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智慧城市专题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2024-07-17

中兴智慧城市专题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精选6篇)

中兴智慧城市专题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第1篇

智慧城市,美丽中国

——“智”造师眼中的世界

智慧城市大厦耸立云霄,起自“智”造师在砖瓦间的构建。他不仅带我们畅想智慧城市的宏伟蓝图,还以中式笔法,勾绘出智慧中国的旖旎画卷。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位“智”造师的故事,他不仅带领我们看到了“智”造师眼中的智慧世界,更引领我们跟随其去探寻智慧的足迹,体味智慧城市的瑰丽景观。

“智”造师眼中的世界

一、安定的诺亚城市

维护城市安全和谐,你所能依仗的不仅是孤单的机械战警——智慧,让城市真正步入安定和谐。

1、稳定之本:平安城市——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社会转型期,城市中充斥着众多不安定因素。安全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但城市环境错综复杂,茫茫人海中,怎能快速准确地识别犯罪嫌疑人?单凭“警察”人力无异于杯水车薪,智慧型的平安城市需要借助高科技的火眼金睛。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和各种自然灾害,做到不稳定因素的提前预防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有效应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平安城市是一个覆盖整个城市的集成式、多功能、综合性大型监控报警系统,业务范围涵盖治安、交管、消防、刑侦等多个公安警种,包括图像监控与报警系统(包括车载移动摄像终端系统)、重点要害部位监控与报警系统、居民小区技术防范系统、机动车防盗防劫报警系统、道路交通监控和卡口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等独立而又互相协作的

子系统。

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集成了应急指挥系统、网络视讯系统、定位系统,基于云计算平台,通过光纤网络、3G网络、无线网桥等网络接入部署于“三区三口”,各种企业、居民小区的监控和报警前端、城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应急指挥中心、各级监控中心、视频会场、移动指挥车实现对城市的管理和紧急事件的指挥和处理。解决方案亮点:

丰富的业务功能,多种系统融合:与CERS系统级联融合,统一接警,实现电话、短信、告警“三合一”接警;

覆盖良好,部署快速,直达基层:LBS定位系统融合视频监控,做到统一调度,精确处理;

低成本、高收益:预案规划设置,有效提高应急指挥组织效率; 可靠安全、保密性高:多种网络接入和备份手段,保障应急安全;

平战结合,提高政府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融合视频监控,便于领导快速决策; 好管理、易维护:好管理、易运维,几大系统一套网管平台; 基于云平台,减少部署、维护人力投入。客户利益:

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适应于有线、无线以及混合网络,覆盖整个城市,不留任何死角;

丰富的高清和夜间监控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 强大的智能分析云,提升主动预防能力;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

融合城市应急系统、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定位、GIS、GPS、门户网站、一卡通等,各系统无缝连接。统一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融合物联网技术,准确获取相关城市数据,帮助政府做出科学的决策。

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中国新疆、吉林、江西等地,以及苏丹、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白俄罗斯、乌拉圭等国家,丰富的海内外项目实施经验,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稳定之纲:电子政务——中兴通讯无线政务网综合解决方案

一张智能的无线政务专网,不仅维护着城市的安全运行,还将在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市政市容、能源环境、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构建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帮助政府部门拜托固定的办公空间,为民众提供“时时处处”的政府服务。

智慧城市运行涵盖公共安全、市政管理、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监控等多个方面,各方面工作都需要信息化手段的保障。公众电信业务已不能适应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的要求,需要将传统通信技术与新兴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相结合、固定应用和移动应用相结合、信息监控和指挥调度相结合,在保障信息安全可靠的同时,利用视频、语音、数据的融合通信技术来支持城市运行的各方面工作。

无线政务专网正式在这种需求下诞生的,专网采用先进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无线通信技术,使用1.4G频率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一张能够提供高带宽、高速率、可移动、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稳定服务的无线业务承载网络。其系统结构如下:

解决方案亮点:

Ÿ 采用TD-LTE技术,这是3GPP组织定义的4G无线通讯技术,非常适合在专网领域的非对称性业务,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传输速率,远大于目前主流的移动公网通讯能力

Ÿ 中兴通讯可以提供包括终端设备、基站设备、核心网(大型核心网、小型化核心网)、电源设备、承载网络、运营支撑系统、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在内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Ÿ 系统支持集群通讯功能,支持语音、数据并发的多媒体集群功能

Ÿ 中兴通讯可以提供丰富类型的终端,解决各种业务的应用场景。终端包括:室内室外型的CPE设备(将LTE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数据卡、通信模块、智能平板和智能手持终端等

Ÿ 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保证系统安全可控。方案提供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软硬件可靠性、应用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措施 客户利益

Ÿ 提升城市应急通信的保障能力,专网专用,确保任何情况下的信息通道的通畅 Ÿ 实现政务的移动办公,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Ÿ 提供智慧城市感知层的无线宽带接入,尤其是高清视频监控等对于传输带宽要求比较高的终端接入,为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网络支撑平台 通过网络建设,运行,带动当地物联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稳定之锤:应急联动——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 维稳保平安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多,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生产事故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扩大,能源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抬头。例如2008年1月底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过程,2008年5月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2009年肆虐全球的H1N1流感,新疆乌鲁木齐打砸抢事件等等。连续的特大事件暴露出了很多应急管理和处置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合理应对新社会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雅安地震是政府在重大灾难性事件面前的又一次大考。从地震发生到启动I级救灾应急响应,政府在此次地震中只用了3小时。五年前汶川大地震,此过程花费8小时;三年前的7.1级玉树地震,此过程花费近4小时。这其中,智能化的应急联动救援体系功不可没。

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内容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呼叫中心系统、接处警系统、数字调度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

系统、城市空间地理信息GIS系统、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系统、大屏幕系统、数据中心和系统应用集成平台等,能够快速的对各种警情进行响应,并且在应对各种重大警情时,将现场的实时画面传回指挥大厅,指挥长官在对现场情况作出足够观察后对各种警力人员做出行动指示。其组网如图一下:

