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2024-06-30

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精选8篇)

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第1篇

关注当代地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必要性分析论文

摘要:新时代地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 更重要的是直接潜移默化地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方式。因此, 关注新时代地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当代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路径和方式。本文通过调查研究, 找出地方高校教师在新时代下存在的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与途径, 以此达到提高当代地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新时代; 地方高校教师; 心理健康; 问题; 应对策略;

一、关注当代地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必要性分析

地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状态, 如果地方高校教师的情绪波动大, 甚至产生职业倦怠等, 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的备课过程和授课水平, 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自身的职业发展, 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到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地方高校教师心理不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活质量, 无法照顾好家人, 打理好自身生活, 失去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 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如同父母甚至超过父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 影响着他们的处事风格和人格特征等。

我们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四川西南片区四所本专科院校的300名地方高校师生用SOL-90量表进行测评, 结果检出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心理问题114人, 占38%。很多其他研究也有类似结论。美国早在就有统计显示, 有1/5的教师离开了学校去寻求其他工作, 其主要原因是承受着压力过大、情感疲惫、个性丧失等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 在新时代, 地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会更加严重和突出, 已经不容忽视。

二、新时代地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

1. 新时代地方高校教师自身压力大不能从容应对

新时代地方高校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诸多问题, 如不及时解决, 从容应对, 就会形成无形的压力。而高校教师出于社会对其的角色期待, 有社会责任感, 并需要更严格的要求自己, 这也无形中增加了自身的压力, 同时, 教学任务和科学研究任务的双重压力,平时又要求在工作中要有创新和要有特色。可以说, 今天的.地方高校教师是工作一环扣一环、任务一个接一个、角色一个换一个。可见, 工作的繁重性、任务的复杂性和角色的多样性, 对当代地方高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压力也越来越大。

2. 当代地方高校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要求高, 压力大

多数地方高校教师感觉对工作要求力不从心, 想把工作做好, 多为大学生做些事情, 但是业务能力有限, 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术相对缺乏, 如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 很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同时, 很多教师感到创新的动力不足, 也不知道如何创新, 特别是缺乏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当代地方高校教师数量普遍不足, 高强度和超“负荷”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状态

对于学科专业教师来说, 除平时授课外课下还要进行备课、考试、阅卷、作业批改以及课外辅导, 教师很少有时间进行自身状态的调节和自身成长, 对于辅导员老师来说, 日常行政工作已经非常琐碎, 加班工作已经成为常态, 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直接威胁着高校教师身体和心理健康。

4. 当代高校教师休暇时间和收入有限, 造成生活压力大

休暇时间有限造成无法很好地照顾和陪伴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收入有限, 造成维系日常开支、子女上学就业等困难。生活压力、社会期望与工作状态形成对比, 给当代地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造成无形的压力。

三、面对当代地方高校教师存在的突出问题寻求应对策略

1. 关注当代地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加强学校指导与自我调节

教师是地方高校教育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教育教学资源, 保障教师健康心态的维持及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同时, 教师的心理状态和处事方式等以最直接的方式对大学生造成影响, 所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势在必行。

地方高校要着力解决教师实际问题,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建立完善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教师自我调适能力, 帮助教师更好应对工作压力舒缓职业倦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加强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 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 健全教师心理问题预警、干预机制, 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致力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常态化, 将心理疏导与知识讲座、日常文化交流活动相结合, 调节与自我调节相结合。

2. 注重当代地方高校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

建立健全地方高校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制度, 对高校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国培”“省培”和校本培训。

打通地方高校教师提升学历学习的路径, 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提高地方高校教师学历结构和能力水平, 形成高校教师职称、职务晋升良性机制, 为教师职业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和良好氛围。

3. 适当增加地方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

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地方高校教师怀着奉献精神和对大学生的爱心, 选择了教育事业, 但依然无法抵御现实生活对物质的需要。只有切实提高地方高校教师待遇, 才能真正让教师义无反顾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吴文君、陈卫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等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5) .

