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机食品发展浅析

2024-08-12

新疆有机食品发展浅析(精选9篇)

新疆有机食品发展浅析 第1篇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区别浅析

主要区别在于认证依据的标准不同。

1、这些标准的主要区别在农药化肥使用量不同,简单说就是有机产品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激素和农药,绿色食品要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获得无公害认证的产品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和化肥。

2、对基因工程和辐射技术的要求:有机食品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其它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3、认证标志不一样:有机食品分为:有机食品和有机转换食品。绿色食品分为:a级、aa级。而无公害食品不分类。

4、无公害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如猪肉、鸡蛋、大米、蔬菜、水果、鱼类产品等未经加工产品;绿色食品中加工产品较多,如牛奶及奶制品、葡萄酒、饮料、蔬菜、水果及初加工品、肉制品;有机食品则以蔬菜、水果、茶叶、蜂蜜为主。

总体而言:纯天然的程度和质量等级:有机食品最好,其次是绿色食品。

新疆有机食品发展浅析 第2篇

我县发展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

我县发展有机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我县生态环境良好。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地表水质量接近国家Ⅱ类水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境内空气新鲜,绿树成荫,荷花飘香,水质清澈。二是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水网密布,滩地众多,盛产荷藕、鱼虾螃蟹、龟鳖珍珠,是全国水产品生产重点县。主产稻、麦、棉花、油菜、大豆和多种蔬果,是全国优质粮棉生产基地。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目前,全县已形成荷藕、棉花、水产、畜禽、水稻等 5 大系列的产业化工程,组建了荷仙、得宝、银宝等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产业化逐步壮大。四是我县生态氛围浓厚。从领导到群众,自上而下都有着浓厚的生态氛围,人们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意识强烈,并具有一批较强生态意识的技术人员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我县发展有机产业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五是我县农业科技先进。具有优良的传统农业种植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在全扬州市名列前茅,为有机食品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六是我县有机食品建设已有一定基础。目前已初步在范水镇、安宜镇、射阳湖镇建成了832亩有机稻米、200亩有机蟹、800亩有机藕(包括射阳湖镇600亩、原水泗乡200亩两处)和与之配套的有机食品专用肥等五大基地,得到了省环保厅的批准,列入全省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并以省环保厅和县政府名义在五大基地树立了标志牌,其中范水镇中宝德园有机农场832亩有机稻米,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论证,其余基地正在转换,并已经以全县范围向国家环保总局申报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为指导全县有机产业发展,县政府委托南京农业大学编制了《宝应县有机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已于去年7月通过了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并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县委、县政府还专门召开了创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协调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打造“生态宝应”的工作意见》,成立了创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县生态建设办公室和有机食品办公室,明确了乡镇环保负责人和环保助理,为创建有机食品基地县奠定了组织保证。

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市场 第3篇

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末将达到1000亿美元,这为中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强劲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部条件。中国有机农业整体还处在起步阶段,国内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有机农产品都是出口外销,而且绝大多数是低附加值初级农产品,产业集中度很低,缺少规模优势型企业或强势品牌企业。

时下,虽然有不少实力雄厚的企业进入到有机领域,但是有机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出现井喷式的发展。有机产品概念晦涩、不易接受传播、产品同质化严重、渠道开发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国内市场的迅速普及和流行。

有机食品发展的制约因素

●推广的困境

目前制约有机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除了较高的耕种成本导致的产品价格过高外,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还有80%以上的消费者并不了解什么是“有机”。“有机”这个字眼往往使人感觉和化学品有关,既不能体现产品的鲜明特征和属性,又容易让大多数消费者产生误解。国内市场上同时还存在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等,更是让消费者混淆不清。事实上,有机食品是这几类食品中安全级别要求最高的一种,如下图所示:

有机食品的推广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单纯一个“有机食品”概念无法支持产品的价值和属性,太过专业的理念反而阻挡了有机事业的发展。众多从事有机事业的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资源,配合产品的产地、属性、特征、文化、种植方式以及食用方式进行挖掘,形成符合概念、生动化、具体化、直接化的快速发展模式,让消费者感觉到有机的价值和利益。在宣传的同时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和认知结构进行对应推广,或许效果更好。

●有机单品和产品线的困境

目前很多有机产品是以单品形式出现在市场的,确实许多企业曾依靠单品销量突破取得了成功,但是有机食品大多数是初级农产品,完全依赖一个单品经营风险较高。以有机大米为例,大米是一种低关注度的产品,价格弹性较低,而有机大米仅仅是作为“有机概念”的形式出现,产品力并不是很强。我们可以在卖场里看到不下五种以上的有机大米,产地雷同,很难体现产品的特色和亮点。因此,形成一定产品线的规划,包括对畅销产品、形象产品、获利产品的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深加工的困境

