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花教学反思

2024-07-01

刘艳花教学反思(精选7篇)

刘艳花教学反思 第1篇

刘艳花教学反思2

Teaching content:

Unit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Section B 1a―1d

Teaching aims:

To know the kinds of the music

To describe the feelings that the music brings

To listen for details

Teaching difficult and key points:

How to express the feelings

How to listen for detail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Greeting and Lead-in

The teacher lets the students listen to a song named Westlife and introduces the word BAND.

T: Nowadays, there are many programs coming out, such as The Voice of China, Happy boys, Super girls. Do you like them?

Ss:

T: Today, we will have a game named I AM A SINGER. Next we have to finish four tasks and if you finish one I will give you one card. In the end you get I AM A SINGER, you will get a prize.

Ss:

Step 2 Presentation

Listen to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and describe their feelings.

Questions: what kind of music?

Why do you listen to it?

How does it make you feel?

Step 3 Listening

Before the listening, the teacher lets the students make a prediction.

Questions: How many people in the conversation?

What is the conversation about?

What should you pay attention to?

Then aske students to check their answers.

Step 4 Pair work

Music is beautiful and sweet, which can soften people’s heart. So it is time for us to help people in low spirits.

A:……

B:……

A:……

B:……

Step 5 Language points

1. must 表推测,“必须”。You must be a teacher.

2. play pop music

3. sound like +名词/句子

4. a good way to do sth.

Step 6 Homework

教学反思:

本节课形式较之前新颖,教学任务完成。但歌曲放得有点多,时间安排有点不均。

这节课主要是听力加一个Pairwork,但由于听力文段中有较多生单词,并且细节方面需要听清楚对话中两个男生各自的观点,对现在的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所以结构安排上我把1D的对话挪到最前面,让学生先知道谈论音乐,再来听听力。同时针对现在的.初中生习惯不看题目,直接听听力,所以我让学生先预测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对于有些答案能靠猜测填的可以先填。

在情感教育我选了几个代表人物,他们的情绪低落,以学生的角度去推荐他听哪种类型的歌曲然后高兴起来,相当于把整节课的内容做个简单的总结。

本节课方面主要有以下不足:板书方面用了红色粉笔,学生会有点看不清楚。

在本节课开始时有一个游戏集单词,可最后没有及时点评总结。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刘艳花教学反思 第2篇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是苏轼的诗,苏轼这个名字对二年级的孩子而言不陌生,所以,在作者背景介绍这一块儿相对而言比较省力.古人写秋,一般悲伤情绪较浓,可是苏轼却一反悲秋的基调,突出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读他的这首<赠刘景文>,你会沉醉在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然荷尽菊残,然而那开败了的菊花枝还傲寒斗霜,那“橙黄橘绿”,更有别有一番风味。“傲霜枝”更是赞颂了傲霜凌寒的气概。传统的古诗教学要求字字落实,解释诗句更是成了重点任务,然而这样一来就会将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感情、诗情画意的古诗支解得零离破碎。更何况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进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他们的要求:首先会认,会读,会背;其次是借助图片、音乐、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由反复朗读所感悟到的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之中,了解诗意,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还有就是要体会古诗的韵味并用自己的朗诵将其表现出来.我在教授这首古诗时,就是以这三个要求为目标的.前两个目标实现的都不错,唯有在引导学生的深情朗读中,我觉得还是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不了学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学生的朗读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还是??我曾经做过很多尝试,可效果都不是很好,能响应你的永远是那几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

在经过一番探索后,我决定今后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的时候再做一番尝试,那就是: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我觉得以后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你喜欢哪几句,就站起来表演朗读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欣赏,提醒学生读的时候要有快慢、有轻重、有节奏,像音乐那种朗读。

二、重视老师的率先示范

老师率先范读时,好像听音乐一样,请学生欣赏。然后请学生当我的小老师,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一种荣誉,在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接受语知和语感。

