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义诗,就义诗张剑珍,就义诗的意思,就义诗赏析

2024-07-05

就义诗,就义诗张剑珍,就义诗的意思,就义诗赏析(精选8篇)

就义诗,就义诗张剑珍,就义诗的意思,就义诗赏析 第1篇

就义诗,就义诗张剑珍,就义诗的意思,就义诗赏析 -诗词大全

就义诗

作者:张剑珍朝代:近代 人人喊伢共产埃

死都唔嫁张九华!①

红白总要分胜负,

白花谢了开红花!

就义诗,就义诗张剑珍,就义诗的意思,就义诗赏析 第2篇

作者:魏 朝代:近代 又吹号筒又拿枪,

疃嗍勘来送丧,①

疃喙僭弊鲂⒆樱

《就义诗》原文及赏析 第3篇

就义诗

朝代:明代

作者:杨继盛

原文: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译文

我本为浩然正气而生,仅为国而死,浩气当还于太空,虽我将死,但担心可永存,可千秋万代照耀后世。

生平早有报国心,却未能报国留下遗憾,留下忠魂作厉鬼仍要为国除害杀敌作补偿。

注释

①浩气: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还:这里是回归的意思。太虚:太空。

②丹心:红心,忠诚的心。千古:长远的年代,千万年。

③生平:一辈子,一生。报国:报效国家。

④忠魂:忠于国家的灵魂,忠于国家的心灵、精神。魂:作者的原意是指死后的魂灵,这是古人的看法。

赏析

杨继盛,明代爱国将领,曾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坚决主张抗击北方鞑靼的入侵,反对妥协误国。先是上疏朝廷,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后又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造毒刑,被杀害,死时年仅四十岁。

杨继盛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和气节,感动了京城百姓,深得民心,在押解他去会审的途中,观看的.百姓充满了街道,以致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人们不仅齐声叹息,而且为之流下了热泪。他死了以后,他的朋友王世贞、王遴冒死备下棺材装殓了他,京城百姓流着泪交相传诵他的弹劾严嵩疏和就义诗。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罢官;后十年,严嵩削籍为民,抄没家产,严世藩伏诛;后十一年,明穆宗即位,为杨继盛平反,谥忠愍。所以杨继盛又被称为“杨忠愍”。

这首诗便是他临刑前作,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就义,是为了正义而付出生命的意思。作者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就义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4篇

杨继盛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和气节,感动了京城百姓,深得民心,在押解他去会审的途中,观看的百姓充满了街道,以致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人们不仅齐声叹息,而且为之流下了热泪。他死了以后,他的.朋友王世贞、王遴冒死备下棺材装殓了他,京城百姓流着泪交相传诵他的弹劾严嵩疏和就义诗。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罢官;后十年,严嵩削籍为民,抄没家产,严世藩伏诛;后十一年,明穆宗即位,为杨继盛平反,谥忠愍。所以杨继盛又被称为“杨忠愍”。

这首诗便是他临刑前作,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作者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呼喊,感人肺腑。

《就义诗》创作背景

《就义诗》 第5篇

【教材分析】

节选自冀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课。诗言志,本文所选诗《就义诗》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就义诗》语言朴素,铿锵有力,字里行间道出了作者对死亡的大义凛然,以及对同志的企盼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

热血男儿、革命志士,充溢着一种为理想和信念而献身的壮志豪情。【学情分析】

崇尚正义是人性之高的品格和境界。“朝闻道,夕死可矣!”,真理与正义的价值之所以高于声明,是因为生命有限而真理永存,是因为至真、至善、至美的品性与情操,能够化育出一代又一代无数具有真意义、真价值的生命,正是“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

一、引导学生吸纳优秀人物的正义感,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二要体味人物真切的感情,从而活化于儿童的心灵。【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就义诗》。情感目标

感受诗中的浩然正气,体会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豪情壮志、坚贞不屈的品格以及为了真理不畏牺牲的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借助音像等形象、直观、感性的材料,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歌内容,并感情朗读,熟读成诵。【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夏明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师:同学们,当你偎依在母亲的身边玩耍时,当你畅游在书的海洋时,你可曾想到,是谁为我们换来幸福的生活?对,是无数革命先烈,当一个革命者面对着敌人的屠刀,表现会是怎样呢?(学生凭经验自由回答)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革命者的风彩吧!

