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伟大散文

2024-07-05

母爱的伟大散文(精选12篇)

母爱的伟大散文 第1篇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每当这首歌响起,我便会想起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并告诉我:母爱是伟大的!

记得一年春天,一栋楼房不知何缘故发生了一场火灾。这时楼里的人们不知所措,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不要惊慌,下面有一张毯子,都集在楼房顶上,然后背着地跳下去。”

人们慢慢镇定了下来,在楼房顶上已经排好了队伍,就等着跳了。终于,警察和消防队出现在了下面,人们终于有希望了。警察抬起头大声地喊:“快跳下来吧,再迟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话音刚落,一位男子走了出来说:“让开一下,我先来!”于是那位男子站到了第一个。他毫不畏惧,按警察说的去做了,终于跳了下去了,毫发无损,平平安安地跳下去了。

这时,所有人都往前走了走,鼓起勇气,一个接一个地跳了下去。第一个、第二个……动作一个比一个规范。可到了一个妇女的时候,这个妇女却犹豫了。底下的人说:“快跳啊,后面的人都等着呢。”那个妇女还不肯跳,时间在不断地流逝,楼房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倒塌,这样会造出很大的伤亡。突然一个人说:“你怎么这么笨啊,前面那么多人都跳了你难道还没有学会吗?”那个人接着说:“你不跳先让后面的人跳,你再看一遍。”

于是,这位妇女退了几步,后面的人也像前面的人一样,一个接一个跳了下去。现在最后一个人就是妇女了,她迟疑了一会儿,做了一个跳水的姿势,头朝下跳了下来。“咚”的一声那毯子被撞破了,那位妇女的头碰到了地面,顿时血淋淋的。警察走过来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跳?”她回答说:“我只有这样跳才能保住我的孩子!”

这种跳法对那位妇女来说很危险,但对她肚子里的孩子来说却是安全的。每当回想起来我就觉得眼前好像蒙了一层雾,母爱真伟大!

作者|六三班 李天佳

公众号:青草之争

母爱的伟大散文 第2篇

为了您毅然放弃事业。

可能当我们不再为了事业而奔波的时候,

您已经不在了。

”夕阳如同一朵玫瑰,再好终有凋零的一天”

让我们珍惜她“开放”的时候,

不要到”玫瑰花”凋零的时刻再来惋惜。

珍惜我们能够呆在一起的时光,

生活让您饱经风霜,

那美丽的容貌已不复存,

那纤细的双手也已因生活的操劳变得粗糙,

我不会让您成为那带着忧伤的夕阳,

我不会让您成为你带着凄凉的夕阳,

我会用真心去关爱,孝顺您,

让您的黄昏之美不是凄凉与无奈,

母爱的伟大散文 第3篇

不过, 如果这个专业问题涉及到体育的话, 我很愿意冒一点儿“班门弄斧”的危险, 因为有句话不吐不快—伟大的事件需要伟大的地标。

一、“新体育”时代

在相隔半个世纪的美国和中国, 各有过一次“新体育”运动:美国是在20世纪初, 中国是在20世纪50年代。

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美国的“新体育” (New Physical Education) 是社会化的, 基于新的教育理念;中国的“新体育”是行政化的, 基于新的治国方略。因此, 美国“新体育”的结果是学校体育, 尤其大学体育的高度发达, 中国“新体育”的形象是竞技体育成就和越来越精英化的“国家运动员①”。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在两个国家的“新体育”时代, 都建设了大批标志性的体育场馆。

1909 年, 美国只有14 所大学建有体育馆, 十年后, 209 所大学有了体育馆;1904 年, 哈佛大学修建了一个有23 000 个座位的体育场, 十年后, 耶鲁大学也建起了自己的大体育场, 能容纳67 000 人—因为它的两端不开口而圈得像希腊和罗马的竞技场一样, 获得了“耶鲁碗”的称谓;1920 年, 美国所有体育场的总座位数不到100 万, 十年后, 座位数增至超过230万。[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一共有6座座席在10 000以上的体育场, 座席在2 400 以上的体育馆则一座也没有, 1951 年到1960 年十年间, 万人以上规模的体育场新建了22座, 2 400以上座席的“甲级体育馆”则新建了9座。[2]

在这个阶段, 中国“新体育”的主要标志性建筑, 是1955 年建成的北京体育馆、1959 年建成的北京工人体育场、1961 年建成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和1968 年建成的北京首都体育馆。其中, 北京体育馆的用途主要是保证国家队的训练, 带有基地性质, 还部分承担了国家的外事任务, 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工人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的建设, 则分别是为了举办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第26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第二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的比赛, 因此两座体育馆的座席数量都超过了10 000, 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座席数量达到了60 000以上。[2]

所有这些地标式的体育场馆都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除见证了许多体育事件之外, 还见证了从“乒乓外交”到“文革批判会”等很多其他的事件, 说它们是新中国历史的缩影或许有些言过其实, 但确实可将它们视作新中国历史事件的集散地—就像体育在中国承载的功能不仅是体育那样, 体育场馆在中国的意义也不仅是体育的。

在“新体育”的时代, 中国体育被高度政治化, 体育场馆经常成为政治集会的场所, 而美国的体育场馆则被用于体育竞赛本身。

从1920年到1930年, 美国建成了至少14 座80 000 人以上的体育场, 其中包括目前世界上仅有的12座100 000人以上体育场中的7座②, 所有这些“碗状”的大型体育场无一例外地成为美国一些著名橄榄球队的主场, 直到今天仍然年复一年地上演着喜庆碗 (Fiesta Bowl) 、砂糖碗 (Sugar Bowl) 、玫瑰碗 (Rose Bowl) 和橘子碗 (Orange Bowl) 直至超级碗 (Super Bowl) 的盛宴。“碗里的国家节日”绝不仅仅是美国体育文化的代名词, 更是美国文化本身。

