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五个环节提高调研质量

2024-06-19

把握五个环节提高调研质量(精选10篇)

把握五个环节提高调研质量 第1篇

把握“五个环节”提高调研质量

茶陵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调研质量的好差直接影响到决策水平、办事效能、机关作风和队伍形象。作为办公室文秘工作人员,调研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提高人大调研工作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通过这几年的调研工作实践,我对做好人大调研工作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选题要准。调研工作要着眼发展大局,立足县域实情,捕捉社会亮点,抓住民生热点,准确反映党委意图、人大作为和群众需求,真正体现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权为民用。因此,调研选题应突出一个“准”字。一是选题方向要准。要紧跟党委核心、紧扣发展中心、紧贴基层民心,围绕县委提出的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准确把握选题方向,科学圈定选题视野。今年我们把调研的方向定在民生问题上,通过调查研究,为县委决策提供依据,督促政府为民办实事。二是选题过程要实。选题过程中要把准充分酝酿、广泛征求、集体研究、会议审定等环节,通过走访座谈、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等形式,做到选题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务求本调研工作紧跟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体现现实工作需求,促进社会发展。三是选题内容要精。选题内容的提炼和确定决定了选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大调研工作效果的好坏,也从深层次反映出人大工作者解读社会发展能力的水平。所以,我们要精心组织,有的放矢,确保选题内容符合方向、切合实际、体现民意、促推发展。同时,还应大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储备更多知识含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的问题,增强选题的敏锐性。本,我们通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现象严重、农田水利设施亟待维护、居民消费品物价过高等调研课题,得到了县委的高度重视。

二、准备要细。调研课题选定后,要弹好“前奏曲”,认真筹划,细心准备,确保调研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一要制定调研方案。调研组要认真研究,详细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明确调研方法、调研措施以及工作责任和纪律,维护调研工作的严肃性和实效性。二要准备工作到位。根据调研方案要求,认真做好调研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到提前下发通知,提前印制调研问卷表、民意测评表、意见征集表等资料,备好照相机、确定车辆。三要形成调研提纲。围绕调研课题,做好“功课预习”,有必要组织调研人员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学习和熟悉与调研专题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专业知识。要形成调研提纲,明确调研目的和要求,提前定好每个点以及每个点上的每个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三、调查要深。调研工作是人大一项实质性很强的工作,要紧凑、深入,务求高效,既要避免“谈到哪,调到哪”、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等情况的出现,也要杜绝“走到哪,就是哪”的随意现象发生。调查不深入,就是隔靴搔痒,不能深入事物表面现象看到本质,也就把握不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涉及到具体工作监督上,也就不可能提出实质性的建议和意见。一是要选准调查对象。调查研究工作中应将相关行业的人大代表、一线干群、服务对象作为基本调查对象,多深入基层、企业,多到老百姓田间地头和家中去倾听群众的心声,尽量避免单纯听部门工作汇报、指定现场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等调查陋习,力求调查到实情,研究出成果。二是要拓宽调查渠道。在调查中,听取汇报、现场考察、跟踪调查、蹲点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要随时随势科学选用。不仅要耐心听取群众反映的情况,还要请群众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不仅要到业绩突出的地方,还要到成绩较差的地方;不仅要看面上的,还要关注点上的。调研过程中要选择“好、中、差”三个层面进行针对性调研,在面上进行科学综合评价,在点上深入查找问题。采取听汇报、个别座谈、实地了解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结合进行,通过全面细致的多层次、立体式的调查研究,从实践中获取最原始、最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为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奠定基础。

四、研究要透。调查工作结束后,调查组要及时召开“碰头会”,对收集到的调查情况和调查资料进行汇总、研究。研究时,要坚持唯物辩证观和“两点论”,实事求是摆成绩,全面客观查问题,深刻透彻究原因,切合实际寻对策;要多方面、深层次进行研讨,不断总结、归纳、提炼。研究中,不能满足于走访调查、汇报、座谈中所获悉的情况,要认真查阅相关政策法规和其他相关资料,进一步核实、深化和提炼,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剖析问题追根源;如若发现新情况、存有新疑点,切忌敷衍了事、搪塞应付,应作补充调查、追踪了解,直至情况清晰明了。研究后,要根据研究成果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提纲。

五、报告要实。调研报告是调研工作的结晶,要力求体现一个“实”字。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能够较为科学反映出当前工作现状,客观体现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入分析指出问题的成因,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调研报告从形式上来说是对调研工作的一份书面总结;从实质性来看,调研报告是调研工作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质的飞跃。因此撰写一份调研报告,需要调研工作者付出辛勤努力,在全面掌握调研情况资料同时,深入分析、归纳、总结,而不能只是资料的堆积、文字的累加。调研报告要语言精炼、观点突出、事实充分,既客观分析情况又科学提出建议;应当抓住具体情况、典型问题,分析深刻,研究通透,多做建设性思考,少作空泛议论;要多

稿修改、反复推敲,做到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使调研报告有的放矢、指向明确。

此外,调研报告形成后,要及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策依据。一方面要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决议和决定,督促“一府两院”办理,并密切跟踪落实情况,努力使督办事项在办理过程中不走过场、不变形。另一方面,在督办落实工作之后,要及时总结每次调研、审议、督办的经验,分析每次调研工作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站在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一些科学分析问题、研究工作的好思路和好办法,形成价值含量较高的建议和意见,以提交给党委参阅,使调研成果在更高层面发挥作用。

