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领导调研

2024-05-22

农发行领导调研(精选6篇)

农发行领导调研 第1篇

当今社会,快捷、畅通的结算网络系统被称之为“金融高速公路”,它不仅是承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支柱和主导社会经济活动资金的“大动脉”,更成为各金融机构精心开发和维护,并以此擦亮招牌吸引客户的主要措施。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农发行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批粮棉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农业小企业纷纷与农发行建立了信

贷关系,结算业务量也随之猛增,但由于结算手段滞后、办理程序复杂、内控制度严密,早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如何在竞争日趋强烈的银行服务激战中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如何通过优质的结算服务业绩来保障新业务拓展带来的美好前景,如何为企业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结算方式,是当前农发行结算服务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新业务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农发行现行结算服务工作谈一些浅显的意见和建议:

一、农发行结算服务的现状

农发行结算服务主要是运用人行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同城清算系统和系统内网络等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结算服务,现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及工具是在农发行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经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形成的。但随着农发行的业务发展及支付结算手段的迅速发展,农发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及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发展不协调,结算产品对外宣传力度不到位等原因,从而影响到农发行的长远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结算工具滞后,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涨的结算需求。目前,农发行最常用的结算工具仍局限于传统类型,具体来讲,包括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汇兑、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等,但相对于前三种结算工具而言,后两种包括后继推出的结算品种,不仅对申办企业来讲门槛高,而且办理手续更繁杂。从结算工具的适用范围来讲,商业银行的客户范围没有过多的界定,而农发行受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只针对企业或单位客户提供结算服务。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银行业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在结算方式上引进了更多的科技含量,推出了大量新品种,不仅结算种类多,为客户提供更宽松的选择范围,其办理速度更趋快、便、捷,特别是信用卡(借记卡),因满足了企业资金快、风险低和便于查询余额的需求而被广泛应用。因此,与商业银行相比,农发行新推出的结算品种(例如:牡丹金山卡、网上银行等)不仅开发晚、起步慢,还依赖于建立合作关系的商业银行,其宣传力度和适用范围也尤显不足,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内部管理兼或外部环境来讲,都无法与商业银行媲美。随着新业务的拓展及现代支付结算产品的创新,农发行现有的结算手段显然已不能适时、适事地满足现代化企业和高端客户的结算服务需求。

(二)结算手续繁琐,过多人为因素牵制业务办理速度慢。目前,但凡该行的贷款客户前来办理结算业务时,首先要经过客户服务部门分管客户经理审批签字,如遇大额资金汇划,不仅要经客户主管审核,还需提前一天向资金计划部门报备,以便计划专管员向总行请调安排资金,待信贷监管手续完备后,方能到营业部门办理业务,而营业部门处理结算业务的流程繁琐,要由记账员录入,经复核员复核后,再由坐班主任审核发送。这样一来,一笔业务最少要经五人之手,才能顺利完成。而在商业银行办理结算业务只要客户帐户资金充足,就能及时办理,既可以选择到各营业网点办理,也可以选择利用网上银行自助处理,不仅不需要客户经理审批,而且资金使用限额较宽松,基本上属于柜面人员“一手清”,极大地方便了客户,不仅手续简便,工作效率也高。因此,即使在网络通畅的情况下,客户在该行办理一笔结算业务所用的时间也要高出商业银行的几倍,若遇网络不通,或其他不可遇料的人为因素制约,业务办理时间还会延长。

(三)窗口设置过少,过度依赖网络制约结算速度的提高。目前,受机构和人员设置要求,该行大多数营业机构,只有一名记账员,故而设置的众多窗口基本上属于名存实亡;而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可谓是星罗棋布,一个最小的营业网点也设置有两个业务窗口,相比之下,该行的业务窗口过少,不能满足大业务量的现实需求。同时,该行营业机构所使用的综合业务系统对网络通信十分依赖,网络设备、通信线路质量和网络故障都会导致业务无法正常处理;大量的数据查询也可导致系统处理速度过缓或长时间无反应等。而办理结算业务时,须经由记账员、复核员、授权员分别录入和审核业务信息,本身占用时间较长,加之受网络通信影响,综合业务系统审核发送后,人行支付清算系统搜索和反映数据信息不迅速,时而出现异常挂账和发送速度过缓等情况,如遇临近系统签退时间,通常网络繁忙,有时甚至一个小时还办不完一笔结算业务,因此,大多数营业机构只能选择在下午四点之后不处理结算业务。而商业银行只需临柜人员一手操作,许多业务转到后台进行,且网络畅通,从而大大缩短了结算业务办理的时间。

(四)人员熟练度低,临柜人员综合素质制肘业务办理速度。近年来,随着该行业务的全面拓展和人员结构的优化组合,各级行的人员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加之农发行自身体制改革,大多数行面临临柜人员新老交替的现象。建行之初,农发行人员结构、年龄层次较好,因此没有对外招聘员工,但随着员工的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弱化以及员工的正常离退休,人员数量在逐年递减

