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中的物理知识

2024-06-07

台球中的物理知识(精选6篇)

台球中的物理知识 第1篇

台球俱乐部日常维护保养台球用品知识

球杆的维护

在使用中,球杆的主要易损部位是皮头,平均每四天左右需要更换一次;新购球杆使用前,必须更换由压缩皮制成、含胶量较大的保护皮头。所需材料

皮头——由鹿皮制成,最常用的是由美国制造的“鹿头”牌皮头。

胶——分快速胶和慢速胶两种。使用快速胶,涂匀后即可粘贴;使用慢速胶,涂匀后15分钟左右方可粘贴。所需工具 主要工具有:

(一)、砂纸

(二)、裁纸刀片

(三)、皮头研磨器

(四)、皮头固定器 更换方法

一、用刀片切掉保护皮头,露出铜箍和木头。

二、用裁纸刀片修整,使铜箍和木头的端面在同一平面内。

三、用砂纸研磨端面及皮头底平面。

四、用刀片刮取适量胶水,均匀地涂在端面和皮头的底平面上。

五、用固定器将皮头固定在球杆上。如果没有固定器可用硬器轻轻击打杆头;或将球杆立起,垂直向下用皮头轻击地面。

六、用皮头研磨器打磨皮头呈光滑圆弧形即可使用。注意事项

大力出杆击球或倚靠障碍物随意摆放,均可导致球杆受力不均变弯,应使用球杆架或吊杆器放置球杆。另外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对球杆的弯曲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使用中,请注意保养避免球杆变弯缩短使用寿命。球的维护 损坏的因素

一、皮头磨损露出铜箍后直接击打球面,将球打裂或留下月牙痕迹。

二、水泥地面没有铺设地毯,球落地受撞击而损。

三、球遇高温或火烤引起化学变形

四、球在空气中形成的常规污染。清洗方法

一、在30度左右的温水盆中加入适量的液体洗涤剂,将球置入水中浸泡约5—10分钟,如果球面有污染物需用软毛刷清除掉。

二、将球取出置于另一盆30度左右的清水盆中清洗。

三、清洗完毕后,用质地柔软的厚毛巾将球擦干。

四、在球的表面均匀地喷洒少量碧丽珠,用干毛巾反复擦拭即可。

五、如果使用洗球液,滴适量溶液于球面上,直接用干毛巾擦拭即可使用。

六、企事业单位自用球二周清洗一次,娱乐场所台球厅用球一周清洗一次。球台的维护

俱乐部的台球桌,大多以其天然无暇的石材,精心的磨光处理,使球台精度更高,球的回弹更准确、更有力,台面耐用且平滑光亮。清洁方法

球台——木制部分的表面可定期用碧丽珠擦拭,保持清洁光亮。

台呢——高档台呢绒毛是用100%的纯羊毛织成(如进口6811台呢)

     英国产世创牌6811抬呢,其绒毛由顺毛和逆毛(用手直接触摸判别)两个方向织成。除尘时,应握紧软毛刷沿着顺毛方向拉直线,不能回拉或画弧线。库边与台呢夹角区域,用软毛刷的前端顺方向拉直线。