二、从体育场时代到体育馆时代

中、美两国各有一个为期大约二三十年的“新体育”时代, 20 世纪30年代之后, 由于经济萧条和战争的缘故, 美国告别了这个时代;20 世纪80年代之后, 由于改革开放和中国重返国际体育大家庭, 中国体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凭借合纵连横式的中国智慧, 北京巧妙地赢得了1990年亚洲运动会的主办权③, 之后就是新一波的建设热潮, 以远胜于“新体育”时代的速度和力量, 一共新建了20座体育场馆, 改扩建了13座体育场馆。

就满足亚运会比赛的需求而言, 这些场馆无疑是胜任的,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 这些场馆几乎只是一次性地发挥了作用, 其中多数场馆不能满足十几年之后奥运会比赛的要求, 多数场馆在今天更适合作为社区体育馆予以使用而难以承接高水平比赛, 多数场馆的建设不具备未雨绸缪的眼光和经得起考验的审美趣向。

这里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规划北京体育大学体育馆的时候, 有识之士建议设计一个有10 000以上座位的大型体育馆, 以备今后举办大球项目的比赛, 但该建议遭到否决, 结果只是建成了一个不到3 000座席的小型体育馆, 以至于到了今天, 它连举办学校自己的活动都吃力得捉襟见肘, 更不用说承接高水平比赛了。

在北京抠抠缩缩地建设完亚运会场馆之后, 美国开始了建设大型室内体育馆的跃进, 似乎在一夜间, 体育设施从体育场时代进入了体育馆时代—在美国的30座超过20 000座位的体育馆里, 一共有19座建于1990到1999年这十年间, 包括10座最大的体育馆中的7座②。

之所以会有大型室内体育馆的这一建设热潮, 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职业体育的发达和体育市场的火爆, 那30座20 000座位的体育馆, 是19支NBA球队和15 支NHL球队的主场, 没有足够大的体育馆根本满足不了球迷的需求。

在所有北京亚运会场馆里, 唯一体现出建设者未雨绸缪远见的是一个“搭车项目”—首都体育馆速度滑冰训练馆。它是世界第三座、亚洲第一座室内的大道速滑馆, 是为了让中国速滑运动员能够进行全年全天候的训练而建设的—当时, 速度滑冰看起来是中国冬季运动项目里最接近世界水平的, 虽然它其实是最后一个拿到奥运会金牌的项目。

但这座极具远见的建筑, 在建成之后的主要使命, 先后是小商品市场和全民健身中心, 就是没有用于速度滑冰的训练和比赛。

敢于挥霍掉一座那么大的体育馆, 这当然算是一种中国特色, 而从这样的场馆建设得出来的经验教训, 则更具有中国特色。

三、套用行政级别的思维方式

有一个时期, 中国很多地方积极兴建了大量的体育设施, 看起来产生了极大的浪费, 例如仅江苏一省, 就建成了好几座室内的游泳跳水馆, 即使把世界上所有游泳和跳水的国际比赛全放在江苏办都不成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于2009 年批准发布了解释权归国家体育总局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基本上是以划分行政级别的“九品中正制”的思维方式, 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该建设何种规模的体育场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首先, 体育比赛被分成了四个级别: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足球世界杯赛为特级;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和国际单项比赛为甲级;地区性综合运动会和全国单项比赛为乙级;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为丙级。

其次, 根据城市人口规模, 规定了场馆的建设规模。以体育场为例:200万以上人口可以建设40 000~30 000座位的, 100~200万人口可以建设30 000~20 000座位的, 20~100万人口可以建设20 000~10 000座位的, 20万以下人口则最多只能建设10 000~5 000座位的。此外还规定建设40 000以上座位的体育场要根据承办的赛事等级另行审批, 5 000座以下体育场按4 000 m2为上限。[3]

把比赛的级别和城市的级别做上述划分, 这种顶层设计确实想得很缜密, 但有个问题不能不说, 如果把这个标准套用到美国, 则有将近30 座座席数比中国国家体育场多的体育场和将近50座座席数比中国国家体育馆多的体育馆严重“超标”—这些体育场大多建在人口数量20万~50万的城市, 按照中国的规定最多只能有20 000座位;这些体育馆里举行的比赛, 主要是我们所说“地方性”的比赛, 按照中国的规定最多只能有3 000个座位, 而且还被特别注明“不含3 000”。

中国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体育场馆制定的“国标”, 初衷是避免铺张浪费, 杜绝好大喜功, 这当然是对的。但是, 在体育职业化和全球化的今天, 不以职业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为依据, 而以综合性运动会的需求为依据, 这种思维方式实在过时和迂腐了—首体速滑馆那样的浪费, 毕竟是极端的特例。

四、中国大型体育场馆——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我查阅到的资料显示:中国能容纳40 000人以上的大型体育场, 包括建成的、在建的、筹建的, 一共有62 座;能容纳10 000 人以上的大型体育馆, 包括建成的、在建的、筹建的, 一共有43 座;美国60 000 人以上规模的体育场大约80座, 10 000人以上规模的体育馆大约150座②。

以上的对比使我推导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中国的大型体育场馆不是多了, 而是少了。

看到这个结论, 肯定有人批评—要考虑中国国情, 不能言必称欧美!

当然要考虑中国的国情, 而最重要的国情是—中国的人口数量是美国的4 倍, 如果中国公众也像美国人那样热衷于观看体育比赛和表演, 则中国需要更多、更大的体育场馆。

那么, 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坐上观众席吗?