。针对人员锐减的情况,总行审时度势地出台了人才引进战略,各省级分行每年都按总行核定指标对外招聘应届大学生,以充实员工队伍,改善人员结构,优化年龄层次,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营业部门作为对外服务窗口,受大学生的学历高、年龄小、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等优势引导,被大批的安排进了新鲜面孔。但新进人员存在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技能转化的过程,必须由熟练员工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教育,且对假币及伪造、变造票据没有敏锐的洞察力,缺乏一定的反假实际工作经验。当然,经验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根据个人领悟能力和驾驭工作的实践能力,来完成和缩短整个知识转化过程,努力由“学徒”成长为独挡一面的业务能手。因此,处理业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业务的办理速度,这也是影响结算业务效率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对农发行结算服务的建议

(一)改进现行结算手续,努力提高结算服务速度。在科技手段日益更新的时代,不断创新和改进结算方式,是各大银行争相研发的重要技术。因此,该行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加结算种类,完善结算工具,改进内控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部门衔接,简化内部手续,提高结算质量,确保资金安全。企业到该行办理结算业务时,应适当放宽到客户服务部门办理签字等有关手续,这些手续可以通过内部进行办理,例如:由客户经理主动陪同客户到营业厅办理,或通过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通知客户经理后获得授权事后再补签,也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经营状况等具体情况,界定无需客户经理审批的结算额度等。营业部门也可根据各行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设置岗位,可根据业务量大小考虑增加营业窗口,真正使该行的各项业务系统正常发挥功用,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方便、适用、快捷的结算服务。

(二)适时完善结算工具,健全结算风险防范体系。随着新业务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开办农业小企业的贷款业务以来,给该行的结算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些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急、周转速度快,其会计人员和经办人员大多数对支付结算管理规定和业务办理程序欠缺了解,片面地要求银行结算速度快、手续简便,资金能及时到帐。所以,结算服务手续的简易、速度的快慢、风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客户资金营运质量和速度,继而影响着该行业务的发展。加之,该行自身体制原因和内部机构设置欠缺,保卫机构基本上由办公室代理,无法自行管理金库,目前大多数行不得不由商业银行代理寄库,很多业务的处理依赖于商业银行。因此,该行首先应尽快开办符合农发行特点的结算方式,在充分考虑投入产出合理的情况下,研究新的结算工具,开发新的结算品种,以便适应新业务的需要。同时,要加强系统的日间监控和信息反馈,构建结算风险防范体系,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加强资金清算管理,确保客户结算资金的安全,可采取汇划监控等方式,时时查询结算资金发送情况,充分发挥系统网络优势,跟踪和监测结算资金,并及时提醒客户查询和管理,帮助客户选择安全、快捷的结算方式,缩短资金汇划时间,避免结算风险。

(三)改进结算网络建设,增强结算服务科技支撑。目前,该行所辖30个省级分行、共2200多个分支机构,共同使用综合业务系统处理各项结算业务,通常在日终签退、月初及结息日就会出现网络繁忙、通信受阻等情况,从而影响到基层行的日常业务办理。因此,该行应首先完善和改进自身网络的建设和使用,确保在任何时间段都不会出现通讯繁忙、受阻等情况,针对月初及结息日可采取分省、分片的方式,选择性地使用服务器,避免使用同一服务器,而出现网络繁忙等情况。其次,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上下沟通及配合,加强对综合业务系统运营状况的信息反馈工作,对普遍出现和反映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研究和系统改造。其三,加大对机器设备、线路质量等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可适当增加服务器或调整网线容量,确保行内网络和行外对接网络的通信畅通,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使各项设施真正发挥功效,为客户结算服务保驾护航。

(四)加强临柜人员培训,促进结算服务熟练程度。近年来,该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真正达到了人尽其材、材尽其用的效果。随着近年来,大批专业人才的引进,尤其是新入行大学生,从考前审查、考后公示,到岗前培训,直至分配到各基层行全程进行跟踪管理。但在新入行大学生的岗前培训中,存在重理论知识教育,轻实际操作教育。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收益甚少,应借助计算机网络,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业务场景,进行身临其境的培训。当然,组织一次业务培训无疑是要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但通俗易懂、实用直观的教育培训,无形中也是一种经验和财富的积累。因此,对临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容忽视,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业务技能和临柜业务知识的培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在系统内大力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反洗 钱知识教育和票据识别、辨别培训,不断提高柜临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熟练程度,打造一支符合现代化金融企业发展需求的柜面服务人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银行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

当然,根据农发行现有的机构体制和各项软硬件设施,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所有薄弱环节的整合,例如:建立健全保卫机构,自行管理金库;自行发行和办理信用卡业务,开发专属的网上银行等新型结算系统,从而彻底摆脱对商业银行的依赖。但是经过十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农发行实际情况以及业务特点的规章制度、管理经验和结算品种,虽然还存在一些瑕疵和弊端,但是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在总结经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实现业务发展瓶颈的突破,就会迎来一个全盛的业务大发展时代。

