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校校长的竞职演讲稿

2024-08-26

中心校校长的竞职演讲稿(精选7篇)

中心校校长的竞职演讲稿 第1篇

中心校校长竞职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我叫毕福,今年岁,年月参加工作,年月获得淮北师专函授专科文凭,年月入党,曾任大胜中学教师,年月任大胜中学副校长,年月任大胜新富小学校长。

在此,首先感谢组织上为我们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展示才华的平台,也衷心感谢组织和领导多年来对我的关怀和培养,感谢同事们

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我竞聘的职位是大胜中心小学校长。之所以参加竞聘,我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这一职位。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就在教育战线工作,对农村小学教育不仅有深厚的感情,也十分熟悉,乡亲们的热切期盼在时时鼓励着我,孩子们的求学热望在时时激励着我。我的信条就是,干就干好、干出成绩,对得起组织,对得起乡亲和孩子们。所以,我多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工作上,原创:wenmi114.com先后多次被评为县劳模、县级骨干小学校长;新富小学当初的学生成绩在全乡是最差的,我上任后积极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狠抓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年学生成绩在全乡个小学中排名第二,同年被评为县级先进校。

如果组织上和大家选择我担任大胜中心小学的校长,我一定不负重望,扎实工作,再创佳绩。

我的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创建区域教育龙头”的战略要求,以队伍建设为主线,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登台阶、上水平。

我的工作目标是,××年学校有明显起色,总体水平在全县的位次至少前移三位,××年在乡镇中心小学位居前列,年在全县位居上游,争创乡镇小学教育龙头。

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严抓教学管理。一是严格教学思想管理。树牢教育教学理念,确定“改革教法、促进学法,继承传统、发展电教,发挥特长、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提高”的管理思想。二是严格教学环节管理。对教学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等活动,按照要求,拾遗补缺,进行严格规范。三是严格教学事务管理。健全和完善各项事务程序,形成制度化,使其服务于教学,管理和促进教学。四是严格教学质量管理。制定教学质量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细化落实责任,与每名教师签订责任状,把任务落实落靠。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敬岗爱业的师资队伍。一是对现有教师进行适当调整,重新整合人才资源,做到人尽其才,发挥最大效益。二是不定期组织教学交流,请城乡优秀教师讲公开课,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各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四是搞好对教师的培训。积极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函授学习,提高文化水平。

第三,改善办学条件。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力求教学条件达到标准化、现代化。在融资渠道上,推行多元投资机制。一是抓住县里投资改造中小学危房的机遇,主动出击,争取资金。二是发挥家乡人的作用,鼓励有经济实力的能人或投资教育产业、或捐资助学、或对上争取专项资金。三是开源节流,挖掘内部潜力,通过勤工俭学、校办小型加工厂、创建经济实体等办法,增加学校资金积累。在资金使用上,重点对现有的两所危房进行改造,争取三年内消灭危险校舍,确保师生安全。同时,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修建完善图书室、电教室等场所,新上微机等教学设施,力争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教学。此外,还要搞好学校环境建设,结合农村生态屯建设,加大绿化、香化、净化、美化力度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实现“以环境育人”的目的。原创:wenmi114.com

在抓好上述三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实行“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一是每学期初,组织有家长、教师共同参加的座谈会,专门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建议,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二是及时与县教育部门请示汇报,主动与乡镇党委、政府加强联系,取得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学校的各项建设。

最后,无论能否竞聘上,我都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为大胜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谢谢大家!

