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优质课教案

2024-08-07

经济大危机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

经济大危机优质课教案 第1篇

第4课经济大危机

第4课经济大危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基本史实;认识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知道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理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通过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难点】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教师复习提问: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使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经济高度繁荣。然而,繁荣背后却蕴藏着极大的危机。

一、“繁荣”及其崩溃

1、相对稳定期:1924~1929 2、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表现如何?自主阅读20页第一段小字

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形象生动的展示出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一时,同时给学生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危机爆发

教师讲解导致经济大危机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关于危机爆发的标志,始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向学生简略解释,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

视频展示经济大危机,以便更形象直观。2.危机的特点

启发诱导学生总结概括。特点一,范围广。特点二,时间长。特点三,破坏性大。

3.危机的影响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并提问:为什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竞选舞台

假如你想竞选美国总统,针对危机中的具体问题,请你设计解决对策,发表竞选演讲。教师展示几个问题情境,请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情境1 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恢复银行的信誉,促进金融业的正常运行? 问题情境2你将怎样解决企业倒闭、开工不足,失业问题? 问题情境3你将如何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问题情境4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你将如何进行救济和解决就业问题?

四、罗斯福新政

1、新政的背景、时间、目的

教师启发提问,学生回答

2、新政的内容

教师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主要内容有:调整工业、整顿金融、调整农业、公共工程

3、新政的影响

分析其国内及国际影响

五、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教师巡视,学生总结

六、小试牛刀,当堂检测 分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

材料: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反映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

(2)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3)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布置

经济大危机优质课教案 第2篇

教学模式:互动探究 适时导练

教 具:多媒体(历史挂图﹑示意图﹑小黑板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结合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

师生共同探讨评价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的评价罗斯福新政。有效的链接到中国的国情。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难点:经济危机原因及影响;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教学流程(—)激趣导学

“黑色星期四”听说过吗?我来讲述它的来历,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这一天使很多人由百万富翁变成了穷光蛋,所以这一天就成了可怕的“黑色星期四”,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导入新课(二)互动探究交流展示

一、病之源—经济危机的原因 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学生: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缓和了矛盾。

教师归纳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使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经济高度繁荣。然而,繁荣背后却蕴藏着危机。

说明: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一感知能力的培养)提问:这种“繁荣”的状态导致了什么结果? 生答:经济危机。

探讨: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培养分析能力)点拨: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二、病之害一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过渡:关于危机爆发的标志,始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

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份公司,和 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投影“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图

提问:危机的特点? 生答:特点一,范围广。师补充: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这次危机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这也是过去任何次危机所不及的。特点二,时间长。

师补充: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危机后经历短期的萧条,便转入复苏,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特点三,破坏性大。体会: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

投影图片 感性认识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过渡:史无前例的危机爆发了,对资本主义世界有何影响?

探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讨论回答,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总结并做如下讲述:(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加深。(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探讨:为什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了解较少,教师解释)过渡: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这时候美国出现了一位对美国影响大人物。

三、病之愈一罗斯福新政 探讨: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师生同总结一:形势需要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急需寻找出路 师生同总结二:个人魅力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介绍罗斯福生平时,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知道他身残志坚的不平凡个性。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提问: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 生答:消除经济危机。补充: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提问:新政的特点?

生答: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师给予点拨)提问:新政的主要措施、?

生答: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生产的调整。

师补充: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问:其它方面呢?

学生:还有比如整顿金融、调整农业、举办公共工程。(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投影“投影“田纳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坝”图)。通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消除危机。投影“田纳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坝”图 提问:新政的效果?(阅读课本)总结归纳: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经济方面)总结归纳: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政治方面)(三)质疑点拨

学生探讨: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从贡献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讨论)教师总结: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这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但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产物,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四、病之悟一新政的启示

探讨:新政中中国需借鉴什么?(还可以比较斯大林模式)

说明:中国之借鉴一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计划,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明确看到社会发展水平,不能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经济发展规律,保障人民的利益借鉴别国的经验完善本国经济模式。不应该固定坚持某一种政策应该根据国情改变而改变政策。(四)总结

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消除危机—新政的启示(五)达标检测

(一)1一战后,被称为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是()

A.1918-1923年 B.1924-1929年

C.1929-1933年 D.1933-1939年

2.1929-1933年带来严重后果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哪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的是()

A.破坏性极强 B.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C.延续时间很长 D.导致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美国政府为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实行了()

