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选修课心得体会

2024-07-12

植物学选修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

植物学选修课心得体会 第1篇

《植物学与微生物学》心得体会

在本学期,我选修了《植物学与微生物》这门课程,老师分别从植物学与微生物学两部分为我们做了耐心的讲解,激发了我对植物与微生物的喜爱,增强了我在日常生活中留心留意这些原本不注意的大自然的一部分。下面我分两部分来阐述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的课程收获。一.植物学课程收获

人类文明是从植物学开始的,比如种地,植物学一开始就是面向生物的营养与健康的。植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等。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物资源,让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纤维、药物、建筑材料等。由于目前大部分资料仍采用二元分类法,故广义上的植物学包括细菌、真菌、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

对于植物来说,它们并不如动物吸引人,因为它们并不会动,令人觉得很没意思。具有颜色鲜艳或形状奇特等易于吸引人的特点植物并不多,所以,学习植物,需要细心以及耐心。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植物。另外,重点认识各大植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及其特征,这一切为我们以后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

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植物学是一门只要你去挖掘,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有趣的事物的科目。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又广又杂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控制、改造和利用植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二.微生物学课程收获

在此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渐详细的学到了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怎样存在我们周围的,微生物是怎么进行新陈代谢作用的,以及微生物跟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紧密联系等,虽然他们一直都环绕在我们的身边。认识到哪些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利,哪些微生物是对我们有害的,哪些微生物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哪些我们要进行预防和自我保护。学到了怎样去分更好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自己和周围的人打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微生物的特点有: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极其灵活适应性,对极端环境具有惊人的适应力,遗传物质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分布区域广,分布环境广。生理代谢类型多,代谢产物种类多,种数多。微生物的作用有:

1、在自然界起物质循环的作用。

2、空气与水净化,污水处理。

3、在工农业生产中,菌体是代谢产物,通过一系列的代谢活动

4、对生命科学有重要的贡献。

三.小结

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充分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植物与微生物学知识,去更好的了解自然,发现自然,进而通过利用它们来更好的改造自然,从而创造一个更美好,更绿色的地球家园。

植物学选修课心得体会 第2篇

课程名称:都市植物工厂2014年物理诺奖获得者中村修二及其蓝光LED技术

目: 201

4年物理诺奖获得者中村修二及其蓝光LED技术

姓 名: 丰 宁 年级专业: 通信工程 姓 名: 刘 骏 年级专业: 机械工程 姓 名: 张文倩 年级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任课教师:王达健

间:2014年

11月 15日

天津理工大学结课报告

相关文献:《LED植物工厂》

全球知名LED制造商首尔半导体对其技术顾问、同时也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物理学教授的中村修二先生获得2014诺贝尔物理学奖表示热烈祝贺,对能从被誉为蓝光LED之父的中村修二教授那里得到技术指导并进行共同研发而感到自豪。LED灯点亮21世纪,省电节能全球受益。

10月7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联合授予日本科学家的赤崎勇,天野浩以及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在发明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光源方面的贡献,即蓝色发光二极管(LED),为能源节省开拓了新空间。

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被称为20世纪的一项伟大发明,发明者就是日本科学家中村修二。

有了它,通过与红色和绿色LED组合,才可能出现全彩色LED屏幕,并产生能够取代白炽灯和荧光灯的新一代节能照明灯具。

事实上,科学界先前在发明蓝光LED方面已付出数十年努力,却没有取得突破。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这3名科学家“在其他人已经失败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不同于大多数诺奖得主一脸笑意,日本人中村修二好像总是很生气。即便是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后的照片,他也是眉毛倒竖、眼神坚毅。“愤怒是我全部的动因,如果没有憋着一肚子气,就不会成功。”中村修二总结说。

天津理工大学结课报告

图1 中村修二获诺奖时的照片

1.上司每次见到我都会说,你怎么还没有辞职?

很难想象,这位新晋诺奖得主曾经的梦想是当一名快乐的奶爸。中村大学时就已结婚生子,为了不“因为事业舍弃生活”,他1979年毕业时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了妻子家乡德岛县一家名叫日亚化工的企业。

在这个一切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小公司里,技术员中村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在研究上的突破不被重视,被称为“吃白饭的”,“上司每次见到我都会说,你怎么还没有辞职? 把我气得发抖。”中村回忆道。

这位愤怒青年决定选择开发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以此证明自己。

当时,红光与绿光二极管已发展成熟,只缺高效率的蓝光二极管,就能够获得可用于照明的白色二极管光源。不过,当时大多数研究者选择了氧化锌跟硒化锌作为发光材料。

出于“做比较少人做的题目才有发展机会”的想法,中村选择了另一种材料——氮化镓。和他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名古屋大学的赤崎勇师徒。“他们几乎是在同一时段进行实验并最终取得成果,接着又互相提高对方的实验成果。”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专家委员会主席、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教授皮尔·德尔辛说。

在当时选择这种不被看好的材料堪称一场豪赌。1988年,为了学习制造蓝光二极管所必须的结晶生长技术,中村赴美留学。

不过,当他漂洋过海寻求梦想时,又遇到了另一困境。由于公司不允许,中村此前没有发过一篇论文,这使他完全没有被当作研究人员看待。同事们在工作时不与他交流,研究发光二极管的人员对他的请教爱理不理,连开会都没人通知他,整整一年,“没有一点儿好的回忆”。

时隔多年,这位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教授愤愤不平地说,那时他们把自己当作门外汉来对待,对这种态度的愤怒促使他勇攀科学高峰。

受了一年气回到日本的中村不得不进行“地下工作”。新上任的社长要求他停止LED研究,改作电子元件。他只能瞒着公司,继续研究,并在取得关键性进展时投论文。这在欧美的研究人员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但在以公司或大学名头评判论文可信度的日本,中村的研究“根本得不到承认”。“我试着询问过几位研究人员,回答说‘当时根本不信’的居多。等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变成了

天津理工大学结课报告

产品,才急忙去读过去论文的人估计有不少。”中村回忆道。

直到1993年11月30日,中村愤怒的结晶——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布。媒体的采访请求、用户及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咨询让公司电话像闹钟一样响个不停。当每天四五十个的电话潮持续了一周,社长终于悟到了什么:“是这么了不起的一项成果吗?”

