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024-07-21

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精选8篇)

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第1篇

浅析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的现状及提升对策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现已成为企业争夺和占领市场的重要工具。本文分析了国内企业品牌战略的现状及其原因,从多角度提出了提高国产品牌的多种措施,以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品牌战略 品牌联合 市场定位

由于“乳业三聚氰胺事件”,三鹿集团面临破产危机,很可能被三元公司或其他企业收购重组。对于拥有“30年改变中国人生活的中国品牌”、“中国奶粉行业惟一标志性品牌”等声誉的三鹿集团的结局,值得我们对企业品牌战略的现状进行深思。

一、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存在缺陷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商品市场已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许多企业提出了品牌战略建设。品牌战略是指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其本质是创造差异化的竞争战略,使企业在产品、技术与服务日趋同质化的社会背景下,谋求以品牌创造差异化来占领市场。我国企业的品牌战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1.对品牌战略内涵认识不够。我国相当多的企业简单地认为品牌战略只不过是给产品取个好听的名字,拍个好广告,然后在主要媒体如CCTV上砸大钱打广告。其实做广告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并没有到达品牌战略的高度,自然也很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当年的标王:孔府宴酒、秦池、爱多企业在央视花巨资打广告努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但到后来终究是因为没有真正的理解品牌战略的内涵,忽视了提高品牌的美誉度,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存在缺陷而使品牌的畸形发展,最终轰然倒地。

2.理论与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导致战略选择失误。中国企业品牌的推广,通常都是在品牌前期知名度的推广上不惜重金,可是一旦品牌家喻户晓之后,就不知道如何继续维护和提升品牌形象了,如三鹿奶粉事件导致其破产。在具体应用品牌战略时常脱离企业所在行业实际。比如说许多食品饮料业中大公司如娃哈哈、统一、康师傅、旺旺等采用品牌宽化战略,在一个大品牌的统帅下,产品发展到各类饮料、奶制品、罐装食品等多种领域,但随着单一品牌下产品类别的扩展,品牌的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品牌核心价值含金量的降低。而喜之郎专注于做果冻,采用品牌窄化战略,市场份额多年高居60%以上,就取得了巨大成功。

3.品牌战略的组织和实施存在困难。我国许多企业的品牌战略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在组织和实施时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品牌战略在规划的组织构架难以上升到战略高度,许多企业的规划中根本就没有品牌战略规划这一项。第二,品牌管理人员认识存在误区。由于品牌战略在国内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能够真正了解品牌战略的运作并有实际规划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很少。一些公司市场部的品牌经理、产品经理们以为品牌战略就是如何打广告如何搞促销,缺乏专业性。并且品牌规划中不重视长期投资收益,充斥着急功近利行为,而忽略了品牌的生命线——质量。

二、提升国内企业品牌战略水平的对策

企业品牌战略的不足已深刻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积极采取对策来提升国内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1.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要通过学习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知识,了解国内与国际行业发展形势,积极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只有深刻认识到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夺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才能求得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才能塑造出在国际上扬名中外的国际着名品牌,才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我国企业家应肩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树立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

2.选准战略品牌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指确定目标市场后,企业将通过何种营销方式、提供何种产品和服务,在目标市场与竞争者以示区别,从而树立企业的形象,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实施品牌战略就是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商品显着同质化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市场调查,从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专注于在特定领域开发一、二个品牌并使之体现出异质性,而这一异质性是要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开发的,意味着要紧跟市场走。如饮料行业中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奢侈品产业中的劳力士手表;汽车消费品行业中的宾利、劳斯莱斯等都是非常成功的,值得中国企业认真学习。

3.加大对已有品牌的保护力度,实行品牌联合。对于中国已有的品牌,我国企业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保护:第一,加强相关法制建设,使品牌持有人维护自己合法的权利不受侵害。第二,努力学习国外有关商标注册的法律知识及国外对于侵权行为的处理过程,为以后开拓国外市场进而使中国品牌能够成为世界品牌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品牌联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企业品牌,通过相互联合,相互借助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品牌,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品牌

联合不仅更好的表明了产品的品质或特性,而且实现了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联合,从而更好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比如“索尼—爱立信”这个新品牌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4.运作资本经营,创新产品销售模式。为了加快品牌开发的步伐,国际化企业的通行的做法是运作资本经营,其形式是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嫁接和引进国际国内现成的品牌。我们要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来确定是运用资本经营去收购、兼并别人的品牌,还是将自己的品牌运用资本经营转让、有偿使用、特许经营出去。为了扩大品牌领域,在销售模式方面,可以采用“找区域代理合作,以较低价格让利于代理商,并出卖代理权”的模式来拓展产品的销售区域,从而能够随时获得市场前沿的第一手需求信息,更好地满足消费者。

参考文献:

孙伯良:企业战略管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李光斗:品牌竞争力[M].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郝继伟:民族企业品牌战略与企业运作探讨.企业活力[J].2006年,第10期

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第2篇

二十一世纪是品牌竞天下的新时代,品牌力的大小决定了市场的归属。中小型国有房地产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亟待完善的内部环境等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在品牌建设上做出了一些探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结合所在企业关于品牌建设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进中小型国有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品牌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推动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不只是大型企业的专属。中小型国有房地产企业更加需要强化品牌理念的培育,借助在产品质量、经营管理、服务特色等方面取得比较优势,加以统一企业品牌管理、品牌输出及公共关系维护等,更好地塑造企业形象,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一、中小型国有房地产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建设意识不强

一些中小型国有房地产企业整体品牌建设意识不够,关注眼前利益多,缺乏长远的经营策略和理念,不愿意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企业品牌建设中,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来策划和实施品牌战略,认为品牌建设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应该做的事情,没有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二)品牌建设连贯性差

土地儲备不足、部分项目开发周期过长、占用资金大且评估不科学等都是品牌建设的掣肘因素。一些中小型国有房地产企业只注重项目品牌的建设,忽视了企业品牌建设,导致每开发一个项目就得打造一个新的品牌,项目品牌因区域不同、产品特性不同导致的传播互不联动、各自为战,对于项目品牌建设和企业品牌建设的联系策划、实施不够、评估不够,以企业品牌建设推动项目品牌建设的联动不够、连贯不够。一些企业对于品牌的延伸、扩张定位不明确,品牌传播的手段单一,过于依赖传统传播方式,传播资源整合不够。

(三)品牌建设根基不牢

开发产品质量不高、设计人性化不够、管理精细度不深、产品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是中小型国有房地产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的根本问题。一些企业不重视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开发建没,客户体验、产品创新等研究与应用不够,存在着短期行为、造成了负面影响,整体的质量保证、服务品牌等建设过程简单甚至缺失,也导致了品牌战略的巨大影响力难以实施,以“硬核”品牌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无法达到预期。

(四)品牌建设保障不足

一些中小型国有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不够,对品牌建设的组织机构设置、资金预算、激励约束、总结反馈投入不大,在开展品牌建设时随意性大、政策多变,缺乏完善的组织保障、资金支持和管理制度等,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文化。

二、中小型国有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策略及建议

基于中小型国有房地产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结合所在企业在商品房、保障房、商业、共有产权房、棚户区改造、养老地产、租赁地产等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进企业品牌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一)注重品牌理念培育

