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金的办理程序

2024-07-21

失业金的办理程序(精选9篇)

失业金的办理程序 第1篇

1.去单位所在地的就业局买表(员工录用表),然后在另一个窗口要三份表,(签订劳动合同备案名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备案名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2.回单位盖公章,再让单位打一份申请失业保险金的申请表,例如:我的表是这样打的申请失业保险金的申请

长春市就业服务局:

我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原因:合同期满,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年月日

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的理由:失业后无单位

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的期限:年个月

申领失业保险金的人员名单:(你的名写上)

单位名称:长春扬明(公章)年月日

打完表之后盖上公章,另外把你在单位的劳动合同带上,最后合同日期必须跟你失业保险的期限对上。

3.去街道办事处盖章,领失业证,需要带户口本,身份证,4张照片

4.去你当地的就业局盖钢印。

5.把你拿回的表填好后再去单位所在地的就业局盖章,就是

你领表的地方。记住填表时一定要用碳素笔填,好几联的可以放复写纸。

6.到长春市就业局取表(地址在长春大庙对过)(参加失业保险单位申领失业金人员名册)去的时候把以上的表都带上(包括减员情况表),还有户口本,身份证。

7.到民康路就业局失业窗口领失业金人员化管理服务信息卡。(什么内容我也不记得了,我这没有了都交上去了,好像还得去社区盖章,到时你再好好问问)

8.再回单位盖失业金人员名册的公章。(当时填失业金人员名册的时候里面有一个是个人身份,我写的是销售,当时是孙妮娜告诉我这么写,这样好像是能多给钱,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你再问问你同事或是孙妮娜),在单位时要个档案袋,在档案袋开封口处盖单位的公章,就是有绳的那个位置。

9.填好表之后再去长春市就业局办理,就是你领表的地方,(也是把东西都带全点)办完后他会告诉你去办理合同档案管理,到时会让你交三百多元钱吧。

10.吉林银行开个账户,必须是你的名。

11.民康路社保局办理,减员表要复印一份,社保局要留一份。减员表里面有你的个人编号,然后你问一下是哪个窗口负责,去那个窗口在失业金人员名册上审核盖章。然后再去失业窗口办理。这时得需要复印,解除劳动合同

证明和本人身份证。然后每月20领失业金。

基本就这些。有不明白的再问我吧。我都有点忘了。

失业金的办理程序 第2篇

1.先到沈河把离职员工的小蓝本核定了,最好大红本一起带着,说领申领失业金(第一步去失业是核定小蓝本,不是做转出,千万别转出了,转出就申领不了失业金了。等都完整了再报盘,完事)

2.辽大对面社保大厦:拿大红本、小蓝本、员工的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解除合同证明到市社保大厦。给打一个传递单。

3.送档:带着员工所有手续和传递单到员工的和平,是女的就得拿计划生育证明。(截止到送档时无孕情。)其中,第三步带的东西挺多,失业金申领表,和平一定要在上面贴照片并盖公章(和平的是在医大南门那 叫和平区行政审批大厅,好像是三楼。)

4.单位的职工档案手续包括:录用职工登记表、解除合同证明原件、在你单位期间所有的劳动合同、小蓝本。

5.送档一定要在每天的上午去 下午不收档案

6.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上的日期后的15天内办理失业金申领

7.送档接收了,员工去社区办理领钱(企业去沈河失业在办理正常转出报盘,这步骤可以省略了不需要了)

8.领取失业金期间医保卡里打钱办理:就是送完档 员工自己报到的时候得提供医保卡跟我们经办人员没关系了 员工自己到失业中心报到的时候他自己带着就行

9.合同期满,单位不同意续签和单位辞退字样可以领取失业金

10.终止解除合同证明用途:大联进职工档案,中联给职工本人,左

联单位存根

录用职工登记表没盖劳动局章补救办法:1.你要找到,这个人,在你公司,第一个月缴费的个人记实报表表一(养老报盘系统里)2.把劳动合同带上3.企业 用工登记 表的原件(职工录用名册)

小蓝本书写方法:年缴费标准是单位缴费+个人缴费金额。员工的缴费基数*2%=单位缴费金额

员工的缴费基数*1%=个人缴费金额

缴费基数就是养老的基数

失业保险领取流程

1、《失业人员档案传递单》辽大对面办理

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首页本人页、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养老保险变更单、停保单。

2、公司《失业保险手册》

3、失业金申领登记表

4、录用职工登记表

5、历年劳动合同及终止及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6、失业保险手册(个人)

7、女职工计划生育手册

8、身份证复印件

9、户口本首页本人页

10、无以前档案写情况

女职工计划生育证明

XX同志在我单位期间(一、未婚;

二、已婚未育;

三、已婚已育,有一孩)

特此证明

单位加盖公章

年月日

无档案情况说明

XX同志,送档案时只有我单位(或者有哪个单位的就把单位名字写上)的劳动关系,无以前档案,一切后果本人自负。

本人签字:

单位加盖公章

失业金的办理程序 第3篇

本文从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常态、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成因、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医治失业问题的办法四个角度, 对凯恩斯的失业理论进行系统介绍。

(一) 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特征———非自愿失业

凯恩斯指出:“设当工资品之价格———相对于货币工资而言———上涨少许时, 现行货币工资下之劳力总需求量与总供给量皆形增大, 则称之为有不自愿失业之存在。”[1]19可见, “非自愿失业”实质是指工人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受雇于资本家, 却仍然找不到工作。与庇古相比, 凯恩斯提出的“非自愿失业”概念, 在承认现实方面是进了一步, 但在理论上却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他主张用降低实际工资的办法来增加就业人数。

