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

2024-09-21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精选15篇)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 第1篇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

曾光辉

3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第九届全国“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我真正领略到了专家们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风采;领会到他们对学生那种细心的呵护,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得到了全国小学语文著名教师的专业引领。体会到听课不能只听表面,而要看到课堂内在的东西,名师们尽可能的在自己的课堂中展示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们每一位听课者都能听有所得、学有所获。

回想课堂上,名师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充满着睿智与灵动,幽默而洒脱,令人叹为观止,欣羡不已。虞大明老师教学《珍珠鸟》,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学习,针对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自主学习。教学中善于运用有效对话,引导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最后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应该和谐相处”。教学《麦哨》时,根据预习和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孩子们的生活是快乐的,用圈关键字的方法圈出孩子们的活动。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吹麦哨这个教学环节,通过生吹,师吹,知道破折号的作用,更让孩子们体会到乡下孩子们的快乐,整个课堂充满着快乐,我相信孩子们在课堂上也是真真正正的快乐着,享受着语文带来的乐趣,着实令我羡慕。

林莘老师在执教《花钟》一课时,师生合作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朗读要求是:老师读每一种花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学生必须跟着老师读,老师高,学生高,老师低,学生低。读“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时,做一个吹的动作;读“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时,面带着微笑;读“睡莲从梦中醒来”时,让学生伸伸懒腰读。这样互动式抑扬顿挫的朗读,毫无拘束的朗读,带着感情的朗读,把学生融入课堂,让学生成为一朵朵美丽的花,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带来语文美的享受。

何捷老师在执教《写作文要合理》中,何老师讲解了什么是作文的合理性。然后再听写开篇第一段,学生还不习惯。老师即时引导打消了学生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敢于挑战的意识,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在听写中所表现出的“紧张”,恰是授课取得效果的导火索。自然引入课堂作文教学。同时也完成创设本案教学中“孙悟空开水果店”的情境。而后,又让学生代孙悟空定一段话确定一个岗位的合适人选。学生各有各的看法,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演绎得十分精彩。紧接着又设立了各种问题来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让孩子充分进行表达,评价。不断感受到合理在写作文全过程的重要性。

总之,这次活动,我们走进了名师课堂,执教教师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所有听课教师展示了语文教学的崇高境界,使大家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 第2篇

有感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怀着喜悦,带着期盼,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厦门,参加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课。在两天的”充电“活动中,我们有幸走进名师的课堂,聆听他们独具风格的授课,真是受益匪浅。

名师的课堂有的语言风趣幽默,充满活力;有的则朴实,自然,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一招一式,一言一行无不让我感受到他们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作为语文教师的无穷魅力。而他们的课堂也让我们体会的了浓浓的语文味,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正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理念。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 第3篇

1. 富有趣味的热身游戏

整个热身游戏中, 教师俨然成为一只“老狼”, 学生就像一群活泼的“小羊”, 跟着李老师快乐的游戏。

评述:有了教师的富有磁性、抑扬顿挫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和教师的参与,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启示:在课堂上教师幽默、诙谐的言语、夸张的动作, 丰富的面部表情等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激情。

2. 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评述:李老师没有选择“前、后滚翻”, 而是以当今流行的跑酷运动和滚翻相结合, 选取了“侧滚翻”的内容, 并选取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两个小游戏。从内容选择方面来看, 李老师能够在安全这个敏感的话题下, 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大胆地选择存在安全隐患的教学内容。这不但体现了教师的勇敢与创新, 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2——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启示: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重点, 并与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3. 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评述:从本课来看, 李老师把动作技术、要领融入到游戏中,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 感知、体验技术要领, 随着游戏的进程, 学生一步步的学练相关的技术、要领, 在“实践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过程中, 能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

启示:在选择教学方法方面, 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情境, 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传授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 通过体验、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培养应对问题、自我锻炼、交往合作等能力, 开展富有个性的学习, 不断丰富体育活动经验, 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4. 创新流畅的教学设计

本课通过热身练习——“老狼, 老狼, 几点钟”游戏——坐着与站着的“石头、剪刀、布”游戏——“大垫子下加小垫子”降低难度——除去小垫子增加难度——加凳子 (突出主题) 等环节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实践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练, 形成一个“尝试性练习——发现问题——纠正指导——验证学习、提高——总结性比赛”的设计过程。