国产台呢的绒毛无方向,但除尘操作前,毛刷最好按一个方向运行。当台呢出现皱褶或发现溜球现象时,可用电熨斗将台呢熨平。保持每天清理台呢1—2次。

力学知识在台球运动中的运用 第2篇

许多喜欢台球的人都羡慕别人台球打得好, 杆法高明, 却不明白为什么球会发生那样的运动。现在我们用力学中的知识来解释球的运动规律。

在台球中我们把用球杆击打的球称为母球, 要撞进袋子的球称为子球。台球运动中子球不动, 母球运动去把子球撞进袋。

一、母球如何撞击子球, 子球才能进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道,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 并且运动的方向沿着合外力的方向运动。那么要想把子球撞进袋, 必须受到沿袋口和子球质心连线所在的直线的合外力。我们知道球与球的接触是两个球面的接触点, 力通过这个点传递, 且沿着过这个点和子球的质心连线方向运动。因此母球和子球的碰撞点即为过袋口与子球质心连线的直线与子球的球面相交的点。无论母球从哪个方向运动去撞击子球, 也无论母球自身是否旋转, 只要母球碰撞到子球球面上的这个点, 子球都将沿着进袋的路线运动。我们把子球球面上受力的点叫做进球点。我们用球杆击打母球去撞击子球上的进球点, 这样就能百发百中了。但是要母球和子球正好撞击到这个点是很困难的, 需要长时间的去练习。这就是大家看到有些人打球的时候喜欢用球杆去比划一下子球进袋的路线, 其实这是用描点法在找进球点。如果熟练了就不用每一次去描点。

二、如何打出漂亮的旋转球

旋转球运用的是工程力学中力的平移定理。平移定理指出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从原作用点等效地平移到刚体内任一指定点, 但必须在该力与指定点所决定的平面内附加一力偶, 其力偶矩等于原力对指定点之矩。如下图所示:

假设一个力F作用于刚体上一点 (a图) , 现将力平移到刚体上点O, 为此在点O处加上一对平衡力F′和F″, 并使他们与力F平行且大小相等 (b图) , 此时的力系与原来力系等效。由b图可以看出力F和F″组成一力偶, 称为附加力偶, 其力偶矩为M=Fh, 于是力系又等效为C图。因此力可以从一点平移到任意一指定点, 但是必须同时附加一力偶, 附加力偶矩等于力对指定点之矩。

力的平移定理揭示了力对刚体产生移动和转动两种转动效应的实质。我们在用球杆击打母球的中心位置时, 由于力穿过了球的质心, 所以球只是向前运动没有自身的旋转。当我们击打母球的上部位置时, 母球不仅向前运动而且自身带着顺旋 (向前运动的旋转) , 当撞击到子球时, 把平动的动能传递给子球, 同时由于自身还有一个顺旋, 母球与台球岸面之间发生摩擦使得母球继续向前运动, 这就是台球上的推杆 (或者称高杆) 。同理, 当用球杆击打母球的西部位置时, 母球不仅向前运动而且带着逆旋, 与子球碰撞后由于自身的旋转与台球岸发生摩擦使得母球向后运动, 这就是台球上的拉杆 (或者称低杆) 。当然还有击打母球的左边、右边、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都是使得母球自身带着不同方位的旋转。这些旋转都是为了控制母球的行走路线, 让母球停留在撞击下一个子球的理想位置, 这就是台球上的走位。

力的平移定理不仅仅是应用在台球上, 还有大家很喜欢的乒乓球中的削球、网球中的旋转球也是应用了力的平移定理。

三、旋转球与台球库的摩擦规律

正常的母球垂直撞击台球的库边 (指的是台球岸的边) 后会按照原路反弹回来, 其运动遵循光学中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主要指的是母球撞击库边的行进路线和反弹起来的行进路线与库边的法线方向夹角相等。有些时候我们为了躲过障碍球 (snooker) 不得不改变母球撞击库边之后的行进路线, 这时候可以加上左右旋转 (称为塞) 来改变其路线, 使得反弹路线与库边法线方向夹角小于或者大于撞击前的行进路线与库边法线的夹角。

当我们用球杆击打母球的中心左边位置 (称左塞) 去正撞库边时, 母球自身将有一个向左的旋转, 由于母球和库边接触的瞬间, 旋转造成摩擦, 使得母球向库边法线的左边方向反弹起来, 偏离了原来的路线。同样当我们击打母球的右塞时, 母球将向右偏离原来反弹的路线。在打球的时候就是这样使得母球避免与其他球发生碰撞的。

在使用左右塞的时候加上高杆 (即击打母球左上角或右上角) 会让这个角度偏离变小。但是如果使用左右赛加上低杆 (即击打母球左下角或右下角) 的时候, 母球向后运动然后与库边摩擦弹起, 这种行进路线正好与高杆反弹路线) 相反。