一是注重品牌定位。

中小型国有房地产企业虽处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但要始终将品牌建设融入经营生产管理的每一部分,与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相结合。应及时更新调整品牌定位,认清外部政策环境,顺应时代变化,不断了解市场细分群体,包括消费者现状的分析、竞争企业品牌分析、企业自身和项目情况的分析等,及时适时调整自身策略,在校准自身定位的同时谋求发展的新机遇。笔者所在企业在深入调研、详细分析和综合汇总后,策划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同时也制定了企业的品牌战略,明确了企业品牌的定位和方向,并且始终沿着这个方向进行业务拓展、产品开发。二是注重品牌塑造。中小型国有房地产企业可通过提炼、总结和规范CIS(形象识别系统),在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上进行统一,从而区别于其他企业、逐步确立品牌优势。笔者所在企业很早提出品牌理念、进行品牌塑造,设计符号系统并规范应用、严格执行,将眼光从单一楼盘销售转向企业整体形象推广的多方位统一、延续。构建了以“理想建筑、建筑理想”企业品牌为主题,以“建邦”“家园”等产品品牌为辅助,加大企业品牌的持续建设和CIS规范应用,同时强化产品品牌的推广,进而增强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二)大力提升品牌价值

一是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高质量产品是立足之本,中小型国有房地产企业要消除短期思想和行为,提高每一个项目建设的综合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小区环境质量、服务质量等,以产品的不断完善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从而增强消费者的依赖感,为项目品牌的建设和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和推广打下基础。笔者所在企业开发项目大都获得了质量奖项,包括詹天佑奖、鲁班奖、结构长城杯奖、人居设计奖、绿色节能将、居住环境奖等。二是高度重视品牌延伸。产品线延伸、跨产品线延伸和跨地区延伸,是中小型国有房地产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禀赋、协调资源、把握市场机遇的积极举措。笔者所在企业由商品房开发向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租赁地产、城市更新等业务延伸,由二级土地市场向一级土地市场、棚户区改造等业务延伸,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等城市延伸,不断丰富产品的种类,发挥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的优势,形成品牌建设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三是高度重视创新和服务。通过不断的创新改革,顺应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更新产品结构,把握产品的先导性,尊重客户、理解客户,建立优良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持续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才能逐渐培养客户对企业品牌的粘性,才能实现品牌的塑造和升值。笔者所在企业将产品设计和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了适合不同地域的户型风格、装修风格,将绿色、智慧、科技等元素注入其中,为客户提供全过程、始终相伴的物业增值服务。

(三)有效塑造品牌形象

一是加大传统传播方式的投入。

注重制定合理的推广策略,锁定目标人群,凭借有限的资金,通过合理的传播组合,利用报纸、广播、电视、DM直投、路牌等广告形式进行项目和企业品牌的传播,使得消费者短时间很快聚集目光,充分发挥资金的有效性、合理性。二是加大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投入。重视并在新媒体传播渠道上加大投入,通过手机报、电子杂志、H5页面、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的媒体形式和途径,扩大传播的范围、提升传播的速度、增强传播的视觉化效果、加快传播反馈信息的及时性。通过软文、音频、视频等的广泛传播,让消费者更快捷、更容易对企业品牌有全面的认知,从而在快速传播的时代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正面形象抢占“制高点”“麦克风”。三是加强品牌的区域联动。运用品牌口碑传播效应,整合资源,运用企业已有的客户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业主对企业品牌、项目品牌各方面积极、正面的信息传播,向他人推介“优体验”、传递“好声音”、促进“老带新”,进行区域联动推广营销。四是加强公共关系传播。中小型国有房地产企业应努力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借助创建精神文明单位、助力扶贫攻坚、组织献爱心、举办企业庆典、开展开放日和发布会等活动,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度,促进公众对企业品牌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认识、认同、认可,树立良好、积极、正面的企业形象。

(四)强化品牌文化建设

一是实施品牌文化战略。

品牌文化贯穿于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内聚人心、外塑形象,是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笔者所在企业通过制定品牌文化发展战略、品牌建设计划、企业文化手册等,进行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推进品牌文化的落地实施。二是增强企业员工的品牌意识。不仅融入产品品质、服务品质及营销推广活动等过程,品牌形象的传播与建立還与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对外形象、工作作风等紧密联系。笔者所在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日常培训、加强宣贯、测评考核、检查监督等,以“命运共同体”为理念,让全体员工认可并自觉践行品牌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的美誉度、满意度、忠诚度,也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三、结语

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第3篇

1.1 品牌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从产品的角度看, 生产的技术、工艺、质量决定和产生产品的价值, 而品牌则可以使产品产生更大的附加价值, 品牌是企业在全球市场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据统计, 中国所有出口鞋的企业利润不敌一个耐克, 所有出口茶叶的利润不如一个立顿红茶, 所有出口打火机的利润不如一个Zippo, 其最大的问题是中国企业没有自主品牌, 这些外国企业无不以建立品牌来获取消费者的心。

1.2 品牌有助于企业产品迅速且持续占领市场

在知识经济中, 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衡量的主要标准是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占有, 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对自主知识产权占有的数量和质量, 自主品牌正是这核心竞争力的最高体现。一个企业如果拥有高质量的自主品牌, 就意味着对市场的垄断或相对垄断。企业凭借知识产权占有的优势造成产品差异, 能强有力地阻止竞争对手进入同类市场,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的优势。

1.3 品牌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看看一个国家拥有多少国际知名品牌就可知道这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究竟如何, 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多少被认为是考察一个国家竞争力最简单、最有效、最直观的方法之一。同理, 这也同样适用于对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考察和了解。如果说质量是产品的生命, 那么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体现在产品上, 而产品和企业则必须聚焦在品牌上。

2 我国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在自主品牌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的最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缺乏建立自主品牌的意识

长期以来,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建立自主品牌的意识, 没有认识到创建自主品牌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很多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创建的压力和动力不足。在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中, 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这些企业往往没有自己的品牌和自主技术, 为了扩大自己产品的销量, 竞相为品牌企业贴牌生产。对于贴牌生产, 有专家估计, 品牌企业拿走了95%的利润, 中国贴牌企业最多拿到5%。可见, 贴牌生产的企业所赚取的利润极其微薄, 这无疑会影响企业经济利益和自主创新能力, 而且产品生产经营受制于人, 这种模式非长久之计。

2.2 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

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自主研发, 纵观世界上一流的企业, 自主品牌背后都有其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支撑着。自主研发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是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 因此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必须以自主研发能力为依托, 这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门槛。目前中国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普遍还很薄弱, 缺乏系统的研发体系, 总体上处于学习和消化外国先进技术阶段。

2.3 缺少全国性大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企业获得了快速的成长, 企业自主品牌也有了较好的发展, 但是总体来看, 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大多为区域性品牌, 全国性品牌比较少, 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知名品牌更少。全球最大品牌数据库BRANDZ发布了2012年全球品牌百强排行榜, 仅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建行、中国人寿、中石化、中国银行、中石油等13个中国品牌跻身榜单, 且进入榜单的相当一部分品牌主要还是得益于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及其垄断地位, 并非完全靠精心的经营管理赢得此殊荣。欧美市场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还很低。由此可见, 我国企业要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还任重道远。

2.4 企业缺乏打造品牌的理论和经验

绝大部分中国企业甚至许多大型企业都没有专门的品牌营销管理机构与人才, 对如何打造自主品牌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体系认识, 缺乏打造品牌的理论和经验, 因而很难进行高水平的品牌管理和市场运作, 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品牌的建设和发展。中国企业在品牌的市场运作和品牌策划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品牌气质趋于雷同, 核心价值不清晰;很多品牌没有占领消费者的心智, 也就无法给企业带来预期持续的销售;对品牌的建设没有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品牌资产运作水平偏低, 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品牌资产运作的能力, 从而严重限制了我国企业的发展。

2.5 政府的保护力度和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对品牌的保护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假冒伪劣产品横行, 消费者很难区分真货和假货, 以致不敢购买品牌产品。政府对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品牌建设的投入不足, 对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没有给予一定的关注和相关政策的扶持, 没有积极的引导企业进行自主品牌建设, 从而使一些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失去了创建品牌的良机。我国产品品牌化仍处在初级阶段, 众多企业规模还比较小, 实力还较弱, 品牌知名度还不是很高, 产品品牌还处于弱质阶段, 特别需要政府的保护和支持。

