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高危人群干预总结

2024-08-13

性病高危人群干预总结(精选8篇)

性病高危人群干预总结 第1篇

2013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的发现

与干预总结

2013年我院大力开展慢性病筛查、随访工作的同时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以及主动干预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今年5月初我们开展了为期15天的大型下村慢病筛查及随访工作,随访组分5个小组,两个人一个小组,一位负责量血压,测血糖,一位负责询问病史及登记。分组进入每一个村子,做到不漏一人,详细登记。期间新发现慢病高危人群145人,其中正常血压高值68人、吸烟70人、空腹血糖高值7人。

2、今年9月我们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筛出慢病高危人群86人,其中正常血压高值66人,血脂轻度增高11人,空腹血糖受损16人,体质指数增高25人。对以上人群进行了高危人群管理,其中23人已纳入慢病管理。

3、针对慢病高危人群我们进行了专项健康档案的录入,并把检查结果直接录入到健康体检表里,纸质版健康体检表存档,化验单心电图等存档。并定期进行跟踪管理。

4、对慢病高危人群进行了健康教育讲座,主题为“老年人饮食与健康”,让人们了解饮食上要讲究清淡合理、低脂低盐饮食、营养搭配、多吃蔬菜和水果,(空腹血糖受损的人群要注意低糖饮食,适量主食。)期间进行了健康咨询活动,印制了宣传单600余份,发放宣传单500余份,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5、对慢病高危人群进行了生活指导,要保持心情的豁达与开朗,经常进行户外步行或慢跑等体育锻炼,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勤洗澡,勤换衣服,睡眠充足。经常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总之,我们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加大对慢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继续对慢病高危人群的管理工作。

2014年01月01日

性病高危人群干预总结 第2篇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0‟172号)文件要求,为做好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及随访管理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掌握我区与慢性病相关的高危人群情况,并对其进行适宜技术指导,控制超重、肥胖、血压和血糖等水平。

(一)对慢性病相关的高危人群建立电子化管理信息档案,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二)开展以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危险因素为核心内容的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提高居民慢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健意识,使其掌握健康生活方式技能,并能主动采取行动。

(三)设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向辖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引导其实行自我管理,增进慢性病患者对自己健康状况的了解,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二、工作范围和内容(一)工作范围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二)工作内容

1.建立慢性病高危人群档案。依据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

案,各医疗卫生机构以35岁以上居民为重点,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并动态掌握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为高危人群建立电子档案,并做好汇总登记(附件1)。首诊测血压指全科诊室(内、外、妇科)、慢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2.动态监测与定期随访。对具有一项慢性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特征者要就危险因素定期进行指标监测,正常高值血压者年测血压一次,中心性肥胖者每年测量体重及腰围一次,空腹血糖异常者及总胆固醇水平异常者每年监测血糖及总胆固醇水平一次,吸烟者每年询问一次吸烟情况,并填写动态监测表(附件2)。对具有三项及以上慢性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特征者每月随访一次,随访基本体格检查包括体重、血压(血糖)、腰围等,每次随访要提供膳食和身体活动等行为的指导,并填写随访表(附件3)。慢性病高危人群半年随访率不低于80%,对失访人群应当记录原因。

3.开展危险因素控制、干预及效果评价。按照慢病高危人群标准,以体重和血压为核心指标,参考腰围、血糖、血指、身体活动等综合指标,通过膳食指导、身体活动促进血压管理等适宜措施的实施,采用有关指标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4.开展以控制慢病危险因素为核心内容的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宣传,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推广适宜技术,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5.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单位内部规划区域,如在健康教育宣传室或全科医生诊室,或利用社区健康小屋、卫康室、社区活动室设立健康自助检测点,张贴统一标示,将•健康指标标准范围‣(附件6)张贴在监测点醒目处,同时提供相关宣传资料,向社区居民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备体格测量简易设备,用于测量居民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至少五项指标,如电子血压计、自助血糖仪,以及腰围尺、身高体重秤等设备。由专人负责向病人介绍使用方法,登记检测结果(附件4),并结合检测结果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宣传和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

三、工作要求

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以上。

2.在服务站、村卫生室单位、公共场所设立自助监测点,且逐年递增。

3.实施社区主动筛查高危人群。

性病高危人群干预总结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行健康体检的1000名慢性病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体质指数 (BMI) 在24 kg/m2及以上; (2) 收缩压在120 mm Hg及以上, 舒张压在80 mm Hg及以上; (3) 空腹血糖在5.6 mmol/L及以上; (4) 总胆固醇在5.18 mmol/L及以上, 三酰甘油在1.7 mmol/L及以上。符合上述一项者便可。排除标准: (1) 哺乳期、妊娠期女性; (2)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3) 空腹血糖在16.7 mmol/L及以上。其中男620例, 女380例, 年龄24~60岁, 平均 (40.6±2.1) 岁。

1.2 方法

对本组1000名慢性病高危体检人群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 先是查看患者健康体检资料,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掌握研究对象基本信息。随后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并积极实施。