以上只是最常见的一些力学知识在台球运动中的应用, 许多台球爱好者不了解这些知识, 就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运动, 限制了台球水平的提高。所以有必要认真去分析研究, 以便更好地掌握台球的杆法, 提高台球爱好者的技术水平。

摘要:许多台球爱好者看到别人能够打出精彩的杆法和走位羡慕不已, 却不知道其中的科学, 特别是力学知识缺乏的人更是感到不可思议, 本文运用力学的知识深入地剖析台球的碰撞运动规律, 解开一些人心中的迷惑。

关键词:杆法,走位,力学,运动

参考文献

[1]祝之光主编.物理学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

[2]冯启高, 傅宇主编.工程力学.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1.

台球中的物理知识 第3篇

一、开杆: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个成功的斯诺克选手非常重视第一杆球,开杆不利,易被对手抓住时机,一杆清台。物理课的教学也如此。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教学引入是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期,是学生猎奇心理最浓的时期。开场不利,学生兴趣、学习积极性大减。一个有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课外知识,又有幽默的、通俗的教学语言的教学引入,总是能诱发学生想听下文的感觉,自然对本节课也是充满憧憬,听起课来也是兴致昂然。二是做好正授前的实验和设疑工作,让学生带着问题或悬念去听课,这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探究的欲望膨胀,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如:物理课堂选用生动、新奇、趣味事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用小实验、小制作,来满足学生的好玩、新奇的心理;多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四库救球,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

多库救球是考验斯诺克选手能力时候,既要击中目标球,又要不给对手机会,实在是考验人的定力和技术,搞得好则满堂喝彩,搞得不好则满盘皆输。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这就考验教师定力和教学艺术的时候。本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能消除障碍,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思想意识要到位,不以成绩论英雄,暂时的学习困难不代表无能,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经常用榜样来鼓励学生,指导他们战胜困难。学生间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多加良性的心理暗示,明确学习动机。

2、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构建有效课堂,实现三维目标。以学生为主,激发思维,把握教材,充分体现课程理念,紧贴课程标准,实现三维目标。同时把握教材知识的基础性、内容的丰富性、理念的时代性,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诱导学生关注更广泛的领域。

3、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一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4、加强学法指导:一是指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复习、思考等环节的指导;二是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三是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四是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如等效法、联想法、类比法等一般科学方法;

三、保证连杆击球 从长计议,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生的能力。

斯诺克选手击球时,非常注意控制击完球后打子的走向,目的是确保连杆击球,一杆不慎,后面处处受制,一招不慎,功亏一篑。攻城略地,不在乎一城一池,要的是战略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问题已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仅是看学生对知识掌握了多少,关键还要看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即: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如: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就涉及到了思维分析观察等多项能力,一项能力没有提高,对物体的受力分折就无法完成,受力分折没有学好,则后面的声、光、电、磁等内容也学不好。因此,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状况是决定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课堂的效益是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远台进攻,精确瞄准,找准物理教学的关键词。

能远台进攻的选手,往往是确立了目标,找准了方向,一杆下去,目标球应声落袋,此时目光要专注,杆法要犀利,千万不能拖泥带水,否则给对手留下后手,机会尽失。每节课都有关键的语句,要反复讲,多次讲。如 《密度》一章,关键语句是: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特在哪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量。《运动》一章,关键语句是:物体与物体位置发生改变就是运动。《力》一章,关键语句是:有力的作用就有力的效果,即发生形变或产生了运动等等。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是抓住了教学制高点,点到了问题的要害,控制了课堂的全局。

