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读后感

2024-07-15

《解密》读后感(精选6篇)

《解密》读后感 第1篇

早在好几年前就听说过友邦保险,这是一家规模很大的跨国保险公司,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来到上海,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特别是它在中国的几个大中城市的迅速崛起,多多少少让人觉得有点儿神秘,我作为一名保险从业人员确实也很想了解一下这家公司,看他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同时也期望从中找到点儿什么灵丹妙药,让本机构的能够尽早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解密读后感。正好分公司个险部把《解密友邦》一书推荐给我们,通过认真阅读,收获颇深。现就把我个人看后的一些感想发表如下:

一、追求卓越,要做就做最好

友邦保险“源自中国”,它的母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位居世界500强前10名,1992年友邦保险获得了中国开放外资的第一张经营许可证,成立了友邦上海分公司,后来又陆陆续续的在深圳、广东、江苏和北京成立了8家分支机构,由于受政策的限制,友邦不可能大规模的扩张机构,但非常注重对每一个机构的精耕细作,在每一个有友邦保险的地方,人们都会感到友邦的存在,它有着一流的业绩平台一流的经营效益,常常成为同业仿效的对象,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都会感到来自友邦的压力,不得不提出要向友邦学习,发出“两眼看友邦”的感叹。

二、严格的管理,大胆的创新

友邦的掌门人格林伯格拥有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他对属下的要求是严格的,集中控制是公司管理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令行禁止的作风,公司必然是一盘散沙,执行力的好坏是一个公司成功的关键。但友邦的严格管理并没有束缚员工的思想,而是积极了鼓励员工大胆创新,培养员工的独立判断能力,不论是新产品的开发,还是服务领域的拓展,友邦公司均走在行业的前列,从而使公司活力永存,立于不败之地。

三、保障是保险公司永恒的经营主题

友邦认为,寿险不同于储蓄和投资,它首先是一项充满爱心得事业,买人寿保险是为了自己的父母、爱人、子女,是爱心的延伸,读后感《解密读后感》。目前我国股市大牛,股票和基金成了眼下最热的投资渠道,而保险公司也推出了一些投资型保险,把保险和投资融为一体,既获得保障,又分享了牛市的成果。但作为投保者一定要明白,保险最主要的功能是保障,投资回报只是附加的价值。因此,我们在推销保险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理直气壮的宣传保障功能,卖出保险的产品特色。

四、必须建立一支特别能战斗的代理人队伍

与一般的物质产品不同,寿险产品时一种无形的产品,购买的是未来,这些特点决定寿险产品必须靠一支较庞大的代理人队伍来完成。对代理人又必须是佣金制,佣金制为每个代理人描绘了一个蓝图,公开的薪酬体系加上公平的晋升途径使每一位代理人都能够看到自己未来和希望,从而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从业积极性。但同时友邦对代理人的要求又是严格的,推销寿险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代理人一方面要了解投保人的特殊需求和特殊的心里,另一方面要精通寿险业务,了解不同的险种。而要想使代理人做到专业化,严格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友邦要求代理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并且通过社会监督来促使保险代理人提升服务质量。

五、服务是保险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

在保险市场上友邦的品牌价值是很高的,友邦认为保险就是以高品质的服务为基础的,友邦品牌的制造过程就是先从服务入手,而且在一系列的售后服务中,理赔可以说是客户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在一般人看来,保险公司在推销保险时非常热情,一旦客户需要进行赔偿时则困难重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找这领导签字、找哪领导签字,客户因此认为保险理赔困难重重,而友邦则主张“投保从严,理赔从宽”,严格的体检可以帮助投保人及早的发现自己的病情,并为以后的快速理赔打下基础。友邦率先在业内提出“为客户找理由来理赔”的理赔理念,同时不论理赔金额大小,都一视同仁,深得人们的广泛认同。它们把“以人为本,以客为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通过完善的培训系统培养专业、诚实、守信、值得信赖的代理人,因为保险公司的优质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代理人表现出来的。为我们的民族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地方。

《解密》读后感 第2篇

这部小说最大的魅力在于故事中主人公所从事的破译工作带给读者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并且也对人生的一些重大命题的关注:偶然与必然、天才与疯子、成功与失败、爱情与亲情、国家和家庭等等。

小说的最后,作者是以采访者的口吻来叙述的,且还有一个外一篇叫“容金珍笔记本”,通篇是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凌乱又奇特。这种写法更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看后我以为确有此人、确有此事。其实主人公和故事都是纯属虚构的,并非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只能说明作者以假乱真的功夫以达到某种出神入画的境界,但我仍然相信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有这样的人,只是无缘亲眼见到。