[2]张海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

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第2篇

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社会运转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这将使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不断增多。人们已深刻地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从2000年秋开始,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担当好学生“心理的维护者”,但更要注重教师本人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是一个由学生和教师(包括学校领导)组成的整体,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而且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也就是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人格的影响者,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也影响着的学生心理与行为,同时这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这正如所罗门教授所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教师的教诲,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不但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而且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心理发展问题。”另外,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那些情绪经常失控的教师也有严厉的行政制裁措施。比如美国全国教师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就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中国国家教育部特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见,教师心理健康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第3篇

高校特色成长辅导室辅导教师需要为大学生提供思想提升辅导、学业发展辅导、生活适应辅导、职业规划辅导、危机应对辅导和特殊群体辅导等辅导咨询服务, 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技术是开展辅导工作的基础。

二、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内容

(一) 心理咨询基础知识

1、《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等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2、《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测验技能》等咨询技能知识。

所用教材为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心理咨询师 (咨询知识) 》和《心理咨询师 (习题与案例集) 》三本书。

(二) 心理咨询技术

1、绘画心理治疗技术;2、OH卡潜意识技术;3、音乐催眠疗法;4、动态沙盘疗法。

(三) 其他附加课程

1、个人成长课程;2、个案督导课程;3、心理健康系列讲座;4、团体辅导课程。

三、考取心理咨询师证的必要性

(一) 系统学习心理咨询理论知识

通过对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学习, 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掌握知情意、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相关知识;了解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知觉与归因、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态度、沟通等知识, 能正确的面对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发展变化;了解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发育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尤其是青春发育期大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规律, 掌握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对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问题的学习, 分析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异常的特点和心理卫生等问题;能够掌握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各种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能够很好的释放来访者的压力和不良情绪。

通过对心理测量学和心理咨询学的学习, 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

(二) 更好认清工作性质, 转换工作模式

辅导教师灵活的运用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术, 来解决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 让其能很好的进行个人成长。如:有的学生咨询学习压力过大、生活不适应、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自卑等问题, 辅导教师可以采用咨询、绘画、OH卡等咨询技术来让学生打开心扉, 释放不良情绪, 树立信心。有的学生咨询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可以用音乐催眠的技术来使来访者放松身心, 修复原生家庭的关系。还有的学生咨询自己难以适应周围的外界环境, 严重点的是已经出现轻微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症状, 辅导教师应通过辨别后,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把握转介和去医院系统治疗的方式方法, 让学生在信任辅导教师的基础上, 愿意接受和配合专业的治疗。

(三) 更好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辅导教师在掌握心理咨询技术之后, 很容易运用专业的知识获取学生的认可和信任, 能够更好的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更进一步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 量身定制的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心理健康讲座活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及早的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和接纳自己, 鼓励学生们主动的探讨成长过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 引导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四) 做好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

辅导教师能够专业的分辨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学生, 如因性格内向孤僻、人际关系失调、就业压力大、情感受挫、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出现的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能够及时的主动的对这些学生进行关心鼓励和帮助, 做好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 降低心理危机出现的概率, 这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于兴艳.试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的必要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 .

[2]杨珍芝.高校心理咨询师心理危机干预中伦理困境与应对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硕士论文, 2013 (4) .

[3]许丹, 李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选择?-与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的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6) .

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第4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健康理念 必要性

一、健康与健康理念

人最重要的财富就是拥有健康。研究表明,乐观的心态、充足的休息、适量的运动及均衡的营养都有助于帮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也极为重要。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不仅意味着疾病和虚弱的消除,健康是体格、精神和社会的完全健全与和谐的状态,即健康有三个要素——“体格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和人的融洽”。 健康理念是指人对健康的观念。根据健康状况程度不同,我们将其分为:健康、亚健康、前临床状态和疾病状态。

二、倡导健康理念必要性

1.高校教师健康状况

据我校卫生保健中心提供教师健康档案显示,62.57%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39.83%处于潜临床状况。2/3以上的人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只有约1/3的人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与实际情况差距较远,而且只有1/3的人知晓亚健康,说明大部分教师还没有认识到亚健康以及亚健康对自己的不利影响。因此,对教师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1)压力过于沉重

高校教师的压力主要为心理压力、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高校的科研、职称、教学环境都对教师充满了挑战,事业、家庭、职称、学历等起始阶段的中青年是首当其冲。另外高校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转变,由此带来的教育改革、毕业生就业压力等问题和社会对大学教师的过高期望值等也带来了压力。

(2)严重缺乏体育锻炼

现在的高校教师,严重缺乏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体育运动,这同样会影响教师的身体健康。大学教师的竞争非常激烈,不仅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在科研方面有所成绩,这就使得他们没有多余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

