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园文化建设

2024-05-29

谈校园文化建设(精选8篇)

谈校园文化建设 第1篇

我们认为,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楼道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让文化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在校园楼道文化建设中应该以内容为根本,以文化为灵魂。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更应该秉承“润物无声”的原则,合理利用各种展示载体,让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有机的整体。

一、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功能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兼具文化建设和育人环境建设的两大功能,即“以文化人”的目的,同时也具有教育功能,我们要让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成为思想、精神、德育和文化的教育基地和前线。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应展示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包括校风、学风、校训、学校标识、名人字画、名人箴言等从而增强归属感、成就感,增强向心力、凝聚力,使学校的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它们也是校园楼道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更应该注意各年级、各班级和学校自身的优势、特长、两点,并生动呈现,从而增强全校教职员工、学生以及校友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还应对学校的各种制度进行相应的文化成果展示。它们是校园楼道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各项管理、教育、服务的制度章程,各类导视、指引标牌,各种文明警示牌等

二、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几大原则

育才育德,育人优先的原则。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首先功能就是教育,要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

以师生为主体的原则。要树立共建共享的思想,要以人为本,从而让全体师生都能参与进来、融进来

协调和谐的原则:在布局上统一并形成健全的校园楼道文化建设体系,在色彩调性上统一,切记杂乱无章;在风格上要变化中统一,或统一中变化,避免不伦不类,不土不洋,不中不西。

全面建设,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原则。校园楼道文化建设要在全面的基础上,进行重点与主次区分,切忌平均主义;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主次之分,要明白内容服务于形式;

挖掘亮点,创意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地域文化、历史沉淀、教学特长,找到自身的特质文化,进行深度创意与加工。

谈校园文化建设 第2篇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竞争激烈的社会。而青少年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可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尤为重要。校园是绝大数青少年长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作为一名教师,通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并查阅了相关资料,认为大部分效益都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导致了很多在在校青少年素质极差,很多孩子沉迷于网吧,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盲目的追求虚荣,模仿明星。无视学业且自私自利,谎话脏话连篇。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本文首先阐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具体的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倘若付诸于实践,定会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

青少年

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丰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课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洁净,并把好校门关,保证学校免受外来干扰。

3.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动手完成,如:课室布置、环境卫生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符合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级长、政治科科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工会、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德育处主任、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徒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部、团支部、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德育处、公安局、派出所、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辩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方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五、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谈 第3篇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具体而言,一所学校的文化体征表现在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上,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而且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的办学理念与发展特色。

一、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

1.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可小视。

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必然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限制,“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原因正是环境所造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洁净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让学校变得有吸引力。

2. 先进的教学设施,

可以为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便利,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所依,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它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教学难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扩展信息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标志文化建设和宣传是树立学校形象的必要途径。

标志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格调,对广大师生具有精神和文化的熏陶作用,直接关系着学校的育人环境、声誉和社会影响,对学校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是学校要不断规范学校形象标志。如确定校徽、校旗及学校的各类指示牌,并不断强化全体师生员工统一、规范、使用学校标志的意识。二是要塑造良好社会形象。学校应积极宣传各项突出成就,特别要重视学校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学校的特色和亮点,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二、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1. 强化办学理念。

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反映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是学校今后办学和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的共同思想基础。学校应通过加强对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及发展规划的宣传和教育,使之深入人心,成为教师工作指南和自觉行动。

2. 重视校风建设。

良好的校风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综合实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风建设要坚持德育为首,紧紧围绕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抓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制定办学章程,明确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确定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目标,提炼文化建设内涵。

3.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悟生活。

活动是学校生命力所在,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一是以学生愿做、能做、可做为原则,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二是通过举办艺术节、科技体育节、读书节等系列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广大学生对文学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打好基础。三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组建美术、书法、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展示学生的青春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