3 我国企业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的对策

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水平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 都还处于较落后的阶段。发展自主品牌是一个渐进和复杂的过程, 需要企业外部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内部的微观管理体制的改革相配套。根据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今后加快我国企业自主品牌的建设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微观主体层面

3.1.1 树立品牌经营的理念和思维

加入WTO后, 我国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我国企业必须树立品牌经营的理念, 深刻认识品牌的内涵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品牌建设, 否则, 我们的企业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与此同时, 我国企业要树立品牌经营的思维, 要从战略层面上加强品牌的规划和管理, 从以往追求短期利益转变到注重企业长远利益的轨道上来。企业只有拥有自主品牌, 才会拥有稳定的销售和利润, 才可能把企业做强、做大。

3.1.2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原创的高附加值产品和生产方法的开发以及促进其产业化的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世界级品牌往往具有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核心技术。目前, 我国企业技术普遍相对落后于国外先进技术, 更应通过科学的技术创新战略, 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实现对核心技术乃至产业技术标准的掌握。首先, 要加强企业内部研发, 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国际上一般认为研发费用占销售额5%的企业才能有竞争力。而我国企业平均研发费用只占销售额的0.7%, 即使在国民经济中起骨干作用的企业, 研发费用也仅占销售额的1.38%。科技投入不足已极大地妨碍了我国企业的创名牌工作。相比之下国外知名企业都极为重视研发投入, 把研发投入看作是品牌成长和壮大的手段, 如日本三菱公司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为7%。其次, 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将其消化。日本之所以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30年间, 迅速由技术引进国变成了技术输出国, 主要在于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能很好地消化, 并且让它进化。有关数据显示, 日本人每花1美元钱在技术引进上, 就会花7美元到技术消化创新上, 培养新的技术人才。日本人改进后的技术平均比引进的原技术提升了30%的水平。再次, 可以采取在发达国家收购高科技企业以及争取与拥有尖端技术的竞争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以共享技术。

3.1.3 大力培养具有品牌理论的管理人员和策划人员

我国有众多高校且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但是产和学之间的合作并不强, 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学术成果转化机制。当企业自身没有足够的理论经验打造自主品牌时, 就可以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 成功打造自主品牌。同时在和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过程中, 培养自己的品牌管理人才队伍, 提高自身的品牌管理水平。

3.1.4 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就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 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战略主要包括品牌架构、品牌定位与品牌传播等内容。

品牌架构是品牌战略规划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企业要考虑哪种品牌架构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更为有效, 这取决于该产业的市场状况以及该市场的消费者行为, 取决于企业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与品牌发展现状, 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以及企业的核心能力。从我国企业品牌发展经验来看, 在品牌培育之初, 企业因受资源和能力的约束, 应集中有限资源采取单一品牌拓展策略。在成功塑造单一品牌之后, 在企业实力允许的情况下, 基于对成熟市场的准确细分, 企业可建立多品牌结构, 或者进行品牌延伸。

品牌定位是建立品牌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统领着企业整个经营活动, 企业所有的策略必须给予定位战略有力的支持。定位的实质是创造差异, 且这种差异能为顾客所感知, 并为顾客带来利益。即品牌的利益诉求必须要和消费者的需求吻合, 这样才能产生共鸣, 顾客才会认可、接受, 才能带来销售。

品牌传播活动要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而展开, 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和演绎, 并丰满和强化品牌核心价值。企业应选取经济实惠的品牌传播之道, 控制成本, 注重实效。策略有三, 第一, 用公关塑造品牌。利用公关塑造品牌的成本要比利用广告轰炸低很多, 是企业“以小钱办大事”, 提高品牌关注度的方法。第二, 加强终端表现。对广告投入有限的企业, 可把部分有限的营销经费用于POP广告、商品宣传手册、商品陈列等方面, 依靠特色设计和独特的环境布置进行品牌传播。第三, 选择针对性强且价格低廉的媒体。如灯箱、社区电梯、公司网络、微博等均是企业较好的媒体选择, 成本低且效果好。

3.2 宏观层面

从国外经验看, 政府的积极推进对自主品牌的培育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日、韩等国政府都曾采用相关政策扶持其本国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正是由于日本、韩国政府的大力扶持策略, 才使其在短时间内涌现出了松下、索尼、现代、三星等世界著名品牌。

3.2.1 创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经过多年的治理整顿, 我国市场环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但是各种各样的不规范行为依然突出, 行业管制较多, 地方保护依然存在。实践证明, 自主品牌是保护不出来的, 品牌竞争力的提高最终要靠市场竞争来实现。因此, 需要政府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为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创造更加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 为国内资本创建自主品牌提供更广泛的机会。

3.2.2 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

政府应采取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和争创名牌。包括:发挥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 通过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政策, 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推动企业自主品牌的创建;加大政府对自主品牌产品的采购, 增强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信心;实施人才计划, 建立国际品牌管理人才交流平台, 为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创建和完善知识产权转移机制;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服务机构, 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提高企业品牌运作的水平;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保护制度, 创造良好的创新机制;增强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 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创新活动。

3.2.3 加强品牌的评价认定和宣传管理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我国自主品牌评价认定和宣传活动的引导与管理, 严厉打击各种乱评价乱认定活动, 通过制定品牌宣传政策, 规范新闻媒体及其他传媒机

构的品牌宣传工作, 鼓励新闻媒体加大对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宣传工作, 积极宣传先进经验和成果, 慎重对待自主知名品牌的曝光问题, 有效发挥媒体对自主品牌的宣传作用。

摘要: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也是我国企业所要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 从微观主体层面和宏观层面对如何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我国企业自主品牌进行了对策研究, 以提高企业获利及竞争力。

关键词:自主品牌,品牌培育,对策

参考文献

[1]祝合良.我国商贸流通业自主品牌培育发展思路[J].中国流通经济, 2011, (8) :97-101.

[2]汪涛.影响中国企业自主品牌决策的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06, (10) :141-149.

[3]陈宝明.对我国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的思考[J].商业研究, 2006, (18) :24-26.

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品牌建设 现状 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根基较弱、资金资源较为匮乏的广大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国企或大型民营企业、跨国私企等经济实力雄厚的集团抗争,就必须要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较高的信誉度与知名度,最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利用“看不见的财富”为企业未来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品牌建设的思想认识还未建立

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未建立起较强的品牌建设意识,满足于当前的发展模式,没有推陈出新的勇气与决心,也没有与时俱进的觉悟与魄力,在生产过程中甘愿充当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角色,不肯打破陈规,积极转变角色观念,由生产者逐渐向创造者过渡,创建起独立品牌,以此代表公司的形象,进一步在市场中打开销路,为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铺路,为其获取经济效益最大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品牌定位存在问题

企业在建立品牌前必须对其有一个详细的设计方案与准确的品牌定位,以此作为后续推广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但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推出独立品牌前没有对其未来的发展拟定一个详尽的规划,也未针对品牌的制定、推广做出清晰明确的定位,使得设计出的品牌缺乏企业自身特色,与时代脱轨,难以打开销路,易造成商品滞销,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阻碍。

1.3 自有品牌管理意识薄弱

部分中小企业领导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创建独立品牌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在创建起代表公司形象的品牌后,却不知如何将其推广,使更多的消费者熟知并主动购买该品牌的产品,为企业创造一大笔收益。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推出品牌后未在企业内部开辟出专门的管理部门,对品牌的运作、知名度的提升与维权等进行系统全面地管理,使得品牌难以发挥其应有效用。