五、巧妙设障,引发思考,激发探究。

巧妙设障,容易造成良好的心理态势和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趣味十足地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中学生具有强烈的猎奇的心理,教师巧妙地设障,打乱原有的思维定势,能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浮力》时,为了设置障碍,讲授时我先出示三個外形完全相同乒乓球(其中有两个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的盐水)把三个乒乓球同时浸在水中,学生习惯地认为是上浮,结果一个上浮,一个悬浮,另一个下沉。上面实验其中的两个乒乓球为什么会出人意料地悬浮、下沉呢?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主动地展开讨论,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是:悬浮、下沉的两个乒乓球比上浮的重。提出了问题的焦点。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第4篇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 可以增加水的表面积, 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速度。而蒸发是需要吸热的, 由此而降低了温度, 可以暂时缓解水的沸腾。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抱雪向火《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向火, 指烤火。抱着雪烤火, 当然不会暖和。比喻所做的事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反, 即使费力也不会有好结果。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向火的目的是人体取暖, 即吸收热量。而抱着雪向火, 雪不仅会从火源处吸收是热量, 还会从人体中吸收热量。这样人体不仅不能吸收热量, 反而要释放出热量。事与愿违, 南辕北辙。

镜花水月《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镜中花朵, 水中月亮。 (1) 比喻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景象。 (2) 也比喻诗文中空灵的意境。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镜中的花和水中的月都体现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原理。平面镜成的像都是虚像, 因此在镜中看到的花和在水中看到的月都是虚像。

一叶障目《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比喻目光短浅, 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童年往事》中的台语与台球 第5篇

一、台语:乡土认同符号

不知是否是因为导演自己台语讲得很好, 侯孝贤影片中的人物, 大多讲台语, 有的讲上海话, 有的讲粤语, 有的干脆不说话。 他的台语说得如此之好 (《童年往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 以至于让人错以为他肯定是个本省人, 但是从客观事实来说, 从身世来说, 他又确定无疑地是个外省人。

“省籍”在台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历史中形成, 延续到了现在, 并且深入地影响了台湾社会的方方面面。 台湾的省籍分为两种:本省与外省。 “所谓本省籍是指1945年光复以前就住在台湾的居民及其后代, 外省籍则是指1945年以后进入台湾的居民及其后代。 把本省籍当作一个整体, 不分福佬、客家和原住民;把外省籍当作另一个整体, 不分是来自哪一省。 ”[1]

侯孝贤1947年生于广东省梅县, 4个月大的时候随全家迁往台湾, 本想客居几年却由于政治原因无法回归故里, 最终定居于高雄凤山。 从他的人生经历和上述省籍的定义来看, 毫无疑问地应该将侯孝贤归为外省人, 但是高雄又地处台湾南部, 是本省人的聚居地, 所以说他自小即生活在本省人中间, 耳濡目染的是本省人的语言、本省人的文化、本省人的经验。

“经验”对台湾来说, 是个非常重要的名词, “在台湾, 它是独一无二的经验, 以原始的、不定形的然而也不可否认的人类形态, 取代了所有锻造一个固定的地区和种族身份的努力。 在台湾, 流动的共同的经验压倒所有固定的经验, 这不是理性思维的产物, 而是台湾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事实。 ”[2]24经验塑造了中国台湾, 经验也塑造了中国侯孝贤, 生活在本省人中间的“日常生活事实”将侯孝贤塑造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本省人, 四个月的大陆幼儿生活变得无足轻重。 这一点与他对语言的选择是相契合的。

语言并不简单, 语言是一个国家中族群认同的核心要素, “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使人类社会形成不同的语言集团。通过语言, 人们得以进行社会交际, 从而构建不同的语言集团, 同时通过语言集团实现个人的社会认同。 ”[3]

在日本人到来之后, 在外部力量作用之下, 一个泛台湾的身份才开始显现。 日本人在台湾推广的措施, 除了禁止缠足, 还包括推广日语。 一方面是将日语引入基础教育, 另一方面则是抑制台语发展, 侯孝贤的另一部影片《戏梦人生》 正包含了日本殖民当局禁止台语布袋戏公开演出的内容。

而到了台湾光复之后, 台湾的身份认同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 反而更趋复杂。 台湾光复的1945年成为一个重要的时间点, “省籍”概念由此开始出现。 本省文化和外省文化成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两方, 因此一旦“台语片”获得了广泛成功, 彰显出本省文化的活力, 国民党当局就开始对其进行压制。 台语片“过于浓厚的语言身份……很容易被视作对现存秩序的否定与对民族大一统观念的反抗。 于是官方后来逐步加大对国语片的辅导力度, 在岛内推行国语政策, 对台语片进行消极抵制, 限制众多。 ”[4]

