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品味书香作文

2024-07-23

阅读经典品味书香作文(精选8篇)

阅读经典品味书香作文 第1篇

阅读经典 品味书香

温总理曾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读书、学习与发展,是一个人一生永恒的主题。在我的心目中,一本好书,是一种精神享受,让心灵归于平静;一本好书,更是一位良师益友,于水穷处指点迷津,指引方向。

最初爱上读书是家庭的熏陶。幼时家境困难,我经常穿着大人的衣服改小的衣服,零食也往往不舍得给我买,但是我家却是左邻右舍中唯一订阅了《小朋友》、《智力世界》的,至今我还认得一些繁体字,喜欢数独,偏爱逻辑游戏,都拜赐于当年那些港版的《智力世界》。每逢春节回家过年,我都会抱着一摞摞的少儿杂志,带给老家的小姐妹看,在清凉的夜里,伴着一盏老式的小油灯,几个小朋友躺在一个被窝里,映着窗外的皑皑雪景,成了我记忆深处最静谧而悠闲的回想。

每每回忆那些时光,那么多的充实与迷惑、喜悦与哀愁交织在一起,“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孟德斯鸠说过,“读书,是将生命力寂寥的岁月变成巨大的享受时光”。谁的年少不曾轻狂,爱散文之清幽静雅,也爱科幻小说之匪夷所思,爱历史居住之宏伟博大,也爱国外名著之自由奔放。那时既爱跟风一般的去读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也爱偷偷的独享小女生情怀般的《简爱》。那个时代的孩子,大多读过《东周列国志》、《红楼梦》,《呼啸山庄》、《红与黑》,哪里就是当年所能领会的,大抵是囫囵吞枣,图个好奇而已吧。

提到读书,不得不想起一位生于齐鲁大地,最终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人物——孔子,他的一生致力于弘扬书的文化,他的言行也被弟子记录成一本《论语》。然而,我心目中的孔子,更多的是一张老夫子的面具。读书时经人指点,善莫大焉,于丹的《论语感悟》就是这样一本书,为我介绍了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孔子:这里的孔子,首先是才华横溢的。据《孔子家语》和《史记》记载,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三十多岁第一次西行拜望他崇敬的老子的时候,他已经带有鲁昭公赐予的车马童御。这里的孔子,同时是热血澎湃的。对如何治国,孔子用“富民、教民”四个字概括,这样最简单的回答方式表明,他早就考虑成熟,毫不犹豫。这里的孔子,也是贫困潦倒的。五十五岁那年,他踏上了西征跋涉的道路,这一走,就是十四年。这么一位大学者,却把垂暮晚年付之于无休无止的漫漫长途,这一路上,他遇到的,有冷眼,有嘲讽,有摇头,有威胁,有推拒,有轰逐,却没有动摇,实在让人震撼。这里的孔子,独独是健康乐观的。有一次是在郑国的新郑吧,孔子与学生走散了,独个儿恓恓惶惶地站在城门口,有人告诉还在寻找他的学生:“有一个高个儿老头站在东门外,气喘吁吁地像一条丧家犬。”学生找到他后告诉他,他却高兴地说:“说我像一条丧家犬?真像!真像!”这里的孔子,是善于谋划管理的。在他的团队里,有人负责吃穿,有人负责保全,有人负责外交,有人负责接应。有一次从陈国到蔡国,半道上不小心陷入战场,大家几乎七天没有吃上饭,孔子还不断抚琴,给大家打气,安慰着学生。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依然保持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型团队形象。通过于丹的讲解,枯燥而遥远的《论语》划过时空而来,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为我们娓娓道来。

张潮曾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一本经典的好书经得起一读再读,随着自己的心境阅历而跌宕起伏。如今年岁渐大,读书的经济压力没有了,但是读书的时间却不见了。现在不是书太少了,而是书太多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让人举手之间,就可以坐拥书城。可是,一个链接带着一个链接,一个网页连着一个网页,我常常在娱乐中忘了上网的目的原本是找一本好书。在浩瀚的书海里,浮躁的心哪有空闲?时至今日,又有几人能够领悟培根的博大,蒙田的淡泊,罗素的悠闲,海明威的刚毅,村上春树的隽秀?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把住方向,做知识的主人呢?作为青年人来说,最重要是的是读书要有的放矢,因业择书。针对自己的工作实际、专业特长,有针对性的选择读书的科目,而不是迷航在信息的海洋中。这样既能学以致用,事半功倍;又能切中要害,记忆犹新。参加工作后,税收征管对我来说,既新鲜又陌生。“胸涵春秋意方畅,腹有诗书气自华”。于是我不断阅读了《税收征管的系统理论与模式》、《现代税收征管过程模型》,品味书香,亲近书本,让我逐步为自己确立了“基础学牢,专业学精,理论学深,实践学博”的读书目标。读书还能帮助人树立梦想。在《你为谁工作》中有个小故事,有三位敲石工,干着同样平凡的工作,只有那位明确自己工作目标是一座象征着幸福的教堂的工人,最有责任感和创造力,最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税收管理工作也是这样,我们一点一滴的汗水,正在构建共和国基石上的一砖一瓦。有时,望着同事们热烈讨论业务的身影,我常常想,只有不断的相互学习,吸取营养,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开足马力,将迷茫与消极都抛在身后,不断前行。

