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高考教学质量分析

2024-06-03

学校高考教学质量分析(精选8篇)

学校高考教学质量分析 第1篇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

我校在 “抓管理促质量、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教学管理逐渐科学化,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现从期末考试情况对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分析。

一、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1、数据分析说明: 我校1-6年级在市局组织的统一考试中,参加考试的科目有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品社等五门。1-6年级学生人数148人,语文及格人数138人,占93.24%,优秀人数83人,占56.08%;数学及格人数117人,占79.05%,优秀人数53人,占35.81%;科学合格人数75人,占72.11%,优秀人数20人,占19.23%;英语合格人数94人,占90.38%,优秀人数67人,占64.42%;品社及格人数94人,占90.38%,优秀人数45人,优秀率43.27%。

从平均分看一至六年级中(三年级72.45除外)语文的平均分都高于了79分,数学平均分5个年级都在75分以上(五年级54.46),科学科均分都在63以上(三年级70.27),英语平均分三个年级都在80分以上(六年级79.22分),品社平均分三五年级76分以上(六年级91.22,四年级67.71)。五年级数学,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2、试卷答卷情况分析:语文试卷能紧扣教材,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难易还较适中。知识面较广,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灵活运用。有一定的难度。阅读题量大,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作文题材范围广泛,有利于学生组织材料,有内容可写。数学试卷知识面较广,题目难易适中,紧扣教材,基础知识题目较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说明平时训练扎实。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从答卷看,还需加强学生的思维拓展训练,加强学生的习惯培养。

二、主要措施

1、树立教育质量观

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重塑教学质量观,学校为教师减负,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教学和教研上,经常性地举行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常规管理办法,形成了全面发展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观。有了这一教学质量观,教学管理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操作层面上,我们始终没有偏离这个价值取向。

2、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班教学成绩的多个方面,包括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生人数、优生率、巩固率等全方位的考核体系,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考核方案,加大了教师的紧迫感,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

3、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向过程要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全程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具体要求,它包括教学管理常规、教师施教常规、学生学习常规。要建井然规范的教学秩序,向过程要质量,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①、教师明确教学管理要求。学年初召开教学管理工作研讨会,总结上学年教学工作情况(含教学质量分析),讨论、制定全镇本学年教学工作思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等。教师人手一份教学常规管理办法,领导、教师清楚明白,工作起来思路清晰准确。

②、严肃教学常规的检查考核

课程计划的落实。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是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最起码的条件。教学环节的考核管理。教务处每两个周对教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表扬,对做差的教师给予帮助,指导。在对教学环节的管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大面提高教学质量应切实做到“功夫在课前,着力在课内,弥补在课外”。规范各项考试考核。期末考试和各项考试工作由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

4、抓实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成就学校的关键是教师,成就教师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培训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又一重点。每学年初都制定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考核办法,培训领导组工作的分工等)。培训模式是“培训、实践、考核”。培训: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师培训。实践:教研组以课堂教学、教材教法为主的教学研究,通过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实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等形式,让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考核:考核评价是校本培训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培训要求、内容不同而考核的标准、方式不同。通过实施“培训、实践、考核”的培训模式,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实践教育理论,提升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素质。

三、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只停滞现有水平,教育质量潜伏着下滑的趋势。

2、教学质量可能会有滑波的主要原因

(1)、由于土地整合家长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学生数量逐年增大。家庭教育缺失。

(2)、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责任意识与敬业精神。

四、今后教学设想及对策

1、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加强组织教师强业务学习,继续转变教师观念,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作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岗位练兵,要求教师认真听课、深入评课,相互学习、总结经验。教导处加强听随堂课,使教师克服平时课堂中的随意性,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学目标和重点

结合每学期教学计划交流,让全体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掌握本册教材的教学总目的要求,熟悉每单元教学要求,单元教学重难点,制定详细单元教学策略。鼓励教师边备课边在书中点批和眉批,注重标注哪部分是重点,哪个知识点怎样落实,采用哪种方法等。

3、充分运用各种资源,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运用好远程下载资源,借鉴其中有用的课件,图片,案例等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数学课难以理解比较抽象的内容可以借助直观教具,学具加强操作演示,也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语文课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口语交际训练,重视朗读能力的指导,增加课外阅读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创新学生的思维。英语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单词积累,记忆,理解,注重口语训练,注重书写指导。

4、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培养优生和辅导后进学生。课堂教学中,作业批改中,练习设计中,课后辅导中,对两种类型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优生侧重挖掘潜力,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后进生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语文方面字词要掌握、要求背诵的部分要牢记;数学方面计算能力一定要过关,计算题一定要会做。中间学生侧重鼓励,向优生看齐。学校教研组组织学生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

5、注意细节,培养习惯,提高质量。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格式规范的习惯。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细心。

百泉镇普尔塔小学

2016.6.29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

百泉镇普尔塔小学 2016年6月29日

学校高考教学质量分析 第2篇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现状分析:

