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立意技巧

2024-06-03

新材料作文立意技巧(精选8篇)

新材料作文立意技巧 第1篇

中考材料作文立意技巧

第一种方法,找关键句。

此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材料。这一类虽然没有给出话题,但是却能明显地看出立意的。

比如:河南的中考作文:

记者问:你最想和哪个后卫合作?

姚明说:这个名单很长很长。有时候你不能挑你希望的东西,你得去适应你自己可以拥有的东西。

这种出题老师还是很单纯善良的,立意非常明显,就是姚明说的最后一句话,“适应你自己可以拥有的东西”,话题没给,但大家都能看出来,就是“适应”,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所以这类题目很简单,首先看材料里有没总结性的话语,有的话立意就容易提炼了。

第二种方法,由果溯因。

此法适用于没有讲完的故事类的材料。比如西宁的中考材料作文: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始终找不到快乐,于是,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首先锯倒了一棵大树,然后掏空树心,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终于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这个故事的结尾,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回答“快乐到底在哪里”,也没有给他们解释他们快乐的.原因,这种就属于“故事没有讲完,戛然而止”的类型,中考叙事类的材料作文一般都是这种类型。

那这类作文的立意如何确定呢?这时你就需要用到方法二:“由果溯因”,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们快乐极了?”“快乐到底在哪里?”。读完故事,发现是因为他们一起努力劳动做了一条船,于是我们就知道这个故事的寓意是“齐心协力产生快乐”。这个寓意就是你确定的立意。当然,不同的分析角度也可以得到不同的寓意。比如苏格拉底的故事,你可以写“团队协作的快乐”,也可以写“劳动创造的快乐”。

第三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

此法适用于没有中心句,散文式的材料。这是最难的一类,很多同学连材料都读不懂,更别提确定文章立意了。

比如20的这篇中考作文的材料:

娇弱的小草感谢大树替它遮风挡雨,挺直的大树感谢小草替它衬托伟岸;美丽的鲜花感谢大地哺育了它的芳香,辽阔的土地感谢鲜花为它装点希望;涓涓小溪感谢大海容纳抚爱了它,无边的大海感谢小溪为它增添了广阔与神秘。我们拥有一个美丽的世界,她无私地给予了我们许多,友情,亲情,……只是我们太忙碌,匆匆来去,为学习,为工作,为事业,为家庭,为金钱,为名声,我们不懂珍惜,忽略太多,舍弃太多,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行囊空空。

这段材料就是以散文的形式给出,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所以不管材料中给了我们多少意象,都是为了一个主题,所以我们在材料中找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或者意义相近的词语句子,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似还是相反,最后总结出文章的立意。

拿这段材料来说,第一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是“感谢”,第二段没有反复出现的词语,但有很多相似意思的句子,比如:“不懂珍惜”“忽略”“舍弃”,把两段的词语连起来,材料的意思就是“我们应该感谢世界给予我们的,但却忽略了。”所以你的立意就应该是,“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收获幸福”,这样作文的话题就变成了“珍惜”或者“感恩”,下笔就很容易了。

新材料作文立意技巧 第2篇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十、寻互补法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审题立意强化练习: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分析】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思辨型材料作文的立意技巧 第3篇

一、抓住关键词语

在思辨型作文的材料中, 常常出现关键性词语, 这些关键词有着特殊的意义, 即比喻义或者引申义。抓住这些关键词语作为突破口, 就能比较容易地找到材料的立意。请看下面的例子:

一提起空谷, 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 有人想到的是悬崖绝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写一篇文章, 字数八百, 自定文体。

这是一道思辨型材料作文题, 在审题立意时, 要抓住三个有比喻意义的关键词语――空谷、栈道桥梁、悬崖绝壁。“空谷”比喻人生遇到的困境, 诸如陷阱、灾难、迷途、险境等;“悬崖绝壁”比喻人生的恐惧、低落、失意、绝望、颓唐等消极心态;“桥梁栈道”比喻人生的希望、理想、信心和力量等积极心态。抓住这些关键词语的含义, 就可以确立材料的立意了。我们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1.面对艰难险阻, 我们要勇往直前;2.要满怀信心, 才能走出人生的绝境;3.我们要用乐观的态度对待险境。