有机食品作为最接近天然的人工食品,是否需要深加工,也是必须要严肃考虑的问题。比如一些生鲜产品,如果不进行一下防腐处理,极容易腐烂,但是进行处理又破坏了有机食品的本色,可能给产品品质带来影响。在整个物流仓储供应链不健全的情况下,适当的处理是很必要的,有机企业必须依据市场的接受度以及销售半径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做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全程保鲜运输。

●产品结构性包装的问题

总体来说,目前有机食品的包装形象用三个字概括土、乱、差。

土:形象土。产品本身土一点不要紧,但是关键在于要土的有特色。现在有机食品的包装连一般食品的包装都比不上,极大的降低了其在终端的陈列形象。事实上,一个产品的价值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包装。以有机绿茶为例,其包装基本上都是以绿色为主,包装上多是一些云彩山峦的形象,识别度低,缺少产品本身的特性,与普通茶叶无异。

乱:文字说明乱。绝大多数有机食品包装上仅仅有一个有机认证的标志,有的简单配合说明了一下什么是有机食品,未能利用好包装这一最直接的广告宣传载体,将有机的概念和产品的特色体现出来。最典型的是许多有机类的杂粮,这样的健康食品,仅仅就是一个产品名称而已。

差:包装不精致。有机食品毕竟属于高端食品,而粗糙的包装给人的感觉像低端的产品。就像超市里销售的新鲜的有机蔬菜,仅在上面帖一个产品标签而已,对大多数不了解有机概念的消费者来说,根本无法从产品包装中,感知到产品的价值和利益点。

有机食品发展对策

有机食品市场既是一个小众市场,又是一个大众市场。有机食品虽然是稀缺性食品,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不同阶层、不同消费群、不同地域消费者的最爱,针对共性需求和个性特征,开发礼品和相关解决方案,方为大道。那么该如何开辟这条道路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塑造具有感染力的传播系统

以往很多有机企业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原因在于企业并没有使用一整套系统的、富有亲和力、感染力、通俗易懂的方式推广有机产品。那么如何让广大的消费者认识到有机产品的优点,继而产生持续购买的欲望呢?这就应该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和生活形态,开展一系列的构建消费者期望的系统工作,可包括媒体广告、信息咨询及宣传、专卖店展示等等。现在很多有机企业都在调强营销模式的打造,但真正重要的是营销行为的有效性,因为我们每天遇到的大量营销工作,都是靠一个个行为达成的,是否进行科学管理和系统设计,将决定产品在渠道和终端的表现。实际上,有机产品并不只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系统的生活方式,有机食品企业不仅仅是推广产品,更是推广有机生活,让消费者领略到有机生活的风采,从产品品牌向综合的有机服务品牌提升。

●提升包装形象

事实上对于有机产品的包装,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外包装我们除了选择代表自然健康的绿色以外,还可以多采用橙黄色、金黄色、红色等象征阳光、生命的色调,尽量在包装的正面设计一个鲜明的形象,使消费者在5米之外就能看到,而在外包装的背面可以采用图片配合文字的说明方式,介绍产品的来源、历史、产地、文化、特色、营养成分、食用人群、食用方法等,更关键的是在于介绍其与众不同之处。相应的生产厂家和联络方式的文字可以相应小一些,因为这不是消费者关注的主要信息。外包装的材质可以根据产品的质地大小,大胆的采用一些特别的材质,从而突出形象,彰显有机食品的价值。

对内包装而言,有必要制作一些精美的折页和手册,或者小的工艺品,介绍产品和产地的人文背景、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等,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信任与好感。当然对高端人群来说,在包装上要特别注明选购的理由和独特的卖点,结合具体产品进行深度发掘。

●细分有机市场

有机礼品市场

中国礼品市场极其庞大,如何有效开发该市场,对于众多起步的有机企业是一个挑战和机遇。例如有机茶目前在有机作物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有机茶在欧盟地区已经普及,中国茶叶市场也将进入一个有机茶替代农药茶的高峰时期。但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有机茶,在包装、品牌定位、品牌识别、文化品味、广告、渠道等方面,和普通的茶叶几乎没有多大差别,更没有突出有机茶和独有茶叶品种的特色和卖点,导致有机茶这一有机礼品市场中最重要的部分,发展一直处于停滞徘徊阶段,谁率先进行突围,就将会在未来的有机茶市场,乃至礼品市场确定领导地位。

有机婴幼儿食品

该市场将成为有机食品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当然关键在于,依托有机食品为基础原料,开发独特的婴幼儿有机食品,并能够和目前相关产品形成显著区隔。中国父母对下一代的投入是不计成本的。环境科学研究早就证实,高农残、重金属、激素等对孩子发育成长极其不利,现在小孩普遍免疫力下降,过敏症、哮喘高发,这已经为市场敲响了警钟,问题就是需求,烦恼就是市场的钥匙。谁开发出针对市场的有机婴儿配方奶粉,甚至开发出针对产妇、孕妇的有机奶产品,谁都有可能会对市场进行一次洗牌。根据调查,目前市场上鲜有针对婴幼儿开发的食品,对许多还没有找到方向的有机企业而言,根据自己的产品线和技术资源,开发相应的产品,在区域市场进行深度推广和运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有机调理滋补品

