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各专业就业分析

2024-08-26

美国各专业就业分析(精选12篇)

美国各专业就业分析 第1篇

留学美国各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留学美国的人数逐年增长,学生在选择美国留学时也越来越理性,更多的开始考虑在美国完成学业之后的就业问题,近期记者就美国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和起薪问题走访了留学专家。

免费留学评估表 免费移民评估表 免费签证评估表签证专家免费解答疑问 移民专家免费订制方案 留学专家在线答疑解惑第一,工程类。工程类现在属于新兴学科尤其是化工类的专业,不但就业率高而且也是起薪最高的专业,在美国相当热门。本科毕业生的薪水略低,但是硕士毕业生的`起薪较高。美国工业工程、环境工程硕士专业毕业生,年薪可达税前6万美金。

第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美国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硕士的年薪可以达到4万到6万美金。

第三,经济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没有会计专业好,因为经济学专业在美国属于比较宽泛的学科,偏理论化。不过学生还是能找到相关的工作,例如审计。

第四,MBA的起薪比较高。MBA的学生毕业后可去投资公司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年薪可达9万美金。

第五,应用数学。其中就业前景最好的是金融数学,可以选择去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起薪能拿到7万到8万美金。即使回到国内,也可以去基金公司工作。

除此之外,有关石油工程的专业起薪也是非常高的,一般可以达到7-8万美金/年。我们推荐了美国石油工程专业的硕博连读全额奖学金项目,可以为学生节约60万-70万人民币的留学费用。

此外,找工作还和地理位置、学校综合排名等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学生在出国留学时要综合考虑以上诸多因素。

中国大学网: 就业前景分析 留学美国

美国各专业就业分析 第2篇

国内有不少攻读纯学术类的学生,他们一方面难舍对某专业的喜好,一方面又深深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矛盾之余,他们往往会考虑去国外发展以寻求更多出路,但又不知门槛高低?综合以往的学员案例可以看出,纯学术类里不同专业也各不相同。

物理学:相对来说,这属于容易出国的专业一类,也比较容易获得奖学金。不过物理专业学生的出路,可能并不比国内明朗多少。建议如果学生的数理基础很好,可以同时选修一些金融课程,毕业后去金融机构做数量分析是一条相当不错的就业途径。

化学:同属于比较容易出国的行业,就业前景在美国可谓相当不错了。其中,有机化学类专业的毕业生有很大希望进入大型的制药公司,如辉瑞集团这类。不过,学生在读书期间要注意多积累各方面的技能,如写作、语言、参加行业学术研讨会等。此外,分析化学的毕业生同样可以去各类制药公司、分析仪器公司等。

生物科学:出国容易,但是就业机会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生物硕士就职难度较大,从博士毕业升到教授一般要努力很多年。少数大学有些顶级生物专业的博士毕业后,能进知名咨询公司,如麦肯锡,BCG等。

通信工程类

计算机与电信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专业很多,多数就业形势都不错。如软件、数据库、网络、硬件、芯片、无线通信等都可吸收大量优质人才。一般博士学历的毕业生去大公司做科研较多,年薪可达10万美元。硕士学历的毕业生多可从开发人员做起,年薪5万至8万美元。

工程技术类:学生多数可以在美国找到合适的工作。其中,生物医学工程、电信/计算机工程、工业与制造工程、机械工程、化工、石油类就业途径较多,而土木、材料、核能、航天等类别的就业相对比较有难度。

其他类别

社会学:就业前景尚可。提醒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注意积累统计功底,毕业后哪怕进不了咨询公司,也能靠扎实统计学找到工作。

会计学: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找工作,但在一般的企业里的工资不高,约4万至5万美元左右。做审计工作的话工资会稍微高些。

总之,对于在美国就业,中国学生比较适合学技术含量高以及数理成分高的专业。而各行业的销售与市场方面,美国人有很大语言与人脉优势。如果是回国创业或工作,那又该有另一番打算。要提醒学生,转专业对预算有限的留学生来说要忍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一味跟风热门专业的风险也很大,有时候坚守自己的初衷倒不失为一种勇气。

我国各产业就业区域差异分析 第3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实现了长期高速的经济增长, 但是登记失业率却一直居高不下, 就业增长率出现了较大幅度降低现象。目前, 针对我国各区域就业差异性和产业就业差异性等的研究明显缺乏。依据我国产业划分标准, 本文收集了我国30个省市 (不含港澳台及海南省) 从2002年到2009年的就业数据, 并采用动态偏离份额Esteban模型, 分析其在产业就业量方面的差异。

