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我成长因素分析

2024-09-21

教师自我成长因素分析(精选6篇)

教师自我成长因素分析 第1篇

教师自我成长因素分析

教师自我成长因素分析

黄永明

(江苏省无锡市泰伯实验学校,214115)

摘要:教师自我成长,内因是关键。教师自我成长中的影响因素包含梦想、思想、知识、智慧和个性等,具体而言,教师要拥有教育梦想、锻造教育思想、储备丰厚知识、修炼教育智慧、弘扬教育个性,进而演绎有价值的、幸福的教育人生。

关键词:教师 成长 因素

教师自我成长,内因是关键。教师只有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其专业化水平才能不断提升,逐步从平凡走向卓越。那么,教师自我成长有哪些影响因素呢?笔者以为,它应包含梦想、思想、知识、智慧和个性等内容。

一、有梦想

没有梦想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教师要有梦想,梦想是成长的动力,是前进的航标,会引领教师去追求、去奋斗、去拼搏。教师,作为教育人,首先要有教育之梦,这样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解读教师的梦想,就是要有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它是一种责任和使命。追寻教育的真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人”,把学生培养成“才”,为学生的幸福人生铺就底色――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可以改变人生,教育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教育可以强国富民――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坚定信念。

从个人的价值、自我实现和归属感的角度来解读教师的梦想,就是要努力做最好的教师。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一梦想应该是一种埋藏在人心底的原动力,它是一种目标,一种力量,能催人奋进。自己满意、学生喜欢、同行羡慕、领导赏识、社会认可,这是教师应努力达到的一种境界。

从人本思想的角度来解读教师的梦想,就是一种生命的回归,就是要使自己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生命诗意地栖居在教育的田野上。

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解读教师的梦想,就是应该有一个从普通的新教师逐渐成长为新秀、能手、带头人、名师的渐进的规划与构想,然后通过努力真正成为名、特、优教师,有一个从“匠”到“师”再到“家”的转身与蜕变。

二、有思想

思想,通俗地说就是看法、想法,它是对客观事物现实存在的看法,是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也可理解为观念。

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作为教师,当然应有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事业,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表达。

那么,教育思想从何而来?主要有三条途径,即“学”、“思”、“行”。“学”的主要方式是听、读、看,它是一个吸收、借鉴、内化的过程。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很难产生原创的教育思想,但可以通过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家、思想家、学者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体会、分析、感悟,形成一种观点、看法,从而成为一种衍生的思想――即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思”的主要方式是说、写、想,它是一种梳理、归纳、总结、提炼、提升,是将自己的想法系统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逐渐产生自己的思想。“行”的`主要方式是做,即实践、操作,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一个个困难,解决一个个问题,积累丰富的经验,掌握系统的方法,从而产生实践性的思想。这对于基层一线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应该尽毕生之力所追求的。

三、有知识

教师是知识分子。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从其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角度来审视,教师必须具有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其角色和身份的定位。

一是要有作为社会知识分子的通识性知识。即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它是教师知识的根基,具体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政治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能使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丰富的文化涵养和广博的文化视野。

二是要有作为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它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两个方面。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是为了解决作为某一学科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它要求教师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要在广泛了解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本学科的技能、技巧;要了解本学科的产生过程、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最新学术前沿及在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价值及具体应用;要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如物理中的相关数学知识,生物中的相关化学知识,语文中的相关历史知识等;(教育论文 )要具备丰富的教育学知识,包括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技能知识、教育实践知识和教育研究知识等,更好地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要获得知识,离不开阅读。为此,读书、学习应伴随教师的一生,通过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为友,使知识木桶中的水常换、常添、常新、常满,从而为教育教学提供不竭之源。

教育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作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阅读应超越教育、越超学科,应是非功利、静养式的阅读,应博览群书、广泛积累,努力成为令学生“仰止”的那一个。

四、有智慧

教师更要有教育智慧。所谓教育智慧,它有着丰富的内涵,融合了教育的思维、情感、机智、艺术等要素,它是教师追寻教育真、教育善、教育美的武器和法宝,是教师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的成果,反映的是教师的综合素质、综合实力,可以说,它是一种教育境界。

