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危害及对策

2024-08-20

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危害及对策(精选8篇)

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危害及对策 第1篇

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危害及对策

张建敏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滋生蔓延,给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克服,必然进一步败坏风气、涣散人心,削弱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近年来,部队官兵反对形式主义的呼声和愿望日益强烈,各级领导机关对形式主义的严重危害引起了高度的警觉,然而形式主义仍然无处不在,在一些单位甚至愈演愈烈,泛滥成灾。因此,认清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研究克服形式主义的对策,已经成为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部队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及其根源

形式主义集官僚主义、个人主义、名利思想于一身,当前部队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弄虚作假,不求实效。形式主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弄虚作假、作表面文章,以赢得上级肯定和领导满意。有的单位开展大型活动,既不认真领会上级指示精神,也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实情,为寻求“轰动效应”,在准备工作不充分、官兵思想不够统一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层层鼓动、全面铺开,重形式、轻实效;有的抓工作,满足于开会布臵了,领导强调了,要求也提了,至于工作是否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则全然不闻不问,只做上篇文章、忽视下篇文章;有的哗众取宠,欺上瞒下,如有的基层连队应付上级组织的农副业生产检查,借用地方老百姓的猪放养猪圈,该换季的蔬菜不换季,只求检查过得了关,至于广大官兵满意不满意、经济效益如何完全不当一回事。

2、好大喜功,欺上瞒下。有的在领导面前,不报实情、不讲真话,报喜藏忧,讲成绩夸夸其谈,长篇大论,讲问题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有的一味取悦领导,把领导的喜好做为行事的准则,比如有的单位开展科技练兵,为求得领导的满意,活动刚刚开展就说“效果十分明显”,吹得开花乱坠。更有甚者当本单位发生事故案件时,首先考虑的是对个人升迁的影响,不是严肃查处,举一反三,吸取教训,而是在要不要上报、怎样上报上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把客观的、偶然的因素强调的多一些,把主观因素讲少一些,以减轻或推卸责任。

3、脱离实际,照搬照套。有的把上级的指示当教条,不吃透主要精神,不注重结合本单位实际贯彻执行,而是照本宣科,机械地照搬照套。有的部队搞政治教育,满足于会上传达了,战士笔记做了,心得体会写了,只注重“篇数”、篇幅和完成教育的天数,至于官兵是否理解、理解程度如何,思想是否统一、认识有没有提高则心中无数;有的抓工作,片面认为“想到”就是“做到”、“能写”就是“会做”,计划措施很周密,却不注重深入实际抓落实。凡此种种,表面热热闹闹、兴师动众,实际效果却不明显。

形式主义历来遭人深恶痛绝,各级也反复强调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然而,为什么形式主义总是难以根除,在部队中仍有较大的市场,甚至在少数单位愈演愈烈、泛滥成灾?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以下几点很值得重视。

1、政出多门、形式泛滥。除条令条例外,各级领导机关为加强部队的建设,结合自身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应该说,绝大多数制度和规定对部队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有些制度和规定过去管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已经不符合部队建设的实际,行文机关却没有及时废除或修订。再就是各部门未经协调,分别制定出各种各样的规定,有些规定相互矛盾。而机关下部队时又依据这些制度和规定进行检查,基层往往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蒙混过关。

2、认识不统一,姑息迁就。搞形式主义自有一套自圆其说的逻辑,骗得上级的理解、同情、信任,从而软化监督和查处的力度。少数机关干 部错误的认为“以虚带实”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其出发点和愿望是好的,上级应该保护这种积极性,对这种做法大可不必横加指责、严肃处理;有的借口揭露形式主义有损单位利益和领导形象,“要识大体、顾大局”、“家丑不可外扬”,使得少数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人难于得到揭露,有的反而得到不应有的夸奖,从而助长了形式主义的蔓延。

3、动机不纯,名利驱动。为出“政绩”,少数单位和个人至形式主义的危害于不顾,动辄搞“形象工程”、“经验工程”、“革新工程”,为的就是捞取政治资本,进而铺平个人升迁的仕途。比如,全军上下广泛开展科技练兵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运用科技手段,谋求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从而全面提升部队的战斗力。然而,有的部队却把科技练兵简单的等同于研制几项技术革新成果,“一研、二展、三评、四藏”,技术成果无法转化为战斗力,科技练兵无助于增强部队的“打赢”能力;再就是个别部队抓军事训练不是从实 战要求出发,存有“练为看”、“练为考”、“练为比”的思想等等。

二、形式主义所带来的严重危害

1、导致领导决策和工作失误。形式主义欺骗性大,使领导掌握不了下情,了解不到实情,很可能被误导,以致决策时出现重大失误。形式主义不注重调查研究,对事物心中无数,工作处于盲目状态,容易影响政令、军令畅通,影响工作落实。

2、败坏风气、涣散人心。形式主义蔓延,必然助长不说真话、实话,掩盖矛盾,造成弄虚作假之风。既挫伤官兵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影响官兵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容易造成思想混乱,离心离德,进而削弱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3、制约人才队伍建设。形式主义容易使一些投机取巧的人谋取利益,甚至平庸者受到不应有的奖励、提升,不利于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使“能者上、平者让、庸才下”成为一句空话。

4、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把部队有限的经费用到做表面文章,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不但不为官兵办实事好事,反面劳命伤财,无端的增加负担,白白浪费诸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三、自觉抵制和克服形式主义

反对形式主义,转变工作作风,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一贯思想,毛泽东同志教诲全党“形式主义害死人”。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特别警惕和防止形式主义的东西。作为军队干部,必须不断增强党性原则,自觉改造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抵制和克服形式主义。

(一)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端正工作指导思想,脚踏实地办实事、求实效

克服形式主义,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官兵的头脑,树立实事 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的思想,不图名、不为利。不好高鹜远、不盲目攀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查各项工作的标准。无数事实证明,任何形式主义都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因此,必须牢固确立用实践来检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大力发扬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把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放在想官兵之所虑,解官兵之所难,谋官兵之所求上,从官兵最需要的事做起。以工作实效取得上级的肯定、领导的信赖、官兵的理解和支持。