评述:本节课从目标、内容的呈现来看, 流程清晰、层层推进,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发展, 强身育人”的教育理念。教师能把课堂教学的严谨性与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能够快乐的游戏, 感受比赛的乐趣, 享受成功的体验, 又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掌握了技能、增强了体能。

启示: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 要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 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 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5. 贯穿课堂的德育渗透

评述:课堂练习过程中, 教师在巡回指导时, 在发现学生错误动作时, 并没有立即的给予正确的答案, 而是采用了优生展示——同伴观察——提出问题——教师点评的形式进行,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合作的形式下共同找到答案。对于不能完成动作及完成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采用“以优带差、单独指导”的方式进行, 使得整个课堂氛围显得其乐融融, 活跃但不失严谨。

启示:教师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承担的任务、责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 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为主, 渗透德育教育, 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自我感知、自我教育, 学会关心他人、帮助爱护他人, 养成良好的心态及与他人合作共处的能力。

6. 针对有效的安全保障

评述:对于滚翻类的活动内容, 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危险性, 如果器械不安全, 学生会更加害怕, 一害怕就会出现连锁反应, 动作变形僵硬, 这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教师把一些保障安全的措施融入到学生练习的各个环节 (比如, 凳子上下跳时, 要求后面的学生扶住凳子;跳下时, 要求屈膝缓冲等) ,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自觉的就把安全措施记在心里, 真正做到了“无声胜有声”。

启示: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对学生及时进行安全教育, 对所用器材仔细检查, 做好保护与帮助的措施,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思考与建议

1.“踏石过河”游戏与课堂学习内容呈现“脱节”现象

思考:在“跳下滚翻”练习后是“踏石过河”的游戏。但从此游戏活动过程来看, 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动作技术并没有改进、提高的价值, 与课堂学习内容出现“脱节”现象。

建议:把此游戏改为“滚垫过河”, 学生到达垫子时, 采用侧滚翻的方式, 滚过泥潭, 安全回到对岸。这样不但能有效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动作技术, 也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技术运用到实际生活, 做到学以致用。

2. 练习密度相对较低

思考:本节课内容是“跑酷——侧滚翻”, 但从本节课的练习来看, 学生始终是在垫子上进行的原地的侧滚翻和在凳子上下跳的侧滚翻, 并没有较好的体能练习内容, 使得学生的练习密度不高。

建议:在学生掌握所学动作技术后, 教师可以依据场地、器材, 设置一些体能练习, 如, 利用现有的垫子、凳子等, 设计一个圆型、方型、S型等“跑酷”场地, 让学生进行练习, 这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实践跑酷的真实情景, 也可发展学生的体能。

3. 场地、器材的设计有待改进

思考:笔者看到临时不用的凳子放在垫子另一端, 这样在学生滚翻后, 有时会因用力过大、动作不规范等现象, 使得学生碰到凳子, 出现安全问题。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 第4篇

10月19日,有幸参加了在厦门举行为期两天的“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上,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张兴华带领他的名师团队张齐华、施银燕、刘延革、刘伟男、强震球等名师,为我们与会的老师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盛宴。

两天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其中最有感触的是“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为我们做的主题讲座——《做最好的自己》。张老师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感悟,他为在座的老师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学习别人,切勿迷失自己;博采众长,取长未必补短;认识自我,发现优势领域;理性探索,创造独特风格,把数学课堂上成有文化的数学课。

那么,如何把数学课堂上成有文化的数学课呢?从张老师的课堂和讲座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首先要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人的潜能犹如一座沉默的活火山,蕴藏无穷,价值无比,我们能做的远比我们想像得多很多,而这份潜能等着我们去发觉,等着我们去唤醒。人的成功源于际遇,更源于潜能的释放,火山不是沉寂,不是自我封闭,人生就是不断找寻一个个突破口的历练过程,小小的成功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自信源于日积月累的成功,循环反复,成功——自信——成功,人生小宇宙的爆发为你造就际遇,把握际遇为你带来人生不一般的高度。

其次,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贵人;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总会遇上数不清的支流。我们要懂得感恩,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贵人。感恩母亲,是母亲给我生命,抚养我成人;感恩我们的老师,在求学生涯中为我们指引;感恩我们的朋友,在我们低落的时候给我们鼓励,在得意的时候给我们鞭策!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 第5篇

大北小学

李丽

2013年12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在南昌听了两天课,学到了很多,感受很深,收获很多,感受如下:

1、此次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一位老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课堂追求花样,华而不实。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

2、例题设计精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要承但起这一重任,首要的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老师写教案,设计课更多的是照搬人家设计精彩的环节,精彩的习题。而没有更多的去考虑:为什么教材编写者要以这样的方式呈现这个内容;学生之前的认知程度;教材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明白孩子在学习这个知识的过程中的软肋。

2、怎样找到学生学习认知和数学知识增长之间的连接点。

首先,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中知识点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整体联系的层次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

其次,学生要学会联系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第6篇

10月21日——10月23日我到南昌参加了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好的学习机会。在这次活动上,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华应龙,刘松、钱守旺、张齐华老师。常在百度网上搜索名师课堂的老师对这些名字一定向我一样非常熟悉。所以我特别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机会,我也特别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县一共去了30名老师(包括教研室李小春老师),我产是10月21日中午12:20的火车,下午3:00到达宾馆,报到入住,当天没有什么活动。主要活动集中在10月22、23日这两到里。主要内容是听课与听报告。我就汇报他们的课堂以及自己的一些收获:6位老师奉献了7节精彩的课,有华应龙老师的《六年级总复习中的探索规律》以及他的徒弟的《计算器的应用》、省级特级教师钱继芳老师二年级的《统计》,刘松老师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钱守旺老师五年级的《分数的再认识》和张齐华老师的两节课,一节是三年级的《可能性》,一节是五年级的《用字母表示数》。下面我借助他们的课件让我们共同来领略一下他们的课堂,看完以后大家可以说说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里没有华应龙老师与刘伟男老师的课件。142857×1、142857×2

听了4位老师风格各异的报告:华应龙老师的《让规律多飞一会儿》极具辩证性,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宏大的数学世界,让我们领略他的“大数学观”,同时也让我领悟了老庄哲学的瑰丽色彩。他有一名经的话是:规律在数学王国里是有界限。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 第7篇

课堂的枯燥乏味,往往是因为执教者对教材的浅显的理解和简单的处理,没有做到用教材教,没有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教材的呈现形式进行游戏化和比赛化的改造加工,而只是照本宣科的教教材,采用运动训练形式的教学,使学习和练习变得枯燥和乏味。游戏是儿童兴趣的催化剂,通过设计具有趣味的练习方式可以让枯燥的体育教材内容变得充满趣味,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练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浙江丽水的郑巧鑫老师将耐久跑教学内容改造设计成“沙包追逐”、“抢沙包”和“翻牌接龙跑”三种游戏和比赛的练习方式,让枯燥乏味的耐久跑变得充满趣味。通过练习形式和方法的改变,将学生的注意力由关注疲劳转移至快速完成游戏任务上,消除了学生面对长距离跑的恐惧心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山东的曲正老师则通过“埋地雷”的游戏练习方式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体能,同学们在你“埋”我“挖”的比赛中进行体能的锻炼,同样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笔者曾在教学俯卧撑课课练内容时,将单个学生练习枯燥乏味的俯卧撑改造成集体合作俯卧撑,并加入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因素,学生参与异常积极,两种练习形式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完全不同,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简单复制教材,而是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再创造。

二、创设情境教学,引导儿童进入趣味童话世界

小学低段儿童一般都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他们喜爱童话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更是乐于扮演各种童话角色。针对小学生的体育课创设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非常容易将学生引入趣味的童话世界。从而克服小学生因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控能力较差而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毛病,实现在精彩的童话世界里完成体育锻炼和练习的任务。山东的曲正老师非常巧妙地创设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情景,通过防狼本领的练习顺利地完成了侧向投掷技术的学习,让练习变得自然和充满趣味,学生在情景角色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体育运动技能。整个教学过程从准备部分的“灰太狼抓小羊”到基本部分的“学本领赶跑灰太狼”、“埋地雷防患灰太狼”,再到结束部分的“语言引导暗示放松”,老师一直都是使用情景教学语言,让学生身临其境,完全进入了一个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角色世界里。因此,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恰到好处,故事情节和角色要尽量来源于儿童的生活,最好是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和故事。教学中建议将情景贯穿于整个教学,不要一会儿情景教学,一会儿又回到了单调的技能教学。