农发行领导调研 第2篇

2011年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水利建设具有典型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特征,是“三农”领域的薄弱环节,靠一般的政府融资和市场手段筹资建设目前还远远不够,而作为政府解决“市场失灵”和弥补“市场缺陷”重要工具的农业政策性银行,通过发挥应有的倡导性职能作用,建立机制,完善功能,加大政策性信贷资金投入,对实现水利建设的预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我行加大了对水利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2011年成功营销了岳阳县荣湾湖水库综合治理项目,申报贷款额度3.5亿元,目前已正式报批材料至省分行,正在进行总行信贷报备。通过此笔信贷资金的支持,对改善岳阳县内人民的防洪保安发挥了积极作用:1)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高:工程实施后,将使岳阳县城区防护圈范围内的防洪标准由现状的2年一遇提高到近期20年一遇,远期50年一遇的标准;排涝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

2)防洪治涝工程的实施,可以与城市道路、码头、岸线整治、污废水排泄等市政建设相结合,既可美化城市环境,改善拥挤的交通,又可增加浏览观赏景点和娱乐场地,有利于促进该城市的市政建设速度。3)由于防洪标准提高,对于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的城市来说,使得那些沿岸待开发或开发程度较低的土地,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为改善城镇生产和生活环境,发展新城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4)防洪治涝工程实施后,保障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强人们的安全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及经济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本项目实施后,同时可以大大改善该区生态环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环境,通过征地拆迁安置方案,预计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人均5万元,生活得以改善,预计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支持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金融服务功能缺位,部分项目难以满足信贷准入条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其逐利性决定了对经营权不明晰、风险大收益小的基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会过多关注;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专门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一方面因承担“三农”及农业生产的信贷资金而无法兼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巨额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因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不明,主体资格不清,无法对大多数水利项目发放贷款。按照“谁建设、谁投入、谁受益”原则,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和维护费用主要由县乡两级政府和农民自己承担,但承担能力非常有限。

2、农田水利设施产权不明,投资期限长,收益较低,对社会资金吸引力不足。

目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90%以上仍实行集体所有、集体管理,缺乏具体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导致建设、管理、使用脱节,出现“国家管理不到、集体管理不好、农户管理不了”的尴尬局面。并且,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农业用水水费征收困难,直接经济效益较小。一些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因耗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风险较大而收益率更低。因此,单纯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如不附带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项目,对社会资金是缺乏吸引力的,特别是在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堤防工程、泵站工程等小型农村水利设施领域很难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同样没有合理有效的产生现金流,对银行也有较大信贷风险,从而影响信贷支持力度。

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贷款缺乏合格的承贷主体。

项目产权关系不明晰,成为制约金融加大信贷投入的突出障碍。从总体上看,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农田水利建设劳动生产率、商品化程度相对较低,信用环境欠佳。多年来,由于农田水利建设依靠国家投资,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建设,从而导致农田水利设施经管主体、运行机制、经营模式、产权归属难以清晰,在管理上涉及的部门广、头绪多,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贷款缺乏合格的承贷主体。同时,由于多数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不直接产生效益,贷款本息偿还难成为信贷资金难以介入的障碍。农田水利设施产权难以进入抵押担保领域。这从根本上制约了金融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4、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公益性与银行的逐利性相背。

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本上是财政投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公益性特征强,自身不适合商业开发。加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额度大、还款周期长,多数设施不能作为经营性资产产生稳定的回报,是一种风险较高的项目。同时,国家在政策支持上没有明确的补偿机制,金融机构缺乏有效支撑。

5、当前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配套政策不完善。

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农业保险机制缺失,信贷资金风险较大。银行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支持仍限于传统信贷支农方式,缺乏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金融创新产品,灾害性保险业务几乎为空白。同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承受的自然风险大,农业保险机制的缺失,导致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难以吸引信贷资金的支持。

三、信贷支持水利建设我行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产品。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应逐步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在“风险可控、保本微利”的前提下,加大对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2、多样化推行信贷支持模式。政策性银行贷款本质是政府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属性。按照公共詹姆斯.M.布坎南创办的公共选择理论及萨缪尔森提出的公共品理论,其供给也可打破政府统揽格局,采用市场化、商业化的方式运作。具体而言,可区分各种不同性质、类型的信贷公共品,将筹资主体和生产主体分离,把政策性贷款的生产交给政策性金融机构,由其提供政策性贷款产品。而政府只需要以出资者的身份,以提供补偿、政策支持、提供担保、让渡收益权等方式,向金融机构购买相关产品,以提高政策性贷款供给效率。据此,政策性银行可选择以下信贷支持模式。一是政策支持型信贷模式。即政府部门通过给予政策性金融机构一定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来源优惠、不良贷款处置等),并且准许贷款利率由市场定价,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降低贷款门槛,加大对特定农业生产或特定群体的信贷投入。二是财政补偿型信贷模式。即政府部门承诺以财政资金对政策性金融机构从事某项农业信贷投入而产生的损失给予补偿,指定政策性金融机构采取封闭运行的方式进行农业信贷投入。三是政府保障型信贷模式。即政府部门通过成立农业担保公司,为农户或涉农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帮助农户和企业达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信贷标准以取得信贷支持。四是收益权抵押型信贷模式。即政府部门将具备垄断性质的公共事业项目的收费权或预期收益权抵押给政策性金融机构,从而取得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农发行可以通过财政补偿型(垫付性贷款)、收益权抵押型(准公益性项目)、银团贷款方式(农发行主导)等方式进行信贷支持。