1、考试情况

本学期语文学科考试人数112人,总分:8177.5分,平均分为:73.01分,合格率为:81.3%,优秀率为:49%。

数学学科考试人数为112人,总分为:8511.1分,平均分为:76分,合格率为:83.46分,优秀率为:55.5%。

英语学科考试人数:10人,总分为745分,平均分为:74.5分,合格率为90%,优秀率为40%。

上学期语文学科考试人数112分,总分为:8364.18分,平均分为:74.68分,合格率为:86.7%,优秀率为:41.64%。

数学学科考试人数:119分,总分为:9319分,平均分为:78.3分,合格率为:87.94%,优秀率为:57.15%。

英语学科考试人数:9分,总分为:720.5分,平均分为:80分,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45%。

两学期相比较语文平均分下降了1.67分,合格率降幅了5.4%,优秀率增幅了7.4%。数学平均分下降了2.3分,合格率降幅了4.48%,优秀率,优秀率降幅了1.65%。英语平均分下降了5.5分,合格率降幅了10%,优秀率降幅了5%。

2、学生情况:我校是一所全寄宿制特教学校。学生的 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参差不齐。在课堂上,教师还不能很好地做到分层次教学,部分学生不会学习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各班的学困生较多,个别班有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1、语文: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朗读速度、音调、语气、停顿学生没有掌握好。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面狭窄,作文水平不高。

2、数学: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概念间有混淆现象。学生计算习惯差,抄错数,口诀错,进位、退位总出错。应用题数量关系不清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三、原因分析;

通过对全校的期末试卷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诊断,我们认为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有不会审题、思考问题时角度单

一、思维不够灵活、不注重比较和归纳、解题后不能反思检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通过自我校正,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虽有很大提高,但还是不够强。少部分学生还是依赖教师和好学生的引导,没有动脑筋自己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缺少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也重视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与指导,但并没有很好地考虑班中学生知识基础、能力 水平的各种差异,分层次教学做得不到位。个别生面对问题没有有效的思考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缺少监控越来越被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幅度不够大。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会专心听讲,学习态度不认真,作业不按时完成。

四、改进措施:

(一)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务处有计划带领老师积极参加校本研训活动。为教师购买各种和课程改革有关的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在业务学习的时间,带领老师们领悟学习《聋校义务教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盲校义务教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培智学校义务教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实施及课程的评价。在集体教研中,注重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紧密结合,采取深度汇谈的形式,通过组内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开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讨论交流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研组的活动,推动了教师同伴互助。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们互相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程序、说训练方式。大家议说课者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教学设 计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安排等。讲公开课时教研组成员都参加。评课时老师们即要讲出授课者的成功之处,还要坦诚地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使授课后的教案不断成熟。通过不断的课后的反思,逐步转变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依据特点、措施具体:

1、低年级:要关注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多种识字的教学方法,制作恰当、形象、直观的学具、教具和课件,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数量和质量。课堂上要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要多创造机会,通过看、听、说、演等形式让学生掌握重点字的意义。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力求识用结合。学校要不定期的对学生掌握字意的情况进行抽查和评比。发现掌握不好的情况之后,要及时补漏。

2、中年级: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氛围和环境,要启发学生自己去想、去说、主动观察,善于发现,真正实现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3、高年级: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益书籍,背诵优秀诗文等积累写作的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期末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都要进行期末考试并进行质量分析。学校对各学科的教学成绩进行汇总、统计、填写 统计表。期末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制定改进的措施。完成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认真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便下一学年更好地改进学校的工作。

2009.6.19

影响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第3篇

一、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内在因素

教育活动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 教学质量既受到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又受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双方既能够互相带动, 也能够互相制约。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因素是最为基础关键的。

(一) 教师。

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 只有教师能够选取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才有好的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各项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训练能力、组织体育活动能力、教学水平、自身体育素质等。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在教学效果中, 并且学生的积极性也与教师的运动水平、言谈举止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另外教师必须策划系统的教学方式, 清晰教学目标和优化体育教学过程的内容。同时, 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 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贴近现实生活,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 学生。

体育教学是双向活动,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教学成效, 更主要是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力, 即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除此之外, 学生的个性、身体素质差异对体育教学效果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研究分析得出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都有着很好的认同度, 由于学生之间的个性、身体素质差异, 从而对体育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最为基本的就是对不同的体育项目, 学生的偏爱方向也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这种不同, 导致部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热情有所下降。另外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极深, 导致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看法往往只是应付考试, 并且过于注重体育评定成绩, 从而更加影响了体育教学进程所需要达到的效果。在观念上,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体育教学与活动, 在体育教学进程中, 带动学生心理需求, 让学生自觉、积极对待体育教学与活动, 与教师互动配合, 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

二、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活动的项目、学校体育文化的氛围、体育活动场地等各方面。体育教学与活动的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因素来解析:

(一) 人文环境因素。

即是指学校自身的体育文化氛围, 氛围的浓厚程度, 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参加自身体育锻炼和配合体育教学的自觉性以及效果。人文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学校自身所构建的体育文化氛围, 往往能够影响学生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效果。因为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与学生生活互相贴近, 在长期的熏陶下, 学生所具有的体育意识会得到强化,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 能够使学生了解参加体育活动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学校对于体育文化氛围, 需要加以构建, 具体而言, 学校需要经常进行体育活动与项目的宣传, 积极举办体育竞赛, 形成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有利于感染与影响学生对于体育教学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