(二) 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成因———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 有效需求就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总需求。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充分就业不外乎是社会的某一就业量, 超过这点, 即有效需求再增加时, 产量和就业量就不再增加。也就是说, 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总是在就业量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 即低于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的交点所决定的水平时实现其稳定的均衡。“一般说来, 我们并没有理由, 可以期望此均衡水准必等于充分就业。与充分就业相吻合的有效需求, 实在只是一个特例。”[1]30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 总就业量一般情况总是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造成两者之间差额的是有效需求不足。正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 商品滞销, 存货充斥市场, 生产被缩减, 工人被解雇, 造成失业[2]。

(三) 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三大心理规律

凯恩斯认为, 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又是由于三大心理规律造成的:第一,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即指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 消费也会随着增加, 但消费支出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却是下降的。第二,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资本家对利润率的“预期”将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降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会抑制资本家投资的积极性, 导致社会投资不足。第三, 流动偏好规律。流动偏好指人们为了灵活应付日常开支、意外开支、投机牟利等各种需要, 而愿意手持货币的一种心理动机。如果人们持有货币的“愿望”越强烈, 那么为获得货币资本而必须支付的利息率就越高。如果资本家对利润率的预期低于利息率, 则投资欲望将受到遏制。凯恩斯认为, 由于潜在的和闲置的生产能力很大, 为了维持充分就业, 社会所需要投资来填补的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额也很大;另一方面, 由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利息率趋于稳定等因素, 投资量难以填补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额, 于是, 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失业[3]20。

(四) 资本主义社会医治失业问题的办法———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凯恩斯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税收政策。凯恩斯主张实行高额累进税政策, 进行收入再分配, 以提高消费倾向, 通过消费的增加来提高全社会的就业水平。同时, 他还主张鼓励政府挥霍浪费, 并把挥霍性消费看做提高有效需求进而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二, 货币政策。凯恩斯主张国家控制中央银行, 可用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或直接参与公开市场业务等措施, 扩大社会支出, 刺激私人投资。此外, 他还认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实行有节制的温和的通货膨胀达到充分就业的目的。第三, 财政政策。凯恩斯主张政府直接承办公共工程和承担社会福利责任, 并对贫困群体实行福利开支救济;政府还应对私人企业进行订货和贷款, 主张用举债方式兴办资本项目等。第四, 对外贸易政策。凯恩斯强调国家干预, 利用国家权力来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他认为, 国家应该扩大出口限制进口, 这样才能增加本国国民收入, 减少失业[3]21-22。

二、公共选择学派对赤字财政的批判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其作用是有限的, 弊端也是明显的。对此, 在《赤字中的民主———凯恩斯勋爵的政治遗产》一书中, 布坎南和瓦格纳对凯恩斯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深刻的批判。这一批判深入到了西方民主社会的政治决策程序之中, 其推理过程大致涉及到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 公共选择理论的大师奥尔森说过:“在公共选择过程中, 个人理性不是集体理性的充分必要条件。”这句话之深刻, 已经远远超出了对民主政治的一般批评, 它似乎在断言:一旦进入公共选择领域, 在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就不能完全避免一种悲剧性的、命中注定的和不可调和的对立。以往对投票过程的无论什么样的批评, 其出发点是, 最佳的公共决策是以所有个人的偏好得到满足为基础的。然而在《赤字中的民主》中, 这样的出发点实际上已经被超越了。

第二, 除了增税以外, 弥补赤字有两个替代方案, 即发行债券和增发货币。布坎南和瓦格纳证明, 这两种方案会使选民们感觉到, 公共物品的“价格”比增税的情况便宜了。但是, 对某个人的便宜必定是有人无端地为他承担了成本。为那些一去不复返的人背债的就是后一代人。本来任何人都不会同意有损于自己的决策, 但无奈, 后一代人的定义决定了他们在前辈们决定赤字预算和发行债券时并没在场, 无法表达反对意见。

第三, 向后一代人转嫁成本的做法必然会给所有的人带来损害。这种损害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 过多地增加公共开支, 必然相应地减少每个人的私人开支。由于公共物品的“价格”是扭曲的, 所以增加的公共物品的效用抵偿不了减少的私人物品的效用。此外, 它还有可能导致滞胀的出现。另一方面, 由于公共物品的“价格”被低估, 导致人们对它的更大需求, 赤字进一步增加[4]。

三、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对破解当前我国失业难题的启示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在短期内可以有效阻止经济下滑, 但如果长期使用, 则可能会扩大政府配置资源的比例, 抑制民间经济活力, 降低社会投资的就业弹性, 导致广大人民群众消费不足。所以, 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保证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协调一致, 我们应尽快医治凯恩斯依赖症, 否则会带来极大的危险。

(一) 大力扶持民间经济的发展, 充分发挥民间经济对就业的拉动效应

我们知道, 制造企业、服务行业、中小民营企业是吸纳农民工、产业工人就业的主要领域。由于所有制歧视, 制造企业、服务行业、中小民营企业不能获得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所以这些行业的资本边际效率不断下降, 企业家在实体经济领域中的投资热情不断降低, 进而造成这些行业和部门中的就业职位波动剧烈, 对劳动力带动能力严重弱化。因此, 为了充分发挥民间经济对就业的拉动效应, 我们必须大力扶持民间经济的发展, 使民间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扶持民间经济的发展我们又必须在产权制度、企业制度、银行制度、投资金融制度和政府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彻底的市场化改造。