2.高校教师健身状况

据在我校教工活动中心收集到的教师健身状况分析,以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每次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中等负荷强度为界定标准。从06 年5月至07年5月这一年的调查统计,我校教师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占24.8%;每次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的占51.3%;每次锻炼强度在中等负荷的占34.1%;同时满足3项要求的仅占26.9%,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高校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教师的健康状况应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倡导健康理念、为其身体素质提供保障是现在各个高校面临的严峻任务。

三、倡导健康理念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倡导健康理念不单是宣传健康概念,而是要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健康条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关心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

1.发挥高校教代会优势,积极创造健康条件

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制度,是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提案工作又是教代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校教职工直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可以通过教代会提案给学校提建议,通过教代会落实相关制度。我校以积极落实每年一次的体检制度,不断改进教职工公费医疗管理办法、成立大病互助基金、定期联系义诊服务、制定教职工健身休闲活动方案,专门成立高校健身休闲活动促进委员会等来为教职工创造健康条件。

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引导教师学习健康方面的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学校还应在为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的同时,定期为教师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专开办讲座,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并且指导教师关心自己,认识自己,善待自己,正确认识那些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人和事,正确面对将要或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主动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2.发挥高校体育场馆优势,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高校应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我校就利用现有的教工活动中心,定期举办趣味性体育运动,开放教工活动中心的健身娱乐设施,包括健身房、棋牌室、沙狐球室、台球室、乒乓球室、演艺吧等。

高校体育场馆除了保证日常的教学竞赛训练外, 还要服务于师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建议自由式开放。在开馆时间内,师生都可以免费使用。可采取自由式开放的场馆为田径场、室外篮球场、人造足球场等等。为提高场馆的使用率, 最大限度满足师生的锻炼需求,还可在室外场地上安装灯光,供师生晚间使用。

3.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提高教师健康质量和水平

(1)发挥体育人才优势

高等院校拥有大量的体育场地、场馆及设施,具有各种优秀体育人才和其他专业优秀人才。体育教师在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发挥人才优势,广泛开展各类体育项目。广大教师中也有很多体育爱好者,他们希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却苦于没有场地和指导人员。因此可以根据需求,成立各种体育俱乐部及协会,如篮球、足球、健美操等,或是通过校网宣传体育保健知识及介绍适合教师的简易锻炼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发挥医护人员优势

高校医疗机构应大力拓展对教职员工的预防保健工作,从“重医疗”向“重预防”转变,从“被动等待病人”向“主动上门保健”转变,把“注重群体服务”与“个体重点保健”相结合,全方位地开展预防保健等各项工作,为教职工的健康保驾护航。应加大预防和治疗工作,对学校教学卫生、体育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飲食卫生、妇幼保健等进行管理及监控,做好师生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还应加强健康教育中心的建设,承担非社会化服务的职能,如配备保健医生给教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健康教育选修或必修课,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和防病宣传,通过多种方法来提高教师的健康素质,使高校医疗机构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结论

在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高校教师面前,健康是第一位的。只有教师具备了健康的状态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培育更优质的人才。因此,倡导健康理念、做好宣传工作是重点,希望更多人来关注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积极响应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理念。

参考文献

[1]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ru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04年 21期

[2]王红福.浅谈高校中青年教师的“亚健康状态”[J].TiYu Shi You,2005年3期

[3]杨晓林.河南省高校教师身体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2月,第23卷第3期

[4]张琼,王秀蓉.加强对高校教师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现代护理,2005年第11卷第16期

[5]赵冬敏等.高校教师健身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6卷,第6期

[6]谢颖.浅谈高校如何改善教师健康状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第5篇

【内容提要】:幼儿教育应于幼儿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完整培养,达成幼儿体、德、智、劳、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着重才艺的学习,还要发展生存的能力,乐于与人交往,行为统一和协调,性格特征良好,形成一个能调整内在需要和外在压力保持平衡状态的健康心理,教师要在教育行为,一日生活中,关心了解幼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 教育行为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所谓健康心理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控制。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幼儿时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关注和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全面的,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纲要》把它们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在这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高度重视。

1、教师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曾做出如下论断: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与同伴、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幼儿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反之,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产生内疚感。在这里“健康”一词不单单指生理正常无病痛,还包括更为重要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将理论和日常教育的经验结合起来,帮助幼儿从小建立一个健康的心态,茁壮成长。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教师在给幼儿多方面的关爱时,一定要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多和幼儿沟通,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尊重,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感到自己为教师所关心,喜爱,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幼儿向教师传递他的情绪、情感,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与幼儿能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2、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会贯通于一日生活中