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图

呼叫中心系统:能够对多种形式的报警(包括固网、手机语音、手机3G视频、短信、网络以及视频监控点和传感器点报警等)进行统一排队及调度分配处理,并自动判定是否误报或恶意报警。

接/处警系统:实现接警、处警功能。接警中心统一接听和处理市民的报警、求助电话,处警中心接收接警中心转发的警情数据,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定位、空间分析功能,对所有的资源和警力通过一体化的数据传输和通讯调度台进行统一管理、指挥和调度。数字调度系统:完全综合了调度机和大型局用交换机的优点,不仅具有调度机的内外线调度功能、排队功能、录音功能,而且综合了局用交换机强大的交换、组网能力,提供给用户众多新业务、数字业务,为控制中心操作人员提供一个强大和调度平台。

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时空分析和综合信息的全面掌控,自动生成或启动相关处理预案,有效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工作效率。

GIS/GP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录入测绘部门提供的地图空间测绘数据及属性信息,形成丰富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可提供道路分布、政府、公安、消防、医院、驻军等静态目标的位置信息,还能通过各种定位技术(LBS或者GPS)获取并显示各种价值目标的移动位置信息,并且在GIS屏幕上对各分布警力、视频监控点、传感器监控点等进行集中监控和可视化的调度指挥。

视频监控/会议系统:视频监视/会议系统为指挥中心提供实时的可视化监控平台,并可即时召开视频会议。该系统可对现场图像进行各项处理,并实现大屏幕显示集中监控与切换。系统及应用集成平台: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统一集成平台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及互联互动。各子系统作为集成平台的终端注册到平台,由平台实现各终端之间的联动功能。各终端可向平台申请资源,平台可根据给定的图形化界面定制业务流程,当各终端申请的资源达到定制业务的阀值后,平台将自动触发定制的业务。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优势:

基于软交换的NGCERS能够实现真正的多途径报警接入;

计算机辅助调度、预案处理和资源共享能够提供更加科学的处警抉择;

GIS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调度、视频监控、GPS系统的有效结合,能够提供更加智能、可视化的出警调度;

为不同规模、不同空间布局的调度中心提供更加灵活的系统组网方案; 使用VoIP技术,大大降低了设备费用;平滑扩容升级能力; 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稳定之链:数字城管

数字城管应急指挥中心信息采购员小徐在自己负责的责任网格上“巡逻”时发现,一个花园入口处不知是谁扔了一张沙发在那儿。破旧的沙发不仅影响路面美观,还给往来行人和车辆造成恶劣不便。发现问题后,小徐立即通知相关负责部门。从发现问题到着手解决问题,时间没有超过15分钟。

这个“网格”即数字城管系统,以数字化手段将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如房屋建筑、道路、水系以及各类城市公共设施,通过普查与地理编码,移植到计算机系统中去。借助这个平台,哪条路上的路灯不亮,哪出下水道的井盖丢失了,哪个社区垃圾未清扫,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正在让城市更美好!

二、经济的新引擎

1+1≥11?这样的经济增长公式并非谬论,智慧城市,让这一切触手可及。

1、智慧旅游:自由行者——中兴通讯智慧旅游解决方案 新经济环境下,旅游业对扩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愈发明显。智慧旅游将实现景区信息共享,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通过信息平台自由办公、咨询。安全、自由、智能的氛围将为城市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动与色彩。

中兴通讯智慧环保解决方案化身自由行者,为城市的经济的添砖加瓦。项目背景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

秦皇岛的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集中性、质优性、独有性等特点。山海关老龙头景区、北戴河海滨景区双双入选“中国旅游胜地40佳”。全市现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32家(34处),星级饭店57家,175家旅行社,各语种导游人员2500余人,旅游从业人员14万人。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1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8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6.2%)。

秦皇岛市旅游地图

继秦皇岛市被纳入国家现代服务业改革试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及创新城市试点后,2012年12月,又被国家旅游局纳入全国33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秦皇岛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内将利用网络技术,整合相关资源,推进城市旅游管理系统化、智能化。客户需求

秦皇岛旅游信息化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 ■ 旅游资源分散、行业协同度不高

由于旅游资源信息化建设落后,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标准、行业资源应用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同时缺少统筹协调,导致旅游资源相互协同度低、宣传度不够,甚至一些网站发布错误虚假信息,对旅游形成误导。■ 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信息化基础薄弱

首先,大部分涉旅单位都没有自己独立的网络域名,无法开展电子商务,旅客更无法及时获悉产品与活动信息。

准确性比较弱。

秦皇岛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整体框架图

从框架结构上看,智慧旅游建设分硬件资源建设、智慧旅游能力集成系统、服务体系、网络、终端等5个层面,并且和智慧城市的保障支撑体系相融合,最终有效支撑战略咨询层面的决策分析。即: ■ 硬件资源层

共享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硬件资源,通过云计算的模式进行部署,搭建秦皇岛智慧旅游服务系统的基础设施,通过虚拟化、云存储、云计算、云调度、云管理的模式来进行搭建,为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存储信息数据。■ 智慧旅游云平台

进行数据资源和基础能力的整合,按照服务的类别和信息的属性建立规范的旅游资源数据库,制定旅游行业数据标准,充分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海量存储秦皇岛旅游信息,在辖区内共享公共的旅游数据资源,支持各个区、县的旅游平台的建设。智慧旅游云平台包含旅游行业基础支撑资源库以及运营支撑服务。旅游行业基础支撑资源库包括:景区资源数据库、旅客资源数据库、行政资源数据库、交通资源数据库、导游资源数据库、商业资源数据库、多媒体资源数据库、GIS资源数据库和其他资源数据库。运营支撑服务包括语音能力、消息能力、视频能力、IT能力、融合能力、交互能力等,并提供统一的管理功能。■ 服务层

提供面向旅客的公众服务、面向旅游企业管理服务、及面向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服务。■ 网络层

