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书屋:让教育充满爱

2024-08-06

教师书屋:让教育充满爱(精选14篇)

教师书屋:让教育充满爱 第1篇

让教育充满爱

福山区张格庄镇上官小学 王守利

在倡导教师读书修身的大环境下,闲暇之余,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选》,真正认识了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研读至今,获益匪浅。

“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在书中先生指责现在的学校不知不觉地将教和学分离了。“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或者误解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就必然学得好。评价一堂课,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学生,也只是看学生是否与老师的讲配合得好。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传统!现在的新课改,其实就是回归传统,回归教育的真传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么些年来,教育上不断提出新思维、新口号、新观念,不断地在搞着仿佛是在打破“传统”的改革。一会儿素质教育,一会儿新课程,一会儿创造性学习,一会儿探究性学习,把我们的一线教师弄得晕头转向了,无所适从了。我们何不少提那么多口号,少抛那么多新理论新观念,静下心来,真正回归传统,从孔子学起,从陶先生学起,从苏霍姆林斯基学起呢?今天的新思想,新口号,新观念,都从他们那里找得出来。

教师对学生爱是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那种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新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对后进生教师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在陶行知面前,很多的“教育家”显得那么无力与乏味。说一句实话,我并不反对理论,但优秀的理论同样应该成为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对于教育理论书刊的众多的优秀的论文,从来都是能带给我们美妙的启迪的,从来就是能带给我们精神的愉悦的——我觉得阅读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精神发展相联系的话,阅读便会成为一件苦差使。

在陶行知面前,很多的忙碌而无为的教师低首沉思,我们教了十年、二十年、几十年的书,我们对教育产生了厌倦,我们对孩子产生了厌倦,我请你去马上去打开《陶行知教育文选》!你会感觉到教育的幸福!你会感受到教师在创造教育过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地得到丰富;你会感受到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教者是那样的幸福与强大!

2009.9.

教师书屋:让教育充满爱 第2篇

——学习优秀教师心得体会西小都健

吕映红,一位平凡工作岗位上的人演绎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光荣与神圣。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让我们真正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就是“爱”。

吕老师的先进事迹使我深受感动,她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使命感,做一个富有爱心的好老师。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学习了吕映红老师的感人事迹。她的典型事迹和高尚师德,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使我对“爱与责任”有了更一步的认识。爱事业如爱生命,她的事迹鼓舞着大家,也激励大家,我们要像她那样,怀着对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吕老师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优秀教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开展所有工作都要落实在一个“爱”字之上。下面谈谈学习优秀吕映红老师的心得体会:

一、德为师之本,爱为师之魂

吕老师在思想上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在教学工作中,她严谨治学,兢兢业业;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她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班会、交流谈心及结合各科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的思想教育。通过在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师生关系特别融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爱为师德之本,爱是教育的源泉,无爱则无教育,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你爱孩子,孩子才会爱你,爱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爱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在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吕老师总是抽出大量时间关心、关爱学生,积极帮助解决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父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为爱奉献,为爱坚守,用心诠释爱

“做学生的‘老师妈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我要当好全班同学的‘老

师妈妈’,了解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这是吕老师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是呀,吕老师是这样说的也同样用行动进行了证明。她热爱学生,潜心育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来关心照顾,用爱心和智慧呵护每一位学生,着力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她把家办成8小时之外的课堂,每到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就会往她家里走,那里是学生的心灵港湾。她义务为孩子们理发,坚持了10年之久。在她的带动下,枳沟小学的每位教师都和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以及特殊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结成帮扶对子。吕老师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留守妈妈”。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正是需要吕老师的这份爱心吗?我们也要把班里的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不论美与丑,不论调皮、捣蛋还是内向不喜表达的孩子我们都要去关心照顾他们,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用爱心和智慧呵护每一个孩子,用母亲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因为母亲的眼光有关注,有欣赏,有爱,也有宽容。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注和欣赏,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宽容。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超脱、飞跃,是一种升华。教师的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师的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有了爱,师生就可以无障碍地沟通;有了爱,在师生和谐的氛围中,就可以开展教学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

吕老师还是一个爱钻研、爱创新的人。她10年前开始实践“自主互动,赏评结合”的习作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赏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一教学法得到了学生、专家的一致认可。

教师并非人人都博学,我们也应像吕老师一样学习、学习、再学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上网。总之,要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让教育充满爱 第3篇

关键词:问题学生,尊重,关注,因人而异

我班一男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没有好的家庭环境, 他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 爸爸则出外工作, 日常开销靠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支持。他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 做小动作;课后疯闹, 口吐脏话, 甚至打架欺负别人。该生脾气大, 纪律散漫, 不肯踏实努力做事, 故成绩平平。但是他性格外向, 脑瓜很灵, 尤其擅长体育运动。而且自尊心极强, 特要面子。另外, 他对爷爷奶奶的感情较深, 但在他们面前有时也要发脾气耍性子。

[家庭背景]

首先从他的家庭情况来看。他的母亲在他四岁时就与父亲离婚, 他自小就缺乏母爱, 拉开了与同龄儿童的距离。他的父亲也不管他, 常年住在外面, 未尽到应有的教育责任, 使得他对父亲感情很淡。平日里他一直由爷爷奶奶照管, 他们总是过于宠爱、放任甚至无力管教他。于是他在家一直以“我”为中心, 到学校后, 也认为凡事都要依他, 谁都得听他的, 稍有不如意, 他就肆意指责对方, 小则辱骂, 大则动手。因此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故同学们不敢与他交朋友。其次, 他对别人缺乏信任感和爱心, 对于教师的管理不屑一顾, 常常自暴自弃, 并养成了一些坏习惯, 如抽烟、喝酒等。

[措施和手段]

1.耐心激励, 换位认知。“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它要求教师有耐心, 对学生的不足,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忍耐、等待;对其转化过程中表现的闪光点或进步, 则要及时挖掘, 予以激励, 使其有成就感, 并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从而树立改正缺点、纠正错误的信心。因此, 看到他早早地来值日, 我就在班上表扬他。但看到他有问题时, 我则要求自己忍耐些, 做到不揭他的短, 不当众批评他。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体态语言给予暗示, 提醒他不要影响课堂纪律, 等到课后再找他进行个别谈话。谈话时我多以朋友的身份、以商量的口气, 常采用“角色换位”这一方法, 引导他自我检讨, 找出自己错在哪里, 该怎样正确理智地处理, 同时也让他逐步学会宽容和体谅别人。

2.量才而用, 建立威信。一次, 上体育课时, 我发现他跑得很快, 对他说:“看来我们班的运动会有优秀运动员了。”他吃惊地又有些得意地看着我说:“我长跑行, 短跑也很快, 我是飞毛腿。”他笑着, 笑得很灿烂。我接着说:“那我推荐你去参加我校的运动会, 力争取得好成绩。”过了几天, 我和体育老师推荐他参加校运动会, 让他成功地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另外, 为了较好地约束他的行为, 我有意让他当纪律组长, 负责他那一排的纪律、卫生。他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 也因此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师、同学的重视, 从此他的行为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规范, 在同学中的威信也增加了。

3.多管齐下, 以诚感化。对这样的学生, 仅靠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多方位强化管理。我了解到他自幼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对他们还有感恩之情, 因而多次与他谈心, 希望利用爷爷、奶奶的亲情打动他。在后来学校组织的“写一封信”活动中, 由于他情况特殊, 我便鼓励他给奶奶写封信。于是他用自己最普通的语言给奶奶写了一封信, 表达了对奶奶长期抚养自己的感恩之情, 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为此我还特地在全班进行了表扬和肯定。

[心得与反思]

现在他的脾气有明显好转, 基本上能克制急躁情绪, 与同学也相处得较好, 学习成绩进步了。面对他的转变, 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1.转变“问题学生”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 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是反反复复的。为此, 教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 要充满信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教师在转变过程中要有“四个心”, 即对学生要有爱心, 生活上要多关心, 处理矛盾要当心, 做思想工作要细心。