知识可以传授,智慧无法给予。培育教育智慧,非一日之功,全凭个人经由理性思考、体悟揣摩、实践探索、价值追求长期修炼而成。教师修炼教育智慧,要用心、用力、用情,要学习、实践,要反思、感悟。其中,学习是修炼智慧的有效途径,学习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读书、生活、工作、写作等都属其中。实践是修炼智慧的最佳途径,教师只有在探寻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长期实践,不断反思、反复体悟,积累成功经验,哪怕是失败教训,才能形成一定的教育智慧。

五、有个性

个性,其心理学意义是比较复杂、深奥的,有多角度的定义与解释。教育个性强调的是独特性和新颖性,即教师在言语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等诸多方面有特质。

在当今的教育体制和机制下,学校教育整齐划一,培养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学生是一大难题。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就是对教育个性的拷问。其实,不光是“杰出人才”,就是“普通人才”的培养,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误区。原因之一是中国人缺少“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缺少特立独行的个性与创造性,缺少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执着精神。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下,如何“戴着镣铐跳舞,顶着石臼做戏”,教师要有选择,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不能随大流,人云亦云,否则会误人子弟。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教个性化的“书”,育个性化的“人”。教师要以个性培养个性,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只有性格有特点、教学有特色、课余有特长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才能受到学生的青睐,也才能培养出有特点、有特色、有特长的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使自己富有个性魅力;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形成教学个性与风格;应具有灵动的生命活力、积极的处事心态和独立的价值判断,形成独特的气质魅力。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有个性的,当然,有个性并不是指一味地标新立异、唱“对台戏”,这一点应当厘清。

总之,教师要拥有教育梦想、锻造教育思想、储备丰厚知识、修炼教育智慧、弘扬教育个性。也唯有如此,才能演绎有价值的、充满幸福的教育人生。

教师自我成长因素分析 第2篇

中卫四小 马晓红

马晓红,女1982年3月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2003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2003年8月至2011年7月在常乐小学任教,2011年9月调到中卫四小任教,在工作期间我又继续学历进修,2005年12月本科毕业。9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过去的都已是历史,更多的是立足于现实,进入新的单位,一切都是新的,更是给了我新的挑战,一学期都是在谨小慎微中努力着,下面就自己本学期的工作情况分析如下;

一、提高个人思想认识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尽心尽责,教书育人。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并努力做到学生在校开心,家长放心。

二、坚固自己的职业道德

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这方面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培养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和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作为进入新单位的青年教师,我努力充分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和课下耐心辅导

经验告诉我备课如果不够充分,上课就会不怎么自信,语言就会不怎么流畅,学生领悟的就不怎么深刻,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这既没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这样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2、加强课后反思,并且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

作为一名老师我应该思考今天的课讲好了吗?学生学懂了吗?学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我要思考怎样强化优秀的学生?怎样推进后进生?今天我都干了什么?明天我又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每天这样反思了吗?反思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决了吗?如果我们能么天坚持这么做的话,我们的成长一定会非常快。哪怕一周一次这样的反思和总结也是极其必要的。

另外一个可以提高自己的方法就是广泛阅读,不仅要钻研有关教材的教学理论,关注科学教育前沿的最新动态,而且要阅读各类文学作品,阅读可以丰富自我精神世界的各种书籍。

科学发展观要求,教学要以发展为主题,要以人为本,要统筹兼顾,努力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好语文学科,更要树立全局观,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表演、游戏、情景等多方面的内容,会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综合性、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1、虚心请教,累积管理经验

刚来到学校,学校要求我带六(2)班的语文课并兼任班主任,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带好这个班,要对这些孩子负责。由于所带班级本身比较特殊再加自己的管理经验不够丰富,刚开始我对班级管理多少有些困惑和迷茫。所幸的是,我周围有许多带班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们,我便注意他们对各自班级的管理方法,并直接向他们请教,更重要的是我的搭档张主任给了我毫无保留地指导和帮助,使我的班级管理工作很快步入正轨。现在,班级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整个班集体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2、心存爱心去和学生交流

要学会经常和学生交流,与学生平等和睦地相处,是了解班内学情、学风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及时地采取措施解决班内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改进并创建和谐奋进的班集体。