我们总是把各种教育融入一日生活中,我们希望幼儿的每一天都有收获,而在这其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立的,在一天当中,幼儿和同伴的相处,角色的选择,问题的解决,这其中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教学活动中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3.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举例说明,例如:在活动时,孩子们都在有秩序的进行自己的活动,而小亮却在取教具时不小心把教具弄倒了,这时教师却在声说:“你怎么回事?!光会调皮捣蛋,快点收拾好!”小亮呆呆地望着老师,等老师视线转移时,他悄悄地走到活动室一角的桌边„„而在另一个班里,孩子们都在喝水,可是王小乐却捧着水杯在教室里乱闯,一下子就把要去送水杯的琪琪撞倒了,琪琪忍不住大哭起来。老师忙跑过来,对琪琪说:“没关系,他不小心撞到你了。”接着老师转向王小乐问:“怎么办呢?”王小乐连忙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琪琪擦擦眼泪就不哭了。老师帮琪琪擦干净脸,整理好衣服后,说:“真漂亮。”琪琪笑了。这两个幼儿在遇到意外情况以后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受到责备惊慌失措,一个得到安慰破涕为笑。可想而知,这两个幼儿接下去的情景:一个处于惊恐状态之中,而另一个则能以一种愉快的情绪投入新的活动。两位教师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正反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

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千万不要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幼儿园。同时,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作深刻的反思,极力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二、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滋养幼儿健康心理的最好营养

1、教师全心的爱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而至于夭折。”这里所说“营养”,尤其是“心理需要适当的营养”,显然是指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关爱会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信任感,同时也会形成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可以没有一套成熟先进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必须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不能缺少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热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相信孩子是教师应有的信念,了解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尊重孩子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成人和孩子的关系,首先是爱的关系,只有透过爱,教育幼儿才有可能。幼儿是先感受到成人对自己的关爱,进而才能发展到关爱他人。而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教育中最珍贵的营养,教师以真诚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接受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将自己爱的情感传递给幼儿,与幼儿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幼儿就会逐渐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他们热爱老师,信任老师,与老师心心相印,相融无间。教师则又在这种情感中体验到理解、成功与自我人格化的存在,从而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与修养。2.教师了解幼儿是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

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正确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幼儿有不良情绪时,他们一般不愿意正面对他人表露出来,但大多数孩子会以比较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自言自语或者对着其他一些事物发泄。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理解、了解,要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帮助他们将情绪发泄出来。大部分幼儿是喜欢和老师分享心情,可是还是有一部分幼儿不愿意这样做,当然他们很愿意和同伴分享,所以我们开展“悄悄话”活动,孩子们把自己的心情去和同伴,老师,家长去分享。可以说出来,可以画出来,可以制做表情卡表示出来,可以写信,打电话。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把所想的表达的出来,使其情绪得到宣泄,这其间对幼儿的自我认识,情感的表达,与人的交往有很好的发展实现。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本着“让幼儿快乐每一天”的保教目标,我们利用晨间谈话时间,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心情,无论是开心的或是不开心,都要说出来。一方面培养幼儿表达情绪的能力,对心情欠佳的幼儿来说,有一个宣泄的机会;另一方面,幼儿由间接表达心情到直接表达心情,使教师及早了解每个幼儿的情绪,以便给予及时的关爱和疏导,让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要吝惜自己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关爱的抚摸,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甜蜜的亲吻,我想孩子在这样关爱,平等,幸福中,会让教师更能走进幼儿心里,更能了解幼儿的需要。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然也要启发幼儿互相赞美,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美德,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增强幼儿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特别是年轻的父母,他们往往比较注重幼儿的营养和身体健康,但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有密切联系和配合,通过家园联系栏,打电话,每日的沟通,家园信箱,家长会,家长学校,让家长和教师清楚的了解幼儿,真正的关心幼儿,帮助幼儿。遇到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班上有一位乖巧,漂亮,可爱的小女孩,我们都叫她萱萱,她一直都让我们很放心,新学期刚开学,班里有新生,她还帮我们去照顾新来的,可是几天后,她不但不想来,而且来了就大哭大闹,我们都很奇怪,不知道她怎么回事,问她也不说,问她的妈妈也不清楚,在幼儿园的一天里她很不开心,不和小朋友玩耍,不参加任何活动,只是呆呆的坐在一边。和她说话,也看她一副不情愿的样子,我想她需要一个人静静吧。晚上离园时,我和她的妈妈说回去好好聊聊,我明天也和她说说。第二天,她一入园,我就把她抱过来,亲亲她,让她当我的小助手,有时我还会问问她该怎会做,她在一天的情绪是相当的好,于是我就问她这几天怎么了,她看了看我,悄悄地的说:“爸爸和妈妈吵架了,还打了妈妈,妈妈带我去舅舅家住,我害怕他们生气,怕她们不要我了。老师你也不爱我,都去疼新来的小朋友了。”听完我真的很心疼,我说,爸爸妈妈爱你,老师,小朋友都爱你,她们争吵是因为有了不同意见,不会有事的,明天他们一定会一起送你来幼儿园的,相信我,因为老师爱你,希望你快乐,她看着我慢慢的露出了笑容。我打电话和她的妈妈爸爸都说了情况,他们也都很后悔,说今后一定给她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不让她心里有任何的不快乐和阴影。第二天她们一家一起来幼儿园,看到萱萱幸福的笑脸,我们也都觉得很幸福。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我想萱萱是幸福的,我们除了幸福还更应该的是庆幸与反思。幼儿和家长,幼儿和教师,家长和教师,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努力,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日常的生活习惯以及保护环境的习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自信心。当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在无形当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第6篇

