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观点作文

2024-08-06

高考英语观点作文(精选7篇)

高考英语观点作文 第1篇

【示例一】

①Nowadays, a heated debate about ________(主题)is under way in China.②

A close inspection of this argument would reveal how flimsy(groundless)it is.③As a matter of fact, ________(进一步说明).【参考译文】

目前,在中国关于________(主题)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如何做是脆弱的。作为一个事实,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说明)。

【示例二】

①While the rhythm/pace/tempo of people’s living is speeding up, one of the topics many city residents are discussing is ________(主题).②As part of domestic modernization, ________ needs to be developed urgently in china, for ________(进一步说明).【参考译文】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_______________(主题)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内现代化的一部分,________需要在中国亟待发展,为________(进一步说明)。

高考英语观点作文 第2篇

I have recently done a survey about how a teenager can have a successful life.

Most students believe it s necessary to study hard. After all, study plays a key role in their life. They also agree they should respect their parents, who look after them every day. Besides, they re ready to serve the society and in their opinion its really meaningful. What s more, they think each teenager is supposed to make a good plan for future.

谈高考对能量观点的考查 第3篇

2010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对能量观点的考查,综合性强,灵活性高,推陈出新,对传统经典题型进行拓展和变形,对物理情景巧妙构造,突出了以能力立意,知识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 注重对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考查

主要考查对功、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的理解、辨别和应用,考查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判断、分析以及应用基本概念、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1 (山东理综卷第22题)如图1所示,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质量为m、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A)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增加

(B)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了

(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小于其动能的增加与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

解析:物块在下落过程中除重力做功外还受到轻绳的拉力做负功,故机械能减少,选项(A)错误.软绳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为,选项(B)正确.设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ΔEp1,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ΔEp2,物块的动能增加量为ΔEk1,软绳的动能增加量为ΔEk2,内能的产生量为Q,由能量守恒知ΔEp1+ΔEp2=ΔEk1+ΔEk2+Q,由于绳对物块做负功,ΔEp1>ΔEk1,所以ΔEp2<ΔEk2+Q,内能的产生量Q等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故选项(D)正确.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1=ΔEk1+ΔEk2+Q-ΔEp2,选项(C)错误.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对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2. 与其他力学规律综合考查

通过多过程组合对力学知识与能量观点进行综合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例2 (山东理综卷第20题)如图2所示,四分之一圆轨道OA与水平轨道AB相切,它们与另一水平轨道CD在同一竖直面内,圆轨道OA的半径R=0.45m,水平轨道AB长=3 m,OA与AB均光滑.一滑块从O点由静止释放,当滑块经过A点时,静止在CD上的小车在F=1.6 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启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当小车在CD上运动了s2=3.28 m时速度v=2.4 m/s,此时滑块恰好落入小车中.已知小车质量M=0.2 kg,与CD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g=10m/s2)求

(1)恒力F的作用时间t.

(2)AB与CD的高度差h.

解析:(1)设小车在轨道CD上做加速运动的距离为s,由动能定理得

设小车在轨道CD上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设小车在轨道CD上做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撤去力F后小车做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减速时间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设滑块的质量为m,运动到A点的速度为vA,由动能定理得

设滑块由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t1,由运动学公式得

设滑块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1,则

联立(2)(4)(5)(6)(7)(8)(9)(10)(11)式,代入数据得h=0.8 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运用及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对于此类问题,往往要根据受力和运动状态的特点把物体运动分为几个不同的过程,然后选择不同的规律来处理.

3. 能量的观点渗透到热学、电学等中进行综合考查

(1)在热学问题中的考查

例3 (广东理综卷第14题)如图3是密闭气缸,外力推动活塞P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J,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 J,缸内气体的()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 J

(B)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 J

(C)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 J

(D)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 J

解析:由ΔU=W+Q,W=800 J,Q=-200 J得ΔU=800 J-200 J=600 J,故选项(A)正确.

点评: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时要明确研究对象,要依照符号法则代入数据.