爱,可以给孩子以心灵的温暖,爱,可以让孩子更自信。我想,我们作为

一名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上的东西,要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根独有的琴弦,倘若你能与他对准,他就会奏出最美妙的音乐。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有少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写作文的方法,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还有待提高。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与学生谈话等方式,使学生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及趣味性,让学生都觉得学习语文很有意义。

2、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3、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演讲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5、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6、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教师自我成长因素分析 第3篇

一、一个观念转变案例:“做孩子的‘支持者’”

我有过一次重要的教育观念转变, 是由一次重要的家庭教育事件引起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我总是接到老师的电话, 批评他不完成作业, 而且字迹潦草, 错误很多。翻开儿子的作业本, 经常有老师的批语“注意书写”“仔细计算”, 后面常跟着几个醒目的“!!!”。老师批评我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 我非常惶恐, 答应尽量配合老师的要求。于是, 我开始每天监督儿子写作业, 星期天为儿子补数学课。每次补课的时候, 我都不厌其烦地再把本星期学过的课程从头讲一遍。结果儿子总是心不在焉, 这样的补习每次都不欢而散。我的心态越来越不好, 总处于焦虑状态。

有一次, 儿子在做数学作业, 我站在他身后无声地看着。我忽然感觉儿子写字的手有些发抖, 很简单的两位数加法, 比如“23+34”, 他嘴里念着“3+4=7”, 但握笔的手却犹豫着就是不敢往作业本上写。那一刻我陷入了自责、怀疑和矛盾之中。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 且以教育研究为业, 我为什么不能帮助孩子?我对学业成就的理解正确吗?我是否真正理解了教育?……在焦虑中, 我想我应该深深地反省, 而不是指责孩子。于是我暂时放下对孩子的关注, 进行自我反省。在这期间我尝试了多种促进反省的方式, 与他人交流、阅读儿童教育书籍、观看电视节目, 似乎都没有帮助。

有一段时间, 在观看心理访谈节目时, 心理专家在节目中反复强调, “接纳”和“支持”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借助心理访谈节目, 我对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进行了反思, 我忽然意识到, “在学校教育已成为儿童成长的负担时, 家庭应当是孩子放松心情的场所, 家长应当是孩子完全的支持者!”后来的教育结果证明,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悟!我相信有很多家长和我一样, 相信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就是对孩子的帮助, 而当我理解了“支持”这个概念之后, 帮助的含义完全变了。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实际上是在帮助老师, 而不是帮助孩子。教育如果是帮助孩子顺利成长, 就应当从孩子的基础开始, 而不是从教师或家长的标准开始;应当是帮助孩子减轻成长中的负担, 排除成长路上的障碍, 获得成长的乐趣。于是再帮助孩子复习功课的时候, 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错题分析法”, 帮他把写过的作业本、练习册、报纸以及试卷整理到一起, 只把那些曾经的错误找出来, 分析原因。工作量减少, 针对性加强, 孩子的配合态度好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成绩有显著好转, 在期末考试中, 数学第一次考出了满分。这个理念后来很自然地迁移到我的教学中, 使我真正成了一位“民主、宽容、可亲”的教师。

二、影响观念转变三要素:知识、新观念和行动

在反思以上所列举的观念转变事件中, 我注意到需要正确理解三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它们是“知识、新观念和行动”。

知识在这里指常识、经验或通过学习了解到的某种理论。掌握知识的过程指人们对某个事物由不了解到了解的过程。现代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灌输, 人们常常认为, 掌握了知识就具备了行动的能力, 今天在校学习就是为以后的生活实践储备知识。在各类教师培训或教师的个人成长中, 人们往往相信先进的教育理念或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因此, 无论是师范教育课程还是职后教师的培训课程, 通常都是理论先行, 甚至理论为主。然而, 教育理论或别人的经验只构成教师的知识体系, 掌握了知识并不意味着具备了行动的能力。当人们最初了解和接受了某些知识的时候, 这些知识只是被存放在大脑的某个角落, 是接受而来的, 不是由教师内部生成的, 因而停留在“库存知识”体系中。它们只构成了行动的前提, 而不能成为行动的直接指导;在知识与行动之间, 还有一个中间环节, 那就是观念的形成。

