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访汇聚民情日记

2024-06-06

新疆访汇聚民情日记(精选4篇)

新疆访汇聚民情日记 第1篇

民情日记---田间地头访民情

永兴县司法局陈永发

2012年9月15日星期六晴

早上7点,我和局机关17名同志,从县城出发,前往高亭乡开展“万名干部大下访”活动。7点50分到达乡政府,经过和乡干部简单的对接后,我和局里4名同事一起前往联系点大城村,此行目的,主要是了解农民兄弟的所思、所忧、所盼。

8点35分,我们抵达了大城村。在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上,刘爱群支书介绍了大城村目前的基本情况。听了他们的情况介绍,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感到格外高兴。我对村支两委班子同志说,这次县委在全县开展的“万名干部大下访”活动意义重大,通过“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在村委会听完情况介绍后,我们各自分头去走访农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也送去党和政府以及全局干部职工的温暖和关怀。

我首先到了黄溪村民小组农户雷国平家。雷国平家房屋等家居设施简陋。雷国平不在家,我问他的妻子目前家里情况怎么样,她告诉我,家里主要靠丈夫在外打工补贴家用,家里大儿媳有精神病,需长期吃药治疗,家境困难。但她还是满怀激情地说,现 1

在党的政策好了,国家有救济的时候,对我家都很关照。我跟她讲,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农村养老保险也启动了,到时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钱都不用交就可以直接领取养老补贴了,在一问一答的了解后,她表示一定及时参保。从雷国平家出来,我又先后来到刘志道、雷家善、雷平光等6户群众家中进行走访,快到1点了村干部叫我到他家吃了中饭。

吃完中饭我接着走访,下午第一家是黄溪8组困难户雷取得家,来到他家时,家门开着,里面空无一人。听住在旁边的老三媳妇说,雷取得到菜园忙活去了。陪同的村干部连忙叫人去喊,说是县司法局的干部对他进行走访来了。不一会儿,扛着锄头的雷取得出现在我们面前。老人头发和胡子花白,灰布土褂,解放鞋上沾满了泥巴。见到我们,热情地打过招呼后,快步进屋倒茶给我们喝。当我们把慰问油和大米送到他的手中时,老人非常激动,动情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感谢!”我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接着,我们坐下来,和他“拉家常”。从雷取得口中得知,他今年已有70岁,虽有2个儿子,但因家境贫穷两人至今均没有讨到老婆。我问他,目前村里粮种补贴、新农合等惠农政策是不是全部得到了落实等情况时,雷取得伸起大拇指:“没得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村干部对我们都很好!”从雷取得家走出来,我又走访了7家农户直到

下午6点才从村里赶往乡政府集合乘车回家。

返回的途中,我脑海里不断的回荡着村民的话语,他们告诉我:黄溪自然村“除了经济上现在有些困难外,主要是村里由于支渠、斗渠、毛渠、堰塘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渠道堵塞,从而减少了水的流量,还有不少地段出现缺口,造成本来珍贵的水资源被白白地流掉,使地处偏远的耕地没有水灌溉,就连离渠道较近的水田也不能全部栽上早晚稻。有时大家为用水,还经常发生扯皮、争斗……”想到这些我的心情有些感动,也有些沉重。想到像雷取得那样的特殊困难家庭,想到因大病而返贫的雷国平那样的家庭,想到因该村水利设施欠修而导致该村水田变旱田的状况……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是的,现在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补贴力度越来越大,给农村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但是,因“大灾、大病、大学、年龄大”等导致返贫的人还有相当一部分,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使农民摆脱贫困是摆在我们面前要进行深入思考并逐步得到解决的问题。

新疆访汇聚民情日记 第2篇

2012年3月8,星期四,小雨

3月8号上午,我来到了长安镇石咀村走访。这天碰巧低温,气温在8度左右,还下着蒙蒙小雨,有点冷飕飕的。长安镇是我挂点联系的乡镇,也是我基层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想起那些农民朋友以及与我一道干事创业的同志们,虽未天天见面,但心中总是念念不忘,心暖乎乎的。