“美丽、活泼、有着一颗童心”是外界对幼儿教师的一直以来的认识,“带着孩子们玩耍,没有教学成绩的压力,工作没有技术含量,教师素质不用太高”仍是不少人对幼教职业的评价,但幼儿教师工作的艰辛程度,幼儿教师述求、幼儿教师所承受的各方面的压力却鲜为人知。

频频出现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人们批判、指责这些幼儿教师过激行为的同时,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一、幼儿教师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性

(一)、幼儿教育主体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入园的幼儿为2~6岁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更是缺乏。家长把幼儿送到幼儿园,把幼儿交给了老师,老师就担负起了教育和保育的双重责任,负责幼儿的吃、喝、拉、撒、睡、玩、学。再加上现在的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幼儿转,给幼儿惯出了不少的坏毛病,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差,教师工作量大。幼儿好动,自我保护能力弱,在幼儿园难免发生一些小意外,部分家长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教师,不依不饶,安全工作成了幼儿园教师长期紧绷的神经,久而久之,工作的繁重、繁琐,精神的高度紧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存在极大的威胁,迫使教师要积极的自我调节。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特殊性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幼教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特殊性。幼教学科为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成为综合性人才,弹、唱、跳、画是每个教师必备基本素质,组织教学、掌握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教育科研也是每位教师的必修之课,除了每天的正常的保教工作,还有很多案头工作需要完成,如:制定教育计划和书写教案,写幼儿观察记录和幼儿成长档案,写教育笔记和教学心得,制作教玩具,写听课笔记和活动分析,写论文、计划、总结,写家园联系册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每年、每学期,甚至每个月,幼儿园都有对外公开课、观摩比赛等活动,幼儿一日生活观摩、活动设计比赛、教玩具制作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赛课、说课等各项技术技能比赛等,还有根据一些节日活动开展的文艺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一系列的活动在无形当中延长了幼儿教师的工作时间,让教师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工作激情大大减弱,也迫切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社会现实要求幼儿教师应具有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之所以被人所尊称,因为他们有显著的教学成绩,有分数去衡量他们的能力,而幼儿教师,在很多人眼里,只要愿意去当,都可以,很多人都不太愿意用“教师”这个称号称呼幼儿教师,而是用“阿姨”。社会地位低,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成天跟幼儿打交道使得人际交往能力差,生活环境单纯导致思想意识与社会现实脱节,长期细致的工作致使过度敏感、、、、、、越来越多的社会现实要求对幼儿教师健康心理提出了挑战,迫使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幼儿教师自我调节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把爱融入工作。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育就是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圣事业。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具备了良好的师德,就会萌发出对自己工作的热爱,才会对幼儿发自内心的爱,有了爱的注入,一切工作压力、一切困扰都会引刃而解,一切都会理所当然,枯燥的工作就会变得生动,烦躁的情绪也会得到有效遏制。