把握五个环节提高调研质量 第2篇

K J.CO

M 4

把握关键环节 实现“五个转变” 切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中共**县委办公室

信息工作是党委办公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委获取信息的众多渠道中,党委办公系统是主渠道,信息工作做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办公系统为党委服务的层次、水平和质量。从我们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看,只有牢牢把握信息工作的关键环节,努力实现“五个转变”,才能更好地为领导群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才能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一要在信息报送方式上,实现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党委系统的信息报送是以基层上报为主要方式,呈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型报送结构,通过基层大量信息源源不断地上报,为党委办公部门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党委办公部门经过提炼加工、去伪存真后,形成条理清晰、真实可靠的信息成果,供领导决策及反馈决策使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出现信息报送“逆流”现象,即基层单位被动地按照党委办公部门的布置报送信息,出现了“上级要信息,而不是基层主动报送信息”等违背信息工作开展规律的现象。各基层单位往往是布置什么就报送什么,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03(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年,我们县委办公室共收到基层报送信息516条,全年平均每个应报送信息单位不足7条,距离各单位最低报送标准(12条/年)还有很大差距,其中,县委办公室直接布置的信息就达201条,接近各单位报送信息总量的1/2,尽管我们发了两次通报,但各部门被动报送信息的局面始终改观不大。究其原因,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基层单位主要领导对信息工作重视不够,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工作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信息在决策系统中的基础性地位,认为领导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报与不报没什么区别,忽视了整个领导群体对信息的需求。对此,我们认为,要想真正发挥信息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彻底扭转被动的信息工作局面。在报送方式上,要实现由被动报送向主动报送的转变。2004年,我们积极建议领导,通过采取把信息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增强硬性约束力;完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增加信息工作投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设备等强力措施,各部门报送信息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信息报送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信息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

二要在信息报送时效上,实现由滞后向超前的转变。时效性是信息的生命所在。在有效期内信息是无价之宝,在有效期外信息就毫无价值可言。面对上报的信息,信息工作人员要逐条分析信息的“含金量”,及时快捷地做好上报工作。同时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忠于事情真相,坚决杜绝“报喜不报忧”的不良倾向。目前,不少基层单位报送信息时拖拖拉拉,不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不能在信息发挥作用的时限内迅速上报,缺乏超前意识,使本来很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上报信息时要努力做到“三快”,实现由滞后到超前的转变。一是收集要快。对一些可预见的重要工作,信息工作要提前介入,随时收集,提前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提炼要快。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立意、提炼、加工都要抢前抓早,做到重要信息随到随编,一般信息及早编发。三是上报要快。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尽快将文字材料转化为信息成果,及时转化运用信息,决不使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超过时限。如今(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年我县发生了震惊全省的“2005.6.3”抢劫杀人案件,从发案到破案的全过程信息工作人员及时跟踪问效,随时向县委领导反馈案件进展情况,及时为县领导调整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对维护发案期间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又如在2004年我县发生的公交车与三轮车冲突事件中,信息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同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掌握了三轮车司机的上访苗头,在最短的时间里整理了事情经过、上访苗头以及处理的法律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为最后事态的平息做了大量扎实而又富有成效的工作。

三要在信息报送内容上,实现由肤浅向深刻的转变。信息工作不是全局但影响全局,不处中心但影响中心,不作决策但影响决策,是各级党委见微知著的得力助手,是各级党委科学决策和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各级党委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贯穿于决策工作的全过程,也贯穿于办公部门为党委服务的全过程。因此,开展信息工作,必须发挥信息在领导决策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把不断丰富信息内容、挖掘信息本身所蕴涵的深刻启示作为关键,要对大量零碎、孤立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综合,集零为整,变缺为全,化浅为深,从整体上开发其深层价值。一条信息价值大小,关键看它是否有利于领导决策,是否有利于决策的反馈。能作为领导决策或者评价决策的信息,并不是肤浅的信息,而是经过深层次挖掘的、能开阔领导视野、启发领导思路的高质量信息。防止信息肤浅化的有效办法是把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作为信息工作的重点。这类信息的内容往往具有全局性、典型性和倾向性,能集中反映党委工作的内在规律。如我县北岗乡探索出“干群连心卡”的工作做法,在我们县委办公室信息工作人员及北岗乡党委的加工提炼下去粗存精,使这一做法在全县进行了推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省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分别对我县“干群连心卡”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使我县党建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又如我县连生乡为大力发展畜牧业,提出了“1+2”和“1+5”工作模式,我们县委办公室信息工作人员坚持“三快”工作方法经过深刻挖掘,在第一时间内将他们的做法编发在《信息专报》上供领导参阅,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认可,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县推广。同时,我们又及时对上推荐,这一典型经验又被《黑龙江经济报》采用刊发。

四要在队伍建设上,实现由非专业化向专业化转变。做好党委信息工作,获取领导决策所需要的足够信息,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因此,必须有专门的人才,必须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党委信息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工作人员的素质,取决于队伍建设水平。目前,在党委系统中,市级以上办公部门都设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由专职人员负责信息处理工作,但大部分县级办公部门的信息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安全、保密等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同时,还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的实际困难,尤其在与其它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信息工作给其它工作让路,信息积压、信息刊物推迟刊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无法满足领导对信息的需求。而各基层单位的信息员队伍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着文字表达能力弱、微机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在我县82名基层信息员中,有16名文字表达能力较差,有34名不懂微机操作,绝大多数不知道如何开展信息工作,尽管下发文件中明确规定了报送范围,但上报信息中经常出现文不对题现象。因此,建立专业型信息工作人员队伍是当务之急。各级党委应当进一步强化大局观念、人才观念,通过采取引进和培养并举的方式,加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通过采取专业培训、岗位练兵等有效措施,不断强化职能,实现信息工作人员由非专业化向专业化的切实转变。

五要在直报网络建设上,实现由不完善向完善转变。党委信息系统是以网络为平台,以各级直报点为基本单位的封闭运行系统。信息工作开展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网络平台的硬件建设水平,更取决于各级直报网络是否真正发挥作用。各级党委反复强调要延伸信息工作触角、拓宽信息采集领域,就是要把“触角”延伸到人民群众,要把“领域”拓展到基层。基层是信息来源的主阵地,人民群众是各种信息的不竭源泉。来自于基层、来自于人民群众的信息更贴近于实际,更能客观地反映领导群体的决策水平,而这一切必须由庞大、缜密的直报点群体组成的直报网络提供强力支撑。如果我们做到了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直报点在发挥作用,逐步形成覆盖面广、布局合理、上下贯通、反映灵敏、高速运转的网络,就会有大量真实、可靠、有价值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党委办公部门,参谋助手作用就会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几年来,我们县委办公室高度重视直报网络建设工作,始终把拓展信息来源作为发展目标,经历了党委(总支)直报点--党支部直报点--党员个体直报点的发展历程,初步形成了涵盖全县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直报网络。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在各村屯设立信息直报点,努力扩大信息报送的外延,逐步形成覆盖全县城镇、乡村的直报网络,进一步扩大信息来源,最大限度地增加信息承载量,为领导群体快速及时地提供内容翔实、真实可靠的信息,为领导群体决策、评价决策以及了解各项工作进展提供基础性材料。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把握“三个”环节提高办报质量 第3篇

