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

2024-05-17

浅谈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精选8篇)

浅谈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 第1篇

浅谈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

个人简历:王金环、女;1972年出生于甘肃张掖,现年37岁;1992年毕业于张掖师范学校,1997年自学汉语言专科毕业,1997年就读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本科),2010年7月毕业;小学高级教师,显现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三校教师;

【摘要】

非言语表达,也称无声语言或非语言行为,它包括眼神、手势、头语、体态、表情等。教学非言语表达是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运用言语以外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活动,它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创造性地运用非言语因素进行教学,有时可以收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关键词】 非言语表达 有声语言无声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为包括讲述行为、体态语的运用、板书行为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行为。教学语言是传承教学信息的口说的书面语言,也是借助非语言表达方式的语言。非语言表达方式中,通过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等来表达教学中的某种意义,称为体态语或态势语。一个成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利用语言手段,他(她)还会借助于体态语辅助有声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提搞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以及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而忽略了教师的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教师教学中的非言语因素是教师教学多渠道表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非言语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教师非言语表达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非言语因素进行教学表达的活动。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创造性地运用非言语因素进行教学,有时可以收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非言语表达能力在这里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否则,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学生,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学生。”的确,作为教师要向所有的学生对你多一份亲近、敬爱与信任,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你平等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他们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

古人说:“教人而不见意趣,比不乐学”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生动活泼,意趣盎然。但是,仅此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教学艺术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来传授知识,构成学生的“趣味中心”的,而教师的神态、姿态、手势等体态语言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和引导学生的情感倾向。因此,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还需借助自己的体态(神态、手势、姿态)

来补充,加强有声语言。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充满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染,使学生在爱中受到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它可以辅助有声语言;初步建立起相应形体的表象,教师就要充分运用手势表达系统。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方体的特征时,教师就可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的眼神也应该流露出一种对学生的信任感,面部表情是一种可亲可信的微笑,使学生对于接下来要完成的任务充满信心和兴趣,以便来观察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就可运用入:“小朋友,请你比一比、看一看,这些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看谁眼睛最亮?最聪明?”接着是引导学生数出6个面。如果不加教师有序的演示,那么学生的操作肯定是无序的,并且容易重数或是漏数,那就更需要教师的非语言艺术的运用了。“前面有一个面、后面有一个面、左边有一个面……”,顺着语言的思路,让学生的视线跟着教师相应的手势而观察。这样,通过教师本身有序地、有目的的手势,并加以丰富的语言的引导,引导学生依照前后、左右、上下的顺序,数出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几个面,从而是学生对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知识有了个很好的认识,并能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师除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之外,还要富有激励的情感,通过赞许的点头、期望、称赞的目光、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增强情感的感染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如,教“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之后,设计联想训练。教师讲一句话,学生说出意思相同的另一句话。教师说:“24能被2整除”。一个学生说:“24是2 的倍数。”此时教师用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作出认知与情感的反馈“还可以怎么说?”另一个学生抢着发言:“2是24的公约数。”教师又给学生一个赞许的点头。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形成良好的教风与学风。反之,若是不运用手势来表达和其它非语言表达系统,学生就学的困难。对于教学能力的培养也毫无利处。

教师非言语表达的用与不用、用多用少、用的频率如何都直接关系到这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可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其次,它可替代有声语言。如:“用图画表示的加法应用题”这一内容的数学。学生是初次接触到加法应用题,学习时定会感到困难。所以这堂课中教师就要用足、用频各类非言语表达系统。“树上有几只猴子?又跑了几只?要计算猴子的只数,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手势的指向加上教师这些有目的的提问语气,学生就能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逐渐明了“加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由于“加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把两部分合并起来”。因此接下来的引导理解,教师就要用“逐渐合拢的双掌”和“身体的稍曲到直立”来突出这一关键,这样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不仅如此,在这一整节课的教学中,师生都应该始终贯穿这一手势,以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有机地把表情、动作、姿态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位教师上《年、月、日》的教学片断纪实:师:怎样才能记住大、小月呢?你能想出好办法吗?(评析:激励的表情、姿态与巧妙的设问有机结合。)师:大家观察,7前面的大月都是什么数(单数)?而7后面的大月都是什么数(双数)?我们就说7前单

月大,7后双月大。(评析:在教鞭动作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路展开,获得科学记忆大、小月的一种方法。)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大、小月呢?同学们看课本第65页,握起左拳头,像图中那样,在左拳头上从一月数到七月,再从八月数到十二月,拳头凸起来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2月外)表示小月。我找个小朋友带大家数。(评析:教师动作示范,引导学生观察,辅以教学语言,又让学生学会科学记忆大、小月的另一种方法。)数学教学中的非语言表达是在真实自然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思考数学问题,透彻领悟数学知识。如,《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中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的关系是学习中的难点,课前师生都准备一张较厚的长方形纸板:长15厘米,宽10厘米。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做以下动作(操作):(1)把这一纸板卷成一个高10厘米的圆筒,把它握在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指在圆筒底划圈。(哑语:这是圆柱底面周长)(2)手慢慢放松,认真观察这个底面圆的形状变化,右手指着正在变化的曲线。(哑语:这是圆柱的底面周长)(3)把这张纸完全展开成为一个平面,右手指在这个长方形的长边上划一划。(哑语:这是展开后圆柱的底面周长)这一片段,由于教师充分运用非语言艺术,创设教学中非语言情景,以静为动,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总之,教师非言语表达手段的运用要根据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恰当地使用,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近代国内外小学采用“无声教授法”把例题教学编成“小步子程序,利用电化教学媒体,教师从学

生的思维反馈信息中,及时地运用动作、表情、姿势等非语言手段,让小学生参与和暴露思维过程”,是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新颖有趣。

这种无声的非语言教学艺术吸引了全班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引颈而望,学生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许多教师皆称赞“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特色。

第三、它可以美化教师形象;教师非言语表达艺术是教师塑造自身非言语表达既是伴随着语言表达产生的,又是为配合语言表达服务的,所以就不应喧宾夺主,滥用非言语表达,使课堂成为“哑剧舞台”。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的“少”要与“精”结合起来,并要体现一定的审美观点。

例如:教学“补问题,把应用题补充完整”这一内容时,教师就不宜加入过多的手势、副语言和体态语言,因为本节课的能力培养目标之一是“初步培养学生能用综合法进行解题”,也就是从两个条件的内容想问题,教师只要稍用眼神缓慢地移过这两个条件,学生就能心领神会,找到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从条件出发,找到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得出可补问题的几个可能性,从而进行最佳选择。这也就是少而精的妙处。而反之,教师如果啰啰嗦嗦,讲个不停,并在讲台上手舞足蹈、声嘶力竭。“全身运动”不仅不能留给学生一定的视觉空间,也无法让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最后只能由教师自己说出结果,那就与我们的教学初衷相违背。只有少而精,富有启发性,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点到即止的作用,才能收到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效果。相反

地,如果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运用的多而滥,那就只能使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效果将适得其反。