在这之前,是否明亮是检验中村工作的唯一标准。1991年3月,在发光层中采用氮化镓的发光二极管发出了紫外线,闻讯赶来的社长轻声嘟囔,“好暗啊,这样可没法作为商品出售”。1992年9月,双异质结构的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终于试制成功,社长如同在评价一份中学生实验作业,“是你制作的啊,还是很暗。”

当耀眼的蓝光从日亚的地下室里发出来时,全球固态照明的新时代开始了。多年后,用怒火点燃蓝光的中村修二被瑞典皇家学院誉为21世纪的爱迪生。

2.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获得了光亮,蓝光之父却还在阴影里生闷气

不久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中村修二在明亮的LED灯光下接受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赞美:“对于全球15亿尚未能受益于电网的人口来说,这种新型光源带来了更高的生活品质。”

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获得了光亮,“蓝光之父”中村修二却还在阴影里生闷气。

发明刚刚问世,日亚便以公司的名义申请了专利,并开始大量生产出售蓝色发光二极管,摇身一变成为世界最大的LED公司。发明人中村修二获得的全部奖励是两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141元)的奖金,海外同仁笑他“奴隶中村”。

“当我们飞到日本时,发现中村修二在地下室做实验,职位只是一个技术员,我知道这就是我们的机会。”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华裔校长杨祖佑说。

为了邀请中村修二,这所高校专门为他配置了研究团队,并让研究人员到日本工作一年,学习日语,为他营造一种日本文化环境,让他能愉快地待在大学里。

这也是中村修二拒绝了斯坦福大学和惠普公司派专机邀请,而选择到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原因。

3.他从日亚辞职,恩怨却没有结束。

由于拒绝签署“保证3年内不再从事蓝光二极管的基础技术研究”的合同,在这家公司工作了20年的中村没能领到退职金。

日亚甚至追到美国,要求中村签署合同。再次遭拒以后,以泄露企业秘密为由,将中村告上法庭。

中村积攒了多年的怒火再次爆发,这一次不是在实验室里,而是在法庭上。2004年,中村修二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日亚,要求其支付发明补偿金。

中村胜诉,法院判决日亚应支付给中村补偿金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4亿元)。最终,这个金额缩水到了8.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93万元)。

这场前无古人的诉讼激励了很多发明者在法庭上寻求帮助,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赢了诉讼或者获得庭外和解。如今,中村诉日亚一案已成为专利诉讼教材的指标性案例。

中村更为在意的似乎是东京地方法院的这一判断:“发明者的贡献度即使保守估算也不低于50%。原告几乎靠一己之力完成了世界性的发明。”

多年后言及自己的成就,这个“与老东家战斗到底的男人”毫不犹豫:“愤怒是我全部的动因,如果没有憋着一肚子气,就不会成功。”

4.他的枪膛里总躺着愤怒的子弹,一有机会就向日本的科研环境射击

10月7日,西装革履的中村站在新闻发布会上,拿着提前准备好的演讲稿,一字一句地说:“制造LED灯的梦想能够成为现实,我非常高兴。如今我们能在超市买到高效节能的灯泡,我希望这对降低全球变暖也有帮助。”

不过,他还是充满遗憾。由于与公司纠纷长达20年,中村认为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与美国同行相比,起步实在太晚”。

他的枪膛里总躺着愤怒的子弹,一有机会就向日本的科研环境射击。

另一场发布会上,这位美籍日裔教授,操着口音极重的蹩脚英语讲着自己的“美国梦”,“每

天津理工大学结课报告

个人都有机会做美国梦,如果你努力工作,每个人都有机会!”随即加上一句,“但在日本就不是这样!”

“直到今天,日本公司仍然不愿承担风险进行研发,也不愿为员工的智力成果提供补偿。”

5.“在日亚工作时,买支铅笔也要上司签字!”

“在日本公司发明东西只能拿奖金,但在美国可以马上创业,差别非常大。” 也许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在等级森严的公司中,许许多多如“技术员中村”一样的工程师是如何“长期被忽视”的。

而今,中村修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位于加州弗里蒙特市的发光二极管企业SORAA,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制造氮化镓对氮化镓基板发光二极管的企业。

在中村对未来的畅想中,LED能在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上大有作为,该技术还会渗透到显示屏、汽车、医药、园艺等方方面面。

“大体上说,(我的生活)没什么变化。我已经得过很多奖了,这是最高的奖项,但是不会使我的工作产生什么变化。”他的怒火熊熊燃烧了几十年,从获奖的喜悦回归原来的生活,却只用了几天,仿佛他并未为此奋斗了20年,又等待了20年。

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师从中村的博士黄嘉彦眼里,这位“非典型教授”生活中则是一个好相处的大叔,喜欢美食和泡温泉,最喜欢的座右铭是“盛者必衰”。

在2002年出版的《把喜欢的事当做工作来做》一书中,中村描绘了自己渴望的社会,不过是“可以让人做自己喜欢之事,并且得以体面生存”而已。

介绍完了中村修二,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蓝光LED技术? 通俗地说,LED其实就是一个发光二极管。科学家们通过半导体元件可以让它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为三原色的红、黄两种光早在蓝光发现的30年前就通过发明导出来了,但是蓝光的导出科学家们却努力了30余年。随着蓝光的导出,三原色齐全了,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三原色的不同搭配制造出各种颜色的光。

最重要的是蓝光的出现使得LED可以发出高效白光。据了解,荧光材料受蓝光LED照射激发,会发出绿、红谱段的光,它们与蓝光合并后看起来就是白光。另外,具有不同互补色(红、绿、蓝)的几个LED光源一起用也可以形成白光。

白光的出现使得LED成为了理想的照明工具。据有关业内人士介绍,在LED蓝光芯片发明之前,人们没法将白光具体应用到照明领域。蓝光的出现,使LED真正进入家庭、户外道路和景观照明等大规模应用阶段。其寿命长、能耗低、高亮度、可控性强等特点,使得LED迅速成为照明行业的主流产品,同时也成为国家倡导的产业发展方向。