偶尔的,读书也可以不带一点功利主义,仅凭兴之所至,随性而为,给心灵以舒展和休憩。于是,一般读书,也有了两样心境:一是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个人知识素养和综合素质;二是陶冶情操,构建一个温馨和煦的精神家园,徜徉其中,吐秽浊之气,歌善美雅乐,岂不美哉?

阅读经典品味书香作文 第2篇

书能通古今,纵横万里。书中所表达的万千气象,会使我们心驰神往,受益匪浅。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是何等的风流,何等的气魄!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是何等的傲岸,何等的倔强!一本好书,能使我“乐而忘忧”,真能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我越读越体会到古人谈到读书时,总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道理。

有的书,像甜甜的蜜桃,很好吃,咬一口,便品尝到它的甘美,有的书,却像那青春的橄榄,最初,并不爽口,甚至还有些苦涩,但细细咀嚼起来,便会感到一股清香,阵阵回味;有的书像风尘仆仆的流浪汉,又像走南闯北的旅行家,肚子里装满了稀奇古怪的风土人情和天涯海角诱人的风光。它磁铁般吸引着我,在我眼前展示了姿态万千的大千世界,使我认识了亚细亚、欧罗巴……认识了犹太人、吉普赛人……认识了自由女神和埃菲尔铁塔……认识了我们的地球和天空。

我爱曹子建《洛神赋》的“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赞同贾宝玉的“纵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推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爱读诗、散文和短篇小说,翻来覆去看同一篇品味、咀嚼,仿佛要从薄薄的书页里挤出人生厚度的醇酒来。作品背后的是作家,泰戈尔化平淡的生活枯荣为神秘的永恒;陶渊明把激烈坎坷的人生洗涤为最平和的诗句;鲁迅是中国人的镜子,更是他自己的镜子;席慕蓉则摆脱了甜腻,营造了一种清朗隽永的空间……于是,我几乎醉倒在其中,然后吸收,吸收,物我两忘。

“书是生命的源泉”,对我来说,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一本好书在手,我就不管不顾了。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排落上些灰的书架间徜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开启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有时,我并不着急翻检借阅,只在书垛给我留出的窄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爱着每册图书。来到书店,面对着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书籍,光那五颜六色的封面就足以叫人心醉神迷,一头扎进书堆中,一本本地寻找自己的意物,那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书让我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每当迷惑、彷徨时,书犹如一支明亮的火炬,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为我排忧解难,增加我的勇气和信心。当我悲伤痛苦时,它告诉我,悲伤是短暂的,它并不代表整个人生,只要勇于开拓便会发现乐趣不少呢!当我被人误解时,书会告诉我,勇敢地走你的路,他们会看到真实的你!

阅读经典品味书香作文 第3篇

关键词:阶段报告,聊书,好书,途径

《关于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研究》课题于2013年2月申报淮安市第12期教学研究课题。自开题以来,课题组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列书目,荐好书

时间是有限的,所以选择的书的质量也决定了阅读的质量。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思想、年龄和兴趣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认真帮孩子们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当然不能只选择文学类的书,也不能只局限于一个国家的书,还应该有传记类、历史类、自然科学类。无论怎样选择,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符合儿童阅读的普遍规律。

本课题组向学生和家长发放了调查问题,经过大家的推荐,我们课题组老师进行了分类、整理,筛选出的一些适宜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目。(详细书单见附录一),提倡同学们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书阅读。

二、多途径,得到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解决书的来源问题呢?

