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管理工程师岗位职责

2024-07-07

供应商管理工程师岗位职责(精选6篇)

供应商管理工程师岗位职责 第1篇

1.实施新项目中对供应商的评审和PPAP认可。

2.编制进料检验控制计划。

3.编制并与供应商签订完成验收协议。

4.建立外协件目视样本。

5.实施对供应商周期评审、飞行检测。

6.帮助供应商提高供货质量及改善管理体系。

7.负责供应商质量、交货等问题的跟踪解决。

8.参与供应商业绩评价。

9.供应商反馈问题的协调处理。

供应商管理工程师岗位职责 第2篇

2.负责对IQC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

3.负责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全面的审核。

4.负责与供应商就质量方面问题进行沟通。

5.负责对供应商方面的不良品进行分析和处理。

6.负责制定出具一定的质量标准作为来料检验员的检验标准。

7.定期对公司来料供应商进行审核、评估和技术上的帮助。

8.负责供应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追踪,避免问题的重复发生。

工程材料供应商管理研究点 第3篇

基本内容

工程材料采购供应商管理是以供应商分析与选择为前提, 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构建供应商网络, 建立企业同供应商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而实施的管理活动。供应商分析主要是采购部门根据项目的需要, 按照一定的标准, 对供应商的价格、材料质量、服务、位置、存货政策以及柔性等进行分析。其次, 是建立工程项目全过程协作机制, 让供应商参与进来共同进行开发、设计, 在供应商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基于团队的工作小组, 共同解决供应过程以及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三, 是供应商评价与审核, 采用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和认证。第四, 是要实施供应商激励机制, 通过评价, 可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供应商, 和供应商一起探讨问题产生的根源,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第五, 是建立信息交流与网络共享机制, 促进企业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和知识共享, 提高双方共同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 从而减少投机行为, 也有助于促进重要生产信息的自由流动。针对工程材料采购的实际, 选择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供应商管理模式, 这是供应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

管理模式

改变传统的采购模式, 建立建筑企业同供应商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切实降低采购成本, 保证工程材料的现场施工需要, 建筑企业可选择以下三种供应商管理模式。

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式。建筑企业在实施工程材料采购过程中, 基于供应商关系管理, 可以让供应商更多地参与新材料的开发, 这样就可以控制新材料的成本, 会增强建筑产品的竞争力。也可以让供应商参与企业管理, 注意到供应商往往比企业自身更能了解其优势和劣势, 其本身也可能在某些方面是行业的领先者, 持续性地获得高性能, 低成本的建筑材料是建筑企业持续追求的目标。解决企业和供应商所形成的消极的关系, 分享人员、流程、成本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企业和供应商合作制定持续性发展规划, 使双方形成战略同盟。通过一些专业机构对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做出的评估, 以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同时与供应链上的成员共享利益并分担风险。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特征是管理责任和决策主体转移, 库存管理决策和费用由供应商承担, 材料库存由供应商管理, 其所有权属于供应商, 只有当材料货物被使用时所有权才实现转移。工程材料占到建筑工程成本的60%~70%, 如果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模式可不需要占用库存资金, 不需要增加采购、进货、检验、入库、出库、保管等一系列工作, 可以集中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用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产品的质量。实现要货有货, 不要货就零库存, 送料到施工场地或现场仓库, 使用后付款。减少浪费及非增值活动, 提高生产效率。供应商拥有库存信息和补货决策权, 能够预先对生产和运输进行计划安排, 防止能力过剩与不足, 同时可以采取灵活的补货策略使补货与生产、运输相协调。可采取不同的订货点补货策略, 实行多批次小批量配送;也可实行少批次大批量配送, 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在V M I模式下, 建筑企业将其库存的补货决策权完全交给供应商, 从而减少了传统补货模式下的协商、谈判等事务性工作, 大大节约了交易费用。

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建筑企业可通过EDI的方式向VMI系统发出一个季度 (或某一确定周期) 的物料需求预测或计划, 使得VMI仓内放置适当的库存水平。签署供应商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合作框架协议,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协调确定诸如业务流程以及控制库存的有关参数、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等。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建筑企业供应商联合库存管理可选择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各个供应商的材料直接存入核心企业的原材料库中, 即变各个供应商的分散库存为核心企业的集中库存。集中库存要求供应商按核心企业的订单或承揽合同组织生产, 材料生产后立即实行小批量多频次的配送方式直接送到核心企业的仓库中补充库存。在这种模式下, 库存管理的重点在于核心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 保持合理的库存量, 既要满足需要, 又要使库存总成本最低。