智慧旅游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全球定位网络(GPS)四大网络之上。■ 终端层

支持手机、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PC、触摸屏等多种设备的接入,国内外游客或使用对象能够通过身边的设备随时随地获取秦皇岛旅游相关资讯,享受智慧旅游服务。秦皇岛智慧旅游建成后,将为游客、管理部门、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智慧园区:高效集合——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传统园区建设者对于园区建设只做到九通一平,即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入驻企业、园区管理方的需求,亟需一种能解决传统园区缺乏整体规划、信息重复建设、信息服务薄弱、资源浪费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经济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试验田、创新者。当经济园区牵手智慧园区,两者的结合既整合当今知识经济、创新、分工协作、信息化等产业发展特点,更将园区服务与管理推向更高水平。高效整合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是中兴通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强劲引擎。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整体建设方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园区企业服务的服务平台,通过园区的良好的服务环境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企业做宣传和后备支持。二是为园区管理方提供的园区管理平台,为园区的管理方提供综合的政务能力和园区管理手段。具体内容请参见下图: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整体方案策略图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低碳、智慧的具体体现在:

1)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把园区管理会和园区企业等各方面资源整合,提供统一、综合的软件平台。此软件平台为园区管理方和企业提供智能的软件环境和应用。2)中兴通讯的软件平台为管理会和企业提供了网络虚拟园区的技术手段,增强了园区企业间、企业与管委会政府、员工与员工的沟通能力;同时,提升园区综合水平,提供园区的总体知名度。

3)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可以为园区企业和入驻企业提供低碳、高效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软件平台介绍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核心是统一、综合的软件平台,此软件平台包括PaaS云计算平台、运营支撑平台和物联网(M2M)平台。PaaS云计算平台

PaaS云计算平台整合电信、互联网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把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资源池化,根据园区的应用环境融合多方业务、支撑方面的能力,对外提供开放、简单、高效的PaaS应用开发环境。通过此PaaS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开发出适合不同企业类型的应用。同时中兴通讯针对园区的企业提供了桌面云、协同办公、融合通讯、全程电子商务、财务、教育、商旅等等方面的应用。运营支撑平台

运营支撑平台包括IT资源的监控、资源的管理、运营管理、IT运维管理、业务运营门户等多个部分。该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业务运营、主机托管、业务发布等多种应用的运维和计费等工作,使园区的管理方从园区建设中获益,从而达到企业和园区管理方的双赢。

物联网(M2M)平台

物联网(M2M)平台包括了终端服务、应用服务、定制业务等模块,集成了运营支撑、网络接入等模块,对外提供了管理门户和应用使用门户,并且为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需要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状况,实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保大局。实现这一目标,其关键在于提高环保部门综合决策、环境监管、预警防灾以及公众服务的能力。环境在线监测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环境在线监测平台,提高环境监测效率,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提升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中兴通讯环境在线监测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架构,主要包括应用层、平台层和基础设施层,并通过门户服务系统作为内部和外部的统一接口,为政府环保管理机构、企业和社会提供环境在线监测解决方案。应用层提供环境在线监测平台主要的功能——水质监测、烟气监测和噪声监测,对数据、业务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软件集成系统,还实现日常办公应用、环境管理和监控及决策支持;平台层包括支撑平台和环境云数据中心,支撑全局的环境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层包含基础硬件和软件系统、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是平台层和应用层的基础物理设施。

方案优势

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架构,构建统一环境监测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互联,实现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

实现对水、空气、烟气、噪声等污染的统一监测,减少系统建设上的投入,同时提供系

统的易用性。

理清业务规范和流程,使客户业务执行规范化、业务办理流程化、管理维护方便化、信息系统模块化;

采用标准的技术路线,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实现数据统一交换与共享,全面整合现有信息资源。

采用松耦合、可扩展的架构,使系统可随着业务的增多而扩容,而系统结构无需改变。客户利益

通过环境监测平台的建设,实现环境监测提供信息化、自动化,提高环保信息化能力。环境监测平台提供大气、水质、噪声等全方位的监测数据,可以方便地进行相关环境业务办理,还能提供日志、系统管理等功能,提高环保部门行政效率,提高环保部门形象,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

整合各业务子系统,帮助客户建设省/市/区级的环监平台,实现现有系统的整合接入,实现环境数据的规范上传、管理,帮助政府发布可靠的环境数据,提高环境的可感知度,从而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环境在线监测平台采用标准的、可扩展的架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使平台在系统结构无改变的情况下,可随着监测目标增加、监测参数要求提高、功能的添加而随之扩展,减少相关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

三、生活的幸福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城市人口膨胀,数字化水平、资源服务水平却相对滞后的当下,智慧城市的诞生,把更智慧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普通市民生活中,着力解决交通、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陈疾旧疴,让人民群众真正“幸福”起来。

1、教育,国之根本——中兴通讯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再穷不能穷教育”贯穿中国人的教育理念,而教育发展水平低下,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仍是中国教育亟需解决的两大难题。

中兴通讯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让人民尽享幸福民生。

项目背景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

黄冈市的基础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湖北省黄冈中学创办于1904年,是基础教育的全国名校,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为促进黄冈市的教育发展,中兴通讯为黄冈教育局规划与建设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与管理平台、智慧校园与智慧教师,将黄冈打造为国内教育信息领域的典范,实现教育服务经济的总体目标。客户需求

黄冈市教育部门对在教育信息领域的主要需求如下:

1.建设区域性教育资源与管理平台的建设:提升学校与区域之间的课件、试题等资源共享,提高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2.推进智慧教室与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水平,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录播、方便的课件访问等功能;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3.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理论结合实际,建立科学、规范的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应用于区域和学校的教育网络覆盖、设备、教室等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建设。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实现硬件资源弹性调配,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硬件建设和维护成本。解决方案及客户收益

中兴通讯凭借在教育行业多年的成功经验,和对教育云平台、终端和教育信息化的大量投入,在黄教育信息项目,针对客户需求,经过多轮沟通探讨,最终制定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整套基于教育云平台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黄冈“智慧教育”项目建设内容总体概括为:“关注一个模型建设,构建黄冈特色三通两平台,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线。”