1.2.1 干预前准备

干预前主要工作为研究对象资料收集: (1) 体检资料:包括身高、体重、臀围、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 其中血糖通过葡萄糖氧化法完成, 血脂指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完成; (2) 生活方式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研究对象生活方式, 问卷内容包括饮食、吸烟、酗酒、运动等, 总分100分, 分数越高表明生活方式越合理。同时还要对其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评估, 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4个等级。

1.2.2 生活方式干预制定及实施

充分了解研究对象健康体检结果、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等情况后, 制定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主要措施包括: (1) 体重管理实施:通过电视、广播等宣传肥胖危害性相关知识, 根据体重制定个性化的体重控制计划表, 利用腰围尺、电子秤等对自身体重、腰围指标全面监控, 努力完成计划表任务, 对完成任务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2) 饮食指导:通过膳食讲座等方式让研究对象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鼓励其多食高纤维素、高维生素、清淡等食物, 少食或不食高胆固醇、高热量、食盐丰富等食物, 保证营养的同时控制体重[4]; (3) 运动:充分利用社区等活动场所、设施增强运动, 运动量、运动类型以研究对象身体状况、兴趣为主, 如打球、跑步、打太极等; (4) 戒烟戒酒:告知研究对象吸烟、过度饮酒的危害性, 鼓励社区或企业建立吸烟室、无烟办公室等场所, 对吸烟人群起一定的限制作用。同时鼓励研究对象多参与文体娱乐活动等转移注意力, 减少烟瘾发作, 慢慢的戒烟戒酒, 在这个过程中, 社会、家庭都要积极支持, 鼓励其戒烟戒酒[5]; (5) 健康教育:本院专业医疗团队联合健康管理机构共同制定, 通过电话、短信、微博等方式远程指导研究对象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同时开通咨询服务平台, 积极、热情的回答研究对象的问题, 提供生活方式服务, 并通过电话随机回访, 起叮嘱作用, 每隔2个星期举办一次健康讲座或讨论会, 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提高研究对象良好的生活方式相关知识[6,7]。另外指导研究对象掌握正确使用体重秤、能耗监测仪、血糖监测器等设备。

1.2.3 干预后处理

生活方式干预后随访1个月~1年, 再次进行健康体检, 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同时通过问卷形式对干预后的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风险情况进行了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分析干生活方式干预前后体格检查指标、生化相关指标如空腹血糖、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体格检查指标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 干预后研究对象BMI、腰围、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善明显更优,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干预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 干预后研究对象空腹血糖、TC、TG、HDL-C及LDL-C水平变化明显更优,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mmol/L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 而机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退化, 导致老年慢性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 成为当下威胁居民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8,9]。相关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在慢性病发生、发展、病变等全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0]。陈蕾等[11]通过调查研究十堰市某社会老年人群慢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的相关性, 发现500名老年人群中主要慢性疾病为高血压、心脏病、偏头痛等7种, 占总患病人数的67.4%;且表明吸烟和心脏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密切相关,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史引发慢性疾病的高危要素之一。同时饮食、兴趣爱好等也是诱发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因此建议行慢性社区分层护理模式, 包括良好生活习惯监导层、综合健康教育层、规范治疗护理层等内容。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1000例慢性病高危体检人群行生活方式干预, 包括体重管理、饮食指导、运动、戒烟戒酒、健康教育等内容, 且通过对比生活方式干预前后研究对象体格检验相关指标 (BIM、腰围、收缩压、舒张压) 和主要生化指标 (TC、TG、HDL-C、LDL-C及空腹血糖) , 来证实生活干预措施在慢性疾病高危体检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楼君芳等[12]对某社区203名慢性疾病高危医务人员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预, 同时通过调查、体检等方式了解干预前后所有研究对象的健康行为、体格检查结果及主要生化指标, 发现干预后研究对象的膳食结构倾向合理、用餐更规律、睡眠质量更高。同时干预后研究独享腰围、血压、空腹血糖、TG、TC、BIM、LDL-C较干预前明显下降, 而HDL-C较干预前明显下降,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健康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水平, 预防或减少慢性疾病发生。王维民等[13]也通过干预前后对照试验, 肯定了生活方式干预在控制慢性疾病危险因素中的应用价值。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分析及干预 第4篇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干预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88-02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1]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对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故脑卒中的“三早”预防尤其重要。本中心于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对辖区6152名居民进行初筛,针对筛查对象进行全面脑卒中风险评估。早期发现卒中高危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对象和方法

1.1筛查对象。纳入标准:存在脑卒中高危因素但尚无症状的人群,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有能力完成问卷调查及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纳入标准的辖区居民6152例,男2837例,女3315例,年龄35-83岁。

1.2筛查内容

1.2.1包括危险因素初筛,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

1.2.2筛查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和被动吸烟、糖尿病、房颤和其他心脏疾病、颈动脉狭窄、血脂异常、缺乏体力活动和超重、肥胖及生活方式不健康等。

1.3筛查方法。

1.3.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年龄、性别、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1.3.2以一对一询问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依据Framingham(弗明翰)量表对患者评分。Framingham(弗明翰)卒中风险评估模型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风险评分系统,使用广泛、操作简便,可作为普遍筛查的基本手段。[2]根据积分值换算10年脑卒中发病风险,≤5%为低风险,≥6%且<10%为中风险,≥10%为高风险。