一、模型的建立

(一) 动态偏离份额Esteban空间模型

1.动态偏离份额模型。

偏离份额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和Creamer于1942年提出, 后经Dunn (1960) [1]等学者逐步进行改进。传统偏离份额模型是一种静态模型, 只考虑基期与末期总变化, 不能反映研究期间内的动态变化。因此, Thirlwall (1967) 提出动态偏离份额模型, 认为研究期间可以分为不同期间, 以能充分反映不同期间的变化, 但该模型假设研究区域与临近区域之间相互独立。Nazara和Hewings (2004年) [2]通过构建空间权重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影响关系引入动态偏离份额模型中。

fijt表示j区域i产业在t年的就业量, fijt+1表示t+1的就业量 (i=1, 2, …, m;j=1, 2, …, n) , 引入空间权重后的动态偏离份额模型表示为:

ΔGij=fijtr+fijt (r˜ij-r) +fijt (rij-r˜ij) (1)

其中r=i=1sj=1n (fijt+1-fijt) i=1sj=1nfijt;r˜ij=k=1nwjkfikt+1-k=1nwjkfiktk=1nwjkfikt;rij=fijt+1-fijtfijt;wjk表示j区域与k区域之间的依赖程度, 0≤wjk≤1, 且k=1nwjk=1, 通常0代表两个区域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非0则说明两个区域之间存在某种相互影响。

等式 (1) 反映j区域i产业就业量在研究区域内的增加值, 该增量由三部分产生, 依次为全国增长分量 (fijtr) 、区域产业结构分量 (fijt (r˜ij-r) ) 、竞争分量 (fijt-r˜ij) ) , 其中全国增长分量是全国经济增长对区域就业的影响分量, 区域产业结构分量体现了不同产业结构对就业量的影响, 竞争分量表现为区域产业就业竞争能力的大小。该模型不仅能反映j区域i产业就业量在临近区域中的增长速度, 且还能反映与临近区域相比, 研究区域的竞争能力。但该模型假设产业结构与竞争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现实中往往产业结构能有效影响竞争能力。

2.动态偏离份额Esteban模型。

为了体现产业结构与竞争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Esteban (1972) 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该模型[1,2,3], 引入“同位变量”, 将模型拓展为四个分量, 但此模型没有考虑临近区域对研究区域的影响。因此, Matisa Mayor (2008) 在此基础上引入空间影响, 将同位变量修正为假设按照临近区域i产业结构发展, j区域i产业在t期是应有的变量值。引入临近影响后的同位分量偏离份额模型发展为:

ΔGij=fijt+fijt (r˜ij-r) +fijt* (rij-r˜ij) +fijt-fijt*) (rij-r˜ij) (2)

其中fijt*=i=1sfiktkvfikti=1skvfikt (3)

动态偏离份额模型相比, 此模型中第三项和第四项发生改变, 第三项为纯竞争分量, 其值越大表示j区域i产业相对于临近区域i产业具有的优势越大, 反之亦然;第四项为分配分量, 是由区域产业结构分量与竞争分量相互作用而引起, 如果该分量为正表示研究区域将其专业化集于其优势产业, 反之亦然。

与传统的同位分量相比, (3) 式中能反映临近区域对产业就业的影响, 但认为每个临近区域的影响程度相同, 基于此在空间权重的基础上考虑临近区域的影响, 同为变量发展:fijt**=i=1sfijtkvwjkfikti=1skvwjkfikt (4)

因修正后的偏离份额Esteban模型为:

ΔGij=fijtr+fijt (r˜ij-r) +fijt** (rij-r˜ij) + (fijt-fijt**) (rij-r˜ij) (5)

(二) 过滤动态偏离份额Esteban空间模型

通常不同位置能引起两类空间效应, 即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我国就业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各省份之间的就业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 即一个区域单元上的某种地理现象或是某一属性值与临近单元上的同一现象存在相关性。由于几乎所有的空间数据都存在空间自相关, 空间自相关一般分为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全局自相关统计量一般采用Moran’sI、Geary’sC等, 局部自相关可以用LISA来检验。LISA包括局部Gamma (Γj) 、局部Moran’sIj和局部GearysCjGj (d) 等统计量。本文采用局部Gj (d) 来过滤自相关因子。在空间位置j上, 局部Gj (d) 的表达式如下:

Gij (d) =k=1nwjk (d) fikk=1nfik, jk (6)

为了过滤空间自相关性, Matias Mayor (2008) [2,3]提出了空间过滤法, 该方法既考虑了基于距离的空间权重, 又将空间自相关性过滤掉, 具体表达式为:f¯ijt=fijt (wjn-1) Gij (d) (7)

因此, 过滤动态偏离份额Esteban模型为:

ΔGij=f¯ijtr+f¯ijt (r˜ij-r) +f¯ijt** (rij-r˜ij) + (f¯ijt-f¯ijt**) (rij-r˜ij) (8)