如果仅仅是依靠我们前些年热衷的各种综合性运动会的话, 当然不行, 但随着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 尤其是随着足球、篮球、冰球等集体球类项目的火爆, 中国肯定会需要更多的大型体育场馆。眼前就有一南、一北两个鲜明的例子:南边的是东莞, 16 000多个座位的东莞篮球中心建成后, 终于基本满足了球迷的需求;北边的是北京, 北京男篮的主场从6 000人规模的首钢体育馆“被迫”迁到了18 000 个座位的万事达中心, 因为球迷有把万事达中心坐满的需求。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 今后推动中国的体育场馆建设, 尤其是大型场馆建设的动力, 不再是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国际赛事, 而是职业体育和体育产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中国体育场馆建设的春天, 现在才刚刚到来;中国体育建筑的设计师们, 现在才刚开始有真正体育建筑意义上的用武之地。

五、冬季奥林匹克的地标

有这样一个事件终于变成了现实—北京和张家口赢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件—但凡是伟大的事件, 都需要一个伟大的地标。

在北京冬奥会成为事实之后, 我反而最担心的是, “节俭办赛”的理念会限制设计师们的想象力和建筑家们的执行力—假如北京冬奥会不能留下几个“鸟巢”那样的历史坐标和城市地标的话, 那么所谓“奥林匹克遗产”就实在是太空洞、抽象了。

在我的想象中, 所有的设施最好都以运动员为中心, 而不再是以领导为中心, 都能有最周到的媒体服务;新建的速滑馆最好能成为速度滑冰的平原圣地, 就像高原上的麦迪奥冰场 (哈萨克斯坦) 、卡尔加里冰场 (加拿大) 和盐湖城冰场 (美国) 那样, 能在未来的每一年都让我们看到顶尖选手参加的高级别比赛;举办冰球比赛的万事达中心和国家体育馆, 最好永远都能举行冰球比赛, 就像美国那些同时属于NBA和NHL的体育馆一样;张家口的高山滑雪场, 最好能设计出最快、最酷、最美、最难的雪道, 让伟大的运动员在那里留下伟大的永恒……

要想实现这些个“最好”, 对于中国的设计师们来说将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因为冬季项目的比赛场馆设计, 想必对他们来说像是从来没打开过的一本书, 并且会遇到从未合作过的国际团队。

我还准备对北京冬奥组委和场馆的设计师们提出一个建议。

我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前办过一件执着到近乎迂腐的事情—以朝拜的心情去了几乎所有举办过冬奥会比赛的地方,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每个举办地留下的遗迹里, 都有一个火炬台和一个进行跳台滑雪比赛的大跳台。那些跳台里最不起眼的一个, 位于举行第一届冬奥会的法国夏蒙尼, 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 那座木质跳台已经非常破旧了, 但当我看到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在那里开出雪道练习滑行的时候, 我觉得那座跳台变得格外高大, 变得像是从历史穿越到现实的坐标。

所以我的建议是:冬奥会的跳台滑雪比赛场地何必一定要放到张家口去, 就不能放在长城脚下的延庆吗?

那里是一个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设计师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地方:当选手飞离跳台的瞬间, 他和他的观众体验的, 是飞跃长城之上、“巨龙”身边的感觉, 而那座注定将存留很长很长时间的大跳台, 则将永远成为与长城相伴相随的历史坐标和城市地标。

就像是一座穿越时空的烽火台……

摘要: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都建有一批地标式的体育场馆, 它们是现代体育文化起步的烙印、成长的烙印和转型的烙印。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 进入转型期的中国体育遇到的问题之一在于:是否中国的大型体育场馆太多?是否还需要建设地标式的体育建筑?本文作者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所持的观点是:中国体育建筑的春天才刚刚到来, 中国的大型体育场馆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中国的体育主管部门对于体育场馆的认识与中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相比, 还是相当滞后、落伍的。在北京赢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的背景下, 中国体育建筑的发展将再次遇到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北京留下通向永恒的历史坐标和城市地标。

关键词:新体育体育场馆地标式建筑,冬奥会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汇编 (2008年)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1.

[2]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国体育年鉴 (1994-1995)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

母爱的伟大 第4篇

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是的,就在这次的汶川大地震中,有许许多多的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母爱的赞歌。

在2008年5月12日的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导致四川大面积地方遭受灾害。一位母亲把自己的孩子护在自己身躯底下,而自己却被木板压住不能动。当救援人员把这位母亲救出来时,发现她已经遇难了,但她的姿势很奇怪,双手向前匍匐着,双膝跪地,特别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已被压得变形。救援队长的直觉让他觉得有问题,让一位队员把这位母亲抬起来时,发现母亲怀中还有一个约三个月大的小婴儿,孩子在母亲的保护下,毫发无损,正在熟睡。救援队员从孩子的棉被里发现一部手机,有一条还没有发出去的短信,上面写的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爱你。”手机在每个人的手中传递着。所有看过这条短信的人无不流下眼泪,因为他们都被这条短信的内容所感动;因为他们被这位母亲的壮举所感动;因为这是母爱的力量,母爱的力量是无限的、是伟大的。

是啊!当危险来临时,许多母亲正是这样,她们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孩子的生命,为孩子架起了生命的桥梁。让我们记住这些伟大的母亲吧!

伟大的母爱散文 第5篇

我的母亲现在已有60多岁了,几年不见,一定又苍老了许多,头上也一定会增添了许多银丝。多少年以来,在我的人生经历中,交织着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各种情怀与滋味。其间,一直都有伟大的母爱激励着我,磨炼着我,使我不断越过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坎坷和难关。

从我懂事开始,母亲就患有精神分裂症,有时候发起病来,她所遭受的痛苦是无法想象的。记得有一次,那是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她离家出走之后,我们找了一整夜,才在野外的雪地里找到她,当时衣着单薄,蜷缩而坐在雪地上。每当想起这情形,我都为母亲曾有过的此段经历暗暗流泪。我也深深地感谢我有一个好父亲,如果不是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的母亲的病情一定会不断加剧。也就是有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我的母亲的病情奇迹般地逐渐地好转了。

在我8岁那年秋季的一天,刚下课,突然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我唯一的妹妹在与本村的小伙伴在池塘边玩时,溺水而亡了。当我跑到池塘边的一块空地上时,那里早已围满了一群人。人们看见我跑来,让出一条路,我看见:我那可爱的小妹妹躺在地上,双眼闭着,浑身上下湿淋淋的,母亲正搂着小妹极大悲痛地哭喊着小妹的名字,似乎要把她叫醒过来。我那时也拉着小妹的手大声地哭喊着她的名字……全家都处于一种极度悲伤的气氛之中,令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流泪!

