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的诗歌范文

2024-09-21

隋炀帝的诗歌范文(精选7篇)

隋炀帝的诗歌 第1篇

隋炀帝的诗歌

《野望》

寒鸦飞数点,

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

一望黯消魂。

四季诗

洛阳春稍晚,四望满春晖。

杨叶行将暗,桃花落未稀。

窥檐燕争人,穿林鸟乱飞。

唯当关塞者,溽露方沾衣。

——《晚春诗》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夏日临江诗》

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复来。

露浓山气冷,风急蝉声哀。

鸟击初移树,鱼塞欲隐雷。

断雾时通日,残云尚作雷。

——《悲秋诗》

不觉岁将至,已复入长安。

月影含冰冻,风声凄夜寒。

江海波涛壮,崤潼坂险难。

无因寄飞翼,徒欲动和銮。

——《冬夜诗》

《江都宫乐歌》:

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

风亭芳树迎早夏,长皋麦陇送余秋。

渌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跃紫骝。

绿觞素蚁流霞饮,长袖清歌乐戏州。

《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隋炀帝的诗歌 第2篇

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隋炀帝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隋炀帝一生追求逸乐,不惜以举国之力开凿运河,率领群臣、亲友组成的庞大旅游团三下江南,享尽人间富贵。最终由于纵情声色,荒废朝政,被叛军缢死江都,给后世帝王敲响了警钟。

开凿京杭大运河

中国幅员辽阔,水域宽广,水上交通运输业自古就很发达。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开始开凿运河,勾连水路。隋炀帝继位之后,一直梦想着建立丰功伟业,垂名青史,所以他将国号定为“大业”,意在建立震古烁今的一番伟业。

在前代开凿的运河基础之上,隋炀帝倾全国之力,主持开凿了一条北达北京,南至杭州的大运河。运河途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以及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千米,其价值堪与万里长城媲美。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贯通了南北交通大动脉,自然给隋朝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军事控制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满足热衷组团出游的隋炀帝的个人私欲。时至今日,京杭大运河仍在交通运输中发挥重大作用。不仅如此,它还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和“民俗陈列室”,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活化石。

中秋佳节,初下扬州

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下扬州,每一次的排场都是空前盛大的。据《隋书》记载,隋炀帝第一次下扬州是在大业元年(605)的八月十五,光龙舟就有数万艘,庞大的龙船队伍首尾相连,绵延不绝,竟然长达一百多千米。

这些龙舟体积庞大,长约33米,高15米,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水上宫殿。船上有四层,最上面一层是正殿和东西朝堂,供皇帝办公和接见臣子用。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是用金玉装饰过的,比今天的五星级酒店还要奢华,主要是供皇帝娱乐和休息。最下面一层住的都是皇帝的内侍,负责皇帝的日常生活和安全保卫工作。

整个龙舟的外观就是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龙头引颈向天,怒目圆睁,甚为威严,龙尾高高翘起,直指苍穹。据杜宝的《大业杂记》记载,这些龙舟都“饰以丹粉,装以金碧珠翠,雕镂奇丽”。船一启动,彩旗飘飘,非常壮观。皇后乘坐的翔缡舟比龙舟略小一些,功能和装饰与龙舟差不多。后面紧跟着九艘叫做“浮景”的大船,这种三层的大船主要是装载一些日用品,专供皇帝和皇后旅途所需。

为了让自己的行程更加完美,隋炀帝特意挑了中秋节这天出行。这一天,秋高气爽,碧空万里,如此良辰美景不能不让人心旌动摇。可是这对于极富浪漫主义的隋炀帝来说还远远不够。据《资治通鉴》记载,隋炀帝出游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组团,每次出行都要带很多的随从。这其中包括朝廷的核心官员、后宫佳丽、公主王孙,甚至像越王杨秀这样的政治犯也在其列。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人呢?一是显得声势浩大、炫示国威,二是古来君王皆怕寂寞,独乐乐不如与众乐嘛。这些人乘坐的船只也是造型各异,有称作漾彩、朱鸟、苍缡、白虎、玄武、飞羽、青凫、凌波、王楼、道场、玄坛、板榻、黄篾等各式船只数千艘,紧随皇帝、皇后的龙舟之后,这么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地开下江南,让两岸的老百姓大开眼界,顶礼膜拜。

