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征信报告范文

2024-07-28

人行征信报告范文(精选10篇)

人行征信报告 第1篇

记者5月27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央行征信中心自6月3日起对个人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实施收费,个人每年查询第三次及以上的,每次收取服务费25元,个人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每年前两次免费。

收费有法可依,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对普通百姓影响不大

“本次收费标准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服务收费等有关问题的批复》执行。”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坦言,“这一收费是为了保证征信系统对个人提供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征信服务,本着覆盖成本的原则,央行征信中心不以营利为目的。”

每年两次免费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已能基本满足个人了解本人信用状况的需求,查询超过两次的人并不多,因此收费对普通百姓影响不大。王晓蕾说,去年查询本人信用报告的人数为500多万人,其中3次及以上查询的仅为44万人,大多是和银行发生信贷关系较多的个体工商户。

从国际上看,信用报告有偿查询是通行做法。另外,此次收费标准也普遍低于境外征信机构同类服务收费标准。

王晓蕾介绍说,个人查询次数自206月3日起开始计算,以后每年的查询次数从当年1月1日起计算。收费初期采用缴纳现金方式,收费标准全国统一。

18省市可网上查询信用报告,今年将全国推广,此项服务暂不收费

自3月至2014年5月,央行征信中心分5批次先后面向江苏、北京等18省(市)开展了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服务试点,并将于2014年实现全国推广。

“凡持有试点省区市身份证的个人,均可登录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网址ipcrs.pbccrc.org.cn,上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王晓蕾说。

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个人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必须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目前提供两种身份验证方式:私密性问题验证方式和数字证书验证方式,个人可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进行身份验证。时下,征信中心互联网查询网站的身份验证通过率约为77%左右。

“目前,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服务还处于试点阶段,暂时没有被列入收费的范围。”王晓蕾说。

经过的建设,我国征信系统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收录人数最多、收集信息最全、覆盖范围和使用最广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基本上为国内每一个有信用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截至今年4月底,征信系统已收录了8.4亿多自然人、1900多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

人行征信报告 第2篇

个人信用信息包括:

1、据以识别个人身份以及反映个人家庭、职业等情况的个人基本信息;

2、个人与金融机构或者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机构发生信贷关系而形成的个人信贷信息;

3、个人与商业机构、公用事业服务机构发生赊购关系而形成的个人赊购、缴费信息;

4、行政机关、行政事务执行机构、司法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与个人信用相关的公共记录信息;

5、其他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息。

信用:指在交易的一方承诺未来偿还的前提下,另一方为其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行为,是随着商品流转与货币流转相分离,商品运动与货币运动产生时空分离而产生的。信用既是社会经济主体的一种理性行为,也是一种能力体现。

征信业务: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主要经营征信业务的机构。

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提供的关于企业或个人信用记录的文件。它是征信基础产品,系统记录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活动,全面反映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

信用评分:是在信息主体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对消费者或中小企业未来信用风险的一个综合评估。

征信体系:指采集、加工、分析和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相关制度和措施的总称,包括征信制度、信息采集、征信机构和信息市场、征信产品和服务、征信监管等方面,其目的是在保护信息主体权益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制度与安排,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

人行征信报告 第3篇

一、系统建设必要性

2013年3月《征信业管理条例》实施后,征信业务管理规程得到了一定规范,征信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征信系统”)用户设置存在盲区,管理信息缺乏共享机制。

一是征信系统用户管理存在盲区。按照征信系统用户创建规则,用户由使用机构负责创建。系统建设初期,所有机构均采取“一点接入”的方式访问征信系统,在系统中可以看到所管辖机构个人征信系统用户创建情况。但随着商业银行内部查询子系统陆续上线,员工只能通过本行统一用户间接访问征信系统,人民银行失去了查看所管辖机构个人系统用户设置情况的权限。而征信系统的企业信息模块采用了用户分级管理制度,用户管理职责分散在各个机构网点,用户设置随意性大、管理存在盲区,一些机构的业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给征信系统安全留下了诸多隐患。

二是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不力。通过对省级商业银行的调研发现,绝大多数机构既不清楚下级机构接入征信系统的数量,也不清楚用户设置的情况,而个别机构征信业务人员变动频繁,工作交接不善,导致一些重要的工作要求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内控管理机制流于形式。由于现有的非现场监管手段缺乏科学、标准的操作流程,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防范措施,使得用户监管工作始终无法跟上。

三是征信管理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人民银行虽加大了执法检查工作力度,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受征信系统接入机构和用户数量多、分布地域广等因素的制约,执法检查难以实现全覆盖。同时,由于缺乏快捷、有效的途径,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管理信息不能共享,执法检查结果不能及时传递到被检查单位的上级机构,也使管理部门在业务培训、指导方面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

在此背景下,建立一套规范的征信工作非现场监管机制,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显得很有必要。

二、系统主要功能及技术架构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人行成都分行严格遵循总行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软件开发规范》,使用了总行制定的金融机构编码,采用了一系列成熟的技术和框架。其中,数据库为IBM DB2, 中间件为IBM WAS,采用了Java的企业应用架构和流程。系统部署后,经总行指定安全工具扫描,系统无中高级漏洞,符合信息安全的有关要求。

