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脱逃的来历

2024-05-20

临阵脱逃的来历(精选15篇)

临阵脱逃的来历 第1篇

庚子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吓得慈禧太后象惊弓之鸟,从西直门偷偷溜出,星夜向长安逃去。满朝文武百官也都“随驾”逃之夭夭了。随后又派李鸿章与洋人订立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外国兵才撤出北京城,转过年来,这位太后摆驾回京。

慈禧一进北京城,别的啥也不顾,只想自己的六十大寿,要好好地庆祝庆祝。

这时圆明园已烧得片瓦无存。颐和园还可以修复。就降下旨意,要动用建立海军的经费库银修园祝寿。一些大臣上本陈述要建海军,买军舰,慈禧怒气冲冲地问道:“军舰是用什么造的呀?”群臣奏道:“用钢造的。”“那好!”慈禧吩咐太监快拿一块铁板和一盆水来。大家都莫名其妙。太监把水和铁板拿到驾前,慈禧指着铁板说:“你们都说军舰是钢铁造的,那么谁能把这块铁板放在水里叫它漂起来,我就修造军舰建立海军;漂不起来,不行,不能把国库银子白白扔在海里!”就这样她硬找邪理,决定修建颐和园为她庆寿。

山东烟台有个著名画师叫李奎元。这位老画师,无论水墨丹青、山水人物、工笔写意样样精通。慈禧听说了,就召他进京给颐和园画画。李老师傅不敢抗旨,只好带领四个徒弟到颐和园为慈禧作画。给太后画画可不一般,慈禧常到园子里“御驾亲览”。她一到园子,可忙坏了一些画工,跪接跪送不许抬头,连大气都不许喘。这位太后一高兴,叫你画什么你就得画什么,不然,就叫抗旨,有杀头之罪。画工们每天干活真是提心吊胆,稍不小心,太后怪罪下来,就够你受的。

李老师傅憋着一肚子气干活。又听说修颐和园花的钱是用建海军的库银,更是恨的了不得。背地里常常和徒弟们说:“这老妖婆,洋鬼子一来,吓得屁滚尿流跑到长安避难。洋鬼子一走,又回到北京作威作福。真是祸国殃民哪!”四个徒弟也忿恨不已。

慈禧要做一个豪华的大屏风。找了二十多个能工巧匠花了三个多月工夫,制出一架烧蓝点翠、金龙盘玉柱的紫檀屏风。又指派李奎元在屏风中间画上一幅最好最美的图画,以便摆在祝寿用的仁寿殿里。李师傅高高兴兴地接了这个活,决定一个人作画。四个徒弟知道师傅的打算,偷偷地劝师傅说:

“师傅啊!可别惹出大祸。咱们跟老妖婆斗是斗不过的。惹这个麻烦咱们犯不上呀!”李师傅说:“怕什么?脑袋掉了也就是碗大的疤拉呗。都贪生怕死,老妖婆就更无法无天了!”打那以后,他就关起门来一个人在屋子里作画。一连画了三九二十七天。四个徒弟都替师傅捏一把汗。

画作成了,慈禧很高兴。决定第二天要亲自看看。那时宫里有一个规矩,皇上要看的东西任何人也不许先看。一些画工、文武百官都想欣赏这位大画师的名作。有的猜测画的准是松鹤延年,有的说是百鸟朝凤,也有的说是龙凤呈祥,其说不一。这天晚间李师傅把四个徒弟叫到跟前说:“老妖婆看了我的画以后,一定要大怒,非杀我不可,咱们连夜赶快逃出北京。”徒弟们知道师傅的脾气,准是画出了骂慈禧的画。师徒几个忙三火四收拾一下东西,打上行李,一气跑到关东的宁古塔。

第二天慈禧带着满朝文武都来看这幅老画师的巨作。太监走到屏风前,毕恭毕敬地掀开黄绫幔帐。大家一看,上面画着一个活生生的大胖小子。红兜肚,豆绿裤子,胖乎乎的身子,一张粉红脸蛋,一对大眼睛,跪在午朝门前,手托一个又红又大的大寿桃。画的背景是各国军旗迎风招展,大队兵马杀气腾腾,洋枪大炮严阵以待,洋人的将领耀武扬威。真是一幅军阵图。文武百官齐声喝采,都称道这幅画画得好。这个说:“这是仙童视寿。”那个说:“这是万国来朝。”也有一些大臣看透了画意,就是不敢明说。慈禧左看看,右瞧瞧,先是点点头,后又摇摇头,最后勃然大怒。传旨把画工火速带来。吓得满朝文武跪在地下不敢抬头。不一会儿,太监回奏:“画工昨天夜里已经逃跑,不知去向。”慈禧狠狠地问文武百官:“你们看了半天知道这画是什么意思吗?”群臣慌恐地不敢出声。慈禧冷笑一声说:“这种画叫谐音画。意思是骂我在洋兵千军万马中,临阵脱(托)逃(桃)。”百官这才恍然大悟。

李老师傅到宁古塔后,在各处庙宇的墙壁上常画些讽刺画,还教了几个徒弟。一直到民国成立后,他才回到烟台老家。

慈禧太后简介: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20xx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20xx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20xx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临阵脱逃的来历 第2篇

【拼音】:lín  zhèn  tuō  táo

【简拼】:lztt

【解释】: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出处】: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亦求危其怨乎。”

【示例】: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 ,不是半途溃散,便是~,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近义词】:惊惶万状、贪生怕死、惊慌失措

【反义词】:视死如归、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退缩

临阵脱逃的来历 第3篇

语文这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学科, 它的学科范围和内容至今仍有很大争议, 仍在建设之中。语文能力需要在阅读写作实践中才能得以提高, 因此必须自己摸索、领悟、积累和构建, 预习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能检验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真正做了几分主, 充分体现了“学”的价值。