(一)学校图书室

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室,但是当我们走进学校图书室,去细细查看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学校图书室里的图书不是老旧严重,就是成人化倾向十分明显,甚至七八十年代的一些政治书、哲学书、空讲大道理的书比比皆是。当然这些书籍并不是全无益处,但是肯定不适合现在的小学生阅读。庆幸的是我们学校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学校在借鉴《新课程标准》推荐书目的基础上,又比较了国内一些权威机构和学者的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在综合各方观点的基础上,每年都会大量地选购优秀的书籍来填充、更新学校的图书室。如今,走进我校的图书室,你会看到既有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读物,也有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儿童小说,既有文学类的少儿书籍,又有科学类的少儿书籍。书籍的数量增加了,书籍的种类增加了,书籍的质量提高了,孩子们爱读的书变多了,这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二)班级图书角

我校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早已形成了一套制度与模式。学生向班级捐出自己的课外书,交给班级图书管理员统一编号、登记、管理。从近几年来看,平均每位学生都能捐书4册,多的能达到十几本。其中既有《唐诗三百首》《孙子兵法》等传统文化书籍,又有《小王子》《夏洛的网》等西方优秀童话,还有《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科普读物。在图书角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制定了图书捐赠登记制度、图书管理制度、借阅制度,每个班选出两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捐赠登记、图书摆放、图书借阅等工作。并规定每个学生一次只能借阅一本,一周后归还,如果没看完也可以续借,并要求全体学生爱护书籍。

(三)家庭图书柜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阅读环境不容乐观。一双双眼睛全都盯着学生的分数,在许多家长看来,读课外书就是读闲书,是应该制止的。为了扭转家长的这种错误认识,课题组老师还充分利用校信通、家长会等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讲解阅读的好处与重要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提议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倡导亲子阅读。

三、积分制,想读书

“你能把马儿牵到河边,却并不能强迫它喝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并维持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为了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被动读”为“主动读”、“要我读”为“我要读”,课题组研究并制定了“班级读书小明星评比细则”,主要采取了积分的形式,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最终目的是使读书能成为学生自身的内心需求,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习惯。各班课题实验老师利用阅读课或语文课,以阅读为主题,开展阅读交流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每月评比出班级的读书小明星。(具体细则见附录二)

四、聊一聊,读懂书

叶圣陶说过:“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可见在叶老心中阅读指导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对于整本书的阅读该如何指导呢?我们课题组通过实践,摸索出一条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和学生聊书。

读之前聊书。主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通过设置悬念或读一些书中的精彩片段来吊学生胃口,促使他们迫不及待想要读书。如《草房子》一书,老师可以先抑扬顿挫地朗诵一首童谣:“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爸爸睡在摇篮里,没有奶吃向我哭,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前放爆竹。”学生很快就会被这首颠倒歌吸引;或是出示一段桑桑把碗橱改成鸽笼、蚊帐改成渔网的片段,可以稍加改动去掉人物的名字,让学生读一读,他们一定会对这个机灵、调皮的孩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想到书中去一探究竟。

读之中聊书。学生阅读整本书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教师一直放任自流,一些学生也会因为没有教师的监督产生半途而废的念头。因此,学生课外自由阅读,教师可以限定大致的进度,等到读到某个阶段的时候和他们聊一聊你读到哪里了,读到了些什么内容,有没有什么有趣、感人、惊险的地方,通过讨论提示一些方法,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有利于下面读得更好更深入。

读之后聊书。整本书读完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整本书的阅读收获,也可从整本书入手,提炼出某一两个主题,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如读完《小王子》一书,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领悟“大人世界与孩子世界的不同”,或是就“驯养”这一话题聊开去,从而领会书中的“驯养就是爱,就是责任。”这一主旨。读完《草房子》可以和学生聊一聊“什么是成长。”

阅读经典品味书香作文 第4篇

湖南省常德市滨湖小学建校于1987年,原名滨湖路小学,1989年改为现名。学校坐落于洞庭大道北侧与武陵大道中段交汇之处——滨湖小区,虽处城市中心地段,却避开闹市的喧嚣独寻幽静与安宁,是一处读书育人的理想佳园。学校先后获得常德市首批示范性学校、合格学校、安全文明学校、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模范教工之家、示范性家长学校、巾帼文明岗、芙蓉标兵岗、绿色学校等殊荣。学校被评为武陵区文明单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安全单位等荣誉称号,硕果盈枝,享誉社会。

环境熏陶,建设阅读园地,营设雅致书香氛围

著名学者朱永新说过:“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史。”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阅读是人类得以进步的阶梯,学校教育离不开阅读,民族发展更离不开阅读。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