蓝光的出现还可以调光的颜色,如果你想让LED光更白一些,那就多提高蓝光的量;如果你想让LED光暖一些,那就调低蓝光的量。“蓝光LED虽然听上去并不是那么玄乎或者高大上,但却是可以对人类社会产生很大影响的成果。”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季向东表示。在诺贝尔奖颁奖词中提到:“白炽灯照亮了20世纪,而LED灯将照亮21世纪。这3名科学家上世纪90年代早期通过半导体导出蓝色光束,却为照明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

那么它的技术原理和制作流程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介绍。

1、光子晶体特性与结构

光子晶体随著波长不同,会出现于周期性的结构,可以分别发展出一次元、二次元及三次元的光子晶体。而在这些结构当中,最出名的应该是属于三次元的光子晶体结构,但是,三次元的光子晶体在制造上及商品化,就今天的技术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原因是目前主要研究的领域还是保留在二次元的光子晶体,所以,今天在LED 领域各业者相竞开发的光子晶体LED,也是二次元的光子晶体。

一般的材料构造是属于固定构造,所以材料本身会具有的一定的折射率。波数(Wave Number)与频率对于一般材料折射率的影响,横轴是物质的波数(Wave Number)、纵轴是频率、斜线就代表折射率。折射率是非常等比例的成长,也就是代表说不管什么样的波数、什么样的波长,它的折射率都

天津理工大学结课报告

是一定的。那么光子晶体是什么样的结构,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光子晶体的特性就是周期构造,也因此会产生多重反射。

光子晶体所构成的波数矢量数和光的频率比例,频率的曲线不是那么单纯,曲线已经会变得非常复杂,这个曲线会随著光的多方向性,就是异向性而出现变化,而随著它的偏光性,就可以运用来设计出不同的产品。光子晶体它有一个很出名的特性,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它有一个光能隙。在光能隙这个区域里面,光线是不存在的。这边的曲线也跟图一A 是的斜率意义是一样的,是折射率的相反。只要在这一点,斜率等于零。所以在这一点以外,光的速度就不会产生零这个现象。所以也可以说,光子晶体也可以控制光的速度。

就简单来说,运用光子晶体的目的浓缩成一句话,就是要利用周期构造,以人工的方式来控制这个光学特性。

2、光子晶体与有固态发光元件差异

光子晶体有3 个光学特性,可以利用人工的方式来加以控制而达到不同的目的。第一个特性是,如果利用光能隙的话,就可以遮蔽光通过。利用这个特性可以把光锁在一个相当狭小的区域里面。目前产业界中,就有利用这个特性把光聚集在一个区域里面,制作成一个集成电路。

另外一个特性是,就是光子晶体有异向性,光子晶体的光会朝向很多方向散射,原因是光子晶体可以随著光的偏光角度,出现透光与不透光(某个角度它可以透过,但是有些角度是没办法透过)。

第三个特性就是,光子晶体的曲线非常复杂、变化多端。因为光子晶体的曲线变化非常快,非常不规则,所以只要波长稍有变化,那就可以看到进入光子晶体的光,它的角度就会偏离得非常大。在优点方面,光子晶体的面积要比传统集成电路缩小了千分之一,所以,相对的,电路的积集度就比过去增加了1,000 倍。而另一个优点是折光性倍数可以达到以往1,000 倍。

另外,也可以利用偏光性,改变光的性质,可以将以往正方形的偏光浓缩成以往体积的千分之一。简单来说,光子晶体它有什么样的好处与特性?积集度高,体积小,成本低。

3、利用光子晶体制作出LED

除此之外,光子晶体还有其它的特性。利用它的特性,可以制作出光子晶体LED。大致上可以分为2 种,一种是LED,一种是雷射二极管(Laser Diode)。LD 雷射二极管部分我们可以分为光子晶体 DFB 雷射二极管(Photonic crystal DFB LD)与Photonic crystal defect LD。光子晶体DFB 雷射二极管是大家比较了解的结构,其雷射值可以控制在非常低的区域来做发射,这样子的结构,是必须存在光能隙的区域,也因为是如此,所以这样结构要实现商品化是比较困难。

相对的利用光子晶体的结构制作成LED 是比较简单。有关光子晶体常常被混淆的部分是,以为是利用DFB 雷射,所以就会有人认为是不是利用特定的周期或波长来运用?其实答案是不对的。理由是DFB 雷射跟光子晶体LD,它的入射(Incident)和衍射(Diffracted)的光是受限制的。但是相对光子晶体的入射光角度和衍射光角度是不受限制的。所以并不是利用特定的周期或波长来加强效率,这个特性对于LED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光子晶体蓝色LED

利用蓝色LED 来制作的白光LED,蓝色LED 会发出蓝色的光,但是各个蓝色的光会根据YAG 萤光粉部分会转换成黄光,利用蓝色和黄色的光,可以让LED 产生出白光,白光LED 被应用在白光照明灯跟液晶背光的光源,这种白光LED 被称为固体白色照明。这种光有3 个特色:体积小,省能源,寿命长,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克服:比起萤光灯,这样的白光LED 发光效率比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可以利用光子晶体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为了克服,蓝光LED 发光效率比较低的问题,可以将光子晶体放在蓝光LED 里,利用光子晶体来提高发光效率,这样生产出的蓝光光子晶体LED 的特色是周期长,要让发光效率提升,有几个很重要的技术。传统的LED 制作非常简单,但是存在的问题点就是发光效率比较差,因为是传统的蓝光LED表面的全反射,从活性层出来的光线,会被表面全反射掉。这样的光就没有办法发射到LED外面。

针对这个问题,CREE 在制作过程中做了一些改善的动作,在Deformed Chip 中可看到活性层旁

天津理工大学结课报告

边是一个斜面,利用这样斜面的结构,可以让发光效率提高,同样是针对提高效率的问题,我们设计出了二次元的集积表面,利用这样子的结构,可以让表面的发光效率提高,所以我们是利用半导体的Planar 技术,这是一个很精密的技术,用来控制这个构造。