1. 制度的制定。

首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度主要是用来约束人、教育人的,因此在学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要注重师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和保障。如,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学习制度等,要注重教师和受教育者发展的要求。其次,要开放民主。制定的制度是约束、管理大家的,只有大家认同了,才能去遵守。因此制定任何一项制度,都要广泛听取不同意见,不能靠少数人制定,更不能靠领导。比如可采取意见征求稿的方式,鼓励全校师生积极主动地提意见、建议,让他们从学校制度的执行者和服从者成为制定者。在制度最终通过之时,召开教代会,实行多数同意原则,如此方能体现制度的开放性、民主性。通过这样的民主方式,不仅有助于集思广益,而且传达了一种人文关怀,表达了对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开放民主的过程可以加深师生对制度的理解,获得深刻的教育,还可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再次,要与时俱进。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和完善,让制度能够与时俱进,体现出制度的生命活力。

2. 制度的产生。

一是要集思广益。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举措都要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同时发挥民主党派教师的作用,鼓励他们建言献策。二是结合本校实际,成立制度文化建设工作小组,以分工负责的形式,完善学校各层次、各方面的制度,形成学校制度的全面体系框架。三是要不断修订,根据制度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提升,以使学校制度更加完善有效。

3. 制度的执行。

谈校园文化及校园文化建设 第4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82-02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在近年来关于校园文化的讨论中,人们对其概念的界定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精神文化的形式存在的氛围,反映的是校园内师生员工的观念和价值标准,这就是所谓的“氛围说”;有人认为校园文化主要指以学生社团为主的第二课堂,是教学与科研的补充,通过生动活泼、健康文明、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来陶冶学生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活动说”;也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校风和学风或近年来提出的校园精神;还有人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其他社区文化等区别开来,强调其高层次、高格调和高品位。所有这些说法都只顾及和强调了校园文化某些方面的特征,在概念界定上难免以偏概全,或没有完全揭示其内涵,或没有囊括其外延。

笔者认为,要想对校园文化有个比较明确的认识,首先要弄清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我们知道,文化在结构上可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主流文化是指文化发展的一定时期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文化。亚文化是指不同职业、阶层、集团、年龄结构的人们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谋生手段不同,利益不同,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体验不同而形成的与主流文化有所区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情趣、理想信念等文化观念。校园文化就是处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具有自身特点的一种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中学校的校园文化指的是在校园环境中,每个成员所共有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理智的和情感的完整结合,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据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作为社会文化亚系统的校园文化,具备文化的三大要素,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外在的、以物化形式存在的一种文化,也叫载体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校园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后勤装备、生活资料、校园环境、活动设施等。

校园制度文化即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而设立的各种规章制度,也叫“规范文化”,包括校规校纪、群体行为规范、习俗、文化娱乐方式、教学、科研、生活模式等等,它是勾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

校园精神文化指校园里由师生长期创造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和核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观念性文化(为广大师生认可、遵循的共同的思想意识、生活信念等);第二,标志性文化(由于历史的积淀和文化主导者的世代倡导而形成的独特的校风和校园精神,包括治学风格、民主作风、文化主体所特有的语言风格、举止风度、文化修养等);第三,智能性文化(指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增长课外知识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

综上可知,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水平的反映,它的模式一经建立就成为该校品格的象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潜移默化地影响规范着身在其中的每个人。以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为例。哈佛校园静穆典雅,古木参天,居八所“常春藤”大学之首,图书馆、教学建筑风格迥异,或古朴庄重,或富丽堂皇,著名的哈佛广场、魏登纳纪念馆、约翰·哈佛的座像无不反映着古典美与现代美结合的学府气氛。哈佛大学以求实、崇真为宗旨,校徽上的拉丁文“VERITAS”充分体现了哈佛人的座右铭———真理,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的校训也说明了这一点。哈佛人始终以探索真理,坚持伦理教育,以高尚的道德准则造就精英。哈佛教学完全由教师自行安排,在民主管理,学术自由的融洽气氛下,教学活动生机勃勃。总之,每个哈佛人在这里都会受到正义、人道、热爱祖国、勤奋、俭朴、高雅、节制等伦理教育,正是这种浓厚的学术气氛、追求真理、崇尚道德的精神汇成了哈佛独特的校园文化。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1、更新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智能训练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社会中学生的需要。当今社会,教育更主要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使人们看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的重要性,也使人们懂得了课堂以外的文化熏陶往往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更大、更长远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为中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内容和新的教学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为实现大学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它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与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这种教育观念的更新才刚刚开始,它与我国传统教育形成的固定模式,和人们业已形成的思想观念的交锋还将是长期的,人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会时不时地沿袭惯用的手段和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校园文化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的观念,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实现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主导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

