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信息培训范文

2024-06-20

舆情信息培训范文(精选8篇)

舆情信息培训 第1篇

2011年舆情信息培训材料

一、舆情信息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写作舆情信息,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舆情。舆情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群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见和要求的综合体现。简单地说舆情就是社情民意。了解社情民意就是要在微观层面体察民众情绪、倾听民众呼声、了解民众意愿,及时准确的向党委政府的管理者提够决策依据,为大局服务、为决策服务。舆情信息就是反应社情民意的信息。

这里要注意舆情信息和工作信息的区别,从内容上看,工作信息反映的一般是“事件”本身及“事件”发生的过程,而舆情信息所反映的是“事件”对“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比如,我们宣传某个先进典型,工作信息一般就是写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或如何宣传这个典型;而舆情信息的写作则是这个典型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启迪以及宣传这个典型后人们有哪些思想反映,这就是舆情信息与工作信息最重要的区别。比如,今年我们各乡镇、各部门都在开展学习援藏干部刘旭红的先进事迹一事,工作信息一般就是报送某单位何时组织学习了刘旭红的先进事迹、如何组织学习的等内容,而舆情信息则是关注其先进事迹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有何反响,该怎

样将那种精神转化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去的问题。

(二)主要内容

舆情信息的内容主要要围绕“大局、大事和大势”展开。大局就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大事就是国内外重大事件,大势就是大的态势、趋势。

舆情信息主要包括5类问题:一是干部群众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出台前后的思想动态和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比如欧洲债务危机、埃以危机等。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出台前后的思想动态、反映,比如在年初国务院出台的调控房价“新八条”,以及提高个税起征点等。二是干部群众在一个时期内对形势的看法,关注的热点、难点。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反腐败问题、就业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房价问题等等。三是影响人们思想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手机短信中,比如在互联网、手机短信中大量的不时出现的非健康甚至反动内容的问题。四是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比如今年古蔺的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群众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群众的思想就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如果干旱持续难以缓解,而群众的饮水问题难以得到保障的话,就会引发不稳定因素。五是社会各界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评议、反映和建议。比如说最近,中宣部等几个部委在全国新闻战线联合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走、转、改”

活动,活动开展后,广大新闻战线工作者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的精神引起了广大干群和网民的广泛关注,有表扬的,有批评的,但总体上是获得好评的。

二、舆情信息工作的常用技巧

做任何工作都需要技巧,掌握了技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舆情信息收集的技巧而言,实际上是工作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意识培养的综合结果。这里仅就如何有效地抢抓舆情点的问题,通过实例做一些讲述。

(一)要准确把握舆情信息的基本要求

写好舆情信息,要求很多,总结起来可以用6个字概括。“新、实、准、快、精、深”。

1、新,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时间上是最近的,比如昨天9月18日全国各地开展的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的各项活动对于今天来说就是新的,就可以作为今天的舆情点进行舆情写作。二是在内容上是新鲜的或独特的,比如。在标题制作上力求简捷、准确、鲜明;在内容上力求事实具体、一事一报、层次清楚;在选材上力求开口小、立意高、有新意,尽量用小篇幅的文字承载大主题的内容。比如近日安徽祁门县在广大干部中开展的“驻村夜访”活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以优良的作风感染和教育群众就是很好的例子。

2、实,是指信息内容要真实。“实”有两层意思:一是反映事情本身必须真实,确有其人其事,不能编,更不能捕风捉影、想当然。二是事件发生的程度,在语言表达上不夸大、不缩小,做到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夸大“成绩”,也不回避“问题”。要坚持全面性,全方位,多角度、多领域收集、分析、报送各类信息,防止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必须忠实于事实,避免掺杂个人主观成分。

3、准,是指准确无误地收集、整理信息。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收集反馈信息要准确无误,不道听途说、不捕风捉影,特别是涉及国家重大事件和国家领导的信息,一定要核实清楚。二是反映事情坚持综合分析,由表及里,揭示本质。三是提供信息对路,恰到好处。就是要提供群众强烈要求的而领导又急于知道的信息。这类信息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用信息,信息的有用性可以说是判断信息质量最重要的标准,有用性越高,信息越有价值。比如,抗旱救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文明城市创建、换届工作等方面的舆情,对决策者的决策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快,是指生成信息快、传递信息快,不拖延、不积压、讲时效。这里要注意有两点:一是报送时间快。要求要在第一时间报送。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引起较大范围社会舆情的,“第一时间”就是12小时以前到;而本地本部门重大事件引起局部范围的社会舆情的,“第一时间”就是48小时以内。

二是怎么在“第一时间”报。主要要求是当快则快,能快则快,随时报送、连续报送,不迟报、漏报、不误报等。

5、精,是指简练。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内容要精,一则信息要集中反映一个主题、一项内容。二是文字要精,要做到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说清楚就行。三要讲究质量,不要为凑数量而无选择性地收集报送。

6、深,是指反馈的信息在内容层次上要有一定深度。一是要根据决策需求和重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拿出有分析、有观点、有建议的信息;二是从大量信息资料中来分析、挖掘,揭示信息的内涵,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信息。

(二)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技巧

1、收集舆情的技巧——清楚了解舆情存在的空间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抛开舆情存在空间的理论探究,会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即,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因此,我们收集舆情,就要到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去寻找。

一从媒体上收集信息。媒体是舆论的汇集地,媒体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包括了各地区、各领域甚至世界各国的信息。媒体信息特别是网络媒体信息,没有过多的周转环节和层层报批的手续,受“长官意志”的干扰相对较少,揭露问题也比较尖锐、比较及时,我们从中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舆情点。

通过媒体收集舆情应注意三点:

1、中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引发的舆情,要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为准。舆情收集除了自己对“事件”的第一反应外,更多地要关注媒体的评论和舆论的反映;

2、社会思潮及理论动态舆情,要善于从媒体“理论版”、“言论专栏”去收集,同时也要关注民间网站学术类论坛上的一些“言论”;

