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法规宣传的几种有效方法与途径

2024-07-25

水法规宣传的几种有效方法与途径(精选8篇)

水法规宣传的几种有效方法与途径 第1篇

水法规宣传的几种有效方法与途径

水法规宣传教育是水法规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加强水行政执法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基础性的战略工程。通过各种水法规宣传对增强全体公民特别是沿黄群众的水法律意识和水法制观念,按照“法律六进”加强水法规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河进程,努力促进黄河流域和谐社会建设,为治黄事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加强法规宣传教育不仅有赖于执法,也有赖于执法监督。抓源头,打牢水法规宣传的政治基础;抓基础,完善法制宣传的保障机制;抓关键,提高水法规宣传的实际成效。通过水法规宣传教育,水事秩序明显好转,全民水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水事案件逐年下降。水政人员自身素质也有所提高,熟悉了法律规定,掌握了执法程序,提高了执法水平,做到了“有法必依、违法必查、违法必办”。

为全面贯彻落实“四五”普法、“五五”普法与《防洪法》、《水法》以及《河道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精神,水法规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取得了成功经验,但是还存在普法计划不落实,措施不得力以及个别单位对普法教育重阶段性、轻长期性,出现了法制宣传教育时冷时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问题不着急,出了问题干着急”等现象。因此无论是从当前普法宣传教育的现状看,还是从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的长远目标看,水法规宣传仍然是任重道远,按照“宣传多样化、环节精细化、效果精品化”的原则对水法规宣传进行周密部署,使水法规宣传达到“多样化、精细化”。

一、水法规宣传的必要性

水法规宣传教育是水法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加强水行政执法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基础性的战略工程。水行政执法是水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把水事法律规范落到实处的集中表现。为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黄终极目标,按照“法律六进”(即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和进单位)活动,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注重法制实践。通过水法规宣传教育,为进一步提高黄河干部职工和沿黄群众的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河进程,努力促进黄河流域和谐社会建设,为治黄事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创新水法规宣传模式,水法规宣传做到“集中宣传与长效宣传相结合、多样化与精细化相结合”

1:印发宣传品:针对沿黄滩区群众法律意识淡薄,采取精心制作宣传横幅、散发传单、制作宣传版面、出板报、设立法律法规咨询台等形式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使群众接受法律教育,减少水事纠纷发生;

2:制作声像制品:邀请市委主管领导发表电视讲话,结合《人?水?法》宣传制品,录制水法规宣传光盘,采用声像并茂,以具体事例讲解具体条款的方式,做到电视有像,电台有声,将水法规传播到千家万户;

3:流动宣传:组织职工组成宣传方队,出动宣传车队,带上节目,送法下乡,邀请军乐队和文艺宣传队,把水利法规编写成脍炙人口的板书、小品、戏剧等曲艺节目深入居民闹市区、学校、企业及沿黄村庄巡回演出,通过流动宣传达到送法到家、送法到校,让水法规知识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有的放矢地为他们解疑答惑。

4:编发手机短信:在“中国水周”“世界水日”和“12.4”普法宣传期间,围绕宣传主题以不同内容向沿黄干部群众发送相关水法规方面的短消息,将保护母亲河、珍惜水资源的理念传递到人们心中,为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组织电影宣传队:组织电影专业队,结合黄河河道采砂规划、《人?水?法》等短片并与电影故事片穿叉播放等形式在移民新村或沿黄乡镇进行巡回演出。宣传队伍每到一处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通过观看这些宣传片造就了宣传声势,增强了宣传效果,达到寓教于乐效果;

6:结合景点介绍设立水法宣传标牌:结合景点或城区公园建设,设立水法规宣传标志牌,让所有参观游览的人们在休闲之际轻松学习水利法规;

7:制作新年挂历进行宣传:设计制作了以“依法治河、人人有责”为主题的新年挂历,新年挂历以工程概貌为背景,以“依法治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主线,系统的阐述了依法治河,确保防洪工程安全的重要性。节日期间,向有关单位、沿黄乡村送去宣传“依法治河”的新年挂历,不仅送去了新年问候,而且还把水法规知识提前带进千家万户。