(二) 物质环境因素。

比如学校自身所提供给学生的体育活动场地, 在不同的体育教学活动项目当中, 所需要使用到的不同的体育器材等。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普通高校对于体育活动项目所提供的体育器材, 往往是不能满足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实际需求的。在体育器材不充分, 或者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时候, 就会影响到学生体育活动当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效果。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在体育教学当中担负起辅助的作用, 并且这种辅助作用会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的效果。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 所需要涉及到的体育项目的相应器材, 能够很好辅助学生体育锻炼达到一个完整的效果, 因此, 体育活动与设施是必不可缺的。学校提供完整的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 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产生更多的热爱, 才能够更大程度上达到体育教学的预期效果。在体育教学的进程中,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在体育项目上需要进行改革。根据学校学生相对应的专业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 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项目教学。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 选编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让学生在自身专业方向和就业得到更多帮助。比如建筑学专业的学生, 与之相对应能够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体育锻炼项目就是体操、跳绳等运动项目, 能够提高自身职业方面所需要的高空抗眩晕等。这一课程选编, 很大程度上避免职业病, 是具备保健和预防的体育锻炼。另外, 在这些体育项目当中, 也是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体育器材等作出完善, 只有如此才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策略

在传统体育教学体制以及模式影响下, 学生的态度、心理等受到较多的消极影响, 在这些因素影响下,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锻炼情况都是较为令人担忧的。而且学校对于体育方面所投入的精力与经费有限, 导致体育物质环境不够完善, 体育活动受限。在对学生的了解中可知, 学生对体育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等问题具有较多的反映, 教学内容过于枯燥, 而开展与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与时间较少。在教师的整体水平研究中, 可以得出在现在的大部分教师当中, 学历虽然都是处于较高层次, 但是相对于技术水平差, 实践能力低, 难以胜任学校体育教师这一职业, 需要做到提高教学质量。

在体育课程系统当中, 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人员适当选编学生的体育教材内容, 摆脱传统体育教学的理念, 与时俱进, 结合社会与学生自身的需要, 统一教学思想。在体育教学内容中, 多增加具有娱乐性的活动项目,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乐于进行体育活动。学校要正确认识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素质提升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投放更多的经费建设体育物质环境, 以满足学生在体育活动, 减少体育项目活动的受限。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程,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 并产生积极的态度, 增强自身的体育锻炼意识。同时也应增加课外体育活动, 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对于体育教学现状与教师学历高、实践能力低的矛盾, 则需要大力提高教师的实践素质, 提高的方式更多的是让教师外出进修, 与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等, 并多实践, 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 积极学习提高全面素质。

四、结语

在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都是需要注重的, 不足之处在于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有待完善、学生体育意识薄弱、教师水平所出现的矛盾等。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必须针对以上出现的因素中定制相应策略, 通过全面协调推动全面发展, 从而确保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摘要:众所周知, 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之中所占的比例是重中之重, 身体素质以及体育锻炼能力是现代高素质的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本文在对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作出分析的基础上, 分析了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同时揭示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朱富明, 姚慧芬.对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素质问题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

[3]刘娜, 姜同仁.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物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陕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7

农牧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对策分析 第4篇

近年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政府农牧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各地区不断统筹教学资源,在合并各类村庄和牧区学校后,统一优势资源、优秀师资,集中建立县、镇学校,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但在农牧区教学中,任然还有很多问题,制约着牧区教学质量。本文将结合本人在青海海北州海晏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教学实际,浅析在农牧区学校中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2011年海晏县民族完全寄宿制中学与县域教学资源进行了统一整合,形成了海晏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学校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学,目前有学生宿舍楼1幢,食堂1幢,综合教学楼1幢,实验室楼1幢,共设24个教学班级,在校生936名,现有教职工111名。

二、农牧区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存在的困难

随着青海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目前海晏县教育事业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在教学中存在诸多困难。

(一)教师人才流失显现严重

海晏县民族寄宿制中学位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内,气候干燥、寒冷,夏季時间短暂,紫外线辐射强烈,县域常住人口在3万人左右,城镇常住人口在3千人左右,同时,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没有工业基础,受限于气候条件,农业只能种植青稞、油菜籽,且产量有限,从而导致县城建设缓慢,基础设施薄弱,在如此的环境条件下,县城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在教师队伍中的年轻优秀教师流失尤为严重。近年来,学校大力培养年轻教师队伍,以1年打基础,2年强业务,3年成骨干的模式打造年轻教师队伍,但是,已经培养出来的年轻教师常常以考录行政企事业单位、考录其他地区教师、办理调动等方式流失,导致学校现任教师课程繁忙,且老龄化现象严重,高原地区老龄化教师在承担过多的工作任务后,已无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进一步提升学生教学质量上,同时,由于培训任务、长期病假等原因无在学生学习期间无法避免频繁更替教师的现象,使学生在不断的适应更换教师授课风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特别是对毕业班学生,在复习关键时期带来了很大影响。学校和本地教育、人事部门为解决教师严重缺乏,以临聘、大学生见习岗位、三支一扶等形式招录编外人员缓解教师压力,然而编外人员也存在流动性大、业务熟练不够、责任心不强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人才恶性循环现象普遍

