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

2024-05-26

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精选9篇)

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 第1篇

心理咨询室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场所,大多数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要在心理咨询室进行,科学规范的心理咨询室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在教育部要求下,各地都已开始建设心室咨询室,目前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受当地领导重视程度、经费、场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各地普篇存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不规范、建设后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的现象。

建设规范的心理咨询室首先要保证基本功能健全,再根据学校情况、学校学生情况合理地增加发展性功能模块。实施中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个功能布局,保证最大化利用教学资源。

一:心理咨询室组织制度

1、专人负责心理咨询室的工作。

2、心理咨询室有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咨询程序等。

3、在学校每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有心理咨询室的活动安排和每学期的活动主题。

4、学校有经费支持心理咨询室的日常开支。

5、心理咨询室每周开放接待时间不少于10小时。

二、心理咨询室人员配备

配备1名教育学或心理学专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同时近5年来来,参加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举办的培训15课时以上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1至2名兼职心理教师。兼职心理教师包括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班主任、德育干部以及热衷于此项工作的其他教师,且接受过县(区)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类培训。

三、心理咨询室场地及设备

心理咨询室的使用面积在80m2以上,位置合理,设在学生进出方便、感觉安全的地方。

1、心理咨询室功能分区

1.1、办公区

所需设备有:办公桌椅,沙发,茶几,电脑,电话,饮水机,时钟,文件档案柜,话术绿植。

1.2、阅览区

所需设备:心理类图书书籍、杂志,书架,沙发,茶几,花束绿植。

1.3、个体咨询区

所需设备:沙发、茶几,时钟,空调,绿植花束,心理挂图。

1.4、心理测评区

所需设备:电脑、电脑桌椅,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心理挂图。

1.5、团体活动区

所需设备:电脑,投影仪,团体活动道具箱,课桌、椅子,坐垫,绿植,心理挂图。

1.6、沙盘游戏区

所需设备:心理沙盘设备,心理挂图,绿植,1.7、情绪宣泄区

所需设备:宣泄人,宣泄球,宣泄沙袋,涂鸦墙,宣泄地板,宣泄棒,宣泄手套等宣泄器材。

1.8、心理放松区

所需设备:音乐放松椅,心理挂图,绿植,3、其中,心理测评区、沙盘游戏区、情绪宣泄区应该有独立的房间。

4、在办公区外设立心理辅导信箱。

四、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1、部分中高年级学生作心理教育与辅导活动,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

2、有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系统。

3、有对学生个别辅导的记录。

4、每学年有3个案例分析报告。

5、每学年有地市级以上心理健康经验交流论文1篇。

6、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在所在地(市)具有影响、辐射和示范作用。

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 第2篇

学校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完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我市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对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示范引领作用,特制定如下参考标准。

一、建设原则

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必须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按照“积极推进、示范引导、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的原则建设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

二、功能定位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必须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面向全校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个别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和服务。具体功能如下:

(一)开展面向学生个体和团体的心理辅导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控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需要给予心理帮助的学生,指导学生自我调节,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开展学生成长关键期和关键点的指导工作,如入学适应性调节、考前减压、人生规划、人际交往和升学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能力特点,以利于学生和家长做出适度、理性的选择。

(三)对有心理辅导需求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为有特殊需要或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设计心理健康处方,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发现和鉴别出具有较为严重和严重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向家长或监护人提出反馈意见,建议将其转介到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进行矫治。

(四)参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稳妥处置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五)开展学校教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简单操作技能的培训,帮助教职员工掌握心理保健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整合学校班主任、学科教师、学校管理者等

校内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六)向家长提供有关亲子关系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七)通过各种途径在师生中传播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增进师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三、建设标准

(一)学校心理辅导室应独立设置,有固定的专用房间。地点选择应本着安静和方便的原则,尽量设在图书馆、阅览室、学生宿舍附近,远离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场、会议室、音乐室、楼梯口、卫生间等场所,采光通风条件好,地方环境优美,有助于学生心态的调试。

(二)心理辅导室用室面积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中学用室合计面积原则上不少于70平方米,小学用室原则上不少于50平方米。其它学校一般不少于30平方米。

(三)心理辅导室名称应选择亲切、生动、贴近学生心理、具有亲和力和归属感的名称,如心灵驿站、知心屋、心吧等,尽量避免直接使用心理辅导(咨询)室、心理辅导中心一类名称。

(四)心理辅导室各功能室的布置应以简洁、温馨、舒适、安全为原则。座椅及设施摆放适宜,保持安全、整洁、舒适。室内装饰风格温暖、宁静,便于形成一种安全、温馨的氛围。墙上张挂心理辅导员简介、心理辅导员工作守则、相关内容的挂图和温馨话语等。房间还要具备一定的隔音条件。

(五)心理辅导室必须配备学生心理健康阅读材料、心理测验和心理档案管理软件,有条件的心理咨询室还可配备录音机、多媒体电脑等硬件设备。心理咨询室还应配备规范的咨询记录卡、学生登记卡、检测记录单等,方便咨询结束后存档保留。

(六)心理辅导室一般应具备个体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测量室等主要功能室,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置心理宣泄室、心理放松室、生物反馈室、学生等候室等其他辅助功能室,条件不具备的至少应有个体辅导室和办公室(可分为办公区、档案区和资料阅览区)2个功能室。

主要功能室的建设标准是:

1.个体辅导室:是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服务的场所,面积以12-20平方米为宜。环境设施宜采用安全、柔和、温馨的布置。采光通风条件好,室内装饰风格温馨、宁静,尽

可能减少线条和棱角,避免强烈刺激的色彩或过于灰暗的颜色和灯光;设施简洁大方,摆放适宜,安全舒适,来访者的座位应避免直接面对门口,与辅导师座位成约90°夹角,以减轻来访者的心理压力。应配置2张舒适而且温馨的坐椅(沙发)、1张圆角茶几以及饮水器具、面巾纸等。可在适当地方摆放盆栽,墙面适当悬挂温馨恬淡的风景画,并根据需要积极配置箱庭(沙盘游戏)设备、抱枕、绘画工具等个体辅导中常用的道具。