1.3.3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患者得分,对危险因素分类分析,并对高风险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及干预。

2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

2.1 高血压病 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2.2 糖尿病

2.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2.4、 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2.5脑卒中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

2.6吸烟与酗酒

2.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2.8、肥胖、超重

2. 9、 年龄和性别 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2.10家族史 卒中家族史人群中近3代家族中有患脑卒中者,其发病率也高。

2.11其他危险因素 如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因素。

其中脑卒中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至少一项者被认为是高危人群。吸烟、缺乏锻炼、高血压、糖尿病、房颤、血脂异常、卒中家族史和超重这八项中至少三项者被认为是高危人群[3]。通过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认识并及时就诊、咨询,及早进行有效的行为干预、预防治疗,是可以达到减少和控制脑卒中发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3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防治

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应给予一级预防指导,一级预防是指对有脑卒中危险因素但无脑卒中病史的个体发生脑卒中的预防。

3.1 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4]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 140/90mmHg 以下;高危患者血压目标更宜个体化,一般可为 130/80mmHg 以下。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应对多种心血管等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发生。降压药物应选择钙拮抗剂、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由这些药物所组成的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药物。[5]治疗原则小剂量开始,开始治疗时使用小剂量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联合用药 合理的药物联合,以达到最大的降压效果;适时调整方案,初始治疗方案无效,或有明显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可改用另一种治疗方案;尽可能使用长效降压药,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减轻血压波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与医生要密切合作,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合理治疗方案。

3.2 防治高脂血症

治疗措施主要有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降脂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并根据血脂水平适当调整降脂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3.3 防治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必须积极进行合理治疗,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应以控制总热量、控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增加运动量、调节心态及生活方式等为主。要定期检测空腹血糖。根据血糖和胰岛素检测结果合理选择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等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4 抗血小板预防用药

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可每日口服75~150 mg肠溶阿司匹林,18岁以下禁用。有胃出血倾向或有胃病的老年患者可选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4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

4.1 合理膳食

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常食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纤维食物,增加优质蛋白质如豆制品,鱼虾,牛(酸)奶的摄入,少食一些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如蛋黄、奶油、猪肝、猪脑等。饮食应遵循少量多餐,六七分饱,不暴饮暴食,晚餐避免过饱,控制食盐、食糖、保持大便通暢。

4.2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提倡戒烟限酒,避免吸食二手烟。

4.3 适量运动,劳逸结合

去除久坐、以车代步等不良生活习惯,尽量选择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约15分钟或以上有氧运动,切忌运动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6]对待运动的科学态度是“贵在坚持,重在适度”。

4.4 心情舒畅,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

心理因素也可以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规律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情绪波动,保持乐观情绪,心情舒畅,对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开展脑卒中筛查与健康教育指导,提高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认识,如遗传、年龄、性别、族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狭窄、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肥胖、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均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尽早发现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控制和干预,加强对高危人群生活方式的指导,如提倡合理膳食,积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增加运动,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并加强对脑卒中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的指导,积极做好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监测及治疗,实现“三早”,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停瑞,李红.脑卒中社区以及预防干预实施现状.201105-0094-03

[2]邵欣,李铮.脑卒中一级预防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8

[3] 叶小梅. 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2009,7(15):64-65.

[4] 毛晓辉.郝一平,孙芳. 对中青年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思考[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4(3):254-255.

[5]丁永献,荆晓蕾. 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指导[J]. 实用医药杂志,2007,24(2):197.

[6] 顾伟玲. 嘉兴市高血压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4,4(6):45-47.

性病高危人群干预总结 第5篇

宣传材料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VCT门诊

VCT门诊即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VCT),是指人们在经过咨询后能够使他们对于艾滋病检测做出明智的选择的过程。这一决定必须完全是求询者自己的选择,这一过程是完全保密的,检测要求实名制;严格遵循自愿、保密、实名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对艾滋病咨询的定义是:艾滋病咨询是求询者和咨询员之间在保密情况下的谈话,目的是使求询者能够应付HIV感染带来的紧张压力,能作出自己个人的决定。咨询过程应包括对个人感染危险的评价并帮助其实施预防行为。

VCT门诊就是指各级疾病控制中心成立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目的是:预防艾滋病传播、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治疗和关怀;是为那些打算进行HIV检测的人们提供心理情感上的支持。这包括帮助他们做出是否进行检测的决定,以及在检测后提供支持和促使作出行为改变的决定。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作用是:许多HIV感染者在感染早期没有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治疗与照料,使得他们较早地离开人世,增加了对他人、家庭、社会HIV传播的危险性(如不能及时预防家庭内、性伴间和母婴传播;不能采用抗病毒治疗降低传染性等),这对预防控制艾滋病十分不利。因此,开展HIV抗体检测可使感染者争取在早期就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治疗与照料,有利于个人(延缓发病,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家庭和社会(降低传染性及在社会上的传播)。

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原则上建议选择专门的场所,也就是说需要在专门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查诊室(VCT诊室)进行,同时参考求询者的需求、人数、经费及交通是否方便等因素确定是否必须到VCT诊室接受免费咨询服务。由于艾滋病咨询常涉及个人的隐私及敏感问题,因此,应选择一个保密、安静、无干扰的地方。如果求询者要求单独咨询,场所的选择应保证求询者的面部不被人看到,交谈的内容也不会被其他人听到,那么则必须到医院或者疾控中心的VCT诊室来完成这项工作。如果需要提供检测服务,需要有经过按国家规定审批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支持。

