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科定期教育培训表

2024-05-22

后勤保障科定期教育培训表(精选6篇)

后勤保障科定期教育培训表 第1篇

古城区人民医院后保科定期教育培训表

时间:

地点:

内容:

授课人:

培训人员签名

培训结果:

(会议内容详见个人记录本)

后勤保障科定期教育培训表 第2篇

后勤保障科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主持拟定工作计划,负责做好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例会,确保院、科令畅通,落实到位。

二、组织领导全科室使动力设备、通讯设备和水电气、制冷采暖等设备的维护保养;院容院貌、环境卫生、物质供应、基建工程、房产管理、修缮改造,保证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进行。

三、深入科室,了解各部门的要求,根据人力、财力和物力实际,制定具体计划,检查督促执行,并且研究工作中存在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四、认真落实全科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及培训考核工作。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五、本责任书的执行情况由院部负责检查考核,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奖惩挂。本责任书一式两份,院部和科室各执一份。

区精神病防治院后勤保障科

领导签字:负责人签字:

后勤保障科定期教育培训表 第3篇

一、“联校办学”有利于促进校际教育均衡发展

“联校办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一所优质学校为依托, 按地理位置、生源范围将附近的薄弱学校或教学点整合成一个集人事、财务、教育教学管理于一体的办学集团。其中, 优质学校作为牵头学校, 视为主校区, 被联并学校作为分校区。一般来说, “联校办学”大多是在同一乡镇的范围内进行。但为避免一些靠近乡镇边界的学校, 有时主校区不得不与同属一个乡镇但距离更远的学校联合, 给教师流动和联合教研增加困难, 因此, “联校办学”还必须突破乡镇间学校管理的界限, 实行超越原乡镇范围的教育资源优化组合, 实行“联片管理”, 即将全市 (县、区) 所有乡镇按地理位置划分成若干片区, 每个片区包含若干乡镇, 将原分属各乡镇的学校教育管理机构进行重新整合, 集体办公, 以统筹管理和优化配置片区内的学校教育资源。“联校办学”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可取得以下成效。

1. 可促进校际师资均衡配置

联校后, 原分属各校的教师, 都变成了联校范围内的教师, 教师由“学校人”变成“校区人”。教师流动的校籍壁垒和乡镇界限被打破, 校长可根据各校区、各学科教师余缺情况在更大范围内统一、均衡地调配师资, 实现主校区和分校区教师的合理交流, 促进师资优化组合, 从而提高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益。这不仅能较好地解决辖区内各校学科教师短缺与过剩并存等问题, 盘活教师资源, 而且也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新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 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从而带动联校范围内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2. 可促进学校间管理水平的均衡

对于不同学校而言, 只有师资均衡而无管理力量和管理水平的均衡, 是难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的。联校范围内的学校都实行同一套领导班子, 主校区校长为总负责人, 是法人代表, 分校区的负责人为主校区的副校长, 主校区选派干部到分校区任职, 分校区选派干部到主校区挂职锻炼, 参与整个校级班子的管理。主校区校长定期召开联校班子成员会议, 一体化地研究、部署几个校区的教育教学工作, 实现联校范围内各校区间管理力量的均衡, 实行一体化的学校管理:办学理念一体化、常规管理一条龙、课程课时一张表、全校活动一盘棋、财务管理一支笔、考核评价一把尺, 为促进学校间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均衡奠定了基础。

3. 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体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 不仅能把优质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移植到薄弱学校, 而且在共同的办学理念引导下, 主校区帮助分校区挖掘、提升原有的特色校园文化, 分校区从主校区借鉴、移植精品文化, 促进各校区优势融合, 实现联校框架下各校区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的交融并逐步走向一体化, 使师生处在相同的文化氛围中, 为师生提供相对均衡的教育软环境, 有利于促进提高教育质量, 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均衡发展。

总之, “联校办学”通过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体化, 学校文化建设整体谋划, 学校管理一体化, 师资交流常态化, 打破了原有资源配置的学校界限, 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 对促进学校间教育质量均衡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联校办学”体制下教师参与定期流动的主要障碍