1.4 品牌创建手法较为单一

品牌创建手段单一是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力量薄弱,根基较浅,能供其推广宣传独立品牌的运作资金不足,不能采用大范围广告投资的方式扩大销路。但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在明知资金不足,将其投入广告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依旧选用广告投资的方式企图打开销路,这说明现阶段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投资手段过于单一,企业决策者在建设前不仅没有充分考虑到美誉度、忠诚度、知名度等对品牌建设的意义,也没有理论联系实际,从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出发,使用符合中小企业资金运转的方式提升自有品牌知名度,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

1.5 专业人才的匮乏

对中小企业而言,人才的引进是促使其走向健康长远发展之路的捷径。定期扩大员工队伍、为品牌建设团队融入新鲜血液,可以帮助企业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做到与时俱进。但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墨守成规,认为只有理论基础过硬、实战经验丰富的老资历人才才能带动企业品牌建设,聘用人才时只注重对方的经验,忽视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使得设计出的品牌产品难以适应当代年轻人追求独立、突显个性的需求,对品牌的进一步推广造成了阻碍。

1.6 企业品牌建设缺乏必要的文化内涵

中小企业建成时间较短,多数还未形成独有的企业文化,使得品牌的建设缺乏必要的文化内涵。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要么彻底忽视了企业文化的融入,要么仅将其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文化体系,使得企业各级员工缺乏凝聚力与向心力,不利于其团结一心,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2 加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竞争力的策略

2.1 树立正确品牌建设的思想认识

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较大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较强的品牌建设意识,主动迎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做到与时俱进,拿出中小企业决策者的魄力,在生产过程中摘掉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帽子,积极地投身于转型建设过程中,打破陈规与各项传统束缚,从根本上转变角色观念,实现企业由原始生产者向品牌创造者的过渡,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及自身的特点,构建起符合企业形象的品牌,并将其做大做强,进一步在市场中打开销路,为企业获得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明确企业品牌定位

企业决策者在充分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后,就要着手独立品牌的创建工作。对此,各中小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设立专业的品牌管理部门,在其中广招精英人才,制定出详细的设计方案,对品牌进行准确定位,并以此作为后续推广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在品牌定位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客观实际,依据企业的发展情况、综合实力及可运转资金的多少给出客观、全面、合理的定位,尽可能突显出企业的自身特点与优势,为其品牌推广工作扫清障碍,促进其走向更好更快的发展之路。

2.3 加强建立自有品牌管理意识

品牌建立起来后,企业必须成立专业的品牌管理部门对其运营、维权、监督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将企业自创品牌做大做强,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管理部门中的管理人员也要分门别类,明确自身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致力于企业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解决侵权维权问题,发挥公关作用,帮助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遇到突发状况时,在第一时间给予妥善处理,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为其健康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进一步创新品牌创建手法

中小企业中可用于广告投入的资金较少,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产品难以打开销路。对此,中小企业应当适时创新品牌创建手法,通过公益活动的开展、参与各项产品推广展销会等不同渠道推销产品,吸引媒体的目光,为其做“免费广告”。还能够采取一定的优惠策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使其充分了解该产品的性能及优势,逐渐拓宽销路,打响品牌,提升其知名度与美誉度,使企业陷入良性循环中。

2.5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人才的引进不仅是指理论基础过硬且品牌推广经验丰富的老资历人才,还指有热情、有决心、有无穷的创造力与创新力的年轻人。中小企业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全面均衡,既要聘用经验丰富的老资历员工进行工作指导,又要给年轻人展现实力的机会,用他们的热血感染整个品牌管理团队,使其时刻保持充沛的精力与干劲,为企业品牌扩大知名度、美誉度奠定基础。

2.6 确保品牌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内涵

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要突显出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与特点,迎合当前市场心理竞争与文化竞争的发展趋势,充分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培养起较广的目标消费群体,使其成为购买企业品牌产品的主力军,为其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获得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做好铺垫。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根基不稳,资金实力较为薄弱,抗市场风险力不强,较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对此,中小企业决策者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实现由原始生产者向品牌创造者的过渡,利用融合企业特色及企业文化的品牌,帮助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从根本上提升产品竞争优势,为其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慧灵,朱亚莉.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经济,2011(01).

[2]高金城.关于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

[3]唐细语,聂裕鹏.湖南省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现状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1(09).

[4]韩东,孟祥革,姜涛.牡丹江中小企业品牌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2(05).

[5]范子珍.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小企业品牌形象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第5篇

(1)竞争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民营企业对市场机制作用十分敏感,由此形成了努力拼搏的动力,这种特性恰恰是国有企业所缺乏的。计划 经济 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不用奔跑就可以舒舒服服的活下去,企业奔跑的紧迫性远没有民营企业强烈。

(2)市场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民营企业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市场,寻找空白地带,一旦发现,就立即调转船头,迅速赶到。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企业实际上先有市场,再有企业,它们是在发现市场空档后才成立的。强烈的市场意识使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

(3)创新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这往往是民营企业最想做的事,也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技术上的不断追求,是民营企业的生命,也是民营企业成功的保证。

(4)效率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一些电视剧中,民营企业家只是出入宾馆、酒楼,吃喝玩乐的人。其实,作为投资者,他们正承担着风险的压力。他们在追求每一个技术信息,在寻找每一个商机。竞争的压力使他们强迫自己把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5)风险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蚀本。同时,高风险的背后也隐含着超出常规的机遇。因此,每个企业必须谨慎对待风险,同时又要勇于面对风险。国有企业往往不能处理好风险 问题 。一方面,他们敢于乱投资、乱贷款、乱担保,因为蚀本的钱有名无主;另一方面,他们大可不必没事找事去担风险,5%的利润足以使他们写出一个好的工作 总结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反,一方面,300%的利润将唤起他们拼命的狂热;另一方面,60%的失败机率足以使他们冷静旁观。

(6)人才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基础。每一个企业都希望人才济济。然而,有人才不等于有人才意识。只有把人看作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才是真正的人才意识。许多民营企业老总说过一句话:“只有留得住人才,才能留得住公司的技术风格和产品信誉。”还有的民营企业在总结发展经验时说,成功=人才+机会+机制,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公式中,人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7)服务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灵魂。从商品到货币,被马克思称之为惊险的一跳。如果这一跳不能被用户需求的双手接住,那么,接住它的将是坚硬的岩石,这个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如果第一次跳跃失败,他们再也没有第二次试跳的机会。由于这些原因,民营企业更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他们总是想用户之想,急用户之急,千方百计地满足用户的需要。许多公司向用户的承诺是“我们会做得更好。”

1.2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处于被动状态,大多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制度、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仪等,它们处于不同的地位。其中,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 影响 和决定其他要素的形成和传播。这种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的思维被动的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管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在“为我”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客观上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

(2)民营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扩散都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缺乏 政治 观指导。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较好的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致企业文化基础薄弱。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体现在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全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常常依赖企业家、管理者的思想信念,未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而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 社会 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企业家文化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形成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实践表明,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家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的因素。然而,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就是说,未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努力为之奋斗。

2 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

2.1 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塑造企业家文化

(1)企业家人格的提升。企业家要跟上 时代 的步伐,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崇高的品格、宽阔的胸襟,真正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变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企业家。

(2)企业家素质的提高。企业家要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 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开拓视野,驾驭不断成长的企业,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3)企业家要自觉进行理念改革,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家的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作用的大小,也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龙头,应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企业家要树立核心价值观,就应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自觉开展理念革命,实现由经营理念到政治理念乃至最高理念的飞跃。

2.2 提炼独具特色的 企业 价值观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个民营企业在提炼价值观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企业性质。民营企业文化因企业性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个体企业与私营企业不一样, 工业 企业与商业企业不一样。因此,一个民营企业首先要根据本身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价值标准。例如工厂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 社会 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标准,商场则可以根据本身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标准,实际上这就是制定企业的最高经营目标。