征信监管系统有5个主要功能模块。

一是用户管理,实现了征信系统用户创建、状态变更的在线审批,自动完成用户报备。

二是行政执法管理,包括征信业务的行政执法管理和行政处罚管理,实现了完整记录人民银行行政执法实施全过程,以及行政执法与行政处罚的全流程监控管理。

三是监督管理。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按照“双重管理,各尽其责”的原则,各自登记对管辖机构的监管信息,便于掌握所辖机构落实人民银行有关工作要求情况。

四是征信市场管理。向商业银行开放评级机构在川开业情况查询和征信机构开业备案情况查询;为评级机构、征信机构及其人员建立诚信档案。

五是业务能力评判。采用了自定义、自动化、随机生成的动态题库,人民银行用户通过系统发布考试,然后商业银行的用户登录系统进行考试,查看考试结果。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考试人员身份,锁定试卷,随机选题和实时判卷。征信监管系统的架构如图1所示。

三、系统运行成效

(一)建立了网格化、全息式的用户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了全省征信系统用户的全景图。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可及时掌握征信系统接入机构数量、用户设置情况,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征信系统分级用户创建和间接访问模式下的用户管理盲区。

二是为机构和用户建立了动态档案和跟踪机制。以身份证件号码作为用户在征信监管系统中的唯一标志码,采集包括基本信息、培训信息、奖惩信息、业务能力等信息,并动态更新。机构涵盖了征信机构、评级机构,以及征信系统接入机构。用户涵盖了征信业务所有从业人员。已纳入征信监管系统的用户今后无论在四川任何一家机构从事征信业务,系统都会形成连续记录。目前,该系统覆盖了四川4345家征信接入机构(含分支机构)的12775名征信系统用户、4家征信机构的61名从业人员。

三是建立了规范化的用户管理流程和监控机制。用户创建、状态变更均在线审批、自动报备,确保了手续合规完备;对用户违规兼任征信系统用户角色的操作,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

(二)建立了标准化、模块化的执法检查流程

一是人行征信检查环节全部上线,确保执法程序清晰规范。系统操作流程严格按《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设计,从检查立项、登记检查工作记录、检查结论和实施行政处罚情况,环环相扣,实现了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征信业务行政执法与行政处罚的全流程监控管理,有利于加强对分支机构行政执法工作的督导,提高现场检查工作质量。

二是有效披露检查处理结果,确保执法结果公正。金融机构可以及时掌握下级机构被人行实施执法检查的最终处理结果,有利于商业银行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对机构和用户遵守征信法规制度产生约束作用。

(三)建立了高效率、精细化的联动管理模式

一是搭建了人行与金融机构征信监管信息共享平台。人行外部监管信息和金融机构内控管理信息在平台上实时交互,全面展示征信系统接入机构征信业务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各版块遥相呼应,能起到鼓励先进、惩戒严重违反征信工作制度人员的作用,提高了监管效率和针对性,有利于调动金融机构内控资源形成监管合力,从而促进征信监管效果的全面提升。

二是强化了风险管控联动机制。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规用户,系统会向用人单位发出员工使用风险警告,提示其尽快采取整改措施,将极大地提高征信系统用户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2015年,针对省内出现的用户被盗而导致信息泄露的事件,人行成都分行借助征信监管系统,组织开展四川省征信系统用户拉网式清理,缩减了8207个低效和空置用户,降幅达39.1%,对防范征信信息泄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建立了自动化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基于系统采集的监管信息,对省级机构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价,自动生成综合评价结果。同时,该系统可对征信从业人员开展业务能力测试,自动识别考试人员身份、随机选题、实时判卷并记入用户档案,自动记录不同知识点的出错率,有利于掌握各机构整体业务管理水平,做好定向培训指导工作。2015年,借助该系统,人行成都分行组织全省76家机构4392个网点的1.3万余名征信业务人员参加了“四川省银行机构征信知识业务竞赛”初赛选拔工作,实现了机构全覆盖。

摘要:随着征信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在征信监管过程中面临着监管信息不透明、监督管理手段单一及内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基于此,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积极探索,组织开发了征信监管信息系统。该系统助力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建立了网格化、全息式的征信业务人员管理机制,并实现了对机构和人员信息变化的动态跟踪;建立了标准化、模块化的执法检查流程,实现了执法的全过程监管;建立了高效率、精细化的联动管理模式,提高了监管效率和针对性。

关键词:征信监管,金融机构监管,征信业务,联动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俊山.推动征信标准实施规范数据库用户管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用户管理规范》解读[J].征信,2015(5):8-10.

人行征信报告 第4篇

为确保信息安全、准确,审核结果及激活码将于24小时后反馈给查询者,查询者在7天内登录系统并激活,就可查询本人的信用信息了。

查询个人征信报告,你再也不用为在人民银行政务大厅排队等候而苦恼了。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获悉,从今年3月27日起,该中心率先在四川、重庆和江苏三省(市)试点互联网查询个人信用信息。这意味着,从即日起,四川、重庆和江苏三省居民无需前往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政务大厅,直接在家中上网就可查询到本人的征信报告了。

率先试点在家也能查征信报告

记者获悉,此前只能在人民银行排队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的状况将发生改变。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发布公告称,由该中心搭建的“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已开始试运营,为确保平台服务的有效性,验证平台业务功能,征信中心决定于2013年3月27日至2013年9月30日,面向四川、重庆、江苏三省(市)的社会公众进行试用。

