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库玉米收储管理制度

2024-08-11

粮库玉米收储管理制度(精选9篇)

粮库玉米收储管理制度 第1篇

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

粮库玉米收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更好的完成公司下达的收储任务,规范粮库收购、烘干、存储业务,确保收储玉米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秩序维护及登记: 详见《粮库保安管理制度》

三、玉米扦样:

1、玉米扦样人员每日由粮库主任负责指派,需达到2人以上,并由粮库主任确定每几辆车轮换一次,每日由化验员编排扦样点,每天至少变更一次,(大车12点,小车8点)。

2、扦样员必须按点取样。扦样时扦样器要匀速抽取粮样,扦到车底,不留死角,使粮样具有代表性。

3、上下扦样架时要注意安全,配戴安全帽,扦样员扦样时必须等待车辆停稳再上车进行扦样,扦样完毕后,扦样器放回指定位置

4、熟练掌握扦样方式方法,努力作好扦样员的本职工作,不得绚私情,不得弄虚作假,个别部位粮食异常,单独取样,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主任。

5、由保安指挥、监督扦样员(工人)按上述要求扦取样品,并亲自填写库制“密码单”。该单一式三份,两份装入样品袋内,一份交给卖粮者,样品封闭传入化验室。

三、玉米化验:

1、粮库化验室实行封闭检验,化验员不得随意离开化验室,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化验室,禁止室内吸烟。化验员要回避隔离,屏蔽通讯工具,封闭在化验室内。

2、样品检质后,化验员将检验结果和“密码单信息”准确填写在检质单中,并加盖本人名章,然后传给录入员,录入员根据密码与卖粮者手中的密码单核对无误后,将卖粮者姓名、车种、车牌号、检验结果等内容输入微机,打印出《原粮收购传单》一份,连同检质单一起交由卖粮人。

3、化验员每天做5个样品和仪器相对照,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并做好记录,发现偏离,应立即进行校对,检验员必须认真负责的填写检验记录,不许有涂改数据现象。

4、当日收购业务结束后,化验员负责对各区位进行取样化验,将化验结果和收购情况进行对比。

5、检验过样品用密封袋保留7天以上,以备复检;样品销毁时应统一归入粮堆,并进行计量,开具检斤票据。

6、化验员要服从领导,完成公司各项工作任务,严格执行公司收购标准,不得收购人情粮。

8、仪器设备要由化验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保管,仪器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要立即报告粮库主任

9、化验室 要每天清扫,保持整洁卫生,保持化验仪器清洁、干燥,摆放整齐,扦样粮要及时归库,防止生霉,化验室工作完毕后,要认真检查门、窗、水、电安全后方可锁门。

四、录入、检斤、复核

1、录入员进入微机系统的各种数据和售粮车自然情况要真实

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

可靠;严控计价方式,如发生输入错误,应立即报告信息中心,由信息中心按变价报告进行修改并及时添写修改记录。

2、监称员对重车检斤车辆,认真核对车辆牌号;确认驾驶室内无人、物时方可通知检斤员进行称重;检斤员核对传票与系统界面,确认无误后方可输入数量,进入微机系统。

3、卸车结束后,监称员指挥车辆按顺序空检出皮。验正车号、票号,确认无误后,通知检斤;监称员监督空车是否全部上称;空袋皮是否装车除皮;检斤员核对各项无误后,进行称重。

4、结算和复核员要认真核对相应指标后再打印凭证,结算人员一定要分清每联凭证的用途,不得随意分发,空白发票上不得提前加盖印章,发票必须连号使用,以备财务核算和税务检查,作废发票必须全联次保管好并移交给财务部。

5、空白发票一定要妥善保管,谨防损坏和丢失,如有丢失须及时上报并说明情况,发票各环节的传递交接必须要有交接表,交接表按要求双方签字确认,一个收购期结束,剩余空白发票须及时送还领用处。

五、卸粮现场管理

1、保管员必须根据卸车单,要求卸粮车按顺序排好,依次卸车。

2、保管员必须全程监督卸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收储班长,做扣量或重新化验处理。

3、保管员要管理好卸车工人,及时、高效把粮食入库,并做

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

好现场卫生。

4、保管员要监管好机械设备。如出现故障,要找维修工及时修理。要保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5、每日卸完粮后,要检查库门、窗户是否关好,设备是否完好。

6、现场管理人员不得收受卖粮户的财物,对卖粮户要礼貌、热情。

六、潮粮存储管理

1、收购的潮粮入库,保管员必须根据卸车单,按等级,分水分堆放。一般情况下,以3个水份为界划档,以便符合烘干用料需要。

2、潮粮入堆时,必须作过筛处理,清除粮食中杂质和霜雪,减少霉变与发热的诱因。

3、潮粮入堆时,必须如实记录粮食等级、水分、外温、入堆时间、数量等内容,潮粮形成货位后,即要插检温探子,添制储粮卡片,落实安全储粮责任人。

4、要坚持安全储粮检查制度,保管员每天进行粮温检测,每三天由收储班长组织保管员对所有测温点综合检测一遍。每七天由库主任组织相关人员对所有测温点进行联合检温,做好检温记录,随时掌握粮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杜绝坏粮。