3、创新信贷管理模式。涉农金融机构推进“水权证”质押信贷创新,探索以项目未来的经营收益或收费权等为担保,对具有未来收益的经营性农田水利项目发放抵押贷款;积极探索拓宽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创新担保形式多样的涉农信贷产品,完善涉农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开展大型农田水利设备、大型农机具等融资租赁业务。

4、完善内部配套措施。

(一)建立与政府和有关部门合作机制。首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紧紧依靠地方政府,跟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营销思路,紧盯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拓宽营销视野,深挖客户资源,制订相应的业务拓展计划;成立由政府牵头,成立跨部门合作组织,加强对信贷支持水利建设工作的领导。同时,做好与水利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融资平台的建立完善。其次,提升项目营销层次。水利建设项目起点高,规格高,资金投入大,单纯依靠开户行进行前期营销接洽,会存在信息不对等、级别不对称、对话不畅通的问题。农发行应走向营销前台,提升营销层次,获取营销效果。

(二)把好准入关口。在项目准入方面,准确界定业务范围,细化项目入库、培育、出库审核条件,选择优质项目进行支持;突出政策导向,优先支持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与水利建设挂钩的项目,促进土地出让收益更多地投向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支持土地整治项目拓展延伸到的公路项目和其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用土地增值收益来覆盖其它项目贷款风险。

(三)集中规模和资金,加大投放力度。农发行发展新业务的资金主要靠发行有限的金融债券筹措,期限刚性强,规模有限,因此要抢抓机遇,及早筛选上报项目,用足信贷规模,把钢用在刀刃上,加大投放力度,把有限的信贷资金集中一块用水利建设方面,支持水利建设实现大的突破。

(四)完善信贷管理制度,优化办贷流程。对政府主导、上级财政补贴的水利建设贷款开通“绿色通道”,主要是优化操作手续,从简从快,避免重复劳动。例如对在农村和山区建设的水利项目,可不要求提供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文件;对事业单位承贷的水利项目,也不应将企业财务分析办法生搬硬套,测算事业单位的资产和盈利。

(五)加强风险管理。落实政府承诺、土地出让收入返还质押、项目回笼款监管、账户管理等组合措施,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一是落实担保方式。应从法律效力和政府信用两个方面慎重把握,在符合《担保法》、《物权法》的前提下,创新担保方式。对权属清晰的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优先用于贷款抵质押担保。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一般额度较大,如一种担保方式难以覆盖贷款本息的,可采取多种担保方式组合的办法。采用土地出让收入返还质押的,要合理测算土地预期出让收入和返还收入,并落实相关手续。积极探索并推行“二次担保”措施,即项目建设期间,以土地预期出让收益、各类收费权质押或以在建工程抵押,项目建成后,及时置换或追加担保措施,以储备土地或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办理抵押和保险,从而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二是严控操作风险。认真执行银监会“两个办法、一个指引”相关要求,尝试将粮棉油收储贷款“封闭管理”的概念引入项目贷款管理中,严格落实资金支付规定,重点从“规范支付、审核用途、监测进度、及时回笼”四个环节,防止信贷资金被挤占挪用。加强与地方政府、财政、土地、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密切关注上级补贴、本级配套、项目收益等资金的筹措、拨付进度,资金到位后直接转入农发行账户,优先用于收贷收息。三是强化贷后管理。针对水利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特点,创新贷后管理措施。要对土地出让返还质押账户实行最低额度控制,将综合收益或项目经营收益留存在该账户,还清对应贷款后再允许借款人支配剩余部分。要对质押物按月监测,要重点关注相关土地的出让情况,相关土地出让后形成的收入要接受农发行监管或直接收回对应贷款。要合理安排收贷收息。根据贷款批复,合理确定贷款宽限期和分期还款计划,防止“大头向后”,集中偿债。同时,可设置还贷准备金专户,专门收拢各种来源的还贷资金,确保贷款偿还有计划、有来源。

农发行领导调研 第3篇

一、2008年度《兰台世界》发行的总体情况和基本经验

2008年, 全省各级档案部门从巩固和扩大档案宣传、促进档案学术研究、推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克服重重困难, 认真做好《兰台世界》发行工作, 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订阅份数达到9000余份。沈阳、大连两地订刊数均超过千份, 处于领先地位;丹东、营口、铁岭、葫芦岛一直保持较多的发行数量;鞍山今年增加较多;抚顺、阜新、辽阳略有增加;锦州、朝阳略有下降。县 (市) 区的发行情况与上一年相比, 订刊数量有升有降, 东港市档案局连续三年订阅数量居全省县区第一;海城市档案局订阅238份排在第二位, 这是近年来海城市《兰台世界》发行工作最好的一年;大洼县档案局摘掉了零份的帽子, 2008年订阅56份, 进入受表扬单位行列;鞍钢集团档案处、沈飞集团档案馆、辽河油田档案馆这两年做了大量工作, 发行量都在百份以上。作为一个专业刊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 这是全省各级档案部门齐心协力努力工作的结果, 特别是与在座同志们的努力分不开的。你们为这项工作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历历在目, 你们所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近几年来, 报刊杂志种类繁多, 数量过大的问题, 确实给基层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尽管如此, 全省各级档案部门, 特别是分管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具体工作的同志, 克服重重困难, 为《兰台世界》的发行做出了贡献, 在这里, 我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获得2008年度发行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发行员表示祝贺。

