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规范

2024-06-06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规范(精选6篇)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规范 第1篇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阿城镇联校

2015年3月

一、教研活动

1、教研组织

各完小成立数学教研组织(上墙),有集体教研制度,有学期教研计划。每学校一个教研组。

2、集体备课

由教研组长具体负责与组内教师选定重点研究课例,在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基础上认真钻研数学教材,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教材后,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制订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每位教师必须形成独立书面个案备课,然后集体研讨形成共案,由一人执教,以便掌握典型课例的教学方法。两周研讨一次。

二、教学备课

1.学期教学计划,三天内完成,教学计划包括下列内容: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2、单元教材分析,包括以下项目:单元教材解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材重点.难点,教学措施、课时安排。3.课时备课

(1)备课必须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当然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数学课的课型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测试讲评课。(3)各种课型的基本设计思路;新授课包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尝试与探索、交流与解释-应用与拓广-课堂总结等项目,练习课的教学思路为:点---线---面,复习课的教学思路为:忆---理---练。测试讲评教学思路为:测---选---讲---练。(4)各种课型的备课要由明确的课堂作业安排,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

(5)撰写教后反思和教学随笔,每单元至少两次,每次不少于150字,教学随笔5次,穿插在反思中进行。

三、学生作业

1、联校和学校每两周对学生数学作业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有详实的检查记录。

2、每次作业量以半页为宜,不得随意加重学生作业负担。

3、有作图题的一定上作业,作图题用铅笔。

4、作业要符合学生学段特征。

5、批改及时,批语有效及时,充分利用激励评语印章。

6、有订正,及时复批,建立错题订正本。

四、课堂教学

1、教案不经学校审核盖章,不允许进课堂。

2、教师提前三分钟进入课堂,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根据需要选择使用触控一体机,实物展台,教具、图片等各种电教手段和教学用具。

3、检查并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准备好学具、书本等。

4、上课起始阶段,教师要运用语言.眼神.姿态等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利用教具.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课堂情况,关注学生的坐姿与写字姿势,关注学生的情绪。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6、课堂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和密度,学生学习形式要坚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形式并用,教学过程要体现动静结合,张弛有力,避免长时间一对一的交流,尽量保持参与面广、节奏性强的课堂状态。

7、课堂教学要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课堂上要留10-15分钟时间完成课堂作业。

8、充分利用教学机智,正确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

9、课堂上教师要善用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学生辅导:

1、分层次辅导

(1)、优秀生可推荐进学校组织的数学兴趣小组,有专门老师负责辅导。

(2)、学困生的辅导由各班数学课老师负责。

2、辅导时间

(1)学困生的辅导要做到课内关注和课外个别辅导。(2)全班辅导可利用课前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算天天练等基本训练。

六、质量检测

1、数学学科测试的目标

数学测试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也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数学学科测试的形式

数学学科测试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形式。口试的内容可以是口诀.口算等。也可以是说解题思路.说算理.说公式的推导过程等,笔试教师组织测试。

3、学科测试的具体操作说明

(1)试卷批阅及时认真细致,由每单元分数统计表,含学生分数、平均分、60%达标分数线、不及格人数等项目,有测试卷分析,校长有检查记录表。

(2)每次测试,做好家校联合,试卷有家长签字,定期阳光家访。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规范 第2篇

英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学习英语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符合多元化社会的需求,同时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培养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

一、备课工作规范

1.每学期初,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英语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教师必须了解学期教学总体目标和要求;认真通读教材,了解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和能力渐进的层次;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英语学习状况及需求。

2.以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按学期制订。教学计划的制订在第一周内完成。由教研组长负责,召集本备课组教师共同制订,人手一份。制订好的学科计划要在教导处审批后方可实施。

3.认真备课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工作三年以内(含三年)的教师要写详案,四年至十年的教师每个月3篇详案,十年以上的教师每月2篇详案。15年以上可写简案。每单元按计划要求分课时备课,每课时必须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的学习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发展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准备、教学过程要详细、要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备课时要设计、安排好每课时的作业(包括口头和笔头)。复习课可不备详案,但必须有明确的复习提纲。每单元总结语法,总结词组句型。

