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2024-06-29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精选8篇)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肺炎;肺炎支原体;小儿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近年来感染率有上升趋势。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有10%~30%是由MP感染所致,国外文献报道为9.6%~66.7%[1]。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易导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容易误诊。本文对1月—1月间我科明确诊断并治愈出院的96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中男56例,女40例,4个月~1岁9例,~3岁11例,~6岁32例,>6岁44例,3岁前发病占20.8%,~6岁占33.3%,~13岁占47.9%。夏秋季发病33例,冬春季发病63例,发病高峰月份为11~1月份。

1.2 临床表现 发热72例(75%),其中低热13例,中度发热41例,高热18例;咳嗽89例(92.7%),喘息18例(13例为婴幼儿),胸痛19例;头痛、头晕11例;胸闷、乏力9例;惊厥6例。查体双肺呼吸音粗53例,局部呼吸音低13例,干口罗音17例,湿口罗音13例;肝大3例。

1.3 辅助检查 全部病例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免疫荧光法检测MP?IgM均阳性;外周血WBC<4.0×109/L 10例,>10.0×109/L 24例,(4.0~10.0)×109/L 62例;测血沉40例,>20 mm/h 25例;测CRP 40例,>5 mg/ml12例;心肌酶:LDH升高14例,CK升高11例,CK?MB升高16例,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13例;EKG检查56例,窦性心律不齐13例,室性早搏2例,ST?T改变5例;脑电图异常6例。

1.4 X线检查 双肺呈斑点状、云絮状阴影40例(41.7%);双肺网状结节改变22例(22.9%);节段性或大叶性浸润30例(31.3%);肺门影增大、增浓11例(11.5%);合并少量胸腔积液5例。

1.5 肺外合并症 96例中有肺外合并症30例,占31.3%。其中心肌损害16例,为肺外合并症首位,占53.3%;神经系统受累6例,表现为高热惊厥、脑电图轻?中度异常;泌尿系统损害5例,一过性尿蛋白3例,一过性尿红细胞阳性2例;消化系统受累9例,表现为腹痛、吐泻;皮肤受累3例,表现为多形性斑丘疹,均在发热期出现。

1.6 治疗与转归 本组入院后首选阿奇霉素10 mg/kg,每日1次静滴,连用5 d,停药3 d为一个疗程。对于轻型病例,一个疗程后改用口服(服3 d停4 d),连用1~2个疗程。对于大叶性肺炎病例静脉点滴2个疗程,再口服2个疗程,总疗程4周。对于严重支原体血症患儿先用红霉素25~30 mg/kg静滴7~10 d,再改用阿奇霉素服3 d停4 d用2~3周。有心肌损害、脑损害者加用Vit C、Vit E、辅酶Q10、果糖或能量等改善心肌细胞、脑细胞代谢,同时早期给予地塞米松0.1~0.25 mg/kg静滴3~5 d。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2~4周复查胸片76例,68例完全吸收,另外8例大部分吸收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 讨论

目前,MPP已成为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本组病例以秋末至冬季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多见,占47.9%,但婴幼儿发病也不少见,占20.8%,年龄最小4个月。MPP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伴持续性干咳,早期肺部体征少,婴幼儿可有喘息。X线表现早于体征,主要有4种改变:以支气管肺炎改变最多见,占41.7%;其次为节段性或大叶性浸润占31.3%;双肺网状结节改变22.9%,肺门影增大、增浓11例11.5%;侧位胸片发现少量胸腔积液5例,均发生于大叶性肺炎患儿,故此类患儿应注意摄侧位胸片。实验室检查,本组病例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占64.8%,血沉升高占62.5%,CRP升高占30%。本组查MP?IgM全部阳性,MP抗体滴度一般在感染后1周左右开始升高,3~4周达高峰,持续4~6个月[1],故对于上述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的患儿,待发病1周时常规检测MP?IgM,以早期明确诊断。

MP除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外,也可累及其它系统如皮肤黏膜、心血管、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本组肺外合并症30例,占31.3%。其中心肌损害占首位,多为心肌酶升高和(或)心电图异常。根据我们的观察,MP对心肌的损害是肯定的,大多于抗炎治疗1~2周内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心肌酶多在4周内恢复正常。6例脑损害患儿出现惊厥,脑电图轻、中度异常。本组心肌损害、脑损害多为轻型病例。MP肺炎肺外合并症的发生机制普遍认为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MP抗原与人体心、肺、肝、脑、肾和平滑肌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当MP感染机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MP感染的肺外表现[2]。