与此同时,教师应当以此为鉴,尽量控制表现不良情绪的非言语表达,减少表达时的多余动作,使之准确而精炼,虽少而胜多。这样,出现在讲台上的教师形象就能像高尔基所赞扬的列宁那样:“他的演说和谐、完整、明快、强劲,他站在讲台上的整个形象——简直就是一件古典艺术品:什么都有,然而没有丝毫多余,没有任何装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还应当有一个稳定性的特点,从容而有度、稳重而大方,一举一动透出过人的才智,一颦一笑都富有教育意义。同时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还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作出灵活的对策,有的放矢、权宜多变,体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机智和个人风格。要让人以丰富而不呆板,变化而又和谐的审美感受。要自然而亲切,切忌交融造作,“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多方面塑造好教师在课堂上的形象,给学生以美感,以达到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艺术效果。也只有这样,在教学语言的衬托下,结合必要的适当的非言语表达,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同时,逐步实现教师教学表达能力的培养,适应新理念的要求。

在人际交往中,谈话的第一要求就是准确而简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用准确严密而简明的语言表达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可能性。每一堂课,授课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师的话讲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语言是否直达目的地。此外,由于小学课堂教学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训导和陶冶的任务,因

此教师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化和示范性,用值得学生仿效的准确而简明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总之,数学教师必须创造和运用非语言艺术,遵循“一法为主、多法相助”的教学方法优化原则,使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得到完美结合,使非语言艺术与多种教学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协调运用,那么,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将展示它新的风华。

【参考文献】

陈钱林:《尊重教育新理念》,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麻晓春等:《探究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461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张广君:《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载《教育研究》,1987(6),30—33页。

浅谈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 第2篇

南昌县凤凰沟实验学校 饶玉芳

摘要:站要直,坐要稳,姿态、手势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要自然、大方、得体、适度,显示出内在气质。其中,尤其要重视眼神和微笑的运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眼神,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反馈,形成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在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努力注视全部学生,目光应在教室中扫视,使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与关注;要使目光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非言语交流,非言语交流的作用,非言语交流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既要传授大量的知识信息,又要能给学生技能信息。而且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还要有大量的品德教育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是靠教师讲解和板书等语言符号来完成,但也要靠相当数量的非语言符号来补充、替代,以强化语言符号的功能。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言语和非言语协调统一的交流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既重视语言符号,又重视非语言符号。

什么是非言语交流呢?非语言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的,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在沟通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语言来表达,而非语言则作为提供解释内容的框架,来表达信息的相关部分。

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作用就是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归纳起来是:

1、使用非言语沟通符号来重复言语所表达的意思或来加深印象的作用;具体如人们使用自己的言语沟通时,附带有相应的表情和其他非言语符号。

2、替代语言,有时候某一方即使没有说话,也可以从其非言语符号上比如面部表情上看出他的意思,这时候,非言语符号起到代替言语符号表达意思的作用。

3、非言语符号作为言语沟通的辅助工具,又作为“伴随语言”,使语言表达的更准确、有力、生动、具体。

4、调整和控制语言,借助非言语符号来表示交流沟通中不同阶段的意向,传递自己的意向变化的信息。

既然非语言符号具有这么多的功能,那么,如何才能将这些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更好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呢?我们认为,教师在运用非语言符号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真情实感、收!、放!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智力潜能的发挥,受其学习活动中情绪状态的影响。教师的课堂非语言符号运用就是影响学生情绪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表情、心境和态度,教师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感染力。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或提问题时,总是和颜悦色、语调亲切、教态自然,当然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愉悦情绪。恰当地把握非语言符号,必然会激励、引发学生的良性情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使其保持学习兴趣,发挥思维潜力,而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是对教学效果的提 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运用非语言符号应是真实自然发生的,或者是伴随所讲的教学内容产生,或者是由内心感情而发,不能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身体的移动与姿势的变化,都应是自然、贴切的,是符合教学表达所需的。要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强调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做到自然和蔼、真情流露。此外,教师应善于激励、引发学生的良性情感,不应把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个人情绪和表情带进教室,以免影响学生听课的心境。这就要求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做到能 放!能 收!。所谓 放!就是要把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表情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随教学情境的变化而调换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所谓 收!就是要把不利于教学的表情隐藏起来,人为地掩饰起来,善于克制自己,排除心中一切烦恼,以愉悦的心情,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和颜悦色地面对学生。

2、强调合理搭配、统一和谐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运用恰当的非语言符号和语言讲解配合,能够使语言更具感染力,传神入微,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更好地掌握知识。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应有机地配合语言符号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以抓住学生的心灵,控制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讲者与听者发生共鸣,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一起使用,应是合理搭配、优化选择。即使是同时运用多种非语言符号,也要求最佳组合。

另外,教师在运用非语言符号时,要注意跟教学方法、教室气氛和 环境协调一致,更应该注意与学生的感情和活动密切配合。例如,当全班学生面对板

书的问题思考时,教师不应站在黑板前挡住学生的视线;当学生潜心练习时,教师巡视动作要轻,以利于学生的专心思考;再有,教师运用非语言符号要与其它教学艺术手段,例如语言表达、板书表达、管理技巧统一协调,当与其它形式相结合时,能起到辅助、弥补、延伸的作用,从而组成一个表达的协调整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注意师生配合、准确适度

第一,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使用的非语言符号,有共同的含意,应都能被对方接受、领会、运用和掌握,而且要符合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的。应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配合能力,使教、学双方达成某种默契,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上正确理解且自觉执行教师的非语言符号所提示的信息。

第二,在课堂上,教师的举止风度、衣着服饰、坐立姿态、行走姿势等都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本人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和文化修养,使手势、身姿、眉目、面部表情等教学中的非语言符号都要准确适度地运用。

具体应做到:站要直,坐要稳,姿态、手势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要自然、大方、得体、适度,显示出内在气质。其中,尤其要重视眼神和微笑的运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眼神,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反馈,形成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在 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努力注视全部学生,目光应在教室中扫视,使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与关注;要使目光具有针对性,比如,对听讲认真、思维活跃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对开小差的学生及时投以制止的目光,对回答问题胆怯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目光等等;要保持目光有神,用亲切、和蔼的目光与学生交流,要透过眼神显示出自身充沛的精力、敏睿的智慧。微笑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种非语言符号沟通方式,教师自然亲切的微笑,往往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在课堂上,教师应熟练地运用微笑,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并有创造性见解时,教师报以赞许和鼓励的微笑,使学生受到鼓舞;当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教师报以宽容的微笑,学生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宽容、关心和鼓励,并增强其自信心。学生喜爱教师的微笑,并能从教师的微笑中得到安慰与理解,从而受到一种美育和德育的感染。

浅谈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 第3篇

(一) 非言语表达的概念

非言语表达是指除言语表达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 对于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都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或意义的刺激。它包括副语言表达系统、手势表达系统、面部表达系统、体态表达系统、图像和实物标志等。