4.工作五年以内的老师(含五年)教学反思不少于备课数的80%,六至十年教师教学反思不少于备课数的60%,十年以上教学反思不少于备课数的40%。

5.教师必须用英语进行备课,如遇特殊情况可用少量中文。

二、课堂教学工作规范

上课是外语教学的中心环节。

1.教师要提前进入课堂,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作好课前准备。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并正确使用各种教学设备。

2.提醒并检查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工作。

3.课堂上要求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要精讲多练,寓教于乐,寓练习于活动之中。

4、三年级设每周一词或词组,四年级设每周一句或日常用语,五、六年级设每周一片段,本环节可设计在课前,也可以在课结束前。

5.要明确英语课是语言实践课,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讲与练的关系,切记满堂灌;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练的形式必须多样化,有 1

实效。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口头和笔头)时间至少要占三分之二。

6.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做教学流程的设计。

(1)复习三、四年级以师生问答为主,五年级让学生之间问答,六年级让学生根据指定内容口头表达,与口试相结合。复习要做到课课有小拓展,每单元有大拓展。

(2)新授过程

①字母与语音的教学。必须在学生听清、听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跟读,达到准确认读并能辨别的要求。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早渗透语音教学。

②词汇教学。教师要在能够使所学词汇的意思明了的情景中进行示范,同时介绍它的语音。在这一步骤中,学生静听单词的发音,看教师用来表示所学词汇的意义的动作或图片等。在听清听准后模仿、跟读并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③句型教学。可运用多种教具如图片、简笔画等,创造多种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并灵活运用句型。真正以“词不离句,句不离境”来组织教学。

④对话教学。对话(课文)给学生提供了实际运用语言的情景。教师利用已学内容创设情景,以对话形式引入新课,在对话中学单词、句型。学生眼看实物等,同时耳听录音或教师说话,理解对话(课文)的意思,然后模仿说话,进行操练,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堂所创设的情景中去,同时,要使学生在语境中了解新语言知识的功能和意义,引导他们注意表达这一意义的语法形式,让学生在语境中进行操练,并能在新的语境中运用。

⑤书写教学。在书写教学中,教师示范要正确、规范,特别是对三年级学生的字母书写要一一把关。

7.关注学生的读写姿势、发言听讲姿势,如有问题应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

8.不得带手机进入课堂。课中不许接打电话。

9.教师不得擅自占课、调课、甚至停课。

10.要积极、合理、正确地处理教学意外,有效把握课堂生成。

11.要按时下课。

12.课后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用简单的英语交流。

三、作业布置及批改工作规范

作业的布置是为了巩固所学内容,一般分口头、书面两种。

1.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

由备课组长负责根据各种课型以及教学要求设计基本统一的课堂作业,作业原则上要求在课堂上完成。(当然也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2)家庭作业

四年级作业量不超过二十分钟,五六年级作业量不超过半小时。

五、六年级笔头作业不超过十五分钟;口头作业不超过十分钟。

2.作业书写要求

(1)在作业本上:

三、四年级要求用铅笔书写;

五、六年级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每次作业时要在首行中间写上课题;右边用英语写上日期,在作业后下一行右下角打记分线,两者共占这行的四分之一位置。单词每行写四个,短语每行写两个,句子每行写一句。

(2)补充习题三四年级可用铅笔书写,五、六年级可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3.作业批阅要求

作业正确的打“√”,错误的用“”标出。

(2)作业要及时批改,等第为A、B、C、D,对优秀的作业辅以Wonderful、Excellent等鼓励性的评语。英语小报等实践性的作业可适当延期批阅,批阅要认真、细致,不放过一个错误。

4.作业订正要求

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对订正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批阅。补充习题上的错题用“”标出,让学生在原位改正,改正后在“”上打“√”。

四、学生辅导工作规范

1.教师应利用早读时间对学生进行单词、词组、课文朗读训练和语音辅导工作。

2.在每堂课规定的时间内安排课堂作业,认真辅导全体学生做课堂作业,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有突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并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读写姿势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

3.课外,对每一位需要订正作业或需要口语过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调研与测试工作规范