校园环境是一部无声的教科书,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校园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揭示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创设一个浓郁、氤氲的书香环境,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进而让他们沐浴书香、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拓展人生。

学校在抓好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与现代化的同时,突出体现学校的书香特色,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校处处都昭示书香醉人、诗情画意。进入教学楼大厅内,左侧是刻有不同字体的“学”字的浮雕墙,右侧墙壁上则是《劝学篇》的木刻,步入古朴雅致的书香氛围;走在教学楼各层走廊上,抬头可见悬挂着的数百张匾额,上面书写着全校师生收集的中外经典名言警句和具有鼓励、教育、警示作用而有人性化的古人古语,让师生徜徉在书韵墨香的熏陶和感染中;教学楼后面,是实木修建的仿古建筑“静思亭”和“曲径通幽”游廊,建筑内木栏横陈连缀,石桌石凳静置,实在是读书思索的好去处。这样,师生的心灵时时处处接受着文化美、自然美、生活美的浸润和滋养,真正地实现了“处处景点会说话,面面墙壁都育人”。

创设书吧,氛围升华

在书海中遨游,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净化心灵。学校始终坚持把图书馆的建设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根据地”。学校将极其有限的办公室和会议室辗转腾挪,在图书室的两侧新添了“学生书吧”“教师书吧”。“学生书吧”内添置了造型可爱的沙发、书架和桌椅数套,铺设木地板,安装了吊顶和灯饰,书架和书桌上摆满了最新购买的少儿图书,环境温馨宜人,好书目不暇接,孩子来这里总是流连忘返;“教师书吧”布置了古色古香的书架、宽大舒适的布艺沙发和摆放着精美茶具的茶几,可读书、可写作,宜静思、宜座谈。近年来,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有针对性地添置图书。学校现有纸质图书超2万册,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可以办理借书证,规定班级每两周一次集体借阅刷卡,其余时间全天向学生开放借阅,每人每班的借阅率一目了然。在着力做好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同时,狠抓班级、办公室“图书角”“书橱”的建设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班级成立图书管理小组,人手一张借书卡,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进行。课余、午后,三三两两的孩子手捧喜爱的图书,沐浴着初春的阳光,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这些场景成为校园中一道道迷人的风景。

习惯引领,保证阅读时间,书籍滋养师生生命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当今小学生课业繁重,教师教学任务繁多,在时间和空间上难以保障师生能够充分地阅读书籍、汲取知识、启迪智慧。针对这一现状,滨湖小学建章立制,全力培养师生的阅读习惯,助力师生远航。

提供阅读保障,助力师生成长

学校规定,每周为每班安排一节阅读课为大阅读活动时间,图书室每天开放,由各班组织学生在书吧、静思园或教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利用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诵读经典诗文或教材精彩片段,利用每周二四午读时间通过校园广播推荐经典书籍,播送精彩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片段。规定学生的每天语文家庭作业里一定要有半小时的课外阅读或摘抄,相应减少其他笔头作业。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学生能够有充裕的阅读时间,深化自身内涵。

上班和午休时间,“教师书吧”和图书室向教师随时开放,每个年级组都配备书吧钥匙,以便教师自由出入。提供多媒体室,或在教师春游秋游地点租用会议室,供教师举办读书报告会和研讨会。在每周三的会议时间里,学校也常常有意识地穿插教育类书籍和文章的学习。学校提出要求:全体教师平均每天读书半小时左右; 每学期精读教学专著一本,选读教学类或文学类书籍二至三本; 每周撰写读书心得或随笔一篇。学校每学期还为教师发放精美的笔记本和钢笔,鼓励教师勤摘抄、勤记心得。学校每学期检查教师读书笔记两次,由校长或副校长亲自批注评语,组织人员审阅、推荐优秀读书笔记。

nlc202309011332

改革教学举措,提升学生素养

每周一积。学校每个班的黑板都有一角“日积月累”的阵地,上面书写学生每天积累的知识,学校要求学生每周积累一首古诗、两个歇后语或谚语、三句名言或对联、四个成语,在每学期结束前三周进行考核,积水成渊,聚沙成塔,为学生的将来做好储备,为学生形成较深厚的文学素养提供高起点。

每周一抄。学生每周完成1至2篇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将每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抄下来,还可以将每学期制订的读书计划、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让其成为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每周一课。常规教学中将读国学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国学校本课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特点配置了梯次递进的诵读内容——一年级诵读《弟子规》,二年级学习《三字经》,三四年级诵读《笠翁对韵》,五年级诵读《增广贤文》,六年级诵读《论语》。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通过“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自塑优秀人格。国学教育,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每周一记。低年级使用方格本写话,中高年级每位学生要做到每周至少写读书心得一篇以上,每个班级按学生能力的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将读书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学校其他德育活动相结合,实实在在地开展活动,切切实实地教育孩子,阅读让学生受益终身。

