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下词语理解教学设计

2024-07-08

人教版三下词语理解教学设计(精选8篇)

人教版三下词语理解教学设计 第1篇

2016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词语理解

(整理自教师用书,考点)

1、山中访友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歌唱;作诗词;有节奏地诵读;吟诵玩味。

2、山雨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4、索溪峪的“野”

索溪峪:湖南省张家界著名景点的名称。峪:山谷。蜿蜒:形容山脉、河流、道路弯弯曲曲地延伸。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随:依从。欲:想要、希望。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格:格局。婷婷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年过花甲:年龄已超过了六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

5、詹天佑 干线:交通线、电线、输送管(水管、输油管之类)等的主要路线(跟‘支线’相对),课文指铁路的主要线路。阻挠: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

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轰动:一下子引起很多人注意。文中指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周密:周到而细密。一般指考虑问题、做计划或方案时,想得周到而细密,没有疏漏和错误。文中詹天佑就是一个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做事周密的人。

经纬仪:测量角度用的仪器,由绕水平轴旋转的望远镜、垂直刻度盘和水平刻度盘构成。天文、地形和各种工程测量上广泛应用。竣工:完工。一般指规模较大的工程。

藐视:轻视、小看。课文指帝国主义者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

6、怀念母亲

真挚:(感情)真诚恳切。文中指作者对自己的母亲和祖国都怀着同样的敬意和真诚的爱意。在作者心目中,两位母亲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弃养:婉辞,指父母死亡。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文中指作者因为母亲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无比悔恨,脑海中一直浮现着母亲的样子,在不断自责和愧疚中无法正常入眠。

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文中指作者因为失去了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

薄暗:昏暗。文中指黄昏时候,夜幕逐渐降临,天地间一片朦胧、昏暗。

沮丧:灰心失望。文中指房东太太一直期待着儿子归来,儿子却迟迟未归,心里有种失落感。从中可见母亲对孩子的牵挂,体现了母亲的爱。

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文中指作者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心里感到落寞无依,脑海中一直盘旋着祖国的影子,回忆着在故国的亲人和朋友,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文中指作者想到自己的母亲和祖**亲,心情非常激动,恨不得立刻回到她们身边去,不想在国外停留。

7、彩色的翅膀

碧空如洗:青蓝色的天空像洗过一样的明净。碧空:青蓝色的天空。矮墩墩:形容矮而粗壮。

信号:用来传送消息或命令的光、电波、声音、动作等。信号兵指担任观察或传送信号的战士。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课文指作者想搞清小高纸箱里的秘密。

瓜秧拖蔓:瓜秧的茎蔓已经开始拖爬了。秧:植物的幼苗。人工授粉:用人工的方法,把植物花朵雄蕊的花粉传授到雌蕊上去,使它结果。

精灵:机警聪明。本课指蝴蝶等昆虫,这是岛上战士对这些昆虫的心爱的称呼。

8、中华少年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立地顶天:也作“顶天立地”,诗歌是为了押韵而变换。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蹒跚学步:学走路时,摇摆不稳的样子。强悍:强壮勇猛。

阳关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来指通行便利的大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艳阳天:指明媚的春天。

9、穷人

呼啸:文中形容海风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说明寒风猛烈。抱怨:埋怨。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受:承受。魁梧:(身体)强壮高大。倒霉:遇事不利;遭遇不好。忧虑:忧愁担心。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刻骨铭心:铭,把文字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毛票:口语,就是面值一角的人民币纸币。攥:握。一如既往:跟过去完全一样。瞥见:一眼看见。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11、唯一的听众

白痴:病,患者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轻者语言机能不健全,重者起居饮食不能自理。课文中形容“我”没有掌握拉小提琴的技术,是对“我”的打击。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声望: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12、用心灵去倾听

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

密语:秘密的通信用语。为了保密,通常用数字、字母、单词等代替真实的通信内容,也叫暗语。谋面:彼此见面,相识。

13、只有一个地球

晶莹:光亮而透明。文中指地球的外表光亮而透明。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矿物: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大部分是固态的(如,铁矿石),有的是液态的(如,自然汞)或气态的(如,氦)。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滥用:胡乱或过度地使用。文中指胡乱或过度地使用化学品。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文中指自然资源被破坏及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最终使人类无法生存下去。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麋鹿: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体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性温顺,吃植物。原产我国,是一种稀有的珍贵兽类。

滋润:增添水分,使不干枯。文中不仅指河流解决了我们的喝水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能够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遗灰:遗留下来的痕迹。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文中用婴儿对母亲的留恋来表明印地安人对这片神圣土地的热爱和眷顾。

16、青山不老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17、少年闰土

其间:那中间。其,那。本课指西瓜地里。

祭祀:节日或每逢祖先生辰忌日,人们向神或祖先献供品,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迷信的人利用五行相克相生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闰土五行缺土,所以起名叫“闰土”,表示五行齐全。

许下愿心:即许愿。讲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也借指事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

装弶:弶,捕鸟的用具。装弶,就是把弶装置好,用来捉鸟。竹匾:一种边较浅的圆形竹器。秕谷:干瘪的谷子。潮汛:一年中定期来的大潮。

跳鱼儿:指弹涂鱼,体长约10厘米,稍侧扁,浅褐色,栖息于海滨滩涂,常出水跳跃,上陆觅食,可食用。我国南北沿海都有出产。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殡仪馆:供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失声痛苦: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力拉的车,主要用来载人。也叫人力车。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硼酸水:一种用于消毒防腐的外用药水。

