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七册 塔

2024-08-06

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七册 塔(精选8篇)

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七册 塔 第1篇

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七册 塔 [转贴 2008-11-01 22:26:51]

字号:大 中 小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塔是文化的象征,它是一种别致、美观的建筑,以千姿百态、雄伟挺拔的形象屹立在世界各地,点缀着山河,为各地名胜增添风采神韵,闪烁着建筑艺术的熠熠光辉。

本课通过展示杭州著名的三座塔——雷锋塔、六和塔和保俶塔,让学生感受塔的不同造型、不同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美感;并要求联系各地家乡的塔,进一步了解塔的文化和特点。以此,也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教科书第31页展示了我国各地的著名宝塔,进一步了解不同的塔建造的材料也多种多样,并懂得塔的建筑特点:塔的层数一般是奇数,塔的横截面的边多为偶数;引导观察塔的三部分——塔基、塔身、塔尖的特点,旨在培养学生能敏锐而细致地观察事物能力。在教学方案一中,侧重于塔的“综合.探索”学习,强调学生自己寻找、收集有关塔文化和知识的资料,用文字、图片、摄影作品、写生稿等多种形式在课堂上展示。然后,对塔的造型表现有所突破,能创造性地用各种材料来表现想象中的塔。在教学方案二中,针对教学资源缺乏、学校教学条件较差、没有专职美术教师等情况,只要求按照教材上已有的资料,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了解塔的相关文化和知识,并用线描来表现书本上的塔或家乡的塔,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2.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塔的文化,感受各种不同的塔造型,用线描或其他的方法表现塔。难点:能创造性地表现塔。●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塔的文字资料、图片,有兴趣的学生寻访家乡的塔,了解塔的历史,并对塔进行摄影、写生等。教学过程

(一)探究主题,明确分工。

1.欣赏名塔。展示世界各地的名塔图片。2.引出主题。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问题:(1)塔的历史是如何发展演变的?(2)中国著名古塔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3)塔的外形有什么特征?根据外观有哪些分类?(4)世界各地有哪些著名的塔?

(5)我们的家乡有塔吗?谁去写生、摄影过?(6)收集有关塔的图片和画作并欣赏。

(7)我们能不能设计有奇特功能的塔或制作立体的塔(各种材料)。„„ 3.小组分工。

每小组根据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自由选择以上主题之一,进行探究。(最后一项第二课时执行。)途径:

(1)整理已收集的资料。

(2)课堂上上网、收集有关塔的图书、邮票等资料。(3)对图片进行徒手画等。(二)自主学习,了解内涵。

各小组根据主题,有重点自主学习,老师巡回指导。(三)各组反馈,展示成果。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片,讨论、介绍古塔。师生讨论交流:

1.大家想了解考古吗?祖国各地有许许多多的宝塔,谁能说说古代的塔是做什么的呢?(登高望远、为了纪念某个人或某件事、为了保藏经书„„)

教师小结:中国的古塔是随佛教传入我国的,有时为了登高望远,镇潮汛。如六和塔。有时为了纪念某人或某事„„

2.这么雄伟的塔,古人用什么材料建造起来的呢?(最早的时候,可能是用土堆积起来。后来一般用石块砌成,或用木料建造,或用各种材料综合起来„„)

(塔的建造说明劳动人民的智慧)

(答案林林总总,让学生用文字、图片、实物来验证。)3.塔的外形结构怎样?各部分有什么特点?根据外观有哪些分类?

(塔有塔基、塔身和塔尖组成。塔基一般比较大而结实,塔身一般上小下大,塔顶往往尖尖的;塔的整体高而复杂、一层层。根据外观有密檐式、楼阁式等十多种分类。)4.世界各地的塔有哪些?

(上海东方明珠塔、北大的水塔、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华盛顿纪念塔、夜景中的塔„„)现代的塔因为科技的发达、材料的先进,外观越来越美、越来越高,作用也越来越广„„更有的成了地域的标志。

5.每一个家乡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塔,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塔——名字、历史、外形特征等。有学生写生(徒手画)或摄影作品更好。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造型知识评价写生(徒手画)和摄影作品。6.展示一些塔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

(四)激发情感,提出要求。

小结: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塔的历史和相关知识,懂得了塔的建造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还了解了家乡的塔,这真是一样宝贝。其实,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宝贝需要我们去发现、了解、保护、继承、发扬。

下一节课,我们可以准备各种美术工具或材料来设计或制作我们心中的塔。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钢笔、泥等造型表现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各种有关塔的资料照片、绘画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外观特征。

1.塔的外观结构分哪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2.塔有哪些用途?

3.你觉得现实中的塔有什么不足?你想象中的塔是怎样的?

(塔高,老人登塔累,有电梯好。塔能发出香味更好。建一座水果塔。建一座抗地震的塔。会发光的塔„„)

(二)自主学习,探讨方法。

1.利用你已有的各种材料,你想怎样表现想象中的塔?学生自由讨论。2.反馈:

(1)徒手画:可以用各种笔画一画心中的宝塔。注意画出塔的挺拔和功能。

(2)泥塑:可以用粘土来制作。注意塔的各部分比例。如何借助别的材料来固定。细节的表现可以用别的材料。

(3)综合材料制作: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设计怎样的塔?怎么制作?关键是如何把各种材料固定住。

3.展示各种表现形式的塔的范作:徒手画、泥塑、其他材料等,教师讲解,拓宽学生的眼界。4.作业要求:大胆地用你喜欢的表现方法表现你想象中的塔。

(三)设计制作,追求创意。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作品,多样评价。1.展示作品。

2.说说自己作品的最得意处。3.评评你觉得最有创意的塔。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路。展示人塔图片。让学生谈谈感想。

小结:身体也可以表现塔,可见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大胆的想象,创意无限。●方案二 课前准备

(学生)钢笔、泥等造型表现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各种有关塔的资料照片、绘画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了解宝塔。1.出示各种塔的图片。

对于塔,同学们了解些什么?(只要学生能回答出一点,就要多鼓励、多表扬。)2.老师小结。(1)塔的历史及相关知识。(2)一些著名的塔。

(3)介绍家乡的塔,激发学生情感。

(二)教师示范,学习画塔。

1.仔细观察塔,它有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有什么特点,可以画成什么形状?整座塔有什么特点?数数各类塔的层数,有什么发现? 学生反馈。2.教师小结:

塔顶:尖尖。塔身:上小下大、层数一般是奇数。塔基:宽大。3.怎样用铅笔、钢笔或圆珠笔画塔? 老师示范:

(1)先画外形:可以用一层一层的叠加法画,也可以用分割法画。(2)再用不同的线画出塔檐、门窗等。(3)可以加上塔周围的景色。4.作业要求:

根据塔的特点,徒手画一座塔。

(三)学生动手,画画宝塔。

学生画塔,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表扬画得准确,用线肯定的学生。画好的同学把作业贴到黑板上。