转眼我就进入了中学时代,那年月,由于家境贫寒,母亲没有多少钱给我们买好吃的`菜补身子。那时,从家里走到学校大约只要半小时,所以同村的学生们都是自己带菜到学校吃饭,母亲为了让我和弟弟吃得香,睡得好。每天天还没有亮,就牵着牛到堤坡上去放养。天刚亮就回家为我们做菜,每天的菜都不是雷同的。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用简易的捕鱼具为我们捕鱼。家里零星积攒下来的鸡蛋自己舍不得吃上一个,全都不定日子地给了我们。很多时候,夜已很深了,当我们一觉醒来,母亲还在灯下,为我们做鞋,缝补衣服。

在我结婚后,两个小孩长到5、6岁的时候,我已是村子小学的一位民办教师。家里也种有几亩农田,也喂养有牲猪。妻子一个人忙也忙不过来,母亲总是起早贪黑地帮助我们:挖野菜喂猪,到农田里扯草,侍弄菜地……只要有空闲的时候,就会给我们做一些琐事。

由于长期的操劳,再强壮的身体也会被累垮。在我大女儿只有一岁多的时候,一天早上,除了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操持家务外,父亲,我和妻子还有弟弟在田里扯秧,由于大女儿还小,自己坐在一个木盆里时间长了不舒服而大哭,父亲连忙抱着她回家。不一会儿,就有人传来消息:你母亲已不醒人事,现已送到附近的卫生院。我和弟弟急忙赶到医院的时候,母亲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双眼紧闭,一位老中医,用劲掐“人中”穴位时,母亲才苏醒过来。由于病情严重,我们赶快送往镇上医院。经过手术抢救才转危为安。母亲此后经常说,是小孙女救了她的命!如果当时我大女儿不哭,很有可能错过抢救母亲生命的时间。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那一次的手术,由于医生的不仔细,有一条小纱带从手术伤口掉了进去,当时医生也没有觉察到。这是时隔一年以后,母亲动第二次手术,县城的主治医生讲的病情复发的原因。因为此纱带缠绕在小肠上形成了肠埂阻,并把小肠切断一截把纱带取了出来。

母亲遭受了她人生经历中的许多沧桑和痛苦,6月的一天,与她陪伴37年的——我的父亲,由于病魔的折磨而离她先行天国。这些痛苦都一次一次地没有把母亲的精神击垮。母亲的意志是坚强的!

如今,母亲依然在家里为她的子孙后代而劳碌着,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母亲的爱是伟大的!为自己想得少,为儿女想得多。

最伟大的母爱散文 第6篇

世界上所有人的母亲,虽然长相不一样,学识不一样,但她们心甘情愿、任劳任怨,在自己儿女身上,付出的那种无私的“爱”却永远一样,那是天底下最神圣、纯洁的一种“母爱”!

世人都说:“菩萨的心肠最善良”。而我却认为:世界上所有孩子的母亲,眼神最慈祥。对自己儿女身上,无私的倾注的那种神圣、纯洁、无私母爱,远远大于菩萨心肠几万倍。因为,有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才有了人类文明的社会。

作为一名孩子的母亲,自从十月怀胎,到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母亲便把那一道温柔的眼眸,犹如一条无形的细线,把自己的心和儿女的心,永远拴在了一起,无论儿女走到哪里,把母亲的心,就延伸到哪里。“儿是娘心一片肉,儿行千里母担忧”。冬天怕把儿女冻了;夏天怕把儿女热了;晴天怕把儿女晒了;雨天怕把儿女淋了……当儿女生病的时候,母亲一勺一勺的给儿女喂下药,母亲那张慈祥的脸上挂满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和焦急不停的踱步,倘若有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东拜菩萨西拜仙,焚香抽签求仙丹。母亲的心,每时、每刻,都为自己的儿女挂牵和操劳,永远在无形中守护在儿女的身旁,形影相随、寸步不离……

母亲是世界上最平凡的女人,她却倾尽自己一生的心血,书写着那份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母亲是世界上最柔弱的女人,她却用瘦弱的双肩,诠释着一份最坚强、刚毅不屈的精神。母亲是平凡的,却母爱是伟大的;母亲是平实的,却母爱是深深、绵长的……

今天,在异国他乡,在国际“母亲节“来临之际,再次想起了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她出生在大西北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是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我的母亲的眉宇间,永远透露着一种山青绿水般的阔大和从容。

我的母亲,善良淳朴、一生勤劳。她是生活在中国最底层社会,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是中国朴朴实实、地地道道依靠一亩三分黄土地为生的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的耕耘,省吃俭用,一生中为生计而奔波。而她给自己的儿女身上,都倾注了满满的母爱!从我有记忆、开始的那一天起,母亲强健的体魄、温暖的怀抱、宽阔的双肩、有力的双手,是年幼无知的我,攀爬、偎依、停靠的港湾。她永远为我遮风挡雨。在我的童年,也是母亲慈祥的笑脸、温暖的怀抱,是我快乐成长、生命的摇篮。母亲那种对我无比的疼爱,永远刻在我深深的记忆中,已经成为今天无法复制的回忆……