二、实证分析

(一) 数据采集

本文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收集了不包括港澳台和海南省的我国30个省市, 从2002年到2009年的就业量。由于2006年《统计年鉴》中没有对各地区三产业就业量进行统计, 加上海南省从我国广东省分离出去不久, 且港澳台地区不属于大陆内省份, 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故本文排除了2006年数据和港澳台及海南省的所有数据。本文利用Arcgis9.X对我国各省市的就业量进行Moran’I检测, 结果如表1所示, 又利用动态偏离份额Esteban模型对三产业就业量进行差异分析, 利用过滤掉空间自相关后的动态偏离份额Esteban模型进行分析。

表1中采用标准化后的Moran’I值检验, 取显著性水平α=0.05, 若p<0.05则拒绝原假设 (H0: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 。从检测结果分析, 一方面,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量基本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 而我国第二、三产业就业量和就业总量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 即我国各省市第一产业就业空间依赖性不大, 各临近省市与研究省市的第一产业就业之间的空间影响较小, 我国各临近省市第二、三产业就业却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相互关系, 这种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会影响数据分析的精确性;另一方面, 通过空间过滤法得到的数据显著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 说明空间过滤法的有效性显著。

(二) 结果分析

从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中可以得到, 我国就业量在不同产业中存在的空间依赖程度不相同, 根据过滤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可对比性。为了能具体分析我国就业区域差异以及空间依赖性对每个省市的影响程度, 从公式 (5) 和 (8) 可以得到我国30个省市从2002年到2009年每年就业量的四个分量, 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每个省市总就业分量。

1.第一产业就业的偏离份额分析。

根据各省市第一产业就业量, 利用公式 (5) 得到我国第一产业就业的4个偏离份额分量, 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

从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到, 首先我国各省市第一产业就业的偏离四分量各不相同, 其中分配分量的区域差异最小, 这说明产业结构与竞争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各省市第一产业就业量的影响不大;其次是纯竞争分量,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第一产业受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大, 各省市之间第一产业劳动力流动率不高, 波动程度最大的是产业结构分量。

从全国偏离分量值的大小角度分析, 第一产业从2000年-2008年就业增加量各有差异。发达地区 (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 由全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小于欠发达地区, 这说明我国第一产业就业量比重较大的省市国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因为当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 对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数量相对较多, 第一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就相对较高。考虑到其他三个分量, 受全国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大的省市依次为河南、山东、四川、河北省。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分量都为负数正好证明了克拉克定理, 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 第一产业劳动力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但这种转移程度受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2.第二产业就业的过滤前后偏离份额对比分析。

从Moran’I检验结果可以得到我国第二产业就业比第一产业就业存在更大的空间依赖性, 为了能体现空间依赖性对第二产业就业的影响, 本文利用等式 (5) 和 (8) 计算偏离份额分量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中R表示过滤掉空间自相关性后的偏离分量除以过滤前的偏离分量, R越接近1则表示空间自相关性对该省市分量越小。

过滤前我国第二产业就业量主要受产业结构的影响, 较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所增加就业量的优势更加明显, 特别是沿海发达省市 (如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 产业结构的优势显著高于其他省市和其他因素, 但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分量出现了负数, 表明这些省市第二产业就业结构不能满足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然而过滤后的结果显示较发达省市第二产业就业受临近区域的影响, 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就业量显著减少, 这种临近影响给东北三省、新疆、甘肃、四川等省市第二产业就业带来较大的就业量, 特别是辽宁、黑龙江四川三省, 临近区域的空间依赖性能有效提高这三省的第二产业就业量, 有效调整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因此, 为了提高第二产业就业结构的优势, 我国发达地区应加强自身条件, 积极发挥省内优势, 而较落后省市应加强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合作, 促进产业发展, 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势, 带动第二产业就业。

从竞争能力的角度分析, 第二产业就业竞争能力大小各有差异。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较发达省市第二产业就业出现负增长现象, 这说明这些发达地区第二产业就业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劳动力逐渐转向第三产业, 而一些较落后的工业地区不具备强的产业就业竞争能力。从过滤后的结果分析, 我国各省市第二产业就业竞争之间的空间依赖性并不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 各省市应根据自身的情况, 考虑是否应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合作。

分配分量表明专业程度与比较优势是否比配, 一个区域能否发展产业, 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在专业化于比较优势的产业, 同时也应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现专业化, 两者相互依赖, 共同促进产业的发展。为了较好地分析各省市第二产业是否专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以此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本文将分配分量分为专业化或非专业化与优势或劣势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图2中专业化程度越强、越具有比较优势则正值越大。

从结果中可以看到, 安徽、广西、江西、河南、贵州、湖南、云南、吉林、甘肃、陕西、西藏、福建、青海十三个省市第二产业生产技术等有待改善, 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的专业能力, 特别是安徽、广西、江西、河南、西藏、青海等省市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率相比临近省市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经济逐渐发展到较发达水平的过程中, 积极将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 对缓解我国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由于其他省市特别是较发达省市第二产业的专业性较强, 能吸纳一定的劳动力, 但较发达省市第二产业就业率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 产业结构得到升级, 第二产业劳动力逐渐转移到第三产业。宁夏、重庆、四川等省市第二产业就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且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这些省市积极发展第二产业, 增强第二产业生产技术等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