Penetration 是利用二次元的活性层让光穿过,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发光效率高达80%,但是也有一个问题需要克服,那就是内部量子效率会降低。由于为了要让光透过活性层,就会因为达到透过活性层这个目的而降低内部量子效率。Resonant Cavity 是在光子晶体LED 上面加载共振器,这个设计称为共振器LED,在LED的周边,我们配置上光子晶体,利用这个设计,可以把他LED 效率提高60%,而前面提到我们利用Planar 技术所开发出来的Surface Grating 的设计方式虽然不错,但是在电流的注入上会有一些问题。

与Surface Grating 相较下,虽然Resonant Cavity 在电流的注入上会比较容易,不过,ResonantCavity 本身也会有问题存在,那就是共振器LED 在制作上比较困难,制作困难就代表说成本就会提高,对于LED 大家都希望可以以低成本量产,这就造成了发展瓶颈,Penetration与Resonant Cavity 这2 个设计,只是在LED 上面加上一个二次元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是可以用上原本既有的LED 上。

5、光子晶体蓝色LED 运作原理

现有的LED 结构,可以看到他的全反射,临界度是比较小的,主要是因为表面将光全部反射,相对的,光子晶体蓝色LED 所设计出来的LED,由于衍射的关系,可以修正光的角度,修正后的光可以比临界角还小,并可进入临界角投射到外面,改善过去LED 的光会全部反射的问题。从LED 的活性层发射出来的光,我们可以360 度放射出去,但以往的LED 只能受限于临界角,只能在临界角范围内发光,在临界角内的光才能发射出去,我们知道临界角范围内的面积只占整个范围的4%,所以相对光子晶体的光就比较广,能有更多的面积将光反射出去,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发光效率提高。

6、光子晶体的设计要点

在光子晶体的设计上有一些重点,有一个指标是周期这一部分,周期和衍射的距离有关,如果周期越小,衍射的距离就越大,纵使经过修正后还是没有办法将光发射到外面去。相对的如果周期变大,衍射的距离越小,因为这样的关系,光就可以移到外面去了,所以在设计上需要找到一个最适合的周期。

还有一个要点就是高度,高度跟衍射的效率有相当紧密的相关联性,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光都会受到衍射的影响,受到衍射影响的光都会跟衍射率产生相关联,所以这两个重要指标就是在开发光子晶体LED 时,需要计算出最适当数值的G 值,所以在设计上就必须经过相当精的密计算来取得G 值。

而在设计中,如何去计算出LED 表面需要多少光,可以利用FDTD 计算方式来做一些运算,这个计算方式在光子晶体上是普遍被运用的一个方式。非光子晶体的LED,是属于表面比较平坦的一种LED。非光子晶体的LED 产生光后,跟空气接触的光源那部分,会因为表面全反射掉。

而光子晶体LED 的设计,可以让光不受反射影响,将光反射到外面。而高度的部分也是成曲线分布,到某一个高度时,效率是最高的,可以看见发光效率最高的周期是在1.5 微米的地方,而发光效率最高是0.25 微米,由此可见,在这个区域是一个非常长的周期,非常短的高度,这就显示说光子晶体的制作非常简单,只要找出最适合的周期1.5 微米,比发光波长还要长的一个周期,然而常说现有的LED 至少要克服这样的条件,但是从这里的设计可以看出,即使这个周期很长,还是可以达到高效率,所以对于这种光子晶体设计,称之为长周期光子晶体。

所以,设计的光子晶体LED周期是比较长的,此外,还有另外的一个特色,就是在光子晶体的表面镀上一整面的薄膜,这个薄膜就是透明电极,透过这个薄膜设计,光可以从整个面都可以发光出去。

7、光子晶体LED制程

制作的光子晶体LED 上透明电极的影响作的解释,可以看到,无论有没有涂上透明电极,对发光效率并没有很大影响。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就很放心的在光子晶体上覆上一层透明电极。利用蓝

天津理工大学结课报告

宝石作为基板,再经过MOCVD、EB 和RIE ETCHING 等等制程,制作出来二次元的光子晶体LED。

根据我们的说法,目前暂时是利用EB 的方式,但以后在正式量产或商品化时,就会用另一个成本更低的做法,另外还会做乾式(Dry)Etching,再形成一个透明电极和电极板。就理论来说,在计算后的结果应该是高出3 倍的,但是在这次实验后,得出的结果却只有高出50%。分析原因有可能是在光子晶体形成的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数值并不是最适当的数值。所以我们相信,只要改变这个流程,发光效率应该就会像计算的数值一样达到3 倍。

此外,另外一个可能是在制程中出现一小瑕疵,那就是在芯片中有一个小裂缝,而这个裂缝的出现,也会影响到整个LED 的发光效能

8、透过透明电极可达到大面积的发光

我们是第一个将光子晶体运用导入蓝色LED,而且很成功。发光效率达到1.5 倍。相信业界透过这样不断的研究,显示出固体白光照明的商品化应该是指日可待的。这个技术绝对可以运用并量产。另外一点,光子晶体的独特设计使得长周期构造可以实现。因为这样的长周期构造让GaN的光子晶体的应用更容易实现。另外,经过实际的制作后,我们也证实了一件事,在光子晶体的表面都覆上了一整面的透明电极,这样一个独特设计,使得大面积的发光能够具体实现。

那么,为什么它能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奖呢?

1.节能耐用有前景

蓝光LED的出现成就了LED照明,又因其节能、耐用而被制作成各种照明设备并被各国推广使用。因此LED照明的出现被称为继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之后的又一次光源技术的革命。

据了解,爱迪生在1879年发明了白炽灯泡,其效率仅约16lm/W,也就是说电转化为光能的效率仅有约4%。P.CooperHewitt在1900年发明了荧光灯管(含水银),其效率达70lm/W。与上述白炽灯泡和荧光灯管相比,目前LED灯的效率已经达到了300lm/W,也就是说其光能效率超过了50%。因为全世界所用电力里有20%被用于照明,因此,用LED灯取代白炽灯泡和荧光灯管将极大地缩减照明用耗电量。另外,高质量LED灯具有很长寿命的特点,使用寿命达10万小时。目前各国正大力推广用LED灯取代传统照明技术。

据我国发布的《半导体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显示,到2015年,LED在中国通用照明市场的份额要达到30%。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副所长张善端分析,到2020年,在我们的生活里用到的灯具里面,LED要占到一半。