石咀村现有1089口人,其中贫困人86口人;耕地123余亩,人均纯收入5000元左右。

一个国家对老人的态度,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素养。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弘扬和继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于是,我们首先来到了该村的敬老院。院长陈英华介绍,该院创办于上世纪末,占地5800平方,目前有供养对象52人,管理人员4人。看到我们进来,院里所有老人都很开心,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声。在给老人讲明来意并送上春节祝福后,老人们乐开了怀,就仿佛晚辈回家与他们团聚一样。随后,我们察看了敬老院的食堂和宿舍,询问了老人们的伙食,住宿等情况。

从敬老院出来后,我们又走访慰问了农村低保户谢常青、贫困户谢小华和困难党员谢兆亮。在体弱多病的谢长青家里,我要求镇里干部,要及时对老人的房屋进行检修加固,并叮嘱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困难要随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也可以直接跟我说。看着老人信赖的眼神,我们离开了谢常青老人家。在困难党员谢兆亮家中,我了解到,他今年63岁,早年曾在部队服役五年,已患上脑溢血多年,生活难于自理,加上妻子多年前患上糖尿病,至今仍需打针服药维持生命。家里就老俩口靠着政府的困难补助及自己的一点养

殖收入维持生活。交谈中,老人还讲出了心里话,作为一名党员,再也没能力为党的事业做贡献,心里很愧疚。从他家里出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深深体会到一名基层党员信念的坚定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通过今天的走访,让我真正了基层,真正听到了一线呼声,回顾今天的走访,短暂而又难忘,让我对走访有了更深的感触,同时也有不少收获。

收获一:走访调研密切了干群关系。仅仅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革命战争年代,正是依靠群众我们党才取得了伟大胜利。走访调研架起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走访调研,深入基层、集思广益,服务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对进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有着重大意义。

收获之二:走访调研发现了真实问题。在走访慰问中,群众说得最多的话是感谢,而我却亲身感受了困难群众生活的不易。近年来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问题依然突出,水不畅,环境差等现象还普遍存在;虽然我们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每年都发放低保资金、一次性生活补助,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收获之三:走访调研明确了方向。此次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这让我想起了邓小平同志的那句话: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想,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发展,造福群众。因此,我们要牢记“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全力以赴搞好“四化”建设。

为官一任,发展一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居于何职,都要经常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民情。基层是一个大舞台,更是一个传递百姓心声的平台。今天的走访,感人肺腑,受益匪浅。基层是我家,群众是亲人。我想,身为一

三访三化活动民情日记 第3篇

夜访羌湾村,雨中我们再次踏上征程

温泉镇羌湾村位于温泉镇以南,松山铺水库外,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4个村小组,夜幕降临,早早的吃过晚饭,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了羌湾村,此时天已全部黑了下来,天空也下起了蒙蒙的小雨,到达村部的时候,村里面的胡会计早已在村部等候我们的到来,每次都是如此,看到他那慈祥的面孔,对我们的热情,深深的渲染了这方热土,衬托着这里群众的朴实和诚恳。

他的事迹让我感动

今晚访问的第一家农户其实是村里面德高望重的一位老人,更是一位前辈,因为在他人生中的光阴都贡献给了羌湾村的村民,他的脚步深深的印在过村里面的每个角落,同他的交谈,我们进行的很顺利,尽管已年近七旬,但是对我们提出的国家一系列政策他都很清楚,也很了解,他告诉我们尽管退下来这么多年,但是自己还是坚持看电视,听广播,了解国家的大事,政策和动态,在谈到对村里面的建设方面,他更是侃侃而谈,言语间他不仅对村现任的两委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且对村里面的发展更有自己的规划和想法。在问及老支书家庭情况的时候,支书的表情显现的很无奈和悲伤,家里除了他之外就只有老伴和一个孙子,老伴还常年有病,孙子只有六岁,现在家里的一切事务都有老支书一个人承担,仅有的儿子是在前些年因意外去世了,媳妇也有了新的归属。站在一旁的胡会计转过话头给我们讲,老支书只有一个儿子,主要的原因是在他担任村干部时积极响应国家的各项政策,当时村里面对计划生育的工作是个难题,老支书是带头执行政策的。谈尽于此,思绪万千,在那些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使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坚定信念跟党走的决心,一位平凡的老人,一个平凡的名字“胡福元”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感动着我,感动着我们。

