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文化基因

2024-06-05

“1+1>2”文化基因(精选6篇)

“1+1>2”文化基因 第1篇

1+1>2模式“风生水起”

企业1+1>2并购重组已成为一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企业并购不仅是一种通过资本形态的转化而实现产权转让,并以控制目标企业为目的的经济行为,也是并购双方贯穿始终的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更是最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购企业的文化融合并不是谁吃掉谁,谁控制谁,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发挥出联合重组的最大化效益。

在国内,红云集团和红河集团“两红”在企业文化方面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在实现联合重组之初,红云红河集团就对这两个不同的企业文化进行兼容并蓄。红云红河集团提出了以“和谐、创新、超越”作为红云红河文化体系的核心,并发布了具有鲜明时代感、冲击力强的集团VI视觉识别系统;同时,作为一个拥有九个生产厂的大型企业,红云红河集团积极倡导旗下各个卷烟厂打造具有特色的子文化,着重在品牌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廉政文化、服务文化五个子文化建设方面着力,构建“兼容并蓄、统分有度、特色鲜明”的红云红河母子文化架构体系。

联想集团在收购IBM全球PC业务过程中,十分重视文化整合,从而保证了员工和客户的基本稳定。他们本着“坦诚、尊重、妥协”的原则,加强沟通。如果没有“妥协”,一些业务上的分歧就会变成中美两国员工间的分歧,就变成了针尖对麦芒。整合过程中,双方管理团队的了解和沟通很重要,想立即改变对方的观念是不可能的,要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大家就提出了:说到做到,尽心尽力。通过文化的成就感方式――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人。

在国外,GE在过去的20多年中,收购与兼并对公司业绩贡献率高达10%至20%。GE对于被并购企业的文化融合如同狮子搏兔,通过强势推行GE文化,最终使得被并购企业放弃原来的企业文化,

应该说,GE在并购中文化强权的成功推行,除了被并购企业的原有文化较弱外,GE长期占据全球最受赞赏企业公司的宝座,其优质文化在被并购企业员工中的认同感是一个重要原因。与GE不同,思科对于被并购方的文化融合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共存共荣的特征,被并购的企业往往能够保持文化上的独立,这也是思科兼收并蓄企业文化的一个特点。思科的并购始于1993年,截至底已经完成了126次并购。一般来说,企业并购后的员工离职率平均超过20%,而思科只有2%左右,这从根本上体现了思科并购过程中企业文化融合的成功。

“文化融合”提升1+1>2核心

不能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合,再好的并购方案也会导致最差的并购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互补并不是简单地将两家企业的竞争优势相加,而是通过联合的合力,创造出更高层次的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即并购后企业的总效益大于两个独立企业效益的算术和。企业之间的并购能带来规模的扩大,但未必能带来效率和收益的提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并购后的文化冲突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产生了不和谐的因素,造成企业内耗和管理效率的低下,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风险。一般来说,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可以避免文化冲突的问题,这样的并购更容易成功。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与所有成功的多元经营一样,要想通过并购来成功地开展多元经营,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团结核心,必须具有“共同的文化”或至少有“文化上的姻缘”。因此,并购前对目标企业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并有基本的判断,并购后对企业文化的整合都是至关重要的。

倘若公司在并购前就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以各种可能的方式进入目标公司中去领悟推动该公司运转的各种文化及非文化因素,仔细地评估并购后可能给新企业带来的一切文化方面的影响以及并购方克服这一文化冲突的胜算把握,则并购后的文化冲突问题就将得以缓解。最擅长使并购企业正常运转的公司,往往从一开始就以清晰的思路,从解决棘手的文化问题入手,研究怎样把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融合起来,从而有效实现1+1>2的文化基因发挥传承效能,这需要策略与方法循序渐进实施:

“1+1>2”文化基因 第2篇

一、【课程标准】: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二、【新课教学】: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课堂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1)你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吗?(2)也许有些内容难以归类.你的理由是什么?(3)你和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吗? ◇探究提示:(1)经济活动包括: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政治活动包括: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考虑。我这一票投给谁”就交通管理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文化活动包括: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2)旁听一次“听证会”、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两项活动不易归类,因为听证会包括立法听证会、价格听证会等;而到市场购物,也可能是到文化市场选购书籍、艺术品等。

(3)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我们会受到科学的熏陶,感受到文明古国丰厚的文化积淀;参加军民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我们会体会到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谓政治,就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为:第一,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文化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它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或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例如,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我国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为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关系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正不断走向深入,社会政治关系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调整。

◇小辞典: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

叫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政权和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适应。

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当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被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它并不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相反,上层建筑一经建立起来,就对经济基础发生大的反作用。这一反作用集中表现为一定的上层建筑总是为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2)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方面经济是基础,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就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例如。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我国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所决定,并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