观念是活动的独特的知识。新观念则是指新获得的具有活动性和独特性的知识。首先, 观念是活动的知识, 只有当这些“库存知识”被激活、被提取并且流动起来的时候, 知识才有可能变成为观念。虽然观念也表现为一种知识, 但观念是内化了的知识, 是自主生成的知识, 是被联结起来的知识体系。教育培训的直接目的往往就是转变或更新教师的陈旧观念, 但事实上很少有培训能直接达到这个目标, 大多数的培训在事后的学员评价中遭到批评, 因为学员们感觉自己似乎了解了很新的“观念”, 但是在实践中, 却总是很难将这些“观念”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困惑也常常在培训教师心中产生, 这些教师往往既很自责, 又很无奈, 他们已经尽力将“观念”的内涵和外延剖析得十分清楚和彻底, 对学员们的困惑也实在是束手无策了。其实, 真正的问题在于, 教师所传授的这些东西并没有构成教师的观念, 它们仅仅是以知识的方式被接受和库存起来了。培训只是完成了教师的知识更新, 并没有完成教师的观念更新。新知识没有与自己的先前经验产生某种联结——这种联结可以是新知识加深了人们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理解, 也可以是新知识对原有知识的批判与重建——那么, 新的观念就没有形成。其次, 观念是独特的, 即使某一种观念得到普遍承认和传播, 但每一个个体在接受到这种“观念”之后, 没有将它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激活, 它就不能构成个体的观念。人们对某一观念的理解不会完全相同, 每个人在表述一种观念时, 都会存在自己的独特之处。

行动指日常的实践活动, 它是观念转变的真实表征。我们相信每种行动背后都会有一种观念起着支配作用, 这种观念有时候是觉醒的, 大多数时候只是模糊地存在着, 不被行动者感知。但是, 没有不被观念支配的行动。如果一个教师宣称他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得到了更新, 但是他的教学行为却依然如故的时候, 我们不可能相信他已经形成了新观念。

所以, 在观念转变中, 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 因为没有对某种经验和理论的了解, 观念的形成就缺乏根基。但要想改变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 又不能只注重知识灌输, 而必须要使教师的观念更新得到落实。行动则是观念更新的检验, 因为只有更新的观念才能产生更新的教学行为。在教师培训中, 转变教师的观念才是最重要的。

三、教师观念转变机制

在前述观念转变事件中, 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我对某种教育理念的理解由肤浅转向深入的理解, 但是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根据我从个人的独特体验中分析, 知识转变为观念, 需要具备四个重要条件:问题情境的出现, 它相当于观念改变的外部动力;情感冲突与观念批判的展开, 它们构成观念转变的内部动力;寻找反思媒介, 它是积极反思的开始;新观念的觉醒, 它代表着个人化观念的建立、新观念的生成。

1. 问题情境的出现

在观念转变中的典型事件或问题情境主要表现为冲突性事件。典型的冲突性事件打破了原有的教学均衡, 这种教学均衡就是我们在教学中所体验到的平静和坦然。由于已经习惯于一种教学观念和一套相应的程序, 我们就有可能在教学中体验到一种平静和坦然。在没有受到冲击的情况下, 个体可以暂时保持这种状态, 但这种状态可能与一种相对落后的观念相关联。而典型事件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状态, 往往伴随不和谐的教学关系, 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它直接迫使当事人去反思。如在“做孩子的‘支持者’”这一观念产生的过程中, 儿子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并且不配合我的辅导这件事, 对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它构成了一个冲突性事件, 打破了我原来维持的教学关系均衡, 迫使我去思考和质疑自己习以为常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当面临一种教学关系的不均衡状态时, 每个教师都会产生寻求均衡的动机。但有的教师在恢复均衡的同时产生了一个飞跃, 而有的教师却以倒退的代价来维持暂时的均衡。那些能够产生飞跃的均衡必定是由于在原有的教学中产生了一个新的改变。因而典型事件相当于个体观念转变的外部动力, 它给当事者提供了一个改变的机会。但是个体是否能够抓住机会, 或者愿意不愿意改变, 则往往不由外部事件决定。