日产投资中国解密 第3篇

日前, 日产雷诺全球CEO卡洛斯·戈恩表示, 2009年将优先投资中国, 确保日产中国市场优势地位, 因为“中国可能成为全球汽车领军者”。做出类似表示的还有通用CEO瓦格纳, 他说, 通用将把在美国得到的援助用于中国, 他认为“中国市场机会多得惊人”。两大汽车巨头同时做出相同表示, 足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应当说, 此举绝非偶然。

我们看到, 当许多国家将援助资金用来救银行的时候, 中国却将4万亿资金投向了实体经济。二者的区别在于, 一个是保命, 一个是发展, 折射出国家经济处境迥然不同。2009年, 中国GDP增长率有望继续保持在8%以上, 而大多数发达国家则可能是负增长。

中国经济全球一枝独秀,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全世界看来, 中国等于经济复苏的信心。所以, 当美国汽车“三大”纷纷收缩国内战线的时候, 对中国市场却做出截然相反的选择, 不仅不减少投资, 还要加大投资, 在它们看来, 中国是尽早走出危机的保证。

实际上, 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不仅仅是美国“三大”及日产, 还有投资人, 比如巴菲特。

2008年9月, 巴菲特以2.3亿美元认购比亚迪10%股份, 他看好比亚迪双模电动汽车, 更看好中国汽车市场以及中国经济趋势。

仅就日产来说, 卡洛斯“重点投资中国”的决策, 无疑将使东风日产及郑州日产受益, 不仅资金, 还有技术。

在观察者看来, 日产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早已有之。2008年, 东风日产新品投放速度明显加快, 逍客和奇骏接连上市, 市场反应相应热烈, 年总销量猛增至35万辆, 增长幅度达到55%, 远高于行业6.7%的平均增速。郑州日产也是异军突起, 增速超过18%, 一期投资10亿元的第二工厂也在金融危机的寒风中高调开工, 唯一能解释的就是信心。

有信心的不止国际汽车巨头及投资者。

2009年1月14日, 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率先出台, 政府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随着燃油消费税的出台及取消养路费、降低购置税、油价下调等多项利好政策的实施, 中国汽车1月份销量达到79万台, 单月销量第一次超过美国。这是消费者信心。

有人已经预测, 2009年, 中国汽车销量有望超越美国。

维基解密,解密阿桑奇 第4篇

2011年1月11日,因涉嫌强奸在伦敦被捕(目前在英国接受保释)的阿桑奇现身伦敦,出席了自己的引渡听证会。在不到半小时的庭审过程中,他一直都坐在玻璃屏风后面缄默不语,只开口对自己的身份及住址予以了确认。据悉,下次听证会将在2月7日和8日举行,此前阿桑奇可继续被保释。阿桑奇说自己对本次庭审结果很满意,同时也表示“维基解密”不会受到自己官司的干扰,将继续公布更多劲爆消息。

好奇的孩子

跟许多只喜欢跟着玩具动的孩子不同,阿桑奇从小更喜欢的是把玩具拆掉,研究它为什么会动。

1971年7月3日,阿桑奇出生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城市的汤什维尔,在他刚满周岁时,母亲Christine就与其生父离婚,嫁给了一位当地的导演,但这段婚姻并不稳定,只持续了7年就寿终正寝。阿桑奇8岁时,母亲再嫁,对象是一位性格暴虐的音乐家,并给阿桑奇生下一个弟弟。但这个男人竟然是一个邪教组织的成员,而该组织有一条教规就是教友要将自己的孩子敬献给教主。这个走火入魔的男人想要将小儿子献出,使Christine不得不带着两个儿子悄悄出逃,此后一直四处辗转。阿桑奇14岁时,他已经搬了37次家。在接受《纽约客》的采访时,他把这段经历称为“汤姆·索亚的历险”。

频繁的迁居使阿桑奇没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正规教育,但他依靠自学读了大量书籍。其实早在幼年时期他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当时手头不宽裕的Christine常常从廉价商店里给他买二手玩具。拿着破破烂烂的玩具,小阿桑奇丝毫也不介意,他自己找来螺丝刀和手钳,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些玩具“大卸八块”,在弄清其构造后又一一还原,甚至修得比之前更好。阿桑奇住在昆士兰州时的儿时好友说:“他就喜欢将事物拆开来看它们是如何运转的,这对他而言是比使用和享受它们更有乐趣的事。”

