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绘画教学范文

2024-07-17

绘本绘画教学范文(精选10篇)

绘本绘画教学 第1篇

绘本绘画教学

来源:坪洲小学 时间:2014/12/2 阅读次数:

授课年级:

三年级

教学理念:

儿童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书,是图文交融、相得益彰的一种书籍表现形式。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本节课,我秉承开放式教育理念,启发学生运用彩砂纸和油画棒表现自己对“邻居”的认识,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将独立的作品编辑成册,最后以绘本的形式展现“邻居”。在开放画画载体和表达形式的同时,尝试进行学科间的打通,鼓励学生为作品配上文字,不仅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意识,还力求提高学生对艺术美、文字美的追求。

教材分析:

《我的好邻居》选自岭南美术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的三年级上册第9课。这个课程以“我的好邻居”为主题切入点。课程蕴含了多个美术学习活动。其中包括:(1)用绘画的形式创作邻居丰富多彩的生活;(2)体验并使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创作活动;(3)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对记忆画、想象画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经过两年的美术学习,对绘画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美术表现技法,绘画作品水平普遍较好。因此,在教学上我大胆突破传统的美术材质,采用彩砂纸和油画棒进行表现,让画面更具表现力,满足孩子对绚丽色彩的需求,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基于孩子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我跳出常规的单幅作品创作要求,采用绘本的形式进行表达,为孩子想象力和表现力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尝试使用砂纸和油画棒作画,以一个主人公为原型描绘出邻居多角度的生活缩影。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邻居为主题的绘本,在合作中激发想象和创作的欲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展示,体验绘本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身心、创新、审美、生活等素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色彩砂纸、油画棒、马克笔、订书机。

教师准备:教学PPT、自创绘本、背景音乐等。

教学重点:

1.尝试使用砂纸和油画棒作画,描绘出一组邻居的形象;

2.通过小组合作,创作出包括封面封底及内页的完整绘本。

教学难点:

能够给绘本的每一页配上相应的文字,并为整个绘本故事拟定新颖独特的故事名。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听故事,看绘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相邻而坐的人是同桌(学生活动:与对面同桌握握手),引出“相邻而居”的人是邻居,同时引出课题《我的好邻居》。(设计意图:引出邻居的概念并点题。)2.教师出示自创绘本同时声情并茂地为孩子们讲故事。(设计意图:通过听故事和看绘本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绘本创作的欲望。)

二、畅所欲言:解读绘本,说邻居。

(设计意图:让孩子了解绘本创作的要点。)

1.确定“主人公”形象,接下来的每一页要围绕主人公来开展。

2.第二页:主人公的家庭成员运用添加人物的方法来表现。

3.第三页:表现主人公职业特征。表现方法:添加厨师帽、小铲子、围裙等等。

4.第四页:表现主人公的兴趣爱好,可从动作、背景中来体现。

5.封底:画面内容要与故事情节有相应的联系。

6.封面:

(1)引人入胜且醒目的故事名;

(2)搭配与故事相符的画面内容,孩子发散思维表现邻居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精彩演绎:小组讨论,画邻居。(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自主创作能力。)

1.布置作业: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一本以“我的好邻居”为题材的绘本。

2.小组讨论,分工合作:

(1)组长组织“组员”在百宝箱中抽取各自的任务。

(2)讨论“主人公”的性别、发型、服装等。组员在组内分享自己的画面构思。

(3)小组展示讨论成果。

3.教师示范:演示绘画材料的使用及绘画要点。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看图说话:绘本展示,聊邻居。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1.小组各成员展示自己的作品,分页讲述绘本故事。

2.教师指导如何将分页的画面装订成册。

3.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将作品装订成册。

4.小组展示装订后的绘本。

五、课后拓展:图文并茂,写邻居。

(设计意图:将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打通,让学生在对文字进行编辑排版的同时,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1.教师讲解如何为插图搭配文字。

(1)方法:剪贴式(在另一张纸上写好文字并一个一个地剪下来,再粘贴在画面留白处。)

(2)要求:语言精简、主题突出、文字优美,文字与图画搭配相得益彰。

2.教师小结。

绘本绘画教学 第2篇

一、绘本的基本认识

“读写绘”是新教育——毛虫与蝴蝶儿童阅读项目针对低年级的阅读形式。

“读写绘”中的“读”,指的是在幼儿阶段(幼儿园,小学一二年级)所读的绘本及儿歌、童谣,这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最佳营养。读写绘中的“读”指的是读绘本和晨诵。

绘本是什么?

绘本又叫图画书。我们通常所说的绘本中,有图画和文字两部分,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不再可有可无,甚至可以说是绘本的生命了。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如果教师仅仅注意到绘本上的文字,或者让学生把文字通读一遍,就是去了绘本一般以上的意义。

绘本是用画面来守护啊,它非常强调画面的连贯,它通常被规定在32页至40页之间,几十页画面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印象,就仿佛是一部电影短片。所以一本好的图画书,即使孩子们不识字,仅是靠“读”画面,也能读出个大意。

绘本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从封面、扉页到正文及封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左右两页文字和图画相互依存,依靠翻页推进剧情。

1、绘本书的组成 封面

一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封面。“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封面是影响读者期待的最重要的因素,封面上的图画通常涵盖了故事中最关键的要素。”

《犟龟》

大大的犟龟陶陶,标志性的白色的旗子,像要去远征。《老虎来喝下午茶》

温顺的眼神,可爱的姿态。如果老虎不吃人,有礼貌,还会说话,有哪个孩子不期待着这样的老虎来敲自己的家门呢?

环衬

《我爸爸》环衬是爸爸的睡衣独特的花纹,只有我爸爸有这样的睡衣,看到了这样的花纹,就想起那个爱我的爸爸。

《猜猜我有多爱你》浅绿色的环衬,象征的爱,淡雅而浓烈的爱。扉页

扉页又叫主书名页,就是在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一般写着书名、作者以及出版社名称。一般的绘本往往从扉页开始就有图画。

《猜猜我有多爱你》扉页上的大兔子和小兔子的眼睛盯着读者,像是要把读者带到书里。

《我爸爸》扉页上腾起的面包片上都是爸爸睡衣的图案,爸爸的色彩无处不在。

正文 不仅要关注文字,还要关注图画。不仅要看图,还要注意想象。《逃家小兔》胡萝卜做诱饵 封底

当合上一本绘本时,故事讲完了吗?有时候是这样,有时候却不是。

《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 《1只小猪和100只狼》星光下,小猪睡的多香甜,而100只笨狼还在森林里苦等。

除了关注绘本这些要素以外,我们还可以关注绘本的文字、情节和隐藏的细节等等。但是这些不一定都要学生理解或者关注,但是教师最起码要有“高于学生的理解和关注”。

2、一起关注两本绘本 《犟龟》 《我爸爸》

3、一个例子

“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

该项目研究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阅读,也就应该是符合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的。毛虫与蝴蝶项目依据研究,在低年级(1至3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读写绘”这一为这个年龄儿童量身定做的实验项目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顾舟群老师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案例:

任教一年级的顾老师遇到了一个入学测试时一句话也没说,一道题也没完成,测试成绩是零分的叫烨的女孩,同班的孩子们告诉顾老师:“她不会说话的,在幼儿园里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烨第一次在校吃饭竟然吃了一个多小时,第一次做作业,抄写一排拼音a整整用了一节课,算出3-2等于几要花半节课,一个月后的第一次语文测试足足十几分钟一个字也不写……

开始开展“读写绘”实验时,顾老师根本没注意她,也不存任何希望,只是一次次地把美丽的绘本和生动的故事带给孩子们。直到某一天,烨上交了她的第一幅作品,从图片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她完全听懂了故事。她妈妈在作品上写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我骑着三轮车接女儿回家的时候,女儿不但开口主动和我说话了,还有头有脑的给我讲了《小熊的哈欠》的故事……”

半年过去了,她的改变越来越大,作业速度也越来越快,她不但能和孩子们交流,还能主动上台表演讲故事;不但能自己吃饭,还能主动帮老师做事,测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一个多学期下来,她竟然能熟练地背出上百首儿歌。在2007年4月顾老师的爱人因车祸去世的日子里,烨的妈妈比任何人都着急,一次次打电话询问情况,又一次次发来短信希望顾老师振作。她说烨烨不能没有顾老师,因为她不希望烨烨和她哥哥一样——烨还有一个哥哥,和她一样的入学测试成绩。可是六年过去了,她哥哥还是一句话也不说,毕业测试成绩还是零分,现在休学在家。

二、绘本教学的目标

1、和学生一起欣赏故事的魅力

2、和学生一起感受爱和智慧

3、和学生一起发挥想象,锻炼表达

三、绘本教学的建议

绘本阅读在中国的时间并不长,大概在十多年的时间。绘本是图画和文字的完美结合,甚至图画更精彩,如果没有图画,绘本里的那些文字是绝对不能撑起那么丰富的内容。绘本是柔软的,每个绘本都会告诉我们在成长的历程中所应该感受的温暖和有趣,但并不说教,并不生硬。这是绘本的魅力所在。

绘本不是仅仅给儿童或孩子准备的。优秀的绘本适合于任何年龄阶段,只不过每个人的解读会有所不同罢了。研究如何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艺术思维、表达能力、感悟能力等等,是目前绘本教学的重点。

绘本的文字是柔软的,表达的情感也是柔软的。所以绘本的课堂也应该是柔软的,是快乐的,充满师生共同期待的美好的。绘本课教师要隐藏起来,让小孩子发现和表述他们所理解的图画和文字。绘本中的文字仅仅是串联起故事内容。绘本课拒绝朗读或者朗诵,如果是读,也应该是默读。单单的关注文字就会失去绘本本应有的大部分精彩。

绘本课要给孩子留白。如果在绘本课上,教师滔滔不绝,讲的太满,就是去了绘本的魅力。要在课堂上给孩子的思维留白,时间留白,空间留白。在留白的地方,肯定会有学生的发现和灵感充斥着。我想这也是很多绘本书“留白”的原因。

绘本课的学习要给孩子“角色带入感”。每个绘本,都会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孩子之所以喜欢,是因为那些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本身,是孩子把自己当成了故事中的小兔子,小老鼠,小河马。所以,把孩子带入到角色中,通过想象、表达等方式让孩子随着主人公经历那一段路程,就像那些孩子也在书本中经历一样。

每个绘本故事都会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教给孩子成长中的喜怒哀乐。每个人读绘本后自己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所以要保护学生个性的思考和表达,那是他们自己的体会。如果教师生硬的把绘本的思想感情像讲课文一样去分析,就失去了绘本带给人的善良和美好。所以绘本没有必要再深入挖掘。不深入是孩子们喜欢绘本的重要原因。

绘本的读要和绘本的绘结合起来。这是固话孩子阅读、表现、想象和写作的很好的方式。让学生用图画表现,用文字说明,也能够表达善良和美好,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四、绘本的基本要求

1、一二年级教师本学期要上六次绘本课。隔周一次,一次一课时。

2、推荐的绘本书目中,尽量年级间统一篇目和进度,课时占用校本课程课时

3、画绘本可以用A4纸画,可以统一用纸。

4、从第五周开始,到十五周结束,共计6次。同组间组织听评课。每次主听一人。

绘本绘画教学 第3篇

一、挖掘绘本中的绘画成分

绘本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 画面中各种形象栩栩如生。深入挖掘绘本中精彩的页面, 引导幼儿从绘画的角度, 感受画面的夸张、表现手法的奇特以及颜色的搭配等, 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感悟绘本故事的内涵。

1. 搜寻、勾画夸张图案。

绘本中常常会有一些十分夸张的图案, 有的甚至是某一部位的特写。教师引导幼儿找一找并锁定这些特别的画面, 再让幼儿用手指沿轮廓线勾画, 能使幼儿的观察更加仔细清楚。比如, 绘本《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第六、七页, 是一特写的狐狸头。通过勾画, 幼儿发现这狐狸头很有特色:锋利而转弯了的牙齿, 伸出嘴外的红舌头, 跳出眼眶外的黑眼珠, 就连头上的毛儿都排列有序且一根根竖起……如此细致的观察, 有助于幼儿更深刻地体味隐藏在画面中的含义和人物心理。

2. 欣赏、描绘奇特折页。

绘本中的折页可以向左向右或向上向下打开, 往往带给幼儿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喜。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这些奇特的折页, 能使幼儿更细致地体味如此设计的深刻用意。欣赏完折页后, 教师再让幼儿用小手沿奇特画面进行描绘, 有助于幼儿更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微妙变化, 深入感悟其寓意。比如, 绘本《小艾来了》中的多层折页:一打开, 哇, 好多的楼梯, 共有18层!描绘了精力过剩的小艾时而坐电梯, 时而奔跑着在18层楼梯间上下穿梭几个回合, 最后到顶层照镜子的线路图。这样的画面往往能够吸引幼儿, 使他们乐意一看再看、一描再描, 不自觉中进入深层次的观察。

3. 解读、再现精彩画面。

绘本中的画面不仅生动形象、色彩鲜明, 而且很多时候作者会以某个色调为基准, 巧妙地给人以温馨或紧张等的心理感受。教师可选取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 引领幼儿仔细解读后对照着临摹。比如, 绘本《雨伞》所有画面都是黑白色调的, 但每幅画面中都有一把红雨伞, 非常抢眼, 一扫雨天的沉闷与单调, 表现手法既简单又突出。让幼儿边临摹边品味画面的布局、人物的动态等, 能使幼儿习得作者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另外, 还有些绘本的画面初看像一幅图, 细看才知是一组图。幼儿临摹这样的画面, 可以感知其中容易被忽略的微妙的分界线与变化。比如, 绘本《子儿吐吐》中胖脸儿快速跑回家的五幅递进图, 连续排列的胖脸儿睡觉的四幅小图及其上厕所的连续图。