采, 要采到点上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新闻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 两者相互制约, 相辅相成, 这其中采访是第一位的, 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起点, 也是新闻工作的基础活动,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的成败取决于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为此, 培养一支过硬的采访队伍, 对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进而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 正确认识采访活动。克服“重写作, 轻采访”的倾向, 在采访上花大力气, 做过细的采访准备, 敢于较真, 杜绝转一转、问一问的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式采访现象的发生。要坚持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力求实事求是, 客观准确, 避免以偏概全。

第二, 采访要有目的性。要有目的地采, 有重点地采, 有选择地采, 引导记者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发现为人们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和传播意义的新鲜素材, 深入挖掘新闻点。采访前要拟定采访提纲, 精心设计提问环节, 充分考虑采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通过查阅书籍、档案, 借助互联网等媒体, 最大程度地占有被采访者信息, 为采访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 善于捕捉信息。要不断地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和捕捉信息的能力, 并善于总结、提炼。在采访过程中, 要善于用发散思维去思考, 调动思维灵感, 透过表面挖掘事物深层次的内涵, 在新闻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第四, 重视梳理新闻素材。善于以小见大, 把握住新闻点, 必要时要进行补充采访, 完善、丰富采访内容, 进而把采写的新闻素材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努力使采访的素材鲜活, 真实。

编, 要编出彩来

报纸编辑工作是一项由众多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 对新闻稿件的编排, 不应是简单的拼接、堆砌, 而应是根据编辑方针和办报意图对新闻素材的再挖掘和再锤炼的过程, 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劳动。

第一, 创新编辑理念。要积极创新版面, 达到版面清秀, 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目的, 包括栏目、选题、组版都要有所创新。在学习借鉴外报先进办报理念的同时, 要总结自身办报经验, 大胆探索, 突出特点, 形成品牌, 不断推陈出新。就《大兴安岭日报》而言, 要精编一版, 办活二、三版, 强化四版, 办出一张具有大兴安岭地域风格、特色的报纸。

第二, 精心设计。报纸版面编排力求鲜活、协调、美观、大方, 富有现代气息;新闻标题要简捷明了, 大小标题要进行科学设计, 增加留白空间, 大标题要左右留白, 增强其视觉冲击力;图片要搭配合理, 新闻性较强的图片要加标题, 加框线, 重要的图片可放大。每个版面每天都要有图片, 运用好线条及颜色深浅。

第三, 增强读者意识。把提高报纸的可读性作为一项重要标准, 精心选题, 调动一切有效手段灵活编辑, 达到方便阅读, 一目了然、赏心悦目的目的。

第四, 树立精品意识。严格坚持“三审”制, 不拘一格地选好头条, 每块版面包括图片, 都要层层把关, 要用新闻的语言写新闻, 每篇稿件都要字斟句酌, 短小精干。尽量避免人情稿、滥竽充数稿, 努力提高编排质量。

校, 要校得精准

校对是报纸出版前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说校对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乎报纸的质量和报社的形象。因此, 决不可忽视校对环节。

第一, 加强政治教育。加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学习, 不断强化和树立校对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意识, 避免出现政治差错, 以坚定的政治责任感对待本职工作。

第二, 锤炼过硬的校对本领。注意摸索校对规律, 掌握报纸校对技巧。特别要注意文字标点、关键字、数字等是否准确完整。要有耐心, 克服浮躁心理, 静下心来, 脑眼并用, 全神贯注, 进入校对状态。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坚持“不放过”原则, 追根溯源, 反复比较, 辨其真伪, 切忌大而化之, 不求甚解。

第三, 强化责任感。树立一丝不苟的较真精神去校核每一个标题、署名、数字等, 带着疑问的心态校对每一个字, 包括每一个标点符号, 尽可能把一切不规范用字, 语法逻辑差错、文字差错和其他差错消灭在报纸付印之前。

把握五个环节提高调研质量 第4篇

1.鼓励学生课前预习

在学习新课前,鼓励学生课前预习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要提出一系列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外先行思考。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对外界新事物极为敏感,他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条件,只要教师本着信任与尊重、理解与支持、启发与鼓励的原则,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制定学习方案,让他们独立自主地先行解决课后思考和练习,让他们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确保学习质量,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积累知识的习惯,促进学生广泛阅读,扩大信息量。如,在组织《祝福》教学前,师生围绕“祥林嫂悲剧是怎么造成的”议题,共同设计了一个“为祥林嫂告状”的“道德法庭”,通过“控方律师”的陈述与“辩护律师”的反驳,以此来加深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认识。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是教师关注学生的外显形式,能使教师真正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能在课堂上达到师生“和谐共振”的理想境界。实践证明这种让学生提前预习有利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即创设与教学目的内容、学生认知结构有关的事物,以激起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佳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并根据课堂发展的情态,逐步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问题情境可以由教师单独创设,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创设,甚至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创设。如对于《我的叔叔于勒》人物性格和主题表达的把握,教学中不妨先选取一个情节或一段话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但要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随机点拨质疑解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在多维思索中探寻理解的途径,避免简单的按成人思维传授。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既体现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深刻性,又反映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它能促使学生在思索探究中创新。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散的过程,指导提问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动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上,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鼓励学生勇于探究