(2)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 影响 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体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是相容、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

(3)企业外部环境,包括 政治 、经济 、民族文化、法律 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如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会影响成员对企业的关心程度与一体感,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改变旧观念、接受新的价值观念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只有在认真 分析 研究 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立既体现企业特色,又为全体企业成员和社会接受的价值观。

2.3 创立最具激励机制的企业精神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企业精神的提炼,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的过程,创立和提炼它,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企业精神的形成,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不断地利用各种途径进行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 教育 、个性心理培育,同时要反复地进行审视、分析和 总结 ,并在实践中及时提炼出其中的优秀部分,几经反复后,再用最简单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中的精华,由此形成企业意识中最具激励的东西——企业精神。不难看到,企业精神的创立,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结出的硕果。因此,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促成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创立。创立企业精神,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而是利用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热情,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继而又炼出更新的精神成果,不断推进两个文明的建设。

2.4 确立高标准的.企业道德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培育企业道德,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 内容 。企业道德是企业员工的重要行为规范。道德对行为的软约束与厂规厂纪对行为的硬管理相配合,不但可以弥补硬管理难以面面俱到的局限,而且能够使员工的行为自觉地指向企业目标的实际。同时,企业道德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利益基础,否则就会流于空谈。浙江十大发明企业家之一的祝强,企业在如日中天时后院起火,原任公司副总经理、自以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妻舅,以资产分割为由,将祝强推上被告席。红极一时的广东“太阳神”在鼎盛之日,“兄弟都成了对手”,它今天的竞争对手之中,相当一部分就是以前的“旧部”。这些现象不仅造就了企业营运的混乱、资产的流失、规模的削损、人才的流失,而且对企业道德带来灾难性打击,最终直接影响企业形象、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

2.5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为之服务,这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企业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认为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又称CI。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并把它作为 发展 企业的战略措施,却并非易事。为此,企业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力推销自己,刻意地建立有特色的营销文化和企业识别系统,这就最容易涉及到法制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 问题 。企业形象要在社会中保持长久不衰,其内在保证是观念和行为的崭新、超前。

但是,有些民营企业错误的理解了“崭新”和“超前”的含义,于是乎广告成了王婆卖瓜、猫的名片画成了虎、产品成了他人专利的复制、售后服务成了推销的幌子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关键就在于经营指导思想不明,缺乏法制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玷污了他们的企业形象。

应当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中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真挚热忱和对自己蓬勃发展的信念,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规范、管理规范、工作标准来实行,为此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配合是不行的。只有通过对职工进行“四德”教育,提高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水平,加强他们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让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这样,企业树立的形象才会在社会形成“信任感”、“可靠感”、“美誉感”,良好的形象才更具有持久性。

2.6 提高职工素质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从提高职工素质抓起,这与培养“四有”新人是一致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素质之间是一种“大厦”与“基石”的关系。职工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兴衰,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可以陶冶职工情操。因此,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是 现代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而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造就新一代“四有”新人,这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坚持不懈的以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 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 教育职工,在实践中造就和培养一批得力能干的企业发展生力军,让企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崭新面貌的“公司人”、“形象人”,促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在全社会都形成一种新的风范。

参考文献

1 胡石明.漫谈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 科学 出版社,1990

2 胡联奎,吕一林编译.企业文化的治理与改造[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第6篇

三、基层商业银行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距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已不足年,外资银行业务已纷纷由沿海大城市向内地中小城市渗透,基层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尽快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加大管理力度,创造良好环境。

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将企业文化知识的学习纳入基层商业银行员工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消除对企业文化的错误认识;要重点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学习时可采取专家授课和员工讨论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基层行员工将总行企业文化的总体要求和本行实际相结合,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对增强本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增强基层商业银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动性。

⒉加强宣传,增进了解。可通过在基层行简报、企业网等媒介上开辟介绍专栏,定期组织企业文化知识讲座、编写本行企业文化知识宣传手册等活动,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知识的了解。在宣传时要注意针对员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盲点问题和本行业务发展实际,引导员工自觉将自身发展和本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增强企业文化工作的吸引力。⒊加强规划,协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急于求成或以偏概全心理只会使企业文化建设走入歧途,因此,必须在总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下根据本行实际合理制定企业文化的短期目标和具体措施。在制定业务发展目标和措施时,要坚持以是否符合企业文化发展长远目标、是否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为评判标准,注意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平衡协调发展,切不可急躁冒进、因小失大。

⒋加强调研,及时督导。要加强对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指出并督促其进行整改;对检查重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确保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与总行要求合拍。

⒌加强考核,保证效果。要将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基层行核心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基层行领导班子的绩效挂钩。同时,要改变以往企业文化考核重定性轻定量考核的做法,加大量化考核的比例,解决企业文化考核虚化问题,确保基层行抓出实效。

(二)、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氛围。

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它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借鉴花旗的成功经验,国内基层商业银行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三个重视”,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⒈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满意的员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05%的企业绩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一是要尊重员工;二是要为员工提供能力发展的空间;三是要关心员工个人成长和生活幸福;四是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报酬。

⒉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企业要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银行有三种职业前途可选择:管理型、专业型和操作型。而每一种职业,还应有不同的等级。当新员工在不同岗位的锻炼后,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其特点,结合本行

工作需要帮助他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并辅以规范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及时对员工的成绩进行奖励,使每位员工都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⒊重视教育培训。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可采取差别化培训:对于领导干部层,要着重对政策、形势分析、管理艺术、国际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主流趋势;对于客户经理层,要着重资讯汇集、营销学、客户心理学、投资理财、金融政策、法规的掌握以及银行新业务、新产品的了解、认识等等;对普通员工层,着重要了解本行现状和发展方向,学习基层行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金牌”员工。

(三)、抓好建设,树立独特形象。

即企业识别,它包括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理念识别三部分。其中理念识别是核心,行为识别是动态表现形式,视觉识别是表态表现形式。要构建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要通过抓好建设,在社会上树立独特的企业形象,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和明确的市场地位。⒈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企业的象征,代表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在服务日趋同质化的阿金融业,品牌是基层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的致胜法宝。因此,基层商业银行要全力推进以品牌为载体的客户导向战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抢占市场制高点。著名的花旗银行为了实施品牌战略,把闻名全球的菲利浦公司作为自己学习的典型,成功打造出自己的服务品牌。目前,在众多客户眼里,“花旗”两字代表了一种世界级的金融服务标准。

⒉选择有效载体。一是有形载体。包括统一的网点外观、员工仪表、新产品开发、内部刊物等既有别于其它商业银行又能给客户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物化表象。二是无形载体。包括先进典型的推广、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优秀的员工素质、良好的社会形象等能在客户心中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增强客户对银行认同度的行为活动。

⒊创新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的创新包括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在创新中要坚持服务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业务规范化等原则,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提升本行的整体形象。在创新中要从细节着手,确保整个行为模式的统一性。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创新的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服务使沃尔玛的微笑成为迷人的微笑。

⒋抓好制度建设。关键是通过摸索,形成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规范的操作程序、服务程序和管理程序,明确业务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做到人人知晓。并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奖惩,使标准成为基层行防范风险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四)、理顺各方关系,形成创建合力。

一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是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使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更好地拧成一股劲,由“两张皮”变成“一张皮”。

二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统、分关系。商业银行作为一级法人,其文化主体企业目标理念、价值标准和制度规范等,必须统一,不能搞多元化,且企业标识、主要广告用语必须统一,不能各行其是。各分支机构应在总体目标理念的引导下,结合经营状况、人员构成和地区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第7篇

论文题目:论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对策

姓名:史文峰

指导教师:杜亚敏

专业:工商管理专业

年级:2008级

类别:高起本

学习中心:岳阳浏阳北盛

完成时间:2011年 10 月20 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论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对策