(四)人人参与,评评宝塔。从线条的肯定,造型的准确,让全体学生来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

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七册 塔 第2篇

字号:大 中 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戏剧是一门古老且流传广泛的艺术活动,其程式化和虚拟性的审美特征与中国传统绘画“虚实相生”、“以形写神”的写意性追求不谋而合。全国各地不仅有京剧的表演,更有如越剧、昆剧、豫剧等各种地方戏的表演,通过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我们编写了这一课。

本课特别强调对戏曲人物神态、动作的解析与表现,强调抓住戏曲人物的典型动作,并把其服饰、眼神、脸谱等加以夸张,运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稚拙、天真地加以造型表现,增添戏曲人物的艺术光彩。教材中具体安排了12幅不同表现形式的戏曲人物图片,便于教学时欣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2.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难点:对戏曲人物神情、动作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稚拙、天真地加以表现。●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小组学习任务图片(将一张完整的水墨戏曲人物图片按小组撕成若干张碎图片),水墨画工具。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进入学习状态。(1)欣赏京剧开场音乐进课堂。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2.导入激趣。

(1)谈话导出小组学习任务。(请各小组长领取小组学习任务图片)

(2)小组任务:尝试用水墨表现各自小组领到的纸片上的图像。(提示:引导学生运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注意墨色浓淡的变化,同时探索墨破色、色破墨等基本水墨技巧的运用)

(3)各小组展示作业,表扬能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并注意墨色浓淡变化的同学,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4)揭示碎片的完整图案,揭示课题《戏曲人物》。3.感知引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资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

(3)欣赏戏曲表演片段,学生感受并模仿戏曲表演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简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水墨语言的大胆运用。)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影机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评价要点可以是水墨语言的自如运用,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方案二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水墨画工具。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

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2.导入激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材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2)知识抢答,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①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你知道有哪些剧种? ②中国戏曲有哪四种基本的角色?

③你知道哪些有名的戏曲作家和表演艺术家? ④你喜欢哪些戏曲人物?(3)揭示课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1)欣赏戏曲表演片段《霸王别姬》、《三岔口》等,学生感受戏曲表演的艺术特色;(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戏曲人物相关图片资料,引导观察戏曲人物的眼神、服饰和动作的表演特征;

(3)请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戏曲人物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

(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润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体会水墨语言的大胆运用)

(5)欣赏儿童水墨画作品与戏曲人物图片比较,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5.评价延趣。

(1)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2)教师小结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七册 塔 第3篇

教材分析:塔是文化的象征,是一种别致、美观的建筑,以千姿百态、雄伟挺拔的形象屹立在世界各地,点缀着山河,为各地名胜增添风采神韵,闪烁着建筑艺术地褶褶光辉。

塔最早起源于佛塔,来自印度,而中国古塔自东汉以来,随着佛教、伊斯兰教相继传入而建造。当时,塔是宗教的象征,大多是为宝藏经书、保存高僧或纪念佛祖而建,如少林寺的塔林等。如今,塔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宗教意义的传统建筑,很多塔都成了各地的标志象征,甚至赋予了多种功能,可以登高远眺,可以指明导航等等……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

2、通过对塔的材料的分析、塔的造型的观察,能用绘画的手法比较准确地创造出有塔的特征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3、通过对塔的背景、起源等初步了解,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塔文化、感受各种不同造型的塔、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塔

难点:能创造出有个性的具有塔的建筑特色的绘画作品

教具以及学具的准备:

(教师)勾线笔、蜡笔、彩色笔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勾线笔、蜡笔或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我们先来玩个猜谜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画两条线,谁能猜出老师画的是什么?

预设生:树、塔(再添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板书:《塔》

塔是世界上一种历史悠久的而且非常有特点的建筑。它最早起源于佛塔,古塔主要用来放佛祖和佛僧的舍利、经文和法物。

塔有佛塔、钟塔、灯塔、水塔、 了望 塔、跳伞塔、电视塔、气象塔、太阳塔、冷却塔等。

了解了一些塔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我们的“寻塔之旅”吧!

二、介绍名塔

1、介绍世界名塔(板书:世界寻塔之旅)

①法国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现代塔的鼻祖

②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的双塔——世界上最别致的桥塔之一

③伊朗德黑兰自由广场纪念塔——杰出的艺术品

④英国伦敦大本钟塔——塔的一种延伸

⑤科威特球塔——水塔

⑥了望塔

这些塔外观奇特、多姿多彩,是全世界各民族文化结晶,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除了这些塔外,中国也有许多古塔:

2、介绍中国名塔

应县木塔——中国古塔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大体可以分为:木塔、砖塔、石塔、金属塔、琉璃塔等几种。

我考考大家,如果在中间画一条线,这条线的两边是……

塔的外形:平面一般都是左右对称的,(板书)以方形、八角形为多,也有六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形状。

香山琉璃塔——塔的特点:层数一般为单数,形状基本上都是偶数。(板书)

东方明珠塔——塔的结构:塔刹、塔身、塔基(塔顶:尖尖、塔身:上小下大、塔基:宽大)

3、介绍温州名塔

同学们知不知道温州有哪些古塔?

我们先来看看温州的四大古塔:

温州江心屿西塔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该塔主体完整,每层台门供佛像一尊,至今还保存着宋刻像15尊。东塔六面七层,砖木结构,历朝历代均作为船舶航行灯塔。温州江心屿东西双塔已被列入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这类古塔在中国仅有五座。

巽山塔(雁塔):设计为明式砖塔,系仿木楼阁砖塔,曾悬挂着铜铃42个,平面呈六边型,起到区域地标的作用。

净光塔:在温州市的松台山上。净光塔始建于唐元和中期,平面呈六边形,目的是为“立松台山峰前,镇三溪之水,为一城之表”。

我们温州大地上还有许多古塔,每座塔的背后都有着他们动人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课后再去详细了解。

三、拓展思维

塔不仅在文化传承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还有许多功能:可以登高远眺,可以指明导航……我们已经欣赏了国内外的名古塔,对塔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寻找未来之塔,未来之塔就要出自在坐的各位同学之手。

1、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2、说说自己心中想画的塔

四、学生创作

要求:根据塔的特点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心中的塔

五、评价展示

1、自我评价

2、师评、互评

六、拓展延伸

用其他方式表现塔

七、总结

我们今天的“寻塔之旅”马上要结束了,对塔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继续去了解塔、欣赏塔,我们身边还有很美好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教学反思:

“线条”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熟悉的,以两条线画的塔为切入点,既重新让学生回想了《线条的魅力》,也引出了本课的课题《塔》。在寻塔之旅中,我结合世界名塔、中国名塔、温州名塔,让我们的孩子在欣赏、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塔的基本特征,创作出更多奇特的塔;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筑史上伟大的成就。

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七册 塔 第4篇

字号:大 中 小

一、教学目标

1.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3.了解生活中的幽默因素,培养学生开朗的个性,并通过观察与思考来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漫画与生活》一课在浙版六册《漫画欣赏》与《自画漫画头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学习。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深受人民喜爱,是一种“笑的艺术”,被称之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第九艺术”。