据介绍,只要你是持有身份证号码前两位数为32、51、50的个人,均可以登录这个平台查询本人的信用信息,而不必再去中国人民银行了。按照征信中心的规定,在网上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必须完成严格的身份认证,且通过审核后才能得到征信报告。

目前,平台提供两种身份认证方式:数字证书验证和私密性问题验证,个人必须选择其中一种方式。

在线注册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为感受“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便利,记者刘先生和陈小姐分别进行了在线注册,然而一个成功了,一个却失败了。

按照系统提示,刘先生选择了私密性问题认证,并认真填写了个人的相关信息,里面涉及他曾经办理过的贷款。几分钟,便收到了系统发来的征信报告查询码,并被告知其注册申请已提交,正在进行审核,为确保信息的安全、准确,审核结果及激活码将于24小时后反馈给刘先生,刘先生在7天内登录系统并激活,就可查询本人的信用信息了。

然而,陈小姐在进行注册时,无论选择数字证书认证还是私密性问题认证,都被婉拒了。其中,选择数字证书认证时,系统要求其插入数字证书,而选择私密性问题验证时,系统则提示“目前系统尚未收录足够的信息对您的身份进行‘问题验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记者拨通了征信中心的客服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可能由于注册用户没有相关的信用信息,或办理信用业务的银行并未把相关信息提交到征信系统,所以无法进行问题验证。据称,如果要选择数字证书认证,可前往77家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合作的主要银行申请办理一份数字证书,则可完成注册。据陈小姐介绍,她本人的确没有在银行申办过贷款,唯一的一张信用卡还是附属卡。

据了解,《征信管理条例》已于今年3月15日起正式实施。按照相关规定,个人每年有两次免费查询信用报告的机会,且相关信息最长只保留5年。如果你担心曾经因为信用卡、住房贷款等逾期偿还,或是信用卡年费未及时缴纳而造成不良信用记录,不妨尽早上网或直接去中国人民银行政务大厅查询一下。

新闻链接

四川公众2012年查询征信报告量翻了一倍

因信用记录不良,导致去银行贷款遭遇困境,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重视自己的征信报告。然而,一直以来,查询个人信用报告都只能本人在中国人民银行营业厅办理。

今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在四川辖内查询量达到605.7万次,同比增长17.5%。其中,四川各级人民银行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21.3万次,同比增长113%,仅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政务大厅最高一天的查询量就超过700次,创历史新高。

金融支农质量获得较大提升

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2)》对2010年以来农村金融服务和改革最新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从报告显示的内容来看,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支农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实现了“量、质齐升”的转变。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明显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为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21.6%,较2007年末增长188.6%,5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4.4%;农户贷款余额为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5.4%,较2007年末增长170.1%,5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2.3%。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为1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7%,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26.2%,较2007年末增长188.2%,5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4.3%。

为有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农村金融“成本高、风险高”的核心问题,中央还对成本费用相对较高的特殊地域、特殊业务或特殊机构予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或激励性金融政策,通过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等措施以覆盖涉农金融风险。目前,初步形成了正向激励的财税、金融政策相结合的扶持政策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配置机制的不足。

资金“血液”能够源源不断进入“三农”,得益于我国日益完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报告显示,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正在形成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组织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广覆盖,功能互补、相互协作、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使得农村金融服务可获得性进一步提升。

具体看,主要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按照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要求,不断推进涉农金融机构改革和创新。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下同)发挥着金融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作用,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服务功能日益增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县域金融服务不断强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与此同时,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盈利水平逐年上升,涉农贷款不良率持续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截至2012年底,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率2.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涉农贷款不良率5.4%,比上年末下降1.1个百分点,这也是此次报告中引人关注的亮点之一。

有了资金保障和支农机构的广覆盖,还需开发适合各地特色的好的支农产品。在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这几年来也取得不少进展。各地金融机构结合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特点,积极创新“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运用微贷管理等技术,积极扩大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覆盖面;围绕地方支柱行业、特色产业开发产业链信贷产品;创新适合农村客户需要的结算工具等。在担保方式创新上,在法律允许、财产权益归属清晰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有效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鼓励以政府资金为主体设立的各类担保机构为涉农业务提供融资担保。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较有影响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包括: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农村特殊群体创业促就业的小额担保贷款、“信贷+保险”产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涉农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等。湖南耒阳油茶林权抵押贷款、吉林粮食涉农直补资金担保贷款、陕西订单农业和供应链融资、河南农村金融创新典型示范县建设、湖北咸宁“1+1”金融模式创新都作出了地方特色。

为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升级和创新,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人民银行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涉农金融机构推广适应农村需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和终端,延伸支付系统覆盖面,开展支付结算特色服务,极大地便利了农民和农村地区的支付活动。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向全国推广,方便外出务工农民的异地存取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向偏远农村地区延伸,加快构建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

为了实现金融支农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和生态环境建设十分重要,二者也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近年来,人民银行联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多渠道开展对农村地区的信用知识宣传;征集农户信息,完善农户、农村个体户等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记录,建立信用档案,探索建立适合地方特点的农户评价体系,推动各地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对守信农户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推动地方政府及各涉农职能部门出台与信用相结合的“三农”支持政策、措施,共享农户信用信息,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改善信用环境。