3.第三产业就业的过滤前后偏离份额对比分析。

产业结构的升级一方面能体现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为劳动力向更高一级产业流动提供了条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第三产业需求也越来越大, 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率经过一个先增长后下降的过程后, 劳动力逐渐转移到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就业情况不仅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更能发现产业之间的就业问题。本文对过滤前后我国各省市第三产业就业增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再进一步分析各省市第三产业专业化与比较优势的情况, 根据公式 (5) 和 (8) 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从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来分析, 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五省第三产业就业所受影响最大, 主要体现在全国经济增长所增加的就业量占总就业增量的份额较大, 而其他省份受其影响相对总就业增量的份额差异不大。与第二产业不同的是, 所有省市第三产业结构对就业都具有促进作用, 但并不是所有省市第三产业就业都主要受产业结构的影响。这种差异一方面表现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如北京、广东虽然处于我国较发达省市的行列, 相比其他较发达省市地区产业结构对第三产业就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 而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等省市产业结构对第三产业就业的起主要的推动作用, 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有利于北京、广东两地区第三产业就业的增加;另一方面, 我国其他地区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差异, 如四川第三产业结构对就业的优势最大, 而西藏最小, 且还表现为较落后地区第三产业就业差异较大, 如青海、宁夏、西藏等第三产业结构优势较小, 而新疆、山西第三产业就业主要依赖于产业结构。

从结果中可以看到除了北京、广东、山东等省市外, 我国大部分省份第三产业就业相对临近省份缺乏竞争优势, 特别是一些较发达地区第三产业竞争优势也不明显, 如天津、上海、江苏, 这说明我国各省市第三产业需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创新、培养优秀人才, 提高第三产业就业竞争力, 从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但其他较落后省份不同的是贵州和云南两省第三产业就业竞争优势较明显, 第三产业就业量主要依赖于竞争力优势, 这两个省在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 应尽可能提高产业结构优势, 平衡产业结构与竞争力之间的协调发展, 特别是云南省, 没有将其专业性表现在较强的比较优势产业上。其他省份也同样应采取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协调发展的战略, 一个区域只有将其产业专业性表现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时, 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产业就业量。总的来说, 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量表现为较发达地区增量较大, 而较落后地区增量较小, 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并没有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到第三产业。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偏离份额Esteban空间模型和不同区域就业数据间的空间自相关性, 本文从产业就业与区域就业两方面结合分析我国就业区域差异性,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就业区域差异性主要变现为两方面:

第一, 我国各省市三个产业就业量存在很大差异, 且这种差异在不同产业之间表现也不具有同一性。全国经济增长对经济较发达省市的第一产业就业影响程度远小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第一产业结构对产业就业推动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而经济较落后省市如东北三省、西北地区、内蒙古等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推动作用或转移速度非常慢;第二产业就业受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最大, 较发达地区第二产业结构优势明显强于其他省市, 对就业量的增加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而其他大部分省市第二产业结构不能满足第二产业的发展, 而竞争分量和分配分量显示, 除了沿海发达省市以外, 其他大部分省市的第二产业具有较强就业吸纳空间, 但没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优势第二产业;与第二产业不同的是, 第三产业结构、就业竞争能力对就业的影响差异不完全表现为经济较发达地区与较落后地区两部分, 北京、广东受产业结构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远小于其他发达省市, 四川、新疆、山西其第三业就业主要依赖产业结构的推动作用, 而其它地区产业结构优势不明显, 北京、广东、山东其第三产业就业竞争力明显强于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

第二, 我国各省市与其临近区域的三产业就业空间依赖关系也存在很大差异。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省市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空间依赖程度大, 呈现出空间正相关关系, 而沿海发达省市第三产业就业呈现出较小的空间负相关关系, 各省市第一产业就业空间依赖程度小, 主要依赖自身地域和资源发展第一产业就业。

依据上述有关三产业就业差异研究结论, 本文对各省市促进就业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 应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 以促进产业化的推进, 加快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不同省市应结合当地地域和资源优势, 调整好作物的结构, 以高产、高质和高经济效益为指导方针,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 提升优势产业;同时应强化各种惠农政策, 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鼓励农业科技创新,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发展产业集群经济[4], 以此加快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第二, 推进工业化程度, 不断优化第二产业产业结构, 增强第二产业就业竞争能力。目前, 我国大部分中小城市第二产业仍为经济发展的主体, 处于向第三产业过渡时期, 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 第二产业具有很大的就业空间[5]。因此, 应加大改造传统产业、深加工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加强各省市产业链之间的合作, 不断提高产业就业吸纳能力。我国经济较强的省市第二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优势, 对就业吸纳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些省市在促进第二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应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 且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具有推动作用。所以, 政府应加大教育投资结构和力度, 促进职业教育和职工在职继续教育发展, 健全各类培训机构和完善培训体系, 提升工人技能工作水平, 提高失业者再次获得就业机会的可能性。