第二种模式是无库存模式, 即供应商和核心企业都不设立库存, 核心企业实行无库存的生产方式。供应商直接向核心企业的施工现场连续地、小批量地、多频次地补充货物, 并与之实行同步生产和同步供货, 从而实现在需要的时候把所需要品种和数量的原材料送到需要的地点的操作模式。这种准时化供货模式, 由于完全取消了库存, 所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同时, 这种模式对供应商和核心企业的运作标准化、配合程度、协作精神要求也高, 操作过程要求也严格, 而且两者的空间距离不能太远。

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独立库存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 改善供应链的供应水平和运作效率, 以及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实行联合库存管理, 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物资供应运行机制, 将是库存管理今后的发展方向。

思考与研究

建筑企业与供应商建立共同的战略和运作目标, 形成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与其供应商结成一个直接面对在建工程的集体, 如同一个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一样主动默契地协调工作。建筑企业需要的材料需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这种要求得到供应商认可, 并作为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为了实现材料或部件的尽快配套, 采购部门也可以派工程师进驻供应商车间, 帮助其解决生产原材料等技术上的困难, 监督其执行所要求的质量指标。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降低建设工程的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与相互交流, 并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的竞争优势, 实现在建工程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注意到双方不同利益诉求, 采购部门应对供应商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成立专门的机构, 以灵活务实的态度, 协调诸如日程的安排、成本的分摊及利益的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促进材料采购成本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真正达到双赢。

对表现突出的供应商得到更多的订单, 从而激励供应商进行良性竞争, 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确保供应商供应的质量, 同时在供应商之间比较选择优秀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而淘汰绩效差的供应商。对一些指标重点进行考核, 质量指标是供应商绩效考评的最基本指标, 如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线报废率、供应商来料免检率等。供应商是否使用质量控制方法、是否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或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审核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平等内容。时间指标包括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等, 同时将供应商供应的产品的最低库存量、供应商的物流体系水平、供应商采用的后勤系统、供应商是否采用“准时供应”等也作为考核指标。综合考核供应商的行为准则;基本的职业道德、售后服务、质量改进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运作流程、企业行为准则和现代化管理制度;沟通和协调能力;企业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等等。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再造工程 第4篇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管理;再造工程

一、引言

从目前国际企业经营来看,国际竞争已经从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向整体环节过度,从国内企业经营看,制约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症结仍是交易成本过高。供应链管理能使生产系统较好地管理从原料到产品、再到客户的整个生产过程,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此来缩小企业总的生产成本。因此,能否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企业如何建立起应变市场的有效管理机制,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供应链企业集成化管理模式一供应链管理模式运营机制,即供应链企业的再造问题。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CM)是将企业制造过程、库存系统以及供应商产生的数据此三者合并在一起,然后对供应链中的各要素比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工业流等,实施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协调与控制,并且在此过程中要重视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共享,以期构建起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内耗和消费,达到供应链整体效率与效益的最优状态。

因此供应链管理由信息管理、价值(资金)管理、物流管理、服务(技术)管理四大块组成。四大块是综合的有机整体,是一个集成化管理。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立是对企业经营思想的革命,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和企业内部条件。从内部条件看,主要涉及企业规模、信息化程度、产品及市场占有特征,企业行业地位,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因素。纳入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都应顺应这一新的管理体制而作相应的变革,因此供应链企业就需要有一个改造过程—企业再造工作。

三、企业再造工程

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nering),又称为“企业再生工程”或企业改造过程,是由美国当代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首先提出来的。1993年,在他与詹姆斯.钱宾合著的《ReenginneringCorporation》一书中是这样定义企业再造工程:所谓企业再造工程,是指对企业的关键作业流程从根本上进行重新思考和彻底重组,以求得在成本、服务以及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再造工程的几个要点:其一,企业再造工程是以企业的关键作业流程为核心的;其二,这种再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革,而是一种“根本的”、“彻底的”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其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显著的改善”。哈默还认为,企业重建目的是在成本品质、速度及服务等方面绩效取得最大幅度改进,以此来对企业程序进行再设计与重组,企业重建包含六大原则:(1)工作设计的整体化;(2)注意力分布的向外化。(3)信息处理过程的基层化;(4)流程形式和组织形式的扁平化;(5)部门活动的平行化;