2.团体辅导室: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和针对某一心理问题进行室内团体辅导、游戏辅导的场所,兼具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室和团体辅导室的功能,面积以40-60平方米为宜。环境设施宜采用轻松、活泼的布置格局,色调以温暖为宜,墙壁、窗帘色调应明亮。地板可用木质地板或耐脏地毯,方便开展室内活动,避免使用石材等潜在危险性的硬质材料。可配置活动桌椅、活动道具、箱庭(沙盘游戏)器材、抱枕等相关情绪调节器械,可设置一面涂鸦墙,可配置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心理测量室:用于个别心理测量以及记录和存放学生心理档案,可兼有心理档案室的功能,一般不和辅导室合在一起,最好有一个相对安静、独立的房间,面积以20平方米左右为宜,以保证心理测量过程不受干扰、结果准确。条件确实不具备的学校,也可将心理测量室与心理教师办公室合在一起,一般不与个体辅导室、活动室合并。心理测量室配备测量用计算机、测量软件、测量表及其它测量器材。

四、师资配备

每个学校心理辅导室应配备至少1名具有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咨询)资格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心理辅导室必须配备1名以上持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和2-3名专兼职辅导教师。辅导室人员还可以包括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班主任、德育干部以及热心于此项工作的其他教师和校外人员等。

五、使用管理

(一)心理辅导室设主任一名,在学校分管校长领导下,具体负责心理辅导室工作。要制定专门的工作制度与科学的工作计划,并纳入学校教育整体计划之中,同时还要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与检查。

(二)心理辅导室的档案建设要规范管理,遵循保密性原则,要建立具有科学性的学生心理档案、团体心理辅导记录、心理咨询面谈记录、电话记录、心理预警记录、高危学生情况记录、与家长沟通记录、与教师沟通记录等。

(三)心理辅导室要定期开放,每周不少于5小时。有条件的学校心理辅导室每天下午或课后时间对学生开放,教师或家长可在其他时间来访;条件有限的学校,心理辅

导室每周两个半天对学生开放,一个半天对教师或家长开放。

(四)对心理辅导室的测量工具、仪器、量表要严格管理、规范使用,不能强迫学生接受任何心理测试,禁止使用测谎仪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设备。

(五)心理辅导工作原则上必须在辅导室内进行。未掌握心理测量知识和方法的人员不得对来访学生进行心理测量。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如需要使用某种测验或实验方法,必须向来访者说明目的、步骤、局限性及安全措施等,并严格遵守中国心理学会颁布的《心理测验工作者道德准则》,按心理测验的规范进行,并在施测后作出慎重的专业解释。不得滥用心理测验或以来访者作试验,不得使用盗版、信度和效度差的量表。

(六)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来访者情绪,如遇特殊情况应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向校领导和有关方面人员汇报。

(七)按照莱芜市中小学心理辅导人员工作守则加强对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管理。

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 第3篇

一、为留守学生创情景教育模式, 以爱育爱

随着市场经济化日益飞速发展,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随之增多, 反之, 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也逐年上升, 作为留守儿童, 他们虽然可以受到同等学校教育, 但是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接受程度就略显不均衡了。这样容易造成留守孩子心理的压抑和障碍。疏导此类留守学生心理问题, 笔者认为弄清心理障碍造成的因素是展开心理治疗的基础。心理咨询老师懂得宽容, 理解是展开心理治疗的前提, 乐于欣赏, 勇于实践, 善于交流是开展心理治疗的关键。留守学生有宽容、进取、无私、大度的心理是开展心理治疗的效果, 即

留守学生咨询后的表现=弄清原因+对症下药+模拟情景 (师及时引导) +爱的体验+爱的延伸

如一事例:小A今年10岁, 在学校专横跋扈, 任何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 同学间有同学不按他的意思做时, 就对同学大打出手。这样的一位孩子, 我们专程作了几次家访:父母外出打工, 一两年回家一次, 每次回家就仅待了一个月左右。由于父母和孩子接触少。因此, 父母回家后, 就带着孩子到处游玩, 选购许多孩子喜爱的东西等, 好象从来以此来弥补对孩子的爱。再看隔代带孩子的爷爷、奶奶, 非常溺爱孩子, 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则不闻不问, 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行, 然后, 看看心理咨询老师和他的一段对话。师:孩子, 你今年多大了?生:10岁。师:哟, 10岁的孩子一定非常懂事了。生笑笑, 很不自然。师:你想念你的父母吗?生:不知道?反正他们回来后我可以花很多钱买玩具、衣服, 逛许多好玩的地方, 很好玩。师:你认为父母赚钱辛苦吗?生:也不知道?他们只叫我好好读书。师:那你认为爷爷、奶奶养你辛苦吗?生:我爸爸妈妈给他们拿了钱的呀……这样的谈话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何让孩子懂得大人的辛苦, 如何唤醒孩子尊重他人呢?心理咨询教师带着孩子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慰问五保户老人钟奶奶。小A刚开始无动于衷, 当看见其他同学乐呵呵的帮助老人扫地、洗碗、摆放东西、洗衣服时, 他也不觉的加入进去了。钟奶奶在一旁激动地连声说:“多好的孩子呀, 谢谢, 谢谢!”当孩子们即将离开时, 钟奶奶摸着A的头说:“孩子, 奶奶真不知怎么感谢你们才好。”小A害羞的低下了头。后来, 心理咨询教师又组织几名孩子参加义工活动, 小A做得汗流浃背, 脸上却荡漾着幸福的微笑。活动结束, 小A获得了次项活动的最高奖励。同时, 心理咨询老师与小A父母联系上了, 寄回了小A爸爸正辛苦工作的照片。看者照片, 小A默默的流下了眼泪。小A与心理咨询老师交上了朋。和朋友也能和睦相处了, 正如他日记中写到的:“我第一次参加劳动, 不仅体验到了乐趣, 还得到了钟奶奶连声的感激。这些日子里, 让我体会出年迈爷爷、奶奶抚养我的不容易, 认识到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的艰辛。以前, 我只认为他们是大人, 就该花他们的钱。有时我甚至把气撒到同学身上。现在想想, 太不应该了。用心去体验, 才发现原来我身边到处充满爱:长辈的爱、同学的爱……原来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二、为后进生创情感教育模式, 以情育情