毋庸置疑,将有机中药材和有机高营养食物结合起来,发展滋补调理品,其市场是显在的。没有污染的滋补,更能够给消费者,尤其是在高压力、高工作强度、高应激状态下的都市白领带来全新的自然感受。而现实是,几乎所有做有机中药的企业基本都在做原料和外贸,缺少深度的开发和推广,而对市场潜力需求较大的枸杞、菊花、当归、黄芪、金银花、百合、山药、人参、西洋参等产品深加工,同如有机山茶油、有机核桃油、有机麦苗粉、有机水果等产品一起,进行整合创新,针对区域市场特征和消费群体的需求的变化,进行开发,创造新的调理健康营养概念,切割即有的药食同源的巨大市场,将存在许多机会。

有机食品未来发展特征

由于有机食品自身的特点,有机食品行业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必然保持着以下特征:

●稀缺特征

中国作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有机食品供应基地,大部分的有机食品都是出口,能在国内的食品数量相对有限,而同时,由于前端资源的稀缺,有机食品在中国成为普及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成为少数高端人群的消费品,稀缺性体现了有机的价值。

●有机概念需要普及

很多的消费者对有机的概念都是很模糊甚至毫不知情的,因此,如何让目标消费者知道有机,并认同有机,这是一个需要普及的过程。中国在对有机教育的过程中,目前没有专有的途径,仅仅是依靠少数终端企业的教育和具有国外经历的人员的意识带动,这个过程是原始和落后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众多的消费者,对于有机的理念,不能接受,这成为行业快速增长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消费者垄断

由于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消费有机食品,如何找到高端人群并垄断他们,形成他们对有机和有机企业的忠诚,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在现阶段,各有机企业和终端机构都在努力的为找到自己稳定的高端消费者而圈地,从区域形成地理位置的实质圈地,到通过专项推广,形成目标消费者意识中的稳定概念都已经在展开,这时候,其实就是一个速度的竞争。

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现状分析 第4篇

关键词:有机食品 发展现状 生产基地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2-007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近年来,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的频发,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命安全。因此,食品安全性问题已引起全世界消费者的普遍关注, 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日趋讲究营养保健。目前,有机食品作为国内外生产过程控制最严格、质量最高、最安全的食品,已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1 有机食品简介

1.1 有机食品的含义

有机食品通常也称为做生态食品,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的统一提法,通常由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生产加工而来,根据国际对有机农业生产和加工的要求和标准。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非天然的化学物质或有机物质,作物本身也没有经过基因改造,在加工过程中没有使用化学添加物质,包括粮食、蔬菜、茶、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食用菌、水产品、中草药等。除有机食品外,国际上通常还把有机食品派生而得到的相关产品如有机化妆品、保健品或有机食品生产而提供的生产资料,包括农药、有机肥料等,经认证后统称为有机产品[1]。

1.2 有机食品的判断标准[2]

(1)食品的原料是否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

(2)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采集、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基因工程技术产品。

(3)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及监控体系,有完善的产品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销售的档案记录,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小。

(4)有机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相关专业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2 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现状

2.1 我国有机食品认证体系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于1994年正式成立,使我国的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工作走上正轨。其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于2003年正式获得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认可,使我国的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与国际基本标准接轨[3]。自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成立后,其陆续在辽宁、安徽、山东、云南、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湖南、浙江等省份建立了分中心或行业分中心,形成了以OFDC为中心,各地区分中心或行业分中心为支撑的中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质量控制和认证体系[4]。

截止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认证机构有4个,它们分别是:隶属于国家农业部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南京国环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和万泰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其中,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是国内目前业务范围最广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

2.2 生产基地的建设

我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截止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分别在2003年、2005年、2010年和2012年依次公布了四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名单已经审核通过了150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超过386万公顷。而在2003年,经审核的生产基地仅有10个,到2012年经审核批准的生产基地达到150个。可见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非常迅速。

从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规模看,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速度较快,但各基地在我国各地的区域分布并不均衡。我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浙江、辽宁、山东、江苏、新疆等省份,其中以辽宁为主的东北三省起步较早,发展较为完善,已经成为有机食品生产品种最多经验最丰富的一个区域。浙江省、新疆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速度后来居上,浙江省到2012年新增11个生产基地一跃成为我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数目最多的省份。此外,我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2012年新增的区域包括河南、北京、重庆、四川、甘肃。我国有机食品涵盖的行业进一步丰富,产品主要有蔬菜、茶、粮食、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中草药等10多个品种,国家环保部公布的第三、第四批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名单中,我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粮食、蔬菜、水果、畜禽等行业。