现在, 国外研究结果表明,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 言语传递的信息仅是交流活动的一小部分, 非言语表达传递的信息要比言语传递的信息丰富得多。最保守的估计是:在某个情境中, 35%的信息是由言语传递的, 其余65%的信息是由非言语传递的。就如David Abercrombil所说, “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 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另外, 非言语表达在情感和态度的表达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它既可以独立表现意义, 也可以对言语表达的意义进行补充。将非言语表达用于教学, 可以帮助教师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师生在课堂交流的动态过程中相互传递、接收信息, 实现双向活动。

(二) 英语教学非言语表达的种类

1. 手势表达系统。

手势, 不仅仅是指手的姿势, 还包括手指、手掌及人体上肢所传递的信息。人们在交际时, 经常利用手势发出信号, 表达某种意义。在教学中, 手势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体态语言, 适当的手势语言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手势语与有声语言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当然, 手势语使用的频率、动作的幅度要恰当, 要看具体的环境和对象。过多不必要的手势语言只能起到画蛇添足的反作用。

2. 面部表达系统。

面部表情是由脸的颜色、光泽、肌肉的收与展, 以及脸面的纹路和脸部各器官的动作所组成的。它以最灵敏的特点, 把具有各种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最迅速、最敏捷、最充分地反映出来。教学中, 一些外籍教师在课堂上很善于用自己的举止和神态表情来辅助言语表达, 而中国的英语老师在课堂上面部表达使用得相对较少, 这也许是比较含蓄、感情不常外露的原因吧。其实, 面部表达在课堂上的使用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官印象。教师的面部笑容, 具有神奇的教育功能, 因此, 英语教师应该“将微笑带进课堂”。

3. 体会表达系统。

体态是由体动和姿态组成的。体动指身体的动作, 姿态是身体的造型。二者互相联系、互相转化, 呈现多姿多彩的现象。体态是教师自师形象的一个生动、直观的窗口, 良好的教态会使人觉得善良温和、循循善诱, 令学生感到亲近, 易于接纳。反之, 则会使人觉得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 当然也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总之, 教师的教学体态表达, 乃是教师们的素质修养和精神内涵美的展示, 任何形体及动作上的扭捏造作, 矫情招摇, 都有害于教师讲台形象的塑造。

4. 副语言表达系统。

副语言表达系统是由辅助言语和人类语言组成的。辅助言语是指言语的非语词方面, 即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节奏等。它属于言语表达的一部分, 但不是言语词语本身, 因而常常被用来辅助词语的表达以便准确表达意义和所具备的情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 声音和语调比说话所用的词语本身更有意义。如:反语和说话中的“潜台词”等就是靠辅助言语表达出来的。类语言指的是固定语义的发声, 如:笑、哭、叹息、咳嗽、哼哼以及各种叫声等。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笑声, 是很有感染力的。在教学活动中, 不能没有笑声。可以说善意的笑, 是师生之间关系协调的润滑剂;幽默的笑, 是教学活动中必要的调料;会心的笑, 是相互理解的表白, 有震撼人心的作用。副语言表达的要求是:语音清晰、准确;语调自然、生动;用语恰当、得体;语言节奏庆有快慢的变化和高低的起伏。

(三) 英语教学非言语表达的使用原则

非言语表达既是伴随着言语表达产生的, 又是为言语表达服务的。所以, 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要“少”而“精”, 要起到画龙点睛、点到即止的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效果。如果非言语表达使用多而滥, 那就只能使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效果将适得其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还应表现出从容有度、稳重大方的特点, 一举一动透出过人的才智, 一颦一笑都富有教育意义。教师应多角度地塑好自己在课堂上的形象, 给学生以亲切感和美感, 以达到让学生“亲其师, 而信其道”的艺术效果。

总而言之, 教学中的非语言表达是教学法多讯道表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必要素养。英语教师应该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非言语表达手段, 使之与言语表达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产生“满堂彩”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杨连瑞, 肖建芳.英语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浅谈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 第4篇

[关键词]教学现状 非言语表达 种类 使用原则

(一)引言

作为一名多年来一直承担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笔者深感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不容乐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不少学生都对大学英语的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式)感到厌烦,不想上课、逃课。分析原因,学生方面的暂且不说,教师方面的则不容忽视。一直以来,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古板、单调地说教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因此,要改善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就必须提高英语教师的授课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自己的课堂充分活跃起来,以此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此时,非言语表达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若能巧妙地使用非言语表达,并把非言语表达和言语表达结合起来授课,那么,让学生喜爱上英语课就并非难事了。

(二)非言语表达的内涵及意义

非言语表达是指除言语表达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对于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都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或意义的刺激。它包括副语言表达系统、手势表达系统、面部表达系统、体态表达系统、图像和实物标志等。

现在,国外研究结果表明,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言语传递的信息仅是交流活动的一小部分,非言语表达传递的信息要比言语传递的信息丰富得多。最保守的估计是:在某个情境中,35%的信息是由言语传递的,其余65%的信息是由非言语传递的。就如David Abercrombil所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另外,非言语表达在情感和态度的表达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它既可以独立表现意义,也可以对言语表达的意义进行补充。在教学中,将非言语表达用于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教学,使师生在课堂交流的动态过程中相互传递、接收信息,相互沟通、双向活动。此外,非言语表达既可与言语表达教学相辅相成,又能对语言教学起到强化作用。

(三)英语教学非言语表达的种类

1.副语言表达系统。副语言表达系统是由辅助言语和类语言组成的。辅助言语是指言语的非语词方面,即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节奏等。它属于言语表达的一部分,但不是言语词语本身,因而常常被用来辅助词语的表达以便准确表达意义和所具备的情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声音和语调比说话所用的词语本身更有意义。如:反语和说话中的“潜台词”等就是靠辅助言语表达出来的;类语言指的是固定语义的发声,如:笑、哭、叹息、咳嗽、哼哼以及各种叫声等。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笑声,是很有感染力的。在教学活动中,不能没有笑声。可以说善意的笑,是师生之间关系协调的润滑剂;幽默的笑,是教学活动中必要的调料;会心的笑,是相互理解的表白,有震撼人心的作用。副语言表达的要求是:语音清晰、准确;语调自然、生动;用语恰当、得体;语言节奏应有快慢的变化和高低的起伏。

2.手势表达系统。手势,不仅仅是指手的姿势,还包括手指、手掌及人体上肢所传递的信息。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利用手势发出信号,表达某种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在信息传递时,也常常伴随着一定的手势语。笔者曾向学生解释“spiral stall-case ”中的“spiral”词,说了两三遍并把其定义写在黑板上:“It means a curve in space winding round a central line.”学生仍然不明白,这时我再辅之以螺旋式的手势,学生立刻明白了是螺旋式楼梯。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常常翘起大拇指或鼓掌表示“Well done,excellent!”。手势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体态语言,适当的手势语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手势语与有声语言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当然,手势语使用的频率、动作的幅度要恰当,要看具体的环境和对象。过多不必要的手势语只能起到画蛇添足的反作用。