逃亡途中,母亲Christine在一家电子产品商店的对面租了间房子,于是少年阿桑奇经常到店里的一台Commodore 64型电脑上学习编程。后来,Christine把这台电脑买下作为礼物送给儿子,正是在这台电脑上,阿桑奇学会了如何破解常用程序。16岁时,阿桑奇得到一个调制解调器,并以Mendax的名号联上了当时还未成形的互联网,由此积累了名声。他还和两名年轻黑客组成了一个名为“国际观察家”的黑客小组,闯入欧洲和北美的保密计算机系统。因为他们的活动日趋大胆,澳大利亚联邦警察针对他们展开了名为“天气行动”的调查。

1991年,20岁的阿桑奇于当年9月的某天深夜侵入加拿大电信公司“北方电讯”设在墨尔本的主机终端时,发现系统管理员也在线上,便试图挑衅:“我已经接管了系统。”但管理员没有搭理他,于是阿桑奇又给他留了一条消息“我在你的系统里玩得很开心。我们没有做任何损害系统的事,反倒在有些地方给它做了些改进。请不要通知警察。” 这名管理员当然第一时间通知了警察,让“天气行动”获得了突破性进展。10月29日晚上11点,警官肯·戴伊敲开了阿桑奇的家门,对他说:“我想你已经在等着我来了吧。”

随后,阿桑奇被控31项与黑客有关的罪行,当局花了3年多时间才将此案提交给法庭,他原本可能被判处10年徒刑,但最后不知为何,只付了一小笔罚款就息事宁人了。

结案之后的阿桑奇辗转职场多年,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人类最关键的斗争,并不是左派与右派之争或信仰与理性之争,而是个体与机构之争。当一个政权内部的交流趋近于零时,阴谋就会被瓦解,而泄密正是信息战的一个工具。正是在这个想法的推动下,震惊世界的泄密网站“维基解密”在2006年横空出世了。

寻爱的单身父亲

阿桑奇在“泄密”事业上可以晃动地球,但一旦遭遇感情却总是没有圆满结局,而这一次的“强奸”指控也正是与女人有关。

可能是受母亲坎坷的感情经历影响,阿桑奇自己的感情问题也是一波三折。阿桑奇的初恋出现在18岁那年,来自澳大利亚丹顿山区的16岁少女触动了他那颗敏感的心。两人很快就如胶似漆,并搬到几公里外的一处房子里开始同居。在那里,阿桑奇的初恋女友怀上了他的孩子。可是1991年阿桑奇的被捕让这段纯真的恋情被拦腰斩断,面临数项控罪的阿桑奇自身难保,吓坏了的女友只好带着孩子连夜逃跑。1995年结案之后,阿桑奇为争夺儿子丹尼尔的抚养权可谓心力交瘁,打了好几年官司。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个体与机构之间的斗争有多么残忍与艰巨。

阿桑奇一直对自己的这段初恋讳莫如深,当上单身父亲的他只表示自己想继续向前看。于是他化名“哈里·哈里森”在约会网站“OK丘比特”上开始了寻找爱情的旅程。在该网站上,阿桑奇把自己形容为一个颇具流氓气质的叛逆特工,并对自己的好色直言不讳,给自己打出了87%的好色指数。对于自己心仪的对象,阿桑奇列出了许多条件,尤其强调要有“勇敢”的特质:“具有异国情调、不墨守成规的女性。最好来自动乱地区,因为西方文化培养出来的女性毫无价值观可言,精神空洞。”

“黑客罗宾汉”

在同事眼中,阿桑奇是一个友善但又永远会与人刻意保持距离的人,而在那段距离里正是他对这个充满秘密的世界的洞察。

高而瘦、嗓音低沉语速快、一头智慧的银发,这是熟悉阿桑奇的人们对他最直接的印象。创办“维基解密”之初,阿桑奇的雇员只有他和当时16岁大的儿子丹尼尔(现在丹尼尔是一个软件工程师,与父亲很少联系),没有固定的办公室。陆续有雇员加入后,情况也没有多大好转,阿桑奇仍然经常睡在朋友家的沙发上。在同事们眼中,阿桑奇是一个非常依靠自我的人。“他性格坚毅又非常有策略”,一个曾在“维基解密”工作过的人这样说道,“他待人友善,但大部分时间都会刻意与你保持距离”。而在童年时期的朋友看来,阿桑奇不抽烟也不喝酒,唯一感兴趣的事就是寻找智力上的刺激较量。据称,“维基解密”一共有9名董事会成员,都十分神秘,阿桑奇是其中唯一对外公开身份的人。

