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体

2024-08-17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体(精选6篇)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体 第1篇

单细胞生物体

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观察和探究。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通过第二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在这两大类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平时对草履虫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动难以理解。

设计理念

本节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题,采用的是美国教育家萨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的事物进行探索、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技能性目标

提高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通过科学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

课时安排:本节教学需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①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糖、食盐水、牛肉汁。

②挂图或录像(有关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方面)。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一种藻类植物小球藻,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态。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导入:象这种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今天我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放置的培养液,你知道里面培养的是哪种生物吗?

学生状态:观察、思考,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还可利用学生自编的有关人得了某些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培养的也是单细胞生物的一种草履虫。这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已给的实验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设计实验:怎样才能观察到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实验、观察。

教师引导:老师观察到每组同学都操作地非常认真、仔细。有的组实验很成功,有的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或请教其他组同学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吸取教训、学习经验。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由此,可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们共同分析了判断生物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再谈一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设疑:其中判断标准之一是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吗?

学生状态:思考。

教师引导:同学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结合技能卡和小词典,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此问题。

学生表现:自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看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实验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请小组代表总结一下你们组探究后得出的结论,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作出评价。

学生总结: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承转:同学总结得非常好!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从草履虫的运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判断出它是生物。那么,你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

(可能有的小组由于草履虫运动速度过快而没有观察到结果,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通过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活动并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组织交流,重点是交流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对有特色的设计方案要给予肯定性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生表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究竟哪一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要求:总结从录像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从中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判断草履虫的身体是否由一个细胞构成。

(放映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的录像。)

学生活动:仔细观看、总结信息、作出判断。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身体里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也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所以说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另外,它可以通过身体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缩泡、口沟、食物泡、胞肛等结构帮助它来完成生命活动。

教师讲授:所以,我们把这种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其中,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体叫做单细胞动物,例: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植物体叫做单细胞植物,例:小球藻。

教师承转:其实,像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很多,并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

教师评价:很好,同学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通过以上途径,亲自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手抄报(或电脑打印)在班内展示。

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与人类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

草履虫

单细胞 生物

练习巩固:略。

课后实践:完成试试看。有条件的学校可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挂图或课本彩图。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体 第2篇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结构是它们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今后学习生物学知识至关重要。在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集一些绿色开花植物(要教育学生注意保护花草树木),观察、辨认植物体的器官。利用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组织构成器官,利用自己身体说出系统的概念。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细胞和组织的有关知识以及这节课学的器官和系统,进行知识整合,描述植物体和动物的结构层次。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调查人们吃的植物性食物分别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以及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具有哪些器官,在课堂上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2、说出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在进行小实验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产和生活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

教学重点:

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器官和系统的概念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番茄、开水及解剖刀(或水果刀),课前生物兴趣小组采集的绿色开花植物标本,常见的一些蔬菜或水果等。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1、呈现一座高楼大厦,及建筑工地的场景,创设问题情境:①构成高楼大厦的基本单位什么?②砖瓦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形成了高楼大厦?

2、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建筑工人按照图纸设计把砖有规律的砌成一个个房间,逐渐盖成高楼大厦。教师启发学生,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不是细胞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体?从而引入课题。

二、温故而知新:

学习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组织

小组充分讨论,相互交流:细胞分裂能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能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能形成组织。

三、实验探究: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番茄、解剖刀(或水果刀)、开水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设计方案:可能有的学生直接用解剖刀把番茄切开观察它的构成;有的学生先用开水烫一下番茄,剥下表皮,然后在剖开看它的横切面有哪些结构。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方案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然后每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有的小组可能会说番茄主要有果肉构成;有的小组说番茄由表皮和果肉构成;有的小组说还有输导组织。最后得出结论:番茄果实是由保护组织(表皮)、营养组织(果肉)和输导组织等构成的,并且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等的。从而总结归纳出器官的概念。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并亲自动手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2、拓展:引导学生利用其他的材料来设计实验探讨器官的构成,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这样使学生不局限于教师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上课前讲桌上摆几盆绿色开花植物,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几张开花的苹果树、枝叶茂盛的苹果树、结果的苹果树或开花的油菜挂图,为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创设教学环境)课前生物课外兴趣小组采集了一些绿色开花植物(教育学生注意保护花草树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采集的植物标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出示问题)

1、你采集的植物标本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你采集的植物标本是否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为什么?