鼓励学生勇于探究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觉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我构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学生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学习要求。兴趣能使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新大纲在教学目的方面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自主探究是在学生充分运用老师所提供的和学生自己在课堂外所搜集的资料的基础上展开,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在质疑基础上的讨论问题为主旋律,帮助学生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人、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要赋予课本内容和所讲知识以绝对真理的色彩,要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独特的阐发、评价和质疑,其中包括虽不成熟完善,却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一得之见;要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以独立的人格立场和建设性的价值取向来对教师的既定之论作出科学的批评和争辩,形成师生双边心智对流,共享对话的喜悦。如,《六国论》的教学完全可以在学习《过秦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异同,自主探究,把握思想内容、材料选择、结构安排等特点,在分析苏洵、贾谊得失中提出自己的“历史见解”。这样,根据自己的思考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修改和提炼自己的策略,以使学生通过建构主义的学习获得持续的进步。

4.鼓励学生讨论质疑

鼓励学生讨论质疑,是思维碰撞、评价批判、理清思路、升华思想过程。教师要创设发言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围绕主题共同探讨问题,提呈观点、交流理论、大胆假说、进行辩论,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最终达成学习的共识,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与集体的协同发展的能力。教师要利用教学内容,把握学生的发言点、讨论点,针对学习中暴露的问题,选择其中对学生发展价值高、兴趣大的问题展开讨论质疑。在教学中设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雷雨》(节选)鉴赏时,究竟如何理解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感情,有学生都认为仅冠以“虚假、冷酷”是不客观、不现实的,通过相互质疑讨论,认为他们的感情是真实、怀念是“真诚”的,他们“始爱终弃”的原因不是基于感情,而是封建的门第观念,周的怀念是由于现实家庭生活失去温存。结合鲁的突然出现和周的社会地位,以及戏剧冲突、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不仅准确把握人物间的感情,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对周残忍、自私、冷酷、虚伪的性格认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通过设疑、质疑、激疑,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使课堂气氛跌宕起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5.鼓励学生评析归纳

学生评析归纳是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个体间的思维差异很大,不能过于乐观地认为通过讨论与交流,所有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有全面的认识,能系统而深刻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内在的关系。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清晰地归纳,帮助学生在发散思维后进行必要的聚合思维,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有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对学习主题有明确的内在构建。让“能力训练”、“基础知识”、“课文”等诸要素整体优化、有序构建,在动态发展中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学会评析、学会归纳。教师对于学生小组讨论后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石钟山记》教学,通过结构分析和主旨探究之后,在评析归纳时可以引导学生就作者“叹”郦元、“笑”李渤的深刻含义理解,在肯定“质疑旧说”、称颂“实地考察”的科学精神的同时,对作者的“批评”提出新的“批评”与“质疑”,从而超越知识本身,在更高层面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总之,组织有效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及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角色内化,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内驱力。

把握五个环节提高调研质量 第5篇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是工商部门切实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法律赋予了县级工商部门对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新的权限,进一步强化了监管手段。当前,如何把握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抽查工作,有五个环节是我们从事商品质量监测工作的关键。

关键环节一:验证检验机构资质,确保检验结果的合法性。

《产品质量法》第19条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计量法》第22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这是计量认证的依据。

工商机关在选择承担监测任务的检验机构时,要做到“三查”:一查计量认证证书是否合法、有效;二查所检商品是否在计量认证证书批准的项目中;三查检测指标是否经过计量认证批准。如果检测机构在制作检测方案中把没有检验能力的检测项目也填报在了方案中,而工商部门又疏忽了对其计量认证证书具体检测项目的审核,等检测结果出来后,一但有生产企业或被监测人提出该家检验机构没有该单项的检验能力,就会使我们的监测抽样工作陷入被动局面。所以,在向检测机构提出检测需求之前,一定要做好以上“三查”,确保检验项目在检验机构的承检范围之内。否则,质检机构的检测能力一经确认,不但该次质检报告不具法律效力,工商部门还有可能成为被控诉方。因此,在确定监测检验机构时必须仔细、详查其资质。

关键环节二:依法履职,准确掌握流通领域监测商品品种。

工商机关按照国务院机构职能分工的要求,负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但并不是流通领域所有商品的质量,工商部门都有权进行监管和监测。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相关规定,以及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部分领域上市销售的商品质量,工商机关按职能分工就不能进行监测。诸如:药品。《药品管理法》第五条、第六十五条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根据监督检查的需要,可以对药品质量进行抽查检验。

兽药。《兽药管理条例》第三条、第四十四条规定: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兽药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兽药检验工作由兽药检验机构承担。可以根据需要认定其他检验机构承担兽药检验工作。

饲料及其添加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二十一条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可以组织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监督抽查,并会同同级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公布抽查结果。但是,不得重复抽查。

种子。《种子法》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规定: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种子质量的监督,可以委托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对种子质量进行检验。

棉花。《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负责棉花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由其所属的中国纤维检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条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

因此,工商机关在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时,要严格按照国务院机构职能分工的要求,依法履职,到位但不越位。否则,花了财力、物力组织的监测工作,就会因越权监测而无法律效力,甚至成为被告。

关键环节三:计划周全,严格审查质检单位制定的监测抽查方案。

监测抽查方案是检测机构根据工商机关的要求,对某次商品质量监测抽样所作的具体工作方案。检测机构所作方案,一经组织开展监测的工商机关确认,则应以公文文书格式存档备案,并以此作为开展检测工作的法律依据文书。

监测抽查方案应当包括抽取样品基数(总数)、检测用样品数量和备份用样品数量,检测标准、检测项目指标、判定原则、监测场所、异议处理和监测经费等。

一、抽取样品基数、检测用样品数量和备份用样品数量。样品的三个数量由检测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在检测方案中确定。在抽样中,应确保抽样基数、检测样品数和备份样品数量符合方案中的规定数。实际抽取样品基数未达到方案中的规定抽样基数,不得实施现场抽样。