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咨询人员建议由专门的医生担任,主要是有感染疾病科的专门医生来担任;在社区或其它场所也需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来担任担任,而且这些人员应具备有较强的责任心、尊重、接纳对方,平等待人等素质,并且还需要为咨询人员保守秘密。

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应提供的服务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保密、方便和规范的HIV抗体检测服务(基层主要是做HIV抗体初筛试验);(2)规范的咨询服务(包括检测前后咨询、支持性咨询、特殊需求咨询等);(3)有效、方便的卫生保健、治疗和预防服务;(4)有效、灵活的转诊服务;(5)持续的关怀、照料服务;

(6)有效的技术支持/援助服务(包括艾滋病咨询、检测、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专业培训、专家指导等)。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专线:xxxx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艾滋病防治宣传知识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人体内一些像癌细胞之类的不正常细胞,也会迅速生长、繁殖,最终发展成各类癌瘤。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觉起来很好,但是他们却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不洁性交、吸毒/静脉注射、母婴传播。

三、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四、一旦感染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哪些危害 ?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专线:xxxx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相互关爱 共享生命

1、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参与和合作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

●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2、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形成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成功经验。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是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实行综合治理。

●宣传教育和改变危险行为的艾滋病预防措施已被证明是有效的。

●每个人都有权且必须懂得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

●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其他人。

●向青少年宣传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开展学校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专线:xxxx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梅 毒

梅毒是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以阴部糜烂,外发皮疹,筋骨疼痛,皮肤起核而溃烂,神情痴呆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

一、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1.传染源: 梅毒是人类独有的疾病,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是传染源。感染后的头2年最具传染性,2 年后基本不通过性传播。

2. 传播途径: 性接触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约占其95%以上。如果是显性梅毒,可发生性行为接触的任何部位的硬下疳,如生殖器、肛周、直肠、乳头、舌、咽、手指等部位的硬下疳。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一般认为感染后2年以上性接触就不再有传染性。

二、预防

梅毒螺旋体也可以间接接触传染,如通过接吻、哺乳和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裤、被褥等

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首先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反对不正当的性行为,其次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追踪病人的性伴侣,包括病人自报及医务人员访问的,查找病人所有性接触者,进行预防检查,追踪观察并进行必要的治疗,未治愈前配偶绝对禁止有性生活;

(2)对可疑病人均应进行预防检查,做梅毒血清试验,以便早期发现新病人并及时治疗;

(3)发现梅毒病人必须强迫进行隔离治疗;

(4)对可疑患梅毒的孕妇,应及时给予预防性治疗,以防止将梅毒感染给胎儿;未婚男女病人,未经治愈前不能结婚;

(5)对已接受治疗的病人,应给予定期追踪治疗。

(6)杜绝不正当的性行为,提倡洁身自好。若万一不慎,有了可疑梅毒接触史,应及时作梅毒血清试验,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7)对性伴侣,应全面了解其性生活史和健康状况,若有可疑症状,应敦促其检查治疗。

(8)出门在外,应注意用具的消毒,可随身携带“肤阴洁”等进行清洗。

(9)正常性生活前,注意阴部清洗、消毒。

(10)发现患病后要隔离治疗,治愈前严禁性生活。对患者的性伴侣要进行检查或预防性治疗。

(11)晚期梅毒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康复。

(12)如需献血,要去正规采血点,在献血前需做全面的血液检查,预防交叉感染;如需输血,需要输血单位出示所输血液的检查证明,放止不必要的麻烦发生。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专线:xxxx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哪些人比较容易感染艾滋病?

人们经过研究分析,已清楚地发现了哪些人易患艾滋病,并把易患艾滋病的这个人群统称为艾滋病易感高危人群,又称之为易感人群。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指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成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输血及其它血制品者、与以上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等。

1.男性同性恋者 包括双性恋者,由于肛交,所以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

2.吸毒者 经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约占全部艾滋病病例的15%~17%,主要是因为吸毒过程中反复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其中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具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和传播,使吸毒者成为第二个最大的艾滋病危险人群。

3.血友病患者 第三大易感人群为血友病患者,在所有艾滋病患者中,因血友病而感染病毒的占1%左右。因为血友病是一种因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Ⅷ(Ⅸ)(还有其它因子缺乏者,主要且最多的发病者是因子凝血因子Ⅷ或Ⅸ)而得的疾病,如 果不输入外源性凝血因子Ⅷ(Ⅸ),则病人可以在受轻微外伤后就流血不止。

4.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除了抗血友病制剂外,其他血液与血液制品(浓缩血细 胞、血小板、冷冻新鲜血浆)的输注也与艾滋病的传播有关。首 次报告的与输血相关的艾滋病患者是一名婴儿,该婴儿接受 了1名艾滋病病人提供的血液后发病。所以受血者受染与否与供血者是否艾滋 5.与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 与上述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是艾滋病的又一易感人群。与同性恋者、血友病患者、受血者、静脉吸毒者等高 危人群发生性关系都可能染上艾滋病,因而成为艾滋病传播 的易感人群。

