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神学关系的研究进路论文

2024-06-17

解构与神学关系的研究进路论文(精选2篇)

解构与神学关系的研究进路论文 第1篇

在今天谈论解构会否显得不合时宜?尽管“解构”这个名词在西方人文学科中已很少被提及,但解构所建构的神话仍旧牵动着欧美思想界的神经。在宽泛的意义上,解构不单是一种哲学理论,而是一个松散却旨趣相近的思想流派。在解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的当代欧洲大陆哲学(其中包括时下当红的南希、巴迪欧、齐泽克、阿甘本、朗西埃等)仍旧占据着思想界的核心地位。解构所建构的神话不仅在于其理论的晦涩和艰深,而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独特的言说风格的神学色彩。从二十世纪末期开始,解构流派代表理论家德里达对宗教伦理话题的关注奠定了解构与神学之间的紧密关系。今天西方思想界所风行的“神学转向”或“后神学转向”很大程度为解构的神学迷思推波助澜。从齐泽克、南希、巴迪欧、阿甘本到近期的昆汀·美亚索,解构流派后期的思想家莫不重新援引神学资源以思考西方现代政治话题。

但解构与神学的关系是否果真如此密切?神学资源是否是西方启蒙理性的解毒剂?而当代以法国为主的西方思想界的神学“转向”会否仅仅只是启蒙世俗哲学的一种新版本?这些问题在国内争先恐后地簇拥这些解构新星时显得尤为迫切。认识解构神话的本质不仅有助于重新反思当代法国思想和西方人文学科的盲点,同时也是破除解构自身建构的迷思的有力切入点。我们知道,解构自称是一种对西方启蒙理性和现代政治的彻底批判,但解构自身并非是一种超然和中立的思考立场,解构理论自身也并非是不可解构的。自新千年开始,北美英语学界对以法国思想为主的解构流派的反思显得更加冷静。这些反思均从解构与神学的关系入手,揭示出解构自身的局限和不可避免的意识形态色彩。

耶鲁大学比较文学教授马丁·哈格隆德(Martin H?gglund)的《激进无神论 : 德里达和生命时间》有力而清晰地回应了德里达与神学之间的问题。“激进无神论”这个标题一开始就带着挑衅的意味,它直接否定了普遍认为的德里达后期思想体现出的“否定神学”的色彩。而哈格隆德所谓的“激进无神论”,是对一种“传统的无神论”的更近版本。如果说传统的无神论的哲思只是否定了上帝和超越者的存在,那么德里达的激进无神论甚至打消了对一切上帝和不朽事物渴求的欲望,因而德里达的哲学从始到终是以生命的有限性为出发点。哈格隆德从德里达颇具争议性的核心概念“延异”出发,解构了德里达整个哲学体系的神学色彩。这种方式很巧妙地避免了德里达文本的繁杂修辞色彩和主题所带来的遮蔽,而直接面对德里达哲学的内在逻辑。尽管德里达整体作品内部的逻辑严格性已是一个不争的共识,但在解构神学的迷思中,德里达的神秘文风和宗教讨论话题喧宾夺主地掩盖了德里达处理神学问题时一以贯之的方法。

解构神学的推崇者过于注重德里达的讨论对象而忽略了德里达思考的哲学基础。而实际上,德里达后期所讨论的诸如民主、否定神学、弥赛亚等主题无一例外地用“延异”的逻辑来处理。哈格隆德考察了“延异”概念的现象学背景,认为德里达对时间的理解是世俗性的时间而非超越性的时间。同样,对于德里达,一切如同上帝这样的超越者的概念都是世俗的文化历史建构,因而是可以被解构的。哈格隆德直接质疑了北美以右派为主的学术界在神学上征用德里达思想。其中,哈格隆德尤其反对德里达神学的重要研究学者约翰·卡普托(John D.Caputo)所建立的解构神学的神话。如果说卡普托试图将解构重新回收利用为对笼罩在逻各斯中心主义下的西方神学的解毒剂,肯定了德里达思想中对他者和超越者的开放,那么哈格隆德则直接指出他者和超越者在德里达的哲学中是世俗而内在的,它们都只能拥有有限的生命。

哈格隆德的《激进无神论》的重要性不仅是将德里达思想从神学迷思中拯救出来,更重要的是,它暗示了德里达的思想和启蒙的理性哲学分享着同样的无神论根基。如果解构与启蒙理性并非对立的,这是否说明解构自身并非是如此超尘脱俗地无中生有,也没有对启蒙理性具有彻底的批判性,而是仍旧处身于启蒙理性所建构的蓝图之内?新千年后出版的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克里斯托弗·沃特金(Christopher Watkin)的《艰难的无神论 :阿兰·巴迪欧、让-吕克·南希和昆汀·美亚索中的后神学思想》和纽约大学斯蒂芬诺斯·耶鲁拉诺斯(Stefanos Geroulanos)的《法国思想中的非人文主义无神论》从不同的角度回应了解构和启蒙理性的问题。这两本书可以看作对《激进无神论》的背景补充和阅读延伸。

