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育范文

2024-07-26

抚育范文(精选6篇)

抚育 第1篇

吉林省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中幼龄

林抚育质量检查验收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中幼龄林抚育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合理评价中幼龄林抚育作业实绩、成效监测,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检查验收的依据。

(一)《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09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

(二)《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2009)

(三)《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国家林业局)

(四)《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

(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

(六)《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LY/T 18337.3-2001)

(七)《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646-2005)

(八)《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690-2007)

(九)《吉林省森林采伐更新造林调查设计细则》

(十)《吉林省森林采伐检查办法(试行)》

(十一)《吉林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木采伐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吉林资[2009]7号)

第三条 主要检查因子

(一)实测面积。指现地实测的小班面积。

(二)抚育强度。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抚育强度,包括株数强度和蓄积强度。抚育作业后,人工林郁闭度不得低于0.6,天然林郁闭度不得低于0.5,林分平均胸径不得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

(三)平均直径。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伐前、伐后平均直径,林分平均直径不得低于伐前林分平均直径。

(四)树种组成。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主要树种株数(蓄积)比例。

(五)公顷株树。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公顷抚育前株数(具体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细则》)。

(六)郁闭度。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抚育后郁闭度。

第四条 主要术语

(一)中幼龄林:指经营水平较低的森林经理区内,小班优势树种或各个树种的平均树龄处于较低龄级,按龄组划分时属于幼龄林和中龄林的林分。

(二)抚育间伐:指以培育稳定、健康、丰富多样的森林群落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林地生产力和综合效益为目的的,针对中幼龄林采取的透光伐、生态疏伐、生长伐、卫生伐等抚育措施。

(三)透光伐:按照确定的保留株数,间密留疏,去劣留优,保留珍贵树种和优质树木,调整林分结构。

(四)生态疏伐:在特用林和防护林的中龄林中进行。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受光的要求,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伐除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灌木。风景林景观疏伐,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生长伐:在用材林的中龄林中进行。采用上层抚育、下层抚育、综合抚育等方式,伐除影响保留木生长的树木。

(六)卫生伐:主要对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冰冻、雪压、森林火灾等灾害的林分开展,清除生态功能明显降低的被害木。

(七)修枝:主要在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的林分中进行。一般采取平切法,重点针对枝条、死枝过多的林木。修枝高度幼龄林不超过树高的1/3,中龄林不超过树高的1/2。

(八)割灌:在下木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的中幼龄林中进行。采取机割、人割等不同方式,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藤条和杂草。

(九)上层抚育:砍伐居于上层林冠的林木,人为改变森林自然选择方向,积极干预林分结构调整和林相改造。

(十)下层抚育:伐除居于林冠下层,生长落后,径级较小的濒死木和枯立木。

(十一)综合抚育:采伐林冠上层和下层林木,抚育后林内光照条件明显改善,利于生长落后的林木恢复和加快生长。

中幼龄林抚育检查验收实行县(市、区)、国有林业局经营局自查,省级复查检查验收方式。

第五条 县局级自查由(市、区)林业局、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组织,抽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省级复查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查。

第二章 局级自查

第六条 自查内容

由实施中幼龄林抚育的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组织展开全面自查。内容包括:

(一)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文件,上报与批复以及执行情况,计划分解和完成情况。

(二)中幼龄林抚育的地块选择是否符合项目要求,抚育方式确定是否合理,上报面积与作业面积是否一致。

(三)是否按照作业设计要求完成抚育间伐、定株修枝、除草割灌、抚育区内简易道路维护、抚育材集运、抚育剩余物处理、林地清理等作业。作业质量是否达到相关规程的要求。

(四)是否存在超证采伐、越界采伐、乱砍滥伐、采好留坏、采大留小、采伐珍贵树种以及开林窗等违规行为。

(五)成效监测样地的设置,监测开展情况,林分抚育前后的林分生长、林分结构、林分健康、林下植被状况、森林土壤等时效数据是否齐全。

(六)建设单位的中幼龄林抚育组织领导机构、实施方案、作业设计、施工合同、公示、成效监测等相关文件是否齐全。

第七条 自查方式

面积核实:采用现地逐小班实测,量算小班面积。实测的小班均需留存GPS控制点位的坐标。

作业质量: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调查作业设计符合情况,确定各种抚育方式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自查结果应按林班小班、林场逐级统计,林业(经营)局汇总,各项因子检查结果填表并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

第八条 自查结果

县(局)级自检结束后,及时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上报自检结果,并申请省级复查。自检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实施概况。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和抚育质量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采伐限额执行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

(二)自查报告。包括自检组织情况、自检结果、成效、问题及下一步建议。

(三)自查结果表(结果数据库)。

(四)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样地设置情况、监测数据、监测结果的分析评价及建议。

(五)试点工作总结。

第九条 自查档案管理

将中幼龄林抚育实施方案、计划、作业设计、责任书、施工合同,资金使用报告及报表、样地监测记录表、项目自查验收报告,外业调查图、表(含面积量算记录)、卡、统计汇总表等有关资料按技术档案管理规定立卷归档。

第三章 升级复查

第十条 复查内容

在局级自查上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省级复查,省级复查内容同局级自查。

第十一条 复查工作量

在局级自查上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省级复查,省级复查内容同局级自查。

第十二条 复查样本抽取

(一)试点县(市、区)、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都进行省级复查,检查的林场由省林业厅依据各局自检材料进行抽取。

(二)抽检林场数量原则上不少于2个,各种类型齐全,各类型检查面积不低于施工单位各类型总面积的5%。确定原则:按照施工单位完成各种抚育类型的面积(透光伐、生长伐、生态疏伐、卫生伐、修枝、割灌、修枝割灌),各小班的树种组成,上一年各类型完成质量情况。

(三)检查林场或林班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如遇重大灾情或特殊情况需要改动时,应得到林业厅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十三条 复查方式

省级复查是在县局级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检核实,评价工程建设质量。

(一)听取汇报、查阅材料、现地检查的形式。

(二)对抽中的小班全部进行现地检查。

(三)作业质量采用样地调查法检查抚育情况。

(四)填写检查验收卡片的各项内容。

第十四条 外业调查

(一)小班调查

检查的小班原则上需勾绘到1:10000的地形图上,利用GPS定位技术,现地核对小班位置、形状和范围,重新求算小班面积。当检查核实(保存)面积与上报面积相差在±5%范围内时,认可上报面积;否则以核实面积为准。小班核实面积不得大于设计面积。

1、面积检查:采用GPS或罗盘仪导线测量的方法求算面积,当实测面积与设计面积相差≦±5%时,认可小班上报面积,否则以实测面积为准。每个小班均需留存GPS控制点位的坐标。