漫画的题材大到政治题材的讽刺漫画抑或小到生活题材幽默漫画,它们都具有令人发笑、深思和启智的功能。从而我们总结出,大凡漫画都具有引人开怀;发人深思;启人心智的三大特质,这三大特质就是漫画的基本特征。漫画是视觉艺术,与其它绘画有着同样的共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其它绘画,它与其它绘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事物提出看法并加以评论,同时还具有幽默的特性。所以讽刺和幽默构成了漫画最基本的属性,漫画艺术就是讽刺和幽默的艺术,也是逆向思维艺术。

学生对于漫画这一绘画艺术形式在生活中常有接触,漫画的表现方式幽默、夸张,非常贴近儿童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读画明理,在视觉享受中明白是非,感受漫画带来的乐趣,体验漫画的表现力。同时也学习基本的漫画语言来简单地进行漫画创作。2.重点、难点。重点:用夸张的方法设计形象,表达思想。

难点:能针对要表达的思想来设计,构思巧妙、幽默。●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喜爱的漫画图片或漫画书,自己了解到的漫画创作故事或漫画家,绘画工具。(教师)课件、漫画资料、图片、《三毛流浪记》的录像资料。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

(1)播放《三毛流浪记》思考:三毛的形象给你怎样的感觉?

(2)小结:对漫画中的人物我们可以进行大胆的夸张,甚至变形,为自己要表现的思想服务。“三毛之父”张乐平爷爷的创作经验:漫画来自于生活。(揭题:《漫画与生活》)2.模仿尝试。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或漫画书,模仿喜爱的漫画形象,感受漫画、激发兴趣。(2)观察、思考:你的漫画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小结:漫画的形象夸张、幽默,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受)

(3)你能用漫画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感觉吗? 试试。(害怕、开心等;人物的五官、动作等;也可以试画动物。)

(4)交流、说说,这样表现突出了形象什么特点? 3.课件欣赏内容特征明显的漫画。《小猫钓鱼》:漫画表达的意思?幽默之处? 《半分》:作者想表现什么意图? 《画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漫画的方式来表现?(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小结:独幅漫画)欣赏《原来如此》

(出示第一、二张):画面描绘的内容? 接下去想想结果会怎样?(试画)(出示第三、四张):有不同结果吗?(小结:四格漫画)4.尝试创作。

(1)讨论创作内容。

在欣赏漫画的时候大家讲了这么多有趣的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出一些创作的素材吗?

(2)互相交流、启发用漫画来表现生活(3)分层教学:

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漫画,接着创作或改编创作。为缺少想法的同学提供一些材料: 《“理”在其中》 杰克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上疾驶,过往的人群纷纷避让.警察阻止他问:“您为什么骑者这么快?”杰克回答:“对不起,我的刹车坏了,所以我想尽快骑回去修理,以免发生意外!” 《拔牙》

牙医对病人说:“你不要害怕,来来,喝一杯酒镇静镇静。”等病人喝下酒后,过了一会儿,医生问:“你现在觉得如何?”“看谁还敢拔我的牙?”病人红着眼恶狠狠地对医生说。5.作业展示。6.课外延伸。

介绍我国的漫画大师丰子恺 介绍其他漫画类型 ●方案二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喜爱的漫画图片或漫画书,自己了解到的漫画创作故事或漫画家,绘画工具。(教师)漫画资料、图片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出示一漫画图片:试添题目。

(漫画《画画》,学生看看想想,加上题目并说原因?)(2)与我们平时的画比有什么不同?

(小结:漫画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生活中的某些现状,用讽刺、幽默的手段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3)揭题。

2.欣赏,进一步理解漫画与生活的关系。

(1)出示《半分》,想一想,给它加个题目并说理。

(2)出示第三幅四格漫画《原来如此》,仔细观察,体会其意,试加标题。2.交流、分析。

(1)你喜爱的漫画形象是谁?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夸张他这一点?(2)交流看法。

(小结:漫画的形象夸张、造型简练,能表达一定的思想。)

(3)大家熟悉的三毛形象,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大师张乐平爷爷创作的。大师的经验:漫画来自于生活。3.学习实践。

(1)出示儿童喜爱的“三毛”,观察并考虑: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样画的表现目的?(2)让学生也动笔试试,学画三毛,并且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来创作新时代的三毛形象。4.作业反馈,小结创作心得。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刚才的创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结:夸张与变形都是为自己的要表现的思想服务。5.寻找创作题材。

(1)漫画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有哪些情节或感受可以用漫画形式表现呢?(2)思考、交流,启发思维。6.学生创作。(分层教学)

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四格漫画的前

一、两幅,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来接着创作结果。7.作业展示。8.课外延伸。

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七册 塔 第5篇

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的是浙美版第七册第4课《戏曲人物》。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下面五大板块进行今天的说课。

首先我来说说第一个板块:对教材的理解。

我国的戏曲艺术品种繁多,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戏曲遍及全国每一个城市,涉及到每一个民族,剧种有三百多种,剧目数以万计。本课是从拓宽学生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情感角度来设置的,这是一个具有浓郁民间文化艺术特色的课题。现在的学生对于流行歌曲兴趣浓厚,但对于戏曲却是非常的陌生。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作为华夏子孙,应深刻认识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热爱并宏扬祖国的戏曲艺术。所以本节课要培养学生对戏曲的了解和热爱,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走进文本,我发现它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美术课,通过欣赏、认识,引导学生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神态和动作,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培养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关于戏曲的知识是本课的新知识,水墨画学生在第六册《我爱大熊猫》那课虽已接触过,但由于平时学生很少运用水墨画去作画,因此技法的指导还很有必要的。

基于以上的解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们农村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安排为一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我认为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抓住重点就能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确定为:对戏曲人物神情、动作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稚拙、天真地加以表现。

下面,我来说说第二大板块: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本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多媒体辅助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利用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录像、音乐等传统媒体;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播放京剧的磁带录音,渲染气氛,让学生在学习戏曲人物创作的同时,了解戏曲。

2、自主探究学习法:

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的欣赏,在自主参与、体验、讨论、交流的活动中,让学生既学习了运用水墨形式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又加深了对戏曲内容的理解。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示范教学法、合作交流发、启发法、练习法、评价激励法等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大板块是说说教学准备:

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能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在这节课前学生要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而我要准备的是课件,水墨画工具。

接下来,我来说说第四大板块:教学程序。我分为6个环节来说明。

第一个环节:游戏激趣,触碰戏剧。

随着一阵激昂的锣鼓声,老师手持一根制作的马鞭,踱着方步走进学生的视线。这样,在一片浓浓的京剧味中,我们的美术课拉开了帷幕。这个开场,通过听觉、视觉的双重刺激,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吸引到课程主题上,更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关于戏剧的最初知识。使学生先感受到浓郁的传统艺术氛围,并开始揣测本课的上课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比如,戏剧的伴奏形式,马鞭等道具的含义,戏剧演员表演时身段的特点等。我会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来的吗?(聪明的学生会说是骑马,这样道具的含义就能抛给学生去讨论去学习了。)