MP是一种没有细胞壁仅有细胞膜的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其蛋白质丰富,因此,应首选能干扰蛋白质合成的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前者血中浓度高于组织浓度,当临床持续高热,疑诊支原体血症患儿,应首选红霉治疗,控制支原体血症后则可进入序贯治疗,改用阿奇霉素静滴或口服,这样,既能控制支原体血症,又能减少红霉素对肝脏的毒性。而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比较,组织中的浓度是血中的50倍,半衰期长达68 h,在吞噬细胞及病变组织尤其是肺组织中浓度高且持久,用药3 d即可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不良反应较红霉素少,对于无明显支原体血症的肺炎患儿首选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中若体温持续不退,除考虑支原体血症外,尚要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肺外并发症及耐药等。对合并细菌感染者选用敏感抗生素联合治疗,对肺外合并症同时采取对症治疗。

目前认为MP肺炎是由于MP本身及其激发的`免疫反应共同所致[3]。文献报道,MP肺炎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介质增多,提示MP肺炎可出现较强烈的炎症反应,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因此,对于急性期病情较重者、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或有肺外并发症者,可用激素[4]。本组2例合并脑损害和5例胸腔积液的患儿,在排除结核后,早期使用地塞米松0.1~0.25 mg/kg静滴3~5 d,未遗留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董宗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3,8(3):199?200.

[2] 俞善昌.有关支原体感染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09.

[3] 高春燕,庞随军,贾鲲鹏.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118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4):320?321.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第2篇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尤其对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此,我院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提高就业率,对临床医学专科教学进行改革,摸索出一条I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订单式选修科教学的新路子。

一、确定订单式特色教学模式

我们通过向全省医疗单位和学生家长进行医疗需求的调查,对学生家庭所在地区的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需求情况、学生本人的就业意向调查,

到嘉兴五县二区卫生局及人民医院进行医疗状况调查,此外对我院两所附属医院、六所教学医院的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进行现有医务人员年龄结构、职称职务、医院主要开展的业务项目、现有仪器设备进行摸底。

发现临床医学大专生要进入县市级医院医疗科室有很大难度,而县级医院及以下基层单位小科,特别是医技科室专业人才奇缺,本科生不愿去,中专生进不去.我们认为这些科室可作为专科生的就业方向。

但医院对需求的人员要求较高,要求动手能力强、并有一技之长,人院后能立即上岗独立开展工作。

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为适应医疗事业的发展要求,我院决定开展选修特色教学。

采用“基本专业教学+X”的教学模式。

“基本专业教学”就是在“三基”教学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基层医院所必须掌握的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第3篇

1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1.1 毕业论文相关知识欠缺

多数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是首次接触毕业论文, 在这之前他们从未受过相关的完善而系统的写作训练, 致使不少学生一时无所适从。而且, 医学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通常在进行临床实践实习的前期, 而这一时期通常正是重要的专业课学习阶段;同时, 这一时期的学生又面临着各种考试以及就业单位的种种考核等实际问题, 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研究和准备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

1.2 教学管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 高等教育的规模呈膨胀性发展, 学生数量增加迅猛, 而相关的管理人员有限, 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 面对各种变化的新情况, 不能与时俱进地迅速做出应对。南阳理工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 学科门类较多, 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大多不同, 这给管理工作更增添了难度。而且, 个别管理人员办事推诿、拖拉、不负责任, 导致教学文件不能迅速有效地传达到指导教师手中, 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及时, 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影响较大。

1.3 指导教师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 师生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就我院医学护理专业而言, 每位指导教师带有十多个毕业学生, 而且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 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明显不足。个别教师对工作相当不负责, 甚至有的教师连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没有仔细地审阅, 致使论文中出现大量的低级错误。在开题和答辩时, 一些教师既不提问也不指正, 或者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较窄、知识层次较低, 这些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

1.4 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

毕业论文设计时期也是教学管理上相对松散的时期, 尽管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 但教学内容的时间性要求不像课堂教学那么严格, 这使得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 对自己放任自流;有的学生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 却不虚心请教;有的学生不拟定提纲, 写论文时东一句、西一句, 不能合理、正确地描述课题内容和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实践工作。

2 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 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 笔者设想构建出一套包括4个层次 (教师—专业系—学院—专家组) 的动态管理模式, 并从我院医学护理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实施, 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指导教师及院系之间的协调与监管问题, 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体系流程详见图1。从图中可见, 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查、成果评估3个核心环节, 过程严谨, 工作量饱和。各环节的具体特征如下。

2.1.1 论文选题与设计

这一环节从临床实践前4周开始进行, 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方法, 指导教师结合临床实践需求、医院实际状况、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与管理、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等情况设计题目, 题目要求本着目标明确, 难易度适中, 可控性强的特点, 特别要注意结合具体临床实践。既可以由导师亲自设题, 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根据所查文献资料等自己进行选题, 选题可全方位、多角度涉及。设计完毕的课题由导师汇总至系里, 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对每一个课题进行“盲审”, 包括题目的方向、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 对不合格的课题坚决予以退回, 要求重新修改完善直至达到标准要求。最后, 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将合格的课题送交学院教学督导小组, 后者对所选课题进行总审把关后, 上网公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这一环节要有一个发动宣传时期, 针对全系护理专业将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全体学生, 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写作和培训指导, 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 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科研使命感和责任感, 激发其求知欲和科研兴趣。还应组织指导学生阅读专业刊物, 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并向学生介绍成功者的典型事例, 树立信心, 激发兴趣。最后, 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分发给每位学生, 并要求其撰写课题大纲并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填好, 交给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修改后再将以上材料返回给所指导的学生, 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临床实践之中。