[引言] 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缺失或者病态,从而使得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缺乏方向感和内在驱动力。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明确了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解决企业竞争的核心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现状分析;对策

企业要具有竞争力,具有自己的特色,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实

力,提升企业品质。特色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中,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很难发

展,甚至会被淘汰。现在的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诸多的认识不够、不懂,对自身企

业文化现状不及时进行研究和采取对策,严重的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1、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80年代初美国学者在比较日美成功企业的经验后,担出的经营管理新理论。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新观念,是指企业等经济实体在生产经营中,伴随着自身的经济繁荣而逐步形成和确立并深深植根于企业每一个成员头脑中的独特的精神成果和思想观念,是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观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形象以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

2、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普遍存在的,有企业的地方就有企业文化,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是一种互相

交融,互相制约,共同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企业文化是观念与行为的统一,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是最深层次的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念是较浅层的企业文化,人创造的事物,如企业的结构,是表层的企业文化。三个层次的和谐才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员工共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才能形成。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相互沟通的机制。企业文化以人为管理主体,以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的行为为基础,以形成最佳的管理机制为目的,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哲学。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有效的沟通机制,同时反过来又促进沟通机制的完善。

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

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1、企业文化是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兴的管理理念,是在管理科学和

行为科学基础上逐步演变产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的目的,就是以精神的(感情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体现这些企业精神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厂房、产品与服务等事项和物质因素的集合,但塑造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给企业订一些响亮而空洞的口号,就可以做得到的。IBM企业文化是尊重别人、追求卓越、深思后再行动; INTEL(英特尔)企业文化是成果导向、建设性的矛盾、追求卓越、一律平等和纪律。

3、企业文化融会于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道德规范等许

多方面,它是我国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只争朝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竞争观念;破除平均主义的分配观念,树立按劳取酬、效益优先、多劳多得的分配观念。破除迷茫困惑、迟疑停滞、无所适从的思想,树立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主动完善自我的求知观念。在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不仅要用经济的纽带来协调利益关系,更要用文化的纽带来调整员工的思想观念,为深化改革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4、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各

自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具有丰富多彩生活的宽松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能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目标,把员工凝聚在企业周围,使员工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把个人的行为统一于企业行为的共同方向上,从而凝结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5、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机械的、僵硬的、命令式的管理,已经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企业管理只有建立在企业文化这个根基上,运用文化的力量和非经济的手段对员工进行管理,完成由过去管“身”到现在管“心”的转变,才有管理的现代化。只有把尊重人、激励人、培养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使企业形成遵章守纪、明礼诚信、团结友爱、敬业奉献,具有健康向上、勃勃生机的内部氛围,企业管理才具有更高的层次。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具有同一性和重复性,这导致了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也

以模拟其他企业为主,很少结合自己的特色进行创新,缺乏个性,缺少企业自身风格的企业文化,也让消费者很难将其与其它同类企业加以区分,更难以培养自己的忠诚消费者,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机制已经转换,但是,相应的文化建设远远没有跟上来,仍然拘泥于原有的模式,根本不考虑组织结构的变动和企业性质的问题,致使企业文化不能发挥对企业推动力的作用。

1、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机制已

经转换,如部分国有中小企业已经成功地转变为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股份公司或有限公司。但是,相应的文化建设远远没有跟上来,仍然拘泥于原有的模式,根本不考虑组织结构的变动和企业性质的问题,致使企业文化不能发挥对企业推动力的作用。

2、熟悉和重视企业文化力度不够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认清企业文化的本质,只是从口号上来理解企业文化。据调查,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聚集地温州,有60%的企业领导没有充分熟悉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有些企业就是有专门的机构,也是形同虚设。企业经营者不介入、不重视,没有把企业文化战略编入企业发展规划的整体战略中,企业经营理念涉及企业使命、宗旨和目标等内容的规定力度远远不够。

3、缺乏创新,模仿意识浓厚

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特殊的市场环境与历史条件注定了我国的中小企业具有很大的同一性和重复性。这导致了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以模仿

其他企业为主,很少结合自己的特色进行创新,缺乏个性。如多数企业都仅将自己的形象定

位于诸如“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等口号,既不能真正体现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信念,又难以真正形成全体职工愿意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和牢固的内心信念。同时这种缺少企业自

身风格的企业文化,也让消费者很难将其与其它同类企业加以区分,更难以培养自己的忠诚

消费者,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4、缺乏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核心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是企业的灵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治理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些企业片面理解企业文化建设,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追求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于是进行偷工减料、制假售假、质量和价格欺诈等缺失诚信商业道德的经营行为,致使市场萎缩。对员工重义务而轻权利,抑制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人才流失。缺乏核心价值观的企业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不能很好地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轻易为四周的市场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经营风格,没有企业制度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扼杀了一些很有潜力的项目和有发展前途的产品,无法壮大自己。

5、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文化制约了企业竞争

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式企业,在这些家族式管理的中小企业中,在创业初期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管理模式,在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后多有弊病: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在核心家族成员手中的高度集中,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在人才任用上不以个人素质论高低,裙带关系严重;在管理决策上,也是由主要家族成员凭主观经验说了算,搞专断式、独裁式管理,结果族外人会因个人发展前景有限而失去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关注,失去工作的积极性,致使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停留在相对固定的水平,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6、重短期利益,轻长远考虑

由于企业文化需要从上向下推动,因此受领导者个人意志的影响往往很大。过去由于对民营企业在所有制上的歧视,使很多民营企业家在经营时重视短期效益,缺乏长远考虑。而国有中小企业由于领导者任期有限,在职工对企业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前提下,出于个人工作成绩的需要,也会采用偏重于短期利益的企业文化,甚至经营理念与社会道德规范相违背的企业文化。如部分中小企业奉行“金钱至上”、“重利轻义”的经营理念,使企业要么成了生产和销售伪劣假冒产品的基地,要么就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一味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另一些企业领导者为了自己升官发财,则选择了“重义轻利”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完全不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他们或者不经调查研究就为兄弟企业担保债务,或者不顾自身能力“大胆”兼并破产企业。这些过分重视短期利益的企业经营理念,最终导致企业长远发展前景有限,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这些企业容易为周围的环境和市场改变自己的风格,文化建设没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无法形成自己文化特色。

四、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并为中小企业所熟悉,但是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却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为了加快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应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培育强化企业与企业文化建设。

1、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振兴企业、培养人才、维护稳定。内容主要是要解决在企业内部如何对待治理者和员工,在企业外部如何对待客户;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竞争与合作的正确处理;对生产环境、工作环境、人文观念以及对社会责任与贡献的考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定位的考虑,对企业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制度建设的考虑等等。但是,无论要达到什么目标,包含什么内容,都应弄清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根本目标。

2、将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进行整合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应以培育企业价值观为重点,非凡是培育能把企业、员工、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的企业价值观,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体而言,首先,要提炼企业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源于企业的经营理念、战略目标和共同理想,树立企业共同价值观需要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在经营治理的实践中,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成功企业的优秀文化,有意识地培养和提炼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其次,要宣传企业价值观。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员工为人处世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理念。同时,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对外宣传还能提高中小企业的知名度。

3、提高企业的整体治理水平

治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文化建设是相互促进的,中小企业要通过文化建设和企业的治理相互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要选择适合的治理模式,提倡柔性化治理,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治理中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企业的集权和分权,稳定和变革得到统一,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企业应完善基本制度和政策,明确企业的共同行为准则,规范企业员工行为,体现企业员工共同的行为方式和特征。另外,企业决策者必须熟悉到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高度支持和积极参与,率先垂范和倡导企业文化,用自己的言行有意识地塑造企业文化,积极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沟通者、激励者,并通过自身的影响使企业从上到下形成共识,认清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进行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