《艰难的无神论》开篇即指出当代法国貌似新颖的解构哲学仍旧沉浸在陈旧的游戏中,而这个游戏则是如何用哲学去取代神学的游戏。沃特金总结了自启蒙以来法国哲学的两种玩哲学取代神学的游戏方法。第一种是“模仿性的无神论”哲学,用大写的“人”或“理性”取代上帝的位置,从而以模仿神学的方式将人文主义放在神坛上。这种现代的思想模式事实上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宗教”,它和西方的神学传统分享着同样的结构,其代表思想是启蒙理性。而另外一种则是“剩余的无神论”,它否定了启蒙思想对神学的模仿和利用,亦即否定了大写的人文主义或理性,但却和无神论一样否定了传统意义上的上帝;它试图在神学和启蒙理性的大写的“理性”、“神”和“人”等概念之外思考真理和正义的可能性。所谓的“剩余”,则是试图在“一无所剩”的启蒙理性中和“上帝之死”后以一种苦行禁欲的方式思考哲学的可能性。这种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海德格尔和尼采,而最为完整地在解构流派中体现出来,德里达、南希等即是这一流派的代表思想家。

书名《艰难的无神论》很好地表达了无神论和启蒙无神论之间的纠缠关系 :尽管解构思想解构了启蒙建构的大写的人性和理性,但解构默认了启蒙自身对上帝的否定,尽管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进行。

换言之,解构思想仍旧被困在启蒙叙事宏大的世俗性框架中进行。

不难看出,解构流派自身过分的世俗性特征在德里达之后的诸如南希、巴迪欧、齐泽克等人的思想中体现出来。在齐泽克、巴迪欧与南希对神学的重新表达中,德里达的思想对于他们来说仍旧是“蒙昧”的。尽管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援引神学资源,但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些思想家对启蒙理性的世俗性哲学的进一步推进,而不是用神学的言说方式以反思启蒙理性。

《法国思想中的非人文主义无神论》一书对解构的无神论历史语境有极其出色的勾勒。与哈格隆德与沃特金单纯从哲学内在原理进入解构思想不同,耶鲁拉诺斯从历史背景出发描绘了解构自身的线索。当代法国和解构思想并非一种凭空出现的事物。它一方面受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的历史和政治语境,另一方面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法国人文科学涌现的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耶鲁拉诺斯对解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传承的勾勒在某种意义上是全书最具有原创性的洞见。解构最直接得益于“一战”后二十多年间出现的“非人文主义无神论”.所谓非人文主义,也就是对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的启蒙以来的社会科学的反抗,其中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就是最重要的“去人类中心”的思想流派。但在无神论的立场上,这种历史传承的关系事实上削弱了“解构”对西方哲学、思想和历史彻底清算的野心。无论在反人文主义还是在无神论的立场上,解构都没有逃离法国战后文化的基础。其中,解构思想的无神论的起点也很大程度上是纳粹的奥斯维辛的悲剧的回应 :在奥斯维辛的大屠杀中,上帝并不存在。在这个着作中,最为有趣的是耶鲁拉诺斯提及了这种非人文主义“无神论”的言说风格方式 :它不再将自身局限于具体的某个学科领域中,从而糅合了神学、哲学等元素。而正是这种杂糅的修辞风格让解构的神学神话得以成为可能。耶鲁拉诺斯对解构流派的历史性反思的长处是避免了过度深入具体某个思想家的迷宫中而失去了判断能力,从而可以指出法国解构思想在构造和风格上的雷同性、不严谨性和时代局限性。将解构思想重新放回到西方启蒙的世俗(无神论)神学政治中去思考,则触摸到解构自身最后的底线。

如果解构神学只是一种迷思,但解构思想却已深入到西方人文学科的骨髓,那么对这种迷思的反思将是走出当代西方人文学科困境的方法之一。解构最严重的局限之一是解构自身从启蒙叙事继承而来的彻底的世俗性和物质主义。解构自身的局限也在当今流行的后解构的思想家中体现出来。一方面,在欧洲和北美,哲学思考变得彻底地政治化和物质化,理论的视域日益萎缩,几乎所有话题都非常天真和幼稚地还原为政治讨论。另一方面,在北美以广义的文化研究为主的人文学科中,对法国解构思想的援引也日益变成一种政治正确的学术游戏,而日益失去批判锋芒。反思解构神学也许是直面当代人文学科想象力萎缩的有效途径。

解构与神学关系的研究进路论文 第2篇

1解构与组合服饰

为了满足新一代年轻人穿着时髦, 方便、快捷的心理需求, 进行服装款式、造型、面料等的创新势在必行。而我们所研究的服饰解构与组合专题设计正是这样一个项目, 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这个项目主要研究休闲服饰款式设计、服装款式分解、服装部件组合, 在服装新材料应用、服装结构分解工艺制作与网络营销策划等方面进行研究实践, 探索服饰款式设计与服饰解构组合新形式。