按照国家逐步淘汰白炽灯的路线图,从2012年10月1日开始,禁止进口和销售100瓦及以上的普通照明白炽灯。而从今年10月份开始,60瓦及以上的普通照明白炽灯将禁止销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白炽灯的产量减少了90%以上,占比不到照明灯的10%,节能灯和LED灯的生产则占据了80%,未来将是LED的天下。

2.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LED刚刚出现的时候价格太高,被应用的范围也不广,但是随着制造成本的降低开始被用于多个领域,发展势头迅猛。

现在LED灯是消费者最为熟悉的产品,在北京灯具市场记者看到LED灯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一位灯具销售商说:“LED灯具价格相比3年前下降超过30%,销量在迅速攀升。现在凡是叫得上名字的制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LED照明产品,市场竞争也已日趋白热化。”

记者在市场上看到,3瓦的LED灯相当于25瓦的白炽灯亮度,而4瓦的LED灯相当于32瓦的白炽灯亮度。

3、4瓦的LED灯的价格在十几元到20几元不等。但是因为使用寿命长,耗电量低,综合起来看,这个价格还是很划算的。

记者还了解到,LED电视机已经快速取代了LCD电视机成为了电视机市场的主流产品,而且价格也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一度高于LCD电视机价格几倍的LED电视机现在的价格与LCD电视机已经没有明显的差距。

专家表示,未来LED行业,照明可能只占到10%—20%,更多的领域都可以使用蓝光LED作为光

天津理工大学结课报告

源。比如LED的发展推进了电视的低耗电和薄型化进程,并可实现高画质影像及高音质音乐。从蓝光LED发展出的紫外LED也可以净化生活用水。在植物工厂应用之后,LED可作为人工制造的太阳,制造出符合各种植物生长阶段需要的光色,对其进行照射。如此可以有效种植蔬菜,提高产量,减少污染。

三位获奖者在发现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光源,即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在蓝光LED的帮助下,白光可以以新的方式被创造出来。使用LED灯,我们可以拥有更持久和更高效的灯光代替原来的光源。

因为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人们在制造节能光源方面进入了“自由之境”。虽然这三位科学家因为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获得诺奖让人大跌眼镜,但正是因为这一发明,人类可以制造出任何想要的LED光——蓝色发光二极管不仅使得白光可以以一种新的方式创造出来,而且因为蓝光二极管的出现,人们还可以补齐三原色,使得人类能够制造的LED光源的光谱范围更广,可说是进入自由的境界。

令人关注的,是这一获奖项目传递的信息:诺贝尔物理学奖近年来似乎日益青睐那些可以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应用性研究。

蓝光LED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让我们的生活色彩更加明亮丰富。

不过,有利就有弊。LED灯泡的光来自短波高能量蓝光,在LED蓝光伤害的问题上,目前业界和专家们的看法还不完全一致。

蓝光是自然界存在的光,是太阳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白光光源中也存在。当前市场上很多LED灯具,是通过芯片发出蓝光,激发黄色的荧光粉,来调和成白光的。这种白光LED照明产品的蓝光光谱较其他的光源更丰富。一般认为,暴露在蓝光下几小时内是不会伤害眼部的,但是常年的暴露可能会导致累积伤害。

还有观点提出增龄性黄斑变性可能和LED等有关。

“最近有研究表明蓝色的光频谱可能会导致视网膜损伤,甚至可能导致增龄性黄斑变性。”美国黄斑变性基金会表示,“视网膜会被高强度的可见的蓝光或者紫光损害,这些光能够穿透眼球里的黄斑色素。根据斯格本斯眼科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低密度的黄斑色素会让更多的蓝光穿透,从而反应了增龄性黄斑变性的风险。”

而反对意见认为,这种说法目前还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我对蓝光LED会增加增龄性黄斑变性的风险感到很诧异。阳光中的蓝光暴露远比这个多,”一名美国眼科专家就表示。“从物理学的角度,高能量的蓝光或者紫外线会导致眼部损害。但是这必须是在童年时期时暴露在阳光下的情况下,因为那时候这些光线才能到达视网。

这里给出一些大家使用蓝光的建议。

1.蓝光危害和“富蓝化”的照明影响并不是LED照明产品才有的,之前的某些金卤灯和某些荧光灯早就存在。

2.要正确区分蓝光危害和“富蓝化”的照明影响人的司辰节律这两种不同的情况,蓝光危害是指当蓝光辐亮度达到标准规定的2类或者3类时,会在较短的时间或瞬间对人眼造成的伤害,它所依据的标准是GB/T 20145-2006/CIE S009/E:2002,判定的依据是CTL-0744_2009-laser决议。而“富蓝化”的照明对人的生理影响则是润物无声地且要经过数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会明显影响到人的司辰节律的,这方面是目前世界科研的前沿课题,有较多的研究报告,但是还没有对应的考核标准。

3.目前国内有人认为是GB/T 20145-2006/CIE S009/E:2002标准很早就颁布实施了,现在是否过时? 但是,该标准目前依然是国际包括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现行有效的版本。国际标准的制定都是建立在大量的试验数据的采集及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我国在这方面根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有目的的实验和研究,轻言标准过时是不恰当的,但密切关注正在修订中国际标准也是必须的。

4.在普通情况下室内只能使用蓝光危害分类在1类及以下的LED照明产品。对于特殊人群(糖尿病人和光敏药物影响的人)或者可能处于特殊体位(例如婴幼儿)能直视LED灯的情况,则应该用无危害的LED照明产品。

天津理工大学结课报告

5.蓝光是组成白色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滤掉蓝光的说法是片面的,按人的生理时辰节律选择光照成份和质量,才是正确的。为了避免因使用高色温富蓝光的LED照明产品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室内LED照明产品的色温不宜超过4000K,一般显色指数应达到80以上。室内照明应避免使用色温5000K及以上的LED照明产品。目前推广低色温LED产品技术和成本上已经完全可行。