3 国内有机食品市场分析

我国的有机食品产品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国内消费者,只有小部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主要出口地是在亚洲的日本、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等地,也有少部分出口美国和欧洲市场。在国内,有机食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销售,目前的有机食品销售渠道众多,主要销售方式有5种:有机食品专卖店、国际跨国集团、国内的大型超市、餐饮企业、普通农产品市场。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有机食品的认可程度不断增加,国内有机食品消费能力也随之快速增长,有机专卖店不断涌现,国内多加知名大型超市也开始纷纷开设有机食品专柜[5]。但是,我国有机食品区域结构发展并不均衡,各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差异较大,据统计,北京市的有机食品消费总量占全国有机食品消费总量的1/3,上海、杭州、广州、南京和深圳等城市紧随其后,总体来看,我国东部和南部主要城市的有机食品消费占有机产品消费的绝大部分,西部地区有机食品消费量较少。此外,我国有机食品消费总人群不足3%,有机食品的消费仅占食品消费总额的0.02%,仍处于较低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3%-5%的消费比例差距较大[6]。因此,我国有机食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我国有机认证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对有机食品的消费会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孙斐.浅议有机食品在我国的发展[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0),119.

[2]蒲海燕,刘春芬,贺稚非,徐宝成.我国有机食品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肉类工业,2004,(8),38-40.

[3]董延霞,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现代农业,2012,(10),66.

[4]周亚丽,范仁英,李春荣等.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335-339.

[5]赵婕,白丽,郭思宏.我国有机食品市场发展与管理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25-11427.

[6]关兵,范德成.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研究[J].理论探讨,2013,(3),100-102.

新疆有机食品发展浅析 第5篇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进入20世纪以来,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食品污染是首当其冲的`严重问题,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为了生存与发展,面对食品污染,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概念.

作 者:满润 作者单位: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副主任刊 名:发展英文刊名:DEVELOPING年,卷(期):“”(4)分类号:F4关键词:

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第6篇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2007年第10期

□ 湖北经济学院课题组

摘要: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国内外市场。湖北恩施地区发展有机食品具有良好的条件,但在有机品牌、配送方案、龙头企业、科技带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提出应树立现代营销观点,扩大宣传,调整有机食品价格与配送方案,吸引人才,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经济“升级式”发展。

关键词:有机食品;农业调整;湖北;恩施

中图分类号:F32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056-02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食品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食品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1国内外有机食品的市场前景

国内外经验表明,有机食品类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专家在南京普朗克有机蔬菜专卖店调查显示,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家庭月收入在3000-6000元之间,而且他们当中,每天购买有机蔬菜的占1/5,经常购买的占1/3,感到合适就买的占1/4,只有19%的消费者回答偶尔买。可以预见,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有机认证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对有机、绿色食品的消费将会快速增长,发展有机产品的前景十分美好。

国际上对我国有机产品的需求很大,不少外商愿意进口我国的有机大豆、稻米、花生、蔬菜、茶叶、果品、蜂蜜、药材、有机纺织品如丝绸和棉花等。目前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如果我们能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存在的问题,加快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符合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方向。

2湖北恩施地区有机食品现状分析

2.1发展有机农业的条件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我国中部,气候温暖湿润,冬少严寒,夏少酷暑,无霜期长,雨水充足;矿产资源丰富,土壤中硒矿物质的含量达世界之最(世界硒都);地势较高,光照好,河流众多,地下水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植被覆盖率高达67%,有林面积1224万余亩(鄂西林海);中草药材种多,有“华中药库”的美誉。该州山脉众多,地广人稀,耕地、林地垂直分布明显,区位特征突出,农业历史悠久,农产品丰富,是个典型的农业州。交通闭塞、工业欠

发达、机动车辆少、污染也少,经济相对落后,这也使得恩施州生态的破坏程度相对较低,在新的时期生态优势愈来愈明显。

2.2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

恩施州主要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支柱产业主要有粮食、烟叶、蔬菜、畜牧、茶叶等。从2000年以来,恩施州的特色农业发展较快。在恩施州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当地人民立足本地的生态优势,发展了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有机食品,走向了一条特色农业脱贫致富的道路。由于有机食品在技术、通过标准认证上要求很高,所以能称得上是有机的恩施农产品很少。我们实地考察时,有机茶、有机魔芋、黄金梨、凤头姜以及部分蔬菜是比较有规模的有机产品。这些有机产品经过加工后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部分产品出口韩国、日本或欧盟。