2.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学生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 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因此, 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 不能一概而论。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 形成合力。“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可及时通过家长收集和反馈的信息, 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 全盘掌握其动态和变化;家长要改善家庭环境, 改进教育方法, 与教师通力协作, 尽快促使“问题学生”实现根本转变。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 是差老师和差家长的杰作。”情理上我不愿接受这种说法, 但我相信这是真的。工作中, 我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 因势利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觉得学习总是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重复单调, 枯燥乏味。针对学生心理上的困境, 我要求学生参加班级兴趣小组, 让他们发挥潜能。学生既学习了知识, 又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体验了意志的力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放松心情, 愉快身心, 真正做到劳逸结合。这也能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每次转变, 每一点成绩, 每一个进步, 我都很珍惜, 并大加鼓励和赞赏。尊重孩子, 关爱孩子的心理, 经常找孩子谈心, 教诲他们少比聪明, 多比勤奋;少比优秀, 多比进步。

力量在于目标, 核心在于尊重, 重点在于氛围, 关键在于疏导, 成果在于巩固。愿自己是一片绿叶, 给学生予生机, 即使枯萎也毫无怨言。

让教育充满爱 第4篇

记得有一位同学说过,当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猛然觉得12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除了一张通知书,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朋友,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于生活的热情……

对此,肖川说过:“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某一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的确,为了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尽可能地得高分,我们常常让学生去压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花成倍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学科。因此,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成了一件苦不堪言的差事。

劳凯声在给《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所作的序中也曾说到:“教育首先应该说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或政治、法律的传授和灌输。”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几个教师在一起相互闲谈时,谈得最多的肯定是他们各自所任教的学科。也就是说,在更多时候,我们都是把自己看成一个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等,而恰恰忘了自己首先是一个教育者,是一个学生灵魂的启蒙者。

闲来读书,读到一则“农夫相牛”的故事,

某日,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看见一位农夫驾着两头牛在耕地,他便大声地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头牛更棒?”农夫一言不发。直到耕完地,牛到一旁吃草,农夫这才附到黄喜的耳边,轻轻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奇怪地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答道:“牛虽然是畜牲,但心是和人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不好,那头牛好,它们就能从我的眼神、手势、聲音中分辨出我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的。”

山野之中的农夫,尚且能对他的牛倾注了如此醇厚的爱心,而反观我们,虽然身为教师。但在教学中却常常忽略了对孩子们心灵的抚慰。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让世界充满爱教师国旗下讲话 第5篇

让世界充满爱教师国旗下讲话1

听着三月脚步的离去,看着窗外春意盎然,到处柳绿花红,我们总能想起雷锋叔叔那慈祥的身影。他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高尚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并不是都能像雷锋叔叔一样,终生都在帮助他人,但是,我们可不可以从点点滴滴的的小事做起呢?

雷锋叔叔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大娘过小路、帮队友修衣服、勤俭节约不浪费……我们都可以去做,你帮助伙伴时,那种助人为乐,不求回报美好的精神就会来到你的身边。在受助者那愉悦的脸上,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快乐,你是否深刻的体会到帮助别人原来也可以这样的简单和快乐?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的“正能量”,他们是雷锋叔叔的追随者。2012年5月29日中午。那个勇敢坚强的大客车司机吴斌,在被玻璃碎片刺入肝脏,他还是忍着剧痛,将被车撞的大客车乘客们一一逐个撤下大客车,但自己却因抢救无效身亡。他被人们永远的记在了心中。他是现实中的“活雷锋”,他那时完全可以自个撤离,不管乘客,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为人民找想,宁愿耽误自己宝贵的医治时间,也要把身边的乘客逐一撤离,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

可是,你们还记得那个名叫小悦悦孩子吗?那个天真活泼的女孩,却被一些没有这种精神的人的魔爪夺取了生命啊!把一个被车撞倒的女孩救起不是一件难的事啊,但为什么又会有这种事发生呢。小悦悦最后还是被一个拾荒大妈救起,往往这种人们最看不起、普通的人拥有这种精神,那为什么我们没有?

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的,是一些简单却充满爱心的事。

——雷锋,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像冬日里的阳光一样给予人们光辉和温暖,充满着“正能量”和永不磨灭的美好形象将会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让世界充满爱教师国旗下讲话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善待一切,让世界充满爱》。

善待一切,就是对身边弱小的同学有爱心,对周围的花草、虫鸟有爱心。

上个周末,我家的小狗皮皮不幸被车撞了,它只有八个月大。当时它疼得不停地叫,不住地流泪,眼泪把眼眶周围的毛都打湿了。看着它可怜的样子,我难受极了。我央求爸爸赶快带皮皮到动物医院看病,可当时天已经黑了,而且周围也没有动物医院。于是,我和爸爸、妈妈赶快翻出药箱,先用酒精给小狗擦洗,然后,我们又让它吃消炎药,可是小狗怎么也不配合,可能它不信任我们。怎么办呢?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拿出火腿肠,把消炎药粉夹在中间,小狗竟然“上当”了,不知不觉中它就把一根火腿肠连同药粉一起吃光了。过了几天,它渐渐能走路了。前天中午,我把小狗抱到楼下晒太阳,没想到,一会儿功夫,它竟然“离家出走”了。我和爸爸、妈妈急得到处寻找,终于在人民广场找到了它,可能它想出去散步,没想到却迷了路。小狗看到我,跛着脚朝我跑来,我也把它紧紧搂在怀里,生怕它再次受到伤害。

同学们,小狗也有生命,小草也很柔弱,只要我们善待一切,这个世界将充满爱。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让世界充满爱教师国旗下讲话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

大家好!

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忽略了轻重,在前年的苏州,有一位小姑娘跟自己的母亲吵架,妈妈告诉她:“孩子,你都上高中了,妈妈每天给人打工,妈妈下岗给人做清洁工,一个月才800块钱,你考试考这么少的成绩,你妈妈多难过!”女儿说:“妈妈,我不是故意的,我马虎了吗!”“孩子!如果妈妈马虎了,人家一分钱都不给呀!”可她这个女儿把门一摔,离家出走了!

多么小的一件事情,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哪,就这么轻轻一摔就可以放弃。妈妈发动所有的人去找,找不到这孩子,晚上__点钟,小姑娘一个人在街头,走在江边,她又冷又饿,流着眼泪恨着自己的妈妈,当走到一个大排档的前面,看着人家吃东西,眼泪汪汪的站在那里,酒店的老板,端着一碗面条,递到了小姑娘的手里:“孩子,是不是跟家里吵架了,把这碗面条吃了,是不是饿了,赶快吃掉回家吧!”小姑娘接过面条,狼吞虎咽的吃下去,突然扑通一下给那老板跪下了:“老板啊,你是我的恩人,我要感谢你,你比我妈妈好多了!”老板听过以后说:“孩子,就凭你这句话,这碗面我都不该给你吃呀,我们俩素不相识,你连我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我就给了你一碗面条你就这样的感谢我,你妈妈把你从小养这么大,吃了那么多的辛苦,你怎么不感谢你的母亲啊!”孩子恍然大悟的跑回家里,看到妈妈晕倒在床上,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啊!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对待父母亲,不要让别人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就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当我们的救援队员来到北川,大家惊讶的发现,这里最严重的地方不是汶川而是北川,战士们在这里巡回,突然听到在废墟里发出微弱的声音:“救我!谁来救我!”救援人员把那废墟搬开,用千斤顶把预制板掀开,发现里面有一个不到3岁的`小女孩,她们已经被压了一天一夜,天就要亮了,战士们把那孩子拉了出来,小姑娘奄奄一息:“叔叔,快去救我的爸爸妈妈,解放军叔叔来了!”战士们听到以后,把预制板再撬起后发现,下面躺着的是孩子的父亲,母亲,而那一目让所有的战士流泪,孩子的父母已经离开了人世,妈妈面朝上,支撑那块预制板,父亲背朝下,像俯卧撑一样,背上压着一块预制板,就在父亲母亲手臂交叉的中间,那个小小的空隙里,那位小姑娘幸存了,那是父母亲对女儿最后的呵护!