3.面部表达系统。面部表情是由脸的颜色、光泽、肌肉的收与展,以及脸面的纹路和脸部各器官的动作所组成的。它以最灵敏的特点,把具有各种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最迅速、最敏捷、最充分地反映出来。“脸色”一词就是说的面部表情。如春风满面、板着脸、笑脸相迎等。教学中,一些外籍教师在课堂上很善于用自己的举止和神态表情来辅助言语表达,而中国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对面部表达使用得相对较少,这也许是比较含蓄、感情不常外露的原因吧!其实,面部表达在课堂上的使用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官印象。例如,讲roar(咆哮)一词时,如果教师能夸张一些咆哮时的表情,将会强烈地感染学生,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教师的面部笑容,具有神奇的教育功能:微笑,是阳光,可以排除学生脸上的冬色;微笑,是春风,可以催开学生心田的蓓蕾;微笑,是栈桥,可以沟通师生真诚的心灵。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将微笑带进课堂”。

4.体态表达系统。体态是由体动和姿态组成的。体动指身体的动作,姿态是身体的造型。二者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呈现多姿多彩的现象。体态是教师自身形象的一个生动、直观的窗口,良好的教态会使人觉得善良温和、循循善诱,令学生感到亲近,易于接纳。反之,则会使人觉得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当然也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总之,教师的教学体态表达,乃是教师们的素质修养和精神内涵美的展示,任何形体及动作上的扭捏造作,矫情招摇,都有害于教师讲台形象的塑造。

(四)非言语表达的使用原则

非言语表达既是伴随着言语表达产生的,又是为言语表达服务的。所以,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要“少”而“精”,要起到画龙点睛、点到即止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效果。如果非言语表达使用多而滥,那就只能使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效果将适得其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还应表现出从容有度、稳重大方的特点,一举一动透出过人的才智,一颦一笑都富有教育意义。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还需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要有的放矢、灵活多变,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个人风格。教师应多角度地塑造好自己在课堂上的形象,给学生以亲切感和美感,以达到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艺术效果。

(五)结语

教师教学中的非言语表达是教学法多讯道表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必要素养。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非言语表达手段,使之与言语表达相结合,突破传统的以语言传播语言、以单词解释单词的单一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杨连瑞,肖建芳.英语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4]阎承利.教学最优化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浅谈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 第5篇

一、非言语信息

非言语信息主要是指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包含的信息,以及各种事物的形态、颜色、空间位置及其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所形成的氛围等所发出的信息。众所周知,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中讲效果不同;当时间、地点、空间环境相同时,不同的人讲相同的话效果也会大相径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时间、空间、环境以及人体所发出的非言语信息却不同而形成的。

二、物理教学中的非言语信息及其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非言语信息是丰富的,交流也是广泛的。这些信息及其交流深刻地影响着教和学的过程及其效果。大家都知道,一个优秀物理教师的教学,不但课堂设计科学严谨,语言准确精炼,而且非常注重师生感情、课堂气氛、教态、教学环境、课外活动等的非言语信息的沟通。因为他们认识到知识的传授是以师生心理间的积极沟通为基础的,是在情感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单就课堂教学来说,学生不但要集中精力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这就是说,学生不仅是从教师的言语中理解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语气、音调、面部表情、眼神、动作等非理性的情感信号中来感受知识。

教学实践亦证明,如果教师对所讲知识的理解深透,掌握熟练,且能感受到它的美之所在时,在教学中会自然流露出一种陶醉的激情,讲起课来或铿锵有力,或娓娓动听,表情眉飞色舞,神采飞扬,眼睛特别明亮(因情绪激动泪腺分泌增加之故),特别具有吸引力。这些言词之外的非言语信息绝不是文科教学独有的“专利”,它也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能集中学生的精力,引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心灵智慧,触发学生的直觉与灵感,使学生的心理、情绪和智能协调发展。而学生的情绪也必然反馈给教师。当教师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中得知学生理解了所讲的知识,感受到知识的美妙和自己的心境时,教师也会因遇到“知音”而更加兴奋。师生的这种情感的互相激发,使教学活动产生“共振”,这种和谐状态必将促成教和学的高效率。反之,教师备课不充分,对知识的理解肤浅,甚至含混不清时,讲解只有照本宣科,不但言语干干巴巴,而且表情呆滞,眼神飘忽不定,动作手足无措。尽管有的人故作姿态,也逃脱不过学生敏锐的感觉。此时,学生必然感到疑惑乏味。于是,精神涣散,思维紊乱,进而产生厌倦情绪听不下课去。同样,学生的情绪也反馈给教师,师生互相削弱。这种负反馈的循环机制,使教学难以正常进行,效果可想而知。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靠它摄取信息,也靠其输出信息。据有关研究表明,视觉的摄入信息量占所有活动总摄入量的83%--85%,而听觉的摄入量仅占11%。

可见,正常人主要是靠视觉摄取信息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条信息通道,加强视觉教学。这方面物理教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的出发点是观察。目前,有的教师仍在用讲解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用大量的实验练习题来代替实验操作;学生则是在听实验,背实验。其原因,除了设备条件、考试方法等因素外,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观及对非言语信息的作用还不太了解所致。事实上,从言语与非言语信息的作用机制来说是不能轻易互相代替的。因为不论怎样生动形象的言语也不能在学生头脑中直接形成物象,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这个道理。例如短路现象和保险丝的作用,如果只用讲的方式来教学,尽管反复讲解多次,学生的印象总是不深刻,容易遗忘。如果用实物现场接好保险丝,闭合电键灯亮了,当用带绝缘柄的导体将其短路时,火光闪处,啪的一声,一缕青烟冉冉升起,灯息了;解除短路导体,重新接好保险丝,灯复明了。毫无疑义,实验现象给于学生的这种非言语信息,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学生将终生难忘。学生的眼睛是非言语信息输入的主要渠道,那么教师则要尽量使用面部表情、眼神、动作等向学生发射信息。例如讲话的同时用眼神、表情等与之相配合,眼要始终对着学生,并适时地变换角度,使大多数学生能直接从教师的表情与眼神中获得言语中不能携带的信息。在提问学生时,要用信任、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回 答问题的学生。在回答出现偏差时,要表现出耐心,保持信任,给以鼓励的目光,除必要的提示外尽量不说话,留给一定的思考时间,回答正确时,老师点头含笑,表现出满意欣慰之情;有创新时,则要报之以欣喜赞赏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些非言语的情感信息对于学生就象春雨对禾苗一样“润物细无声”。与此同时,也要及时从学生的表情、眼神、眨眼次数之变化等非言语信息中扑捉他们的思维状况与内心的感受。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另外,开放实验室,师生共同设计操作新实验;利用自制教具、学具和生活用具进行课外小实验;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一起参观科技成果展览;甚至一起进行文体娱乐活动等,都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以其品格、气质、学识感染薰陶学生的良机。在这些活动中,师生之间以心理上的微妙碰撞为主要特征的情感交流,使教师的热情、豁达、耐心诚恳、细致入微及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问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思考问题的机智聪敏、深刻严密,操作实验的精湛技巧,左右逢源的渊博知识,落落大方的仪表等优良品行,都会饱含着对学生的热爱与期望,象涓涓的清流在不知不觉中潜入学生的心里。长此以往,必然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自个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