2、师板书《就义诗》。

二、自由读诗,教师检查

1、小组自由读诗,认读生字,交流诗的意思。

2、教师检查,理解诗句。指导生字“砍”

3、学生质疑。

4、集体反馈。引导学生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读中理解、情感升华:

1、师: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谁能介绍一下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2、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然后回答。学生根据所查资料介绍作者、时代背景。

3、播放课件,入情入境。

4、体味诗句的意思,感情朗读。

(诗的前两句充分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只要我们坚持的是真理,砍头又算得了什么?一个革命者对人民、对革命的耿耿丹心,闪烁于诗的字里行间。

后两句:但是杀了我还会有更多的革命者站出来,无数革命志士会接过我的枪,继续战斗,迎接胜利的曙光。表达了作者对前途乐观,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4、师:读完诗歌,你觉得夏明翰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

5、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这首诗,看哪句诗最能说明夏明翰是一个不怕牺牲的人。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收取围绕重点的共性问题,以便组织学生讨论)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突出“不要紧”、“只要”等词语。还要读出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三、指导书写

四、拓展延伸

播放《烈火中永生》剪辑。

《就义诗》原文及译文 第6篇

原文:

就义诗

杨继盛〔明代〕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译文:

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但一颗耿耿丹心照耀千古。

这一生还未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下忠魂来弥补。

赏析:

杨继盛,明代爱国将领,曾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坚决主张抗击北方鞑靼的入侵,反对妥协误国。先是上疏朝廷,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后又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造毒刑,被杀害,死时年仅四十岁。

杨继盛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和气节,感动了京城百姓,深得民心,在押解他去会审的途中,观看的百姓充满了街道,以致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人们不仅齐声叹息,而且为之流下了热泪。他死了以后,他的朋友王世贞、王遴冒死备下棺材装殓了他,京城百姓流着泪交相传诵他的弹劾严嵩疏和就义诗。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罢官;后十年,严嵩削籍为民,抄没家产,严世藩伏诛;后十一年,明穆宗即位,为杨继盛平反,谥忠愍。所以杨继盛又被称为“杨忠愍”。

这首诗便是他临刑前作,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作者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呼喊,感人肺腑。

创作背景:

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冒死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状。他将严嵩指为“天下之第一大贼”。他在狱中三年,最后严嵩把他的名字偷偷添加在死刑犯名单的后面,终被惨遭杀害于西市。年仅40岁。这首诗即为他临刑前所作。

作者简介:

《就义诗》教案1(写写帮整理) 第7篇

1.品味诗意,体会诗人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2.感悟革命者强烈的民族责任感。3.了解吉鸿昌,背诵诗歌。

导入

吉鸿昌说“我是中国人”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剌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招待中国人,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到:“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了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1932年,吉鸿昌回到祖国,率领抗日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后来不幸被敌人诱捕,就义前他挥笔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认识作者

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旅、师长。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人称“吉大胆”。1930年9月接受蒋介石收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不愿替蒋打内战,态度消极。1931年8月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出国“考察”。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寻求国际声援。1933年5月,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察北日伪军进击,将日军驱出察境。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继续进行抗日活动。同年11月9日被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刺伤被捕,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英勇就义。

【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虽寥寥几笔,却将他临难时的愤懑之情直泻而出。1933年5月,吉鸿昌联合冯玉祥等组织抗日同盟军,同日军展开了英勇的战斗。同盟军军纪严明,同仇敌忾,收复了许多失地,深受全国人民的拥护。大敌当前,外侮在即,然而蒋介石政府却不顾全国人民的意志,公然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外屈膝退让,对内疯狂屠杀抗日爱国志士。在生死的关头,吉鸿昌已将自己个人的命运同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自觉地联系在了一起。体现出了一个革命者博大宽广的胸怀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后两句,紧承上句,“国破尚如此”, “国破”是因其壮志未酬身先卒之憾恨而让他刻骨难忘。东北沦陷,生灵涂炭,而日寇的野心也肆意膨胀,华北危急,平津告难,在此国之将亡之际,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依然推行其不抵抗的卖国政策。吉鸿昌早已抱定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毅然决心。如果不能死在抗日前线上,那么留此头颅又有何意。其悲壮之势,豪迈之情,直逼云霄。

小结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精神呢?