2.1.2 设计的实施与督查

这一环节是完全的动态流程, 从资源的合理组织 (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应用相关的实验设备、收集病例、论文的设计规范等) 到设计任务的完成, 涉及的各种相关表格和项目的填写, 学生是主要实施者, 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解惑和把关, 学院督导小组进行全过程监控。

学生根据课题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仔细规范地收集病例, 分析总结, 找出其中的规律。其中病例的收集是关键, 要尽可能多地去收集病例, 对所收集到的病例要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记录, 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和阴性体征、诊断或印象及治疗处理意见等都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记录。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要随时和导师进行交流沟通, 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开题报告撰写完毕, 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再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 特别是对开题报告中相关内容的创新性进行严格评估。评审完毕, 将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 让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随后, 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定各周计划进行前期具体的课题设计工作, 主要涉及细节方面的完善等内容。

学院督导小组要严格进行监督管理, 包括严格执行教师和学生的考勤和请假制度。督导小组应定期聚会, 反馈意见, 提出建议, 及时解决问题, 特别是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更应该特别关注, 确保学生安心顺利地进行临床实践和毕业课题设计。为保证毕业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 根据周进度计划表, 要在中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工作, 并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通报, 多方沟通以确保问题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得以迅速解决。

临床实践后期, 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 并深入总结探讨, 将所遇到的具体情况随时和导师沟通交流。待论文写作完成之后, 要求学生特别仔细地去审核其中的关键词、统计数据表、图表、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 注意其中的规范书写方式, 避免学生养成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写作习惯。随后, 进入到毕业论文的结题审核和专家评定阶段。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核评定工作, 在选择专家时, 必须邀请课题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 专家组的成员不得少于7人, 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 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不少于5人, 专家评审小组的主席必须是取得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毕业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毕业论文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环节, 整个过程大约历时18周。

2.1.3 成果评估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临床案例收集、整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和结构的合理性、创新性;独立工作能力;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准确性、规范性;图表的美观和质量;整个设计写作过程的工作态度。其中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的意见各占20%, 答辩小组意见占60%。答辩内容包括个人对论文的设计撰写的全过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形式的规范性以及内容的质量高低;论文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和正确程度等。由答辩评委会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分别打分, 最终得出平均答辩成绩。综合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给出的成绩以及最终答辩成绩, 得出综合成绩, 并经学院教学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审核和验收后, 将成绩在网上进行公示, 并以此来评估导师教学和学生培养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 由学校推荐并提供经费在相关专业期刊发表, 为提升专业品牌和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做贡献。同时, 对毕业论文的作者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从而在全院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毕业设计成果评估这一环节大约历时2周。

2.2 建立学生论文意见反馈统计数据库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之后, 根据我院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和相关文献资料, 设计一些调查问卷, 如调查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知和态度, 包含是否有必要写毕业论文、写作态度是否认真等多个选项以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中、后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建议的解决办法等。前者可以采用半开放问卷, 而后者可采用开放性问卷, 允许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 再次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 可以真实而充分地反映撰写毕业论文是否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效果, 另一方面, 也可以从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通过积极地探索研究, 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为之后的毕业生论文设计的顺利进行做更为完善和充分的准备。同时, 将这些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 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既可以在整个学院内部之间进行有效交流, 也可以在兄弟院校之间进行交流, 以实现成果和经验共享, 为整个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3 结语

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表明, 通过上述改革, 建立有效的动态监管体系和积极的反馈途径, 护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较以往有大幅度的提高, 学生对答辩的问题较为重视, 答辩的准备也比较充分。同时, 其论文写作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科研设计、实验要素、科研资料、统计学处理、参考文献引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通过这一创新改革, 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撰写毕业论文的任务, 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创作和科研的热情, 增强了导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 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大学本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和任务。

摘要:目的 对医学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改革研究和实践, 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对南阳理工学院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 结合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 建立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 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查和成果评估3个环节。同时, 对已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建立其意见反馈统计数据库。结果 上述方案能提高本科毕业生的论文质量, 较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创作和科研的热情, 并增强导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结论 对医学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相关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在完成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临床护理实践人才的目标和任务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医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蒋永荣, 李天煜, 蒋东云, 等.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建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28 (4) :376~378.

[2]刘波粒, 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89~90.