浅谈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 第6篇

中国教育电视台播音指导、教授

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兼职教授

八、演讲的注意事项

(一)语言新颖

下面我们说说我们干部讲话要有新颖的语言。语言新颖包括我们对自己的管辖的工作有独到的见解,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我们表达还有明确的个性化的表达,有简洁清楚的那种表达,让人们听着生动,所以这叫新颖的语言。

我们看一下当年毛主席的一些话,毛主席说,支部建在连上,那就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他的具体体现,如果按照现在现代管理学来说,这就是管理过程当中的控制点,控制住这个点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能实现,支部建在连上,毛主席说的非常生动的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主席说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这16个字非常通俗,可是多么明白呀,你想在井冈山那些年,那个时代,从稻田里走出来两腿泥的农民,穿上草鞋接过枪参加红军打仗,放枪都得现学,什么叫军事,什么叫游击战术?毛主席这16个字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人人都听懂了这仗怎么打。毛主席说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主席说军民一致、官民一致,瓦解敌军,这是三大政策。毛主席说“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武装斗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党的建设指引方向,统一战线团结最广大的人民。我们中国革命就胜利了,所以毛主席这些语言非常经典。在中国革命的过程当中,我相信毛主席这些语言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语言人人都听得懂,人得动的人就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没有听懂我想跟你一条心,我想跟你一块使劲,都不大容易做好,使劲都使拧了,所以我们要有类似这样的精彩的、生动的、新颖的语言。我们得向毛主席好好学语言。

我们看看我们现在的领导人。朱镕基总理他在就任总理的记者会上被记者提问,你的心路历程如何?朱镕基总理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这段话我们能够看出朱镕基总理的性格和他的向往、他的理想。我们知道温家宝总理就任总理的时候在记者会上,记者还没有开始提问,温总理讲的第一段话里面就讲到,我我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给我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忠实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负重望!至于我自己,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你从这样的讲话里边也能看出温总理他的性格、他的追求、他的向往。两位总理就任总理的时候记者招待会上说的话是同一个主题,当好总。

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这个话对我们今天的干部队伍是有针对性的,但是我们说把这个话戈到30年、50年以后看还有生命力,为什么?因为他是站在哲学和历史的角度来讲的,就是在一百年以后我们子孙后代在看这句话也还是觉得有生命力,这就是干部讲话我们要讲的有新颖的例子,我们就举这么多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我相信大家注意都能学到很多精彩的讲话。

(二)演讲稿的使用

下面我们来说说要不要稿的事情,要不要稿我认为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礼节性的讲话不要稿,出于礼貌我们站出来讲几句那就不要稿了,就是三两分钟、三个结构我们应该能讲好,但是我们现在看到我们有些同志,基层的有些干部一点点小事,办公室写稿拿稿来,自己大脑不想,照着稿念,同志们,现在开会了,这都写在上面,这就非常不理想,要是长期这样,我们干部讲话的能力一天天在弱化,一天天在退化那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求不高,就是礼节性的讲话我们不要稿,我觉得我们应该能做到。现在我们看到有些干部有进步不用自己办公室写了,自己在本上写个提纲上来讲,自己再把它写上一段话来讲,我们要渐渐过渡要礼节上讲话这样的提纲稿子都不要站上来讲,我想我们大家要向这个方向去努力,我们干部讲话的能力要一天天提高。第二种是我们具体工作的讲话,今天在这里讲半个小时,讲一个小时,工作上要讲十条八条,我要写提纲呀,我当然不能全稿,来不及,我要提纲,一条二条三条四条五条六条,我不能讲着讲着讲乱了,我不能讲着讲着就讲忘了,所以要有提纲。我们讲到关键的地方比方说引用领导人的话、引用名人警句、引用各种资料,这个时候我们要照着读,这个要抄成卡片要拿出文稿来照着读,读完了放一边,下边是我的理解我的看法,要让台下来听出那是引号的感觉,那些话是别人的,这些话是我的,这就是第二种情况我们的日常工作。

第三种情况我们一些重要的讲话,我们要念稿了,这个时候要有稿,政策性讲话没有稿那是不付责任,应该是一句不错,一字不错把这个话讲好,但是有稿我们也要热情地说话,要跟大家交流,有的同志有稿以为就是把稿上的字音都发出来,见字念字,见词念词就行了,不是那样的,我们要跟大家交流,我们不能够死板地念稿,不能麻木地念稿,不能僵硬地念稿,不能冷冰冰地那里去念那个稿子,我们要热情地依据稿子的内容,虽然一字不差跟大家交流把话讲给人们听,那才行。我们说在这一点上毛主席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这个课最初看到了毛主席一届人大一次会议讲话,毛主席拿着这个稿一字不少的在那里读这个稿子,但是毛主席跟大家交流讲的全场都受鼓舞,而我们要讲成那样才行,这就是我们说的文稿。

我们看一看,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10月6日会见参加国庆活动的代表们的一段讲话。这段讲话胡锦涛同志没有稿,讲的非常精彩,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胡锦涛: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今天,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全体同志以及有关领导同志一起来看望大家,这一次国庆60周年系列活动办得很出色,很成功。整个活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隆重热烈、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新中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展示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极大的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极大的增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为了把这一次国庆系列活动搞好同志们精心谋划,周密组织,统筹协调、团结合作,不怕疲劳连续奋战,为确保国庆系列活动圆满成功付出了艰辛劳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和中央军委向积极参与活动筹办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参与人员所有部队官兵,向大力支持和配合活动筹办工作的有关地方、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国庆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倍加珍惜、大力发扬。尤其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在活动中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和伟大民族精神,进一步引导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演讲声音的运用

闻闸:下面我们来说说演讲声音的运用。一般讲话,我们要用自己的中等音量,也就是说你最大能发多大声音,最小能发多大声音,用它哪个中间的音量,这样我们讲到激昂的时候你还可以放大,我们讲到委婉的时候你还可以缩小,有一个弹性的过程,不要一上来就最大的嗓门你再往下,在激情的时候,在高潮的时候已经没有发挥的余地了。另外,我们每个人用声的时候要用中声区,人跟人不一样,我的声音可能在这个范围内,你的声音在这个范围内,他的声音在这个范围内,每个人都取自己声音范围的中间这一段,用自己的中声区来表是最好的,讲到高亢的时候我们声音是可以高频了,讲到低回的时候我们可以再低频了,我们有一个弹性的区域。