3、社会热点问题及网上热点问题,要关注各大网站上的新闻跟贴和民间网站论坛。

二是从横向部门收集信息。舆情信息工作的横向部门很多,除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外,舆情信息收集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与群众利益相关性较强的权力部门,如公、检、法,国、地税,教育、卫生、环保等等。这些部门的相关政策及做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较多,极易引起群众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很容易引起和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当成为舆情信息工作关注的焦点。比如涉及教育部门的择校费问题、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外地务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问题,卫生部门的就医难就医贵问题、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等问题。

三是从民间收集的信息。舆情信息是反映民意的载体,从民间获取舆情是民意信息来源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渠道。从民间收集信息,要求舆情信息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民本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要经常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同广大人民

群众保持经常性和广泛性的联系;要善于从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顺口溜”以及各种街头巷尾的议论、“小道消息”、“传言”中捕捉舆情点,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社会性的舆情信息。比如农村垃圾乱扔乱倒问题、村小的拆并问题,群众的反响就较为强烈,从民间收集的舆情信息,一般都涉及群众的思想反映和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而且比较直接,具有“原汁原味”的特点,因此,应当做为舆情信息收集的重要渠道。

2、分析舆情的技巧——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 分析舆情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纷杂多变的舆情不进行深入分析,就不可能抓住舆情的本质,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舆情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舆情分析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具体说来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分析舆情要注意层次性。舆情是民意的反映,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某一特定舆情时,要注意层次性。比如,某地发生了矿难,对于矿难中的死亡矿工的家属同矿主而言,其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肯定是不同的;当地老百姓和政府管理部门,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那么,如果我们要反映舆情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次反映,把不同群众的反映都收集起来,形成各方意见、意愿的集合。只

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出因矿难引发的民意取向。

二是分析舆情要关注利益性。舆情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写舆情信息离开了老百姓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将难以写出好的舆情信息。这里所讲的“利益”是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民众的直接物资利益,同时也包括民众的精神利益。比如,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其物质利益就是解决其就业,提供收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其精神利益就是让其感受到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帮助。类似的问题很多,比如要求企业给职工买保险的问题,企业工会维护职工权益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等等,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舆情的分析要以“利益性”为切入点,只有抓住“利益”这个核心,才能反映舆情的本质。

三是分析舆情要突出政治性。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说通俗一点,是民众对执政者及其行为的一种看法和评价。分析某项舆情,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所包涵的内在的政治态度。比如,很多地方都存在的强制拆迁问题,表面上看,是广大民众对拆迁补偿的不满;而深层次上,是对国家就这类问题的处置态度产生了不满。所以,分析舆情一定要把民众的某些看法,同国家政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要害,也才能对决策起到作用。

3、整理舆情的技巧——合理调整舆情写作的角度

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工舆情信息“产品”的关键工序。写好舆情信息不需要华丽的词藻,舆情信息文稿也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文稿可长可短,结构可松可紧。要写好舆情,选准角度、合理调整写作的切入点很重要。

一是有敏锐的舆情意识。敏锐的舆情意识,是舆情信息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舆情意识,是一名舆情信息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前题。舆情意识集中反映在对舆情的敏感度上,一名合格的舆情信息员要能够在小事中感悟出大道理,能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抓住主要矛盾;能够在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后预测出可能发生的舆情,可以在人们街头巷尾的议论中捕捉到苗头性的问题;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看到影响社会和谐的隐含诱因,可以透过国内外舆论走势发现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实践证明,调整好自身的角色是提高舆情意识的好方法。比如,当你写一篇反映农民意愿的舆情信息时,你要把自己角色变成农民;当你写一篇反映工人思想状况的舆情信息时,你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工人;如果你要向国家提出某种建议时,你就要把自己定位到国家决策者的“参谋”的高度,等等。只有把自己定位为同你所反映问题的利益群众相同的角色,才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二是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写舆情信息并不难,关键看你写的舆情是否“管用”。同样的一件事情发生以后,由于写作的角度不同,主题切入点不同,其“管用”的程度也不同。比如,同样是矿难,可能写舆情的角度是多种的。你可以分层次写各利益群众的不同反映,也可以分析造成矿难的直接原因及对策;你可以通过民众的情绪感悟出人们对矿难频发产生的忧虑,也可通过网民的言论看到民众对矿难背后暴露出的管理漏洞的愤怒;你可以从矿难事件本身透视出相关制度缺失给矿工及家属带来的灾难,也可以深入分析民众的反映了解到部分人对相关的不满和担忧。这一例子说明,同样一个舆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反映。因此,当某个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后,你应当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只有多角度研究、多方面思考,才能选准主题的切入点。

三是在情感中寻找灵感。写好舆情信息不仅要有责任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感。灵感从哪儿来?从“爱、恨、忧、思、盼”的情感中来。“爱”,就是你自己爱什么。你爱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好的东西。比如,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政策,你认为是好政策,那么就会写出“积极评价”的舆情信息;“恨”,就是你自己恨什么。你恨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坏的东西。比如,野蛮拆迁问题,你认为不好,那么就会写出“强烈反响”的舆情信息;“忧”,就是你自己忧虑什么。比如,腐败问题,— 10 —

你感到腐败严重己影响党的生死存亡,对此深感忧虑,那么就会写出“表示担忧”的舆情信息;“思”,就是你经常思考什么。比如,医改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你经过思考有了解决的好办法,那么就会写出“几点建议”的舆情信息;“盼”,就是你自己盼望什么。比如,全国两会的召开,你很希望会议能解决一些基层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就会写出“干部群众对两会有几盼”的舆情信息。总之,在情感中找灵感,是尽快使自己进入舆情角色的好方法。

(三)做好舆情信息工作要注意的具体问题

1、重点工作是社会舆情的中心点。这里的重点工作最主要是指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也包括宣传部门的重点工作。