3、你认为植物体的各种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4、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学生观察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采集的植物有的由根、茎、叶组成,有的还可能有花或花和果实,还有的具有花、果实、种子)

教师利用课件动画显示种子萌发,幼苗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叶片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茎对这些物质进行输导,幼苗由小长大,然后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

学生根据看到的内容积极思维,小组充分讨论,进行交流。

生1:我们认为根、茎、叶主要与植物的营养的获取和运输有关,是植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只有当这棵植物成熟后,才会开花、结出果

实和种子,繁殖后代。所以我们可以把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分成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两类。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

生2: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之间有输导组织起到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从而把它们联系成一个整体。

4、归纳总结:

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对探索的结论进行总结,从而归纳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课前在教室墙上贴几张动物如家鸽、鲫鱼、青蛙、家兔等的挂图为学习“动物的结构层次”创设学习环境)教师利用课件显示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情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思考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总结出系统的概念。进而相互交流归纳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6、创设学习情境:

下课铃声响了……午饭时间到了!你匆匆走出教室,直奔食堂。食堂散发出的香味使你感到饥肠辘辘。你选了一份饭菜,接着掏钱付帐,然后小心翼翼的端着饭盒,在拥挤的食堂中找到你的朋友,在他们身边坐下,开始吃饭。

想一想,从听到下课铃声、走到食堂、买饭到吃饭这一简单过程中,你身体的哪些系统参与了,紧靠消化系统能够完成吃饭这一过程吗?

学生积极思维,小组充分讨论,进行相互交流:

生1:走到食堂,吃饭要通过运动系统。

生2:听到了铃声决定去吃饭要通过神经系统。

生3:运动加快,要消耗氧气,通过呼吸系统。

生4:运输氧气需要循环系统。

……

由于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比较熟悉,而且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通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基础上说出人体的八大系统的名称、组成和功能,进一步归纳总结出八大系统彼此既有分工,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从而使每个哺乳动物都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生物个体。

7、小结:

教师利用板书提纲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进一步梳理,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

四、迁移深化: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知识,不能死学,要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从而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并过渡到形成能力。

1、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问题:

⑴我们吃掉的胡萝卜、白菜、甘蔗、黄花菜、西瓜、绿豆各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

⑵观察你家或邻居家的一只家养动物如猫或鹦鹉以栽培植物如月季,想一想这些动物或植物的结构层次是什么?

⑶在人类生活中,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被广泛利用,如甘薯、马铃薯等含有丰富的淀粉,大豆、豌豆等富含蛋白质,芹菜、菠菜、花菜、芦笋、胡萝卜等含有各类维生素、纤维素,这些都是人们常食用的蔬菜;而橙子、香蕉、无花果等是人们爱吃的水果;此外人参、薄荷、罗汉果、藏红花等都是著名的中药材。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尽可能的找来认一认、查一查资料或进行走访。然后想一想,我们食用或利用的分别属于这些植物体的哪个器官?

2、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并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解决。同学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只要教师启发方法得当,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例如:

⑴马铃薯、莲藕、葱我们吃的部分都是根吗?

⑵西瓜子和葵花籽是否都属于种子?

⑶我们在长跑的时候为什么会心跳加快、呼吸变得急促?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体 第3篇

一、调整实验顺序,重视时效,便于学生广泛参与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条醒目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生物教学中有大量实验,学生需要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即“做中学”。活用实验给学生创设更多体验机会,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广泛参与。生物实验在“选时”和“选材”上直接决定着实验成效,而材料选择在不同季节和地区都有一定局限性,这会影响学生知识体验和参与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参与面受到制约。为此,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时可以因“效”施教,因“时”取材。

例如,建议把2012年苏科版《生物学》 (七年·上册) 中“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一章,提到“生物与环境”中第二节后上。基于两点考虑:一是阳光、水和无机盐也是影响植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二是对于“光合作用”实验更具时效性。如果照教材顺序教学,此时已过“寒露” (每年10月8日或9日) ,我们所在的苏南地区气温明显下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幅降低,绿色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放缓。此时“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和“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实验周期长,实效差,易失败。