8:在执法监督活动中加强水法规的宣传。请市人大常委会组成各级人大代表在汛前检查黄河防汛期间,对《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视察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极大地促进了“三法一例”在我市的宣传贯彻和落实。此外,在每年水法宣传周前夕,邀请水行政执法监督员和部分用水企业经理参加水行政执法座谈会,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向与会领导赠阅《水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文本,做好面向领导、面向纳费人的水法规宣传工作。

三、抓源头,打牢水法规宣传的政治基础。

1:强化理论武装。要实现“五五”普法的宏伟目标,必须先从理论上武装人们的思想,使之提高对其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做好“五五”普法的先决条件。因此,在“五五”普法期间,应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法律培训制度,举办各类法律知识培训班和法律知识讲座等制度,贯穿于今后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整个过程。通过系统、全面的理论学习,使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责任感,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2:强化参与意识。依法治国,人人有责。在“五五”普法期间,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深入普法到基层,为广大群众做好学法、用法的表率。实践告诉我们: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路人,更是“五五”普法的带头人。因此,领导干部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在依法治理工作中,当促进派,不当观望派;当战斗员,不当评论员。积极投入到“五五”普法活动中去,使全社会形成全民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气。

3:强化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法制宣传阵地,采取多种法制宣传形式,突出水法制宣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广大群众中,积极营造“五五”普法的政治氛围。“五五”期间要大力加强舆论宣传,发挥大众传媒在普法工作中的作用。

四、抓基础,完善法制宣传的保障机制。

1: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办事机构是水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保证。“四五”普法期间,已经形成了一支法制宣传队伍,但是,要在更高的起点上谱写“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新篇章,这支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要进一步加强。在“五五”期间如何建立起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纪律严的普法队伍。在工作思路上注重两个方面:

1、加强人员的素质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法制宣传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要充分调动各条战线的法制宣传的专业力量,把专业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要善于利用社会力量,聘请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担任普法教育的专家顾问;要紧紧依靠基层骨干力量,发挥基层普法宣传骨干和积极分子的作用。

2:健全配套制度。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是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长久之策。在“五五”普法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前,要走出一条靠制度理事、治政、管人的新路来。首先要认真调查研究水法规宣传面临着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和实效性的规章制度;其次推行水法规宣传工作领导责任制。各职能部门要建立和实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真正把普法工作情况与考核领导干部工作政绩挂钩;再次保证水法规宣传工作机构的人员配备和经费的投入,提供足额的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保证水法规宣传的有效运转。

3:完善监督机制。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是搞好水法规宣传的动力和减少失误的重要保证。为做好监督,应成立水法规宣传领导小组,做到下级向上级定期报告制度。

五、抓关键,提高水法规宣传的实际成效。

1:抓关键人物。根据“五五”规划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沿黄群众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为认真落实各类对象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其他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首先抓好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还应具备良好法律素质;其次抓好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养成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通过开展“送法进学校”活动或组织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深入中学开展防范青少年犯罪和未成年人维权专题法律咨询活动,扎扎实实地完成“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2:抓关键问题。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做好水法规宣传工作的关键。“四五”普法的经验证明:法制宣传教育只有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才能有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才会有生命力。首先要抓好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这是依法治理工作的核心工作。随着普法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不断提高,对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认真抓好司法、执法人员的法治教育,做到合法、规范、有效地履行职责,更好地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其次要抓好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注意把法制宣传教育与“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再次进一步加大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工作力度。针对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趋势,为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需进一步健全基层水法规宣传教育工作网络。

3:抓关键环节。紧紧围绕“五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着重抓好三个重要环节。首先抓好准备环节,认真制定好“五五”规划、计划、方案,明确阶段性任务和长远工作目标;其次抓好实施环节,做好“五五”普法的组织实施。在五年普法期间,要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坚持学法和用法、普法和治理相结合,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再次抓好总结验收环节,2010年为总结验收阶段,要认真做好考核验收工作。