(三通为: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两平台为教育资源云平台、教育管理云平台)。

黄冈智慧教育总体建设架构图

通过平台建设,“智慧教育”以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基础,覆盖了从个人、班级、校级到区域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平台建设,解决了黄冈市教育系统中师生互动,学校资源库建设与区域资源共享与教育管理等问题,促进教育升级,带来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医疗,心之顽疾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在中国,“就医”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儿,而“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是老百姓心口的顽疾

3、交通,马车之苦——中兴通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远远超过路网能力的增长,造成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日益恶化。同时,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传统依赖增加路网能力来解决交通问题的措施远远不能满

足要求,高新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应用势在必行。智能交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均已规划“智慧城市”,而“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借助先进的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从以下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管控和服务能力,构筑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交通体系。

提高交通管理和控制水平:通过广泛感知,全面收集路网交通相关信息,实现路网状况动态感知和实时控制,减少交通拥堵,全面提升路网运行效率;通过电子车牌防伪技术,杜绝假牌套牌车辆,保证合理税收,并方便肇事追溯。

保障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通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广泛部署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并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方便市民“高效 安全”出行。

保护环境、服务经济:将交通安全、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等纳入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中,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系统,采用感知层、网络层、综合管控平台和各种交通行业应用的四层架构,以统一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为依托,以现有交通信息网络、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系统和各地市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加强对全市主干路网交通信息和营运车辆的动态信息采集、汇总、融合。并通过对应用的互联、数据中心建设和应用整合三步走平台建设方式,实现交通业务的延续、优化和创新。其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架构图

解决方案亮点

1)完备的解决方案:满足智慧交通系统建设需求,实现与现有交通系统便捷融合,并全面降低交通运营者的运维成本。

Ø “云计算”+“视频监控”+“车联网”,实现精确感知、畅通信息、智慧调度; Ø TD-LTE无线承载和GoTa专用调度系统,安全承载、高效服务;

Ø 智能、开放、高效、安全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实现全方位交通信息应用共享挖掘; Ø 通过云平台海量信息收集存储能力,建立数据仓库,根据数据挖掘模型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业务仿真,提供决策参考。

2)快速研发交付,端到端顾问式服务: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丰富的行业经验,实现物联网行业端到端的产品及方案交付,成功打造诸多交钥匙工程,得到用户极大认可。3)高效的售后服务机制:遍布全球的售后服务网络,保障客户实时、方便、快捷地享受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持服务,以及稳定可靠的售后保障。客户利益

对城市的产业拉动,增加营收: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网的通过能力,提高城市机动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智能交通平台的搭建帮助拉动城市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围绕城市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创新项目、引进并重点高新产业,帮助政府增加产业营收。

便民的交通信息服务:方便市民获取实时交通信息,出行者可进行实时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的选择,交通管理部门可自动进行合理的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

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将城市中人、车、路、环境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满足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和谐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需求,有利塑造宜居的城市品牌形象,吸引并留住高新技术人才,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4、市民一卡通,点亮智慧城市新生活

随手一扫,购物、点餐、医疗、公交全搞定,智慧城市市民一卡通就是这样的便捷。如同智慧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碰触精灵,see it,tap it,它会带你找到智慧生活的梦幻世界。

市民一卡通,是点亮智慧城市新生活的火花。中兴市民一卡通,将把我们带入智慧生活的梦幻世界。

专题出处:企业网D1net

专题链接:http:///s/24/

中兴智慧城市专题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第2篇

2012年广东省大学生

电子设计竞赛-智慧城市专题竞赛章程

一、总则

1.指导思想与目的当前全球化竞争加剧、产业亟需升级转型,相关产品向智能化、高科技、综合功能方向发展,新发明、新创造、新技术产品层出不穷,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常规指定命题的竞赛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为适应产业升级转型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次竞赛探索开放式命题模式,旨在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创新思维,促进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继续推动我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系统与课程内容改革,最终与广东省乃至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接轨。

2.竞赛特点与特色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深入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从民生服务、产业应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囊括商业、政务、医疗、教育、交通、运输、能源、供水等城市系统的核心领域。电子信息技术深入运用,无论是高端电子信息产业,还是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最终都将包含于“智慧城市”这一整体应用之中,如当前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管网、数字气象、无线警务、智慧交通、智慧物

流、智慧电网、智慧水务、智慧楼宇等行业应用概念。

因此,本次竞赛以“智慧城市”为主题,采用开放的自选题形式,参赛者可针对智慧城市生活的各领域、各行业应用需求,展开智能化的电子系统设计,具体范围延伸至家居环境、户外活动、城市交通、医疗、购物、娱乐、旅游、教育等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实现智慧城市电子产业与高校教学间的产学结合,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为我省智慧城市产业多出创新成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3.组织运行模式

广东省智慧城市专题竞赛的组织运行模式为:“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社会参与”,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

二、组织领导

4.组织委员会

本届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暨智慧城市专题竞赛)组织委员会由广东省教育厅、部分参赛高校代表及有关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竞赛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对竞赛中出现的质疑投诉进行协调和裁决。

组委会设立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主持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暨智慧城市专题竞赛)的日常工作。

5.专家组

专家组由部分高校电子类专家与来自产业界的资深技术专家组成,参与竞赛评审工作,并对竞赛中出现的质疑投诉向组织委员会提出专业建议。

6.参赛单位

以普通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后总结等。

7.参赛队和参赛学生

每队由三名学生组成,除研究生以外所有具有正式学籍,并且在竞赛当年11月30日前在校的本科生、专科生都有资格参加。

三、竞赛规模、时间和方式

9.竞赛时间

2012年竞赛时间定于6月至9月。本次竞赛以智慧城市电子系统(包含但不限于模拟和数字电10.竞赛命题和竞赛方式 路)应用设计为主,可以涉及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射频电路、可编程器件、嵌入式系统、软件系统开发应用。比赛采用自选题方式,以智慧城市设计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三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设计,并制作具备一定创新和实际应用综合功能的软硬件电子系统(注:以软件开发为主的,需结合外部硬件平台实现特定系统功能),包括具体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系统调试和设计报告撰写等部分。竞赛采用开放形式,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完成,指导教师的作用仅限于选题和方案论证,各参赛学校要为竞赛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最后在指定时间提交竞赛组委会,并对专家组进行演示与答辩,同时需附作品的创新性说明,指出相对于同类产品或应用的创新之处。