2. 情感冲突与观念批判的展开

在我所经历的这次观念改变的事件中, 导致我对原有观念进行反思的巨大动力, 来自内心的激烈的情感触动。教育是一项情感艺术, 爱与责任是教师应当具备的两项最重要的情感, 没有对学生的爱, 没有对工作的责任感, 教师的内部动力就不会得到激发。当问题情境引发教师强烈的情感冲突的时候, 往往伴随着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观念的质疑, 教师会自觉地发问, “我哪里出错了?”“我的教育观念是什么?它正确吗?”当看到儿子“战战兢兢”地写数学作业之后, 我经历了情绪上的不稳定, 尤其是产生了强烈的自责与怀疑。这种自责与怀疑是教师展开自我批评的内部动力。那些能够在经历冲突性事件之后产生突破和飞跃的人, 往往是善于从内部展开批评的人, 而那些未能产生突破和飞跃的教师, 则往往习惯于从外部进行批评。

因而, 观念的批判是在情感的触发下, 对原有观念的质疑与否定, 但它是反思的前提, 但还不是反思本身。

3. 寻找反思媒介

反思是在批判的基础上不断在内心探讨新观念的过程。但是, 并不是批判了旧观念, 新观念就一定能够生成。许多教师并不缺乏对教学观念的自我批评, 但只有少数教师能够找到新观念。这是因为反思需要借助一些媒介, 孔子曾说“思而不学则殆”, 虽然反思是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 但是离开了外部材料的支持, 反思常常一无所获。反思的媒介主要以外部材料或活动的形式存在, 可以是他人的教育故事、教育经验或者一些教育理论著作, 也可以是与他人的谈话, 或倾听他人的谈话, 等等。教育反思要求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与他人交流, 在交流中别人的理解和经验也会成为反思得以继续的跳板。在我的家庭教育观念转变过程中, 初期虽然反复地在思考, 但是由于没有交流, 所以一直没有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当借助电视心理访谈节目中两个他人之间的谈话进行反思的时候, 指导教师和问题家长之间的交流也与我的所思所想产生了“交流”, 新观念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所以, 寻找反思媒介的过程, 其实就是在进行反思的过程。在教师培训或教师个人成长的努力中, 激发教师反思行动的重要突破口在于帮助教师寻找适合的反思媒介。

4. 新观念的觉醒

了解和掌握的新教育理念并不等于新观念建立, 在它们没有与个人的独特经验体系建立联结之前, 就不能构成个人的独特观念。个人的独特观念是生成的, 而不是被告知的。因而, 在被告知的知识和个人化知识之间, 还有一个“觉醒”过程, 它在个人持续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只有当这个时候, 个体才会“恍然大悟”, 才会感到内心产生了一种“新知识”, 这种知识尽管可能是“早已知道”, 但却在此刻产生了“发现”的快乐, 变得与以往的理解绝然不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 个体所了解到的新理念才真正上升为个体的“观念”层次, 起到指导行动的作用。

笔者以为, “问题生成”——“观念批判”——“寻找反思媒介”——“新观念觉醒”构成了一套观念转变机制, 这套机制很好地处理了知识、观念与行动的关系, 将观念转变落到实处。在教师培训中, 只有能够按照这一观念转变机制来设计培训环节与培训课程, 注重观念转变的真正实现, 才会大大提升培训效果, 解答中小学教师关于“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质疑。

教师自我成长因素分析 第4篇

关键词: 特级教师;成长环境;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而使教师专业素养和内涵不断增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受到教师个体自身的推动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外部的推动力,即教师所处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课题组从江西省不同地区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群体中,选取了16位来自不同地域的教师为研究对象,以他们撰写的成长经历、个人简介及书面访谈等内容,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对比。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与部分数学特级教师面对面交流,网上查看这些特级教师的“名师工作室”,对他们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掌握更加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影响特级老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因素