后进生分为三种:一种是品德后进生;一种是学业后进生;另一种是品德、学业都后进的综合型学生。针对以上学生, 作为心理咨询教师, 要转化他们, 我们对后进生进行了基本情况调查。首先, 我们对全体后进生人数和来源做了分析, 在对后进生家庭氛围及学生主体内因做了调查。其中因非智力因素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心理品质及气质) 影响学生最大。然后综合分析, 以为形成后进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有“社会诱因”、“家庭氛围”、“学生主体内因”和“教师主导外因”四项主要因素。

由于“体脑倒挂”的现象在社会中表现比较突出, 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如××家长在一次家长会上公开说:“我只识几个字, 却跑遍大江南北, 我开小店收入比你们老师高几倍, 我女儿只要识几个字就够了。”这一家长的发言, 代表了一部分家长的思想, 导致有些学生在校读书不用功, 成绩差, 当老师抓他们补课时, 这些家长反而对老师有意见。从大多数后进生的家庭氛围来看, 多数家长对孩子不关心, 不督促, 所给予的思想影响是“金钱万能, 读书无能。”从学生主体内因上分析, 形成后进生厌学, 反叛的原因有社会、家庭、教师、学生本人的多方面因素, 其中基础科知识跟不上, 得不到关爱是主要原因之一。教师主导外因有:对后进生的认识、态度、教学方法、学习氛围等。

1.统一心理咨询教师的认识

随着社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认识到转化后进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后进生的问题, 不仅表示着他们科学知识和学习能力严重缺憾, 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危害。因此, 动员全体心理咨询教师要“厚爱”他们, 以慈母般的心给予“爱”, 给他们的自信心。要坚信“后进生是迟开的花朵, 只要辛勤培养和管理, 也能开出艳丽的花朵来”。而且指出,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不但难以启动, 而且有多次反复。但是教师只要做有心人, 以情感人, 以情内化为孩子做人的动力, 后进生也会脱颖而出。

2.引进竞争机制, 建立后进生“个案”

定期考核评定, 促进平衡转化。组织“一帮一”, 开展“张绿叶, 开红花, 结硕果”活动, 使师生产生“振荡”, 推动“共振”, 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情商促进学生智商等全面发展。

3.为一般学生创倾诉环境, 以行导行

学生是孩子, 因此, 他们总会遇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可就是这些小事, 常常给孩子们带来烦恼, 不知如何处理?如“和好朋友闹矛盾, 怎么办”、“老师对我不够重视, 怎么办”等。心理咨询教师, 这是就应该为孩子指明行为的方向,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与次还要求心理咨询教师必须身体力行, 为学生作出表率。即:

心理咨询后的效果=弄清原因+实践体验+反馈情况+以行导行

三、结语

总之, 农村小学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是孩子心灵的倾诉所, 是孩子行为的导航灯, 是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加油站, 他作为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定有许多未发现的积极作用, 有待我们积极去探索。

摘要:面对孩子们越来越成熟的心智, 作为教师, 走进孩子的心灵, 和孩子心与心的沟通, 培养孩子进取、积极向上、宽容的健康心理, 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为孩子们成立心理咨询室, 在城市学校已司空见惯。作为农村小学, 成立心理咨询室已势在必行。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第4篇

关键词:心理;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辅导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60-01

中小学生是国家栋梁,,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在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的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适应,精力的旺盛和情绪的愉快,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心理健康的基础层次是没有心理疾病,高级层次指向高于常态的健康人格发展。

二、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根据一般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1、能充分地了解自己 , 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2、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3、心情开朗,乐观向上,情绪基本稳定。4、珍惜学习,热爱集体,能与学校、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如果说中学生和小学生侧重点有些不同的话,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更能有效的控制和改变消极的逆反心理与行为,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

三、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度的心理异常,与其他心理异常相比较,它的特征是: 首先,情景性和暂时性。其次,功能损害轻微。再者,能调节。中小学生一般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1、学习上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

学习上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有学习困难、学习懈怠、考试焦虑、恐学症等,在学业不良和学习优秀的学生身上都有可能发生。让我们重点了解一下考试焦虑。

2、成长与发展中的问题

学生时期是人的身体、行为、性格和智力都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小学末或初中开始的青春期在这一阶段,很容易产生适应性的心理问题,如性心理问题。

3、不良性格倾向

学生在性格倾向和情绪上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抑郁、焦虑倾向等。

四、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原则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心理问题的特征,对于增强与维护教师自己以及自己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此为依据,进行心理健康的诊断。发现心理状况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运用心理学知识加强心理调节,如果发现严重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及时地寻求社会支持系统,主动寻找心理咨询的专业指导。

在了解常见心理问题和表现后,教师所要开展的就是心理辅导工作了。但是心理辅导工作有着相对严格的一些基本原则。所谓基本原则就是指在心理辅导的全部过程中,对求助学生所必须严格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和一般要求,它对心理辅导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结合学者们的看法和实际情况,我们先提出以下四大具体原则,即:保密原则、来访主动原则、辅导中立原则和限制原则,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两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总原则。

1、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是心理辅导的生命线,是获得学生信任的基本保障。它要求心理辅导老师要有较强的保密意识,要为来辅导的学生保守秘密,维护学生名誉和隐私。

2、自愿主动原则

心理辅导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而成长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过程。第二,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助人”只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第三,针对中学生,青春期是自我意识、独立倾向快速发展的时期。

3、辅导中立原则

心理辅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尊重也是尊重学生的选择,承认每个学生是自主的,具有抉择的能力和做决定的权利,具有选择目标的自由。

4、限制原则

心理辅导员的责任并不是无限的,如果一个家长带孩子来辅导,要求辅导员对矫治不良行为负全责是不能被接纳的。

5、发展原则

整体学校心理辅导可被分为三个层次:矫治、预防和发展。矫治,是矫治学生不适应的行为,帮助学生排除或化解持续的心理紧张或各种情感冲突。预防,则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学会人际交往;学习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紧张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与学习效率。发展,是指导学生树立有价值的学习与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利用的资源,承担生活责任,发挥个人潜能,使生活过得健康、充实、有意义。这三个层次,就整体而言,预防、发展比矫治更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行为符合规范,而且意味着积极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学习状态、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