1.学校每学期要组织形式多样的调研活动,形式为口试(如,口语、朗诵、歌咏等)与笔试(书写、阅读、听力等),由各教研组负责出卷或由学校统一提供。

命题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以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既要考查知识,又要考察能力。命题要覆盖面广,难易适度,针对性强。要注意科学性,综合性和灵活性,使考试能如实地反应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作为考试内容,笔试应避免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要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2.成绩评定标准和细则

(1)英语学科期末考试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在具体评定时,先采用百分制,再折合成相应的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2)学生期末成绩分笔试成绩、听力成绩、口语成绩三块。笔试成绩以平时成绩占60%(平时测试包括小测验、单元测验、平时作业采分等),期末测试

成绩占40%计算。口语成绩以平时课堂回答、小组合作交流等为依据。

六、教学研究活动规范

1.每学期初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制订教学计划。由备课组长具体负责,学校相关领导督促。

2.每次集体备课要在认真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基础上认真钻研英语教材,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教材后,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并集体讨论相应的教学思路(即各单元教学版块的重组)。

3.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每位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对教案进行独立的个性化设计。

4.针对课堂教学现状,每位英语老师在一学期中为同级组的老师展示1~2次课堂风采。听课之后由备课组长组织同级组的老师进行讨论。

5.每个年级组每一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研讨活动,对组内老师进行切实有效的引领与指导。

6.各级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认真听课、评课,积极参与研讨。

7.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课时要做好相关评议记录。

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规范 第3篇

打造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之所以这样说这与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密切联系的,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和谐的发展, 在收获知识的同时, 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 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意培养学生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更能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 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知识, 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提倡教师从学情出发, 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在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和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下, 体验和探索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 使学生全面发展。那么, 在新课标要求下, 我们如何教学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我从以下几点谈谈有效教学。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实施以来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推崇的教学方法, 其优点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段的学习能力和心理需求, 能够很好地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发挥其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 这样无疑会大大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例如,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 教师以猴王分蛋糕这一故事引入。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蛋糕了。有一天, 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蛋糕准备分给三只小猴子吃。猴王先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 分给猴甲三块。教师问:猴甲分得的蛋糕用分数怎么表示? (学生回答后, 投影出示) , 猴乙看见了说:“我要多些, 我要6块。”猴丙更贪, 抢着说:“我要更多, 我要12块。”猴王听了很为难, 它想既要满足两只猴子的要求又要体现公平原则, 怎么办呢?我们同学能帮猴王出出主意吗?这时候, 学生跃跃欲试, 都想为猴王解决这个大难题。这样的导入,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想急于探索其中的数学奥妙。

二、搭建有利于学生活动的平台

新课改下对于师生角色有了清晰明确的定位, 那就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 这实际上就更加强调我们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那就是本着学生的认知、收获和进步为基本原则, 而不是教师教完教学就结束了这样传统的教学流程;同时, 结合新颁布的小学课程的标准要求, 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仅关注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 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别是对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根据这样的要求, 这就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要仔细地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设计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流程, 在教学流程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增强探究性学习的趣味性, 真正地使学生能够投入其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 尽可能地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 这样能够发挥集体的优势,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例如,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直观, 进而解决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的问题, 可以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 来进行教学设计。首先, 让学生课下准备自制的长方体图型。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手中准备好的自制长方体学具拆成平面展示图, 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 为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此时提出尝试性问题, 面对新知识, 学生很容易就吸收了。再如, 在教学一堂数学活动课中,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摆一摆用12个棱长2厘米的立方体可以摆出几种不同的长方体?”四人小组摆后反馈。生1:我们摆的长方体的长是24厘米, 宽2厘米, 高2厘米, 还有长是12厘米, 宽4厘米, 高2厘米, 还有长是8厘米, 宽6厘米, 高2厘米。生2:我们小组除了他们摆的三种外, 我们还摆出了长6厘米, 宽4厘米, 高4厘米。教师问:你能求出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吗?请选择一种进行计算, 学生在动手摆的基础上列式计算基本没有问题了。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流程中来, 这就需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这样学生才可能无拘无束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潜力;另外, 从教学的整个流程来看, 它应该是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部分, 但是长期以来, 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以教师的教和讲授为主, 学生学习的效果无法真正呈现出来, 这往往导致教和学之间的相互脱节, 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氛围非常重要。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 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 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很重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 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 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 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 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规范 第4篇