◇注意: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时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盖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课堂练习: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就必然而然地提高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是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两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解析:文化的内容是多层次的,有的受经济的制约大,有的受经济的制约小。比如,教育的规模与涵盖面大小、医疗卫生事业的规模与涵盖面大小,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医学家的出现,又可以超越经济的制约。因此,对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需要做具体分析,不可绝对化。

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足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既有占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如,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天,中闲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义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点拨:教材此处的“专家点评”阐述了如下道理:不同的社会形态(如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具有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如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等),这些不同的社会文化,都对该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课堂练习:

1.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答案:D

解析:题目材料包含两个信息,一是文化受经济和政治的制约,二是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但材料又单独从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政治独立的高度强调文化:的作用,结合题目的选择要求——主要说明,便可锁定D项。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答案:A 解析:本题涉及两个知识点,一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很明显,B、C、D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当代经济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即经济和文化越来越密不可分,它们不断接近以至融合甚至部分重合,其突出表现是:物质产品中文化内容的价值比重迅速增长,许多消费品需要附着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而文化也通过批量复制的方式通过市场大规模传播。正是在这种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过程中,文化产业日趋兴盛起来。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抓文化也就是抓经济,甚至是更好地抓经济,国际经济学界就把新世纪的知识经济称之为“文化经济”。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就会极大地提高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科学技术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就会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工具的效能,从而

自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中叶又兴起了全球范围的新科技革命。20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世纪。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在向传统产业广泛渗透的同时,催生了新的重要产业。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各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导致新技术不断涌现。知识和科技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科技创新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在新的世纪里,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及其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社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将发生新的革命性变化。

(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当今世界,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天的知识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开发人才资源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尖端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生产力具有三个重要的环节,即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因素。教育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正是通过对劳动者的改变而毅胃实现的(其作用如图所示)。通过这种影响作用,劳动者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者的生产经验,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进而创造性地制造出更为先进的劳动工具,提高劳动的效率。

当今的世界经济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这一点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许多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和振兴的基础,大力培养人才。在这种形势下,现在发达国家发展经济所需要的主要资源不再仅仅是埋在地下的煤、铁、油,更重要的是人的知识,即使教育事业很发达的西方国家,也遇到人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新经济兴起的今天,资源争夺已从“物”转到了“人”。有实力的国家,早就开始用吸引留学、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和较高的工资等方式,大量吸引高级人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才,纷纷流向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人才,也大量流向美国。为了争夺人才,很多国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了很多办法。商业化的各种“猎头公司”也大量出现,活跃在人才竞争的最前沿。

中国要实现自己经济发展目标,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多培养人才,同时更要注意应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争夺战。

(3)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表现出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这种需求,一是规模巨大,数量惊人。我国当代社会对文化产品的需要无论在数量上、强度上、实现方式(规模、途径、媒介)上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需求的多层次、多方位。从普通市民到文化人士,从大众娱乐到艺术精品,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者表现出对不同种类的文化产品的强烈需求。三是一轮接一轮的文化时尚表明了文化需求的迅速转换。

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与结合,出现了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双向运动。文化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化,文化进入了社会生产领域,或者反过来说,经济活动渗透到了文化领域,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生产、文化经营的产业——文化产业。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正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崭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等地统计部门统计显示,2004年,北京市城市居民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达到2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广州市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2003年增长17.8%。宁波市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服务性消费支出3 190元,增长13.0%。济南市人均休闲娱乐等服务支出800元,同比增长19.7%。

◇点拨:教材此处的“相关链接”旨在让我们体会和感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发展前景。

◇小辞典: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构成文化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作为主体的文化劳动者或生产者;二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

文化生产力的提出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生产力构成中人是第一要素的思想,突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课堂练习:

以共建“信用长三角”为主题的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论坛”于2004年5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会议发布了被称为中国第一份区域性政府间“信用宣言”的《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长三角16个城市市政府之所以要联合建设“信用长三角”,是因为()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 ②国家要积极发展教育、技、文化事业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④国家需要对国民经济进行济调节、市场监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建设“信用长三角”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文化软环境,以更好地吸引投资,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通俗地讲,“信用”的目的在经济。因此,这体现的是信用建设的作用,故①③应选。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文化等内容。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文化素质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水平提高了,人们受到的教育、接受的信息就越多,活动的领域就越广,民主法制和权利意识就越强,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民主素质和民主水平,使人们更好地进行政治参与,行使民主权利。

(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已经成为进行政治斗争、国际斗争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文化市场的争夺不仅仅是争夺票房价值、争夺经济效益,更主要的是对受众对象的争夺,对受众注意力这种特殊的稀缺资源的占有,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舆论的控制与引导。因此,失去文化市场就意味着失去政治优势,意味着政治影响力的边缘化乃至萎缩或丧失。这一点,从目前世界正在进行的空前规模的“文化战争”,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小辞典:什么是“文化战争”?