(二)必须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自身做起,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

领导机关一定要牢固树立按纲建连的思想,搞活动要量力而行,给任务要量时间精力,定指标要量基础,不能搞超负荷,尤其不要对下提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将主要精力用在解决基层全面建设所遇到的现实困 难和问题上,把基层满意不满意、官兵高兴不高兴人作为衡量领导机关工作的标准。科学筹划和安排各项工作,防止政出多门、相互撞车,纠治层层加码。要坚持面对面地帮带指导基层,做到到基层督导工作时,少指责多帮带,少指使、多指导,少麻烦、多关怀,充分调动基层官兵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必须紧抓重难点问题,寻求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的突破口,在标本兼治上下功夫、见成效

克服形式主义,必须抓住重难点问题,标本兼治。首先,要把克服官僚主义作风作为突破口。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往往都借助官僚主义而滋生蔓延,是投官僚主义所好的具体表现。其次,要把反对个人主义作为关键。形式主义是一种恶劣的投机行为,是个人主义、名利思想的极端表现。弄虚作假的人得到肯定,形式主义必然盛行,真抓实干的人得到重用,形式主义必然销声匿迹。第三,要加强引导和舆论监督,扶正祛邪。大力 倡导讲实情、办实事、重实效,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单位和个人。

反对形式主义,并非完全不要形式,因为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无疑,思想政治工作要“活”,“活”必须以求实为基,以落实为本,绝不能“活”得脱离实际,流于形式,有名无实。

(审稿 季仲新)

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危害及对策 第2篇

[摘要] 中小学德育实践中存在的诸多形式主义表现非但没有提高德育实效,反而损坏了教育者自身的形象。学校和教育者只有重视学生品德的内化践行过程,建立完善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强调从基础修养抓起,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才能克服形式主义,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德育;实效;形式主义;中小学

影响中小学德育实效提高的因素众多,我们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形式主义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本文试图通过对德育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的分析,探讨其克服的对策,进而为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作出新探索。

一、德育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1.只重形式。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只重形式,作表面文章,把德育视为一种可供观赏的“活动”。许多行政领导检查学校德育工作也大多是在该校开展某项德育活动期间进行。他们在衡量与评价德育工作时,对形式方面考虑得比较多。往往简单地把开展了形式新颖、规模宏大活动的学校,断定为德育工作搞得好的学校,称之为“有声有色”。这是德育形式主义最常见、最基本的表现。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学校和教师在教育中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变化和提高的真实情况,只关注活动形式,不注重教育效果。

2.只对上负责。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德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其目标主要是对上(领导检查)负责,较少对下(学生及其品质形成和发展)服务。①现时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成绩的认定往往取决于“检查团”检查的结果,因此,在一些学校领导的意识中,一切德育工作的开展都应围绕“上级检查”而进行。所以才会出现人们能经常见到的,上级领导前来检查工作的前几天,全校上下搞卫生、换板报、紧急训练、临时编写材料等令广大师生反感的形式主义现象。这种经过精心设计安排的形式主义的道德实践会使学生感到其“虚假”的一面,会使学生产生道德行为上的假象,而不能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3.只重过程。德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还表现为“只重过程,不重结果”,有人称“只管种,不管收”。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也常犯这样的错误,认为道理都讲清了,学生照做与否,毛病改与不改,那主要是学生的事。有些时候不见成效,则认为是学生不可救药,而不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德育工作至少要在形式上“完成任务”,有人称这种做法为“独白式”教育。这是德育工作者教学方法上形式主义的表现。这些德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只是“完成任务”,缺乏足够的工作动力和热情,方法简单低效,当然谈不上考虑如何创造性地采用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德育实效的问题了。

4.简单量化。一些学校德育工作者把定量管理的方法庸俗化,用数字简单量化德育工作的效果,如用纪律卫生的分数、好人好事的次数、表扬稿的篇数、捐款的钱数等来“量化”德育的效果。这样的“德育量化”实际上只能考察学生的一些外显行为,无法估算学生思想品德深层的变化,相反它却引导师生更加关注一些无关紧要的、表面化的行为。所以这种简单“德育量化”不但不能真正反映出一个学校或班级的德育水平,而且往往会引诱、助长教师和学生弄虚作假。总之,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不但没有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目的,而且还损坏了教育者自身的形象,所以,必须在教育实践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矫正。

二、克服德育形式主义的对策

1.重视学生品德的内化践行过程。德育形式主义只注重教化的形式和过程,不大关注道德的接受和内化的效果,而我们评价某项德育活动是否具有实效,主要看其德育的内容是否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并内化为品德、外显为行为。所以,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遵循内化践行的原则。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对中学生尤为重要,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他们平等意识强,不愿听别人的过多指责,愿意自己思考和分析问题。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等,为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创造必要条件。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躬行。学生的道德实践是把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是德育内化的外在表现,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要注意引导他们身体力行,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如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学生珍惜粮食等,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并形成道德习惯。“内化践行”是德育方法的一项根本指导思想,是克服形式主义,提高德育实效的“方法”保证。

2.建立完善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前文提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表现,与不健全的德育评价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对于克服形式主义,提高德育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它具有保证“方向”的作用。首先,运用“效益指标”来衡量德育工作的实效。德育工作的效益主要体现为德育活动的投入(人力、物力等投入)与产出(学生品德的内化和提升程度)的比值关系。“德育指标”对于解决德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按此评价指标,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德育过分注重表面化、形式化的做法,如花费大量时间、人力、财力精心制做用于对外宣传德育绩效的各种展板、画册,兴师动众地排练一些并不受广大师生欢迎的大型团体表演等,将会得到有效控制,并发生改变。其次,学生德育课的考核要与实际的道德行为相结合。要改变以往德育课的考核只看空洞的理论教条背诵的情况,转而注重考察学生的行为习惯,注重测评学生品德内化的结果。当然,衡量学生的品德表现,除了要看学生在校时的表现之外,还要进行学生离校后的跟踪调查,要把定量的分析和定性的描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既考核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又避免了形式主义的“庸俗量化”。