二、检测标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规定:监测的商品质量判定依据是被检商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商品包装明示的企业标准或者质量承诺。当商品包装明示采用的企业标准或者质量承诺中的安全、卫生等指标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质量判定依据。除强制性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要求之外的指标,可以将商品包装明示采用的标准或者质量承诺作为质量判定依据。没有相应强制性标准、商品包装明示采用的企业标准和质量承诺的,以相应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质量判定依据。

工商机关在核审检测机构的方案时,要严格审查其使用标准的顺序: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推荐性标准中的强制指标、企业明示标准、推荐性标准。检测机构在制定检测方案时,对被检商品执行的是企业标准的应作特别说明(应当向企业索要经过备案的企业标准,并告知企业逾期不提供企业标准,将按照相应的行业标准进行判定,其后果由企业自负)。

三、检测项目指标。检测机构根据工商部门监测计划,按照要求对所需检测商品的监测项目的具体指标罗列,经与工商部门协商,达成一致的标准确定。

四、判定原则。判定原则是由检测机构根据检测标准确定的。工商部门在质检机构判定商品是否合格工作中,要重点撑握其判定规则。如:按照企业标准判定不合格,但按照强制性标准又判定为合格的商品,应当判定该商品质量合格,除外只能判定该商品标签不合格,甚至判定标签欺诈。

所以,工商部门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审核监测方案,否则,由于方案制定的不完善、不规范,可能导致质检报告被质疑。

关键环节四:确保监测信息保密,有目的地开展监测商品的信息采集。

在监测抽样工作中,监测信息的保密工作非常重要。当组织单位下达监测抽样任务后,被监测抽样地工商部门要积极做好被监测商品信息的采集工作,认真摸清辖区内的被监测商品的经销商和商品的数量等,为监测抽样工作节时做好铺垫。同时,被监测地工商部门要对监测的商品、抽样的时间做好保密工作。但在个别工商部门辖区监测抽样时,却出现了经销商“异常”关门的现象和在现场监测抽样时无目的的到处寻样。因此,保密工作和信息采集不力,必将导致有计划的监测抽样工作落空、监测抽样时间延长、增加监测成本等不良后果。关键环节五:充分利用监测信息,依法公布监测结果。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规定:组织实施监测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公布监测信息。开展监测工作的部门应根据该办法的规定,充分利用监测结果,在辖区内进行公示,以达到警示经营者,提示消费者,进而达到震慑违法的作用。工商部门开展监测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净化流通领域市场环境,切实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对那些屡教不改的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应当加大曝光力度,以案例的形式开展点评。同时,在公布监测结果的措辞上一定要严谨,是全项检验还是部分项目检验,什么规格、型号和批次及被公布企业的不合格指标一定要写清楚。从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还应当把不合格的指标值和标准值同时公布,让消费者知悉。

在把握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抽查五个关键环节的同时,还应注意监测具体抽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是出现跨监管区域进行监测抽样。国家工商总局职能配置中明确了工商部门只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监测。但在实际监测抽样中,个别工商局却将其延伸到了生产领域,对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监测抽样。

二是出现被监测抽样主体不合法。对于无照经营者,其经营行为本身就违法,但在实际监测抽样中,个别工商局却对无照经营户经销的商品进行监测抽样。

三是出现对监测抽样的商品库存量数量清点不清。有的工商局为了省事对库存商品的数量不进行盘点,在现场抽样笔录上任由当事人报数。

四是出现现场抽样笔录与抽样工作单上的数据不符。个别工商局不认真核实抽样工作单上的产品抽样基数、库存数量是否与现场抽样笔录记载等情况是否一致。如:有工商局在监测抽样的磁砖商品库存量抽样单上的统计是300块,而实际笔录却是300件;还有则出现了抽样工作单被监测人一栏填写的是营业执照号。虽然存在这些粗疏,工商执法人员却未核实就在抽样工作单上签字进行了确认。

五是出现监测抽样工作单无工商执法人员签字等现象。

把握五个环节提高调研质量 第6篇

凤凰县人大常委会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提高常委会议质量,是有效行使地方国家权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提高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要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必须牢牢把握如下三个环节。

一、把握会前准备环节,是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基础

(一)科学选题。通过召开主任会议,讨论确定常委会会议的建议议程。在选定会议议题时,把握“三个依据”,坚持“三条原则”,近年来先后听取并审议凤凰历史文化各城保护条例执行情况、财政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情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旅游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内容的报告,与县委中心工作联系紧密,充分发挥了常委会议的作用。

(二)组织常委会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注重为组成人员学法用法创造条件,在每次常委会会议之前,都要结合议题内容,集中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一些基本法律以及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组织专题辅导,不断提高会议审议的水平。推行会前学法制度,坚持在常委会议举行之前,有针对性地举办法制讲座,结

合审议议题,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讲授法律知识。据统计,共举办法制讲座10余次,涉及法律法规20余部,向常委会组成人员提供相应法律法规资料500多册,有效地提高了审议质量。

(三)深入调查研究。结合议题内容,组织相关的调研活动,力求体现调研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在调研力量的组织上,体现出广泛性。既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参加,又有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参加,还要求政府职能部门派人协助调查。二是在调研内容选择上,体现针对性。围绕常委会会议议题内容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重点解剖。三是在调研方法上,坚持“三个结合”。在调查对象上干部与群众相结合,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调查客体选择上“好”与“差”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既报喜又报忧;在调查材料处理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出合乎实际的正确结论。

二、把握会中审议环节,是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关键

(一)遵循程序,依法审议。一方面在程序上要依法。审议方式及表决办法等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制度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人事任免表决制度等,使工作程序日益规范。另一方面在审议时要用法。在审议有关工作报告、议案和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时,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法规为准绳,看是否符合有关实体法和程序法;是否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是

否依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一是审议发言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充分发表意见。组成人员配合默契,踊跃发言,各有侧重,突出重点,紧扣主题,准确、精练地表达意见,对报告内容客观评价,坚持实事求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仅要指出问题,还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二是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在民主基础上集中正确意见。大家发表的意见,应以讨论的方式、协调的办法和必要的表决形式,集中为会议的定论意见,最后由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综合各组成人员的多数意见,当会提出《原则审议意见》。三是既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办事。对有的同志的意见,虽然未被采纳,也应从另外角度有所解释,给予应有的尊重,给人以宽松和自如的感觉,不允许有任何歧视现象发生,使会议充满和谐气氛,以加强组成人员之间的团结。