期待今后我的这个尝试会收到好的效果.篇二:古诗《赠刘景文》 课后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古诗两首》,第一首诗苏轼的《赠刘景文》。上课前和办公室的老师一起交流,觉得古诗很不好上,低年级的古诗就更不好上了。

上课伊始,请孩子们复习了上学期学的两首诗《小池》《„ 》。孩子们都知道这是吟诵春天的诗,顺势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有关秋天的两首诗。《赠刘景文》这首诗中生字特别多,所以让学生学生用了各种形式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抽读。到最后孩子们读得通顺了,流利了,进入下一环节。

既然这是描写秋天的诗,诗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是秋天呢?以这个问题为线索学习古诗。带着这个问题看看课件中的情景,孩子们读书思考:联系上学期的课文《荷叶圆圆》,孩子们说夏天的时候,小鱼把荷叶当作凉伞。荷叶已经黄了,焉了,小鱼都看得见了。所以叫“荷尽”。顺势提问:夏天下雨了,小鱼又把荷叶当作怎么呢?孩子们说:那就把荷叶当雨伞啦!能用诗中的一个词说吗?——生:雨盖。我做做举的动作让孩子们说说、做做“擎雨盖”,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就不是难事了。看到残荷,你会觉得:很惋惜,很遗憾„ „再带着这样的情感去读。

“橙黄橘绿”是又一个典型的秋色,孩子们很容易抓住这一秋天的特点,但重庆的孩子对“橙”和”橘”不太熟悉,特别是“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柚子”吧?

“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理解作了这样的处理:深秋时节,秋风吹来,秋霜打来,你会觉得„ „生说很冷,冷得发抖„ „可菊花仍然开得那么艳,你想对它说什么?生:菊花,你真坚强;你真勇敢„ „应该说孩子们对此句有自己的体会了,虽然没有逐字理解。再练读,读出你对菊花的夸赞。

联系前面,再谈“一年好景君须记”。学生能谈到诗中的景,还引用前面学的词来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

回到诗题,苏轼送这首诗给朋友(可能是)刘景文,他要告诉他怎样的景色呢?同桌演示,创造这样的情景巧妙地让学生把诗中的意境描绘出来。学生并未觉得是诗意的枯燥表达。篇三:《赠刘景文》教学反思(湖边琚坚)《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湖边完小 琚坚

苏轼的《赠刘景文》(二年级语文25古诗两首)并不常见,我也是初次教二年级才接触到这首诗,所以课前精心备了课。我采用了板画形式让学生们理解这首诗,学生们熟读此诗后,不懂的问题就自主地提出来。教学第二首诗感到非常轻松。因为课前先给学生较充分的自学时间,学第一首诗后师生讨论得出了一个预习计划:

1、读、涂、注;(边读边涂出生字,在易读错的字上注音)

2、再读;(读准、读流利、读美)

3、讨论。(查字典理解词义,再小组同学说说诗意)。

新课教学基本按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其中自学成果展示精彩不断,学生们纷纷主动上台读诗、背诗,还有的同学通过查词语手册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读懂诗的意思。如: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就是晚上诗人停下马车。

师:晚上诗人停下马车干什么?

生1:天黑了,他要休息一下。

生2:因为那里风景很美,他停下车欣赏美景。”

师:诗人都欣赏了哪些美景?

生:他在看枫叶;他在看白云、高山、还有一户人家??(师相机展示枫叶等图片,马上把学生带入到了诗境中。)

在情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学着诗人读起了古诗,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里,他们说:“我好象看见小鸟在白云间飞来飞去,我好象听见诗

人在跟那户人家的主人说:我能在你这里借宿一晚吗??”一节课下来,不仅学生们对本首诗倒背如流,而且能够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篇四:古诗《赠刘景文》_课后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二班高婷婷 一直以来觉得古诗课很不好上,尤其是低年级的古诗就更不好上了,所以上课前,特地观看了两个优秀的古诗教学视频。学习了其中的教学思路和对古诗的把握。