诗歌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袒露了作者不甘受奴役,不愿当亡国奴的民族气节,为没有能够死在抗日的战场而深感遗憾和对民族前途的无比担忧以及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牺牲精神。

练习就义诗 杨超

漫天风雪漫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愁。【注释】杨超(1904-1927):江西德安人。1925年在北京大学加入共产党,1927年不幸被捕,在南昌市得胜门外下沙窝牺牲。

1.默写吉鸿昌的《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2.第一句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悲壮寥廓。为悲壮和从容就义做铺垫和渲染。

3.第二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反问。更加强烈坚定的表达了作者不怕牺牲的的革命精神。4.三四两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决心和理想? 写作者死后还要继续革命,消灭敌人。表达了革命到底的决心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革命《就义诗》3篇 就义诗 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 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 留作忠魂补

就义诗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①这首诗,是杨超烈士就义时高声朗诵的。

②春秋时代,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没有一点罪而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胥逃到吴国,取得了吴王的信任,起兵打进楚国京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报了杀害他父亲和哥哥的仇恨。这里是说革命必将获得胜利,烈士的鲜血绝对不会白流,具有英雄气概的革命同志一定会向敌人讨还血债的。

------------------[出处] 引自“革命烈士诗抄(萧三主编)”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net)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注 释: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真:真理

就义诗,就义诗张剑珍,就义诗的意思,就义诗赏析 第8篇

(2课时)教案

课前预习:

1、查阅工具书解决诗歌中的字词。了解作者写诗时的险恶环境。

2、熟读诗歌,读准诗歌的节奏。

3、摘抄诗中最能表现革命气节的诗句。

相关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诗文的基础上,理清诗文内容。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学习革命党人的革命立场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评价任务:识记诗文中的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背诵诗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位外国的革命者,他们身上那种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感染着我们。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中国的革命者,他们在敌人的监牢里,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也没有屈服。他们就是-----(学生回答)

自学检测:

2、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叶挺(1896-1946),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吉鸿昌(1895—1946), 早年参加西北军,以英勇善战升为旅、师长。1928年入北平陆军大学特训班学习。1929年起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十军军长、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军军长。1930年所部被蒋介石调驻河南,因反对进攻中国工农红军,被强令出国。“一二八事变”后回国。1933年5月联合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出师抗日,收复多伦等地,使全国抗日士气大振。同年10月,同盟军在国民党军队和日伪军夹攻下失败。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同年11月9日被国民党复兴社 特务刺伤抓住捕,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英勇就义。陈然(1923—1949),河北大名人。抗日战争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曾任中共重庆市委领导的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特支书记。1948年4月22日晚,在刚印好第23期报纸后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在狱中受尽各种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特务逼迫他写“自白书”,他严词拒绝,并在激怒中写下了不朽的《我的自白书》诗篇。

朗读诗歌

1.听录音,注意其中的字音、节奏、停顿、重音、语气、语调以及作者的情感。

2、自由读文两遍。提示:(“/”表示节奏,着重号表示重音朗读,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表示升调,“↓”表示降调。)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我的“自白”书 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由,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学习《囚歌》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节诗

1、诗里的“人”和“狗”指的是什么? 明确:“人”指坚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2、读完第一节诗,你明白了什么? 明确:“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叫喊诱骗革命者变节投降充当叛徒。

过渡:这一节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当时摆在狱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坚贞不屈,意味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充当叛徒,出卖革命,将得到自由。作者选择哪一条路呢?第二节诗告诉了我们。第二节诗