(二) 扩大消费需求, 带动经济与就业的协调增长

经济学常常把消费、投资、出口比喻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 投资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失衡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自2001年以来, 投资对GDP的贡献连续6年超过消费。到最近, 民间消费下降到相当于GDP的35%, 远远低于同期美国71%的水平。政府投资的增大势必会对民间投资和民间消费形成“挤出效应”, 市场上商品的消费不足必然会导致企业减少产量, 进而缩减企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由此, 政府投资过大、国民消费过少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下降。对此我们必须改革收入分配体制, 千方百计地提高居民收入, 特别是贫困阶层的收入, 扩大消费需求, 尤其是广大贫困阶层的消费需求, 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协调增长。

摘要:从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常态、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成因、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医治失业问题的办法四个角度, 对凯恩斯的失业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 并且对其进行评述。认为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对破解当前我国失业难题的启示有两点:一是大力扶持民间经济的发展, 充分发挥民间经济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二是扩大消费需求, 带动经济与就业的协调增长。

关键词:有效需求,失业,启示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3.

[2]翟秀文.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分析与借鉴[J].中州学刊, 1998, (4) :29-30.

[3]李先锋.试析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及对我们的启示[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 1998, (1) .

两年失业金不是白领的 第4篇

刘志生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各项条件,两年的失业保险金两万多元,足够他支付大半年的房租,而他办理了“灵活就业”、没有领取这笔钱。“我要是领了钱,这两年就不算工龄,以后退休金就吃亏了。”刘志生说出了足以令周围人信服的理由。

接通电话,高苹再次讲述着自己的经历,这位某外企北京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有着10年工作经验,2000名职工的社保她都要过问,对于并不起眼的失业保险金,她也能充分分析企业和职工双方的态度。

纵使专家、学者对失业保险金赋予了再多的“意义”,最终直接受到影响的还是企业和职工,各自的立场、各自的动作、各自的心态,演绎着这项保障基金的微妙变化。

损失两年工龄

“这钱不是白领的。”刘志生说,按照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将不算其工龄,如果领取了两年的失业保险金,将减少两年工龄,对于几年后即将退休的刘志生来说,这笔账可得算清楚了。

“少了两年工龄,到我退休时很可能每个月少拿几百块钱,”刘志生盘算着,看看手头不差这两万块钱,就决定不领失业保险金,办了个灵活就业。

两年的失业保险金,该如何取舍?

高苹就听职工说过多种“方案”,但无外乎领取还是不领取。高苹印象较为深刻的算法是,假如领取了两万块两年的失业保险金,减少两年工龄,职工退休后每月少领取一二百元的退休金,一年也才少一两千元,影响不大。

“乍一听,这笔账有道理,但可不是说你每月只少一两百元那么简单。”高苹分析着“两年工龄”的利弊,她说,职工的退休金并非永久固定的,根据国家调整,退休金也是会上涨,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参照工龄,“比如退休10年以上、工龄25年以上的,每月涨100块钱,工龄30年以上的涨200块钱,那么每涨一次,你就可能多一次损失,这是对以后的长期影响。”

高苹遇到过类似的案例,公司内一名工作了将近32年的老职工,在公示退休金时其工龄只有29年零5个月,职工不解,也产生了纠纷。事后才得知,这名职工领取了两年的失业保险金,工龄也被扣除了两年。

正如高苹所说,也正如刘志生所做,多数达到缴费年限的职工失业后选择办理灵活就业,而对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持谨慎态度。在高苹看来,年轻人就业机会多、很少用到失业保险金,年纪大的职工对工龄有所考虑,这也影响了失业保险金的使用率。

这个被失业人员不为理解的政策,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看来,此举恰恰是保证公平性。他认为,职工失业也就是没有工作了,怎么会有工龄,如果失业人员又领失业保险金又计算工龄,那么说明他还是在缴纳社会保险、是有单位工作的,两者之间显然是矛盾的。

因此,一些没有领取失业保险金而办理灵活就业的人员,为了延续工龄就以个人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

褚福灵强调,失业保险金不是一项待遇,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领取的,其最大的功能只是保障职工在失业情况下的基本生活。

手续繁琐

公司2000名职工的社保,高苹都要负责,虽说失业保险金数额很小,可办理手续相对繁琐。

高苹吐槽,有些企业还是不愿意为员工办理失业保险金相关手续,首先就是时间上很难把握。办理失业保险金的首要条件就是员工被动离职,按照规定,自离职之日起15天内,要办理好员工的社保交接并把其档案转到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

“15天内办完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比如员工是本月20日离职的,如果要转接社保,就要等到下个月的5日社保开网才可以,随后我们企业再做保险减少,这就超过了规定的15天。”高苹说,倘若15天内没办完,对方就不接收这名职工的手续和档案,很可能会耽误职工下个月的社保,损失就要由企业来补偿,“这个时间点很难把握,无形中也给企业增加了负担。”

在高苹的10年工作经历中,因为没有把握好15天期限,公司也曾有过为离职员工补交一个月社保的事情,这个15天期限令她很头疼。高苹也与社保圈内的工作人员经常碰面,这个期限已经成为了“口口相传”的规定,而且必须严格执行。

当然,除了这15天期限,员工离职后需要办理失业保险金,就要把档案转接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用人企业免不了要为离职员工办齐所有手续,“通常我们15天内不能办完,也要保证20天必须办完。”高苹说。