上课伊始,请孩子们复习了本单元学习的和秋天有关的课文,顺势引入古代诗人眼中的秋天,引出课题《古诗两首》。又通过对苏轼的介绍引出古诗《赠刘景文》。但是却忽略了对古诗背景详细的介绍,尤其是诗人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直到后来丁主任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才意识到自己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赠刘景文》这首诗中要求会读的生字特别多,所以在分析古诗之前,让学生用了各种形式朗读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读——比赛读——齐读。到最后孩子们读得通顺了,流利了,才进入下一环节。而这首古诗要求会写的生字只有4个,而且分布并不集中,逐句分析和感悟古诗的同时刚好可以随文识字,所以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事实证明这样识字不仅会减轻孩子们识字的压力,同时又能在会读会写的同时理解生字的意思。

在分析古诗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讲解意思,而是先让孩子们在朗读的同时想象诗中描写的景物,然后再播放图片,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中的内容,进而引出诗句,之后再进行读书指导。这样的讲解方式是恰好符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引导式的、还能让孩子们将内化的语言表达出来,间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小结,回到诗题,苏轼送这首诗给朋友刘景文,他要告诉他怎样的景色呢?同桌演示,创造这样的情景巧妙地让学生把诗中的意境描绘出来。学生并未觉得是诗意的枯燥表达。

最后齐读古诗结束本课,并布置作业:以同样的方式自学古诗并完成《诗配画》。其实可以缩短书写生字的过程,学习《山行》后一起布置诗配画,这样即使课堂显得更丰满,又能提升进度。篇五: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反思

第四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备课的时候我就想,怎样处理才能使学生的收获最大最多呢?于是,我有了一个设想,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断„„

“同学们,这两首诗为我们描绘出两幅秋景图,写的真美。你们知道吗?古人们大多是用诗来表达他们对美景的赞美之情。关于古人写诗,还有很多故事呢?我给大家讲两个,好不好?”“ 好——”于是,我尽量用儿童语言给学生们讲了两个关于古诗的佳话,一是《骑驴推敲》,一是《王安石炼字》。学生们虽然听得一知半解,但是看他们的神情,就知道他们个个兴趣盎然。听完了还喊着要老师讲。我把话题一转,“老师还有好多关于古人写诗的故事呢,以后,慢慢给大家讲。现在我有个想法,先和大家说说。”“快说啊,老师。”“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说,你要读熟了很多诗,要是看到很美的景色,你就是不会写诗,也能背别人写的诗把那景色描绘出来了。不信我们试试。我们大家一起去田野里玩,小明看到书上橘子绿绿的,橙子黄黄的,挂在枝头,就高兴地说:‘真美啊,这个时节出来玩真是好时候,我要做首诗。嗯„„嗯„„’他嗯了半天也做不出来,谁来帮他?”“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大家齐声背。“看你们不会写诗也会吟诗了吧。从刚才我们讲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出,古人为了写诗,费尽了心思,写出的诗句才流传千古的。我们一是为了不会写诗也会吟,二是为了古人写诗那么不容易,我们多背些诗好不好?”“好——”“那我们就约定好了,每周背两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老师也和你们一起背,到时候我检查你们,你们检查我。”“好!”同学们信心百倍地喊。

这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完生字,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后特意安排的一个教学环节,也许有人认为,为了让学生们背诗,铺垫是不是太多了,太长了。我当时也考虑了这个问题,但是后来我否决了。我认为看起来那讲故事和阐述背诗好处的环节和一周背两首古诗的决定从时间的长短上来说是不太协调,但是我想,那个决定好出口,但是效果呢?也许老师和同学们做了规定,学生就会无条件地去执行,就会一周背两首古诗,但积极性呢?背诗时

刘艳花教学反思 第3篇

要想学生热爱写作, 教师首先要热爱写作。教师热爱写作就会把写作的乐趣传递给学生, 会和学生一起写, 一起读, 一起享受表达的快乐。渐渐地, 学生们感觉到写作就是一种与自己心灵的对话, 是一种诉说, 一种思考, 一种成长, 他们就不会把写作当作副业了。有时候, 我还带着学生们一起创办简易的作文集, 请家长寄语, 每一本作文集都是学生成长的旅迹。

在作文教学中, 您是怎样落实生活化教学的?