[3]朱齐平, 刘进志, 郝长生.大学本科 (工科) 毕业设计的现状与改革[J].当代教育研究, 2007, 19 (15) :53~55.

[4]杨瑞贞.护理学基础课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3A) :68.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第4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 毕业生质量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164-03

为各级医院培养临床医生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目标,毕业生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1]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进行分析,以了解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找出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2],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在洛阳市、南阳市二级、三级医院及相关医疗单位工作的临床医学专业2007届、2008届、2009届本科毕业生及其工作单位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根据毕业生就业单位登记表上的地址,发出调查问卷 (包括毕业生问卷及用人单位填写问卷),回收问卷进行汇总分析。

(三)调查内容

毕业生问卷和用人单位问卷均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包括:①毕业生自身的综合评价;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③对学校教学工作和今后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两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共向毕业生发出问卷320份,回收318份,回收率99.38%;向用人单位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33份,回收率88.67%。本文主要就问卷中客观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

1.毕业生被调查者基本情况:n=318

①性别:男138人(43.40%),女180人(56.60%),男∶女=1∶1.3。

②按时毕业情况:是,314人(98.74%);否,4人(1.26%)。

③获得学位情况:是,312人(98.11%);否,6人(1.89%)。

④英语等级通过率情况:四级216人(67.92%),六级102人(32.08%)。

⑤考研情况情况:报考并录取82人(25.79%),报考未录取95人(29.87%),未报考141人(44.34%),报考率55.66%,报考录取率46.33%。

⑥从事专业:内科(含儿科)135人(42.45%),外科99人(31.13%),妇产科42人(13.21%),五官科16人(5.03%),其他26人(8.18%)。

从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毕业生的按时毕业率和获得学位率均达98%以上,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较高,考研报考录取率达到46.33%,说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刻苦努力,在校期间的培养质量较好。

从学生的就业取向上看,毕业后从事内(含儿科)、外、妇产科等大专科的人数占绝大多数(86.79%),从事小专科或其他专业的人数较少(13.21%),符合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向。

2.用人单位被调查者基本情况:n=133

①职业类别:医生113人(84.96%),护士16人(12.03%),医技3人(2.26%),管理1人(0.75%)。

②职称(职务)结构:正高级20人(15.04%),副高级28人(21.05%),中级25人(18.80%),初级13人(9.77%)。院长1人(0.75%),科室主任14人(10.53%),一般人员32人(24.06%)。

③学历结构:研究生20人(15.04%),本科102人(76.69%),专科10人(7.52%),无学历1人(0.75%)。

④学位情况:博士8人(6.02%),硕士12人(9.02%),学士102人(76.69%),无学位11人(8.27%)。

⑤从事专业:内科(含儿科)55人(41.35%),外科47人(35.34%),妇产科16人(12.03%),五官科10人(7.52%),其他5人(3.76%)。

⑥毕业学校:211大学20人(15.04%),重点本科15人(11.28%),普通本科87人(65.41%),专科10人(7.52%),其他1人(0.75%)。

⑦工作年限:5年以下55人(41.35%),5年以上24人(18.05%),10年以上32人(24.06%),15年以上12人(9.02%),20年以上10人(7.52)。

从用人单位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看,临床医生所占比例最高,职称比例基本合适,学历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基本符合调查的预期。但是,由于医技和管理人员比例过低,尤其科室主任以上管理人员比例偏低,工作5年以下人员比例偏大,不利于全面准确反映毕业生的实际情况。

(二)医德医风

在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医疗工作认真负责等方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看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中、差评比例较大,说明学校在这些方面应引起重视,并进一步加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方面的教育。

(三)理论知识

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看法没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学生对基础知识、临床理论等方面的掌握较好,但在学科新进展方面中、差评比例高,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科发展方面重视不够,需增加相关专题讲座或开设相应选修课。

(四)临床能力

在临床能力方面,在病史采集、治疗能力、专业新技术等方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毕业生的自评认为临床能力各方面中、差评比例均较高,较为符合实际,说明我们在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探讨、改进和加强。

(五)科研能力

在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方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在科研能力方面的培养是薄弱的,与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基本吻合,说明需要调整和改革培养模式,强化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外语水平

在外语水平方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P值>0.05),在校期间,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绝大多数学生也通过了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外语能力表现中、差比例偏高,说明我们的外语教学的目的性、应用性和相应的教学环节,均存在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七)计算机能力

在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方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P值>0.05),三种办公应用程序使用情况的中、差评比例过高,说明我们的计算机教学对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应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更加重视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八)自我发展能力

在学生毕业后的自我发展方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中、差评比例较高,提示应加强学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意识。

(九)团结协作能力

在接受指导、与同事协作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用人单位的评价不高,说明应强化团结协作能力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三、结论

通过我们的调查和分析,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不失时机地修订专业培养方案;②将医德医风的教育和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③根据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增加相关学科研究新进展方面的内容,或通过增开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强化培训[3];④通过多种形式,如在学生中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挑战杯、科研方面的选修课、专家讲座等,吸引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⑤对于非专业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化应用能力培养,以满足和适应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⑥遵循“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原则,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临床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增加临床教学的投入,加大临床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学生临床能力培养水平;⑦弥补学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方面的教育缺失,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⑧完善团结协作与沟通能力方面的培训。

[ 注 释 ]

[1] 刘金花,詹育和.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统计分析[J].光明中医,2011(3).