A.罗斯福新政 B.精兵简政

C.法西斯专政 D.门户开放

5.“„„股票交易所里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一天内就有近一千三百万股票被抛售出去,几天内,股票价格持续暴跌„„”,以上情景发生在()

A.1929年的华盛顿 B.1933年的纽约

C.1929年的纽约 D.1928年的伦敦

6.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银行 B.国家对工业的整顿

C.政府补贴工业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7.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新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其实际目的是()

A.养活失业队伍 B.改善美国人民生活环境

C.改变美国的自然环境 D.提高美国的社会福利待遇

8.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

B.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稳定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

D.资产阶级国家推行自由共产主义政策

9.1933年美国实行“新政”,对“新政”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B.目的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取得了一定成效 10客观的评价罗斯福新政

(二)完成助学 板书:

病之源—经济危机的原因

病之害——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病之愈——罗斯福新政 病之悟——新政的启示

教学反思:

经济大危机优质课教案 第3篇

一、教学设计要以开发学生能力为原则

以人教版九下第4课《经济大危机》为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这一课中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即大萧条的历史,包括一战后相对稳定环境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措施,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危机是随着资本主义的诞生而出现,伴随着资本主义始终的,这一次的经济危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相当发达的背景下发生,是危害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冲击。美国的新政是应对危机的一种创新。在分析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时,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正眼看美国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一)从家电行业来看

家电产值从1921年的1060万美元,增到1929年的4.16亿美元。

1922年收音机销售额为6000万美元;1929年达到8.42亿美元。

(二)从汽车销售行业来看

美国的汽车销售量从1919年的150多万辆增加了3倍,升至480万辆,平均6人一辆汽车。

问题1:这则材料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发展情况是怎样的?(美国社会生产发展迅速,所谓的“柯立芝繁荣”)

二、另眼看美国

视点一:工人工资的增长数据

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20年代末,美国工人工资增长比例为2%,而社会生产总量却增长56%。农业工人的收入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20年代末,美国所有财富的三分之一被只占总人口总数的1%的富人拥有。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视点二:分期付款的繁荣

1924—1929年间,美国社会掀起了提前消费,分期付款的热潮。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原来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农民通过贷款购买生产资料,城里居民贷款买生活中的大件用品,人们对股票市场充满信心和狂热,甚至有投资者贷款买股票。

问题2:以上材料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什么社会问题?

(工人工资增长慢,生产与消费的脱节,股市制造了虚假繁荣。)

问题3:为什么出现这种一方面生产量大大增长,一方面人民购买能力下降的情况?

(教师总结:资本主义生产纯粹靠市场调节,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恶性竞争,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就没有购买力。所以,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二、教学设计要遵循紧凑高效的原则

课堂时间有限,拖沓繁复的教学简直就是一起“事故”。学习任务摆在面前,学生要用多少时间去掌握,每一个教学环节要用的时间,都应该清清楚楚,设计好每个子目间的过渡,使整个课堂结构紧凑,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学设计是对一堂课的总体规划,是保证课堂有序、有效推进的前提。在这一课中我将经济危机及美国罗斯福新政2个内容设计成3个环节,分别用“怎么了”“怎么办”“怎么样”作标题,如下:

环节一:怎么了?(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自主完成)

1.以下是反映某一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30年代早期人民生活的一组照片。

请回答: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首先爆发在哪个国家?

2.阅读下面的安妮日记,回答问题。

1931年12月25日圣诞节大雪

三年前的那个圣诞节多么温暖,多么让我怀念啊!今天家里好冷啊,可是,妈妈没有生炉子,因为我们没有煤了。妈妈说因为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我问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妈妈说因为煤太多了。我想不明白,好奇怪!

今天,我的好朋友莉莉说她的爸爸已经跟许多工人一起去政府门口进行抗议活动了,希望政府救济他们,但是没人出来答复,还用枪驱逐了他们。好危险的,我不想让我爸爸也参加这种活动。

请回答:

(1)上面日记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经济状况?

(2)日记中反映了这一问题的哪些特征?

环节二:怎么办?(学生讨论探究)

探究一:假如你是当时美国总统

1.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恢复银行的信誉,促进金融业的正常运行?

2.你将怎样解决企业倒闭、开工不足问题?