中心校校长的竞职演讲稿 第2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全体教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组织上给我这次参与竞职的机会,对于这次教育体制的改革,本人完全赞同并坚决拥护。同时也坚定地相信,这一重大举措的出台必将会为我县的教育事业营造出一个浓厚的发展氛围,并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有人说,在学校的舞台上,校长是领跑者,校长跑得多快,老师们跟着就会跑多快;校长是船长,是掌舵的,你要指挥学校这艘航船乘风破浪远航,达到理想的彼岸。下面,就本人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叫罗先发,现年32岁。1996年—2001年在南华县红土坡龙潭山完小从事六年级(全科)教学工作,其中1999年9月—2001年8月担任龙潭山完小校长;2001年9月2004年8月,担任红土坡中心学校教导副主任,负责全镇小学课改工作,并兼任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2004年9月至今,担任红土坡中心学校教导主任,负责全校教学管理指导工作,兼任六年级《科学》课教学工作。

二、竞职岗位及优势

我所要竞聘的岗位是红土坡中心校校长。之所以要竞聘这一职位,自认为具备胜任这一工作的优势条件。

其一,我有过硬的教学资历优势。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有13年的工作经历,其中有5年的班主任经历,相继教授过语文、数学、科学等各种课程,对于小学教学内容和流程成竹在胸,如 数家珍。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自学了电脑基本运用、新课程标准等教学基础知识,更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在这十几年里,总是密切地关注国家的教育工作发展和变化,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先后有多篇文章获奖和发表,自己先后被评为州级优秀教师,赴港澳考察等多项荣誉。从这方面讲,本人能够胜任此项工作。

其二、我有较强的领导能力优势。从1999年起,我有过10年的做学校领导工作经验,其中,3年完小校长、3年的副主任以及4年的教导主任经验。在这10年中,我虽然不在学校主要领导岗位上,但我能向各级领导学习,向身边的老同志学习,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可以说,正是凭着这些年的工作经历,我熟悉了每一所学校情况,掌握了每一名教师情况,大到学校的房舍状况,小到教师的脾气秉性,全都了然于胸。再加上有四年的从事教导主任的工作经历,更增强了我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从这方面讲,本人能够胜任此项工作。

其三、我有一定的外部环境优势。参加工作多年,尤其是任领导职务这些年以来,与上级部门领导、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各单位、各学校领导、教师之间有着极为融洽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关系,这对于教改后的中心校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虽说教育是垂直管

理了,但仍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凭借多年建立和培育起来的老感情,可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从这方面讲,本人能够胜任此项工作。

其四、我有厚重的群众基础优势。本人从教以来,交人无数,但无论与谁,一切皆以“待人以诚、处事以正、自律以严”为原则,赢得了各界的广泛好评和厚爱,为我干好这些年的工作铺垫了厚重的群众基础。从这方面讲,本人能够胜任此项工作。

在此,也借机会向多年来一贯支持本人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全体教师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三、工作目标及打算

各位评委、全体教师,如果我能竞聘成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改善办学办公条件,优化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环境。就我镇中小学而言基础建设情况来讲,危房还没有全部消除,改善办学条件的当务之急是更新教具和师生用具,尤其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教具,我们是少之又少。而这又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然选择。如果我就任后,将积极向上级争取,向地方党委政府和其它一贯支持我们的各单位、各部门寻求大力支持,力争早日实现这一目标。

2、改革福利体制,关心教师生活。客观地讲,虽然教师工资与其它行业相比较高,但从我镇实际看,与一些部门比,在福利待遇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为此,我计划从学校的每年收入中

节省一部分,专门用于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按实际出勤、工作业绩予以相应待遇。改变大锅饭、大帮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没区别的旧有陋习,借此微薄之举,慰借辛勤园丁的甘于清苦的奉献之心。

3、唯才是举,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按照我的想法,今后教师工作安排要彻底打破原有模式,论才使用,唯才是举,不论长幼,不论职级,竞聘上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教师岗位要与奖金、福利待遇挂钩,以此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4、加强管理,积极推行愉快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就实践而言,当前中小学教育,课本和考试推行的、以及社会需求的都是素质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而教学本质还是应试教育,二者之间差距相去甚远。究其根本原因,有体制上的,但更多的则是来自教师素质上的。和先进地区推行的兴趣教学、互动教学相比,我们用几十年前积累的经验去教授受新思潮影响的少年儿童,怎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更不要谈素质了。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已成当务之急,要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先教师入手。依我之见,每年选派几个青年教师到先进地区学习教学经验,逐年轮换循环,以此提高整体水平,不出几年,我们的教学能力和质量就会有大的改观。一个具有全新面貌的教育新园地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如果能得到大家认可,我将竭尽全力、忠于职守、克已奉公、勇往直前,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如果有更合适人选,我也将服