6.艾滋病的其他高发人群 艾滋病从理论上说任何人群都可易感,但真正的艾滋病 易感人群主要为上面所提的五类人群。从年龄上,艾滋病虽可 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事实说明90%以上发生于50岁以下的人群,而其中又主要发生在两个年龄组,即20~40岁的 成人组和婴幼儿组。由于患有艾滋病的母亲也可通过胎盘、产道、乳汁传播给出生前或出生后的婴幼儿,因而由患有艾滋病的妇女所生的小孩,也是艾滋病的易感者。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专线:xxxx 病 人或是否属艾滋病危险人群有关。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但是HIV的传播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果上节中所述的三个基本条件不能全部满足时,HIV的传播就不会发生。

二十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对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性、血液及母婴三种传播途径以外,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HIV能通过空气、水、食物、土壤、人与人之间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因此,以下这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

1.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同就餐或共用餐具;

2.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水源;

3.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交通工具; 4.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房间;

5.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马桶、洗脸池/盆或其他卫生设备(不包括易造成出血的设备如牙刷、剃须刀等);

6.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电话、电脑以及其他办公设备; 7.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同游泳或淋浴; 8.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握手、拥抱; 9.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礼节性接吻; 10.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近距离交谈; 11.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打喷嚏、咳嗽; 12.蚊虫叮咬。

总之,只要掌握HIV传播的三个途径,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同生活、工作、学习是安全的。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专线:xxxx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远离艾滋病给女性撑起保护伞

根据最新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艾滋病正在从高危人群中的性工作者、静脉吸毒者和男男性行为者,转向低危人群、流动人群,特别是女性流动人群是艾滋病高危人群。从艾滋病防治的角度来看,流动人口又是一个数量庞大的易感染群体,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女性预防艾滋病十大建议❤

一、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发生性行为时,一定要使用安全套,虽然通过性行为传播HIV 的机会只有0.03%-0.05%;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百分之百的危险。

二、远离毒品。

一次吸毒,终生难戒。由于毒品已经蔓延全世界每个角落,吸食毒品可以改变人性。毒瘾发作时容易不顾一切寻找毒品,非常容易因共用注射器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

三、避免有多个性伴侣。

要洁身自好,对自己和伴侣保持忠诚。

四、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

如美容、文身、扎耳朵眼、修脚、整形手术、牙科手术、静脉输液等操作行为。这些均有血液暴露,应尽量避免这些操作。如果必须进行

上述操作行为,不要图价格低廉的操作室或没有卫生合格证的机构做这种高危操作行为。如果这些用具不进行严格消毒,很容易造成HIV病毒感染。

五、避免共用牙膏、牙刷、刀具等物品。

女性朋友,尤其是外来打工妹生活条件可能比较艰苦,为了节省费用,常常几个或多个人一起居住同一个居室,难免相互之间共用物品,这就有可能会埋藏感染HIV的隐患。

六、月经期要注意卫生。

不要将用过的卫生巾乱仍,造成血液污染。

七、遇到外伤情况注意保护自己。

在救护伤病员时,避免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八、不让别人给自己的孩子哺乳。

艾滋病病毒非常容易经母乳传播,有一些孩子就是在母亲生产初期,没有奶水,让邻居或好友哺乳,不知道邻居和朋友有可能感染了艾滋病,结果孩子被传染。

九、多学些健康保健知识。

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因此健康教育是现阶段预防艾滋病最好的疫苗。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艾滋病的无知与恐惧,因此普及艾滋病的知识和改变不良行为,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十、生病要在正规医院治疗。

就医时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科学就医,不要到非法诊所,不然会贻误病情并有可能造成医源性感染而危害健康。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专线:xxxx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你必须知道的十条防艾知识

1.目前艾滋病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2.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

3.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4.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危险。

5.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7.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8.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9.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10.艾滋病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因此积极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性病高危人群干预总结 第6篇

课 题:高血压高危人群健康指导与干预

教学目的:针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强化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和行为指导,增强其健康信念,养成健康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健康指导和干预的方式

教学难点:对高危人群进行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低盐饮食、心理平衡等咨询和劝导等服务

教 具:多媒体(或讲义材料)课 型:新课 授课形式:大课堂面授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目的:针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强化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和行为指导,增强其健康信念,养成健康行为习惯。

高危人群的确定标准: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同时伴有下列一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 1)、男性>55岁,女性>65岁; 2)、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4 kg/m2和/或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3)、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4)、吸烟; 5)、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1且每周饮酒≥4次);6)、长期膳食高盐(食盐量≥10克/日); 7)、缺乏体力活动;8)、血脂异常:胆固醇≥5.18mmol/L(20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 mmol/L(130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40mg/dl)或甘油三酯≥1.70mmol/L(150mg/dl); 9)、糖调节异常: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高危人群识别

1、机会性筛查:日常门诊、巡回医疗、患者家庭随访等 2、健康体检:农民健康体检、当兵体检等

3、重点人群筛查:利用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等识别高血压高危人群 健康指导和干预的方式 群体干预:

1、通过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识别自身危险因素的能力。

2、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患病的认知水平

3、针对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减少,不合理膳食等单个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的社区宣传和

个体指导(详见非药物治疗)

1、利用门诊、随访等,对高危个体进行糖尿病危险的评估,给予个体化的生活行为指导,提供健康服务

2、建立高危人群信息库,进行随访管理 复查或随访的内容:

1、对高危人群进行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低盐饮食、心理平衡等咨询和劝导等服务,给予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指导 2、有针对性地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资料

性病高危人群干预总结 第7篇

干预计划及实施办法

糖尿病可以防治,前提是尽早确定糖尿病危险人群,早期进行管理、教育和治疗,而且要医患联手。

为此,中心针对糖尿病特点实施了五项糖尿病干预计划:

一、饮食干预:根据病人身高、体重、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等为病人开出“饮食处方”;

二、运动干预:根据病人身体情况为病人开出“运动处方”;

三、药物干预:向病人宣传药物作用、进食与服药的关系等;

四、知识教育:定期邀请患者及家属来院听取知识讲座,解答病人疑问;

五、跟踪随访:对体重超重、高脂血症、高血压等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为每位糖尿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对病人血糖、血脂、血压、糖耐量等指标进行动态观察,以尽早发现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

干预措施的落实,主要是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筛查出大量糖尿病前期病人,达到了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只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检出、治疗减少并发症)和“全人群策略”(对全体人群进行预防,减少发病)相结合的方法。

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健康教育

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人教育。全社区和个人的参与是防治计划成功的关键,主要方法是面对面的教育(常用于高危人群)和利用媒体(常用于全人群)进行教育。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面对面咨询可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技能、自信心和配合治疗的顺从性。可使用电话作为咨询工具。优良的健康教育材料是基础,文字简练,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主题突出,标题醒目,形式多样。广播和电视等传媒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应充分利用。内容要适合当地情况和群众接受能力,力求通俗,科学,形式多样,寓教于乐。争取收视率高的时间播放,同一信息可反复强化。

二、人员培训

专业人员的培训主要通过举办高血压防治最新进展学习班和研讨会,使专业人员能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一项社区控制计划的领导人还应掌握更全面的防治技能,这包括:

1、对社区基本情况和人口、疾病以及危险因素的了解;

2、制定防治计划,内容包括背景、目标、策略、干预活动、评估和经费预算等;

3、宣教材料的设计和制作;

4、调查统计方法;

5、计划效果评价。

非专业人员要重点讲述防治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及教给他们血压测量的标准方法。高血压病人的家属应该了解更多的关于高血压病的知识。

三、改变不良环境

不良环境是指对人们健康有害的物理环境(如污染)和社会环境(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暴饮暴食、脂肪和盐摄入过多、缺少运动和精神压力过大等等)。改变环境要靠政府行为和个人行为两方面结合起来。政府行为包括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个人行为主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改变不良个人生活习惯和行为以及培养良好的自我保健行为和方法。应鼓励食品工业开发低脂食品和实用的低钠盐,生产无酒精饮料以及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取消烟草和香烟生产目前还为时过早,但也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限制。

四、高血压病人的检出、治疗和随访

高血压病人检出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1、医疗时病人登记;

2、医院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3、人群筛查。为预防高血压对社区中的成年人(主要是35岁以上)进行血压筛查效果肯定,其优点是通过它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健康教育,但不提倡单纯为取得患病率而进行筛查。要使高血压患者得到恰当有效的治疗并详细做好随访记录。原则上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应长期服药,但根据情况可调整用药。

疾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对防治区进行疾病(主要是心、脑、肾并发症)监测和危险因素水平监测。

五、社区防治计划的评估

一项社区防治计划的评估就是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所需信息和评估指标如下:

信息主要有:

1、基线资料,包括人口数和分布,干预前后危险因素水平,政策环境情况,干预实施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包括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数和结果等;

3、疾病和行为监测资料;

4、病人管理前后随访资料。

常用评价指标主要有:

1、政策环境改变实施情况的指标;

2、干预执行的次数、范围和质量;

3、干预活动参与率和覆盖率;

4、人群对高血压防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率;

5、高血压病人的随访管理率、治疗率、服药率和控制率;

6、疾病(重点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监测结果;

7、危险因素(主要是血脂、吸烟、体重和运动等)监测结果;

8、病人医疗费用的增减。社区防治计划的重点为生活的指导。

六、生活方式的指导

生活方式指导:许多资料表明:一些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除遗传原因外更重要的与生活方式有关。这些与生活方式有关的一些危险因素,直接影响高血压的发病和预后。目前在若干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除遗传、年龄和种族等因子尚无法改变外,其它一些因素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而改变的,在生活指导的基础上加上必要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使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改善预后,同时可减缓人群平均血压随年龄而增长的速度,达到减少高血压、脑卒中与冠心病发病的目的。综合干预的结果 可获得人群高血压控制率升高,血压均值下降达到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率降低的良好效果。1.生活方式指导的策略

对人群生活方式的指导,既可用于已患高血压或还伴有其它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危对象,同时也可用于广大健康人群。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减重、限盐、限酒等不仅使部分高血压患者不必采用或减少药物剂量而血压得到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广大群众普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采用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若干年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率且定可降低,人民身体素质必然会增强,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则是非常巨大的。当然对某些轻中度危险的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指导的基础上还是需要采用降压药物治疗。