19、一面

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在课文里有鲜明的意思。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莽撞: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摩挲:用手抚摩。颓唐:精神不振作。打眼:引人注目。憎恶:憎恨,厌恶。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20、有的人 ①“有的人”: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②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③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④骑:生动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态。

⑤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21、老人与海鸥

褪色:布匹、衣服等的颜色逐渐变淡。文中指老人的衣服因穿的时间久而颜色变淡。撮:吮吸。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歇落:文中指海鸥停在老人的帽子上休息。

滇池:滇池位于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称滇南泽,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守灵:守在灵床或灵位的旁边。漩涡: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橱柜:放置餐具的柜子。

储备:储存起来准备必要时用。课文指松鼠把粮食储存起来准备过冬时吃。

哭笑不得: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蹿:向上或向前跳。

垫窝:文中指松鼠把手套、头巾等铺在自己的窝里。

23、最后一头战象

威风凛凛: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泣不成声:哭不出声来。形容十分悲痛。泣,小声哭。唏嘘: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膨胀:由于温度增高或其他原因,物体的长度或体积增加。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浴血:形容战斗激烈。搏杀:搏斗,奋力杀敌。

箐: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

24、金色的脚印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25、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26、月光曲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课文中指优美的琴声让兄妹俩听得入迷,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苏醒:昏迷后醒过来。课文中指穷兄妹俩从美妙的音乐中回过神来。

27、蒙娜丽莎之约

交涉: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课文指美国和法国两个国家商量关于《蒙娜丽莎》这幅画放在纽约展出的事情。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仔细体会。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转瞬即逝:瞬,一眨眼,转眼;逝,消失。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璀璨:形容玉石的光泽鲜艳夺目。课文指《蒙娜丽莎》的光辉像一颗明珠那样鲜艳夺目。

28、我的舞台

溺爱娇宠:指过分娇惯宠爱自己的孩子。

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身段: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各种舞蹈化的动作。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人教版三下词语理解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检查背诵课文情况,能够熟练默写句、段、篇。

3、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继续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4、继续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找出以前搜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过程】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进行复习

1、展示自己以前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知道了小燕子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一篇课文《燕子》。

二、再次回顾并了解文章脉络

1、小组合作复习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⑵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⑶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3、集体交流。

(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复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写什么?

(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

“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

4、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⑴出示本课生词:

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⑵出示生字:

“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四、复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讲什么?

(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

(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

(活泼、可爱、机灵)

6、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7、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

(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8、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9、“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检查复习背诵课文情况

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

(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照子──燕子的飞行利停歇的顺序。)

自由背诵。

集体背诵。

指名背诵。

六、出示复习题,进行复习

1、拼一拼,写一写。

zēngtiānyǎnzòuyīnfúdàngyàng

zanmeidaotianjuhuilüèguò

2、比一比,组词语。

掠()尖()偶()圈()

谅()尘()遇()倦()

3、想一想,填一填。

()的春天()的燕子()的柳丝()的羽毛

()的细雨()的花()的尾巴()的翅膀

4、抄一抄,写一写。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比喻句:

5、课文你最喜欢哪些句子,把它们摘录下来。

6、发展练习。

追赶风筝的孩子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只见两个孩子在猛追着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的风筝。

“你俩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哈哈大笑着(挖苦、嘲笑)这两个孩子。

“对,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上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空中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翅膀的变化,并(精心、细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连续、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降生、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人,正是20多年前猛力追赶飘荡在高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⑴在文中的括号里为短文选择正确的词语。

⑵“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现实。”这句话中的“科学的幻想”是指?“变成了现实”是指?

⑶读了这篇短文,你读懂了什么?

⑷如果你是当时的过路人,你会对兄弟俩说些什么?

7、课后能力拓展:

课文描绘了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小燕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学习描写小燕子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吗?

《燕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

本课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词语、个别句子、练习题)和描写燕子的古诗,磁带、录音机。

2、学生:

预习本课,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准备,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对春天景物特点的了解,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

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教学时应把学生引入情境。我结合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对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特征和美丽。还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受光彩夺目的春天,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在朗读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大意。再读,让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当学生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展现课文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轻松优美的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过我本人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美景中去。最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教师给予指点和解说。

比如,抓住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读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比如,指导朗读春天一段,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第一自然段是从近处看到的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最后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学中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学活动导入新课1、谈话:

当我们度过愉快的寒假,重新回到教室,回到学校,春天也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2、导入(播放《小燕子》):

有人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啊,在春天这多姿多彩的图画中,怎么可以想象会没有燕子呢?今天,让我们伴着这美好的春光,一起走进有了燕子的春天,去欣赏美丽的燕子,去品读描写燕子的课文。1、学生自由发言。

2、随着教师生动的描述,走进春天,想象春天的生机盎然,听着音乐调动起情绪。

观察挂图,初读课文1、出示本课挂图。提出观察要求:

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按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顺序说一说。

⑵观察图中燕子的不同形态,同桌交流。

2、小结学生回答情况,板书课题。

3、提出初读要求:

图文对照,看文中哪些内容能在图上找出来。1、学生根据要求观察图画,并作答。

2、听教师评价,明确本课课题。

3、根据要求初读课文,作答,相互补充。

再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1、教师个别指导。

2、分段检查朗读情况,指导读好下面词和句子(小黑板):

⑴俊俏、吹拂、聚拢、掠过、偶尔、荡漾。

⑵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1、合作读书,互相指正,练习把课文读顺。

2、练习了解自己的朗读情况。

品读欣赏,多元感悟1、你喜欢文中的燕子吗?为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内容,相机指导朗读。

⑴评议。

⑵小燕子为什么要“赶”?赶上春天了吗?春天来得有多快?(指导根据“才”“赶集似的”体会春天在细雨、微风中是怎样来的。)

⑶指名读三四段,评议。

第四段中为什么不用“根”而用

“痕”?