校园文化的主导是广大教师,包括各级领导、专业课教师和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教师,他们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靠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在高校起着主导作用,把握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建设人才,这种性质决定了我们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广大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靠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做良好校园文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同时,对学生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多关心、多过问,从精神上、物质上、专业上予以帮助支持。

3、狠抓校园外在环境建设

校园外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它主要包括校容、校貌、建筑、绿化及各种实施等,是校园文化最直接、最具感官性的反映。可以说,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座雕像都具有文化意义。置身于校园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人们的情操会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心灵会受到启迪,所以说每所学校都要有一个优美、有个性、有实际内涵的物化环境,这是一个学校实现其育人功能的重要条件。首先,学校在这方面要舍得投入,通过综合治理校园环境让人们在自然的山水树木、艺术雕塑、纪念场馆、警言语录中耳濡目染,从而激发大家美好的情感。其次,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加强文体活动场所、学生活动中心、科技创造活动所需设备建设,为校园文化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再有,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广播、校刊、学报等现代化传播媒件,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利用强大的舆论工具提供正确的导向。

4、规范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制度的作用是明确地规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违反制度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通过制度建设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一整套校规校纪和行为规范、各种章程、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习惯等,加强制度建设除了要补充一些以前没有明确规定,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出台的新制度外,更重要的是狠抓制度的落实和保持制度执行的连贯性。学校目前相当普遍的现象是或者制度执行不严,奖惩不够分明;或者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制度互相不配套,相互矛盾,这些现象必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纠正、修正和完善。

5、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最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它是校园文化所以存在的价值所在和意义所在,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要培育高品位的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一个学校在一定历史发展中由一定的历史传统、民族精神、理想追求和道情操等凝聚而成的校园风气,它是一种合乎社会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当代知识分子风貌的一种团队精神,包括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刻苦学习,积极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成果的拼搏精神;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自律精神,团结乐群、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合作精神等等。这种精神弥漫于校园周围又显形于个体行为,每所高校都应具有一种相对稳定又各具特色的学校精神。

(2)加强文明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包括教风和学风建设两方面。培养面向21世纪的合格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处于主导地位,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加强师德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发扬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至关重要。在广大学生中树立刻苦学习、大胆实践的理想信念,让没有人生目标、没有成才观念、自我约束能力差、行为懒散的恶劣风气在学生中没有存在的空间。

6、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主体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创造者和受益者两种角色。青年学生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富有创造精神,对社会文化信息反映迅速,在他们身上蕴含着巨大的潜能,把这种潜能开发出来是使校园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角是大学生,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从中受教育、长才干,在健康有序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道德修养,补充课堂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这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天晓.美国近年学校文化研究简述.教育科学.2008(04).

[2] 学校管理自我诊断.课题组.学校文化诊断与改造的提出.中小学管理.2003(10).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 第5篇

鹿泉市大河镇杜童小学校长杜桂景

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效早已被人们所重视,各个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也都倾入了很大的热情,在上级教育部门以及行政部门的大力倡导下,我校也积极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并不断创新培育模式,摸索新方法,新路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简单谈一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看法。

(一)、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指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约着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水平,试想:我们的学校盖的越来越漂亮,校内建筑与空间布局也越来越讲究,现代化教学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如果不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便会本末倒置,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着力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积极向上的校风建设

校风,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有巨大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也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1)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只有学校领导班子之间和谐,才能形成学校“稳定的局面”。领导要淡化“唯我独尊”的权力意识,以宽容的胸怀,做好领头雁;更要大胆分权,分责到人,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使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2)强化教师团体协作意识。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协作,并与兄弟学校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经常性地与他们进行 “互访”活动,互通有无、扬长避短,促进学校发展。