三、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参与学习的动力和坚持练习的毅力源于学生的成功体验。体育技能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本身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学会和掌握某项体育技能时,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挑战欲望。但是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由于体育能力的强弱不同往往让一部分体育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很难在同样的学习条件和要求下掌握较高的体育技能,因无法体验学习的成功而失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要打造兴趣课堂,体育教学中就要尽量进行同质分组,让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同的学生在能力相同的群体中进行竞赛,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根据学生个体体育素质的差异设置分层的学习目标,让技能和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达到目标,完成学习任务,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山东曲正老师在设计投掷练习时根据学生手臂力量的差异分别设置了10米、14米、18米、22米的不同远度让学生进行挑战。

四、通过语言的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对执教的体育教师有了好感和敬佩,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的积极性。清晰、准确、幽默的语言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让学生快速理解执教教师的意图和技能的动作要领;儿童化的语言更能拉近体育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激励性的语言则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表现进行鼓励,往往能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和潜力。本次教研中山东文登的曲正老师在语言的运用上把握非常恰当,导入情景自然、逼真。一句“亲爱的小羊们,我来了”把全体学生带入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世界。一句“小羊们,距离羊村越远就越危险,大家快回营”又将队伍收了回来。一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树立了所有学生的信心。因此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具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都是“趣味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更是优秀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 第8篇

聚焦课堂”听后感

角美中心坂美小学

李小琼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2013年3月30日,我有幸观摩了几位名师的精彩授课,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教学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共同教学的一种体验。

贲友林老师的一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样的一节课,贲老师却敢于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质疑、独立思考,逐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当被提问的学生回答理不清思绪时,贲老师并没有因为时间紧迫而拒绝等待他的回答,相反的是,贲老师肯花时间,耐心等待,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既没有打击到孩子的自尊心,又增强孩子敢于探索的自信心。这一点是我在平常教学中所不能做到的。

解决问题,数学上的一大难题,老师该怎么教,学生又该怎么学,这是让许多老师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而刘老师的一节“转化解决问题”则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她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到应用的全过程,从而总结出解决问题可以通过转化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并归纳概括出三种转化的方法:(1)把新知转化为旧知;(2)把不等转化为相等;(3)把多种量转化为一种量。通过他们亲身体验,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设计,以谁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我们不假思索的答案。可是,我们真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了吗?当学生的回答并不是我们所预设的答案时,我们是不是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向着预设的答案前进?而贲老师和刘老师的课不然,相反,他们是从学生不会的、做错的方法出发,朝着学生的答案与学生共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们并没有把学生当成学生,而是把学生当成老师。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 第9篇

学习汇报

城关二小:冯仕梅

2014年3月15—16日我们一行四人在教务处刘主任的带领下有幸到西安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五力提升培训会。培训会在西安文理学院举行。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同课同构、名师引领、教学相长、全面提高。两天的活动内容分四个半天进行,共九节观摩课及系列专题报告和深度点评与对话,让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俞正强老师课前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即学生学老师说话,生动有趣,诙谐幽默。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并利用课前交流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埋伏,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兴趣,也给所有听课老师和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打破课堂常规。每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刘伟男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喻巧月老师执教的《抢数》这两节课在巧妙利用学生出错,因势利导更好的完成教学方面,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想这点也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在自己的课堂中是否重视了生成的资源巧妙利用。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如徐斌老师在教学《倍的认识》时,就出现了学生不按老师的思维走,不按常理回答问题的现象,但是老师却非常镇定,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地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

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吴冬冬老师执教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吕蒙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俞正强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这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五、探究活动充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刘万元老师执教的《分数乘分数》、郑青老师执教的《混合运算》,真正让学生由对探究知识的必要性,到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探究知识的方法。

在学术点评中,徐斌老师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1、教学时更多的应该关注数学的本质,核心知识点。

2、“同课同构”是最有效的教研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最缺失的东西,要思考学术已积累的生活经验。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 第10篇

我思

我学

我长

——记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研讨活动

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

王九琳

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英语组一行5人来到了如画的钱塘江畔,参加了由福建省等级老师协会、中国文章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幸领略了一位位名师尽情展现着百家风采,各领风骚,不由令人徜徉其中,神往不已。他们沉稳从容,语音纯正,抑扬顿挫,课堂如行云流水般轻松自然,有序层层推进,不时迸发出奇妙的表现力,令人惊喜。惊叹之余,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来自我们厦门第二实验小学陈燕华的课,她的课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一开始陈老师就让孩子们“Play a guessing game.Ask questions about her.”,一下就激发了学生想了解老师的欲望,孩子们就个个都争着开口问:“Where are you from?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沉浸于英语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设计的 “Let’s talk about appearance.”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brainstorm。这个特殊的课堂开头,有着大量的英语信息输入!而学生丰富的词汇量更让我惊叹。