对于中国的女干部来说我们大部分都是女高音或者是女次高音,我们的声音要控制在自己声音的中音区就比较好听,如果我们在高音部分那就会显得非常尖锐,声音给了一种刺激不很不快,所以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声音,只有少量的女同志是女中音,女中音也要用好自己的中声区,有上有下的余地。女声用中音区给人一种特殊的魅力,给人一种特殊的力量所在,所以我们要用好自己的中声区。我们还要有坚实有力的力量,我们说声音在中等音量、音区在中音区,但是声音要是结实的,不是气很足、音不明朗。“我跟大家说呀,是这样的,这个事情”,那就不好了,要说很明亮的声音就很好了,要训练自己略加训练就够了,但是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发声的能力。还有我们的声音要有凹凸不平的起伏,就像我们看远处的山梁一样,起起伏伏这样的声调人们才愿意听才能听进去,如果我们是一个平直的声调,人们听起来就会很累,听不了多久一二十句这个耳朵就产生了一种抵制,一种本能的抵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他就听不进去这个声音,所以我们要有高低不平的变化才行。这种高低不平的变化我跟大家示意一下。比方说演讲很重要,演讲和我们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演讲好了对工作有好处,演讲不好对工作有影响,我们大家要学好演讲,通过演讲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做好,因此这一次课大家要认真上,要好好学习,要提高演讲水平。如果都是这样一个调,很快你听着就疲劳了、就抵制了、就不想听了,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下说,演讲和我们的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演讲好了对工作有好处,演讲得不好对工作有影响,所以我们大家要重视演讲要学好演讲,这次课我们要认真地对待,我们要认真地学习,我们要提高演讲水平,对我们的工作有促进,把工作做得更好,把我们的工作能够更快向前进。高高低低人们就愿意听得进去,我刚才就两个层次这简单了,实际上我们有多种层次,这种变化再加上声音大小的变化,这样产生了一种多变的一种语流,粗粗细细、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人们就愿意听,最初的时候可能我们不知道其中的规律,慢慢地我们就知道规律了,好事大声说,不太好的事情低声说,比如说:演讲好了对工作有促进,演讲不好对工作有影响,我们要学好演讲避免对工作的失误,这样我们高高低低就有了依据,最开始的时候可能规律不强,慢慢慢慢地我们这个规律就强了,我们根据内容有高高低低、有大大小小、有粗粗细细的声音,这时候人们就很容易被我们吸引,就能够把我们讲的话听进去,所以讲演的声音运用是我们大家的一个课题,我们在自己讲话的时候多多少少有所注意,慢慢的变化、慢慢的提高。

(四)演讲声音形象

我们还有形象地问题。我想跟大家说,我们前面讲过的文化形象在这里我们深入地说两句。首先是谦虚和自信。东方民族我们大家都是谦虚的,所以我们讲话要谦虚,而同时我们做干部做管理我要自信,谦虚和自信并列重要,二者不可偏废,既要谦虚又要自信,这两个统一和组合在一起,但是这个事情它是什么?它是个性的,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人跟人男女不一样,年龄不一样,文化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成长经历不一样,个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一样,人们长得高矮胖瘦也不一样,这个嗓音也不一样,所以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我的谦虚和自信的统一跟你的谦虚和自信的统一不一样,所以我们无法跟别人去学,你说他的谦虚自信表现得很好,我学他那样很可能就拙劣了,所以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谦虚和自信的表达。而且说实话你每次会,因为对象不同,会议大小不同,会议情况不同,你的谦虚和自信也有微调,实际上每次会严格的说谦虚和自信都是个性,我们把它表达好,谦虚自信表达得好对你讲话有增色,谦虚自信表达得不好有可能影响讲话的成功度,甚至有可能不大成功。这是第一个。

非言语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第7篇

赵 娜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每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使非言语交际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本文通过对非言语交际及其文化的分析,旨在提高对外汉语教师对非言语跨文化交际的认识,帮助学生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非言语交际 跨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开始关注跨文化交际这一课题,但在教学中教师较多地停留在语言交际这一层面,忽视了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并且缺乏将非语言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非言语交际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以外的一切由交际者和交际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交际参与者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一旦这些刺激被对方感知就产生了实际的交际意义。非言语交际行为一般包括目光接触、身势语、个人空间、时间观、沉默等很多方面。

一、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Mehrabian(1981)提出,在面对面的沟通中,人们所有的感受中,只有7%的感受来自语言,而38%的感受来自于声音,55%的感

受来自于面部表情。这些数字表明了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是最容易产生误解的部分。因为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时,交际者常常会不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文化习惯和规则来选择自己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并用以此来审视交际对方所运用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这样往往会使交际双方在交际活动中产生误会、怀疑、不理解等情形。因此,为了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交际者双方必须弄清对方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以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二、非言语交际的功能

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常伴随着语言交际行为而进行的,具有其许多独特的交际作用和功能。学者们一般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重复。人们常用非言语信息来重复他们所传达的语言信息。如当人们说出“停下”这个词的同时,还会做出表示同样意义的手势。(2)否定。在很多时候,非言语行为会发出与语言意义相反的信号。比如某人说自己很放松,可声音和双手却在不停地颤抖。

(3)代替。有时不用讲话,只用非言语行为就可以传递同样地信息。如当环境很嘈杂时,我们将食指竖在唇前,就会传达出和“请安静”这句话相同的信息。

(4)补充。非言语行为可以对语言行为起修饰和描述的作用,为其表达更丰富的内涵。如我们在道歉时,说“对不起”的同时做出相应的面部表情,这个道歉就会显得更加诚恳。

(5)强调。头和手的动作常常可以对所讲的话起强调的作用。例如,讲话人说:“我们一定要消除恐怖分子!”同时头向前倾,握住拳头向下用力,可以表示态度的坚决。

(6)调节。人们经常用非言语的行为来调整及掌握交际过程。交谈时,用手势、眼神、头部动作或停顿暗示自己要讲话、已讲完或不让人打断[7]。

非言语交际的这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交际双方顺利地完成交际过程。凭借它特有的功能,使它成为和语言交际同样重要的交际形式,促成交际过程的完整性。

三、非言语交际类型

1、目光接触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在交际中扮演的角色可见一斑。在不同文化中,人们运用眼神和目光的差异也非常大。据研究者统计,在美国人面对面的谈话中,听的一方有60%~75%的时间看着说话者,而说话者有40%的时间看着对方(Argyle,Ingham,1972)。因此,美国人谈话时目光接触频率非常高,而且相互直视。如果任何一方不看对方,都可以表示某种意味,如害怕对方、轻视对方、态度冷淡、心不在焉、漠不关心等等。在亚洲国家恰恰相反,目光低垂则有谦虚、恭敬或顺从的含义。讲话时长时间直视对方是不礼貌的,往往会被认为是挑衅、不尊重、不顺从,尤其是下级在听上级领导讲话时,下级的眼睛要向下看才是表示对领导的尊重。当我们看到陌生人时,通常都是目光触即移开。如果与陌生人的目光触碰后,迟迟不肯移开接触的视线,则往往包含着好奇、喜爱、产 3