课文预习, 是学生先期进入与文本直接对话, 随后进入课堂学习的必要准备。必须先预习才听课, 这是基于语文课程特点的学习规范要求。

“老师, 为什么上课听懂了, 考试成绩还上不去, 语文能力还是不行?”你问。

只是光听课可能是被动接受, 充分预习才是主动学习的基点。

“也曾应付过老师布置的预习, 几乎在做无用功。有哪些行之有效的预习环节吗?”你又问。

规范有效的预习应该是有讲究的, 我以为至少应有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 通读。每篇课文无论长短, 均应通读1—2遍。一般要求诵读一遍, 默读一遍, 以增强语感。

第二, 批注。把课文注释里的注音注在课文相应的字词上。选择自己认为有必要加注的字词, 做形、音、义的注释。如有心得体会, 也可批注在课本或笔记本上。

第三, 标记。用1、2、3……数字标在课文自然段开头便于提示。需要在段落中划分层次的, 可使用竖线Ⅰ、Ⅱ、Ⅲ……标示。

第四, 问题。遇有疑难, 可先在课本上用“?”标出, 或把问题写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

第五, 试解。若有初步见解, 可简要写出, 尝试解答。

我姑且把这种预习方法称为“充分磨枪”学习法。这种真正意义上的预习, 需要静下心来, 花费充分的时间, 把一篇课文当做自主学习的材料, 当做第一阶段的学习, 真正动脑动口动手, 并长期坚持, 成为习惯, 才能收到效果。我曾做过跟踪, 按以上规范要求福州一中高一、高二的学生预习, 近两年来, 一般来说自学能力强, 听课效率高, 课堂参与意识强, 各级各类质量检测素质高的学生, 预习总是肯花时间并做得很好。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 有成效的预习不大好开展, 它也有一定局限性。首先, 它对学生要求比较高, 往往好学生效果比较理想, 一般学生则比较吃力, 应付的也较多。其次, 它是学习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学习初始阶段慎用, 教师须多次作出预习示范。第三, 它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间精力成本相当高, 学生能坚持多久实际是考验教师能坚持指导、检查多久。要让学生尝到这种自主学习的甜头, 预习才能有效开展并坚持下来, 成为学习的好习惯。

“可根本腾不出那些时间做预习, 其他科作业多得做不完呀!”你眉头紧锁, 对预习表示反抗。

是啊, 在目前学生课业负担十分繁重, 各学科抢占学习高地, 语文科在课外几乎全被挤掉的现状下, 语文学科的课前预习谈何容易。然而, 放弃语文学科的预习又几乎等于临阵不磨枪, 这又如何打胜仗?

但现实是必须面对的。铃响了, 才打开语文课本, 这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了, 也许你就是这样?尽管教师们苦口婆心的不知讲过多少次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但是收效甚微, 而且这又不能完全怪罪于中学生们——你们的课业负担太重了!

那干脆我们再来研究一种“临阵磨枪”式的学习方法吧!

两分钟预备, 建议你做两件事:调节心绪, 弄清学什么。

在学习之前, 调节心绪, 让自己起劲, 心情愉快, 这本是学习之前十分重要的第一项准备工作。如果抱着“还债务”式的心情去学习, 效果必定不好。再说上课之前如果已经有所预习, 预习中甚至还有不少发现, 那真会恨不得马上就上课, 或者铃一响就跃跃欲试地准备发表高见了。这种心绪就很有利于听课学习。但是现在你未作预习, 或者匆匆刚从门外进来——铃就响了!

借着拿出笔盒、笔记和课本的机会, 先定定神。

你也许见过, 不少著名的运动员上场比赛时, 常常攥紧拳头, 挥舞几下, 这是他们在用心理“暗示法”给自己打气昵:“我一定会取胜!”“他不是我的对手!”这么一想, 勇气倍增。你不妨也用这个办法, 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学出名堂!”“我要做有水平的发言!”让自己的心绪进入“临战状态”。

能不能激起这种心情, 决定了这堂语文课听课效果的有无或大小——除非你的教师极其高明。

迅速弄清楚这堂课学的是哪篇课文, 查看目录页, 知道它处于哪一单元, 其上下课文又是什么, 它是否“基本篇目”, 使心中大致有数。

正式上课后, 抓紧时间, 浏览全文——不要一个个字地默念, 而是用视线一行或几行字的扫描;或者跳着读, 看看头两段, 中间和末尾一至两段。浏览的目的, 是了解全文大概, 确知其文体 (是游记, 是通讯, 是杂感, 还是政论文, 是说明文, 还是小说……) 。你已经知道, 内容和文体制约着文章的选材和语言表达;特别是文体, 每一种文体都有它自己的写作特点[注 (1) ], 而知道了大概内容和文体, 就可以断定听课的重点是什么 (包括难点在哪里) 。再看看课后的“思考和练习”, 听课以及笔记的重点, 这时应该大致清楚了。

听课过程中注意笔记, 特别不能欠缺这三项内容:题目的特点和含义;老师在分析课文的结构、语言是怎样怎样的时候, 对“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的解说;重点字词或句段的辨析过程。

如果整本语文书你早已通读过, 目录也稍稍研究过, 那么你实行上述的学习法的效果有可能更好一些。通读使你对全部课文都留下印象, 而上课时的浏览唤醒在记忆中残留的印象, 其效果要比原先毫无印象的现场浏览要大。研究目录则使你获得对本册课本的整体认识, 如果你早已一篇篇研究并注明课文文体, 则有助于迅速把握每篇课文的阅读重点。

当然了, 这种“临阵磨枪”式的学习法毕竟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产物, 它与经过认真预习、“充分磨枪”相比, 其缺陷是明显的——至少, 学习者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 如果你平时再不肯主动地力争多读点特别是多写点, 那么这种本身就有明显缺陷的学习方法就更“救”不了你了。