植物学选修课心得体会 第3篇

一、植物生物学开设的必要性

医学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与医学融合的产物,与综合性大学相比,我院设立的生物技术专业具有诸多优点: 如在学院医学教学的大环境下,学生储备了一系列的医学知识,在前两年的教学中,学生系统学习组胚、解剖、病理病生、内外科、检验等医学知识,使其在今后面临医学相关的生物学研究更有优势,并能更好服务于医药卫生企业; 但综合大学中生物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较广,涵盖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进化、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等。而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由于偏向医学技术,舍弃了一些与医学关系较小的学科,如植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等。为此,我们在本专业开设了植物生物学选修课,介绍有关于植物的相关知识,通过本门选修课的开设,弥补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不足,补充了学生的植物学知识。

二、植物生物学的课程设置

本院生物技术专业为四年制,前两年主要进行基础学科学习,主要包括医学主干课程和基本生物课程,后两年除了半年的生产实践,主要进行生物技术专业课的学习,如四大工程、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生物信息学等。由于学时限制和专业偏重性,取消了一些有关植物学的教学内容,如普通生物学中的植物篇。但考虑到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就业面的拓展,我们将各学科中的植物学知识综合成一门选修课———植物生物学,在大四开设,系统综合地为学生介绍相关知识。

植物生物学课程包括五部分,从微观到宏观介绍基本的植物学知识,并将之与学生学过的相关专业知识融合,第一部分: 细胞。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代谢、分裂、分化及死亡过程。在这部分授课中,注意将植物细胞与已学过的动物细胞联系及对比讲解。第二部分: 植物体的结构、发育及功能。其内容包括植物的各种组织,植物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及功能,植物的生殖方式等。这部分内容可与植物遗传学和植物细胞工程相联系,并包括转基因植物的相关知识,讲述如何利用植物特殊的生殖及培育方式进行植物细胞工程、植物基因反应器的研发等内容,引导学生探究转基因的利与弊,正确看待转基因植物。第三部分: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介绍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植物的营养及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的运动。这部分内容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识知识,如应用激素催熟水果、含羞草的应激性、养花的营养问题等,这些都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生活常识。第四部分: 植物的多样性。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经典植物学的相关知识,例如植物的分类、分布等,与医学联系很小,我们作为了解内容,安排2 学时给学生做简要介绍,讲述植物从低等到高等演化的基本脉络,并通过一些趣味视频,如一些特殊的食虫植物( 食虫草、猪笼草等) 、产石油植物( 绿玉树、三角戟)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增加课堂趣味性。第五部分: 植物与环境。此部分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主要涉及植物与生态因子、植物种群及群落生态、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植物生物学的教学方法

植物生物学选修课采用小班授课,多媒体辅助教学。关于植物细胞的形态及亚显微结构、植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经常需要大量的显微图片及示意图辅助讲解,而关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生殖过程,常需要动态的动画或视频能够清晰的诠释。多媒体使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在多媒体教学时还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多媒体不要过于花哨,否则反而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应做到内容简洁明了且重点突出; 第二,恰当选择图片、动画及视频。根据课件内容及情景选择适当的多媒体内容,图片、动画在精而不在多,视频要注意控制时间。第三,不要忽视传统板书的作用。单纯使用多媒体会造成教学条理不清、教学内容多及速度快、学生跟不上进度等缺点,恰当使用板书可弥补这一不足,也有助于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和掌控。

此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效果。在进行备课及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多方借鉴其他院校植物生物学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均建有植物生物学精品课程的网站。同时可利用这些教学网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访问此类网站,对大纲中要求自学的内容,学生可仔细阅读教材并结合网站内容进行自学。同时,国内很多重要学术论坛都设有与植物生物学有关的版块及栏目,如小木虫、丁香园、生物在线及生物谷等,教师及学生均可经常访问这类网站获取相关的前沿知识,并可与专业人员直接进行交流。

四、小结

植物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但对于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由于专业侧重不同,对植物类生物学的授课内容相对缺失,因此我们针对本专业开设了植物生物学选修课,规划课程设置,补充学生的知识范畴,并将此课程与其他专业课内容结合,优化教学手段及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针对我校医学生物技术教学实际开展植物生物学选修课,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植物学选修课心得体会 第4篇

生物  选修课程  调查分析

从世界范围看,选修课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19世纪20年代由德国大学传入美国大学,得到较快发展。19世纪末,其由大学移植到中学,揭开了中学选修课的序幕。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将选修课列入《课程方案》,揭开了高中选修课新的一页。

2006年秋,安徽省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一些制约高中生物选修课程建设的深层问题逐渐凸显,各个学校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困难也越来越大,涉及教师、教材、教学等各方面。面对诸多的问题,国内外虽已经有大量的文献进行论述,但焦点大多集中于选修课开设前期的理念宣传与理论探索,并没有在实施环节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特别是以学科为例的实施建议更是凤毛麟角。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对高中选修课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探寻深层次的原因,结合安徽省高中教育的实际情况,以生物学科为切入点,力图对学校制订选课方案、教师进行课程开发与授课、课程评价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掌握选修课在中学实践的真实情况,了解阻碍选修课开展的真正原因。

一、调查设计

1.研究方法设计

本研究以对安徽省部分学校教师问卷调查为主,访谈、查阅文献为辅的方式,对目前安徽省普遍开设的高中生物选修I模块的课程设置、教学情况、师资情况及课程评价与管理等实施现状进行抽样调查。最后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加以统计分析与讨论。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高中选修课分为选修Ⅰ和选修II。选修Ⅰ主要是指在国家课程范围内的选修课程,选修II主要是指校本课程。针对目前选修课的开设现状,我们将调查的重点侧重于选修Ⅰ。

问卷调查法的目的是调查分析生物教师对生物选修课程Ⅰ实施、进程和效果的态度,生物教师对新课改下的选修课程Ⅰ教学的认识,教学资源对选修课程设置的影响等。通过数据分析,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生物选修Ⅰ课程教学现状进行理性的描述,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发现影响生物选修Ⅰ课程教学效果的瓶颈,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2.调查问卷设计

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填表人基本情况,包含所在学校名称以及学校所属区域,填表人性别、教龄、学历。