“联校办学”对促进校际办学水平的均衡发展, 效果是明显的。其中, 教师定期交流和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 笔者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调查发现, 目前, 教师校际交流的比例还远不能达到师资均衡发展的要求。相当多的教师和学校对交流还持一种观望态度, 教师定期流动还存在一些障碍, 原因如下。

1. 教师担心参与流动, 其“面子”会受损

在原有的评价体制下, 在优质学校工作的教师, 由于工作环境、生源条件较好, 出成绩相对容易, 因而在社会上也容易赢得较高的声誉。而普通薄弱学校的教师, 出成绩相对要困难得多, 由此而来的是这些学校教师的低成就感以及社会对其相对较低的评价。教师由县城或乡镇中心学校流动到农村薄弱学校工作, 其声望会不会受损, 这是很多教师参与流动时比较担心的问题。况且, 很多地方参与流动的教师大多是原学校的富余人员或教学效果不佳者, 是被动参与流动的。在这种情况下, 一方面, 参与流动的教师容易被误认为是原学校的多余人, 自己难免有“被扫地出门”的感觉;另一方面, 参与流动后这些教师还能不能回到原来的学校和工作岗位, 也是很多教师颇感纠结的问题。这些都加重了教师参加流动的思想顾虑。

2. 教师参与流动, 可能会导致其生活成本增加

在参与流动前, 很多教师居住在学校内, 生活非常方便, 既可以干好工作又能照顾家庭。现在流动到分校或主校区后, 无疑会给其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一是家庭与学校距离远了, 工作与照顾家庭势必难以兼顾。二是交通住宿问题。到远离家庭的学校工作, 必然要在路途上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地方通了车, 虽辛苦但还能按时上下班;有些地方尚未通车, 教师就不得不在学校住宿, 而且有些学校不一定有适宜住宿的条件。三是吃饭问题。流动前很多教师离学校较近, 可回家吃饭。流动后教师远离家庭, 中午回家吃饭就不可能了, 而有的偏远学校并没有食堂, 教师根本无法解决吃饭问题。总之, 教师参与流动后面临的交通、食宿等困难及生活成本的增加, 使教师在参与流动时踌躇不前。

3. 教师参与流动, 可能会导致其实际收入下降

学校间教师收入的差距是教师参与流动比较担心的问题之一。一是担心绩效工资的差异。从2009年起, 各地开始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教师工资由基础性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构成。其中, 前者占总工资的70%, 后者占30%。但各校绩效工资考核标准是“一校一策”。这样, 同样的工作量和教学效果, 在不同学校考评, 教师实际收入会存在差异。二是担心福利待遇的差异。在县城学校、乡镇中心学校, 学校创收渠道和机会相对较多, 财力相对雄厚, 因而有更多的或明或暗的给教师发放的福利、加班补助, 以及外出旅游考察的机会。而在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教师, 工资能够足额到位就已属万幸了。对他们而言, 福利、加班补助、外出旅游考察机会基本上属于奢侈品。如果教师由县城或乡镇中心学校流动到村小, 即使一些地方规定工资由原学校发放, 但由于不在原校工作, 那些诸如节假日的福利、加班收入及外出旅游等待遇显然无法享受, 由此会导致教师实际收入减少。可见, 不同学校间教师实际收入的差距, 是很多教师不愿参与流动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原因。

4. 教师参与流动, 其工作难度可能会加大, 专业发展机会会减少

教师到一个新环境工作, 除了会给教师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并增加生活成本之外, 还要经历一个重新适应新工作环境的过程, 这会迫使其调整原有的生活及工作方式, 投入更多的工作精力和劳动成本。对于那些由教育质量好的学校流动到薄弱学校的教师, 由于生源及教学条件、教研环境的差异, 要取得同样的成绩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代价, 导致其工作难度增加。如果没有科学的考评机制, 很容易打击教师流动的积极性。