知恩感恩,我们用双手走向幸福、创造未来

从老支书家里出来,雨似乎下得更紧一些,我们到访的第二户农家是胡友良胡大哥家中,去的时候只有大嫂一个人在忙着做饭,胡大嫂热情的将我们迎进屋内,看着他忙碌的影子,我一边坐下来帮她烧火做饭,一边和她谈论起家里的基本情况。大嫂告诉我们她也是刚刚进家,丈夫去县城卖茶叶,晚上可能就不回来,一个人忙到现在,有个儿子在孝感学院读二年级,家里种植了板栗、茶叶和水稻,一年下来收入也有两三万块钱,心里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等最近忙完了,挣到钱就想着给孩子买个电脑,听还是说因为专业的关系,同学基本上都有了,她也不想孩子受委屈,也希望孩子好好读书找个好的工作,将来回报社会,她还告诉我们,以前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随着党对农村政策的落实和照顾,自从种田都不用交税而且有补贴开始,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就慢慢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依靠着党的好政策,依靠他和丈夫勤劳的双手,相信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越幸福。感谢党,感谢政府,也感谢今年我们冒雨来村里面调研,村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饮水问题,她希望我们能够向上面积极反映,看能不能够解决。走的时候大嫂热情的送给我们自家产的南瓜子吃。此刻又一种感动跃然心头。

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访谈,考虑到很多农户都休息了,我们也踏上了回来的路程,坐在车上,回想起刚才的一幕幕,心里似乎有一份喜悦,也更多了一份忧伤和责任,老支书的经历让我们这些年轻干部受益匪浅,胡大哥家自强不息的奋斗给了我动力。作为年轻的干部,我们要学习的却是很多很多,心中也由衷的感谢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它真的可以使我成长。

播撒青春热情,抗旱保春耕我们在行动

关于下基层访民情日记 第4篇

中午时分,正是中饭时间,我来到了谢英朋家。他还没回来,他老母亲在家,听老人家说谢英朋夫妇一大早就去车步圩卖豆腐去了,要等片刻才会回来,每天都这样。老人家热情地端茶倒水,招呼我们坐下了来,还要我们在她家边吃中饭边等。我们就一边和老人家聊着家长里短,一边等他们夫妇回来。

十二点半左右,谢英朋夫妇回来了。一辆摩托车载着妻子,后面货架上高高的一垒豆腐架足足有十多个,妻子肩上还挑着一担箩,没有较高的骑车水平还真骑不了呢。看着夫妻俩满脸的喜悦和高兴,我知道他们今天的生意很好,这么早就卖完了全部豆腐。

一停下来,老谢就赶忙热情地招呼我们,并和我们聊起了他的生意和他们忙碌而有滋有味的一天的生活。他们每天都凌晨四点钟左右要起来磨豆腐,早上六七点夫妻俩就载着几十斤豆腐出发赶到车步圩,逢圩日就在圩上卖,不是圩日就要走村窜户卖,一般平时每天要磨四五十斤,过节日的时候就要多些。他说,因为现在整个车步磨豆腐卖的只有一两家了,所以生意好做些,一般每天都在十一二点就可以卖完,中午回家吃中饭,下午就是妻子收拾一下家里,干一些农活,种菜浇地,他自己为第二天磨豆腐做一些准备工作,磨豆皮、浸豆子、处理豆腐渣、搞卫生等等,就这样忙忙碌碌就忙到了天黑。

我们边聊边询问他家的收入和打算,他们夫妻俩说虽然每天都起早贪黑,从早忙到晚,虽然苦点累点,但收入还不错。我们明白从他们的言语间和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和自豪,也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上一篇:高密市教师招聘历年真题下一篇:社戏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