临阵脱逃的来历 第4篇

在我们学生眼里,假期本来就是让我们放松心情,自由自在的玩玩。可是因为父亲的一句话,我所抱有的希望,瞬间毁灭了,他让我去补习,让我在家复习功课,不让我去玩。

我生气了,心想,本来属于我的假期,却不能尽情的玩,我开口顶撞了父亲,我说:我不去补习,父亲说:你不去也得去,虽然放假了,但你也不能放松学习。

我的心情简直凉透了,我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想着别的小朋友都可以去玩,而我只能坐在房间里写作业。我看着窗外,对着天空叹了口气,默默地写起了作业。有时,我真的想叛逆。

有一天下午,天气很热,我正在写作业,忽然感到很困,心想,反正爸爸也不在家,妈妈也出去了,去睡一会儿吧!就一会,我躺在床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可是这一睡,睡过了头,醒来后就发现爸爸坐在我的床前,脸上有着愤怒的表情,说:“我让你写作业,你倒好,一觉睡到天黑,看着爸爸发怒的脸,我心想,假期本来就是我的自由,凭什么剥夺我的自由,但这只是在心里想的,我没说出来。想着一个这样的假期没了,我也想叛逆,做一次叛逆者。

想着这一切的一切,我只能默不作声,在自己的屋里,想着别的朋友会在干什么,会不会在痛痛快快的逛街,玩,……我只能坐在这心里想着,有时,我也想叛逆。

假期很快过去了,新的学期又来了,看着同学们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聊着假期里的有趣的事,我只能自己躲在一边。

有时,我也想叛逆一次,痛痛快快的玩,有一个属于我的一个完整的假期,不再做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我想过一个属于我的假期,没有父母的唠叨,没有过多的作业,因为这个梦想,我有时也想叛逆一次。

罪犯脱逃的案例 第5篇

近年国内部分监狱脱逃事件 时间地点 案情细节 结果

2011年10月26日 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朴永君在监外就医治疗心脏病时,被4名不明身份的人强行抢走,成功脱逃,一名监狱干警受伤 脱逃14天后,于11月9日上午在吉林落网 辽宁沈阳第二监狱

2011年9月11日 在押犯人王振轻突破4重围墙从监狱中逃脱。据其家属透露,王振轻曾经是一名特种兵 14天后,王振轻在河南郸城县落网。11月17日,衡水市检察院通报称,王振轻犯脱逃罪被加刑4年 河北深州监狱

2011年1月1日 1名犯罪嫌疑人在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期间逃脱 出逃18小时后被抓获,2名责任警员被停职 江西余干县看守所

2010年4月13日 3名囚犯袭警越狱未遂 主谋获刑18年 广西西林县看守所

2009年11月15日 在押犯人刘宏从德山监狱东面4.5米高的围墙上翻墙逃脱,案犯在逃亡期间还买车交朋友找情妇 2010年11月被安徽省安庆市警方抓获 湖南德山监狱

2009年10月17日 4名囚犯杀害狱警后切断狱警手指,用指纹开门越狱 1人拒捕被击毙,其余3人三天后被抓获,后均判处死刑,原监狱长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呼和浩特第二监狱

2009年6月1日 1名服刑人员爬梯子修理高墙附近的电线乘机逃脱 数小时后被警方在50公里外抓获 安徽阜阳九龙监狱

2009年5月23日 4名在押人员假装斗殴,趁监管人员打开监室门时逃脱 1人在逃脱时死亡,5月28日警方在河南将其他逃脱3人抓获 安徽界首看守所

2009年3月1日 2名无期徒刑在押犯用钢锯条锯断车间下水道的隔离网后,越狱逃跑 1名逃犯3月3日被举报后抓获,另1名于7月6日在西安被抓获 陕西汉中监狱

2007年11月23日 8名犯罪嫌疑人袭击看管人员后集体越狱 20天内8名越狱人员全部落网,以暴动越狱罪分别被判处9年半至无期徒刑,看守所所长被免职并逮捕 江西兴国县看守所

2005年8月16日 6名犯罪嫌疑人自制工具将监室的内门捅开后挟持值班民警,构成暴动越狱 6名主犯被判死刑,同案受审的另外33人有8人被判处死刑,3人被判处死缓,3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河南商水县看守所

高考应试作文的“临阵磨枪” 第6篇

高考在即,不知作为语文试卷中重中之重的作文你复习得如何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哟!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你的写作能力想有一个较大的进步恐怕已不现实了。因为它与你长期的知识积累、思维能力以及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有密切关系。这些方面在短期内是很难以有明显的提高。但如果你在原有的写作基础上,在临考之前和应试之时,在以下几方面多加注意,多下点功夫,相信会为你的高考作文增光添彩,或者锦上添花!

一、觅得“精米”好“下锅”

作文离不开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平时老师写作课上也强调这一点,但那是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压力之下的点滴积累。而处在高考前的材料积累,应该是一种具有突击性质的有意识的材料储备。平时的材料积累可以说是零散的,缺乏针对性的;而现在就要尽量使之系统化、目标明确化。

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特点:越来越淡化政治色彩,而逐渐转向注重于人文思想的阐发。内容的范围偏重于人伦道德、生活感悟、心灵抒发等方面。比如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诚信”,的“心灵的选择”等。所以在材料的积累和储备时就有了目标和针对性。这时如果还像平时一样,仅满足于散见在报章杂志上的材料搜集,显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高考作文的需求。这时应该搜求新近出版的“时文选萃”之类的有关书籍,还应该结合背诵的古诗文名句,集中时间阅读摘录,分类整理。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事实材料与语言材料。其中的语言材料包括有哲理意味的有一定深度的议论语言和名人名言。文章没有事实材料,容易流于空洞枯燥;只有事实材料而没有精当的阐发议论,则会流于平淡肤浅。近几年高考作文的淡化文体,我以为以写夹叙夹议的文章为好。因为这种文章的叙事可以增加趣味性、感情性;议论则可以体现出思想的深刻性、精辟性。这样就比较能够发挥出你的写作水平,充分挖掘出你的文学潜能来。

因此,储备材料就要在这两方面狠下功夫。有备无患嘛,胸中有底,已经有“米”,在考场上可以根据需要顺手拈来,左右逢源,何愁做不出好“饭”来?