由于手续繁琐,企业在为离职员工办理失业保险金工作中,意愿不强烈,也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这笔钱的领取时间。

根据高苹多年的观察,一般主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职工,多为年龄在40岁以上或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职工,而那些收入较高或者年富力强的职工,对此很少关心。使用失业保险金还是呈现出了一种年龄段现象。

对此,刘志生深有体会,在他去咨询失业保险金的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都是四五十岁、收入不高的人,年轻人很少。

并非人人都“不爱”失业保险金,也有人专门钻空子去领这笔钱。

钻空子

48岁的刘志生又失业了。

没办法,他不会经营,店铺仅开张3个月就关门了,店外依稀可见开张时燃放过的鞭炮皮子。

以前的同事劝刘志生先领3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然后再去找工作,他不解,为什么要先领3个月?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打一个时间差”,刘志生经过同事的“指点”清楚了这种做法。原来,失业人员在3个月内就能办好手续、将最多两年的失业保险金拿到手,而按照国家规定,一旦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将不能领取失业金,所以很多决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在3个月内拿到钱后,才去找工作。

高苹没少遇见这样的情况,有些年纪较大的、新入职的职工直接点明不需要公司上社保,这样的职工一般都是在领取失业保险金。

“但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只要聘用了他,就必须给他上社保,如果他不同意,我们将拒绝聘用。”高苹说,往往这些职工对企业的做法不能理解,在他们看来,不让企业上社保是在减少用人单位的负担、企业怎么还不支持呢,“实际上,如果我们不上社保将承担更大的风险,比如职工出现了工伤,我们没给他上保险,该怎么赔偿?纠纷会更多。”

高苹回忆,曾经一段时间,国家的规定是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如今3个月内就能搞定,难免有人钻空子,毕竟一下就能领到两万块钱。更为现实的是,如果职工办理了正式退休,将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未领取的部分也就做了“贡献”。

一个更严重的现象是,实际操作中,存在骗“保”行为。

“我见过一些年纪不大的人也去领失业保险金,看上去不像是被动离职,而且那个年纪再找工作太容易了。”刘志生回忆着咨询失业保险金时的种种,的确,有一部分看上去和“失业”完全不着边的人,反而赶往人才中心、街道办事处领取失业保险金。

提到这个现象,高苹也笑道,确实有用人单位帮助职工开假证明、领取失业保险金。

“这样的单位可能出于好心,虽然职工不是被动离职,当职工想领取失业保险金时希望单位开具被动离职的各种证明,用人单位也就开了。”高苹说,但这类单位没注意到,一旦这样的职工拿着你开具的终止劳动合同证明来要补偿金时,用人单位也百口莫辩,“这类职工确实不是被动离职,不需要进行补偿,可是他的手里可有公司开的证明,这个赔偿是给还是不给?”

高苹总结,为什么会有人钻政策上的空子,主要是因为在实际管理中,相关部门对个人管理较松、而对企业要求很严格,这就导致当职工需要领取失业保险金时,企业为了省事,也会尽力帮助职工,让其以个人身份去办理手续,这是企业和职工都愿意看到的结果。

办理失业金流程 第5篇

2.停保后,第一步,去村(居)委会开《计划生育证明书》,困难证明,然后到镇计生办盖章(去乐昌时再到乐昌计生局盖章)。

第二步,去原工作单位开具《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盖公章,如果表格没有,去网上找,或者去社保局拿,顺便社保局拿份停保证明。

第三步,去乐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楼办事大厅,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需提供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计划生育证明书,大一寸相片两张)

第四步,去乐昌社保局办申领手续。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解除劳动关系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社保卡,停保证明,以及“《就业失业登记证》,社保卡,身份证”三证放一起的复印件一份。并当场照相,采集指纹。然后验证一次指纹(用于下个月二十五号左右领一次钱),接着下个月2号至15号工作日期间,再一次回去社保局进行一次指纹验证(用于下下个月领一次钱)。

注意事项,一是要带齐证件原件,及相关复印件;

二是第二代社保卡要已激活,因为失业金是发到社保卡金融账号上的;

失业金的办理程序 第6篇

一. 流程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登陆常州劳动保障网办理停保手续->

2.由用人单位到常州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为失业人员办理失业待遇核定手续->

3.失业人员持已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定了待遇的《常州市失业保险待遇核定表》,到本人户口所在街道办理失业登记并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二. 需带资料

1.《常州市失业保险待遇核定表》(三份)下载地址:

2.户口簿(复印件亦可,需包括首页)

3.身份证(复印件亦可)

4.《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

5.养老保险手册

6.单位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书

7.就业失业登记证(二次以上就业者)

8.如有单位调动,需带调动前单位资料;二次以上就业者,需带前单位的退工档案,已便审核发放失业救济金

9.《常州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登记表》或《录用登记备案花名册》或《参加养老保险花名册(表

二)》复印件(3选1)

所有资料必须装袋成档。

提示:

1.失业人员携带已核定过失业保险待遇的《常州市失业保险待遇核定表》、户口簿,一寸照片1张到户口所在街道进行失业登记。

2.临近退休人员需及时办理失业登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失业保险待遇审核办理地址:

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化龙巷2楼)2楼16,17,24号窗口

联系电话:88104837

失业金办理委托书 第7篇

委托人:

性别:

联系方式:

公民身份证号码:

被委托人:

性别:

联系方式: 公民身份证号码:

委托人

因在外地,不便前往贵单位办理本人的失业金存折领取等手续,特全权让被委托人为我的合法代理人,代为前往相关部门办理本人的失业金存折并领取相关证明文书。

受委托人在委托时间权限内签订的相关文件我均予以承认,并自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受托期限:自签署之日起至上述事项办完为止。

委托人签字:

签署日期:

委托人签字:

失业金的办理程序 第8篇

一、黑龙江省农村失业的主要表现

黑龙江省农村失业问题在表层上不仅同中国其他农村有着共同点, 而且在有些方面还较为突出、普遍, 笔者认为在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黑龙江省农村失业的成因做深层次分析, 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 实际存在的大量隐蔽性失业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较多数的发展中国家, 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工业部门, 在二元结构的经济中, 对工业部门来说, 劳动供给是无限的, 只要工业部门投资和生产扩大, 农村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劳动力, 当从事农业的劳动减少时, 农村劳动力就会游离出来, 从事其他可能获得高收入的行业。如创办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进城当民工等, 然而一旦这些容纳能力减弱时, 进一步游离出来的农民便成了失业人口。这部分失业人口大约占农村失业人口的60%, 由于他们还保留着一块土地, 因此, 处于隐蔽的失业状态。

(二)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失业

为发展我国现代农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黑龙江省有关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政策:如大力推广优质稻种、大力种植经济作物、扶持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建设、实行科技兴农的方针等。一方面农业中新兴的产业由于其突然崛起, 适合的劳动人才短缺, 另一方面, 传统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由于资本存量的调整, 劳动需求逐步下降, 导致一部分人无事可做, 因此, 农业中就有岗位空缺和失业的并存。

(三) 农村的季节性失业

在我国农村, 由于人多地少,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 农民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处于农闲状态, 加之一些地区信息闭塞, 交通不便, 劳动者文化素质低、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 特别是农村妇女在农闲时许多人不出去找工作。黑龙江省农民自己总结了几句话:“三个月种田、三个月农闲、三个月赌钱、三个月过年”, 可见黑龙江省农村季节性失业现象比较突出, 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导致的周期性失业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宏观经济经历了几次的周期性波动, 在经济扩张阶段, 由于投资的带动, 市场需求旺盛, 不仅使黑龙江省城市和农村的隐蔽性失业减少, 而且由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从而招收了一部分有技术的农民, 同时建筑业从农村招收了大量的建筑工人, 从而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高潮, 这样, 使就业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在经济紧缩阶段, 由于控制银根, 投资下降, 市场需求疲软, 导致企业商品积压, 黑龙江省农村受其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大量从农村招来的临时工和建筑工人, 他们纷纷回到农村, 又使农村隐性和显性失业增加。

(五) 加入WTO后的冲击将增加农民的失业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既使进口3%的粮食, 也将减少农业就业机会近千万个, 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 农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六) 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导致了新的失业

农村的城镇化和工业化, 一方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但另一方面, 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张, 导致农业资源的被挤占, 许多农业人口在享受着城市工业文明的同时, 也失去了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等农业资源, 使他们成为无产者。这些人在失去土地后, 有一部分最初扮演着食利者的角色, 长期内也将坐吃山空, 而成为失业者。而另一部分失去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农民, 有可能得不到足够补偿, 或者真正转业, 而现行体制又无法保障他们在失去土地以后的就业机会, 只有被迫加入新的失业大军。因此, 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就业的直接影响是:在城镇工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 也创造了新的城镇失业者, 目前黑龙江省正在加大城乡产业、资源整合力度, 将城市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城郊及农村梯度转移和扩散, 依靠城市的工业力量, 挖掘农村的劳动力、土地、厂房等资源的现有潜力, 不可避免地将使上述问题表现出来。

二、黑龙江省农村失业成因的深层次分析

表面上看, 我国农村包括黑龙江省农村失业的原因是由于劳动供给的增加, 大大超过了劳动需求的增加, 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符合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而导致岗位空缺和失业的并存, 技术进步使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使用数量大大节约等。但是这些表面原因, 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要寻找农村失业的根本原因,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深层次的分析。

(一) 城乡差距因素

在我国由于二元经济结构是以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为基础的, 一方面用“剪刀差”的形式从农村和农民那里获得了大量的原始积累, 实现了逐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另一方面又将农民排斥在城市之外, 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积滞。我国曾经有一段时期农产品价格呈现一种稳中有降的趋势, 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 农民的实际收入并未增加多少。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制定和实施了一些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但城乡收入的差距依然较大。2006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45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87.04元;黑龙江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82.31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52.43元 (数据分别来源于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07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 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28:1,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低于全国, 但2006年仍为2.59:1。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低, 另外,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 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全国排位相对较高, 加上近年农业不受灾, 农业增产又增收。但从一个较长时期看, 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城市仍有较大的差距, 许多农民仍然离开土地, 去寻找收入更高的工作, 形成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 导致摩擦性失业严重。

(二) 人口比重因素

中国人口众多, 乡村农业人口的比重较大。2006年中国城镇人口达57706万人, 乡村人口达73742万人, 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6.10% (数据来源于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 黑龙江省2006年总人口达3823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为2045万人, 乡村人口为1778万人, 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6.50% (数据来源于2007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 虽然低于全国的平均比重, 但乡村人口的绝对数基本上占全国乡村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从而使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较大。