隋炀帝这次出行,不仅在龙舟的修建上花费了很多心思。而且连龙舟上配备的纤夫,都要穿统一的制服,而且都是用极其高档的锦彩缝制的。锦彩是一种带花纹的丝织品,价格自然不菲,要在平日,可能一般的富户也消费不起。由此可见隋炀帝此次出行的奢华程度。

隋炀帝的诗歌 第3篇

唐太宗是以公平使人民看到希望, 使人民知道大家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 而不是像隋炀帝那样倚仗强盛国力肆意妄为。一句话———统治者能够统治人心才是真正的王道。

《资治通鉴》记载, 唐太宗贞观元年, 关中大饥;第二年, 天下又遭蝗灾;第三年, 又遭大水灾, 但是唐太宗做得很好。他看到蝗虫成灾, 就抓住一只蝗虫吞下去, 说“宁可让你食我五脏, 也不要吃百姓的庄稼”。与此相对比, 隋炀帝巡游江南, 沿途官府上供各种珍馐美味, 耗资巨大, 大量吃不了的东西被隋炀帝的队伍随地丢弃, 在老百姓中造成恶劣影响。

隋炀帝时期曾经一次捕获“盗贼”两千余人, 并下令全部斩首。负责司法的大理丞张元济觉得案情可疑, 推勘发现这些人中具有重大嫌疑的只有9人, 最后能定罪的不过5人, 但是却无人敢向隋炀帝汇报, 于是两千余人同时被斩。唐太宗又是怎么对待囚犯呢?他反复向臣下灌输的思想是“死者不可再生, 用法务在宽简”, 对待死刑案件十分谨慎, 据说每年被处死刑者不过寥寥数十人而已。还有一次, 唐太宗亲自审查死刑案件, 因怜悯这些囚犯, 放他们回家探亲, 约好来年秋天回来就刑。第二年秋天, 这些死囚无一潜逃, 全部按时归狱。唐太宗欣然发布赦令, 将其全部释放。这番历史佳话的背后, 是民众对于君主信任大度的回报。

两位帝王对待谏言的态度也完全不同。隋炀帝早已放言:“我性不喜人谏。”一直到农民起义星火燎原之时, 隋炀帝还在处罚向他汇报真实情况的人。于是大家都保持沉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唐太宗是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纳谏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但是纳谏的作用不仅使皇帝能修正行为、准确掌握国家基本形势, 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人民相信一切问题都能上达天听, 从而使得这个社会拥有了一个压力释放口。

唐太宗还很明白社会各阶层的所欲所求, 科举制的恢复就是他给予知识分子的礼物。科举制发明于隋文帝开皇年间, 隋末战乱使其搁置, 至太宗时全面恢复。隋文帝初建此制度时, 每年取士寥寥无几, 并不是主要的选拔人才渠道。而唐太宗举办的科举, 取士名额增加, 报考人数更是明显增加。科举制则从根本上撼动了门阀制度, 使得广大的知识分子精英阶层寻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出口, 看到了希望, 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

“效率”与“公平”, 孰重孰轻

隋炀帝为国家积攒了大量的财富, 他开凿的大运河泽被后世, 沿用至今;他召开的外国酋长大会气势恢宏;他对突厥的威慑、对吐谷浑的进攻彰显了隋朝国威, 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符合人们心目中一个伟大帝国的形象。当他对高丽发动进攻的时候, 百万大军从洛阳出发, 四十天方走出洛阳城, 旌旗绵亘千里, 隋王朝的富强可谓前无古人。可是月盈则蚀, 盛极而衰, 当两百多万民夫夜以继日在皮鞭催促下为前线运粮之时, 当山东民夫站在齐腰深的海水里为军队制造战舰以致下身溃烂生蛆之时, 这种富强就势必如过眼烟云随风而去。