(3)、建立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在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如兄弟姐妹的新型和谐同学人际关系,使他们长期处于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只有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才能增进友谊,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使学校健康发展。

3、优化积极的健康的学校舆论功能

(1)、把握正确的学校舆论方向.紧跟形势,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每周一,全校师生在国旗下庄严肃立,进行“国旗下讲话”,紧跟时代脉搏;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时时传递着党的声音.让这些健康的舆论帮助师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价值观.(2)、以先进典型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用榜样示范来引导师生,是优化舆论环境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利用“六一”大力宣传优秀少先队员的先进事迹,利用“母亲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选出感恩小标兵等。

(3)、利用舆论的作用遏制不良风气的形成.既大力宣传感人

肺腑的先进事迹和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又要有的放矢地鞭挞时弊,抨击歪风邪气,使不良风气在公正的舆论下土崩瓦解.如说脏话、打架现象,违反教师“十不准”等现像。

只有重视校园精神环境建设这,才能净化学校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重视校园亚文化的全面建设

亚文化是学校的小文化,涉及到学校建设的细微方面,是校园文化的茎、叶,只有真正抓实抓好亚文化建设.,才能使校园文化真正充满生机活力.1、班级文化建设彰显个性化

不同个性特长的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发展情况,构建适合自己操作样式并形成某种类型的班级建设模式.做到千帆竟发,殊途同归.2、兴趣活动大众化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文艺、体育、科技、学科兴趣小组形式的活动, 给学生一展身手的舞台,从中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特长的发展.3、墙壁文化实用化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能开口说话。在教室、食堂、走廊、过道等处张挂名人字画,书写名言警句,并且常常替换,使其能发挥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避免成为单纯的摆设。充分发挥宣传窗、黑板报、阅览室的作用,让学生作品上墙进窗,让师生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信

息,同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的舆论,最终达到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

4、逐步实现网络化

充分挖掘互联网在校园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真、善、美的新阵地、成为校园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成为广大师生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三)校园文化建设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型

1、使爱心工程走向社会

“爱的教育”是我校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为此,我校成立了以“爱社会、爱自然、爱生命”为主要内容的“手拉手爱心社”,在校爱同学,在家爱长辈,在外爱他人,爱每一个生命。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人生,抓住身边事件,参与爱心行动,塑造他们真、善、美的心灵。

2、让礼仪教育融入社会生活

文雅大方的举止,亲切得体的言行,整洁合适的衣着,高尚健康的行为应是新时代少年的特征.而近年来,我们普遍感到小学生道德行为出现滑坡现象,他们口出脏话、狂妄自大、自私自利。其直接原因便在于学校文化建设中行为规范的欠缺,礼仪教育的单一封闭,远离学生生活而导致的无序低效。因此,我们将学生礼仪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在校内外提高文艺素养

谈校园文化建设 第6篇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全新的特点与趋势,校园文化建设也出现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根本,以精神引领的方式构建全体师生共同的发展愿景,从而凝聚合力,达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显现形式,优秀的物质文化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关键词:校园文化

文化之“魂”

使命感

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27-01

近几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力推进和学校校长自觉意识的带动下,各学校都在搞校园文化建设。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这些年校园里的楼越盖越多,高科技教学设备越来越普及,教师待遇越来越高,学生们的生活水平、学习环境越来越好。但作为最有文化的校园,却不断被拜金、享乐等非文化的东西“攻城占地”,而逐渐丧失着“文化”的缘故吧。

笔者是很支持用“建设”去重新构筑我们的校园文化的。但关键是,到底是什么才是校园文化的“魂”,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校园文化呢?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所学校在其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中对校园文化的诠释:校园文化是办学理念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标志文化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学校风气、氛围的体现,代表着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大家请注意最后这句“代表着......”,这就是我要谈及的校园文化的“魂”――强大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构筑下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一、强大的使命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驱动力