2、重大事件是社会舆情的集中点。任何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产生各种社会舆情。

3、突发事件是社会舆情的兴奋点。

4、重要改革措施出台与群众改革预期的落差往往是社会舆情的波动点。

5、重大政策调整容易产生社会热点难点。

6、媒体炒作容易成为新社会舆情的诱发点。

总的来讲,抓好舆情信息要记住五句话。一句是反映经济建设方面的舆情要坚持经常。这不是指经济信息,而是说由经济建设而引起的心理变化、情绪反映。二句是反映重大

事件方面的舆情要往深里挖。就是要深入分析原因,预测趋势。三句是突发事件方面的舆情要及时报。要在前面说的“第一时间”报。四句是反映政策方面的舆情要把握好。因为政策要影响很多人,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不能由自己代表很多人的观点。五句是人民内部矛盾方面的舆情要特别关注。现在构建和谐社会,这方面的舆情相对来说较难,需要深入挖掘、深度分析。

判断舆情信息的价值,看是否值得报送,需要把舆情信息放到中心工作中去思考,放到国内国际社会思想意识的潮流中进行分析,研判舆情反映的是主流还是支流、是普遍问题还是个别问题、是全局问题还是局部问题,确保舆情信息的典型性。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多数量大,我们要学会提炼信息,对原始信息做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整理,使信息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能够开拓思路、启发思维、丰富思想。比如,反映典型经验的信息要有推广价值,即反映的经验对全局有普遍指导意义,可以产生宏观效应;反映工作思路的舆情信息要有借鉴功能,即这些工作思路应当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的新观点、新见解,能够给人以启迪;反映工作活动的舆情要有现实意义,即这些举措要求能促进工作的深化落实,达到某种预期的目标;反映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的舆情信息,要说明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和要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通

过提炼和综合,形成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舆情信息。

三、关于舆情信息的基本格式和报送要求

(一)网络舆情的基本写作格式

网民热议(认为、关注、呼吁等):XXXXXXXXXXXX 据XX网(报)X月X日报道,XXXXXXXX(用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事件本身)。搜索XX网、XX网等X家网站,网民评论达XXX条,现归纳整理如下:

网民认为,XXXXXXX.网民指出(强调、呼吁、建议等),XXXXXXX。(撰稿单位名称)

(二)基层舆情的基本写作格式

干群热议(关注、呼吁等):XXXXXXXXXXXX 据XX网(报)X月X日报道,XXXXXXXX(用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事件本身)。

干群认为,XXXXXXXXXXXXXXXXXXXXXX 干群指出,(呼吁、建议、期盼等)XXXXXXXX(撰稿单位名称)

关于舆情信息的格式,请各多浏览泸州宣传信息网(党政网)中的宣传动态栏目,网址为http://10.4.1.9:8080/xcb/homepage1.nsf。

(三)报送要求

舆情信息是一种实效性较强的信息反馈工作,写作时要

注意所搜集的信息应是前一天发生的为最好,比如9月20日所报送的舆情信息一般应为9月19日或20日所发生的事情。并且报送时间应控制在每日上午9:00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每天都要花时间去收集、去写作,只有这样,第二天一早你才有信息可报。

报送途径为“古蔺党政网→县级部门站点(宣传部)→注册用户登录→信息报送→添加文章”。报送时文章标题统一为“XX单位X月X日舆情信息”,注意字体不作任何修饰。

舆情信息培训 第2篇

录入:9527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6 18:11:46

【字体:小 大】 文章作者:佚名责任编辑:9527 【论坛】【博客】

中共攀枝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敏

2006年6月25日

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市委宣传部感谢栾才同志刚才的授课,通过听取讲课,大家对社会舆情信息的概念、特点、性质和开展此项工作的具体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就当前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市社会舆情信息工作,谈几点的意见:

一、准确把握新阶段社会舆情的新特点,不断深化对社会舆情基本规律的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舆情呈现出8个新的特点:

1、社会舆情覆盖面和来源渠道更宽更广,不断深入和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

2、社会舆情多样化、个性化和差异性、震撼性的特点更加明显,更容易引起社会的波动,甚至产生动荡;

3、社会舆情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式多样,舆情变化更加快捷、复杂;

4、社会舆情受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更深刻,社会舆情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5、社会舆情更加复杂多样,带来的新挑战更多;

6、社会舆情对人们的思想、工作、生活影响更大更广,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而且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模式;

7、社会舆情信息的地区、行业差异性越来越明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舆情有着越来越不同的个性和特质;