生兴趣等含义,尤其是一个男孩盯着一个女孩看了很长时间,则代表他对这个女孩子有好感。而西方人则不忌讳这些。

2、身势语 身势语主要指人体的姿势和动作。身势语行为不是天生的,大多是后天从环境中习得的。作为一种交际的非言语行为,它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有其文化的独特性。中国人十分注重礼仪,懒散或过于随意的坐姿常被认为无礼;西方人注重个性和随意性,坐着时将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或是将双腿搭在旁边的椅子上都不以为过。英语国家的人一般不用蹲势,认为这一姿势是未开化人围着火堆时才做的动作,他们宁愿跪着或坐在地上;中国人对跪式特别看重,极少朝着某人跪坐。中国人喜爱一个孩子时会上前去亲切地抚摸他的头部或捏捏脸;在欧美的一些国家,这却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

3、个人空间 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理状态,而且也反映出一定的民族和文化特点。任何一个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个自己能够把握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不同个性等而不同。根据美国人类学家E.T.Hall(1966)研究,他区分了四种空间距离:一是亲密距离,从接触到对方身体至46厘米;二是亲近距离,46厘米到122厘米;三是社会距离,122厘米到366厘米;四是公共距离,366厘米以上。大多数亚洲人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要比西方人小得多。在电梯、公交车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 4

身体接触的那种拥挤,西方人较难容忍。

4、时间观 时间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时间观。西方文化在时间观念上表现出精确与硬性,而东方文化则表现出模糊与弹性。西方人的时间观是和金钱观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比较深,所以西方人很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对时间常做出精心的计划和安排。而中国则属于灵活时间观的文化,不按时间表做事也是可以接受的,中国人对日程表被打乱有更高的容忍度。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5、沉默 沉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非言语交际渠道。东西方文化对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沉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东方文化中,沉默的内涵丰富,有“沉默是金”“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说法。在会话中,听者的沉默既可以是对说话者的赞同,也可以是反对;既可以表明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表明不理解。而在西方文化中,沉默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往往隐含着交际的失败。如果听懂了对方的话,就应做出必要的回答,如果不是这样,对方就会认为你在蔑视他,不愿与他交往。西方人对沉默的具体含义往往感到迷惑不解。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

非言语交际在汉语交际中发挥着桥梁与媒介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语言教学,而忽略了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非言语跨文化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非言语 5

交际行为的类型,功能及作用,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性,以促进学生理解、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非言语交际的“语料”,注意观察中国人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环境下用何种非语言行为进行交流,提高学生自身对于非言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由于身势语、空间距离等非语言行为不同而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生理上的反应是很正常的,鼓励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调节对非语言行为差异而产生的各种不适,争取尽快适应这些差异。在交际出现异常情况时,交际者应尽量保持冷静,控制自己的情感,争取做出恰当的反应,以便有效地达成跨文化交际活动。

五、非言语交际对今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交际与非言语交际组成了人类完整的交流体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交际中,有大量隐含的信息、丰富而细腻的思想情感只有通过这两种手段的结合,才能得以充分的表达。因此,跨文化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应该引起对外汉语教师关注。

首先,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思维方式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使自身具备解释非言语交际行为现象的能力。其次,对外汉语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非言语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自然得体,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在教学实践中,对外汉语教师也应与学生进行非言语行为跨文化差异的比较和讨论,适度而有技巧地将该方面的知识应用在所教授的内容之中。例如老师在教“马上”一词时,应将该词隐含的时间观差异讲解出来。

参考文献:

[1]李育卫.英汉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对比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9).[2]刘莎莎.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7)[3]严文化.跨文化沟通心理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4]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商务印书馆,2009.[5]潘一禾.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6]江涛.跨文化交际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7]王水莲.非语言交际的思考.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6(5).[8]徐小明.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论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4).[9]邱文生.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及色彩上的差异.黑龙江大学学报,1994(4)

[10]肖德林.跨文中的非言语交际.山东社会科学,2004(8)[11]刘明阁,秦志勇.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99(9)

浅谈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 第8篇

1 非言语教学艺术的运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运用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重专业课、轻基础课, 生物学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除农学、生物技术等个别专业是专业课外, 在其他专业都是基础课。作为非专业课的生物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地位低、学生不重视, 生物学教师运用非言语教学艺术的现状不乐观。我们通过观察平凉市中职学校23 位生物学教师的40 节课发现, 课堂中教师用于表示“称赞”“肯定”的竖大拇指、点头, 表示“站起”的抬手等象征性动作出现频率较高, 居第一位;对诸如显微镜的调节、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等在用言语进行形象化描述的同时, 配合以手旋转、身体躲闪等动作模拟来强化言语说明性的动作出现频率次之, 居第二位;适应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具有消极意义的手扶讲桌、背手、叉腰、手插裤兜、修饰头发、摸鼻子、推眼镜等适应性和身体调节性动作出现频率仅次于言语说明的动作, 居第三位;微笑、瞪眼、皱眉等表露性动作出现频率为第四位;为维持课堂秩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等移动步伐的距离性动作出现频率为第五位。

1.2 存在的问题

1.2.1 学习不够, 认识不足为了掌握中职生物学教师对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其功能等的了解情况, 我们通过专题访谈形式, 随意对10 位中职生物学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显示, 其中有1 名教师对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内涵非常了解, 能够准确地说出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等;有3名教师对非言语教学艺术比较了解, 能根据课程的要求注意表情和手势的运用等;其余教师对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其功能等了解甚少。大部分教师对课堂非言语教学艺术运用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言语教学艺术运用的重视程度, 他们认为在课堂上运用的非言语行为是无意识的;认为微笑、鼓掌等自然、优雅、大方的非言语动作绝大多数是一位教师平时的行为习惯, 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表现出来的。

1.2.2 表露不自然, 个性不明显上述被观察过讲课的23 位中职生物学教师, 年龄在25~50 岁之间, 教龄在2~30 年之间, 这些教师的年龄、阅历等差别很大, 他们的教学特色应该有明显不同。但观察发现, 这些教师在运用非言语教学艺术方面却大同小异, 甚至相同。如, 表示同意用点头、表示反对用摇头、表示不满意用瞪眼等。通过我们进一步观察发现, 中职学校教师在运用非言语教学艺术方面, 不仅生物学教师之间没有差异, 而且生物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也没有差异。非言语教学艺术的运用缺乏变化和创新, 单调乏味。有些教师从上课开始到结束虽然一直面带微笑, 但明显带有做作和表演性质, 其微笑并不是自己真情的表露。

1.2.3 适应性、身体调节性动作过多如上所述, 在23 位中职生物学教师的40 节课中, 教师手扶讲桌、背手、叉腰、手插裤兜、修饰头发、整理衣服、捏粉笔、摸鼻子、推眼镜等适应性和身体调节性动作出现频率较高, 这些动作行为具有明显的副作用, 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 而且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有时甚至还会在学生中留下笑柄, 学生往往以此来模仿和丑化教师。

1.2.4 非言语教学艺术的综合运用率低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内容丰富, 各种艺术只有相互配合、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 教师在用鼓掌或竖大拇指称赞的同时, 还应带有微笑等面部表情, 否则就很难表现出教师的赞许之情。但在上述教师的40 节课中, 常常会发现教师的手势与面部表情不同步的问题。另外, 生物学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的教学, 生物学教师在用言语讲课的同时, 还要配合运用标本、挂图、模型及有关的教学视频等, 使深奥的知识通俗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遗憾的是, 在上述教师的40 节课中, 很少发现有类似行为发生。