二、添加绘本外的绘画成分

1. 仿编、融合故事情节。

绘本中往往会有一些相关的内容重复出现, 在最后一次重复后教师可让幼儿想象: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谁会来?它会怎么样?结果又会如何?鼓励幼儿开动脑筋想一想、编一编, 并把编的内容画下来。待幼儿画好后, 教师可巧妙地将幼儿画的内容有选择地编进故事里, 要求幼儿边听故事边思考:老师有没有把我的画编进故事里?编在故事的什么地方?等等。这既充实了绘本内容, 又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创作的快乐。

2. 讨论、续编故事内容。

辅导绘本阅读?提高绘画效能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 绘画效能 绘本阅读

绘本是依据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来塑造人物、安排情节、设计装帧的一种图画书。它用拟人、夸张、对比、循环反复等手段,将儿童生活、心理和趣味投射到图画书中,使之弥漫着浓厚童真、童趣和童心,具有鲜明的儿童性。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课外绘本阅读指导,可以提高小学美术绘画效能,让学生受益匪浅。下面,我想就“辅导绘本阅读,提高绘画效能”问题展开具体的阐述。

一、教师精心指导,自主有效读图。

辅导绘本阅读,能帮助学生自主有效读图——在把课外绘本读图当成一种享受的同时,学生读懂美术、理解美术和运用美术表达情感的能力也会有所增强。

(一)学绘本读图方法,享绘本解惑快乐。

我在美术课堂插入绘本教学的校本课程内容,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绘本带来。教师引导学生直观阅读绘本图片,强调在互动中生成疑惑,解决疑惑,帮助学生主动对作品中每个细节进行一一解读,使学生觉得在课堂上讨论技法、展示技法、探究尝试技法、更深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内涵、体味创作立意和意境表达之美的教学解惑过程是一种享受。

(二)用绘本读图方法,扩课堂读图范围。

在“学绘本读图方法,享绘本解惑快乐”之后,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本教材的内容,学生美术作品读图能力的提高就明显地显示出来。例如,我让学生直观阅读梵高的名作《向日葵》时,学生已经懂得了有效读图的方法,我就让学生直接开始互动。生1说:“这幅作品的黄颜色特别的明亮。”生2说:“画面上有的向日葵开放的很好,但有些就开败了,头朝下。”生3说:“向日葵是朝着谁开呀?”——生成疑惑。生4:“是朝着太阳开的。早晨太阳可以从窗户照进屋子里来。”——解决疑惑。如此,学生能主动对作品中的一个细节进行解读,那么对其他细节也能做到一一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就变得轻而易举。另一方面,学生在对作品的阅读中往往能读到一些与众不同的情感和力量,结合孩子的童趣和想象,诞生出无限的可能性。比如我在一堂欣赏课上,向大家展示了吴冠中的作品《江南春色》,作品中点线面、黑白灰的交叉错落在作品中交织出一种“老练的稚嫩”,欢乐、明净的色彩搭配让整个画面都跳跃在明快的抒情意境里。在这幅作品中,有学生读出了江南春色里的空灵和生动,有学生读出了春天生命的延续和希望,也有学生读出了平凡水乡深长而隽永的人情味。从艺术家蓄意的浓缩,到阅读者无穷的想象,画家突如其来的直觉美就这样和孩子的情感相知相交。

(三)重绘本资料积累,助知识技能学习。

在“用绘本读图方法,扩课堂读图范围”之后,有些问题学生搞不懂,因为学生有非要把这些知识搞清楚不可的意愿,加之有绘本资料的积累,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知识。例如,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碰到一些构图、视觉焦点、画面细节、笔触、色彩等美术知识技能上的问题时,学生就会主动找来相关知识的图片,让大家直观理解。这样,一个个枯燥的美术知识技能点,有了课外绘本阅读指导的融合,就变得充满情趣。教师的讲解学生也会很愿意倾听和思考质疑,在质疑中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加深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

二、积累名家风格,彰显学生个性。

辅导绘本阅读,能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厚积薄发的基础——加深对名家作品艺术风格的理解,针对自己特点进行有选择的借鉴和创作,形成学生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彰显学生特有的绘画个性。

(一)倡厚积薄发读图,打作品创作基础。

阅读绘本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喜好,教师即使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绘本,学生自己也会主动去阅读。绘本阅读有故事内容和情感情境的牵引,学生对图片的主动阅读量自然高于其他图片的阅读量。教师鼓励学生课外相互交换绘本进行阅读,并有意识地记住,可以将绘本图片的造型、色彩、图案等美术创作资料在大脑中最大量地储存起来,为美术课堂上学生的创作打下厚积薄发的基础。

(二)借绘本风格介绍,补风格认识片面。

绘本的艺术风格充满个性,各不相同。不同风格的绘本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名家作品艺术风格的理解。例如,课堂上我让学生欣赏了克莱因伊夫的作品《IKB79》和波洛克作品《1948年第IA号》等各种艺术流派和各种表现形式的作品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绘本也拿出来跟各种艺术流派和各种表现形式的作品进行比较和归类,各自带绘本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介绍自己喜爱的绘本风格,通过同学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对各种作品不同的艺术风格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凭美术创作双基,展个性创作风采。

在有了“倡厚积薄发读图,打作品创作基础”和“借绘本风格介绍,补风格认识片面”的美术创作双基之后,学生的创作作品就充分地展现了个性风采。例如,在《沙尘暴》一课主题画创作中,学生充分认识到“技能技巧只有与内容情感一致,技能技巧才有意义”,因而针对自己特点有选择地进行了借鉴和创作,学生的《沙尘暴》创作作品风格各异,彰显出学生特有的绘画个性。

有了课外绘本阅读指导的融合,美术课堂就成为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的课堂。

三、集取中外特色,掌握自我画像。

辅导绘本阅读,能帮助、支持学生健康成长——学生在课外绘本阅读中能够更好地吸收精神营养,课外绘本阅读和学生各阶段自画像教学结合,能更好地理解中外大家的自画像内中蕴藏的精神内涵和风骨神韵。

(一)开自由吐纳空间,体健康成长快乐。

读同一本绘本书,每个学生的解读都可以是不同的。因为解读是阅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任何阅读都难免带有个人的色彩,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说自己已经洞悉了作品的全部意义。没有人手握真理,课堂上所有的话语都是生成的。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阅读者,都是受教者,彼此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加强课外绘本阅读指导和交流,旨在营造一个充分开放和民主的空间,让师生能够在一个充分开放和民主的空间中自由吐纳和涵泳,帮助、支持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青蛙叫呱呱》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从青蛙绘本中收获了什么,引导学生把绘本内容更进一步深入挖掘:自己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予以生活延伸和鼓励,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受教,相互启发,彼此促进,共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了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就能够在课外更好地吸收绘本中的精神营养,学生课外阅读绘本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二)照自我世界镜像,把人生方向方法。