(三) 文化素质因素

2007年, 黑龙江省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年, 低于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一年, 仅相当于初中二年级的水平。农村地区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全省将利用4年时间, 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建立分级、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减轻农民负担。但是要从整体上提升全省农村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 仍将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四) 产业结构失衡因素

在过去28年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 随着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我国的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 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比重已由1978年的70.5%, 下降到了2006年的42.6%, 与此同时, 在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比重则分别由17.3%和12.2%上升到了25.2%和32.2% (数据来源于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但是, 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依然较高, 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也明显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与此相反, 我国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比重又明显偏低, 既显著低于发达国家, 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根据这些分析, 产业结构失衡, 导致就业结构失衡, 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较多。

(五) 加入WTO竞争因素

我国的小麦、大米、棉花等属于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 其生产成本高、质量低, 缺乏国际竞争力。入世后会产生部分进口替代, 将会使我国主要粮食和棉花价格在国际市场的压力作用下降低, 减少农民的收入, 从而影响农村的就业。与此同时, 面临国外优质产品的竞争, 我国要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要求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在技术和技能上也要有新的提高, 因此, 第一产业的就业将面临岗位数量减少和素质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同时由于入世后增加的就业岗位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 相对有利于城镇就业, 这样就会进一步拉大城乡比较利益的差距, 将会使农村出现更多的剩余劳动力。

三、解决黑龙江省农村失业问题的对策

中国的失业问题, 首先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问题, 因此对于农村的失业问题, 要广开门路, 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 增加对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吸纳程度, 稳定和发展农业经济, 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 加强对农村失业人口的统计

我国的劳动力绝大部分在农村, 随着经济的发展, 由于地少人多等原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就成为必然, 他们可以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失业群体。但按中国的国情判断, 中国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未长期失业, 只是他们剩余劳动时间太多, 尤其是在北方农村, 每个成年劳动力每年只需劳动几个月就解决了全年的温饱问题, 亚洲问题专家江濡由分析, 中国农村大规模的潜在失业, 对社会暂不构成威胁, 但从2005年前后开始, 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开始活化为公开的失业大军。因此, 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把劳动力的失业统计纳入正轨。此外, 农村与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 劳动力的就业方式、特点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距, 因而, 两者在失业率的统计中, 其指标设置、调查侧重都有所区别。目前最紧迫的是应把农村劳动力就业、失业及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较完整的统计, 为下一步解决农村失业问题提供数据支撑。

(二) 把农村劳动力就业列入政府宏观调控指标

鉴于农村失业的严重性、复杂性和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把劳动力就业列入国家的基本国策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指标。综合考虑人口的增长率, 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率等重要经济指标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确定失业率 (由于我国到目前还没有农村失业率的相关统计资料, 建立农村失业率的统计体系和控制指标尤为重要) 、再就业率的控制指标。一是制定和完善失业和再就业的法规, 如《失业法》、《失业保险法》, 规范劳动力市场的招聘、选任、酬劳、工作时间、失业待遇、培训、解雇等行为, 规范劳资关系, 维护失业者权益, 促进失业者再就业;二是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如农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三是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 促进农村失业者再就业, 政府应为失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以灵活多样的政策措施, 尽可能使失业者尽快就业。

(三) 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要解决农村失业问题, 应该不断改变传统种植结构, 增加农村科技投入, 促进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 通过结构调整, 增加农村的就业岗位。据统计, 2007年黑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粮食总产3965.3万吨, 亿斤, 是历史上第二高产年, 绿色产品种植面积4680万亩, 比上年增长12.8%, 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粮牧“主辅换位”进一步扎实推进, 在粮食高产的情况下, 畜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 肉、蛋、奶产量分别为335.3万吨、108.3万吨、511.7万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4.9%、0.6%、10.2%, 依然保持全国畜牧业大省的水平。2007年全年, 农村劳动力转移483万人。今后黑龙江省应稳定种养业、壮大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 加快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业, 尽快改变全省大量原粮出省局面, 尽早结束粮食初级产品时代, 增加农村的就业岗位。

(四) 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建设

通过实际调查, 笔者发现黑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薄弱, 有相当数量的农村无乡镇企业。今后黑龙江省应该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之一, 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使农民离土不离乡, 缓解城镇的就业压力, 应是今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同时, 由于城镇的生育控制严于农村, 城镇化速度的提高还可以强化计划生育的效果, 减缓人口增长的速度。一是发展以劳动密集型技术结构为主的乡镇企业,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裕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以劳动代替资本, 增加就业机会;二是加速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如交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 力争使第三产业增加的就业人数占到乡镇企业新增就业人数的50%以上,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的40%;三是乡镇企业应集中布局, 鼓励乡镇企业连片发展, 建立乡镇工业区, 引导技术要求高的乡镇企业向城镇聚集, 节约土地资源和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充分发挥区域功能, 可发展各具特色的“农民城”, 如食品城、商业城、旅游城等。