如何看人行征信报告 第5篇

现代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跟银行打交道,购房买车都需要向商业银行贷款,也有好多学生需要求学借款以助其完成学业,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使用信用卡购物。这些都必须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在批准您的贷款申请将钱贷给您之前,必须首先了解您的信用状况。个人信用报告就是关于您的信用状况的客观历史记录,是商业银行了解您的信用状况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和文件。一旦在你贷款或在信用卡消费过程中出现预期,商业银行对会客观的把你的情况传到个人信用记录去。所以信用记录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失去信用,银行将不再借款!银行在传数据时是不会肯定什么的,只是传上代码供其他银行参考。更不会下什么定论。黑名单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如果你在申请信用卡时经常被拒,就需要去看看你的信用报告了。个人可以持有效身份证,去当地的人民银行可以查看自己的信用报告。

下面给大家分析下信用报告的组成和含义。

信用报告第一页显示的是个人信息,包括你的住址和工作单位,住房薪水配偶等等个人基本完整的信息,由商业银行获取你的信息后传到央行。

第二页所显示的是你信用卡和贷款的消费情况,信用记录记录着你最近24个月的消费和还款情况,(所以目前的信用记录只显示两年的情况,如果有污点的话,必须有后面的数据去掩盖前面的)*标示这个月没有消费和还款记录,N标示已还清本月还款,1标示预期1-30天(如果标示1的话大都银行会判定不是恶意欠款,但也不能太频繁)2标示31-60天的预期,(这个有点严重了,一般银行看到有2的标示基本就不会再批),3标示61-90天的预期(这样基本可以判定为恶意欠款)。4,5,6,7的话也就是俗称“黑名单"了.C标示结清的账户。

此页面的1-5代表相应的银行,下面的1-5是相应银行的消费和还款情况!

第三页显示你贷款的明细信息,和还款情况。

人行2012版征信报告解读 第6篇

1.1、基本信息中,身份信息需关注贷款卡状态是否正常;

1.2 主要出资人信息中,需关注出资人比例是否与企业提供的公司章程一致;

1.3 有直接关联关系的其他企业中,由于没有得到相关企业的授权,企业名称尽量不要点进去查看;

1.4 重点关注“未结清信贷信息概要”;

1.5 在“信贷记录明细”中,有蓝色链接的字段可点击进入查看,这一点较原有版本比较有所不同(但只限于有权限的人在人行征信中心网站上可以点击进入,下载到word中则无法点击进入);

1.6 也可点击“信息查询”——“信用报告明细信息”,输入“贷款卡编码”、“密码”,点击“余额信息”、“发生额信息”、“担保信息”等,查询企业历史及当前贷款明细情况。有红色链接的可点击进入查看。

2、与原有版本相比较2012版增加的内容

2.1增加了展示金融机构报送的财务报表信息;

2.2增加了与信息主体有一级关联关系的企业名称;

2.3 增加了信息主体由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的债务信息;

2.4增加了信息主体负债变化历史信息;

2.5增加了描述具体业务的数据项;

2.6将“核损核销”信息作为未结清信贷信息展示

3、关于查询人行企业征信的费用

3.1人行以机构为单位收取费用,30天内同一机构查询多次收取一次费用(100元);

例:如不同的信保员工30天内都查了同一家企业信息,收取一次费用,但过了30天再次查询将收取两次费用;

人行征信报告 第7篇

今天的文章,紧接着上一篇。人行个人征信报告史上最全面解读(上)顶尖卡神工作室告诉大家,未来一定是个信用的时代。人无信而不立,未来的社会,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信用,将会在乘坐飞机、高铁、火车、申请贷款、买房等等各种日常生活行为中受到影响。所以,信用,显得尤其重要。而在中国,关于个人信用最全面、最权威的记录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报告。今天,顶尖卡神工作室继续为大家详细解读个人的信用报告。

四、征信报告的顶尖卡神水平解读。

(三)信报上的数据从何而来个人征信报告上的数据是由各个银行还有贷款机构上报汇总后,显示出来的结果。

(四)信报更新时间具有延迟性延迟性是什么意思呢?延迟性代表着人行信报的更新并不是实时的。有三点,第一,如果某人申请了新的信用卡,或者办理了新的贷款,信报上并不会第一时间显示出查询记录、信用卡记录、贷款记录。第二,信用卡的已使用额度和账单并不是实时的,一般银行会每一个月或者每两个月上报数据,也就意味着个人征信报告的信用卡数据一般一到两个月更新一次。第三,银行贷款和其他贷款机构的贷款记录一般会在1个星期甚至1个月以上的时间才会上报,并在信报上体现出来。

(五)什么样的贷款会上信报不要以为只有银行的贷款才会上征信报告,今天列举几个会上征信的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产品。

1、阿里蚂蚁借呗:借呗无论买家版还是卖家版均上个人征信报告,显示为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或者浙江网商银行有限公司发放的个人经营贷款,对个人信报的影响非常大,非常花信报,用户申请信用卡和办理贷款非常不利!

2、腾讯微粒贷:上个人征信报告,显示为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而且微粒贷产品,无论是否申请,只要点击了查询个人授信额度,不管使用与否,就会在查询记录处显示为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贷款审批,贷款记录处显示为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而且,部分申请人使用的微粒贷明明是2万,却在征信报告上显示为5万,实际贷款额度被严重夸大!对用户申请信用卡和办理贷款非常不利!