与各阶段学生课外绘本阅读心得配套,教师分阶段在课中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在教师让学生予以生活延伸、对学生进行鼓励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各阶段自画像的教学,能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随时把握好自己人生的方向盘,并通过分阶段中外名家自画像作品的欣赏帮助学生画好各阶段的自画像。例如在学习自画像的课上,有一学生带来《母狼的启示》绘本,告诉大家自己从绘本中懂得:先表示诚意,对方一定会以诚相报。他开玩笑说,如果对方不是这样,那就是禽兽不如。这位学生因为有平常绘本阅读自省的铺垫,能较深入地理解中外大家自画像内中蕴藏的精神内涵和风骨神韵,理解自画像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也是人对何为人的认识、更是对“我”的理解。他在课堂上想象自己正在做帮助别人的事,画理想中快乐的自己。这之后他常常帮助别人,努力向理想中的自己靠拢……

在各个时间段中,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和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进行冷静思考,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规划习惯。这些经验和规划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未来的目标,学习目的和方向更加明确,因而也会焕发出更大的主动精神,在未来的人生也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辅导绘本阅读,提高绘画效能”实践活动开展以后,我明显感到教学活动在效果、兴趣、思维、创造性方面较之以前都有所改变。之前的教学活动是单纯根据美术课本和教参完成教学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而“辅导绘本阅读,提高绘画效能”实践活动开展以后,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阅读课外绘本,而且也能够更好地阅读美术课本,并对绘本和美术课本中的事物进行不同的解读,学生的欣赏表达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小学生对于美术的知识技能和修习涵养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绘本绘画教学 第5篇

摘 要:新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色彩鲜艳的图画能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引起孩子的愉悦感。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绘本,演绎出精彩?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绘本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绘本教学;指导策略;丰富想象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这一至理名言,我想谁都不会质疑。新课标也进一步明确了阅读量,并且指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课程总目标”中,更进一步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是五万字以上。”由此可见,阅读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持续性差,认识的字有限。绘本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它是由文字和图画合成的一个复合文本。每一页都以图画为主,文字大,形式有趣,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所以,深受儿童喜爱,绘本阅读也成为低年级孩子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经过几年的实践,在绘本导读、共读指导方面,我采用了深情导读、激发兴趣,引导猜想、激发想象,指导看图、教给方法,品味语言、感受积累,联系生活、感悟内涵等几种策略。

当带着孩子们读了一些绘本之后,我又尝试着引导他们演绎绘本、创编绘本。

一、演绎绘本,快乐成长

有些绘本,故事的语言、情节性很强。在对故事人物、情节、语言相对熟悉后,对故事进行表演,带着孩子走进故事,是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不错方式。通过孩子们自己表演,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表演或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文明礼仪、理想道德、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演绎绘本,我让孩子们从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开始练起。比如,在读《爷爷一定有办法》时,当读到“第二天,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学”时,我请孩子们看图,图上老师和同学们看到约瑟,一脸惊讶,而背对我们的约瑟又是什么表情呢?我请几个孩子上台表演,孩子们通过表情和动作表现出约瑟穿着奇妙的背心出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的开心与自豪。通过表演,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故事。

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我开始让孩子们表演一个个完整的故事。通过表演《老虎照镜子》,孩子们在无形中感知到与人为善的道理;学会用微笑面对生活,面对世界;懂得“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

绘本《海浪是我们的朋友》向孩子们展现了一个美丽的海洋世界,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在孩子们幼小心灵里播下环保的种子,让孩子学会更加珍惜美好的环境,热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快乐大巴》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小动物们乘坐大巴车的场景,通过歌谣与舞蹈告诫孩子们乘坐车辆时不要拥挤,讲究秩序,不要把头和手伸到窗外去,不要在车内乱蹦乱跳。这些参加表演或观看节目的`孩子们在无形中接受到安全教育,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丰富了他们的安全知识。《小青虫的梦》表现的是一个小青虫的梦想。我想表演或观看完这个节目之后,孩子们的心中或许会对梦想的意义有所认识,或许会激发起他们对梦想的追求。一个有梦想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一群有梦想的孩子,那一定是国家之幸。孩子的梦,未来的梦,中国的梦。

二、创编绘本,丰富想象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孩子们读的绘本多了以后,画面和语言的积累,更厚实了;孩子们的思想和情感,也更活跃更丰富了,于是,创编绘本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一种方式:通过绘本创编故事。根据阅读绘本故事书,孩子们结合自己的感受,加上合理的想象,创编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指导绘本创作,可以采用伙伴合作、孩子与父母合作的方式,既降低了难度,又可以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在阅读完《蚯蚓的日记》之后,老师就可以让孩子以小组为单位创作《蚂蚁的日记》《蜻蜓的日记》《青蛙的日记》等。在读完《小猪变形记》后,可以让孩子写一写《小猴变形记》《小兔变形记》等。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文本,有的负责绘画,把他们共同完成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举行一次作品展览,让孩子互相交流,相互学习。

第二种方式:结合地方特色创编绘本故事。我校处于区生态路附近,周边环绕着多家大型花木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研究优势资源,故此,选择花木文化作为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我带领孩子们参观教学楼后面的“秋实园”,“秋实园”中栽有广玉兰、柏树、茶梅、枇杷、柿子和杏子等,秋天果实累累。我一边引导孩子们观察各种树、果实和花,一边向他们介绍一些花木文化知识。接下来我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创编绘本故事。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创编的故事丰富多彩,有《骄傲的广玉兰》《柏树笑了》《枇杷、柿子和杏子的争吵》……

有人这样评价绘本阅读:“绘本的阅读是高雅的阅读。精彩的图画,精妙的故事,精巧的设计,精美的印刷……绘本的阅读是高尚的阅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悲悯胸怀,长情大爱……像春天的雨露无声地渗入孩子的心田。绘本的阅读是高贵的阅读。去除功利心,与大师对话,就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读书好,读好书,尽其所能,让孩子亲近绘本、走进绘本的世界吧,那么我想绘本一定会给孩子们的阅读旅程带来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陈蔚。基于绘本的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研究。南京大学,.

绘本《勇气》教学反思 第6篇

前段时间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绘本阅读课,绘本的名字叫做《勇气》全书就像一首散文诗,语言优美、琅琅上口、风趣幽默,非常适合大声朗读和课堂讲述,每一页都很有趣。这本书是美国插画作家伯纳德•韦伯所作,他收集、采纳了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提醒读者们在生活中需要用源源不绝的勇气来面对生活里的下一刻。

在课堂上,我先带同学们连图带文通读了全书,遇到好玩的地方,我会停下来让学生仔细看图,然后让大家猜猜勇气是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们很喜欢猜,而且他们很有创造力,依据图画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勇气。这样读完全书后,我根据这本书像散文诗的特点,设置了一个朗诵环节,即一边翻书一边让同学大声诵读勇气是什么,意在再一次让学生感受这本书的魅力,体会语言文字个我们带来的快乐。最后我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勇气是什么,把自己说的写下来并配上图自己当作家创作图画书。这是一个拓展环节,有了前面的学习铺垫之后,孩子们思路打开了,有很多话要说,我就让他们踊跃的表达出来,然后用笔记录下来然后将自己的勇气大声向全班宣布,孩子们很开心,他们第一次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有一种很幸福的满足感。

绘本教学反思 第7篇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想在绘本阅读,语言表达训练和低年级写作之间找到一条有机整合的方法。