3.强调从基础修养抓起。形式主义过分注重德育活动的形式新颖,搞“花架子”,不注重学生基础修养的培养。而现实中人们评价德育实效低下往往是指缺少遵守社会公德并具有民主法制意识的社会成员和群体,而不是指缺少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②所以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德育其重点更应放在培养受教育者基础规范和基础文明的修养上,德育内容应更贴近社会生活,更关注社会基础道德,如进行诚信、正直、友爱、关心他人等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念教育。德育从基础修养抓起,落实到学校工作中,强调教育要求明确可行,对学生不提要求或要求不当都不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当然,对学生的要求应有切实的内容,要与日常的道德行为规范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从“爱己”做起,做到自尊、自爱,逐步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习惯。强调从基础修养抓起,是克服德育形式主义,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的“内容”保证。

4.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这是克服德育形式主义,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组织”保证。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尽管目前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有一些教师在德育实践中不能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如个别教师使用体罚和经济制裁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强制学生有偿补课等等,这样的不良行为不但玷污了教师崇高的形象,而且也严重削弱了德育实效。所以要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加强师德建设。其次要进一步更新德育师生观。最近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当中都有一些较成人更为可贵的道德品质,于是便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的道德教育理念。基于此,教师的角色只能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道德应被视为一种智慧,而不应简单看作是一种单向度的“话语”权力。在以往过分强调灌输的德育模式里我们只能看到“教师”的说教,却看不到“学生”的感受和师生的互动。这种师生关系实际上也含有只注重形式不注重结果等形式主义的特点,它的存续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所以,德育工作者更新观念,树立新型的德育师生观是十分必要的。

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危害及对策 第3篇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大学生信仰体系中依然占据着主流地位,这依赖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代大学生已然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态势,这种态势的发展形势已经趋于扩大。大学生信仰问题是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关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1]如何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分析与理清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表现、根源与危害等问题,是解决这个重点工作的关键。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及对策研究”课题组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了调研工作。调研采用网上无记名问卷及一对一访谈等形式。为使调研更具普遍性和代表性,问卷调查在全国高校中随机开展。共回收有效问卷2525份,涉及江苏、北京、重庆、黑龙江、山东等27个省(市、区)的高校,生源地遍布全国32个省份或地区,调查对象包括在读的大专、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男生有892人,占35.33%,女生1633人,占64.67%。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占7.33%、90.85%、1.82%。[2]根据课题组调研的数据分析与访谈结果,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的同时,着重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整体表现、问题根源与现实危害三个方面来阐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整体情况。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

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社会信仰,不仅是人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更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3]关注并树立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能够健全成长成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到“中国梦”实现历程中的重要决定因素。

在高校,有着丰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安排,青年学生的可塑性也很强,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引导并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根据调查得知,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呈现出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一)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人本思想最科学的武装来讲,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占领程度不容乐观

调查发现,“有明确信仰”的大学生占43.76%,“说不清楚”的占25.39%,“没有信仰”的占30.85%,其中男生有信仰的比例是49.78%,女生有信仰的比例是40.48%。(具体数据见表1)

表1直观说明,当代大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数虽是最多,但整体质量并非最好,信仰分化严重。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学生也是大有人在,甚至掺杂着大量的信仰模糊与消极信仰。信仰多元化趋势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造成冲击。

(二)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构建最合理的标准来讲,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程度不容乐观

调查发现,“会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大学生占38.93%,“不会”的占29.23%,“不清楚”的占31.84%,比例呈现出了“三分天下”的局势。(具体数据见表2)

表2从侧面说明,当代大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合理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正在下降。当代大学生在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会出现不自觉的主动学习动机,这种主动学习动机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技能。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讲,接受与主动学习是识别、分析与评价马克思主义最直观的行为表现,也是当代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构建最关键的行为因素。

(三)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人生实践最实际的指南来讲,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程度不容乐观

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必不可缺且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调查发现,“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大学生占46.93%,“不会”的占18.61%,“说不清楚”的占34.46%。(具体数据见表3)

表3直观说明,当代大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实践指南,并在生活中发挥指导作用的人数还不到一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指南作用没有在当代大学生之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没有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导作用,也没有利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对自己的人生实践加以指导。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不仅是对社会共同理想的否定与冲击,也是对大学生自身价值实现的否定与破坏,更是真实的社会信仰危机。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有着严重的缺失。在这种状态下,当代大学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不稳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不完整、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不到位、党性认识不足与党员作用发挥不力等主要表现。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不稳定,信心不足

调查发现,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没过时,仍有说服力”的大学生占74.89%,“即将过时,说服力不强”的占5.31%,“曾经有说服力,但已过时了”的占4.91%,“说不清楚”的占14.89%。(具体数据见表4)

表4直观说明,约1/5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坚定,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没有了说服力或不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价值与意义所在。在数据调查与学生访谈中,我们发现有多数大学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也有多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只是信奉而非信仰,更有多数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上发生了改变与转变,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种情形会随着社会的复杂化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而加剧。

调查发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的大学生占38.81%,“比较有信心”的占49.98%,“不看好”的占9.43%,“非常不看好”的占1.78%。(具体数据见表5)

表5直观说明,超过1/10的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并不看好,有近一半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信心不足。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不完整

调查发现,“经常读”除了教科书以外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著作的大学生占8.48%,“偶尔读”的占50.18%,“没有读过”的占41.35%。(具体数据见表6)

表6直观说明,当代大学生对除了教科书之外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著作兴趣极其低迷。在与学生访谈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南知识比较匮乏。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与树立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出现了明显的信仰内容结构不完整。

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会仅满足于理论上的相信、信奉与学习,也要进行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利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导社会与人的实践。多数大学生不会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仅有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在做研究,一半的大学生更不会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与实践两个统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出现了明显的信仰整体结构不完整。