第三, 坚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第三产业成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是必然的趋势, 同时也必将成为我国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经济较落后省市需要大力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优势产业, 加快向第三产业结构升级, 吸纳更多的就业量, 而尽管沿海较发达省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较快, 但其第三产业仍然有很大就业空间, 这些省市应努力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政府需加强对服务业政策支持, 加大财税政策的力度, 实行低息低税政策, 并加大资金投入, 鼓励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服务业。

摘要:本文利用动态偏离份额Esteban空间模型与空间过滤法, 对全国30个省市各产业就业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各产业就业存在很大差异, 经济较发达省市的第三产业劳动吸纳能力相对其他省市较强, 其第二产业就业吸纳能力有待提高, 而我国其他大部分省市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 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相对较高;我国各省市与临近区域三产业就业的空间依赖关系也存在很大差异, 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省市第二、三产业就业呈较强的空间正自相关, 而经济较发达省市的第二产业成较强的空间负相关, 第三产业就业空间自相关性不强。

关键词:区域就业,产业结构,偏离份额Esteban模型,空间自相关

参考文献

[1]Griffith, D.A.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Spatial Filtering:Gaining 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ory and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J].Eigencector Selection Criteria, 2003.

[2]Gian Pietro Zaccomer.Pamela Mason.A new spatial shift-share decomposition for the regional growth a-nalysis:a local study of the employment based on Italian Business Statistical Register[J].Stat Methods Ap-pl, 2011.

[3]Matias Mayor.Ana Jesus Lopez.Spatial shift-share analysis versus spatial filtering:an application to Span-ish employment data[J].Empitical Economics, 2008 (2) .

[4]马箭, 程伟波.认同视觉下的毕业大学生求职消费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 2010 (6) .

美国也有难就业专业 第4篇

1.普通科学

毕业未就业率:49%

从兼职/实习直接变为正式职员概率:18%

跨专业就业概率:82%

2.电台/电视/电影制作

毕业未就业率:48%

从兼职/实习直接变为正式职员概率:27%

跨专业就业概率:73%

3.社会科学

毕业未就业率:48%

从兼职/实习直接变为正式职员概率:16%

跨专业就业概率:85%

4.健康科学

毕业未就业率:47%

从兼职/实习直接变为正式职员概率:17%

跨专业就业概率:83%

5.运动科学

毕业未就业率:47%

从兼职/实习直接变为正式职员概率:31%

跨专业就业概率:70%

6.医疗管理

毕业未就业率:46%

从兼职/实习直接变为正式职员概率:12%

跨专业就业概率:88%

7.戏剧艺术

毕业未就业率:46%

从兼职/实习直接变为正式职员概率:20%

跨专业就业概率:80%

8.刑事司法

毕业未就业率:46%

从兼职/实习直接变为正式职员概率:12%

跨专业就业概率:88%

9.艺术

毕业未就业率:45%

从兼职/实习直接变为正式职员概率:20%

跨专业就业概率:80%

10.人类发展与家庭学

毕业未就业率:45%

从兼职/实习直接变为正式职员概率:25%

跨专业就业概率:75%(宁良凌编译自美国《福布斯》)

美国各专业就业分析 第5篇

2.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3. 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

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

5. 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

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7.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华盛顿大学

8. 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

9.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歇根大学

美国各专业就业分析 第6篇

2.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歇根大学

3.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4. 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5. 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

6. Georgetown University 乔治城大学

7.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9.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

美国传媒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第7篇

摘要:全球传媒热造就了美国大学传媒专业申请的热潮,也开辟了广阔的传媒专业就业前景,也使拥有“海归”背景的传媒类优秀人才的待遇水涨船高,甚

至达到了年薪数十万元以上的水平,成为“金领”阶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大学传媒专业就业情况:小马过河全国免费电话咨询:400-0123-268!