二、抓住关键句子

在思辨型材料作文中, 有时出会出现一个关键的句子, 或点明或暗示材料的意义。这个句子大多出现在语段末尾。如果抓住了这个关键句子, 也就抓住了材料的蕴含的意义。请看下面的例子:

在高中阶段, 有的老师提倡学生苦学, 要学生用汗水换来成绩, 而有的老师提倡乐学, 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得成绩。对于他们的做法, 人们褒贬不一。作为高中生的你, 有何看法, 有何感悟。请你根据材料, 确定立意, 写成文章, 字数不少于800。。

在这道材料作文题中, 有一个关键句子, 那就是“对于他们的做法, 人们褒贬不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人们对于苦学和乐学, 有同意的, 也有反对的。据此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立意:1.我赞成苦学;2.我们反对苦学;3.我赞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4.我不同意乐学;5.要把苦学和乐学结合起来;6.乐学和苦学是互相转化的。诸如此类, 不一而足。

三、分合并用法

思辨型材料作文通常介绍两种相对的方面, 我们既可以根据这两个方面, 分别进行立意, 也可以把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立意。请看下面的例子:

假如你要走得远, 就几个人一起走;假如你要走得快, 就独自一个人走。”这句话富有很深的思想意义, 请联系生活实际, 写一篇文章, 字数不少于800。

这是一道名句式思辨型材料作文题。这个句子是由两个对立部分组成:一个是说怎样走得远, 一个是说怎样走得快。我们可以先分别对它们进行立意, 然后再把二者结合起来, 再进行综合立意:

1.根据第一句“假如你要走得远, 就几个人一起走”, 我们可以这样立意:只有团结合作, 才能达到远方;或者只有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2.根据第二句“假如你要走得快, 就独自一个人走。”我们可以这样立意:甩开包袱, 轻松前行, 才能走得更远。

3.我们把两句话结合起来进行理解, 可以作出如下立意:要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用适合自己的办事方式和策略, 即需要走得快的就独自走, 需要走得远的就结成群走。

四、多角度思维

有些思辨型作文材料, 所包含的意义不是一个, 我们必须运用多角度思维法, 找出它的全部立意, 然后从中选取一个适合自己的立意进行写作。一般说来, 如果材料中介绍几种人物或事物, 就可能有几种立意角度。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传扁鹊兄弟三人行医治病, 大哥擅长防病, 在未发病之前把病消灭, 结果病人老是说自己没病, 结果天下不知道他的名字;二哥擅长把病消灭在初露苗头之际, 结果名声传遍乡里;扁鹊善于在人病将死之时, 让人起死回生, 结果名闻天下。请根据材料所包含的意义, 写一篇文章, 字数不少于800。

这个材料介绍了三个人物, 他们分别是大哥、二哥和扁鹊。他们的行医治病的做法各不相同, 带来的评价也不一样。我们可以以此为角度, 分别进行立意。

新材料作文立意技巧之我见 第4篇

新材料作文怎样立意呢?下面笔者就结合一些文题实例谈谈几种常见的立意技巧:

一、抓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例如:

文题材料: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立意分析:立意时应抓住材料中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来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由此可立意为:成功需要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

二、以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文题材料:在美国阿拉斯加温利钦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区内的鹿群,人们射杀了狼。十几年后,鹿群从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笨拙,没有了昔日的灵秀,并且因为体质衰弱,开始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开始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立意分析:由果溯因,联系实际,我们不难想到人类的生活。如果像材料中的鹿群那样,没有生存的压力,人的意志就会消沉,精神就会空虚。可见,竞争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条件。正如古人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立意为: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没有危险、没有危机感,在无忧无虑中生活,其结果必将失去一切……

三、多向立意法

多向立意应注意:①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②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立意偏题现象。例如:

文题材料: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立意分析:从螃蟹角度看:①没有正确方向,就很难达到目标。②没有正确的方法,“横着爬”是很难实现理想的。③没有正确的态度,不自究自查原因,一味责怪别人指导错误,无济于事。从青蛙角度看:①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②指导别人要具体,要耐心。

四、深挖喻义法

故事、寓言类材料,立意时要由事及理,由物及人,注意分析显性信息和隐含信息。例如:

文题材料: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立意分析:材料中的“脚”、“大树”都是隐喻。“脚”可以是具体的第一件事,是眼前的得失等,“大树”可以看作是人生或阶段的方向、目标等。据此可立意为:在人生道路中,我们有时得小心注意自己的脚下,但更多时候,要知道自己往哪里去。

五、求同存异,辨证分析

1.求同法:几项材料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立意时,就是要找出材料的共同点。例如:

文题材料:[材料一]泾溪石险入惧惊,经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材料二]有人做过一个试验,青蛙被突然放进沸水中,能迅速逃脱而活命,若放在慢慢加热的水中终被煮死。

立意分析:两则材料有共同之处。当矛盾以尖锐激烈的形式存在时,人们容易觉察,易保持高度警惕,特别小心谨慎;当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时,表现为不易觉察的渐变,人们易松懈、麻痹、放松警惕。可立意为:要有危机感;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当心平地跌跟头;警惕糖衣炮弹等。

2.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立意时,首先,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立意成文。例如:

文题材料: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做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有价值了。

立意分析:这两种人的观点是对立的,进一步分析,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问题。所以,两者的“关联点”就是人生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是奉献还是索取。可立意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六、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立意。例如:

文题材料: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立意分析:“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总之,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要因新材料而异,因考生实情而异。但不管什么材料,不管哪位考生,从写作规律来看,都是立在思后,意在笔先。

高考叙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第5篇

1.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忌据材料局部“断章取义”立意作文。

如20全国高考卷I,所给材料是一幅漫画,部分考生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漫画的寓意,仅就漫画中的“西瓜皮”去立意,谈乱扔垃圾的危害,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的立意显然与所给漫画的真正寓意不相符。

2.筛选性原则

,即命题人所给的材料有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在写作时,要对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选取自己占有材料丰富、见解新颖深刻的立意角度去写。

如全国高考卷I,命题人给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对模仿老鹰抓羊的乌鸦有不同的认识,写作该材料作文,就有三个立意角度:一是要正确认知自己,不要盲目模仿(从牧羊人对乌鸦行为的认识角度);二是要大胆追求,勇于超越自我(从牧羊人孩子对乌鸦行为的认识角度);三是既要正确认知自己,又要有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综合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对乌鸦行为的认识)。那么,选取哪个角度去构思作文,这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哪个角度占有的材料丰富,能够将问题分析深透,或哪个角度较新颖,见解较深刻,就选取哪个角度去写作。

3.创新性原则

即立意要有独到新颖之处,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见解,避开“大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维,发表新见解。但创新不可脱离原材料,观点要能自圆其说,否则,立意就偏离题意了。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方法

1.抓关键语句法

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到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保护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年高考海南、宁夏卷)

所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为叙事,后为评论。关键语句是两句评论的话。审题立意时就要抓住这两句评论的话,正确揣摩其含义,同意其看法就从正面立论,不同意其看法,就从反面立论,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

所给两句评论,角度不同,这就提醒考生写作该文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角度:一是强调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二是要想有创造发明,就要重视细节,多观察多思考,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2.由果析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前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用,请都给我打个电话。”“如果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么?”“请告诉我,哪些方面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话费。请您一定打。”经理笑了:“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尽管没有工作经验,但是面试细节反映了她具有一个财会人员所应当具有的良好素质和人品。我们可以从“良好的素质和人品,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切入来构思作文。