绘本,原意图画书。但事实上,绘本与广泛意义上的图画书不能混为一谈,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文字的作用,而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本对儿童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极大的价值,而且益于孩子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孩子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于儿童接受的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重要意义。我一直在思考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成功的语文课。我认为,只要是你触动了孩子的心灵,孩子们可以在这堂课上尽情的想、尽情的说、尽情的写,然后思想得到升华,那么这堂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课。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够走出常规,真正的用心去设计每堂课,用心去上好每堂课。

故此,教师在学生阅读中应成为阅读环境的创设者,阅读过程的观察者,阅读进展的支持者,以及阅读过程的参与者。

儿童喜欢阅读,但儿童不喜欢为了考试而阅读。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语文课的形式,让它活起来,进行语文创意教学。

《蚯蚓日记》是一本带有深厚的生活气息的童话书。它以画面与自白结合的形式描绘了蚯蚓的生活和情感。童话书又充满了自然科学知识。它讲述了蚯蚓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观察这个世界,并用乐观的心态融入到这个丰富的世界中去。蚯蚓的生活就是孩子生活,蚯蚓的成长就是孩子的成长。

二年级的孩子刚刚开始学看图写话,能够用文字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内容。本绘本情节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很多,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想象。因此在导读时,放手让让孩子尽情的想、尽情的说、尽情的画、尽情的写。

让绘本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 第8篇

关键词:绘本;绘画;自主创作

绘本就是指图画书,英文名称为Picture Book,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是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是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快乐画”,就是以孩子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引入,引导学生在绘本欣赏中体验,通过绘本丰富的表现形式进一步了解美术,在感悟美术中热爱美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绘画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有内容可说可画,为其营造愉悦的氛围,使其愿说愿画,乐说乐画。

小学低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少,思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画画时,就是画他们熟悉的,经常看到的,比如,花朵、太阳、小雨点等都画不出来,这不仅因为低段的学生没有学会选择绘画素材,更因为他们还不会细致地观察真实的生活世界,也不会像成人那样冷静地审视事物。他们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适时加入绘本教学,美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更能激发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会孩子临摹

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初学画画,都是从简单的临摹开始,比如,看着老师的范画,画一座山,画一栋房等,所以在绘本教学中,我开始让孩子们临摹优秀绘本。因为我认为临摹绘本是学习绘画技巧的重要手段,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临摹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读画”习惯。“读画”就是对绘本作品进行一番全面的解剖分析,在绘本教学时不要急于让学生临摹,而要围绕绘本的主题以及如何表现这个主题、画面的结构关系、画面的气氛、为达到气氛运用的各种手段等问题进行解剖分析。一幅画与一台机器一样,是由数个“零部件”组合而成的,我们临摹作品就是要先将这些“零部件”拆开,然后再组装还原。

为了使绘本教学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事先铺垫:这个绘本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猜猜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画家会用哪些颜色;用什么材料上色等。在讲述过程中,有了之前的铺垫,孩子们自然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纷纷感受画面的色彩和纹理,等到他们临摹时,孩子们已经能基本掌握画面的绘画特色了。这样学生看看、听听、画画,乐在其中,不仅充分尊重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绘画的难度,更快地促进绘画能力的发展。

二、为绘本的“留白”补画

绘本图画中“留白”,就是说绘本中的图画是延展的、跳跃的、活动的图画,能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蕴含了文字无法表达的语意。这种“留白”给学生预留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留白是绘画的技巧,是设计的手段,也是儿童绘本常用的表现方式,为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具有无中生有和无中胜有的效果。比如,在《茫茫一片》的留白中读出了无线银白,在《缺失的一角》的留白中读到了完美的悠远意境。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仔细读图,展开想象,给画面补充内容,可能会收获别样的精彩。

三、猜一猜,画一画

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强,他们总是想探究未知的事物,寻找未知的答案。绘本故事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时,有时故意隐去故事的某个环节,或者是起因,或者是经过,或者是高潮,或者是结局,这样学生就会去猜想各种可能性。对此学生常表现得兴致高涨、乐此不疲。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猜中绘本的描述,他们拼想象、搏表达,绘画热情和表达智慧竞相绽放。如,在教学绘本《确实的一角》时,在和学生交流讨论这一角会怎样时,让学生猜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一幕。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同时已有的生活体验被唤醒。孩子们的画面充满了童真、童趣,丰富多彩。作业之后,有几个学生的作品就很有趣。

四、自主创作

绘本一般篇幅都比较短,读完之后总让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有些故事在精彩处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如,美国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他讲述了一个用色块撕贴,非常有创意的一段独特的友情。我启发二年级的孩子寻找书中的亮点,就是小蓝与小黄重叠融合成了绿色,这和二年级美术教材上的《三个好伙伴》相吻合,红黄蓝三原色会调出其他颜色。孩子们纷纷赞叹三原色是小魔术师,真神奇!随后在作业中我启发孩子: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出现了小绿,你还能让谁抱在一起呢?孩子马上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黄黄和红红、红红和蓝蓝。接下来孩子们创作出了很多精美的作品。

自从开展让“绘画与绘本牵手”活动以来,孩子们领略到世界各国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使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美术素养。每个孩子都有一本优秀绘本作业,这是孩子们“快乐画”的美好结晶。他们拿着这本作业互相欣赏、互相交流,心里乐开了花。

参考文献:

[1]于新泊.如何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走出欣赏小学生绘画的误区[J].学周刊,2015(12).

绘本教学反思 第9篇

这个故事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内容较多,篇幅较长,为了避免过于频繁、高度控制的提问会使儿童厌烦,从而降低阅读兴趣,我对阅读材料进行了删减,图片也进行了修改。在课前设计问题时,我对每个画面的提问都进行了思考,力求没有重复,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注重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从总的活动设计与过程来看,却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由于环节较多,为了控制好活动时间,我不自觉地又成了活动的主导者,依然是“牵着孩子鼻子走”,给予孩子思维、想象的空间还不够多,而是在“教师一问,幼儿一答”的模式中让孩子明显处于被动地位。虽然故事已经经过删减,但活动后发现,仍然较长,还可以进行深层性的改编。同时这些环节趣味性欠缺,没有很好注意动静交替。只有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出发,注意动静交替才能避免孩子过于疲劳。

二、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在活动一开始,我就出示了“大熊(带着皇冠眼镜翅膀围巾穿着靴子)的图片,让孩子们来说说这是谁?但我的教学图片的不够清晰,有的说是苍蝇,有的说是公鸡,对孩子产生了误导。因此在准备教具时,应该更加清晰和巧妙,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服务。

三、在活动设计时,考虑到动静交替,巩固和迁移幼儿的经验,让幼儿联系实际来学会倾听,我设计了最后一个扮演角色,情境表演的环节。但实施下来,却感觉有些拖沓,价值不大,只有部分幼儿参与,没有考虑到全部幼儿。如果收集一些幼儿生活中需要帮助的照片,再引导幼儿相互说一说、演一演,把这个环节放进延伸活动,可能更加合适。

绘本教学 第10篇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绘本阅读能促进低段学生形成自学能力、促进主动发展。通过对学生绘本阅读的指导,鼓励学生多看书、爱看书,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既学到新的汉字,新的知识,又复习巩固了已学的汉字,积累了知识。