现场的同学们:请您拉着家长的手,家长也把手伸出来给他们,没有不好意思,同学们,听我给你算笔账,你现在是高中生呀,再过三年,你考上大学,你现在能和父母在一起,吃吃饭,有的同学住校,只能周末回去一次,等你考上大学了,每年只有两次假期,才能回家看到父母亲,将来工作,就剩下春节了,所以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没有多长啊,好好的珍惜今天下午在这里,不要等到有一天,父母离去的时候,你才恍然大悟,喊着说爸爸妈妈对不起,那已经来不及了,妈妈为你辛苦,为你付出,为的是你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时刻里,我让每一位同学,完成人生一个伟大的作业,而这个作业,在国外,连小孩都做过,我们中国人有多少人没有做过!请现场的家长,坐在那里不要动,请身边有家长的同学站起来,每位同学面朝自己的家长站好,站直了,请我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不孝敬父母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正眼看过自己的爹妈!

所以第一件事,请你把头低下来,看一看你的父母亲,看一看父母亲的头上增添了多少白发!再看一看穿的衣服,看一看这些为你而操劳的妈妈,一个年轻美丽的母亲呀,只打你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你妈妈就放弃了她所有的爱好,妈妈没有再去唱过歌,也没有再去跳过舞,妈妈上班的路上想着你,下班的路上也想着你,孩子:你小时候生病上医院,你妈妈抱着你给医生都跪下了,为了你,你妈妈从来没要过面子,可是你怎么做的?妈妈在冬天用冷水洗菜,手冻的通红,你都没有说一声,妈!你辛苦了!这么多年,妈妈为你做了那么多,你从来没有在你妈最难的时候说一声:妈!我爱你!因为你不好意思。

看一看你的父亲,一个刚强的男人,爸爸像一座山,支撑着这个家,爱着你和妈妈,没有爸爸的辛苦,就没有家里的幸福,可是你怎么做的,你经常抱怨你的父亲,你为什么不是老板,你为什么不是当官的,为什么我的爸爸没有别人的爸爸强,孩子们,当你这样说话的时候,我告诉你,我们当爸爸的,还希望我们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呢!你做到了吗?孩子,爸爸很不容易,爸爸太辛苦了,爸爸在家里呀,非常的难,他在家里给你的笑,那是最真诚的笑,现在的男人在市场竞争的环境里,经受着多大的压力?他们要去忍受挣钱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但是无论多大的压力,在孩子面前,从来都表现出那种快乐和自豪,你还没有在你爸爸最难的时候说过一声,爸!你辛苦了!你还没有在你爸最累的时候,问候一声,爸爸!我爱你!

在座的还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多少同学我要批评你,你们在家里对老人是什么态度?你们现在使用不花钱的佣人,你给我做饭,你给我拿书包,你给我洗衣服,孩子们,那是你爸爸妈妈的爸爸和妈妈,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吃没吃到什么,穿没穿到什么,好不容易把孩子养大了,今天替孩子看孩子,可是那孩子,连个礼貌都没有,给你做吃的,连声谢谢都没有,全是应该的!所以我说同学们!今天学会爱的表达,学会真正的长大,每个同学把头抬起来,仰视天空,没有羞涩,没有不好意思,做一个优秀的人,大声的跟着我喊出来,用最大的音量喊出来: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爸爸!你辛苦了!爸爸!我爱你!爷爷奶奶辛苦了!外公外婆辛苦了!我爱你们!

亲爱的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把刚才学过的话,轻轻的告诉你的家长,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带着中华儿女的习惯,给父母跪下都没什么丢人的,你可以去拥抱,你可以跪给你的家长,把刚才的话告诉他,至少三分钟,“妈妈你辛苦了……,”“爸爸你辛苦了……,”“我爱你们……!”

在这个话题结束之前,每一位有父母亲的同学,把我们最心底的爱化作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全天下,最辛劳的父亲!母亲!

让世界充满爱教师国旗下讲话4

往事入关流水,来者如仰高山。纷繁人间千万之事,人生匆匆不过数十载。时光流逝,纵然我们记住了亲人的叮咛,友人的祝福,一些往事却难免郁积于胸,块垒难消。面对万千之事,我们该忘记什么,又该铭记什么?答曰:忘记“恨”,铭记“爱”。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了几十年来罕见的九级地震,引发了惊天的大海啸,涉及多国,迄今为止,造成有15万人的死亡。

天灾无情,人有情,印尼海啸发生后,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早日重建家园,当然作为把关爱别人当作是自己职责的中国人也不例外,各地民政部门都掀起了捐赠热潮,省慈善总会及各慈善会,各级红十字会都设计了多个捐赠接收站,向中国这个大家庭里有爱心的人民群众呼吁,帮助有困难的人渡过难关。

从这件无情的灾难中可以看的出,在这个地球上生活的人是多么有爱心的人,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多关心别人,多帮助别人,你可能说不定哪一天也得到别人几倍,几十倍的帮助呢!作为有优良传统美德的中国公民,我们更应该具有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精神。

此时,爱与恨交织,情与理交织,忘记与铭记的沉思,组成了一曲英雄的悲情交响乐,弹奏出这一阙惊天地、泣鬼魂的`绝唱。

世界需要爱,我们人人都需要爱的呵护、爱的滋润。没有爱的世界,将是怎样的黑暗,我不敢想象。我只知道,有爱的世界就有光明,有爱的地方就有天空!

有了爱,阿富汗、伊拉克的人们将可以不再饱受战争的残酷,不再经历亲人离失的痛苦,他们眼中流露的对战争的恐惧,对和平的渴望将随着爱愈来愈多而消失,他们需要和平的橄榄,一方没有硝烟的净土,需要用爱建筑他们的家园。

有了爱,发展中国家如亚洲的某些国家,非洲的国家可以不再忍受发达国家的欺负,不再在经济、军事、文化、领土等领域受到侵犯,他们需要求同存异,互相扶持,需要一个公平和谐的秩序,需要用爱建筑共同的发展。

有了爱,森林将得以很好得保护,世界上将不会再有不断延续的沙漠化,我们将不会再为沙尘暴而烦恼。用爱去呵护珍稀动物就不会濒临灭绝。用爱去节约我们的地球资源,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何苦再为明天而发愁?我们需要用爱来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爱可以让绝症之人重燃生命之火,可以让落魄之人重新奋起打拼生活的辉煌,可以让暮年之人感受生活的温馨,可以让残疾人不再因自身的不便而感到困扰,爱可以让这个世界多一些沟通,不再有人患精神疾病而可怜……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让世界充满爱”,不应该成为空谈,我们应用实际行动来表达。

首先,我们应用心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从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帮助做起,“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小事不小,足见人精神境界的高低。我们要以善立身,以爱对人。

其次,我们强烈呼唤社会进行爱心教育,道德教育,让大家都来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在市场经济竞争的今天,民族传统的“仁爱博爱”精髓要发扬光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些善心和爱心,让每个人不再因无助而寂寞,让社会之爱成风。

让世界充满爱教师国旗下讲话5

“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在孤单,共风雨,共追求,有这同样的期待……”每当听完这首歌曲,我和同桌情情都非常愉悦现实世界,真的需要更多的关怀,更多的爱。

“世界充满爱”这句话我体会的确很深,在我身边,就有理想的一大群人,父母的关爱,朋友的友爱,集体的温暖,使我无不受之感动。每当我遇到难题,困惑地搔着头皮,位在我面前是身边这位同桌,她总是不图回报,耐心地给满脑问号的我讲题,每讲一道题,一张张白色的纸张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黑字,她不厌其烦地讲着,我全神贯注地听着。每次有同学被欺负,她总是“两助插刀”,当有同学受伤或旷课,她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和帮她补课,她所做的事是微道,司空见惯的,但在我的心中,她是雷锋形象的人物。有些人就会空喊口号:“的小事我才不做,我要为人类一番惊天动地的伟绩。”可是,当人需要关怀,需要别人向他伸出援手,付出爱的时候,却没人理睬他,他有多痛苦,就算你家财万贯,事业有成,有着天使脸孔,却不愿为需要一点点帮助的人送出关怀,的人活着有意思,就算你拥有世间财富,丰功伟绩,花容月貌,但走到哪里别人向你投来异样的眼光,这眼光羡慕、赞许,而是嫉恨、厌恶。帮助人是快乐的,不图回报,世界需要爱,有爱让人不再觉得世界冷漠,让人不觉得孤单,的追求,的期待,世界充满爱是心中的理想世界。

让去美好的世界,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让爱荡漾在的身边,让世界充满爱!