陈老师能抓住课文文本中的一个“riddle”词汇,创设“Make a riddle”的教学主线和学习任务,教学内容与现实相融,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新老师的学生、孩子们所喜爱的明星和本班同学的情况,把学生们带入了真实的人物猜测情景中,避免了枯燥的句型操练,还使同学们个性化的语言得以生成!

陈老师上课节奏清晰、明快,整个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整个课堂有张有弛,学生始终处在高度兴奋、高度思考运转的状态。教师的问话环环紧扣,铺垫自然。课堂上,陈老师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她的情感到位,激情饱满,在情感处理上,又不象演员那样只注重自己的情感渲染,而是通过自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给学生学习的安全感和开口表达的欲望,达到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和同学之间默契配合的效果。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陈老师做了很好的引导,把舞台让给了学生,把话语权留给了学生。陈老师节奏控制得当,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没有松懈的机会。整节课教学内容充实,学生学习紧张、明快而且轻松、活泼。传感给每位听课教师的是这种感觉:学生不是被“逼”着学,被“牵引”着学,而是学生切实想学,想表达。

相约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第11篇

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 更要使学生深入到数学的文化层面,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该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让它走进数学课堂, 渗入实际数学教学, 让学生与数学文化牵手,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受到文化感染, 产生文化共鸣, 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

一、何谓数学文化

张齐华老师在《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一文中指出:数学文化是一种“看不见的文化”, 伴随着数学知识的发生、生成、传播而在特定的数学共同体内积蓄下的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和启迪价值的数学思考方法、数学思想观念及数学精神品格等, 都属于数学文化.基于张齐华老师对数学文化的理解, 我所理解的数学文化是:数学不仅仅是一种符号运算, 更是一种文化, 数学教育不只是数学内容的教育, 更是通过数学进行人的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在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最终达到使学生的行为变得高尚而富有情趣, 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数学文化怎么教

1. 关注数学历史, 悦纳数学文化

张齐华老师在《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中指出:“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数学文化还远不是数学史能包容和涵盖的.”这就说明, 我们虽然不能片面的理解数学文化就是数学史, 但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数学家的奋斗历程、数学成果的产生等数学文化的精髓都依附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 渗透数学史的教学, 让学生参与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丰厚内涵, 数学的文化品质也就注入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笔者在《连云港教育》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读史以明智》的文章, 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教学的作用及方法.数学史的教学可以使知识与趣味共生, 如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时, 由教师设计的猜数学计算工具开始, 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知计算工具的发展变迁, 原本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妙趣横生.数学史的教学还可以让学生与“美”零距离接触, 如黄金分割法、密铺创作者埃舍尔的介绍及作品欣赏, 学生充分享受到美的教育.在教学中穿插讲解科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充分感受了数学文化的魅力, 科学家为了理想不懈的努力, 更可以培养学生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的精神, 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动力.

2. 经历探索过程, 绽放数学文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亲自参与活动, 在操作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 才能促进他们观察、试验、猜测、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应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置身于规则发生、发展、形成的生动过程, 引导他们亲历观察、猜想、验证、建模、应用等数学活动, 进而获得一种更有力度、充满张力的数学思考以及触及心灵的精神愉悦, 让他们的双手绽放出数学文化.

笔者在《小学数学教育》2008年第3期上发表的《释放学生的智慧与美丽》一文, 详细记录和分析了江苏强震球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不是直接教给学生量角器以及量角的方法, 而是对量角器的形成进行了浓墨重彩, 把学生推到第一线, 让孩子自己作为一个发明家, 在一次次的量角过程中, 产生一次次思维冲突, 在问题解决中“量角器”应“运”而生.学生在不断提出、解决、产生新的问题情境中, 在有波澜的、鲜活的过程中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

3. 领略数学思想, 享受数学文化

数学方法、思想和策略作为一种内隐的知识, 常潜伏于许多看似普通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敏锐地将他们捕捉、放大、外化, 使学生感受到它的神奇之美.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计算等不同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接着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神奇之旅”:“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你能算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在已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上, 纷纷展开第二次动手, 终于发现了多边形内角和等于180°× (边数-2) 的规律.在此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止限于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 而是抓住其中的规律, 更近一步的挖掘, 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中深藏的奥秘, 感受到数学的神奇.