(2)在电场问题中考查

例4 (山东理综卷第20题)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4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c点场强大于b点场强

(B) 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C)若将一试探电荷+q由a点释放,它将沿电场线运动b点

(D)若在d点再固定一点电荷-Q,将一试探电荷+q由a移至b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

解析:对于选项(D),若在d点再固定一点电荷-Q,叠加后电势仍然是a高于b,将一试探电荷+q由a移至b的过程中,因电势降低,所以电势能减小,(D)正确.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D).

点评:本题的(D)选项考查了电场力做的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3)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考查

例5 (天津理综卷第11题)如图5所示,质量m1=0.1 kg,电阻R1=0.3Ω,长度l=0.4 m的导体棒ab横放在U形金属框架上.框架质量m2=0.2 kg,放在绝缘水平面上,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相距0.4 m的MM'、NN'相互平行,电阻不计且足够长.电阻R2=0.1Ω的MN垂直于MM'.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5 T.垂直于ab施加F=2 N的水平恒力,ab从静止开始无摩擦地运动,始终与MM'、NN'保持良好接触.当ab运动到某处时,框架开始运动.设框架与水平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

(1)求框架开始运动时ab速度v的大小;

(2)从ab开始运动到框架开始运动的过程中,MN上产生的热量Q=0.1 J,求该过程ab位移x的大小.

解析:(1)ab对框架的压力F1=m1g,框架受水平面的支持力FN=m2g+F1.

依题意,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框架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2=μFN,

ab中的感应电动势E=Blv,

MN中的电流.

MN受到的安培力F安=IlB.

框架开始运动时F安=F2,

由上述各式代入数据解得v=6 m/s.

(2)闭合电路中产生的总热量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x=11m.

点评:本题考查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应用.

4. 置于实际的物理情景中考查

在2010年高考理综卷中,注意了将能量的观点置于实际的物理情景中进行考查.

例6 (北京理综卷第22题)如图6,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O点水平飞出,经3.0 s落到斜坡上的A点.已知0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运动员的质量m=50 kg.不计空气阻力.(取sin37°=0.60,cos37°=0.80;g取10 m/s2)求:

(1)A点与O点的距离L;

(2)运动员离开0点时的速度大小;

(3)运动员落到A点时的动能.

解析:(1)运动员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有.

A点与O点的距离

(2)设运动员离开O点时的速度为v0,运动员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Lcos37°=v0t,解得.

(3)运动员离开0点落到A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取A点为重力势能零点,运动员落到A点时的动能为

点评:本题将能量的观点置于实际的物理情景中进行考查.考查学生构建模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望2011年的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对能量观点的考查,将会继续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考查,与其他力学规律综合考查,渗透到热学、电学等中进行考查,还会出现置于实际的物理情景中进行考查的问题.能量观点的具体应用,是考查的重点.

二、应对策略

1. 明确一个基本观点.做功的效应是使物体的能量状态发生变化,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构建完整的能量观点体系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这些转化是通过不同性质的力的功来实现和量度的.也就是说,性质不同的力的功对应于不同形式的能量的转化:

(1)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即W合=ΔEK(动能定理).

(2)在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3)重力(或弹簧弹力)的功等于物体系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ΔEP.

(4)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等于电荷电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电=-ΔE电.

(5)除系统内力重力、弹力以外,其他蝎力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W外=ΔE机=E木-E初.这个关系叫功能原理.

(6)滑动摩擦力与发生摩擦的两物体间的相对位移之积,这一功的大小等于系统产生的内能(热量),即fs相对=ΔE内=Q.

(7)安培力做功对应着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即W安=ΔE电.

(8)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对于所有参与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其每一个物体的能量的数值及形式都可能发生变化,但系统内所有物体的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3. 要善于分析物理情景,正确、合理地分析复杂的物理过程.养成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的良好习惯,分析每个子过程的特点及其遵循的规律,构建过程模型,按照物理事件发生的子过程进行程序化分析与解决问题.