3.你将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探究二:大家来说说

材料1:柯立芝总统(1923-1928)提出“我倾向于减少而不是扩大(联邦)政府对美国人民的企业活动进行的约束和控制”。胡佛(1929-1932)的就职演说中认为同柯立芝总统看法一致,继续推行柯立芝总统的政策,让美国人民再忍耐一下。

材料2:“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生产是企业的事情,国家不应该去管。你们应该自己想办法摆脱这些困境……”

———1932年胡佛参加总统竞选期间说的话

研读材料,请结合罗斯福政府的做法,对比柯立芝政府和胡佛政府的做法,说说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三、教学设计要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

学习历史要能应用于实际.历史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所身处的现实生活都是通过对历史的理解来形成认识的。也正是基于此,如何理解历史直接影响到我们怎样认识现在,所以历史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学习历史的意义就在于此,历史学的研究帮助人们通过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在。

历史教学不光是还原历史,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还为了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对当今世界有正确科学的认识,能够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近年来的中考高考命题越来越体现实用性原则,教学设计中也要不断渗透。结合到这一课来讲,我认为要强调这样的认识。

经济大危机80周年与世界经济 第4篇

【非选择题预测】

考查角度一、纵向比较性考查。

考查方式一梳理出不同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高考可以通过新材料和新情境来考查某一时期经济状况的原因和启示。重点的问题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特别是黄金时代、滞涨等阶段。如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1)它起源于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也就开始了经济的全球化。(2)到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进入了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初级阶段,当时大机器工业代替了手工业;海洋交通运输的发展与运输成本的降低,原材料和产品行销地立足于海外,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努力开拓世界市场,全球化进程加快。(3)19世纪下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大量商品和资本向国外输出,各国的经济活动更加密切。(4)20世纪中叶以电子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以及巨型船舶、飞机与高速公路的发展,企业进一步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和自动化,使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的阶段。(5)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及世界政治形势的缓和,信息技术和运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的资本、技术、人员、商品贸易的流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阶段。

考查方式二梳理出世界经济发展中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即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并总结这些变化带来的作用和启示。特别是垄断组织、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苏联的改革等。如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过程:(1)重商主义理论。重商主义是16~18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盛行的一种经济学说。其本质特征是把以金、银为代表的货币和商业看成国家富裕的标志和源泉。它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的迫切愿望。(2)自由主义理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工业化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它的最高原则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工业革命后,自南主义开始替代重商主义成为主要的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流行的结果是:一方面迫使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客观上促进科技与生产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强了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导致生产过剩危机。同时加强对外侵略,抢占商业市场和原料产地,还导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3)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得到强化,“二战”后,普遍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其主要表现有:国有企业发展,国家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升高,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即加强计划。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政策调整,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4)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涨后,多数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政策。

考查角度二、横向比较性考查。

考查方式一西方各国经济之间的比较。西方国家的经济也各有特色,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比较,更能反映两种体制的不同。如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体制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出现了三种类型的经济体制,其共同特征是国家政权大力干预经济活动。这三种经济体制分别是:(1)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保留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资本主义新的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苏联建成社会主义,执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排斥了商品和市场。(3)德日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建立起法西斯的经济体制,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以国家的大量军事订货刺激经济发展。

考查方式二中西各国经济之间的比较。近代以来的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進程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后期又深受苏联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又积极应对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所以在近现代经济方面,中外联系密切,成为考查的重点。重点问题有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苏联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对外开放等内容。如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三者的比较。(1)苏俄: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最终达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的目的。(2)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3)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考查方式三将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等结合起来考查。同一时期的经济受到政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的影响,如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大国或霸主的原因除了工业革命外,还有政治上实行了君主立宪政体,科技上牛顿力学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注意在复习时联系起来。

考查方式四联系当前的金融危机,考查世界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以及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对当前度过金融危机的借鉴作用。如世界经济发展的启示:要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要关注民生;要推行社会保障制度;要完善福利制度;要加强法制建设,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经济政策要有利于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等。

【选择题预测】

考查角度一: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查角度二: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

考查角度三: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

考查角度四:重要的经济组织及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巩固练习】

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

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全面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性

32008年9月以来,三鹿奶粉事件使人们对国产奶制品的消费信心受到很大打击,重建国人消费信心刻不容缓。七十多年前,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断然实行新政,其政策措施中有利于鼓励和刺激国人消费的有

(

)

①实行美元贬值②商品上贴“蓝鹰”标志③实行“以工代赈” ④发放紧急救济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⑧④

D②③④

4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世界金融市场剧烈动荡。2008年10月的第二周,美国股市经历了连日下跌势头。同时,欧洲、亚太地区股市都反应强烈,股指连连下跌。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

A美国是当今世界真正的经济霸主

B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c世界各国、各地区联系日益密切

D世界各国人民都热衷于股票投资

5观察下列两组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现象

请回答:

(1)图1到图2的转变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什么对策?其实质是什么?