4、建立以创新意识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个性和创新。没有个性的企业精神不可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员工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能给员工以亲切感和认同感,更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吸引大量的顾客。对中小企业而言,应把企业文化的时代特色与自身的发展相结合,要结合本企业的规模、行业性质、企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塑造有突出个性特征的本企业文化,从而体现本企业独具一格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培育适应时代、适应竞争、适应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中小企业应逐步落实、发展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使之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2、张蓓,黄晋蜀:《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塑造》,中国集体经济,2002年,第六期

3、吴鸣:《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家信息,2005年,第五期

4、朱莉,曾凡辉:《企业文化与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第七期

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第8篇

1武汉城市圈现代物流企业品牌建设的现状

武汉作为全国地理位置居中的城市,两江交汇,紧锁长江,贯通南北,自古以来,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曾是“四大名镇”之一,“天下四聚”之一的汉口,早在明代就呈现出“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繁华景象,可以说汉口500年的商业发展的深厚历史积淀,也是武汉物流的历史,品牌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商业伴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商业的发展创新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特别是近几年来,武汉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商贸城市和物流中心。出现了武汉商贸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A级物流企业3家,多家A级物流企业,且目前城市圈内已有不少物流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形象对于企业经营及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并开始通过运输车辆的标识或路边树立广告牌,制作精美宣传册及光盘等方式来进行企业形象的宣传,也有不少的企业通过参与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参与资信等级的评定来提高企业在业界的声誉。但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只有少数先进物流企业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并开始了品牌建设的初步尝试,从总体上看,城市圈物流业还未发育成熟,和国外的DHL、UPS、FedEX、EXEL、TNT等品牌相比,对于刚刚起步的武汉城市圈现代物流业来说,品牌成了业界的一种难言之痛,本土物流企业的品牌具有“软骨症”。

1.1 品牌意识缺乏,品牌理念模糊

武汉城市圈内的物流企业主要由四种类型组成:一是由传统的交通运输企业和货运代理企业转型而来;二是由传统仓储企业改造形成的配送中心;三是由部分工商企业的后勤部门独立发展形成;四是专业物流公司。前三类物流企业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转型或者发展而来。这类型的企业往往已经具有的一定的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规模,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和运输网络,同时也拥有较为固定的用户和经营方式。他们只是忙于“做大做强”,而把品牌建设当作可有可无,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绝大多数物流企业提出的经营理念、口号是立足于内部管理,是自我豪情的抒发和企业发展目标的表达,不是对顾客和社会的诉求,缺乏社会意识、公众意识,严重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理念,很少有明确的品牌理念和品牌建设体系,往往满足于目前的经营状况,缺乏对自身品牌规划和建设的热情。第四类的专业物流公司,由于往往成立的时间比较短,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物流企业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品牌系统建设的缺乏,没有形成系统的品牌理念,使企业形象模糊不清且不稳定。

1.2 知名物流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小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武汉城市圈挂着“物流”牌子的企业达到了3000多家,这还不包括很多一张桌子一个门面一台车子就能开工的“野路子”物流公司,部分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客户忠诚度,但基本上还仅限于特定的区域,还鲜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强势品牌,缺少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尤其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其距强势品牌还有很长路要走。目前,武汉A级物流企业名单,5A级物流企业3家,4A级物流企业8家,3A级物流企业15家,2A级物流企业2家。除了武汉商贸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带有国有背景的公司品牌和少量的民营物流企业如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较成熟外,在城市圈和国内享有一定的品牌效应,有一定的影响力,大多数的物流公司默默无为,有很多企业根本没有任何品牌建设和营销。面对DHL(敦豪)、UPS(联合包裹)、FedEx(联邦快递)、TNT(天地快递)等品牌气势如虹,欲在中国市场上大展宏图。这对城市圈许多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1.3 品牌定位不清,特色不明

企业品牌建设只有定位正确,特色鲜明,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还缺乏品牌的清晰定位,而品牌定位的缺失则往往使物流企业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的形象,其直接后果就是使很多物流企业陷于低水平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泥潭而不可自拔。物流企业应该确定准确且个性化的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设计、塑造、发展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关键。

1.4 物流品牌缺乏标准,服务质量相对较低

物流服务品牌主要包括品牌理念、形象体系、服务质量、服务内容、服务文化、服务价值六部分内容,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少都会导致品牌缺陷。同时,这些要素也是物流服务品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品牌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更关系到物流服务品牌价值。当前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服务标准,很难保证客户的服务要求,这就造成了一方面,许多企业希望物流公司能够提供高水准、系列化、全流程的一体化增值服务;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在提供适合用户需求的增值服务方面能力很差的局面。当前武汉城市圈物流行业的“小、散、弱、差”的基本现状一直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其现代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缺乏已成为现阶段制约城市圈物流品牌发展的主要瓶颈。

1.5 品牌营销意识淡薄,营销方式不合理

在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中,传统类型改制和发展而来的企业满足于自身的经营现状,较少注重品牌营销;一些中小型企业将营业额和利润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多的是只考虑赚钱,没有打造长久品牌的意识,对品牌建立以及传播不够重视,不愿意在品牌营销进行投入仍未脱离过去经营服务垄断时期的陈旧思想,在已有固定的大量业务面前很少考虑宣传营销战略,居安思危,这不匹配在物流产业国际化情势下走物流综合服务路线的发展道路;一些初具规模的物流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将品牌营销当作一项复杂综合的工程,品牌营销的方式单一、多数物流企业实施不够,营销媒体和手段不合适,在品牌营销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注重突出服务为本的理念,且策略与国际物流企业营销水平相差甚远。

1.6 物流品牌底蕴欠缺、文化含量不足

品牌是一个富含品质、服务承诺、文化形象的名字,品牌建设需要时间和文化的沉淀,然而如今真正能理解其内涵的物流企业并不多。由于品牌理念欠缺、文化含量不足,武汉城市圈的一些物流企业几乎很少对品牌核心价值进行定位,企业的服务品牌没有一个深层、明确、具体的内涵,品牌形象苍白、无个性,无法使消费者在接触品牌时产生应有的联想,这些物流企业仅仅把品牌理解为一种名称或牌号,广告十分随意,品牌主题月月新,年年变。尽管投入大量的广告,但品牌价值并未达到有效的积累,配套战略都显得苍白、缺少依据、缺乏针对性和乏力,很难从市场中发现一些具有感染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的经营宗旨和服务理念的标语口号,也很难通过企业建筑物、运输工具、员工的服饰,员工的服务等感受到物流企业在气质上的个性和沉淀。

1.7 物流品牌管理体系混乱,缺乏战略管理的高度

目前武汉城市圈许多物流企业品牌管理体系混乱,都没有严格完整的品牌管理体制,品牌管理工作也缺乏科学的长期规划,没能将品牌管理提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不重视品牌资产的积累与增值,品牌管理职能被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中,彼此之间相对独立、相对分割地开展品牌管理工作,缺乏组织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致使从传统业务“脱胎换骨”转向现代物流的本土企业,在不断开拓本身经营实力的同时,并没有真正认真地对自我品牌进行认证和评估,在发展品牌的过程中,并没有系统地去建立、规划品牌,没有在铸造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品牌上下“功夫”,甚至有的物流企业认为只要注册了商标,就己经是在进行品牌战略了,就具有竞争力了。