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曹文轩) 学生不缺少生活, 缺少发现的眼睛。一滴水折射出大海的光芒, 一粒沙阐释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把生活请进课堂, 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来参与、表达、悟理、成长。作文生活化经常采取的途径有:

一是设境生情, 即“活动 + 对话”。我曾经先举出一片黄叶, 学生反响并不大, 认为这只是一片枯萎的叶子;我拿出了第二片叶子, 肥大而绿意浓浓, 喜欢这片叶子的人多了;拿出第三片叶子, 缱绻的、泛黄的叶片, 学生们唏嘘它的惨淡;拿出第四片、第五片, 我把这五片叶子放在桌子上, 问学生感悟到什么?很多学生说道: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然后, 我又把叶子按照由绿到黄的顺序排列, 学生们感悟到: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有这样的变化, 生命何其短暂!这样的活动不单纯为了活动, 更多的是训练学生要关注生活, 让学生学会思考, 眼中有物, 明白自然横斜的枝条、低垂的残月、点点寒鸦都会触动我们的灵感, 带给我们生活的认识。我们期待学生取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二是应用传情, 即“应用 + 会话”。开展短信祝福、开场白、毕业赠言以及公益广告等的写作, 让学生关注生活。写毕业赠言, 要求学生依据学科特点写给老师们。写给语文教师:站三尺讲台, 赞李杜韩柳诗文养性情;捏一支粉笔, 传孔孟老庄思想耀中天。写给数学教师:人生轨迹, 曲线弧度尽展人生风采;岁月有痕, 加减乘除皆含生活哲思。写给英语教师:人间喜怒哀乐, 流逝在过去时;生活酸甜苦辣, 慰藉于将来态。

三是热点触情, 即“时事 + 写话”。我们利用课前两分钟时间进行热点评说, 曾经讨论过英语热的喜与优、该不该施舍行乞者等, 评论中学生对生活有了深刻的认识。生活不是简单的二元论, 不能肤浅对待, 要学会认识事物的本质。

写作的第一要义:感觉的真实。生活化的作文课堂做到了这点:创设真情境, 学生真体验, 产生真情感, 笔下真生活, 表达真思想。

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 为您开展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哪些指导、帮助?

封闭学习、跟岗实践、外地学访等让我忙碌的心渐渐沉静下来, 我仿佛随着专家畅游国内外教育的发展大局, 耳闻了各地教育改革的动态, 洞察到教育滋生的问题, 体悟到不良的教育生态对学生个性的扼杀, 明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懂得了尽快成长为一名教育家的现实意义。每一个学员是一部生动的教材, 对教育的热情, 对问题的卓见, 对学习的求精, 都在我情感的潮水中激荡、回响。

一是固守善道, 嘉言懿行形成上善若水独立的人格。真正的教育唤醒, 需要高尚的人格, 唯有人格高尚方能铸魂。在浮躁的当今, 不为浮云遮望眼, 只缘心中有梦想。虚怀若谷, 谨言慎行, 率先垂范, 厚德载物, 爱满天下。要用自己的真诚、宽厚、仁爱、乐善影响带动同仁, 一切为了生命的健康成长, 一切为学生幸福发展奠基, 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尽绵薄之力。

二是持之以恒, 虚心积累使专业和理论素养双丰收。一个人要想在某个领域卓尔不群、出类拔萃是不容易的, 必须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畏艰难执著追求的精神。我相信:阅读可以拯救自己。要成为一名专家型的教师, 必须不断学习, 做一条有源头的小河, 享受文化的深邃与魅力。