又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中,课本实验活体主材为马蹄纹天竺葵和银边天竺葵。天竺葵原产非洲南部,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用天竺葵做实验时对光照的条件要求较高,光照不足时实验常失败。如果一味按教材中指定活材进行实验,会限制学生对身边生物实验选材的范围,也抑制了学生参与实验的激情。为此,教学中我让全班学生一起参与实验选材,通过实验交流讨论最后整理出可替代天竺葵的活材有:三叶草,天胡荽,地藕,野菠菜,垂序商陆,凤仙花,丝瓜叶,大豆叶片等等。其中,野菠菜叶宽大,叶片薄,易脱色,实验现象明显。校园里很多这种植物,取材方便。学生实验步骤如下:

(1) 选取一株生长茂盛的野菠菜,用不透光的黑色塑料袋 (或纸箱) 罩住整株植物24hㄢ

(2) 用黑色纸片 (或烟盒内层铝箔纸) 在叶片相同位置,上下两面盖严,用回形针固定。

(3) 在阳光下照3h,摘下这些叶片。

(4) 把叶片放在盛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5min后,叶片褪成黄白色,取出叶片,用清水洗净后,滴上碘液。

(5) 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掉叶片上的碘液。观察到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实验说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在交流中学生还不断提出: (1) 实验中用红色纸片遮盖可以吗? (2) 红色植物叶片可以做光合作用实验吗? (3) 苹果上的“福”字是怎样形成的? (4) 没有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存在吗?等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有效激发。接下来学生们又找到了可代替银边天竺葵 (或银边长春藤) 做对比实验的有:银边吊篮、皱叶冷水花。

因此,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自然因素或区域条件,注重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学生通过亲身探究广泛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推动了以“探究技能”为核心的能力培养。

二、借助概念教学,拓展思维,利于学生深度参与

2012年新苏科版《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 突出对重要概念的有效学习。教材以重要概念的学习为线索,根据学习内容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采用“概念形成”、“概念获得”等不同模式呈现教学内容,并力求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整理。在教材排版中对重要概念及形成过程刻意进行了字体“加粗”处理,彰显重要。在“本章学到了什么”中通过填充“概念图”来检测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非线性”图示法。教材中的概念图主要是填充“节点”,这种表现形式在视觉上凸显“关键词”和“连接词”,更多意义在于过程表述的非文本化。教材中的概念图诸如:

概念图更多体现了概念的层次关系,缺乏对生物概念的深度诠释。学生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需要思维的深度参与,需要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层思考。思维导图恰恰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呈现出整个思维过程,借助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导图理清思维脉络,掌握整个知识架构。尽管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相同的“非线性”特征,但其核心目的不同,前者在于表征知识,后者在于激发和整理思考。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可有效拓展思维的深度,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在“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一节中,概念繁杂,又是承前启后的关键点,内容的理解有助于下节内容难点的突破,对于该内容学生基本上处于零散的前科学概念状态。对此,我采用教学思路:问题情境引入新知→亲身体验建立感性认识→实验探究形成概念→联系实际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如下思维导图:

在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更有助于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形成清晰准确的认知。在概念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促进了思维的深度参与,拓展了思维活动空间,有助于学生自学。

三、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应用,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参与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明确提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为顺应时代发展,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教师和教材都仅是知识传播的载体,生活才是知识产生的源泉。在现代教学中,强调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生活化等特点,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新教材在“本章学到了什么”板块中设置了“能力提升”,该部分设有“情景·问题”。诸如:

题目:许多菜农利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了提高温室大棚内蔬菜的产量,应采取什么措施?

A.适当加大昼夜温差 () B.合理密植 ()

C.大量施肥 ()

(2) 下表是三个大棚的温度控制情况,哪个大棚更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为什么?

2012年苏科版《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 P128第3题

这一改变不仅体现在题型设计上,更体现出对生物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的提升。情境设置更具“现实性”,问题设置更具“开放性”。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尊重教材,又要不拘泥于教材;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其中的生活素材。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多角度参与到学科学习中来,生活实践为学生多角度参与生物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尽管教材“STS”板块随着修订也有改动,但受限于教材版面和使用周期,其事例多为重科技、轻生活,学生不易接触到,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亲历”问题更易引发思考,“真实世界问题解决”易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