4. 探访历史趣题, 感悟数学文化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这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故事, 这些数学故事中又蕴藏着珍贵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师就应该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有效资源, 把有趣的数学史料和故事带入课堂, 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心境中去欣赏古代名题, 欣赏数学的魅力, 从而去感悟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方法.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时, 笔者首先出示“李白买酒”的历史名题, 当学生感觉困难时, 教师揭示课题“替换”,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急于学习新知, 以解决这道题, 从而领会替换的思想方法.一个故事就有一种数学思想, 一个趣题就有一种数学方法,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历史名题都蕴藏着一种数学方法, 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中有着无穷的动力, 促进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去发现、去探索.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第12篇

西岩坊中学 卢沛

2014年3月8、9日,我有幸参加了“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备课攻略”培训会,既领略了名师风采、强化课改意识,又有效指导了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课前要深度解读文本

童志斌老师认为教师备课不要把精力放在课程设计环节上,而应放在文本的解读上,这句话对已参加工作11年的我触动很深。难道我一直“误入歧途”?我总在粗粗解读课文和教参后,绞尽脑汁设计让学生有参与热情、新颖有趣的课堂活动,而从没问过自己:我是否真正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也没意识到还得挖掘此课文不同于此单元此类文章的独特教学价值,更别说思考我这个班我的学生我来教有什么独特性。

“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童老师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引导学生结合《说文解字》和字形演变辨析“寝”与“睡”、“行”与“步”,且能通过字义细微的差别深入人物内心。这给当下仅耽耽于“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八字真经而疲倦奔命的老师送来一剂良方。他不仅追本溯源,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告知苏轼造语之间妙的为文特质。这样“学位中心”的课堂,学生当然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二、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几位名师的课堂都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能学生做的老师绝不包办代替。吕红梅老师让学生板书课题,对题目质疑后将问题板书出来、紧接着学生解决问题,其间教师耐心追问、启发点拨,学生的确是课堂的主人。韩瑛老师让朗读得好的同学谈自己的理解体会,并借此指导其余学生朗读;让读得不太好的同学自评,师点拨后还会给他机会再挑战读,学生在展示、挑战中提高自我,发挥个性!刘飞耀老师在教学《华南虎》时让学生把对华南虎总的印象的词板书出来,并初步解读,他则适时启发学生想象画面、推测它的心理活动等,以此使学生走入诗歌意境,感受牛汉对华南虎的情感。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汇报展示,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学习效率当然高!

三、努力提升自我教学魅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想几位名师应该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人。也许他们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用时不多,可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教学专业修养、独特的教学风格、人格魅力等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准备的。如韩瑛老师优美凝练且饱满激情的语言、童志斌老师深厚的古汉语文学底蕴、刘飞耀老师精彩的范读及善于创作等着实令人叹服!

几位名师虽借班上课,学生人数也在20人左右,但却能在最短的时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竟在短短的一节课也能教会、甚至影响学生。如刘飞耀老师在作文课上使学生动情落泪、不吐不快、自然下笔。童志斌老师会让课前预习一直习惯齐读的学生在课堂末了提出“是自由读,还是齐读?”的疑问„„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 第13篇

倪邱小学

张秀侠

2015年5月20日

首先,要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么一个到黄山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机会,并将这次外出学习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自己的一点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有说的不好的地方,还望大家多多见谅!月 9日,5 月 10日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听了八位著名老师的课,以及他们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 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八位老师的课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