所谓“文化战争”,不同于一般单纯意义上的文化之间的争斗和碰撞,而是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文化大战,只不过和血肉横飞的世界大战相比采取的是另一种形式而已。应当看到,现在的世界并不太平,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凭借其军事、经济的实力,在世界各地炫耀武力,致使战火不断,使人们得不到安宁。对此人们有切肤之痛,但却往往忽略另一种战争,这就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一场新的战争,属于软刀子杀人的文化战争。这场文化战争同样也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发动的。它们凭借其实力向世界各国输出其文化产品,就如当年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一样。现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其精神产品、文化产品,如美国大片等。这场文化侵略的后果要比当年军事侵略、经济掠夺的后果严重得多。现在美国对我国既定的战略是“和平演变”、西化、分化。它靠什么来实现这样的战略呢?靠的主要就是文化。古语说得好,“攻心为上”,文化战争、文化侵略具有武装占领、经济掠夺不具备的优点,即它不是用强力压服,而是用精神手段来“化”掉你,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它的俘虏。

◇课堂练习: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说: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仅需要用经济的复兴来建设物质文明,用政治的进步来

支持、动力和保证,如果没有文化的复兴,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论断集中阐述了()

A.经济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基础

B.政治文明是民族复兴的保证

C.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灵魂

D.民族复兴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三位一体,不可偏废

答案:D

解析:材料的总体思想是强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共同进步,三者缺一不可,故A、B、C三项,无论选哪一项都是不全面的。

2.“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主要强调了()

A.经济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基础

B.政治文明是民族复兴的保证

C.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灵魂

D.民族复兴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三位一体

答案:C

解析:“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这表明文化是“灵魂”。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要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地位,不但要改变其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性质,而且要使其思想文化成为他国和他民族的附庸。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思想文化作为国家、民族独立重要基石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突出。

文化是软国力,但其作用并不“软”。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及其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人们已普遍使用“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强调文化也是一种力量。

世界不同国家之间,围绕着文化的传播与封锁、扩张与抵制、消亡与保护等等,展开了复杂的较量。像美国这样的少数国家,借助于经济力量和先进的传播手段,大力进行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文化扩张,对其他文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有人说,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等。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小国弱国,对强势文化的扩张无能为力。而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不同方式起而捍卫自己的文化。如以法国为首的法语地区,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帜。

◇点拨:教材此处的“专家点评”主要说明人才和知识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引导同学们明确我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竞争形势,从而增强危机感,树立竞争意识。◇课堂练习: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句话主要揭;示了()

A.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B.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答案:D

解析:本题的四种说法都符合引言的含义,但只有D项最符合题意,因为题目的规定性是“主要揭示”。解答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材料的核心思想或基本观点,而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课堂探究:根据上面的材料(见课本,此略),从科技水平和精神状态两方面,你能看出文化与综合国力有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综合国力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材料正表明,我国在科技力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民族的精神力起到了较好地弥补作用,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小辞典: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综合国力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是各种因素、各个领域的总和,也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课堂练习:

1.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为首“巴统”在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问题上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以避免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技术和设备流人中国。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应该()A.加速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B.尽快改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C.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

D.立足于自力更生,努力开发所有的高科技技术,以免受制于人 答案:C 解析: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因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最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各国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开发出自己所需要的所有技术,国家之间必须加强技术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巴统”对我国进行技术出口方面的限制是基于其敌视中国的战略需要。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对我国的技术限制,我国必须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

2.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我国成为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与此同时,印度、日本也都公布丁自己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各国竞相发展航天技术说明()A.航天技术能够提高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

B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太空技术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C.各国在争当世界第三宇航大国

D航天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答案:B 解析:科技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的因素。航天技术具有高、精、尖的特点,能够反映一个国家

◇本课小结:本课作为全书的起始课,明显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框“体味文化”,它既是本课的前言,又是本单元的前言,还是全书的前言。具体地说,它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解决“什么是文化”的问题,为全书的学习起到“引子”的作用;第二层次进一步指出“文化是一种力量”,对个人、对社会都产生着重大影响,从而为本单元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第一课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二课讲文化对人的影响。

“1+1>2”文化基因 第3篇

1.1 血样采集

选择纯种藏鸡24只,纯种寿光鸡24只,纯种白来航鸡24只,ACD抗凝,翅下静脉采血。藏鸡血样采集自西藏农牧学院实习牧场,寿光鸡和白来航鸡血样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实习牧场。

1.2 药品

d NTP,Taq DNA pol-ymerase,10×Buffer,DNA Marker(DL2 000),琼脂糖,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氢氧化钠,TEMED,乙醇,Tris,盐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乙酸钾,氯化锂,氯化钠,过硫酸铵,硼酸,冰乙酸,上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四硼酸钠,硝酸银,甲醛,溴化乙锭(EB),溴酚蓝,去离子甲酰胺,二甲苯青,柠檬酸钠,柠檬酸,胶回收试剂盒。