二、点亮篇首“一盏灯”

有人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虽然有些夸张,但确有一定道理。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之窗,最容易令人“一见钟情”。我说文章题目也如同悬于篇首的一盏灯,它可以统照全篇,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情趣。鲁迅先生对于文题是相当重视的。他的一部散文集最初题为《旧事重提》,而后来在再版时就改为《朝花夕拾》了。这两个标题比较起来,其中的优劣高下是不言自明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是否读一篇不熟悉的文章,往往是由题目决定的。能否引起阅读欲望和兴趣,应该说和文题有密切关系。在高考中,从文章的题目可以看出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那也就直接影响阅卷老师对你文章的整体评价。

文题自拟是近十多年来高考作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但从以往的高考阅卷可以看出,大部分考生没有对自拟文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出现一种草率拟题的现象。认为只要文章好,题目无关紧要;也借口时间紧,不愿在拟题上花费时间和气力,于是就不动脑筋而草率从事。或从提供的材料入手,直接拟出《从x x x所想到的》、《从x x x谈起》之类;或信手拈来,直接把话题当作题目。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选择》等。更有甚者,干脆就没有文题。即使是忘记了,也说明对文题的不重视。在江苏的高考语文阅卷评分中就规定,无题目的文章扣2分,而实际上受此影响所损失的不止于此。有人作过试验:将几篇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请两组老师评阅,其分数差别竟在8分以上。可见,拟题在高考作文中万万忽视不得!

要想点亮篇首的“这盏灯”,可采取以下措施:

以“诚信”话题和“心灵的选择”话题为例:

1、巧用修辞

诚信如水(明喻)十字路口(暗喻)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借代,其中“皇帝的新装”代指生活中的种种虚伪事)一句话,一辈子(引用)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拟用)诚信何价?(设问)拷问灵魂(拟人)

2、仿化名作

诚信无价(电视剧《情义无价》)诚信飘流记(小说《鲁宾逊漂流记》)

3、佳句改装

人间诚信今犹在(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诚信满乾坤(王冕《墨梅》“只留清气满乾坤”)

4、移花接木

拍卖“诚信”(借金融用语)心灵的审判(借司法用语)

临阵脱逃的来历 第7篇

关键词:身份逃离,种族歧视,审判精神,社会环境

一、菲利普罗斯简介

菲利普 · 罗斯是当代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犹太裔作家之一。他多次成为最有希望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潜力作家。罗斯一生创作的作品颇丰, 而且他创作的每部作品都给读者许多关于人生的启迪与思考。当许多犹太作家都极力地维护犹太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 而罗斯却正好相反, 他不仅毫无避讳地触及了犹太传统文化的一些弊端, 而且揭露了犹太民族一些丑陋的方面。如身份危机、夫妻反目、父子对立等不协调的方面。罗斯的大部分作品的主题是关于犹太民族的“背离”与“叛逆”。而这一方面正体现在自我与社会的冲突、个人与家庭的冲突、社会标准与伦理道德的冲突等。但是罗斯的初衷并不是简单地、一味地描写犹太人的背离, 而是通过揭露一些犹太民族的问题, 从而找出问题的根源并给与读者更多的人生启示。

二、科尔曼·希尔克的悲剧宿命形象

科尔曼是一个肤色极浅的黑人。他为了成功, 不惜隐藏了自己的黑人身份, 谎称自己是一个犹太人。他生来就瞧不起自己的黑人身份。父亲死后, 他便更加坚定地选择逃离这个族群的想法。在他看来, “这是由万能的神有意安排的!西尔基的自由。那个原始的我”[1]。科尔曼为了不再忍受“黑人身份”对他的影响, 以至于他如此狠心地与自己血浓于水的母亲断绝来往, 而不顾及母亲的年迈与苦心。但他认为逃离黑人身份是“那么多的渴望, 那么多的计划、激情、狡猾和伪装, 统统为了满足离家出走以及脱胎换骨的饥渴, 变成一个新的人”[2]的一种必由之路。而科尔曼的母亲曾经绝望地对他说过“我们家总有某种东西, 我指的不是肤色—我们身上的某种东西妨碍了你, 你白得像血, 但却像黑奴似地思维”[3]。在与家人断绝来往之后, 科尔曼通过自己的才华与天赋, 成为了一位极富有名望的系主任。但是, 随着年龄增长, 他不得不从他的系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 让给更加附有能力的年轻人这个机会。他选择重新回到阔别已久的讲台之上。然而, 他原本以为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安度晚年, 使他一生追求的事业画上完满的句号。但是出乎意料的是, 上天却与这位成功人士开了一个悲剧性的玩笑:在一次点名时, 有两个学生缺席, 他便称他们是“spook”, 然而令科尔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那两个学生与他一样都是黑人。当他称他们为“spook”时, 他们意识到这是黑人语言中“幽灵”的意思, 并将这件事反映给了学院, 学院因此调查了科尔曼的身份。这让本身就曾经受到种族歧视对待的黑人科尔曼, 反而被认为是种族歧视的始作俑者, 被贴上了种族歧视的标签。因此被迫失去了他毕生为之付出全部心血的工作。这却导致了把她丈夫的成就看得高于一切的妻子接受不了现实而与世长辞。“幽灵”事件对于科尔曼来说, “如同面对一场恶性高速公路事故、一场大火、一场爆炸、一场公共场所大灾难”[4]。这一系列的事情过后, 科尔曼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一样, 已经被这个世界所抛弃。其实, 纵观科尔曼的一生, 磨难与精神压抑颇多, 不仅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失去职业给他巨大的心灵创伤, 在他与儿子的关系中也颇为紧张, 尤其是他与小儿子的关系, 更是处在水深火热的关系之中, 儿子始终想要摆脱来自于父亲的引导与约束。而在他看来, 父亲墨守成规、顽固迂腐, 是一个思维落伍的“老顽固”。父亲的管教带给他的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 儿子表现出来的逆反之心尤为强烈, 时刻想冲破父亲权威下的“牢笼”。而作为父亲的科尔曼眼中, 儿子是一个放浪不羁, 游手好闲的人。这样的父子关系的对立也更加映衬了科尔曼一生的悲剧宿命形象。在亲人眼中, 科尔曼是一个背弃自己种族的怪人, 摇摆在黑人与犹太人之中的“幽灵”。他无法融入不到任何一个族群之中, 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摇来晃去的人”。而在科尔曼悲剧的一生中唯一次心灵上真正的慰藉来自于他与福妮雅的爱情。这是因为他们之间发生的性关系打破了世俗的常规超越了年龄的界限, 这并不是男女之间淫欲的表现, 而是释放内心苦闷、精神重担、回归真我的手段。