3、读了课文,你认为课文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4、总结,再次放歌曲《小燕子》。

1、结合思考问题,学生自主谈想法。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男女生配合读:

(男)一身……

(女)乌黑光亮的羽毛……

4、练习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5、指名读,想象光彩夺目的春天和在春光中飞舞的燕子的情景。

6、听读,评议。

7、体会“痕”的准确美妙。

8、思考并作答。

9、随着音乐,听教师总结。练习朗读播放音乐。随着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推荐方法,背诵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巩固识字,指导书写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

根据情况重点指导学生提出的难字:

“增”、“稻”、“偶”的笔顺。“聚”、“漾”的结构。

学生读生字。

提出难记难写的字。

抄写难写的字,自己记忆书写其它字。检查、背诵课文1、个别指导。

2、放音乐,师生同背。

1、小组练习并检查个人背诵情况。

2、随着音乐背诵课文,体会情感。扩展阅读燕子总是跟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喜欢描写燕子,你知道哪些描写燕子的古诗?

教师出示收集的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读古诗,勾出描写燕子的诗句。布置作业观察作业:观察燕子,写一段话,记下自己眼中的燕子。

书写作业:抄写词语。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选词填空。

【补充诗句】

《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板书设计】

外形俊俏

燕子飞行轻快

人教版三下词语理解教学设计 第3篇

一、借助生活积累, 在唤醒回忆中理解内涵

经验是认识的门径, 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中介, 可以帮助学生唤醒原有认知结构的思维, 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回忆, 容易沟通词语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与原有经验融合, 轻松地推知词语的意思。

比如指导理解“净角”一词。

师: (出示“鹅的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的, 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净角”是什么意思?

生1: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

师:你们见过“净角”吗?能具体说说“净角”的样子吗?

生2:我在电视里见过净角, 都是由男子扮演, 他也叫花脸, 脸上的画面很夸张, 色彩很浓重。

师: (点点头) 你能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还有谁想说说?

生3:我也在电视里看见过“净角”, 走路大摇大摆, 性格豪放。

生4: (紧接着) 而且说话声音很大。

师: (赞许道) 你们真棒, 你们能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 你们的发言内容就是对“净角”最好的诠释。白鹅像净角出场的步态, 你们喜欢吗?把你们的喜欢之情通过朗读传达出来。

(生齐读句子。)

这里, 如果教师直接把“净角”的意思解释给学生听, 学生得到的只是抽象的意义, 难以有具体的形象。学生虽然知道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但不一定能深刻理解它的内涵。教师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 激活已有表象, 唤起他们的记忆, 使他们对词语进行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和情态, 深蕴在词语的内在含义作用于学生的大脑, 激起了学生对词语鲜明的“内在视像”, 丰富了词语在学生头脑中的视像, 词语丰富的内涵也就被学生形象地理解了, 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净角”出场形容白鹅步态的从容, 在从容中显示出白鹅不可一世的傲慢。

二、联系具体语境, 在上勾下联中领悟含义

语言文字组成的语句至少有三重含义:一是字面意义, 即词语的本义和通常使用的语法体现出来的意义。二是文体意义, 即这个语句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体现出来的意义。三是语境意义, 即这个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之下的特定含义。歌德说过, 会读书的人, 一只眼睛看纸面的文字, 另一眼睛看纸的背后。正确理解词语不但要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 而且要理解词语的含义、言外之意。汉语语法的特点是“意合”, 极具灵活性。这就决定了要正确理解词语, 必须根据特定的上文或下文提供的语义场, 勾前联后, 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比如“三眼一板”词语教学。

师:认真阅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白鹅吃哪几种食物?

(生读后纷纷举手, 师指名让生回答。)

生1:鹅吃的是冷饭,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 一样是泥, 一样是草。

师:谁能说说鹅吃饭的顺序?

生2:鹅是先吃一口冷饭, 再喝一口水, 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师:鹅吃的东西能少吗?顺序能打乱吗?这种吃饭方法就是文中的哪一个词语?

生: (齐答) 三眼一板。

师:“三眼一板”原来的说法是“一板三眼”, 原指京剧里的一种板式, 文中指什么?