教师书屋:让教育充满爱 第6篇

【序曲】

A: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悄悄爬上我的脸庞,当微笑柔柔地牵着我的嘴角,幸福,早已在我的心头绽放。用心品味这一刻的甜蜜吧,感谢生命让这充满爱的世界中有一个我。

一、儿时梦想】

B:温馨的梦还萦绕在脑海里,包裹在襁褓里依依呀呀的我,圆睁着眼睛看着父母快乐洋溢的笑脸。只为这镌刻在记忆中饱含真情的守望,就注定我生生世世难以报答的恩情。我只有做最好的自己

ABC:让我的梦想之船载上父母的希望去扬帆远航。

C:书山,题海,也曾横亘在我与梦想之间,在求学道路上是你们与我一起携手而过,青春,年少,留给我的不仅仅是轻狂与自傲,在成长的路途中有你们为我指路导航。

D:感谢命运让你们在我的生命中精彩地走过,我才拥有了了悟人生真谛的灵魂。就让我去继续这崇高的事业吧,ABCD:我愿意用我的臂膀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二、学会感恩】

A:不觉间,踌躇满志的我已来到了梦想的跟前,但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让那时青涩的我有些不知所措。殚精竭虑的备课,没有换来高效的课堂;事无巨细的奔忙,班级的问题却越来越多。我曾经茫然,我也想过退缩.AD:教师这一职业实在是承载着太多太多。

D:是同事们的关心驱散我低落的心情,是老教师的帮助让我从阴霾中解脱。他们纷纷向我伸来援助之手,在他们的鼓励与提携下,我又信心百倍的站在讲台前,成长为现在的我——一名合格的教师。

三、传递爱心】

B:我终于明白,有了爱我们就能创造一切,懂得感恩就会孕育出更多的爱。我要把这人生的真谛传递给你们,我亲爱的学生。相信在将来,你们也会把爱与感恩带给孩子。

C:他们聪明可爱、天真无邪,心灵澄澈得像一潭清水。你们要在他们心底种下爱与感恩之树,随着他们一起成长,播撒世界。

AD:爱在这边,感恩就在那边,伴我们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BC:它们随时播种,即刻开花,将这漫漫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A:睁开眼睛,幸福的一天又开始了

教师书屋:让教育充满爱 第7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懂得爱懂得感恩的人》。

昨天听完邹越老师“让生命充满爱”的大型演讲,我们大家都深受感染,邹越老师的激情演讲唤醒和激发了我们心灵深处那份真挚的爱,也使我们更理解了他人,更了解了自己,更理解和懂得了爱的真谛。

我们都有一颗感知爱的心灵。父母的一次张望和期盼;儿时伙伴的一个远方的问候;老师的一个提醒和嘱咐;同学的一次搀扶和牵手„,无不蕴含着细腻而真挚的爱。

同学们,爱是一种心态,爱是一种行为。作为学生,学习是你们的天职,勤奋刻苦学习,让父母放心,让父母有希望,就是爱父母;讲卫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身心、遵纪守规、自尊和自强,就是爱自己;对同学友善,对老师尊敬、懂得感恩,就是爱他人;维护学校的形象,把自己的优秀一面展示出来,就是爱学校。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益的人就是爱祖国。爱不是空洞的语言,其内涵体现于无数具体的行为中,体现于微不足道的细节里。

同学们,爱需要崇尚和追求;需要实践和坚持;需求养成和修炼;需要付出和理解。内心充满爱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才是多彩的人生!让我们行动起来,从严要求自己,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争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爱 第8篇

作为教师, 我们到底应怎么去做, 才能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 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才能真正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呢?我认为, 只有真正做到爱的教育, 充满人情味的教育, 才有实现上述目标的可能, 而这种爱是包含着尊重、理解、信任、赏识、宽容、鼓励、期待等多种情感。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 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 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生活中, 不管教育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 但爱应是它的核心。因为爱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基础, 是教师关心爱护学生的行为源泉, 又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那么, 作为教师, 我们该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地爱学生呢?

一爱学生要尊重学生

学生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和道德标准、认同意识。尤其是现在的孩子, 接触面广, 懂得的东西也比较多, 已经有了自己是非判断的能力, 作为教师应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给予他们尊重和支持。让他们知道老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是理解、相信和支持他们的, 是深爱着他们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传教式的说教, 指责他们, 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一道鸿沟, 把老师和学生远远地隔开, 永远不会站到同一岸上。

二爱学生要信任学生

信任是爱的一种体现, 我们始终都在颂扬那些用信任的手段感化了一个又一个误入歧途的青少年的故事, 也总有教师用信任这一手段征服一个又一个后进生的心。但遗憾的是, 还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对学生缺乏这种信任。有些犯了错误的学生一再地请老师原谅他们因一时不慎所犯的错, 请老师相信他们能改正错误, 可是有些老师就是不相信他们能改正, 反而是严惩他们, 这样的伤害也许会造就出一个个冷漠的问题少年, 但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教育者的失败。因此, 作为教育者要相信学生有自己改正错误的能力。教师的信任, 必将在学生的心灵中点燃一盏明灯, 也必将在学生的心灵中投射一点温暖。

三爱学生要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是爱的教育, 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 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 使孩子自暴自弃, 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四爱学生要宽容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学生的年纪小, 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矫正能力都存在不足, 而这些能力水平的提高又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 教师的宽容、谅解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 宽容也要有度, 要严慈相济, 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 用严格的要求去规范学生, 才能恰到好处。

五爱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

严要求不等同于严厉, 也不等同于声色俱厉, 更不等同于铁面无私。严格的要求应当体现在坚持不懈地使学生按照教学和教育的要求标准去努力,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履行良好的行为规范;严格地要求应当体现为教师以公正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和争执,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严格的要求也应体现为对学生的行为不以善小而不赞, 不以错小而不批, 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严格要求学生需要教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公正的教育心态, 更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爱心和激情。而对学生的真正的爱也就体现在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中。

因为有爱, 我选择了教育;因为爱孩子, 我决定当老师。其实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对班集体和学生有着较大的影响。一个优秀的老师通过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能使学生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 而作为老师只有真正做到关心热爱学生, 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取得效果, 也才能对自己的职责有更深刻的理解。

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爱, 这是我的教育理想, 同时我相信, 这个理想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意]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著.爱的教育 (夏丏尊译)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杜殿坤编译)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3]张贵新、饶从满、李广平.新时期师德修养简明读本[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让教育充满“爱” 第9篇

【关键词】 教育爱学生

有位名人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爱”首先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上,师生之间如果能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心情就会愉快。事实确实如此,要教育学生认真读书,努力成才,首先必须拆掉师生之间的“隔心墙”,这对搞好班级管理,对学生良好的性格,情操的培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前许多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和过去的学生不一样了,对老师没有感情,行同陌路,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造成师生之间感情冷漠的原因主要是:一是,缺乏沟通;二是有的教师动辄体罚和辱骂学生,学生的身体和心灵受到伤害,对老师产生畏惧之感;三是有的老师素质和修养比较差,直接影响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四是家长的介入,现在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遇到一点问题就向家长告状;五是利益的因素,淡化师生之间比较纯洁的感情等。由于师生关系紧张,班主任就难于开展工作,教师威信也受到影响。因此,教书育人必须对学生充满无限的爱。这种爱应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教师如能做到爱岗,身正好学,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1. 爱生,先爱岗