三、无法脱逃的身份宿命的社会根源

首先, 在美国社会中种族歧视较为严重, 有色人种更加遭到社会的排挤。而在所有的有色人种之中, 黑人的地位更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 而在美国人的思想中, 黑人就是奴隶的后代。就科尔曼而言, 种族歧视来自于社会、学院、法律的规章制度以及学术机构的社会各个层面。甚至当妓女知道他是黑人后, 都对他不屑一顾;他将自己的黑人身份告诉女友后, 却换来的是女友无情地抛弃;他更是目睹了自己的父亲因为是黑人, 一生受尽了凌辱, 最后抑郁的死在了火车之上。所有的这些不公正的待遇都来源于种族歧视。尤其在美国, 有色人种的生存状态更是雪上加霜:他们要时刻地承受社会环境强加给他们的不公正待遇。如游离感、压抑感、边缘感以及普遍的自卑感。科尔曼更是吃尽了黑人身份带给他的苦恼, 他更是想要挣脱黑人的身份去获得成功与自由。可以说, 种族歧视是导致科尔曼的悲剧的宿命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其次, 在现代美国社会中, 人们喜欢对普通人的微小错误进行苛刻地审判。人们更是眼里容不得别人的一点错误, 人只要犯一点错误, 大家就会抓住他人的错误不放并将微小的错误无限地放大。就拿科尔曼来说, 他的那句“spook”本身不足以让他贴上种族歧视的标签。那只不过是他对两个缺席的同学抱怨的一句话而已。而这却给了视他为仇人的德芬妮对他进行学术政治迫害的一次有利的时机。当然, 德芬妮对科尔曼早已怀恨在心, 当科尔曼在当系主任时, 大刀阔斧地改革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而在她的蛊惑下大家也受其思想影响, 将他的那句“spook”无限放大到种族歧视的高度。大家如同像审判罪犯一样在全学院人员面前“审判”了科尔曼的种族歧视的“罪行”, 致使科尔曼失去了工作。另一方面, 科尔曼与福妮雅你情我愿的恋情也被众人所诟病, 认为是不伦不类的恋情, 是可耻的、淫秽的结合。人们的这种毫无根据、“无端审判”的精神不仅给人们造成不愿以“真我”示人的疏离感, 也给人类思想的进步与和谐造成了致命的阻碍。再次, 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人生活在社会之中, 是不可能脱离这个社会而独立地存在, 是或多或少地受社会环境所影响的。如果一个优秀的人生活道德每况愈下的社会环境之中, 无论他怎样地出色, 他也会受到这个社会的不良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一点更加适用于美国社会, 美国是一个金钱至上的国家, 商业化的社会理念不得不让人追逐名利, 而普通人想要获得成功和实现自己的梦想不仅与个人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 而且还与社会是否给个人成功的条件、机会有关。科尔曼追求成功是理所应当的, 可是社会环境却使他处于极度绝望之中。在他追求成功的同时, 他也变得更加自私自利, 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例如他根本就不顾及自己脱离种族身份之后母亲的痛苦与艰辛;在他成为父亲之后, 毫不顾及自己小儿子的感受, 间接地导致了他自暴自弃, 无所事事的性格。这与科尔曼在这样一个追逐名利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自私自利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其实, 科尔曼也为自己和母亲断绝来往, 对妻子、儿子隐瞒身份而无时无刻不感到内疚。但是, 谎言本身就是一种污秽, 如同他认为黑人的身份就是一种污秽一样。科尔曼不想受到黑人的待遇, 他想像白人一样, 受到高等教育、获得成功、过美好自由的生活。但当他登上成功的宝座的同时, 他却被欲望冲昏了头脑, 心灵变得扭曲异常。他编织了一张布满身份谎言的网罗, 欺骗了周围的所有人, 可是他也将自己置于在身份谎言的泥淖之中。身份的谎言不仅断绝了他与自己的亲生母亲及家人的往来, 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与本来应该属于他的美好生活。然而科尔曼却没有意识到在身份面前, 人无法脱离自己的身份。因为身份自从人的出生以来就带有了不可磨灭的胎记。一味地逃离自己的身份, 只会受到更加严厉的责罚, 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M].刘珠还,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108.

[2]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M].刘珠还,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248.

[3]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M].刘珠还,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142.