从组织安排,全力支持当选者,做一名热心教育事业的老黄牛。

中心校校长的竞职演讲稿 第3篇

我问陈校长:“既然你们乡小学教师超编, 那还需不需要新教师入编?”陈校长却回答:“很需要, 因为其实我们仍缺少教师。”面对这个结果, 我感到很惊讶, 因为在2009年暑假时, 我曾对宿州市埇桥区三所乡镇的238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其中有39.9%的小学教师每周要上15~20节课, 其中31.1%的小学教师则要上20节课以上。也就是说, 大约有71%的小学教师每周课时很重。按照常理推算, 他们的教学任务如此繁重, 说明农村小学教师是缺乏的, 可现在事实却是农村小学教师超编。那么, 既然农村小学教师超编, 为什么他们每周课时繁多、总是说“教学任务繁重, 疲累不堪”呢?为什么有的教师甚至包班上课, 还有的教师身兼数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了解开这个谜, 我试图通过调查, 从教师编制配置情况来透视农村小学教师超编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仍疲累不堪

1. 教师们平均每周课时繁重

根据陈校长的介绍, A乡小学教师共148人, 分布在12所完全小学和5所不完全小学中, 由此可以计算出每所学校平均多少教师 (实际上各校教师不可能数目均衡, 这里只是取平均值来体现一般情况) 。陈校长说一般不完全小学只留3名教师, 5所不完全小学就有15名教师, 那么在12所完全小学中拥有教师133人, 不难计算出每所完全小学大约有11名教师。因为担任校长职务的教师无需代课, 所以实际上11人中只有10人承担着实际的教学任务。一般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只有7个班级, 存在平行班的学校很少。一个班级一周30节课, 7个班级总课时量就是210节, 那么平均每名教师每周21节课时, 也就是说平均每名教师每周只有8节闲堂。不难想象, 这8节闲堂的时间够教师们批改作业、认真备课吗?更不用说钻研教法、学习课改新理念的时间了。他们为了能及时批改作业、跟上备课, 除了早来晚走之外, 往往还得把任务拿回家挑灯夜战。显而易见, 虽然教师超编, 可是他们还是无法轻松。

2. 农村小学分散广, 布局调整受限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点, 农村学校分布较广, 而且数目繁多, 所以近几年各地纷纷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可这项工作受到许多限制。在这次访谈中, 我也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陈校长, 你们乡学校布局在最近几年可准备再调整?如若调整, 将会怎样调呢?”

“这是我们一直感到头痛的问题。不过我们决定最近几年进行调整, 将会以教学片中心小学为主, 并适当保留一些教学点。”

“为什么教学点还要存在?这不是还会分散师资力量吗?”我不解地问道。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并校后, 学生距离学校太远, 现在留守儿童较多, 安全问题要考虑;还有因为经费缺乏, 学校没有条件实现寄宿制。所以, 这种现象不可避免。”陈校长此时显得也很无奈。

A乡现存5个教学点, 分别设有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 每个教学点大概只有三十几名学生。陈校长说本乡每个教学点最多留有3名教师。那么如果按照生师比算, 教学点也存在教师超编现象。可是三个班级只有3名教师, 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包班上课现象。这样一来, 教师们一节闲堂都没有了, 也容易导致职业倦怠。这当然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学校仍缺少教师

1. 教师数与其所代课程数比例不协调

“陈校长, 现在小学每个年级平均开设几门课程呢?”

“加上校本课程的话, 平均每个年级开设12门。”

“那每校每名教师平均代几门课?”