由于与地理、气候、经济等硬性条件的束缚,海晏县教育教学质量与其他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在国家高校扩招的号召和对牧区学生优惠照顾下,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够到各类大中专院校学习,由于学生基础不扎实,在经过学校几年的学习后,虽然很多学生学业已完成,但是实际水平还远不能达到一名合格教师的要求。而为了进一步加大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缓解学校教学压力,在通过本地区教师在编招录和见习岗位等形式,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被吸纳到学校担任授课教师,从而导致学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业质量,出现了县域人才的恶性循环现象。

(三)传统观念与就业形式的影响

县域生源除了县镇生源外,大多数学生来自牧区,农村牧区由于地处偏远,社会文化交流较慢,家长与子女在接受外界现代文化的范围有限,同时,在现有的生活范围内,对文化知识的需求量不大,常年的农牧生活造成了家长险隘的观念,加之近年来,就业形式的严峻,很多大中专毕业生在县城各单位占据见习岗位,收入低微,只能寄住与亲戚家或租住房屋,生活水平远不能与在农村牧区经营农牧业的子女相比,在这样的环境下,家长意识中只要孩子识字,能够尽早的掌握农牧业经营技术是最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技能。从而,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下,各地区能够让孩子上完初中教育,然对子女学习成绩不闻不问,以至于学校组织召开的家长会多流于形式,无法起到学校家庭双面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各乡、村牧区对教师的家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夏季,牧区家长经常迁移草场放牧,更是很难进行家访。在寄宿制的学校中,牧区家长也普遍认为,学生寄宿于学校其学习成绩的好坏就只能由学校和教师来决定。由于家庭条件受限思想观念局限,对于子女更多的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是很多农牧民家庭不能承受的。传统观念与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学校教育成为单方面的努力,也使学生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对学习的抵触。

(四)应试教育与地域文化

应试教育虽然在近年来饱受诟病,然而在基层的教学工作中,应试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终极目的,更是教师工作成功与否的最终标杆,同时也是家长关心的重中之重,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学校、教师共同的目标就是不遗余力的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海晏县地处偏远,很多学生对书本的知识很生涩与生活之间基本没有联系,而为之骄傲的本地域“两弹一星”精神、西海古郡、藏羌文化等历史文化知识却无法在书本中了解更多,更不可能在考试中体现,而在教学中教师更是为了更多的灌输理论知识而忽略了本地域文化的传承,从而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化,减少了文化知识的吸引力。

三、几点意见建议

农村牧区教学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是一种先进理念的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进,是一种改变创新创造的积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下,不断提高农村牧区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才能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减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稳定因素。

(一)稳定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稳定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海晏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师资来源主要为自海北州境内历年高校毕业生和省内各地区教师招聘考录,非本县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大部分都只是以暂时过度的想法在海晏县教学。因此稳定海晏县教师队伍需要因地制宜多面推进。一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政府和学校两级共同努力,打造和谐型校园、文明型校园、事业型校园,强化学校领导班子配备,确实组建一个有为、有能力、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净化校园风气、打造良好的教职工工作环境,积极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学校工会作用的发挥,实事求是解决教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努力打造高原学校教职工之家,团结学校教职工,不断增强学校领导班子凝聚力,使广大教职工能顺心生活,舒心工作。二是搭建教师事业平台。学校领导班子及时与政府相关部门争取学校课题研究项目,组建学校各科目课题研究项目研究小组,并按阶段跟进,在项目取得成果后进行全校的评价表彰。关心教师职称评审相关工作,在每年的评审阶段组建相关领导机构,为评审职称教师解疑答难,确保符合条件教师能顺利获取职称。确保每一位有事业心得教师都能在海晏县有成就感。三是吸引本土人才进入师资队伍。在每年本土大中专毕业生回流本县后,由于缺乏企业吸收,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都以见习岗位、临聘、代课等形式临时就业于学校中,作为年轻一代本土人才只要能纳入编制管理,将有很大的稳定性,学校在对这些人员管理中兼顾公平公正,强化培训,作为后备骨干教师培养,提升学校形象,在本地区教师招聘中这些人员将不遗余力的报考本土学校,以减轻自身的生活压力,这些人员具有稳定性,能够长期奋斗于高原教育事业。四是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及时了解教职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注意了解掌握非本土教师和年青教师思想动态,这类教师想法多、流动性强,要力所能及为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在工作、生活中解决后顾之忧,做到以情感留人。