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 第5篇

心理咨询室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场所,规范的心理咨询室首先要保证基本功能健全,再根据建设地点本身情况、来访者情况合理地增加发展性功能模块。实施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个功能布局,保证最大化利用心理咨询室整体资源。2013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内容关注人们心理,以及各省市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的制定实施,教育部更是在2014年工作要点中涉及“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足以说明心理咨询室建设成为全国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心理咨询室配备标准也给心理咨询师带来一些小难题。今天小编就这一问题,为大家介绍心理咨询室的配备及建设的注意事项。

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有所讲究,选址应本着安静和方便的原则,选择采光,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心理咨询室可分:个体咨询室、接待室、心理档案室、心理测试咨询室、放松室;部分功能室可兼多个功能,从而提高功能室的面积利用率,并使整个室内规划具有系统性和多功能性。

心理咨询室的设备包括三个方面:心理学软件和硬件设备、通用设备、办公家具。对于不同的区域,需要使用不同的设备。

一、心理学软件和硬件设备

心理软件和硬件设备包括六项内容:心理沙盘、心理测评管理系统、心理行为反馈训练系统、团体辅导工具箱、音乐放松椅、宣泄设备。

二、心理咨询室通用设备及办公家具要求:

(1)个体咨询室布置

实用面积约12平方米(3.5m*3.5m)。(10-15平方)太大:不安全,太小:压迫感。

1.基本配置包括:

a.两张舒适的软沙发;

b.一张长方形茶几,上面放有纸巾盒,小盆栽;

c.灯光的光线含蓄柔和;

d.一套简单的音响;

e.一台挂墙式空调;

f.一幅心理挂图;

g.有条件可配有录音机和摄象机等咨询安全监督设备;

i.纸笔。便于记录分析个案 ;

j.不出声的计时器;

k.一个设计简洁的挂钟;

l.一台饮水机;

M.一套心理沙盘

(2)接待室布置

实用面积约30平方米(5.0m*6.0m)。

基本配置包括有:

a.一张办公桌,配有电话和电脑;

b.两个书架,若干心理书籍和报刊;

c.沙发和茶几,一套桌椅;

d.《心理辅导功能室使用规则》,《心理健康标准》,《值班人员时间表》,风景画、心理挂图

等;

e.一台柜式空调;

f.一个设计简洁的挂钟;

g.心理咨询接待表格 ;

h.心理常识海报或背景音乐 ;

i.一台饮水机。

(3)心理档案室布置

实用面积约30平方米(5.0m*6.0m)。

基本配置包括有:

a.一张办公桌,配有电话和电脑;

b.一个带锁的档案柜;

c.墙壁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守则》,《心理辅导功能室使用规则》,《心理健康标准》,《值班人员时间表》,心理挂图等;

e.一台挂墙式空调;

f.一台饮水机;

g.心理咨询记录表格 ;

h.心理常识海报或背景音乐。

(4)放松室布置

一般实用面积在约45平方米(6.0m*7.0m)。大于20平米

配置包括有:

a.一面单向玻璃墙(只安装上半墙身);

b.一面随意涂鸦墙(即黑/白板);

c.一套投影、音像设备;

d.一台柜式空调;

e.窗口安装护栏杆;

f.数张可折叠的椅子、坐垫和数个抱枕;

g.3面墙边装修成电脑台;

h.一个壁柜(带锁的档案柜);

i.数台电脑,内安装心理测试档案系统;

j.一个书架,内有心理学书籍和杂志;

k.一个挂钟;

L.一台音乐放松椅

M.团体辅导活动工具箱

N.心理行为反馈训练系统

O.一套宣泄设备

P.挂一些对团体成员有约束力的团体契约,风景画,心理挂图等。

三、个体咨询室具体布置要求:

1.墙壁采用绒布墙,用以隔音、吸音,给人更加安全、温暖的感觉。

2.墙壁、地板和窗帘使用温和、平静的色调。个体咨询室可粉饰苹果绿色调,给人安全、平和、凉爽的感觉;或粉饰米黄色,以显得温暖、温馨、亲切。

3.地板为木质地板。

4.沙发颜色为暖色调,线条简洁,质地柔软舒适;桌子为玻璃圆桌;两张沙发成90度摆放,避免咨访双方对视。

5.桌上放置以简洁清新的盆栽,绿色植物象征生命力,用作室内点缀令环境充满生机。

6.采用突显灯具,可调节明暗。把灯具作为空间的视觉焦点,光线含蓄柔和,能令情绪平静,精力集中,不致于分散注意力。

7.简易的音响设备,例如录音机或CD机,用于播放松弛音乐和指令。

8.风景画要反映广阔、恬静的自然景观,能开拓遐想空间,令心境舒畅。

四、团体辅导室具体基本配置要求:

1.墙壁、天花和地板采用浅蓝色,给人和谐、平静的感觉,有利于放松及宣泄。

2.投影/音响设备,播放专题影片和音乐,用于模仿学习和放松训练。

3.单面镜,用于观察矫正不当行为。

4.涂鸦墙,为不喜欢运动的学生提供宣泄空间。

5.地板为木质地板。

6.椅子为可折叠或可层叠,有利于节省空间。

7.抱枕要形状多样、色彩灿烂,令室内环境轻松、活泼。

心理咨询室建设要充分考虑色彩心理学、光环境、心理声学等理论和技术。色彩要柔和,色彩以淡黄、淡橙、米色、粉红等暖色调为主,也可适当使用淡绿和淡蓝色;光线要适中,自然光、灯光的强度、颜色、照射方向要合理;声音要和谐,声场的均匀度、响度、清晰度、丰满度要合适,室内外的隔音要好,某些房间要适当使用隔音板和双层玻璃。

济宁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标准 第6篇

一、设施配备

1、心理咨询室有专用场所,设在方便学生进出且相对安静的非教学区域,使用面积在20㎡以上,至少有接待区和咨询区两个区域。

2、心理咨询室通风采光效果较好,布局、摆设合理,环境舒适、温馨、宁静、保密、安全。张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宣传资料。

3、心理咨询室有教师办公平台,有电话,有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及相应管理软件,有心理档案资料橱柜。