本次观摩活动以课堂为主。我听了华应龙老师的五年级的《找次品》、高丛林老师的《观察物体》、查人韵老师的《和的奇偶性》、罗鸣亮老师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唐彩斌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刘延革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刘松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听了这么多名家上课,虽然教学风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注意倾听孩子心中的想法。这也是我平日课堂中欠缺的!9号上午第一节课是江苏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可能在座的老师有些已经见过他在阜阳讲课的风采。他语言简洁,精炼,也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当他在讲《找次品》这一课时,也说到这是一个经典的数学智力问题,细分为许多类型,有的类型解决起来相当复杂。在五年级下册书里选了一个比较简单的例题,即“若干个外表完全相同的零件,已知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比正品重一些(或轻一些)。使用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至少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这样的课不好上,因为它要求学生至少几次才行。华应龙老师考虑到对于有些没见过天平,身边没有天平的学生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见过天平的学生是不是也要进一步地明晰?而且如果真的用到天平来授课,就不会出现“如果平衡……那么” “如果不平衡……那么”的情况,而只会出现其中一种。所以在华应龙老师没有用天平讲这节课,他通过巧妙的由易到难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他对于这一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会“一分为三”地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比如说在8个中找1个次品,不会分成(4,4),因为这样至少要3次。而是分成(3,3,2),这样至少2次就可以找到次品。2,会用“如果…那么”“接下来…中找”数学的思维。3,发展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的魅力。

后来也听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这一课。这节课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老师独有的气质,驾驭课堂的能力。这节课学生真的动了起来,让学生通过交流了解负数的含义,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图,表示负数的实际含义,练习题的设计也形式多样。整节课通过思维,创新,实践,共享,深深的吸引着学生,一节课结束让听者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最后还进行了数学备课的四重超越的精彩讲座。

其他名师的观摩课上的也非常精彩,其中一节刘延革老师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节刘松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两位老师的教学素质都很好,印象最深的是刘延革老师的课,整节课透出一种自信,和谐,轻松的氛围。学生完全沉浸在这样的课堂中,课堂中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允许学生出现自己预设中没有的问题,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课堂上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孩子的自信,孩子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呵护和赏识。在这两天中,我看到无论是课前师生的自我介绍,还是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的学习,交流数学学习的心得等,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包办的,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悟自得。

精彩的课堂,与名师们的数学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是分不开的,与名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好学上进,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当然,这更来自名师们的勤奋钻研和独特见解。每一次听课、学习都会使我感悟颇深,会帮助我改进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教师,教学的根本在于教材。教材所给我们呈现的知识大多是由问题情境中来,然后是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展示。其实教材不仅仅是对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与结果的展示,我们要深入教材,究其根源,才能对教材真正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多方面地发展。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 第14篇

十河镇中心小学 王亚东

2016年4月15日至17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在黄山市体育场举行的全国第十五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培训的三天 , 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都可以领略不同风格的教师的课堂风采,每一次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通过三天的学习,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每一次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第一,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

各位名师都在课前组织教学时,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学生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敢开口,不害怕表达,以致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

如何捷老师的课前游戏,与同学们聊天,通过优美的课件出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快乐了,轻松的课堂氛围就不由得建立了。

又如陈金龙老师的课堂上,老师提问:“你们知道我的学生喊我什么吗?” 学生们齐声答道:“陈老师”老师又接着说:“不对,在想一想?”学生们犹豫答道:“老陈”;老师接着说“在亲切点?”学生们纷纷说不敢,陈老师说:“在亲切点,大胆的说”,接着,当有同学说:“龙哥”,陈老师才亲切地说:“好!在大声叫下”学生们齐声答道:“龙哥好!”“同学们真可爱”,学生们们都乐了,在场的人都哄堂大笑。一段看似简单的课前对话,却不自觉地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第二,自身、孩子都必须大量阅读。

说到阅读,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她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无不在提倡老师、孩子、学生要大量的阅读,提高语文素养。她给我们讲了单篇阅读,群组阅读,文本阅读的重要性以及该如何阅读,她更提出,让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读整本书的习惯,长大后才能拥有读整本书的意志。她还给我们推荐了各年级应该看的好书籍及好的推荐图书的网站。黄山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的精彩课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阅读量大,想象力丰富,课堂活波有序等等,这一切都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第三,名师们轻松幽默的课前交流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名师们在上课前都没有和学生接触过,有的甚至在上课前五分钟才把授课内容发到学生手上,但是他们的课堂却是那样的灵动活泼,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大胆的想象,自信的展示,这应该要得益于轻松幽默的课前交流,每位名师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恰到好处地与学生互动。

第四,王文丽老师扎实的文化底蕴令人羡慕。

王文丽老师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位名师。她的课,她的主持,她的语文素养,她的文化底蕴,无不令我崇拜。王老师在本次活动中,既充当了一个授课者,又兼任了主持人,主持时她所散发的魅力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亲切、细腻、清新、醇美”,大家都期盼着一睹她在课堂上的风采,她的课安排在第二天,往讲台上一站,显得那么朴实、那么落落大方。接下来,她就《一百条裙子》这篇课文为我们做了一个多小时的课堂展示,在她的课堂里,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课堂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格魅力。紧接着,又为我们做了一个简短的讲座。在讲座中她提出语文的教学低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侧重点。走近王文丽老师,听她的课,听她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第五,认真钻研教材,抓好朗读教学。