多措并举,开展特色活动,书香润泽师生成长

“读书成为习惯,书香成就人生”,为了让广大学生爱读书、乐读书,滨湖小学将建设书香校园活动纳入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内容来实施,成立了以樊永红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陈湘云、大队辅导员钟丽华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制订活动计划,组织、指导活动的实施。学校以“沐浴书香,厚学养德”为主题,通过有校本特色的系列读书活动,催生出精彩校园,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实施策略。

举办读书节,培养阅读兴趣

为深化全校师生的阅读兴趣,学校每年4月举办一届滨湖读书节,将本年度的优秀读书成果做综合展示:读书节期间,校道两侧摆满了装饰精美的读书活动成果展示牌,有优秀读书手抄报、读书征文等;操场上,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各年级师生依次齐诵《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段落,琅琅书声响彻校园;舞台上,爱国诗朗诵、根据经典改编成的校园剧、读书知识抢答赛轮番上演;校长还给在本年度读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师生和家庭颁发奖状奖品。

建立文学社团,促进师生交流

为了开启学生梦想的乐园、放飞理想的蓝天、发展能力的摇篮,学校根据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成立了“湖畔”文学社,由教师自愿报名参加文学社指导团,形成了以文学社小团体辐射大集体的发散式、双轨教学网络,全面提升书香校园的文化底蕴。定期组织会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写作指导讲座,为学生的读书、写作搭建一个更广阔的展示舞台,使文学社成为学校“美心出美文、美文育美心”的重要阵地。文学社的优秀作品被推荐至《小学生导刊》《科教新报》《常德晚报》及校刊等媒体上刊载。

为了引导教师读书,帮助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还成立了教师“湖畔”读书社。教师“湖畔”读书社成立三年以来,包括校长在内的超过半数的教师都报名参加活动。他们利用课间业余踊跃读书,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征文、参加读书演讲和读书研讨,丰富生活、提高素养、净化和美化心灵。读书社制定了翔实的细则,学校专门拨出经费支持“湖畔”读书社的运作,每年都向读书社成员赠阅优秀教育专著。学校还专门组织读书社成员相约美丽的清水湖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读书报告会,每年的报告会主题都不一样,依次为“教育书籍助我们的成长”“文学、人生与教育”。湖畔读书社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滨小教师热爱读书、热爱思考、积极实践、乐意交流,以自己的执着、热情与实际的努力获得成长,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成立校园媒体,搭建展示平台

滨湖小学还建立了《湖畔》校刊、滨小校园网和滨小广播站,为师生搭建展示平台。打开散发墨香的《湖畔》校刊,展示师生阅读写作风采及宣传优秀儿童文学读物的板块占据了半壁江山。彩页里,是师生阅读活动的剪影;“新荷初绽”和“教师博客”栏目中,是师生读后感及文学创作的天地;“名家名作”栏目,则重点推荐郑渊洁、秦文君、杨红樱等儿童文学名家的优秀作品。滨湖校园网和滨小广播站也不遗余力地报道学校读书活动的新闻,展示师生读书写作的成果,出示读书竞赛的公告,链接或诵读美文佳作。校刊、校网和校广播站的宣传为学校进一步培养书香氛围、提升内涵、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学校文化精神开启了一个窗口,为师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读书心得和展示师生读书风采的平台。

开展评比活动,激励师生成才

为激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每月每班根据学生的阅读量和读书收获评出一名“读书之星”, 张贴上墙,获得读书之星最多的同学被评为年度“读书之星”;每学年根据教师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文章写作评比出教师“读书之星”。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优秀读书征文”评比,获奖文章刊登在校刊校网并在广播站播出。荣获以上荣誉的师生同时在校读书节上获校长颁奖,并在宣传牌上展示他们照片和读书成果。在榜样的带动下,滨湖师生竞相读书,好读乐思蔚然成风。学校向每个学生家庭发放了倡议书,发动家庭创建“书香家庭”,每学年进行评选,根据藏书量、书房的布置、亲子阅读时间和亲子征文水平评选出24个“书香家庭”, 家长和孩子一起登上读书节领奖台,为孩子创建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条件。