教师参与流动还担心专业发展机会减少。在现行体制下, 我国各种资源是以城市为中心自上而下向农村分配和辐射的, 在县城和乡镇中心学校工作的教师, 往往会获得更多进修、教研和其他专业交流学习的机会, 获取各种教育资讯往往更加便利和快捷。而在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一级学校工作的教师, 这些专业发展条件和机会显然比较匮乏。因此, 相对于在县城和乡镇中心学校的教师, 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机会与环境会差得多, 这无疑会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

三、“联校办学”体制下教师定期流动保障机制的构建

没有教师的定期合理流动, 要缩小“联校办学”体制下校际师资质量差距,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如何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 特别是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 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解决城区教师、乡镇中小学教师不愿到农村学校任教的问题, 实现教师定期流动的制度化、常态化, 是推动“联校办学”不得不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 必须针对上述教师参与流动的障碍, 构建有效的流动保障机制, 使教师流动在促进校际师资均衡发展的轨道上良性运行。

1. 统一联校框架下, 实行各校区学校建制的刚性联合

为了解除教师参与流动的心理障碍, 联校之后, 原来独立的学校实行刚性联合、统一建制, 必须整合为由一个法人代表、多个分校区组成的, 一校多区的办学实体。联校后, 几所学校要共用一个校名, 并实行统一的校级领导班子领导, 不同学校的差别仅是主校区与分校区而已。这样, 教师由“学校人”变成了“ (联) 校区人”[1], 教师的校际交流就变成了校内轮岗。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教师参与流动的心理障碍, 学校也没有优秀教师流失的后顾之忧, 这样, 薄弱学校才能真正拥有优质教师。这与传统的强校对口、结对支援弱校是根本不同的。在对口支援机制下, 两校仍然互相独立, 且强调师资的单向援助性流动, 由于教师参与流动的比例较小, 实际上对缩小校际师资水平差距的作用, 只是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效果。

2. 建立有效的流动激励机制, 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流动

如前所述, 教师流动特别是下派流动要承担生活不便, 生活、工作成本增加, 专业发展机会减少的压力。因此, 为了鼓励教师下派流动, 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一是统一福利待遇制度。为了消除教师因为不同校区实际福利待遇的差异而不愿流动的思想顾虑, 联校框架下的几个校区要统一福利待遇制度, 不同校区的福利待遇由片区统一标准、均衡发放, 实行同工同酬政策, 而不以校区定收入的高低。二是建立工资逆向增加机制。为了鼓励教师流动到最缺师资的条件艰苦的偏远乡村中的薄弱学校任教, 应实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特殊岗位津贴政策, 形成教师工资逆向增加激励机制。如湖北潜江市就规定, 村小教师绩效工资高于同级乡镇教师的5%, 乡镇教师绩效工资高于城区 (县城) 同级教师绩效工资的10%。同时规定, 流动期间的教师享受同样的待遇。也就是说, 城镇教师流动到农村学校工作期间, 绩效工资按高出乡镇5%、高于城区10%的标准发放。三是建立职评、晋级优先激励机制。流动教师在职称评定、职务晋级时, 在同等条件下要予以优先考虑, 或是给予加分后参与评选。严格执行“凡申请评定高级及以上职称者, 须具备异校交流且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的规定, 且职称评定65%的指标倾斜到农村学校, 以吸引教师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同时, 建立相关的提拔任用制度, 对在近3年内曾在薄弱学校工作1年且经考核合格的骨干教师、后备干部予以优先提拔, 鼓励骨干教师向乡村薄弱学校流动。四是建立荣誉激励机制, 把教师的交流经历和业绩作为优先考虑的依据。在评选市 (县、区) 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时, 在同等条件下对参加流动的教师要予以优先考虑, 甚至可以规定, 曾在异校交流的教师应占评优总数的70%以上。同时, 可增设“杰出农村教师”“优秀流动教师”等流动教师专门奖项, 对获奖流动教师给以重奖, 并在教师节和“功勋班主任”“十佳教师”等其他获奖者一起给予表彰。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交流的教师, 取消当年职评、评优资格, 年度考核不得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3. 统筹解决交通食宿问题, 解除教师参与流动的后顾之忧