生3:文中指做某种事不打乱顺序, 譬如白鹅吃饭, 它先吃了一口饭, 倘若水放在远处, 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 饮一口水, 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文中用“三眼一板”形容鹅吃饭的刻板, 不懂得变通。

这样把词语的理解与课文内容的理解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上勾下联, 揣摩词语的真正所指, 使学生深刻领悟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三、通过增删调换, 在比较揣摩中体会情意

词语理解的过程实际上是大脑对形象加工的过程、描述的过程。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 由于缺乏直观理性的认识, 以致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有比较才有鉴别, 对课文中一些一时难以理解的词语, 可以通过比较, 反复琢磨, 培养语感, 达到“意会”。比较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 删词比较

删词比较, 就是删去课文的关键词,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在比较中揣摩关键词语运用的精妙, 掌握词语表达的意蕴, 体会词语表达的情意。例如“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一句中的“高傲”一词的教学。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平常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高傲”这个词?学生领会了“高傲”原指极其骄傲, 自以为了不起, 看不起别人, 用来形容骄傲自满、自高自大的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去掉这个词, 句子有什么不一样?用在这里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通过比较揣摩, 学生体会到文中“高傲”一词的深刻内含, 把作者明贬实褒白鹅, 愿意像堂倌一样伺候白鹅, 对白鹅极其喜欢之情几层意思都表现出来。

2. 换词比较

换词比较, 就是采用调换课文中的词语,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敲, 品味语言, 理解词语。比如“因为附近的狗, 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 每逢它吃饭的时候, 狗就躲在篱边窥伺”一句中“鹅老爷”一词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这句话中的“鹅老爷”换成“白鹅”, 再与原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学生通过比较, 就会发现用了“鹅老爷”一词明贬实褒, 体现了作者对白鹅的亲昵,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白鹅怀着无比喜爱的深情。

扎实的词语理解 成功的阅读教学 第4篇

而词语理解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符合词语的特点、学生的感性思维的特点,及他们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都是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词语的关键。当前的课堂教学,一提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学生就会条件反射地去查工具书及有关资料。这显然是一个误区。因为这样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理解词语方法不正确,学习词语缺乏趣味,而且影响学生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学生没学过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查字典理解词意;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而字典中查出的解释到了句子中有时不一定适合,甚至还会弄巧成拙。所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是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意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对他们日后的再学习也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依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呢?

一、联系上下文词句,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

一些新词在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读,边读边思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比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孪生”一词,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也差不多。”先让学生读上面这段话,学生就很容易懂“孪生”一词,否则一味地讲解只是画蛇添足。因此教学中我们通过这方法可以使学生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

二、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来理解词语

语句间关系错综复杂,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副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更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掘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比如试卷中一篇阅读短文《盖叫天》里有这样一段:“他知道这样势必会压断演老虎的演员的脚,于是他硬生生地摔在了地板上……”要求学生解释“势必”。为此,我重点引导学生从事件情节的发展来看,让他们读懂前后句子的关系。我先让学生表演武松打虎时的场面,在“盖叫天”摔下去时我顺势解说“这样势必会影响他的脚”,再问学生时他们都知道:“势必”就是“这种形势肯定”的意思,就是“必定”的意思。当然一些看似简单的词语若能深入挖掘,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更能收到很好的阅读效果。

三、联系上下文故事情节发展来理解词语

有些应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他们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无论这个词是在故事开头或某一段的开头还是结尾,是起统领、过渡还是总结作用,都应利用故事发展来理解词语。《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写到“司马迁发愤写作”,学生对“发愤”感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如何真正把握呢?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司马迁为了替一位将军辩护,遭受了酷刑,而又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发愤”了——他忍辱负重,“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个念头支撑着他,他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发愤”的含义。运用这种方法先出示这个词,不详讲,引导学生通过前后文字融汇贯通地体会、一气呵成,这样学生印象更深。

四、联系上下文语句创设的情境理解词语

这类词大多出现在写景、状物或渲染某种场景的课文中,教师能否引导学生真切地进入那情那景中去,是能否理解该词语的关键。如在教《二泉映月》一课的时候,有一个词语学生难以理解。句子是这样的:“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我觉得“委婉连绵”这个词语有一定的特殊性:“委婉”形容声音婉转、抑扬动听;“连绵”形容山势接连不断。在这句话中,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有一定的难度。其一,学生对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理解不全面,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其二,学生对高雅乐曲欣赏的次数不多,兴趣不浓,平时也没有这样的直接经验。针对上述难点,我除了让学生查字典,了解这两个词语的一般意思外,还让他们联系其的语境,揣摩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同时播放《二泉映月》的乐曲,让学生感受起初琴声的委婉连绵,并和后面的高潮部分进行对比,从而加深理解。经过实践,这一教学环节比较成功,效果较好。

人教版三下《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第5篇

1.组织学生认真重复地读,读中感悟

有时教学中会经常涌现一味地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谈感受,这样,把文章嚼得太碎,整堂课师生一问一答太多。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老说:“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这么美的词句,这么美的景色应当让学生通过一层一层的读来感悟,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情绪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2.读写结合,抓准点进行写作训练

人教版三下词语理解教学设计 第6篇

复习目标:

1、能掌握读懂词语的基本方法,利用查字典、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借助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拆拼法等方法,理解文中句子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激发学生理解词语的兴趣,提高品词能力。复习重点:

利用查字典、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借助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拆拼法等方法,理解文中句子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复习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意思。

二、复习准备

学生: 1.从本册课文和语文园地中独立寻找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平时练习中见过哪些理解词语的题型呢?请整理出来。

3、易错题大搜索:在理解词语的练习中,最容易做错的是哪些题型?

教师:课件 复习流程

一、谈话导入:词语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了词语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句子,初步读懂了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词语的理解。

二、温故知新说方法。

1、本学期学习中,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呢?现在就来秀一秀我们的本领吧。谁来说?