(三)结合审议,进行视察及询问等监督活动。对议题的审议意见比较集中,但又不够深入的内容,要通过询问、视察等监督形式,进一步增进了解,提升审议质量。在每次常委会议上,都安排与议题相关的“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委员们的审议发言,接受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询问,这样有利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议题相关工作加深了解,又能让“一府两院”的同志了解人大关注哪些问题,从而使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加强沟

通,形成共识,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同时,根据会议议题的有关内容,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会中视察,以增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相关工作的感性认识。几年来,通过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议期间开展城镇建设、农业科技、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高中校园建设等专题视察活动,使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发言更加踊跃,所提的意见建议也更能切中要害,符合实际。

三、把握会后督办环节,是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保证

(一)规范运作程序,形成较为科学的审议意见。每次常委会会议,政府和“两院”虽然都有负责人列席,但仅听取委员们的口头意见,客观上会造成“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的状况,审议意见的作用难免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一些重要意见“说完就了”的状况。有鉴于此,按照合法、准确、具体、可行的原则,在常委会会议上形成原则审议意见的基础上,会后综合整理出具体意见,由常委会负责同志审定把关,形成正式的审议意见。

(二)建立反馈制度,促进审议意见办理落实。制定出台了《审议意见处理办法》,使审议意见的反馈落实有了规范的制度保障,1、《办法》对审议意见办理落实反馈单位作了明确规定。凡“一府两院”直接汇报的,由其办公室负责反馈;政府委托有关部门汇报的由有关部门向政府汇报请示后,以政府办公室的名义进行反馈。

2、《办法》对反馈时间作了限定。审议意见的办理

反馈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月。对一些办理难度较大的审议意见,可以适当延长其反馈时间。

3、《办法》规定了反馈形式。审议意见的办理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必要时还可以直接向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报告。

4、《办法》提出了反馈要求。“一府两院”要实事求是地反馈审议意见的办理落实情况,因某种原因对审议意见某些条款不能落实或需要延期落实的,应作出情况说明。通过实施《审议意见处理办法》,使每次常委会议的审议意见落实反馈及时快捷,办理质量不断提高,避免了“一府两院”对审议意见应付差事及敷衍塞责。

把握五个环节提高调研质量 第7篇

为更好地发挥“四位一体”矛盾纠纷调处组织架构在维护稳定、建设“平安龙山”中的积极作用,镇党委根据实践中分析掌握的各类矛盾纠纷的性质和发生发展规律,按照“苗头性纠纷以防为主、突发性纠纷以及时调处为主、普遍性纠纷以专项治理为主、疑难性纠纷以联合调处为主”的方式,注意抓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全面加强矛盾纠纷的预防、调控和处置,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抓事前预防,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位一体”办公室通过片长、包片干部、包村干部、村级组织、党员、村民代表,甚至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消息灵通人士,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精神状态、实际困难和意见建议,及时掌握矛盾纠纷隐患。对于从各个层面、各条路线反映上来的信息,全部汇总到“四位一体”办公室,按照“整理—核实—审阅—分办—督办”的工作程序进行办理。整理,即将信息合并归类;核实,即确定信息的真实性;审阅,即呈交主要领导阅示;分办,即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督办,即及时了解和掌握矛盾纠纷调处情况,并在党政联席会上作专题汇报

二、抓事中调控,坚决防止矛盾纠纷扩大

密切关注已形成的矛盾纠纷,及时靠上做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化圆满解决了纠纷。

说课应把握好五个环节 第8篇

一、充分准备

“凡事预则立”, 充分的准备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在准备阶段, 首先是要有一个博采众长的“脚本”, 即应在收集大量相关资料, 对授课内容有深入、准确把握的基础上, 撰写出一个好的教案作为“脚本”, 并据此设计和营造授课内容与效果;其次, 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因为说课的成功与否与心理素质的好坏是分不开的, 如, 潇洒来自于精细的准备, 落落大方来自于端正的心态;第三, 说课的成功还必须以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为基础, 把自己作为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 使学生成为参与者而不是被动者。

二、反复练习

专业演员在舞台上排练节目叫做“走台”, 这个过程就是节目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 反复的自我说课练习恰恰就如“走台”一样, 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趋向成熟、弥补缺漏、更新内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对授课班级现状进行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预设运动负荷, 并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随着说课次数的增加, 应对说课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有时甚至会否定原有教案的部分内容, 而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这是提高说课能力的必经阶段。

三、深入交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说课准备也是如此, 与有经验的教师、同事就授课内容及方案进行深入交流是说课成功的保障。每个人的经历和阅历不同, 对事物的看法和评判的角度也不一样, 往往别人的意见会成为自己的财富, 在同事面前说课, 既能考验教师自己的语言能力, 以及把握课堂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提高自信心, 又能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 以尽量避免出现疏漏。此外, 深入交流还能使教师从多个角度评判自己的说课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四、不断创新

说课不仅要有特色、有风采, 更重要的是要持续不断地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生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针对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认真听课的问题, 教师除了要做好以上三个阶段的工作外, 还要更加注重对细节的把握, 更加注重细节的创新, 甚至要保持“脚本”文采的创新。无论是在语言的把握、语速的调整, 还是在多媒体的利用等方面, 教师都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研究, 并不断开拓创新。此外, 教师还应在精通专业的基础上努力做一个“杂家”, 努力成为教学中以及教学发展的引导者。

五、科学实践

基于提高造林质量的造林环节把握 第9篇

关键词:科学造林;造林质量;技术

营林工作在我国的林业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营林数量不断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营林造林质量控制上还是存在着很多可以进一步完善的环节,所以在营林和造林的工作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提高造林的质量,促进我国营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科学造林与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性