在八、九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犹如一夜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的物质基础和生活条件,已经超前发展了一大步。可是对于大西北甘肃省定西地区,一个偏僻、落后的农村,我的家乡来说,依旧是那么贫穷和落后,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醒这片沉睡中的净土。居住在穷山僻壤的每户农家人,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昼夜忙碌在国家联产承包的一亩三分黄土地上,急于解决全家人的温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再加上我的家乡,地处甘肃省定西地区临洮、定西、渭源三县交界地带,在改革开放初期,属于典型的“三不管”地带,党中央改革开放带来的各项“惠民”政策,都会擦肩而过,生活的困顿,几乎压垮了每位家长的脊梁。

记忆中的小山村里的每户农家的孩子,都是穿着破破烂烂的,一到进入夏天,光着腚是每个每个农家人孩子的标志。相对于村里别的农家孩子来说,可我们弟兄姊妹几个,却幸福得多了。因为,我有一位心地善良、宽厚仁慈、乐于施舍的三姨,她家定居甘肃的敦煌,在改革开放初期,首先获得了“旅游城市”优先的发展的机遇,家庭条件状况,相对我们家来说比较富裕。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我的三姨,每年都给我的母亲寄来一大袋包裹,里面全是新、旧衣服。再加上母亲的一双灵巧的双双手,经过裁剪、缝纫和改制,让我们都穿上了新衣服。在童年时代,我们弟兄姊妹几个,都是在三姨的无私帮助下,穿着三姨寄来的衣服长大的。

小时候,母亲最大的心愿,期盼我们几个孩子早点长大,生出一双丰翼的翅膀,飞出黄土地上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去见识外面五彩缤纷的精彩世界。

记忆中,在那个缺衣少穿、衣不遮体、腹不充饥、天真无知、少年不知愁的童年时代,夏季光着脚丫子,冬天穿着单薄的衣衫,是每个农家孩子的家常便饭。虽然我们弟兄姊妹多,可我们有一位勤俭持家的母亲,她永远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在母亲的精细呵护下,我们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而且把自己不识一个“字”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几个孩子身上,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后送进了学堂,让学到了文化知识。姐姐小学毕业,哥哥初中毕业。读书最多的是我和弟弟。我和弟弟初中毕业,先后都考进了定西中学。去了距离家50公里的定西中学上学。

在八九十年代,黄土地上我的家乡依旧是那么贫穷和落后,可随着党中央改革开放政策的步步落实,带来最实惠的政策是,让农村孩子,起码五谷杂粮面能填饱肚皮。可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对于攻读俩个中学生、我的母亲来说,经济的困顿,几乎压断了我母亲的脊梁!为了让我和弟弟多读些书,将来有出息,走出黄土地,母亲和父亲,整天忙碌在国家联产承包的一亩三分黄土地里,精耕细作,艰辛的劳作,恨不得让长出金豆子。每当开学的时候,母亲东借西凑,给我们借学费和书本费是家常便饭。

记得那时候,我们家里养了一头母猪和十几只老母鸡,母亲一年靠卖鸡蛋和卖猪崽子攒的钱,来供读我和弟弟上学。我的父、母亲节衣缩食,把家里最好的面,一直自己舍不得吃,给我和弟弟留着,每个星期六的晚上,做好一摞馍馍,让我们星期天回家,带回学校去吃。

每个星期天的早上,不论刮风下雨,母亲总是提前把一摞馍馍,仔细捆绑在一辆加重、破旧的自行车货架上,帮着我们推上黄土大山,看着我们的身影,消失在蜿蜒崎岖不平的黄土大山,去学校路上的时候,才依依不舍的回去。在我和弟弟上甘肃定西中学期间,母亲从来没有间断过,直至我们从定西中学毕业,考上大学。

岁月无情的风雨啊!吹打湿了我母亲的前身和后背,染白了母亲的满头黑发,但没有吹打湿我母亲心窝,和“望子成龙”让儿子走出黄土地,迫切的心切!

今天,记忆中母亲的那满头乌黑的秀发,已经被无情的`岁月,染成了白霜,记录着母亲艰辛、操劳的一辈子人生;弯曲的脊梁,承载着母亲天底下对儿女最伟大、无私的母爱;坚韧不屈的身躯,诠释这黄土地上所有农民的儿子的母亲,那种无私、善良、宽阔的胸襟。

无情的岁月啊!送来了人生坎坷路上的风风雨雨,折叠起了黄土地上像我母亲一样,莘莘学子母亲强健的身躯,但永远折叠不了她们那种像黄土地一样,憨厚、朴实、善良的宽阔的胸怀和“望子成龙”的心切!

母爱,如和煦的春风,不仅孕育了我们,还用她源源不断的母爱,滋润着我们成长;母爱,犹如坚实的路,默默无闻的为我们构建人生!母爱,如同奔腾不息的长江,她用青春铸成绵绵不绝的乳汁,哺育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母爱,如沉稳的大山,用她的血肉之躯,永远维护着我们的幸福!

世界上,用那种语言,都无法歌颂母爱的伟大!天下所有人的母亲都一样,都不会抛弃自己的儿女,不会置自己的儿女于不顾。母亲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儿女的人生路;母亲像雨伞,挡住狂风暴雨的吹打,只为儿女一份温暖;母亲像孺子牛,用自己的心血,哺育儿女的茁壮成长。

母亲是山,能包容儿女的过错;母亲是水,总能涤尽儿女心灵的污垢;母亲是树,总想为儿女洒下一片阴凉;母亲是路,总是尽力为儿女铺就一路的阳光!

母爱深深,儿女们都是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儿女们一步步健康、快乐的成长,都带着母亲无限的期盼;在儿女外出的行囊里,装满了母亲千万句叮咛;可儿女身后,永远是母亲永无休止的挂牵......

