

第二节 让电灯发光

第三节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四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第五节 测量电压

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三节 家庭用电

第十五章 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第一节 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二节 电流做功的快慢

第三节 测量电功率

第十六章 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第一节 磁是什么

第二节 电流的磁场

第三节 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第十七章 电从哪里来

第一节 电能的产生

第二节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第三节 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第十八章 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 感受信息

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

第三节 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第十九章 材料世界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材料

第二节 半导体

第三节 探索新材料

第二十章 能量和能源

第一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二节 能源与社会

沪科版中考物理试题 第3篇

现行教材呈现以下明显特点:

1.生动活泼, 图文并茂。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以图代文, 寓教于乐。

2.教材一般是按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进行, 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中感受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同时课本增设“信息窗”供学生自行阅读, 以便开阔学生视野,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此外, 课外“实践活动”的增设,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获取直接经验, 丰富感性认识, 以便促成学生有效的思考, 使知识的掌握富于实际意义。

3.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灵活, 不拘泥于传统的知识本系, 且注重与其他学科整合。现行教材的编排一般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 符合由浅人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现行教材的章节零散多变, 与原教材相比较删除了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 且给教师留下很大的教学空间。

4.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突出科学探究的教学形式, 并提倡多种教学形式并存, 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

5.教材难度明显降低。现行教材对有些知识的处理, 只要求“知其然”, 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计算题减少, 并且难度降低。

6.循序渐进地安排探究活动, 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经历与体验。

教材的改革必然导致教法的改革。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 符合应试教育的要求, 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应结合实际改革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将课堂教学变成一种“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模式

1. 讨论:

将每一节课都看作由一系列小问题组成。每一小问题提出之后, 均由二个或四个同学讨论, 然后再收回总结。从而在整个教学中形成讨论———总结———讨论———总结……的循环过程, 形成一个个从发散到会聚的思维过程。这是探究与创造的必要条件与氛围。

2. 探究:

将一节课中的一个或几问题按照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 运用科学的思维程序进行探究。这是一节课中起“脊柱”作用的内容。

3. 创造:

指用本书的方法和知识去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在一节课的知识和方法探究结束之后, 设计一定的问题情景, 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进行创造, 从而使知识和方法活化。

4. 评估:

从内容上, 可以评估探究活动的各各环节。包括:课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环节。从角度上, 可以讨论各各探究环节的其他想法和做法、特点 (包括优点和缺点) , 写出探究活动的整体性总结、报告, 讨论探究感想、体会。

可见, “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模式的四个方面, 是指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同时做到四种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教学、创造教学、评估反思教学。在一节物理课中, 如果能同时做好这四种教学, 就可以说是一节符合《课程标准》精神的好课。

二、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

1. 运用每章的整体结构及其阅读指导, 逐渐放手, 引导学生自学, 形成一种自主式的探究与学习过程。

2. 探究过程离不开即时性的实验, 在实验器材不足时, 可配合一定的学具, 形成一种边学边实验的探究过程。

3. 不一定按教材的体系章节进行教学, 可根据情况、需要自由组合、取舍。

4. 每节探究教学的课, 内容不宜太大, 从而为探究过程提供充足的时间。

5. 不一定按教材的探究内容、程序进行探究教学, 完全

可以根据情况自己挖掘探究的内容, 灵活运用并发展探究的思维程序。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拙见, 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教育界同行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九年级)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第4篇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

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

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②运动的世界;③声的世界;④多彩的光;⑤熟悉而陌生的力;⑥力与运动;⑦密度与浮力;⑧压强;⑨机械与人;⑩小粒子与大宇宙。

9年级教材

①从水之旅谈起;②内能与热机;③了解电路;④探究电路;⑤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⑥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⑦电从哪里来;⑧走进信息时代;⑨材料世界;⑩能量与能源。

分章教材分析举例,如:第四章多彩的光

(一)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二)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三)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所发生的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也只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能够了解。但是,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要求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眼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户,要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并能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视力的矫正等问题。

在本章的学习中,有关光的传播、凸透镜成像等基本上都是探究型课题,而其他如光的反射、折射等也都要在实验中观察、分析与总结。由于探究和实验贯穿全章,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创造条件,做好各项实验,充分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将要经历多方面的实验操作。完成实验并不是该教材编写的全部目的。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需要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经历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是如何进行的、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应该记录什么、经过分析得出怎样的结论、别人的结论又是怎样的等这一系列过程,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

在科学探究中,提出了问题、确定了探究的目的,就必须制定针对探究目的的探究计划。计划应该科学、合理,应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所以,在“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锻炼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与技巧,还要使学生初步学习制定探究计划、选择探究器材的方法和依据。要使学生在制定探究计划中了解加油站中关于制定探究计划的意义。另外,要鼓励学生进行收集资料、社区调查等活动,并注意激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与别人交流合作、反思评估的意识。