四、竞赛规则

11.竞赛规则与赛场纪律

为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严格遵守组委会颁布的《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慧城市专题竞赛实施细则》。

五、竞赛报名、评审和评奖工作

12.竞赛报名

参赛队以学校为单位,提供学校带有公章推荐信函的传真或扫描图片通过大赛网站向组委会报名备案,组委会通过该网站公布资格认定信息。

13.评审工作

按照全省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执行,每位评审专家的原始评分及测试记录必须保留在组委会,并由组委会秘书处备案。

14.评奖工作

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委会,评选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总参赛队数的二分之一。对参赛成功者,颁发成功参赛奖。此外,还设立“最佳创意奖”单项奖,并对参赛高校,设立“最佳指导教师奖”。

竞赛颁发全省统一的获奖证书,竞赛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对成绩优秀的参赛学生,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在评选优秀学生、奖学金及推荐免试研究生时予以适当考虑。对于赛前辅导教师的辛勤工作应予以一定形式的承认,但辅导教师的工作应纳入学校教改和教学基础建设的整体中予以考虑。

六、竞赛经费

15.报名费

按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实施规定,参赛队将向组委会

交纳竞赛报名费每队300元,超过10支参赛队的学校另交纳队伍管理费1000元。

16.社会资助

组委会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

七、知识产权

17.知识产权说明

中兴智慧城市专题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第3篇

银川, 这个西北地区重点城市, 目前已通过信息化的积极建设成为全球极少数真正实现了城市级数据共享的城市。为了进一步提升该城市各行业与企业的云服务能力, 11月初, 中兴通讯在银川正式对外发布“中兴云”, 这也标志着中兴通讯正式进军云服务领域。

据悉, 此次发布的“中兴云”是以智慧城市为载体的公有云平台, 定位于资源聚合和服务对接的载体, 通过帮客户找人、找钱、找技术、找市场、找用户等一切资源,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手段, 解决行业和企业的“供”+“需”信任问题。

三大优势立足西部

智慧银川是全球极少数真正实现了城市级数据共享的城市, “中兴云”能真正整合并深度发掘政府各局办、银行征信、企业业务及个人社交等各种数据, 将极大促进大数据等衍生产业的创新, 实现银川整体产业转型与升级。

中兴通讯副总裁徐明表示, “中兴云”的正式上线, 是中兴通讯在智慧城市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践, 有效帮助传统企业转型, 双创企业低成本运营, 以及新产业的发展, 最终为银川和周边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支撑。

徐明强调, “中兴云”选择在银川落地主要有以下3个优势:一是打通了政府大数据;二是吸引了专业企业服务机构的进驻;三是实现了政府对企业服务的扁平化。可以说“中兴云”是基于智慧银川的建设成果, 用于城市综合信息化程度的提升, 使得企业能使用其提供的包括数据和政府服务在内的共享资源。

目前在银川, “中兴云”已经具备丰富的企业服务资源, 主要包含10多家服务机构、200多个服务项目, 还将进一步扩大垂直服务细分领域和服务资源, 为企业提供更高质量, 更丰富的服务。

据悉下一步中兴通讯将发展更多的企业用户进驻“中兴云”, 目标在2016年完成银川1000家企业与3万用户的覆盖, 力争在2018年底覆盖宁夏、甘肃、内蒙、陕西周边省份1万家企业与20万用户。

可以看出, “中兴云”的落地实施, 让中兴通讯有信心搭建“中兴云”大平台, 通过服务银川, 拓展周边区域和全国、全球市场, 打造万众创新的基础环境平台。

“中兴云”主打什么?

云计算市场几乎已成“红海”, 各类云服务和大数据都已开始普及到大中型企业甚至小企业的IT系统中。在竞争市场强手林立的局面下, 中兴发布“中兴云”时不得不考虑到市场的挑战。

对此徐明称, “中兴”云立足于智慧城市, 相比传统云服务提供商, 业务更加聚焦, 一方面具备传统云服务商所不具备的城市数据资源;另一方面和当地政府、服务机构一起, 为本地企业提供更加贴身和专业化的服务, 服务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

业界传统厂家多专注于Iaa S云资源业务, “中兴云”平台覆盖了Iaa S、Paa S和Saa S, 尤其是后两项。能够为政企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 从而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不仅仅是提供资源, 而是提供服务对接, 让客户通过“中兴云”获取企业所需的各种服务。

“双创”是“中兴云”的另一大特点, 徐明解释, 目前很多创业者出身于专业技术背景, 缺乏跨领域的管理能力;另外, 很多中小企业也无法设置面面俱到的职能部门, 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低下, 亟需一些低成本专业团队提供服务支撑。“中兴云”正是基于这种现状, 提出“虚拟部门、真实服务”的理念来打造出一个综合云服务平台。

中兴云服务公司总经理王东明表示, 中兴云不仅能弥补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缺失, 还能降低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 随着未来的发展, 还能打造云上的企业集群, 延伸中小企业上下游产业链, 拓展中小企业生态空间。

“中兴云”的口号:不仅仅是计算

从技术上看, “中兴云”作为Saa S+Paa S+Iaa S全覆盖的云平台, 对云应用、云资源和各种业务服务都做到部署容器化、运维自动化、伸缩弹性化和管理可视化。