全州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的企业不多,企业规模偏小(出口额达千万美元的企业只有一家——湖北长友现代农业有限公司,2006年出口1025万美元)。龙头企业与农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龙头企业对农业的带动力不强。企业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公司和农户签订合同,由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农民在自己的田地里种植,公司按保护价回收。农民对这种模式的认识还不足,有机农产品原料供应规模比较小,很多时候还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和销售的需求。

2.3有机食品的发展潜力

首先,恩施具有天然的自然优势以及比较完好的生态环境。其次,恩施政府正在努力改善有机食品的发展环境。2009年,高速公路将在恩施通车,2010年,火车也将驶入恩施。交通的改善,一方面直接推动恩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改善了招商引资的环境,这也会促进农业尤其是有机食品的发展。恩施政府还着手打造“生态恩施”,发展生态沼气池,更加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再次,恩施的有机食品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恩施州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7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0个,年产值已达十多亿元,这为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发展为有机食品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以外,最为关键的是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而产品供应稀少,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3湖北恩施地区有机食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有机品牌不响影响消费与招商引资

恩施地区虽然拥有优越的农作物自然生产资源,但是很多有机食品尚未开发出来。由于恩施州地形以山地为主,经济主要依靠农副产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因此经济比较落后。很多企业因为资金问题,难以运营,需要招商引资。目前,恩施地区的有机名牌缺乏影响力,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有机食品的销售,同时也为招商引资带来不便。此外,品牌保护意识的缺乏使他们失去了很多无形资产,丧失了很多品牌优势。

3.2配送方案不合理影响企业的发展

恩施地区有机食品的配送。大部分企业采用公路运输,不但增加了生产有机食品的总成本,在时间上也造成了巨大的耗费,使交货期不能保证,企业的信誉也因此失去保障。仅依靠公路运输还有很多弊端,公路运输的时间较长,运输途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会多方面影响企业运

输质量。配送方案不合理还包括没有对有机食品进行分级、分割、保鲜。简陋的包装,售后配送体系的不健全都使企业的有机食品流失了很多顾客,使企业负担增加。

3.3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农业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的经营方式。但是恩施龙头企业经济实力还不强,没有完全发挥带动作用。首先,他们与农户签订的合同面还不宽,并且农产品受市场导向性强,价格也会随之波动,因此农民的收入也很不稳定;其次,龙头企业支配的先进技术普及区域狭小,农户的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再次,有些企业的营销渠道狭窄,难以形成规模。

3.4人才匮乏与科技落后影响有机食品发展

恩施地区农民的劳动技能较差。有机食品的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小。人们大多采用传统型种植方法,使生产效率无法大幅提高,仅靠人力的投入而不是科技的发展,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少农民没有认识到“基地+农户+公司”模式的优势,没有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自然资源。恩施地区企业的止步不前很大原因是人才的匮乏,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大多依靠经验来对企业进行管理,无法做出长远的规划。

4加快恩施地区有机食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增强现代营销意识,树立有机恩施形象

积极探索有机食品市场开拓方式和方法,引导企业进行绿色营销,培育有机食品市场:一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有机(绿色)食品博览会;二是重点做好中国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举办的中国有机食品博览会的筹展工作;三是培植绿色文化,倡导绿色消费。企业内部可以培植绿色文化,用绿色文化对企业进行CI设计,营造绿色行为和视角,树立企业绿色形象。积极加强上下沟通,了解认证进程,协调各项活动,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

4.2扩大宣传,提高有机食品的知名度

加大对有机食品的广告宣传。政府应大力推广恩施有机产品,打造恩施品牌。富硒是该地区农产品的一大特色,而硒元素对人体有防癌的功效,这是其他地区无法复制的特色,所以在宣传中,应该突出强调这一特色,打造恩施独有的品牌产品。政府可以投资拍摄有关环境的公益广告、纪录片等节目,围绕世界环境开展全国范围内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

企业要立足自身,扩大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电视、网络、路牌等各种有效宣传工具来做广告,以提高知名度,虽然广告是提高品牌知名度最便捷的手段,但是还可以采用各种派送、馈赠、竞赛等方式来提高知名度,同时还要通过公益事业来树立企业的良好的社会形象。

4.3调整有机食品价格与配送方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在定价时可以采取认知定价策略。采用认知定价法给有机食品定价时要注意非价格竞争手段的使用,利用各种认证或标识的申请来增强价格的可信度,致力于提高有机食品性能价格比,从而弱化消费者对有机食品价格高的敏感度。在具体运用价格策略时,可根据不同的商品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对于市场潜力很大的名优品牌有机食品。可采用渗透定价策略;对于不同质量的有机食品,可采用分档定价策略;对于优点明显,生产规模不大,新推出的有机食品,可采用按质定价策略,这样以不同的有机食品的价格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产品可以选择合适的配送方式,在恩施地区的有机食品可以选择空运的方式将其配送到目的地。有机食品的市场价格很高,属于高端消费。对待高端的消费市场就应该注重产品的及时送达和营销服务质量。有机食品的空运价格,在高端市场消费者有能力承担运输带来的成本增加。公司选择合理的配送方式可以及时交货,产品的质量受到保障,可以防止库存积压。