[2] 陈莉,张国栋,袁晓燕等.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证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1).

[3] 孟晓红,何伟峰,马书彬等.探讨医学类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第5篇

【关键词】空压机;变频;节能

一、概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也随之逐渐加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变得愈加丰富,为此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也有显著提升。然而,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人的寿命虽然延长,而其咀嚼器官中最为主要的牙齿的耐用程度却并没有相应地提高。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口腔健康,口腔医学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近来在我国随处可见各类口腔专科医院、口腔诊所,其在数量与质量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不论大到一个口腔医院,还是小到一个口腔诊所,要想正常开展口腔诊疗业务都离不开其中一个核心动力元素---压缩空气(一般为0.5MPa)。那么压缩空气是如何成为口腔诊疗业务中的动力元素呢?首先我们通过一个流程图简单介绍下其工作情况:通过一台空压机工作产生低压气体,其中另外一台为备用机,压缩后的气体经过单向止回阀输送到储气罐中,储气罐中保持压力值在0.5-0.8MPa值之间。压缩空气从空压机出来后进入气罐,空气可以在这里冷却降温,初步析出空气中的油、水等杂质。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所选用的空压机大多为医疗级的无油空压机。因为排出的压缩空气温度很高,使空气中的水分、油分与灰尘混合,形成了水汽、油气和灰尘等混合杂质,所以储气罐出来的气体需经过一个油水过滤器。压缩空气从气罐出来进入油水过滤器,油水过滤器精密的滤芯滤去大部分空气中的油、水及尘埃。经油水过滤器过滤后的气体经单向止回阀进入冷干机,冷冻干燥机可以将流过的温度低于80℃,压力小于1MPa的压缩空气的温度降至0~10℃,从而使压缩空气的油雾和水分达到饱和,绝大部分分离出并凝成水滴和油滴,经机内的排水器排出。冷冻干燥机出来的气体再次经过一个精密过滤器,除去直径>0.01μm的尘埃及浓度>0.01ppm的油滴。从二级过滤器过滤后出来的气体相对较为纯净,经院内预设的管网将气体送到各个科室的口腔综合治疗椅,即平时所说的牙椅。牙椅再通过设备内部复杂的管路将气体定量的输送到各个牙科设备终端,如高速涡轮手机、低速马达手机、三用QiQiang等。而高速手机或马达手机的转速又是由供气压力决定的,为此,维持管道压力的稳定性对高速涡轮手机能否正常使用至关重要。鉴于压缩空气对口腔诊疗的重要性,空压机运行的稳定性对口腔业务正常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让空压机平稳、高效、低能耗、长时间运行成为了医疗设备维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关注的重点。为此,对口腔科大多数供气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节能改造的方式

1、集中控制方式。多台空压机组工作时可用集中控制方式运行,空压机开启台数根据负荷波动进行调整,而不是改造前工作台数固定不变的。当气体需求量降低到一定程度,空压机会自行减少加载时间以降低产气量。若气体需求了进一步减少,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型便会自动停止运行。在这种工作模式下,空压机即使在卸载情况下,也会继续消耗电能。通过集中控制改造后,便会根据负载变化停止相应数量的机子运转,运转机子数量的减少,耗电量自然也就随之降低了,进而达到节能的作用。2、空压机热能回收的方式。空压机在运转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热能通过热交换器把热量传导到冷却水中,冷却水被加热后流到保温储油桶中,这样就达到热能的回收目的。热能回收装置的出水温度被控制在根据不同需要而设置的合适范围内,比如用于取暖、洗澡等职工生活需求。3、采用变频调速方式。变频调速方式是降低空压机的轴功率输出,改造之前,空压机出口压力达到预设值,就会自行卸载;经过变频改造,空压机没有卸载,而是通过降低电机转速减少出气量,以达到维持管网压力的目的。改造后有两个方面节能:1、电机运行至工频以下,电机轴输出功率也降低了。2、减少了空压机从卸载到加载这一突变过程产生的电能消耗。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集中控制和空压机热能回收的这两种节能方式都不是很适用。因为我院规模的限制,正常工作时,只需启动一台产气量为3m3/min空压机就可满足日常需要。出于安全考虑,采用一用一备的工作模式,两台机组轮流开机使用,所以集中控制方式不适用于我院供气系统。我院可利用空间有限,外加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现有的职工宿舍区前期并未铺设供暖管网。此外,热能回收装置也需要一定的空间区域,在现有本就紧凑的机房里的确难觅空间,很难安放。为此,最终选择变频调速方式进行节能改造。