3、苏宁任性付:上个人征信报告,只要使用任性付消费了一次,就显示一条个人消费贷款记录。如果使用任性付支付了10个1元订单,那么在个人征信报告上就会显示10条1元消费贷款的记录,巨坑无比!

4、百度有钱花:上个人征信报告,显示为重庆百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

5、京东金条:上个人征信报告,显示为西安银行或者上海银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

6、汽车金融等贷款也会上个人征信报告。

7、其他小额贷款也有很多上信报的,不做列举了。。。

(六)信用卡账单显示的解读因为信用卡的账单和已使用额度是一个月左右更新一次,不是实时更新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持卡人每次都是在信用卡账单日之前把欠款还清了,账单日后又欠款,那么征信报告上已使用额度永远都是0,也就是账单永远是0。这也是顶尖卡神降信报负债的方法。

(七)负债率、负债总额、每月月供的解读负债率=信用卡已使用额度/信用卡总额度负债总额=信用卡已使用额度+贷款总额每月月供=信用卡已使用额度*10%+贷款每月应还金额

(八)信用卡审批参考要素银行对于信用卡申请人,除了审核申请人递交的材料以外,会参考信报上大多数信用卡的额度,如果该申请人大多数信用卡均为高额度信用卡,那么该行批卡高额度的机率也就较高。如果该申请人大多数信用卡额度较低,只有一张高额度的,那么银行大概率会参考低额度的信用卡来审批。同时,也会参考负债率、负债总额、月供总额等。

(九)白户的概念白户指的是信用卡记录、贷款记录、查询记录均没有的用户,该类用户的信用卡和贷款审批完全取决于申请人申请时候递交的材料。

(十)贷款审批参考要素

人行征信报告 第8篇

【关键词】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 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19-02一、研究背景

笔者与笔者工作室团队需要承担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跟岗培训活动的培训任务。在开展跟岗培训活动中,如何如何创新培训模式,实现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培训目的,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师培训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标

以马克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作为理论基础,将“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嵌入到工作室开展的培训活动中,并构建出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师培训基本模型。通过该基本模型在实际的教师培训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探讨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为开展实效性强的教师培训活动提供经验。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构建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师培训基本模型,研究其对教师培训实效性的促进作用。

研究方法:本研究在课题的准备阶段,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鉴别和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了解分析教师培训活动的现状,以及当前教师培训活动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学习有关成人学习和“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相关理论,为开展应用研究奠定基础。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具体过程是:理论策划——实践运用——评价修正——再实践运用——再次评价修正——继续完善。在研究过程中,针对教师培训活动实施过程的问题,不断地探索、反思、总结、改进,不断优化培训模式。

四、研究的主要进展

(一)构建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师培训基本模型(如图1)

(二)确定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师培训活动的活动过程

培训过程分为五个环节: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五个环节的实施顺序将结合具体培训内容的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

(三)实施案例分析

结合笔者主持的教师工作室团队开展的“广东省2012、2014年省级骨干教师的跟岗学习”培训活动,对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师培训模式应用过程进行回顾。

1.需求分析。通过培训前的调查沟通,明确受训者的学习需求,为开展合理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开展实效性强的培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地域、情况的差异,两批学员对学习提出了不同的需求。第一批学员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能力;第二批学员更希望获得的是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因此工作室团队为两次培训的学员安排了具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内容、培训实施流程,提高培训的实效性。2012年学员谢老师的个人总结中提到:“本次培训按照高校进行理论学习、名师工作室拜师学艺等相结合的方式。在工作室主持人及基地名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实现了学员与名家面对面交流和教师的互动交流,培训的针对性强和实效性高。”

2.内容设计。基于需求分析,把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总结反思三大模块。其中借助专题讲座,开展课题研究理论和新教学理念的学习;运用“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课例研发;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论文,促进自身的总结和提升。

3.环境创建。创建交流平台、组建研修团队,确定研修内容,以“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开展自我研修等交流活动,让受训教师在培训中形成互动,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研讨的积极性。如:构建“三人行”研修团队、建立了工作Q群等。

4.过程实施。根据两批学员的培训需求分析,在开展培训实施过程中,结合具体培训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五个环节的实施顺序对进行灵活调整。

第一模块:理论学习

工作室在开展本模块学习活动时,对培训实施流程调整为:先是自助与合作,再是示范与引领,对话与交流,研究与反思,最后是总结与提升。采用调整后的实施流程开展理论学習培训,有效地提高培训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有效地提升了学员理论学习的效益和实践效益。例如:2012年培训活动,工作室组织“跟岗培训开题报告会”。会前,学员通过三人行研修小组形成课题开题报告。会中,指导专家对学员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进行现场的专业点评,再由指导专家以《怎样进行科研材料的整理与撰写》为题开展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示范引领,学员们对开题报告进行反思,修改,形成最终的课题研究方案,为培训后的课题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模块:课例研发

工作室在开展课例研发的活动中时,对培训实施流程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首先是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研究与反思,然后是示范与引领,最后是总结与提升。通过对课例研发实施流程的调整,有效地把受训学员间的的教学、学习经验作为学习的宝贵资源,在课例研发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交流、共享、相互促进。例如: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线段的和差》的课例研发分成两部分:一是以“非线性教学模式”理论为指导的课堂教学;二是以理论学习《微课——微时代教学》指导的微课设计。先学员们通过自主研修、合作交流,通过工作室辅助团队的示范引领,重新解读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新观念。同时,邀请专家开设讲座《微课——微时代教学》进行专业引领,再与“非线性教学模式”理论为指导的课堂教学设计相互融合,对课例进行微课设计,最后通过撰写心得或反思进行自我的总结和提升。