2 试验方法

2.1 血液总DNA的提取

用高盐法提取血液总DNA。

2.2 引物的设计

下载NCBI上已有的红色原鸡MHC B-G基因序列并比对,在GenBank选择登陆号为NC-006103.2的红色原鸡MHC B-G基因序列,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针对第1、2外显子区域进行引物设计,对应的引物序列为R:5′ATCCCTCGTTGTGAGACTCTC3′;F:5′CCAACCAGAAGTGTGA TGAT 3′,其引物对应的温度(Tm)为57.8℃,PCR产物的长度为1 178 bp。

2.3 PCR扩增

2.3.1 PCR反应体系见表1。

2.3.2 PCR反应程序见表2。

扩增完毕后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检测,观察是否有杂带。

2.4 测序

相关测序实验由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完成,并由公司提供相关的实验报告。

3 结果分析

3.1 基因组DNA的提取

用适量的灭菌双蒸水溶解鸡血液中的基因组DNA。室温溶解24h后,随机抽检各品种基因组DNA,各吸1μL于0.7%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检测,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基因组都有明显的条带,可以用于PCR扩增反应。同时,对提取结果不好的样品采取重新提取,直到所提基因组DNA符合要求。

3.2 PCR反应结果

根据优化后的PCR条件(见表1和表2)进行PCR扩增,在1.5%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结果发现条带大小适合,且无杂带,可以直接进行混合测序。

3.3 不同品种的序列分析结果

3.3.1 鸡MHC

B-G基因177位基因序列将PCR扩增产物抽样检测后,由北京诺赛公司进行正反向测序,测序要求为混合测序。由于突变位点靠近下游引物,反向测序图上该突变点峰值不清晰,故取上游引物进行测序(图1),图示如下。峰值清晰,结果显而易见,藏鸡序列由C→T突变,从而证实了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存在。

通过网站http://www.cbrc.jp/research/db/TFSEARCH.html上的TFSEARCH(ver1.3)软件对该多态性位点突变前后潜在的调控元件及蛋白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对所选取突变位点(箭头所示)上下30 bp左右的序列的预测结果如左下图(预测分值大于85有效)所示。

突变位点发生C→T转换后的序列的潜在调控元件及蛋白结合位点预测结果如左下图(预测分值大于85有效)所示。

以上结果表明,鸡MHC B-G基因第177位碱基处发生的C→T转换未导致任何潜在调控元件和蛋白结合位点的改变。

3.3.2鸡MHC B-G基因345位基因序列

由图3显而易见白来航鸡和寿光鸡MHC B-G基因的345位有插入现象,藏鸡有缺失现象。

3.3.3 鸡MHC

B-G基因511位基因序列通过网站(同上)对该多态性位点突变前后潜在的调控元件及蛋白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对所选取突变位点(箭头所示)上下30 bp左右的序列的预测结果如左上图(预测分值大于85有效)所示。

突变位点发生C→T转换后的序列的潜在调控元件及蛋白结合位点预测结果如左上图(预测分值大于85有效)所示。

以上结果表明,鸡MHC B-G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第511位碱基处发生的C→T转换未导致任何潜在调控元件和蛋白结合位点的改变。

3.3.4 鸡MHC

B-G基因547位基因序列通过网站(同上)对该多态性位点突变前后潜在的调控元件及蛋白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对所选取突变位点(箭头所示)上下30 bp左右的序列的预测结果如下图(预测分值大于85有效)所示。

突变位点发生T→C转换后的序列的潜在调控元件及蛋白结合位点预测结果如下图(预测分值大于85有效)所示。

以上结果显示,鸡MHCB-G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第547位碱基发生的T→C转换,减少了两个可以预测到的调控元件结合位点,分别是转录因子HSF1(较高预测分值87.0)和转录因子HSF2(较高预测分值85.9)。

4分析

4.1 MHC B-G等位基因第1、2 外显子的多态性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藏鸡MHC B-G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在所分析的第1、2外显子的片段中,藏鸡与其它两个品种鸡具有多肽简约性信息位点4个,其中一个有插入现象,另三个为突变位点。但其多态位点的分布不均匀,如:450bp-505bp、510bp-550bp、715bp-730bp区域的多态位点较多,而在177bp-330bp、350bp-450bp区域的多态位点较少,这些保守区很可能是外表性状的重要功能区,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B-G基因第二外显子所编码的类Ig-V结构域氨基酸序列第23位的半胱氨酸残基是形成二硫键的位点之一,该区域的核苷酸序列的保守性可能与这一功能域有关。B-G基因第二外显子丰富的多态性与B-G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多样性密切相关。笔者认为,B-G基因第二外显子所编码的类Ig-V结构域的多样性可能与B-G分子的多态性抗原决定簇有关,而B-G分子表面决定簇是被B细胞或T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受体所识别的部位(Salomonsen et al.,1991)。可见,第二外显子多态性的分子免疫学功能可能在免疫球蛋白向B-G抗原分子的呈递和快速免疫应答以及B-G抗原对其它细胞表面MHC抗原体液免疫应答的“辅助效应”中发挥作用。