回顾2008年《兰台世界》的发行工作, 我认为有几条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各级档案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各级档案局 (馆) 按作作为档案业务工作的组成部分,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二是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针对新情况、新困难, 不断总结新经验, 探索新路子, 采取新措施, 加大工作力度, 对《兰台世界》的发行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考核, 形成了整体合力。三是各部门积极配合, 全员参与。在征订工作中, 充分发挥行业优势, 条块结合, 上下结合, 在档案部门的重视和协调下, 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我们拥有一支经过长期磨练、富有经验、勇于奉献、能打硬仗的档案专业期刊发行队伍。

二、客观公正地评估《兰台世界》的重要性, 进一步提高对发行工作的认识

《兰台世界》杂志发行工作是一个年年都要强调的老话题, 大家抓这方面工作的经验、体会很多, 工作中的酸甜苦辣都有, 难度很大, 尽管如此, 我们还要强调, 要进一步提高对发行工作的认识, 就是用什么眼光看待《兰台世界》, 也就是如何认识《兰台世界》生存和发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谈三点认识:

一是《兰台世界》是开展档案宣传的有效途径和工具。档案宣传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和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档案部门采取有特色、有成效的宣传形式开展宣传工作, 对于全面提升档案部门的社会形象、增强社会的档案意识、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档案报纸、期刊正是开展档案宣传行之有效的工具。《兰台世界》是我省唯一的档案专业刊物, 作用不可低估。可以说《兰台世界》对于促进全省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 很好把握。

二是《兰台世界》是开展档案工作指导、学术研究和交流的最佳平台和阵地。《兰台世界》创刊22年, 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逐渐成为在全国档案界颇有影响的核心期刊, 为我省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 开展档案工作经验交流、宣传, 提供了平台。《兰台世界》是宣传档案法规、创新档案科学理"论、传播档案文化、提高社会档案意识的阵地, 是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的指导工具。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工具不断扩大《兰台世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是《兰台世界》是全省档案人开展学术研讨、交流的园地。全省档案人员在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做好档案工作的同时, 从没有放弃对档案学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学术研究蔚然成风, 在《兰台世界》这个园地里辛勤地耕耘。毋庸讳言, 在个人职称评定中, 《兰台世界》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当然这种帮助不可能是无私的, 《兰台世界》的生存与发展也需要大家的帮助。正因为《兰台世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建设好、利用好《兰台世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只有做好发行工作, 才能使这个家园更加美好。

三、正确评估《兰台世界》办刊情况, 全面提高杂志质量

杂志的质量无时不在影响着读者群的扩大, 制约着《兰台世界》的发行量。作为全国档案学术核心期刊, 《兰台世界》在省档案局领导的重视下, 在全省档案部门的支持下, 在有关部门的参与配合下, 经过杂志社的全体同志的努力, 发展壮大到今天的程度, 是很不容易的。但我们做具体工作的同志们切不可沾沾自喜, 固步自封, 要看到我们的刊物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 信息咨讯量小, 基本是省内信息;版式呆板, 缺乏美感等。文章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差。全省乃至全国档案工作人员队伍由两种编制向公务员制度改革正在进一步落实中, 对因职称评定而发表文章的需求势头, 客观上明显减弱。另外,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 大家欢迎信息量大、简明扼要的短小文章或报道。

针对这些问题, 今年5月, 省档案局领导要求《兰台世界》进行改版, 要求刊物在保持指导性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增强新闻性、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并在省档案局乃至全省档案部门开展了调查研究, 征询意见。《兰台世界》改版工作总的想法是:工作版要放眼全国, 及时刊登国家档案局和各省档案工作的最新动态和消息;立足本省, 反映省内外各地区档案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增加刊物文摘版面, 加强对各地档案工作情况的消息报道, 扩大信息量, 不登或少登没有新意的长篇论文, 增加与档案文化有关的研究性文章, 努力使杂志更好地服务于我省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理论版仍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主, 为档案工作者学术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从目前的情况看, 改版的思路、做法已得到大家的认可, 在集中大家意见的基础上, 杂志社在10月将再出一期增刊, 继续征求意见, 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 支持我们把刊物办好。明年1月, 改版后的《兰台世界》将正式出刊。我相信它会给大家一个焕然一新的感觉。我在这里强调一下, 报道各地档案工作的文章, 杂志社将无条件刊登, 希望各市组织稿件, 及时把好的经验和做法交流出去。

四、加强领导, 明确任务, 努力做好2009年《兰台世界》的发行工作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档案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 需要依托《兰台世界》这样的专业宣传工具, 统一思想, 凝聚人心, 动员和激励广大档案干部积极投身档案现代化建设事业。因此, 做好《兰台世界》发行工作意义重大。为确保完成2009年度《兰台世界》征订发行工作, 我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形成合力。《兰台世界》发行是一项复杂工作, 涉及方方面面, 不但需要全体档案人的理解和共同努力, 更需要分管档案工作领导的爱护和支持。各级档案部门要切实引起重视, 一如既往地当作自己的事情做好, 主要领导要亲自抓, 分管领导要全力抓, 要指定专人具体抓, 力争2009年度发行征订时间不延期, 范围不缩小, 覆盖面不降低, 数量不下降。