伟大的母爱散文2500字 第7篇

让自己的儿女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母亲在灾荒年代,时刻都挂在心里的一个心结。正如母亲所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1958年成立“大食堂”,到1961年撤消“大食堂”,我们兄弟姐妹八人,在母亲费尽心血的关照下,全部都活出来了。这是母亲操碎心的结果。

虽然,那时我们兄弟姐妹多,缺吃少穿,但无论怎么挨饿,母亲总是不让我们吃那些对身体有害的食物。母亲说,吃野菜只能吃对身体没有害处的野菜。在最受饥饿的那三年,母亲只弄些诸如红苕藤叶、黄荆叶、胡豆叶之类的拌饭吃,不让我们兄弟姐妹吃什么树皮、地捡皮、观音土之类对身体有害的东西。

记得1960年春荒时节,大食堂几乎开不起锅了。早饭,是能照见“人影”的苞谷糊糊;中饭是每人三两苞谷面拌红苕渣蒸的干饭,那红苕渣是用头年在地里烂了的红苕,在用磨子磨成粉末后晒干了做的,吃起来苦茵茵的;晚饭又是早饭一样的稀糊糊。

天天如此,再加上一点油星也不沾,两个妹妹已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母亲好心疼我和两个幼年的妹妹。成大食堂时,生产队将每家每户的锅、瓢、碗、盆都收归了“公有”,规定再不允许谁家有“炊烟”升起;如果发现,生产队长都要亲自撵到家里,不仅要将煮东西的锅或盆砸烂,而且晚上还要将家庭主要成员弄到队部进行批斗,甚至挨打。如此规定后,再也没有人再敢在家里煮东西吃了。

母亲看着我们最小的三姊妹如此消瘦下去,她似乎再顾不得那么多,她想尽现在的人怎么也想不出来的办法,在晚上夜深人静时,用她偷偷藏在一个鲜为人知的、也是家里仅剩的一只大“陶瓦罐、架起三块石头支起一个临时的灶,煮出一些诸如刺盖菜、鹅鹅肠、折儿根或者胡豆叶、黄豆叶、红苕叶、黄荆树叶之类的野菜给我们吃。

即使到了下半年,不是春荒了,因为定了量,生产队的“大锅饭”也是吃不饱的。如此,母亲就隔三岔五地煮一次,有时煮的还是毛豆角、红苕、洋芋之类的东西,才没使我的两个当时才分别三岁多、一岁多的妹妹饿死。对这些记忆,我分别写了《吃野菜的童年》、《怀念野菜》、《刺盖菜开花》等多首诗歌。我在《吃野菜的童年》中这样写道——

不是我喜欢回味苦楚/而是当今许多的人/都生活在蜜缸中/健忘已似乎成了这个时代的/一种伟大的时髦/因此我把那些吃野菜的童年/说出好让那些不知道饥饿的/孩子们——知道//……

记得那时吃什么野菜都可以,母亲就是不弄“观音米”我们吃。其实,“观音米”不是米,那是一种很细腻很粘绸的白泥巴或黄泥巴。吃了“观音米”,屙不出来屎。但我在公元1960年,记不清是哪一天,有幸吃过一次“观音米”粑粑。那是隔壁叔父家的何婶婶,不知在哪里挖来了“观音米”煎成了粑粑。她说给母亲尝一尝。我说:“我也要吃”。婶母就顺手给了我一个,那粑粑里还洒了野葱花儿,吃起来还真有点儿香呢!

就是吃的这一个观音米粑粑,使我在后来的几十年人生岁月中,常常忆起,它似乎成了我的一种“精神财富”,也成为了我人生之路的一种原动力。对此在2001年,我曾写过一首叫《感动》的诗歌:其中最后一节这样写到——

在遥远的儿时/婶母送我一个/观音土拌葱花,烙熟的饼/虽然实在难以下咽/但总为我饥饿的童年/增添了一丝回味的温馨//

当时两个妹妹太小,她们还不知道自己去寻找能吃的东西,所以她们比我更瘦。而我当时已经快满八岁,在肚子饿得实在难忍的时候,记得在二、三月间,我就和几个同龄的伙伴,常常勾着腰,悄悄钻进正在开花结荚的豌豆丛或者胡豆地里,身子匍匐在地,偷摘豌豆荚和胡豆角吃。吃得津津有味,吃得心安理得,有时一蓬豌豆丛里的还带着花瓣儿的豌豆荚“仁仁儿”,也被我们摘下吃了。

到了1961年,年初的春荒,仿佛日子更加难熬了。

我家最小的两个妹妹由于长年因吃不饱饭,再加上好久吃不到“、一片肉,甚至沾到一滴油星,母亲眼看着瘦成皮包骨头的两个妹妹快要死了,这时母亲似乎也顾不得那么多,她要孤注一掷挽救我和两个妹妹。

记得那年在生产队的麦子刚刚“泛黄”即将成熟、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时,母亲多次摸黑去地里“偷扯”一捆抱回家后,用手一穗一穗地搓出麦粒,然后用瓦罐子煮了我们吃。

像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个晚上,差不多过了半夜,反正夜已经很深了。母亲正在摸黑给我们几姊妹用瓦罐煮红苕吃。夜很黑,母亲不敢点煤油灯,在我们几姊妹摸黑吃得正香的时候。突然,我听见隔壁何婶婶家比我小三岁多的一个小名叫右全子的兄弟,很大声地喊出了一句“毛豆各各要……(俗语,各各即角角的意思,即黄豆荚)”的话。

母亲当时与父亲悄声地说:“你听,他们也在偷煮队里的黄豆角吃!”当时,大概正是农历八月的下旬,坡上的黄豆已经全部饱米了,为了不让孩子受饿,特别是单家独户的人家,哪家都会想得出让孩子不挨饿的办法。