教师之所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最值得敬佩,是因为作为教师的人,不仅是社会的一个普通公民,还是社会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社会道德风范的传播者。教师的职业道德,反映着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所以,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不跟社会上其它行业攀比,不“这山望着那山高”,唯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用心去爱学生,对于优秀学生和后进生才能一视同仁,才能做到有教无类,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2. 爱岗,须“身正”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实质上就是要求教师一身立教,为人师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告诫我们:“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分”。爱护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成才,而只有身正,才能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效仿。

3. 爱生,当好学

良好的教育,教学业务素质是教书育人的关键。教书有较雄厚的知识功底,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科学的教学艺术。这样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吸取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艺术,才能为素质教育不断上台阶而努力。同时多读读少儿心理学和少儿读物,了解他们心里喜好,便于跟学生沟通思想,缩短师生距离,清除“代沟”。

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忙,要挤出更多时间学习新知识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但一个热爱学生的老师,必定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老师,最好办法是把学习新知识当做自己的娱乐,在“快乐莫过于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充实自己,汲取智慧的力量,开辟教育的新天地。

4. 爱生,必恒心

热爱学生,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要给予热情的关心和细心的爱护,这种爱应该发自内心,持之以恒,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

每当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得到老师的奖励;解开一道难题受到老师的赞扬;遇到困难,得到老师的帮助……一桩桩,一件件,长此以往,教师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不断完美。为特困生捐一次款是爱心,长期捐款资助特困生却需要恒心;背学生过一次桥是爱心,长期背患脚疾的学生过桥却需要恒心;辅导学生要的耐心,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则更要持之以恒……唯有如此,学生对老师给予的爱才能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那样:“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发展”。热爱学生不是抽象空洞的说教,而是情动于中而形之于外,用自己的优良品质去影响学生。正所谓“身为人师,要严于律已,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把师爱体现在师德中,达到师爱施于优秀,是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师爱惠及后进生,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奋进。

教师书屋:让教育充满爱 第10篇

教育是一种艺术,一种育人的艺术,是欣赏美的艺术,是一种爱的艺术。欣赏孩子们的天真顽皮,就会理解他们的活泼好动;欣赏孩子们的纯真无邪,就能感受那份美好纯净的童心;欣赏孩子们课堂上的独到的“狡辩”,就能发现创新的智慧火花;欣赏学生习作中的一个个“闪光点”,就能培养出许多文笔优美的“小作家”。

学会欣赏学生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让我们的教育在欣赏中闪现爱的光华,享受爱的温馨,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个教育的“奇迹”。

一、欣赏真情,获得爱的接纳。

今年的教师节,我满怀惊喜和倍感压力地跨入了新的学校。走进教室,我感受到的不是以往学生们兴奋的期待和热忱的欢迎。带着对原有老师朝夕相处的深情,孩子们充满敌意的眼神,让我多少有些措手不及。看着原有老师黯然地收拾东西离去的背景,有的孩子眼圈红了,难过得低下了头。从孩子们脸上诧异的表情和略带拒绝看着我的目光中,我读懂了孩子们的恋恋不舍。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原来的学生,特地骑车赶到我家,送上他们精心制作的贺卡,递上他们晚上瞒着家长偷偷写给我的信,流着泪拥抱着我,问我什么时候再回来。看着他们久久不愿离去,并且抢着帮我整理行李,我读懂了孩子们的无限眷恋和不舍。是呀!孩子们的真情和留恋让我也曾悄悄地流下了热泪。人都是重感情的,孩子们的真情让我感动。于是,简单的自我介绍是这样开始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在教师节这天来到了美丽的附小,走进四(7)班教室,和大家成为新朋友。看着同学们因为舍不得周老师而难过的样子,黄老师深受感动。前两天,我们原来班里的学生和你们一样,是哭着和黄老师分别的。(说着,我忍不住眼眶湿润了。)因为我们早已像好朋友一样无话不谈,早已像一家人一样亲密无间……”很多学生都抬起头来,认真地看着我。“希望我们在未来的相处中,老师的表现能让你们满意,希望我们也能成为好朋友,老师的名字在一首诗中,唐代诗人高适写的《别 董大》,感兴趣的同学们课后去查一查资料,读一读诗,了解一下好吗?”一阵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的眼中也多了一些友善和尊敬。晚上,有个孩子在《我们的新老师》习作中写道:不知怎的,我开始有些喜欢新来的黄老师了,希望她能成为我们喜欢的大姐姐,好老师……。”欣赏孩子们的真情流露,也让我收获了爱的惊喜。第二天中午,好多孩子一进教室就送来了自己画的画、写的信,鲜花、贺卡,有一个孩子还满怀歉意地说:“老师,你昨天刚来,我没来得及准备。今天早上,匆匆忙忙,又忘带了。我们送上迟到的礼物,祝你教师节快乐!”在我听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祝福了,因为他们已在最短的时间内友爱地接纳了我这个新老师了。

二、欣赏个性飞扬,放飞爱的希望。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经济的腾飞让很多家庭富裕而幸福,造就了如今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见多识广,年龄小思维却很开阔,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而又独立的个体,活跃而奔放的个性让他们敢想敢说,敢作敢为。班里有个学生叫陈竹,活泼好动,在课堂上时常会做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动作或神情,或突然抢话,冒出一些“另类”的回答,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让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扰乱课堂秩序。说实话,有时也会让专注于讲课,正感觉精彩时刻的我哭笑不得,大为恼火。但很多次我忍住了,只是温和的一笑,问全班同学:“刚才大家都笑了,他这样做你们喜欢吗?”学生们立即收住笑容,坐直身子,专心听讲!经过数次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思维敏捷,知识面丰富,所以经常脱口而出。他性格活泼,聪明伶俐,大方泼辣,所以课上常故意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自己的表演才能。在别的老师看来,这个有“多动症”、“令人头疼”的学生,其实他身上潜藏着许多可贵的优点和实力,张扬的个性让他总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而随意地释放。这是一个调皮而可爱的学生!他身上不缺乏优点,他缺乏的只是欣赏的目光和给他展示才华的舞台。课后,我拉着他的手,像老朋友一样地聊起来:“聪明的你,老师很喜欢!”他高兴地笑了。“但老师对你又爱又急,爱的是你机灵可爱,爱动脑筋,发言踊跃,表演逼真,老师很欣喜你;急的是你总是太外向好动,管不住自己的嘴和手,老师不太喜欢!”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一个真正聪明的好孩子,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该动,自己很会掌握分寸,自己能管好自己,调皮但不捣蛋,严守纪律,又认真学习,那老师就更喜欢你了!你能做到吗?”他抬起头,认真地看了我一眼,使劲地点点头。“希望你做一个老师欣赏,同学们佩服的出色的陈竹,好吗?”他郑重其事地答应了!“老师相信你是一个说话算数的小小男子汉,加油!”我们轻轻地拉了勾。以后他的表现真的很让人高兴!课上他听得更认真了,坐得更端正了!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他会心地笑了!虽然偶尔他也会“老毛病复发”,但和以前相比,他守纪律多了!在我的新教师亮相课上,他主动举手要求参加表演,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美丽的五彩池”,大方的他拿起小喇叭就喊:“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泰师附小的小导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九寨沟,现在请你们欣赏的是神奇的五彩池!”引来听课老师一 阵快乐的笑声!他一点也不慌张,指着前面屏幕上的彩图,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一阵热烈的掌声送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多么出色的小导游呀!老师夸奖着,课后同学们都伸出大拇指夸他课上的表现特捧!他看着我,甜甜地笑了!个性飞扬的他为我的亮相课也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欣赏让他展示了独有的风采,放飞爱的希望,我们一起进步着!