8、社会舆情对党和政府的决策和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党和政府对社会舆情越来越重视,把社会舆情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社会舆情信息工作者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探索,善于总结,要充分认识到舆情信息工作是一份基础性、综合性、挑战性、探索性很强的工作,从而有效地把握新阶段社会舆情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工作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要正确把握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舆情信息工作的正确方向。从这次社会舆情信息员的报名情况看,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很多报名者在电话中或自荐书上都说自己有话要说,但是找不到地方和平台,这次的社会舆情信息员招聘就为热心于此项事业的人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但要做好舆情信息工作仅仅靠激情,靠热心是远远不够的。做好舆情信息工作需要做到“八个坚持”:要坚持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和服务决策;要坚持求真务实、准确稳妥、全面客观;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探索;要坚持反应敏捷、高效灵活、渠道畅通;要坚持把握形势、掌握动态、提升质量;要坚持深入挖掘、深入分析、深入提炼,不断提升舆情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充分认识社会舆情信息工作的四大特点,加强自身工作与舆情工作的结合和联系。新形势下的社会舆情信息工作有四大特点: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前瞻性。这四大特点是由社会舆情信息的新特点决定的,社会舆情信息员应当把掌握社会舆论情况作为知民意、晓民情、解民忧的重要途径,深入探索其变化规律,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这次的舆情信息员招聘,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的几百封邮件和书面自荐材料,这样一些受过不同教育,拥有不同知识结构,从事不同职业,所在不同岗位的信息员所收集到的鲜活的舆情素材和所了解到的社情民意肯定会不同,看待问题的视角、高度也是不一样的,这对扩大信息源和信息面很有好处。这样收集到的舆情信息才有质量,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怎样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把本职工作同舆情信息工作结合和联系起来,提高报送信息的质量,这是我们每一位信息员所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需要大家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四、舆情工作要密切联系群众,社会舆情要切实反映民意。在舆情的收集上如果离开了对社情民意准确、及时的了解和把握,政策的出台和领导决策就会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一定要在社会舆情信息的收集上密切联系群众,开辟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多种渠道,及时捕捉群众的“第一信号”,把握群众的社情民意是做好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内容。舆情本质上是民众和国家管理者之间关系的反映,为参政议政提供了素材,对国家、社会稳定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因而要真正做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解民忧,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心声,在服务群众中把准群众脉搏,在奉献群众中体验群众情绪,切实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今天参加培训会的同志中有不少的是所在单位的领导,在做好舆情信息工作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五、加强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型传媒的信息搜集和分析。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无论从用户规模、业务应用、技术实现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网上信息、手机短信内容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色情内容。但作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加上其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通过这类渠道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去伪存真,还是能从中了解到民情民意的。因此,占领网络这块思想“爆发”的阵地对开展信息汇集整理和分析,对于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很有意义。

六、要加强对舆情信息工作的新认识,全面实现从宣传信息到舆情信息的转变。在座的各位中有一部分人是以前从事过宣传工作的同志,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但舆情信息工作是一个新东西,是宣传工作的一种新探索和新方式,原有的宣传方式已不能照搬到新形势下的社会舆情信息工作中来,这就要求社会舆情工作者报送的信息要体现对舆情信息工作的新认识,实现从宣传信息到舆情信息的转变,特别要着重把握 “四个加强”:要加强社会舆情的收集报送;要加强网上舆情的收集报送;要加强宣传思想领域工作动态和意见建议的收集报送;要加强舆情信息的分析研究,从而提出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在现实社会中,可以说有形或无形地存在着社会舆情“市场”。这个特殊的“市场”,一端是领导者,另一端是人民群众。从信息决策的过程看,领导者是信息的需求方,群众是信息的供给方。从决策的最终目的看,领导者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群众服务。领导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由于双方对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认识不同,对待和处理的方式方法不同,在利益关系调整的过程中就形成了社会舆情市场的供求矛盾。有的时候,一些群众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和当前利益出发认为是重要的,而领导者从整体和长远利益考虑可能认为并不重要。反之,领导者认为重要,一些群众可能并不关心。因此,如何沟通、协调和解决这个矛盾,是社会舆情工作的核心任务。

最后,我还要强调的是,兼职社会舆情信息员是一份十分重要的职业,因此,在座的有志于社会舆情信息工作、自愿为党的事业作贡献的同志们,要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和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我相信,在各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舆情信息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可以在全省推广的典型经验。我希望你们能脚踏实地的工作,为推进我市舆情信息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而努力奋斗,谢谢!

上一篇文章: 攀枝花市社会舆情信息报送流程图

下一篇文章: 信息员报送信息过程中存在十个问题 —栾才顾问的讲话

信息员报送信息过程中存在十个问题 —栾才顾问的讲话

录入:9527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6 18:18:07

【字体:小 大】 文章作者:佚名责任编辑:三冬 【论坛】【博客】

来信息员报送信息过程中存在十个问题

1、字数太多或太少。

我们收到的部分信息存在字数或少或多的问题。字数少的仅有几十字,表达的内容不具备舆情信息的构成要素,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并且存在一条分为几条报的嫌疑,纯属凑数。字数太多的则是段落、句子冗长,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下载的痕迹很明显,语句不够精炼。

2、标题不够准确。

首先标题不够准确或标题不能概括文章中心内容,这是信息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信息员报送的舆情信息的标题不符合要求,标题与文章不合调,格调不一致。常出现如杂文内容新闻标题、论文标题时评内容等现象。标题与文章内容没有太大联系,甚至相悖。其次,标题不能引起领导的兴趣或注意,太过于大众化,没有新意。再次,在很多标题中见到几个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尽量不要出现长句的标题、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标题,如在标题中加入感叹号、问号等。最后,标题精炼也是信息员需要不断加强的环节。

3、首段不符合要求。

很多信息员报送的信息第一段过于冗长,对格式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如文章的第一段写喜,在接下来的几段中却只提及忧而未及喜,一般而言,第一段是信息的主旨,是信息中的“信息”关键词所在,因此,此类信息亟待改善和提高。

4、信息缺少必要的分析。

很多信息几乎没有自己的分析,有分析的只是一笔带过,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在信息中提及的各类问题太过于具体化,甚至细到某街道,某小区,某工厂等,这样不仅没有普遍性,而且还会给信息

员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此外,信息员在撰写信息时并未透过这些可以上升为普遍性,倾向性的现象而认识其本质或产生的原因。舆情信息是为领导的决策服务,要影响到领导决策,仅凭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详细的分析、有理有据的剖析,极具说服力的内容和思想,这样的信息就不会被采用,为低质量的信息。

5、对大势、大事理解不够透彻。

信息员对我们研究室编写的《攀枝花市社会舆情信息工作手册》学习不够,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书中提及的“报送内容”的理解有失偏颇,对大势、大事和倾向性等要求理解不够透彻,所报内容大多不属于舆情信息范畴,而属于新闻线索、新闻爆料、司法、城建等部门管辖的个案范围。