三、变频控制原理

对电机的变频控制方式有多种多样,比如V/F开环控制、PID闭环控制、无PG矢量控制、PG矢量控制、力矩控制等。由于就诊患者的随机性,造成管道的用气量不确定性,进而造成空压机的负荷不稳定,对比各自变频控制方式的优缺点,口腔科供气系统宜采用PID闭环控制算法,控制对象为管道压力,控制方式为通过调整电机运行频率,达到改变电机转速,进而达到控制输出压力。由于口腔科供气管路所需的工作压力为0.5Mpa,故可选用工作范围为0-1Mpa的压力变送器,变送器输出信号为4-20mA的电流型号。通过PLC模拟量输入端,经过PID计算,在PLC输出端输出0-5V的电压信号,进而将该型号传送给变频器。变频器随之做出变频判断,最终达到改变电机转速的目的。

四、变频改造节能效果

与传统定频空压机工作原理不同,变频空压机是以监测输出压力来时刻调整工作频率,进而达到调整转速,最终实现恒压供气目的。由于流量Q与转速N的一次方成正比,压力H与转速的二次方成正比,所以才采用变频控制器控制转速就能到达节能的作用,由公式1-1可知:电机在80%转速下,扣除电机铜损、铁损及机械损耗外,节能效率在40%;40%转速下,电机能耗为6.4%,扣除电机自身损耗,节能效率几乎可忽略不计。所以,调速是节能的本质所在,但并非转速越低越好。同时,空压机不允许在低频状态下长时间运转,因为转速太低,电机工作的稳定性不佳,容易引起电机烧毁,正常情况下非变频电机的变频下限20-25Hz为宜。

五、结束语

临床医学专业论文 第6篇

使得本科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医疗卫生领域就业竞争力越来越低。

本科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想要在就业大军中突出重围,只有两种途径:通过重复的大量的临床活动掌握扎实熟练的临床技能,或者,考研提高学历。

然而,这两种途径所必然经历的时间阶段,集中或者说重合在本科生临床实习过程中。

因此,这种时间上的冲突矛盾,使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习教学出现了新的问题。

临床医学专业的论文 第7篇

临床医学专业的论文【1】

【摘要】为了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对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我国于设置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这是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战略性调整,它将彻底改变临床医学者的临床能力训练不足及临床能力较弱的状况,为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专业能力;临床医学

为了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临床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并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的常见病合并疑难病症,从而提高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临床医学专业现状

1.1 临床医学管理的不规范,制度欠完善。

医师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是由于各医院的建设目标均为自己设定,缺少具体的量化指标和参照系,加上学科分布不一,考核较难。

二是上级机关由于人力、精力等诸因素限制。

对临床医学中心运行机制研究不够,缺乏有力指导和组织管理。

1.2 部分临床医学专业自身建设不足建设经费投入中绝大部分均用于病房和手术室改扩建、重大仪器设备购置等硬件建设,用于科学研究、新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软件建设不足:人才流动受人事分配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制约明显;半数以上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已过65岁;面临扶植、培养新一代中青年学科接班人的问题。

1.3 部分临床医学专业作用发挥不足大部分单位为适应发展需要,不同程度地对临床用房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

对一些新进设备的使用产生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医学发展: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的收入与所承担的工作数量、质量、风险、难度之问差距明显,各医院之间分配悬殊,直接影响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制约了临床专业的产出,导致其作用发挥不足。

2 未来发展政策及建议

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我们提出“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思路。

2.1 实行科学管理:一是要建立科学、可行的申报、审批程序和管理细则以利于开展检查与指导,体现管理效益。

主管部门既要严格临床医学专业准人,又要在之后的每一轮评审中加强动态管理,督促临床医学专业的计划落实。

2.2 抓紧研究建设规划,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一是主管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组织专家对临床专业的数量、结构、布局进行科学论证,正确引导处理增长与数量,质量与速度、效益的关系,本着“适度规模、适度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

即要有长远规划。

又要有近期计划。

二是医院要有重点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划。

结合医院自身条件、市场因索、支撑条件、专科技术等方面,在多专业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充分选择论证重点发展专业。

2.3 建立临床医学中心:由于临床医学中心研究在当地具有专科技术优势,能够吸引周边地区大量疑难危重病例。

然而普通病例与疑难危重病例在诊疗技术方法、卫生资源消耗上差别很大,如不将其加以区分。

就很难合理实施质量控制。

传统的评价指标如治愈率、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死亡率等在不同的医疗单位之间缺乏可比性,依据这些指标进行评价。

往往不能反映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

病例分型管理理论结合患者病情,将住院病例进行科学分类。

解决了当前医院管理中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不完善、分类过粗、可比性较差等问题。