“有的学校教师人数多, 一般每名教师代4~5门课程;大部分的学校的教师每人要代6~8门课程。”

按照陈校长的介绍, 每名教师与其所代的课程数比例在A乡大部分的学校是1:6~1:8。这个比例正常、协调、科学吗?答案显而易见。明明教师超编, 教师数与所代课程数比例应该不是这种情况的呀?可是这的的确确是事实。从这种不合理的比例中, 不难理解为什么陈校长说“缺少教师, 仍需要新教师入编”了。

2. 教师数与学校班级数比例不协调

根据前面的推算, A乡每个完全小学平均有7个班级, 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有10人, 那么教师数与班级数比例大约为1.4:1;而在教学点中一般只有3个班级和3名教师, 其教师数与班级数的比例为1:1。这意味着在完全小学中平均一个班级大概只能分得1.4名教师, 教学点中一个班级却只有1名教师。这两个教师数与班级数的比例除了让人深深体会到这些比例不协调之外, 也能深深体会到农村小学是多么缺少教师啊!

三、真的“超编”吗

1. 超编

2009年3月16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安徽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新一轮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实施意见》。该《意见》规定, 在19个重点山区县中, 城市小学生师比为19:1, 县镇小学生师比为21:1, 农村为23:1。A乡的生师比是16.7:1, 按照该《意见》中生师比的规定, A乡的确存在教师超编现象。根据陈校长的介绍, 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 还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 学生数也会逐年下降。而这个乡镇教师平均年龄为48岁, 在国家实行超编就不予补编的情况下, 最少在10年内中生师比不会超过现在的水平。这也就是说, 该乡小学教师会继续超编。

2. 不超编

如果按照教师数与其所代课程数比1:6~1:8和教师数与学校班级数比1.4:1~1:1这两个比例来看, A乡小学教师不但不超编, 而且还严重缺少编制。这种缺编导致该乡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一人要从事多门课的教学。当然, 这种缺编也说明该乡确实缺少教师。

四、结语:审视现在教师编制配置方式的合理性

新编制标准下核定教师编制的一个关键指标是生师比, 生师比反映一个国家教育资源和师资配备的使用效益:生师比=学生数÷教师数。生师比过大, 表明教师数量和教育经费不足;生师比过小, 则表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较大。在安徽省, 根据目前的规定, 小学教师编制生师比标准城市为19:1, 县镇为21:1, 农村却是23:1。而从实际情况看, 存在编制标准整体偏紧、偏重城市和城乡严重倒挂的突出缺陷。除了这些缺陷, 还应该反思这种教师编制的配置方式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真正地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根据前面的论述, 有理由认为这种按照生师比配置教师编制的方式需要改革。那么怎么改革呢?我认为, 相关部门不能仅以生师比为标准, 还要结合班师比和学科教师配比, 从地区、学校实际出发, 来制订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 并且能及时、有序地进行补编。否则, 不利于国家教育的发展, 对于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成长也是不负责任的。

校长竞职演讲稿 第4篇

非常荣幸有这样机会与各位交流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与主张,通过参与****,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信念与梦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历是一种历练、经历是一种财富,经历也常常让人看到风雨之后彩虹的壮丽。****年,我毕业于*****,获学士学位后,分配到**中任教,从普通教师到教学副校长,回想自己**多年的教师生涯和**年多的学校管理实践,实际上就是一条孜孜不倦的学习之路,在教育一线的所学、所思、所为、所获,使自己愈加成熟。特别是从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执政新理念和从业新激情。这一切,对于今天竞聘校长的我赋予了更多的底气和信心。

想必在座的各位和我都有同感,那就是,学校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管理问题。“学校无小事,处处都育人”。学校中,三驾马车共存:教、德、保,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德育是根本;行政、后勤管理是保障,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辩证统一。要创建一流学校,就必须树立以文化立校为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管理为突破,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执业豪情,走科学发展之路。要实现上述目标,校长尤为重要。我以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应是理念引领,其次才是行政管理。校长不应手拿一个鞭子,而是要高举一面旗帜。

因此,我将本着“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的办学策略开展工作,努力构建一个鼓舞人、发展人、幸福人的和谐校园,使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活力与魅力。