二、台球:现代文化表征

台球具体起源于哪个国家已不可考, 但是起源于西欧却是可以肯定的。 诞生初期, 台球是项贵族运动。 “在英格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台球活动非常受人重视, 在一些富豪家庭里, 不仅有豪华讲究的台球间, 而且在进行打球活动时, 还有严格的活动礼节。 ”[5]19世纪, 台球传入中国, 而到了20世纪初, 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都已成立了台球总会。 台球在中国发展迅速, 同时还呈现出鲜明的向下层阶层传播的趋势, 在台湾, 情况大致相似。

台球的世俗化不意味着它贵族运动的历史被一概清除掉了, 台球的本土化也不意味着它的“欧洲”血统能够被完全更改。 “在全球文化经济中, 某种事物来自哪里成了世界各地消费者理解其意义的重要方面。 ……全球文化的对象几乎都被‘地方化’了———不同地方的人们以全新的方式加以利用———但是它们的全球化源头依然是其含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其地方化过程中具有授权的功能。 ”[6]台球室如同同样由西方传入中国的迪厅, 它们形成了一个 “异域空间”, 乡村青年正是在这种“异域空间”内获得了一种想象的 “在西方”的现代感, 也即获得了一种国际身份。

台球之所以在传入中国之后能获得一种爆发式的增长, 也与台球能满足“在西方”的想象有关。 19世纪到20世纪初, 中国处于绝对的弱势, 西方成为先进、现代的代名词, 向西方学习也成为几代人的强国理念。 发展的差距与残酷的现实不仅会对涉事其中的贵族阶层形成压力和冲击, 底层人民同样会有切身感受。台球, 恰如“洋火”, 西方基因为其带来天然的吸引力, 此外, 它们还都比较“平价”, 自然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另一方面, “洋火”又不如台球, 因为在洋火身上看不出什么贵族因素, 而台球却是西方基因和贵族基因的结合。 从这一点上说, 台球能为底层人民编织一个更美的“白日梦”。

至于为什么台球游戏的参与者多是青年, 一方面应该看到虽然台球的“世俗化”使得这项运动变得相当“平价”, 但也远非所有人都可以忽略不计的一项消费。 在青年和成年之间, 成年人虽比青年人占有更多的经济资本, 但是青年的消费欲望却比成年人更强烈; 另一方面, 青年人更趋追求 “时髦”, 而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这段时间内, “时髦”就是西方、现代, 而台球正是一项“时髦”的运动, 是融合了西方与现代的运动。

三、台语与台球:现代文化与外省文化的合谋

《童年往事》中的台球片段出现在01:12:14至01:14:23。 时间是1965年3月10日, 原台湾“副总统”陈诚大殓。台球馆坐落于“凤山军人之友社”, 馆内悬挂着孙中山像和“博爱”二字。 台球馆老板讲一口不地道的国语, 对阿孝大加训斥, 他们紧接着发生了激烈但没什么危害的冲突。

阿孝, 或者说侯孝贤本人, 正是向往西方与现代文化的中国台湾省乡土青年的代表, 他们渴望通过台球这样的游戏间接地、想象性地接触西方, 但是这种接触发生的地点不是在他们自己的领地, 而是在“凤山军人之友社”。 在集中了繁多政治意象的台球馆中, 无论是“军人之友社”、“孙中山” 像, 还是因不满阿孝在陈诚大殓的日子嬉闹的台球馆老板, 他们实际上都是官方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台球馆代表外省, 台球代表西方。 一方面, 台球馆老板掌握着接触台球的通道, 另一方面, 他又依靠台球作为自己的经济来源。 所以台球馆与台球分别代表的外省与西方, 他们是有团结有斗争, 但在面对本省的乡土青年时, 则会毫无疑问地趋于一致, 二者在此时是合谋的。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 台湾经济开始起步发展, 西方现代文化也开始影响台湾, 福克纳、海明威、弗洛伊德、存在主义等开始影响台湾文学。 “民族国家与其他行动者之间日益增强的接触与沟通产生了文化冲突这样的结果, 使得划清他者与自我的界限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7]而承担起划清乡土文化界限任务的人, 不是文化精英, 因为他们太过保守, 盛行逃避主义, 沉溺于琼瑶和历史小说之中。 这些由南部的创作者创作的乡土小说拒绝了70年代盛行的逃避主义, “不能再写琼瑶和历史小说, 也不能完全受西方影响现代化, 它要写的就是真正草根的小人物。 ”[8]282