2、样地布设和检查:采用方形样地实测的方法推算小班检查因子,根据小班形状均匀布设实测方形样地,样地面积为0.06公顷(样地中心点到各顶点距离为17.32米,坡度超过5度的要进行坡度改平)。按照小班面积确定样地数量,样地之间距离不得小于50米。小班面积1-10公顷,每公顷设置1块样地;

小班面积10公顷以上,每2公顷设置1块样地。

检查人员应根据小班作业设计图纸事先布设好样地,实地检查时按照小班调查表认真测量和记录样地内各项调查因子,并记录样地中心GPS定位数据。

(二)成效监测对照区监测样地

现地检查监测样地是否按规定布设,采集的数据是否准确及相关因子是否齐全。

省级复查

第十五条 省级复查成果

(一)工作开展情况、任务量、检查单位数、工作时间、参加人员等。

(二)检查结果:用文字和表格分述受检单位中幼龄林抚育完成情况,体现质量的指标情况。

(三)实施单位管理情况,采伐限额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

(四)成绩与经验:实施单位较为突出的做法,典型材料。

(五)问题及分析:对上报与完成面积相差较大的、抚育质量较差的单位进行说明和分析。突出问题、有代表性问题要落实到小班。

(六)建议:包括实施单位对中幼龄林抚育的建议和检查验收人员对检查验收中具体问题改进的建议。

第四章 评价方法

第十六条 评价方法

生长伐、透光伐、修枝、割灌同时存在的小班,按生长伐、透光伐标准评价小班是否合格,单纯修枝、割灌的小班,分别按照修枝、割灌标准评价,修枝与割灌同时存在时,修枝和割灌分别打分后按照各自所占比重计算小班总得分。

(一)生长伐、透光伐小班合格标准

小班合格标准采用100分制,满分100分,得85分及以上为合格。

1、抚育方式:满分10分,抚育方式确定正确得10分,否则为不合格小班;

2、抚育强度(株数、蓄积):满分10分(有株数、蓄积强度的各5分;只有株数强度的,株数强度10分),实测抚育强度与设计强度每相差±2%,扣2分,扣完为止。实测抚育强度超过规定强度上限或下限的为不合格小班;

3、平均胸径(伐前/伐后):满分10分,伐后平均胸径低于伐前平均胸径1个径级扣5分,低于2个径级及以上为不合格小班;

4、树种组成(伐前):满分5分,树种组成相同,但单树种比例相差2,扣2分;单树种比例相差3以上扣5分;实测优势树种与设计不同,为不合格小班;

5、小班标志牌(桩):满分5分,无小班标识牌(桩)不得分,已经损坏的扣3分;

6、小班边界标志:满分5分,无标识不得分,标识不清晰且无法识别扣3分;

7、公顷株数:满分5分,实测株数与设计株数相差≤±5%不扣分,否则不得分;

8、郁闭度(伐后):满分10分,符合作业设计得满分,伐后郁闭度±0.1扣5分,伐后郁闭度±≥0.2不得分。伐前伐后郁闭度相差0.2以上或人工林伐后低于0.6、天然林伐后低于0.5为不合格小班;

9、林龄:满分10分,与设计不符每差5年扣2分,跨龄组不得分;

10、林窗:满分10分,出现林窗不得分;

11、应采未采、错采:满分10分,错采1立方米/公顷扣2分,应采未采每5株/公顷扣1分,扣完为止;

12、场地卫生:满分5分,随集随清,堆放整齐符合规定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13、伐区丢弃材:满分5分,丢弃材超过0.1立方米/公顷扣1分,超过0.3立方米/公顷不得分。

(二)修枝小班合格标准

小班合格标准采用100分制,满分100分,得85分及以上为合格。

1、林分选择:满分20分,林分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符合单纯修枝条件,得满分,否则为不合格小班;

2、主要技术:满分10分,修枝高度幼龄林不超过树高的1/3,中龄林不超过树高的1/2,残桩符合相关技术规程的规定,对树木不造成额外的伤害得满分,否则,每一项不合格扣5分,扣完为止;

3、小班标志牌(桩):满分10分,无小班标识牌(桩)不得分,已经损坏的扣3分;

4、小班边界标志:满分10分,无标识不得分,标识不清晰且无法识别扣3分;

5、林龄:满分20分,与设计不符每差5年扣2分,跨龄组不得分;

6、应修未修:满分20分,修剪枝条、死枝过多的林木,应修未修的林木占10%扣5分,扣完为止;

7、场地卫生:满分10分,随集随清,堆放整齐符合规定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三)割灌小班合格标准

小班合格标准采用100分制,满分100分,得85分及以上为合格。

1、林分选择:满分20分,林分下木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符合单纯割灌条件,得满分,否则为不合格小班;

2、主要技术:满分20分,按设计要求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藤条和杂草,得满分,否则,清除不彻底面积占一个百分点扣2分;

3、小班标志牌(桩):满分10分,无小班标识牌(桩)不得分,已经损坏的扣3分;

4、小班边界标志:满分10分,无标识不得分,标识不清晰且无法识别扣3分;

5、林龄:满分20分,与设计不符每差5年扣2分,跨龄组不得分;

6、场地卫生:满分20分,随集随清,堆放整齐符合规定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四)综合评价

综合得分=(外业合格率*90%+内业合格率*10%)

1、外业合格率

外业合格率(%)=(面积合格率+面积核实率)/2×100%

面积合格率(%)合格小班面积

小班上报面积100%

面积核实率(%)核实的小班面积

小班上报面积100%

(五)内业合格率

内业合格率(%)=(检查验收率+监测合格率+建档率)/3*100%

检查验收率(%)经自查验收小班核实面

小班核实面积积100%

建档率(%)有档案小班核实面积

小班核实面积

100% 监测合格率(%)样地设置合理,数据齐全的样地数量

总监测样地数量100%

第五章 其他

第十七条 所有面积均以水平面积计,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各率的百分数均保留一位小数。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抚育 第2篇

麻永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林学院,09林学一班)

摘要:风景林是以满足人类生态需求,美化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是风景名胜区的森林植被景观,由不同类型的森林植物群落构成,在森林的经济分类中属特用林种之一。而这样的性质决定了它将可以被作为一种可经营的产物。风景林以游憩,欣赏和医疗为主要目的,和主题的风景绿地相互呼应。风景林的经营有着自己特有的要求与流程,所以我们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来支持这个产业。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和实践,它的技术理论还有很大的空白成分,而且由于地域性,风景林树种组成不同,都有着其独特的所需技术理论。而且健康的风景林可以持续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让人类找回失去的自然风光。关键词:风景林;经营;价值