第二部分为调查问卷的封闭性题目,分5部分:(1)课程设置(设7道题);(2)选修模块教材情况(设1道题);(3)选修模块教学情况(设1道题);(4)师资情况(设4道题);(5)课程管理和评价(设1道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生物教材选修Ⅰ进行设问。

第三部分为开放性问题(设1道题),此题让被调查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包括一些对目前高中生物选修Ⅰ课程的实施建议,从而集思广益为日后工作寻找突破。

调查分布在安徽芜湖、黄山、池州、阜阳、合肥、安庆等9个地区40多个学校。为确保此次调查结果的普遍性、代表性和可信性,笔者充分考虑了被调查人员的结构、被调查学校的性质、安徽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被调查学校有省示范高中、省(市)标准化高中、普通高中等,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56份,回收率为91.2%。其中城市(198份)、城镇(206份)、农村(52份),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3.4%,45.2%,11.4%。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课程设置情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1],将高中选修课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强对课程设置的研究应是目前选修课程研究的重点。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和课程内容是否适应是一门课程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因此本课题亦将课程设置作为首要的调查内容。

(1)课程文理安排

表1 课程文理设置对比结果

由表1可以明显看出文科班几乎不会上生物选修课,因为安徽省高考近几年一般只考选修一和选修三,故理科班绝大部分仅选修生物选修一和选修三。在高考命题和高校招生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只要是高考内容,教师和学生都会比较关注;而对于选修课程中非高考内容,学校或者不开设,或者在实践操作中很难保证教师及学生会用心对待。

(2)课程周课时安排

调查数据显示:在课时安排方面,所有被调查学校生物选修Ⅰ的周课时保证3课时的只有不到20%。城市、城镇选修课实施情况较好,农村较差。此外,选修内容一般不会全部都考,以致学生“选择性的听课”,遇到高考要考的内容便认真听,不考的则选择不听;不依据课程本身进行选择,而是依据授课教师脾性听课,对要求严格的教师端正态度好好听,对要求松懈的则随便听听。学校自动剪除高考不考的这部分内容,缩短选修课程课时,以增加必修课程的课时。

(3)课程年级设置

表2  生物选修课程年级分配调查结果

表2显示: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较为灵活,有32.8%的学校选择在高二开始,有35.9%的学校选择在考试说明出来之后才开始教授生物选修Ⅰ的内容。这与广大教师的选择一样,有46.9%的教师认为应该在高二开设选修课更合适。究其原因,教师要在周课时平均仅为三节的情况下,将选修I教授完,且要保证学生考试能过关。那么,大部分教师将会选择在高考考试说明出来以后再上。

2.课程教学情况

表3  生物选修课程教学方式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各种教学方式并存,但被使用最多的依然是传统的讲授法及讨论法,90%的教师上课的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方法还存在着意见,认为“课时原本就紧张,新课改后更没有课时安排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对待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态度具有很大的不一致性和个性化选择。

表4  生物选修课程实验教学开展情况调查结果

对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的调查则显示,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做探究性实验的机会还很少,大部分生物选修课程Ⅰ都未能开展实验课,这与不具备实验设备条件有关。

尽管绝大多数被调查学校都配备了生物教学实验室,但因学校区域差异,资源利用差别很大。省示范高中、城市标准化高中、城市普通高中渠道多,利用情况较好;农村学校渠道单一,可利用资源非常少,总的趋势是课程资源建设不但缓慢,利用率也不高,亟待改善。引起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各学校发展时间、所处地域、建设条件等的差异,导致对生物选修课程建设投入的资金少、精力少、感情少,没有挖掘潜力,发展没有后劲。一小部分能在有限条件下开展1~3个实验,几乎没有一个学校和老师开展3个以上实验。

3.师资基本情况

(1)教师培训情况

表5  教师的培训情况调查结果

在选修模块实施赖以支撑的软资源——师资条件的调查中发现,在教师专业培训方面,有40%以上的教师在教授选修课时没有接受培训,并且随着城市、城镇、农村依次有递增趋势,分别达到了40%,43%,58%。对于城市中学,因有先天的优势,资源较好,因此对教师的统一培训做得更好一些,达到了35%,而相比之下农村中学却仅有17%,相差一倍之多,这也说明教育资源差距带来的影响。但同时学校及领导部门也作出努力,通过教研组、学校组织、市里培训等不同方式来适应新的内容教学。

(2)教师对教材的熟悉情况

表6  教师对教材的熟悉情况调查结果

表6数据显示:对教材的熟悉情况农村教师做得较好,90%达到非常了解的程度,城市及城镇教师对教材熟悉情况45%左右为一般了解。本题数据较为主观,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与教师的自我认知有关。即,假使A、B两位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相差无几,但A教师对自己要求严格,故认为自己了解情况一般或不了解;而B教师自我要求较松,故认为自己已非常了解教材。

数据也显示,大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尚可。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对课程的开发能力不足。课程资源匮乏,选修课程资源建设投入的资金少、精力少、感情少,致使其开发缓慢、利用率不高;安徽省各个学校反映的主要困难还在于教师自身时间和能力有限和学校硬件设施条件跟不上。

(3)课程管理及评价

表7  生物选修课程评价方式的调查结果

表7显示,课程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评价方式单一且操作性不强,56.3%的学校还是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利用闭卷考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36%的学校则是利用平时作业以练代考的方式来巩固学习。

三、现状分析

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在高中课程结构中加入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但改革十年,选修课实施中困难重重,不断暴露着种种问题:学校选课制度不健全、选课指导不到位,学生选课带有功利性、片面性和盲目性,课程资源匮乏、教师开发课程能力不足,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唯分数是瞻。为此,我们必须对目前高中生物选修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

1.我国的教育现状限制

部分教育者仍固守着传统教育模式和理念,未认识到选修课的实施对于当代及未来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不能真正接受这一新的教育思路,并在潜意识里把高考科目与选修课程看成是两个互不相容的对立面,从而导致其在实施中的行为力度大打折扣。此外,在很多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看来,语文、数学、英语是主课,其他的(如政治、生物、地理等)都是副课,生物再开选修课程,那就是副课中的副课,是不重要的,不必花太多精力,跟着老师随便学学就行。