三是突破超越, 探究凝练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努力突破自己, 形成符合自己的比较完善的教学风格。拜访专家, 请专家指点迷津, 形成自己独立的教育思想。实现两种价值飞跃:一是由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到实现他人幸福成长 (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 ;二是由自身专业的提升到完成推动区域课堂改革深入的社会使命。要实现这种飞跃是离不开教科院和专家们帮助的。凝练教学思想, 在体验中欣享成功的快乐;凝练教育思想,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四是顿悟思辨, 明辨力行形成鲜明的教育洞察力。不盲目跟风, 不随意逐流, 面对新环境下的新问题不躲避, 要客观思考, 冷静分析, 主动阅读, 形成自己的见解, 提升问题的思辨力和解决问题的果敢力。把课堂教学看作一门哲学, 训练自己用哲学的思想审视教育, 顺乎规律, 顺乎自然, 教育与我共生;用艺术眼光看待教学, 创新课堂模式, 享受教学快乐, 教学与我共舞。

请您谈谈教师专业发展的体会。

教师专业成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师的可贵不在于拥有多少知识, 而是在于教育的良知。良知是什么?良知就是一种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责任是什么?基础教育阶段只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驿站, 在这个阶段, 要让学生羽翼丰满起来, 心灵充满阳光, 身体健康起来, 充满对生活的好奇与热爱, 要求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良知要求教师们为了一切学生的幸福发展奠基。

从狭义来讲, 教育的良知就是要拥有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有良知, 必定桃李竞发。教育呼唤良知!我们除了发梢留下劳顿的岁月鬓白之外, 还拿什么让生命立根?唯有阅读!阅读是拯救我们的良方。参透书中之理, 明悟生活之道, 做一名勤奋的读者、思者、行者, 智慧地走在教育的道路上。

作为教学副校长, 您指导教师开展了哪些教学改革?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第4篇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解释词句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其实,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

“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学中,我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回答能有一定的深度吗?更何况是对古诗文的体会、感悟。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这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⑴ 多层次的诵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⑵ 要求学生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难懂的地方运用多种设计,启发他们的感悟,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学生对这首诗中哲理的感悟,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使自己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是”荷尽已无擎雨盖”,然而“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第5篇

古人写秋天总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可是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却一反悲秋的基调,突出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傲霜枝”更是赞颂了傲霜凌寒的气概。

《赠刘景文》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这首诗作于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知府之时。刘景文,原名刘季孙,字景文,北宋开封祥符人,当时在两浙任兵马都监,也在杭州。苏轼很看重刘景文,曾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诗酒唱和,交情颇深。这首赠给刘景文的诗,描写的是秋末的景象,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刘景文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

此诗开篇两句,概括地描绘了深秋的景象:夏荷已经完全枯萎,秋菊也花凋叶败,只有花枝还在傲寒斗霜。但在荷、菊凋落之后,橙、橘却果实累累,这是何等让人兴奋的景象啊。为此,此诗后两句诗人则充满喜悦地告诉友人“你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还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啊!”作者把人们眼中最为萧条的秋末写得如此有生机和诗韵,可以感悟到诗人旷达,豪放的胸怀。

虽然本诗有些拗口,生字量大,但由于学校一直举行“书香伴我成长——每周一诗”的读书活动,在一年级时,他们就能把这首诗背诵出来。所以在学习本诗时,在朗读方面,不是本课的.难点。但是他们对诗的意境却感悟不深,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诗中所蕴含的情感色彩。为此,在教学前,我布置了课前作业给学生,让他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查阅有关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教学时,我先请查阅资料充分的学生讲刘景文与苏轼之间的友谊故事,并补充点滴。有了故事作铺垫,学生在理解诗意时很快就进入状态,眼睛闪着光,流露出对诗境向往的神情,也似乎在想像诗中描绘的景象。

在解读课题时,“赠刘景文”四个字学生理解并不难,难得是能不能从课题中读出诗人对友人的那份情怀。于是,我引导学生,“赠”除了“送”的意思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别的意思?学生各抒已见,在讨论中领悟到了诗人对朋友的尊敬和鼓励。学生也因为深入理解了其中含义,学习兴趣大增。