1.8 物流品牌创新不足,发展滞后

“与时俱进、敢为人先”描绘的是武汉人的创新精神,汉口500年的商业史证实了这一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商业在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有历史深度和广度的改革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气魄。如80年代提出的:“敞开城门,开放武汉市场,鼓励外地来汉办店”、“大进大出”、“买全国、卖全国”、“东西南北通”、“大办贸易中心”、“地不分东西、货不分南北”、率先放开商品市场和商品价格。一个城市的经济总跟这个城市的文化历史有直接的关系。武汉自古就是“口岸文化”、“码头经济”、“书记行贩文化”,是做小买卖最多的地方,商人激情开拓、精明能干、信息灵通、随行就市、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守着自己的一方“码头”,小富即安。武汉因其商品集散地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来汉货物不愁销路,经商条件优越,因此他们固守本土,安于现状,致使武汉后来落后于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样的状况下,武汉市民的封闭性和保守性暴露无遗。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也受此因素影响,表现出创新不足,发展滞后。

2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的合理思路和对策

创建品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一系列外在和内在的载体来表现。随着中国产业经济全方位对外开放,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多的国际跨国物流企业瞄准了中国这个巨大的物流市场,物流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的竞争也就成了竞争的焦点,品牌的创新成了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建立自己的物流服务品牌对于置身于服务领域的物流企业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2.1 强化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积极的品牌意识,树立科学的品牌战略观

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要培育自己的品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起强势品牌的竞争意识,这是开展品牌战略工作的前提。物流企业只有树立起创建强势品牌的竞争意识,才会主动积极去开展市场调研、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技术、合理确定价格等工作,在品牌竞争中占得先机。企业从员工到领导都要有强化品牌的意识,应该意识到品牌是当今企业竞争的重要部分,让员工知道品牌对企业的重要性。物流领导者要有科学的品牌战略观,准确把握品牌内涵作用与治理,包括做好品牌创建、营销、创新,不断地增大品牌价值并让品牌可持续发展。

2.2 创新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思路,塑造物流特色品牌

品牌包括很多方面的信息,既有有形的、视觉上的,也包括无形的、文化上的,在物流企业的品牌塑造行为中,需要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加载到品牌上。因此,必须确定清晰且个性化的品牌定位,擦亮自己的品牌。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应该充分发掘或利用老客户资源,通过对其良好的定制化服务,提高其满意度,以使其对企业产生良好的品牌形象认知,并通过口碑效应在客户所在行业或其他行业产生良好的品牌扩散效应。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一定要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构自身的品牌特色,要有自己的业务特色,确定自己能够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内容,即对特定的客户群体提供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以自己专业、体贴、便捷、负责的服务赢得客户。

2.3 走出物流企业品牌建设的误区,创新品牌建设思路

虽然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已有实施品牌战略的强烈欲望和需求,也逐渐认识到了品牌战略的作用和重要性,但由于在认识上的诸多误区,使之在制定与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导致无法获得应有的市场效果。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要走出过去将做业务等同于做品牌、只造名不造实、忽视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的品牌建设误区,创新品牌建设新思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用诚信打造品牌;二是用服务质量塑造物流企业品牌;三是用企业核心竞争力铸造物流企业品牌;四是用企业宣传推广物流企业品牌;五是用命名和企业标识(CI,Corporate Identity)突显物流企业品牌;六是用标准规范物流企业品牌;七是用技术应用提升物流企业品牌;八是用创新完善物流企业品牌。

2.4 形成专业的物流服务品牌形象体系,做好品牌形象推广和维护工作

一个物流品牌的生存需要企业长期不断的经营。物流企业的综合能力不仅体现在产能服务(服务规范、服务硬件体系,堆场、设备、仓库等)和地域优势上,更体现在市场的营销能力和服务品质上,这两者都体现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号召力。为了实现品牌差异化,物流企业应建立企业的品牌识别系统(BIS),形成包括视觉识别(VI)、行为识别(BI)系统在内的专业服务形象体系。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形成是靠质量、款式、口碑、服务、信誉、形象、文化等特性累积而成的。要提高名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离不开推广宣传。有力的推广宣传,把企业的有关信息及时沟通传达给消费者和公众非常重要,只有将良好的品牌形象有效地传播并为消费者认可和接受,品牌越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位置。品牌需要推广,卓有成效的品牌推广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品牌推广过程中,要注重对品牌文化的投入。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产品竞争力的源动力,是品牌价值的核心资源。服务品牌的推广离不开有效的营销策略。物流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营销手段,使其进入客户的心中。为了获得客户永久性的忠诚,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的设计和管理中,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通路,使信息能自由畅通,这将有利于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增强物流品牌的附加价值。

2.5 优化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环境,打造物流强势品牌

针对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的目前实力和普遍存在的品牌缺失现实,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要强化品牌建设工作的基础性与现实性工作,急需营造武汉城市圈的物流品牌建设环境,以应对我国物流市场日益急剧的国际化竞争。优化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物流企业进入武汉城市圈;二是抓住重点建设武汉城市圈物流圈的机遇,加快建设物流基础建设,改善用人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新人才使用机制等人才建设措施,吸引更多优秀的物流人才留在武汉城市圈;三是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两型社会”改革外试点区,武汉城市圈要争取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确保物流企业品牌建设的需要等。

2.6 发挥武汉城市圈大专院校科教优势,培养物流企业品牌建设所需人才

做好物流工作,关键还在于人。要加强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利用社会资源,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编写精品教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开展物流领域的职业资质培训与认证工作。加强与国外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鼓励本地高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办、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培养物流专业人才,鼓励物流企业和物流咨询机构、科研院校等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本与技术融合,充分发挥社会各种优势,实现物流产学研的有效结合。要充分发挥武汉大专院校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物流实用型人才专业培训,如物流管理人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员、电子系统操作员等,采取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全方位培养现代物流专业人才。

2.7 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快整合物流企业品牌资源

充分发挥全省物流业行业协会特别是武汉城市圈物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开展信息交流、技术合作、人才培训、技术咨询和协助政府规范物流市场等,为广大物流企业服务,推进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的整合。借鉴国内外物流巨头做大做强的经验,适应物流资源向少数大企业(集团)集中的发展趋势,抓住一体化和“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机遇,做大做强物流企业中的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国有资产优化整合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主动打破“系统资产”的分割,由系统内整合向系统外整合转变,寻求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合营,实现资本社会化。组建与发展具有产权多元化、市场区域化、管理专业化、运作国际化特征的现代物流企业。特别是要坚持培养、引进和转型相结合,加快发展几个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重点引进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在武汉城市圈设立区域总部。

2.8 切实转变武汉城市圈政府职能,积极扶持本土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

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和发展,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推进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必须走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发展模式,积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推动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制定物流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组织经济交流活动等,建立区域性的利益协调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尤其是着力培育龙头型物流企业,扶持配套企业,壮大物流产业集群。在武汉城市圈快速发展和物流业进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双重“利好”刺激下,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可以借此契机,将物流企业品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扶持本土物流企业品牌建设,通过出台政策措施、规范企业营运秩序、加快企业资质评估等举措,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或者活动促使企业注重品牌建设,促使城市圈物流企业明确品牌建设目标、树立品牌理念、确立品牌定位、构建品牌推广体系,活动不仅给获奖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和协办单位等方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又刺激了企业间的良性竞争,还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合作,形成集群效应、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总之,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全员工程和长期工程。企业品牌的建设涉及到整个系统的方方面面,而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品牌发展的关键。武汉城市圈的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将会准确地运用好品牌战术、战役和战略,不断提高广告资源投放的准确性,同时充分借助新闻公关和事件营销等方式和手段,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培养用户对于企业品牌的忠诚度,为企业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员工和顾客的共同努力,以营造武汉城市圈的物流企业品牌建设环境,以应对我国物流市场日益急剧的国际化竞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

[2]周艳军.试论我国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J].商业研究,2007,(9).

[4]张红丽.快速发展期我国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7).

[5]林丽金.中国物流品牌发展状况及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07,(6).

[6]中国品牌网http://www.chinapp.com/[EB/OL]

上一篇:奖杯的故事小学生作文400字下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