解密读后感 第5篇

它好看在什么地方呢,让我总结一下吧。

首先人物的出场很具有传奇色彩,全文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容金珍的破译密码专家,但小说却是从荣家祖上开始说起。一开始介绍了一位天才女士“她自幼聪慧过人,尤其擅长计数和演算,11岁进学堂,12岁就能和算盘子对垒比试算术,算速之快令人咋舌,通常能以你吐一口痰的速度心算出两组四位数的乘除法。一位靠摸人头骨算命的瞎子给她算命,说她连鼻头上都长着脑袋,是个九九八百一十年才能出的一个奇人。

这位奇女子就是容金珍的奶奶,为后来容金珍的天资聪明埋下伏笔,一切事物不是空穴来风,也是有遗传在其中的。但奶奶后来因难产而死,生出个大头鬼,这个儿子不争气,四处作恶,为非作歹,最后被人杀掉。

《解密》的故事,结局落于一个大大的俗套,而开始却不能说乏力。一个强的始,充满了神秘主义和演义色彩(请恕我对此有着较高的兴趣),那个神奇的容氏家族,那个充满了秘密的后院,以及那个揭露着秘密的大头虫。等大头虫变成了701的一个解密员之后,一切都普通下来,这本小说也就由一个惊叹的问号变成了一个平实的逗号。这源于我个人的喜好,我喜欢神秘的英雄主义,哪怕它不合学理。我不喜欢泛政治化的英雄主义,哪怕它很悲剧。

《解密生命》读后感 第6篇

这本书的开头从“生命之源”写起,讲述了众多科学家对于生命起源的研究。人们为这个问题费尽心思,不过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说法能让多数人信服。这样的开头吸引了我,让我迫切希望了解下去。紧接着,书中又讲到了生命的演变,讲到了原始生命一步步进化成为今天的生物的漫长过程。作者又介绍了生命的基质――细胞,介绍了它的结构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后来又讲到了细胞工程。关于遗传学知识作者讲到了许多,从染色体到DnA再到基因,又写了基因工程、基因疗法等,都介绍得十分详细。大体就是这些,整本书几乎囊括了人们对生命研究的全过程。在书的最后,作者还展望了未来,预想今后关于生命研究会有哪些突破,每一点都见解新颖,能引发我的无数思考。

这本书实际上讲的就是生物学,但基本都是我们平时学不到的,而且其中有作者自己的见解。这其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鸣的是对克隆的看法。自从克隆羊“多莉”诞生以后,克隆技术就受到了世界的关注。一开始,人们仅仅对这门技术十分关注,可当人们发现它对于人类来说掌握起来易如反掌的时候,人们甚至开始有些恐慌了。许多人担心会不会有一天出现“克隆人”,虽然科学家已证实现在还不可能,可未来就一切都不好说了。作者认为,以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而言,在“克隆人”出现的那一刻,恐怕人们都还没做好准备。那样一来,世界就会顿时陷入混乱之中。我同意这一观点,相信很多人都能意识到。于是,许多国家已明令禁止人体克隆实验,有的国家甚至连动物克隆也不允许。但我认为,这些措施并不是为了阻止科技发展,它们只能阻止那些不以科学研究真正目的为目的而进行研究的人,他们只是想要赢得名利,或是给世界制造混乱,优秀的科学家绝不会那样做。“多莉之父”维穆特博士就多次声称:“我们从未想过要克隆人类,‘克隆人’对于研究来说毫无意义。”科学研究的目的是造福人类,无价值的东西我们不要为之花心思了。

当然,书还是以知识为主,其中有一些技术令我很感兴趣,例如基因工程。科学家现在已经可以根据需要把一种生物的一个“基因”与另一种生物的一个“基因”重新“组装”成新的生命体。这种完全如人所愿,由重新组装基因到新生物产生的生物科技被称为“基因工程”。我不禁大胆设想,利用这种技术,我们岂不是可以培养出具备各种优点的蔬菜、水果、粮食甚至牲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切都能变为现实吧!还有“基因疗法”也十分神奇,既然可以通过改良基因来治疗遗传基因存在缺陷引起的疾病,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遗传病都能这样治疗?或许我想得过于简单但我真的希望有一天人类能掌握这项技术。

上一篇:学生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下一篇:初二下册地理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