二是要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这次会议之后, 各市、县 (市) 区档案局和省直有关单位档案部门要尽快做好征订的准备工作, 要多途径、灵活多样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把做好《兰台世界》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讲充分, 明确任务, 落实责任, 工作到位。

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在刊物发行期间, 杂志社同志要和各地发行站以及相关单位加强联系, 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简化订阅手续, 为订刊人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要细致做好订单的录入, 以确保投递无差错, 最大程度地提高有效发行率。

农发行领导调研 第4篇

一、基层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面对农发行新的发展时期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大部分领导干部能自觉加强作风建设,做到清正廉明。但是,在农发行改革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干部队伍建设和业务发展的作风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守旧,创新意识不强。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迅猛发展,金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有的领导干部思想保守求稳,不思进取,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在经营指标完成上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超常规发展的思维,开拓创新的思路还不够宽,标准还不够高。

(二)服务弱化,宗旨观念不牢。有的领导干部对一些工作或问题只是了解表面现象,没能静下心来,深入研究探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事务性工作和应酬上。有的领导干部深入调研不够,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流于形式,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深入了解员工,不能从中吸取有益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造成工作的被动,执行力下降。

(三)作风漂浮,实干精神不足。有的领导干部惰性严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有的领导干部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工作思路不开阔,思考问题不全面,工作中大胆管理、抓细、抓实、抓具体的实干精神还不足。有的领导干部只会讲空话,不能干实事,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特别是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大,加快业务发展劲头不够足。

(四)纪律涣散,廉洁自律不严。有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差,自我约束不够,贪图享受,松懈懒散,甚至无视法纪、贪赃枉法。极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以权谋私现象,滥用信贷权力,还存在向企业借钱经商、挪用企业资金等现象,导致违规违纪案件还时有发生。

二、加强基层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加快业务发展的迫切要求。基层行领导干部作风关系着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只有干部作风好,思想观念新,精神状态优,工作干劲足,才能贯彻落实好金融政策,推动农发行各项业务健康发展。

(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提升执行力的有力保障。农发行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的金融机构,承担着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能的重任,必须通过作风建设有效增强领导干部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不断提高业务操作规范化水平,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和制度执行能力。

(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提升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随着涉农金融机构业务的迅速扩展,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大量涌现,对优质客户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基层行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宗旨观念,积极改进工作态度和服务方式,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全行业务发展创造更加顺畅的服务环境。

(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农发行的首要前提。构建和谐农发行的首要前提是领导干部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围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能,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领导干部法纪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权力观教育,团结向上,积极进取,为全行营造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绩优的和谐局面。

三、加强基层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基层行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认真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重要讲话及现代金融管理知识等,并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和运用,做到理论学习与提高认识、指导实践相结合,把学习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用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指导农发行的业务工作,不断提高基层行领导干部个人修养和领导决策能力。

(二)解放思想,着力提升领导干部工作效能。领导干部既要善于从传统中吸取营养,更要善于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寻求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台阶的新方法、新举措。基层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存款增效”的理念,“高调抓存款、全员抓存款”,紧紧围绕今年存款组织“红五月”的主题,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工作主动性,调动全员积极性。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要求,坚定不移保证粮棉油收储资金供应,充分发挥政策性信贷支农作用,加大力度支持水利和新农村建设,审慎把握商业性业务,积极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信贷支农能力和效果。

(三)求真务实,着力加强领导干部执行力。基层行领导干部要树立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牢记“两个务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实”字贯穿工作始终,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做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政策和执行上级行文件规定的表率,在工作中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既要严格要求员工,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身的行为感化员工,促进员工自觉转变工作作风,同时严格规章制度,严明组织纪律,严格考核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四)清正廉洁,着力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形象。基层行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带头执行好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带头倡导勤俭节约,廉洁从政,拒腐防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增强党性修养,增进班子团结。作为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勇于揭露和纠正缺点错误,及时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建议,不断吸取他人经验,学习他人优势,从而树立领导干部良好自身形象。

农发行领导调研 第5篇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发行业务范围的逐

步扩大,该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新思路、新措施,进一步拓宽信贷支农领域,加大信贷支农力度。近三年时间,贷款余额年增幅均超过50%,分别为58.19%、81.01%和76.99%,成为全省农发行系统贷款投放增幅最大的地市分行。信贷投向上,在继续做好传统政策性业务,积极促进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商业性信贷业务,加大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为重点的商业性贷款投放力度。2007年底,商业性贷款余额首次超过政策性贷款余额,去年底已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7.88%。但是,该行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低。近三年时间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只有17199万元,仅占各类贷款累放额的13.38%,占商业性贷款累放额的19.6%。至2008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仅占商业性贷款余额13.89%。中小企业贷款投放总量及增速大大低于其他贷款投放量及全部贷款增速,与涉农中小企业贷款资金需求量大形成很大反差。