以传媒类专业的五大类别划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

1、新闻类传媒:

职业方向:可以进入各大中小型报纸和新闻出版社工作,也可以从事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工作。此外,还可以在广告、公关、出版等领域工作。

2、营销广告类传媒:

职业方向:既可以在政府部门也可以在私人企业从事工作,其从事的工作内容包括消费者营销、销售、品牌经理、广告设计、广告执行、营销咨询等。

3、大众传媒类

职业方向:可以成为一个专业的公关人员,在企业、政府、社区、教育机构、酒店、医疗福利机构、文化交流组织等行业找到理想的工作。

4、媒体发布类

职业方向:将具备专业的创造才能和技能,未来的职业包括摄影、编辑、数码编辑、音效处理、互动游戏设计、光盘媒体制作、网络设计等。

5、创作表演类职业方向:将具备专业的创造才能和技能,未来的职业包括创造性导演、艺术导演、导演、脚本写作、摄影、编辑等。

小马过河国际教育

美国大学传媒专业就业方向很广,而且美国大学就读传媒专业的优势:美国是全球传媒领域的“超级大国”,是传媒人士向往的镀金圣地。想要获得更

广阔的就业机会,您可以选择美国大学的传媒专业申请。

wuwei@xiao.com

美国各专业就业分析 第8篇

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 而就业增长率却呈现下降趋势。解决就业问题已不能再着重与经济增长, 而应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就业。研究各地区城镇的不同行业就业情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能判断各行业的优势与劣势, 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有着重要作用。

1 各地区城镇单位就业情况综合评价

本文以北京、天津、河北等31个省市的19个行业就业人员工资总数为样本,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 对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原始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 数据的处理与计算利用了SPSS19.0统计软件。

1.1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利用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从众多的原有指标变量中提取出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 这就要求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要求原变量之间应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否则不能运用因子分析。采用计算各个指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以及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等方法来检测因子分析对本文所取数据的适用性。

通过观察各个指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发现, 19个指标 (每个行业算一个指标) 两两之间大多数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检验变量间偏相关行的KMO统计量, 数值为0.773, 大于0.5, 因此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无太大差异, 可知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假设检验的结果, 其概率p接近于0, 由于概率p小于显著性水平, 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 可见球形假设被拒绝, 因此19个指标间并非独立, 取值是有关系的, 适合作因子分析。

1.2 主因子的确定

根据各个因子解释原有指标变量总方差的情况, 我们利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 从19项指标变量中提取出主要因子, 通过它们来代替原有指标变量所含的信息。先计算因子方差贡献情况, 计算出公因子方差比, 公因子方差比指的是按照所选标准提取相应数量主成分后, 各变量中信息分别被提取出的比例, 例如变量 (农、林业) 的公因子方差比是0.564, 即提取的公因子对变量农林业的方差作出了56.4%的贡献。由表可知前两个数据大于54.6%, 其余大量的都在90%以上, 说明提取的因子保留了足够多的信息, 因子分析的效果是显著的。

再由主成分列表分析得出第一个主成分的特征根为11.974, 解释了总信息的63.021%, 第二个主成分的特征根为3.172, 解释了总信息的16.695, 第三个主成分的特征根为1.229, 解释了总信息的6.468, 第四个特征根为0.886, 比1小, 说明解释力度不如直接引入原变量。另外, 提取的3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6.183%, 丢失的信息较少, 用它们来代替原指标变量进行各地区的就业评价是可行的。

1.3 因子的命名

上述得出的3个因子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 否则提取是不成功的, 就是说所得的因子必须是可以命名的。计算3个主因子的因子载荷矩阵并从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 各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并不突出, 不能对因子做很好的解释。因子采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进行因子旋转, 计算旋转后的因此载荷矩阵。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得到相应的因子模型, 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到这些信息: (1) 批发与零售业、交通运输、住宿与餐饮业、信息传输、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科学研究、居民服务和文化体育这几个指标在第一个因子上具有较高的载荷, 这些指标包括了各种公共服务、社会服务业, 我们可以命名为第三产业就业信息因子; (2) 制造业、电力热力、建筑业、水利环境、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公共管理这几个指标在第二个因子上具有较高的载荷, 这些指标包含的是企事业单位, 我们可以命名为第二产业就业信息因子; (3) 农林业、采矿业这两个指标在第三个因子上具有较高的载荷, 这些指标中包含的是一些基础产业, 我们可以命名为第一产业就业信息因子。

1.4 计算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排序

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 通过系数矩阵将提取的主因子表示为各个变量的线性组合, 求出得分函数。根据各因子得分函数, 计算出因子得分, 再以各因子特征值所占权重为权数计算各省市的综合评价得分。根据总得分, 对31个省市就业情况进行排序。由于数据收集的时候, 西藏的居民服务业数据缺失, 最后结果不算西藏。排名靠前的是北京、广东、浙江、上海这些城市, 排名靠后的是青海、宁夏、甘肃这些城市。这些基本符合我们所大致了解的情况, 由此可见此评级还是比较可信的。

2 总结

运用因子分析对各省市城镇就业人员工资进行评价, 可以侧面反应该省市的产业结构是否完善, 能否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促成就业情况的更好发展。同时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第三产业就业因子权值为0.5182, 虽较前些年已经有所提高, 但是距离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高达70%以上还有很大差距, 说明我国应继续发展第三产业, 开拓各种公共服务, 社会服务化, 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扩大就业。

摘要:对各地区城镇的就业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从而为各地区长期就业规划提出有利建议, 选取的是全国31个省市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上关于19个不同行业的就业人员工资总数作为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计算各省市的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从而得出综合排名, 客观分析各地区城镇的各行业间的优势与劣势。

关键词:就业情况,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宋焕斌, 孙鸿鹏.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经济实力比较[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7, 12:72-80.