甲鱼脱逃三大招 第8篇

前几天,我到阿姨家做客。一踏进她家门,两只可爱的甲鱼就吸引了我的眼球,还听说他俩是野生的,我更高兴了,原来出差已久的叔叔后天要回来,所以阿姨准备摆上一桌好肉好菜,迎接他的回归。可甲鱼们似乎不太乐意,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使出了三大招。

No。1猫爪功

看了这名字,你们肯定认为这是猫咪的独家武功吧,可上一届的老猫们受贿赂,把这武功的秘诀交给了甲鱼家族,虽然这两只甲鱼学的不如猫咪,可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瞧,他们后爪撑地,前爪趴在盆身上,足有猫的架势。他们使劲往上抓,那尖利的爪子不断摩擦着不锈钢盆,发出猫咪磨爪时特有的声响。白天听了让人心烦,晚上听了让人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或许他们是有“阴谋”的吧,是想让我们烦得把他们放生,是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爬出盆子,还是想复仇?但结果可想而知,没成功,他们这两手,还不至于全家轰动,我们只是睁只眼,闭只眼,根本没人去搭理他们。

No。2猫爪功增强版

见上次招术没有成功,他们并没有灰心,好像一切尽在他们的掌握中似的,又狠狠地来上一招――猫爪功增强版。这招比上招厉害多了,他们前爪拼了老命的往上又抓又拉,这还不算,后爪也开始“工作”了――蹬地。“沙沙沙”的声音更响了。自从使用了这招后,他们有好几次都把头伸出盆子外四处张望,好像是快要爬出来似的,可每次前爪搭在了盆沿上,后爪不争气,“克鲁”一声又摔了下去。这可真让人为他们提心吊胆阿。再看下不锈钢盆,妈呀,全都是他们爬上爬下时留下的痕迹,他们是野生动物,怪不得脾气这么倔强,力气这么大。但,他们总逃不出这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监牢”。哈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本事,多么厉害,永远脱离不出我们的掌心,总而言之,这次野生甲鱼我是吃定了。

No。3最后的王牌

上两个他们最拿手的`绝招都没有成功,俗话说狗急也要跳墙,甲鱼急起来不知要干出什么样的怪事呢。“实在不行,我们只有使出‘最后的王牌’了。”甲鱼凑在一起,似乎在商量着。不一会儿,阿姨来给甲鱼喂食了,把米饭、小肉、豆子扔在他们面前,他们理都不理,闻也不闻,趴在那一动不动,像死了似的,可我转念一想:刚才还凑在一起,怎么阿姨来了就变成这样了?难道是他们的招术?过了好久,我发现他们有微微的移动,但也不能证明什么,有可能是我眼花了呢。马上叔叔就要回来了,其他菜都准备到位了,就剩甲鱼了,因为甲鱼死了,肉就不鲜,于是阿姨打算把他俩丢掉。也许是阿姨抓他们的时候弄疼他们的什么地方了,甲鱼突然发起了反攻,狠狠的咬了阿姨一口,还有一只见状,也跟着做了。可他们不知道,他们行走的速度是多么的慢,一下子就被阿姨揪住了小尾巴。他们功亏一篑,是因为他们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原因吗;还是阿姨防备在先?现在,我终于懂了,他们“最后的王牌”=绝食+装死+攻击+脱逃。

临阵脱逃的来历 第9篇

2、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负有监押在押人员的司法工作人员失职导致在押人员脱逃,具体表现有:

(1)未尽职守;

(2)未严格按规章制度行使职权;

(3)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职务义务;

(4)履行职务义务严重不负责任;

(5)其他失职行为;

(6)造成严重后果。

所谓脱逃,是指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从羁押场所如看守所、拘役所、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等或者押解途中或者审判场所逃走,从而脱离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虽然在押但不是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而是其他人员如被行政、司法拘留的人员、劳动教养人员逃离羁押,不能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构成犯罪的,亦应以他罪,例如玩忽职守罪论处。所谓严重不负责任,是指在羁押场所、押解途中未按规定采取有关看守、监管措施;擅离看守、监管岗位;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有脱逃迹象,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时,不及时组织、进行追捕等。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脱逃是由于行为人的玩忽职守、严重不负责任而造成。如果没有玩忽职守、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或者虽有玩忽职守、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但与在押人员的脱逃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也不能以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论处。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属于结果犯,只有造成严重后果时才构成犯罪,所谓造成严重后果,一般是指致使重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致使多名犯罪嫌疑入、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脱逃致使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受到严重影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后打击报复控告人、举报人、证人和司法工作人员,继续犯罪,危害社会等等。

3、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负有监押在押人员的监狱、看守所、劳教所、少教所的司法工作人员,其他人不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

临阵脱逃的来历 第10篇

(1)致使依法可能判处或者已经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的;

(2)3次以上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或者一次致使3名以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的;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以后,打击报复控告人、检举人、被害人、证人和司法工作人员等,或者继续犯罪,危害社会的;

(4)其他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临阵脱逃的来历 第11篇

2012年2月23日张某因涉嫌诈骗犯罪被安徽省H市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上网追逃, 2012年5月23日张某被江苏省A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民警在宁通高速某收费站查获, 并临时羁押至A市看守所。2012年5月31日9时许, 张某在监区医疗站就医时, 趁看管民警不备逃走。6月1日上午张某被抓获归案。

二、分歧意见

对本案中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脱逃罪, 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观点认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脱逃罪。首先张某的前罪是否构成诈骗罪无法认定, 其次张某被羁押时未被出示发案地公安机关拘留证原件, 且从看守所逃走时未被延长刑事拘留期限, 其刑事拘留时间已超期。第二种观点认为, 张某的行为构成脱逃罪。