第三模块:总结反思

本模块活动贯穿于整个培训活动中,通过总结反思活动,达到自我体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的目的。例如:学员熊老师在跟岗学习总结中写到:“在工作室的安排下,开展了一系列听课、研讨活动,我先后听了19节研讨课,和组员、工作室成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我的教育教学认识在交流、研讨、争鸣中得到了提升。”

5.培训评价。培训的评价,主要分为受训教师自评、小组互评、工作室评价三个方面。从调查的结果看,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认可度高,符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培训基本模型独特新颖,通过系列活动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五、研究成果及影响

1.初步通过构建可操作性强的操作流程,系统地、有效地设计培训过程与实施培训方案,形成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师培训模式。论文《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师培训应用研究——以“教师工作室开展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操为例》发表在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第五期。

2.让培训团队达成相互促进彼此专业持续发展的培训目的。论文《预测中考命题趋势,探寻高效复习策略》(学员赵老师)被评为“广东省2012年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优秀结业论文,并发表在《中学数学研究》2013年第Z1期。论文《一节数学活动课的尝试与思考》(工作室成员易老师)发表在广州教学研究2014年5月1日总第573期。教学设计《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员郭老师)获2013年韶关市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三人行”学习模式下课堂教学《九年级中考复习——函数基础知识》公开课展示(学员林老师),受到好评。参加天河区初中数学讲题比赛(工作室成员林老师)获三等奖。参加广州市卡西欧讲题比赛(工作室成员林老师)获二等奖。

六、问题讨论

在设计培训评价时,如何设计形成性评价,让形成性评价为培训者和受训教师及时提供改善学习所需的信息,以便进一步促进与改善培训的效益,还需做更多的考虑。此外,定期设定一个固定的主题,组织教师在网络平台中开展“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下的研讨,通过网络互动学习为培训后的继续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平台,也是值得做更多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刘永东,游小蓉.“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构建和实施[J]. 教育导刊,2011(12).

人行征信报告 第9篇

2005年以来,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个人征信系统”先后上线运行,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防范社会信用风险、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在提高金融机构审贷效率、降低信息成本、方便广大企业和个人借贷、辅助信贷决策,防范信贷风险及根据信用风险确定利率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宏观分析、客户评价、交易判断需依赖于征信系统,这向征信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存在的不足首先,征信法律法规或制度缺失或滞后。一是征信系统建设直接涉及到公民信息安全和企业商业秘密等问题,必须以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而目前我国有关征信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尚未制定《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征信管理条例》尚在征求意见之中,这使得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二是企业征信系统运行三年多,至今未见有关企业征信系统数据信息的界定、公开、使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而1999年颁布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试行》对于目前正在运行的企业征信系统来说已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工作与征信系统的推广效率。

其次,信用信息不能充分共享,影响系统效用的发挥。一是两大数据库间的信息无法共享。目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之间数据尚未开通,企业征信系统中无法显示自然人为企业提供担保信息,个人征信系统中也不能反映个人为企业提供担保等非金融交易信息。二是部门间的信用信息共享不畅。目前,我国大量可以开放的信息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处于分散和相互屏蔽的状态,在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的情况下,使得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采集其他部门的非银行信用信息无法可依。

再次,征信系统数据质量有待提高。我国征信系统采取“总对总”的报送方式,只有抓住数据的源头———金融机构,分析金融机构征信数据报送流程,才能找准问题下准药。通过对金融机构两大系统数据质量核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一是内部管理不尽如意。二是接口程序设计存在缺陷。三是接口程序日常维护不够及时。

最后,征信系统功能仍需进一步改进完善。目前,全国集中统一联网运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时间不长,系统的功能还存在诸如部分数据更新不够及时、信用信息记录不够全面、无法查询到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的明细信息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如一是目前个人征信系统数据更新周期在一个月左右,这样的结果是,尽管各银行的原始数据已及时更新,但反映在征信系统上却有一个滞后期,造成客户和银行间的误会;二是企业征信系统缺少贷款卡年审功能,相关金融机构无法通过企业征信系统及时准确了解企业贷款卡状态,从而影响企业征信系统防范信贷风险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关建议对策第一,加快征信法规制度建设,拓展征信系统应用范围。征信系统在建设诚信社会,推动社会诚信体制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尽快推动《征信管理条例》正式出台,择机制定《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征信管理主体及职能、企业信息披露和个人隐私保护等两个方面内容进行规范;二是及时修订现行制度与系统运行不相适应的内容,尽快废止《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出台《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和《贷款卡管理办法》。

第二,积极推进信用信息共享,提高系统效用。一是通过系统升级来实现两大数据库的信息共享,从而减轻基层人行的工作压力,建议以个人身份证号码作为两大征信系统信息主体的主要身份标识。对于无境内身份证号的境外自然人,在企业征信系统中为其配发贷款卡编码来作为身份标识的补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通过制定信用信息共享的有关规定,统一征信业技术标准,建立部门间和区域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将散落在不同部门的信用信息有效地整合起来,纳入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适时建立“国家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全国性的企业、个人、公共等信用信息的联合征信数据平台。