5、化验员应及时向保管员提供粮质及水分普鉴(大堆复检)情况,每次粮情检查都要做好记录,以便及时整改并进行整

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

改情况跟踪。

6、每个潮粮堆应建立单独的保管台帐,注明该堆玉米每日的数量变化情况,粮库主任需不定时进行盘点抽查。

7、、提供烘干潮粮的原则是先高后低,先劣后优,既先行烘干高水份、粮质差的潮粮,后烘低水份、粮质优的潮粮。

七、玉米烘干管理

1、烘干塔、锅炉操作工人在上岗前必须全面进行技术、安全、操作方面的培训。

2、一个玉米烘干期结束后,新的烘干期开始前,应当组织对所有烘干设备,包括:烘干塔及所属设备、锅炉及其所属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修,确保烘干设备完好,正常运行。

3、烘干设备开机前进行设备清理、设备检查。完成设备润滑注油,进行空载单体与联动试车,做好开机、开塔准备。

4、烘干、锅炉司炉等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烘干系统工艺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履行岗位职责,实现安全作业。

5、潮粮在烘干前,要进行过筛清理,以便除霜清杂,提高烘干效率,保证烘后玉米质量。

6、潮粮烘干的原则是先脱险后安全。对于水份高、质量差的先进行烘干。高水份粮可采用二次烘干或边晒边烘的方法。有条件的可以采用低温密闭的方法,延缓烘干期。降低粮食成本。

7、烘干生产期间,要根据潮粮的水份、环境温度和烘后粮质要求,适时调整炉温、塔温、热风温度以及配风量、排粮转

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

数、煤层厚度等技术参数,实现烘干效率最大化。

8、做好烘干生产记录。掌握耗煤情况,实行计量管理,执行交接班管理制度。

9、实行设备巡检制度,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0、确保烘干安全,确保上料仓内粮食安全,要定期进行清塔,清理上料仓。

11、烘干化验

11.1对入塔前的潮粮进行质量、水份化验,指导烘干生产。11.2出塔干粮每隔半小时进行感观检验或用水份速测仪检测一次;每隔2个小时,用仪器化验一次水份。

11.3依据感观鉴定和仪器化验结果,及时调整炉温、塔温、风温,排粮等技术参数,确保烘后玉米不夹生、不过火、不降等。

11.4出塔干粮形成货位后,要进行普鉴。其结果即作为烘干质量考核依据及安全储粮依据。

12、锅炉、烘干塔、司炉等具体操作详见《烘干作业指导书》。

八、干粮保管

1、无论是直接收购,晾晒还是通过烘干达到安全水分的粮食,形成货位后,都要进行普鉴,其结果作为安全储粮的依据,同时上报经采购部原料处。

2、干粮形成货位后,应及时建立货位卡片,标明建仓时间,外温,水分,等级,保管责任人等。

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

3、对仓容和货位要适当的留有余地,以便倒仓,整晒或进行其它库内作业。

4、粮食堆存形式与堆存高度,要在保证储粮和储仓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仓容得用率。

5、露天囤,垛形状规格要一致,做到货位形态标准化,囤垛装码整齐。

6、露天囤,垛间应按消防安全条例要求,留有消防通道,囤垛在有一定坡度,表面平整,四周和顶部要苫盖严实。

7、过夏保存的粮食,其保管形态要达到雨季保管要求,做好防雨防侵湿,做到上不漏雨,下不塌底,边不起翘。

8、保管员每天进行粮温检测,每三天由收储班长组织保管员对所有测温点综合检测一遍。每七天由库主任组织相关人员对所有测温点进行联合检温,做好检温记录,随时掌握粮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杜绝坏粮。

9、粮库方面需坚持粮食检查,特别是风雨天,做好雨前、雨中、雨后分别检查,随时整理好货位苫垫,达到不漏雨,不潮湿。

10、季节转换期间要重点监测粮情,发现结露,结顶或局部发热现象,应及时采取翻倒粮面,进行通风处理,保证不坏粮。

11、季节转换期间要重点监测粮情,发现结露、结顶或局部发热现象,应及时采取翻倒粮面、进行通风处理,保证不坏粮。

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

12、公司采购部原料处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不定期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应及时整改,落实责任人。

粮库玉米收储管理制度 第2篇

第三批收储计划对玉米市场的影响

最近,国家粮食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达第三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安排中储粮总公司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区)收购国家临时存储玉米万吨,其中:内蒙古330万吨、辽宁350万吨、吉林870万吨、黑龙江450万吨.这批国家临时存储玉米的`收购执行期截止到4月底.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四川畜牧兽医英文刊名:SICHUAN ANIMAL & VETERINARY SCIENCES年,卷(期):36(2)分类号:S864.4关键词:

粮库玉米收储管理制度 第3篇

春分过后, 春管、春耕、春种逐渐进入繁忙季节, 东北等玉米主产区的农户也在焦急地等待新一年度玉米政策的出台, 以决定种不种玉米以及种多少玉米。所幸没有等得太久, 玉米新政策已逐步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在3月28日发改委媒体通气会上, 将2016年东北3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取消临储收购, 将对玉米市场带来深刻的变化。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随着玉米收储政策的大转向, 稻米市场也将深受影响, 后期走势不容乐观。

稻谷生产或受刺激

从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的 《十三五规划》方案中提出要调减玉米产量以来, 玉米去库存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由于国内玉米库存严重积压, 供求矛盾异常突出。为此, 国家将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两种手段来化解高库存。

现阶段玉米实行市场化收购将造成玉米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降低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2015年临储玉米收购价较上年下调了10%左右, 农户种植玉米的收益也随之大幅下降。 按照1亿t的临储收购量计算, 东北3省和内蒙古的玉米种植户将因此减收200亿元以上。 新政策将使玉米价格更多地由市场形成。 2015年临储价格下调后, 玉米价格就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 但国内外每吨价差仍高达600元。 同时, 大麦、高粱等玉米替代品进口数量激增, 对玉米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从当前国内供求关系和国际玉米市场形势来看, 预计未来玉米价格仍将下行。虽然国家会给予玉米生产者相应的粮食种植补贴以保证农户的种植收益, 但玉米种植收益下降将不可避免, 且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

与玉米政策大幅调整相反, 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2016年小麦与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基本维持不变, 只有早籼稻的最低收购价下调了0.04元/kg。 由于有政策托底, 稻谷种植效益更为稳定, 与其他粮食品种相比也相对较好。 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 部分农户尤其是东北适宜种植水稻地区的农户可能会更多地“旱改水”, 减少玉米种植面积, 而改种水稻。

2016年, 农业部提出要调减玉米面积66.7万hm2。 而黑龙江也提出要减少玉米种植面积66.7万hm2, 辽宁则提出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3.3万hm2。 在政策以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预计2016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减少66.7万hm2以上, 甚至可能超过133.3万hm2。 调减下来的玉米面积自然不可能都种水稻, 但如果有两成的面积改种水稻, 那水稻的种植面积就将增加几百万亩。 据了解, 东北部分农户“旱改水”的热情偏高, 因此, 只要年景正常, 2016年水稻继续增产的可能性仍较大。 在当前稻谷供应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 继续增产无疑会加剧供应压力, 也无助于稻米供给侧的改革。

玉米对稻米的替代作用将增强

玉米临储政策取消, 在目前的供求关系下, 玉米市场重心下移是大概率事件。 实际上, 玉米市场从2015年临储玉米价格首次下调时就开始了大幅下跌, 导致稻谷与玉米的比价迅速增大。 以早籼谷为例, 2004年前后, 早籼谷与玉米的比价基本处于100∶100左右。 2009年, 两者的政策性收购价格比为100∶120, 随着稻谷与玉米托市收购价格的不断上调, 二者的比价也逐步扩大到2015年的100∶135, 但这仍不是终点。

目前国际玉米价格为1 000元/t左右, 完税到港价在1 400元/t左右。在市场化条件下, 玉米价格很可能将会回落到1 400~1 600元/t左右。按此测算, 早籼稻托市价格与玉米临储价格的比价将扩大至1.7∶1以上。随着玉米价格的大幅下调, 稻谷、小麦等将逐渐显得比较贵, 市场竞争力下降将不可避免。无论是工业用粮还是饲料用粮, 玉米的替代作用都将增强, 对稻谷的需求也将相应减少。在稻谷面临继续增产的情况下, 稻米需求的萎缩将会使稻谷年度结余继续增加。

大米副产品价格承压走低

大米副产品主要有碎米、 米皮糠及砻糠等, 主要用作饲料, 少部分作为工业用粮。 受玉米价格下跌影响, 大米副产品和小麦副产品价格也是跌跌不休。 其中南方油糠价格由2015年8月底的1.88~ 2.12元/kg暴跌至10月的1.4 ~1.7元/kg, 跌幅达20%左右;碎米价格下跌0.2~0.4元/kg;稻壳价格下跌0.04~0.1元/kg。 此后虽有反弹, 但反弹的时间与空间均十分有限, 下行趋势难改。 事实上, 不单是大米副产品价格下跌, 麸皮等小麦副产品的价格也在快速下降, 且创下了10年来的新低。

随着玉米价格的进一步走低, 大米副产品价格仍将下探, 副产品价格的暴跌使原本利润微薄的米厂处境更加艰难。 虽然大米需求疲软, 但稻谷价格坚挺和副产品价格的下跌使米厂无力下调大米价格, 营销难度增加。