学校结合读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定期举办读书成果展览(读书手抄报评比,采蜜集展览,读后感征文评比等),请文理学院教授为教师进行本土文学欣赏讲座,班级举行“我读书,我收获,我成长”主题队会,开展“我最喜欢的读书格言、读书名言、对联创作”有奖征集评比,引导师生、家长关注读书、思考读书、参与读书。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系列读书活动,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知识带来的无穷快乐,为养成终身阅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造就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精神品质、人格魅力无不取决于其生命中的阅读历程。阅读能使一个人的生命和心灵变得越来越丰富和饱满。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瑞士作家凯勒曾言:“书籍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滨湖小学通过打造书香校园、营设书香环境氛围,保障师生阅读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带领全校师生驶向了一片崭新的教育天地。在这里,书籍飘香四溢,启迪智慧,拓宽眼界;在这里,经典润泽人生,品味生活,育人成才!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4年级作文 第5篇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是我在四年级的时候看的,我花了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把这长达528页的书读完。起初读这本书纯粹是因为看中了故事情节,而对于里面更加重要的哲学知识和写作手法却只是囫囵吞枣。当母亲问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时,我却只能沉默以对。因为确切来说,读完这本书我确实没学到什么,我只是记住了故事情节,那些什么文笔、知识我愣是样也没记住,样也没学到。

对于母亲问我的这一个问题我开始反思。在读那本书的一个月中,只注重故事情节的我,就像寓言里的那只小猴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花了大把的时间却没从中学到任何东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读这本书我是失败的。这本书好比是棵养料充足的大树,树枝是这本书中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树上的鲜花就是这本书中有趣的故事情节,而我好比是位砍柴人。我的目标是把树枝砍下来当柴,拿回家生火、烧饭,而不是把我毫不需要的鲜花摘下,插在水里看着它在几天之后枯萎、凋零。

把树枝当柴,拿回家生火、烧饭,就是把知识装进自己的脑袋里,运用到生活中。而把鲜花摘下插入水中看着它在几天之后枯萎、凋零则是把当时觉得很好却没有内涵的.故事情节记在脑子里,到了以后,发现它根本毫无用处,记在脑子里也只是浪费记忆。

为什么要在书中吸取知识是因为当你看到:‘夕陽余晖,孤雁翱翔’的景象时你脑海里浮现的话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色’。而不是:“哇,好多鸟,哇,这太陽贼好看了。”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 第6篇

今天读了姜戎的<狼图腾>,与其说读,不如说补.因为几个月前就在家乐福的书架前读过一半.从翻开第一页起就被这本书给深深的吸引了,那些文字把我带进了广袤额仑草原.让我和那里的人,那里的狼,那里的一切亲密接触.于是平生第一次为了一本书而足足站了半天,不觉得累,也不觉得饥渴,全神贯注,象是着了魔.最终还是一个电话把我从书里拉了回来.今天补读这本书,却是越读越不忍心看下去.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因为狼的命运.起初以为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扑捉一些小动物,苟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凶猛不及狮虎,速度不及猎豹.同为食肉类哺乳类动物,它也只能去欺负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衬托虎豹们的勇猛.就象一部电影,它永远只能做配角.然而,读<狼图腾>,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越来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甚至有点愚昧.狼是智慧的.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风?

在草原上,人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人从狼那里学来了智慧,团结和勇敢.于是有了成吉思汗.于是有了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朝鲜战争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告戒美国军人永远不要做两件事,一是永远不要进攻莫斯科,二是永远不要和中国军队在陆地作战.然而,他可能忘记了这组矛盾其实在一千年前就有了答案.当年火烧莫斯科的正是这帮狼图腾的血性中国人.说起草原,大家脑海里的第一幕可能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象.湛蓝的天空下可以豪情万丈的踪马驰骋,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以肆无忌惮的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但又有几人知道,狼为这幅美景所立下的功劳.因为狼的存在使得草原鼠,黄羊的数量得以控制,有效的保护了草原.因为草原鼠和黄羊数量过多会破坏草原,进而使土地沙化.狼也控制着旱獭的数量,旱獭厚厚的皮毛是蚊虫寄生过冬的场所.所以狼也间接的控制着蚊虫的数量.可见.狼是处在草原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狼,草原也就不复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恨狼,同时也爱狼,杀狼同时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中生活了数千年.狼也成为了那里文明的起点,那里人们的歌声,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无不和狼有着密切的关系.毫无夸张的说,那里的生机勃勃,那里悠久的历史都是拜狼所赐!