关键词: 学科化 规范化 小学科学教学

1.引言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般是在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使用有效方式设计和规划各个教学环节,也就是教学设计主要介于教学实践、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之间。通过教学设计与定位,有助于教师、学生充分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可见,对小学科学教学进行规划设计,是小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当下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学科性和非规范化的缺失倾向,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设计正常开展。

2.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学科性和规范化比较缺失

按照当下教学设计模式、最新理论与教学发展趋势,以及过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同时充分结合国内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需要,人为地对小学科教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其中包含板书设计、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反思、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等,要具体到教学设计的每一个方案,但是设计全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2.1科学性

教学设计时,各个要素表述不够清楚,一些知识点、概念混乱、模糊不清,如:教学用具、教学准备、教材准备与教学手段等存在差异。在部分要素具体表述的过程中,尤其是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表述时,容易出现实习作业、谈话法、讲授法等各种不全面、不充分的方式[1]。

2.2随意性

虽然科学教学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作为重要环节,但是在教材分析与学习分析时,教学作用和内容并不明确。一般表现为:教材分析变成教学背景的分析,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置于教学难点前、教学目标制定后,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理解不够全面、深入。

3.促进小学科学教学学科化与规范化的策略

3.1引用探究性的课堂学习

3.1.1动物植物在科学教学的作用

教师概述科学教学内容时,要充分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例如:以多媒体展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具体问题包括:(1)小学科学中动植物分类与属性。(2)小学科学中大气的来源和去向分别是什么?(3)小学科学中有用气体与污染气体取向与来源。(4)为什么大气中各种气体含量多年来基本不变,各种气体之间是怎么保持平衡的?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再进行解答,获取问题的答案。

3.1.2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引出绿色植物与水循环关系的问题,教师通过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以增进他们对水循环途径的认识。随后进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探究实验,教师以多媒体展示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实验目的:观察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发生的过程;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哪个部位散失水分。实验步骤:从准备好的实验材料中分别选一盆植物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透明塑料袋罩住植物作为实验组;先用透明塑料将另一盆植物的叶子罩住,然后将两盆植物分别放到阳光下,以便能较快地观察实验现象;最后观察实验现象,对比两组装置中出现的现象,经过讨论和分析得出蒸腾作用是通过叶片散失水分的结论。

3.2重视小学教学的设计实践性

具有良好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既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得当、教学活动开展与教学环节完整性,又要重视学生学习活动能否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能否体现出学生探究性、自主性与合作性,教师能否掌握会学与学会两个概念。只有教学设计中高度重视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重视教学批判与反思,才可以真正实现教学中学与教双边互动,进而从学生学习状态、交往思维、情感状态与交往思维等了解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真正认识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方式与教学内涵,确保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实践性[2]。

目前国内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陷入理论性过强、去专业化与非规范性等困境,究其原因,大部分教学设计者过于重视教学成绩,忽视了教学实践性与针对性,加之部分教学设计者没有充分理解小学科学教学理念,导致小学科学设计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无法发现一些需要研究分析的问题,也就不能真正理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弥补。因此,在职前教师培养过程中,需要增加教师实践教学的经验,给小学科学教学创造体验机会,使学生真正置身于教学中。

例如:小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关案例与教学视频进行分析,在研习、见习、实习教学实训过程中,确保教学内容倾向小学生的心理,把学科知识转变成学生比较弱容易理解的知识。只有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掌握各种知识,全方面理解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与方式,使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4.结语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快乐地学习。教学设计的考虑要涉及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及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通过进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使小学生可以真正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理解感受科学这一门学科的奥秘,同时真正理解科学和大自然的关系,进而培养起小学生关心自然环境、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实现该阶段的科学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晓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中的教学设计[J].读与写(上,下旬),2013,14(09):1-2.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规范 第5篇

作者:李达平文章来源:万州区教科所

为了关注学科教学过程,规范学科教学行为,帮助每位小学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师有效实施课程,全面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制定以学期为单位的学科教学基本规范。

一、教师素养

热心从事品德教学工作,增强自己从事品德教学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注意关注儿童成长过程、关注儿童行为表现、勤于思考和探究、学习时事政治,多渠道了解所教学生的家庭、健康、爱好和学生个体的思想、行为表现等情况,了解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并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重要问题。