1.风景林分类 1.1按林分起源

风景林按林分起源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天然林是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长成的森林。根据其演替阶段的不同又可分为原始风景林、原始风景次生林。

其特点有:植物种类丰富。在天然林中除建群种外,还有伴生树种、下木、幼树和其他活地被物;层次结构复杂;维护生态平衡的贡献大;在提高地力、防止水土流失和净化水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较大;生命周期和演替系列较长;原始林或停止干扰的次生林,一般是进展演替,最终走向顶极,形成顶极群落。

人工林是采用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等方法和技术措施营造培育而成的森林。其特点有:人工林具有生长快、生长量高、开发方便和获得效益早、木材规格、质量较稳定、便于加工利用等特点 2.风景林的健康价值营造 2.1风景林健康价值

风景林的主要价值有观赏、游憩、养生等。风景林的观赏价值和游憩价值主要取决于树种的组成及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结构情况。由不同树种有机组成的和谐群体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林相及季相变化,显得自然而生动活泼。水平结构上的疏密变化会带来相应的光影变化和空间形态上的开合变化。竖向的结构变化则取决于树种和树龄的变化。同属一个龄阶的纯林只形成—层林冠,其林冠线呈水平走向,因此表现为林相单调,缺少变化,异龄林混交林则呈现为复层的林冠结构,不同的林冠层是高低错落的,林冠线表现为起伏变化.因而层次丰富,耐人欣赏,这正足此类风景林的魅力所在。

2.2基于价值的营造

在可以种植多种植物并因此而使生物区系相当丰富的一片沃野中,以不同树龄及不同种类的树木混合种植会形成一定规模的风景林。这种林地丰富多变,且易于同四周环境协调一致.但它们往往缺乏林分的显著特色.也不能取得大面积单树种所带来的气势。因此在一定的区域内需营造单一树种或形态特征相似的几个树种组成的风景林,这类风景林能显示出树木持有的美丽风姿。如北京香山的风景林,主要以黄栌和元宝枫、火炬树等秋色叶为红色的树种组成、在金秋时节,红叶覆盖满山,形成独有的自然景观。又如湖南岳麓山的爱晚亭风景林,主要以鸡爪枫等秋色叶为红色的树种组成。同样也是一道亮丽的秋景。3.风景林的经营与营造 3.1风景林营内部及外部营造

内部效果,风景林地有林区内部,在林冠层下漫步欣赏和在林区外部,可以看到作为大园林一部分的森林外貌两方面的观赏效果。除了处于深山峡谷的风景林外,一般风景林是可从内部去欣赏它的景色,并使人们产生完全融人其内之感。在接近成熟、密集而高大的林冠之下,这种感觉尤为真切。

方法有通过在林内配植不同叶色、不同质感的植物,可以组成这种丰富的林内景观。到了高大郁闭的密林外部,视野豁然开朗,眼前是一片未经开垦的土地,间杂着一片片小树林,这是一种无法比拟的美的享受。

自然对风景林外的要求应考虑到风景林坐落的位置、形状和林木组成。由于风景林在园林中是一个体现立体感的实体,因此它的种植形式必须与该地的地貌和周围环境的总风景格调相协调。它们的色彩、结构和外型都决定着其景观外貌。

3.2群落营造 风景林也是由一定的群落所组成,并且其群落面积较大,与大自然紧密相连,极易发生群落的演替。因此在营造风景林时应充分考虑并科学运用这一规律。演替理论运用于风景林营造之中,就是要首先选择一个地区的强适应树种或草本植物,作为某一荒漠的入侵种,待入侵种具有一定的规模后,就相应地创造出了其他植物适宜的生存空间,这时可以利用这些环境条件栽植园林景观所需要的树种,同时对优先入侵种采取间伐的方法使之逐渐淘汰。值得注意的是,这时配植的风景林群落一定要有较高的稳定性,只有较成熟的群落结构才不至于再被其他植物入侵。风景林边沿处的种植宜适当稀疏,以便本地树种生长成林,并使其自然过渡到与四周的园林风景融为一体。这样配置还有助于建立一个抗风的林地边缘,并可形成野生动物的集中栖息地。风景林在需要采伐时,必须考虑到沿开阔边缘区的林地、林间小道两旁的林地、陡峭的山谷和岩石裸露的山脊上的林地不能采伐,使之形成一个永久性的覆盖网络。

参考文献

抚育 第3篇

大兴安岭林区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也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和寒温带生物基因库。经过40多年开发建设, 我们针对森林资源现状, 积极探索森林经营抚育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通过几代营林人的共同努力, 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效, 已形成了一套较科学、可操作性强的企业技术规程标准。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实施生态战略, 发展特色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近年来, 地区领导十分重视营林工作, 给营林事业极大关爱和支持, 使我区营林事业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国家林业局在我区又启动了中幼林抚育试点重点工程, 进一步推动了全区森林经营工作的全面提高。大兴安岭要把森林经营工作作为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重点纳入工作日程。要加大森林抚育力度, 改善森林质量, 提高林木生长量, 要为我国森林经营工作的全面、科学开展起示范、引导作用。此次中幼林抚育试点重点工程的开展, 为我区营林工作掀开了崭新一页。

森林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不仅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 而且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时俱进探索森林经营, 采取有效抚育措施, 就要科学配置森林资源, 优化资源结构, 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能, 达到提高森林质量, 实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我区森林资源, 是林区的经济命脉, 是立区之本、生存之基、发展之源。我区目前森林资源状况, 与开发初期相比, 立木蓄积由7.3亿立米减到5.14亿立米 (塔河减到0.55亿立米) , 公顷蓄积由107立米锐减到78立米, (塔河2008年每公顷63立米) 优势树种落叶松与白桦蓄积量比值由7:1变为7:5 (塔河为4.4:5.6) 。导致林分结构改变、可采蓄积锐减, 森林质量下降, 蓄水功能弱化, 火灾加频, 原始林趋向年轻化, 多年冻土溶解成层加厚, 岛状溶解区扩大, 林缘退缩。据此, 可以说现有天然林资源情况与开发初期相比, 已发生了质变, 生态功能退化已经显现, 森林生态系统由针叶到阔叶, 由乔木到灌木的逆向演替在局部地区已初见端倪。有必要通过抚育达到以下目的:调整林分组成;降低林分密度, 改善生长条件;促进林木生长, 缩短培育周期;清除劣质林木, 提高林分质量;实现早期利用, 提高木材总利用率;改善林分卫生状况, 增强林分抗性;建立适宜林分结构, 发挥森林多种效能, 突出我区生态屏障功能作用。