4.2 关于MHC B-G等位基因的检测

文化催生1+1〉2 第4篇

一个企业的正常有效运转,有两条纽带发挥作用,一是产权制度纽带,另一个就是精神文化纽带。而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李小琳说,世界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成为和谐企业,融入和谐社会,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

2008年11月,李小琳被中國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杰出贡献人物”奖,中电国际被授予“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杰出品牌组织”称号。当李小琳神采奕奕地出现在演讲台上时,台下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随后,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在主题演讲中阐述了中电国际“静水深流”企业文化形成的背景、过程、“静水深流”企业文化的内涵以及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系统、核心价值观。她的精彩演讲,将整个“中外企业文化2008南宁峰会”推向了高潮。

李小琳深思好学,结合自己的修身励志历程和现代管理实践,提出“静水深流”的和谐理念。为什么选择“静水深流”作为企业文化的定格呢?在她看来,水,是天地万物之源:“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物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水归于静、沉于思、流于恒。“中电国际静水深流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人本文化、责任文化、诚信文化、和谐文化,也是一种团队精进文化。我们的企业就像生命一样,要基业长青,就要在不断的变化中求业绩、求稳健、求和谐、求可持续发展。”

2008年5月,在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国家减灾委紧急启动一级救灾应急响应,全中国开始全力抗灾救灾。在这场以抢救生命为重心的国家应急大救援中,中国的行政体系、军事系统、医务系统以及正在成长的公民社会,以充分的合作精神和方式,实现了世界救灾史上少见的迅捷、协同和高效。祖籍四川的李小琳被感憾了,感动了……

距离汶川仅一山之隔,直线距离不过29公里的绵竹市汉旺镇,在一阵地动山摇后,整个镇子一片废墟。震后的汉旺城区满目疮痍,新房子被撕开,旧房完全倒塌,所有建筑全被破坏。满地狼藉,摩托,自行车,鞋子……还有满街身穿东汽蓝色工服的员工及家属。地震发生后,李小琳亲自带领同事赶到了四川灾区汉旺,被眼前的一切所怔住了。

看到往昔秀美的山川被摧毁,神奇的自然景观因为大地震的发生而被破坏,看到眼前出现晃动的绿军装,看到处飘动的白衣天使,看到一群朴实敦厚的乡民、看到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李小琳心里五味俱全:大地震改变了山河,损毁了父老乡亲的家园,却摧毁不了中国人的意志与信念!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李小琳和她的中国电力团队先后4次捐款,慷慨献爱心。

在汉旺这个号称“十里东汽”的工业重镇,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的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核心工厂之一的东方汽轮机厂就在这个镇上,占据着汉旺镇大部分面积。地震发生时,该厂约有五六千人在厂区内工作,其中5名厂级干部和20多名技术人员不幸被埋。想到东方汽轮机厂的母公司东方电气是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为了尽快让受重创的东方电气恢复元气,中电国际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向东方电气捐赠赈灾款项323.5万元元,并与东方电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设备供货、技术服务、国际国内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中电国际把东方电气作为设备供应和技术服务的主要基地。李小琳在仪式上代表中电国际18000多名员工,向东汽遇难者表示沉痛的哀悼,对东汽遭遇不幸的员工和家庭,表示最深切的关注和最真挚的慰问。李小琳还特意为东方电气题字“青山依旧在,东方照样红”,表示相信东方电气有能力建设更好的新东汽,充分信任东方电气的履约能力。

中电国际人以实际行动履践着电力人的社会责任,践行着“静水深流”企业文化理念,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李小琳说:“做企业就是为股民创造价值,为社会价值,肩负社会责任。始终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这就是‘责任’。”

一次,一位朋友向李小琳诉苦:买了一堆名牌衣服,但穿出来总感觉不对,希望能给点建议。李小琳听了,微微一笑,告诉朋友:服装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搭配是否协调。于是,她与朋友交流了一些穿衣打扮的小窍门。朋友受到启发,穿着打扮的效果好了许多。

李小琳说,企业的领导团队建设似乎也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有许多优秀的管理人才,如果搭配得当,结构合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献其能,这股力量将是1=1>2,反之,如果搭配不当,结构不合理,则可能出现1+1(2,甚至1+1<1。作为现代企业,我们需要优秀的个体,更需要集体的最佳结构组合,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搭配的艺术。”为此,李小琳提出建设注重实绩的人才文化,在领导团队结构搭配上也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人云亦云,注重能力、淡化资历,注重实绩、淡化身份,努力打造优秀的领导团队。“服饰搭配是协调,需要他人评点。团队组合是否得当,自有业绩说话。”