下面我从四个层面来阐述我的文化立校理念和施政方略。

第一、发展班子,打造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领导和管理文化。

文化立校,理念引领,谋划全局,关键在班子,班子建设关键在班长。校长要首当其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基础上统班子、带队伍,按照班子成员各自特点,合理分工,使人尽其才,各尽所能。班子成员之间坦诚相待,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建立完善科学决策机制,严格执行班子议事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各项制度,严格校务公开,规范财务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力求学校管理精品化、教育教学管理精致化、后勤行政管理精细化,不断提高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第二、成功教师,营造敬业精业、协作高效的教师与教学文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一要打造一个团队。发展学习型组织,鼓励教师多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通过胜任型、骨干型和名师型三个不同的培养层次,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要搭建一个平台。注重常规管理,创新激励机制,挖掘教师的内在潜力。开展“说课”、“赛课”、“评课”系列展示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行“点课制”,研究“家常课”,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三要创设一种氛围。加大教科研力度,邀约更多的专家到学校讲学,通过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形成良好教研氛围。同时,加强校际间交流,“走出去,请进来”。把持久的培训作为教师最大的福利!真正变“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为“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第三、幸福学生,形成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共生的学生与班级文化。

树立“低进高出,高进优出”——“让普通的学生变得优秀,让优秀的学生成为精英”的培养理念。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构建富有特色的德育管理体系。加强班主任管理,重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德育活动具体到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从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高雅文化。

举办一年一度的科技节、英语节、读书节、艺术节;组织好演讲会、联欢会、音乐会、辩论会;注重学生多元智能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为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评选各种形式的“校园之星”,让每一个学生在愉快、自信中幸福成长。

第四、联通家长,构建心手同牵、家校共育的家校融生文化。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不断拓宽家校合作渠道,组建“家长·教师联合会”,实施“家长代言人”制,做大做强“家长学校”,设立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社区、社会懂教育、爱学校的有识之士参与学校管理,共谋发展大业。

副校长竞职演讲稿 第5篇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我家》,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话题,在8月5日的西亭小学述职大会上,不少教师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样四个字。我之所以引用这样的题目,同样是想表达一种作为亭小人的最朴素的情感:我自豪,因为我生活在亭小这个大家庭。有人说,亭小是运盐河畔一颗闪亮的明珠;有人说,亭小是石江路旁一道靓丽的风景。有人说,亭小正值青春年少,晨曦里,她健康美丽;月色中,她朦胧柔媚;雾霭里,她清秀端庄。有人说,亭小古朴稳实,人们难忘她在西亭教育的历史上那一曲曲动人的乐章;更有人说,亭小是一艘航船,人们惊叹领航人的卓识和睿智,在教育现代化的航程中,亭小人乘风破浪的行动里透射的是追求卓越的永恒。我热爱亭小。热爱是一种无穷的力量。因为热爱,谁也不会计较为之付出的得失。我还记得在那篇《为了多彩的明天》里我满怀深情地讲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去年12月底,西亭镇广电大楼落成,镇政府安排我们制作多媒体简报以展示西亭风采。

12月30日,王校长和我为确保第二天的展示顺利进行而进一步调试。未曾想系统遭遇病毒侵害,视频信号无法传输。迫在眉睫之际已无二话可说,王校长和我连夜攻关。那时,王校长刚刚卸下繁重的基建重任,尚未来得及轻松地舒一口气,又投入如此紧张的夜战。直到21:00的钟声响起,王校长才匆匆赶回家中。叫我吃惊的是,二十分钟未过,王校长没顾得上吃饭又匆匆赶回了学校。王校长从怀里掏出被烫变形的雪碧瓶,原来是热气腾腾的米酒。筛网滤布冷了,喝口米酒;饿了,嚼块脆饼,我俩就这样屡败屡试,终于迎来了凌晨2:00希望的“曙光”。为了亭小的事业,我们曾经付出,为了亭小的事业,我们将永远地付出。如果说亭小是一幅迷人的画,我们曾借环境教育这支妙笔使其更秀丽;如果说亭小是一首奇丽的诗,我们曾用多媒体技术这一点缀使其更多姿;如果说亭小的事业是一串珍珠,我们曾摘几个大奖让其更璀璨。因为热爱,我们憧憬满怀。假如我成为亭小这艘航船的大副,王校长一定会给我一盏明灯,压滤机滤布照亮我从事学校行政的学步历程;假如我成为亭小这所学校的副职,老师们一定会给我一个支点,让我用并不宽厚的.臂膀,撑起亭小的宏伟大厦;假如我当上了副校长,孩子们一定会给我一个纯洁无瑕的童话世界,让我在充满真和爱的管理理念里得到升华。被聘用后,我将服从安排、踏实工作,我将锐意进取、乐于创新,我将广纳良策、倾听忠言。我要与老师们携手,与领导们连心,让亭小更美丽,让孩子们更舒心。