三、欣赏点滴努力,品味爱的甜蜜。

在老师欣赏的目光中快乐地生活,会激起学生认真学习的愿望,很多学生总是试图通过某一方面的努力,勤于表现,让老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得到老师的喜爱。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多用欣赏的眼神去留意每个孩子的努力呢?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孩子们并不缺少努力,只是缺少欣赏。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眼中有学生,一句小小的鼓励,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次小小的肯定,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温情的握手拥抱,都能传达我们的欣赏与赞扬,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爱的甜蜜,都能产生一个成功推动多个成功的神奇效应,都能让孩子在爱的阳光沐浴中幸福而快乐地生活。

孩子们是一个个充满灵气,可爱的小精灵。我们欣赏他们,尊重他们,而不仅仅是给予一种强制性的灌输,一种机械的压服和命令,而应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一种期望。让我们的眼中多些欣赏的目光,让我们的教育多些爱的滋润,,让我们的校园因为有爱的温情而更加多姿多彩。

作者邮箱: hy_0912@126.com

教师书屋:让教育充满爱 第11篇

让教育充满爱―《爱的教育》读后感

常有家长拽着自己不听话的孩子,慷慨的对老师说:“小孩子要是不听话,你就狠狠的打。”时代发展到21世纪,我只能把这话理解成为善意的谎言。教师不适合充当暴力实施者,面对一群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师生之间的一次促膝长谈恐怕对于部分学生收效甚微,所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条“有情,有意,有恒”的道路,则更行之有效。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温馨提示:本文章的地址是:www.520xy8.com/jiaoshi/12/18148.shtml欢迎并请保留地址,非常感谢!

读《爱的教育》有感让世界充满爱 第12篇

――题记

如果,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那么这个世界就不再悲伤。没错,爱在我们之间无处不在。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殷盼望;老师、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人们对祖国神圣的爱。这些感情无不饱含再这本书上------《爱的教育》。

这本书虽然语句平淡、事例普通,但每一个故事充满世间最有力量的爱!其中《朋友的情谊》最令我感动。善良的甘仑为陪伴病重的同学,竟然不管父母的担心而毅然留下,他这善良的举动,不正是爱的体现吗?

的确,社会上无时无刻不充满爱,小到父母对儿女一丝的关怀,老师对学生一点 的鼓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捐血等。

曾记得在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成百上千的市民在红十字会前排着长长的队捐钱,为了最后的一丝希望,官兵们连续几天在废寝忘食的寻找生存的人;还记得在“非典”肆虐的非常时刻,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多少医务工作人员忘我工作,才打赢了这场特殊的战争。是什么使他们能够如此地奉献自己?是“爱”,是这个如水般不可缺少的东西。

但是,如今社会上,有些人他的行为准则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即使在道义面前也不放弃讨价还价。这种人的处世行为必然被人们鄙视。

教师书屋:让教育充满爱 第13篇

幸福教育作为一个概念出现在我国应该是近十年的事情。檀传宝教授1999年发表的论文《幸福教育论》, [1]算是比较早的理论研究文章。刘次林的博士论文《幸福教育论》 (1999) 则对幸福教育做了更细致、丰富的探讨。随后又不断有一些学者以幸福教育为主题作为自己学位论文的选题。而2007年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年会把“教育与幸福”作为研讨关键词, 则引起了更多学者对幸福教育进行理论思考。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年来, 幸福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 有些学校开始把“幸福教育”作为研究和探索的课题。这对于当前中国的教育来说, 无疑是可喜的现象。但是, 在这些研究中, 有的人把幸福简单地理解为愉快、快乐、高兴, 误将“幸福教育”混同于“愉快教育”。把幸福理解为愉快、欢乐、高兴并没有抓住幸福的实质, 也势必制约幸福教育活动的开展。

我们认为, 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体验, 而主体客体之间的互化融合则是其内在机制, 幸福便是发生互化融合时的主观感受。以“互化融合”作为幸福感发生的内在机制不仅使我们不同于以往根据情感内容确认幸福的做法, 也使我们对幸福的理解更加符合生活实际。我们知道, 幸福的婚姻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新婚夫妇般的激情、高兴和快乐的生活, 而是夫妇之间同甘共苦、同悲共欢, 乃至“同仇敌忾”的生活。有了夫妇之间的“互化融合”, 新婚的“同甘共欢”是幸福的, 对家庭生活中不幸事件的“同悲共苦”、对外面“敌对”势力的“同仇敌忾”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幸福呢?所以, “幸福只是当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一种情感状态, 与情感内容并无直接联系, 它既可以表现为高兴、快乐、愉快, 也可表现为不安、悲恸、气愤、痛苦, 还可表现为悲喜交集、苦乐兼具。”[2]由于从深层次的机制上来理解幸福, 教育中的幸福也就不再是浮泛的、廉价的、单一的快乐, 而是内源的、深刻的、基于生命投入的丰富感受。

幸福的互化融合是一种分享和分担, 是一种投入和沉浸, 是一种深刻的理解、迷醉和忘我。其工作程序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通过转化达到融合, 通过融合使主客体双方实现确证、丰富和提升。其中, 客体主体化的过程是主体忘记本色的自我, 顺应环境、纳入客体内容, 丰富自我内涵, 实现自我超越。而主体客体化则是发泄、表现自己的本性, 将自己的力量外化到环境, 在环境中见证自己的本性力量, 这是另外一种融合的路径。互化融合机制把幸福的外在享用过程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体系, 又用内在的素质去反作用于学生的幸福感受。幸福教育的设计应该根据这种幸福机制, 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幸福教育的实践架构

1. 互化共生的幸福教学

根据幸福感产生的“互化融合”机制, 我们从课内、课外、组织结构三方面入手, 有意识地制造学生主体与环境客体之间的相互投入和融合。

(1) 理解与表达:幸福的课堂教学

通过生活化、心理化等原则, 在教学内容中寻求、改造、开发幸福元素, 在学生生活中发现学习素材, 帮助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形成互化融合的生命关系。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使学生心理与学习内容相互“走进”, 形成充满生命感的“原生课堂”, 让学习的过程成为理解、体验、发现、思考的过程, 成为表达、探究、表演、交往、创造的过程。这是一种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幸福体验。在这种幸福体验中,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都获得了新的意义。

(2) 体验与表现:幸福的课外教学

在学生的本色自我与角色自我之间形成互化融合。通过才艺汇演、作品展示、科学苑、书画苑、校园吉尼斯、六一狂欢节、社区服务、社会考察等活动, 一方面使学生忘记角色自我, 个性化表现, 一方面使学生“站出”本色自我, 设身处地进行角色活动, 从而促进本色自我与角色自我之间的互化和融合, 以丰富学生的自我世界, 扩展学生的自我空间。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内外互养的幸福过程。

(3) 班组串换:幸福的教学环境

这是我们从1999年开始进行的德育实验, 在现行班级组织形式的基础上, 根据一定时段进行班组串换活动, 目的使学生由于面临新的学习环境而学会交往、合作、竞争、清零。其中, 生活场景与角色的转换使学生产生了不同角色之间的体悟认同, 不同场景中的适应与互动, 这是个人自担责任、自主发挥和同伴彼此欣赏、共同分享合二为一的融合过程。根据学龄, 我们又把班组串换分成三个阶段。

a.快乐串组。从低年级开始实施快乐串组, 通过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定期进行小组重组, 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承担小组角色任务, 习得基本的选择、交往的能力。

b.班际互访。在低年级已获得一定的选择交往的能力基础上, 让中年级学生走出“小组的我”、“班级的我”, 走向“班际的我”。班际互访是本年段学生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措施。

c.竞选走班。“竞选走班”主要在高年级实施, 操作的方法是让一部分学生自愿失去班籍, 自己设计自荐材料, 到其他班级接受新班级面谈组的询问, 陈述加入新班的理由, 如双方面谈成功, 就可以进入自己选择的新班级进行学习。由于“竞选走班”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利, 对学生的自我实现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所以, 能够体现学生的主动获取幸福的能力。