高考英语观点作文 第4篇

观点一:社会化英语高考,权威性何在?

我以为,将英语纳入社会化考试,并无不可,因为从本质上说,高考所有科目都应该是社会化考试才是正道。而据我个人的预测,未来高考的所有科目走向社会化将是必然趋势,何时能够完全实施,其实只是时间问题。然而,在中国现行的语境下,在高考大格局并无质的改变的情形下,单单将英语这一科目考试社会化,却有值得让人忧虑的地方。

单单就英语科目本身的变化而言,英语高考社会化所引发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化了的英语高考,权威性何在?中国的高考是由政府主导的国家考试,因为各个科目都是由教育部门聘请相关科目的专家,闭关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现场出题,然后由自上而下的教育机构来安排学生考试。这种考试的权威性自不待言。但问题是,既然英语的分数并不是在未来作为一个参考,而同样还要作为高考的必考入门科目,那么,在其他考试都属于“国家考试”的情形下,单单把英语作为社会化考试,人们自然要问:这种考试的权威性谁来保障?

我们知道,社会化考试的形式,一般是以从庞大的试题库中人工选择或者电脑自选出一套乃至多套试题的形式出现。就现实而言,社会化考试的难点在于:谁来主导并主持这样对考生如此重要的考试?如何把这个社会化考试做到标准化,使之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如何与中国现行的基础阶段英语教育和未来大学英语教育相衔接?如何考虑并周到策划,使考试本身做到安全完善,而不至于出现不公平乃至作弊等影响教育公平的事情。

第二,英语高考社会化后会引发学校英语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出现的波动,怎样平复?这方面可能带来的问题至少有四个方面:一是学生会轻视乃至忽视英语的学习;二是英语教师会担心未来失业,这一现象不仅在中小学中有,在大学同样存在;三是那些认为英语科目可以放一放的家长,在未来,在看到其他家长如此重视之后,一定会不知所措;四是虽说今后英语会一年多考,这“看上去很美”,但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负担。

第三,未来极有可能引发教育公平的问题乃至在未来引发社会公平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可能还看不出来,但将来一定会出现,需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如何在未来避免出现这样的后果,应该是政府决策者以及教育家应该提前思考的问题,并及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作者郭英剑,系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

观点二:社会化,不会降低外语教育的地位

《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中已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对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次考试,我的理解是:学生如果在高二即通过英语考试达到某个等级,这个等级达到某类高校或专业的录取要求,该生即可以用省下来的时间去学其他科目。“一年多次”为什么比“一次考试”要好?有教师打了个简单的比方:三年辛苦,而高考那三天感冒发热,一门失手,前功尽弃。如果学生一段时间内忙于某项感兴趣的学科,他可以不参加这一季的外语考试,而选择状态最好时参加考试,也可通过多次考试积累经验,最后获取自己需要的等级。

近几年,从小学三年级起学英语,将近千万学生用了十年时间学英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通过高考,到了大学,仍然有“英语四六级考试”在等着他们。能掌握一门外语,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这是教育愿景,但如何提高外语教育水平,让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腾出较多时间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可能更为重要。

“英语考试改为社会化考试”,不会降低外语教育的地位。学生根据个人学习兴趣有选择自由,“热爱”永远是学习的动力,只要社会有公平的用人制度,市场有不违规律的用人文化,任何有专长者,包括有外语专长者,都能“得其所哉”。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考试方案有过多次改革,总趋势是朝着公平公正、科学的方向发展,但改革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在无孔不入的应试教育状态下,一些荒谬恶劣的现象层见错出,而制度性的应对措施往往滞后,这与决策层面过于乐观的判断有关。当下不能不考虑的是:“外语考试改为社会考试”,如何制定相对稳定的制度以保持考试的公平公正,如何保持“一年多次考试”命题难度系数的平稳,如何克服等级划分过程中的失衡等。