如在学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一章时,借助2012年“世界粮食日”倡议学生“感受饥饿,写出体会”,然后回顾三餐并列出“你最喜欢吃的菜和你认为最有营养的菜,你对营养的看法”等,小组讨论合作设计营养食谱。引导学生分析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是在哪些器官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不同营养物质对人体有何影响。结合自身体会,学生完成分析后,不仅记住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还充分理解了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进而认识到暴食和偏食对健康的危害,明白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增强了节约粮食的意识。

生物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事例很多,诸如:家里种植的花草如果长时间放在黑暗处就会死去;小麦在子粒形成期间遇到阴雨天气,就会造成减产;在移栽花卉或树苗时,为何要去掉一些枝叶?锄地松土的目的是什么?等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多角度参与生物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观,还会潜在影响其将来的职业选择方向,学生乐学。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结合实际调整教学顺序,注重实验时效性,便于学生广泛参与;依托概念教学,借助思维导图拓展思维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深度;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科知识应用,使学生多角度参与学习,以学带用,以用促学。使学生逐步形成“做中学→学中思→思中用”的良性循环。

摘要:以2012年苏科版《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 教材中的三点突出变化为出发点, 结合实例, 从实验教学、概念教学和情境教学三个方面, 就如何善用教材资源促进学生参与提出三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材资源,学生参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王文丽.运用概念图策略组织生物课堂教学实践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 2007, (7) .

[3]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 2012, (5) .

[4]郑国建.初中生物实验材料的季节性配备解决方案[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0, (1) .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体 第4篇

【关键词】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实验;改进

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进行教学时,本人感觉苏科版初中生物课本七年级上册的有些实验如果改进后,效果可能更好,现叙述如下:

一、页P6“探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

课本选取了生长状况相仿的4株青菜(或玉米、雏菊等),分别栽种在同样的花盆里,将花盆分别标上1、2、3、4号,再将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每天定时观察花盆中幼苗的生长状况,连续观察7~10天,并做好记录。

我曾经亲自用青菜作为材料做了上述实验,当时正值9月上旬,气温较高,我用陶盆培养青菜,每天上午8时左右观察陶盆中青菜生长情况,发现如果每天浇水,青菜容易烂根,后来改为四天左右浇一次水,十天时间仅浇了两次水,其他条件相同,结果青菜长得很好。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该浇水,可以敲一敲花盆,如果声音发闷,就该浇水了,一次浇够浇透,浇到盆底渗水就可以了。如果培养用容器的材质是塑料的,一定要覆膜,否则水分蒸发会很快。

课本上没有考虑空气在其中的作用,实际上,植物的生长与空气是否充足也有很大关系。在实验时,应保证所实验的植物空气充足,通风良好。

本着在每次实验时保证只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量应该相同。

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保证阳光、空气充足的前提下,每4天左右,给青菜适量浇水,青菜可以长势很好,给青菜大量浇水,青菜长势不良,即水分对植物的生存有很大影响。

如果是探究光照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同样,一天左右时间,从植物的外表上看不出什么变化,把每天改为4天左右,才能看出效果。

我每天定时上午8时左右观察陶盆中青菜生长情况,这样经过改进后,效果更加明显。

二、P46页“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实验

从米饭、馒头或面包上取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碘酒,观察米饭、馒头或面包碎屑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实验看似简单,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现在的面粉,食品添加剂很多,加上碘酒浓度有高低,都会影响所滴食物是否变紫色。所以做出的实验即馒头碎屑馒上滴加碘酒后,有的时候不是变蓝色而是变紫色甚至黑色,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歧义,也影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所以我建议不用馒头或面包,就用米饭,如果用馒头碎屑滴加碘酒,馒头碎屑不是变蓝色而是变紫色或黑色,让学生分析是什么原因。

三、P50页“验证食物含有能量”的实验

课本上步骤为①按下图安装实验器材(课本P51上有图)。在试管里加入10mL自来水,插入温度计。②取1g干燥的食物,用解剖针固定食物,在酒精灯上点燃后迅速移入试管下方,进行加热。③待食物燃尽,记录最终水温。④用不同食物进行试验,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分析哪些食物含有的能量较多。(花生、核桃等食物含有的脂肪较多,所以我选择花生、核桃等食物)

这个实验用的是1g干燥的食物,在按照教学进度做这个实验时,已进入11月上旬,较冷了,1g干燥的花生或核桃等太少,不足以使试管水温发生明显变化,如果把1g改为3g甚至9g,这样水温上升明显,效果好。