要使教师主动参与流动, 还要统筹解决教师流动的交通问题, 能方便教师“下得去”。一是对于“一师任两校”的教师集中排课, 市 (县、区) 教育局可通过租赁或自购配备教师校车, 统筹规划运行线路, 专车定时定点接送教师。二是对于每天要往返家校工作的教师, 由专车早送晚接。三是不适宜客车运行的丘陵地区交通不便, 对在此类地区多校“走教”的教师, 可以由教育局为教师统一配备摩托车, 方便教师在不同学校间“走教”。如湖北通山县即采用这一模式, 给教师跨校交流提供方便。四是对尚未配备或无须配备校车的地方, 出台政策给予教师适当的交通补助。

教师下得去, 还要留得住。为此, 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教师周转房的建设力度, 为教师在各校区间轮岗流动提供生活方便。其一, 利用农村学校富余的校舍和空地新建或改、扩建教师周转房和学校食堂, 方便教师休息、居住和进餐。其二, 由政府专项经费支持、学校补助, 教师集资在集镇统筹建设教师周转房。教育部从2010年开始开展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 各地纷纷出台农村教师周转房规划。2011年, 四川省利用中央和省级专项经费1.3亿元建了1 000余套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每套建筑面积不超过35平方米, 为支教教师、异地交流、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在学校住宿提供方便[2]。广西壮族自治区预计到2015年, 周转房将覆盖全区7 680所学校, 惠及近10万名农村教师[3]。流动中的教师只有安居了, 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后顾之忧解除了, 才能在流动期间安心乐业, 集中精力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办学质量,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4. 实行一体化的教育质量管理, 促进各校区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实践证明, 如果不强化教育质量管理, 那么, 教师流动到新校区后, 往往容易成为两不管的“自由人”, 工作敷衍塞责, 使教师流动流于形式。为此, 必须狠抓“联校办学”体制下学校教育质量的管理。一是片区教育管理机构通过随机督查, 对片区内各校区教育教学进行专项督导, 规范各学校、各校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二是市 (县、区) 教育局通过教学视导加强对各校区教师的业务指导。三是统筹片区的教研活动, 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一方面, 建立片区内教研联动机制。每个片区由一个单位 (学区或学校) 的优势学科的骨干教师牵头负责片区内该门学科的教研工作, 教研活动经费由片区从公用经费中列支并统筹支配, 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 实现联校范围内教研活动一体化。主校区与分校区通过共同设计教研活动主题, 共同参与, 同步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为全体教师提供均衡的教研及专业发展环境。这些教研活动以校本教研为主, 以学科为中心,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研训一体, 通过校内互动、校际互动、乡镇学校互动、城乡学校互动等形式, 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四是统筹片区内教学质量监测, 实行教学评价一体化。首先, 市 (县、区) 教育局建立片区内“联校办学”强校和弱校捆绑式考核制度。即将联校范围内各校区作为一个单位进行整体考核。这样, 如果只是主校区教育质量强, 而分校区教育质量弱的话, 综合考评就不能拿高分。这种考核评价体制, 能够强化“强校”对“弱校”教育质量提升的责任, 使联校范围内每个校区的教育成绩与学校的每位教师和干部的利益相关, 促进联校范围各校区实质性的深度融合。其次, 实行统一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片区联校内各校区实行统一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 注重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 通过期中随机抽查、监测, 期末统一的教育教学质量考评, 将考核结果记入教师工作成长档案, 并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晋级、奖励性绩效工资等挂钩, 激励教师无论流动到哪所学校都能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 不断获得专业成长。最后, 安排教师流动时要尽量尊重教师的意愿, 制定不适宜流动教师的标准, 解除教师流动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汪丞.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促进校际师资均衡发展的一种思路[J].中国教师, 2006 (2) .

[2]刘磊.四川建千套农村教师周转房[N].中国教育报, 2011-10-16.