在平台层, “中兴云”采用了C l o u d Foundry+Docker技术和微服务的业务架构, 保障系统高可用、高性能、高安全性以及自动负载均衡。平台采用了多租户和业务分布式集群架构, 保障了多业务节点的云平台部署、业务互通和运营管理。

据了解, 中兴通讯进军云服务平台是公司M-ICT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年前已经开始进行布局试点, 目前已有北京、深圳、宁波、银川等地500多家企业试点使用。随着中兴云的正式上线, 还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加盟, 也会推出更多的细分行业服务。

“中兴云”的商业策略

在中兴的云服务规划中, “中兴云”主要从政府、企业两大主体入手, 为“双创”营造良好环境与条件。

一是面向政府, 通过智慧政务云简化行政审批, 解决普通民众创业、小微企业注册等“出生证”问题。同时通过云平台收集企业各种信息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分析, 帮助政府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情况, 为战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辅助, 为创业创新提供更为及时的扶助。

二是面对企业, 通过综合互联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种业务接口, 包括企业咨询、金融、办公应用、产品孵化、线上销售、企业家沙龙等多种业务与需求, 整合优质社会资源, 能为中小企业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融资贷款、法律、人力等各种难题, 并且通过“云超市”与商机圈快速推出产品和拓宽营销渠道, 助力小微企业迅速成长并壮大。

中兴智慧城市专题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第4篇

近日,中兴通讯于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上正式发布i-Transportation商用智慧交通云解决方案,该方案引入中兴通讯成熟云计算平台,融合应用、平台、网络、感知四大系统,连接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和各种服务平台,能对多种需求实现智能响应。 宁波是中国首批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并投入实践的先行者。中兴通讯在2012年6月与宁波市政府正式签署了“共建智慧交通体系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双方建立宁波智慧交通研发中心,依托原交通管理各子系统的资源网络和业务网络,通过构建由宁波市政府公有云、公安/交警等部门的私有云、以及县级区域中心云的三级智慧交通云,整合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实现现有各行业私有云的平滑接入和新业务的快速部署,共同推进建设标准、融合、智能的综合性城市。预计到2015年底,宁波市智慧交通云将基本建成。

中兴通讯副总裁徐明表示:“宁波智能交通项目是中兴通讯i-Transportation智慧交通云解决方案的典型应用。中兴通讯借鉴全球视野以及先进经验,在充分利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交换中心,提供公共的云业务平台,这将有力的提升政府交通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近年来中兴通讯在全球政企网领域持续发力,谋求与价值链共同创造更多需求,取得跨越式增长,2012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0%。中兴通讯智慧城市系列解决方案包含的移动宽带、车联网、ETC、二义性路径识别、电子车牌和IP云存储、云服务平台各子系统均已经商用,全面助力政府打造畅通、绿色的智慧城市。

中兴智慧城市专题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第5篇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自2009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接着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后,智慧城市在我国的发展也是风生水起,国家政策成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无形大手。

2010年9月,宁波市出台了《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由此,宁波作为第一个在政府层面全面推动下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启到了引领及示范带动作用。在宁波的带动下,不少城市提出了具体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甚至有些地区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武汉、株洲、佛山等。

2012年12月5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通知指出,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2013年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2013年8月5日,住建部再度对外公布了2013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又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包括83个市、区;20个县、镇。因此,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

截止2013年,我国已有四百余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级大城市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智慧城市建设。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其中,湖北省和广东省的“智慧城市群”分别涉及17个和21个省内城市。

如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全面展开,推进速度较快的已进入建设阶段,其它城市也开始进行规划与设计等。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的城市可能需要2-3年时间,而有的城市可能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当前,中国正在通过“两化融合”、“五化并举”、“三网融合”等战略部署,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国内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有些城市围绕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而更多的城市则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根据《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以下主要城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1、领跑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无锡、武汉、宁波、南京、佛山、扬州等;

2、追赶者:重庆、无锡、大连、福州、杭州、青岛、昆明、成都、嘉定、莆田、江门、东莞、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东营等;

3、准备者:沈阳、株洲、伊犁、江阳等。图表 智慧城市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分析

一、发展智慧城市成为国家战略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智慧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近2-3年来,智慧城市领域的战略性部署陆续出台,从顶层设计、信息基础设施、云平台、城镇化、经济、民生应用、信息安全等领域作出部署,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省市一把手们关注、讨论和布置的重要战略任务。这些战略包括:

1、《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八部委2014年发布,是指导智慧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涵盖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顶层设计、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新技术新业态、网络安全、组织制度建设等内容。

2、宽带中国战略:2013年,工信部牵头制定,国务院发布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部署未来8年宽带发展目标及路径,“宽带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宽带首次成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

第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3、云计算战略: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提出探索探索电子政务云计算发展新模式。

4、新型城镇化之智慧城市战略: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智慧城市纳入新规划之中。

5、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6、国家信息惠民工程:2014年,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信息惠民工程,重点解决社保、医疗、教育、养老、就业、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九大领域突出问题,促进信息消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

7、信息消费战略:2013年,工信部牵头制定,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

8、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战略: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努力建设网络强国。

二、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逐步成为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

云计算模式以其集约化、虚拟化、服务化等特点,成为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的基础信息平台,也成为城市大数据汇聚、交换和共享的平台。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涵盖基础设施云、平台云、数据云和应用云的建设。城市的各类数据源,如城市基础数据库、视频数据库、语音数据库等所采集的数据通过城市各类高速宽带网络传输到城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通过基础设施云整合计算机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和网络资源池,通过城市大数据中心平台云整合数据库、操作系统等资源,通过城市大数据中心数据云实现数据资源统一交换平台,整合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等等,实现了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以及专题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为大数据资源开放、大数据智慧治理、大数据惠民服务等应用提供数据资源支撑,通过共建的城市大数据应用云,提供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应用,这些服务则是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服务大厅、自助终端和市民卡等渠道,为企业、市民、上下级政府部门等提供服务。