(五) 实施有利于农村失业者再就业的农村社会政策

一是补贴政策, 由于我国的小麦、大米、棉花等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缺乏国际竞争力, 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为了提高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和增加务农的收益, 应对加入WTO的挑战, 各级政府应该在对农民已经实行的免除农业税、发放种粮补贴的基础上, 进一步因地制宜地完善对大米、豆类、棉花等农产品的补贴政策和国家储备制度。二是投资政策, 在保持农业投资稳步增长的基础上, 注意投资的方向和重点, 确保农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 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如粮食深加工、交通运输等。黑龙江省拥有优质的粮食初级产品, 但我们却缺乏品牌的粮食深加工产品, 我省应该在粮食深加工的生产上加大投资力度。三是财政金融税收政策, 对能扩大就业容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乡镇企业和地区予以优惠扶持, 如旅游业、餐饮业等。四是对外贸易政策, 促进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大力发展劳务输出, 2005年上半年, 黑龙江省有农村剩余劳动力7.2万人转移到俄罗斯、日本、韩国等, 今后还应该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六) 提高农民素质, 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加入WOT的挑战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农村劳动者, 因此, 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 我国已加入WTO, 目前面对的竞争对手是素质较高的外国劳动力, 如果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从而大量将其剩余部分转移出去, 充分发挥其作用, 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就无法体现出来, 我国整体的竞争力就会处于劣势。如果不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自身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就会丧失, 所留给我们的只有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2]宋斌文.当代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失业金的办理程序 第9篇

关键词:马克思;失业;大学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075-03

一、理论研究基础

马克思在《资本论》以及其他著作中,经典而又系统地阐述了失业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是由于就业人口相对过剩引起的,而引起的原因又是因为资本高度集中在资本家手中,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最大逐利造成的。资本家采用新技术或者新设备,用机器替代人工,造成就业人口相对过剩。但是并非所有的工作都由机器替代人工。只是在机器替代人工后,能产生更多的最大剩余价值的时候才会。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认为产生失业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制度造成了资本家逐利的本性以及对人性的不尊重甚至泯灭。但马克思的失业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一是将资本主义制度的消亡时间预计得过早以及诸多矛盾的严重程度预计得过于猛烈。二是对于国家资本主义干预市场的能力估计不足,如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的经济复苏。三是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失业。

西方经济学认为失业分为自愿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是由于个人工资收入低于市场平均值,或者心理预期高于市场平均值造成的,但失业者会降低求职标准后很快找到工作。摩擦性失业是在产业发生调整或者产业激烈竞争中产生的,摩擦性失业需要产业工人提高自身技能。另外一种被称为结构性失业,它是由于劳动者和劳动岗位不匹配造成的。岗位需求的技能和劳动者素质不相符,这也是一种双向的情况,即劳动者的技能不能很好地找到相应岗位,而用人单位的岗位也不能很好地找到劳动者。

二、大学毕业生失业根源综述

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行高校扩招,这样有三个优点。一是教育开始面向市场化,我国在面对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开启了教育市场化的改革,从1999年开始招生人数大幅增加,普通百姓开始从银行的储蓄中拿出钱来投资教育,有效拉动内需,但不可否认,中国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国民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二是缓解了就业压力,将大批高素质的甚至是精英化的劳动者延缓3至4年推向劳动市场,我国又开始加大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力度,缓解了精英层的就业时间。三是提升了劳动者素质,为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奠定了基础。

我国人口结构的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总量大幅增加,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婴儿潮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进入生育高峰期,而这批婴儿在90年代末进入高校适龄阶段,如果不进入高校学习,势必将走向社会直接就业,造成劳动力市场供应猛增,造成供求严重失衡。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看,“全国总人口13.4亿,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从年龄构成看,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山东是人口大省,在全国人口总数居第二位,约9417万人。高校入学适龄人口总数也位居前列。山东素有孔孟故乡,礼仪之邦的美誉,历来重视教育,所以入学率也非常高。山东也是经济大省,2012年GDP总量50 012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经济的发展会新增就业机会,促进就业,但山东新增就业人口的比例远远高于GDP的增长率。虽然GDP的增长率和促进新增的就业率不能画等号,但也是正相关的。山东深受孔孟思想影响,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也是大学生在毕业后也回到父母亲人身边,回到故土。也就导致山东的大学毕业生返回家乡的数量远远高于其他省份的毕业生。其原因在于:山东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人才发展有良好的空间;传统观念意识较为浓厚,毕业生听从父母安排,部分单位的接班制,也就是父辈退休后子辈可以接续工作;独生子女较多,子女除了愿意接续或者继承家业外,养老问题也摆在突出的位置,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因为每个家庭大多是一个孩子,孩子不在身边,父母亲也就没有了亲情上的依靠,虽然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亲情始终是无法代替的。

山东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较为传统,普遍对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大型央企等单位较为热衷,而对私人企业和自主创业等较为冷淡。其中的问题在于:一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稳定。被称为金饭碗,因我国目前的机制和体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事实上几乎没有失业的情况。二是福利保障优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不需要个人负担,而是国家统筹,享受财政拨款。在医疗福利方面,公务员事业单位山东省省直部门完成了从公费医疗到医疗保险的改革,改革后的医保被称为“省医保”,和普通济南市民的“市医保”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和不同。特别是在医疗补充条款中,有明显的政策倾斜。某些单位还追加了医疗补助等费用。在住房方面。90年代末取消了福利分房,但某些大单位还是以集资建房或者某些打政策擦边球的方式为职工解决住房。孩子入托问题,入托也就是单位职工的孩子进入托儿所的问题,很多单位有自己的幼儿园或者托儿所,变相为职工增加福利。公务员实行阳光工资,但工资之外的各种补助或者隐形收入,是无法统计具体数字的。三是社会认同感高。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普遍被认为是社会精英阶层,受人尊敬,自我实现和满足感、幸福感较高。