评价生活方式的指导是否成功可依据:①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测压率、服药率、控制率是否升高,②目标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否下降,③高血压患者是否减少药物剂量或种类,④致心血管病的其它危险因素的水平是否有下降,⑤人群中与高血压有关的心血管病如脑卒中、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否有降低。2.生活方式指导的具体内容

生活方式的指导内容应包括(1)健康教育与卫生促进。(2)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采用健康的生活习惯。(3)注意对高血压患者的检出。(4)加强随访与复查。

七、健康教育与卫生促进

通过各种途径的健康教育和宣传以提高各级领导、医疗卫生人员和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包括:什么叫高血压和测血压的重要性;不论有无自觉症状,血压增高对健康都有害,易引起脑卒中和心脏病,但经过适当治疗常能得到控制;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高血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预防。促使政府部门,机关团体等组织出台一些制度和法规如公共场所不许吸烟,食品工业需标明某些食物的盐和脂肪的含量等。总之宣传的目的要达到从中央到基层都认识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在措施上体现“预防为主”是国策,教育医务人员除重视临床诊治外,也要学会在社区人群防病治病的本领;广大群众了解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因素、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宣传方式可采取广播、电视、小册子、宣传画、传单等多种传播媒介,争取专门宣传机构参与领导和策划以达到减少制作费用并提高宣传效果的目的。

社区糖尿病及高血压干预措施的落实,需多争取与居委会及各上级部门的协助,由慢病管理专职人员,与各级部门取得业务联系,以更好地完成社区糖尿病及高血压的防治工作,达到有效的预防目的。

性病高危人群干预总结 第8篇

关键词:高血压,高危人群,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1]。其中, 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 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2]。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 严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3]。中风、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更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 致死、致残率高, 危害严重。高血压患者主要由高血压高危人群发展而来, 因此, 通过本院高血压干预技术门诊持续性、有计划地实施高危干预服务, 了解高血压高危人群对高血压发病率、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确定高危干预服务对高血压的有效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本院高血压干预技术门诊已登记的高血压高危患者100例, 男48例, 女52例, 年龄在35~60岁之间, 具有以下1项或多项风险因素的, 即可视为高血压高危人群: (1) 血压处于正常值高限即130~139/85~89 mm Hg之间; (2) 超重加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 女性腰围≥85 cm或体质指数 (BMI) >30; (3) 现在吸烟者[4]; (4)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5.2≤TC<6.2 mmol/L; (5) 高血压家族史; (6) 长期过量饮酒。排除标准:已确诊的高血压, 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影响血压水平, 患有可明显缩短寿命的或影响其参与干预措施的疾病。入选符合以上标准的高血压高危人群100例, 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0例, 平均年龄 (35±24) 岁, 平均收缩压 (131.5±8.8) mm Hg, 平均舒张压 (85.7±5.0) mm Hg;对照组50例, 平均年龄 (37±22) 岁, 平均收缩压 (133.6±8.5) mm Hg, 平均舒张压 (85.1±6.8) mm Hg。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参加, 所有对象连续2年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 有历次体检项目结果比对, 有智能化健康管理软件平台与参与对象进行有效沟通并及时反馈信息。研究时限为2013年9月初至2014年7月底, 共10个月。

1.2.1 高危人群的测定

(1) 高危人群的发现和登记成立了本院高血压干预技术门诊, 组建了由医、护、健康管理师组成的健康管理团队, 全面负责高血压和 (或) 高血压高危人群的高危干预服务, 由具有健康管理师资质的专科护士负责对来院咨询就诊的18岁及以上人群实施“首诊测血压”, 对被确认的高血压高危个体完成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 建立干预技术门诊高血压高危人群跟踪随访登记本。 (2) 血压的测量采用传统的汞柱式血压计, 定部位、定体位测量患者坐位右上臂血压, 排除影响血压的干扰因素, 连续测量3次, 每次间隔时间至少30 s, 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个体血压值, 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mm Hg为高血压。

1.2.2 干预组

1.2.2. 1 干预时间安排及跟踪随访模式

对认定为高血压高危个体的对象每例强化干预6个月, 初次来院咨询就诊后的1周内进行首次电话回访, 以后每月进行2~3次, 通过电话回访、面对面交流获得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采取预约上门、上网、电子邮件、短信等多种形式对干预对象实施跟踪回访, 了解高危个体及其危险因素信息动态变化, 按照要求填写高血压干预技术门诊跟踪随访记录。

1.2.2. 2 开展健康教育

(1) 每个月组织开展1次高血压相关知识专题讲座 (方式是集体授课) , 内容包括: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发症以及诱发高血压的多种因素, 使干预对象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性有足够认识。 (2) 通过电话、预约上门、上网、电子邮件、短信群发多种形式开展高血压防治及生活方式要点的宣教。 (3) 高血压干预技术门诊专科护士与干预对象共同制订健康计划, 应用健康管理软件推荐健康膳食、健康血压、运动计划, 对体重、血脂、血糖等强化干预指导。 (4) 定期发放各类高血压防治相关资料, 向干预对象推荐有关高血压的书报、杂志以供参阅。 (5) 开通热线电话和24小时QQ在线咨询服务为干预对象解答问题。 (6) 分别于开展健康教育前、后, 由1名专科护士对干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拟定的问卷调查表) , 了解干预对象对高血压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的落实情况是否到位。