2 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技术要点

2.1 实施对象:限伐区和商品林区 (天然林、人工林) 中幼龄林

2.2 抚育强度:

抚育作业后, 人工林郁闭度不得低于0.6, 天然林不得低于0.5, 林分平均胸径不得低于伐前平均胸径。

2.3 场地确定:优先安排主要景点沿线公路两侧符合此次试点抚育条件的林分。

2.4 作业设计

2.4.1 明确抚育方式:

2.4.1.1团块状林分抚育:对呈群团状分布的林分设计, 应保持林分生态群落, 林分边缘弱度抚育。2.4.1.2丛生白桦抚育:设计时, 需对丛生白桦定株, 将每丛视为一个植生组, 植生组内保留株树多少根据植生组自身发育状况和周围树木分布情况而定。如发育良好, 周围树木稀疏, 可适当多保留, 一般保留3~4株为宜;植生组发育不好, 周围树木较密, 可保留2~3株。

2.4.2 抚育指标:

包括抚育面积、抚育强度、采伐蓄积量、出材量及相应的工程量、用工量、进度安排、费用概算等设计。

2.4.3 辅助设施:必要的作业道、集材道、临时愣场、临时工棚等。

2.5 施工作业

2.5.1 岗前现地培训。

在作业前, 施工单位要对具体作业人员结合现地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使生产作业人员掌握作业要求、标准和注意事项, 确保作业质量达标。

2.5.2 作业场地拨交。

试点单位在生产过程中, 严格执行“拨一号、采一号、清一号、验一号、再拨一号”制度, 确保作业质量达标。

2.5.3 作业要求。

2.5.3.1施工:严格依据批准的作业设计组织施工。2.5.3.2修枝:在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的林分进行, 修枝高度幼龄林不超过树高1/3, 中龄林不超过1/2, 自然枯死枝枝下高超过上述标准也须修去。一般采取平切法。2.5.3.3伐根:抚育后采伐木伐根和旧伐桩高度不超过5厘米;对检尺径阶以下幼树及灌丛茬高不超过10厘米。2.5.3.4对主干线公路两侧各100米以内林分抚育, 在满足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要求基础上, 特殊要求如下:a.对有碍观赏的折弯、倒、病腐、枯死木及藤条灌木、老伐桩等都需清除。b.抚育剩余物、林中倒木、枝桠等全部运出作业场地, 并清理干净, 严禁火烧处理, 有利用价值的进行综合利用。c.林中空地中的灌丛可成群团状保留, 冠幅直径保留3~4米, 间距4~5米。d.对具有美化或香化作用的灌木、藤本要根据其形状等特点定株、丛状保留并修剪成型;保留具有经济价值的越橘、榛子等灌木。2.5.3.5林地清理。清除妨碍保留木生长的灌木藤条。作业时注重保护珍稀濒危树木, 以及目的树种的幼树、幼苗。对不能利用的抚育剩余物, 应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火、环保等要求, 采取归堆法、散铺法、归堆火烧法和运出法等方式处理。2.5.3.6环境保护:对生产生活垃圾按环保要求进行无公害处理, 深埋或运往垃圾处理厂。

2.5.4 检查指导。

要强化作业质量管理, 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 做好日志, 做到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存在问题, 执行验收呈报制。发现作业质量问题, 下发整改通知书, 限期返工, 对返工仍不达标的单位, 扣缴生产费用, 重新组织施工, 确保质量。

2.6 成效监测与评估

2.6.1 监测内容:

监测森林生长、森林结构、森林健康、林下植被、森林碳汇变化和森林抚育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 总结森林经营技术和管理模式。

2.6.2 监测样地设置:

分别按不同林型、立地条件、起源等选择有代表性的标准地, 每个类型监测样地选设2块, 每块监测样地分为示范作业地和保留未作业对照地, 规格50×50米。示伐地、对照地分别编号, GPS定位、抹红油标识, 并在设计图标注。

2.6.3 监测方法:

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清查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工作平台与成果。定期监测抚育后第1、第3、第5年相关因子变化情况。

2.6.4 成效评估试点单位于每年11月15日

前提出监测报告, 大兴安岭集团公司森林抚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监测成效进行评估, 并将成效评估结果上报。

3 我区中幼林抚育试点重点工程执行的相关新标准

3.1 国家林业局[2010]20号《森林抚育补贴试

点管理办法》和《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

3.2 GB/T 18337.1-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3.3 GB/T 18337.2-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

3.4 GB/T 18337.3-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3.5 GB/T 15781-2009《森林抚育规程》。

3.6《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采伐更新调查设计细则》。

3.7《大兴安岭森林抚育操作规程》。

3.8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抚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技术要点》。

注重心灵抚育 第4篇

我孙女秋秋在上幼儿园小班时。回家后总爱涂涂画画。可过了一两个月,她就没了持之以恒的耐心。即便大人“押”着她画,她也很难坐得住,就算坐下来了,也是三下两下就画完一张纸。并把纸随手扔得满屋都是,气得她妈妈直嚷嚷。

一天,我从老年大学回到家,一进屋就见我儿媳气呼呼地边收拾地上一张张画纸,边厉声指责孩子,可怜的秋秋低着头,眼泪汪汪,一言不发。看见孙女这样,我心里当然不好受,但又不能公然批评她妈妈而偏袒孩子。我走过去一边一张张地认真看她画的画,一边还是从表扬人手,先抚慰孩子的恐惧心理,再跟她讲道理,让她明白她妈妈都是为了她好。因为我知道要想把小孩子教育好,一定要与他的父母双管齐下进行施教。接着我对孙女说:“来,爷爷帮你将这几张画得好的贴在墙上。以后你用心画,凡画得好的,爷爷都帮你贴起来,不认真可不对哦。”小家伙听我这么一说,顿时又来了精神,连忙给我递来胶带和剪刀。

经过我循循善诱,秋秋画画的兴趣又慢慢恢复了,不仅平常在幼儿园里肯多画,而且在美术培训班也学得很认真。一回家,她就把自己的“成果”交给我贴起来。我边贴边告诉她,把画贴起来不是为了表功,而是为了对照,从而更好地提高。嗬!现在我房间的一面空墙已成了我孙女的“作品展示区”,从那一张张花花绿绿的画作,虽然能看出她笔法幼稚,但尽显小孩子的聪慧和灵性。在幼儿园,老师也说她画得很好。