2、学生说理解词语的方法,老师随学生发言小结:相机贴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查词典;(这是理解词语最常用的方法)

2、借助近义词或反义词理解;

3、联系上下文;(一些难懂的词语,我们常用这种方法)

4、拆拼法(学生举例);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插图,想象,运用动作等。

三、反馈“学情卡”情况。

1、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方法真不少。还记得这份课前复习单吗?大家很认真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梳理,老师也对复习单中的内容进行了统计。瞧,(出示PPT,)大家整理出来的题型还真不少,谁愿意来为大家读读这些题型。这时,请学生读题型,老师反馈小结:

1、这两种题型完成得很不错。

2、、嗯,这两种题型大家掌握得也比较好,个别同学需要帮助的,课后可以找老师或者同学帮忙。

3、哇,这三种题型需要帮助的人可真不少!看来在这几种题型方面还需要我们花点时间琢磨琢磨。

小结:从刚才的反馈来看,需要进一步指导帮助的就是(手指红色区域的三种题型):(写近义词,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这几种题型。

附:统计表。

理解词语的常见题型

易错的人员

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有何真同学等2人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从文中寻找;从课外找)

有李童同学等 3人 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有孙俪宁同学等 9人 查字典并理解词语。

有杨俊劼同学等11人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有黄炜同学等 18人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有郭凯煊同学等 25人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有薛馨怡同学等23人

4、创设情境:同学们说的这些困难,懒羊羊也遇到了。你们听,它正在哭呢?出示课件(放懒羊羊的录音:(哭),这张复习卷上的题目我都做错了。得了不及格,同学们能不能帮帮我呀?)

(截图出示懒羊羊的复习卷,)哇,这么多词语懒羊羊都不理解啊!那我们帮帮懒羊羊吧!

四、实战训练大比拼。

(一)出示懒羊羊的阅读复习错题卷,短文:

苏老师教数学,对我们要求严格,一丝不苟。有一次,数学测验后,老师把试卷发下来,我溜了一眼分数,还行!顺手把试卷往书包里一塞,早把“改完试卷中的错误一定要给老师看一看”的要求丢到脑后去了。没想到,我这举动早被苏老师看在眼里,她走过来对我说:“你错了一道题,改完了吗?”我漫不经心地回答:“我知道。明天再说吧!”苏老师声色俱厉地说:“马上改,不要让一道错题过夜!”我只好把试卷从书包里翻出来,苏老师站在我座位旁一直盯着我改完,又让我说出错题的病因,才离开我。回家的路上,我心情格外沉重。从此以后我对学习再也不敢马虎了。

1、我能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严格()格外()溜()反义词: 马虎(认真)错误()声色俱厉()

2、按要求查字典填空。

“漫不经心”的“漫” 这里是_________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写出“漫不经心”的意思:

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默读这篇短文,能读几遍就读几遍,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看谁最有收获。

读完了吗?谁来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说,师评价。如:你太棒了,能够一下子抓住短文的中心句理解了短文的大意。

现在,来看第一题,谁愿意为大家读题。

(二)集体交流:

1、第一道题是找近义词,反义词。谁来当小老师教懒羊羊找近义词。(1)学生找到近义词时,找对时,教师可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不对时,可问:为什么?谁有不同意见?

老师点评:看来大家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了不少近义词。

着重要注意溜的理解:说到溜字的近义词,懒羊羊有点不明白,溜走的溜不就是走的意思吗?为什么不对呢?哪个小老师来教教懒羊羊?

(学生:这里的溜字是看的意思,“我溜了一眼分数”,就是看了一眼分数的意思。)

师:你真是个好老师哦!是啊,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有可能不同。所以,有时候,理解近义词还要把找到的词带入句子读一读,检验一下是否正确。

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就帮懒羊羊理解了短文中出现的这几个词。

(2)做反义词练习:师:瞧,这里还有一个词懒羊羊也不理解。知道“声色俱厉”这个词意思的同学请举手,(看来这个词很多同学不懂哦。)谁来帮帮他们,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用拆拼法理解,步骤:找到这个词在什么地方,读这句话。这个词是说什么的?4个字中有你理解的字吗?把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声:声音;色:脸色;俱;都;厉:严厉,连在一起就是:声音和脸色都十分严厉的意思。

师:你理解这个词时用了前面说的——拆拼法。

师:理解这个词,现在知道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和颜悦色,和蔼可亲)2.完成第二题,请一位同学来读题。

(1)请大家赶快拿出字典查查吧,看谁找得快,选得准。查完的同学请举手。这个字字典里有几种解释呢?这个词应该选择哪个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字典里就有(漫不经心)这个例子。)

师:现在你知道漫不经心是什么意思了吗?(学生答)

看来你基本上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让我们联系上下文,看看从短文中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我的“漫不经心”?从这些语句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没把什么放在心上?

(可以找到文中人物的具体描写如:“溜了一眼”、“顺手、一塞”、“ 丢到脑后”等描写,体会、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为:“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说我对卷子中的错题不放在心上。)

师:这样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词语就理解得更透彻。

师:同学们,像漫不经心的“漫”字字典的例子里就有这个词的,我们好选择。如果字典里只有解释,没有举例时,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那就把这几种意思放到词中或句子中读一读,看哪种最合适。)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下面两个句子中都有“漫”字,你能给它们选择正确的解释吗?出示练习:

漫:(1)水过满,漾出来;(2)满,遍;(3)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1、河水漫出来了。()

2、春天一到,漫山遍野都开满了小黄花。()

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两句话,读完与同桌讨论讨论该选择哪种解释。谁来读第一句话,并说说带点字该选哪种解释,反馈,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不对,为什么?该选哪种?