记得母亲为了我们,还有一件更大胆的事情。我们家在1958年入大集体时,曾经有一只母羊连同锅、瓢、碗、盆也一起交到了生产队,但羊还是由我们家放养。

1960年那只母羊下了两只羊崽,到1961年大概二、三月间的时候,那两只羊崽每只都长到了50多斤。一天下午,母亲就我叫将其中一只长得较肥壮的羊,用绳子拴到我家门口那个小地名叫“司家河”的悬岩边。因为“司家河”一带没有住家人户,当等我走后,不知是母亲还是父亲就将那只羊故意推下了悬岩(这是很久以后母亲自己说出来的。记得当时母亲还开玩笑:‘强盗’三年不偷,自说……)。

到天黑的时候,母亲就叫父亲将那只吊死的羊,悄悄弄回家,依然用那个大瓦罐烧了一罐开水,将羊烫了,拔掉羊毛,趁夜煮了一罐香喷喷带皮的羊肉,让我们兄弟姐妹饱餐了一顿。

但是,这事还是被生产队知道了。这件事不知是谁告了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被生产队知道的,现在已无从知晓了。

我记得,第二天早晨,天还没有大亮,队长就带着一帮人马,气势汹汹地闯进我家,将我的母亲大骂了一顿后,还说要罚款50元。同时,他们还把剩下的大半边羊肉连同母亲弄到生产队里算总账。

天哪,那个时候母亲到哪里去弄钱?

那天当队长刚闯进屋痛骂母亲时,我吓得整颗心都在咚咚直跳,仿佛要从胸中蹦出来似的。还好,后来处理的结果是:羊是自己“吊死”的,也是我家放养的,由于是“一大二公”,谁家都没有钱,而且还剩下了大半边羊肉没有被我们吃掉,母亲只是挨了一场批斗,但母亲遭批斗的情景至今我也不知道。这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大食堂三年,由于母亲想尽了各种办法,少让我们兄弟姐妹挨饿。所以到1961年下半年撤消大食堂时,我们兄弟姐妹八个人,一个都没有少,都熬过了那段在我的人生记忆中最艰难、最难熬的日子,全部活了下来。

母爱的伟大 第8篇

母爱是温暖的阳光,母爱是关心的使者,母爱是我们的保护膜,母爱更是伟大的。

妈妈今年三十多岁,中等身材,皮肤雪白,长着又黑又细的眉毛。妈妈的眼睛总是关注着我,妈妈的手总是为我忙碌。

今年夏天的一天,天气特别热,我们居住的小区还停水停电,全家人都热的快中暑了。那时不能开空调、电扇,不能吃冰块、冰激凌,甚至连解暑的绿豆汤都做不成。

在外面吃过午饭后,我想休息会儿。躺在床上滚过来滚过去,怎么也睡不着。这时妈妈手里拿了一把大扇子走了过来,坐在我旁边说:“是不是睡不着了?我给你扇扇吧。”说着,妈妈开始给我扇了,在微风中我慢慢入睡。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突然又被热醒了,看见母亲已经坐着睡着了。妈妈手里的扇子掉到了地上,她满头是汗,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到了床上,床单都湿了。

想到妈妈平时工作很忙,还时刻关心我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妈妈被我的抽噎声惊醒了,她关切地问:“热坏了把,来,妈给你扇扇。”我激动地说:“妈妈,应该是我给您扇才对。”

是啊,母亲一生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一生都在细心地照料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母亲可以付出一切。这样的母亲,不该值得尊敬吗?

母爱的初中作文:伟大的母爱 第9篇

鲜花因阳光雨露而美丽,生命因关心呵护而灿烂,而我,因父母的关爱而幸福。

我的妈妈是一个普通的人民医生。长着一个瓜子脸,脸上挂着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皱纹,是化妆品掩饰不了的痕迹。

我的妈妈是慈爱的。一天晚上,我发了39度高烧,妈妈急忙给我去找药。到了第二天早上,烧还没退,妈妈一面给我倒药,一面催我去上学。我虽然上学了,但妈妈还是不放心,特地叮嘱我不要上体育课。在学校,我呕了。妈妈闻声而来,焦急的把我接上车去石盖塘。我躺在一旁打点滴,妈妈则帮我拿药,望着她那忙碌的背影,我鼻子酸溜溜的。妈妈买来了我平时最爱吃的火龙果,可我却什么味儿也吃不出来。那点滴输入的似乎不再是药水,而是一位母亲的心,我的针打了多久,妈妈便陪了我多久。

我的妈妈是手巧的。一次,我在学校搞卫生的时候,身上心爱的粉色裙子不小心被钉子挂了一个洞,我暗自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之后便把破了洞的裙子丢给了妈妈。妈妈走进房间,把针线盒拿了出来,挑了一根粉色的线。她把线头放进嘴里润湿,又拿了一根针,试图把线穿过去。穿过去——插偏了;再穿——又没成功;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妈妈愣了愣,眉头轻轻的皱了一下,她又试了一次,这次线终于穿过去了!妈妈静静地缝着,我呆呆的看着,在那粉色薄纱的衬托,我看见了妈妈那黄油布似的脸。不知不觉中,衣服已经缝完了,我接过一看:呀!不仔细看简直看不出来,我不禁打心底儿佩服妈妈的缝针技术。

妈妈,如果您是一棵大树,我乐意是一株小草陪伴;如果您是一轮明月,我乐意是一朵云朵衬托;如果您是一朵鲜花,我乐意是护兰草永远守护在您身边。

母爱是一首歌

有人把母爱比作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有人把母爱比做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但在我看来,母爱是一首歌,让我深深眷恋的一首歌。

母爱是一首温柔的歌。当我呱呱坠地起,妈妈那双年轻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她开始整日整夜的守着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轻轻柔柔的为我唱摇篮曲:“乖宝宝,快睡觉,我们相依偎......”当我长大一些时,她跟着我,那双水灵灵美丽的眼睛饱含深情的望着我,看我怎样欢蹦乱跳,怎样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心,还有那满是尘土的衣裤和乌黑的小脸。唉,她真是爱惨了我!