副校长竞职演讲稿 第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首先感谢上级领导给了我一个公平竞争、展示才华的机会!我叫某某,出生于某年某月,某年毕业于某某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某某学校教导主任。

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我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教导主任,今天又站到了竞选副校长的舞台上,我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帮助。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自己认真刻苦,勤奋努力,较好的履行了职责和完成了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作为班主任,所带的班级连续几次被评为“红旗班”;作为教导主任,自己积极抓好教学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得到了领导和学校师生的肯定;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写论文和报道。其中,所写《浅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获得了全市教管论文二等奖,另有数篇报道在某某晚报上发表;并且,个人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我深知这些荣誉的取得,得益于领导的鼓舞和鞭策,得益于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想真诚的说一声:谢谢你们!正是有了你们的关心和支持,我才有更多的勇气和底气站在这里。

这次竞选副校长一职,我认为自己具备以下优势:

第一,是年轻,有信心,有决心。年轻人有一股子拼劲儿,而信心和决心又是干好事业的重要保证。

第二,有相应的管理工作经验和能力。担任学校教导主任的经历,丰富了我的教学管理经验,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如果能够竞选成功,我一定会积极配合校长的工作,当好参谋助手,抓好分管工作,与其他老师一道,务实进取,勤奋工作,为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具体来说,积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摆正位置,当好配角。在工作中我将尊重校长的核心地位,维护校长的威信,多请示汇报,多交心通气,甘当绿叶。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团结协作,做到: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

第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明辩大是大非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强业务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充实完善,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

第三、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既发扬以往好的作风、好的传统,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又注重在工作实践中摸索经验、探索路子。在常规教学管理中,如备教改辅考研等方面要进行创造性管理,要在扬弃传统管理经验的同时,注重有个性化突破。

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如果我能竞选成功,我将竭尽所能,开拓奋进,为一小的明天作出不懈努力。如果落选,决不气馁,我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

中心校校长的竞职演讲稿 第7篇

他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经历了漫长民办教师生涯的王锦屏, 参加工作以来, 他一直在农村及边远山区学校工作, 一站讲台就是28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 他总以创新的意识, 独特的思路, 灵活多样的方法, 无私奉献的精神, 创出特色并走在前列。

1992年陇西师范毕业后, 王锦屏被调到岷县西江中心小学任教。他上任伊始, 面对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小天使, 就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为了孩子们, 当年11月, 他就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少年儿童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的角度出发, 积极倡导创办校园小报《小草》。到目前为止, 小报《小草》已编印142期, 刊登师生各类习作1400多篇 (首) , 为全校乃至全县中小学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受到省、市、县领导和省内外专家学者的热情关怀与大力支持。

努力总会有回报。2004年8月, 《小草》荣获“德育报杯”全国校报校刊评比一等奖, 学校被吸收为德育报社全国校报校刊联谊会理事单位, 并于2005年12月、2006年12月两次被德育报社、全国校报校刊联谊会评为“优秀理事单位”。

当教师, 王锦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教学成绩好, 更重要的是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二十多年来, 他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过的学生不胜枚举。