师小结:这样子,我们通过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所以,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手指查字典这种方法)

(三)短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不明白的,可以用哪种方法理解? 学生: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一丝不苟的意思。

苏老师的一丝不苟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说句子,老师画,说完整。学生:还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先查出苟字的意思是马虎,随便,就知道一丝不苟的意思是一点儿都不马虎,随便。

同学们,你们真棒!用自己掌握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教懒羊羊理解了短文中出现的词语。你们听,懒羊羊正在夸你们呢。

懒羊羊:同学们,有了你们的帮助,我学会了不少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呢,谢谢大家啦!

五、设计题目考考你。

(一)教师:是啊,我们帮助别人,不仅能得到快乐,还会让自己学得更扎实。刚才的复习单中需要帮助的同学,你们都掌握了这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了吗?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也来出题目,互相考考对方,好吗?

可以设计哪些题目呢?除了大家整理出来的这些题型外,老师也整理了一下,觉得理解词语的练习,还有这两种题型也很常用。老师读。。。出示归纳有理解词语题型的PPT 理解词语的常见题型

易错的人员 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有何真同学等2人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从文中寻找;从课外找)有李童同学等 3人。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有孙俪宁同学等 9人。查字典并理解词语。

有杨俊劼同学等11人。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有黄炜同学等 18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有郭凯煊同学等 25人。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有薛馨怡同学等23人。选择正确的词语或划去错误的词语。

选词填空,或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二)设计前总动员。

师:瞧,这里有一篇短文,请大家认真阅读短文,从上面的题型中大选择一种,设计一道有关理解词语的题目。给你们五分钟时间,开始!

师巡视,边巡视边指导:认真读噢,让我们比一比,谁出的题目能紧扣短文内容,谁设计的题目家最感兴趣,谁出的题目与众不同。

“你瞧,肥皂泡多美丽,那样绚烂多彩。”

听了人们的赞扬,肥皂泡飘飘然起来。它炫耀地昂起高傲的七彩头颅,向上飘呀飘。

一只蝴蝶飞经它身边时,向它问好,它不理睬。一只小鸟飞经它身旁向它问候,它也装作没看见。

它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公主,它们怎么有资格跟它说话呢。它升呀升„„“啪”的一声,它破了。

于是有人说:“肥皂泡完全是借太阳的光芒才会那样光彩夺目,有啥值得骄傲的?离开了太阳光的折射,它充其量不过是个腹中空空让人不屑一顾的小汽泡罢了。”

肥皂泡听了,后悔莫及,几滴悔恨的泪落在地上。它要从此真正脚踏实地,哪怕只做一滴滋润大地的小水滴。

(三)、展示学生设计的优秀题目。

教师巡视中发现,请设计好的学生准备上来展示。

师:出好了吗?请这几个同学来汇报一下,你出了什么题目。学生自己读题目,教师可随机评点,激励。并注意与学生互动。

老师问全班同学:这道题出得好?老师也觉得特别好。表扬出题的孩子:你有当老师的潜质,你出的这道题对大家积累词语,辨析词语特别有帮助。(针对“写近义词”的题型)

师:今天某某同学有很大的进步,今天他出的题怎么样?是啊,这道题帮助大家积累了词语,他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师:这种题型还挺新颖的。(针对“根据意思写词语或查字典”的题型)师:你真是好眼力,你叫大家理解的这几个词在短文中可是相当重要的词啊。(针对“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题型)

过渡:还有不少同学设计的题目也非常棒,同学们,我们也来做一做,比一比谁做得好噢!请同桌交换考题,开始做练习吧,有疑问的可以请老师帮忙。做完后,交还给同桌批改。开始!

(四)同桌互考,有疑问可以请老师帮忙。

(五)展示学生练习,集体交流。

展示学生练习,师生一起评点。注意选择好中差几个层次的练习进行交流。评点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审题,理解词语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

师:做好了吗?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同学的练习。

1、展示第一份练习,大家说,他做得怎样?(很好)师评价。

2、展示第二份练习,师:这张练习的小老师是谁?你来说说为什么给他勾点呢?

3、展示第三张练习,近义词练习。哇,错了不少。谁能指出他错在哪里? 为什么错了?是啊,平时我们做练习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

小结:刚才,同学们题目出得好,答题也很认真。老师选了好几张优秀的作业,下课后贴在我们班的学习园地上,大家可以互相学习,探讨一下。六、七嘴八舌谈收获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来说说,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

六、宣布结果、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都很棒,希望大家以后能把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多加以练习,达到灵活运用,这样,我们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得更快。下课!