母爱是一首严厉的歌。我开始上小学,开始不听妈妈的教导,开始不再认真完成作业......妈妈温柔的面孔变得严厉,她开始管教我,逼迫我改正缺点。但我每次都发现,尽管她的面孔有多么严肃,斥责有多么严厉,可她那双美丽的眼睛却依旧溢着对我的满满关爱。

母爱是一首温柔的歌。我已经进入小学六年级,马上就要小升初。每次作业都要很晚才能完成。妈妈总一遍又一遍的叮嘱我:“好好写啊......太黑了,我给你打开灯......写完了吗?快去吃饭,有你最爱吃的可乐鸡翅......”一次,我埋头在作业里,写完后,伸展了一下腰。妈妈微笑着走来,关切的问:“写完了吗?去吃饭吧。”“嗯,马上就来。”我答应着。我收拾好书包,偶一抬头,与妈妈慈祥的目光相遇了,她的那双眼睛不再是我记忆中的了:那双眼睛变得很衰老,也不是水灵灵的了,眼角还有了许多鱼尾纹。唯一没有变化的是她眼里对我的满满关爱。

啊,母爱是一首温柔、严厉、深情的歌!

母爱伴随我成长

从我“呱呱”落地那时起,妈妈就一直在为我操心。

等我开始上学时,妈妈就一边忙家务一边还要抽出时间检查我的作业质量,每天都很晚才能进入梦乡。妈妈把我的学习放在第一位,为了让我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爸爸风里来雨里去,顶着火辣的太阳只为多赚点钱。妈妈对我学习上需要花钱的东西毫不吝啬,自己却节俭的很。

每次看见妈妈煮土豆丝就会想起那件事……

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显得整个天空灰蒙蒙的而我的心情也似乎被这个恼人的景象围上了一层雾。一回到家,我就喊着肚子饿。瞅了一眼桌上的菜,发现没有我每餐必不可少的——土豆丝。这可让我心中的小恶魔找着了“导火索”。小恶魔似乎不肯放过这发泄心情的机会,逼着我冲妈妈说:“老妈!你今天又没煮土豆丝,说好了要给我煮的,你每次都这样,今天要是不煮我就不吃了!”刚说完,自尊心又逼着我回房间然后把房门重重的“砸”了过去。门关了,我的心灵似乎也关上了门。

我一直撑到了晚上,终于承受不住肚子里的馋虫正打算偷偷溜出去“偷吃”时,妈妈却进来了。在灯光的照耀下,我发现妈妈那头柔顺的黑发里多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银丝。妈妈那吹弹可破的皮肤多了疲惫与满脸的皱纹。妈妈那爱笑的眼睛里多出了一些无可奈何。我的妈妈何时变老了……见妈妈要说话,我便抢先开了口:“妈妈,对不起,我错了。”突然感觉被拥入了温暖的怀里,原来是妈妈。她又笑了。欣慰的笑。气氛很好,可是我的肚子却不干了,“咕咕”直响,我尴尬的摸了摸头。从妈妈打开的门里看见了桌上那盘香气扑鼻的土豆丝。

母爱的伟大散文 第10篇

《母爱的力量》写:有一个小女孩因为车祸住进医院,好多天也没醒过来,一直在喊妈妈。一位护士问:“她的妈妈去哪了?”“我和她离婚已经好多年了。”那位父亲惭愧地道。那位护士不管三七二十一,坐在床沿边应声:“妈妈在这!”,小女孩马上抓住护士的手。此后,护士一有空就给小女孩讲故事。终于,小女孩醒了,人们用赞许的目光投向她。

《母爱的力量》告述我们: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母爱的作文300字 伟大的母爱 第11篇

今天傍晚的数学课,数学老师张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本书,书的名字叫《逃家小兔》,这本书的作者是玛格丽特·怀兹·布朗。

这本书里,写了一只小兔要离开家,可是它的妈妈却一直追着它,不让它跑掉。

这个妈妈很伟大,文中说,小兔变成鸟,妈妈就变成一棵树,让小兔有一个可靠的休息的地方。其中,小兔变成空中飞人,妈妈就走钢索。走钢索都是年轻人走的,而小兔的妈妈年纪已经大了,她却为了找回小兔,不惧危险走钢索。

在家里,母亲时时刻刻照顾着我们、陪伴着我们,一次,我在家里看电视,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厨房里的油烟不是很大,但是呛着妈妈了,妈妈咳嗽了几声,忍着那股呛人的油烟,继续做饭。此时,看到妈妈的我,眼里激起了泪花。

母爱是伟大的 第12篇

每当看到母爱这个词,我的思绪都会回到四年前。一天吃过晚饭,我和妈妈下楼去健身器材那玩儿,正在我玩儿得高兴的时候,旁边一个孩子突然不小心把健身器材的铁柄打在我的头上,我摔倒在地上,血从头上流下来。妈妈赶紧跑到我身边用纸捂住我的脑袋,抱起我往医院跑,到了医院挂号、消毒、缝针······一通忙乎下来就到晚上十点多了,我也哭累了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头上的伤口麻药劲儿过了,把我疼醒了,却发现妈妈坐在病床边偷偷地抹眼泪,她是在心疼我呀!发现我醒了,妈妈亲切的对我说:“儿子,疼吗?喝点水吧!”看着妈妈熬红的双眼和发青的眼眶,我的视线模糊了,这一瞬间,我深深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和担心,这让我的心软软的疼起来。以前生病时妈妈照顾我的一幕幕都在我的脑海闪过,我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

母亲一生都在爱我们,正是因为有了母亲无私的付出,才换回我们的茁壮成长。这无私的爱

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

上一篇:上课听歌检讨书怎么写下一篇:盾构机换刀技术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