二、原因分析

该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不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从银行层面分析:一是受农发行发展战略定位的影响。一方面农发行贷款局限于涉农类企业,相对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支持范围窄,而且中小企业贷款开办时间短。另一方面农发行的信贷投向主要侧重于政府重点关注、社会影响大、与“三农”息息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自开办商业性贷款业务以来,该行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中长期贷款累计达70550万元,占商业性贷款累放额的80.4%,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占全部商业性贷款余额的86.1%。二是受机构及人力资源的制约。该行包括市分行本级有9个机构,在岗67人,而且所辖的县(市)机构为清一色的信贷组,每个信贷组最多的4人,少的仅有2人。至2008年底,全市系统人均贷款占有量已接近1700万元,远超当地国有商业银行人均贷款量。三是服务功能不完善。由于信贷组人员少,不能办理会计结算业务,除一个县信贷组委托当地国有商业银行代理会计结算业务外,其他7个县(市)的开户企业均在市分行本级开户,办理存取款业务极不方便,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且成本高,大大降低了该行的服务效率,并严重制约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四是经营管理体制不配套。第一,缺乏适应服务中小企业的专业化信贷服务体系和制度。由于农发行开展商业性信贷业务时间不长,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少,信贷管理制度办法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第二,中小企业信贷准入门槛高。信贷准入审批权均在省级分行。贷款审批权,除贷款500万元以下的农业小企业贷款外,其他所有商业性贷款在省级分行或总行。第三,经营考核对不良贷款无适度的容忍比例。目前资产质量考核与费用、工资挂钩,不论一个行不良贷款比例高低,造成不良贷款的原因,出现不良贷款就直接影响到该行的费用及员工收入。与此同时,对工作量大、成本高,风险也相对大的中小企业贷款未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不仅没有调动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性,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贷款投放。

(二)从企业层面分析:一是中小企业基础差、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白手起家,存在先天不足。另外加上金融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融资渠道狭窄,严重制约其发展壮大。二是法人治理结构缺位。中小企业主要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

一、权责不明,家族性质较浓,甚至还处在“丈夫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夫人是会计兼出纳”的原始局面。企业主存在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不愿借用“外脑”。该行曾经扶持过的一家养殖企业,无专职的财务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以父子俩为主,缺乏财务知识,支票也不知如何开,但信贷人员多次动员他们为企业请一位财务人员,最终是死活不同意。三是财务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企业由股东直接经营,企业账户与经营者个人账户具有一定连通特点,为了方便,企业往往原材料采购资金先打到个人信用卡收购,产品销售货款直接打入个人账户。这样不仅使银行难以掌握企业资金使用流向情况,而且获取信息成本很高,造成银行更愿意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贷款,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服务。四是贷款抵押担保难。中小企业自身资产少,可提供的抵押物不足,有实力的企业不愿为其担保,担保公司收费高,企业难承受。为解决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该行曾先后探索并开办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方式,如折

地指标质押贷款、电费收益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以及林权抵押贷款等方式,但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仍然严重。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指明了农发行业务发展方向,提出“拓展农业发展银

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与此同时,作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共同形成合力,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情况下,帮助中小企业“过冬”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是政策性银行要体现先导示范职能和扶持弱质产业、弱质行业的职能要求;另一方面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扶持培育农发行自己的优质客户,扩大业务,才能保证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服务体制机制,增强支持有效性。一是进一步加大机构网点升格力度,提高服务能力。建议对贷款余额超过亿元的信贷组升格为县支行,并增加结算业务等服务功能。二是增加人员。随着该行近年业务快速发展,现有人员数量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是要求国家相关部门给政策,增加人员数量,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素质,促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三是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加强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建设的同时,完善不良贷款考核机制,科学合理地确定风险容忍度,并且对信贷人员尽职后发放的贷款,因客观因素造成不良的,不追究其责任,充分体现尽职免责原则,以切实提高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完善服务功能。一是根据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健全、不规范的实际,建立独立的企业信誉状况评价方式。选择易于获取且能够反映中小企业实力和经营管理状况的非财务指标,如年纳税额、年销售归行额、年运输量、加工企业年用电量,企业主信誉、注册资本、抵(质)押物,设备加工能力等情况。二是存款账户资金往来情况作为后续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企业与农发行建立信贷关系后,即要求企业的购销、加工等经济活动的资金往来通过在农发行开立的存款账户,以便信贷人员根据存款账户资金往来情况,结合企业流水账、库存商品账进行分析,更为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经济实力、负债情况,弥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与银行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三是注重第一还款来源,防范贷款风险。重视企业经营收入作为贷款第一还本付息来源,降低以抵(质)押担保作为防范信贷风险的依赖度,适当提高信用贷款比重。为确保企业经营收入能足以还本付息,贷款管理必要时可借鉴收购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封闭管理。信贷人员对贷款的发放、使用、回收进行全程跟踪、监测,掌握情况,防风险。四是根据企业需求开发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如中小企业自助循环流动资金贷款,创新中小企业贷款还款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企业信贷服务需求。五是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信贷抵(质)押担保方式。对于探索并取得成功的抵押担保方式,要进一步推广应用。如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加大林权抵押贷款力度。六是进一步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积极探索信贷组代理网点撤销后贷款监管新模式,既解决贷款监管难问题,又方便企业资金结算。