在鼓励孙女认真画画的同时,我也虚心地向她学习用儿童笔法画配一些报头、插图。我们爷孙俩互帮互学,共耕耘、同进步。

幼林抚育管理 第5篇

幼林抚育通常是指在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阶段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新造幼林一般要经历恢复(缓苗)、扎根、生长并逐步进入速生的过程。林木在一生中,这是个关键的转折阶段,对以后速生丰产关系极大。同时这个阶段的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状态,林木的主要矛盾是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矛盾。幼林抚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树对水、肥、气、光、热的要求,使之迅速成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适时郁闭,为速生、丰产、优良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林抚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应从土壤管理入手,通过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杂草,灌木对幼林的竞争。另一方面对林木本身进行必要的抑制调节,如除蘖、平茬、间苗及修枝等,使之迅速健康地成长成林。

过去由于对人工幼林抚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以及一些经济条件限制,不少幼林抚育管理水平很低,缺乏及时的细致抚育,以致严重地影响了造林成效。据统计,全国历年造林保存率仅30%左右。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巩固造林成果,必须贯彻“造管并举”的原则,并深入研究幼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推广先进经验,把我国幼林的管理水平提高一步。

第一节 幼林的土壤管理和保护

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虽因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和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松土、除草、灌溉、施肥、幼树管理、林地间种和幼林保护等。

一、松土、除草

松土的作用在于疏松表土,切断表层和底层土壤的毛细管联系,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从而提高土壤的营养水平,有利于幼林的成活和生长。

除草的目的是排除杂草灌木对于水、肥、气、热、光的竞争,避免草灌对幼树的危害。杂草生命力强,根系盘结,不仅与幼树争夺水肥,阻碍林木根系发育,而且有些杂草(如冰草)还能分泌有毒物质影响幼林生长。一般杂草的蒸腾系数较大,尤其在生长旺盛的季节,由于它们的大量耗水,致使幼树生长量明显下降。此外,杂草地上部分不仅遮蔽幼树影响光照,而有由于草灌藤蔓的压抑攀缠,阻碍林木生长,甚至致死,同时也易因此而使幼林遭罹病虫为害。因此,及时清除杂草灌木是幼林顺利成活和迅速生长的一项基本条件。

除草、松土一般可同时进行,但在湿润地区或土壤水分条件充足的造林地上,也可以单独进行除草(割草),而不进行松土。在杂草灌木繁茂的林地上,应先除草割灌,然后松土,并挖去草根及灌木树兜(根桩)。

除草松土的个限应根据树种、造林地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和经营强度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进行幼林全面郁闭为止,大约需3—7年。但在土壤水分充足的造林地上,也可以进行动幼树高度超大型过草层高度时为止。

除草、松土的季节和次数,要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和幼树生育特点综合考虑确定,要生物和经济效果兼顾。一般地说,造林初期幼林抵抗力弱,抚育次数宜多,后期逐渐减少。例如,头1—2年,每年2—3次,第3—4年,每年1—2次。除草松土和了节,应根据幼树年生长规律,土壤的水分、养分动态及杂草和活习生等因素而定。如以南方杉 木为例,其高生长一年有两个高峰期,第一次在6月前后,尢以第一次高峰期生长量最大(图20—1)。为了适应和配合高生长旺盛期的到来,除草松土时间应在两个峰期即将来临之前,即5—6和8—9月为好。南方山地还可以进行冬季抚育,此时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翻土时损伤部分侧根,经过冬春恢复,不致影响次年生长。

除草、松土的方式因各地技术和经济条件不同而异。在全面整地的情况下应进行全面除草松土;有机械化条件的,行间可用机械中耕,株间靠手工管理。局部整地的应尽可能通过土壤管理逐步扩大松土范围,如采 面积逐年扩大的需要。

除草、松土的深度应根据幼林生长情况和土壤条件而定。造林初期,幼树根系分布尚浅,只宜浅锄;幼树年龄转大,可逐步加深松土深度。表土板结,质地粘重,幼林长期失管而根系再生能力又较强的树种,如杉木、杨树、榆树、樟树等可以适当深松(20—30厘米),促进根系恢复发展,以促进地上部分加速生长。例如:湖南朱亭经验表明,松土深度为30厘米的杉木幼林,其细根密集层可达30—40厘米;松土深度45厘米的,密集层大于50厘米;而浅梭土(15—20厘米)的幼林,密集层只在20厘米以内(祥见本章低价值人工林改造一节)。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土壤、气候条件不同,造林树种互异,因此,松土方式和深度要“因地制宜”,一般以5—20厘米为宜,但应严格掌握里浅外深的原则。注意不要过多伤害幼树的根系。

人工幼林进行化学除草目前虽属试验阶段,但已证明化学灭草工效高、成本低,只要药剂选择得当,施用方法正确,可以大量节省劳力,有利幼林生长。如吉林省上白城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使用镇草宁(每亩用量75克,加助剂硫酸铵150克,柴油150克)用喷洒法对榆树、樟子松幼林中的杂草进行喷射,取得良好效果。用药时间掌握在七月初至中旬,当杂草全部出土,高达150厘米左右时喷射为宜,年施一次,每亩总成本仅1—2元。江西省林科所对1—2年生杉木幼林采用五氯酚钠等药剂喷洒林地杂草灌林(主要种类有铁芒萁、蕨、鬼针草、稗、苍耳、杠板归、白檀、野山楂、山胡椒等)均有明显触杀作用。五氯酚钠单用每亩0.65—1.3斤,五氯酚钠0.35斤加敌稗0.04斤混用效果更好,不但上述杂草灌木全部杀死,而且对白茅、五节茅等禾本科杂草的地上部分也有较好效果。选适当高温(25度以上)的晴天喷洒,有利提高杀伤率。当多数杂草出土不久,灌木抽新梢3—6厘米,而杉木新梢不长时使用,容易达到除莠保杉目的。每亩药费和工资不到二元。五氯酚钠还是一种杀菌剂,对杉木病害起抑制作用。为了减免幼树药害,可在喷头上加罩,以便定向喷雾,只灭草灌,不伤幼树。

化学抚育已经引起许多科研和生产部门的重视,今后必须加强科研试验并将成果逐步推广,这是一项极有发展前途的营林措施。

图20—1 杉木三类地理种源年高生长曲线

引自“林业科学”1964(4)

用块状、穴状整地可逐步扩穴成带。原为带状整地的,可逐年扩带培土,以适应幼树对营养

二、灌

灌溉和施肥的重要性早已引起了普遍的注意。但是与农业生产相比,由于林业生产对土地的要求较低,造林工作多集中在地形变化复杂的丘陵山地或气候、土壤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再加上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的限制,林木的灌溉和施肥,无论在我国或就世界范围来说都还没有成为多数人工林的一种常规抚育措施。然而,近年来,随着造林生产不断走向高度集约化,灌溉和施肥的面积正在不断扩大。