唐太宗的成功就在于他通过一系列举措使得人民相信他与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 使人民相信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他的纳谏, 他的气度, 他对人才的爱护, 对司法的审慎, 无非都是强化这一感受的举措。唐太宗时期, 国力并不十分强盛, 老百姓的负担也不少, 但是公平使得这种负担不再成为无法承受之重。唐太宗的政治举措与理念具有普世价值, 历代中国人都能从他身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这就是“贞观之治”被千载传颂的原因。

隋炀帝杨广的心病 第4篇

不能低估这些口号的杀伤力,史上第一玩主隋炀帝杨广对此就充满警惕。在其统治后期,首都大兴城的大街小巷,就流传着两个谣言,都与“李”姓有关。一是“桃李子,有天下”;另一是“杨氏将灭,李氏将兴”。

很明显,这两句谣诼直指杨广,诅咒杨广政权早点灭亡,并预言天下某家李氏将取而代之。始作俑者是谁?虽缇骑四出,但查不到源头。杨广不甘心,他用鹰隼般的眼光,扫视着廷中廷外,哪位李姓将会对自己构成莫大的威胁呢?

有了!此人不就是李密吗?李密曾因祖上余荫入朝,授官左亲侍。一次,杨广见李密额锐角方,目分黑白。见此大富大贵之相,想到那些谣言,杨广顿感脊背有股寒气。于是,当即将李密罢职。

毫无缘由被削职为民,李密那个气啊,但又没办法。恰逢杨素之子杨玄感发难,李密毫不迟疑投靠了他。兵败之后,他又窜入瓦岗,依附翟让,成为一支反隋的重要力量。当然,此是后话了。

将李密逐出朝廷,杨广又在继续寻找假想敌,嘿,他还又找到一位。这位潜在的敌人就是郧公李浑。杨广找了个茬子,诬他造反,将他杀了,并夷全族。

哼哼,叫你姓李,还想夺我天下?诛杀李浑之后,杨广还在想,还有谁呢?

哇,李渊!这回杨广蒙对了,没错,后来正是李渊取代了他的天下。

李渊可是系出名门,是西凉武昭王李篙七世曾孙,官至殿前少监卫尉少卿。他母亲与隋炀帝母亲是同胞姐妹。李渊善待属下,颇有政声。这一切让杨广的心拔凉拔凉的。

于是,杨广遣使至李渊官廨,传召李渊进殿。李渊因李浑被诛,深感兔死狐悲,陡然被召,料知凶多吉少,一方面托词有疾,一方面拿出许多金银行贿使者。使者返回宫里,复旨称李渊病重。此时,杨广正左拥右抱,无心顾及李渊。

一晃数月过去,李渊也是度日如年,心怀忐忑。一天他收到外甥小王的来信,又让他的心绷紧了起来。

原来,他的外甥小王在后宫做事,有一天在宫中恰逢杨广。

杨广随口一问:你舅舅好久没来见我,是什么原因?小王赶忙答道:可能是病还没好吧,所以延迟。听此回答,杨广黑脸一句:希望他的病就不要好了,死了拉倒!

小王一听,赶忙给老舅密报。李渊阅罢,顿感惊魂未定,思前想后,李渊自是有了反隋之心。果然,几年之后,李渊成为隋王朝的掘墓人。

封建时代,许多帝王君王生于宫禁之中,杯弓蛇影,疑神疑鬼,整天担心有人弑君,阴谋取而代己,因此,总是宁杀错,不放过,哪怕你是我的亲姑夫!