4.4拓宽营销渠道,广织营销网络

一是可以在各地招聘代理商,寻找合作伙伴,利用代理商在当地的人脉关系、资金实力来建立销售网络;二是可以联系恩施的有机食品企业,建立恩施州有机食品专营店;三是可以建立网络交易平台,实行网络化交易。依靠有机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实现“网上购物”;四是可以组织零层营销网络,对有机食品销售采取直销方式。采取直销方式,可以减少产品的流通环节,对于易腐烂变质的产品,不失为一个好的销售方式,既保证了质量,又保证了企业效益,还可以扩大市场销售量和占有量。

4.5吸引人才,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恩施地区的人才瓶颈,可以从两方面来解决:一方面在恩施当地积极兴办教育,加大对湖北民族学院等高校的投入。对恩施当地考上高等学校的学生进行定向培养的活动,赞助其上学并要求学成之后回到恩施服务若干年;另一方面,企业要走出恩施,积极与其他高校签订人才定向输出合同,要改善毕业生就业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

加快广东有机食品生产发展的探讨 第7篇

加快广东有机食品生产发展的探讨

追求天然、无污染和健康的有机食品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本文从广东发展有机食品生产的.作用和效益出发,分析了广东有机食品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发展有机食品的生产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作 者:张树恒 肖植雄 作者单位:广东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刊 名:南方农村英文刊名:SOUTHERN RURAL年,卷(期):“”(2)分类号:F3关键词:有机食品 发展 广东

新疆有机食品发展浅析 第8篇

发展有机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稀缺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的需要, 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效防治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发展生态环保型经济、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打破国际“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

人们通常将不使用农药、化肥的农业理解为有机农业, 但这只是有机农业的必要条件, 并不能体现出有机农业的实际内涵和有机农业的精华。世界上不同的国家, 根据本国的国情和有机农业的侧重点不同, 对有机农业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4月实施的《有机产品》标准 (GB/T19630.1-19630.1) 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 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 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 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 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 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2 辽宁省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辽宁省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 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底辽宁省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达55家, 产品总数312个, 生产认证面积5.5万hm2, 实物产量7.7万t, 销售额3.8亿元, 出口创汇1 597万美元, 品牌影响不断提升, 为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绿色芳山”为代表的有机食品生产企业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生产安全优质健康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道路被辽宁省政府评为首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其基地被授予“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在看到成果的同时, 还要意识到辽宁省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发展面临的问题。辽宁省有机农业以生产有机豆类为主, 加上一些花生、大米、野生天然产品如松蘑等。有机生产基地面积很大, 总产量高, 但是产品相对单一。作为日常消费量很大的果蔬类有机产品的发展则跟不上国内外的需求。有机食品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如商品性有机肥、生物农药等供应不足或缺乏专门的供应部门。

3 辽宁省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3.1 利用自然环境优势, 发展优势有机产业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 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 是发展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最佳地区之一。辽宁省东部农业生态环境条件良好,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环境洁净、交通便利, 特色农业优势明显, 没有工业“三废”污染源, 产地环境符合有机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是辽宁省得天独厚的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后花园。在东部地区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业生产, 不但有利于保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 而且对推动东部地区优良环境优势向农业生产优势转化, 增强辽宁省农业市场竞争力、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2 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 建立严格质量管理体系

有机农业的突出特点是, 不以评价安全为最终取向, 而是重在生产过程, 通过生产加工过程的一系列准则标准, 约束和规范生产者的操作, 保证产品的质量。在发展有机农业过程中, 不仅要继承传统农业优良的种植习惯, 同时要按有机农业原理和标准的要求进行科学的作物轮作安排施用堆肥恢复和培肥地力;运用物理的和生物的综合措施控制和防治作物的病虫害。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可以安排专人负责每个基地, 建立种植户档案, 统一印制, 发放田间管理记录卡, 内部检查员随时根据技术准则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逆向追踪体系等等。

3.3 以“公司+农户”为运作模式, 发挥规模生产效益

采用龙头企业、“公司+农户”订单运作模式, 即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 由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指导, 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收获、统一加工和销售。所谓“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销企业为龙头, 围绕一项产业或一种产品, 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一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外接国内外市场, 内接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农户, 形成一种“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组织格局, 在这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 经济利益主体是龙头企业和农户两方。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主要是合同契约, 利益分配主要是保护价让利, 纯收益分成等。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这种模式下的有机生产组织规模大, 专业性较强, 组织严密, 运作规范, 管理层次较高。