灌溉是人为地改变造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和林木空气湿度,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的有效措施,对某些水分不足及水分状况不稳定(季节性干旱)地区的林木栽培具有重要作用。

造林同时进行灌水,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些不适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树种,通过灌溉可以正常生长,如新疆干旱地区的绿洲中树木大部分是依靠人工灌溉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长。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杨树、榆树、刺槐等,可以通过灌溉,达到速生、丰产、优质。

研究材料表明,在生长期干燥的条件下,干旱将减少林冠的光合物产量。如果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到接近田间持水量,植物吸收水分所要克服的土壤应力将会降低,二氧化碳同化率将趋正常;如果对树冠进行喷灌,也可以减少水气压力差,降低温度,促进二氧化碳同化作用。据国外资料,通过灌溉可提高材积生长量2—3倍。辽宁省林科所在阜新,对28年生小叶杨人工林的调查材料也证明,经过河水漫灌的小叶杨林,其树高和胸径都比未灌溉的大1—2倍以上。

人工林的灌溉特点是可以进行大水漫灌,造成较大的湿润深度,延长灌溉间隔期,减少灌溉次数。

在平地,一般幼林的灌溉湿润深度可达50厘米(每公顶灌水量500—600立方米)。两次灌溉间隔期,对大部分树种来说,以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含水量60%以上为宜。具体间隔期长短与降水量,蒸发速度及天气状况有关。林分年龄越大,每次灌水量也越大,但次数可适当减少。山地人工林如需灌溉,可利用高水源井渠引灌,但要注意防止可能引起的土壤侵蚀。山地灌溉技术比平地复杂,应逐步改用喷灌装置来进行。

灌溉后,在可能条件下应进行松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灌溉的效益。

三、施

林地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幼林营养状况,增加叶面积,提高生物量的积累和缩短成材年限,也是促进林木结实的有效措施。

人工林在生长过程中,要从土壤里吸收大量养料,因此,土壤中养分不足,往往会成为限制幼林生长的因子。南方低山造杉木林,通过施肥可以成倍地提高生长量。幼林的生长速度可超过中心产区的杉木,如湖南汉寿县造杉木林70多亩,整地时施基肥,造林后连续施土杂肥,五年生杉木林平均高达10米,胸径达11厘米。北方旱地对刺槐施肥,四年生高4.57米;30厘米处直径为5.3厘米,而未施肥的分别为3.04米及3.1厘米。

林地施肥的特点是:第一,林土系多年生植物,施肥应以长效肥料为主。第二,用材林以长枝叶和木材为主,施肥应氮肥为主,但磷也是林木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如果磷不足,也会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幼林时适当增施磷肥,对分生组织的生长,迅速扩大营养器官有很大作用。第三,林地土壤,尤其针叶林下的土壤酸性较大,对钙质肥料需要量较多。第四,有些土壤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在施用氮、磷、钾的同时,配合施入少许的锌、硼、铜等往往对林木的生长和结实极为有利。第五,幼林阶段林地杂草较多,施肥后部分营养物质(多的可达70—80%),常被杂草夺取,只有少量为幼林树所吸收,因此,林地施肥应与除莠剂结合使用较为合适。有些肥料,如石灰氮还可以兼起除莠剂的作用。

人工林的施肥时期应以三个时期为主,即造林前后、全面郁闭后和主伐前数年。造林前施肥可在整地时结合施基肥(撒施或穴施),直接造林时可用肥料拌种或结合拌菌根土进行,造林后施肥多结合幼林松土时开沟施肥,也可全面撒施。

全面郁闭后和主伐前两个时期的施肥方法,一般用人工或用直升飞机全面撒施。近年各地造林大量间种绿肥,同时定期进行埋青,这是利用生物固氮增加林地有机质和养分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林地施肥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获得显著效果,一般是在物理性状中等以上,肥力较低的土壤上施肥有成效,物理性状恶劣的土壤,对林木补充肥料往往是无效的,而在非常肥沃的土壤上施肥,则会产生养分的浪费。另外还应指出,在一些贫瘠的造林地上只在栽植穴附近集中施用肥料,会使林木根系局限于施肥范围内密集发展,不能形成正常的垂直和水平根系,结果导致不良的根冠比值,影响林木的中期和后期生长。

四、幼树管理

幼树管理是对幼林的个体及其营养器官进行抑制和调节等,以改善其生活和生长条件,从而保证幼树更好地生长,迅速达到成林要求的一项重要幼林抚育管理措施,其主要内容有间苗、平茬、除蘖、修枝和摘芽等。

(一)间苗

采用播种造林及丛状植苗等造林方法时,随着幼林的成长,每个栽植点或一个植生组中,由于个体多,营养面积和营养空间不足,因而引起幼树生长不良,必须进行间苗。

间苗的具体时间,可根据幼林生长状况确定,一般在立地条件好,幼树生长快的情况下,则可推迟到第四、五年进行。间苗一般可分两次,但立地好、生长快的也可只间一次。间苗时应本着留优去劣并适当照顾距离的原则进行。

(二)平茬和除蘖

平茬是用于阔叶树及一些针叶树中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切去地上部分,促使长出新枝条的一种抚育措施。一些树种在造林后,由于各种原因(如抚育粗放、机械损伤、风折、霜冻及病虫害等)使生长不良,失去培育前途,或在造林初期,当苗木失去平衡而可能影响成活率时,(如樟、栲、杨、榆、泡桐、刺槐、川楝、杜仲等)都可行齐地平茬,让其重新萌发新条。这种从干基部萌发的新条往往数量较多,应在生长季的中、后期选留其中较壮的1—2条作为培育对象,余者全部除掉。

平茬还可促进灌木丛生,使其更快发挥护士遮荫作用。因此,在栽植后1—2年进行平茬,可使幼林提前郁闭,防止杂草蔓延,既有利于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又可获得一定数量的纺织条子和薪材。混交林中有时为了调节种间关系,保护主要树种不受压抑,也可对相邻的伴生树种或灌木进行平茬。

根系萌蘖力强的树种(如杉木、杨树、榆树、刺槐、泡桐等)由于栽植后多发生萌条,丛状并长,失去顶端优势,严重影响主干生长。因此,进行幼林抚育时要及时除蘖,经保证能够培育出干形通直的良材。