后勤保障科定期教育培训表 第4篇

管理特色

餐厅和客房作为培训中心的后勤保障机构,其主要职能就是为培训学员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一日三餐可口的饭菜。为了充分实现其后勤保障功能,培训中心自成立之初,中心领导班子在甘肃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高标准严要求,大胆引进先进管理模式,要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

配置高标准 管理严要求

如何满足培训学员居住要求和饮食需要,中心领导班子一致认为,餐厅和客房配置的设备和设施标准的高低,是今后提高培训学员满意率的基础,经过调研分析,决定客房按照三星级宾馆要求配置各种设施,要求设施配备要齐全,设施质量要精良,布局要合理,设备要符合现代餐饮制作要求。

中心为了突出管理特色,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实行部门经理负责制,责任逐级落实,分工明确到人。中心还从外部引进了专业管理人才,高薪聘请了一个厨师团队。按照制度规定,部门经理依据专业管理标准负责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同时还要负责员工的管理培训工作。

工作应细致 结果要满意

中心后勤保障面临着众口难调的困难局面,为了满足95%以上培训学员的生活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给学员创造一个“家”的感觉,让学员学的安心,住的舒心,吃的放心。同时坚持每周例会制度,总结检查上周工作,安排部署本周重点计划。

坚持特色管理,注重工作细节。中心餐厅自2008年就获得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卫生A级单位”殊荣,客房自2009年获得“甘肃省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住宿行业最高等级A级”,学员培训满意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为建立全国一流电力培训中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优质服务

优质服务是培训中心的生命线,是中心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赢得培训学员的满意。优质服务主要体现在真诚、礼貌、微笑、效率、随时做好服务准备。而服务态度是服务人员思想觉悟、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高低的集中体现,也是规范服务的基础要求,优质服务同时还要做到主动、热情、周到和耐心。总结中心优质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热情的服务态度 良好的礼仪、礼貌

热情是成功服务的基础,热情可以相互感染,彼此会受到鼓舞。其次是工作态度,态度是高度责任心的体现,他把集体利益和自身荣辱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做到把真情自然流露在服务的全过程中,把每一个培训学员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真心实意、心甘情愿地为他(她)服务,一切在自然而然中体现好客之道和服务技巧。

良好的礼仪、礼貌体现了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工作中要求讲究礼仪、礼貌,这对学员是一种精神享受,是尊重人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我们要求做到,开口服务和微笑服务,来时有迎声,问有答声,相遇有问好声,走有送声。充分体现中心服务员的精神风貌,体现中心对学员的尊重和热情。

创建和谐、温馨的环境

多方面满足学员的生活需求,提升培训幸福指数,是中心餐厅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同时实行健康就餐综合干预,设立温馨提示牌,宣传健康饮食理念,科学配餐,并指导学员合理膳食,吃动平衡。按照星级服务的标准,主动开口并微笑服务,为学员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优美的环境会令人心情愉悦,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如今的甘肃电力培训中心,绿树成荫,鲜花满园,青草茵茵,具有江南园林的风味,文化长廊展示了甘肃电力职工的风采,各种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丰富了培训学员的业余生活,是一所理想的培训生活场所。

快捷的服务效率 娴熟的服务技能

服务不但要求“热情服务、耐心周到”,而且还要“办事快捷、准确高效”,努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在工作上体现“准确、高效”,在咨询上体现“快速反应,准确应答”,在服务上要求“热情服务、寻找不足”。通过提供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尽显甘肃电力培训中心职业服务的良好素养和精神面貌。

服务技能的娴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服务质量的高低。一个合格的服务员一定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平时我们非常重视服务员在语言、应变、观察、记忆等能力的培训和训练,而且定期举办服务人员技能比赛。服务人员平时具有娴熟的服务技能,不仅提高了服务工作的效率,更重要的是给培训学员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完善的服务设施 科学的服务程度