山东失业人口相关数据。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201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农村登记失业率没有公布。由于我国目前统计的是登记失业率,没有登记在册的就不统计在内,由于中国人面子等因素,相当多的人群没有去登记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各高校在统计就业率时分为两项指标,一是初次就业率,二是正式就业。初次就业是指包括临时性在内的诸多工作类型,毕业生在提供数据的时候,由于高校的精力有限,很难一一核实,数据中是否有水分就不得而知了。正式就业是指和用人单位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的。我们听到相关部门在公布统计数据的时候,往往都是初次就业率,而没有公布正式就业率。而“专升本”,“考取研究生”等学生都被统计到正式就业的名单中。所以,产生一个隐形失业的问题。诸多大学毕业生“被统计”、“被工作”等,其实是在家待业或者干着一些临时性的工作。

三、大学毕业生失业原因分析

1.高校在培养环节上不能与时俱进

第一,专业设置环节没有考虑到市场需求,而是盲目的根据学科负责人的喜好来开办。第二,对就业市场没有预见性,高校培养人才有周期性,最短也要四年。四年的时间瞬息万变,但高校培养出按照四年前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时,可能往往已经过时,不再符合社会要求。第三,功利主义盛行。高校扩招,生源质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相对下降,甚至明显下降。将高校学生当作产品生产,而不是当作人才培养。也不能说是高校和教师不负责,而是师生比严重失衡,教师和学校往往疲于应付。第四,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教学环节,而实践实习环节以及和社会接轨方面的实践不够重视,学生往往在毕业实习阶段,指导教师往往不能深入具体,且个性化的指导。

2.政府监管不到位

第一,高校在扩招过程中没有严格监督规模,招生人数,招生规模扩大,最直接的好处是学费的增长以及实现政府意图。但有序扩大人数,按照科学化的进程扩大没有落到实处。某些院校无力或者已达到教学资源的上限,如果再盲目扩大,只能招致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第二,各高校新办专业重复率过高,往往某个专业热门,高校会一窝蜂地开办,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审批,认真甄别哪些院校的专业是应该开设,而哪些学校是有投机行为倾向的。第三,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应着重考察毕业生在社会中反响和美誉度,以及为学生就业而开展的系统性工程。

3.社会责任和舆论监督不够及时

第一,当社会舆论关注大学生就业难或者“毕业即失业”这个问题时,力度和影响力都不够大。往往将原因归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高校毕业生不能好高骛远”等,没有将其根源找到,也未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大学毕业生失业的问题根源问题的深入思考并提出正确对策。第二,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从开始的天之骄子到平庸之辈,都是舆论塑造的,舆论应该以更加客观和宽容的视角看待问题,不能将问题全部归结到学生身上,如果换位思考,时势造英雄。不同时代的人不能牵强类比。第三,没有更好地鼓励大学毕业生想问题,找出路,而是批评了不够认真学习,没有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等。而客观实际是,广大青年学子有宏伟的目标和蓝图,确苦于找不到开花结果的土壤。在努力或者多次努力受挫后,才会出现意志消沉,不积极主动的情况。

当今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的根源在于,经济高速增长,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思维观念的深刻变革,以及多种矛盾集中或密集爆发,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难以一时解决。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教育产业化、劳动者市场化、住房医疗体制改革,保障房建设等。解决问题之道在于按照根源理顺问题的轻重缓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步实施。让错误结构理顺,重新归位。扩招后的早期大学毕业生挤占了后来者的就业岗位。而后来者再挤占再后来者,形成恶性循环。

上表中的数据以2个10年和1个4年为界限,1989至1998年是高校扩招前的10年,选取这10年作为样本的意义在于,这10年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受到就业方面的冲击,一来国家统一分配工作,二来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对大学生的需求是供给小于需求的。又选取1999年至2008年的数据,这是高校扩招10年后,毕业生的情况,这10年正是处在诸多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10年。2009至2012年是在校生(本科),可以预见未来的趋势。以这三段作为类比,得出的数据可以做出较为客观的分析结果。特别说明,表1中的“出生年份”是指高校适龄入学人口对应的出生年份。

数据分析。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校扩招后的10年,比扩招前多招约3100万,根据人民网公布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11年和2012年全国新增就业人口1221万和1266万,2012年相对2011年增加45万。如何消化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群,可谓是重大难题,困难重重。未来4年内,我国又有2646万大学毕业生。从中可以看出,促进就业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GDP的增长率和入学增长率十分不匹配。我国高校入学增长率过快,势必会带来相应的就业压力。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拉动内需,加大投资,促进出口等方法。“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转型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未来发展的高附加值产业作为建设中心。淘汰技术落后企业和高能耗产业。高校毕业生是高素质有文化的劳动者,适合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工作。第二,继续调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着重第三产业发展,产业调整向发达国家学习。第三,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调整学科设置以及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加强校企合作,广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第四,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化。控制普通高校入学比例,加大高等职业教育,中等专业技能教育,国家加大资金扶持和多种政策导向。第五,引导和鼓励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去工作。现有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三支一扶”等都是非常好的政策,可以继续加大比例,让更多的毕业生投身其中,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开设更多岗位。第六,鼓励自主创业。目前国家已有针对大学毕业生的税收减免政策,但利用率确不高。国家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帮扶转化,甚至是专业指导人员进行帮助指导。第七,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高校学生要广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社会实践,要具有吃苦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第八,转变就业观念。不要好高骛远,应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投身工作,肯从基层工作做起。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乔榛.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失业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2,(8).

[5]邵军,徐康宁.失业理论研究最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5,(6).

上一篇:袁枚苔古诗?下一篇:华中师范大学2013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