她认为,和谐企业最大的特征是人的和谐。“企”字无人则止,员工既是和谐企业的主体,又是“和谐”的创造者,只有企业与员工和谐了,其他方面的和谐,才有了根基和依托。员工与企业的和谐,最高境界是“人企合一”,具有哲学上的意味。员工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趋同,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习惯和行为规范等,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在李小琳心目中,企业决不只是一个工作场所,而是一个“文化场”,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企业中群体不同,就有不同的个性化的氛围,这个“场”就有区别。在企业长期的实践中,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提升价值的同时,也在不断培育着企业精神,培育着卓越的“文化场”。她说,好的企业文化就像一本“真经”,能让你的团队有思想的认同感、自觉的责任感,能给工作以意义、给发展以动力。

“静水深流既是做企业的一种境界,也是为人的境界。人生就好比一个锯木的过程,设有慢慢锯的过程,就没有最后‘咔嚓’木断的一声。没有渐悟的过程,就没有顿悟的境界。”她说自己也是一点一点锯过来的。

世界瞬息万变,惟有入静、入定,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李小琳心尽管身居高位,要务缠身,却能沉心治学,净心悟理,清心修身,潜心治业,达到静水深流之境界,的确难能可贵。在她看来,静是一种做人的修养,要静下心来完善自我,要静心做事,善用静功,静观其变,稳扎稳打,忙而不乱。

“1+1>2”文化基因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行方式的影响

(2)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分析:

(1)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

(1)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2)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而发展

二、【课程标准】: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感受不同文化对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以及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理解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从而感悟到不断丰富自己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四、【相关知识】:

(1)回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2)第一课中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五、【方法点津】:

(1)调查。通过调查本村、本社区以及当地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的状况,了解文化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人们生活的影响。

(2)尝试体验。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或文化方式,如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影电视、文化娱乐、艺术品、文化旅游等,用优秀的文化塑造自己,丰富精神世界。

(3)资料演示。搜寻、积累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材料,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六、【课文导语】: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

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2)朝鲜族历来重视礼节,以敬老爱幼为风尚。社会交往中对长辈必用敬语,平辈初次见面,也互致问候。日常生活中,一切以老人为先,晚辈不与长辈同桌而饮,不并肩而行。尊敬师长是朝鲜族的一个传统美德。称教师为先生,视教师为尊贵宾客。新疆少数民族有尊老爱幼的礼节。少数民族特别尊重长辈,在家里或毡房里做客,要让长辈和贵宾坐在首席,不可越位乱坐。随身带些糖果,分给主人家的小孩,主人会很满意的。

衣着:少数民族很注重衣着,男子讲究戴帽子,不管天气多热,他们不会穿着背心、裤衩上街或做客。我们到少数民族家做客,也要注意衣着整洁。

饮食:在城市里做客,比较容易讲究礼貌,在毡房里做客就有点特殊了。没有凳子,只能在毡子上席地而坐,这就要盘腿,不能把脚对着别人。没有餐桌,铺在地上的餐布就代表桌子,不可以从上面跨越。大块的饼子、大块的熟肉,要用刀子切成小块,不可整块用嘴啃。◇课堂练习: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A.文化创造

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C.人民群众 D.社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项符合题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课堂探究:上述现象,有的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有的反映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的

◇探究提示:启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看法。

◇课堂练习:

1.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材料说明了()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答案:C 解析:通过题意可以看出,封建伦理制度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A、B、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该选C。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文化程度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会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发展。

丰富的人生经历、令人心动的情感、远大的理想、催人奋进的力量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是激烈深刻的。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课堂练习:

1.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一特点?()A.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对人精神愉悦的影响 D.文化对人健康向上的影响 答案:B 解析:“乡音无改”,表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难以抹去的。A、C、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由此可以看出()A.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C.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英美文化考题翻译1-2-3 第6篇

Unit 1The COUNTRY 1.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and then decide whether they are true or false.Put a “T” if you think the statement is true and an “F” if it is not.1.The United Kingdom and Northern Island is located in northern Europe.(F)英国和北爱尔兰坐落在北欧。

(注:北爱尔兰是英国的一部分,而英国位于西欧,即Western Europe,是一个岛国)2.The United Kingdom consists of four political divisions------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Ireland.(F)英国包含四个政治分区,分别是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

(注:爱尔兰是西欧的一个国家,此处应为“北爱尔兰”即Norther Island,这才是英国的一个地区。)

3.England is one of the two large islands in the British Isles.(F)英格兰是不列颠群岛上的两个大岛屿之一。

(注:不列颠群岛包括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马恩岛及附近的5 500多个小岛;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有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岛上的北爱尔兰组成。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才是不列颠群岛上的两个大岛屿,英格兰是大不列颠岛上的岛屿之一。)

4.The British Isles are made up of three large islands and hundreds of small ones.(F)不列颠群岛由三个大岛屿和许多小岛屿组成。

(注:由两个大岛屿和其他小岛组成,大岛屿为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5.Wales lies on the east coast of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F)威尔士坐落在大不列颠岛的东海岸。

(注:威尔士坐落在大不列颠岛的西海岸,即west coast)