(二)、培养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使自己工作游刃有余,享受工作乐趣。

社会和家长对幼儿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幼儿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成了评价幼儿发展的新地标准,这也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争做创造型的教师。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首先要深深地热爱、甚至迷恋教学工作,只有保持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灵感才会闪现,创造性思维才能发挥作用。其次,创造型教师应多参与充满不确定性、高挑战性的活动,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而不是借助外力来达到目标。第三,顽强的意志也是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要将创新过程进行下去,没有顽强的意志力是不行的。同时,教师要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也是重要素质之一。教师要运用科研方法、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并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理论服务于教学实际;同时要不断调查研究教学过程,分析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并将其中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以指导实践。变过去的被动接受工作、应对工作方式为主动工作,感受工作轻松工作的乐趣。

(三)、培养广泛的兴趣,增添工作生活乐趣。

在教学中随着现代化脚步的加快,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儿童的兴趣范围越来越广,所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刻。这对幼儿教师的知识储备有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专业素质过硬,还要了解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要有广阔而浓厚的求知兴趣和虚心好学的态度,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儿童学习,这也要求教师应具有广泛的兴趣,同时广泛的兴趣的培养,对教师生活方式单一化有很好的调节,具有广泛的兴趣,幼儿教师就会走出那个封闭的教学环境,关注的事物不断增加,不断接受新的观念,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沉浸在幼儿教学环境中的思维得以转移,有效缓解繁重工作带来的压力。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豁达的胸怀

社会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对于个人在社会中的成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教育行业中,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地与社会交往,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将自己和谐地融入社会之中,才能保证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基础。教师必须具备爱心和同情心,宽容、豁达,乐于接纳幼儿,不仅接受幼儿们的长处和优点,还要能容忍、接受他们的不足和缺陷。凡事存一颗宽容之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宽容实际上就是对自我的一种超越,是丰厚文化底蕴和良好修养的体现。

(五)、培养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 幼儿教师的成长过程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不仅要适应坦途的挑战,更要适应挫折的打击。良好的耐受挫折的能力,是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幼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挫折,关键问题是怎样面对挫折。首先,幼儿教师应正视现实、淡泊名利,要看到这一职业的崇高和无可替代性,保持心理平衡。其次,如果遇到挫折应选择合理的方式宣泄,或是向他人倾诉,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化生活来转移情绪,如打球、听音乐、看电影、旅游等,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最后,提高自我效能感,自我建构一套客观的认知评价体系,不因他人褒贬而或喜或悲,始终以一种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六)、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和心理咨询

正视心理健康问题,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心理健康书籍、心理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检测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治疗,坦然面对。

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第7篇

班级:土木1101班学号:26号

大学生的普通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一般性的成长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这是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类则是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

成长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

首先在人际交往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

其次在性与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

第三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据调查,理科生的学习压力与文科学生相比较为突出。

第四是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已经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已有三分之一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他们开展了许多诸如心理沙龙、心理交流等活动来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学校要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全社会都要正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家长和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从小就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正确理解的标准

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标准的相对性。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应积极加以矫正。与此同时,大学生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二是整体协调性。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应以心理活动为本考察其内外关系的整体协调性。事实表明,认识是健康心理结构的起点,意志行为是人格面貌的归宿,情感是认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稳定的个性心理,一个人的个性在没有明显的剧烈的外部因素影响下是不会轻易发生变化的。

三是发展性。事实上,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发展性问题,随着个体的心理成长而逐渐调整而趋于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地学习和生活。如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都难以维持,就应该及时予以调整。把教育贯穿教学活动中

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第8篇

1 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现状

就我国当前一类本科院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状况展开分析, 能够发现教师心理资本的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 少有对体育教师心理资本进行分析的资料。由于理论深度不足,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而高校体育教师对心理资本认识不够深入, 加之当前我国教育系统倡导素质教育, 这给高校体育教师所带来的压力更大, 因而通过心理资本加强对心理的调解, 进而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进行影响, 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

2 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重要性

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层面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对心理资本的管理亟待加强, 首先要对心理资本管理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 具体可以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分析。