3.4 发挥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

在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下, 发展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 各级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 出台相关政策, 引导鼓励企业利用地方资源环境优势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对于有较好基础条件且具有有机先进理念的企业, 政府应给予政策上、技术上乃至资金项目方面的支持, 以鼓励其带动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 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3.5 建立和完善有机农业、有机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追溯是指从供应链的下游至上游, 以一个或多个标准为基础, 鉴别供应链中特定产品的来源与特性的能力。作为国家政策性文件,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最早在2007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按照农业部《种植业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方案》的总体目标, 依托《全国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管理平台, 按照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的基本要求, 通过规范产地和产品编码、档案记录、包装标识、产品召回、责任追溯等一系列管理, 在示范成功的基础上, 稳步推进质量追溯实施进程。

(1) 建设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可以利用农委辽宁金农网管理平台, 建立与农业部管理平台接口对接的, 省级网络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系统, 逐步扩大到市、县, 建设市县管理子平台。完善市、县管理机构设备配置。建立省、市、县三级数据管理中心 (包括编码数据库生产档案数据库产品检测数据库和认证信息数据库) , 通过互联网, 实现本区域和全国范围的产品质量可追溯。

(2) 完善全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协调各市、县质量安全管理系统, 围绕追溯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需要, 制定《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维护与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编码管理办法》、《可追溯农产品质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管理规范。利用政府推动力量和市场引导作用, 立足强制性规范与调动生产者积极性相结合, 逐步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

(3) 推动实施产品和产地编码制度, 完善产品身份识别手段。建立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 以农户和产地为基础编码信息, 指导企业建立编码制度, 使之成为追溯信息的有效载体, 建立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制度, 从源头做到地块、生产责任人和农产品身份的可识别、可追溯。

(4) 按照良好农业规范 (GAP) 组织生产, 建立农产品生产电子档案。良好农业规范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体系, 其核心是可追溯, 强调全过程档案记录。电子档案是实现产品质量“数字化”管理的基础, 记录内容包括地块、面积、生产者、种植品种、播种期、施用肥、药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使用停用日期、农残检测情况以及采收、清洗、包装、贮藏和运输等信息。将这些内容通过网络系统传输到信息中心, 就可形成产品的田间电子档案, 同时产生追溯编码, 管理部门可通过信息系统对企业生产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5) 建立标识管理制度, 规范包装标识。结合产品包装标识加贴和管理的需要, 设计制作统一的“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签”, 与农产品追溯编码相对应, 实现产品包装标识和追溯编码的同步加贴。追溯标签内容包括品名、产地、生产者、包装日期、生产标准、电话、产品追溯码、查询网站、查询电话等基本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系统查询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信息。

(6)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公众查询系统。消费者和监管者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或在网上查询产品的产地、生产过程等相关信息, 如购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就可据此查到货源, 实现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查询和追踪。

(7) 相关知识和业务操作培训。组织技术力量, 对各市、县农业管理部门以及各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质量追溯、良好农业操作、软件操作和管理制度等相关知识, 对编码设立和田间生产档案的填写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

(8) 舆论宣传, 树立追溯产品形象。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渠道,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的宣传活动, 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追溯制度建设的进展情况扩大追溯产品的知名度和对同类产品的示范带动作用, 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 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4 结语

辽宁省虽不是农业大省, 但近几年的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发展经验证明, 只要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 在任何具备条件的地区, 有机食品都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不仅可以做到有限资源的持续利用, 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有效地结合起来而且能够将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国际化统一起来, 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既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又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志平, 乔玉辉.有机农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2]中国农学会.有机农业110[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3]马卓.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1) :81~82.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发展现状及建议 第9篇

关键词:有机食品;产品标准;出口营销网络

Development status of organic food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Suggestions

Haohaifeng Harbin commerci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enormous global organic food markets dem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recogni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seize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is province organic food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Keywords: organic food; Product standards; Export marketing network

一、问题的提出

有机食品是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相关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有机食品是一种真正源于自然且品质极高的环保型安全食品。

据统计,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以20%—30%的速度增长,而国际对中国有机食品的需求将达到或超过5%。从中国情况来看,尽管目前的实际销售额还比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是世界最受瞩目的市场。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发展有机食品产业优势十分突出,在全球有机食品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扩大国内及国际市场份额。

二、黑龙江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

1.有机产品获证企业不断增多,产品开发领域不断拓宽

黑龙江省以推动产品认证为突破口,并依托自身优势(林广、粮多、水净等)不断拓展有机食品开发领域。目前,全省有机食品开发覆盖了省内69个县市,100多个农场和林场,已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生产基地67个.。截止到2011年,有机产品获证企业126家、产品661个、面积97.5万亩、产量86.2万吨,相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7.3%、9.2%、8.3%、5.2%;同时,2011年获证企业和产品保持认证率分别达94.6%和95.3%(除5家放弃认证的企业外);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同年,有机食品加工企业年加工总量达733万吨,销售收入实现198.5亿元。同时,产品开发领域不断拓宽,发展到包括粮油、乳品、豆制品、马铃薯制品、蔬菜、山特产品、畜禽产品等14大类。建立并完善了绿色水稻、大豆、玉米、乳品、肉类、山产品、饮品和特色产品等8大类产品加工体系。