高考改革方案讨论、集思广益的同时,也必须看到这是筑舍道旁,想要经得起众议蜂起,要有制度保证,也要有改造旧观念和旧习气的勇气和决心。教育关乎人的一生,不可不慎重,改革措施,都要考虑学生的发展,不能剥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和老师们交换看法时,不约而同地有些担忧:“教育官”能不能不再把考试升学率当作个人政绩?社会与政府能不能采取措施,对“教育商”的经营做出一定制约,防止他们轻易地摧毁新一轮的考试改革?还有,家长能不能理性地看待考试改革,不要过早地做出反应?(作者吴非,系知名杂文家、南京师大附中教师)

高考英语观点作文 第5篇

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of Ezhou, it s our duty to help build a green city. So how can we help protect our city s environment and make it a greener place to livein?Here are some small things we all can do and should do.

First of all, we can ride bicycles or walk to school as much as possible to reduce air pollution and avoid traffic jams. Secondly, wherever we go, we should throw rubbish into dustbins to keep our city clean and tidy, and we shouldn t spit everywhere.Last but not least, we should plant as many trees as possible to protect our city 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make our city more beautiful.

高考英语观点作文 第6篇

Our class hav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we can use mobile phones.

Some students think it is good to use mobile phones because they can take photos with them in our daily life. They can also listen to music to relax themselves in free time. Besides, using mobile phones makes it easy to keep in touch with their parents and friends.

But some others don t think so. They think students shouldn t use mobile phones. Using mobile phones too much is bad for their eyes and it s a waste of time to chat with friends. Sometimes some students use mobile phones to play games. It will have a bad effect on study.

高考作文观点相反 第7篇

高考作文训练之

观点相反的组合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作文例题

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到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组合型材料作文。无论是尼采还是杜甫,都是以山为喻来谈处世之道。这是两则材料在话题上的共同点。但在观点上两者则是截然不同的,尼采主张从半高处看世界,杜甫主张站在山顶看世界。到底该站在哪里看世界呢?

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立意角度一:站在半山腰看,世界最美好 俯视走过的路,我们会为我们的勇气和智慧惊叹,我们会为我们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仰视山顶,我们会为山顶壮丽的景观而着迷,从而信心满怀继续攀登。

立意角度二:站在山顶看,世界最美好

经过奋力登攀,终于到达了山顶,放眼望去,一切都尽收眼底。作为过来人的我们,心胸开阔,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步入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个时候看到的一切,又怎么会不美好?

立意角度三:站在哪里看世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无论站在哪里,都能发现世界的美好。

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发现世界的美好,不管选择什么立足点来观察欣赏,都是值得肯定的。

2.【2012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审题立意:

将两段文字结合起来解读,主要谈论“时代与生活”的话题。汤因比、涵娜、伊雷娜三人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认为,时代影响着人的生活,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而居里夫人却与三人的看法相反,“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可以在符合材料表层意的引申义中自选角度,„„“引申义”立意角度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由汤因比、涵娜、伊雷娜的选择,引申出“时代与生活”的话题,由此话题引出相关观点。如:选择生活在唐代、活在当下、论改革开放时代与80后人的生活观、哪个时代的人生活最幸福,等等。

2、由居里夫人的话,引申出“人与生活”的话题,由此话题引出相关观点。如:我的生活我做主、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靠我们创建、21世纪,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生活态度,等等。

以上两道材料作文题从其本质看同属观点相反的组合型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题的共同特征是:

1、题目中材料涉及的话题是相同的。如第一道作文题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站在哪里看世界”,广东高考作文则是的“时代与生活”。

2、在此共同话题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如第一道作文题“从半高处去看世界”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广东高考作文“时代影响着人的生活”与“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3、这类作文的立意可以取两个不同观点的任意一个作为切入角度。

要注意两点:

1、有人问,取两个观点中的一个来写,是否意味着审题可以不必理会另一则材料? 答曰:不可以,要两则材料结合起来才能看出共同的话题范围,而文章内容是要在这一话题范围之内的。如有学生提炼出这样的观点: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显然偏题了,是只注意一则材料的结果。