1997年秋季, 王锦屏同志准备在西江镇建房, 作为一个外地人, 困难可想而知。恰在这时, 他发现一位一年级学生走路十分困难, 经了解得知孩子得了踝关节骨质增生做了手术, 家长出门打工, 孩子年迈的爷爷无法接送, 于是, 他坚持每天早晚放学送孩子回家, 一个多月从未间断, 直到孩子康复。为了不影响工作, 建房期间, 他未请过一天假。他的精神感动了当地乡亲, 大家纷纷出工, 仅两天时间, 房子主体就完工了。

1998年教师节刚过不久, 王锦屏觉得双腿沉重, 四肢乏力, 站在讲台上腿有些颤抖。同事劝他去医院看看, 他说没事, 只是感冒了, 吃点药就会好。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 丝毫不见好转。后来连讲台也站不住了, 就拉条短凳坐着讲课。学生实在看不下去, 就告诉了校长。经过校长动员, 他才去了医院, 检查结果是甲型肝炎, 而且病情已经相当严重。当校长把这一结果告诉王锦屏的学生时, 孩子们都哭了。

当时, 学校请示上级部门, 并准假让他住院治疗休养一学期。住院期间, 为不影响《小草》的编印, 他竟在病房里手抄了一期《小草》, 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印刷发行。他人在病房, 心在课堂, 一个月后, 病情好转, 他再也呆不住了, 不等假满, 硬是走上了讲台。

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的健康不以为然的男子汉, 对自己生病的学生却关怀备至, 精心呵护。1999年春季, 一位学生患痢疾几天不好, 王锦屏同志主动找家长谈话, 通过了解才知道, 这孩子不管如何, 都不肯吃药打针。一天放学后, 王锦屏把孩子叫到办公室, 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 学生开始吃药了, 他的病也终于好了。事后, 王锦屏又鼓励这位学生以《吃药》为题写一篇文章。在王锦屏的精心辅导下, 这位学生写出了一篇相当不错的文章, 并在《岷县教育电视报》上发表。从此, 这位学生迷上了作文, 语文成绩也不断提高, 小学毕业时, 他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

他是经典诵读的忠实实践者

坐落在洮河之畔、绿树掩映的西江镇中心小学, 不论清晨还是傍晚, 学生诵读古诗文经典名句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为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 与大师对话, 在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 升华自己的人格修养, 2000年秋季, 当时还是以副校长身份主持学校工作的王锦屏同志, 就积极响应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的号召, 制定了古诗文诵读奖励办法和等级评定制度, 主持编印了《中华古诗词精选80首》和《古诗文精选》两种小学课外阅读教材, 引导、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诵读活动。

为使这项活动顺利而广泛、持久地开展, 王锦屏想尽一切办法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校园小报《小草》开辟了“古诗选注”和“名人专家谈古诗文诵读”栏目, 每期选注古诗一首。语文教研组主办的黑板报开辟了“诗海拾贝”专栏, 详细介绍优秀古诗篇目;“红领巾广播室”也开设了“每期一诗”栏目, 定期播放《唐诗宝典》中的诗词曲目;校园里的花木牌上, 一面介绍花木, 另一面则是有关该花木的经典诗句……

有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他又立足本校实际, 组织相关人员制定出台了《西江镇中心小学古诗文诵读活动奖励办法》和《西江镇中心小学古诗文诵读等级评定制度》, 每学期举行一次“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竞赛”活动, 对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儿童和中队辅导员予以奖励, 奖品全为古诗文类书籍。

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 校园内诵读古诗文高潮迭起, 出现了同学比诵读, 班级比诵读, 师生比诵读的局面。

这项活动开展11年来,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到目前为止, 全校背诵40首 (篇) 古诗文的学生累计已超过1400人, 最多的达390首 (篇)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 学校被县文化局、县文联评为“诗词之校”;2002年12月25日, 学校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评为“古诗文诵读工程全国优秀学校”。

他是书香校园的执着建设者

西江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都恪守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因阅读而精彩!在王校长的带领下, 老师们始终坚信:给学生一张报纸, 他们会让他繁星点点;给学生一本书, 他们会让他春色满园。家长始终相信:选择书香型校园, 点亮的是未来;选择书香型团队, 点亮的是希望。而每一位学生更加自信:业精于勤, 开卷有益;读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而这一切, 都和西江镇中心小学校长王锦屏有关。