4、心理咨询室配备一定数量的、分别供师生阅览的心理健康读物、心理测验量表或测量软件、心理档案管理簿册或软件。有电视、音响、录音、饮水设备等。

5、咨询区有适合咨询的沙发、茶几等。咨询室外有专用宣传橱窗和咨询信箱,公开咨询电话。

二、工作职责

6、通过各种途径定期向学生和教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7、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关资料作保密保存,有使用规则和使用记录。

8、开展面询接待,对轻度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咨询,并做规范的面询笔记。

9、初步鉴别中、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职心理咨询机构。

10、定期向学校提供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及时提出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11、和班主任保持有效联系,及时沟通有关信息,指导班主任做好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2、以适当的方式定期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三、人员要求

13、心理咨询辅导教师热爱心理咨询工作,爱护学生,尽职尽责,学生认可。

14、心理咨询室至少配有1名专职(主要负责)咨询辅导教师,按照学校规模,至少配备2名以上兼职咨询辅导教师,其中至少有1名接受过市级以上专门机构的培训,并取得市级以上资格证书。

15、心理咨询辅导教师定期参加专门培训单位组织的有关培训和接受专项督导。

16、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认真研究与总结本校心理健康情况,有相关论文或案例分析文章。

17、心理咨询辅导教师按咨询专业需要做好情况记录及资料保存,有工作台帐。

四、咨询管理

18、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有1名校级领导分工负责心理咨询室工作。

19、心理咨询室有工作计划,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计划之中;每学期有工作总结。

20、有心理咨询室工作规程,并在适当位置张贴悬挂。

21、心理咨询室每周开放接待时间不少于6小时,并有张贴于校园醒目处的开放时间表。

22、心理咨询室开展工作有必需的学校预算专项经费。

23、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的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24、学校要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且有学期教学计划和总结,有心理咨询辅导记录。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第7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1]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借鉴近年来有关此类课程的论证,并依据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 1.科普性质的讲座

科普性质的讲座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学常识,从心理学的规律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角度讲授有关知识。例如,有关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心理保健的常识、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的功能和情绪的自我调控的意义、人际交往的意义和规律、自我意识的意义、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思维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问题。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应淡化心理学的概念,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注重心理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所发挥的功能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

2.团体心理辅导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具有专业水平的学校心理辅导员针对学生成长中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预先设定目标、形式、内容、活动、情境等,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团体情景下为其成员提供心理援助的辅导方式。

团体辅导不仅可以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方面功能,而且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泛,具有效率高、内容和形式切合实际、新颖、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等特点,应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学习适应、亲子关系、同伴交往、异性交往、应对挫折、自信心培养、考试焦虑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以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3.活动课

活动课的特点是以有目的、有计划、操作性强的活动为主,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再从切身的体验中领悟,并练习在某些特殊情景下的反应范式,以作为实际生活中类似情景的参照,并迁移到不同的生活情景中。这种形式的课程注重积极的参与、细心体验、深刻的领悟和技能的操作训练,既可以作为学习心理学原理的实践环节,也可以作为团体辅导的辅助形式,还可以独立进行。活动课的内容涉及人际交往规则和技能的训练、交流与合作能力的训练、自我表现能力的训练等方面。活动课的形式灵活多样,例如,演讲、辩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餐会等。在活动课中,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参与,是保证效果的前提条件。参与的含义有以下四个方面。(1)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均等。(2)对学生的参与,教师应给予及时和积极的回应,对个别参与活动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注和个别帮助。(3)教师可以适当使用自我开放的技术,以自己的感悟引导、启发学生从体验中升华。(4)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应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和交流,与学生一同成长并做出示范。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长期以来,以知识本位为特征的课程思想一度占主体和核心地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形式化,而忽视了人文精神、文化素养的陶冶,没有把人格的完美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1]“应试教育”的模式更是强化了这种课程体系建构思想,导致了以学科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育效果、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基础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考虑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学校课程目标的建立也是如此。[1]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培养都设有相应的课程,而心理素质的专门课程则被忽视,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应重视的问题。“关注全体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1]已成为新的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之一。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达到一定的层次后,必然会对精神需求的满足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层次的提升、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具体表现在对情感的真挚性、工作的丰富性、生活内容的充实性、人生价值的多元性、人生体验的自主、自为与自在性等方面的追求。这就使得人们对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世界的重视程度要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领域中,充分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充分体现对每个人的关心、尊重和理解,将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价值准则。此外,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外部的竞争和人们内心的冲突有日益加剧的趋势,由此而带来的心理压力要求人们应具有更强的心理适应能力。这种发展趋势说明了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满足社会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弥补以往忽视人文课程的缺憾,体现把人格的健全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的直接途径之一。在不断发展生成的教育课程结构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是与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同样重要的模块,或是作为健康教育、社会与生活等新课程模块中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若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今后的基础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科学落实规范管理、师资培训以及有关理论的论证和指导。

三、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进一步强化学校行政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校本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没有规定的课时保障,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学校在这些方面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在行政管理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管理层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督导评估理念和技术严重缺乏,没有能力对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及课程的绩效进行指导和评价;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很难把学生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完善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很容易出现日常忽视心理健康,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固定课时,以及一旦学生中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临时抓一抓的现象。

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管理,首先体现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课时方面。教育部14号文件指出: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时间中安排。学校的领导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认识、重视程度以及合理的制度是课时保障的重要条件。其次是选定或组织编制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和参考教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方相继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参考教材有二十几种。其中,有心理学界的专业人士编写的,也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一线教师编写的,学校管理层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定合适的主要参考教材。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标准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全面督导和评估是管理工作的难点,尤其是课程绩效的考核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绩效具有内隐性、长期性、个人化等特点,很难像其他学科一样制定硬性、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仅就一节以活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言,有人从教师、活动和学生三个角度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着眼于教师的评价包括:对心理辅导活动是否有正确的目的观;对整个活动的设计、监控和评价。着眼于活动的评价包括:活动是否有民主、温暖的气氛;沟通表达是否真诚开放;活动的目标导向是否明确;活动的开始是否有“暖身活动”,形式是否多样。着眼于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是否是活动的主体,需要是否得到关注;学生能否认真地投入活动;学生是否在活动中确实得到改善,改善的领域是否全面。这样的评价更适合心理训练课。若全面考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包含的三种成分,可以从以下角度制定评估标准。