然而,这一切被一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坏了.他们开着大马力的吉普车,抗着射程极远的步枪肆意捕杀那里的草原狼,并乐此不疲.当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辆吉普车狂追了20公里,费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带着不屈的眼神轰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读不下去了.这时的狼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动物.罢了,罢了,不读也罢,就让草原的腾格里来惩罚那些在草原展开屠杀的人好了,就让黄沙掩盖那些所谓的文明好了.种什么样的因就得什么样的果.人类......哎~~~~~ 在长期的自然界的生存斗争中,人和狼都积累了自己的生存手段,暂不讨论其中狼的睿智、勇敢,单是蒙古草原人畏狼、敬狼,将狼视为草原的生命图腾而言,我们便对狼之精神可见一斑。而最伟大精深的是最后作者纵观了中国的发展史,探讨了各个朝代、民族存在和民族性格,讨论了农耕、游牧、狩猎等不同时期的民族性格,是民族性格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并且作者旁征博引,纵古观今,还将世界发展与我们联系起来,最后使我们看到社会发展的源泉、中

国发展的源泉乃是千千万万中国人们之精神。我们呼唤狼的精神,唾弃羊之懦弱、摒弃千百年来儒家思想之糟粕,中国才会真正的站立起来!

从这么多的故事,也使我这个从小认为大灰狼的故事中走了出来,给狼一个公平和平等的机会,接受人的评判。如今狼已成为一种精神,从小故事中总结而来狼的处世哲学,以便自己能够牢记。

品味书香 诵读经典 第7篇

书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引领我通往神秘的知识殿堂;如一杯清香四溢的绿茶,泌人心脾,给我带来种种美妙的享受和无穷的回味;又似一对美丽神奇的翅膀,让我在湛蓝的知识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领略文字的魅力„„对于书,我有着莫名的情愫。记得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起,便和书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小时候,总爱看一些幼稚的童话,缠着妈妈给我讲那些自以为很神秘的故事。然后饶有趣味地沉浸于童话中:愚蠢的国王、善良可爱的美人鱼公主、命运悲惨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做一个温馨、淡淡的梦。在童话国度里,点亮只属于我的烟火。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我开始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着。它可以透过故事情节,展现给世人思想的精魂。《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化险为夷,最终取得胜利令人欢呼雀跃;《爱的教育》中那纯真的同学之爱,温馨的亲子之爱,浓浓的师生之情,对祖国诚挚的爱,令人感动不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会我生命在于努力,在于奋斗,厄运能使一个软弱的人变得更加坚强!《中华上下五千年》让我了解到中国历史的坎坷命运,不禁惋惜长叹。

书籍给了我们人生的自信和启迪,给了我们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给我们架起一座成功的桥梁,给我们注入无限金色的希望。畅游书海,其乐无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启知识的大门,愉快地步入知识的殿堂;让我们与书为侣,以书为伴,以书为鉴;让那淡淡的书香伴你我同行,陪伴我们茁壮成长!

阅读国学经典 建设书香校园 第8篇

一、阅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感受古人情怀, 培养爱国情操。国学经典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我国古代有许多“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志士, 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精神, 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 勇往直前。“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些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诗文, 曾经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为祖国独立、民族解放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鼓励学生诵读历代至情至美的经典诗文, 就是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和祖国的血脉相连、生命相依, 因为这里既有鹏飞万里、鹰扬世界的起点, 也有千尺高树、叶落归根的家园。以人文教化潜移默化的熏染学生的爱国情怀。

继承优良传统,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蕴涵丰富的内容, 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如,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强调的是国人应该具有自强不息的民族尊严。“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讲的是我们应该胸怀广大, 学会包容, 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人和事。孔子说:“言必虑其所终行必稽其所敝。”说的是我们应该具有勤奋务实的民族性格, 对于说出去的话必须考虑最终的效果, 这就要教育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慎思慎行、勤奋务实。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 通过加强大学生国学经典的学习, 可以更多地培养他们的道德自觉性, 增强修身自省的自我意识, 从而为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奠定更坚实的心理基础。

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人文素养。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谐社会的构建都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则必须有人文精神的支持和导向。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有着极端的重要性。人文素养是科技人才的必备素质, 只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人, 才有可能成为科技大家。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中, 不仅大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人文学科的学者, 都无一例外的接受过文化经典和国学的严格训练;很多自然科学技术专家也都有较深厚的国学功底, 对本民族的经典如数家珍。比如华罗庚、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等等, 因为他们学贯中西、文理双通, 故才有博深的见识、恢宏的气度。所以新一代的知识青年更应该多读一读经典名著, 提高自己的整体人文素养, 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 提高创新能力, 更好地为科技兴国服务。