6、口语化严重。

很多信息过于“平实”,接近于口语,这并不是信息员的写作水平问题,是对信息的认识不够的原因,信息不是口头诉说,是经过文字加工而成的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帮助的素材,能够使用专业术语的就尽量使用以体现信息较高的专业性。如信息员在撰写教育方面的信息时提到的“两免一补”、“双基”等词汇,这不仅专业,而且还紧靠热点、难点。专业性强的词汇是构成一篇质量高的信息的一个重要元素,报送老百姓的心声并不是一定将百姓的原话上报,而需要在尊重原意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加工,甚至深加工。

7、职业束缚现象较突出。

信息员来自于全市各行各业,职业束缚现象虽有利于我们掌握来自基层不同方面的呼声,但毕竟本专业、本部门、本地区的信息含量有限,仅仅靠报送自己身边的现象和呼声,信息质量难以保证,信息数量更难以保证,这样的信息存在片面性的弱点,长期如此写作,将会导致思维僵化,难以形成发散思维。因此,打开眼界,拓展信息来源是对一位优秀信息员的提高信息报送的数量和质量的必然要求,尽量从职业束缚中挣脱出来,不要出现教师只报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企业职工只报送本企业问题之类的现象。

8、撰写心态把握得不够准确。

在我们收集到的这一个月信息员报送的信息来看,它们反映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不少信息员的撰写心态把握得不是很准确,很多的信息中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杂文化的语气和格调,以一种带有严重倾向性、宣泄性的情绪进行撰写,这一点可以从报送的信息中的文字可以看出来。这样的信息很有可能反映的是自己的心声和呼声,而没有普遍性,不具有代表性,而且群众的心声未必就是如此。这样形成的信息就具有较为严重的片面性。即使基层群众的语气的确是这样,在把舆论转为舆情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语言风格进行处理,做到既能客观地反映出群众的呼声,又能以一种客观、理性的信息员身

份和心态来处理信息。

9、对互联网信息的收集和关注力度不够。

网络作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因为其特殊的性质,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通过这类渠道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关注网络将会对扩大信息素材的来源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各大门户网站的对国内国际的重大新闻的更新工作做得很好,发布信息较为及时,在这个前提下,把握住网络这块阵地,对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关于报送信息一定要体现“大事”、“大势”的要求就更接近。因此,有条件的信息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对网络阵地的占领需要进一步加强。

10、信息的时效性和前瞻性的体现不足。

舆情信息的时效性虽然不及新闻,但及时性还是报送信息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要求,对动态信息而言,谁的时效性抓得好,质量有高,谁的信息就有可能被采用,这是一个我市同其他市州的一个竞争的过程。但是在这段时间信息员报送的信息中的时效性体现的很不足,比如对中央即将实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一条信息的报送,部分信息员在新闻出现几天后才报送此类信息。当然,社会舆情信息员要做到报送信息工作的时效性的确存在很大的难度。此外,信息的前瞻性体现也很不足,时效性都难以得到保障,要做到前瞻性就更为困难。从报送的信息来看,只有少数信息员在信息中体现了信息的前瞻性,但也存在被动的撰写迹象。

上一篇文章: 在攀枝花市社会舆情信息员培训会上的讲话

集团公司举办网络舆情培训 第3篇

3月26日、27日集团公司党群部组织各分公司及二级单位党群办负责人在青云路业余党校开展为期二天的网络舆情培训。开班第一天,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林静向大家提出要求;客服中心副主任吴修军为大家讲解了我司网络平台的现状,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公司网络平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好对网络平台的运用。贵州都市网新闻中心主任鈡俊怡通过现场演说和实际操作让我们了解了网络分享和运用。

27日上午,公安网监支队一大队队长朱主任讲解了网络安全法,集团公司党群部部长闵进讲解了写作的基本要求,大家听了以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最后,党群部副部长吴仕新同志为大家解说了网络实际的运用,并要求实际操作。

两天的培训让各分公司网络主要负责人学习了解了网络舆情,以便在今后网络的管理中更上一层楼。

舆情信息培训 第4篇

关键词: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 舆情信息收集内容 舆情信息收集方法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劳资纠纷等问题引发的各类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给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威胁。突发性群体事件一般表现为,十几个人、几十个人乃至成百上千人突然聚集,围坐、请愿、上访或是冲击党政权力机关,非法集会游行,引起群众围观滋事,造成交通阻塞,停工停课,少数还伴有聚众械斗、打、砸、抢等行为,表现形式激烈。突发事件一旦被网络媒体或者网民报道,短时间内就会引起网民关注,相关报道被重复转载、迅速传播,形成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

一、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形成

1. 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形成

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很容易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由于网络信息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任何信息都被公众广为关注,一旦有消息在网络中传播开来,就很容易形成“信息聚合”。在网络论坛, 当个人意见转化为多数人的集合意识, 当各种意见在网络这个“公共空间”里碰撞,网民迅速认同、修正、融合时, 就逐渐形成一个个网络舆情。[1]

二、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信息收集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是社情的反映,要把握网络舆情,就要认识到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是一个工程,要有统计、统战、民政、公安等部门的参与,在整个社会安全防范机制中承担着尤为特殊的职责。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是指当发生突发事件之后,网民对于突发事件的意见、情绪和态度的总和。纵观每一次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虽然活动规模、活动形式、事件过程各不相同,但纵观国内外近期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过程,其基本组成要素由人、载体、事三个方面构成。同样,我们在研究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时候也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收集事件的情报信息,为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做好准备。从实际操作来看,这三方面入手具有可操作性、简便性、可采集性和可量化的特点。

人是引发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主要因素,也是发展网络舆情的基础。人是突发性事件的主体,突发性群体事件所反映的舆情证明,突发性群体事件往往是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与国家的管理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非正常化表露或极端的外化形式,反映出舆情主客体之间关系呈现 “问题状态”。正常的舆情状况通常表现为,主客体在利益方面的“一致”与“和谐”。在一般情况下,主客体之间的对立由相应的制度、法规、政策以及公共行政予以协调和解决。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制度、法规、政策以及公共行政出现滞后和不适应,使舆情主客体之间的对立出现部分的激化。所以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领袖”的文化程度、年龄程度、工作经历、精神状态等因素对事件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异质”(恐怖分子、法轮功分子、报复社会分子、暴力型精神病患者等) 等人的关注要做到信息及时收集、及时更新。