(三)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不到位

调查发现,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学生占75.38%,但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仅占38.93%;经常读除了教科书以外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著作的大学生仅占8.48%;有一半的大学生不会利用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实践指南。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上,当代大学生的践行十分不到位。

表7直观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理解出现了分歧与倒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代大学生不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那么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不到位。

调查发现,高度认同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的大学生占6.81%,“认同并践行”的占66.73%,“不认同”的占26.46%(其中,认为为人民服务仅是口号的比例是12.16%,认为“人私为利”的比例是14.3%)。(具体数据见表7)

(四)党性认识不足与党员作用发挥不力

调查发现,认为入党意味着“接受党的领导,为人民服务”的大学生占72.08%,意味着“为就业增加砝码”的占13.07%,意味着“一种荣耀”的占9.03%,不想入党的占5.82%。(具体数据见表8)

表8直观说明,当代大学生中有27.92%的人对党员身份、党的宗旨与党员责任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出现了错误判断。这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党的事业发展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

调查发现,认为身边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不高,起不到示范作用”的大学生占18.02%,“入党之前很积极,入党后就放松要求”的占21.31%,“基本起到示范作用”的占27.05%,“做事积极,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的占33.62%。(具体数据见表9)

表9直观看出,当代大学生对身边的学生党员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上没有达到普遍程度的认同,这也说明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没有有效地发挥。一个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学生党员应该时时处处都能体现党员的素养,都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成为了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不力的关键。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这四个主要方面的缺失表现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创新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三、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根源

信仰不是信念,是信念之上的对于人生之外远大目标的信服,其特征是通过自己的有限努力为人生远大目标的最终实现做出贡献,信仰是一种坚固而有动力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会阻碍大学生对自身远大目标的信服与实现,更会对社会理想造成不利影响,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多个方面。通过课题组的问卷调查与对学生访谈,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根源在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同时是主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主观根源

当代大学生作为“90后”青年,其思想、心理与行为等多方面都具有符合这个社会时代与环境的个性特征。他们追求高度自由,对于个性的发挥高度膨胀,同时着重倾向于自身的判断,创新意识强烈,可塑性也很强。这样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与践行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主观根源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信仰的轻视;二是对传统的不自觉抵触;三是对马克思主义信心不足。调查发现,认为信仰(泛指)“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占34.93%,“比较重要”的占44.44%,“不太重要”的占18.61%,“完全不重要”的占2.02%。(具体数据见表10)

表10直观看出,存在大量学生对信仰的轻视态度,表11也直观反映了多数当代大学生意识不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学生访谈与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不愿花费精力阅读国学书籍与学习传统文明礼仪等,他们对我国传统元素有着潜意识的忽视与抵触,而对“90”后青年大学生形成的个性自我元素有着强烈的兴趣。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客观根源

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信息进步与国际化进程扩大的大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受到了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校园、社会、网络等。这些因素中的不利信息也是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客观根源。

调查发现,认为影响信仰确立的因素是“家庭成员信仰”的大学生占22.46%,是“学校教育及环境”的占23.21%,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占12.48%,是“网络等媒体宣传”的占0.71%,是“自身发展和内在需要”的占41.15%。(具体数据见表11)

表11直观看出,家庭成员信仰的结构与质量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同样重要的是学校教育与校园环境。社会不良风气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急功近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信仰的树立。当代大学生认为网络等媒体宣传对信仰树立的影响不大。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成员树立稳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家长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与培养孩子的重要手段。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会对大学生树立稳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网络等媒体宣传信息量大,良莠不齐,也会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大学生应树立明辨是非、区分好坏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社会发展、网络宣传与西方思潮等不良风气与不利信息的影响。

调查发现,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非常满意”与“满意”的大学生占29.43%,认为“一般”的占31.6%,认为“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的占5.15%与3.33%,认为学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非常到位”与“到位”的大学生占29.03%与30.89%,认为“一般”的占32.99%,认为“不到位”与“非常不到位”的占4.16%与2.93%。(具体数据见表12)

学校教育及环境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影响很大。大学生对学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与学生党员示范作用的满意度评价普遍不高(表9),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稳固与践行。

四、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危害

从社会角度和人的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有社会与人的主观意识存在,也有实践存在,同时是多方面存在的结合。“在马克思主义那里,信仰是与社会理想内在地连结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也常常被称为共产主义信仰,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将共产主义作为社会理想”[4]。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对学生个人与社会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这种状况损害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与党建工作的推进产生了不利影响,是社会共同理想实现与社会进步的不利因素。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损害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信仰作为人学的核心问题和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不仅损坏了大学生正确的人本思想与科学的批判性思维的确立,还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破坏了人生理想与社会理想的高度结合,对大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成才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与党建工作推进产生了不利影响

大学生能否综合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成才是检验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最实际、最合理与最关键的标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损害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造成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加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理论课程的兴趣消减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党性认识不足与党员作用发挥不力阻碍了学校党建工作与其他关联工作的推进。

(三)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是社会共同理想实现与社会进步的不利因素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未来栋梁,如果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信念与实践不能与我国的社会理想(中国梦)、信念(民族伟大复兴)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高度结合并为之奋斗,那么大学生个人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将受到沉重的打击。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恰恰成为社会共同理想实现与社会进步的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1]陈宏建,李素梅.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闫飞,周梅,李倩.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调研与分析[J].大学(研究版),2015,12.

[3]孙晓婷.当代社会信仰危机的哲学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12.