采用截干苗造林时,在造林后1—2年,必须进行除蘖,使每株只保留一个主干。

(三)摘

为了改善树干质量,培育无节良材,可进行摘芽,即当侧芽尚未形成枝条前及时把芽抹去,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省工,不伤树干,切口愈合迅速,又能促进林木主干的生长,如杨树在苗期抹芽,苦楝通过去梢抹芽,即能培育出通直干材。

(四)修

人工幼林阶段一般不进行修枝。但某些树种通过修枝可改善树干质量,减少枝丫,促进干形圆满通直,加快林木生长并减少病虫危害。

直干性强的树种,如杉木、杨树、落叶松、建柏、云杉、栲类、水曲柳等,郁闭前一般不宜修枝。多分枝或主干不明显的树种如樟、青风栋、黄波罗、刺槐、榆树、相思树等,适时进行修枝,去叉,保留单顶是十分必要的。

适当修枝,除去了树冠下部垂死的同化作用低于补偿点(制造养分不够自已消耗)的枝条,可以集中更多养分用于高、径生长。但如果修枝强度过大,一方面会减少幼树的同化面积,另一方面也会使林地强度透光,从而引起杂草滋生,林地条件变化,对林木生长反而不利。特别是在缺林地区,为了取得薪材而过多的修枝是极为有害的,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限制。

五、幼林保护

幼林保护是人工林抚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常包括防火、防病、虫、鼠(兔)、鸟、兽等危害,防除寒害、日灼、冻拔和雪折以及防止人畜破坏等。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对林业生产发展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明确指出了爱林护林是全国人民的光荣义务和权利,并在第五章中就有关森林保护问题,从组织、制度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指明了森林保护的方向和途径。下面仅就幼林保护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从技术上加以简要讨论。

(一)防火

人工幼林多处于人为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因此,幼林防火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各国营林场及社队林场除应建立与健全护防林火组织、订立各种防火制度、严格控制火源外,还必须搞好森林防火规划设计,并把这一设计和造林调查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在造林的同时就应开设各种防火线,在林内的制高点架设了望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火警,并配齐必要数量的专职营林员负责护林防火工作。由于幼林防火是整个森林防火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详细内容将在森林防火专题中加以讨论。

(二)防治病、虫、鼠、鸟、兽害

为了防治这类危害,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在造林设计和施工时就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并相应地采取各种预防保护措施:如混交、隔离、拌种、蘸根等等。在人工林的培育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与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确定林木种苗检疫对象,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对林木种苗进行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播和蔓延。这些措施的详细内容,将在专门课程中讲述。

(三)防除寒害、冻拔、日灼、窖折和人、畜等危害

在我国北方某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东北西部)造林时,有些树种(如樟子松、油松)在造林后一、二年内,应于秋末冬初进行埋土防寒,翌春土壤解冻时撤除,否则由于冬春旱风吹袭,苗木地上部分失水太多,造成生理干旱,引起叶、芽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在我国北方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排水较差或土壤粘重的低平地段以及平缓坡地上新造红松、落叶松、油松、樟子湿松、黄波罗、水曲柳幼林时常常易遭冻拔危害。对日灼、霜冻和雪折的危害,应结合具体地区,特别是局部地形变化的影响,采取有效防除办法,如寒冷的北方和海拔较高的山地以及某些地形低洼处,容易发生雪折和霜冻,在造林时期应注意合理选择树种或不同树种的合理搭配,成林后则应注意及时进行抚育采伐和适当修枝。对容易遭受日灼危害的树种,除注意树种组成外,还应在土壤管理上给予注意,如避免在盛夏高温季节进行除草松土等。为了防止人、畜破坏,除应注意在设计时就适当考虑当地群众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外,应加强宣传教育,建立与健全护林组织,制订必要的制度。

第二节 幼林检查、补植和建立造林档案

一、幼林检查

幼林检查的目的在于考核造林效果,统计幼林成活率,分析成败原因,改进造林技术推广先进经验以及拟订补植和抚育措施。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成活率、当年生长量及典型植株的分析等。检查的方法多采用标准行或标准地法,调查面积应占造林面积的2—5%。检查季节应秋冬,检查对象包括当年春季以及前一年雨季和秋季所营造的幼林,检查后填写幼林检查报告表并逐级上报。

当幼林将进入郁闭时,再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调查,以便统计幼林保存率,总结造林及抚育管理的经验。

二、幼林补植

由于苗木质量、栽植技术及外界条件等因素,造林后往往有部分幼树死亡。当死亡株数超过一定界限,以致影响幼林及时郁闭时,则应进行补植。按造林技术规程规定,除成活率达90%以上且分布均匀外,都要进行补植,而成活率低于24%的则需要重造。

补植必须按原来的株行距进行,要求用同树种的苗木(最好苗龄与幼林一致)以便赶上已成活植株。补植季节应在早春或选当地有利季节(如雨季)进行。

为了避免补植时苗木运输费工,并使苗龄与幼林一致,可以在造林同时留出一定数量。苗木假植于造林地附近阴凉处或在造林地内局部密植。在抚育过程中如发现缺苗,可随时就近带土起苗补植,这样不仅成活率高和生长快,而且经济、省工。

有条件的地方,采取专门培养的容器补植,效果更好。

三、建立造林档案

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及时总结经验和科学地掌握林场的资源动态,检查经营效果,必须从造林设计起到成林止逐年分别按小班进行造林营林活动的登记,建立造林技术档案。林木生长周期长,及时地把有关技术措施、工作量、林木生长动态等加以记载,以正确地总结和分析造林经验,迅速提高造林技术水平,实现营林工作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由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不少林场营林活动无案可查,现在已由林业部做了统一规定,形成了制度,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第三节 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

建国以来,我国造林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人工林已蔚然成林,正在茁壮成长。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部分生长不良,需要进行改造。由于这部分人工林的经济价值和产量很低,称为低价值人工林,有的地方根据它在生理上和形态上表现出“小而老”的特点,便形象地把它称为“小老树”或“小老头”林。

低价值人工林在我国南、北方都有,涉及的树种也多,比如杉木、杨树、榆树、油松、刺槐、山杏、黄波罗、花曲柳、水曲柳等,其中以杨树为最多。据调查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和嫩江地区的十处国营林场院中,杨树“小老树”占该树种成林面积的38.1%;辽宁省昭盟、朝阳、锦州、阜新、铁岭和沈阳等六个地区的不完全统计,“小老树”面积约占调查地区人工林面积的27%,其中杨树“小老树”又占“小老树”总面积的61.3%;在南方杉木用材林基地,特别是在杉木产区的边缘地带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杉木“小老树”,据统计约占基地总面积的30%。由此可见,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即是我国造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科研方面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近些年来,许多林业生产部门和科研、教学单位,在低价值人工林改造方面进行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其形成原因和改造方法粗略可归纳如下:

1.选择树种违背了“适地适树”的原则

由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不能满足造林树种生态特性的要求,从而使“地”和“树”的矛盾无法统一,导致人工林生长不良,成材无望。例如在比较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下营造对水肥条件要求较苛的黄波罗、水曲柳、胡桃楸和某些栋类树种;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很差的造林地(如栗钙土区波状丘陵顶部和干旱沙地、沙梁等)上营造对水分条件要求较苛的杨树,在南方低丘的阳坡,山脊或开阔多风的山冈上营造喜湿喜肥的杉木等均属这一类型。

对这种类型的低价值人工林,一般应根据“适地适树”原则,更换树种,重新造林。例如在生长不良的黄波罗、水曲柳、胡耠楸的林地上重新造落叶松、樟子松或油松,在杉木林地上重新造马尾松,等等。辽宁省建平县黑水林场用樟子松和油松来改造沙地上的小青杨的“小老树”取得了成功,就是这方面的例证。据辽宁省林科所的调查材料,16年生的樟子松和油松,树高分别为5米和4米,胸径为7厘米和6厘米,而22年生小青杨则相应只有3米和5厘米。

更换象树种的造林技术要求与一般造林相同,但也可根据需要适当保留部分原有树种,以便形成混交林,保留比便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0%为宜。

2.树种组成不合理

由于树种组成不合理,往往也是某些树种生长不良的原因之一。例如某些地区在贫瘠沙地上造杨树纯林生长不良,引进刺槐进行混交后,杨树生长有明显地好较。又如在沿海地区杉木人工林中引入柳杉,在较干旱瘠薄地方的杉木人工林中引入马尾松或相思树,都能使杉木的生长条件有所改善,从而促进杉木的生长。

总之,低价值人工从的改造方法和成因是互相密切联系的。只有首先查明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这方面的生产和科研工作正在开展,要从中不断总结提高,不但改造好已有低价值人工林,而且在将来的造林工作中不再产生低价值人工林。

3.抚育管理不善

由于造林后的抚育粗放,或长期不抚育,致使林地荒芜杂草丛生,严重恶化幼林生长的环境条件,导致幼林生育不良。这种低价值人工林,在成因上是和树种选择不当有着本质区别,在改造方法上应有所不同,着重采取较强度的抚育措施,促使幼林得到复壮。

深松挖土是生产上广泛应用改造这种类型低价值人工林的有效方法,据辽宁省林科所在建平县马厂林场杨树人工林的调查材料,深松土不仅可使1—30厘米的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4%左右,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小叶杨的高生长,特别是在深松土的第二年,其高生长量比未深松土的对照区增加1.5—6.5倍,湖南株州长岭杉木林基地的经验表明,在汀江两岸低山丘陵地区,由于土壤条件比较瘠薄,质地比较粘重,结构紧密,因此,杉木幼林生长缓慢,有时甚至到5—6年就平顶、结实、萌条丛生,变成了“小老头”林;但经秋季深松土后,生长量便显著增加。据该基地科研站的调查,6年生和杉木幼林,深松土前二年的平均高生长量为40厘米,而深松土后二年的年平均生长量为125厘米,即增加两倍多。

深松土的时间,在北方,雨季明显地区,以雨季前进行最好;在南方最好在冬季或秋季。深松土的适宜深度,在北方一般可为20—25厘米,而在南方则一般可为30—40厘米。深松土的间隔期一般以3—4年为宜,但在间隔期内,每年应进1—2次一般性的土壤管理,如用圆盘耙进行浅松等。

深松土时,必须注意保护好幼树,严防机械损伤、深松土带一般应距幼树30—50厘米,视幼树高度具体确定。深松土时,如幼林密度过大,则应同时进行间伐,把调整林木密度的深松土结合起来。此外,广东怀集的撩撩加罩抚育和湖北罗田的抽槽压青扩带培土抚育等等,都具有类似深松土的作用和效果,值得进一步加经研究、总结和推广。

平茬复壮是在改造因人、畜等的破坏而形成的低价值人工林,并且造林树种又具有颇强的萌芽能力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具体方法要求与本章幼树管理部分中的平茬同。但应强调指出这种方法不能用于改造因树种选择不当而形成的低价值人工幼林。此外,修枝、除蘖、林农间作等措施,也都会对提高林分的生长量起到良好的作用,可配合其它改造措施酌情采用。

4.造林密度偏大

单株的营养面积和生长空间都不能满足林木正常生长的需要,从而导致幼林生长迅速衰退,易遭各种自然灾害和生物的危害。对这类人工林,台以用调整林木密度的措施,进行抚育间伐,并和深松土结合起业,便可使生长衰退的幼林得到复壮。山西省林科所关于20年生杨树人工林抚育间伐效果的调查材料表明,抚育间伐并进行中耕的林分,其胸径树高分别为对照区的121—267%和124—262%。

间伐一般应在连年高生长量下降时立即进行,如林木生长已严重衰退,则长势极难恢复,间伐效果将很不显著。间伐强度应视幼林的生长情况,现有密度和造林立地条件等而定,一般多采用隔行间伐或隔行隔株间伐。在有条件的地方,间伐后对萌芽力强的树种最好将树根挖除,例如杨树如果不挖根,不仅会长大量的萌蘖,继续与保留林木争养分和水分,而且还用地上留有根桩,有碍深松土工作。

5.因保存率低不易成林

近期抚育管理 第6篇

经大靖、民权、西靖特色林果业林业技术员深入实地、田间地头逐地逐块的观察和研究,近期存在以下问题:

1、七月中下旬以来,因天气多阴,持续下雨、高温。部分地块病虫害有上升趋势。

2、夏收结束后,部分农户在犁地当中将营养带沟整平,缩小了通风带的宽度。

3、在荒地和无主管理地块,存在草荒严重现象。

4、对农户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单一用药,用药量过在大。

5、施肥操作不规范,导致苗木有肥害现象发生。解决办法:

经林业技术员、科技助理员、农民技术员现场开会讨论,对存在问题,采取以下措施:向镇、乡主管领导汇报,组织科技助理员、农民技术员深入各地块对农户宣传、讲解清理沟内外杂草,留足营养带;在犁地过程中,防止机械损伤苗木;采用多类型、多剂种的农药防治,农药用量不宜过大,以提高农药药效,防止病虫产生抗性;八月要控肥、控水,摘心,以提高新梢木质化程度,确保苗木安全越冬。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下一篇:生死的经典名人名言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