载体是指网络舆情存在的网络空间,从目前来看,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主要有以下几处:1、电子公告板(BBS);2、即时通讯(IM);3、电子邮件(Email)及新闻组(News group);4、博客(Blog)、维基(Wiki);5、微博。由于网络舆情信息的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式可以分成文本类、图片类、网络视频类、黑客和网络暴力行为类。舆情类情报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它的收集范围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社情民意和网民言论等,公安机关应该利用好互联网这个载体,对于及时发现的舆情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把握大局。

事是影响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外在因素,是突发的和难以预见的。突发性群体事件所呈现的这种 “问题状态” ,突出地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普遍存在的利益冲突以及调节冲突方式

的变化。就公安机关而言,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应收集的内容包括:(1)社会各界对党和国家一些重大政策出台、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外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的反映;(2)聚众游行、示威、上访、请愿、非法集合、有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的重特大责任事故等事件、事故类信息;(3)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影响社会安宁稳定的大事件类信息。

三、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信息收集方式

如何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已成为突发性群体事件网络舆情的情报收集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网络信息量海量的特点,仅仅依靠人工收集的方法难以收集和及时处理。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即快速准确收集原始舆情信息。[2]

由于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是网络舆情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因网络舆情的演化和扩散而短时间内在现实中触发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将这类事件的情报收集方式分成及时收集和系统收集。

1. 及时收集

及时收集是指公安情报部门根据决策部门、上级机关部署,在社会转型期围绕特定任务,组织情报专职人员在海量信息中对敏感点进行发现、热点预警和爆发点,一段时间内收集相关情报信息。例如在“豆”你玩,“蒜”你狠的物价飞涨时期,,有些人会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宣传散播不利于政府的信息,导致民众和政府的交流机制瘫痪,或是导致民愤,公安机关就这一专题进行及时的舆情收集,为上级机关做好必要的情报收集,避免发生突发的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

2. 系统收集

系统收集是指就是公安情报部门组织各警种、各部门根据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本职能,在日常工作中围绕某些专题长期、系统收集情报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情报信息资源库。由于突发事件突发性强、影响面大,决策者思考的时间短,如果没有全面的信息参考,不能准确全面获得最新信息,任由事态发展,而不加以判断处理,后果将会变得非常严峻。因此,在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萌发初期,及时有效的舆情信息汇集,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对做出正确的决策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毅.突发性群体事件中舆情信息的汇集与分析[J].学术交流,2005(10).

网络舆情培训心得 第5篇

2015年4月中旬,莲都区教育系统干部“舆情应对”培训的春风把我送进了宁波这个美丽的滨海城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听着这一位位德高望重的教授们的讲座,令人身心愉悦,整个人都清爽了起来。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型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也使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但是当我听完朱鸣鸿老师的讲座之后,我觉得我们应该用平常心去对待新闻媒体和舆论的负面报道,要与媒体上层和记者直接沟通,不要公开对抗,不要使记者难堪气氛,适可而止的淡化社会影响。对待那些不友好的记者应耐心对待,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通过听朱老师的讲座我还了解了如何应对舆论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应当注重互动,开辟多种渠道并和网民进行沟通。有时候通过沟通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同时要树立大局意识,多部门联动,做功与唱功要同时进行。如果真的有突发事件发生,要沉着、冷静的去处理,对事件保持沉默,封堵,删除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敢于坦诚的面对事件。

舆情培训心得体会 第6篇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站位很高,激情分享了他(她)们宝贵的经验,授课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精彩纷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我深受启发,收获颇多,备受鼓舞,进一步深刻理解了“两个没有”“三个事关”“四个前所未有”。可以说,此次培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网信工作提供了重要方向,为今后我们在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处置应对舆情,进行舆论引导夯实了“赣州样板”基础。

通过学习,我觉得要拥抱互联网的变化,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守社会责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做好新形势下网信工作,我们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练好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学网、用网、懂网、管网”能力,进一步弘扬正能量,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多出暖新闻,守护好精神家园,让百姓在互联网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南网信系统愿意努力争当新时代网信事业发展的排头兵,与兄弟县市区合力谱写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赣州 篇章。

大余县委宣传部夏才佳

11月21日至23日,全市舆情信息和宣传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班在著名的兴国县举办。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聆听老师生动的讲解,真可谓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在全民皆媒时代,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资讯飞速展现在大众眼前。如何帮助大众回归理性,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成为我们网信工作人员的一个头等重要任务。

培训中,老师们引用了许多身边的案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在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中,网民的反响直接影响事态的发展。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柳主任针对我们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讲授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其中,“思想上高度重视”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这是做好工作的重中之重。往大了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吃不饱、穿不暖,而我们党却能领导人民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凭的就是思想上高度重视,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勇往直前。往近了说,近年来大余花大力气开展正面宣传,大力宣传报道了“中国好人”刘士华等一批沾泥土、接地气的身边典型,营造了崇德向上的良好氛围。文明城市创建、建设“五个名县”等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广大群众心怀感恩之心,行暖心之事,暖新闻呈井喷式增长,全县上下思想高度集中,拧成一股绳,办成了许多想干却没有办成的事。

燕处长的课形象生动有趣,两个多小时的课一下就上完了,意犹未尽。一个个案例引发我们一阵阵的思考,一个个精彩句子像神曲般地印入脑海。如“舆情不可避免,舆论可以引导”、“舆情没有节假日”等等。“四大原则、五大策略”我们今后网信工作指明了方向,既授我以鱼,也授我以渔。