第三,做好制度与技术双保险工作,有效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分析数据质量成因,只有从制度、技术这两方面着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报送数据的“三性”即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一是建立从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反馈渠道和数据纠错机制,将数据纠错责任明确到部门、到人员,并将其作为一项日常工作纳入岗位考核。二是全面梳理接口程序,重点关注特殊信贷业务的报送流程,及时与征信中心联系,制定相应的修补方案,从接口程序上把住数据质量关;三是及时处理每日新增数据的反馈报文错误,按时完成每月两端核对不一致数据的纠改工作,杜绝问题累积,确保数据质量的真正提高。

人行征信报告 第10篇

效果、体会和建议

魏国雄 2007年6月21日

尊敬的人民银行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工商银行向人民银行牵头建设征信系统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为商业银行所做的这件好事、实事。同时,也感谢人民银行提供这样好的一个机会,使我能够和大家交流我行近年来在征信系统应用方面的效果、体会和建议。

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我行的基本情况。

一、工商银行基本情况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行已经于2006年10月27日同时成为国内A 股和香港H股上市公司。据统计,截止2007年5月31日,我行流通市值名列世界上市银行第三位,国内机构的资产总额达到7.9多万亿元,贷款余额达到3.76万亿元,继续保持国内第一大信贷银行的地位,贷款不良率为3.47%。其中,个人贷款和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209亿元和1753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63%和0.84%。

与我行是中国最大信贷银行相对应的是,我行拥有庞大的信贷客户群。目前,我行共有法人贷款客户近6万户,个人贷款客户400多万户,信用卡客户1800多万户。自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5月31日,我行累计接受客户信贷申请约1100万次,累计发放贷款4.8万亿元。

面对庞大的信贷客户群和信贷业务量,我行历来十分重视应用科学手段,有效管理和控制信贷风险。自1999年以来,我行先后建立了法人信贷管理系统(CM2002)和个人信贷管理系统(PCM2003),实现以电子化手段综合管理客户评级、授信、评估、信贷审批、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等流程;建立了我行特别关注客户信息系统(CIIS),实现了全行客户信用信息跨专业、跨地区共享使用。

二、人行征信系统在工行的使用情况

虽然我行的CM2002、PCM2003系统的全面应用实现了我行信贷业务的流程化管理,CIIS系统的全面应用实现了我行系统内不良信用客户信息共享,但仅凭我行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跨金融机构客户信用信息的共享,其他商业银行也做不到这一点。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和推广应用,恰好解决了我国各家商业银行无法系统化收集、管理和 使用金融同业客户信用信息的重大难题。我行的应用实践表明,人行征信系统在我行信贷业务的贷前、贷中和贷后各个环节都发挥了良好作用,有效提升了我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尤其是跨商业银行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为我行资产质量、经营效益和股东价值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我行征信系统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我行于2006年1月1日在全行正式投产应用个人征信系统,到今年5月底的17个月间,我行依靠人行个人征信系统共堵住个人及小企业不良信用客户再融资5.29万起、51.12亿元;清收转化不良贷款897笔、1300万元;在贷后管理中预警高风险客户贷款100余亿元;在信用卡营销中剔除了大量不良信用客户。

我行在推广应用征信系统应用中,出现了不少生动、鲜活的事例,现仅举三个应用案例。案例一:2006年6月,一位在其他商业银行有汽车消费贷款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在我行郑州分行申请车贷时被征信系统提示为不良信用客户,我行拒绝为其再融资后,当日又驱车赶往数百里之外的我行南阳分行试图再次申请汽车消费贷款,又一次被我行根据人行征信系统查得的信息拒之门外。

案例二:2006年10月,有四个客户持中国移动通讯公司工作证件到我行珠海分行办理信用卡。我行通过查询人行个人征信系统发现这些客户在征信系统显示的工作单位并 非中国移动通讯公司。后经核实,发现这4名客户系伪造工作证件进行信用卡欺诈,我行不仅拒绝为其办理信用卡,还迅速将这四人的诈骗企图报告了当地公安机关。

案例三:2006年11月,一名客户到我行湖北咸宁分行申请一笔1000万元的小企业贷款,我行依靠人行征信系统发现该企业的法人代表在他行有不良信用记录,我行信贷管理人员除了提示该企业法人代表有信贷违约情况、说明我行不能给其贷款外,还告知如不守信用今后就不能在所有商业银行取得融资。事后,该客户还清了在他行的欠款,表示此事使他深受教育,今后将珍视个人信用记录。

(二)我行领导高度重视,各相关业务部门联动配合,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了人行征信系统在全行的推广应用。从人民银行通报的征信系统应用情况来看,我行在征信系统应用和管理方面走在各商业银行的前列。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行在应用征信系统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为了保证我行的征信系统管理和应用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征信系统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水平,我行从组织推动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做出了具体安排。

在组织推动方面,成立了由总行主管副行长任组长的人行征信系统推广应用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解决征信系统应用管理有关的重大事项;在总行设立了专门管理我行征信工作的专职机构,统一负责全行征信系统的推广应用和业务管理 工作。以上措施从组织上保证了我行征信系统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在制度建设方面,坚持制度先行,先后制定并印发十余个行发文,对征信系统的应用和管理原则及各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能作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禁入”、“关注”和“正常”等不同类别客户的信贷业务政策,提出了明确的征信系统应用要求,顺利实现了将征信系统查询使用全面纳入我行信贷业务流程。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各种形式的征信系统宣传活动,加大征信系统应用情况的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力度等措施,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到了实处。