你觉得老师走进来这架势如何?有没有兴趣也来骑骑马?(寓教于乐,还能展现学生的能力)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戏剧的知识呢?(学生根据小组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给学生展现的空间,并相机把我们身边的戏剧形式介绍以下,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爱传统文化的教育)

第二个环节:欣赏探究,走进戏剧

有了第一个环节的铺垫,第二个环节就能比较顺利地开展了。多媒体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会播放经典的段子给学生欣赏,比如《三岔口》、《闹天宫》,在欣赏前,用激情的语言讲述这两出戏的精妙之处,让学生有目的地观看。学生在欣赏时让学生从视听上感受戏曲的.一些形式美,结合学生平常对戏曲的了解,让学生讨论,分析出戏曲人物的独特美,包括化妆、服饰、道具、动作造型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创作欲望。

第三个环节:分析回顾,示范指导

接着,在分析回顾的环节中,以一组画家的戏曲人物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用笔用墨技法,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国画技法,比如说运笔、浓淡等,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国画基本技法在具体绘画创作中的运用。(小.学.教.学.设.计.网)

在对绘画步骤的示范中,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不仅掌握水墨人物画的一般方法、步骤,还注意到表现画戏曲人物时所运用到的绘画技巧,比如夸张、装饰手法的应用,线条的流畅、变化,上色时的干、湿控制等。

第四个环节:欣赏评述,提高审美

让学生欣赏一组画家和学生的作品,在欣赏中特别强调对戏曲人物神态、动作的解析与表现,强调抓住戏曲人物的典型动作,并把其服饰、眼神、脸谱等加以夸张,运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稚拙、天真地加以造型表现,这样可增添戏曲人物的艺术光彩这一环节还可让学生领会到“画有法,而无定法”,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大胆创新,画出富有个性和感染力的作品。为本课的的重难点的突破做好铺垫。

第五个环节:大胆创作,点拨引导

出示学生作业: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解决诸如构图、用墨等问题,教师适当引导突破。

第六个环节:展示评价,交流经验

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后有所收获,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而我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来肯定学生。

第七个环节: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一些用不同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的作品,引导学生以后要多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美术在现代教育中同样肩负着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责任和义务。适当的进行拓展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极为深远,同时也使美术创意发挥更大的空间,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最后,我来说说第五大板块:板书。

我这课的板书是这样的:这个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理解教材的难点,便于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中能看到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的动态过程。教学中,我能随时根据学生的生成调者整课堂教学环节,努力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学有所得。

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七册 塔 第6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像漫画的艺术特点,了解漫画概括、夸张、变形、幽默的表现方法。

2.学习概括人物的面部特征,尝试运用夸张和变形等表现手法,画出形象幽默的同学或自己的漫画像,培养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体验为同学画像的乐趣,体验肖像漫画的艺术魅力,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创作漫画的兴趣,加深同学间的认识与了解,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漫画很符合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科书精选了漫画家创作的肖像漫画资料,通过对这些图片资料进行赏析,了解肖像漫画,学习肖像漫画的表现方法。课题虽为《给同学画漫画》,但是可以拓展到漫画自画像。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漫画系列课程,通过前一课《漫画与生活》,学生已经对漫画有趣、夸张的特点有了体验和认识,为本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概括人物的面部特征,并进行夸张和变形,发挥想象力,画出形象幽默的同学或自己的漫画像,并敢于创新与表现。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肖像漫画夸张和变形的表现手法。

难点:观察、概括人物的面部特征,并进行夸张和变形,展开想象,画出形象幽默的漫画像。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小镜子、纸张、铅笔、色彩工具等。

(教师)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

1.激趣导人。(1)课件展示达·芬奇肖像与漫画像,让学生说说,哪一幅更接近漫画,为什么?

(2)课件展示几位学生熟悉的人物漫画造型,请学生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特征来表现的。

以上漫画抓住了明星相貌的典型特征,还添加了有代表性的道具。

(3)点题:我们就像这样给同学或给自己画一张漫画好不好?课件揭示课题:给同学画漫画。

2.自主探究。

(1)组织学生利用课本,欣赏并观察马三立和马季的肖像漫画,解决问题一:仔细比较漫画肖像和本人照片,哪些特点被夸张了?

(2)组织学生欣赏并观察漫画《数学家与艺术家》与蒂鲍尔的《卓别林》,解决问题二:这些漫画肖像在构思上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3)小结:在用漫画的方式画人物肖像时要抓住面部主要特征,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大胆进行表现,还可以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巧妙利用一些人物的身份、职业、性格等信息的形象突出人物特点。(限于四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可以更浅显,让学生明白脸胖就画得更胖,瘦就画得更瘦,耳朵、鼻子、眼睛等五官大就画得更大,小就画得更小。这样才够滑稽有趣,更有漫画的特点。)3.观察了解。

(1)利用课件简单讲授表情的表现方法。(2)组织学生开展“表情模仿秀”:

①描述一下自己的绘画对象(也可以是熟悉的某位同学)常有或特有的表情,并模仿表演给大家看(也可以先模仿,让同学猜自己模仿的是谁)。

②学生小组内(或前后)进行模仿表演。

(3)介绍“瞧瞧你我他”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同学或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提醒学生要抓住绘画对象的主要特征,并想想稍后怎样去表现。(4)欣赏外国漫画家的肖像漫画。

(5)欣赏同龄人的创作范例,请学生仔细观察,漫画像抓住了照片中同学的什么特点?表现时有什么构思?

(6)说说自己的构思:在小组内(或前后)互相说说准备画谁(同学或自己),对象的主要特征、性格特点、服饰、爱好等。并考虑对哪些特征进行夸张?如何夸张?

4.尝试创作。(1)作业要求。

①给同学(或自己)画一幅肖像漫画。

②能抓住外貌特征,运用变形、夸张等方法表现脸型、五官、表情。

③表达自己的奇妙构思,增添画面的趣味。

(2)教师巡视指导的过程中进行个别示范,及时展示一些巧妙的构思,让学生在充满愉快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5.展示评价。

(1)教师组织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展板(或黑板)上组织评价活动。(2)让学生猜肖像漫画作品画的是谁,将部分学生喜爱的作品作为“人气作品”。(3)组织“人气作品”的作者和部分愿意交流的作者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4)邀请“大众评论员”们发表自己观看作品的感受。6.总结拓展。

(l)教师总结: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棒,评论也非常精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肖像漫画有哪些认识?

浙美版教案1走进美术 第7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及艺术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逐步提高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 能独立地、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分类。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收集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2.教师的教学准备:相关美术图片及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大家一起来看一张图 《IKB92》(伊夫克莱因作品)师:同学们思考一下 这算不算是一件美术作品呢?