要想为培训学员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完善的服务设施决定了接待条件和接待能力,也决定了培训学员学习生活的心情。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与商务酒店相同标准的前台接待设施和三星级客房住宿条件以及整洁、卫生的就餐环境,同时职工书屋和体育活动场地的设立,进一步丰富了学员的业余培训生活,具备了一定的吃动平衡条件。

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行为规范化,服务结果标准化,是我们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优质服务所追求的目标,其目的是想把零散琐碎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的各项需求。为此中心依据培训学员的特点,制订了规范化的科学服务程序,从学员在总台报道开始,在各个环节都制定了工作流程,直至学员满意离开中心为止。

创新发展

作为甘肃电力培训中心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目前实行对内封闭运行,没有直接面向市场参与社会竞争,缺乏一定的发展创新动力。中心领导班子面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瓶颈,在取得省公司大力支持下,2014年1月对中心后勤保障机制进行了改革尝试,决定将中心餐厅和客房由兰州电力学校生活服务公司经营,生活服务公司发挥自己的经营优势和保障服务的先进理念,在公司上下开展了“优质服务无止境,创新发展上台阶”的主题活动,活动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创新服务管理 抓好业务技能培训

公司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路去积极探索培训服务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内容,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学员满意率创造条件。

公司把开展优质文明服务工作与业务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提高岗位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训,不但提高了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树立起了敬业爱岗、服务学员的良好风气,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思想过硬、服务优质、技术娴熟的专业服务队伍。

重视环保 倡导绿色消费

重视环保,注重生态平衡,提倡绿色消费,已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引导学员实现绿色消费,首先是饮食绿色化:为了学员饮食健康,逐渐扩大使用安全营养、无公害的食材,逐步建立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无公害的原料生产基地,食品加工尽量采用无公害加工方法。其次是客房无害化:公司从建设无烟客房开始,客房今后所有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尽量减少一次性生活用品,每个房间均配备绿色植物,调节、美化居住环境。三是生活健康化:为学员在培训学习之余创建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中心工会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职工文化书屋和健身房,对活动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完善。目前的培训中心可谓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凸显出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学员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散步、阅读、健身,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后勤保障科2010年工作总结 第5篇

2010年我科按照院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与兄弟科室通力协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按照“以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管理、服务、保障、协调的职能作用,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10年设备科后勤保障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力以赴做好硬件设施的改造和设备的添置采购工作。

为改善疗养院的硬件设施、提供温馨舒适的入住环境。设备科按照院计划及上级拨款额度,完成了以下几项工程:

1、上半年完成阳光房改造、活动房改造、停车棚建造等零星基建任务。

2、安装调试酒店管理系统软件,使我院客房的入住、退房管理向宾馆化发展。

3、为医疗保健部添置心理治疗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等医疗设备,提升了医疗保健部的硬件设施。

4、完成游泳馆地下部分改建装修工程的施工验收工作,有效解决我院的办公、仓库用房的紧张。

5、购置宇通大客车,改善我院大客用车紧张的局面。

6、下半年新修建电子阅览室,丰富休养员院内生活。

7、趁12月份休养员接待空档,及时改建5号楼卫生间、食堂外走 廊及屋面整修。

二、及时高效做好全院的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纵观一年来的工作,狠抓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我科始终把全院各种设备设施的维护、检查和保养工作作为设备科的头等大事。对2009年初制订出设备维护各项规章制度,始终如一地加以坚持。

在每月一次的科会上不仅安排工作,布置任务,还把科会开成学习会、讨论会,重新学习讨论各项规章制度和维修知识、注意事项等,以加深印象,同时集思广益,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一些设备疑难问题。

我科在科领导组织下,认真执行维护保养巡检制度,对包括水泵电机、配电箱、压力表、球阀和水阀等在内的设备按照每天白班3次、夜班3次的点检标准,进行严格按章巡检,检查掌握设备的压力、温度、流量、泄漏、给油状况、异音、振动、龟裂、磨损、松弛等情况,填写点检记录,发现故障及时检修。如此能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每季组织人员会同各部门进行设备大联检,现场检查,发现问题,能处理的现场处理,以此来掌握各项设备的性能状况,也使各设备使用部门能按规程正确操作,把修、管、用有效结合起来,将设备管理、养护工作向制度化、标准化推进。在专列接待任务布置后,我科首先做的工作即是设备的全面细致、地毯式大检查,为接待任务的顺利完成当好先行。