四、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再造工程

1.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要求

(1)纳入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需要从供应链企业的整体结构出发,并且需要考虑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2)企业需要有快速捕获市场信息的能力和通畅的信息沟通聚道。(3)企业需要放弃“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封闭经营模式,要向与供应链相关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纽带的优势互补、合作关系转变。(4)企业需要转变思维方法,从纵向思维向横向一体化的多维空间思维转变。(5)企业需要有较高的柔性。包括组织市场,企业间界面柔性,生产柔性、技术柔性,计划与决策柔性,以及资金使用的柔性等。

2.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

供应链管理是从整体位置出发,并追求竞争优势的提高和整体效率,减小浪费和内耗,追求优势互补和最优合作,供应链企业间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战略合作关系的形成是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改善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增强信息共享、保持战略伙伴间的一贯性操作,产生更强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供应链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用户满意度以及业绩的改善和提高。

3.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再造工程

(1)企业宏观结构调整

首先,供应链管理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纳入供应链后,根据供应链不同部位,供应链企业的宏观结构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一般认为供应链企业的组建类型有三种,即“X”型、“Y”型、“Z”型,供应链中不同类型的企业的位置和作用不同。

(2)企业微观结构重组

供应链企业的重建(再造)是从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出发的,而一般企业的重建只是从本企业的利益出发。供应链企业的重建和一般企业的重建的相同点是:重建的目的都是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快速应变市场。①信息管理与信息工程。②柔性企业与柔性管理。③矩阵管理与并行工程。其关键是协调各领域企业间的通信和决策过程中各级组织人员的全面参与,最终达到在项目之初就保证质量和能进行连续的改进。

五、結论

供应商管理工程师岗位职责 第5篇

2.依据供应商整改措施、现场审核和横向评比情况,出具供应商质量状况报告。

3.针对问题的出现,和质量经理一起推动供应商落实整改和预防措施,并搜集和分析数据,以便跟踪改进情况。

4.改进和管理进料质控程序,以便有效地评估供应货物的实际情况。

5.发动和推动供应商采取措施降低损耗,减少成本。

6.落实供应商审核工作,确保供应商按流程生产,并实施生产控制。

7.如有必要,到生产厂家进行首样检査和对生产能力进行研究。

8.负责确认供应链中的间接供应商的关键生产工序和控制。

9.协助质量经理确定和执行合适的统计度量指标和方法,测量供应商原料和成品的质量以及生产批号的控制。

10.同质量部门一起工作,确保所有原料经过检验并符合公司的标准和要求。

供应商质量管理工程师 第6篇

1.本科以上学历,机械制造或机电一体化专业;

2.在汽车制造业有2-3年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工作经验;

3对材料、装配、冲压、铸造、焊接有较丰富的实际经验;

4.熟悉汽车行业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流程及方法;

5.了解TS16949/QS9000等质量体系;

6.具有APQP、PPAP、PFMEA、CONTROL PLAN、MSA、SPC及GDT等知识和经验;

7.熟悉三座标测量、检具使用、工装调整;

8.能适应经常出差;

9.能够为满足工作需要灵活安排工作时间;

10.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11.能在团队中有效工作;

12.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流利的英语口语;

13.熟练操作电脑及OFFI办公软件。

职位描述

1.负责向供应商传达客户及卡斯马公司的质量要求;

2.培养、指导及提高供应商的质量水平;

3.负责向供应商反馈质量信息;

4.负责向公司反馈供应商的建议;

5.与供应商紧密合作,迅速解决质量问题;

6.协调不合格品的遏制、返工及报废处理;

7.汇总、跟踪所有供应商质量问题;

8.确认、跟踪供应商承诺的整改措施;

9.协助工程更改的实施;

10.协助SQE主管确认并签署供应商PPAP文件;

11.定期对供应商进行服务表现的评审;

12.在充分了解供应商的生产流程和关键控制点基础上,帮助供应商在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找出潜在的问题,避免出现任何质量事故;

13.遵守公司和供应商的各项规章制度;

14.遵守保密原则;

15.时刻维护公司的利益和形象;

16.有义务持续改进和保持工作场所的安全;

17.了解并贯彻TS16949;

18.团队合作;

上一篇:开创科教兴农的新局面下一篇:it管理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