三、评析意见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根据我国《刑法》第316条第1款规定:“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此可见,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是脱逃罪的犯罪主体, 从被关押的场所逃走是其客观行为。犯罪主体上看, 脱逃罪的主体是指已被依法关钾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只要司法机关在关押的当时符合法定的程序与实体条件, 就应认为是依法关押, 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就可以成为本罪主体。犯罪的客观方面应表现为脱离监管机关的实力支配的行为, 即逃离关押场所。可以乘监管人员疏忽而逃离关押场所, 可以乘外出劳动逃离关押场所, 也可以对监管人员使用暴力、威胁手段而逃离关押场所, 打破门窗或毁损械具后逃离关押场所等等。

与大多数网上追逃的司法实践一样, 在本案中, 协作地公安机关也是通过公安网下载的拘捕文、使用发案地公安机关的拘留证传真件将犯罪嫌疑人送往协作地公安机关羁押, 这种临时羁押措施使得犯罪嫌疑人张某的权利义务及其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 而发案地公安机关的交接迟滞导致张某羁押期限超期。但是犯罪嫌疑人张某从立案到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以及被列为网上逃犯直到被异地抓获后羁押于当地看守所, 都是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定程序的, 张某系被依法关押的犯罪嫌疑人, 符合脱逃罪的主体要件, 其乘看管民警不备逃脱的行为符合脱逃罪的行为要件, 张某的行为应当构成脱逃罪。笔者认为, 在法治社会中, 行为人必须为了维护司法机关的权威性、和法律的严肃性, 具有服从国家机关依据法律做出的决定的义务, 在本案中若发案地法院最终判决张某不构成诈骗罪也不影响其脱逃罪的构成, 张某应就其非法被羁押的期限申请国家赔偿法等相关法律要求有关机关予以赔偿;在执行中出现的程序瑕疵等问题也应由相关部门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临阵磨枪 不快也光 第12篇

一眨眼,第三单元的测试已经结束了。嗯,可以放松几天了,我高兴地想。

周五一早,我高兴地来到学校。刚考试完的班级通常是轻松而愉快的气氛,可此时的班级却是如临大敌般的紧张。有的同学在认真复习,有的同学在讨论着什么,丝毫没有考试完的轻松。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朱老师今天要考生字词!完了,我昨天一个字也没复习,这可怎么办呀!我强忍住心中的不安,坐在座位上。正当我打开语文书,准备复习时,我转念一想:就这一会儿时间,能复习点啥呀。最后还是考那么多分,干嘛浪费这时间。于是,我将语文书收了起来,看起了课外书。

“鱼贯而入、吭喳作响......”果然,朱老师听写了一至四单元的生字词。“憧憬、舅舅、锻炼......”听写了几十个词语,好多我都不会。再看看我周围的人,像王孜鑫,腰板挺得直直的,手中的笔一笔一划,显得十分有力,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还有李秉东,厚实的`大手有条不紊地写着,宽大的耳垂随着头部的转动而微微摇晃着,显得十分沉着冷静;再比如陶淞仪,耳朵像天线一样竖起来,生怕漏听了一个词语,老师的话音刚落,他就已经写好了,又等着老师念下一个。

唉――哪怕只复习一会儿,我也能多记住几个词呀!真是悔不当初啊!下午,这次听写的成绩便出来了。看着鲜红的90,我感到很失落,那么多90分以上的,结果我才刚扒住了一点边儿。妈妈常说:哪怕只有一分的希望,也要尽满分的努力去做。要是我那会复习一会儿,就算只记住一两个词,分数也会比现在高。

脑筋急转弯密室脱逃 第13篇

2. 为什么大部份佛教徒都在北半球?●南“无”阿弥陀佛

3. 偷什么东西不犯法?●偷笑

4. 你知道现代的科学家一般都出生在哪吗?●医院里

5. 大雁为什么要向南飞?●因为用脚走太慢了

6. 冬瓜、黄瓜、西瓜、南瓜都能吃,什么瓜不能吃?●傻瓜

7. 盆里有只馒头,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只,但盆里还留着只,为什么?●最后一个小朋友把盆子一起拿走了

8. 老王一天要刮四五十次脸,脸上却仍有胡子。这是什么原因?●老王是个理发师

9. 有一个字,人人见了都会念错。这是什么字?●这是“错”字

10. 什么车子寸步难行? ●风车

11. 小明从不念书却得了模范生,为什么●小明是聋哑学生

临阵磨枪成语解析及出处 第14篇

临:到,快要;阵:阵地、战场;枪:指梭镖、长矛一类的武器。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二、临阵磨枪成语近义词

措手不及 [ cuò shǒu bù jí ]

临时来不及应付:必须做好防洪准备工作,以免雨季到来时~。

临渴掘井 [ lín kě jué jǐng ]

到口渴的时候才去挖井。比喻平时不准备,临时才想办法。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渴而穿井 [ kě ér chuān jǐng ]

比喻事先没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江心补漏 [ jiāng xīn bǔ lòu ]

比喻失去了时机,已无法补救。

临阵磨刀 [ lín zhèn mó dāo ]

临:到、快要;阵:上阵打仗。到快要上阵打仗时才磨刀磨枪。

三、临阵磨枪成语造句

1、他平时不努力学习,总是在考试前临阵磨枪。

2、学习靠临阵磨枪是不会有长进的。

3、明天就要考试了,今晚他才拿出复习提纲,临阵磨枪,不知能否考好。

4、考试临阵磨枪的做法不是长久之计。

5、明天就考试了,他今天晚上才临阵磨枪开夜车复习。

6、永远是临阵磨枪,至于光不光亮不亮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7、每次考试前,他才临阵磨枪,复习功课,成绩当然不好啦。

8、学习要靠平时努力,不要临阵磨枪,到考试前才用功。

9、他为应付期末考试而临阵磨枪.

10、保罗现在真正抓紧考前复习,正所谓临阵磨枪.

11、我在刚过去的48小时在临阵磨枪。

12、为了明天的考试,我得熬夜临阵磨枪.