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刚学拼音,阅读较长的故事类的书籍会遇到障碍。而绘本以画为主,字少但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也更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正逐渐走进小学校园,走近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纯文本阅读的局限。

二、研究目的

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绘本阅读,只能处于一个盲目的状态,很难培养起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也很难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很多低年级孩子拿到绘本之后最感兴趣的就是看图,美丽的图片最能吸引孩子,图片看完了,孩子们就认为书看好了,而教师呢,恰恰相反,故事情节叙述完了,绘本就结束了,忽略了赏图、朗读、想象和体验这些环节的有机结合。

本课题主要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绘本,教师根据绘本与孩子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听、说、读、写、问、议、欣赏、想象、表演、创作等活动,让孩子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开发实施这个课题,让低段的孩子从绘本开始真正爱上阅读,完成从“悦读”到“阅读”的转变。我认为加强对低段学生绘本阅读指导,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是旨在以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为载体,引导孩子通过看图、朗读、想象和体验,让学生的各种智能能得到一定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质量。

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帮助低段学生完成从“悦读”到“阅读”的良好转变,培养享受阅读、热爱语文的积极情感,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欣赏绘本中的丰富图片、感受绘本中优美的语言、想象绘本中出人意料的情节、体验绘本中美好的情感。

四、主要研究与实践方式:

(一)赏图——感受形象之美

绘本主要是用图来说话,一本绘本由几十页画面组成,从封面、扉页到正文及封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仿佛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短片。一本好的绘本上的图画设计拓展了文字的描述,使故事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即使是一个不识字的孩子,单靠“读”图画,也可以读出个大概来,因此,在开展绘本阅读时,我们要特别注重引导孩子欣赏绘本上的图画以及多有的细节。

1.欣赏封面(包括腰封)。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如《风到哪里去了》封面上月亮、群山、小鸟、房屋、雨点代表了世间万物,由封面中的图画猜想故事,让课堂更加形象生动。

2.欣赏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例如《花点点和鳞片片》环衬是许多不同条纹和颜色的袜子,左右可以找寻配对的那只;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环衬是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就如爷爷无穷的智慧一般。

3.欣赏会讲故事的扉页。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还有一些相关的小图片。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时还会讲故事。如《活了一万次的猫》扉页的虎斑猫与封面略有不同,仿佛在告诉着什么。又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扉页图画暗示着大小兔子快乐玩耍,在精神得到满足后才有了下面小兔的提问。

4.欣赏正文图片。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当翻过第一页,会看到三幅充满动感的图——大栗色兔子背着小栗色兔子扬起了后腿,准备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窜„„这其实是一个连贯的起跳动作——这一跳,两只兔子就跳到了后面的正文中。于是,能看到小兔子紧紧抓住了大兔子的长耳朵,听到他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孩子们看到这样富有动感的画面,一定会很兴奋,争相模仿兔子的动作,能非常快乐地感受着。

5.欣赏并未结束的封底。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有的绘本,就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为孩子们想象留下了空间。因此绘本的封底不容错过。封底很有“看头”——大部分与封面相呼应,有的甚至需要与封面连在一起欣赏讨论,有的则是故事的结尾与延续。

(二)读文——体会语言魅力

绘本的正文是由我们读给孩子听,还是放手让认识了几个字的孩子们自己去读呢?绘本阅读的推广者们建议: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对孩子而言,听别人朗读故事是一件轻松没有压力的事。在这个倾听与欣赏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的了解书写方式,认识生字新词,并熟悉语法。朗读故事给孩子听,也等于提供孩子欣赏创作风格,了解情节铺陈,认同成功角色的机会,这对于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倾听故事的机会越多,其生活经验与知识领域自然随之扩展,影响所及,形成个人的思考与判断。因此,我们每次都要努力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打动学生。在朗读中,读读听听,给予孩子充分时间,使故事内容在孩子脑中形成一幅画,并于绘本上的图画相逢、互补。

在教师示范朗读后,要逐步引导学生与教师共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让孩子自主选择绘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与画面自我赏读,受到文学语言的熏陶,积累文学的语言。

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绘本阅读教学中,大兔子的语言一直和小兔子一样,相同的话,出自不同的人物,展示了大兔子的一片童心,同时构成了文本语言的节奏美。可以采用老师先读小兔子对妈妈说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看图后,师生共同读兔妈妈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范读第二段小兔子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让学生单独读兔妈妈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通过听教师读,师生共读以及自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同时学会运用这样的语言。

(三)想象——擦亮思维火花

“能从一本书中发掘丰富绚烂的世界完全有赖于读者的想象力,而图画书就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启蒙工具。”想象是绘本的特质,想象也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法。绘本故事情节不断发展变化,有的地方能猜得到,有的地方却出人意料。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要引领学生在“倾听”“欣赏”中放飞想象,学会阅读。

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在绘本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绘本所描绘的生活与情感世界,激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实践。2.定格画面,启发想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因此,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文字欣赏画面,利用图画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可扩展性,启发学生想象和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故事,从而深化对绘本主题的感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指导学生看图想象时要有所选择和侧重,不能每幅图都像挖掘隧道一样让学生想象、表达。否则,不仅会影响阅读效率,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也会消失。

3.预留空白,引导想象

绘本阅读提倡“不讲完”。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想象故事结局;也可以采用“漏讲一个片断”的方法锻炼学生“倾听”的能力;还可以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地方适当停顿,预留一定的“空白”,巧妙激发学生猜想后面的情节。总之,方法多种多样,目的都是积极发挥想象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仿写创编,促生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绘本阅读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学习目标,结合教学进程,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或创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5.链接生活,丰富想象

绘本是一种空灵的精神演示,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情感、人生哲理,几乎涵盖了学生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应因势利导,引领学生不断观察生活,展开想象,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整合,为绘本阅读注入新鲜的活力。

(四)体验——构筑生命梦想

有着精妙图文的绘本似乎在叙述着孩子们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述孩子们经常梦想的事情,经典的绘本故事仿佛给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任凭他们徜徉在童年的快乐王国。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在绘本阅读中让“孩子像个孩子”。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一首诗中所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通过绘本阅读,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身的良好情感。

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让孩子们猜猜,大兔子听到小兔子说自己对妈妈的爱友自己张开的手那么大,有自己跳得那么高时,兔妈妈对怎么回答?在读完故事后问问孩子:“换成是你,你想对谁说猜猜我有多爱你?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爱呢?”通过角色替换,孩子们应该很自然地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了这个充满爱的故事,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想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而后,可以带领孩子们感受大兔子充满爱意的一系列动作:轻轻放在叶子铺成的床上,亲吻小兔子,睡在小兔子的旁边,充满爱意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上,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教师可以提问:“究竟是大兔子更爱小兔子一些,还是小兔子多爱大兔子一些?”引发孩子思考,体会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知道大兔子每个充满爱的动作,每句充满爱的话语,每次充满爱意的神情就是伟大母爱的表现,联系生活,妈妈给予的爱实在太多太多,孩子感恩的情感通过体验也能得到升华。