2.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

经过几年发展,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现有品牌中有5个是中国驰名商标,有14个是中国名牌产品,占全省总量的56%和48%。国内市场销售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在全国建立的大中型有机食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专卖店和销售网络点达922个。2011年,我省10家有机获证企业100多个有机产品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参展,突出展示黑龙江省地域特色、产品特点和品牌优势,共签订各项合同9项,签约额多达6800多万元;其中,有一家参展企业的11个产品,被评为博览会金奖,极大的提升了我省有机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此外,所生产的有机食品不仅销售到全国各省市还远销到欧、美、日和东南亚等36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影响力逐步显现。

3.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

有机食品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品种过于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在我省有机食品产品中,50%以上的产品是蔬菜、水果、原粮、野生采集物等初级产品,只有少部分为畜禽肉类产品,深加工产品则更少,有机食品市场多样化程度低,很难满足需求。

三、黑龙江省发展有机食品产业的建议

1.政府须加大扶持力度

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首先,如果把普通的农田改做有机农田,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由于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品,如化肥、农药等,农作物单产必然会下降;而且转换期内生产的农产品也不能作为有机食品出售,农民自然享受不到有机食品高价格带来的收益,生产的负担很重。其次,有机食品的生产不仅要保证原产地及生产加工过程没有任何污染,而且贮藏运输过程中也没有任何污染;此外,还需支付国内外不同机构的认证费用,这些必然会增加有机食品的生产成本。这些增加的转轨费用,在有机食品生产初期,对于已经习惯于按照常规方式生产的农户和企业来说负担太大,必须依靠政府制定优惠政策给予农户相应的补贴;对有机食品企业则要从税收、信贷方面支持它的发展。如,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咨询服务、对加工和营销企业给予政策性优惠等。

此外,有机食品产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目前,黑龙江省从事有机食品出口的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资金规模、技术水平、对外营销渠道都存在很多问题,难以满足国内及国外对有机食品迅速增加的需求。如果不尽快形成生产和出口的规模,我省在有机食品市场竞争中就会失利。为此,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出口。

2.实现产品标准与国际对接,建立健全有机食品认证体系

目前国际有影响力的认证机构很多,像法国生态认证、德国生态产品控制系统等;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则是国内的权威认证机构,这些机构的认证标准并不统一。我省应结合省情尽快修订有机产品相关标准,与国际有机食品的生产规程和产品标准相接轨。在有机产品认证上,严格执行己制定的认证标准,从申报到标志的批准甚至监督检查的各个环节都应严格执行规范的程序和标准,把经我省统一认证的有机产品发展成为具有品牌力、标志性的产品,使其得到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充分认可,以此充分发挥黑龙江省有机产业的竞争优势。

3.加强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

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大力投入,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十分必要。从现有情况看,我省相关生产技术人员匮乏,产品开发及技术推广能力弱;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能力较弱,生物防治产业化程度低。为此有必要加强有机食品的基础性研究,对相关的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进行攻关,开发出新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食品。

4.建立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实现产业化经营

目前,我省有机食品质量控制体系中最大的障碍是分散的、一家一户式经营体制。为此,把这些分散农户组织起来,并统一按照标准对有机食品进行生产和加工,从生产全过程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已成为各个基地的主要任务。

为此,应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及农民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契约式运行机制;同时,可以借鉴国外质量控制中已经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如检查认证体系,内部档案管理及财务审核制度等。

5.加大有机食品宣传力度

与政府政策鼓励生产、严格认证监管一样,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有机食品的优点也同样重要。在我国,有机食品对大多数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还比较陌生,为此,在有机食品的市场开发中要注重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有机产品的宣传,增强其竞争力和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国际上,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消费都比较发达的法国,每年用于有机食品宣传的投入资金已达到450万欧元。借鉴国际经验,黑龙江省政府相关部门、民间团体及新闻媒介也应该对有机食品给予大力宣传、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宣传示范,以促进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出口。

6.扩大出口营销网络

面对国际市场巨大的需求,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大发展必须要抓住此次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可以考虑成立有机食品的出口贸易信息中心,搭建国际贸易网上交易的平台,使更多的产品参与销售网络。同时,省内有机食品的生产及加工企业应形成整体的营销策略和措施,积极引导国内消费市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

薛恩玉,王焕群,李春英.黑龙江省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1,(1):47-50

上一篇:军训生活后自我鉴定下一篇: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