稻谷临储库存或将增加

玉米是三大粮食品种之一, 由于库存庞大, 国家对玉米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玉米价格将因此出现较大幅度下调。 作为三大粮食品种之一的稻谷同样库存庞大、供过于求。 虽然国家对作为口粮的稻米、小麦要确保绝对安全, 但随着玉米重心不断向下, 稻谷与玉米的比价不断拉大, 稻米市场向下的压力也将不断增强。 虽有最低收购价托底, 但后期政策调整风险也在增大。 在玉米取消临储政策后, 下一步改革很可能将会聚焦于小麦、稻谷。 在庞大的库存压力下, 稻米市场主体信心不足, 经营者存粮意愿更低。 在国内稻谷生产看好、稻米需求持续萎缩、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 预计稻谷集中上市期间供应压力将更为突出, 2016年临储库存仍有可能继续创造历史。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原因 第4篇

政策公布后,各类市场主体表现不一:有为国家政策拍手称赞的,有为改革愁眉苦脸的。之所以表现不一,原因之一是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有所欠缺。为什么要改?怎么改?改革后该怎么办?有何应对之策?本刊“五问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系列报道将为您呈现五方面(专家、基层政府、生产者、加工企业、经销商)的看法,看他们如何认识和献言改革。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决定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和价补分离的新机制,从而拉开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序幕。这次玉米收储政策的调整,是继实行大豆和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后,我国农产品政策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它的出台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和深层次原因,是加快农业农村改革,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背景

从宏观经济背景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农业发展所处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我国农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从农业自身发展面临的条件来看,一方面,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物质技术装备基础更加雄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农业机械化快速推进,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打开新局面;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范围逐步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业补贴制度逐步完善,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日益凸显。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经营规模小、科技支撑不足问题突出,农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对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提出了迫切要求;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产量、库存量和进口量“三量齐增”,天花板和地板的“双重挤压”对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升农业竞争力提出了迫切要求;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做出的统一部署。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的。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原因

启动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不仅与当前农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密切相关,更直接的原因是现行玉米市场形势和收储政策面临的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到了难以为继、非改不可的地步。2007年,我国开始在东北和内蒙古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这一政策对于保护农民玉米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平抑市场波动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只升不降的临储收购价格、垄断性的收购以及敞开收购、顺价销售的原则也确实造成了市场扭曲,干扰了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并由此对玉米市场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和冲击,不利于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玉米供求关系失衡。2008年以来,我国玉米生产持续超常规增长,面积增长了29.3%,产量增长了47.5%,对我国粮食面积和产量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12.2%和60.3%,无论是面积还是产量,玉米均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2015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创历史纪录的2.25亿吨。与此同时,受经济增速下滑、生猪周期性波动等因素影响,玉米消费却持续低迷,甚至连续几年出现下降,2015年国内玉米消费量仅为约1.75亿吨,比2012年减少了1500万吨以上。生产超常规增长与消费持续低迷叠加作用,使国内供求关系由产不足需迅速转为产大于需,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不断加剧,2015年产大于需量达到约5000万吨。

二是玉米库存积压严重。由于持续产大于需,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近年来国家连续4年启动了大规模玉米临时收储政策,2012-2014年度,临储玉米收购量分别达到3083万吨、6919万吨、8329万吨,2015年度截止到2016年3月25日,临储收购量突破1亿吨,达到创纪录的10353万吨。而由于拍卖底价偏高,成交率低,同期临储玉米拍卖只有近3000万吨,4年来临储库存结余已高达2.5亿吨,超过我国一年的玉米产量,各地库容爆满,形成了“收不进、调不动、销不出、储不下”的尴尬局面。

三是财政负担沉重。实行玉米临储政策,国家财政需承担收购费、保管费、资金利息费、做囤费等支出。数据显示,每吨玉米每年库存成本在252元,据此计算,目前2.5亿吨玉米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费用高达约630亿元。

四是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压力加大。在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撑下,国内玉米价格近年来一直处于高位,并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一度创出历史新高,而同期国际玉米价格却大幅下滑,导致国内外玉米价格出现倒挂,国内玉米价格已连续近3年低于国外玉米到港税后价,且价差不断扩大,价格倒挂常态化趋势明显。2015年国内外玉米到港税后价平均价差778元/吨,同比扩大153元/吨,甚至测算到进口配额外65%关税的美国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税后成本也曾一度低于国内玉米到港价。价格倒挂使我国玉米进口格局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原来的需求驱动型进口转变为价差驱动型进口,2010年以来,玉米已连续6年出现净进口,2015年进口量472.8万吨,同比增82.0%。不仅如此,由于我国对玉米实行进口配额管理制度,而高粱、大麦、DDGS、木薯干等消费替代品的进口没有配额管理限制,在巨大的国内外价差面前,2014年以来,企业为了应对成本上升压力,开始大量进口国外廉价高粱、大麦等替代玉米作为原料。2014年,我国高粱、大麦、DDGS、木薯干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435.8%、131.8%、35.3%、18.4%。2015年进口量分别达到1073.0万吨、1073.1万吨、682.1万吨、925.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5.8%、98.3%、26.0%、8.0%,替代品进口总量达3754万吨,仅进口的高粱、大麦就可替代饲用玉米消费约2000万吨。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量进口,直接挤占了国内玉米市场份额,使得国内玉米供大于求的格局进一步加剧,对国内玉米市场带来了明显冲击。