板书:

查字典、词典

理解词语的方法: 找近义词,反义词,联系上下文,拆拼法

教学反思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的课堂总体上比较顺利,孩子们的表现很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处理也比较顺利。现在就这次讲课的一些反思和收获作如下总结。

我们人教版教材,每一册都有基本的训练重点,到了中年级,在众多的阅读要求中,教材的编排就非常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了,如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所以我第一次备课就把“能掌握读懂词句的基本方法,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以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作为复习的主要目标。结果一试听,课堂容量过大,理解词语与理解句子两方面都只能蜻蜓点水一点而过。没有实效。复习课怎样才能做到不炒冷饭,又有实效,同时还能照顾到中下水平的学生呢?这时候,柯老师提出把“理解词语的方法”上实上透的设想,告诉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注意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经过几番调整,我们把这节课的复习目标定为:

1、能掌握读懂词语的基本方法,利用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借助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拆拼法等方法,理解文中句子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激发学生理解词语的兴趣,提高品词能力。反思今天的课堂,我觉得在以下这三方面还是有收获的:

一、既温故知新,又更上一层楼,避免了炒冷饭。到了期末,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收口的必要环节。学生要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做复习单,引导学生对本学期学过的理解词语方法进行梳理,然后依托短文这一具体语言环境进行实战练习。而后又让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去读文,自主设计考题,同桌互考互改,这样既温故知新,又让学生的能力更上一层楼。避免了炒冷饭。

二、设计课前复习单,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复习内容针对性强且有实效。在课前让学生从平时的练习和考卷中收集整理理解词语的常见题型以及易错题型。意图在于了解学情,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实际困难出发,然后就针对学生的困难,设计相应题型让学生在具体的短文环境中强化训练,进一步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接下来让学生从收集的理解词语的常见题型中选一种题型,给短文设计一道题目考考大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复习的开放性。刚才的课堂上,学生设计的不少题目相信都让我们很惊喜,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三、注意创设情境和激励性语言的评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同时在互考互评这一环节中,顾及到中下水平的学生。展示优秀题目和评议的过程中,达到了互相学习,探讨的目的。

如果说今天的课,让学生有所收获的话,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柯老师和备课团队的老师们。柯老师她连续三次亲临我校试听指导,每次聆听她的精心指导,我都有茅塞顿开的感觉,然后与教研组组长及同年段老师进行磨课,一路下来,真的收益匪浅。虽然我年级不小了,可仍然要说,我在这次的备课上课中成长了。谢谢您们的鼎力帮助。

人教版三下词语理解教学设计 第7篇

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人教版三下《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是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推理等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情感目标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0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感知面积

1、出示一张图片

(1)师:甲乙二图哪个周长长一些?说说理由。

生1:一样长

生2:甲大。

师:为什么一样长,请指给大家看?为什么又有同学说甲大呢?他说的大指的是什么?

生:面积是甲大。(课件展示甲乙两部分的面积)

(2)借助实物,举例说明什么叫面积。

师:老师在写的黑板,它有面积吗? 在哪里?

生:就是黑板面的大小

师:你能找一个面积比黑板面小一些的例子吗?

……

(3)课件展示这些面

师:说一说,这么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生:桌面是长方形的、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的大小都叫面积呢?

学生的回答有是和不是两种答案。

出示一个角,它有面积吗?

加一条线,成三角形现在有面积吗?

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

(4)出示一个球,它有面积吗?粉笔盒有面积吗?…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

二、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师:屏幕上有两个图形躲起来了,1号图形是由8个正方形组成的,2号图形是由15个正方形组成的。猜一猜,谁的面积大。

生:2号图形大,它有15格。

(课件出示):

师:现在谁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分的小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样,也就是每块小正方形的面积不一样。

师:那怎样就能比较出来了?

生:分的每块的大小一样,不就可以了。

……

三、认识面积单位

1、自学课本,找一找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并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一划。

2、反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他们各有多大呢?

(1)认识1平方厘米

师:请你在学具袋里找到1平方厘米的纸片,把它举起来。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那它的周长是多少?

生:边长是1厘米。

师:它的面积就是1厘米,那么在我们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纽扣、门牙……

(2)认识1平方分米

……

(3)认识1平方米

……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三个面积单位大小各不同,我们把它们贴在一起比比看有什么感觉?(通过对比,感官的刺激,通过提问“1平方厘米有多大”,感受它们的大小,形成思维表象,清晰掌握概念。)

四、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选一选,选合适的面积单位。

2.填一填,填上合适的单位。

3.想一想,纠正下面的错误单位。

五、课堂总结回顾

04

教学反思

1、找准生长点,是概念教学的灵魂

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题能动作用,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显得非常重要,起点就是学生的生长点,找到了这个点,教学就能事半功倍了。“面积与面积单位”这节课的生长点在哪里呢?如何进行有效切入?面积的概念是计算图形面积的起始课,是学生一维向二维的一次飞跃和突破,在此之前,学生学过了线段、长度单位等相关知识,对于面积是一个新的认识,为了使它与前面所学的知识能区分开来,所以在导入时,设计了一个周长的比较和面的大小比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生长。

在教学中问学生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让学生感受到周长一样的两个图形,它们面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从而来引出教学内容“面积”。

2、注重联系链,是概念教学的关键

“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学生要理解这个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明晰“物体表面”、“大小”、“围成”等几个词的含意,再把它们综合概括,得到“面积”的整体概念。其中“围成”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把它与“组成”混淆。怎样避免概念不清?我设计了“指指”、“摸摸”、“辨辨”、“说说”四个小环节,让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己悟出“面积”的定义。

(1)指一指——引导学生观察黑板、桌子、课本等实物的表面,初步感知“物体表面”。

(2)摸一摸——引导学生用手摸摸课桌、课本、钟面的表面,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物体表面”的具体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全面清晰的反映。