防止了临床科室片面地强调以。

指标为中心。

鼓励多收治复杂危重病例。

从而发挥了医疗质量管理的正面导向作用。

同时有利于奖金分配、评功评奖、职称晋升和人才堵养、医疗保险理赔等措施的完善。

2.4 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软硬件建设:针对临床医学专业“重硬件轻软件”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的软硬件建设。

尤其是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及管理等软件建设。

以人才培养为例。

一是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

从岗位和需要出发进行选拔培养,综合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学术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等多方面,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推动新兴和前沿学科发展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二是要培养技术骨干队伍。

大力启用培养现有中青年骨干的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打造一支梯次合理、整体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医德医风好。

具有团结、拼搏、奉献精神的技术人才队伍,以保证学科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

三是不断改善支撑条件。

完备专科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医疗用房和一定规模的床位,保证资金投入,强调设备购置高精尖和配套适用,保证临床医疗中心规模和重点学科科研顺利开展。

四是努力进行技术创新。

集中精力,重点突出,突破高新技术、重大疾病防治及疑难危重病的诊疗技术,瞄准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和主导技术。

着眼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同时注重新兴、交叉、边缘学科领域,填补学科领域空白,确实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

最终达到持续的、高层次的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

五是深化人才激励制度改革,拉大收入差距,使分配向临床第一线、向优秀人才倾斜,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支持知识、技术和管理要索参与分配。

体现人才价值,对少数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年薪制”。

2.5 构建优势学科群:以重点学科为。

龙头、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疾病诊治链为纽带、以重大研究项目为切人点。

深入开展研究。

通过若干同类相关学科或跨门类学科组合、交叉、渗透和联合,使原有学科优势和效能得到更大发挥,进而组建集不同学科之长、体现群体协作优势、跨学科联合攻关的学科群,形成强大综合实力,实现知识、技术的创新及新知识的推广用,以此构建医院的创新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是为了探索专科技术新理论、创造新技术、提供新经验,带动整个上海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要在技术上勇于创新、改进。

及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负责对其他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技术帮带和协作联合,通过交流经验、现场劳教指导、培养进修人员等方法促进本市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普及。

组成本市同类临床专科技术中心协作网;在临床医学中心运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管理经验,针对中心建设模式、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月忠.充分发挥科主任和护士长在科室管理中的作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6(4):281-282

[2] 曹德品,朱慧全,王丽娟.新形势下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4:34

[3] 杨蕾.许苹,连斌.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绩效评估[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3(8):623-625

[4] 易学明.狠抓教学查房确保教学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2(1)

[5] 李桂红,赵江霞,帕尔哈提・克里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及实践能力方法探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may,28(5)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2】

摘要:为了探讨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培养目标。

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制定构建原则,改革和重组实践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及方法,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基础理论学习、轻临床技能训练的现象。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按照临床岗位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增加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

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第8篇

关键词:基层就业,就业质量,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

1 当前医学生基层就业现状

据华禹教育网统计, 我国大陆公办医 (药) 学专科学校达40余所, 这些学校每年为社会培养医 (药) 学卫生人才近十万人。尽管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我国已有一定规模, 其毕业生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较大贡献, 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 对教育市场的抢占、教育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 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医疗卫生人才, 但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医学毕业生的数量也随之逐年递增。专科毕业生由于受学历层次、专业性质等影响, 相比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 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近年来,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009]6 号) 的实施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开展, 基层医院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大多出现超负荷运行状态, 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量增加,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虽然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 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政策与措施,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但是与政策目标相比, 相去甚远, 效果不太理想[3]。王云鹏在“医学院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构建”中提出, 目前我国80.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 每年约有90.0%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于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省市, 基层医疗卫生呈现出资源缺、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等特点。潘日鸣等[4]对在校生进行“基层就业意向”调查发现, 仅有4.0%的学生表示愿意到基层就业, 周静在“大学生参与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调查中发现, 选择“积极参与”的只占7.6%。近年来我国在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就业岗位上逐年加大对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的扶持力度, 在考研、公务员招录及事业单位人员录用等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优惠和鼓励措施, 但多方调查数据显示, 医学生对基层就业缺乏正确认识, 缺少理性选择。由此可见, 医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和医疗卫生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存在较严重的就业倾向错位现象。

2 到基层就业是医学专科毕业生的主流选择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高校在人才质量提高的同时向社会输送的人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促使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 (包括学历层次、综合能力等方面) 也全面提高。近年来, 医学院校的扩招使得大城市等医学人才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医学生就业市场向竞争性相对较小、岗位需求相对较多的中小城市、基层医疗单位倾斜。事实上, 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已长期存在, 特别是伴随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加速, 到基层就业成为医学生特别是医学专科毕业生的主流选择, 也是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体现。这种大趋势有利于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有利于提高基层群众的健康水平, 有利于拓宽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有利于促进医学院校毕业生的成长成才, 长远看来, 符合我国国情, 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5]。习近平强调, 当代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转变择业观念, 坚持从实际出发, 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 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 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医学生到基层就业是我国新时期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是实现自我就业与成才的机遇。医学毕业生要认清社会就业形势和专业发展趋势, 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能做持之以恒的努力, 放眼农村、基层的广阔空间和发展舞台, 摆正就业定位, 实现人与社会的最佳结合, 合理、科学就业[6]。