2. 互换同边的师生关系

互化融合的幸福机制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就是“互换同边”。师生关系的许多冲突是因为教师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造成的。由于师生特殊的关系, 教师要主动与学生站在同边, 如果教师能够站在学生一边, 学生也愿意站在教师一边, 那么, 教育的人际关系将真正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爱与尊重的和谐关系。

许多新任教师都希望能够按照《教育学》教材的说法, 与学生形成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美好关系, 但是, 不久以后他们往往发现这种善良愿望并不能得到学生方面的善意回应。相反, 学生认为这种老师“好说话”, 没有惧怕心, 所以敢于调皮, 甚至反过来欺负老师, 造成“亲密产生轻蔑”的现象。面对这种尴尬情况, 有些教师没有办法, 只好像某些老教师一样, 放弃书本“教条”, 板起面孔, 凶巴巴地扮演起教师的权威。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原来, 人与人之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亲密关系和敌对关系。亲密关系是“同边”的, 就像亲友之间的“我们”关系, 双方都以对方为虑, 互相礼让。对于亲朋, 我们并不利用对方的“示弱”, 反而可以成为对方的力量。相反, 敌对关系一定是“你死我活”的, 你弱我就强, 你强我就弱, 一方示弱, 对方必然趁机侵犯。新教师带着朋友关系模式来处理师生关系, 而在学生心里, 教师往往是他们的对立面, 是管着他们的人, 是按照“敌对”关系来处理的。当朋友关系模式面对敌对关系模式时, 必然出现“不对劲”的情况。教师如果转而采取敌对态度, 师生双方只好“对峙”下去, 难以改善了。

我们主张, 教师要主动、坚决地站在儿童一边。法国有一部教育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说一所被称作“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一贯采取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原理治理学生, 凡是学生出现过错, 所有的教师都很熟练地根据这种教育原则处罚学生, 师生关系处于敌对状态。新去做学监的马修是一位失败的音乐家, 他对学校原有的做法很不适应, 学生也都习惯性地把他看做对立面, 嘲讽他、捉弄他, 处处给他难题。但是他却主动地站在学生那边, 当学生犯错其他教师要处罚学生的时候, 他替学生打掩护、说谎、作弊, 渐渐地, 学生认识到他原来与自己是“一边的人”, 于是他们也愿意站在这位学监的一边了。学监由于偶然发现学生有音乐才能, 又带领学生组成合唱团, 即使校长后来声称要取消这个团结大家也让大家获得幸福的合唱团, 学监仍然带领他们转入“地下活动”, 坚持用音乐转移了学生的暴力冲动。整个学校也因为这个学监的“同边”实践而全面革新, 教师的态度改变了, 师生关系改善了, 学生幸福了, 文化健康了, 这个放荡不羁、暴力丛生的乱班终于迎来了“春天”。英国夏山学校的校长尼尔与一位14岁男孩谈话时发现男孩的手指已被香烟的尼古丁熏黄了, 便递给他一支香烟。男孩说他从不抽烟。尼尔微笑地说:抽一支吧, 你不要骗我啦。于是, 师生两个人一起抽着烟。尼尔知道男孩是因为偷窃而被原来学校开除的, 就问他:我知道你经常骗人, 你骗钱的最好方法是什么?男孩赶紧声称:尼尔先生, 我从不骗人!“啊!这可不行, 你得试一试才行, 我可知道许多方法。”于是, 尼尔与他交流了一些骗人方法, 让男孩听得目瞪口呆。校长当然不是教唆男孩抽烟、骗人, 但是, 这样做使尼尔与男孩原来学校的校长完全不同, 校长与男孩站在了“同边”, 成了同伙, 这次谈话给男孩造成了极大的教育影响, 使他“这一生都不会忘记这次谈话”。[3]

体察教育生活, 我们也发现, 教师站在了学生的同边, 表扬能够激励学生, 批评也被学生理解为呵护, 一切教育手段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融合的幸福感;相反, 教师站在了学生的对立边, 表扬往往被学生认为是别有用心的阴谋, 批评更是被学生怀疑其公正性而不服气。可见, 表扬或批评本身不是制造幸福与否的关键, 主客体双方是否“同边”才决定这些教育手段能否产生教育的力量、能否给学生幸福感受。

师生同边可以反映在三个方面。 (1) 身体同边:教师成为学生身体力量的延伸, 是学生可以安心借助的可靠外力。 (2) 心理同边:教师能够给学生以安全感, 不管学生表现如何, 都会从教师那里得到理解、支持、鼓励, 不会因为表现不如意而受到指责、打击和伤害。所以, 为了挽救学生的颜面, 教师有时候可以替他圆谎。同时, 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的倾诉对象, 帮助学生释放他的心理压力。 (3) 伦理同边:教师能够理解、认同儿童的价值观, 对事情与学生有同类的态度和看法, 教师不是学生的教育者, 而是同边者。在师生同边的关系中, 教师不是学生的对手, 而是学生的助手。事情往往是这样的, 你若站在对立面, 越发动“教育”活动, 其教育力量越小。相反, 越能够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同边”分享分担, 学生反而可以不露痕迹地随着教师发生变化, 并且这些变化能够在幸福的体验中悄然完成。

3. 互剂平衡的幸福能力

幸福的量和质统一于“度”, 任何幸福, 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走向幸福的反面。幸福作为一个具有理性和德性内容的主观感受, 其度的把握需要较高的智慧, 这种幸福的智慧就体现为把握各种幸福感受的互剂平衡能力。

(1) 课程互剂

目前学校的课程安排主要是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计划进行, 只求在课表上排足课时而已, 或者为了表示对“主课”的重视, 把它们集中排在上午的黄金时段, 并没有考虑课程的安排是否顾及了学生感官刺激上的适应程度, 心理上的接受程度, 而这样的状况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器官的疲劳, 阻碍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在班级教师的搭配上, 我们一般考虑教师之间水平上的均衡搭配, 以保证班级授课教师能力之间的大体公平。通过幸福教育实践, 在课程的安排上, 我们尽量根据学生的感受性特点, 根据不同学科的知识特征, 在课程顺序上做到文理搭配、脑手搭配、感性与理性搭配。对于每一堂课, 我们也追求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 以适应学生不同器官的需要, 使学生既有感官上的愉悦, 也有思考中的乐趣, 还有通过人际关系所带来的享受。在班级教师的编排上, 我们不仅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搭配, 更考虑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 尽量使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教师。所有的这一切, 是想让孩子的学习器官能得到平衡的滋养, 从而使学习本身成为一种幸福的享受。

(2) 作息平衡

使人疲劳的不仅是过分的劳作, 过分的休闲也可以造成疲劳。幸福教育需要在劳作与休闲之间制造动态平衡。我们的实验采取长短课交替的方法, 合理搭配学生的作息时间, 避免学时过度, 使学生有足够的课间时间调节自己。目前, 一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 禁止学生课余跑动, 甚至安排班干部督察, 以保证学生安静地下课休息, 其实这是不符合小学生的生活方式的。我们根据张弛有度的幸福原则, 建立了一小时的“快乐午间”、半小时的“下午阳光体育活动”等作息制度, 保障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 让学生有机会健康地发泄体力。

(3) 阈限调节

幸福感作为人的一种感受, 同样存在“度”的现象, 幸福度由幸福阈限表示, 不及这个感受下限, 学生就不能感受到幸福, 而超过这个度也可能走向幸福的反面。学生的幸福感受性是需要并且可以培养的, 通过培养, 学生的幸福感受性能够提高, 曾经让学生无动于衷的甚至反感的事情可能成为幸福之源;曾经容易过度的事情现在可以得到理性的调控。另外, 幸福作为人的一种主观感受, 其感受性又具有适应性、对比性、个体差异性, 所以, 幸福阈的上限和下限都是“灵活变动”的。幸福教育有必要教给学生进行阈限调节的方法, 有了这些幸福方法, 学生可以自主调节幸福阈限, 可以使幸福阈的下限降低、上限提升, 从而扩展幸福阈幅。罗素说:幸福既需要必要的外部条件, 却更需要“思想条件, 即实现幸福的内在条件”。[4]这个内在条件, 就是对幸福度的自主把握能力。