好老师听到有同学说算 也有同学说不算 那么我们请说不算的同学来说一说为什么 生1:哦这位同学说了 这样一个颜色商店随处可见的 不特别 生1:哦这位同学说啊 这张纸只是有了颜色 但是没有图画

师:但事实上呢 老师给你们展示的这样一幅蓝色的作品 是美国著名艺术家 伊夫克莱因的代表作 ikb92 那老师还想请同学说一说 就是这样一张只有蓝色的画 怎么就成为了一件作品呢?

生:哦 好请坐 这位同学说 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色块 但却可以引发人们的想象。

师:那么现在同学们对于这幅画都有了各自的看法 这些看法呢都是非常直观的 都是通过这样一个作品引发出的一些想法

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美术

2美术的门类

问题:美术有哪些门类?他们是如何划分的? 问题:他们是用什么工具创造出来的?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美术都有哪些门类 油画、雕刻、沙画… 工具都是画什么的?

3美术门类的划分

教师:展示课件照片

问题:下列的美术作品分属什么门类 绘画:油画/国画/素描/版画 雕塑:浮雕 圆雕 设计:平面/立体

工艺:陶瓷/刺绣/剪纸 建筑:

书法:篆刻: 新媒体: 4美术作品的欣赏

展示课件首先,我们来玩个游戏

问题:这是什么?(图片:七巧板)它能做什么?(小短片)为什么七巧板能够拼凑出不同的形象? 生:因为七巧板有很多形状 同学们仔细观察 世间万物只要是我们肉眼可见的东西 都可以通过最基本的形状去展现出来

美术也是一样里面也有一些基本的要素 通过这些要素 就可以组合成各式各样不同的美术作品

点彩 修拉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线 梵高 星月夜

百老汇爵士音乐 蒙德里安 秋 波洛克 情绪 发泄 5艺术美

是什么让美术作品如此不同? 问题交给学生(不设一个固定答案)艺术家是如何创造艺术作品的? 数学 唯一答案 美术 没有唯一答案 生活中照片向日葵 梵高向日葵

生活中的事物——艺术形象——融入画家自身——成品

卖的贵等于画的好吗 每个人对同一个作品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人看到一幅画 泪流不止 有的人却无动于衷 一般观察-艺术观察-心灵感应 依夫克莱因 蓝 单纯纯粹的蓝

躺在草地上 对着天空 和小伙伴说 这片天空就是我的第一件作品 补充知识 伊夫克莱因

1928 年4月28日——1962 年6月 6日

才刚成年的克莱因和小伙伴们躺在沙滩上闲聊,克莱因望着天空,想象自己在云朵旁边签上了他的名字,并向朋友们宣称:“蓝天是我的第一个作品。”

克莱因相信,只有最单纯的色彩才能唤起最强烈的心灵感受力。一些艺术家使用各种色彩以求获得艺术生命力,而克莱因宁愿回归单纯。“克莱因蓝”的RGB 比值是0:47:147,但是明确的数据并不能减少人们面对它时那种震惊——蓝色本身象征着天空和海洋,象征着没有界限,又因为“克莱因蓝”太过纯净,以至于很难找到可与之搭配的色彩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它的冲击力格外强烈。这种蓝被誉为一种理想之蓝、绝对之蓝,其明净空旷往往使人迷失其中。克莱因曾说:“表达这种感觉,不用解释,也无需语言,就能让心灵感知——我相信,这就是引导我画单色画的感觉。”

浙美版——第17册美术教案 第8篇

3.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4.用泥造型 5.用纸造型 6.盛唐气象 7.文艺复兴三杰

城市雕塑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城市雕塑的类型和风格,提高对城市雕塑的审美兴趣,加深其对现代城市雕塑发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对城市雕塑作品欣赏与评述,开阔学生知识层面。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同时也对城市环境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并引发学生对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城市雕塑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三、教学过程

1.创建情景,提出问题。

(1)欣赏教材第2~3页上的范例及在屏幕上出现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①你对哪一张图片感兴趣?为什么?(提示:可以从风格、造型、色彩、材料及人文内涵等方面加以引导。)②现实生活中的雕塑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③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应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2)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分析讨论,激发创意。

(1)师生讨论:如果让我们设计一件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色彩?达到什么功能?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

(2)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可见的城市雕塑作品,说说各自印象最深的城雕作品并谈其理由。(通过要求学生分析这些问题,思考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了解到城市雕塑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发展趋势及设计方法。)

3.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结合课本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国内外经典城雕作品,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雕塑作品富有亲和力?哪些雕塑作品是象征性的,哪些是追求和环境相协调或具有互补性质的?雕塑设计和建筑的关系是截然的吗?

(2)通过实例来分析艺术设计规律,说明艺术设计不能脱离生活这条原则,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4.表达感受,层层深入。

(1)教师出示图片资料,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教师补充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价的方法。

5.布置作业,学会评述。

(1)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有关城市雕塑的知识,结合自己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

(2)组织学生互评、自评。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收集自己身边城市雕塑作品资料,并对其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

鲁迅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欣赏评述。(1)教师放映录象《鲁迅》,让学生感性认知鲁迅的形象。(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谈谈对鲁迅的感受和评价。

(3)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欣赏评述中归纳鲁迅的相貌特征与精神气质。学生在课前准备扮演的形象在这里进行展示。2.加深理解,提升内容。

(1)出示课件,欣赏其他艺术家们创作的鲁迅形象,提问:这些作品中哪个最能体现鲁迅的精神与相貌特征?(提示:教师进行适当引导,用美术语言加以分析、理解。)

(2)教师归纳各艺术形象特征,指出美术作品以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观众,突出表现形象的精神内涵,是美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3)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已展示的鲁迅形象及以前语文课中对鲁迅的描述,概括地谈一谈鲁迅的特征与气质。

(4)课件再次展示鲁迅形象,用图例解释表现鲁迅的各种艺术手法,进一步加强对鲁迅精神、气质的理解。3.理解分析,学会评述。

(1)教师提问: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你能说说有哪些吗?