女大学生应聘之所以成功,原因是:⑴

她具有坚毅的品格。她应聘一开始便遭拒绝,但却毫不气馁一再争取。这种坚毅的品格是做好财会工作乃至一切工作的前提。⑵她具有诚信的品格。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资深会计”,她却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这种诚信的品格对做好财会工作尤为重要。⑶她具有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即使没被录用,她也勇于直面不足,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听到别人对她的批评意见。⑷她具有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女孩自掏电话费,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财会工作不可或缺的。写作时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有所侧重,重点写一、二个方面,析深论透。

3.多角度立意法。

所给材料中有多个人或物,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行为,从不同的人或物的角度考虑,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立意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并力争使文章立意新颖深刻。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中谈到了两种小动物:萤火虫和蜗牛。从蜗牛的角度可以立意为:贪图安逸享乐必酿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击的对手,越是不可掉以轻心。从萤火虫的角度可以立意为:某些短处,有时恰是成功的利器。

4.辨明关系法。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据此可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寓意(诗意)解读法

所给材料如果是一则寓言故事或一首诗,那么审题立意的关键便是对所给寓言故事的寓意或诗歌的诗意能否正确解读。解读寓言故事的寓意或诗歌的诗意,既要立足文本,不脱离所给材料,又要善于联想和想象,由物及人,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想情感、价值认知等,还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去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同时,提倡个性化感悟,要敢于发别人所不敢发之“高见”。

例5: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雷抒雁的这首诗短小精悍,意蕴深厚,发人深思。同样是“星星”,“仰望星空的人”与“飞上星星的人”的认知却大相径庭。为什么?从两节诗的对比中,我们不难悟出:因观察角度、位置的不同人们会有不同的认知。由此我们可以从生活、社会、人生等方面进行联想感悟,空间地理位置的不同,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认知,同样,人们所处社会位置的不同,面对同样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认知,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要兼听,不要偏信”;若分别就每一节诗去解读,我们也不难悟出“距离产生美”“欲知事情真相,道听途说不行,要亲自去探究才行”的道理。这些就是这首诗不同的立意角度。

总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脱离或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谈的几种方法不要孤立运用,而要相互联系、综合使用。

新材料作文命题趋势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比较热衷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命题作文更加具有灵活性、新鲜性和开放性,这样一来,更能发动考生的主动性,不至于没有话写,也不至于瞎编乱造,写一些陈腐刻板的东西。

话题作文给材料给话题一个材料一个话题

材料作文给材料不给话题一个材料多个话题

新材料作文本质:材料作文——讲究审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形式:话题作文——体现开放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自定立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与方法

立意的要求

正确一是思想内容正确,能准确全面地揭示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意义;

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深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二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三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新材料作文立意技巧 第6篇

所谓“新材料作文”,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如2006年全国高考卷Ⅰ)或图画(如2007年全国高考卷Ⅰ),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比较而言,新材料作文比老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有时隐性材料也增加了考生的审题难度,如2006年全国高考卷Ⅰ作文题,许多考生面对材料无从下笔,有位同学错误地理解材料,写成“要保护动物”的文章,写得很好,但仍被判为不及格。

可见,“符合题意”(即切题)好比是文章大楼的墙基,墙基歪了,上面盖得再好再漂亮,大楼还是要倒塌。那么,如何审题立意才能不离题偏题呢?下面以2006年全国高考卷Ⅰ作文题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种实用技巧。

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面对这样的新材料作文,笔者认为可以用图表法分四步进行审题立意,简单实用,便于操作,不易跑题。表格如下:

对象(角度)言行结论立意

第一步,全面阅读材料,提取涉及对象

过去做老材料作文,对材料的研读比较简单,比较快,一二分钟就行了。做新材料作文就不行了,按广东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陈妙云教授的要求,看材料的时间最少五分钟。因为这是立意构思的基础,是树之根,水之源。余闻在《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一文中也指出:“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可