科学造林实际上就是对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同时在清理工作中也一定要更加的仔细和认真,清林的时候也一定要更加的彻底,整地的时候也需要更加的细致和完整,选择优质的苗种,同时在栽培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合理的栽种,根据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发展特点去严格的保证营林造林的质量。

在实际的造林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更好的保证林业资源数量的有效提升,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木材和林业方面的副产品,这样在保证了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保证综合效益,造林的质量在营林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它会对整个营林工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提高造林的质量也是营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应该增加林业资源的整体数量,改善生态的环境,以便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森林自身的综合效益。

2、影响造林质量的因素

近年来,造林质量虽受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提高造林质量并非易事。从实践看,影响造林质量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如气候(极端天气)、火灾、病虫等,也有人为因素,如规划不合理、清林不彻底,整地、苗木、栽植质量差,补植、抚育不及时,人畜破坏等。

3、提高造林质量应该严格把握的造林环节

3.1科学规划,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是造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造林的工作中,首先需要对当地的地形和土壤以及水文等自然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仔细的掌握造林树种的生态学方面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还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在尊重科学和尊重自然的情况下要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融合,根据当地的条件去选择适当的树种,营林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多种林业资源,从而也可以更好的保证树种的适应性,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也应该选择本土树种造林的方式,不能随意的依靠自己的经验或者是意愿择造林的树种。

3.2彻底清林

清林工作是造林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可以有效的改善营林地的自然状况和营林条件,这样也为以后的整地和植苗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了在以后的营林工作中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抚育管理工作,清林工作必须要更加的彻底,同时还要保证其可以为以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常用的清林方式有全面清林、带状清林。迹地、允许全面清林的造林地常在晚秋后砍伐造林地上的杂灌、草(竹)丛或迹地剩余物在造林地上晒干,堆烧(使火自上向下燃烧),堆烧时留专人密切监视火场,严防跑火蔓延成灾,也可采取全面割除的方式清林。火烧清林,能提高地温,减少病虫危害,增加土壤灰分,对造林苗木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倡导,但应注意防火。

带状的清林实际上就是指将整地造林带上的所有杂物进行清理,将其堆放在保留带上面,清林宽度的确定应该充分的考虑到造林植株之间的间距,但是它必须要大于间距的一半,带状性的清林有很多种,其中横带状的比较适合使用在坡度相对较大的造林地点,这为之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是十分有利的,清林的过程中一定要和等高线保持平行的关系,同时还要保证其连贯性,这不仅会给施工提供方便,同时在水土保持方面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3.3 细致整地,合理配置、适当加大造林密度

整地是人工造林的重要环节。细致整地是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杂草、减少病虫危害,改善造林苗木生长环境,提高造林成活率,便于造林施工,促进苗木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目前,常用的整地方法是穴状整地,整地穴规格50cm×50cm×40cm(即窝大50cm、窝深40cm,做到穴大底平,口平竖直),清除穴内的树桩(根)、草兜(根)、石块等杂物。对日本落叶松、柳杉等易受冰雪危害(雪折、翻蔸倒伏)的浅根性树种,应加大整地深度,适当深栽。回窝时将燃烧后的地表灰烬回入穴内底部,先回表土,后回心土,回窝呈泡粑型。整地工作应在年底下雪前结束,有利于截留、贮藏降水,提高土壤墒情,改善立地条件。

受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劳动力成本增加、科技发达的影响,育苗大量使用化肥,苗木在苗圃地里的生长期延长,木质化有效期缩短,造林苗木木质化程度不够,同时,为了预防森林山火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有利于阻止森林山火和森林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及感病植株的感染,应适当加大造林密度,采取行状、带状或块状的方式合理配置,营造针阔混交林,避免营造单一的纯林。

3.4 优质壮苗

苗木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是造林效果的关键。质量优良的苗木,栽植成活率高,扎根早,生长快,抵抗力强。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造林季节(春季)极易出现极端气候(冬干春旱、高温暴晒、低温冻害等),实践证明,只有充分木质化的苗木才能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降低损失。笔者认为,从目前来看,壮苗的标准应是充分木质化,苗高、地径达标、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色泽正常、冠根比值小、针叶树具有发育正常的饱满顶芽,落叶树应落叶,不失水的优良苗木才是壮苗。充分木质化是壮苗的前提与基础,是壮苗的决定因素,所以,选择苗木首先要看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再看其他因素。

3.5 精心栽植

栽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栽植苗木今后的生长。整地结束,第二年春季在苗木萌动前30d内启动调苗造林。调苗做到:起苗前先浇透水,起苗不伤根,注意遮阴,防止离土苗木暴晒,调苗需运输的应及时泥浆蘸根,运输中要保湿包装,防止风吹日晒。栽植做到:随起随栽,尽量缩短苗木离圃入土的时间,一批苗木从起苗离土到栽植入土的时间最多不超过7d,栽苗途中注意遮阴,防止待栽苗木暴晒。营养袋苗,栽前要撕破营养袋底部,阔叶树苗要剪掉4/5的树叶,栽植时要求做到苗木端正、根系舒展、分层填土、提苗踩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分层培土踩紧,最后覆上虚土、回土呈泡粑型(但不能高于苗木根基部)。提倡用1~2年生苗造林。

3.6 及时、细心补植

受极端气候影响,现在是造林容易成活难,造林也并非一次就能成功,所以,造林后前3年春季应持续加强对造林地的补植,确保造林成活率达到95%。补植应及时细心,全面到位,不得漏补缺窝,同时注意补植质量。

4、结语

在造林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林业资源的质量,而在造林的过程中要经过很多的环节,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也应该尊重自然,尊重科学规律,对影响造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都予以严格的控制,对造林的季节和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都要予以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造林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也促进了我国营林工作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琪.谈提高造林质量的各项具体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12)

[2]陈文山.谈如何提高造林质量[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07)