(2)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艺术形象。

请学生分小组具体介绍自己欣赏的艺术形象,并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评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创作做好铺垫。4.巩固新知,课外拓展。

(1)请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点,回顾本课的内容,加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了解。(2)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有关鲁迅的图片资料或制作幻灯片,也可以制作有关鲁迅的简报及撰写文稿,采用粘贴形式把有关鲁迅的图片及作品在学校画廊里举行一次展览。

(3)尝试临摹鲁迅或其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体会鲁迅的精神内涵。

鲁迅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作业展示,复习旧知。

(1)学生展示介绍鲁迅的研究报告。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小组报告做展示(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鲁迅的身平及内容等),并随后展示学生收集的各种相关鲁迅的艺术形象。

(2)学生再次阐述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2.讲授新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鲁迅笔下作品,分析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版画、漫画等。

(2)教师总结,指出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家,而在版画艺术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展示鲁迅为自己的书籍所做的木刻版画作品。

(3)出示鲁迅参与木刻讲习班、座谈会等活动的图片。说明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的关系。

(4)提问:同学们是否也想尝试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后,介绍木刻的过程。3.深入刻画,激发创意。

(1)请学生说说课本上的鲁迅形象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并将自己感兴趣的形象模仿着画下来。

(2)教师总结,采用雕、刻的主要表现形式,体会刚才观看的木刻技法。课件再次展示刚才的技法过程,让学生学习技法。欣赏图例《孔乙己》,学生情境感知,让他们评述作品的艺术造型。请学生穿上旧长衫,上来表演孔乙己的神态,激发学习兴趣。4.临摹练习,提升难度。

(1)在刚才临摹的艺术形象上,进行仔细刻画,并转印到材料(如肥皂)上,进行雕刻,或者为某部鲁迅作品中的情景设计一个插图。(2)课件放一段轻音乐,教师巡回指导。5.课内延伸,课外拓展。

(1)课件展示鲁迅的美术作品。总结:鲁迅虽然不是美术家,但他与美术有较深渊源。课件展示《祝福》、《孔乙己》等影视片。

(2)请学生课外寻找相关的资料,思考电影、戏剧与美术的关系,制作相关的研究性报告,为下节课做铺垫;让学生寻找相关内容的资料图片,与学生作业一起进行展示。

鲁迅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作业巡展,巩固旧知。

(1)把上节课的优秀学生作业在课堂内做展示,在上课前布置好展览,并请学生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将学生作业放到投影仪上展示,让学生自己评述作品的特点及制作体会。在评述中,再次检验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3)播放《祝福》、《孔乙己》等影像,请学生说明电影、戏剧与美术的关系,为知识拓展打基础。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展示《鲁迅故居》的片段,教师引语:今天我们去绍兴参观一下鲁迅故居。

(2)在观赏的过程中,播放到某个场景时,请学生运用课本剧的形式展示两个——三个场景,让事先准备好的小组演示,如《孔乙己》、《阿Q》等,并让学生说说课本剧有哪些要素。3.研究学习,加深印象。

(1)各组展示研究的报告,介绍鲁迅的身平事迹或展示介绍鲁迅的网站。(2)学生陈述,教师同时展示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资料,介绍鲁迅相关的资料图片及网站。

4.实际应用,形成体系。

(1)教师提问:我们了解了鲁迅的身平,理解了鲁迅的精神,学会了相关的美术知识,我们能为纪念鲁迅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制作纪念网站、表演课本剧等。教师适当引导,注重实用性。

(2)用课件图例展示学生分组制作的网站、插图等,穿插教师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请小组派代表评述各自的内容,推选最佳小组。5.课外拓展,作业展示。

(1)针对学生最后设计完成的各种美术作品,进行一次从“纪念鲁迅”为主题的展览会,要求课代表协调各组作品,在教室的黑板展示。同时将内容放置到网上,制作一个以“民族魂”为主题的网站。

(2)举办鲁迅作品课本剧表演大赛,通过比赛,进一步升华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掌握课本剧表演的要素。

用纸造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纸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特色,以及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汲取有用信息,增强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纸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

三、教学过程

1.启发引导,新课导入。

纸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文具了,它们静静地躺在文具店的货架上,是那么的不起眼!可你知道吗?纸在有心人的手中,能变幻出很多精致奇妙的作品呢!

接下来,老师带同学们去看看纸艺的世界,好吗?

2.自主探究,新课展开。

(1)感受纸造型的形式美。

①课件展示,作品欣赏。(配背景音乐)

提出问题:你了解纸造型吗?你曾接触过纸造型吗?作品的哪些地方紧紧地吸引了你的眼球?你能感受这些作品的特点吗?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共享,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②教师引导并归纳:a.纸的来源,纸造型的历史。b.纸造型在世界各国的发展。c.纸造型中的形式美法则。

(2)表现纸造型的形式美。

①课件展示课本范例,并引导欣赏。

提出问题:a.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b.你能说说它们各自的造型特点吗?

(提示:造型、组合、构成、色彩、肌理„„)

②学生自主探究,并分组汇报。

③教师引导,并结合欣赏范例,介绍纸造型的不同形式及表现方法。

(3)观察体验,欣赏评析。

①课件展示典型作品,观察体验。

提出问题:a.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 b.你了解作者的设计思路吗?c.你领会作品的情感表述吗?你能对作品作出客观的评价吗?

②小组讨论,自主研究。

③教师归纳、引导。对课本第22下图范例进行评述:作品通过切割、弯曲成形,使线条通透与交错,视觉上产生丰富而优美的空间构成形式。顶部细小轻盈的线条与底部宽厚的支撑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3.拓展思路,表达评论。

从这节课欣赏的作品中,选一件你最喜欢的,尝试写60字左右的小评论。

4.作业展示,体验成功。

把优秀评论在全班展示,同学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评出“最佳评论家”。

5.教师小结。

愉快的一节课快结束了,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充分地展现了自我,希望这节课能给你带来美的享受,并留给你们一些思索或借鉴。

用纸造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纸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特色,以及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汲取有用信息,增强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纸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校园雕塑。

提问:你喜欢这些雕塑吗?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除了这些材料外.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用纸能做吗?你了解纸造型的种类吗?

(2)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归纳引导:

①纸造型的适应性。②纸造型的种类。

2.引导探究。

(1)课件展示作品。

提问:知道浮雕和圆雕的差异吗?纸造型可以用哪些表现方法?借助什么工具?立体构成和纸造型的关系?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研究探讨制作方法,并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共享。

①制作中有什么困难?②如何使折痕又直又挺。

(3)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4)教师归纳并小结。①浮雕圆雕的异同点。②圆雕的基本造型手法。(教师在视频转换器上边讲边示范。)

3.尝试设计。

假设你现在是一位知名的艺术设计师,我要求你为我们学校实验楼的空地上设计一件圆雕作品,美化我们的校园。接到这个业务,你将如何展开工作呢?

提示:①设计方法:构思、构图、选材、制作。②小组分工,各尽所能。③学生可用电脑表达自己的创意,还可以配以光、色、背景等。可以不断修改设计方案,完善各项设计要素,这样在制作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4.成果展示。

优秀作品展评:自评、互评、师评。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

5.课后思考。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欣喜的发现„„

我终于明白„„

我开始思考„„

用纸造型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纸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特色,以及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汲取有用信息,增强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纸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播放音乐:《百鸟朝凤》

提问:①同学们从刚才悦耳的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②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 ③花草虫鸟除了用绘画的方法外,还可以有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④你能用前两节课学到的纸造型知识来表现花鸟吗?

学生小组讨论,利用收集材料,汲取有用信息,进行处理、整合。

2.欣赏。

(1)出示课件:①这幅以花鸟为题材的纸浮雕作品,你能用简短的篇幅,对它进行评述吗?② 你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投入吗?