四、P108页“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的实验

把全班同学分为4~5人为一小组,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小组同学轮流测量不同生活状态下,每个人每分钟呼吸次数。

本课时的内容有“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等活动,活动“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活动,按照课本进行,加上学生活动前准备,活动后整理,此活动至少要15分种左右,“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的活动,不算课前准备的时间,第一组实验“验证植物呼吸放出的是什么气体”,课堂展示、小组交流的时间就要20分钟左右,还有第二组活动“验证植物呼吸时吸收的是什么气体”的实验,我们学校一堂课只有40分钟,很可能完不成教学计划,所以我在教学中把“迅速起蹬1min”改为“迅速起蹬0.5min”,“休息5 min后”改为“休息3 min后”,这样可以节省5min左右的时间,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不会影响教学效果。

五、P109页“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的实验

课本上没有说明用什么颜色的塑料袋,课本上的插图很像白色的塑料袋,如果是白色的塑料袋,里面的新鲜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应强调用黑色塑料袋。

六、P116~117页“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

课本上是玻璃钟罩代表胸廓,橡皮膜代表膈,我在教学中感觉,用玻璃钟罩太重且易损坏,用饮料瓶代表胸廓,气球代表膈,既轻便、安全易于操作,也不影响教学效果。

其他册的生物课本也有类似问题,今后将进一步探讨。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体 第5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学生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3、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和实验,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5、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创新点和实践点: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电脑网络等工具自主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校园网网页、演示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材料、幻灯机、投影仪。

说明:演示实验材料装置为:取一段软胶管作为支架,用50×50×2(mm)的玻璃板将软胶管压紧后用透明胶带将四周黏牢,即为扁平水槽。将草履虫培养液滴入水槽。将水槽插入幻灯机的插片架上进行演示。则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清晰可见。学生:自编的小品、计算机操作能力。

说明:小品的内容最好是人得了某些由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的疾病。他到医院就诊时发生了„„。例如:疟疾。(教师提前布置)。最后提出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大家一起来欣赏同学的表演吧!

师:早就听说咱班有一些同学具有表演天赋。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同学们,尽情发挥你的才华吧!生:活跃,产生表现的欲望。

小品:患者得了疟疾,实习医生误诊为感冒,家属与医生发生争执,对医生不满。家属要求医生解释病因,实习医生解释不清。提出问题:疟疾的病因是什么?疟原虫是什么样的生物?

二、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们吧!师:这组同学表演得非常好,我们每个人都进入到了角色之中。谁能帮助这位医生和患者家属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这个患者得的是疟疾。疟疾的症状是拉肚子。疟疾的病因是由于人们不讲究饮食卫生而引起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听我奶奶说过,疟疾的症状是间歇性的发冷和发热。但是具体的病因我就不知道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疟疾有或多或少地了解。那么,到底疟疾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呢?疟疾的病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利用计算机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打开计算机进入到校园网上查找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举手,老师会帮助你。

生:操作计算机,利用校园网络解决问题。一段时间以后。

师: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在查找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将你们查到的知识跟大家做一下交流。

生:我查到疟疾是由于疟原虫寄生在人体内而引起的。

生:我还查找到疟原虫是单细胞生物,分布极广,遍及全世界,主要营寄生生活。生:我找到在我国以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最为常见,有疟蚊(按蚊类)叮咬而传播,即疟原虫由寄生于疟蚊的消化道而进入人的血液,寄生于人的肝细胞、红细胞中。疟原虫对人的危害很大,它能大量地破坏红细胞,使血液中血红蛋白严重减少而造成贫血,使肝脾肿大,也能伤害脑组织,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生:我查到疟原虫主要由按蚊叮咬来传播的,所以在到达疟区后,预防疟疾首先应该有意识地驱除蚊虫叮咬,其次才是药物治疗或预防。但目前没有确切有效的药物用于疟疾预防。

生:我查到万一发病,可以服用青蒿素类药物(如双氢青蒿素)或其他药物(如奎宁、HALFAN等)药物。

生:我查到单细胞生物还有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等。

生: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因为能发酵糖类,也叫糖酵母。啤酒酵母是常见的酵母菌,多用于研究有关酵母菌形态、结构、繁殖特点和代谢途径,也是发酵糖类产生乙醇和许多有机酸、酶制剂的材料。