6.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is a free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countries that all used to be colonies of Britain.(F)英联邦是独立国家的自由组合,而且这些国家过去都被殖民过。

(注:英联邦—英语: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个以英国为主导的国家联合体,由54个主权国家(含属地)所组成,成员大多为前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或附属国,但并非所有。)7.In Scotland, rugged mountains, green valleys, and deep, blue lakes provide some of the most beautiful scenery in Europe.(T)在苏格兰,崎岖的山岭,绿色的山谷和深蓝色的湖为欧洲展现了最美的风景。8.Britain’s longest river is the Thames.(F)英国最长的河流是泰晤士河。

(注:英国最长的河流是塞汶河Severn)

9.The largest lake in Britain is the Lough Neagh in northwest England.(F)英国最大的湖是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内伊湖。

(注:内伊湖作为英国最大的湖泊,位于北爱尔兰的中部)

10.Britain’s climate is influenced by the Gulf Stream, a warm ocean current that sweeps up from the equator and flows past the British Isles.(T)英国的气候受到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从赤道流向大不列颠群岛。

2.The following are questions or incomplete sentences.Below each sentence or question four possible answers marked A, B, C and D are provided.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or answers the question.1.The British Isles are made up of __C_____.不列颠群岛由什么组成?

A.three large islands and hundreds of small ones.B.three large islands and dozens of small ones.C.two large islands and hundreds of small ones.(两个大岛屿和好几百个小岛屿)

D.two large islands and dozens of small ones.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political division on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___C___

下面哪一个不是大不列颠群岛上的政治分区?

A.England

B.Scotland

C.Northern Ireland(北爱尔兰)

D.Wales(注:北爱尔兰在爱尔兰岛上)

3.Britain is separated from the rest of Europe by the English Channel in the __B___ and the North Sea in the east.英国通过南边的英吉利海峡和东边的北海与欧洲的其他国家相分隔。

A.east

B.south

C.west

D.north

4.The Republic of Ireland became independent in the year__D__.爱尔兰共和国是在哪一年独立的?

A.1920

B.1945

C.1918

D.1949

5.The highest mountain in Britain, Ben Nevis, lies in ___A___.英国最高的山——本尼维斯山,坐落在?

A.the Highlands(高原地区)

B.the Southern Uplands

C.the Central Lowlands

D.the Lake District 6.The British Empire was replaced by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or 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in _B____.大英帝国被英联邦所取代是在哪一年?

A.1921

B.1931

C.1945

D.1950 7.All the following are natural zones in Scotland, except __C___.以下所有的都是苏格兰的自然区,除了____?

A.Highlands in the north

B.the Central lowlands C.the Eastern lowlands(东部低地)D.the Southern uplands 8.The mountain system the Pennines is often called the backbone of __A___.奔您山脉常常被称为是_____的支柱性山系?

A.England(英格兰)

B.Scotland

C.Great Britain

D.Ireland 9.The regional capital of Northern Ireland is ___D__.北爱尔兰的首都是?

A.Glasgow

B.Edinburgh

C.Cardiff

D.Belfast(贝尔法斯特)10.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the climate in Britain is NOT true?___B___

关于英国的气候,下面哪一个是错误的?

A.Britain’s climate is of the maritime type

B.Winters in Britain are extremely cold(英国的冬天极度寒冷)注: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

C.Summers in Britain are cool

D.Britain is warmer than Harbin in winter

Unit 2THE PEOPLE Quiz 1.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and then decide whether they are true or false.Put a “T” if you think the statement is true and an “F” if it is not.1.The English, the Scots, and the Welsh are Anglo-Saxons, but the Irish are Celts.(F)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是盎格鲁萨克逊人,但是爱尔兰人是凯尔特人。(注:英国民族大体上分原住民凯尔特民族以及北欧来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是凯尔特人)

2.London and England as a whole have great influence over the rest of the United Kingdom because of their large population.(T)

由于人口众多,伦敦和英格兰对英联邦的其他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People of Indian, Pakistani, and Bangladeshi origin are the largest group of immigrants in Britain.(T)

在英国,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人组成了最大的移民团体。

4.Compared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UK has a smaller percentage of older people and a higher percentage of younger people.(F)

与世界的其它部分相比,英国老年人所占比例更少,年轻人所占比例更大。

(注:英国老龄化比较严重)

5.The Welsh language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 in Wales.(T)

威尔士的官方语言是威尔士语。

6.Scottish Gaelic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 in Scotland.(F)苏格兰盖尔语是苏格兰的官方语言。

(注:苏格兰盖尔语是苏格兰的传统语言,其官方语言是英语)

7.The English language is the predominant language in Northern Ireland.(T)