三、大数据成为城市运营与管理的新资源

在互联网上的数据、移动互联网上的数据、社交网络的数据和物联网的RFID、传感器等数据,这些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汇聚,并与城市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实现了连接,并建立起政府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实现政府数据开放,进行城市大数据分析,深化大数据行业应用,繁荣大数据交易市场,数据将成为城市的养料和血液,城市运营和管理的新资源。这些大数据资源,深化应用到电子政务、健康、党建、城管、信用环保、交通、舆情等领域,将形成大数据政务、大数据健康、大数据党建、大数据城管、大数据信用、大数据环保、大数据交通以及大数据舆情等新模式和新手段,更好的实现城市的精确化运营、管理与决策。

第3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四、智慧城市应用需求拉动网络基础设施扩容提速

大数据和云计算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城市会逐步提升高速宽带城市覆盖率和普及率,一些省市将建设区域互联网交换中心,实现区域内高速网络访问和统一交换,城市的互联网出口宽带将不断扩容,4G、5G、WiFi城市建设将加快,一些城市启动视频网络和物联网的扩容与整合,更多城市将升级改造电子政务外网,加强网络安全认证的网络安全防护,实行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满足电子政务云和大数据建设的通道需求。

五、民生云、互联网经济将改变智慧城市应用结构

在往年平安城市、应急管理、数字城管等建设的基础上,智慧城市的应用结构将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进行调整,民生、经济转型、依法治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将成为应用重点,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民生应用、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经济应用、简政放权的智慧工商、智慧政府、智慧党建等将成为应用热点。

六、网络信息安全形势加速推进国产化进程

发展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保护,数据隐私的保护等问题都是重大问题,需要加大力度得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能力也将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要发展云计算、万物互联、数据开放与共享等,一方面要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这为国产自主可控的技术和产品带来了契机,通过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国际技术标准的积极参与,政府合作运营等方式将大力推进国产化的发展。

七、互联网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现阶段,智慧产业的核心是互联网产业。一是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下游将围绕互联网应用进行产品升级和转型,如分布式计算、内存计算、非结构化数据库等技术和产品的升级。二是二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逐步成形,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流。三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加速形成新型产业业态,如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

八、智慧城市投资建设与运营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智慧城市平台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围绕智慧城市的投资和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产业投资平台,成立合资的智慧城市平台运营公司,进行智慧城市顶层涉及和运营,整合上下游资源,建立智慧城市平台的生态环境,各种增值应用以商业模式实现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服务。这将成为一个阶段主流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

九、智慧城市万亿市场竞争呈现平台马太效应

“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还很大。仅政府财政投入的估算,5年全国至少是一个万亿市场的规模,这个万亿市场拉动的是社会资本几倍的投资。从市场竞争来看,平台呈现马太效应,平台大者更大。生态环境上的众多中小企业,万众创新创业,万众APP和端产品依托平台生存。生态环境形成雏形。

第4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顺意通”作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民生项目的领跑者,与中国银联,铁路总公司,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新华网,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已建立了良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民生为切入点,打造顺意通便民微商O2O智能平台,它是“互联网+”创新2.0模式下打造的基于物联网终端的智慧城市一站式自助服务平台。整合媒体广告、便民服务、本地生活、移动互联网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大潮下继PC端、手机端之后所开发出的第三端,平台可购买火车票,飞机票,汽车票,福彩,话费充值,水电煤缴费,交通罚款,高速公路ETC缴费,加油卡充值,酒店预定,信用卡查询,还款,收款,旅游票,助农取,网络购物,团购,优惠打折,家政服务,电子政务,APP线下引流等各类生活服务项目。

中兴智慧城市专题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第6篇

一、数字城市、无线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一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无线城市,也称无线数字城市、无线宽带城市、无线智慧城市、城域无线宽带网络,是指利用多种有线/无线接人技术,为整个城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网络接人。通过无所不在的无线宽带网络,聚合各类社会信息,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无所不有的信息化服务,实现无所不能、可为感知的绿色智能城市。国际上第一个提出无线城市计划的是美国费城,随后全球陆续有600多个城市称建立了无线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数字城市、无线城市的建设成果。数字城市、无线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无线城市建设初期是希望实现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任何服务的目标,主要是用“2G+3G+WiFi”的技术模式实现服务的全覆盖。而在无线城市建设的高级阶段,主要是实现服务由数字化、信息化到智慧化的转变。可见建设智慧城市不是放弃建设数字城市和无线城市,而是由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向更深入、更广泛、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当前,无线城市建设还没有进入智慧的殿堂,主要是因为智慧城市覆盖的范围极广,包括人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实现。

数字城市为人文、社会以及环境提供了数字资源,并建成了政府、企业和市民的数字化系统,是实现无线城市的重要基础;无线城市让数字城市的所有信息“移动”起来为民服务。目前,苏州数字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并将成为苏州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

二、苏州智慧城市技术建设的现状

“十一五”以来,苏州市通过实施“数字苏州”建设使得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取得了显着成效,信息化指数名列全省第一,数字化整体水平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数字苏州”建设期问,苏州市数字传输主干网容量和传输速率不断提高,宽带IP城域网全覆盖了五市七区,数字传输主干网带宽达到400G,城域网出口带宽超过600G。到2010年底,完成了光纤网络的无缝覆盖、城域DWDM建设、MSTP专网建设和IP城域网的升级改造,全市宽带用户数已达203万户,接入率达96.82%。各级党政机关和社区(村)上网率达到100%,全市有线数字电视普及率达到100%。电子政务稳步推进。苏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建成了省辖市第一个覆盖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的电子政务外网,和第一个连接全市所有社区居委会和行政村的社区网;在江苏省率先建设了人口数据库(含外来人口)、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政务信息数据库和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五大基础数据库;率先开展了市级政务网络管理中心、政务数据中心、数字认证中心和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四大中心建设;率先开展了数据交换平台、协同工作平台两大平台建设。