维修组的同志在后勤保障岗位上一直默默无闻的工作,比如落叶季节 对屋顶沿沟清理垃圾树叶保证排水畅通,冬季到了,及时给水管套上保温材料防止水管被冻。维修组全年共计完成客房、综合楼、餐厅等处零星维修2952项,平均每天的零星维修数量达15项之多。比2009年零星维修量增长了28%。劳动强度和劳动技能大大的提高,一年来,通过维修组同志的辛勤付出,确保全院的水、电、气等正常供给,为完成全院的接待任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物资、被服供应工作

1、物资采购规范化,仓库管理电脑化。

2010年我科结合节支降耗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物资的采购制度,凡各部门欲采购的物品先提交采购申请,通过审批后再采购,采购工作根据货比三家的原则购入。采购、库管和物资发放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物资入库填写入库单,领料填写领料单,按需发放。从今年四月份开始所有出入库物资实行计算机管理,使购入、领出、库存账目清晰明了,方便查询、清点。库房管理注重先进先出原则,尽量减少库存,同时注意防火防盗防鼠害,为后勤供给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围绕客房需求,被服供应充分及时

被服收发搬运不仅属我院比较繁重的的体力劳动,还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清点工作不及时仔细就会导致被服流失,被服组的纪忠良同志工作非常认真,带领组里几位老同志保证被服及时供应,特别是今年10月份后,被服组里一人退休,一人病假,留下的两位同志在劳动力非常紧缺的情况下以身作则,仍能坚持把这项看似简单,却很繁琐的工作做好,为接待任务提供了有效的后勤保障。

四、综治维稳、治保消防工作 2010年,我科根据院总体工作部署和公安处具体要求及指导,结合院内实际,紧紧围绕保障职工队伍稳定、治安消防安全和深化改革顺利进行这个中心,以强化“安全责任制”为抓手,以创建和谐疗养院为载体,全面抓好内部各项安全保卫措施,确保我院内部政治安定、治安稳定,为完成今年各项任务指标和疗养院的顺利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内部治安环境。

一年来我们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各项安全大检查和各部门的每日巡查及各类安全培训、实践演练。一是今年元月份开展了全员岗位技术培训,并聘请了公安处消防支队、杭州派出所干警授课。二是今年12月组织职职工观看“四个能力建设”电教片,强化消防安全意识及灭火技能,并随课进行了消防知识竞赛。三是今年6月份开展了以“安全生产月”为内容的安全防范月活动。四是针对7—9月份夏季防火工作,开展了夏季防火安全活动。五是针对今年的4次专特列警卫工作任务和国庆61周年开展了全院安全大检查,以发现、整改隐患为目的,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抓落实。六是组织职工开展了客房灭火实战演练。特别是在全社会提出消防的“四个能力“建设中,我们科不失时机的利用板报和电教片的形式,在全院掀起了加强消防意识的学习活动。为做好冬季森林防火工作,组织人员对全院的各条大小路旁的落叶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理。确实做好防火、防盗和内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年无火灾和治安事故发生,职工队伍稳定,无职工犯罪及职工间矛盾纠纷发生。

五、能耗统计及节能环保宣传实践工作

今年我科根据路局与院的要求,广泛开展节能降耗宣传,实施节能 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2010年我院能耗情况:耗电61.39万千瓦时,费用支出54.08万元,每床日耗电21.60度,比上年节能31.1%;天然气16.73万立方米,费用54.24万元,每床日耗天燃气5.89 m3,比上年节能20.3%;新鲜水量26830吨,费用8.96万元。每床日耗水0.94吨,比上年节能21.4%。汽油3.97吨,费用3.48万元,比去年同期节能18.8%;柴油3.28吨,费用2.37万元,比去年同期节能18.1%。