(2)学生讨论:每组派同学代表发言。

(3)老师小结评述:作者准确地抓住花鸟的特征和神态,并用细腻的造型、清新的色彩,表现了自然与生命。从作品中能看出作者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拜自然为师的态度。

(4)德育渗透: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不热爱生活,不热爱自然,怎么会创作出如此生动的形象?

下面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设计制作。

你能用前几节课学到的技法,用纸浮雕形式创作一幅花鸟作品吗?

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每个小组就是一个艺术设计公司,确定经理(全盘负责)、总策划(构思)、总技术(绘制)、总制作(具体加工)、总后勤(提供工具、材料),给公司取个响当当的名号,发挥团队精神,拿出优异作品,打响公司品牌。

4.学生作品展示、评析。

5.教师归纳小结

用泥造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为形象的认识,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

2.感受泥土材料原始天然的独特质感,熟悉泥土的性能,体验泥塑造型生动细腻的表现力。

3.掌握基本形体造型的泥塑语言,学习初步的空间造型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大胆生动地制作出自己的泥塑造型作品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造型特征,体验泥塑造型丰富的表现力,学会用泥进行空间造型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泥塑造型的形体语言,掌握空间造型的规律,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三、教学过程

1.对比欣赏。

(1)同时出示主题相同或相近的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如古希腊群雕《拉奥孔》和画家格列柯的绘画作品《拉奥孔》,或是吕德的浮雕作品《马赛曲》和德拉克洛瓦的绘画《自由引导人民》作对比欣赏。

(2)教师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雕塑作品与绘画作品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3)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讨论、交流,总结出雕塑艺术区别于绘画艺术就在于雕塑三维实体的造型特点。

2.结合教材图例,对古今中外雕塑代表作品进行有重点的介绍与赏析。

(1)静穆的古埃及雕塑,古典的希腊雕塑,流派众多的西方现代雕塑。

(2)中国古代雕塑,如:原始彩陶泥塑、汉代说唱俑、宗教泥塑造像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感受中国古代雕塑家精湛的技艺和伟大的艺术想象力。

3.雕塑使用的材料与手段。

(1)雕塑运用的是可塑的、可雕的材料,如:泥土、石头、木材、金属等。

(2)材料决定了手段,简介各种雕塑手段的区别与联系,如:雕、塑、刻、铸、焊等。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质材料作为雕塑创作的媒介和手段,因此无论雕塑大小,都会对空间具有实际意义的占有与影响,而这种影响正是雕塑的本质所在。

4.在不同材质雕塑作品的对比中,引出泥是雕塑造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材料。

(1)泥塑本身就是雕塑作品的一种材质形式。

(2)许多雕塑作品是在泥塑的基础上翻制成其它各种材质的。

(3)泥塑作为雕塑创作的重要基础,是雕塑艺术家们的必修课程。

5.欣赏分析泥塑作品。

(1)《齐白石胸像》是雕塑家张充仁对齐白石老人的艺术气质与精神气韵的传神写照。

(2)《四爷、四奶奶》,陶土的天然的质感与简约的造型暗含了这对土生土长的北方老人的纯朴、善良、乐观本性。

(3)《吹糖人》为天津“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玉亭所作,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民间工艺品小巧、精致、细腻的作品美感,带有浓厚的世俗生活气息。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它们都是用泥作为材质的作品,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凹凸变化,方或圆、钝或锐、光洁或粗糙、流畅或滞缓等因素却各有不同。再通过泥塑作品与玉石雕塑、金属雕塑的比较,得出用泥塑手法造型具有生动、细腻、丰富的特点。

6.总结。

泥土是雕塑艺术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泥塑作品中生动自然的创作痕迹,可以消除欣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隔阂,更容易感受到作品的审美追求与思想内涵。

7.回顾、评价,并布置下一课时的课前准备。

用泥造型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为形象的认识,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

2.感受泥土材料原始天然的独特质感,熟悉泥土的性能,体验泥塑造型生动细腻的表现力。

3.掌握基本形体造型的泥塑语言,学习初步的空间造型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大胆生动地制作出自己的泥塑造型作品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造型特征,体验泥塑造型丰富的表现力,学会用泥进行空间造型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泥塑造型的形体语言,掌握空间造型的规律,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三、教学过程

1.熟悉泥土,体验泥性。

(1)出示泥土,讲述泥土的来历或取土的经过,增强亲切感。对选择泥土的条件作简单说明:要求色泽统一、无杂质、含沙量少、质地细腻、粘性强,泥的软硬程度要适中,太硬塑造起来不仅费力,而且泥块之间不易粘连,太软,泥土粘手,可塑性就不强。

(2)简介泥塑工具:手是最好的“泥塑工具”,有些造型必须使用工具,出示泥塑工具(可自制)。

(3)让学生对泥土揉一揉、团一团、掂一掂重量,取一小块泥捏一捏、搓一搓,并要求学生说说对泥土的认识与感受。

2.指出形体是雕塑的基本语言,方体、球体、锥体等基本体块是构成各类复杂形体的基础。

(1)学生用手把整个泥团逐渐演变成各种基本形体,与同桌同学交流演变的过程:是从什么形体变成什么形体的。

(2)每位学生把自己的泥土分成几大块,做出几个基本形体的“变体”。

3.合作完成形体组合,制作立体小造型。

(1)同桌之间合作,把各自的基本形体的“变体”集中起来加以组合粘接。

(2)对已完成的造型进行重组、延展、切挖等各种尝试,并提示学生注意虚实空间的穿插与变化。

(3)对最后确定的造型进行相互评价与展示。

4.依形想象,循泥造型。

(1)把立体小造型随意稍作变形,不断变化放置角度,学生根据泥团形状进行大胆想象,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哪一个角度最像什么。

(2)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某一泥团进行想象。教师示范泥塑的各种基本技法,边讲解边示范捏、卷、刻、贴、粘、连、挖等泥塑手法。

①强化某种物象的基本形。

②深入刻画,注意保留最初最生动的印象。

③装饰与修改。

④完成泥塑作品。

(3)作品欣赏,选择原始时代较为生动简练、有趣的雕塑造型给学生以启发。

(4)创作性练习,学生根据已有的想象,按难易程度分层次完成练习,教师提示泥塑的形体语言。

(5)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交流创作的心得。

5.课后延伸:根据需要,可以等泥塑干后给作品着色,使它更具有趣味性和欣赏性。

用泥造型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为形象的认识,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

2.感受泥土材料原始天然的独特质感,熟悉泥土的性能,体验泥塑造型生动细腻的表现力。

3.掌握基本形体造型的泥塑语言,学习初步的空间造型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大胆生动地制作出自己的泥塑造型作品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造型特征,体验泥塑造型丰富的表现力,学会用泥进行空间造型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泥塑造型的形体语言,掌握空间造型的规律,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三、教学过程