五是下游产业受到较大冲击。玉米临储收购政策侧重于保护生产,没有充分考虑玉米全产业链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上升的临储收购价格及垄断性收购,造成了国内玉米价格虚高,对下游市场主体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玉米深加工企业原料价格高,成本压力加大,普遍经营困难,限产、停产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许多企业提前检修,玉米淀粉和酒精加工企业开工率低,出现产品价格、玉米加工量、销售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的状况,甚至呈现全行业亏损局面。饲料加工企业受原料成本高和下游养殖业低迷的双重挤压明显,产量也出现下滑。经销企业市场业务也大幅减少,许多贸易商基本没有市场业务,仅靠参与临时收储玉米赚取国家补贴维持正常运转。

六是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近年来我国玉米面积快速增加,主要是“镰刀弯”地区等原来一些非玉米生产优势区面积增加较多,这些地区多为东北冷凉区、农牧交错区、风沙干旱区、石漠化区或山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原有种植结构多为大豆、杂粮杂豆、饲草等,改种玉米后,不仅消耗了更多的水资源、农药、化肥、农膜等,而且形成了玉米“一粮独大”的局面,种植结构趋于单一,不利于生态多样性和水土保持,还改变了原来合理的轮作方式,不利于地力养护。

粮库玉米收储管理制度 第5篇

改革玉米临储制度, 建立新的收购和补贴机制, 既是市场倒逼的必然结果, 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 改革的这一只“靴子”已经落地, 眼下, 人们更关注另一只“靴子”———“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将如何展开。

首先, 国家收购主体退出后, 市场收购主体是否能够有效进入? 如何避免市场失灵可能造成新一轮卖粮难的问题?国家收储退出, 将有利于加工企业玉米收购回归市场化竞争。但同时也应看到, 当前玉米加工企业主体普遍面临开工不足的困境, 这一方面是由于以前国家收储客观上抬高了原料成本, 另一方面也和当前整体经济形势密切相关。近两年, 玉米淀粉、酒精等深加工产品价格不断下滑, 终端市场需求不旺, 客观上导致玉米深加工行业需求不足。在这种背景下, “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 不能简单地把收购任务完全交给市场, 必须要通过信贷扶持、税收优惠等手段, 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 同时, 对于可能出现的大面积卖粮难问题, 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应急预案。

其次, 如何建立新的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补贴的资金从哪里来?中央能给各省多少补贴?地方如何将补贴兑现到户? 是与承包面积挂钩还是与实际玉米种植面积挂钩? 补贴的额度、方式、区域这些细则都有待进一步明确。 可以预想, 临时收储取消之后, 玉米价格可能会有一个向下的波动。这个时候, 如何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不受太大的损失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国家拿多少钱去补贴农业、农民的问题, 更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持续增收的战略性课题。可以说, 取消玉米临储制度只是开了个头, 后续相关配套措施能否到位, 直接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推进。

同时, 我们也应当看到, 无论是市场信号还是政策信号都很明确, 玉米种植结构已到了非调不可的地步。玉米种植户、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都要积极稳妥地推进, 做好结构调整的“加减法”。

收储新机制下,今年玉米怎么卖 第6篇

金秋时节,正是秋粮颗粒归仓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等近日发布的通知,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今年将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进行。在这一玉米收储“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下,广大农民今年玉米怎么卖?会不会发生玉米卖难?

收储新机制将首次实施

今年,国家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

今年,国务院决定在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把以往在农民卖粮时通过较高的收购价格补贴给农民的补贴,改变为补贴给种植者: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同时中央财政将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给予一定补贴,并鼓励地方将补贴资金向优势产区集中,保障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国家对各省(区)亩均补贴水平保持一致,补贴基期也在一定年限内保持不变。

农民必须自己找市场

黑龙江省富裕县龙安桥镇富新村农民袁凤波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在2000亩左右。袁凤波担心今年粮食销售会是个大难题。他说,往年农民的粮食都卖到国家粮库,即便有的农民把玉米卖给了粮食经纪人,最终经纪人也多是卖到国家粮库。而今年必须自己找市场,压力很大。