六、水法规宣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水法和水政策的学习、宣传、教育等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水行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水的意识和素养,提高水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能力,提高了全民依法治水、节约用水意识,增强全体公民特别是沿黄群众的水法律意识和水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河进程,努力促进河南黄河流域和谐社会建设,为治黄事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通过《防洪法》的宣传,把贯彻“防洪问题实行责任制,哪个地方出问题,由哪个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原则,将防洪具体地段、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都一一明确,避免了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为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奠定了基础。

通过《新水法》的宣传,加大了水行政执法力度,及时查处破坏水利工程设施、非法采砂、违章设障、圈围和水污染等水事案件。

通过《河道管理条例》的宣传,加强了对河道监督管理,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程序。

总之通过多年水法规宣传,水利行业地位大幅提高,水事秩序明显好转,广大干部职工和沿黄群众的法律素质也不断增强,水事案件逐年下降。水政人员自身素质也有所提高,熟悉了法律规定,掌握了执法程序,提高了执法水平,做到了“有法必依、违法必查、违法必办”。为进一步提高全民水忧患意识,增强了水法制观念,为依法治河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强化英语听力的几种方法与途径 第2篇

关键词:英语听力,强化,方法

0 引言

内因要靠外因起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自我修养和努力是内因,家长和教师的努力是外因,在现阶段外语交际氛围不是很浓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听力又是英语教学中的核心所在,是获得感知和认知的。必须从六个方面强化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才能解决这个英语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自身业务要“精”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一是要掌握标准的口语。学生听到的第一句外语大多来自教师,学生所学的第一个音标出自教师,只有教师教得标准,学生才能学得正确。提高听力首先必须重视单词和句子读音,准确掌握单词的发音,重点是一些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和一些易混淆的音素,比如:把“faith”错听成“face”,“ship”错听成“sheep”,如此一来,要能正确地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就变得异常困难了。准确掌握句子的发音,重点是一些有连读、弱读、爆破等朗读技巧的发音,如: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由于连读,学生听到的句子就成了这样:Would-you like-a cup-of tea?如果学生对于连读规则不是很熟悉,对于一些很简单的句子也不敢确定。二是要掌握丰富的词汇。在听力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生词,有些即使不是生词,但由于不常用或是有些生疏的词汇,也会给听力效果带来一些障碍。同时,英语词汇中有大量的一词多义现象,虽然在汉语当中也有一词多义,但在英语当中却更为普遍,一些常用词的意义往往多达几十项,而且项与项之间经常没有任何的关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拥有大量的词汇,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让学生记住更多的词汇,更要教会他们使用这些词汇的方法,通过适当的练习使他们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因为当学生听到一个词的时候,首先反应出来的是自己对这个词所唯一知道的意思或是最熟悉的意思,一旦听力中采用的是这个词另外的意思,那么就难免产生错误的理解,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至关重要;三是要掌握过硬的听力。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教师要先听懂所有的意思,这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所学词汇的尽可能多的意义,同时还要根据所听内容的上下文来快速反应选择该词最合适的意思。四是还必须及时更新听力教材,目前,一些听力材料的语言缺乏生活的真实性,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将来的语言交流做准备,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内容进行严格挑选,使不同阶段的训练内容既有衔接性、巩固性,又有针对性、提高性。听力教材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内容要新颖,是学生所感兴趣的信息,调节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口味。

2 听力练习要“勤”

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停滞不前,亦不可操之过急,要注重把日常教学过程贯穿其中,辅助其他教学方法。