2、要注意这种观点相反的组合型作文题与并列式话题作文如“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区别。“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一话题中包含了两种不同观点,写作时是两方面都要涉及到的;而观点相反的组合型作文题只要持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论证即可,对另一观点则不必一定要提及。

二、作文审题:

非洲谚语强调“但”后面的内容,即: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它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合作、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协作努力。席慕容的话强调个体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依靠别人,但有些路必须自己单独去走、体验,即使路上有坎坷、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必走之路,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成长之路。

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可以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

三、他山之石

孤独的人是高贵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学生发邮件给我,他说他喜欢课余翻阅《红楼梦》《麦田里的守望者》等名著,不晓得明星八卦,也不关心成绩排名,和同学们往往话不投机,觉得自己很孤独。我回信告诉他,有一首歌叫“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它错了,应该是“孤独的人是高贵的”。

一些人总把“孤单”与“孤独”混为一谈。孤单,基本上指形体而言: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单,会产生精神上的寂寞、思念,往下走,便是无聊;往上而去,才是孤独。但很多人其实上不了那个层次。孤独,基本上是精神层面的。因为有些人,即使他置身于人群中,他也是孤独的。比如鲁迅,在一个满是沉睡者的铁屋子里,仍要孤独地呐喊几声。

孤独,意味着与众不同。当一个社会,“举世皆浊”“众人皆醉”时,你仍然保留清白保持清醒,你可能被世俗边缘化了,但你却拥有了一颗高贵的灵魂。有些人,在人生之路上,注定要孤独前行,独自承担一切。北宋仁宗时,有个宰相叫吕夷简,位高权重,滥用私人,朝廷腐败不堪。百官都巴结阿谀他,偏偏有个人向皇上连上奏折,检举吕夷简。那个人便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检举的下场自然不妙,他被贬官,还差点丢了性命。但是范仲淹仍然无怨无悔,他说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一千多年后,他的同乡林昭实现了这个诺言。林昭,北大才女,在大饥荒时,她调查民情,写信给中央领导反映民间疾苦。结果,她被视作“反革命分子”,被捕入狱。在狱中,她仍用血书为自己辩白。最终,她于1968年被枪决,年仅36岁。

无论范仲淹,还是林昭,他们当时面临的困境,是芸芸众生们也面对的,但为何只有他们站了出来,并且说了出来?因为他们胸中有一种叫良知的东西,不断撞击他们的心坎,使得真理如杜鹃啼血般唤出。当年,范仲淹的朋友劝他不要做“一只专门叫唤的乌鸦”,只管自己吃喝便好;林昭的亲友也劝她不要做“碰石头的鸡蛋”: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是孤独的。然而,时过境迁,大浪淘沙之后,他们的精神终于闪出了高贵的光芒。

夜深人静的时候,有人在庸庸碌碌,有人在纸醉金迷,而我,更愿意泡一杯茶,思考一下“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写点文字。那封回信的最后,我写道:“做一个精神明亮的孤独者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行路人生

我在天光初透的草舍醒来,只有我一个人。我踌躇着,不知是在这里等待抑或独自上路。我面对着苍茫荒野,大声道:“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那么你告诉我,该孤独上路还是结伴而行?”荒原里一片岑寂。猎猎风声似要撕魂裂魄。

“你的心意我无从知晓。但我势必选择孤独上路。”你的声音冉起,震得我惊喜交加。我溯着你的声音之源,忆起你笔下祥林嫂的凄惨与抗争。

你说,凡是一人有了新主张,得了赞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若呐喊于生人前,而生人不语,既非赞同,也无反对,这是怎样的悲哀啊。你于是以之为寂寞。我了解你的抗争。在那样一个黑暗年代,你以笔为戟,独自上路,竟生生地把黑暗撕出一片光明来。国人在光亮中惊醒。你走得比世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都快了些,你路上的寂寞亦如夜夜搓揉灵魂的猛兽。你的孤独只被你在拈笔一笑中了然。你用笔,用鲜血,勇担当一切的勇气,为世人引路。你身后的一群人,也因此走得更快,更快。我对着荒野,微笑着说:“先生,你是勇者。”