二、教学准备

1、阅读课标教材: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通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分清全册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理解单元与单元、单元与课目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从教材的系统性、整体性出发,统筹安排课时及授课内容。

2、制定教学计划:依据课标、教材、教参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具有学生思想与行为状况分析、本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具体措施、周课时安排及授课内容六项内容的比较详细的品德学科学期教学计划。

3、目标把握:全面理解单元与每课内容的具体要求,并了解它在全册教材和单元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每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品德知识、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项培养目标,并在每课教学前要列出课时须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将教学过程化为具体的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环节,并将课时目标明确、具体、集中、合理地分配到每个教学活动环节要求中去。

4、教学设计:在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教学指导书的基础上,阅览有关的参考资料,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生活和相关的品德问题,根据教学目标补充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拓展学生思维。构思好教学需要的材料准备、具体环节、过程操作、时间分配、达成的度等,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活动)。课时教案可采用写出教学设计、进行教材批注、做成活页教案等方式,但都应至少明确写出包括教学目标(知识的、思维的、行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四个方面)、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的课件资料、学生收集的信息等)、教学重难点(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环节,如教学引入方式、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教师组织指导方式和学生活动方式与要求、课堂总结方式与板书等)。做

到一课一教案,提倡写教学后记。实行至少超前两周备课。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

5、课前准备:教材中出现的但有必要使其明显或单独呈现的教学所需的材料(图片、表格、影像等),必要地收集事例和生活实际场景与指导、布置学生参与家庭或社区实践活动、上网查寻有关资料进行记录等,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教学所需的电化教学资料及其他教具要提前备妥,做到熟练、完整地操作或准确的使用。

三、课堂教学

1、课堂结构: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创设能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基础的教学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回顾生活事例,获取对生活问题与现象的初步认识,组织学生通过模拟或展现生活情景,让学生获得切身积极的情感体验,采用让学生分析具体生活事例,培养学生思维、掌握德育知识,结合学生行为的具体问题,强化德育要领,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建立师生与生生交互活动的教学机制,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广泛参与,以激励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兴趣、习惯、意志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对学生学习的表现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评价。

2、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引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概念、原理、观点科学准确,以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国家时事政策、多元价值理论和学生生活经验基础、知识基础、身心需要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解决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大量丰富的知识、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课堂容量适中,教学环节严密有序,设问精巧,具有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探究意思、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及创新精神,尤其在训练学生行为能力上下功夫。

3、实践活动:在完成教材设计的实践活动基础上,也可以针对需要解决的学生思想行为上存在的突出实际问题,或者需要训练学生参与实际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每次实践活动应提出明确具体的活动目标、制定严密的活动计划、设计活动指导方案(具体写出指导的问题、步骤、要领、安全注意事项等)和学生活动的方式、以及对活动情况的评价与总结。

4、问题设计:围绕课时教学主题的核心内容,精心设计课堂中教师提问与引导学生发问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基础,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模拟展现生活情景,及时给予学生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等。

5、活动指导: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话题切入教学,组织学生对学习主题进行探究,发掘具体生活现象中蕴涵的主要的德育知识与行为问题。通过

有步骤、有层次地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积极而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行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认识与品德知识,锻炼学生思维和训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个性心理形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采用合理科学的方式探究生活问题的态度与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课件选择:教师制作或选择的课件应能引导学生比较好的联系实际生活,易于调动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其中主要的问题或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课件应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能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或滋润学生心田的魅力。画面、声象明朗、清晰、具有审美价值。

7、注重差异: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关注每个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注意调动认识上行为上有偏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针对他们的实际对症施教或进行具体训练,努力使他们提高认识,改善行为,逐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8、课堂总结:应根据教学内容随教学进程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和进行总结。在尽量让学生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中获得品德知识与行为规范,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与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关注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9、信息反馈:课文或单元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座谈、检测、实践活动等,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思想动态以及对教学的评价,做好课堂教学情况记录,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10、板书设计:要重视课堂板书,板书要突出重点,层次分明,书写工整,相对完整,能显示教学过程及知识要点。提倡学生参与板书设计。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画画、写写、讲讲,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收集资料、分析事例、描写经历等,将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整合起来。提倡分层性、激励性、建议性、多样性、延时性的作业评价。