一句话形容此次培训的感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信丰县委网信办杨艳娟

这几天的课程培训内容丰富,知识涵盖面广,从向我们讲解当前网络舆情现状,到政务大数据助推网信工作,再到如何做好信息工作、舆情应对处置与舆论引导。讲解全面,考虑周全,理论结合实例,课堂生动详实。是一次非常实用,具有前瞻性,指明工作方向的学习,非常感谢上级部门此次悉心的安排,让我们受益颇深。在此,我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对网信工作更深层次的认识。市委网信办柳迈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当前网络舆情现状,让我们清楚认识到网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要时刻保持网络舆情的敏感性,重视阵地意识,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管,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

二是运用好政务大数据。政务大数据助推网信工作,不仅是软件与硬件的结合,同时也是我们思想认识上的改变和突破,期待大数据技术在网信工作中的运用,让我们做到“有数有据,思睿观通”。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信息工作和舆情应对处置要讲究方法策略。信息工作要以人民为根本出发点,写大家关注的事情,传递好声音、正能量。省委宣传部燕忠忙处长向我们讲解了舆情应对处置的4个原则,即及时发声、注重有效,解决问题,态复诚恳。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使我启发很大,对今后的网信工作也有更加全面的思考。

舆情培训心得体会 第7篇

浙江大学新闻舆情培训心得体会。丰富的课程内容,让我受益匪浅;最美乡村的实地考察,让我流连忘返;美丽的人间天堂,让我心旷神怡;同学们的才华横溢,让我明白自己需要更加发愤图强。

一、回看培训的课程,我求知若渴。

名校名师的授课,丝丝入扣,每一堂课都精彩纷呈。一是对共产党的党章、党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党章中的每段内容、每个观点都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认真学习党章党史,是每名党员的基本要求。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吸引力。二是认识到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需要创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我们应该走在信息技术的前沿,创新政府工作方式,去更好地服务人民。三是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

再次感受到了五千年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易经乾卦“龙之六态”对人生智慧的启示。四是新闻舆情应对水平进一步提高。别开生面的模拟新闻发布会,让大家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新闻发布会的紧张气氛,也学会了面对媒体出难题时基本的应对策略。五是学习了两微一端的运用与管理。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具体运用到工作中,我们知之甚少。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两微一端做好宣传工作。五天的课程,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知识的匮乏,激起了我求知若渴的欲望。

二、回忆培训的细节,我思绪万千。

舆情信息选编“八字诀” 第8篇

关键词:舆情信息,选编,要点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是当前舆论斗争的主战场, 互联网舆情信息工作是服务全局工作和领导决策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舆情信息工作,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在有关舆情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对加强和改进舆情信息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各级党委办公厅 (室) 和舆情工作部门要充分认识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准确把握工作方向, 切实增强责任意识, 做好舆情信息监测、收集、研判、编报工作, 为党委决策担负起“哨兵”“耳目”和参谋、助手作用。

一、舆情监测要广而专

舆情监测是舆情信息工作的基础。现在我国有400多万家网站、6亿多网民、微博用户3亿多人、微信活跃账号7亿多个, 每天互联网上产生300亿条信息。做好舆情监测, 要像鹰眼一样, 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迅速捕捉到有关的重要信息、敏感信息。

(一) 从监看内容上, 做到浏览范围广与注意力集中的统一。既要密切关注国内国际大事, 重点关注舆论对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反应, 涉及党的建设的观点、意识形态领域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左”和右的社会思潮和理论动态舆情,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的看法以及对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又要立足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 捕捉舆论对本地区本部门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工作新举措、新做法的反应, 与本地区本部门相关的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舆情, 涉及本地区本部门党员领导干部的负面舆情等。

(二) 从监看对象上, 做到关注传统媒体与聚焦“两微一端”新媒体的统一。当前, 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深刻改变了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在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 这既为舆情信息监看提供了新渠道新资源, 也增加了困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特点, 积极拓展信息来源渠道, 既牢牢盯住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传统媒体不放松, 又强化互联网思维, 切实把注意力转移到互联网和“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上来, 防止信息漏看漏报。主要盯紧三类新兴媒体:一是传统媒体开设的社交媒体账号, 比如, 微博账号、微信公众账号等。二是传统媒体开设的移动新闻客户端, 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的移动智能终端, 它们凭借随时随地可用、移动便携性等优势逐渐成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三是媒体从业人员开设的自媒体及具有媒体属性的“大V”账号。同时, 还要经常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 善于从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顺口溜”以及各种街头巷尾的议论、“小道消息”“传言”中捕捉舆情点, 从中发现社会性舆情。

(三) 从监看手段上, 做到人工搜索与专业工具相结合。目前, 许多单位有专人负责舆情监看工作, 但舆情监看要想做得好, 光靠人工, 没有好的工具是万万不行的。一是要加强人工搜索。指定专人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监看工作, 有值班制度、有工作网络, 确保有人管事、有章办事, “第一时间”发现和报送舆情信息。二是要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作用, 借助舆情监测信息系统通过相关的专业舆情软件监看舆情。舆情监测系统能够避免人工监看的局限, 对重大舆情及时发现、及时预警, 提供定性定量的研判分析, 自动生成舆情报告和各种统计数据, 将大大提高舆情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与互联网科技公司、有关研发机构等“智库”合作, 开发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舆情监测信息系统或者建立合作机制购买服务。三是要强化信息立体收集。整合本部门本系统信息工作力量, 加强与相关部门间的沟通, 培养一批专、兼职舆情信息员, 形成全方位、广角度监看舆情的工作格局, 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二、信息筛选要新而趣

舆情信息筛选是舆情信息工作的关键。时下舆情信息量巨大, “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必须在海量的信息中“浪里淘金”, 在做好舆情监看的基础上, 为各级领导筛选出有价值、有意义、有新意的舆情信息。如何做好信息筛选工作, 归纳起来, 关键是要把握好“高、新、趣”的特点。