根据研究的需要,笔者主要从影响特级老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因素,即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从中探寻他们专业成长的规律。对家庭环境影响的判定主要根据本人简介和自我的文字介绍,如:“父亲是军队干部,从小耳濡目染的是军人的作风和气质,这为我的人生打上了乐观进取的底色”;“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个性”;“从小在勤劳无私忘我的母亲营造的浓浓的爱中长大”;“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母”;“只有父母能对我产生持续的、终身的影响”;“让我感受到了教师的魅力,所以中学毕业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就读师范学校”等。在“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这二个层面的分析,主要是依据特级教师所写的成长经历中的内容、书面访谈来判定,如:“在师范校园更加宽松的环境中,我努力学习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一切素质,学知识、练毛笔、弹风琴、做运动”;“师范学习、生活的积淀,奠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需要的能力”;“师范的老师,他们那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孜孜不倦的育人精神深深影响着我”;“我被调入了市里重点小学,有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由乡下调进城,为个人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学校领导的关心与器重,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得益于名师的指点,得益于附小浓厚的教与研的氛围,得益于自己家庭和中小学环境的熏陶”等。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对16位小学数学特级老师的专业成长环境,即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共性的规律与特征。

家庭环境对特级教师心智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坚强的个性品质、积极进取的表率作用、宽容大度的情感态度、鼓励信任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在他们今后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以父母为榜样,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和谐的家庭氛围、亲人的理解与支持也是教师事业成功的坚强后盾,使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顾虑,减轻压力, 更好地工作,为他们的专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有时亲人的不理解、家庭的不和谐,从另一个方面也能造就一个人自尊自强的品格和独立处事的能力。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努力构建家庭和谐,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環境,对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将对其今后的成长、成才起着奠基的作用。

2. 学校环境对特级教师专业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范学校是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学习的摇篮,是教师专业思想形成的阶段。因此,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应该要有专门师范院校培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教师是专门职业,必需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师范院校,只有让师范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数学教学与科研的能力,才能为“准教师”成为真正的数学教师起到良好的纽带作用。

3. 社会环境对特级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进行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培养和发展的政策导向、奖惩机制、政策法规等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成长需要支持,发展需要平台。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特级教师的成长提供大力支持,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以省市、国家科研项目为依托,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通过开展研修培训、学术交流、教学观摩、数学竞赛等方式,为教师的后续成长及才能的发挥,提供展示的机会和舞台。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 .人民出版社,2010.

[2] 潘慧春,禹旭才. 职业院校教师成长的环境因素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1月第7卷第1期:108-100.

[3] 王嘉毅,魏士军.影响中小学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分析———以30位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为样本[J].当代教师教育,2008年9月第1卷第3期: 32-36.

[4]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M] .人民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业课题“江西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环境的共性与差异性研究”(课题号12ZYZYB009)成果之一。

教师自我成长因素分析 第5篇

——关于干部的自我认知课程的一些思考

巴顿说,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歌德说,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认自己有局限性,那他离完人就不远了。今天听了吕勇江老师关于干部自我认知的课程,并进行小组进行自我认知讨论后,我感到,自我认知是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之分重要的因素。

一、自我认知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长处,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二、自我认知更是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青年干部要加强自我认知能力。干部的自我认知能力高低,决定了干部素质是否能持续提高,能力是否能持续加强。干部个人的素质、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水平的高低;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干部团 1

队的绩效;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是社会中坚力量,干部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干部队伍的社会作用,从而成为影响我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而青年干部是可塑性极强的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树立、完善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自已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仅对个人,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青年干部一定要加强自我认知能力。

(二)青年干部应当如何进行自我认知。要提高对自己基本素质、政治素养、知识背景、个人能力、兴趣特长和缺点不足等各个方面进行自我认知的能力,关键要加强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兴趣和追求的思考。问自己喜爱什么,拥有怎样的目标。

2.进行自信心和状态的思考。问自己是否全身心的投入了工作,自己的工作状态如何,对自己的工作自己是否满意。

3.进行省悟与感知的思考。问自己都经历过什么失败,从失败中能总结出什么经验和教训,自己有哪些明显的缺点,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克服。