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危害及对策 第4篇

一、功能泛化。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继承和发扬,但也不能故意拔高其地位作用。可目前,不少单位仍把教育作为“包治百病的良药”,思想问题靠教育,非思想领域的问题,如一些心理问题、管理问题等也赶鸭子上架,结果适得其反。还有,部队各级各类表彰、典型宣传和事故案件通报也明显地打上了教育万能的烙印。

二、内容滥化。《大纲(试行)》明确指出教育归口政治机关管理,宣传部门具体承办。但目前教育多管齐下、级级加码、层层注水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一方面,一些单位业务部门仍自定教育计划、下达教育任务,政治部门统不起来,造成教育的混乱杂多。可基层无暇颐及,为了应付各级各类的检查评比,就干脆在课室“抄”或直接在记录本上“补”等,这样的情况带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一些政治机关开展教育不分层次、不看对象,追求高大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内容几乎无所不包,从胡主席到旅团领导讲话,从中央、军委会议精神到军师级通报,从党的创新理论到法制纪律等等,如此庞大的“知识”蛋糕恐怕在校学员都难以消化。更何况任务繁重的部队官兵。

三、过程简化。《大纲(试行)》规定了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六个主要环节:计划、准备、授课、活动、讨论、总结。在部队实际教育中,不能严格按照六步骤组织实施,出现了一些断链、厚此薄彼现象。

四、评价虚化。教育效果需要一套科学、长久的评价机制,不能想当然地搞一些习是而非的检查评比。眼下,不少单位对教育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热衷于搞一些名目繁多的检查,涂改了教育的本来面目。如不少机关检查指导时,把党委支部记录本上的会议“开”了多少、干部战士的笔记“记”了多少、政工干部的教案“备”了多少、文件资料“编”了多少、报刊杂志稿件“上”了多少、经验材料“转”了多少、专题图书“凑”了多少、理论测试分数“考”了多少等作为主要的评价尺度,而这些本来只是教育的一些必要形式,一旦变成了评价教育的硬指标,无疑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解决形式主义的主要方法有:

一、定实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要扭转“可有可无”的被动局面,必须立足实际,科学地定实教育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教育是为部队中心工作服务的,其总目标只能是围绕提升核心军事能力、有效履行使命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不能有独立于此的其他目标。体现总目标的具体目标要区分层次,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和官兵的思想动态具体而定,切忌撒网打鱼要钓鱼。就形势任务而言,重大主题教育要着重解决理想信念、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经常性思想教育要着重解决某个时段某些倾向性、易发性问题。就官兵思想动态而论,团以上领导机关、基层军官、士官和义务兵的思想基础和认知观念不同、接受动力和心理需求各异,教育目标不能“一视同仁”,要允许“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能“赶鸭子上架”,要着眼教育接受的能动规律;不能贪多求全,要看现实思想转化和工作改进程度。

二、选准教育内容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青年官兵对教育的选择性及精神需求的多样性明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达成目标,教育内容必须贴近不同客体满足多样需求,需把握三点:第一,始终把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问题作为根本内容。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具体工作融合起来搞教育,把上级决策指示与本级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搞教育,把正面宣传引导与批判歪风邪气综合起来搞教育。第二,坚持把官兵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作为重点内容。理性地讲清社会和部队产生不正之风的根源、危害及正在采取的措施,客观地讲透国家经济发展和军人地位逐步改善的辨证关系,真正地讲通大抓从严治军与谋求个人发展的并行不悖。第三,必须把制约部队科学发展的具体问题作为基础内容。深刻剖析军事训练质量不高、从严治军不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上着手查找根源,扎扎实实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教育。

三、搞活教育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进行,肯定需要必要的形式。我们要反对只强调形式而不顾内容的形式主义,也要积极探索和研究能够全面诠释内容的鲜活形式。首先,课堂教育要打破单向灌输模式,朝互动论辩方向发展。部队教育实践已证明课堂教育的形式需要创新才能发挥阵地作用。其次,思想调查分析,机关到基层摸底时要少听汇报、少要材料,少搞座谈,多搞问卷调查、网上信箱和个别谈话;上级征求下级意见要打破以前只笼统地梳理几个问题让下级讲点无关痛痒的往里套的惯例,加上对机关各部门的打分排名和等级评定,这样才能真正找准上和下的问题,树正靶子。再次,配合活动要贴近主题,发挥作用。如重大主题教育为了营造环境可以挂横幅办板报做灯箱等搞得热闹些,但外训、演习和执行任务时的动员教育就不要太多张灯结彩太过喜庆。

四、抓好教育评价

形式主义的表现、成因及危害 第5篇

一、形式主义的表现:

1.文山会海屡禁不止。沉湎于各种会议之中,上级的会要去,本级的会要讲,下级的会要到,地方的会要陪,“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常常不是“一个会开几天”,就是“一天开几个会”。一项任务下来,动脑筋、花时间、费精力最多的就是层层开会、发文件,一传达二指示三讨论四总结五汇报,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忙得不亦乐乎。

2.检查评比五花八门。工作组接连不断,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应接不暇,与落实条令条例无关的达标活动过多过滥。一些单位为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拼凑尖子,单项突击,甚至不顾客观条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宝贵时间,搞“门面工程”、“形象工程”,以一点代全体,以一招管全年,以一俊遮百丑,检查过关,劲松一半。

3.花花点子层出不穷。热衷于提新口号,定高指标,出花花点子,做表面文章,大话空话套话连篇。有的单位一个口号尚未落实,第二个口号又提了出来;有的单位急于踢开“头三脚”,烧旺“三把火”,亮出“新政绩”,片面强调“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实际上是“只怕上级听不到、看不到”。

4.落实工作流于形式。把力量投入本身当成工作成效,把工作过程本身当成干部实绩,满足于做一些程序性工作,且程序越搞越烦琐,正所谓“一步不少走过场,一丝不苟搞形式”;喜欢“跟风”、“刮风”,上级精神尚未吃透,下面情况亦没搞清,就一哄而起,大造声势,盲目上马。5.了解情况若明若暗。有的领导“深居简出”,主要靠打电话、听汇报了解下情,缺乏第一手材料;有的领导“先入为主”,凭以往印象和主观臆想,随意编撰和剪裁“所需情况”;有的领导即使去了基层,也是走马看花,蜻蜓点水,只在会议室“调查”,在招待所“蹲点”;还有的领导虽然“身入”了基层和一线,但偏听偏信、好喜恶忧。

二、形式主义的成因:

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根源,思想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历史根源是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具体到一个单位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有二。

1.是名利思想。功利主义的私心是滋生形式主义温床。个别领导为了个人和单位出名,显示所谓“成绩”,热衷于搞一些声势大、规模大、影响大的“明星工程”;不考虑单位实际和能力,到处出国考察,每天大吃大喝,浪费国家大量财力、物力;有的眼睛长到头顶上,“只要

领导满足,不怕群众骂娘”;有的抓工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以牺牲单位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名利。

2.是懒惰作风。惰性引发飘浮思想,只管形式,红火,喜欢把功夫下在形式上,只管快,不管效果怎样。有的满足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只满足上级指示原本传达,该抓的问题没有及时抓,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三、形式主义的危害:

1.形式主义妨碍了方针政策落实。形式主义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心中没数,崇尚空谈,工作中处于盲目状态,必然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影响实际工作,导致信息失灵,决策失误。

2.败坏社会风气。形式主义蔓延,势必助长不说真话,弄虚作假之风,助长思想懒惰。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75分 第6篇

1、形式主义是指在领导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片面地注重形式,不顾及内容,只关心工作的手段和外在表现,脱离工作目标的一种做法、思维方式和习惯。

正确 错误

2、如果形式主义的风气蔓延,将有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将目标和价值置于脑后,只关注工作的外在形式,而不关注工作的实际内容。

正确 错误

3、脱离人民群众是形式主义的危害之一。

正确 错误

4、近年来,各级领导机关,并没有出现文山会海严重,公文旅行泛滥的现象。

正确 错误

5、只有密切联系实际、面对现实,才能与群众的生活、生产需要联系起来,从而坚持好群众路线。

正确 错误

6、工作方式上的形式主义并不会阻碍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

正确 错误

7、目前,各个部门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存在“务虚不务实”的现象。

正确 错误

8、调查是指就某一类社会现实,与当地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了解情况、沟通信息、共同讨论,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法和方案的过程。

正确 错误

9、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

正确 错误

10、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替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确 错误

11、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问题。

正确 错误

12、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阐述。

正确 错误

13、某些领导高高在上的原因在于信奉“规定动作”。

正确 错误

1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确 错误

15、调查研究与视察工作无异。

正确 错误

16、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4月19日召开会议,决定从()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17、“空谈误国”一词,来自于“清谈误国”。该说法应该源自明朝末()先生的总结。

魏源 顾炎武 王夫之 黄宗羲

18、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最早出自()。

邓小平江泽民 胡锦涛习近平

19、()3月,《学习时报》刊登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题为《关键在于落实》的文章。习近平在文章中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提出,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李克强习近平王岐山 马凯

21、下述有关市场经济与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联系说法错误的有()。

市场经济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工作影响至深 市场经济的理念和方法完全适用于管理和领导活动

市场经济的推广、宣传、策划和包装理念并不完全适用于领导活动 有些领导干部将市场经济中的理论和方法生搬硬套于管理和领导活动中,导致手段和目标脱节

22、()同志经常强调,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敌人最终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

毛泽东 邓小平刘少奇 朱德

23、()说,“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毛泽东 邓小平刘少奇 朱德

24、()1988年11月26日刊载:“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金融时报》 《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 《文汇报》

25、下述选项中,不属于群众路线宣传标语的有()。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说知心话、搭连心桥、办热心事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不会做思想工作就是小学生

26、()指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

周恩来 毛泽东 刘少奇 邓小平

27、()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 实事求是 统一战线 独立自主 28、1930年5月,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专门写了()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反对本本主义》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论人民民主》 《实践论》

29、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

主要 重要 基本 根本

30、()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

1927年 1929年 1935年 1945年

31、形式主义的致命弊病包括()。

内容与形式相脱离 手段和目的相对立 干部与群众相脱离 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32、文山会海和公文旅行实际是一种()。

社会公害 政治公害

密切联系群众的绊脚石 经济公害

33、群众路线的核心是指()。

为了人民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为了群众的一切 为了一切群众

34、下述选项中,属于形式主义的严重恶果的有()。

弄虚作假 欺上瞒下 面子工程 形象工程

35、党风上的弄虚作假直接导致()等风气。

挥霍浪费 奢靡享乐 比富斗富 瞒报数字

3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来 到群众中去

3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

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 群众路线 谦虚谨慎

38、中央已三令五申,要求精简会议和文件,提高行政效率。但为什么依然是“文山高耸,会海汹涌”,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原因在于:()。

评价机制不科学 政府改革不到位 制度建设不规范 监管措施不利

39、当今时代,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标志,“文山会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障碍,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文山会海。

各级领导要从我做起,带头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带头摒弃套话、空话、废话

进一步深化改革,减少层级,推进政府机构精简和职能转变

建立长效机制,严格文件、会议的审批和管理,在精简会议数量、压缩会议规模、控制会议经费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加强监督和问责力度

40、遏制形式主义需要做到()。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当前享乐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第7篇

我的社论

克服享乐主义当破“懒政思维”

享乐主义,主要表现在:一是,安于现状,满足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挑战,缺乏责任担当,困难面前更是推诿扯皮、拈轻怕重;二是学习意识、进取心不强。工作之余,鲜见真正静下心来看看书、读读报、思考思考问题。上级的方针政策略知一二,钻研吃透、理论联系实际的功夫不到位;三是将就应付、得过且过。有指标、定任务的工作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上级抓得松,领导看不见的地方,要么长期搁置荒废,要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享乐主义的存在,使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执政能力远远落后于时代和发展的需要,给党的事业和各项工作开拓进步拖了后腿。而享乐主义的核心症结无外乎一个“懒”字。在修身养性上不用心,在提升能力上不用功,在干事创业上不用脑。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告诫为政者要勤勉,走在百姓前面,恪守职责,不要懈怠。懒惰习性一旦养成,便成为打造效率政府、责任政府的最大障碍,由此还会引发工作散漫、管理懈怠、治理方式简单粗暴等问题,影响党群干群和谐。