见,正确审读材料,是立意的关键。新材料作文中一般都有“全面理解材料”这一要求,“全面”,即要整体把握材料,不能抓其中的片言只语,也不要疏漏了材料中的任何重要信息,特别是材料中涉及的叙述对象,必须一一找出。新材料作文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所供材料往往是一事多人(对象),而且每个对象都在故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很多时候,材料中有几个对象,就可以有几个角度立意。如大家熟悉的“滥竽充数”的故事,文中涉及到三个人——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愍王,我们抓住材料,从他们中任何一人的角度进行立意都可以。

因此,我们全面阅读材料后,理出材料中涉及的五个对象:

老鹰、乌鸦、羊、牧羊人、小孩,并把他们填入表格。

第二步,整理言行,分析事件,分清主次

这一步的做法是把材料中涉及对象的言和行一一整理,观其言,察其行。

①老鹰:“俯冲”熟练地成功地抓住了小羊。

②乌鸦:羡慕、模仿、拼命练习、“哇哇地从树上猛冲”、被抓。

③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④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一般情况,凡是有言行的对象,都可以作为立意的角度,凡是无言行的,则可以不予考虑。材料是围绕着乌鸦的行为展开的,牧羊人和小孩都对乌鸦的行为有评论,都是主要对象。而羊,无行动,无语言,不是值得考虑的对象,如果从羊的角度确定论点,就可能不切题意了。

另外,材料中往往有不同人物对事件评论的句子,如材料中有“牧羊人说”,“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等等,我们要重点关注。还有,一些如“某某认为”,“某某想”之类的议论句,一些暗示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等,都很重要,这些评论有助于我们理解材料,打开思路,确定立论角度,应重点关注,反复揣摩。

第三步,辩证分析,明确作者感情倾向,得出结论

对同一件事,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再说,一则材料,总会或显或隐的包含作者或出题者的观点态度,揣摸作者或出题者的观点态度,关系到审题的正误和立意的方向。如对乌鸦学老鹰这件事,全面分析材料,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出以下结论:

①从老鹰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

②从乌鸦的角度看:有理想,而且有行动。/未学到别人本领的实质,失败。③从牧羊人的角度看: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常可笑的。

④从孩子的角度看:尽管乌鸦自不量力,但还有敢于尝试的可爱一面。

⑤从比较老鹰与乌鸦的角度看:

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东施效颦是不能成功的。

⑥从比较牧羊人和孩子的角度看:看问题还是全面一点好。

这样一分析,你的构思立意就有了明确的范围了,你尽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写了。

第四步,选择最佳角度,确定稳妥立意

肯定有人会问,这么多侧面和角度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或者说哪个侧面哪个角度最好?关于这个问题,陈妙云教授说得很肯定,就是都一样,平等关系,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扣住原材料的主题或部分主题。如从老鹰的角度写,就必须涉及到主角乌鸦,用乌鸦进行反证,证明自不量力是要失败的。选择其他的角度也是如此。前面之所以要求大家全面理解材料,其目的也在于此。

但具体到考生个人,还是有最佳角度的。所谓“最佳角度”,一是紧扣材料,紧扣作者或出题者思想倾向的角度,一是便于自己写作的角度,即自己有较多的积累和感悟、有好的观点和事例、容易出彩的角度。如从肯定乌鸦的角度写,再联系到当今现实中的各种现象,那写出来的文章将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表格便完成如下:

对象(角度)言行结论立意

1、老鹰 “俯冲”、熟练地成功地抓住了小羊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从比较老鹰与乌鸦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东施效颦是不能成功的。认清自己,勇于拼搏

2、乌鸦 羡慕、模仿、拼命练习、“哇哇地从树上猛冲”、被抓①有理想,而且有行动②未学到别人本领的实质,失败

3、牧羊人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常可笑的从比较牧羊人和孩子的角度看:看问题还是全面一点好。

新材料作文立意技巧 第7篇

焦文林

审题与立意是考场作文的重要环节。审题,侧重对作文试题的审视,它包括对材料的主旨,试题文体、字数、立意、标题等方面要求的认知;立意,则是在把握材料基本思想、核心词句的基础上,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看法等。因此,二者虽然有区别,但联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有时甚至是同步进行的,很难分开。