一是强化课堂练习。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最基本、最简便、最实效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织课堂教学,与学生交流、阐述课文内容、讲解练习,一开始,学生感到不适应、困惑,但坚持下来,不但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而且能使学生更注意听讲,跟上教师的步伐,渐渐的潜移默化,听的能力也就提高了。要注意精听与泛听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领会每个单词的含义。二是强化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有利于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智力和个性,培养能力。因此,可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举行一些课外活动,如:学唱英语歌,朗读比赛,组织学生看一些英语原版经典电影、VCD,电视等。也可以安排学生多看看英语版的节目,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九台的栏目。使他们能够接触到优美的英语语言文化,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而且能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学习,同时,完成一定的听力信息量,逐渐由量变产生质变,在听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三是强化知识面。除了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听力训练外,要安排学生广泛学习各种日常生活、传说、时事等。因为所属同家不同,所接触的异国文化习俗、风土人情、人物、科普等与自己国家的有所不同,这也会给听力中某些涉及异国文化背景的片段造成文化上的障碍。如听力材料里出现了Halloween,Thanksgiving Day等,学生如果对西方的万圣节、感恩节不了解,就会感到迷茫。提高听力水平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常听不懈。

3 教学方法要“活”

水法规宣传的几种有效方法与途径 第3篇

怎样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做法,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了写作能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储备材料、进行写作。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的动力,是构成学生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只有具有浓厚的 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强烈的学习愿望,发挥出潜藏的学习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作文感到困难的学生,怕写作文,但不少却喜欢看书,特别对一些他们从未听说过的知识往往更感兴趣。我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个求知欲,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求学、刻苦学习等知识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故事,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比以前努力了,信心也更足了。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题为《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的作文。有几位平时感到作文无内容可写的同学把他们生活中一些熟悉而又喜欢人的小故事完整的写出来了。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语句也流畅了,叙述的条理也比较清晰,基本上做到了主次分明,中心明确。从他们的作文中,隐约可见平时我给他们所讲故事的影子,说明这种做法已经在学生的作文中起了作用。这是他们作文水平开始提高的可喜征兆。于是我便在作文教学中,加强了讲故事这一方法的运用。除了老师讲故事还让学生之间互讲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作文是说自己的真话,写自己的实感,并根据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储备材料。这样,学生才会高高兴兴地写作文,才会有东西去写,而且写出来的文章也很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储备材料首先是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观察生活中、社会中的喜闻乐见的人或事,并且作为老师要对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敏于发现、细心爱护、精心发掘,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教益。有一次,我以《我的————》为题要学生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全班竟只有一个同学写“我的爸爸”,其余都写的是“我的妈妈”,使我感到这是中学生情感体验的一处荒原,是观察不细、认识不深的表现。于是我把自己家访中的一次见闻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懂得,我所到这家的孩子的爸爸对儿子的爱是一种严厉的爱、刚强的爱、深沉的爱、藏而不露的爱。然后,要求学生回家细心观察,用心体验,认真分析,写好《我的爸爸》。通过学生的观察,这一次作文水平要比上一次有明显地提高。帮助学生储备材料,其次是阅读。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大量的有效的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了许多未曾学到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语言,这些都是作文必不可少的准备。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他们感兴趣的健康的书籍,并认真写好读书心得,为作文储备好素材。

二、作文能力的提高还重在对学生的鼓励和帮助。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阶段,他们也渴望被人尊重,尤其是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些老师在有意无意之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会对该教师所教的课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喜欢学生,学生就会把这种尊重与喜爱转化为学习动力。我也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对写作文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对他们作文中所取得的任何细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感到写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而乐于去做。

在作文批改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我总是以鼓励为主,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对于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也绝不用伤感情的语言去讽刺去挖苦,而在于帮助他们改正不足之处。如一位学生作文主题不明确、内容杂乱、句子不通顺、错别字连篇,简直是不堪入目,但是其中总会有一句半句意思明白,用词较好。于是我就抓住这个闪光点,在批改作文中把其好的句了划出来,并写上批语给以充分肯定。针对其不足又在眉批中写到:“前面那几段写的清楚、明白、多好啊!那么你能用一句话把一段的意思概括出来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这个学生果然用较精练的语言把后面杂乱无章的几段话概括出来了。下次作文时,我再次鼓励他:“你既能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话,说明任何事经过努力都是能办到的,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写好每一篇作文。”老师对学生的信任、鼓励以及那微不足道的帮助,却给学生以莫大的动力,以后这位学生的作文越写越好,并且主动写日记练笔,作文能力提高很快。