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危害及对策 第8篇

关键词: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税务

一、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让定价的主要表现形式

外商投资企业与其境外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往往根据其全球经营战略的需要规定内部价格, 而不按一般的市场交易原则确定价格, 将外商投资企业的税前利润转移到中国境外, 达到在我国不缴税或少缴税的目的, 从而实现关联企业整体的纳税最优化和利润最大化。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商品交易

外商在商品购销过程中采用“高进低出”策略向境外转移利润并逃避所得税。我国大多数外商投资企业都呈现“两头在外”的生产经营模式, 即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由国外进口, 最终产品销往国际市场。而外商投资企业的购销权往往掌握在外商手中。由于我方对国际市场的行情了解不够, 于是有的外商就从境外关联企业高价购入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设备等, 并低价向境外关联企业销售成品和半成品, 将企业利润转移到境外关联企业, 逃避企业所得税。这是外商投资企业所采用的最便利、最有效的转让定价避税手段。

2、设备转让

外商以实物作为出资方式或者出售设备给子公司作为固定资产, 高估设备价格, 从而达到转移利润的目的。出售给子公司的设备发票一般由外方经营者的母公司开具, 因此外商可以随意高报设备价格, 或者以旧充新, 以次充好, 甚至以合资名义处理报废设备, 通过设备赚取利润。外商对子公司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期限, 也会影响折旧费的提取和分摊, 若过多地提取折旧费, 必然会加大子公司的当期产品成本, 冲减利润, 这样还可使企业以较少的实际投入占有合资企业较大的股权比重和较多的税后利润。在境外关联企业向外商投资企业出租设备的情况下, 外商投资企业往往以提高租金的形式向境外关联企业转移利润。并且按照税法规定, 外资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向外资企业提供专利、专有技术、注册商标使用权等知识产权所得到的特许权使用费, 要按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的10%在我国缴纳预提所得税。为规避我国预提所得税, 境外母公司往往同时进行专有技术等产权的转让和设备投资, 并将特许权使用费归入设备的价格, 从而逃避预提所得税。

3、劳务提供

关联企业之间提供劳务时收费标准高低不同。劳务涉及的范围很广, 包括关联企业之间提供的设计、维修、广告、科研、咨询等, 甚至总机构管理费用的分摊也可看作是广义的劳务活动。劳务的转让定价表现为:一方面, 外商投资企业向境外关联企业无偿或低价提供劳务, 劳务成本由外商投资企业负担;另一方面, 境外公司向中国境内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劳务时则人为抬高劳务费, 使外商投资企业以支付劳务费的形式向关联企业转移利润。

4、融资

境外关联企业在向我国外资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时, 不按国际金融市场的正常利率, 而是采用非市场化的较高利率, 从而加大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息支出, 实现利润向境外关联企业的转移。这是因为借款利息可以打入成本, 而股息不能打入成本, 外商投资企业为避税, 把本应以股份形式投入的资金转为贷款方式提供, 人为地加大了外商投资企业的成本, 减少了企业的应税利润。而外方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通过收取利息得到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 另一方面还可以按协议规定的股本比例分享企业的税后利润。此外, 境内外资企业向境外关联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时, 则采用较低利率, 减少外资企业的利息收入, 同样可以达到向境外转移利润的目的。甚至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初期, 就以贷款方式注入资本金, 与国内外资关联企业形成借贷关系, 以便在今后的还贷付息时, 减少在中国的应缴税款, 轻而易举地将利润转移出境。

5、无形资产

由于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估价缺乏可比性, 所以相对于一般商品、劳务和贷款而言, 更容易实行转让定价。外商投资企业的母公司通过提高转让无形资产的价格, 提高特许权使用费的比例, 重复收取特许权使用费 (在设备价款中己经包括, 却再单独收取) , 订立转让特许权收费包税条款, 提高管理费用, 以设备价款、技术培训费等形式在税前转移利润。

二、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让定价的非税务动机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非税务动机越来越明显, 并成为跨国公司采取转让定价策略所考虑的主要动机。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世界各国的税收制度有趋同的趋势, 税率差别越来越小, 这就从根本上减弱了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税务动机;二是各国政府普遍地加强了对跨国公司转让价格的监管力度, 跨国公司采取转让定价来避税的成本越来越高, 这也大大减弱了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税务动机;三是越来越多国家实施外国税收综合限额抵免法, 使得国外子公司的利润汇回母国而非滞留国外时, 转让定价的避税效应大为削弱。从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非税务动机来看, 由于它能够很好地满足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经营的实际需要, 因此在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税务动机日益减弱的情况下,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非税务动机逐步成为主要动机。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尽管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非税务动机并不以减轻集团总体税负为最终目的, 其实施的后果却客观上改变了跨国公司间各子公司及母公司的利润分配, 从而影响各公司所在国政府的税收, 导致部分国家税收上的损失。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非税务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协助子公司竞争, 占领市场, 获取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 为了开拓在中国的市场, 支持处于创业阶段或遇到激烈竞争对手的子公司, 跨国公司的母公司除了在资金筹措、信贷等方面给子公司资助外, 还利用转让价格以低价供应原材料、半成品及零部件, 使子公司的成本大为降低, 以竞争对手无法达到的价格出售商品。由于产品的最终工序是在没有反倾销法的国家内完成的, 因此不属于倾销的范围, 从而使子公司在我国市场占有优势, 并能与我国当地企业竞争。

2、利润调节

当一个母公司为了使其新建的子公司在竞争中获得较高的信誉, 易于在我国当地发行股票、债券或取得信贷, 以便扩大其经营规模, 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时, 往往通过低价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和劳务, 而高价回购其产品的做法, 使该子公司表现出较高的利润率。反之, 如果母公司希望掩饰其子公司的竞争能力时, 就可以提高向子公司的供货价格而压低回购价格。因为当一个子公司经营顺利、盈利丰厚时, 可能带来一系列母公司不希望发生的问题。比如, 取消该公司享有的进出口优惠政策, 要求重新谈判投资优惠政策;小股东要求分红;工会代表工人要求提高工资或增加福利开支;新的竞争者受到高利润的吸引进入本行业, 从而加剧了行业竞争等。因此, 跨国公司母公司通常会通过转让定价降低企业盈利, 有时甚至使账面处于亏损状态。这一点在合资经营企业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3、合理配置资金