在《童年往事》中的体现即是砸玻璃的行为。 砸玻璃本身已不是什么激烈的行为, 而只砸坏两块玻璃的结果更是谈不上具有多少戏剧性。 选择这种处理方式, 一方面表明侯孝贤对台湾三种乡土文化之间的关系有着清晰的认识, 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他个人的创作理念。

四、“反冲突”与“自然法则”

无论是在戏外, 还是在戏内, 侯孝贤并不拒绝冲突。

早在《儿子的大玩偶》中, 他就在自己执导的部分几乎只使用了台湾话, 而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有悖于当时的政策的。 “国民党……当局毫不掩饰地希望台湾话缓慢消亡, 但这个消亡始终没有到来。 ”[2]104无论是否有意, 这都可以被看作是对当局的挑战, 这种挑战的意味到了《悲情城市》中就更加明显, 该片直接揭露国民党政府讳莫如深的“二·二八事件”。 “当1989年《悲情城市》刚出来时, 坊间是没人敢于真正谈论‘二·二八事件’的, 这在台湾过去几十年的时间内都是禁忌, 《悲情城市》这么公开地用它做题材, 触犯禁忌 (使它) 作为一个讨论的状态这其实是具有领导性的。 ”[8]285然而吊诡的是, 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不仅受到当局的攻击, 同时也令反对派大失所望。“廖 (炳惠) 称之为‘逃避’, 而郝 (柏村) 却认为这是对军方的诋毁。 ”[2]204

作为本省文化意识的代言人, 侯孝贤的影片对台湾当局意识形态政策提出挑战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毕竟就现实而言, 本省意识与外省意识也是处于不一致的状态。 但是侯孝贤的影片之所以又会让反对派失望, 即是因为侯孝贤的影片虽然不规避冲突 (就影片内部的冲突与影片外部的冲突两方面而言) , 但是他同时又采取一种“反冲突” 的处理方式。

以《悲情城市》中宽荣被捕的那场戏为代表, 侯孝贤常常将镜头从暴力摇至自然影像, 或者是风景的比例远远大于暴力。同样在《童年往事》中, 侯孝贤也并未拒绝冲突, 阿孝和台球馆老板之间确实爆发了冲突, 但是这种冲突又差强人意, 只是砸碎了两块玻璃, 丝毫算不上激烈。

侯孝贤“反冲突”的处理方式与他对“自然法则”的追寻是一致的。 侯孝贤虽然是本省文化的代言人, 但他在《童年往事》的冲突段落中, 却并没有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 台球馆老板和阿孝说不上谁对谁错, 他们的冲突根源于文化观念的差异, 侯孝贤在此并没有给这两种观念定出一个高下, 而是在同崇同国的视角下平等地对待, 全景镜头和长镜头的使用更加深了“冷眼”的效果。

侯孝贤最初说自己想拍出“天意”, 后来又换了一个大家比较能理解的词汇:“自然法则”。[8]235在这种“自然法则”下, 阳光下的一切对他来说, 都是一视同仁的。 “叙事艺术、历史、食物、生和死, 都各得其所;没有一样东西比其他任何东西更特别。 ”[2]234正是这种在自然之下发生的一件件小事超越了艺术和历史, 成为侯孝贤最重要的记忆;正是一切的“经验”构成了侯孝贤的童年, 也塑造了中国台湾省的“文化记忆”。