据当地村镇干部介绍,取消玉米临储后,国家给予农民在种植玉米环节时的补贴,农民因此会多得一部分收益。但实行市场化收购,这意味着托市多年的政策粮——玉米将变为市场粮。没有了国家托市,习惯把玉米卖给国家粮站的农民,今年将面临一定冲击。

相对于市场价格,玉米临储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受此影响,近年黑龙江大部分玉米进入了国储库,少部分玉米进入贸易、深加工企业等市场流通环节。

省长负责制防止卖粮难

新政实施第一年,如何避免出现农民找不到市场,大规模出现卖粮难?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士回应称,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责同志牵头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明确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统筹做好区域内玉米收购工作,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防止农民“卖粮难”。

农民需要的市场在哪里?通知要求各相关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统筹组织辖区内中央企业分支机构和地方骨干粮食企业带头入市收购,鼓励引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调动和保护企业积极性。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调节器”作用,鼓励企业加工转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深加工,促进玉米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

沈阳正平粮库仓储管理研究 第7篇

正平粮库成立于1994年5月, 位于沈阳的北部, 属于流通领域的中转仓库, 专门从事粮食储存和中转运输业务的仓库。主要功能是粮食的周转, 用于暂时存放待加工、待销售、待运输的粮食。一年四季都会有大量的粮食运送到该粮库, 尤其秋冬季节, 粮库根据国家粮食储备的需要及自身库存量的控制对粮食进行及时调配与合理运输, 为国家提供粮食储备的同时也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际的利润。

1.1 粮库的总体布局

粮库库区分为主要作业区, 主要储存区和办公区。主要作业区的构造很简单, 地面是简单的水泥地, 费用比较便宜, 而且人工操作比较方便, 是典型的露天型场地, 地面平坦便于运输工具的出入。主要储存区是对散粮进行仓储保管的区域, 多采用露天粮囤进行保管, 可以促进粮食的散热, 进行良好的通风, 加快粮食的烘干速度。办公作业区主要是粮库的管理人员工作的区域。每当粮食大量入库和出库作业, 办公区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多数据处理及信息都要从这里统计传达。

1.2 粮食入出库过程管理

粮食入库前, 必须经过接收、质检、验水、称重、点数、搬运、交接、登帐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这一入库过程都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 迅速地、准确地完成, 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认真、负责, 并对业务流程完全掌握。

在出库时, 根据需要提供合适的粮食。有些粮食可能作为国家粮食储备, 有些大批量需要可能是进行加工, 用于工业生产或生产资料, 所以根据不同需要提供合适的粮食, 既方便需求方又节省了大量的资源。需要注意检验粮食质量, 坚决杜绝不合格或有问题的粮食直接出库, 必须要经过必要的处理, 确保粮食质量的安全。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保证“先进先出”原则, 这样可以加快流通速率, 降低保管成本。

2 正平粮库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粮库的仓储空间布局问题

粮库有专门的储粮区, 但在各储粮区之间还有可以利用的剩余空间, 留出作为通道用的空间还有可以利用。

2.2 粮食入库时的包装问题

粮库的粮食包装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包装的规格不一;包装破损时有发生。粮食的包装规格不一会为装卸、运输和仓储带来许多麻烦, 而包装破损一旦发生, 粮食就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直接影响粮食的质量。

2.3 正平粮库内粮食质量存在的隐患

2.3.1 仓库内温湿度对粮食的影响

粮食在存储期间, 由于环境、气候和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变化, 粮仓内的温度或湿度会发生异常, 这极易造成粮食的腐烂或发生虫害。同时粮仓中粮食储存质量还受到粮仓中气体、微生物以及其他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为保证粮食仓库具有一个正常的温湿环境, 有必要对仓内温度, 包括粮食里面的温湿度进行监测。

2.3.2 新陈粮、好坏粮的混杂

通常把当年收获的粮食叫做新粮;把储存一年以上的粮食叫做陈粮;陈粮长期储存陈化变质的粮食叫做陈化粮。在农村, 每年农民都会有许多陈粮积存, 当秋收结束之后, 就可能会将陈粮和新粮混杂在一起进行储藏, 然后一起进行销售, 这样就会给粮库工作人员带来相当大的麻烦。因为新陈粮的含杂、含水量不同, 每年的价格也可能不同, 所以很难进行处理。

2.3.3 粮库火灾的发生

虽然正平粮库只是小型的流通型粮库, 没发生过大型的火灾, 但火灾始终是粮库的最大威胁, 干燥的粮食储藏不当很容易引起火灾, 需要高度注意。

2.3.4 粮食鼠虫害、霉变的发生

粮库的鼠虫害主要表现在直接对粮食的耗损、鼠虫排泄物和尸体对粮食的污染、携带外界污染物进仓、破坏粮仓设备、降低保管条件, 破坏包装物造成泄漏、昆虫活动对粮食的损害等。危害粮仓的昆虫种类很多, 有多种甲虫、米虫、蚂蚁等, 往往繁殖力很强, 危害猛烈, 能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损害。