由于跨国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便产生了与所拥有的有限资源的矛盾。跨国公司的最高决策人必须从最经济的角度思考资金在全球的子公司、分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调配和使用, 使资金的配置更加均衡, 提高跨国公司的资金运用效率。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在公司内部调配资金, 一般是通过转让定价提前抽回国外直接投资和利润, 以规避东道国对子公司资本抽回的种种限制。如果东道国没有对贷款和利息汇回有所限制, 则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转让价格, 采取高利息贷款的方式向子公司提供资金, 从而收取高额的利息, 以此在短期内将资本调回。此举实际上是分享了子公司的利润, 造成了东道国的税收流失。并且跨国公司还可以利用转让定价将研发和管理费用摊派给各子公司。总之, 通过转让定价可以调节子公司与母公司及各子公司之间的资金配置。

4、逃避东道国价格控制

东道国政府为了限制和管理跨国公司在当地的经济活动, 维护本国市场和居民的利益, 对市场价格实施控制政策, 一类是反倾销法, 另一类是对某些产品限定最高售价, 反倾销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制造业免受非正常低价商品的冲击。为了避免倾销指控, 母公司往往采取调低转让价格的策略, 使子公司仍能以低价在当地市场推销商品, 击败竞争对手, 从而控制当地市场。采取这种“低进低出”的方法, 既能帮忙子公司争夺市场又可以避免“倾销”的指控。反之, 当东道国政府实行限制商品最高定价管制时, 母公司则采取调高转让价格的方式, 使子公司账面成本提高, 从而就有理由以高价出售商品, 其结果仍能使整个公司获取较高的利润。此外, 跨国公司为了得到某种稀缺的经济资源, 母公司在经济资源所在国开设子公司, 再利用内部转让价格将成品或半成品进行销售。这样既可开拓新市场, 又可得到所需的短缺资源。

5、转移资金, 避免东道国外汇管制

我国出于国际收支平衡的考虑, 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 对当地的外国子公司的利润汇回在时间上和数量上有所限制。如果东道国政府外汇管制过严, 或子公司保留利润过高时, 外国母公司就会利用转让定价, 在向该国子公司发送货物或提供服务时, 提高产品成本或服务价格来降低子公司的利润, 以便间接地调回利润。同时, 还可以以低的转让价格将产品和服务卖给母公司, 从而使母公司以较少的外汇买到较多的产品和服务。此外, 跨国公司还可以利用高利率贷款, 将资金以支付利息的方式调出, 以规避东道国对资金管制的风险。

6、规避汇率风险

由于我国货币还不能自由兑换, 外资企业就缺少了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利润汇回母公司。一般以占领当地市场份额为目的的跨国公司, 才会把子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在东道国留存的时间较长。如果把利润留在我国, 一旦我国货币出现贬值, 跨国公司以后汇回的利润就会因此而遭受巨大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1997年1月14日) 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外方投资者依法纳税后的利润、红利的汇出, 持董事会利润分配决议书, 可用汇回利润的方式只能以一年为周期, 在这一年中的汇率变动损失全部由跨国公司承担。这一规定对跨国公司子公司汇回利润极为不利, 而采用转让定价转移利润则可随每笔交易把利润转换成硬通货, 来规避风险。

7、尽快收回投资和利润以避免政治风险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 投资环境不断完善, 在2002年, 我国首次成为了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从根本上说, 外商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动机是他们被巨大的中国市场、更多的投资机会、低廉的生产成本所吸引。然而, 也有一部分外商却担心中国政治的稳定性, 对各种吸引外资的政策及其连续性存有疑虑。所以投资比较谨慎, 并设法尽早将利润转移出去。此外, 在我国境内投资办厂的境外企业多是一些经营规模小、资本不十分雄厚的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可能随时需要从设在我国境内的子公司抽调资金, 以便进行内部资金的调剂, 应付其整个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 采用转让定价把利润暗中转移出境, 一方面不会引起政府的注意, 另一方面也能尽快把利润变现, 避免政治风险。

8、侵占合资方利益

以合资经营的形式建立的子公司, 必然会涉及东道国的合资者, 也会受东道国的限制。有些国家对合资企业中的外方控股比例有明确的限制, 一般不会超过50%。跨国公司以合资方式在东道国投资, 合资公司经营的再好, 其子公司最多只能获得经营利润的一半。为了独占或多得合资公司的税后利润, 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与海外合资子公司交易的机会, 通过转让定价, 在最终利润按股份分配之前, 把合资子公司的一部分或全部税前利润转移出去。在转移走的利润中自然还包括东道国合资方应分得的利润。这样, 合资企业供双方分配的利润就减少了, 其结果是东道国合资方分的利润减少。而跨国公司虽然因此增加了在本国的纳税额, 但由于利润基数大大增加, 最后税后所得仍然比按正常交易所得要多。

近年来, 虽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倾向于在我国建立独资公司, 但合资、合作企业仍是我国直接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合资、合作企业中, 通常是由外商控制经营决策权, 以此可以自由的实行转让定价。如果把利润留在国内, 中方就可以按股份分得正常的经营利润。但外方利用转让定价把利润转移出境后, 合资或合作经营企业账面利润就会减少, 甚至为负, 中方应得的利润就会大部分或全部被外方无偿占有, 甚至使中方原来的资产缩水。中方股份比例越大, 外方转让定价获利就越多, 动机就越强。外方投资企业转让定价在难以实现税收最小化的情况下, 就会通过侵占中方利益实现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伟:跨国公司在华转让定价税收规划的最优路径选择[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2) .

上一篇:企业文化建设新媒体下一篇:橙子状物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