(二)提升教师业务素质能力

教师业务素质能力的提升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在增强学校课题研究项目实效性的同时,要搭建本土学校教师和学生与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一是“走出去取经”,近年来,在国家对西部教育工作的关注下,学校教师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到内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但是,这类交流活动往往是以看和听为主,而且时间短暂,教师很难得到实际操作,使得学习无法解决存在的困惑,常常是流于形式,学习回报也多以照片和文字材料应付了事。因此,在外出学习教学经验务必注重于时间、经验学习、实际操作、交流解疑等方面,在对比中寻找差距,在交流中解疑答難,在实操中融汇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真达到教师“外出取经”的目的。在外派教师学习项目中应当延长教师学习时间,参与具体工作事务,参与学校课题研究,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实践和经验交流总结学习心得,同时在回校交流学习心得时以实操为准,通过具体的备课、说课、授课、作业布置等流程让在同科教师的评价交流中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确保先进教学经验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带动同科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请进来学习”。积极与内地同级学校交流沟通,引进其教学骨干来本土学校挂职带课,参加课题研究项目,组织开展交流座谈,在共同工作和研究交流中为本土教师传经送宝。三是“送出去上课”。本土学生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书本和媒体传播,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学习方法少,在自学、拓展思维等方面差距较大。将处于初中、高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好,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送出去,在经济发达地区接受较先进的学习方法,接受先进理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综合性的提升,通过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再录入到高等学府深造,毕业后回流到家乡,为家乡的教育发展再注入新的活力、新的思维,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很有必要,也能从根本上逐步解决西部地区人才恶性循环的现象,同时,也是提升教师队伍稳定性的新途径。

(三)多方联动推动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

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农村牧区学校中改变家长观念至关重要,需要多方联动共同努力营造氛围,逐步转变家长观念。县、乡、村三级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努力拓展本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加大对回流学生就业安置工作,提升外出学生的就业率。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根植教育理念。学校要加强在校学生信息登记,掌握学生家庭情况,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组建家访小组,定期进行家访活动,同时,对学生家长分类划分,对部分教育理念薄弱的学生家长,要分类进行家访,并及时汇总在家访中存在的问题,在家访小组会议上集中进行解决。学校也要定期组织开展校园家长会,通过讲座、现场观摩等方式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学校教育的意义,逐步转变家长观念。作为寄宿制中学,学校要做好对寄宿学生的管理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学习对学习的爱好和学习自觉性,并以学生带动家长的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四)强化对地域文化的重视,提升学生向心力

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沉淀。通过不断将本土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在优秀的地域文化熏陶中让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不断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高学生道德水准,丰富学生情感学生。学生对本土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存在一种天然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因素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本土文化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家乡的向心力,为人才回流本土,提升本土教育师资力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第5篇

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理解中,圆满完成了上学期教育教学任务,为了在新的一年中能更上一层楼,现将成绩分析如下:

一、教学工作情况分析

1、成绩分析

我校历年考试稳步不前,从“三率”来看,我校优秀学生较少,学困生较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科问题日益突出,从各校对照情况来看:我校科学、高年级数学、英语是弱科,整体水平急待提高。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工作上进心不强

一些同志工作实绩平平,主观不努力,却一味的找客观,只怨学生基础差,家长不配合,教学条件不好,生活福利不高等,未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姿态和标准去要求自己,不去想方设法改变和创造条件来搞教学。

(2)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不多。

部分教师不读书、不看报,不注重积累和总结,不想请教老教师,对教学不甚了解,几年讲的是总是一个话题,教学思想僵化,上课采用一字教学法,文科是“背”,理科是“做”,没有学法指导,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3)教学管理不够规范

(4)班级管理不够到位,学风不够浓厚

3、今后工作打算:

加强备课管理,提高备课质量

(一)规范教师个人备课行为

1、教师必须在每学期开学两天内制定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包括:①本学期教材的基本内容、系统、重点、难点;②具体的教学目的要求;③课时分配和教学进度;④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⑤重大的教学活动安排等基本内容。

2、每位教师所授的所有科目都必须提供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严格按照三步导学进行。每课要有教学反思。

3、教师的备课进度应比实际授课进度最少提前1—2节。

4、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杜绝教师不备课上课或抄袭教案应付检查的现象。

二 规范教师上课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纪律要求

1、严格按课表上课,不私自调课;准时上课,不早退,一般不拖堂;

2、上课时不抽烟、不坐讲、不会客,不说与教学无关的话,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中途离开课堂,不把手机等通讯设备带进课堂;

3、上课衣着整洁,举止文明大方,教态自然;

4、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或侮辱学生;

(二)课堂教学方法要求

1、教师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按照学期教学计划有步骤科学合理组织教学,杜绝漫不经心和随心所欲。

2、要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实践能力;

3、处理好讲练关系,坚持讲 练结合,精讲多练;

4、既要重视教学法的研究,又要重视学法的研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5、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6、实施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努力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质量。

三 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 强化学生作业检查与监控

(一)科学合理确定学生作业

1、学生作业范围包括教材上的习题,基础训练和教师选编的开放性拓展性的习题。

2、学生作业分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两种形式,有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验作业等。

3、减少过多的机械重复训练,不为学生确定配套教材作业以外试卷及其他练习。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第6篇

为了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我校的教学质量现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共同研究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质量的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我校的教学质量现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特此以本学期我校五年级学生的期未考试成绩作为依据进行认真的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一、本次期未考试的统计情况