●教学目的是否明确。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把教学目标设定在了解常识、把握规律、熟悉技能、养成习惯、形成态度、调适心态范围之内。

●教学内容是否适当。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2)符合学生的需要;(3)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4)对学生中的共性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帮助。

●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表现为:(1)少指导、说教,多交流、沟通;(2)彼此尊重、以诚相待、相互理解;(3)每个人机会均等,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活动安排是否合理。衡量活动设计、安排的合理性的标准包括:(1)活动设计有针对性、创新性、形式多样;(2)活动实施规范、灵活变通、围绕主题;(3)团体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支持与挑战相结合;(3)活动适量、适度、收放自如;(4)每位成员(包括教师)积极参与、充分投入。

●立足于教师角度的评价包括:(1)教师个人对辅导内容能否积极参与、感情投入,并做到适度的自我开放;(2)对学生态度是否真诚;(3)对每一个学生能否做到尊重、关注。

●立足于学生角度的评价包括:学生是否是课堂的主角,在课堂上能否充分地参与并获得关注与尊重。

●从课堂气氛的角度评价:整个课堂气氛是否宽松、活跃、融洽。从上述七个角度制定出具有操作性的评价标准,既可以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效果,也可以帮助任课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和辅导水平。

(三)进一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师资培训

决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本人的基本素质和努力程度至关重要。教师的充分参与,积极的、开放的态度以及人格的魅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取得理想效果的根本保证。在任课教师的选拔和培训中,首要考虑的是其人格方面的素质,其次是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和自身资源的挖掘在心理辅导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照林孟平有关心理辅导员应具备的人格素质,[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包括以下方面。

(1)有较丰富的人生经验,有良好的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能力对个人的广泛需要做出回应。假如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愿意改进,不断丰富现实生活体验,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2)友善、乐于助人、喜欢与人相处,也善于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不害怕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同去面对生活中的愁苦。(3)珍惜和尊重自己有帮助人的权利,而不是把助人作为一种需要。(4)接纳自己,有健康的自我形象,能正视自身的优点与弱点,自信。(5)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并经常内省,不断清理自己。(6)尊重他人,亦自尊,相信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也都有潜在的动力和资源可以帮助他自己尽力、有效地生活,不轻易批评别人。(7)真挚诚恳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虚伪,不刻意掩饰,在辅导中不扮演角色,可以以真实的自己投入辅导。(8)具有适度的智慧,能主动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能更有效地帮助别人。(9)语言表达准确、具体、简洁、有幽默感。(10)注意身体健康,保证有旺盛的精力投入生活。(11)敢于冒险,在生活中不害怕接受挑战。(12)承认个人的限度,不事事追求完美。

以上12项条件可以作为选拔任课教师的参照标准,也可以在培训教师时作为教师的成长方向。除此之外,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是任课教师的必修课,应达到基础扎实、灵活运用的水平。

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 第8篇

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本体意蕴探析

综观已有的对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研究来看, 对标准化建设本体意蕴的解读呈现多元纷呈的态势。有研究者从标准化学校的办学规模标准、基础设施标准、师资队伍标准、课程标准四个维度进行了探讨。[1]有学者强调所谓标准化学校就是在义务教育领域内根据法律规定, 确保全国基础教育大体拥有均衡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的规范化学校。[2]有学者从管理学视角对标准化进行深度剖析[3], 标准化学校建设借鉴了企业管理的思想, 其“标准”分为硬件标准化建设、软件标准化建设两个部分, 硬件标准化建设主要是指校舍、图书馆、教学设施等的标准化建设, 其建设责任在政府;软件标准化建设强调的是师资队伍标准化建设、标准化课程建设等, 其建设责任在学校。笔者认为在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软件标准化建设与硬件标准化建设齐头并进,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区域教育差距, 推进教育公平。

在对本体含义的解读上, 对已有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 有利于加深对标准化建设现状的认识。有研究者提炼归纳出成都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本模式:“信息化、标准化、均衡化”联动, “权利保障机制、资源调配机制、质量监控机制”三制并重。[4]有研究者基于风险预警理论和同心圆系统分析框架, 将从人、财、物三个向度作为主要风险源, 构建了区域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并对西部某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验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性, 以期为构建学校标准化发展机制提供参考。[5]有研究者采用国家计生委人口预测软件建立人口预测模型, 预测出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2012~2020年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2013年、2015年将分别成为城乡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学龄人口变化的拐点, 这为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避免因不合理投入而引起的教育资源浪费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6]这些经验为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 并进一步指导实践。

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问题解析

我国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时也应反思其存在的问题, 以规避其发展中的困境, 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速度, 共建教育公平发展的新蓝图。

1.“硬件”的标准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硬件”的标准化建设是学生享有平等教育的基石, 而当前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硬件设备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象。首先, 教育投入不足, 资金短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在政策层面上奠定了基础[7], 但是囿于“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机制和投入机制, 这项政策很难打破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解决学校建设资金需求的桎梏, 学校标准化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其次, 学校规模建设不合理。当前开展的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布局调整的初衷是通过对校点的合理布局调整, 整合农村的教育资源, 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教育水平。同时, 由于部分教学点因拆除、合并, 大量学生进入布局规划的中心学校, 在短期内中心学校的硬件设施并未及时跟上合并的需要, 而导致学生人数和学校规模不一致, 办学标准并不达标, 是标准化学校建设面临的顽疾。[8]再次, 学校布局建设不合理。在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进程中, 部分地区没有从实际出发, 盲目撤除了大量教学点, 将学生集中到中心学校, 导致学生上学路程遥远, 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不能有效地利用原有的校舍和资源, 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寄宿制费用也成为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 其可能造成农村辍学率的增加, 进一步造成区域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教育有失公平的乱象。