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儿童在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五、研究成效

1.借助绘本,提高了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对美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使学生初步培养起了乐于观察、乐于动脑、乐于表达、乐于合作、乐于探究的习惯。通过多种方式的绘本阅读,培养低年级学生对书的热爱,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发展视、听、语言、思维、想象、审美及观察等能力。2.通过对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四部曲的研究,提高我们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促进我们深入细致地研究文学类作品教材和教法,提高我们专业研究水平。同时,也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儿童的认知特点,形成正常的儿童观,教育观。3.通过课题的研究,在班级中能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说故事的方法与技巧

【一】故事与绘本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充满诸多意义以及各种可能性的想象空间,在这个虚拟的童书世界中,绘本里的文字与图像布满了各式各样可撷取的意义与待拆解的隐喻,供儿童经由阅读的过程,依自己所能(曾)经验到的体验与感受去做自由且私秘的个人解读。

我们之所以会以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故事与绘本对于儿童所可能产生的意义,乃是因为当代的文学/阅读理论以及哲学上的隐喻研究,提供了我们这样思考的基础。

首先,当代文学/阅读理论中的「读者反应理论」强调任何类型的创作与作品,当它完成时,便与创作者分离,成为一个独立、完整、待读者解读的「文本」。而做为一个待解读的文本,文本的脉络里布满着无数可验证与待串联的意义密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便是以自己的经验去撷取文本脉络中对自己有感应或能感应的密码,从而串联成自己可以接受的意义或信念。举例来说,像是绘本「我永远爱你」(上谊),它借着简单的文字与轻盈的水彩图像去叙述一个小男生和他的小狗的故事,故事的终了,小狗死了,但是故事也说明了小男生终能从容面对小狗死亡的缘由:因为,在过去的日子里,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他都会跟他的小狗说「我永远爱你」。故事极其简单,然而当我们在对儿童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书中所涵蕴的「密码」却能在儿童听完故事之后,经由有限意识的组织与串联,(其中一种串联是)建构出一个对听故事的儿童有意义的意义(或信念):儿童能够理解与掌握到书中所欲传达的「珍惜」以及「勇于表达爱意」的概念。

其次,当代哲学的隐喻研究则是认为大凡语言、文字、符号,甚或人的行为、举动的背后都会一些意涵(含意)潜藏其中,这些意涵常是多样的、歧义的,有些是很明显的,有些却是不明显,分歧的,它会因着不同人的不同切入角度而有不同的含意解读。而绘本做为文字、图像的综合表述,其中便是潜藏着各类的隐喻,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是以自己的经验、运用各种自觉合宜的方式来拆解文本中的隐喻,进而理解文本中的文字与图像所欲彰显的意涵为何。举例来说,像是绘本「森林大熊」(格林),描述一只被误以为是人的熊的自我探寻的过程,故事浅白、具趣味性,但是不同的人,因着不同的背景与体验,对其中的意涵(或书中的含意)却会有不同的解读。像是有些人在这故事中便会解读出人生在世,类如书中的熊,常有着被人误解却无法说明的无奈;然而,有些妈妈却在书中隐喻,看到自己在男性社会中身为女人的困窘处境。

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当阅读者串联了密码、理解了文本的意义,或是拆解了隐喻、揭示了文字与图像的意涵之后,他们便会依据此意义或意涵,做为内心判准,对其他的事物、行为以及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评估或采取行动。

也由于故事与绘本可以做为一个提供儿童建构意义与发展意义的虚空间,并且在意义建立后,儿童也常能据此意义发展出与之相符应的作为与行动,由此可见故事与绘本的阅读对于儿童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但是如何将这些布满众多意义密码以及诸多智能隐喻的文本,对儿童做出有效的展示与铺陈,从而吸引儿童进入其中,进行探索与撷取,便有赖于说故事与读绘本的引领者的用心与努力了。

【二】绘本故事要能说得精采有趣,才能吸引并带领儿童进入故事与绘本的天地,从而感受与拆解其中的智能与意义。

目前在推广说故事与读绘本的团体中,对于如何对儿童说故事与读绘本有两种主要的、但是非常不同的看法。其中以林真美女士所创立的「小大读书会」来说,她们认为在对儿童说故事的过程中,主角应是「绘本故事」本身,说故事的人只是一个故事的传达者而已,因此,传达者必须要能忠实的将绘本故事的实际内容「原汁原味」的传达给儿童,不用加入太多个人的表现,或是一些看似花俏、但事实上并不需要的赘词累语,让儿童直接和绘本故事面对面的从文学(文字的倾听)和美学(图像的观注)的角度去欣赏绘本故事。也因此,「小大读书会」的说故事人在说故事与读绘本时,常是面对儿童,手持绘本,尽量持守「有字读字,无字静静翻书」的原则,一字一句忠实的诵读绘本故事的文字给儿童听。

一般来说,「小大故事妈妈」原汁原味的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方式,在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时候都会注意到下列的一些原则,像是:

一、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时候,要手持绘本做辅助,让儿童在绘本图像的引领下直接进入故事与绘本的美学天地,进行欣赏。同时,说故事的人要避免以手指头指示画面,因为如此作为,容易让儿童仅将视觉聚焦于你所指示的部份,而忽略了对绘本进行整体美感的欣赏。

二、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时候,由于要手持绘本做辅助,因此初到一个团体或教室说故事的时候,为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说故事与读绘本的站立定点,便成为重要。因为,合适的站立定点不仅可以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清楚的看到你手持的绘本图像,避免儿童因为看不到所产生的混乱与失控,同时,也可以让你以开放的角度去面对所有听你讲故事与读绘本的儿童。

三、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时候,要忠于故事与绘本的原味,直接就文本进行诵读,不要添加过多不必要的赘语,让小朋友在文本中直接面对文学字词的美感。然而,有时为了增添故事文字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也可以在诵读中适度的以情感及不同语调来加强声音的变化与想象,吸引儿童对故事的关注。

四、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时候,不要随意中断文本,添加感想、评论或进行发问,要尽可能的保持阅读过程中「有字读字、没字静静翻书」的原则,让小朋友在无干扰下,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所有的感想与讨论,可以在阅读告一段落之后,再进行。

五、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时候,为了避免若是单纯的诵读故事与绘本,在同一时段内常需准备不少的故事与绘本,以供诵读,容易过度耗损故事与绘本量,因此,每一个故事与绘本在诵读过后,也可以设计、安排一些延伸活动以为阅读上的衔接。

基本上,「小大故事妈妈」的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方式是一种属于比较「简单、安全」的 方式。因为,这种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方式,不仅可以

(一)让儿童在不受干扰下、完整的听完一个故事或绘本;

(二)学习专心的阅读;

(三)藉由完整的阅、听绘本故事中的文学字句,让儿童学习并养成合理、有效的文字使用习惯;同时,它也不需要与儿童穿插做一些(有时候是很难缠或是不好处理的)涉及思辨的对话与讨论。通常你只要展示好绘本、诵读好故事,让儿童看着图画、完整听完一个好听的故事,你就算是扮演好你的角色了。也因此,这几年来,「小大」的说故事方式在简单、安全中带动了许多故事妈妈投入国小以及幼儿园的说故事现场,造福了极多的儿童。