[2]王琳, 张清清.因子分析模型在政府环境绩效审计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 2012, 3:83-85.

[3]叶依广, 何伟.江苏省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及其差异因素的主成分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5 (4) :95-99.

美国各专业就业分析 第9篇

1、物理学属于好出国的专业,各大美国研究生院物理人才短缺,因此也比较容易获得奖学金。但是物理专业学生出路堪忧。学习理论物理的优秀学生,如果数理基础很好,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选修些金融课程,毕业后可以去金融机构作数量分析,年薪可达15万至30万美元。如果想钻研学术的话,物理学教授一般都需要1至2轮博士后经历,还要有学术界的人脉,过硬的研究文章。物理学一些领域的学生还可去GE等公司的基础研究部门,年薪7万以上。

2、化学也是好出国的行业。就业前景在美国相当不错。其中,有机化学最容易进大的制药公司,如辉瑞、礼来等,博士毕业起薪可达8万至9万美元,硕士起薪约5万至7万美元。但是有机化学比较对身体有害,同时为了去好的制药公司,读书期间要注意积累很多技能,如写作、语言,参加行业学术研讨会,认识行业内人士等。分析化学同样可以去制药公司,分析仪器公司等。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就业稍微窄些,但是化学整体上不错,因为化学化工产业比较成规模,有很多大公司需要化学人才,如杜邦、陶氏化学、GE、英国石油、壳牌、爱克森美孚等。

3、数学比较好出国,而且就业前景很好,将来可去金融、保险、银行、地产、信用卡、制药等行业,博士年薪在8万至15万美元以上。优秀的数学博士很多可以不用做博士后就直接做助理教授,一切在美国都是供求关系决定的。

4、统计就业前景好,可以去制药、咨询、金融等行业,硕士年薪在6万至8万美元以上。

5、生物科学出国容易,但是就业机会水深火热。首先是研究手段原始,体力成分多,其次是功课非常繁重,每周几乎要工作70个小时才能出成果。生物硕士很难找工作,博士都要先做工资低并且没有保障的博士后(年薪3.6万至4.8万美元)之后才可能去公司或者做教授。多数中国学生都缺乏对生物学的了解才走上这条路的,即使是美国优秀学生,从博士毕业到教授一般都要努力很多年。有些顶级生物专业的博士毕业后,能进知名咨询公司,如麦肯锡、BCG,但是这绝对只限于麻省理工、哈佛等少数几所大学。

6、计算机与电信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很多,多数就业形势都不错,如软件,网络,硬件,芯片,无线通信等,即使是很理论的行业,就业前景都不差。IT业是成熟的规模行业,可吸收大量优质人才。一般博士毕业多数去大公司做科研,年薪10万美元。硕士毕业做开发人员的多些,年薪5万至8万美元。IT业仍然是美国理工的主流,麻省理工本科与研究生里,50%是ECE专业,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7、工程。学习工程的学生,多数在美国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其中,生物医学工程,电信/计算机工程,工业与制造工程,机械工程,化工,石油比较好就业,而土木,材料,核能,航天等比较难就业。美国基础建设项目很少了,而核能,航天等专业有国籍的限制,这些专业的学生多数靠自己的工程与计算机背景找到了与IT相关的工作。美国顶级的工科学生有时候不一定会做工程,而是选择做工业投资,风险投资,发明投资之类的,收入会高很多,可达15万美元以上。

8、医学。国内学医学的学生很幸运,美国没有本科学医学的,国内的医学本科他们承认为医学博士。而中国临床医学学生多数来美国读生物科学,边读博士边考美国的医学从业考试,考过了就可以从实习医生做起,最终如果能成功,医生的收入是非常高的。顶级的外科医生年薪可达50万至80万美元,普通的内科医生约 15万美元。

9、教育学是非常难找工作的行业。

10、心理学学生主要走学术道路,要成为心理专家,需要非常高的语言能力。

11、经济学就业前景不错,中国社会比较尊重经济学家,回国做教授工资比别的专业高一大截,甚至几倍。

美国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第10篇

雇主喜欢美国经济学专业毕业生

根据美国大学和企业雇主联合会的统计,xx年美国雇主最喜欢的专业是经济和商业,此外还有会计、电子工程以及机械工程。除了银行业和保险公司外,经济专业的学生还受到公共设施和零售企业的青睐。