正如汽车的发动机、人类的心脏,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想真正搞出特色,搞出这个集体的灵魂,要想被广大师生所认同,没有校园内每一位或是绝大部分师生对学校发展怀揣一种强大使命感去工作、学习,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吃别人嚼过的馍”或是东拉西扯生搬硬套的文化建设,必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灵魂可言。

TOYOTA(丰田)公司的服务让全世界都尊重。有个故事,在芝加哥的一个大雨天,路上一辆丰田车的雨刷突然坏了,司机傻在那里不知所措。突然从雨中冲出一个老人,趴到车上去修理刮雨器,事后,司机问他是谁,他说他是丰田的退休工人,看是他们公司的产品坏在这里,他觉得有义务把他修好。这就是强大的使命感,才使得每个职员将公司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情。只有在这样的使命感驱动下,才成就了今天丰田强大的企业文化和丰田公司。企业如此,我们许多今天嚷着走向全县、全市,明天喊着走向全省、全国的学校何尝不应如此呢。

二、强烈的责任心,产生的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卓越的执行力

比尔、盖茨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他说的这句话是建立在他对执行力认知的基础上的。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任务的执行中勇于担当,在任务的每个环节中力求进益求精。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同样。文化建设不光得学校决策者规划好蓝图,更需要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师生“一笔一画”的将它勾画出来。“勾画”容易,但难就难在这“一笔一画”上,这得需要干这份工作的人多大的耐心和多强的责任心啊。试想,一份近乎完美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如果被一些或是方案中的某些方面被几个极不负责任的人去干,会是怎样的结果?浪费资财自不用说,关键是会倒了班子的威信,丧了师生的人心,“文化建设”的执行力被大打折扣,最终得不偿失。

三、让校园文化建设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

校园文化需要有强大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的人去规划、实践,而凝聚使命感和责任心的就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中国梦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对“一定会实现中国梦”的信念融入到对师生的日常教育中,引导广大师生把实现中国梦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把这种信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行为规范的约束,注重日常生活的养成;把这种信念融入到榜样教育中,通过榜样的力量,感召广大师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成长成才。

浅谈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第7篇

【摘要】: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学校、家庭带来了巨大损失。一次次血的教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必要性。构建校园安全文化,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相结合,把安全知识内化为安全技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学校

安全教育

安全文化

我们一直在倡导要把学校办成孩子们快乐学习的园地。然而比“快乐”更基础的是“健康”,比健康更基础的是基本的是“安全”。学校安全工作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和保证。进入21世纪,当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的时候,总有那么一点不和谐的音调在影响着我们的视听,而校园这片净土也没有幸免,各种灾难频频发生:

2011年4月26日六安市金安区5名小学生在淠河边玩耍时落水遇难。7月26日金寨双河镇2名少年在游泳时失踪。

2012年2月14日河北和县北关学校10名小学生在校外租房内发生煤气中毒,造成3名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11月16日,5名男孩在毕节市七星关区街头垃圾箱内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2013年2月27日刚刚开学的第三天,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由于值班老师没有及时开宿舍大门,酿成一场致4人死亡、11人受伤的校园踩踏事件。

以上校园安全事故纵有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原因,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师生安全意思差。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我们先来看两则成功案例:

1、“中国骄傲”--袁媛:深圳南山区头城小学二年级学生,一个冬天的晚上,7岁的袁媛看到她的父母亲双双昏倒在浴室里,性命攸关。浴室里煤气还在蔓延,一家人性命悬在一线之间。紧急关头,袁媛用力打开浴室门,迅速关上煤气,用衣架捅开窗户,然后跑到屋外拨打110、120求救电话,准确报出位置,使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从而成功挽救了父母性命。记者对他采访时,问她是如何知道这些救护方法的,袁媛回答说:“这是在学校学到的。”