不过,杨广最终没能防住。究其原因,是杨广的穷折腾,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如此的不着调,只能留给对手太多的机会。

我眼中的隋炀帝优秀作文 第5篇

大家都知道,隋炀帝是有名的暴君,才导致隋朝传了两代就灭亡。可是,每个人都有两面性,隋炀帝也不例外。

据说,有一次,隋炀帝为了自己享乐,令人召集民丁修建京杭大运河,而办事的人为了讨好杨广(隋炀帝),夜以继日地逼迫民丁不停地修,以求迅速修好大运河,弄得百姓苦不堪言。大运河修好以后,杨广和几千个后宫妃子乘坐一艘三层高的船,两岸几千个士兵拉着船向前移动,排场之壮观,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且不说这个故事的真假,但杨广修建大运河也是有道理的.。当时,江南一带十分富饶,百姓的粮食常有剩余,粮仓里的米都长虫了,各种蔬菜也是多出许多。可长安、北方的粮食一直供不应求,老百姓都吃不饱,于是,这条大运河才诞生。京杭大运河不仅使江南的粮食免于浪费,使长安的老百姓免于挨饿,为以后唐朝建都长安打下了结实的基础,还促进了长江两岸人民的交流,改变了从东晋就开始的南北敌对,无交流,正是有了这种南北文化之间的交流,才会有后来“唐诗”的繁荣。再说,这个工程远不及人们想象的那样的巨大,大运河只是将各条自然河道和前朝时期的运河连起来修建而成的,并不是需要从头到尾自己修。虽然不排除隋炀帝有“供自己玩乐而修建大运河”这种心理,但既然秦始皇修长城有好处,那这个工程也有可取之处,这也正是杨广的先见之明。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不但无功而返,还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留下千古骂名。但是,李世民晚年兴兵讨伐高句丽不也损兵折将,没成功吗?而且,杨广出征又不是没胜利过,在我国东南部,隋军披荆斩棘勇如狮,将国境延伸至印度支那界内,还吞并了台湾、安南(今越南)。在我国西北部,隋军又连续击败吐谷浑,甚至还占领过其全界。所以,隋炀帝只是讨伐高句丽时太过心急,没准备好,才无功而返。

隋炀帝的诗歌 第6篇

经炀帝行宫

作者:刘沧  朝代:唐  体裁:七律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

怨入东风芳草多。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隋炀帝的诗歌 第7篇

对此,邵珠富对他进行了开导:

“你知道一天当中,太阳什么时候最毒吗?”

“当然是中午12点了。”

“那你知道一天当中,什么时间最热吗?”

“是下午两点。”

“所以任何活动,不论搞得有多么地出色,要想见效都有个滞后效应,你可以将这个理念告诉老板,只要你是在做对的事情,而且是把事情真的做对了,今天可能没有回报,或者是没有看得见的回报,但不是不报,是时辰未到啊!”

L总监满意地点点头。

同样的道理,理论上来讲,午夜12点理应是一天当中最冷的,但最冷时间一般会出现在夜里两点左右,这里也有个滞后效应的问题。

而无数次邵珠富都经历过,往往在黎明前的一段时间里,天气恰恰是最黑的,所以这号称“黎明前的黑暗”,至于什么原因,学心理学、做过多年编辑、现在又搞营销和策划的邵珠富也解释不透,

但现实中的例子就是,我们越是快成功、离成功最近的时候,往往越感觉到是最艰难和最力不从心的时候,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在临死前的一刹那间往往都会出现一种“回光返照”的现象出现,至于为什么?邵珠富解释不了,但它的的确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研究过中国历史的人大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最牛B的朝代有两个:一个是汉朝,后来我们的民族号称“汉族”,据说与大汉的辉煌分不开的;另一个最牛B的朝代是唐朝,据说现在在美国等国家,还有“唐人街”这样的地方,美国邵珠富没有去过,但却坚信有这么回事。

上一篇:婚庆公司创业策划案下一篇:员工试用期转正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