五、活动辅导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应指导好学生活动的步骤、方式、注意事项,帮助学生获得良好道德体验与良好的行为能力。

复习活动一般采用分单元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德育知识要点、结合实际分析紧密相关的事例、剖析自己的思想行为等方式进行,对学生一期所学的德育知识与方法进行系统梳理。

六、教学评价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终结评价阶段可以采用平时考查和笔试等方式进行。

平时考查:主要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态度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考查的方式:由品德学科的任课教师与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考察小组,通过对学生的平时观察、考察组成员的定期交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平时行为的突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考查内容主要从本期学习的德育要点出发进行分项,可适当增加文明行为、卫生行为等基本内容,对每项采用等级制评分。考查完毕,教师要及时写出考查情况分析。

笔试:主要对学生学习的品德知识、探究方法极其运用进行评价。可以采取开卷或闭卷的方式进行。每期末学校应组织教师编制期末试题对学生进行笔试。期末考试属于目标考试。考查的内容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范围。组织考试要体现公平、公正、严格的原则,以真实反应学生的学业成绩。笔试成绩的评写可采用百分制,也可使用等级制。

评价结束后,应组织教师认真进行教学情况分析,提出来期教学的建议。

七、教研科研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规范 第6篇

摘 要: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应当对这门课程予以高度的重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程进行学科化和规范化的设计,有效的提高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展开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设计 规范化 学科化

一、优化教学设计方式

新课标对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教学标准,需要具备学科化与规范化的特点,并且必须符合小学生学习的要求。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化,应当摒弃以往单一的课程设计,使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更加的规范有效。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中《地球上的水》这一课为例,教师应当结合前面已经学过的《生命离不开水》、《神奇的水》、观察水中的内容,明确这一课的难点与重点内用,并且结合教学大纲对这节课的具体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点与对知识的接受度,按照课程教学目标,运用合适的课程设计方法。对《地球上的水》各环节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确保《地球上的水》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达到学科化与规范化,使学生能够更加综合全面的掌握与水资源相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1]

二、把握课程教学内容

对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进行有效的优化,教师应当深入的把握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设计错误的教学内容,那么会对教学设计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难以达到学科化的特点,因此,教师设计必须根据客观的知识内容来进行,不能仅仅依靠教师以往的经验。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它们是做什么的》单元中的《金属》这一课为例,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的理解金属的性质、应用等知识点,并且结合这门学科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并且向学生提问,这些金属制品都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以及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与金属相关的知识,并且启发学生思考金属在生活与工业中的应用途径,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明白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小实验,向学生渗透有关金属性质的知识,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金属的光泽度,通过热水来体验金属的导热性,并且通过铁锤对粗铝丝进行敲打,得出金属具有延展性的结论。在探究金属性质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给出学生答案,应当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独立思考或者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金属的性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材料的概念,并且使学生将之前所学的《常见材料》、《纸》、《纺织材料》中的知识串联起来,这样能够使学生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2]

三、改善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进行改善。教师应当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明确当前教育背景下科学教学的要求,通过多元化的方法对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进行改善。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中的《校园里的小动物》这一课为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课程中的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不能运用知识灌输的形式对学生教学。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观察校园中的小动物。校园中蜗牛、蚂蚁、蟋蟀等昆虫随处可见,教师应到鼓励学生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进行观察与记录,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到大自然之中。使学生在学习《校园中的小动物》这一课的过程中充满学习的乐趣,他们能够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把握这一课知识的重难点,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记忆。教师应当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通过观察,让学生思考蚂蚁、鱼以及田螺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地方是不同的?让学生学会饲养这些小动物,并且定期进行观察,可以鼓励学生用画画的形式记录这些动物的变化与习性。这种近距离接触的教学方法,相较于以往照本宣科的形式,能够使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实践能力与探究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3]

总之,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应当运用正确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教学设计进行客观的分析,改善教学方法与环境,把握教学内容,并且运用正确的设计方法,这样才能使科学教学更加的学科化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11月主题活动下一篇:燃烧与灭火的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