贝克教授说:学生们最终发现,雇主雇用经济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成本要比雇用MBA毕业生的成本低得多,因而经济学专业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不过,相对于电脑和工程学,经济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水平还比较低,第一年的年收入大概是4.3万美元,而电脑和工程专业则是5万美元。

全球化吸引更多的人学经济

美国各专业就业分析 第11篇

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上,点开各大招聘页面看,市场营销专业营销人才的招聘占据了90%还多,并且招录的条件都不是很高,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学历的要求,只要能够吃苦耐劳,只要能够抵住高压的工作绩效,只要能够坚持就可以成为营销的一员一样。因此很多学生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误区,说是出国留学出国读书学习营销学不到什么,但是这样条件的人员不是真正的市场营销专业营销人员,只能够被成为卖东西者。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可以比较下美国公司的营销手段,看看肯德基、麦当劳以及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以及目前的占有率,就可以知道我们所谓的营销和美国差距有多大,当然国内也有少量的公司的营销手段以及理念比较好,但是没有成为主流。

2、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发展的方向

市场营销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一定是偏向于那些掌握先进跨国思维理念的人才,由于我国国际化的趋势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合资以及全资控股等类型的公司将在中国迅速发展,能够拥有熟练的英语沟通交际能力,具有中西方文化思想以及海外经验的人必将成为营销行业的中流砥柱。因为出国留学到国外学习的是一种理念,锻炼的是一种能力,掌握了这种能力以后回国就业面也将比较宽松。根据内外市场发展的情况来看,奢侈品营销人员、时尚品牌营销人员、房产营销人员、汽车营销人员以及保险营销人员发展比较强劲,但是这几个行业的人才在国内的发展正是处在一个转型的时代,人们对这几个行业的观念也逐渐扭转,这几个行业的从业者从以前的单纯的销售人员逐渐发展成为一些营销咨询师,对客户的一些需求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并且为客户提供高端的购买咨询服务。

3、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潜力

有关营销专业人才的薪资毫无疑问会高于其他行业,营销行业的薪资的终极体现是多劳多得,也就是说和自己的付出是成正比的。在美国,每年的职业排名前五的都会有销售,而且市场营销售人才每年都是紧缺人才。可以说,销售人员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是巨大的,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各种企业各种行业对销售都日益重视,因为竞争会更激烈,新的商业模式也促使销售工作更加重要,直销,分销,网络,广告......可以说,营销无处不在,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前景很好,因此学习营销专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会出现没有工作的情况。

各专业的就业方向 第12篇

1、财务工作。包括会计、出纳等。工作比较稳定,相对清闲,但是工资未必会很高。而且从事具体财务工作的人,更多的是看经验,刚入职待遇不会太好,随着经验的积累会越来越吃香

2、审计。很多财务制度健全的单位都有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另外会计事务所也主要从事审计工作。待遇会比较好,而且被财务部门供着,但是忙季会很忙,尤其在事务所,容易对身体造成慢性损耗

3、税务。可以去各级税务机关。税务也属于被供着的单位,任何单位都不敢得罪税务,当然,税务知识本身比较繁琐,想进税务机关,需要对税务知识有全面的了解,而且如果在基层的税务所,会很忙

4、金融机构。比如银行、证券、保险业。这个不用多说了,待遇很好,但是压力会很大。

5、统计。很多单位的统计工作都由财务人员来做,一般都是财务人员兼职

2、国际商务专业就业方向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中外合资企业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和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解决处理国际贸易业务工作中具体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了解有关经济法规和各主要国家、地区的贸易政策;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职业能力:(1)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了解有关经济法规和各主要国家、地区的贸易政策;(2)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3)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从事国际贸易的业务工作;(4)了解涉外经济法规和主要国家地区的贸易政策。(5)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业务拓展能力。

3.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口语、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学、财政与金融、会计学基础、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法、谈判与技巧、市场调查与预测、公共关系学。

4.专业特色 一)是体现职业特色。我们在专业建设中明确以培养职业应用能力为主线,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框架,对该专业学生优劣的评价不只是局限于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多地是看他们职业能力是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获得东海学院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多张职业资格证书(外销员资格证书、国际贸易操作能力证书、国际贸易单证岗位技能证书、上海市岗位资格证书)二)是外语特色。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要进行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等均需要用外语来完成。因此,本专业学生提出更高的外语要求,要求部分学生达到英语四级。

5.主要实践环节 外贸公司、中外合资企业及工商企业外贸部门认识实习,海关、商检、海运等业务认识实习、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实习,单证检验、制作业务岗位实习,报关业务实习,计算机操作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系统操作实习,外贸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实习,商务谈判业务实习。

二、参考专业方向 进出口业务单证,商务谈判、进出口商品检验、国际投资与国际市场业务。

上一篇:满族的传统风俗作文下一篇:中心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