下面结合2014年高考实例,谈谈不同类型的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话题式材料作文——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

例1:(201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枪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作文,核心话题是“智慧芯片”。命题人假设“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让考生联想或思考“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命题不预设任何立意方向,考生只要把握住 “智慧芯片”这个话题,或写议论文谈“智慧芯片”的意义与局限,或写记叙文,用故事曲折表达自己对“智慧芯片”的理解、看法,都会被视为“符合题意”。

【立意范例】一个人如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然是幸福的。大部分人都会沉浸在这梦想实现后的美丽、惬意和幸福当中。假如有一天真的有了“智慧芯片”,梦想也许唾手而得。但人们往往也会忽视了更值得让人珍藏、更让人感觉到幸福的东西,那就是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天津考生《幸福是一个过程》)

【技法借鉴】考生抓住材料的话题词“智慧芯片” 立意,指出“智慧芯片”帮助人们实现了梦想的同时,也会让人们忽视为追求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对“智慧芯片”带来的负面效应表现出担忧。切合题意,观点清晰。

2.故事性材料作文——从故事主旨入手确立主题。

材料作文是一则故事,话题不明显,也没有论述性的语句。考生必须认真研读材料,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当然,对于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对文中表达的思想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

例2:(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聪明的同学,将“独木桥”上的残酷竞争,转化为互相抱住,转身换位,顺利通过。社会生活也是如此,在竞争日趋渗入每个角落的今天,怎样在竞争中寻合作,在合作中求双赢,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可以将材料的主题归纳为“团结协作,互惠双赢”,考生由此出发,去再现或想象与 “团结协作,是互惠双赢”相关的故事,辅以精巧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即可成就精彩的文章。

【立意范例】竞争,是向上的齿轮;合作,是前行的润滑剂。生活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没有竞争,就会缺少激情,没有合作,就会陷入孤立;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河南考生《竞争?合作?双赢》)

【技法借鉴】考生从材料的主旨出发,并融入了辩证思维,针对“竞争”“合作”的关系,提出“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的观点,切合材料,立意深刻。

3.人物品格类材料——从提炼人格入手确立主题。

以表现人物品格为核心的材料,可以透过人物语言、行为,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炼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例3:(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检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 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里,老人是人格优点鲜明的核心人物。“老人友善建议——游客打碎玻璃杯——老人谅解——游客打扫——老人拒绝”。材料体现了一种价值引领,彰显了一种责任担当。在老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良的人格精神——善良、宽容,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考生作文便可从这些优良的人格精神入手,发表自己对“善良、宽容,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看法,或以此为核心思想编写故事等。

【立意范例】人与人之间相处在一起,就构成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就构成美好的社会。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总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子如果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兰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重庆考生《再多想一少点点》)

【技法借鉴】考生审视材料,从人物入手,看到老人身上存在的宽容等人格优点,从此切入,提出“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的观点,符合命题要求,观点鲜明。

4.名言警句类材料——从句子含意入手确立主题。

名言警句材料,要从句子的含意入手确定文章立意的方向,而句子含意的理解往往需要抓住关键词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例4:(2014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抓住材料里“人”“站起来”和“世界” 三个关键词,并着力思考三者的关系,有自己的感受和感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1)君子当以自强不息。世界是强者的世界,只有面对挫折、不幸时想方设法改变现状,方可拥有新的生活世界。能够站起来,而且是自立自强,那么,自强不息的成果就是世界属于他。生活中,有许多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完美演绎人生精彩的典例,可以引入作文,用事例佐证哲思。

(2)灵魂的站立,世界的宠儿。坚定意志、自强精神以及对待困难、挫折、失败、逆境、打击等乐观态度。可思考从生理到心理站起来,去赢得世界。如残疾人 “坐轮椅”,但精神意志能够“站起来”,他也有自己的 “人生世界”。