与此同时,苏州开通了“中国苏州”WAP网站,建成了全市公文交换系统、公务邮件系统、提案建议管理系统、电子政务CA认证等十大系统,实施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四级网络和信息系统、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系统、数字档案馆系统等近百个政府信息化应用项目。国税纳税户电子申报率达到99.5%,地税纳税户电子申报率达到99.1%。3 企业信息化大力实施。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制定了《苏州市

促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两化融合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网络,发布了《苏州市企业两化融合考评指标体系》,大力推进两化融合“333”工程,即创建30个示范、300家试点、3000家升级企业。至2010年底,苏州已创建完成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2家、试验区1家、示范企业3家和试点企业28家。

苏州市设立了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心,实施“万家企业信息化推广应用计划”,苏州市已有64%以上的企业建成了ERP系统,60%以上的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建设,形成了风云网络、苏州中小企业服务网、苏州通联物流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等一批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行业龙头为主体的供应链平台和依托现有各大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数字苏州”已建成苏州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苏州数字城市三维基础平台及“数字城管”、“数字交通”等各类数字化信息系统近百个。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基本实现了“班班通”,已建成苏州市、苏州市教育局电子政务网、苏州、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五大教育信息化平台。在医疗卫生信息化方面,120急救系统与110接警系统实现并网运行,医疗一卡通工程已经上线运行,“健康苏州网”已为市民服务。在社会保障信息化方面,社保基金中心已经和苏州市260家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以及各区社保经办机构、市财政进行了实时联网;“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已投入运行。在农村信息化方面,建成开通农业(农林、水产)站9个,市级专业网站3个,实现农业信息化网络“镇镇通”,并且大部分上网乡镇都达到农业部规定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五个一”标准。

三、苏州智慧城市技术建设的不足信息规划有待进一步落实。苏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数字苏州”建设方案和信息化政策,但是实施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推动力量不足,有重复建设现象,影响了“数字苏州”整体效能的发挥。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苏州市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还比较低。各单位在“数字苏州”应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但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方面的政策法规,政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应用整合力度有待提高。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不大,条块分割问题仍未解决,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缺乏体制机制的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还大量存在。在“数字苏州”应用过程中,各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数据格式不同,缺乏数据接口标准,难以实现互联互通。这些都限制了“数字苏州”整体效益的发挥。五大基础数据库和两大平台还不够完备。“五大基础数据库”缺乏有效整合,共享程度和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两大平台”虽已建立,但服务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和服务于科学决策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平台”尚需进一步完善。缺乏协同观测、处理与服务平台。“数字苏州”应用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离智慧城市还有一定距离。各系统不具备信息自动获取手段、动态更新能力、异构资源汇聚能力、实时服务能力。数据多但用不上,有数据但用不好,有信息但找不着。

四、苏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建议准确理解智慧城市内涵,稳步推进“智慧苏州”建设。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引入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二是把城市的信息化规划转变为智慧城市的规划;三是把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转变为智慧城市的规划。苏州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第一阶段。苏州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认清自身的发展现状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能盲目跨越式地追求智慧城市建设,否则有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却达不到期望的目标,引发诸如城市化建设中纵向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问题、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规划问题、资金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等,从而使城市的发展不可持续。建设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做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稳步推进苏州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信息集成共享与网络融合,解决苏州“信息孤岛”现象。智慧城市是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上,通过建立开放、包容的共享平台,促进城市不同部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进而实现及时、科学 的决策和预测。然而苏州信息集成共享平台建设目前呈现条块分割,部门分治、资源分散的局面。一方面,整个社会信息共享意识淡薄,对信息集成共享存在误区,轻软件、重硬件的现象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标准体系不健全,导致信息资源难以协调统筹。实践证明,信息和数据只有流动起来才会产生效益。各部门独立建设、条块分割的局面大大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效率。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信息是城市智慧化的基础,而信息协同则是打造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实现各部门的信息集成与共享,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信息资源的经济社会价值。为此,苏州首先要不断加快政府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进程,促进各部门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其次,要探索建立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努力打破各系统独立建设、条块分割的局面,通过连点成面的方式对医疗、教育、金融、农林、水利、环保、交通、市政、公安等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再次,要积极实施智慧技术标准化战略,加快制定物联网、智能电网、云计算等技术领域的地区标准,为各领域、各部门的信息兼容共享提供技术支持。加强比较研究,制定和推行苏州智慧城市建设战略目标、评价指标及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综合规划、经济信息、科技、统计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比较研究,明确苏州建设智慧城市目标体系的精准定位。要组织力量,进一步全方位搜寻、占有智慧城市发展态势的最新信息(各类智慧城市及其主导产业、主导项目的推进计划及发展趋势、目标定位、评价指标、行业技术标准等详尽数据),建立完备的智慧城市数据库。以全球高端、前沿的视野,对苏州建设智慧城市的现实基础、发展态势进行全面比对和研究,客观分析苏州建设智慧城市中所处的地位,明晰建设智慧城市的优势和差距。

在充分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苏州市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体系,包括近期、中期和远期战略目标体系,进一步制定并发布苏州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各主导项目、主导产业的评价指标及各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编印并向全市发放“苏州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发布并推行全市智慧城市建设中远期战略目标、主导项目和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以及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完善技术支撑保障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精准推进苏州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技术支撑保障体系是智慧苏州建设的基础。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涉及高性能计算、物联网、传感器网、云计算、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网络服务与网格服务等多学科和多技术,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技术队伍和支撑体系,而且核心技术人员、人才和团队要逐步实现本土化。因此,苏州要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整合现有研发平台资源,推动并营造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用户牵引、研究院(所)与大学深度参与的智慧苏州研发环境,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参与有关标准制定,争取使苏州一些重点企业的关键技术研发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兴智慧城市专题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相关文章:

智慧城市现状与发展11-28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11-28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04-15

新型智慧城市网格化智慧治理探析09-12

智慧城市管理05-08

智慧城市突围08-15

智慧城市介绍08-16

智慧城市城市规划08-14

智慧城市的建设06-19

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05-24

上一篇:三国演义人物导读下一篇:大平煤矿事故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