(2)在本世纪的金融海啸中,冰岛甚至一夜之间由全球最富有的国家,成为首个因为金融危机濒临破产的国家。你认为冰岛可以向哪一国际经济组织申请援助?为什么?

(3)席卷世界的金融海啸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还给世界带来了哪些问题?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大南瓜 第5篇

活动目标:

1、幼儿会读儿歌。

2、认识生字“南”“种”。

3、初步了解南瓜的一个生长过程。活动准备:

1、挂图、儿歌、字卡、实物南瓜、煮熟的南瓜、爆炸的图片。

2、盘、叉子、托盘。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1、跟幼儿做一个课前活动,再问好。

2、教师:“小朋友今天魏老师去菜市场买菜了,等魏老师回来了,我们一起看看她买的什么好不好?魏老师:“菜买回来咯!”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魏老师买的什么吧?”(把南瓜从袋子里拿出来)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些南瓜虽然外形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叫什么呀?”教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南瓜里面是什么样 吧!(里面有南瓜肉,南瓜囊,南瓜籽。其实南瓜籽也是南瓜种子,人们把它种在菜园,浇水、施肥,南瓜籽就会发芽,然后长出瓜来。”)

二、出示挂图。

1、教师:“小朋友我这里有一副南瓜长在菜园的图片,现在我来请小朋友看一看。”

2、教师出示挂图:“小朋友你们仔细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南瓜跟什么连在一起?” 的?”(让幼儿知道瓜和叶子、花、藤都连在一起的。如果花和藤分 开了就会枯萎,没有花就不会结瓜。)

3、让幼儿品尝煮熟的南瓜。

教师:“小朋友你生活中吃过一些什么食物是用瓜做的呀?” “好,那老师把南瓜给煮熟了。现在戴老师请你们来尝尝”。(魏老师喂给幼儿吃)“小朋友好不好吃呀!那你们能不能告诉戴老师这煮熟的南瓜是什么味道呀?”

三、学习儿歌。

1、教师:“小朋友南瓜也吃完了,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儿歌叫《大 南瓜》

2、带幼儿读两遍。

3、游戏方式加深幼儿对儿歌的印象。(我跟魏老师先演示,再让幼儿 模仿玩)

四、学习生字。

1、教师:“小朋友我们现在都会读儿歌了,那来学两个字宝宝。(出 示字卡,让幼儿找找儿歌里面谁跟它是双胞胎。)

2、带幼儿读两遍,让幼儿组词。

3、游戏方式加深幼儿对生字的印象。(爆炸、找字卡。)

4、游戏方式送字卡回家。(翘翘板、跟字宝宝拜拜。)

五、巩固儿歌。

让幼儿集体读一遍儿歌,就结束活动。

六、活动延伸:

1、让幼儿回去把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4课经济大危机说课稿 第6篇

《经济大危机》说课稿

说课者:

授课手段:

授课课时:

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设置连串的问题,紧密相扣的各个环节,有目的的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重视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使学生体验主动探究学习的成功享受。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世界现代史第二学习主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中的第二课。第一课讲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本课紧接着讲到该体系形成后,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但经济“繁荣”的背后却孕育着严重危机,1929年10月,随着美国股市的崩溃,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了,这场危机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迫使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想方设法寻找出路,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上任后实施了一场名为新政的改革,改革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改革措施涉及财政、工业、农业等各个方面,改革使美国在多媒体 1学时 启发式

经济上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还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政治上使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得到巩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讲的就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由相对稳定到开始走向危机的这段历史,是本主题的中心环节部分,本课与前后课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实际情况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及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二)能力目标

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

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二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世界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中心,受危机打击最重,罗斯福新政不仅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使经济复苏,而且对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而对重大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是历史科教学的目的之一,对新政进行评价,对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很有帮助。教学难点是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理解及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教学资源整合:

1、插图、表格等教学资源的处理

2、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教学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教学设计:

导入:

(设计思路)通过班级小记者播报奥巴马访印度新闻,从而

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时间拉回到80年前。

(学生活动)小记者报道新闻,导入新课:

大家好我是九(2)班记者刘学下面我向大家播报一条新闻: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6日抵达亚洲4国之行第一站印度金融中心孟买,鉴于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的现状,奥巴马此行更为重视经济因素。美印两国签署100亿美元的贸易协议,美方向印方出口民用和军用飞机等产品。这项贸易协定将为美国创造大约5.4万个就业岗位,这对美国的经济复苏将起重大作用。

(教师活动)这里经济复苏指199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美国到目前失业率高达10%,为了挽救危机奥巴马把目光投向亚太市场。今天我们要了解是80年前爆发的至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然后出示经济危机概念,使学生对经济危机有个整体理解。自学释疑:

(设计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熟悉了解课文内容。(学生活动)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设计一些最基础的问题,学生自学结束后对以上问题进行点播。

1、相对稳定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为社么经济繁荣背后孕育着危机?