(一) 站位要高。舆情信息工作主要是为党委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既包括本级党委领导, 也包括上级党委领导。舆情工作者决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选自己“喜欢”或“偏好”的信息, 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 善于“兵谋帅事”, 跳出工作的小圈子在大局中找位置, 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和高度筛选信息, 切实提高信息收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深谋远虑, 善于“登高望远”, 能够从政治上、宏观上、战略上、理论上看问题, 挖掘普遍性、规律性、关键性的舆情。

(二) 角度要新。要关注新的信息、新的观点、新的事例、新的动态、新的思想, 不能把信息变成工作简报和成绩反映。如果有些舆情信息服务对象事先已经从其它渠道知道, 我们提供的舆情信息就要体现新的角度、新的动态, 或者更具体、更深刻, 做到“老话新说、新话巧说”。“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 有些事情看上去小, 但却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 要注意选编这些反映发展大势和趋势的信息, 既关注可能发酵的舆论热点, 又关注那些可能落地的行动性信息。要敏锐捕捉国内和国际上方方面面的新观点, 特别是那些有启发性、建设性的观点。

(三) 内容要有趣。这里的“有趣”, 不是“八卦”, 而是社会关注度高、又有价值的热点事件和社会趣闻, 这些事件和趣闻能够反映社会变迁, 能够为领导提供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这就需要增强敏锐性和鉴别力, 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发现热点和焦点话题, 从这些话题中发现了解社会大众在关注什么以及价值取舍在哪里。比如, 2015年“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这个事件, 就体现了好多法律问题、社会问题。首先是男打女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 其次是舆情24小时内彻底反转背后体现的舆情传播规律, 接着是网民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 还有女司机个人私生活很乱体现的社会普通人道德问题。从这样的社会趣闻中能够发现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值得领导关注。

三、分析研判要准而深

分析研判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点。对纷杂多变的舆情不进行深入分析研判, 就不可能抓住舆情的本质, 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舆情信息。

(一) 要抓住“准确客观”这个生命线。舆情是民意的反映, 对同一个事物, 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某一特定舆情时, 要注意综合性、层次性, 把不同群体的反映都收集起来, 形成各方意见、意愿的集合, 做到有喜报喜、有忧报忧, 这样才能防止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才能完整反映出舆论取向。

(二) 要抓住“利益”这个本质。舆情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 离开了老百姓利益的诉求和表达, 将不会准确研判出舆情变化的走势。这里所讲的“利益”是广义的概念, 它既包括民众的直接物资利益, 同时也包括民众的精神利益。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对舆情的分析要以“利益性”为切入点, 只有这样, 才能抓住主要矛盾, 反映舆情的本质。要想早、想深、想前、想万一, 见微知著, 由表及里, 透过现象看本质, 并尽可能提出建议或处理意见。

(三) 要抓住“苗头性、倾向性”这个要害。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 是民众对执政者及其行为的一种看法和评价。分析某项舆情, 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 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背后所隐含的内在政治态度, 要善于发现舆情中隐藏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只有善于对零散的、初级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提炼, 才能把民众的表面看法同背后包涵的政治诉求联系起来, 才能抓住要害, 形成有情况、有思想、有深度的舆情信息。尤其是在特别事件的即时分析研判中, 各种信息交织、情况复杂, 演变转换、转瞬即逝, 要提高捕捉关键信息、把握本质、识破意图的能力。

四、信息编报要快而精

信息编报是舆情信息工作的核心。有了好的信息素材, 还需要进行观点的提炼加工和文字的编辑处理, 才能成为一篇好的信息报送领导。因此, 提高信息的编辑处理加工和报送能力, 对提高信息质量非常重要。

(一) 编报快速。时效性是舆情信息区别于其他类型材料的根本特征之一, 时效直接决定舆情信息的价值。同一件事情, 报得快、反映及时, 它的价值就能更好地得到体现, 越有利于领导及时了解、把握情况, 准确预测趋势, 从而掌握主动权。一条再好的信息如果错过了报送时机, 就为时已晚、难有大用, 甚至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对舆情信息工作者来说, 做舆情信息要与时间赛跑, 抢时间、抢速度, 做到收集快、编写快、报送快。探索建立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信息快速反应机制,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二) 语言精炼。信息语言要求精炼、简洁, 惜字如金, 不铺陈、不过多叙述, 从标题到内容都充分体现短、平、快的特点。总体而言, 一篇完整的舆情信息, 应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基本要素, 但每一篇舆情信息并不都要具备所有要素, 有的可能只包含其中的部分要素就足够了。“题好文一半”, 拟定标题, 要鲜明、准确、独特、简明, 一目了然。导语要以精练的笔墨反映舆情信息的要点和轮廓, 使读者很快把握舆情信息的主题。主体部分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 把信息的主题叙述和阐释清楚。背景起着重要辅助作用, 但不是每一篇信息都一定要交代背景, 运用背景材料时, 既不能拖泥带水, 更不能冲淡主题。结尾是全文的概括、总结, 但也并非每篇信息必需的要素, 但凡有结尾, 都要注意避免头重脚轻, 意尽而言不止, 讲空话、套话, 落入俗套。

(三) 分门别类。要把握好不同类别信息的编写要求。通常来讲, 根据内容、性质和编写要求的不同, 舆情信息大致可以分为:“动态类”“经验类”“分析类”和“观点类”等不同类别。对不同类别的舆情信息, 要按不同的要求去编写。“动态类”舆情要突出时效性, 一般以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发展动向为主, 即“是什么”“结果如何”, 通常不需要在“为什么”“怎么办”上做文章, 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原则, 尽量做到简明扼要。“经验类”信息要突出特色性, 把最有新意、最有特点、最能反映工作成效的内容凸现出来, 以区别于一般工作报告和总结材料。“分析类”信息要突出深度性, 提炼总结、归纳升华、预测走势, 突出思想内容的深度性。“观点类”信息要突出对策性, 介绍有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便于工作中借鉴吸收和执行落实。

上一篇:医师定期考核述职下一篇: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催收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