英语是北爱尔兰的主要语言。

8.English people all strive to free themselves of regional or local accents in order to sound like educated English-speaking people.(F)为了听起来像受过英语口语训练的人,英国人都尝试从地方或当地的口音重摆脱出来。(注:部分英国人依旧说本地语言,并非都摆脱,题目过于绝对)9.Social class in the UK lays more emphasis on money and property.(F)英国人的社会地位更多地强调金钱和财产。(注:多方面,不只是金钱)

10.Britishness is associated with political, historical, technological, sporting, and cultural achievements in Britain.(T)

英国人的风格与英国的政治,历史,技术,体育和文化成就密切相关。

2.The following are questions or incomplete sentences.Below each sentence or question four possible answers marked A, B, C and D are provided.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or answers the question.1.The English people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were born from the union of ___D____.英国人和英国语言源自于? A.the Angles and the Saxons.B.Germanic conquerors and the Norman French.C.Danes or Vikings and the Norman French.D.Norman conquerors and the defeated Anglo-Saxons.(诺曼征服和击败盎格鲁撒克逊人)

2.The first known settlers of Britain were__A___.英国最初的移居者是什么人?

A.the Iberians(伊比利亚人)

B.the Beaker Folk

C.the Celts

D.the Romans 3.About 80,000 Scots speak Gaelic which is an ancient __D___.大约8万个苏格兰人所说的盖尔语是古老的____?

A.Scottish language

B.English language

C.Irish language

D.Celtic language(塞尔特语)

4.About three million people have migrated to Britain since World War II.They are mainly from the West Indies, India and ___D____.二战以后,大约三百万人口迁移到英国,他们主要来自拉丁美洲,印度和____?

A.Indonesia

B.Singapore

C.Hong Kong, China

D.Pakistan(巴基斯坦)5.In Britain ____ of the population is urban and ____ is rural.___A___

在英国,城市人口占总数的90%,农村人口占10%。

A.90%;10%

B.80%;20%

C.70%;30%

D.60%;40% 6.The ancestors of the Welsh were the ancient___A___.威尔士人的祖先是古老的___凯尔特人______.A.Celts(凯尔特人)

B.Romans

C.Normans

D.Britons 7.The average population density in Britain is __A____ people per square kilometer.在英国,每250米中的平均人口密度是?

A.250

B.370

C.800

D.500 8.During the fifth century when the Roman Empire fell, the Germanic __D__ invaded and conquered Britain.当十五世纪罗马帝国覆灭的时候,德国的____入侵并征服了英国?

A.Angles and Celts

B.Angles and Picts

C.Angles and Brythons

D.Angles and Saxons(盎格鲁撒克逊人)9.The upper class in Britain consists of all the following except_D__.英国的上层阶级不包括?

A.peerage

B.gentry

C.landowners

D.Professionals(专家)10.“Britishness” can be reflected in all the following except___D___.以下哪一个不能代表英国人的风格?

A.Union Jack

B.Conservativeness

C.the Beatles

D.Football(足球)

Unit 3HISTORY

Quiz 1.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and then decide whether they are true or false.Put a “T” if you think the statement is true and an “F” if it is not.[F] 1.The successful Roman invasion took place in 43 AD, headed by the Emperor Julius Caesar.罗马成功入侵发生在公元43世纪,由君主凯撒领导。

(注:凯撒入侵在公元前55世纪,而公元43世纪是克劳狄一世入侵)

[T] 2.The name “England” derived from the Angles, one of the Germanic tribes who came to England in the 5th and 6th centuries.“英格兰”这一命名来源于盎格鲁人,他们是5世纪和6世纪到英国的日耳曼部落。[F] 3.The Magna Carta set out the rules which were to form the basis for the Parliament which op0erates in England today.大宪章中制定的法规成为国会的基础,在今天仍旧实施。------原因不是特别确定

(注:大宪章是英国宪法的基础,后来不用了,但其内容仍然在宪法中有所表现)[F]4.The Black Death ravaged England, carrying off three fourths of the population.黑死病破坏了英国,而且夺去四分之三人的生命。(注:人口死亡约45%,不到二分之一)

[T]5.During Edward III’s reign, the war with France known as the Hundred Years’ War began.在爱德华三世统治期间,英法战争被认为是百年战争的开始。

[T]6.The Wars of the Roses were in the main a great contest for Crown between the rival houses of York and Lancaster.玫瑰战争是约克王朝和兰卡斯特两大家族关于王位的对抗。

[F] 7.Queen Mary was a follower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and was determined to make England once again a Protestant country.玛丽女王是英国国教的追随者,她决心将英国再一次变为新教徒的国家。

(玛丽女王致力于平衡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关系)

[T]8.James’ son, Charles I, who succeeded him in 1625, also thought that his right to rule was God-given.詹姆斯的儿子查理一世,在1625年继承了王位,并且认为“君权神授”。[T] 9.As a result of land enclosure, a new class hostility was introduced into rural relationship.由于圈地运动,一场新的阶级战争在农村地区爆发了。

上一篇:离别后思念亲人的诗句下一篇:年度最佳新人奖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