我校(中心本部)共有五年级教学班6个,参加考试人数为462人,语文平均分为59.4分,及格人数为270人,及格率为58.4%,最高分为95分,最低分为7分;数学平均分为57.5分,及格人数为262人,及格率为56.7%,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6分。

本次考试和前学期的情况相比,情况有些变化,前学期语文平均分为58.6分、本学期为59.4分,增加了0.8分,但80分以上的人数相对少了2人,不过,整体水平还是有所提升,特别是学生的最高分,前学期最高分为91分,本学期为95分,增加了4分,以上所取得的成绩,跟科任老师的努力,学校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二、目前的现状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育局及培训学校的工作指导下,经过校长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已逐渐走入规范化的轨道,质量意识也逐步深入人心,新的教学理念也逐渐形成,老教师也逐渐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一些年轻的一线教师,她们对新的教学方法运用自如,反而带动了一些老教师积极参与到课改中来。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习方法也在悄然发生了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也逐渐得到提升,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可见学校的教学管理存在着一些积极的因素,——存在一些好的作法和措施。

三、主要采用的工作措施

1、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导向。教育局及培训学校就今年的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方向,要求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和努力实现一定的发展目标。我们的校长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会议精神,要求全体教师要认真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孩子的进步各小学校长要把好教学质量关,老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自习辅导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同时,每一位老师都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主动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检查督促,不断改进。

我校每学期对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检查两次通过检查,了解教师备课是否认真,作业批改是否及时,次数是否达到要求等,发现问题要批评指正,并督促其不断改正。同时,学校领导不定时地走进课堂听课、评课,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改进,这无形中也对教师的备课起着督促的作用,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根据本地的教育现状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参考上级有关部门的会议精神,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奖罚制度,通过制度要求教师要从严治学、并根据对教师的考核结果和绩效工资挂勾。同时,对于成绩突出的老师,学校也给予一定的奖励,评先评优也优先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一部老师不断前进,争取做出较好的成绩。

四、存在的一些问题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好成绩,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学科的配置不够科学合理,教学的基础设施配制跟不上(人数多、设备少、有些根本是没有的)。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备课不认真,有时备课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有一部分老师备课是跟着现成的教案照搬照抄,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二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还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了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还是不够主动,教师没有很好地利用课堂这个平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唱“独角戏”的多,学生主动参与的少。三是教学手段滞后,教学设施条件配备不足,现有的使用率也低。学校的绝大多数班级上课都是原生态课,能懂得并使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的老师没有多少个。四是校本教研表面文章多,真正用心参与到教学研究方面的老师很少。由于许多老师备课不够认真、照搬照抄,造成了他(她)们教研意识、问题意识、反思意识相对薄弱。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1、完善并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奖罚制度及教育局颁发的上课时段的各项规定,对一些教学成绩优秀,工作能力突出的老师在评先评优及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并给予物质方面的奖励,通过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的方法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端正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在我校的教师队伍中,有些人出勤不力,这不仅对学生不负责任,还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将加大力度进行师德师风培训,严格要求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关爱每一位学生。

3、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我们应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除了在中心本部做示范,我们应更多地关注下属基础教育薄弱的各小学,派出一部分优秀的骨干教师到各小学进行专业引领、支教。另外,让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帮扶,承担起培训提高任务,使青年教师在他们的带动下健康成长,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与对策 第7篇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生存和发展。如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尤为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目前的教学质量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切实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学校师生基本情况

我校目前有17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039名。在职教师共74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本科学历

人,占教师总数,大专学历

人,占教师总数。市级骨干教师1名。

二、存在问题与对策

学校质量与同类学校相比虽然有可比性,但不容乐观。在冷静反思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有必要从教师观念、教学管理、师生的教与学情况、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配合等多方面进行深刻剖析,努力寻找存在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期较有成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进行各部门工作分析与反思、教师座谈、学生座谈以及师生、家长问卷等,我们分析了目前影响学校质量的问题并积极地探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情况如下:

问题一:对素质教育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讲质量就是违背素质教育。

情况分析:观念决定行为。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质量,但没有质量的教育肯定不是成功的教育。重视质量,必须还要有行政管理人员重视,必须还要绝大多数老师的认同,才能同心协力地提高质量。只有全校上下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正确的质量观,统一思想,才能切实地把提高质量落实到行动中。

对策:1.加强学习,具体做到“四个一”: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月参加一次政治学习,每周一次进阅览室学习,每周完成一篇学习笔记。通过学习,加强对教育法规、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等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加强校本研究,开设每月一次的专题论坛,对教育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在交流、切磋中加以正确地引导,对提高质量达到思想上的统一。

3.要建立质量评价系统,对有关数据进行量化,侧重于纵向的发展性评价。

问题二:学校师资,教师工作缺乏内驱力,只求“保底”,不求突破。

情况分析:.学校17个教学班,在编在册教师67名但学校部分学科缺少专职教师,现代技术装备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多数教师在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较多的老师对待教学工作只求完成,不求完美。