生:多数单细胞生物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是鱼类的饵料。

生: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的作用。据统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能够形成60个食物 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能吞食43 000个细菌。生:我查到在单细胞生物中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

生:还有,海水中的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师:大家学习得非常认真。在生物圈中还有一类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这类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在单细胞生物中有对人类有益的,当然也有对人类有害的。这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

三、让我们目睹单细胞生物的“风采”吧!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上老师给大家演示的就是单细胞生物中的一种——草履虫。请同学们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它的运动方式。

生:草履虫的外形就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它是翻转着往前运动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老师给同学们每一组都准备了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些实验仪器,亲自操作,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大家注意在操作的过程中使用玻璃仪器时动作要规范,不要有互相碰撞的声音。使用显微镜时要按照我们以前上实验课时的要求来正确、规范地操作。同时还要注意实验卫生,不要污染实验台。并且思考:棉花纤维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如果你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其他的实验材料,请举手。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围绕这样一个问题: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吗?为什么这样说?现在开始。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师:此期间进行巡回指导。一段时间以后。

师:老师观察了一下,每一组同学都在非常认真、仔细地操作。下面的时间,我们来交流下。在交流的时候,可以跟大家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组用草履虫培养液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草履虫。但是由于草履虫运动得非常快,我们组没有观察清楚它的外形。师:针对这一组同学的问题,哪一组有解决的办法?

生:我们组做的第一个玻片标本也出现这样的问题。后来我们又做了一张玻片标本,这张玻片标本我们放了少量的棉花纤维。当放到显微镜下的时候,我们发现草履虫的运动被棉花纤维阻拦。所以,我们组非常清楚地观察到了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而且,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师:非常好。这组同学非常聪明,而且很有创意。还有哪些组也是这样做的?(学生举手示意)。看来大家都具有科学家的天赋。同学们都观察到了草履虫的形态,那么你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

生:我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不是一个细胞构成的。因为,我们看到它运动的时候可以变形。所以我们组认为草履虫的身体不是一个细胞构成的。

生:我们组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因为我们看到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轮廓。

生:我们组也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因为它的身体里的结构基本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

生:我们组也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原因是在草履虫的身体里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无论它怎么变形,身体结构都不发生变化。所以说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

师:大家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确实,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因为,草履虫的结构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即它的身体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的。所以,我们把这样的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那么,它是怎样生活的呢?你知道这方面的知识吗? 生:不知道。师:你想知道吗? 生:想。

师: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看书。

生:到校园网上查找。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按照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一段时间后。师:大家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们接着来进行交流。

生:我是通过看书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草履虫的身体上有表膜、收集管、伸缩泡、口沟、食物泡、胞肛等结构。这些结构可以帮助它来完成生命活动。师:非常好。那么,这些结构是怎样来完成生命活动的呢?

生:我也是通过看书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收集管和伸缩泡可以把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表膜可以帮助它呼吸。

生:我在校园网上找到了草履虫生活的小片子。我发现水中的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 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

生:我也在校园网上找到了草履虫生活的小片子。我还发现草履虫是靠全身的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着前进。

生:我在网上发现食物泡是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的。在流动的过程中,食物逐渐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看来大家开始会利用书籍、计算机等工具来自己解决问题了。这一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了生物圈中还有一类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生:我知道了单细胞生物跟我们一起生活在生物圈中。生:我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生:我学会了使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体 第6篇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教学重点:

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

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过程:

一、进入实验室先填好记录本,回实验实验过程。(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二、迅速拿出显微镜,对好光。

三、如果把一根头发、一张厚纸放在物镜下面,看看能否看清楚它们的结构?(不能)必须

把玻片弄到薄而透明。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然后进行观察。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

这些玻片可以做成永久的(可长期保存)或临时的(不能长期保存)。

四、看书本P42的材料用具,看看哪些材料不明白它们的作用,举手问老师。

(介绍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载玻片作用是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盖玻片的作用是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五、P43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滴)

3、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

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取、展)

4、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

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盖)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洋葱内表皮上,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

6、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把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用铅笔画在报告册P14

第6题上。

教学反思:

上一篇:急性子的蚕宝宝作文800字下一篇:资助班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