把握五个环节提高调研质量 第10篇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城市建设品位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对市政道路工程方面的投资日益加大,审计部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作为城市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政道路工程为城市居民和单位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和便利,其资金投入多,施工周期短,社会影响大,一般都是非赢利性的项目,它建成后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是直接发挥社会效益。因此,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性工程,是搞活区域经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基本条件。然而建设规模的短期扩大,给建设管理者和审计部门提出了新的问题,施工质量就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各项经济建设。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审计方式目前已被施工方和建设方所接受,但是跟踪审计究竟审什么,怎么审,应注意的哪些关键环节,如何提高审计功效等等,都是投资审计人员的热议话题。笔者试着从工程跟踪审计的实践出发,就市政道路工程跟踪审计质量控制应把握的“五个环节”谈一些自己的初浅想法和见解,与同行们商榷。目的是有效控制和真实反映工程造价,维护建设方的合法权益,完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提高投资效益。

一、重视前期准备工作环节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重视前期准备工作,避免在工作全面开展之后陷入被动局面。要结合科学预测方法和主观实践经验判断,充分发挥事前控制的优势,及时进行偏差预警防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真阅读招标文件,从关键字句中细心揣摩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对整体造价的控制意图。如某市政道路工程采用清单报价法招标,并在招标文件中写明“招标单位有权要求中标单位在中标价不变的基础上调整工程单价不合理部分。”,某投标单位发现挡土墙清单方量较少,并很有可能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要增加工程量,在报价时就采用不平衡报价法,8+4道路面层报价为100元/平方,挡土墙报价350元/立方。在施工中挡土墙实际增加2000 立方米,审计人员根据招标文件,对此项条款要求施工单位调整上述两项单价,节约工程投资30多万元。二是熟悉合同条款。施工合同是控制造价的纲领性文件,审计人员应对合同中关于工程价款的约定条款要牢记于心。通常这些条款主要包括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工程价款的调整、工程结算等。尤其要认真理解有关工程让利和工程价款调整等条款。三是熟悉图纸,弄清施工内容,防止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某市政道路施工单位在水泥稳定砂完成后直接铺设沥青面层,建设方代表和现场监理对此均表示无异议。审计人员通过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发现施工图纸说明中明确标注“道路面层施工前刷乳化沥青铺土工布”。尽管在部分路段面层已施工的情况下,审计人员仍要求施工单位增补此项工序,从而保证了道路工程质量。

二、重点控制新建道路土石方工程环节

有一定现场经验的工程投资审计人员都知道:土石方工程是道路工程中施工单位谋取高额利润机会最多的部分,其作弊形式主要有四种:即以签代设,虚增工程量;偷换土石类别,抬高单价;篡改土石比例,高套价款;虚增运距,抬高运输单价。所以,现场跟踪审计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注意收集三个标高,控制土石方工程量。即原始地形标高、设计标高和竣工标高,从三个标高数据能较准确地计算出工程设计土方数量和实际完成土方数量。二是要注意查看地质勘察报告,控制区分土石类别。对土石类别划分要依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切记以开挖难易程度和肉眼视觉作主观上判断。如某道路工程施工单位故意做出挖掘机挖不动,打眼放炮炸不动的假象,要求建设单位将土石类别更改为“较硬岩”。审计人员深入现场后要求地质勘察单位对岩钻芯取样进行检测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经检测该岩石强度标准值为6kpa,按岩石类别属“软岩”。在事实面前,施工单位才不得不按“软岩”申报工程变更款,仅此一项就节约工程投资300多万元。三是要注意界定挖卸地点,不应随意变更运输工具。为节省工程投资,建设单位应统筹安排就近指定挖卸地点,避免施工单位通过增加运距随意提高运输单价。对工程量签证已写明详细运输工具吨位的,审计人员不能随意认可。因为施工单位在投标时自主确定施工方案选择运输工具,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据此进行报价。双方根据报价签订合同,履行了在合同程序上的要约和承诺,而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擅自变更运输工具类别,是施工单位自主决策权的一种体现,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建设单位无权干涉,但施工单位也不得据此增加工程造价。

三、重点控制软弱路基处理环节

因地质勘察资料不详细,施工设计图没有涉及软弱路基处理方法,施工中如遇到此种情况,施工单位就不会放过增加造价的好机会,主要有两种机会:一是施工单位会要求选择利润空间大的处理方法;二是会扩大处理路基范围。笔者认为,应由地质勘察单位对软弱路基基础进行详细勘探,设计单位结合工程现场实际尽量做到就地取材,提出多种处理方案和处理范围,审计造价部门对各个处理方案分别计算出工程总造价和单项造价。建设单位要择优选择施工方案,并结合市场行情与施工单位签订补充合同,防止施工单位结算时高估冒算,漫天要价。如某市政道路路基开挖后发现有70公分厚的软弱基础,施工单位报批的处理方案是用砂砾石换填,换填厚度为2米,建设单位认为此方案可行,并上报审计部门审核。审计人员受理后要求地质勘察单位重新进行勘察,设计单位提出采用加碎石强夯,并现场做地基承载力实验检测,现场检测后此方案能达到设计要求,此项节约投资55万元。[Page]

四、重点控制隐蔽工程验收环节

社会上有句流行语就是“金桥银路”。主要是说修路架桥施工利润较大。笔者认为,国家推行拦标价和清单计价法后,施工单位通过竞争投标方式从工程单价中获取的利润是有限的,而路面工程又通过实地测量能准确计算,施工单位还能从中获得额外利润,主要就是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因设计安全系数高,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短时间内难以发现,但却给道路工程质量留下了巨大隐患。如:道路管沟开挖深度、垫层是否做了,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路基基层、面层厚度,路基回填密实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检查井是否用防水砂浆抹灰,是否做检修扒梯等。

五、重点控制清表工程量环节

道路工程清表也是审计应该重点注意的环节。一般说来,清表工作范围应根据建设单位文件或施工规范要求进行,但是现场实际清表面积并非和图纸所示面积相符。因此,审计人员要到现场认真查看,并注意留存好第一手图纸和文字记录资料。由于清表的厚度已经占据部分挖方体积,因此在结算时还应特别注意,在计算挖方工程量时一定要扣除挖方段清表工程体积。

上一篇:反四风工作总结下一篇:工程PPP项目疫情防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