摘要:侯孝贤的生命“经验”给予了他中国台湾省文化的烙印, 电影中使用的“台语”正是这种同崇同国背景下本省文化、乡土认同的表征符号;而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台球”则是现代文化的表征符号。在台湾, 现代文化、外省文化在面对本省文化时, 二者是处于合谋的状态, 它们与本省文化之间存在冲突, 也爆发过冲突, 《童年往事》中“台球馆”一场戏正是这种冲突爆发的直观表现。侯孝贤表现了这种冲突, 表明他对中国台湾省社会深刻的认识, 但是他表现冲突的方式, 又是温和的、“反冲突”的, 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又根源于他“自然法则”的艺术理念。

关键词:侯孝贤,童年往事,台语,台球,自然法则

参考文献

[1]陈孔立.台湾政治的“省籍—族群—本土化”研究模式[J].台湾研究集刊, 2002 (2) :1-2.

[2][美]詹姆斯·乌登著.黄文杰, 译.无人是孤岛:侯孝贤的电影世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3]王锋.论语言在族群认同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72-78.

[4]林清华.想象镜照:台语片与台湾乡土社会的现代性转型[J].艺术学研究, 2013 (00) :79-88.

[5]宝丁.台球运动之起源[N].中国体育报, 2003-01-10 (007) .

[6]陶东风, 胡疆锋.亚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435.

[7][英]迈克·费瑟斯通, 著.杨渝东, 译.消解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60.

开汽车中的物理知识 第6篇

一、汽车追尾问题

由于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的行动, 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 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反应时间的长短又是各不相同的, 反应时间越短反应越灵敏. 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刹车后由于汽车具有惯性还会继续向前运行一段距离, 因此在行车的过程中, 为了确保行车的安全, 前后车辆之间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例1为了安全, 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 = 120 km/h-1, 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车后车司机发现这一情况, 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经历的时间 (即反应时间) t = 0.50 s. 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车重的0.40倍. 求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的最小值.

解析: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 运动的距离s1= vt.设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汽车的质量为m, 有f = ma, 则从刹车到停止, 汽车运动的距离s2=v2/2a. 则所求的最小距离smin= s1+ s2= 160 m.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当由于阴雨、大雾或大雪天气里, 由于能见度较低, 为了确保行车的安全, 高速公路应当关闭.

说明:汽车在不同的路面行驶, 最高限速是各不相同的. 特别是在阴雨天气、风雪冰冻等情况下, 一定要降低行驶速度. 由于雨水的润滑作用, 潮湿路面的摩擦因数比干燥路面小, 且车速越高动摩擦因数越小, 因此最高限速应下调.

二、汽车转弯问题

汽车在转弯时要防止侧滑的发生.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时, 转弯所需的向心力是由车轮与路面之间的静摩擦力提供的. 如果转弯时速度过快, 汽车所需的向心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的话, 汽车将会做离心运动, 因此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在公路的弯道处, 为了确保行车的安全, 行驶的车辆是不允许超过规定速度的.

例2若一辆汽车在半径为R的水平弯道上行驶, 轮胎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因数为μs, 求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

解析:由于, 即假设μs= 0. 71, R = 30 m, 代入上式则有:v≤14. 6 m /s.

说明:同学们在观看赛车比赛时, 经常会看到由于车速过快, 经常会出现汽车滑出赛道甚至是发生侧翻的现象, 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在大弯道高速公路上超车时, 千万不能猛打方向盘使汽车转弯过快, 这样很容易发生汽车冲出公路发生车祸, 或汽车发生侧翻, 导致生命财产损失. 由F向=mv2/R可知, 汽车的转弯半径越小, 则所需的向心力越大. 当汽车的转弯半径R =20 m, 汽车的速度达40 km /h时, 人们就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汽车有向外倾覆的离心作用. 因此在进行超车变更车道时, 虽然必须采取加速措施, 此时要尽可能地采用大的曲率半径来进行, 以防发生不测.