【三】另一个推广说故事的团体「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则有非常不同于「小大」的看法。他们从思考学习的角度出发,认为之所以会说故事与读绘本给儿童听,主要的目的乃是要藉由故事引发儿童

(一)对故事情节的趣味处与疑惑处产生关切;

(二)由文本联想到生活琐碎与现实思虑的问题,然后就此关切与问题,跟儿童进行思考与讨论,从而逐步引导儿童学习与养成合理思考的习惯。因此,绘本故事对「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的说故事人来说,它只是一个引发或引导思考讨论的中介媒材,在说故事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说故事人如何去觉察儿童在听讲故事中所关注的问题与疑惑处,并且要能适时点出这些问题与疑惑处,和儿童们进行有效的思考与讨论。

相较于「小大」的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方式,「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插嘴法」(或称之为「合作思考法」)的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方式,就是一种极力试图与儿童进行对话与讨论的说故事方式。虽然,这种说故事方式

(一)常可以经由对话与讨论,解除(或消减)儿童在现实生活上的一些困扰与疑惑,也可以

(二)借着不断的对话与讨论,逐步引导儿童养成合理思考的习惯。然而,这样的说故事的方式却也常常充满一些「不可测的危险」,不可测的是儿童的思考常是天马行空、不易掌握,因此,与儿童对话、讨论的过程中便常会有出现不对焦,甚至有讨论混乱、对话失控的情况产生。虽然如此,但是,若能以此方法,持续的对同一个儿童团体进行操作,待讨论的默契与规范逐渐建立之后,混乱与失控终将消失,一些有意义或有思考性的讨论也将逐渐浮现。

若要使用「插嘴法」的说故事方式,也有一些重要的基本原则要注意:

一、要了解,对「插嘴法」来说,故事与绘本只是引出与儿童对话及讨论的中介媒材,因此,只要儿童觉得有兴趣或疑惑处需要讨论,故事的讲述便可以停止,开始进行问题的对话与讨论。(要说明的是,「插嘴法」关注的是儿童自己真正在意与关切的自发式的「问题」,而不是大人刻意的设计的一些自以为是的「问题」,因为只有儿童在意的问题,才能引发小朋友主动讨论的兴趣。)也由于,对使用「插嘴法」的说故事人来说,故事与绘本只是一个引导儿童进行思考与讨论的中介,因此,只要能将故事说得具吸引力,并且牵动儿童一些相关的思考联想,(一)需不需要手持绘本以为辅助;或者

(二)需不需要原汁原味的展现文本,就不是那么被在意与坚持了。同时,由于重要的是在讨论,所以,故事也就不是一定要在一次的时间内完整说完它了。

二、在与儿童讨论故事与绘本时,要正视儿童的任何问题与对话,由于儿童的问题与对话常常会在字词之外涵蕴着一些真正想述说的内心话,因此,带领故事讨论的人要学习注意「聆听」,唯有注意「聆听」,方能看出儿童话语中的真正意思。同时,带领故事讨论的人也要引导故事团体中的儿童学习聆听别人的说话,因为唯有学会仔细聆听别人的「说话」,才有可能在共同的「话题」中,做好聚焦,进行有效的对话与讨论。

三、在与儿童讨论故事与绘本时,要了解,说故事的人只是问题讨论的引领者,引领儿童进行问题的讨论与共识的建立(引领者不断的将问题确认-抛出给A-A回答-再确认-再抛出给B-B回答„.;「毛毛虫」的故事妈妈喜欢称这样的讨论方式是:「篮球传球式的讨论」);而不是扮演儿童的「知识库」,只是在针对小朋友的发问提供「标准答案」的解答(「毛毛虫」的故事妈妈喜欢称这样的讨论是:「乒乓球式的讨论」)。这种不断在故事团体进行问题「抛/接」的「插嘴法」讨论,常常也正是一种「合作思考」的操作,让儿童在团体中与其它人共同合作、进行思考的探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合作思考的讨论模式,在实作中不仅可以让儿童学习与欣赏别人的思考,更能让儿童养成「帮助别人」以及「学习接受别人帮助」的习惯。)

值得再说明的是,「毛毛虫」的「插嘴法」说故事方式本是源自美国李普曼(M.Lipman)教授的「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教学计划」的教学实践。李普曼从一九七0年代开始便致力于思考教学以及儿童思考教学的研究,并且为配合儿童的学习兴趣,逐步发展出一系列有关儿童思考教学的「儿童哲学小说」(像是:逻辑研究的「哲学教室」、探究周遭世界的「鲸鱼与鬼屋」、意义探究的「灵灵」、伦理行为思考的「思考舞台」、探究正义的「马克」等书),在这些有着趣味故事情节的儿童哲学小说中,李普曼将一些思考技巧与人生信念暗藏在它的文本脉络中,并在阅读过程里,引导儿童针对小说的情节进行讨论与学习,然后逐步将暗含于情节中的思考技巧与人生信念传递给儿童。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儿童思考能力的精进,有极大的成效。八0年代之后,儿童哲学的教学计划被引进台湾,为了适应台湾的教学(由于台湾的学校内并无正式课程可以长时间的来经营儿童哲学小说),因此短小、精简的绘本故事,便被发展成为教材,取代美国学校课堂上使用的儿童哲学小说。虽然,教材不同,但是,强调「允许随时插嘴提问」以及「合作思考」的阅读与讨论故事的方式却没有改变。

【四】虽然,上述这两种说故事与读绘本的方式各有不同的团体主张与坚持。然而,当我们实际进入对儿童说故事的现场时,我们将会发现,事实上没有那一种说故事的方式是「一定必须如此」或是「绝对是最好的」。因为,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团体以及不同的状况常会有不同的需要,同时,有时候为了不同的目的,也常是必须要穿插并用不同的说故事方式。也因此,对说故事的人来说并没有所谓「最好的」说故事方式。事实上,当我们对儿童多说几次故事、多累积几次经验之后,你将会发现只要「你能说得自在,儿童也能听得快乐」,那就是最好的说故事的方式了。

虽然,说故事的方式没有一定或绝对,但是为了说好绘本故事,事前的准备功课却是一定得做,否则将会影响说故事的流畅性与精采性。一般来说,要对儿童说出一个精采、好听的故事,有几个事前的功课需要格外的注意:

第一、要说好一个故事,一定要选一个能让自己喜爱或感动的故事。因为唯有选择一个 能让自己喜爱或感动的故事,才有可能藉由情感(或感觉)的真诚投入,而将它说得也让儿童喜爱与感动。

第二、说故事前要先能熟悉故事的内容。因为对于故事内容的熟悉,将有助于说故事的人在说故事时表现得更为自信与流畅。

第三、为了熟悉故事的内容,说故事前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练习,不但有助于增加说故事的人对于故事的熟悉度,从而在说故事时能够说得自在与流畅,更能藉由不断的练习更加地的去了解与窥探到故事内容的精微处。

上一篇:银行营业场所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规定有哪些?下一篇:孔子经典名言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