4.进行情绪与心境的思考。问自己何时兴奋,何时沮丧,为什么会这样;问自己是否学会了如何排除自己的烦恼,应当如何排除烦恼。

5.进行影响与格局的思考。问自己是否有主见,是否容易受到其他人对自己的说法或想法的影响,是否允许自己

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是否有办法保护自己不被其他人的消极影响力所破坏。

6.进行待物处事的思考。问自己做任何事是否总是有始有终,是否经常吹毛求疵、小题大做,是否能勇敢地面对令你不如意的环境,还是躲避某些责任。

7.进行心态的思考。问自己是否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或财富而迎合他们;问自己当别人愿意向你提供免费的建议时,你是否不假思索地接受,还是分析他们的动机;问自己你根据什么来判断谁对你最有帮助,以及谁对你最有破坏性。

三、个人对自我认知课程的一些体会

在自我认知课程中,大家都对自我进行了剖析,也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了认识,这是难能可贵的。其实,人一辈子没有多少次机会集中倾听别人真实的评价,尤其是领导干部。虽然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每年都开,但事实上,在相当多的时候,班子成员之间提出的问题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往往不深刻。

教师成长的自我剖析 第6篇

1、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我们的工作是育人的工作,注定跟学生打一辈子的交道,这就需要我们争取做一个好老师。好教师的人品和言行必须要过关,还有具有随和、乐群、宽容、关心他人的良好素养。作为教师人品和言行要经得起审视,否则学生不认同你的人品和言行,又怎么会认真地去听你的课。教师面对的是个性鲜明、天真活泼的学生,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无私的爱心,公平的对待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因为教师的素质和人格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教师更要成为真、善、美的传递者,去开启学生丰富的心灵世界,使每个学生认识自身的能力,发挥最大的潜能。只要我们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成材的角度谋划自已的工作,我们一定会做得很好。此外,教师个人必须顾全大局,树立团队精神。任何一个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这个大局而独自成长。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是个知识分子云集的集体,学校要努力为教师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教师个人也要对学校的管理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感到自己是学校集体不可分割的一员,自觉的为学校的发展考虑,把学校的事情当成自觉的事情来做,让团队的发展成为教师个人发展的基石。

2、教师要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并把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付诸实践。因为教师在通往成功目标的道路是曲折的,艰难的,只有自己静下心来研究教学,潜下心来琢磨育人,才能使自己真正成长。既学习书上的理论知识,又要学习同事、专家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学习他们孜孜不倦的乐业精神,更要学习优秀教师的高尚人格品质。作为教师,要想尽快的成长,教好书,育好人,必须增强自身意识,勤奋学习,提高个人素质。首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学习与练习,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每项工作都有很深的学问,都需要我们虚心请教,多实践,深研究,找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有效可行的做法。同时要经常阅读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或实践方面的专著,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也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走教师专业话发展的道路。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3、一个具有以教师为本、尊重和信任教师、鼓励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注重教师培养的管理理念的学校,会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平台,极大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追求个人的成长。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学校不断地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各种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能否抓住机会,把握好机会是很关键的,好老师更应该勇于创新、勇于否定自己、勇于承担责任。我们更要有挑战困难、勇于攀登的信心和决心。除了学校或教研组安排的公开课、教研活动课必须积极主动承担以外,我还不定期的邀请同学科或相关学科老师以及在教学方面很有经验的老师来听自己的课,把自己在教学设计、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缺点暴露出来,通过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指导、点拨,我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教师业绩的具体体现,更是教师立身之本,青年教师更是如此。抛开教育质量大谈教育,那就是天方夜谭。二十年来我通过自己勤奋的态度、塌实的工作,认真做好课后的辅导,狠抓作业质量,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和方法的过手,以此来弥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带来的后遗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教育科研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对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可能是最有效的科研形式。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因为它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如何进行反思呢?我从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教学前反思,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着手,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第二、教学中反思,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行动中反思,培养反思和自我监控的习惯;第三、教学后反思,随时审视,随时修正,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具体的讲,主要是自我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经验教训,总结反思教学中的灵感、顿悟和自己对教学内容、教法等要素的理解,也总结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教学实践中的有关事件等,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进一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同时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6、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同行的支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是教师成长的主要推力,人与人的交往,整个集体的人际关系,都会对每一位教师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如果忽视教师自身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的发展,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则难以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所以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培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和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下一篇:春晚观后感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