2、“桑枣奇迹”: “5.12”汶川大地震对灾区中小学校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使我们至今不寒而栗。而就是这样一场如此的惨烈的地震,重灾区桑枣中学2300名师生没有一人在地震中受伤或者遇难。成为“桑枣奇迹”,被传为佳话。当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桑枣中学绝大部分学生都在教学楼里上课。当他们感觉到大地的震动时,各个教室里的学生们都立刻按照老师的要求钻进课桌下,在第一阵地震波过后,大家又在老师的指挥下立刻进行了快速而有序地紧急疏散。仅仅只用了1分36秒。据校长叶志平介绍,奇迹的取得得益于学校扎实细致、持之以恒地开展安全教育

“中国骄傲”、“桑枣奇迹”都有力的说明了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必要性,只有全面提升了师生安全文化综合素质,避免安全事故才会成为可能。

二、如何构建校园安全文化

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实质上是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将安全文化融入学校文化之中,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使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从而在浓郁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中受感染、受教育,把已有的安全知识内化为长久的安全技能。

1、构建校园安全文化,重在教育引导,增强防范意识 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的落脚点是培养安全意识。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维护校园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秩序为目的,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在家学、管理中形成的安全和谐的氛围。安全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中,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前提保证。学校应占领各类宣传阵地,让教渗透于无声,使育彰显于无形。宣传栏、橱窗、黑板报、广播站、校刊、以及学生必经过的楼梯墙角等都是十分有效的宣传阵地---开辟安全宣传栏,刊出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技能等安全信息,建立安全友情提示角,在节假日、汛期、高温、冰冻、雨雪天气来临之前发布安全警示,让它成为学生特殊时段安全的良师;安全标语和安全宣传画上墙,让它成为学生日常安全益友;此外,设置安全警示牌、校园道路安全减速标志,楼梯通道靠右行、安全出口标志等,通过安全文化的精心设置,营造学校安全文化环境,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安全的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2、构建校园安全文化,贵在方法指导,掌握自护技能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知识守护生命。达尔文指出: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桑枣奇迹”既非上天的惠顾,亦非命运的侥幸,而是源于该校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一奇迹的背后是什么?据报道,自2005年起,桑枣中学每学期都要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一次突发事件安全疏散演习。演习预案的内容具体细致、周到全面,每个细节都经过仔细研究和精心安排。疏散演习过程中各班撤离的顺序,逃生的速度、路线,教师的站位甚至指挥口令内容均有明确规定。袁媛在危急关头救了一家人的命,看到在电视上的稚嫩面容却在关键的时候果断出手,令我们感动的留下了泪水,更涌起了对这所学校老师的敬意。

但不重视安全方法指导的也比比皆是:

笔者曾到过一所学校,恰遇该校正在搞安全演练,哨声一响,学生蜂拥而出,连最起码的“迅速、有序”都做不到,更谈不上先避险再逃生等技能了,幸亏该校规模小,否则都有可能引发踩踏事故。几天前,笔者在路口看到这样一幕:一辆车在行驶中打了左转向,对面走过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看到转向灯后竟蒙了,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原因很简单:他根本不知道转向灯闪烁代表什么意思。这个小男孩显得很傻,但事实上这样的“傻学生”比比皆是。

当灾难来临时,只有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的人,才能冷静应对,从而创造生命的“奇迹”。学校是个特殊区域,人员密集,且学生的年龄都很小,有突发情况发生时,就容易出问题。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从小就接受安全知识教育,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养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保护自己的良好习惯。

3、构建校园安全文化,根在内化品质,形成价值认同 学校安全精神文化是师生的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到道德安全价值观等一系列安全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安全文化的最高境界,它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安全精神文化是通过安全制度文化的规范、安全行为文化的养成,日积月累逐步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师生的安全行为心理定势,师生对安全问题的个人相应与情感认同,是一个由知到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逐步形成学校的安全精神文化。

安全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它就成了抵御安全事故的一道有效屏障。

桑枣中学之所以避险、逃生成功,来源于学校安全精神文化的形成,学生不仅仅演练是那样撤离,就连平时出操、集会也是那样走;去年暑假前,我校5名小学生上学途中,一位同学提出到河边洗澡,有位同学附和,但另外几位同学齐声说道:“不准在上下学途中洗澡”,因此避免了一起安全事故。如果袁媛没有将学校学到的安全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安全行为品质,可能看到当时的场面自己都吓晕了,还谈什么去救助。

学校安全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设校园安全文化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人人重视安全、事事注意安全、处处不忘安全,校园安全文化之花才会越开越艳!