在解读第一句诗时,学生不理解“擎雨盖”是什么意思。怎么办呢?于是,我灵机一动,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株大大的高高挺立的荷叶。同学们赞叹:“好漂亮的荷叶!”我追问,这荷叶像什么?假想可以做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我用荷叶当作伞挡过太阳。”、“我用它挡过雨。”、“它是小鱼儿的伞。”……于是,在这空当间,告诉学生“擎雨盖”就是指遮雨的荷叶。随后,我又画了几枝残败的荷叶,问学生这样的荷叶可以擎雨吗?学生摇摇头,我追问,那这句诗应当带着怎么的心情来读?接下来,学生最初毫无感情色彩的朗读,变得低沉而惆怅,似乎为残荷感到遗憾。

后面的诗句,我也是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主动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虽然荷尽菊残,但是“橙黄橘绿”不是另外一派喜人的景象吗?让学生在体会读的意境中自己酝酿朗读时的情感和语气。当学生捧起书来读时,我很享受。他们丰富的朗读与诗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前后两句诗的深沉与喜悦的对比,让人从深秋凋零景象的惆怅中,很快地步入金秋果园的丰收喜悦中。此刻,学生则能够从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过渡到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激励之意。

教学反思刘莉娜10 第6篇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谁,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有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挑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体现出广博无私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1教学目标

1、理解“干涸” “干枯”“焦渴”“喜出望外”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2、能体会课文句子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并且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3、能找出课文中描写水罐发生的一次次变化的句子,并从中体会出爱心的神奇力量。4、懂得关爱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2重点难点

1、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2、懂得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要像小姑娘那样,拥有一颗如钻石般珍贵、闪亮的爱心。

优点:整体思路还算清晰,完成了教学目标。

缺点:过于紧张,一分钟演讲顺序忘记了,一分钟演讲没有对孩子进行及时的评价,语言组织的不够严谨,各环节衔接不够;因为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富有想象力,所以引导起来不是很容易,让他们晚上回家预习预习的也不是很好,在引导学生上,引导得还不够,没有针对问题针对性的引导,所以孩子们有的问题回答不上来,课堂气氛不好,在穿插国学时,有的地方运用的很牵强,再往下引申的还不够深入没有引申到孩子们平常的所作所为上;在小组讨论环节上,只是单单的出示问题然后让他们讨论,对于回答问题的小组没有及时给小组奖励,没起到小组合作的作用和效果。虽然以前听过几次语文老师的课但是自己讲起感觉还是不会讲,备课背的还是不够充分,不深入,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都不够。

刘明珠-10月份教学反思 第7篇

刘明珠-10月份教学反思

关于短篇文言文的教学反思

在学习八年级上册22课《短文两篇》之前,正好赶上十一小假期,于是在学生作业里加了一项:自主预习《短文两篇》,课下注释抄写一遍,并试着背诵全文。当然,心里想着最好能背下来,但是并没有奢望所有学生都能够顺利背下来,毕竟是文言文,毕竟还没有讲过。谁知到了开学学生们竟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在正式上课之前,我试探着问了一下:“放假前咱们布置的.背诵任务都完成了没有。”学生异口同声:“背下来了。”我有点不信,便起了个头,让学生齐背,没想到所有同学背起来都非常顺利,接着到另一个班上课也是这样。我感到非常欣喜,课下问学生怎么老是还没讲就能够背诵得如此流利,学生大部分的回答是,这篇文章很简单,老是不用讲我们自己看课下注释就知道意思了,就能够背下来了。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并不是所有文言文都需要老师带着学生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来逐字翻译的,学生现在已经具备了看着课下注释自己翻译简单文言文的能力,比较简单的文言文,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学生背诵起来可能比老师要求背要更容易一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文言文部分应该吧一些简单的东西放给学生自己学习,要相信他们。

上一篇:关于一花一世界演讲稿下一篇:中考物理复习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