从小热爱读书但家里却没有一本课外书的王锦屏校长, 对书籍的热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常常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所以, 要将自己的遗憾在下一代身上弥补。究竟怎样弥补呢?他说:“要引导家长为孩子建立‘家庭图书角’, 让每一个家庭都飘着书香的味道。假如我们努力十年、二十年, 乃至更长时间, 当西江地区的所有家庭都有一个或几个书柜的时候, 这个地方的整体人文素质就提高了。”

为了让读书、学习成为每位学生的精神寄托和享受, 让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从2010年1月起, 王锦屏带领家长开展“家庭图书角”创建活动, 为创建“书香校园”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家庭图书角”的建设, 是王校长教育理念向社会渗透的一个“大手笔”, 它像翅膀一样, 悄悄飞进了西江镇中心小学每个孩子的家里。无论是条件优越的家庭, 还是清贫的小家小口, 家庭图书角都设立在最显眼的位置, 几本、十几本、几十本到上百本, 不同种类不同学科的书整齐地摆放着。在家长心里, 这些书籍成了弥足珍贵的东西, 更让干完农活后的他们有了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温馨。为了鼓励建立更多的“家庭图书角”, 学校每学年为做出突出贡献的家长佩戴红花, 赠送书籍光盘。

这项活动的开展, 让家长明白了王校长及学校的良苦用心。2010年3月份, 一些家长联名将一面写着“呕心沥血、造福桑梓”的锦旗送到学校时, 王锦屏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有了你们的支持, ‘家庭图书角’建设工作一定会取得好成果。”

事实上, 书香校园建设在西江镇中心小学更好的体现方式, 是“开放书吧”的建设。

王校长经常告诫老师, 一定要相信学生, 就像相信自己的左右手一样。但要真正做到, 却需要宽容和勇气。“开放书吧”, 像一面清澈的镜子一样, 照亮了校园里的学生和老师。在一面墙壁上, 摆放了许多个开放的书柜, 老师、学生、客人, 只要走进校园, 就可以打开书柜, 随手翻阅书籍。

这里体现的, 事实上是王锦屏以及他的团队对阅读者的信任。虽然书柜是开放的, 但是, 七个小书柜里的书籍, 并没有因为其开放而显得凌乱。每天下午放学站队时, “每天一问”总会吸引全校师生的目光, 而这些问题大多来自校园里的报栏和书柜。回答或抢答正确的同学, 会从值周老师手中接过一本《学生天地》杂志, 他们悄悄告诉身边的伙伴:“我爱阅读!”

他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创新者

王校长常说:“学校没有特色, 就没有吸引力;班级没有特色, 就没有发展力;教师没有特长, 就没有竞争力。”他像一株枝繁叶茂、活力充沛的老梅, 创新之花却常开常艳。

他提出的“构建特色班级、提升教室文化”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一缕新鲜的活力。

走进西江镇中心小学, 每一个教室都是儿童茁壮成长的乐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天天向上, 每一个教室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平台。12个班级, 正如百花园中的12朵奇葩, 或娇艳欲滴, 或芳香四溢, 或淡雅素静。“小海鸥”、“花信子”、“七色花开”等一个个各具特色又富有诗意的班名, 正以各自最美的姿态走向未来。

“先做学生的父母, 再当孩子的老师。”王校长说, “这也是学校全体教师共同的心声。”在温暖的阳光里, 在师爱的滋润下, 孩子们像幼苗一样迎着晨风茁壮成长。每一个教室, 都有一个诗意的班名;每一个教室, 都有催人奋进的口号;每一个班级, 都有振奋人心的誓言;每一个学生, 都会激情澎湃地解说自己的教室。这让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赞不绝口。

如果说智慧是创造的源泉, 那么思考便是智慧的起点。西江镇中心小学的教室文化成为岷县教育的品牌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这无疑和王校长的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励精图治密不可分。

上一篇:《画图》教学反思下一篇:英文教师自荐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