(教师点拨: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工人工资上涨慢,消费能力低——产品相对过剩——经济危机)

3、经济危机首先在哪个国家爆发?爆发于何时?

(教师点拨: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

4、这次经济危机有哪些主要特点?

5、经济危机对工人、资本家有何影响?

(教师点拨:(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2)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破坏。)问题探究: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自学,对本课知识有了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从问题的不同角度出发,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探究,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学生活动)通过进一步读书,分析图片,阅读文史资料,参与课堂小活动加深对知识理解。

(教师活动)从多角度出发设计问题,幻灯片及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阅读图表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以往的经济危机相比有何不同。

(设计思路)针对经济危机的特点,是学生通过比较加深对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解)

(学生活动)通过对课本图表的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活动)教师用表格总结: 特点一,范围广。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另外,这次危机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这也是过去任何一次危机所不及的。特点二,时间长。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危机后经历短期的萧条,便转入复苏,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特点三,破坏性大。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

3、读课本中《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屋区》、《汽车工人示威游行》、《工人砸碎工厂玻璃》、《工人排队领取救济物资》、《资本家倒掉牛奶》等图表资料,讨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并通过图片对比认识资本家的残忍。

(设计思路)在对经济危机的影响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看图片深入感知经济危机在不同领域的影响,认识资本家的残忍。(学生活动)看图片及课本相关知识,分组讨论。

(教师活动)教师可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度讨论,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归纳为: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

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国际局势更加紧张。

3、如何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及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设计思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课本上的要点比较零碎,学生难以把握,通过记者采访这一活动,使学生从宏观把握其影响。(学生活动)阅读课文相关知识及《国家工业复兴法》、《工资工时法》亲身感知新政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师活动)出示胡佛、罗斯福资料及新政中心内容工业复兴法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认识政府加强了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控制与调节,明确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方面: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政治方面: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资本主义发展史: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问题探究4 如何理解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设计思路)通过罗斯福自己认识新政的语言,加深对罗斯福新政实质的认识。

(学生活动)联系课文,阅读材料进行抢答。(教师活动)对学生所答进行总结。

问题探究5 罗斯福新政是否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呢?为什么?(设计思路)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学生活动)进行小组讨论

(五)课堂训练: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发生在()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2.经济危机发生后,资本家销毁产品的目的是()

A.刺激消费

B.扩大再生产

C.稳定价格

D.改换新产品

3.这次大危机的特点中,不包括()

A.工农业、商业、金融全面危机

B.破坏性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危机

C.危机首先从战败国发生

D.持续时间长,前后共5各年头

4.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对农业进行补贴

B.对工业的调整

C.兴建公共工程

D.整顿银行

5.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人民的生活得

到改善

C.恢复了美国的经济

D.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六)延伸迁移:

1、新政的成功实施说明了什么?给改革开放的中国带来了哪些经验?

(设计思路)学史是为了致用,罗斯福新政对我们今天有何指导意义。

(学生活动)进行讨论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这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中国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市场经济道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都是罗斯福新政给我们提供的有益经验。

课堂小结: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出路,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但德国和日本则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一场比这次危机程度更深、持续更久、破坏力更大的法西斯战争阴云降临世界上空。(对本课重点进行巩固,并为下一课

作好铺垫。)

板书设计:

一、“繁荣”及其崩溃--------经济大危机1、20年代的稳定、繁荣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危机爆发

(2.)危机的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3).危机的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2、罗斯福实施新政

(1)目的(2)中心措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经济大危机优质课教案】相关文章:

《经济大危机》08-23

新经济和经济危机论文05-04

经济危机经济学论文05-07

美国经济危机06-09

回应经济危机07-01

国际经济危机08-27

浅析经济危机05-24

经济危机特征07-09

经济危机经济学论文提纲09-21

新经济和经济危机论文提纲09-29

上一篇:中班语言守株待兔教案下一篇:无法看透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