1.2.2. 3 膳食、体重干预

通过健康管理一体机膳食问卷调查, 收集对象就餐习惯、粮谷类食物、蔬菜、水果、畜禽肉、蛋、奶、豆、水产品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 烹调用油、盐及酱油等调味品食用量等信息, 强化合理膳食、食物多样、粗细搭配。 (1) 食物摄入量:粮谷类食物>200 g、蔬菜>300 g、食用油<25 g、食盐<6 g/d。 (2) 膳食结构:脂肪供能<30%、优质蛋白质60%~70%、粮谷类供能50%~60%。 (3) 膳食目标:清淡饮食、戒烟、限酒。超重者在干预期间达到并保持较初始体重下降7%的目标;应用专门的健康管理软件根据个体情况制订个性化膳食方案, 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干预对象, 专科护士跟踪落实情况, 动态观察干预后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变化, 专科护士每周督促超重者自测体重、血压1次并收集、记录。

1.2.2. 4 行为干预

(1) 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强化干预:针对干预对象制订运动指导意见, 与干预对象的家庭成员达成共识, 确保干预措施积极落实, 通过健康教育宣传体育锻炼对健康的益处, 开放本院健身运动区, 带领干预对象做健身运动操, 建议他们采用有氧训练或耐力训练, 如慢跑、游泳、爬楼梯、骑自行车、打球等多种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强化运动的强度要中等、适量, 每日达到最佳心率 (170-年龄) , 改变饭后立即小睡的习惯。 (2) 运动目标:以每周运动3次, 运动时长30 min为宜。 (3) 积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学会释放压力, 保持心态平和, 情绪平稳[5]。 (4) 于行为干预前1周, 干预开始后第3个月、6个月、10个月分别测量血压, 受试者排除影响血压的干扰因素后连续测量3次, 取其平均值。

1.2.2. 5 代谢指标监测

高危干预服务6个月后复查1次血脂, 轻度增高者给予运动处方和饮食处方;明显增高者给予药物干预降脂治疗, 服药至血脂降至正常后给予饮食处方, 以确保血脂处于正常水平。

1.2.3 对照组

采取一般性健康教育方法, 仅发放有关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不进行高危干预服务和跟踪随访。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血压控制率, 血压控制标准[6]: (1)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或收缩压下降>15 mm Hg; (2) 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或收缩压下降10~15 mm Hg但血压正常; (3) 无效:没有达到以上水平。血压控制率= (总病例-无效病例) /总病例×100%。

1.3.2 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判断

知晓高血压7种防治措施, 包括:控制体重、控制食盐摄入量、心情愉快、每周锻炼身体3~5次、戒烟、限酒、生活规律。其中3种及以上认定为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合格, 反之不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 16.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后两组血压控制率的比较, 见表1。

n (%)

2.2 干预后两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见表2。

n (%)

2.3 干预后两组良好生活习惯执行情况

干预组接受门诊高危干预服务和跟踪随访后, 不仅对高血压的基本概念、危险因素、并发症等认知比干预前高, 而且合理膳食意识明显增强, 生活方式和不良习惯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益凸显, 高热量饮食、低体力活动以及缺乏健康促进知识使高血压高危人群人数迅猛增长, 心脑血管疾病逐年上升, 且日趋年轻化。高血压对人类的危害极大, 长期、持续性血压增高会引起心、脑、肾损害和严重的后遗症, 给社会、家庭造成很大的损失[7],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尚未阐明, 目前认为, 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 有多种后天环境因素, 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 确切病因尚不明确, 但有些发病因素已较为明确。其原因主要由精神因素、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超重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所致, 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减少热量的摄入, 增加身体能量的支出。高血压本身的发生、发展与行为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 有调查显示:对处于高血压较高危险状态者, 对生活方式的干预更为敏感、有效[8]。尤其是超重者, 高危干预服务更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 稳定血压水平。本研究高血压高危人群, 有计划地进行门诊高危干预服务, 观察两组10个月后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良好生活习惯执行情况。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可以发现, 干预组对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高血压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高危干预服务可有效改善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提升健康促进观念, 从而使高危干预服务后血压均值下降, 血压控制效果明显提高。

从本研究的实践来看, 通过高危干预服务问卷调查、监测、行为干预和跟踪随访, 能提高研究对象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使高危人群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对高血压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秀芹.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估[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 7 (7) :770-771.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 (8) :701-743.

[3]戚文威, 贾辉, 王媛媛, 等.天津大港油田居民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5, 1:55-60.

[4]刘崴, 孙立荣, 徐燕梅, 等.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3) :121-122.

[5]洪党云, 白玉琴.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3) :71-72.

[6]蔡俊明, 邓健中, 陈辉, 等.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卫生行为和疗效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 (16) :1343-1344.

[7]王雪花.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护理[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4, 2:39-41.

上一篇:电力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下一篇:企业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