2、按路局计统处的要求,认真做好能耗统计报表工作,并及时作出能耗统计分析。

3、为践行绿色环保理念,节约成本支出,对客房一次性用品进行调整,除5、6号楼外每间客房安装固定按压式沐浴露、洗发液。

4、为节约用电,路灯采用智能化时控装置,为院的节能创造了基础。

六、设备科经费支出及职工福利品发放工作

1、设备科费用支出情况:购低值易耗品225894.29元,购办公用品31533.56元,劳保用品支出66191.15元,购零星维修配件124930.10元,厨房用品支出55806.30元,零星工程859101.00,合计支出1363456.40元。

2、按照路局劳动保护用品发放的规定做好夏季防暑冬季防寒用品的采购、发放工作,与人事部门及时联系,按季节及人劳部门提供的人员资料发放,做到不遗漏,今年夏季发放劳动防护用品111人次,共计8355元。冬季发放劳动防护用品224人次,共计27817.45元。

七、设备科其它日常工作及管理

1、做好2010年全院环境绿化、垃圾清运、环境消杀等外包工作的监督协调工作,使我院始终持美丽整洁的外环境。

2、科室同志能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协助兄弟科室做好院内物品的搬运工作,不管是人力搬运还是电瓶车搬运,只要有任务都能随叫随到。

3、管理监督保安的日常工作及有关安全培训工作。

4、按路局要求做好投资统计报表及动力机械设备报表的填报工作,按要求认真写好统计报表分析。

5、配合院办做好ISO9000贯标工作,借此机会整理本科室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等文件,积极规范各种作业程序,促进设备科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八、存在问题及差距

2010年的工作中,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在节能降耗、设备维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与领导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1)要重视和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虽然年初制定了学习计划,但专业针对性不强。2)科室管理上虽然有思路、有行动,但有待于继续深入,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调动科室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与兄弟科室的协作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强。

九、明年工作设想及打算 2011年的工作,我科将围绕院的总体部署,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在休养员接待计划增加的情况下,积极做好休养员接待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具体指标有:

1、因全院重大设备如电梯、中央空调机组、生活水泵等故障停机对休养员生活造成影响的,每月发生不超过一次。

2、及时完成维修计划,如设备联检等全院性计划和科室设备季度、维修养护计划,完成率在90%以上。

3、及时做好客房、接待、餐饮部等上报的零星维修任务,报修完成率90%以上。

4、加强节能环保宣传,争取明年每床日耗电21.0度以下,每床日耗为水0.93吨以下,每床日耗天燃气7.08立方米以下。

总之,我科将在明年的工作中,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调,总之好地发挥设备科作为疗养院重要职能部门的作用和功能,相信在院领导的精心部署和统一指挥下,科室成员各司其责,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难,为全局休养员提供一个舒适、优雅的现代化疗养环境。

后勤保障科手卫生表演快板词 第6篇

(合)医护救治在一线,后勤保障我当先;

各组服务周到全,院感防控手在前。

(维修组)维修工作细琐繁,围绕病人员工转;(保洁)保洁卫生是基础,清洗消毒是关键。(保管室)仓库整洁要保证,五常管理不能变;(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真严格,消毒配比不可减。(洗衣房)被服污洁需分开,交叉感染要防范;(锅炉房)锅炉设备换新颜,环保温暖又安全。(合)洗手指征人人学,两前三后记心间;

动作要领应规范,洗手步骤不能乱。

(旁白+集体表演)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后勤保障科定期教育培训表】相关文章:

后勤保障论文提纲09-08

效能服务,后勤保障08-17

春节后勤保障方案09-19

后勤保障论文范文05-10

后勤保障制度范文06-01

后勤保障文章范文06-01

疾控中心后勤保障07-18

医院后勤保障机构08-12

医院后勤保障报告08-12

医院后勤保障资料08-12

上一篇:我们并不熟诗歌下一篇:四民主一考核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