对策:学校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调整师资结构;对专业发展处于瓶颈状态的教师要积极鼓励,多方面地搭建舞台,创造机会,让老师们有所突破。促进学校与外界的交流,更好地“引进走出”,激活校园,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问题三: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成绩悬殊很大,较多的教师往往以客观因素为由,缺少主观上的反思与努力。

情况分析:近年来,家庭教育的不平衡等,造成了学生学习基础上的很大差异,但某些差异不是学生自己造成的。这些学有困难的学生,需要的是更多的帮助和鼓励,而不是训斥与批评。面对他们,我们老师更要有一份爱心与责任心,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扬起信心,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都能有所提高。

对策:1.学校工作尽量细致,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就读年级。

2.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建立学困生个案,制定帮困措施,进行跟踪辅导。

3.对于存在困难有共性,比较突出的情况,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学生走班学习。

问题四:从质量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同年级同学科之间各班差距较大,我们知道各个班级在客观上是存在着些许差距,但较大的均分差距还是与任课教师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些差距反映出的是教师个体之间敬业程度与业务水平之间的差距。

情况分析: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缺乏团队精神,少交流与探讨,教师对同伴互助,优势互补不能很好形成风气,对合作共赢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互不关心,各干各的孤军奋战现象;甚至有排他心理的不良竞争。

对策: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倡导团队合作的精神,同年级同学科之间加强集体备课,共享智慧与成果。

3.将教师的业绩采用个人量化与年级捆绑两种形式与考核奖直接挂钩。

问题五: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比较陈旧,教学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情况分析:“向45分钟要质量”是我们每个老师都知道的口号,但要真正落实,在观念和行动上还有很大差距。在随堂听课或教研课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上课泛泛而谈,教学目标不明确;“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老师的“讲”占去了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作业布置机械重复,对练习册盲目依赖,缺少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作业设计……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向堂课要质量”就是不要课后辅导。

对策:1.要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倡导教师静下心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知识点,把精讲精练落到实处。

2.倡导有个性的作业设计,系统分类的复习指导,在年级组内实现资源共享,反对题海战术。对学生作业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并倡导面批。

3.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既要提高课堂效益,也要加强培优补差的个别辅导,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问题六: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学习成绩上的较大差异。

情况分析:根据校内调查显示,每个班级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学生占到10.4%,作业质量较差的占37.8%。学生卷面不够整洁,书写不够端正。语文阅读写作能力不强,英语听力较差……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重视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有效提高质量。

对策:1.抓养成教育。要关注细节,规范学习行为,从书写工整,格式正确,按时交作业,书本文具勤整理、放规范,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等这些细小的习惯抓起。针对学生完成回家作业不理想这一现状,采取“一记二发三查四评”,即学生人人有“作业备忘本”,记下每天的回家作业;每周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以良好的作业习惯培养来促进学习的进步。

2.要大力开展好书香校园建设,开放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箱、流动书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对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3.要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通过加强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各类少先队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参与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得到多种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问题七:学校地处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淡薄,社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情况分析:在学校进行的家庭教育调查中显示: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子女的学习关心程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较多的家长以“我们不懂的,全靠老师您了。” 把对孩子的教育完全推给了学校。在社会教育这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进,社区资源也日渐丰富,但学校和社区之间还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机制来开发和利用好社会资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如果仅仅靠学校,这样的教育是不理想的。

对策:我们无法选择学生,也无法选择家长,但我们可以通过学校自身的努力,来弥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足:

1.通过家访、家校路路通,与家长多进行沟通。

2.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讲座、、校刊等多种途径向家长传授科学家教的知识,并逐步建立健全活动机制,从而有效地开发利用好社会资源,优化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高考教学质量分析 第8篇

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其教育教学质量也愈加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 如何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办出特色, 培养出社会所需专业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1 高等职业学校土建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因素很多,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多, 它们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贡献。这些研究成果中, 有的侧重研究学生素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实训条件等单方面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也有综合考虑研究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段华洽和梁雯从微观角度出发, 系统地认为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教师、学生和管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刘振天从评估的角度出发, 系统地认为教育质量受人、财、物等各种因素, 教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和招生、教学、实践、就业等各个环节的制约。

土建专业由于建筑产品形体庞大、产品多样、周期长、难以模拟等特点, 所培养的学生除了在校学习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践技能外, 必须要在真实的现场进行训练, 而建筑工期较长, 受天气的影响较大的特殊性使学生难以实现系统的学习, 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及场地有限, 无法完全模拟真实的施工现场, 我们要提高或保证教学质量, 必须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各个影响因素, 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 本文以学生培养过程为主线分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由于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一学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332”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学年为三个学期, 第一、二学期 (9-6月) 在学生进校学习一些职业基本技能课程和部分岗位职业核心技能课程后 (2个学期) , 第三学期为“识岗”实训学期 (7-8月) , 根据工程施工的一般规律安排到现场进行建筑工程“识岗”施工能力训练 (含暑假) ;

第二学年为三个学期, 第一、二学期 (10-5月) 学生回校后主要学习建筑工程部分的岗位职业核心技能课程 (2个学期) , 第三学期为“跟岗”实训学期 (6-9月) , 安排学生到现场进行建筑工程“跟岗”施工能力训练 (含暑假) ;