通过分析国内服装需求情况可知了解到:当今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变越快, 人们对服饰在结构等方面有了更高的穿着需求, 为了满足人们在视觉上、心理上对服饰的新需求, 项目组确立了服饰解构与组合专题设计以青年休闲服饰为主导的研究方向, 通过市场调研与项目组自身的设计开发选择了特定的目标市场。如下图所示,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分解与组合可以随时变更后背的图案, 与此同时会带给人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也不会存在视觉疲劳的现象, 操作起来简单易行, 毫不费劲。然这只是针对于图案这一邻域, 另外还结合款式, 造型等领域来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 服装材料的品种也越来多了。新品种不断得以开发, 新功能不断得以实现, 服装材料不断地更新换代, 应用范围日趋广阔。

在这个新的科技时代, 服装材料已经突破了传统材料的定义, 向着多元化发展。材料是服装最表层的物质基础, 任何服装都是通过对材料的选用、裁剪、制作等艺处理, 达到穿着、展示的目的。没有服装材料, 就无法体现款式的结构与特色, 也无法表现色彩的运用与搭配, 更无法反映功能的好坏与完整以及穿着的效果。服装材料的种类、结构、性能等, 影响着服装的发展。我们在进行服装设计时, 要要研究织物表面所呈现的肌理效果与美感, 使服装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同时合理运用材料的悬垂性、柔软性、塑型性、保型性等特点, 提升服装的品质。有了新型的好材料, 再通过独特的设计构思制作满足以青年人为主导的服装穿着新理念, 继承当今时尚风格的设计思想, 结合穿着审美与服饰面料特点, 设计出可以分解与拼接组合的新式服装, 服装部件可以在服装基础部分上进行重组, 这类似于汽车与汽车部件、零件之间的关系, 可以很容易灵活变换风格, 款式造型, 从而达到服装款式、图案、造型、面料等的多变性。服饰部件解构与组合的灵活设计将为现代服装市场注入新鲜的活力。

2服装结构与创新

服装结构设计作为服装设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款式造型设计的基础又是服装工艺设计的前提。它要将服装造型设计所确定的立体形态服装轮廓和局部造型分解成平面的结构衣片, 展示出服装各部位的形状、整体与局部的吻合关系。修正款式造型设计图中不可分解的部分, 设计出合理的衣身款式。

2.1解构与组合服装款式设计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看到一些款式新颖, 造型独特, 具有时尚设计感的服装, 这些服装都包含着一个很重要的设计———解构设计。

解构设计包括内在解构和结构边缘解构。其中, 内在解构主要是指以人体为基准的服装结构部分, 例如:袖山解构、领口解构等。服装边缘解构是指服装结构衣身的外形解构部分, 例如:裙子的下摆部分, 上衣的止口线、翻领的边缘等。这些解构创新设计与服装的款式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 服饰解构设计要符合视觉审美与功能的需要, 要遵循服饰设计基本原则, 而不是简单的替换或仿照。

服装解构设计不是服装结构添加和减少的问题, 它还包括对服装款式、造型的设计, 甚至是服装款式设计的一个延续。这样, 在服饰结构中的解构造型考虑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体现出对服装创新设计效果的影响———现代服装视觉美感设计。另外, 服装解构设计还包括了对人机工学的设计考虑, 例如, 裤子曲线的造型解构设计不仅要符合人体的局部造型, 还要考虑人腿部运动的幅度及臀部的动作要求。一件好的解构与组合服饰设计要经得起多方面因素的推敲, 这样才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服装效果。

2.2困难及解决办法

在解构与组合服装设计实践中, 从想法形成到衣片画图、剪裁, 都经过小组成员有目的有计划从调查到确定思路到做出成衣经历有序过程而获得的设计成果。在研究解构与组合服饰过程中也遇到许多困难, 例如:我们现在的设计能力、与工艺水平有待提高, 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会遇到各种难题, 做出的服装与工艺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我们会积极向导师寻求帮助。我们缺乏市场更敏锐的洞察力, 一些思路想法也与老师探讨, 并且时常关注市场动态, 向资深的服饰设计人士请教。小组成员也不断通过查阅资料来提高自己的知识视野。小组成员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浓厚的学习与研究兴趣, 想方设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3解构设计与服饰营销

图片为影响购买力的各项指标, 我们从图中能够看出品牌所占比率最高, 品牌形成与服装设计、工艺两个基本因素是分不开的, 我们小组立足于实用、创新服饰设计, 把解构服饰设计按照虚拟‘品牌’的思路进行创作。高速经济发展多元服饰个性需求时代, 服饰解构与组合设计或许具有广阔的社会发展前景, 适应时代发展人群的需要。

4结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交流越来越频繁, 一件衣服一个场合, 一个用途已越发不太适应这个社会, 急需一种变换自由的服装———解构与组合服饰。解构与组合专题服饰设计体现出较高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主要表现为款式、造型结构多变, 色彩、图案等紧跟时尚脉搏。当今社会经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变越快, 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上、心理上对服饰的新需求, 通过市场调研与项目组自身的设计选择了特定的目标人群, 确立了服饰解构与组合专题设计以青年休闲服饰为主导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点理论与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借鉴环保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下一篇:进学生会的申请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