农发行领导调研 第6篇

一、背景与现状

(一)基本情况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全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1994年成立致今已有20年历史。20年来,农发行认真履行国务院赋予的职责,全力支持“三农”,积极落实国家粮棉油流通改革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国务院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要求农发行在做好国家粮棉收购储备信贷资金供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职能定位,增强支农功能,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骨干和支柱作用。近年来,农发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明确了按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内部综合改革,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创新业务品种,取得较大成绩。

以市分行营业部的情况来说,截止2014年9月底,该行各项贷款余额462715万元,其中:政策性贷款企业3家,贷款余额208515万元,占总贷款45%;商业性贷款企业2家,贷款余额8200万元,占总贷款2%;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贷款企业1家,贷款余额195000万元,占总贷款42%;农村土地整治中长期贷款企业1家,贷款余额51000万元,占总贷款11%。由上可见,农发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新业务,调整贷款结构和种类,目前农发行已经形成了以粮棉油收购储备贷款业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业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信贷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政策性贷款业务和商业性贷款业务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镇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一系列号召,农发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迎接挑战,不辱使命,开创农发行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关键要看农发行如何提高服务水平。下面根据农发行的实际,深入问题,科学分析。

二、科学分析

(一)对农发行服务手段的科学分析。

随着“双轮驱动”政策的全面铺开,我行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批粮棉油收储企业、政府融资平台企业、棉油加工企业、农业小企业等纷纷与我行建立了信贷关系,业务量和业务种类突飞猛进,对我行传统结算方式形成了新的挑战。

目前,我行结算服务主要是运用人行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同城清算系统和系统内网络等手段进行结算,随着大企业、大项目时代的到来,我行某此结算方式的滞后成了业务发展的瓶颈,举例来讲:对于大企业而言,其资金流动性强,流动量大,随机性强,大额资金来往频繁,动辄成百上千万,而我行规定大额资金取现,汇兑皆需提前一天报计划,且需层层签字审批。当遇突发事情,企业未报计划但急需取钱、转钱时,我行因为制度原因往往满足不了,或者不能及时处理,从而给企业造成麻烦,基于此,许多大企业把大额头寸转存于汇、取方便的商业银行,致使我行宝贵的存款流失,存款任务完成艰难,员工工资受损。

(二)对农发行人员素质的科学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行新业务的不断拓展,新知识、新制度、新操作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所有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做到与时俱进。目前农发行人员老化现象严重,40、50人员较多,存在知识老化,思想保守现象,对学习新业务有恐惧感,操作上反应迟钝。

三、有效措施:

(一)升级结算手段,优化结算工具。

我行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加结算种类,完善结算工具,改进内控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部门衔接,简化内部手续,提高结算质量,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强化员工培训,引进优秀人才。

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培训和考核,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在系统内大力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分行营业部对员工实行“月考绩奖”制度,每月组织所有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考试,对成绩优秀者给予适当奖励,对于成绩差者提出批评,督促其加强学习,取得较好效果。针对人员老化的情况,总行应审时度势地出台人才引进战略,对外招聘应届大学生,以充实员工队伍,改善人员结构,优化年龄层次,提高综合素质。

(三)转变传统思维,打适新型服务

一是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发行人要抛弃过去封闭、保守的传统思想,服务方式要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由于过去我行与国有粮棉购销企业建立的是一种捆绑式银企关系,企业没有其它选择的余地,现在由于业务范围的延伸,客户主体、贷款性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那种等客上门的模式已然落后。如果服务跟不上,市场就可能会被人家抢占。要想留住客户,首先必须克服坐门等客的思想,要主动走出去,接近客户,营销客户,研究客户,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利用农发行的优势,提高对客户的结算和信息服务水平。其次是要实行不同层次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真正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私人定制”式服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由服务粮油棉企业到服务市政项目的转变。随着“双轮驱动”政策的全面铺开,我行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由政府主导的大项目与我行建立了信贷关系,如:南水北调项目、郑焦城际铁路项目、城中村改造项目,这些项目贷款金额大,服务要求高,牵涉部门多,项目工期长,这就要求我行相关部门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手段,适应由服务粮油棉企业到服务市政项目的转变,一是要对承贷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细致地讲解我行中长期信贷业务支持的范围、贷款模式、申报流程、申报材料等内容,各部门在充分了解我行信贷政策的前提下,才能扎实全面地做好贷款各个流程。二是严格贷款手续。市政工程的贷款材料涉及政府多个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关,实事求是,特别是涉及土地项目,要严查“四证”的真实性和齐全性。三是全程监管资金使用。客户经理要严格监管贷款资金,全程跟踪贷款去向,确保贷款专款专用。四是紧盯还款来源。如果项目贷款第一还款来源为财政资金,客户经理要紧盯还款来源,定期分析财政还款能力,通过“三率”(负债率、偿债率、债务率)测算,评估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对担保企业实行动态监测,密切关注企业经营,定期测算担保能力。五是精心做好还款工作。由于还款额往往较大,我部要及早着手准备贷款到期催收的各项工作,按时向借款人下达贷款到期催收通知书,督促借款人提前做好还款准备。

上一篇:塑料排水板施工总结下一篇:关于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