浅谈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戴则山

霍山县佛子岭镇中心学校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 第8篇

一、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对学校办学起着定向作用,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因此,作为领导,一定要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并以这个办学目标为核心,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然后用自己的办学思想去统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使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深入每个教师心中,为实现办学目标团结奋斗,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

几年来,我越来越强烈意识到,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学校就有了生命力。因此,我们应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思想。如:我们当地的一所小学的民俗文化,营造了浓郁的民俗气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难得一见的“民俗器用陈列馆”,包括复制的一个东北民居,一千多件代表东北地区民俗的老物件。这样的民俗文化记述着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审美追求,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这里不仅开辟了一处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基地,同时也为热爱传统美术的孩子们提供了一方尽情享受创作快乐的天地。在参观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一个班的孩子在民俗馆里,坐在草垫上,兴致盎然地上着撕纸课,专心致志,旁若无人,看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真的是全身心融入其中,连我都不自觉地想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这里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孩子们了解民俗,热爱家乡。因此,我认识到学校要发展,一是要确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将自身的位置定好,想清楚要把学校办成怎样的一所学校;二是要认真分析学校的办学情况,找出学校的办学优势或办学需要。

三、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楼层文化处处给人以全新的不同启示和熏陶。因此,无论我们的学校是怎样的规模,都应想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校园美化绿化、文化建设,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它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又能陶冶师生情操,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1. 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育人

为了把文化环境育人落到实处,使学生耳濡目染得到熏陶。有的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将校园文化建设焕然一新。不少学校都采用了历史故事、名人名言、宣传标语、雕刻、书法、十字绣、布艺、剪纸、粘贴画等各种形式,将楼内走廊进行了文化布置。如:有的学校楼内四层楼各具特色:一楼是体现文明礼仪教育的宣传示板,通过“心灵对话”型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文化立校,责任立教”的办学理念;二楼是体现传统教育的历史故事和雕刻,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古人刻苦学习及启迪人的思想的图文并茂的小故事”作品,告诉我们从小树立起勤奋学习的志向;三楼内容丰富的励志书法、十字绣,展示的是师生的书法、十字绣作品,置身于这条长廊中,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四楼是形式各异的师生美术作品,这一层艺术墙的布置,告诉了我们,艺术教育的校本课程早已融入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中,学生的绘画、书法、布艺、摄影等艺术作品一一展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并以此为园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游移在学校各个楼层中,你随处都可以感受到艺术教育带来的勃勃生机。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与特长。让学生在充满文化的氛围中,有意无意地接受文化熏陶,达到育人效果。

2. 以清新优美的校园环境育人

很多学校在栽花种草上下大气力,制作了立体花架,购置树木,如:软叶针葵、巴西木、垂榆、金钱榆等,栽种、摆放于校园内操场四周、甬路两侧,各种应季花栽至校园四周。校园内,鲜花盛开的花圃、错落有致的碧树、郁郁葱葱的绿草处处生机盎然,相互掩映,加之四周墙壁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充满动感的文化墙,形成了优美的环境彩色景观。当学生跨进学校大门就有一种豁然开朗、心情愉悦之感。

3. 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育人

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会、班会、主题班会、队会活动、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同时,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浇花、除草、植树,使学生不但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同时也让孩子受到了劳动创造美的教育,并让孩子享受了成功的喜悦。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举办黑板报、演讲、征文、书法、美术、手工、歌咏、知识竞赛、手抄报等比赛,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受和教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要以人为本促进生态建设,方可实现环境育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摘要:<正>近几年,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建设,对学校的均衡发展投入了大量资金,每所学校也都在环境建设、文化建设上颇下了一番功夫,精心设计和打造校园环境文化,让校园成为孩子们博览学识的乐园,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的成功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对学校办学起着定向作用,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上一篇: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下一篇:“第一次”登台演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