(1) 心理资本管理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维稳作用。通过心理资本管理, 使体育教师能够从心理上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加强体育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和肯定, 以心理资本管理为手段对教师心理进行干预, 使之能够不断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调整, 满足其事业发展的需求, 增强高校体育教师的信心, 在工作中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对教师职业充满自豪, 从而使高校体育教师队的稳定性得到加强。

(2) 心理资本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绩效。由于体育科目的特殊性, 尽管我国教育始终都将体育列为其中的重点内容, 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 所给予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而这也极大地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绩效。对此, 通过心理资本管理, 能够使体育教师对自身发展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一线的工作中能够保持高昂的热情, 从心理上实施更为有效的调节, 进而使校验任务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3) 心理资本管理能够增强高校体育教师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高校体育教师是对学生传授体育知识的主体, 同时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这些教师希望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个人价值, 希望自身的体育教学能够得到肯定。通过心理资本管理能够使高校体育教师与其人生追求的目标更加贴近, 从而有利于使高校体育教师在工作中拥有更高的热情, 具有更高的创造性思维, 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巩固教学水平。

3 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塑造的对策

3.1 完善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开发激励机制

高校体育教师首先需要对心理资本开发的重要性给予重视, 努力提升个人学术水平, 投入到学术能力建设中, 同时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积极投身到高校教育中。高校组织应充分考虑到高校体育教师的生活现状, 针对国家规定的各种福利保障要进行部署和落实, 通过多个方面积极展开对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 并将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落实到位。教育部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资本管理也应该构建相应的体系, 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生活现状给予高度关切, 并为高校体育教师创造良好的晋升渠道, 在教育体系中实现公平公正, 促进心理资本研发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与此同时, 高校体育教师对自身拥有的主观能动在心理资本塑造过程中的作用也要给予重视, 就差异性对心理资本所形成的作用和影响也要有所了解, 从而缓解由于学历、职称等因素导致的工资水平差异所带来的压力。在对这些存在差异的因素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 针对工作进行自我调节, 使自身的专业能力能够有所提升, 并将其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应用, 通过自身心理资本塑造, 加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使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3.2 明确高校心理资本开发研究的内容

基于不同的职业属性, 职业群体心理资本的内容也存在差异。高校体育教师所展开的心理资本研究中, 对于心理资本的概念和内涵, 以Luthans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并且已经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同, 他从4个维度对心理资本的内容进行阐释, 即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

首先, 促进高校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鼓励高校体育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并创造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的平台, 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进行疏导, 使其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都能够有所提升, 将自我效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其次, 促进高校体育教师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高校体育教师压力较大, 并且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难题, 因而需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端正人生的态度, 用积极的心态发掘产生困难的原因并有效地化解;再则, 高校体育教师对待工作充满信心和希望。高校体育教师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具备判断、辨别的素质和能力, 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不为金钱利益动摇, 在执教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拥有高水平的职业操守, 面对困难勇于克服, 对自身心理压力实施有效的调节, 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 尤其是在情感方面, 通过有效途径转移和释放压力, 拥有健壮的体魄, 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最后, 促进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韧性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尊重和支持高校组织的各项决议, 高校也应对高校体育教师实施更为人性化的管理, 使高校体育教师个人价值目标与高校组织价值目标相一致, 加深彼此的信任与合作, 满怀热情地投身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

3.3 丰富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开发的形式

心理资本与开发形式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高校体育教师需要认识到心理资本开发形式的重要性。开发形式多在高校内部展开, 高校组织可以以普遍开发心理健康的形式为标准, 构建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 对于面临难题的高校体育教师, 及时对其心理进行疏导, 并且组建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机构, 使高校体育教师能够对心理资本有更加全面而充分的认识, 使之能够主动参与到心理资本的研究中;同时, 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还要实施一系列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激励文件, 并且划拨出部分资金用于心理资本的开发, 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对有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 使之能够感受到集体的热切关注, 使之对组织形成更强的归属感。此外, 在高校之间也可以定期组织会议、活动等, 就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塑造能够极大地促进其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从而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对于高校体育教师, 自身的学历、职称、薪资等因素, 都能够对其心理资本塑造形成影响。对此, 该文以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塑造为研究对象, 对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塑造所形成的影响展开深入论述, 使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有效塑造的比重有所提升, 以更好的面貌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王小艳.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开发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 2015.

[2]赵辉.试论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的分析和开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 (18) :81-82.

上一篇:圣约翰大学与班尼迪克大学哪个好下一篇:师生才艺展示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