二、大学生国学经典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 国学经典的阅读量太少。大众文化崇尚新潮、变异和个性化, 在其商业化的运作方式下, 不断推出“新星”, 不断炮制“奇闻逸事”, 不断变换新的时尚。而大学生更多地将“时尚”看作是一种个性、一种前卫风格的代表、一种卓尔不群的个性张扬, 他们兴奋而盲目地追随“新潮”, 追求“名牌”。网络文化的即时快捷, 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准呈狭窄和浅薄的趋势, 削弱了人们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探究。部分大学生片面求新、求快、求时尚, 具体表现为欣赏影视文化日益卡通化、浏览书籍报刊日益快餐化。大学生中, 追求深沉的浪漫和高雅的幽默少了, 表现浮躁和媚俗多了;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追求少了, 及时行乐、贪图享受的倾向多了。在平面化、快餐化、批量化的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下, 大学生逐渐陷入被动的文化消费模式, 放弃了思考、放弃了对终极价值的追求, 也放弃了对国学经典的阅读。

国学经典阅读方法不当, 阅读途径不够丰富, 阅读效果不佳。在实际生活中, 经常有一些大学生, 心里想读书, 但获得国学经典的途径太少, 即使好不容易拿到国学经典, 也往往因其晦涩而难以卒读, 最后只在脑子里留下一些似是而非的名词概念, 并未真正从阅读中受益。目前, 大学生们在阅读国学经典的时候也的确存在一些困难, 他们很多人在高中时期选择了理科学习方向, 为了顺利考取理想的大学, 学生们更加重视物理、化学、数学这些学科, 而语文学习主要是为了应试。并没有培养起阅读兴趣, 久而久之便淡漠了阅读。除了必要的文科学习外, 他们很少阅读其他文学经典, 造成其语言文字功底不足。当他们阅读国学经典, 尤其是原著本时, 便有较多的文字障碍, 不解其意, 读之无味。那些称之为经典的作品, 往往思想内容深刻严肃, 读起来更费脑筋。于是, 学生们便认为国学经典不如武侠小说或快餐式读物对他们来说更有刺激性和吸引力。

三、开展国学经典阅读, 建设书香校园

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国学经典的学习, 书香校园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氛围营造、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 但就学生教育引导方面, 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提升校园文明。图书漂流在国内起步较晚, 现在, “图书漂流”活动在国内已广泛开展起来。活动参与者也由读书爱好者发展到更为广泛的社会大众、团体、行业协会等, 甚至许多地方政府都鼓励、支持。目前“图书漂流”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传播文化、分享爱心”的社会公益活动。在高校开展以“信任、传播、分享”为主题的图书漂流活动, 不仅可是实现资源共享, 拓展国学经典的阅读途径, 更重要的是, 图书漂流, 漂流的不仅有书香, 还有公德和信任。这是一种自发的阅读大串连, 没有硬性的制度约束, 也缺少外在的监督, 一切依靠阅读者的自觉自愿。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 这个活动又是校园公德建设的载体。图书漂流, 交换的是信任, 传递的是尊重。另一方面, 一本书以随机的方式被素不相识的人传阅, 这本书可能由此成为一个媒介, 让互不相识的人彼此联系。这样挟着浪漫气息的活动, 也是打破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营造和谐与温暖氛围的一种努力。这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和共享意识, 提高学校的文明程度。

努力提高教师与学生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 推动国学经典阅读。大学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都是学生们最亲近的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学生管理人员承担着授课以外的各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尤其担当着政治思想教育的重任, 他们人文素养高低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美国著名学者欧内斯特.博耶指出“人文教育与应用学科的综合, 在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上, 不仅仅依赖于计划本身, 还取决于实施计划的人。”因此, 教师与学生管理人员都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以高尚的人文涵养, 通过日常的教学管理启发和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培育优秀品格。首先, 高校教师们必须主动拓展知识面, 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其次, 学校在加强教师的培训时, 不仅要注重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提高, 改善和优化知识结构, 还要注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要把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师资培训计划。最后, 学校还应采取各种手段, 积极鼓励搭建师生沟通平台, 以高尚的师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品格。

摘要:阅读国学经典, 建设书香校园, 是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 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阅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分析了目前国学经典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教育管理的角度, 提出了加强国学经典阅读, 建设书香校园的具体建议。

上一篇:礼仪实习报告--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下一篇: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