三、提高作文能力还可以采用以说代写、读写结合等多种方式。

目前,中学生普遍学习负担过重,各科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多练笔”用心是好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学生实在难以承受。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以激励和指导学生多练习说话,用说话来代替一部分作文练习。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举行故事大赛、演讲比赛、读评作文、口头作文等活动来代替一些应该经常进行的“小练笔”。这样学生既无负担过重之苦,以可较快轻松的提高作文能力,实在是两全齐美。

还有,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一般来说,生活面较窄,很少用心地去积累写作素材,不会审题,不会选材,文章空洞,篇章结构混乱。针对这些通病,我在作文指导时,给他们讲授这些基础知识,并阅读范文,将范文与基础知识对照分析,读和写结合起来,以增强他们对写作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此外,我在班里还开展了课外兴趣活动。发动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当编辑、自己组稿、自己计划出手抄小报,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小报出版了,他们的能力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通过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重在鼓励、多种方式相结合共同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写作水平,从而让学生不再把作文当成很难的事了。

例谈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种有效途径 第4篇

一、由具体到抽象,在兴趣盎然中引入概念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是通过感觉、知觉形成观念,再经过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思维,由学生自己在头脑中加工、整理形成概念,培养他们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1. 加强直观教学。从生活实例或实物模型引入概念,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看到本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更好地理解概念。在“数轴”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温度计作教具,先让学生从温度计不同液面读出不同的温度,然后引导学生把温度计想象成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面标出读数、正方向,那么在直线上也可以像温度计一样读出正数、负数和0,从而自然得出数轴的定义。这样讲解,生动形象,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激发了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存疑、探疑、释疑,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的状态。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如: 在“绝对值”的引入时,先提出以下问题: 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 规定向东为正) ,( 1) 甲向东行走了8米,乙向西行走了6米,甲、乙两人谁走的路程多? ( 2) 若甲向西行走8米,乙向东行走6米呢? 学生很快得出答案: 甲走的路程始终比乙走的路程多。教师接着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积极性很高,各抒己见,是由于问题无须考虑甲乙行走的方向,而只要比较他们行走的实际路程即可。教师趁势引出“绝对值”的概念,学生不仅初步获得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的感性认识,而且对其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利用已有知识来认知、同化新知,形成概念

数学的系统性很强,新知识均是从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新概念形成时,人的大脑要把新知与旧知相比较、相联系,使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被消化吸收。在概念教学中一般采用忆旧、导新、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概念来学习新的概念。

1. 用类比法学习相似概念。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的部分性质相似性,推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性质相类似的方法。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利用已有知识来认识新知识。在讲分式的有关概念时,教师先复习分数的相关概念,再对比引出分式的概念,然后将两者进行比较,不仅使学生容易学习分式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而且学生理解了分数是分式的特殊情况,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学会了这种类比的方法,就简化了对相似问题的研究探索,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对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 从认知的对立冲突中学习概念。如: 学习“因式分解”的概念时,教师精心设计如下问题:

1计算: ( x + 2) ( x - 2) =______; ( x - 4)2=______; 这是大家学过的______。

2比比谁算得更快: 1752- 1252=______; 352- 2×35×25 + 252=______。

3如何把 x2- 16 分解成积的形式______? x2- 2x + 1呢?______

通过问题1复习了整式的乘法公式,由问题2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发现可以利用整式的乘法公式的逆应用进行简便计算,问题3引入因式分解的教学,此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中的有关概念( 整式的乘法) 与当前学习的课题( 因式分解) 之间的认知冲突,使原有的认识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学习需要。这样不但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动机,而且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活动指明了方向,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条件,学生将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3. 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数学概念繁杂林总,许多看起来各自独立,没有关联,但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本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概念的学习就会达到新的高度。如: “约分”与“通分”,二者的意义不同,过程完全相反,但本质上根据的却是同一理论,即分式的基本性质,操作时也使用了同样的工具———因式分解。又如: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虽然两角的位置各自不同,但本质却都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中求异有利于相似概念的识别,如: “补角”与“邻补角”,都是两个角相互关系的定义,且两个角都存在互补的数量关系,但“补角”只强调两角间的数量关系,而不讲究其位置关系; “邻补角”则既强调互补的数量关系,又讲究两角相邻的位置关系。通过对比归纳,寻找概念间的异同,利于学生区分概念,促进概念更好的记忆。