思考:作者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做出怎样的回答? 明确:我迫切希望得到自由,但我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革命者是决不会向敌人屈膝投降当叛徒的。

这节诗中也有一个“自由”,它跟第一节诗中的“自由”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一节诗:所谓的自由;第二节诗:真正的自由。作者要什么样的自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叶挺同志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的决心,表现了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过渡:为什么叶挺同志有这么强烈的决心,是什么支持着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我们来看第三节。第三节诗

自由读第三节。找是什么支持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

明确:是“地下的烈火”也就是革命的烈火,即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2、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说说作者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吗? 明确:(1)“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2)“活棺材”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3、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所以,诗人决定怎么做?

明确: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自己连活棺材一齐烧掉,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叶挺将军想要自由么?叶挺将军能要自由么?

明确:第一小节:能,不能;第二小节:想,不能;第三小节:不能,也不想。诗小结:

郭沫若在《叶挺将军的诗》一文中曾如此评价叶挺将军的《囚歌》:“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叶挺将军的这首诗,曾被谱上乐曲,与文天祥的《正气歌》一起,被囚禁在这所法西斯集中营中的志士们所咏唱,维持着他们作为人的不可摧折的尊严。学生齐背这首诗。

学习《就义诗》回答下列问题

1、诗中的“今日羞”和“国破尚如此”分别指的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今日羞”指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国破尚如此”指的是祖国大片河山被日本占领。对不能继续杀敌报国、壮志难酬的遗憾和对国民党反动派不顾民族大义做法的痛恨。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精神呢?

明确:诗歌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袒露了作者不甘受奴役,不愿当亡国奴的民族气节,为没有能够死在抗日的战场而深感遗憾和对民族前途的无比担忧以及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牺牲精神。小结:背诵本首诗。

学习《我的“自白”书》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节诗

1、“沉重、带血的刺刀”体现了敌人的什么特点?这节中 的“任、不需要、哪怕”体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质?

明确:体现敌人的凶残,对陈然是严刑拷打。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品质。

2、这节“自白”的意思

明确:指出卖同志、交出组织、背叛革命的投降书。

3、这节主要讲了什么?这节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质?

明确:敌人威逼陈然写自白书,他严词拒绝了。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誓死如归的品质。第二节诗

1、这里的“人”指谁?“高贵的头”指什么?“怕死鬼”是指哪种人? 明确:“人”指革命者。“高贵的头”,指崇高的理想,坚强的革命意志,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怕死鬼”指贪生怕死的叛徒。

2、作者拒绝自白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此节中“自由”是什么意思 ? 明确:原因是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自由是出卖革命,为敌人卖命,是在敌人控制下的自由,实际上根本没有自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答:反问句,蔑视敌人,为正义事业舍身的浩然正气。小结:这一节讲了不自白的理由。

第三节诗

1、“魔鬼的宫殿” 指什么? 明确:比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2、“放声大笑,高唱凯歌”等词语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对革命的乐观自信,对胜利充满信心。

3、这节中的自白没加引号,指的是什么?

明确:这里的“自白”书其实就是国民党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宣判书,也是与敌人斗争到底的战斗宣言。这一节写什么?

明确:表现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气魄。

诗小结:这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誓死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背诵《我的“自白”书》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的三首革命烈士诗,慷慨壮烈,大义凛然,读之令人振奋。再来背诵体会诗歌所体现的感情。课堂检测:

1、根据提示,按课文内容填空。(1)《囚歌》一诗中表达作者对埋藏旧世界的热烈期望和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就义诗》中表现作者为抗日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诗句是。(3)《我的“自白”书》一诗中表现作者面对死亡仍矢志不渝,对胜利充满信心的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首诗歌分别表现了革命者怎样的精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就义诗,就义诗张剑珍,就义诗的意思,就义诗赏析】相关文章:

刘胡兰慷慨就义原文09-29

上一篇:学校荣誉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下一篇:加拿大高中毕业证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