2.4 粮库的仓储管理人员与组织结构的问题

社会上普遍对仓库工作存在一种偏见, 认为仓库不需要知识, 也不需要技术, 致使仓库人员的素质, 尤其是文化素质不高, 直接影响了管理水平。其实粮食在入库、储存和出库的过程中, 仓库的管理人员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有些机械设备不能完成或实现的功能只能由人工进行操作, 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仓储管理的组织职能是以一定的组织结构形式体现的, 组织结构的形式是仓储管理各个部分及其整个企业经营组织之间关系的一种模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形式的不断演变, 使物流仓库管理组织的结构形式也不断发展变化。东升粮库现在的管理组织结构有些混乱, 必须及时加以改进。

3 正平粮库仓储管理的改进策略

3.1 充分利用剩余空间

针对粮库布局存在的问题, 应进一步改进储粮的方案, 合理利用剩余空间, 以扩大储粮面积。在春夏季节, 还可以利用较大的空余面积进行粮食的晾晒, 以保证粮食的干燥。将剩余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会大大节约仓储成本。

3.2 粮食包装的改进

3.2.1 粮库粮食包装的规格与改进

不管选择哪种粮食的包装, 规格都要统一, 要求农民在将粮食送来是必须采用统一的包装规格, 否则会为工作人员带来很多的麻烦。规格统一了, 粮食在入库时就可以方便验收。

3.2.2 包装破损的改进办法

粮食散装、散运、散储需要相当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粮食生产经营者应从无包装化的角度正视粮食包装的改革, 无包装化作为粮食包装改革发展的最终目标, 对粮食散装、散运、散储的技术应该成熟一步推广应用一步, 包装生产企业与包装使用单位要通力合作, 用技术的力量去占领市场, 实现粮食包装及器具的标准化, 可在流通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搬运, 提高流通速率, 此外也便于包装器具的大批量生产, 有利于维修与管理。

3.3 保证仓库内粮食的质量

保证库内存量质量需要做到以下四点:控制好仓库内的温湿度;新陈粮、好坏粮的保管与区分储藏;火灾的控制;对粮食鼠虫害与霉变的控制。

3.4 粮库仓储管理人员组织与结构的改进

仓库管理的组织实质是把仓储人员之间的协作关系从人员、空间和时间上有效地组织起来, 使仓储各层管理人员能够成为协调统一的整体。组织仓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是提高仓储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人员组织是仓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范围十分广泛。一般来说, 人员组织包括作业分工和人员配备, 以及作业组织的形式和组织纪律等几个方面。作业分工和人员配备是仓库管理组织的基础。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配备人员, 以便发挥各作业人员的技术特长和工作能力, 处理好分工和协作的关系。

3.4.1 作业分工

正确的作业分工是合理分配的前提, 而合理的分工又是保证实现作业分工的重要条件。根据仓储业务活动过程及其他工作, 仓储作业分工可依其工作性质分为三类, 即:同粮食收、存、发直接相关的业务;协调业务工作顺利进行的管理性工作。如计划、统计、财会、人事等;业务顺利进行服务性的工作。如生活后勤、保安、设备、维修、水电等。

3.4.2 人员配备

合理配备人员, 就是根据仓储各项工作的需要, 给不同的工作配备相应工种的人员, 做到人事相宜, 人尽其才。

3.4.3 作业组织形式

在作业分工的基础上, 还要组织员工在作业过程中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协作配合, 这种作业协作的方式就是作业组织形式。

3.4.4 作业纪律

作业纪律是集体作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它要求每个员工按照有关规定、制度和要求去进行工作, 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仓库管理人员要遵守组织、仓储技术、工作时间、安全保卫等纪律, 使仓储工作顺利的进行。

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一般有:直线式、直线-职能式、水平结构式等。对于东升粮库这样的小型仓储粮库来说, 人员不多, 业务较为简单, 可采取直线式组织结构形式。这种形式的机构, 一般指挥和管理职能基本上都由仓储主管亲自执行, 指挥管理统一, 责任权限较明确, 组织精简, 不设行政职能部门、科、组等。

另外还要建立健全粮库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是仓储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正平粮库作为小型的流通型仓库, 也要加快制定和健全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 规范行业竞争秩序, 调整各项政策, 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

摘要:介绍了正平粮库的出入库业务运转情况。分析了粮库在空间布局、入库包装、库存质量、组织结构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以上问题, 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仓储管理,出入库,包装

参考文献

[1]梁军.仓储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凌乐进, 龙建平.物品购储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

粮库玉米收储管理制度 第8篇

通知明确,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内蒙古、辽宁2.00元/kg,吉林1.98元/kg,黑龙江1.96元/kg,相邻等级之间差价为每千克0.04元;收购期限为2011年12月14日至2012年4月30日;收购入库的玉米为2011年国产新玉米,符合国标等内品质量标准。