13、马上就要进行期中考试了,俗语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14、她正在为应付经济学考试临阵磨枪。

15、我也在临阵磨枪,奋笔直书!呵呵!

16、于是,抱着“临阵磨枪,不亮也光”的想法,广大胖友纷纷投入到减肥塑身的洪流之中。

17、人家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小胡这可谓是“临阵换枪,既快又光”。

18、对于第一批Google人,一个工作日不再像是为期末考试临阵磨枪那样紧张。

19、有同学仍在空荡荡的教室加紧复习,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九州”的来历 第15篇

在新闻报道中, 新闻的主要内容是靠语义的明确来表现的, 但是, 语义的明确决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起积极作用的, 过分的明确, 是繁琐、冗长、重点不突出、平淡无味、不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因此, 在某些情况下, 语义的适当模糊是语义明确的必然的、必要的补充。模糊的语义运用得当, 能起到以下一些积极的作用:

语义的模糊有助于语言的简洁、流畅。在新闻报道中, 适当地使语义模糊, 可以使叙述简洁、概括性较强。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家哥根说:“描述的不确切性并不是坏事, 相反, 倒是件好事, 它能用较少的代价传送足够的信息, 并能对复杂事物作出高效率的判断和处理。也就是说, 不确切性有助于提高效率。”否则, 不必要的“明确”反而会把主要意思掩盖了。选用一些模糊的词语, 使语义模糊恰当地发挥作用, 语言反而显得简洁、明快。如:运用了一些模糊语言“持久战”、“昨晚”等, 使语义适当模糊, 从而达到了语言简洁、流畅, 便于阅读的效果。

语义模糊有助于语言的生动。使用模

出版物中, “九州”误为“九洲”, “五洲”误为“五州”, 是常有的事。漫步街头, 九洲商厦、九洲公司, 更是随处可见。甚至有一家出版社, 曾以“九洲”命名。可见, 州、洲不分已成为汉字使用中的一种常见病。

“州”是象形字, 字形由一个“川”字和三个小点组成。“川”字代表水;三个小点在甲骨文、金文中本是一个小圈, 到小篆中化为三个小圈, 后来再由圈变点, 代表高出水面的土地。《说文解字》释“州”:“水中可居者曰州。”这是“州”字的本义。

“九州”一词是怎么来的呢?“禹分九州”是一个流传很久的传说, 说是大禹治水后, 把中国分成了九部分, 其实这一传说并不可靠。远古时代, 初民择水而居, 我们的祖先想来最初聚居在九块陆地上, 这些陆地被水包围着, 故统称为“九州”。从此以后, “九州”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九州”的名称, 历来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中记载的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豫州、梁州、雍州。《尔雅·释地》中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氏》中有幽州、并州

糊语言, 恰当地使语义模糊, 在新闻报道中使语言生动、活泼, 富于情趣。如经调查, 原来该矿为重新“开张”, 请当地乡长吃了顿饭, 并奉上5000元现金, 乡长“仗义”, 允许其照常生产。目前, 这位乡长正在等待当地司法机关的处理。

在文中, 记者用了一些模糊词语。倘若要一一描述出“该矿”如何请“乡长”“吃饭”, 如何“奉上现金”, 乡长“仗义”的话语和举止表情, 一定会繁琐啰嗦, 而这些模糊词语的使用已经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使语言更生动活泼。

语义的模糊有助于语言的灵活, 使语言留有余地。在新闻报道中, 时间、地点、数字往往要交代清楚, 但是有时模糊些反而更好, 可以避免语言的绝对化。如“清理腐败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煤炭行业, 铁矿等其他矿山行业也会面临同样命运”。在这句话中, “其他”等模糊语言的运用造成适当的语义模糊, 使这条新闻恰切地表述了诸多矿山行业被清理整顿的事实。由于这条报道的主旨和着眼点都不需要表明被清理整顿的具体矿山行业, 所以, 语义的适当模糊, 不仅没有影响此新闻主旨的表达, 反而使新闻报道的语言避免了绝对化。

而无徐州、梁州。这些州本是以水文为标志的地理区划名称;秦、汉统一中国以后,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实行了郡县制, 则成了行政区划名称。今天不少地名中的“州”字, 无疑是历史上行政区划的遗存。

既然“州”字已移作他用, 于是人们又创造了一个“洲”字, 专指水中的陆地。“洲”是“州”的后起字。这个“洲”字指称的对象可大可小, 大的如欧洲、亚洲, 小的如鹦鹉洲、橘子洲, 它们或者被海水包围, 或者被江水、河水包围。《诗经》的用字变化, 也许可以看出州、洲的演变过程。“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这里的“洲”字在最初的版本中作“州”, 指水中的沙滩, 《说文解字》“州”字字头下引的便是“在河之州”;“洲”字出现以后, 逐渐以“洲”代“州”, 现在《诗经》的通行版本均为“在河之洲”。

在州、洲已经明确分工的今天, “九州”写为“九洲”, “五洲”写为“五州”, 是错误的。

(摘自《咬文嚼字》2008年合订本

一般说来, 在新闻报道中, 新闻信息的传播主要是靠语义的明确性来表现的, 多年来, 新闻工作者都坚持“新闻语言必须准确”的原则, 认为“准确”是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在新闻报道中, 适当地使用一些模糊词语并不会影响新闻事实的表述。同时文学的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造成语义的模糊在新闻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但是我们必须强调, 语义的明确是新闻报道的主体, 语义的模糊则是语义明确必然和必要的补充。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张乔:《模糊语义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3.彭京宜:《法律语言的模糊性》,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

4.叶蜚声、徐铿通:《语言学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5.胡明阳:《语言学概论》, 语文出版社, 2000年版。

(作者为天津商业大学讲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临阵脱逃的来历】相关文章:

在押人员脱逃的特点07-14

上一篇:高考文综选择下一篇:与领导相处的美妙之道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