(4) 内外相长

幸福教育需要设计和感受大量的幸福经验, 但是, 对于感受性差的人, 尽管他们经验着许许多多的“幸福”生活, 但这些很难转化成他们的生命价值, 所以他们往往“生在福中不知福”。如果最终要养成学生幸福素质, 幸福教育不仅要在教育中创生丰富的幸福资源 (目前很多教育不能做到这一点) , 鼓励学生充分享用现有的各个方面的幸福资源, 过上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也要在学生的幸福经验中注意培养他的幸福能力——努力创造幸福资源、正确面对幸福资源、充分享用幸福资源的能力, 实现内外价值的互化相长。如果我们只注意前者, 学生尽管享用了很多幸福, 但幸福仍停留在他们之外, 没有了教师, 学生就找不到幸福。学生内在幸福素质不是在享用幸福时自发养成的, 它需要自觉的教育。内外两方面是共同生长、有机统一的:只有丰富的幸福经验才能养成深厚的幸福素质, 只有利用深厚的幸福素质才能使学生在即使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也能对现有的幸福经验给以最大限度的积极享用。

三、幸福教育的理念变革

1. 情感取向的哲学观

幸福教育把教育的目的定位于人的幸福情感上。比起认知, 情感更具有本源性, 人一生下来并没有认知, 但是一定有情感。本源性的东西往往也是归宿所在。人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 而人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不断出现、不断自我超越的需要, 以便安顿自己的情感。人若忘记了这个情感目的, 他的一切活动都将走入异化。教育之不幸可能是因为教育把情感当成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使它为教育的认知目的服务。幸福教育相信, 认知不是教育的目的, 发展也不是教育的目的, 认知和发展都得满足人的情感目的。人不仅要活着, 不仅要发展, 还要享受生命、享受生活、提高生存质量。

2. 人格取向的基础教育观

基础教育的“基础”有三种含义。首先是知识、技能的基础。然后还有体制的基础, 把小学作为进入中学的准备, 把中学看做进入大学的准备, 当然, 大学又是进入社会谋生的准备。所以, 小学、中学, 乃至大学本身没有生命价值, 是需要尽快摆脱、越过的人生环节。“未成年人”概念的使用往往隐含着它是走向“成年人”之前的过渡环节, “成年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为了“以后的辉煌”, 儿童就应该牺牲眼前的幸福。幸福教育主张把基础教育看做是学生人格基础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话, 人格培养应该是教育任务的核心, 小学教育更是培养全面人格的基础。

受知识为本的教育观影响, 我们给小学生过早地进行理性知识的教学, 由于受学生身心发展的约束, 这种过早的知识教学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 其实, 小学期间的大量知识在儿童长大一些以后是很容易掌握的, 而我们偏要在学生难以掌握的阶段过早地、强行地给他们, 使学生莫名地感受到学习的困难, 无辜地遭受学习的失败, 并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小学教育不能为了知性发展, 要围绕儿童精神的健康发展进行教育, 幸福的童年对于今后的幸福人生具有奠基价值。幸福教育不排除知性学习, 但是知性学习一定要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要成为一种幸福的体验。幸福教育反对那种靠蛮力获取成绩的做法, 也反对那种为了简单的轻松而降低学习要求的做法, 希望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生命化表达这种“互化融合”来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人重视教育吗?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 教育的投资是目前家庭投资的主要部分, 有些家庭为了孩子的读书, 可以不惜“倾家荡产”。但是, 我们重视的是什么教育呢?是知识本位的, 是体制本位的。我们什么时候转向了人格基础的教育, 幸福教育才能够取得成功。

3. 过程取向的课程观

幸福教育重视过程, 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反思、沉淀、表现, 并且把一切教育经历都当做教育的幸福资源。于是, 成功、失败、各种情感、伦理等都是有待于师生开发利用其价值的中性词。课堂提问如果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 那么就会追求正确, 斥责、排斥、打击不正确, 如果是幸福教育, 则追求表达过程之中发生的内化、外化。一切经历和感受对于幸福素质的积淀都具有幸福价值。

一个小男孩走近一个少林大师问他能否成为一个出色的少林弟子, 以及需要多久才能像他那么出色。大师答道:“至少10年。”这个一心想做少林弟子的男孩就说:“10年太长了。如果我付出双倍的努力, 需要多久呢?”大师答道:“20年。”男孩又问:“那如果我夜以继日地练习呢?”大师答道:“30年。”男孩很是困惑, 就问:“大师, 为什么越加努力, 你就告诉我需要越长的时间呢?”这个故事其实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学习原理:学习是需要在过程中反复尝试、细加体会、用心内化的, 如果想急于得到功利结果而忽略过程感受, 往往只能囫囵吞枣, 既无法获得真正的功利结果, 也不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幸福教育的互化融合正需要这种充满感受、咀嚼、享受机会的过程体验。它看似超功利, 实则完成了最根本的功利。

幸福教育课程可以有两种方式, 一是把幸福作为内容, 让教师教会学生什么是幸福, 如何创造和享受幸福, 如何形成健康的幸福观, 等等。此谓专门的幸福课程。二是把幸福做成过程, 让教师幸福地教, 学生幸福地学。使幸福成为洒遍教学过程的隐性课程。前一种幸福教育固然需要, 它可以教会学生幸福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是, 后一种幸福教育却是更重要、更根本的。如果教师和学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互化融合, 幸福教育就失去了它最真实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幸福教育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1999 (1) .

[2]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36.

[3]尼尔.夏山学校[M].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2:29-30.

教师书屋:让教育充满爱 第14篇

日本的“学校厕所研究会”是由冈村制作所,TOTO等七家建材公司于1996年联手成立的。成立“学校厕所研究会”的宗旨,据说是因为:随着居住生活条件的提高,住宅,商店,办公大楼以及车站等各处的厕所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公立学校的厕所有许多还是过去的陈旧的设施。脏旧的厕所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此外,学校是各个地区遭遇地震等灾难时的避难场所,考虑到发生大地震,避难人群涌入学校时可能发生的厕所拥挤状况,所以有必要提早做好改善修整工作。

这家“学校厕所研究会”不仅提供各所学校的厕所修理和改善方案,还会经常主办一些与厕所有关的主题活动,例如组织孩子们参与厕所的设计,一起改善修整自己学校的厕所;另外还在开发“环保型厕所”,以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减CO2和厕所用水。

除了“学校厕所研究会”,日本还有一个与厕所有关的研究机构,叫“日本厕所研究所”,也是一家民间团体,这个团体研究得“更深更彻底”,不仅研究厕所,还连带研究大便。在其下属的研究室中,就有一个名为“好大便研究所”的研究室,专门研究大便对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日本的《朝日小学生新闻》的头版曾有过这样一篇新闻报道,标题是“大便?没什么好害羞的嘛”。这篇新闻报道写道:

“东京都XXX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聚集在学校的体育馆,当头戴金色皇冠,身穿黄色上衣和披风的‘大便王子’登场时,孩子们都发出了惊叹的呼声。”

扮演“大便王子”的,是“日本厕所研究所”的代表理事加藤。从2007年开始,加藤和他的同事们开始创办“大便教室”,到各所学校登门授课,对孩子们讲解大便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他们带领孩子们一起用粘土做各种形状的不同“大便”,然后告诉孩子们:哪一种大便是健康的,哪一种不太健康,当出现过于干燥,或水分过多的不健康大便时,应该在饮食上注意些什么等等。

上一篇:普通生物学教学过程下一篇:vi设计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