“当众人齐集河畔高声歌唱生活,我必定返回空无一人的山峦。”我坐在地上,听着海子微微的吟诵。

你说,我不愿与他人在熙攘中前行,我宁愿独自踏上心灵之路。无关快慢,无关远近,只愿收割路的幽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了解你这种“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心境。你在一曲排箫中走上自己的路途。一如那篱落菊花、梅妻鹤子。你以身奏的梵音,是诱人入梦的,只有执着于心灵之路的人才梦得进去。清茶布衣,麝香酴醾,乐得出世客的逍遥。

荒野里回声渐起,从“独居其涧,硕人之薖。吾寐宿歌,永矢弗谖”,【应是“考盘在涧,硕人之宽。独寤寐言,永矢弗谖。”

(《诗?卫风?考盘》)意思为:敲盘取乐山溪旁,贤人宽宏而大量。独睡醒来自言语,此中乐趣永不忘】到“世间权钱烧似火(应是:从听世人权似火),不能烧得卧云心”;从“众人之途,当为远行”到“我与世界一同上路”。我在一片响声中释然。

行路人生,总须有些甘愿领受寂寞独自开路的个人,他们走得快,经受的磨难也更多,但他们不仅觅得本心,也为后来的结伴行人开辟出小道。一群人相互扶持,势必走得更慢更远。正是这样一群人,垒起了人类文明的金字塔。

我拾起背包,决定孤独上路。

点 评: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文章脉络清晰,开头写了自己的踌躇:“不知是在这里等待抑或独自上路”。中间用第二人称写了鲁迅和海子的启示,结尾再写“我拾起背包,决定孤独上路。”文章紧紧扣住题目“一个人走”与“一群人走”的关系来写。文章既展现了作者广阔的阅读面,作者对鲁迅、对海子都有深入的了解,对他们的作品、对《诗经》等经典也有独到的体会;文章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比如“在那样一个黑暗年代,你以笔为戟,独自上路,竟生生地把黑暗撕出一片光明来。”“你走得比世人都快了些,你路上的寂寞亦如夜夜搓揉灵魂的猛兽。”等语句就非常形象生动,非常有感染力。(评分:58分)

孤独者,自远方

孤独,是人生而具有的本性。孤独是一条黑暗的铁轨,你永远不知道前面会有什么,毁灭抑或光明。有人说:“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时代的先驱与社会的推进者是走得快的人。他们都是孤独者。

为何?因为没有世俗繁琐的牵绊,没有与同伴内讧的机会,他们孤独向前,仅凭孤勇。

梵·高孤独,身为一个艺术家,他的孤独感尤其明显,人们无法理解他的作品。贫困、饥饿将他压迫得发疯,用手术刀为自己刻下最后一笔。但是一亿七千万的《向日葵》却证明他的水平比同期作者前进几许,他不是疯子。他只是一个孤独行前于其他画家的人。

孤独者往往不能得到当时世人的理解,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高于现世,不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被固定的先入为主的民众所理解与支持。孤独的先行者便会从内心感到一种难以驱散的阴霾,只能埋首于他们孤独的事业之中。爱因斯坦性格孤僻,小

时曾被老师责骂不可理喻,却提出了相对论这个伟大的观点;司马迁蒙受奇耻大辱,在众人不齿之下,含泪挥就一部坎坷壮阔的史诗;哥白尼坚持真理的火炬不会熄灭,提出的日心说不被世人理解,便用生命去推动真理的前行。

所以,疯子是孤独的,天才也是孤独的。

真正孤独者是坚贞于自己的内心,抵得住诱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居里夫人将奖牌当成给孩子的玩具,钱钟书谢绝记者采访,他们需要的是专心“坐冷凳”的孤独与安静。哪怕“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发明数不胜数,但他在晚年浮躁,喜爱名利,也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孤独者。