本章内容涉及的物理原理虽然简单,但是,涉及的应用范围很广,从生活和自然中的光现象到现代的光学仪器都有所涉及,这些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本章特别重视从发展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新科技,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感到科技的力量,热爱科技、接近科技。同时,通过对电子显微镜和哈勃望远镜功能的认识,使学生看到科技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攀登科技高峰的精神。

(2)本章编写思路。本章是以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和白光的组成两个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多彩的光世界。在该章内容的安排时,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特点,先利用简单的光现象引发出物理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而后,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折射规律。在学习完光的色散后,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环节基本上贯穿本章各节。每一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根据教材的整体安排和本章具体内容,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了解关于制定探究计划的意义和方法。同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课外活动内容和一些新科技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科技的力量、热爱科技、接近科技。

沪科版中考物理试题 第5篇

2、新课程标准没有明确哪些实验属于学生分组实验,哪些实验属于演示实验,通常情况下教材安排的科学探究都要让学生分组探究;其它实验探究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自己进行调整,能够分组的尽可能进行分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或增加实验内容。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

八年级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2、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3、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科学探究:摩擦力

5、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6、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7、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8、科学探究:杠杠的平衡条件 随堂实验: 22、24页:时间、长度的测量 37、39页: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3、44页:乐音的基本特征 53页: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56页:光的反射定律 58页:光的反射定律 62页:光的折射规律 64页:光的色散 87页:弹簧测力计

91页: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107页:惯性

111页: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 116页:两力平衡条件

123页:天平、量筒、量杯的使用 131页:什么是浮力

132页: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3页:阿基米德原理 136页:物体的浮沉条件 138页:密度计的使用

143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51页:连通器 154页:大气压强 156页:托里拆力实验 160页: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71页: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 182页: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86页: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87页: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88页: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滚摆)197页:分子间有空隙 198页:扩散现象 199页:分子引力和斥力

九年级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3、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4、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5、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运转

6、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随堂实验 3页:人造雨

11页:海波与石蜡熔化时随温度的变化 13页:碘的升华 26页:温度计的使用 29页:压缩空气内能增加 51页:摩擦起电

52页:两种电荷的作用规律 53页:验电器

55页:让电灯发光、电路的三种状态 56页: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7页:电压表的使用

58页:用电压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的电压 77页: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78页:滑动变阻器 86页:福安法测电阻 89页:串并联电路电阻的大小 95页:测电笔的使用 96页:安装模拟家庭电路 109页: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15页:磁体的相互作用、条形磁体和马蹄形磁体的磁感线分布 119页: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60页:材料的硬度 165页:导体与绝缘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件 第6篇

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教具:

演示用: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钟。

学生用: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噪声。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第二节 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进行新课

1.音调

(1)讲述: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板书)。

(2)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

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教师板书)。由演示得出: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教师板书)

(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认识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4)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利用橡皮筋做课本图3-9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认识。

(5)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本中的图3-10,读后教师做简要解释,然后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觉察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学生可自由举手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并作明确解答,拓展知识,活跃思维。)

2.响度

(1)演示:轻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上彩色纸人的跳动情况,跳动缓慢,犹如轻歌曼舞,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大小的变化,并观察纸人跳动的变化,跳动由慢到快,犹如从轻歌曼舞过渡到狂欢。引导学生分析出:鼓皮振动的振幅大,声音大;振幅小,声音小。教师讲述: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教师板书)

(2)拿出闹钟让同学们听。前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的滴答声,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教师板书)

(3)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本中图3-12,看后说出为了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可以采用哪些办法。然后请同学们从实际生活中举出一些增大响度的办法。课后请同学们互相比一比,看谁举得又多,又恰当。

3.音色

(1)讲述: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板书: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接着,在讲桌下(不让学生看见)敲响铜锣、摇动响铃,请同学们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而发出的?(肯定学生都能说正确),那么你们是凭什么分辨出来的呢?当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眼光望着老师时,教师及时指出: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就是音色。(教师板书)

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出是谁的声音。

同一个人的音色,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本人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三、小结

本课学习了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知道:

1.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个特征?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不要死记硬背课文中的名词,要注重理解。看一看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同学们可以三三两两的进行议论,还可以找教师探讨。

说明

新课引入时,如果没有恰当的合唱歌曲磁带,可请两位同学或老师跟一位同学一起同唱一首歌。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材料、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地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

关于响度跟振动的振幅的关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实验外,在纸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变音量大小;用敲击音叉将盛在盘内的水溅出等实验都可以观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实验时要注意可见度,如果可见度不佳,可请后面的同学上讲台来自己做,做后大声地告诉全班同学。

本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课内教师在这些名词上不必多费唇舌,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这些名词的解释,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将适得其反。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件: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物理教案-力。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力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难点方法:列举大量事例,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力”字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力的现象,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力》。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二、力是什么?

1、请学生列举自然、生活、生产中有关力的事例。

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

其它物体之间是否也产生力的作用呢?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1、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3、学生谈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

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吸引磁铁。

2、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拉弹簧

3、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

4、请同学们谈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离岸时竹篙点岸;手拉橡皮筋;

归纳: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中层岗位竞职演讲下一篇:升旗迟到3000字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