(3)辨一辨——设计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围成”,问学生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面积,学生又产生矛盾,有的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这时出示一个不封闭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明确面积就是封闭图形的大小,为了让面积这个概念学得更加宽泛一些,又想到了一些立体图形的面积,也为今后的学习发展铺垫,老师出示了一个球,问学生它有面积吗?学生的认识从平面向曲面的发展,明白立体图形的表面也是物体的面积。

(4)说一说——学生从前面三个环节中获取经验,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

人教版三下词语理解教学设计 第8篇

一、介绍背景知识

1.(周)朴园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

吕宋岛是菲律宾群岛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岛屿,位于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吕宋雪茄闻名于世。吕宋烟,即雪茄烟,因菲律宾吕宋岛所产的质量好而得名,是用经过风干、发酵、老化后的原块烟叶卷制出来的纯天然烟草制品。“吕宋烟”显示周朴园的身份地位,而身份地位是他极力追求和尽力维持的。他“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抛弃了梅侍萍。

2.鲁侍萍: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3.周朴园:(从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的一点罪过。

“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那么故事发生时间就设定在1925年左右,“五千块钱”的购买力如何?例证:1919年,鲁迅和周作人花了3675元买下八道湾11号一座“三进的大院子”。1924年,鲁迅花不到1000元买下阜成门内西三条的一套四合院。中国历史上货币的购买力以米价来衡量最为可靠。1919年、1924年北京的米价每百斤平均价格分别为5.35元和7.94元。这就是说,八道湾房产约值7万斤米,同理西三条四合院房价约值12500斤米。

“五千块钱”在1924年可以买四合院,可以买6.3万斤米,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显示周朴园念着旧情,显示他想弥补“罪过”的诚意。

二、概括文章内容

4.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闲事”不“闲”,“闲事”包括:(1)侍萍的“坟”在哪里?(2)一再追问眼前女人的姓。(3)回忆三十年前的事情。这些“闲事”的作用:一是通过回忆连接三十年前的事件,时空融合;二是逐步表现周朴园惊慌失措、色厉内荏的状态;三是表现侍萍遇见周朴园的强忍激动而又失落的状态;四是为下文侍萍控诉“命”“天”等作铺垫。

5.鲁侍萍:(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傻话,据百度百科解释为“傻气、幼稚的话”。文中的“傻话”包括:(1)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为着纪念;(2)记着侍萍的生日,四月十八;(3)保留着侍萍总要关窗户的习惯,弥补过错;(4)照着侍萍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的标准,抬高身份地位。周朴园在说这一切的时候显得那么自然真实,以此来显示他的高尚和多情。而侍萍在听到这些“傻话”之后,则说“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那就意味着周梅二人在年轻时经常说一些“傻话”增进爱情。

6.鲁侍萍: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

梅侍萍在没有“学乖”时,不顾身份地位的悬殊,与周朴园恋爱生子。待她在与周朴园的爱情生活破灭之后,经过三十多年生活的磨炼,她已经深刻认识到身份地位的重要性。而儿子周萍的身份地位、所受教育不容他承认生母,她也能坦然接受,致使母子分离。这不啻是种讽刺,身份地位给侍萍的伤害巨大!鲁侍萍提到梅侍萍“嫁给一个下等人”“又嫁过两次”“都是很下等的人”,直至被周朴园认出,她也说“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三、表达人物情感

7.周朴园: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检出来。

樟木,有强烈的樟脑香气,味清凉,有辛辣感。香味浓郁,防虫防蛀、驱霉防潮。樟木箱子具有防虫防蛀、驱霉防潮的作用,周朴园用它来收藏承载了与梅侍萍美好记忆的绸衬衣,足以看出他对梅侍萍用情之深。

8.“您”与“你”,“老爷”与“朴园”

在未被周朴园认出之前,鲁侍萍隐瞒身份礼节性称呼他“您”“老爷”;直至周朴园认出她是梅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饱含幽怨之意。紧接着最出乎意料的“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侍萍恍如回到三十年前,与周朴园卿卿我我,她一度以为自己还是梅侍萍。

9.鲁侍萍:(1)(悲愤)命!不公平的命致使我来的。(2)我今天没想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3)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4)这是一场梦,这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

“命”字之义,许慎《说文解字》释曰:“命,使也。从口令。”段玉裁曰:“令者发号也,君事也,非君而口使之,是亦令也。故曰:‘命者,天之令也。’”由此可见“命”字有“命令”之意思,这也是“命”字的原始意义。“报应”,《须赖经》:“一切诸法,报应有二,种善者生善道,种恶者随恶道。”后专指做坏事的人必定会遭受厄运。侍萍作为底层劳动妇女,周朴园给她的爱情是她这一生最值得回忆的。对毁掉她爱情的力量,她只是很单纯的归结于“命”“天”,归结于“报应”,归结于一场春“梦”。这么淳朴善良、隐忍刚强的女子在社会中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不恰恰说明社会的黑暗!

通过这三类“词语理解”,回到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之情到底是真是假的问题,我概括为:周朴园怀念的是三十年前的年轻貌美温柔善良的梅侍萍,而不是三十年后的年老色衰危险坚强的鲁侍萍。

摘要:通过这三类“词语理解”,回到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之情到底是真是假的问题,笔者概括为:周朴园怀念的是三十年前的年轻貌美温柔善良的梅侍萍,而不是三十年后的年老色衰危险坚强的鲁侍萍。

上一篇: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请示的批复下一篇:国际公法形考任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