(三)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人行征信系统应用与我行信贷管理流程的无缝连接。应该说,我行的信息技术在国内同业中还是有些优势的。在推动征信系统应用的过程中,我行决定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人行征信系统的查询使用与我行的CM2002、PCM2003、CIIS系统之间进行无缝衔接。经过努力,我行于2006年11月做到了用户查询信贷管理系统就可以自动访问人行征信系统,从技术上实现了人行征信系统查询使用刚性嵌入我行信贷管理流程。技术上的创新,确保了我行在不增加信贷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我行防范跨金融机构客户信用风险的能力,依靠人行征信系统每月堵住不良信用客户再融资金额由2006年1月手工查询时的1500万元,上升到现在的每月6亿元左右,短短17 个月,征信系统在我行的应用效用提升了40倍以上。

总之,在人民银行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行上下不懈努力,我行的征信系统应用和管理工作已经全面走上正轨。根据人民银行通报的情况,并结合我行自己的判断,我行征信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处于同业领先水平:

 向人民银行上报个人和企业征信信息数据量最大;  个人征信系统查询量居各商业银行之首,月度查询访问量超过100万次;

 实现了将个人征信系统与本行系统联动,实现全行简化版整合型客户信用报告;

 实现了对不良信用客户按照“禁入”、“关注”和“正常”三类自动定级评定;

 引入人行个人征信系统的个人客户信用信息,初步实现了对个人客户进行信用评分;

 实现了对个人征信系统中显示的我行欠款客户主动进行欠款在线催收;

 实现了将中小企业征信信息查询纳入全行中小企业贷款、新增授信业务流程。

诚然,我们深知我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在征信系统应用和管理方面,我们也只是做了一点初步的探索。我们有信心,也期待着未来在人民银行的正确领导下,把我行的征信系统管理和应用工作做得越来越 好。

三、做好下一步征信工作的几点体会

总结一年多来我行的征信系统应用实践,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切身体会。

(一)征信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是人民银行为商业银行做的一件大实事、大好事。目前,信用风险是我国各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多年来都迫切希望找到防范跨金融机构客户信用风险的方法和手段。只有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立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商业银行收集、整理和共享使用他行客户信用信息的难题,为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商业银行领导重视,业务配合是做好征信工作的基本前提。征信工作决不是简单的建几个征信系统,而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将征信系统的使用与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商业银行要真正应用好征信系统,就需要改变原有的业务操作流程。这涉及方方面面,首先需要高层领导下决心,并出面进行组织推动,才有可能推动商业银行的整个信贷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将征信系统的使用全面纳入信贷业务管理体系。同时,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必须明确征信系统应用管理的业务牵头部门,必须依靠信贷管理、风险 控制、管理信息、技术开发等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必须及时投入一定的人、财、物资源,才能持续推动并做好征信的各项具体工作。

(三)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是做好征信系统应用工作的保证。人民银行建立征信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跨金融机构客户信用信息共享问题。但征信系统目前提供的主要是基础性客户信用信息,还需要经过二次加工,才能应用到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中去,才能在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工作中发挥真正的作用。由于各家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不同,人民银行不可能包办代替各商业银行解决征信系统应用中的各种技术和业务问题。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征信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虽然国外一些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由于国情不同、法律环境差异,没有可以直接套用的现成模式。商业银行要想用好征信系统,必须根据自己的业务要求和信息系统特点,大力进行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商业银行自身的征信系统应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四、对做好下一步征信工作的两点建议

我行的征信系统应用实践证明,征信系统对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诚信社会,推动社会诚信体制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维护银行债权,打击恶意 欺诈,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为了使征信系统继续做大、做强、做深、做细,特提出如下建议,供人民银行领导参考:

(一)加快征信立法步伐,明确失信惩戒标准,保障商业银行利益。征信的本质是公民以部分隐私权换取贷款便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征信工作而言,制度平台的建设比技术平台的建设更为重要。尤其在当今IT技术日新月异情况下,许多技术构想都可以很好地实现。但是,制度建设却远未达到如此境界,尤其在征信领域,许多基础性的、开拓性的立法工作仍有待我们去做。根据国外经验,征信工作要顺利开展,必须要有一系列法律安排作保证。而我国现行法律中只有对公民名誉权、隐私权保护的相关规定,而对于失信惩戒没有明确规定,这不利于全民诚信意识整体提高和保护商业银行合法权益。因此,建议人民银行推动国家尽快出台有关征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

(二)依托征信系统,在商业银行开展执行“抵销权”试点工作。大部分不良信用客户存款和积欠本息不在同一家商业银行。例如,我们通过个人征信系统的应用发现,约44%欠款不在我行的个人客户在我行有存款或其他金融资产,而约35%的我行欠款客户在我行的存款和其他金融资产几乎为零。这使得商业银行很难执行“抵销权”,不良客户的失信成本很低。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诚信体制和失信惩戒机 制建立也缺乏基础。建议由人民银行牵头,依托征信系统,在国内商业银行中对不良信用客户跨行的欠款和存款进行追偿抵扣,维护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我行在应用人行征信系统方面的一些初步认识、体会和建议,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上一篇:探究性思考与数学教学下一篇:福娃历险记7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