此外, 摩擦力对汽车的质心还会产生一个转动力矩, M = F·L =mv2h/R (h是汽车的重心距地面的高度) , 因此汽车的重心越高, 行驶速度越快, 其转弯时越容易向外侧倾覆. 即使是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汽车的重心越高, 其稳定性也越差, 也就越容易发生侧翻事故.

三、汽车上坡问题

由于每辆汽车都有一个最大输出功率, 即当油门开足时的功率. 如果汽车的载重量比较大, 则其上坡时所需的牵引力也就大, 由公式P = Fv可知, 要想增大牵引力, 必须降低汽车的行驶速度. 因此汽车在上坡时必须采用低速, 以确保汽车能够顺利地爬到坡顶, 以防意外的发生.

例3设某汽车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 总质量为m, 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 上坡倾角为θ, 则该汽车上坡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多少?

解析:由于汽车的牵引力为:

说明:汽车上坡时还有一个问题也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即汽车载货不能过高. 如果汽车的重心过高, 重力的作用线超过后轮与地面的接触点就要向后倾翻. 如果是下坡, 重力作用线超过前轮与地面的接触点, 则汽车就会向前倾翻. 这种事故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所以交通法规中规定:货车载货最高不能超过4 m.

例4图2表示汽车在上坡, 汽车前、后轮的轮距为L, 重心高度为h, 重心到前轮的距离是l, 路面倾角为θ. 为了确保汽车上坡时不至于向后倾翻, 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了确保汽车下坡时不至于向前倾翻, 又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论证过程请同学们完成.

答案:为了确保汽车上坡时不至于向后倾翻, 应满足AB

四、汽车的安全措施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 坐在前排的乘客要系好安全带, 以防汽车突然刹车时伤害事故的发生. 特别是当汽车冲撞障碍物时, 汽车几乎是在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的极短时间内停止运动,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乘客仍以撞车以前的速度向前运动, 不论是撞上仪表盘、方向盘还是前座的后背, 都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力, 造成伤亡事故的发生;严重时, 前排的乘客还很有可能会由于惯性会撞破车前窗玻璃被甩出去, 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 前排的乘客不仅要系好安全带, 而且在前排的司机和乘客的前面还有特殊的防撞击保护装置, 这就是安全气囊.

例5一辆车速为54 km/h的汽车突然急刹车, 人体头和上身40 kg的质量冲向座位背 (头部冲击) 作用时间为0.05 s, 则该乘客头部受到的撞击力为多大?

解析:由动量定理

头部受到的撞击力高达1.2×104N, 若接触面积较小, 则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伤害程度会非常严重.

如果有安全带起到缓冲作用, 则只有5 kg的质量 (头部) 以1 m /s的速度撞击座位后背, 则冲击力会大大减小,

说明:为了确保前排乘客的安全, 现代新型汽车上都有安全气囊, 从而可以大大地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当汽车高速行驶时, 突然受到迎面撞击, 安全气囊中的化学物质会在瞬间产生大量气体, 充满气袋, 填充在乘员与车前窗挡风玻璃、仪表盘、方向盘之间, 以防乘员受伤.

例6如果某次事故中汽车的速度是35 m/s, 乘员冲向安全气囊后经0.5 s停止运动. 冲向安全气囊的乘员质量约为40kg, 头部和胸部作用在安全气囊上的面积约为280 cm2, 求该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受到的平均压强.

解析:, 即作用力大小为2800 N, 则平均压强为

五、汽车飞车问题

汽车通过凸形桥时要降低速度, 以防飞车事故的发生. 为了确保司机能够控制驾驶的车辆, 汽车对桥面的压力一定要大于零.

例7在高速公路上所建的高架桥的顶部可以看作是一个圆弧, 若高架桥顶部的圆弧半径为150 m, 求汽车在高速公路高架桥上行驶时的最高限速.

解析:由知, 当F = 0时, 汽车与桥面的摩擦力为零, 汽车将无法控制. 所以必须有, 即

上一篇:江苏高考填报志愿有哪些基本的原则下一篇:-2013年民商法学专业博士笔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