2.选修课实施资源缺乏

首先,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室跟不上。从高中课程内容来看,课程的多样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可能会依据自身的发展和需求选择不同领域、不同时段的课程。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型的跨班、跨级选课的实施是不可避免的。跨班、跨级的选课就产生了教室问题,高中不同于大学,高中学生的教室是固定的,甚至座位也是固定的,大多数学校都没有独立的流动教室供学生上选修课。其次,作为课程开发的软资源——师资条件跟不上。选修课程的设置对教师的知识深度、广度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对广大教师来讲,选修模块多,每一模块涉及的知识面宽、内容新,要求也不一样,尽管他们实施必修课程的经验十分丰富,但大多缺乏开设选修课的经验,可能一时很难胜任。此外,对于某些选课人数特别少,涉及内容较窄、较深的课程,单凭一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往往难以开设。最后,选课制度不完善。学校的选课宣传不到位,课程管理工作滞后,方法陈旧。师生均只注重学生在校的近期需要,忽视其毕业后的长远发展,以致学生能力的结构性失衡。

3.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家虽一直在呼吁减压,呼吁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但若我国的基本教育评价模式不转变,基本的人才选拔模式不转变,高考的指挥棒不变,仍旧只考必修课和指定的少量选修课,那么就会致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学校和教师都选择谨慎应对的态度,即采取“重必修,轻选修”的策略。那么,美好的愿望很有可能变成空中楼阁。

四、相关建议

虽然新课程所倡导的选修课开设理念是先进的,目标是清晰的,从均衡教育的高度,“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3],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并不适合在所有高中开设选修课,不论是在课程设置、教育观念、师资条件、评价体系等各个方面都存在问题,虽说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也不能削足适履。我国制定的很多教育改革规划借鉴了国外模式,其中有些是并不适合我国教育现状的,我们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冷静地分析现状,积极地完成准备工作。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让选修课利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深入人心,让学生主动的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不是被学校、教师、家长、学分以及分数迫使着去选修某些已定的课程。其次,建立完善的选课制度。如开发网上选课,选课前让学生全面了解每门选修课的内容,方便学生选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课程。再次,加大资金投入。为选修课的实施提供硬件设施,建立流动教室。同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课程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拓宽其知识宽度,挖掘其知识深度,全面提高选修课质量,使学生上课犹如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而非在浅涸的沟渠里挣扎,让学生花时间和精力修习的选修课物有所值。最后,建立一套选修课程的评价模式。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评价方式,而是根据学生在此课程的学习中,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模式的转变和提升来评定。循序渐进地开展选修课程,并在实施中根据我国国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 杨宝山.试析高中选修课程实施的途径.中国教育学刊,2010(7).

[3] 周应章,黄敏.浙江高中选修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教学月刊,2012(11).

[作者:韩菲(1960-),女,天津人,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硕士;涂德珍(1990-),女,安徽滁州人,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鲁亚平(1962-),男,安徽无为人,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

植物学选修课心得体会 第5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

(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能力目标:搜集有关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

析和交流

情感目标:(1)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2)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难点: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问题探究】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高效快速的实例有哪些?

2、什么是人工种子?制备人工种子技术是什么?

3、工厂化生产人参皂甙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精讲点拨】 在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再逐一讲解微型繁殖技术、作物脱毒及人工种子。

一、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

1、微型繁殖与无性生殖

微型繁殖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的一种。在繁殖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2.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人工种子

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的培育过程均有采用微型繁殖的技术。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微型繁殖的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才能繁殖出无毒的幼苗。人工种子采用的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形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的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可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后代无性状分离,后代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从本质上说属于有性生殖,这一点与微型繁殖有所区别。但单倍体育种首先要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采用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

2、突变体的利用: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地分生状态,因此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从这些产生的突变的个体中可以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人参皂甙的工厂化生产过程、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的生产,应用的都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选修课心得体会 第6篇

先来说说佟老师,他是一个值得我尊敬的人。上课时,他总是风趣幽默得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这在很大程度上挑起了大家听课的积极性。而他却说自己其实内心不是很自信,也不是那么快乐的一个人。说这些的时候,他很坦然,我不知道这种坦然是因为岁月的积淀还是什么,只是当时就特别的感动,觉得一个人可以把情绪和工作分得这么开,这是特别不容易的。

而佟老师不只是和蔼的佟老师,在原则问题上他没有任何退步。他说我们学个初级日语入门总要入个门吧,不然也太不像样子了。后来要求大家背五十音图的清音部分,还是竖着背,并且一个一个过关。说来也神奇,在高压下,我居然十分钟就背出来了,人果然是要被逼一把,不然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视频《那些年,我们好像很有钱》,视频效果并不好,我一直对音像之类的要求都挺高,心底流出了一股不屑。然而随着视频的播放,我逐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啊,我们好像很有钱。可是现在享受的一切都来源于父母,那一年,我们真的没有钱。后来,我在花钱方面有了一些节制,真的很感谢这一堂课。佟老师教给我们的不止是初级日语入门,还有更多。他从来不说教,用恰当的方式,让我们自己去思考。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真的很感激。

前九节课学习了五十音图,并且每学一行,老师就会教一些对应的新词,帮助加强记忆发音。日语发音真的很奇怪,没有卷舌音,还有半浊音的真的很难发。日语文字的平假名也非常有意思,它不像中文一样端正,多了一些随意与俏皮,但是日本人平时给人的印象是很礼貌很严谨的,我想,正是文字和文化的这种结合才使得日本不过于刻板。这就是异域文化带来的不同感受,吸引人,然而又充满了挑战。

我们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还记得老师放过一个关于如何吃寿司的视频,男主角夸张的表情让大家笑翻了,在欢笑中倒是真正深刻了解到日本人待人接物的一些习惯。还有看的一集动漫叫《阴守护》,一直都很喜欢动漫,虽然这种类型的觉得好幼稚,但也很感动,日本武士的精神,保护,恪守,坚持。这些都是很可贵的品质。还是要说下不满意的地方,就是《黑色皮革手册》,觉得好无聊,真心不喜欢复杂的剧情,其实我们可以选更好看的。希望老师以后能多征求大家的意见啦。

上一篇:《晏子使楚》改编剧本下一篇:巡视反馈会议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