第三学年为二个学期, 第一学期 (10-1月) 学生回校主要学习岗位职业拓展技能课程, 提升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拓展能力, 第二学期为毕业前“顶岗”实训学期 (3-7月) , 安排学生到现场进行建筑工程“顶岗”施工能力训练。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建筑行业以夏季为主的工作特点也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 打破传统的先书本后实践的学习规律, 能够解决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厌学”或者说学习动力不足、毕业生岗位职业能力差的问题。

2.2 建立一支符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 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影响着教学质量。因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2.2.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 安排优秀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专业锻炼, 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施工工艺、建筑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规定每位专任教师在每个岗位聘期内都要参加1个以上工作岗位2个月以上的顶岗实践, 即在某一相同工作岗位上累计顶岗工作时间不少于60天。 (2) 大力开展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工作, 通过技能培训、大力提高专任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 每个专业在每个岗位聘期内应安排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本专业教师外出参加新技术、新工艺等技能培训, 并优先安排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 (3) 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土建类行业资格和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 为避免所获证书的“含金量”低, “水分”大的状况, 针对专业的需要确定对象, 统一报名, 集中培训, 对于取得了“双师型”教师资格的, 全额报销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费、评审报名费等相关费用。 (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 鼓励并要求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通过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 尽量结合工程实际, 争取真题真做, 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 (5) 围绕专业办产业, 办好产业促专业。专业教师可直接参与公司承的设计与施工, 学生利用课余与假期在公司实习, 既提高了教师、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 并可以以此为契机来推动建工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6) 以优带新。对于同一专业课程, 学院可安排已达标教师与未达标教师结成对子, 利用平时上课及实习、实训等机会进行帮带。这种模式尤其对有一定理论教学基本功的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加速其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是一条有针对性、效果显著的捷径。

2.2.2 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 施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原则

加强师德建设, 切实加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师德考评制度, 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进修深造和评优奖励的首要依据, 实施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2.2.3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 应通过学历培训, 进修提高、自修、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 提高教学质量。像这样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3-5年, 就能够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2.3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面向21世纪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方案, 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指导思想, 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方法所组成,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以我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为例来介绍行动导向的实施过程。第一步, 将班级学生分组, 教师下发任务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第二步, 上课开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其他小组可提问、补充。第三步, 教师总结、讲解, 对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其动手能力和参与度有很大提高。

2.4 加强教学管理

建立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机构, 研究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规律, 改进教学管理工作,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 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研究教学运行机制, 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 形成特色, 提高教学质量。

(1) 抓好教学环节的管理。认真抓好课堂教学工作, 通过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听课、学生评课、安排公开课等形式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并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通过听课、评课、学生座谈会、教学评价等多种形式对教师业务进行综合考评。鼓励教师进行精品课建设、专业建设、教研课改等活动。教研室开展专题讲座、教学交流、学习交流等各种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 加大教学督导力度。成立督导小组, 施行领导带队查课制度, 每周通报督导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5 实施考教分离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每学期出题工作量较大, 在试题保密、知识重复率等方面也会出现问题, 因此考教分离近年来被广泛采用。考教分离的核心部分是试题库建设。

试题库应按照“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坚持合格标准”的原则来建设, 总体上要与学生的培养目标相适应。每学期同一门课程任课教师同时出A、B两份考题输入试题库,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即能保证试题库的题量足够大, 同一类型以及同一知识点的试题保证一定的数量, 一个完整的试题库通常由8—20份试卷组成, 其中每份试卷的考题都不重复, 基本覆盖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任何试题库建设都不是一劳永逸的, 尤其是建筑行业, 要及时将新材料、新规范等融入到试题当中。这样, 试题库才能常建常新, 具有实用价值, 充分发挥它在考试中的作用。

2.6 加大校企合作

对于建筑专业, 实践教学的薄弱是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 校企合作是突破瓶颈的有效手段之一。校企合作包含5个方面:

(1) 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 按照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的需要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2) 与企业签订书面校企合作协议, 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合作形式等方面明确无误, 合作权益具有保障性, 确保校企合作的稳定性; (3) 订单培养, 学生培养更具针对性, 就业有保障; (4) 师资方面, 从企业聘请优秀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 承担专业课教学, 将施工现场的知识带入课堂, 同时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 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5) 共建实训基地, 学生识岗、跟岗、顶岗三个过程可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 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中实训基地问题。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 最大限度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有利于实现学生就业的零距离接轨, 更好地实现现阶段的高职高专培养目标。

3 小结

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 只有全面认识到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才能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培养出真正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 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较全面地分析影响高职土建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 指出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对策。

关键词:教育教学质量,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丁延平, 王益平.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利弊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 (1) .

[2]葛友华, 吴乃领.教考分离模式的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 2003 (2) .

[3]胡伟光.对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思考[J].职业教育, 2006 (5) .

[4]郝克明.关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探讨[J].教育研究, 2007 (6) .

[5]郭胜.校企共建助推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N].中国教育报, 2007, 08.

上一篇:我家有个小马虎作文下一篇:建筑工程劳保基金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