2 非言语教学艺术的运用技巧

非言语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艺术之一, 主要包括身体行为、空间距离、时间信息、沉默等。其中, 身体行为艺术主要包括仪表着装、面部表情、目光、体态等, 现就其主要运用技巧简要介绍如下。

2.1 仪表着装

服饰仪表是学生最先看到的教师形象, 这个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的优化, 尤其在中等职业学校, 这方面尤为突出。教师的仪表着装一般要求衣着朴实大方、整洁得体, 色调的冷和暖与自己的性格相宜, 款式与自己的年龄及教育对象的年龄相协调, 不浓妆艳抹、不佩戴首饰、不戴有色眼镜等。

2.2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即人们常说的“脸色”, 由脸的颜色、光泽、肌肉的收与展以及脸面的纹路和脸部各器官的动作组成。表情是情感的表露, 人的悲伤、恐惧、喜欢、快乐、郁闷、高兴、痛苦、生气、沮丧、感兴趣等全通过面部表现出来。课堂中教师的任何一个表情变化都会影响到学生, 中职生物学教师在运用面部表情艺术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自然大方。所有表情都是自己真情的自然流露, 不带任何做作。二是精神、温和。从进入教室到一节课结束, 始终容光焕发、精神饱满、情绪自然明朗, 端庄中见微笑, 严肃中见柔和。三是要和言语讲授紧密配合。面部表情因言语讲授而产生, 目的是要达到言语讲授所要达到的目的, 所以, 面部表情的运用绝不能游离于言语讲授之外。

2.3 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能与他人沟通、交流思想, 表达情感。课堂中, 教师在用言语进行讲授的同时要将自己的目光与学生的目光始终保持“对流”, 以反馈信息, 调整讲授的内容、方法和速度, 并随时以眼神对学生施加影响, 调控教学秩序, 提高教学效率等。运用目光交流, 一要尽量多地运用环视和注视, 用亲切和蔼的目光主动地捕捉每名学生的视线, 不留任何形式的“教学死角”;二要不断增加对每位学生的注视频率, 让每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关爱;三要注意目光变化。如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先投以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当学生答题不畅时, 教师再投以期待、专注的目光;当学生的回答富有创造性时, 教师再投以赞许、激励的目光等。

2.4 体态

体态是指身体的动作和造型, 包括头部动作、手势和身姿等。教师的体态是教师的精神面貌和风度的外在表现。教师积极热情、大方自然、生动活泼的课堂体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体态艺术运用的总原则是简单精炼、生动有活力、与言语讲授和谐统一。

2.4.1 头部动作头部动作是指用头部整体传递信息的动作, 包括点头、摇头、侧头、低头、仰头等。与有声言语相比, 在教学中头部动作更能简洁地表达教师的意图和反应。如, 在有力的点头暗示下, 即使不说话, 学生也会领会其中的赞同信息。头部动作的运用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动作要明晰, 要让学生看清楚; (2) 头部动作的运用要和言语说明相配合, 如点头时配合“很好”“正确”, 摇头时配合“错”“不对”等; (3) 头部动作不能频繁使用, 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等。

2.4.2 手势手势是指教师用手指、手掌和手臂等表情达意的姿势或动作。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手势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的感情、可以指示具体事物的对象或数量、可以比划事物的形状和表达抽象的概念等。手势艺术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准确自然, 即手势与言语讲解的配合必须自然、形象、准确。二是多少适宜、动静结合, 即教师的手势既不能太少, 也不能太多、太奇。太少则死板, 无生机和感染力;太多又显得琐碎缭乱, 不利于内容的表达;太奇则易喧宾夺主,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三是展示适时、适度。四是避免产生拍桌子、手插裤兜、抠鼻子、背手、推眼镜等消极手势。

2.4.3 身姿身姿是指教师通过躯干和下肢表达信息的姿态, 主要包括站姿、走姿等。 站姿是课堂教学使用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身姿。站姿艺术要点是站得端正、稳重、自然、亲切, 不靠黑板、讲桌, 不侧身或面向黑板而站, 站的位置一般在教室前中央讲桌与黑板之间。走姿主要是指教师行走的步态。走姿艺术的要点:一是走路时手臂摆动的幅度和步子的大小、弹性等要适度自然, 登上讲台讲课时要面对学生;二是讲课时不能用一种姿势站在同一个地方, 如当需要描述、分析时, 应稍离讲桌, 轻松自然地走动或微微分开双脚, 使学生既感到教师的端庄严肃, 又感到教师的亲切自然。

另外, 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时间信息、沉默等也是重要的非言语教学艺术, 其运用技巧不再一一赘述。

3 非言语教学艺术水平的提升

3.1 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认识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1]。教师在实践中形成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 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成长等。从上述被访谈的10 位中职生物学教师对课堂教学非言语教学艺术的态度和认识来看, 他们之所以对课堂教学非言语教学艺术了解不够、认识不足等, 关键原因还是教育理念陈旧。因此, 要提高中职生物学教师对非言语教学艺术的认识首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 除在教师层面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认识外, 学校教育管理者、社会和学生家长层面也要转变和更新教育理念。

3.2 加强训练, 全面提高教师素养

非言语教学艺术的运用能力是构成生物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职生物学教师在全面提升自身教学素质时绝不能忘记训练和提升自己运用非言语教学艺术的能力。首先, 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注重系统学习有关非言语教学艺术的理论知识;其次, 要在实践中运用和学习各种非言语教学艺术技巧;再次, 要加强美学修养, 坚持对自身素质和各种教学艺术进行审美创造;最后, 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3.3 改革教师评价办法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是业务水平和语言能力,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对知识体系的讲解、教学各环节的系统与完整性、语言表达能力、师生互动情况、学生考试成绩等, 而对教师运用非言语艺术教学方面的评价只做了教态自然、大方等泛泛的一点表述, 没有涉及衣着打扮、面部表情、手势、眼神等问题。所以, 要全面提升中职生物学教师运用非言语教学艺术的水平必须改革现行中职学校教师评价办法, 在其评价标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有关教师运用非言语教学艺术方面的内容。

3.4 完善教师培训计划

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培训不论是国培、省培还是校本培训, 培训者普遍认为不论是言语教学艺术还是非言语教学艺术等, 在大学阶段已完成培训任务。因此, 在安排培训课程时主要安排有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内容, 很少安排教学艺术方面的内容。建议各级各类培训在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和组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时, 一定要安排教学艺术方面的培训内容, 尤其要安排学科层面的非言语教学艺术运用方面的培训内容。

摘要:中职生物学教师在运用非言语教学艺术方面存在综合运用率低、表露不自然、个性不明显等问题。为改变现状, 提升中职生物学教师非言语教学艺术的水平, 需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认识、加强训练、掌握非言语教学艺术运用技巧、改革教师评价办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做起。

关键词:中职学校,生物学,非言语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上一篇:重温入党誓词心得范文下一篇:2024年1月雅思口语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