【立意范例】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立于这广袤的天地之间.,亦能直身而立,从容淡定,这就是人,这就是我们向往成为的人。只有以站立的姿势行走,才能与世界温暖相拥。(四川考生《以站立的姿势与世界相拥》)

【技法借鉴】考生从名句“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的含意立意,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将关键词“站起来”理解为“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将“这个世界属于他”理解为“与世界温暖相拥”,立意大气而富有人文精神。

5.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

1.撇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另搞一套,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不符合题意”。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与命题要求或者擦边而过,或者相去甚远。二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

考场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第8篇

一.化抽象为具体。有些话题作文, 话题比较抽象?, 学生立意时也不易把握。在动笔写作之前, 还必须把它变成具体的、可依托的人、事或物。围绕话题, 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认识、观点或主张, 必须通过具体的人、事或物, 把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心灵的选择”, 选择什么, 舍弃什么, 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观人生观, 观念的东西是抽象的, 要表现它, 离不开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写。这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值得我们借鉴, 在《白杨礼赞》中, 北方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 茅盾通过白杨形象的刻画来表现;在《拿来主义》一文中, 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鲁迅用一所大宅子作比喻, 在嬉笑怒骂中缀句成文。

二.化大为小。作文话题往往是一个大而空的理念, 如果简单地顺着它写, 文章空泛无物、苍白无力;把话题化大为小, 选好切入点, 从小处着眼, 以小见大, 就会使主题容易把握, 立意明确。

2003年, 湖北省仙桃市话题作文“阳光”, 此话题可谓大矣, 面对这样的话题, 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缩小话题呢?在作文指导课中, 以此话题为例, 我要学生设法多维思考, 巧取角度, 根据提示语所揭示的材料的意义, 先破译“阳光”内涵, 确定立意范围, 然后列举构思角度, 指导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物, 从身边的小事切入。结果, 有学生5、12大地震废墟救人的壮举中, 看到了人间爱的阳光;有学生从寒冷的冬日父亲逼“我”去体育馆游泳中, 领悟到父爱的阳光照得心坎暖融融的等。大题小作, 从细微处着眼, 写自己真实的感受与体验, 有利于学生做真人, 新课标中也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

三.化实为虚。有些话题作文, 从考场实践来看, 切准话题, 提倡实题虚写, 在文章立意上则会独劈蹊经。话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 若据“实”写来, 往往拓展不开思路, 就事论事, 立意层次比较低。如果化实为虚, 在立意时展开联想和想象, 跳出材料的束缚, 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 借助于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 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

比如“小草”这个话题, 如果照实写来, 难以成就大气文章。如果化实为虚———写小草, 就要扩展到那些像小草那样具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精神或者具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的人, 文章就思路开阔, 立意深远了。

四.化虚为实。话题作文要具备开放性灵活性, 所给话题必然空泛、大而无边, 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话题“假若记忆可以移植”之类便是。因此, 在审题立意的时候, 就要善于化虚为实, 把话题引向现实生活, 立足于现实, 思考现实, 表现现实。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是一个带有科学假想的话题, 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当年许多考生大书特书记忆移植的可能性, 或一窝蜂地写科幻题材, 以至高考之后市面上的科幻读物脱销。其实, 只要拿这个话题与“假若我是市长”、“假若我是班主任”等比较一下, 就会发现它们是同一性质的命题形式, 都是想象作文, 都是在“假若……”的前提下, 你会怎么想, 你会怎么做, 都可以把笔触伸向现实生活, 歌颂真善美, 鞭笞假丑恶, 激浊扬清, 任尔所为!

结合周围的日常生活也可以这样立意,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 我要把父辈几十年以来为工作为生活日夜操劳, 摸爬滚打, 遍尝生活中酸甜苦辣的记忆移植到我的头脑中, 让我尽快地品味生活, 理解父母, 感受亲情, 消除代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 我要把初三、高三学生遨游于题海之中, 饱经过重的学习负担煎熬,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痛苦记忆移植到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头脑中, 让他们反思应试教育的弊端, 探寻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上一篇:14年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下一篇:不得不知的六大职场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