各位名师都是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吃透书本,进行独特的教学设计,进而把他们的课展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能上出如此成功出色的课来,无不花了许多心思去钻研了教材。在他们的课堂中,每位名师都特别注重朗读教学,以读带讲。

如赵志祥老师的上的《渔歌子》是非常的精彩,这首词出现在四年级的教材中,赵老师用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老课新上,在这堂课上,赵志祥老师的古诗词教学“以读代讲”之风充分体现出来了,教学生吟咏的方式,课堂运用大量朗读方法,读始终贯穿课堂。他用一块黑板、一纸教材给我们还原了一节本色的语文古诗词课堂,课堂严肃而又不失活泼,让同学们收获了很多。

又如王崧舟老师上的国学经典《天籁》,这是一首晦涩难懂的先秦文章,他通过让学生大量阅读和对文章的的分解,指导学生分清文章层次,进行朗读教学,体会“诗意语文”,让学生不仅能读熟读通文章,还让他们有一些自己的新看法。第六,在观摩过程当中,我所看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 第15篇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观摩研讨会于2018年10月14日如期而至,我很荣幸参加了在xx市体育场举行的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听课的一天中,总体感受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节课都可以领略不同风格教师的课堂风采,每一次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通过一天的学习,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每一次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1、王xx老师执教《童年冬阳骆驼队》。

早就听说过王xx老师,今天终于有机会近距离聆听王老师的课,我的心情很激动,一大早就赶到会场找到座位后,静静等候老师的到来。王xx老师和蔼可亲,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位名师。她的课,她的主持,她的语文素养,她的文化底蕴,无不令我崇拜。王老师在本次活动中,既充当了一个授课者,又兼任了主持人,主持时她所散发的魅力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亲切、细腻、清新、醇美”,大家都期盼着一睹她在课堂上的风采,她的课安排在10月14日的第一节课,王老师往讲台上一站,显得那么朴实、那么落落大方。接下来,她就《童年冬阳骆驼队》这篇课文为我们做了接近1小时的课堂展示。文章课题用“童年、冬阳、骆驼队”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了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王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回忆童年趣事,使我在感受童真、童心、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在她的课堂里,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课堂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格魅力。紧接着,王老师又为我们做了一个简短的讲座。在讲座中她提出语文的教学低中高年级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侧重点教学。走近王xx老师,听她的课,听她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2、李xx老师执教《搭石》。

课堂伊始,李老师用常规课堂的教学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出色的表现更让全场老师一篇赞叹。李老师的引导自然流畅,学生配合恰到好处,学生和老师的节奏和谐生成,最后用“普通镜头”加“特写镜头”的写法,进行练笔拓展班级“图书角”的故事,整节课下来,学生对“搭石”了解的更深刻,更体会到了“搭石”过程中人物的美好感情。

李老师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老师没有刻意的去指导应该怎么读?而是通过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去读,读的很有味道。老师的朗读方式也很多,有学生自由读、赛读、集体读等。

整节课下来,李老师的课没有华丽的课件,是一节真正的“素颜”课,一节实实在在的课,但学生的收获却很多。

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李老师的报告,整个过程李老师一直站着、背对大屏幕,却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思路清晰,不禁令人佩服。李老师注重写法的指导,更注重美好情感的渗透,这就是一位名师的境界吧!

3、周xx执教《颠倒的世界》。

周老师用一首《颠倒歌》来导入新课,紧接着,老师出示三篇文章,让孩子从文章中找出描写颠倒的句子;学生自由读,然后汇报自己找的句子,周老师重点指导孩子朗读句子的能力;最后,三组同学,每组安排一篇文章,学习文章中的写法,练习写颠倒歌,那么短暂的时间,学生会有这么精彩的句子,无不让在场的听课老师拍手称赞。课文结束,老师有巧妙的说:“孩子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孩子们先是一愣,随后快乐的笑了,知道老师是在训练颠倒的世界。

上一篇:多彩多姿的云朵教学反思下一篇:当前生猪生产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