通知要求,中储粮总公司及其有关分公司要严格执行玉米收购质价政策。各指定库点要按照规定价格公开挂牌收购,对农民交售的玉米做到应收尽收,不限收、不拒收,切实做到敞开收购。同时,各指定库点要积极向农民提供“代烘干”服务,引导农民出售符合安全水分的粮食,增加售粮收入。中储粮有关分公司要合理布设收购库点,对售粮较为集中、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农民反映问题较多的地区要增设收购库点,扩大布点范围,方便农民售粮。要合理调度使用烘干设施,引导农民均衡有序售粮,避免出现农民集中售粮、排长队的现象。地方各级粮食部门要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加强对有关企业收购资格的审查和复查,加强对粮食收购活动、临时收储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农民售粮动态。对于农民反映存在“卖粮难”的地区,中储粮有关分公司要及时增加指定收购库点,满足方便农民售粮的需要。

通知强调,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政策执行情况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确保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粮库玉米收储管理制度 第9篇

1 土地收储现状

全县从2005~2009年在县城及部分乡镇规划区收储城镇建设用地项目共计39宗,其中县城规划区收储36宗。为使这些“生地”变为可供直接建设之用的“净地”,相关部门又对各宗收储土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挖平整、客土回填、机械碾压等开发施工,总计回填土石料110073m3,支出投资总额1678.8万元,其中县城36宗土地共填土石方1079589.7m3,支出总额1611.3万元。上述收储土地项目中,已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先后出让土地27宗,土地出让收入总额14747万元,县财政收益总额3150万元。

2 存在的问题

城镇土地收储在苍溪县总体状况趋好,县级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规划部署,切实加强土地收储管理,逐步规划土地市场运作,大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加政府土地收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苍溪县土地收储运作中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部分收储宗地无序无效回填,政府额外埋单。在收储的土地实现出让之前,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平整“毛地”,而大多变为“净地”出让后,开发商则需根据其建设项目的类型以及建筑施工图纸设计的要求重新开挖、平整地基,回填、碾压的土石方完全为多余之物。如滨江路游乐园土地1566m2,原回填平均深度2.8m,填夯4384m3,投资8.4万元。该宗地出让后,开发商用以建修高层楼盘,开挖地基达5m多深,就连原填方以下的大量土石都被挖出运到城外倾倒,这种情况在多宗收储土地均不同程度存在。包括投资124.7万元填方81048m3的江岸御园旁项目和耗资539.2万元填方256812m3的肖家坝养生塘地盘都出现此类问题。各处收储土地一概回填整治为“三通一平”的人造“净地”,不仅耗费巨大,而且还因生地变熟地的时滞而延缓出让供给,甚至有的地盘由于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和自然的生态格局,给出让后的建筑地勘及设计安全埋下隐患。

二是少数开发区域脱离政府监管,土地收益为零。县城旧城改造内的中洋花园、壁秀花园和红十字医院等处地盘,先后均由开发商与拆迁户直接协议转让地盘开发投建,使这些本属县域“黄金口岸”的宝贵资源政府分文无收。

三是建筑施工垃圾随处拖运堆放,平添收储成本。在近几年房价大涨的热潮中,县内外开发商相继在县城区开工了上百处建筑工地,而大量的建筑垃圾在有限的城区范围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收储尚未出让的地盘,被附近的建筑工地用作倾倒开挖土石料和建筑垃圾的首选场地,从而堆积如山,其影响及违害不言而喻。

3 对策建议

目前,苍溪县正处于城镇建设的高峰期,及时解决矛盾、纠正偏差、研究政策、规避风险,全面规范土地收储、出让行为,实现土地资源配置优化及土地效益最大化,十分必要。

1)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应按照国家《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收储市场的集中统一管理,对所有土地的收购、储备、出让严格实行“一个渠道进、一个盘子储、一个口子出”。对各宗收储土地的必要前期开发必须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力避无序无效回填,枉耗财力物力。

2)公开招标,规范运行。对收储土地由生地变熟地的开挖、回填、碾压等前期开发项目,一律严格公开招标,实行阳光操作,堵塞灰色空间,全面规范运行。

3)严密组织,有序实施。县城开发新区——江南河坝,可谓苍溪的“滨海”、“浦东”。要使这片宝地发挥最大升值空间,亟待尽快完善各项筹备工作。一是公开透明地比选拍卖机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减少人为定价因素的干扰,有效实现政府与投资方双赢互利;二是科学规范,因地制宜,实施拍卖前期的开发整理;三是根据规划布局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拍卖出让土地数量;四是据实合理地确定及预收保证金;五是加大对土地拍卖过程及结果直至出让后项目建设的监督力度,以增强政府调控能力,避免开发商非理性拿地、囤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摘要:在城市建设中,土地的收购、储备、出让行为,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影响非常直接,极其关键。因此,要规范土地收储管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上一篇:个性LOGO设计大赛下一篇:求职范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