3 临床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质量提高的对策

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不能仅用就业率来衡量,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判:第一是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 工资和待遇是人们常常关注的问题, 这关系到员工对自身劳动价值的评判;第二是工作环境和地点, 这是人们对环境以及工作舒适度的考量;第三是专业以及发展前景;第四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等[7]。高质量就业是就业的再提升, 是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 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优劣的标尺。随着经济的发展,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越来越专, 只有高质量的就业才能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8]。高职高专院校临床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质量提高可从以下3个方面实现。

一是社会合力的驱动。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支持力度, 改善其经济、社会环境, 改善其医疗条件;提高医学生基层就业待遇, 在薪酬方面给予特殊照顾, 落实各项保险 (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制度并根据所在区域经济条件适当给予补助;鼓励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单位“结对子”, 建立合作共建关系, 加大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对口支援的力度, 为医学毕业生提供学习机会, 定期进行岗位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职称晋升优先考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等。可考虑制定基层工作相关制度, 如根据毕业生基层服务工作年限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基层服务3~5 年可减免学费的80%, 超过5 年减免学费的100%, 并且根据工作需要不限制其到上一级医院发展。

二是学校助力推动作用。广泛宣传国家、地方政府对大学生服务基层的各项政策、措施, 树立医学生基层就业优秀形象, 宣传医学生在基层成长成才的先进典型, 使医学生更多地了解基层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基层就业个人利益保障情况、基层就业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优势等, 营造基层就业文化氛围, 帮助医学生正确认识目前就业形势, 调整就业定位, 使毕业生自愿、主动、积极地争取去基层就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订学校发展规划, 确定人才培养方向, 有针对性地开设适应基层就业岗位的课程, 根据基层医疗单位人才需求开办专科方向 (如麻醉、助产、康复) 临床医学班, 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和基层医疗单位联合开办“基层就业定向班”, 由政府、医疗单位提供学费和补贴生活费, 这既帮助贫困生解决了求学难问题, 也为贫困医学生就业和基层医疗单位吸收人才开辟了一个新渠道。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安排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到理事单位进行见习、顶岗实习, 搭建双方交流平台, 让医学生感受基层工作环境, 强化医学生对基层工作的认识, 缩短到基层就业后的适应期;加强基层就业引导, 重视职业规划指导, 帮助医学生正确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 把握自身条件, 不以高级专业人才自居, 减少求职及职业定位的盲目性;建立基层就业毕业生跟踪调查长效机制, 根据其需求提供有助于职业稳定的帮助, 如免费提供岗前培训、开展 (助理)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培训等。

三是家庭支持和个人实力提升。目前, 国家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有明确的导向和相应的优惠政策, 毕业生家庭及个人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 掌握并有效利用这些政策,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就业, 既要尊重社会客观现实也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现阶段要摆正位置, 不失时机地抓住就业机会, 积极参加基层服务项目, 主动选择基层就业。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面较窄, 一方面, 在平时更要注重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的学习和锻炼, 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以拓宽就业渠道;另一方面, 加强自我心理调适, 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理性定位, 在就业大军中找准自己的坐标点, 把握就业主动权, 立足基层, 维护职业稳定和提升个人能力, 提高就业质量。在择业就业方面, 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追求高薪、追求舒适的现象, 导致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才过剩和人才缺乏的两极分化明显, 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特别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学生, 若仍以“精英”的观念去择业、就业, 就脱离了社会的需要和现实的需求。因此, 医学毕业生要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 合理降低就业层次, 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 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实践证明, 基层是医学生锻炼成长、健康成长的沃土, 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 越能培养人才、锻炼人才、造就人才[9]。

参考文献

[1]陈明雄, 郭劲霞, 邹自征, 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办学特点与定位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3) :5-6.

[2]李伯和, 王凤枝, 高素萍“.1+2m”人才培养模式对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导向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29) :118, 120.

[3]周静, 刘乐舟.大学生基层就业意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 2015 (1) :20-21.

[4]潘日鸣, 曾晓峰.大学生基层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10) :78-80.

[5]杨琼.医学院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及其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14.

[6]张天韧.基层就业大有可为——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必然性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1, 32 (4) :94-95.

[7]郑晓飞.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方法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1) :202-203.

[8]党志平.高质量就业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质量提升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14 (6) :155-158.

上一篇: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心得体会下一篇:行政执法听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