2.“软件”的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软件”的标准化建设相对而言是一种隐性的建构过程, 其作用也不容忽视。已有研究主要从师资队伍的标准化来理解学校标准化的“软件”建设。在推进师资队伍的标准化进程中,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从师资队伍的数量来看, 虽然总体上满足了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的需求量, 但实际上在农村教师的学历质量、编制数量都没有达到标准化要求。从年龄结构来看, 农村师资队伍正面临着老龄化现象。从学科结构来看, 体育、音乐、美术、英语、计算机等课程的专业教师极度缺乏, 导致学科结构矛盾突出, 一些课程无法开设。在“软件”的标准化建设进程中, 学者很少关注到课程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发展之路解析

1. 多元的投入机制: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经费保障

当前, “以县为主”单一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这一投入机制实际上加速了区域间教育的失衡, 且这一投入机制也使各级政府的职责不明确。在这一现状下, 必须完善当前的教育投入机制, 以多元的投入机制, 破解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中的资金难题。一方面, 要明晰各级投入主体的责任。在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过程中, 要采取因地制宜的配套措施, 考虑区域间发展的差异性, 在发达地区, 可以实行“县级为主”的投入机制;在西部的落后地区, 要考虑县级财力是否能够承担这项重任, 教育投入可考虑以“中央为主”的投入机制。另一方面, 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办学, 形成多元的市场投入机制。采取灵活的政策, 鼓励学校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积极创造条件,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办学。

2. 师资队伍的建设: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内在要义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 根据各地发展的实际情况, 解决农村教师的编制问题, 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应放宽编制标准, 以确保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教师编制问题得到解决。其次, 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定期的集体培训, 特别要加强对骨干教师和校长的培训, 整体上提高农村地区师资队伍的素质和学历水平是建设标准化学校的关键。[9]再次, 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支教, 市区可对口支援乡镇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到标准化学校支教, 制定政策吸引优秀大学生和市区教师到标准化学校任教, 学习先进教学管理理念, 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3. 弹性化的建设标准: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应从区域经济、人口数量、资源优势、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实际情况出发, 因地制宜地进行, 而不是为了追求绝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学校规模布局不合理等乱象。应以省为单位, 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试行) 》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等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来规定编制标准、确定建设标准、科学规划标准化校园建设等[10], 要体现其建设标准的合理性、可行性。

4. 打造特色: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价值诉求

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 往往会存在“平均主义”“削高就低”“大锅饭模式”这些误区, 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不等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都要在相同标准下发展, 更多的是强调办学条件的标准化, 使农村中小学学生拥有同等入学的教育环境。当前对于“标准化”的过分追求, 而忽视了特色发展, 其主要表现在课程当中。现有实施的课程体系不能和农村地区的客观条件相适应, 缺乏和当地生产发展有关的技能性课程。这种死板的课程结构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意味着学校及地方将拥有较充分的课程决策权力, 在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中, 地方和学校要致力于实现课程的乡土化、特色化。

综上所述, 在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需有差别地对待“标准化”, 不要一味地追求标准, 忽视了现实客观的发展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切入点, 加强农村教师素质, 合理解决农村教师的编制问题, 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待遇等;以特色发展为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应然诉求, 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落到实处, 只有各方面都达到了标准化要求, 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兆山, 金金.建设“标准化”学校搭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操作平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5) .

[2]郭璇.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问题研究——来自新疆尼勒克县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贾月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黄旭, 柯玲.成都市统筹推进城乡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模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7) .

[5]杨舒涵, 李玲, 韩玉梅.县 (区) 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基于西部A省Y县的调研[J].教育发展研究, 2012 (7) .

[6]李玲, 杨舒涵, 韩玉梅, 赵怡然.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研究——基于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2 (4) .

[7]肖明胜.经济欠发达县学校标准化建设路径探析[J].人民教育, 2010 (3) .

[8]何忠盛.西部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中的资源优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08.

[9]国家教育督导团.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 (摘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状况[R/OL]http://cnki.net/ccms/detail.

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 第9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考核指标;心理教师职业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2-0004-03

记者:姚教授,您好!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二十余年,今年是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十周年,经过十年的规范化发展,您认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上有何特点?

姚本先:我非常高兴能接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的采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我觉得这二十年用6句话、18个字概括比较准确:起步晚、底子薄、水平低;发展快、成效大、势头好。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初期起步到今天非常好的发展趋势,证明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必须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从创刊以来至今有十年的历史,在推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全面开展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比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正好晚了一百年。上世纪初,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美国开展心理咨询的时间距离今天是一百年,另外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赖特纳·韦特默(Lightner Witmer,1867-1956)也是那时在美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指导诊所,并且深入开展儿童心理辅导。中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起步是上世纪80年代。有意思的是,台湾的学校心理辅导运动开始于50年代,香港是60年代,澳门是70年代,中国大陆是80年代,正好构成了一个链条。十年来,党和政府以及行政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在政策层面和宏观指导领域给予大力的支持。从1999年至今,国家连续颁发了五个非常规范的文件,除幼儿园外几乎涵盖全部国民教育。所以,我认为党和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推进力度非常大,这也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快速、高效发展以及具有良好未来趋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记者: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进行考核这一问题,您认为考核指标应该包含哪些方面?如何保证落实?

姚本先: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学校考核的指标之一,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考核可以直接检验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性开展,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考核时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办学指标,进行规范化的考核。

目前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负担重,能力有限,接受方方面面的考核评比比较多,我个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不要作为一个独立的考核,而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是非常有必要的。考核要具有可操作性。考核指标可分为两大部分: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应放在硬性指标上,即要考核能够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质量的指标。有四个指标要重点加强考核:人员、场所、经费和课程。人员指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不完全是专业人员,但相对是在学校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相对稳定的人员。场所指要有相对固定的、符合要求的活动场所。经费指要有满足人员、场所、活动所需的经费,不一定是单项经费。课程指心理健康教育要进课堂。这个课程和我们平时所讲的学科课程有很大区别,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和教师的情况来定,灵活开展,避免纯粹的课堂化教学。其他方面,比如思想认识、态度、理念、领导重视、组织机构等也要进行考核。

关于怎样去保障落实,我认为这个指标应该和对学校的评估、检查结合在一起。比如学校的达标、示范学校的建设、特色学校的建立等等。无论是哪一类学校的考核都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来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涉及到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的检查、评估,都应该包括这一指标。因此,特别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考核评估时,能够从素质教育整体推进的思想和理念出发,贯彻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有效的开展。

记者: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曾提到,希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职业,您认为什么样的机制能使这样一个职业成为大家愿意从事的职业?