孤独者在引领技术走向,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民众的“同化”。人的性格中隐约有群体意识,会理所当然地少数服从多数,孤独者要不有舌战群儒的本领,就要有充耳不闻的本事。很多人本是一个人走,被呼喊几声,便成了芸芸众生的一员。所以孤独者“高处不胜寒”,少而珍贵,受到世人的敬仰或是不解。

如果你想走得快,请一个人走吧。成就大业的人总得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独,苦心孤诣,不迷失于众。孤独者,自远方。

点 评:

文章很好地诠释了“孤独”和“远方”以及他们的关系,通过时代先驱梵·高、爱因斯坦、司马迁、哥白尼等不被人理解的孤独以及他们取得的成就,得出了“疯子是孤独的,天才也是孤独的”的观点。又用居里夫人、钱钟书的事例说明孤独者“抵得住诱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并且用爱迪生来说明什么是正真的孤独者,全文观点新颖深刻,富有辩证性,材料丰富典型,有说服力,语言表达流畅。评分:(53分)

上 路

风继续肆虐,梨花飘落一地。一柄折扇,镌上寥寥数语,提上一把缭竹青灯,披起长袍,就这样,上路了。

世上纷扰,诸事冗余,我孤身地出发,只影地前进。我认为无牵无念,方能如那风一般疾速地前行。我以为我是骄傲不可一世的。

如果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

陈鸥说,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程。我们各有各的路途,我唯有孑然一个,握紧心中一支未灭的烛火。我的生活很清净,一个人在晨风里起床,踩着一地的静谧,上课时安静地疾书,课间捧上一株青绿,于阳光下享受温暖的刺骨。我一个人奋斗,无所顾虑,跌倒了,自己爬起来,拍拍尘土继续上路。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冷静地人之自己的脑与心,淡然地在路途的跌宕里学会自己光合作用,唱歌给自己听,脚步飞快只因无所羁绊。我不过是想要走得快一些,再快一些,离我期待的远方近一些,更近一些。所以我选择孤单上路。

而我终究发觉这是不必的。孤独的心太烈,快然却如长眠般清苦,而且始终其实是逆着风前行。因而我割裂了黑白的世界。

相比走得快,我更渴求能走得远。

路上是需要搀扶的。因而我终于愿意与你们并肩战斗。我接受着你们用你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的生命刻写在我生命力的华彩。当我跌倒了,你们为我停下自己的脚步,伸出手来,只为了搀扶我一把;当我又重新站起来了,你们用厚实的手掌推我一把,让我继续前行;我心里的烛火灭了,你们替我拭去烛泪,又添上更亮的火光;我的孤独寂寥,我们一起干干杯,都给吃掉了;我开始觉得,你们带来的温暖像为我双肋插上羽翼,我从而得以飞得更高远。那么,亲爱的,你们教会了我成长也教会了我爱,你们与我一并上路,然我看见了从未瞧过的世界。

你们是我新的烛火。我的路因而更闪耀。

携手的并进,就能相互勉励着走得更远。

“从前啊,我以为我是神,我挥舞我手中的巨刃,斩下无数的光荣。我以为我能越走越快,我以为孤独是往前走最大的力量。风继续肆虐,而梨花落满地,却仿佛两个契机都不需要,仿佛那就是本能,我摒弃了孤寂,和我爱的人们一起继续上路。我看见我的折扇就此添缀了不同的色彩,我的长袍飘扬得更为优雅。所以我还能走得更踏实更绵远更光鲜,”我说,对着镜子里蓬头垢面的时间,“羁绊反而让我、让当下的我走得更远。”

又或者,其实孤寂无罪,欢腾无罪,不同的只是我视野的尽头是否一直鞭长莫及。而我,当下,我宁可在我江郎才尽之前,在我与你们变得白头如新之前,为了能走得更快更远,而执子之手,悭然上路。

点 评:

上一篇:大学生感恩活动实践总结怎么写下一篇:养老地产推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