1.给学生欣赏国内外一些经典的人物造型泥塑作品,用这些泥塑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泥塑头像,为同桌同学泥塑头像。

(1)同桌之间相互观察对方的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

(2)扎骨架。一个好的骨架本身就是一件雕塑,它确定了雕塑整体的比例和动态,并且骨架对雕塑能否顺利完成和最后的保存都非常重要。

(3)上大泥。引导学生观察同桌同学的基本头型和脸型特征,从整体上接近同桌同学的外部特征。

(4)定大形。人物头像造型复杂,但塑造时仍然可以用形体组合加以概括。

(5)深入刻画。把握同桌同学的五官特征,对某些体现个性的地方可以略加夸张。

(6)修改完成泥塑头像作品。

3.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塑造时的感受和体会,评价各自作品对人物外形特征、性格特征的捕捉程度。并根据交流结果进一步调整、修改、完善作品。

4.人物动态造型泥塑,根据头像泥塑学习的经验创作一个有简单的人物动态泥塑作品,可以添加适当的道具,把完成的作品摆在一起,组成一个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群体”。

5.评价。学生自我讲述创作的过程与感受,同学之间从生动、有趣以及表现的情节性等方面相互评价。

6.作品汇报,总结展览。

盛唐气象

一、教学目标

1.逐渐形成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促进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

2.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唐朝多元艺术文化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积极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唐朝文化的艺术特色,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难点:理解唐朝丰富历史文化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⑴录像展示唐朝艺术,包括雕塑、绘画、书法、工艺、建筑作品,配以我国古典音乐和解说词,使学生感受唐朝艺术的博大精深。

⑵教师提示学生思考:唐朝艺术形式都有哪些特点?与现代艺术有什么不同?唐代由于各民族交往频繁,中外交流也多,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渗入中原,使唐朝社会生活发生较大变化,出现了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

2.深入教学。

⑴作品赏析唐朝雕塑艺术。教师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昭陵六骏”,并展示局部,讲解“昭陵六骏”的历史典故,提示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意义。

教师总结并简要分析其它雕塑作品。

⑵作品赏析《步辇图》。教师首先讲解唐朝政治、社会背景,录像演示《步辇图》作品,教师分析作品形式,并讲解作品,反映出当时唐朝作为世界一流强国的风范,表现出了当时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盛况。

录像放映《虢国夫人游春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的宫廷生活。

⑶展示颜真卿、怀素书法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字体结构、意境方面分析。

⑷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唐朝工艺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色,重点演示、讲解“唐三彩”工艺,从“唐三彩”的色彩特点到制作程序逐一进行分析,说明唐朝工艺在中国古代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地位。

⑸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录像展示唐朝建筑图片,用效果图、全景图的方法演示。从画面中可以感受到当时唐朝强大的国力,其艺术风貌也显示出恢弘、博大、朴质,同时还体现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时代精神。

提示学生分析、比较唐朝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不同之处。

3.布置作业。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欣赏有关唐朝盛期的艺术作品,并根据雕塑、绘画、书法、工艺、建筑五个方面总结其艺术特点。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以剪纸艺术简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与欣赏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通过对剪纸艺术的欣赏、评述与制作,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欣赏民间艺术的方法,能做简短的评述。

难点: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的奇葩,要结合有关的历史知识、地域文化等来分析,涉及面较广。由于学生年龄、知识面的局限,对作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教师多作一些指引和辅导。

三、教学过程

1.师生展示各自准备的剪纸及其相关的图片、资料等,相互交流评述。2.剪纸基本知识的学习。

(1)剪纸的种类(单色、彩色或阴刻、阳刻)。(2)制作剪纸的工具材料以及基本步骤。3.教师介绍剪纸的历史与发展过程。

(1)剪纸的起源——商代的刻花装饰品。(2)剪纸发展——成熟于汉、南北朝。(3)剪纸艺术的繁盛——清朝中期。

4.提问: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标准,如何来鉴赏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呢?

(1)刀味与纸感: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必须具备剪纸艺术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2)情趣感与装饰性: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中的形象应具有生活的情趣和造型的装饰性。

5.介绍剪纸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学生分组讨论,评述南北方剪纸的不同,在哪方面最吸引你。

6.引导欣赏陕西剪纸艺术家库淑兰的作品《剪花娘子》。品味剪纸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寓意和人文特色,了解剪纸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7.欣赏评述,加强体验。

教师出示一幅剪纸作品,请学生观赏、分组讨论、评述。8.教师小结。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以剪纸艺术简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与欣赏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通过对剪纸艺术的欣赏、评述与制作,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欣赏民间艺术的方法,能做简短的评述。

难点: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的奇葩,要结合有关的历史知识、地域文化等来分析,涉及面较广。由于学生年龄、知识面的局限,对作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教师多作一些指引和辅导。

三、教学过程

1.学生欣赏教材范例,分析民间艺术家采用什么材料?(布、泥、草、木„„)运用什么方法(剪、刻、卷„„)来进行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

除了剪纸艺术,说说你了解的其他种类的民间艺术和特点。2.欣赏同学制作的剪纸艺术作品,分析其构思和制作技巧。(学生分析,教师补充归纳。)

3.学生实践。要求创作或临摹民间工艺作品。(建议学生采用剪纸的形式。)4.教师及时指导,对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或临摹作品,给予鼓励。5.学生交流作品,可自评,互评。6.教师小结。

文艺复兴三杰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美术形式语言(色彩、线条、构图、明暗、肌理等)方面探索作品的特点。

2.使学生能够从美术史的角度,从美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研究作品的意义。

3.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同中国古代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相比较,找出其不同及共同之处。

二、重点、难点。

重点: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作品的欣赏。

难点:文艺复兴三杰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⑴录像展示达·芬奇作品,请学生欣赏画面,然后教师对作者进行生平介绍。

录像展示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作品,展示作者简介,使学生对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作品有较全面的了解。

⑵通过互联网欣赏文艺复兴三杰的相关作品,教师讲解三杰在艺术上的杰出贡献,分析其历史意义。

2.深入教学。

⑴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首先从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知识,重点讲解《蒙娜丽莎》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提示学生要从画面构图、透视和人物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欣赏。

详细介绍达·芬奇个人资料,包括他在绘画、解剖、数学等方面的成就及其贡献。

⑵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展示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首先,引导学生从作品形式上分析他的艺术特色。然后,教师介绍米开朗基罗的个人经历和他在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雕塑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建筑师和诗人。《创世纪》是他的杰作,作品通过录像或多媒体展示,局部放大,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技法。

请学生思考雕塑与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之处,教师做出总结。

⑶ 录像展示拉斐尔的作品。

拉斐尔以圣母画像最为著名。录像展示《西斯廷圣母像》和《雅典学院》,教师从画面构图、色彩、空间透视、人物表情和动态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思考: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表现的宗教题材作品与以前的作品有何不同?为什么?

⒊ 布置作业。

上一篇:示爱节暖心祝福语下一篇:金融专业英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