姚本先: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优秀教师从事这个职业,二是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职业。首先是这个职业需要优秀教师去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学科教学的教师是不同的。学科教学的教师可能只是影响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这样的影响是有限的。比如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是对某一个年级某一个班在语文和数学的学习范围内有很大的影响。这样的老师只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平,足够的教书育人的素质,往往就能够胜任岗位要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更为全面,他要满足所有学生在学习、生活、身心发展方面的需要,否则就很难胜任这份工作。同时,这个职业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并非是为了改善学生的知识状态,而是要改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等整体状态。所以我非常赞成应该是优秀教师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目前,很难要求开展这项工作的学校去选拔优秀的教师,但从未来趋势来讲,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除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还应该具有更高的职业准入资格,尤其是在个人的心理、精神、品德和专业素质等方面。

第二,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职业。如何让优秀教师愿意长期从事,并且能够做好,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了解,当前中小学有一部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工作的稳定性、长期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从而影响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我认为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教师工作成熟度的问题,也有工作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还有教师自身发展的专业水平问题。但从当下所遇到的问题来看,关键是教师的地位、待遇和专业发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首先是地位。在中小学日常的观念里面,最有地位、最有影响、最有前途的教师是学科教师,甚至是主干课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有的学校可能是学校的教辅人员、管理人员,甚至是边缘人员,这就很难保证他在学校和其他教师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从而挫伤他的自尊心,打击他的积极性。其次,因为地位的模糊、边缘化,奖金、福利等待遇就会受到影响。再次是未来的专业发展。从学校目前的机制来看,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未来发展的资源不够、条件不够、空间也不够。这就使得这部分教师很难安心于本职工作。比如进修问题、继续深造问题、校内的提升问题等,都涉及到一个人的前途和专业发展。因此,若使这个职业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职业,就必须要解决地位、待遇和未来发展的问题。

目前,最现实的办法是至少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放在“三同”的平台上,即同等地位、同等待遇、同等发展机会,这样就可以确保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岗位,或者说更多的教师愿意从事这个岗位。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优秀教师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固然是好事情,这个岗位可能对于校内的教师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选择。但我们更愿意看到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来从事这个职业。我认为,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模式、主要路径、主要策略是吸引更多的优秀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来从事这一岗位,而不是希望其他学科教师来转任。转任有一个专业的认同、角色的转换问题,而优秀的学科教师不一定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如果能够有所侧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性水准以及岗位基本要求。

记者:您刚才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入课堂,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定一个试行标准,您认为它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什么?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姚本先: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在中国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教育活动,也是必然趋势。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标准和其他新课程标准应该是一致的。课程标准实际上是国家课程的基本性纲领文件,它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和意图,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它也规定了各个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评价的依据。在我国,只有基础教育才有课程标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前还没有进入课程标准制定阶段。我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三句话,第一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健康”是一个整体健康的概念。第二句话: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指导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来维护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句话: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这三句话我认为是构成未来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的关键点。

参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我认为这个标准由五个大部分组成。第一,前言部分。主要讲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性质。这部分很重要,一要使大家避免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师在课堂上把一本教材的主要内容以灌输的方法进行讲解。二是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比如“健康第一”,可能90%的教师都不会把健康第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学校里发生着大量的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来换取升学率的问题,这表明教师和领导没有健康第一的观念。三是写明课程设计的思路。比如怎样体现立足教育,重在指导;比如有哪些重要的手段、媒介;怎样把课程的主要形式和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和学生的体验结合在一起。课程标准只是一般规定性的,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是一致的,具体的教学内容由各地根据自己对标准的理解进行设计。

第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应该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作为一门课程的所有目标,或者是分为中学、小学的所有目标。分目标涉及到具体各个年级,以及身心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目标。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系统教育,如何从幼儿园适应小学的系统化教育,如何适应小学的规范和要求,如何面临人际交往、伙伴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学习的独立性等是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目标。三年级的学生进入到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的相对独立期。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概念发展等这时要在分目标中体现。所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非常具体,具有适应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第三,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也是课程教学内容编制的关键部分。课程到底要教什么,学生到底要学什么等具体规定性的内容在这部分体现。比如,小学一年级第一课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列出这一课需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第四,实施建议。这个实施建议主要是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管理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案例教学的建议。主要是建议如何实施课程,如何评价,如何考核,如何开发课程,如何编写教材等。

第五,附录部分。主要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术语的解释和说明。使用和实施这个课程标准的人可能差异性比较大,所以有必要给予一些专业性、学术性的指导。

针对课程标准的问题,可能大家还会关心课程标准是独立的还是综合性标准的一部分。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是独立的标准。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存在,但不是独立的,都是融合性的。比如思想品德、体育健康等课程大纲里面都有相关内容。我们理解的课程标准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标准,同时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也是有利于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没有必要把它们分开。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我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条件、机会比较合适的时候,可以启动一些前期的调研,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局部地区试行。我愿意和各位专家一起为此奉献绵薄之力。

记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创办近十年,您见证了它的产生和发展。您认为从哪些方面对杂志进行总结可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相结合,同时具有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姚本先:我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本杂志感觉非常亲切,也很有感情,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转眼十年之久,我是忠实的读者、作者和推荐者。我经常把它推荐给我们的老师、学生,特别是我的研究生。在此借这个机会,感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包括学生、家长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阵地、一个平台,我也希望这本杂志越办越好。

适逢办刊十年,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规范化发展十年,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本杂志做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最好的方法是做一个文献计量学的分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过去十年的刊物内容进行全面、量化的统计和分析。比如每期发表文章类型、作者状况、发行状况、被引用状况等。杂志中发表文章的作者,来自全国各地、各方面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群,样本本身就有一定的随机性,结果也具有科学性。这个工作量很大,尤其是基础性的工作量很大,尽管这样,我还是认为做这样一个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会从一个侧面反映、展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年来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意义重大。同时,对于怎样进一步扩大刊物的影响力,提升刊物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通过总结应该可以得到答案。我愿意参与其中,和杂志社共同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

上一篇:关于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自保局2021年工作总结暨来年工作安排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