三、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充实概念

教师可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用不同方法揭示概念的本质。如: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注意讲清概念中每个字、词的具体含义,又注重揭示“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它既有四边形( 概念的外延) 的一切属性,又具独有的本质属性: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概念的内涵) 。另外,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其他特性,如: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来定义平行四边形。这样既准确明了地揭示了概念内涵,又把握了概念的外延,也为进一步学习矩形等其他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其次,鼓励学生挖掘概念的本质属性,针对概念所附加的条件进行质疑,探索减少条件所造成的后果,以更好地把握概念。如在学习“平行线”时提出: 为什么“平行线”定义要限定在同一平面内? 在学习“零指数幂”时提出: 在“零指数幂”定义( a0= 1,a≠0) 中,为什么要规定a≠0?

四、归纳总结,使概念系统化

知识是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学生在不同教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局部的,只有在整体中才能看清局部知识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知识点间的区别和联系。把各知识点按照某种观点和方法组织成整体,才便于存储、提取和应用。教学中必须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及时进行复习和总结,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使单个概念融入相关概念的体系中去。

1. 注重单元小结。在单元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挖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整理,以概念图的形式联系所学知识,把各知识点归纳起来。如: “四边形”这一章中,各种平行四边形概念交错,容易混淆,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常常出现多用或少用条件的错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填写下图:

利用概念图,分清这些特殊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更好地对它们加以区分,突破难点。

2. 善于系统总结。数学中有许多概念是分散在各章节中学习的,学生学习时常出现学到后面知识就把前面知识忘了、搞混淆了。需要教师把这些零散的概念加以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提高概念在学生大脑中的结构层次。如在学到二次根式时,教师可对代数式进行归纳分类:

又如在“绝对值”“平方( 偶次方) ”“平方根”等知识出现后,教师要对它们的共性加以归纳总结: 任何实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平方( 偶次方) 是非负数,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使知识纵向联系,便于记忆,同时利用这些性质就易于解决:类型的问题了。

五、精选练习,强化和巩固概念

数学的运算、推理、证明等都是以有关概念为依据的。在教学中要加强概念在运算、推理、证明中的应用,精选例题和练习,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上进行应用。特别是通过反例、错例来纠正学生在理解概念中的误区,如: “25的平方根是5”或等平方根的典型错误。又如习题:

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1与∠6是对顶角

B. ∠3与∠2是同位角

C. ∠3与∠5、∠1是邻补角

D∠4与∠5是同旁内角

许多学生会选择B或C的错误答案,主要是学生对同位角的本质把握不准,以及对邻补角所涉及的对象模糊不清造成的。对于此类的概念误区,只有多讲多练,通过学生的纠错和反思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另外,练习安排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做巩固性练习,后综合性应用,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水法规宣传的几种有效方法与途径 第5篇

怎样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几种做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储备素材、进行写作。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的动力。对作文感到困难的学生,怕写作文,但不少却喜欢看书。我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个求知欲,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刻苦学习的小故事,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题为《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的作文。有几位平时感到作文无内容可写的同学把他们生活中一些熟悉而又喜欢的人的小故事完整的写出来了。从他们的作文中,隐约可见平时我给他们所讲故事的影子,说明这种做法已经在学生的作文中起了作用。于是,我便在作文教学中加强了讲故事这一方法的运用。采用老师讲故事和学生讲故事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此外,让学生明白作文是说自己的真话、写自己的实感,并根据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储备素材。首先,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观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人或事,对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敏于发现、精心发掘。有一次,我以《我的》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全班只有一个同学写“我的爸爸”,其余都写的是“我的妈妈”,使我感到这是中学生情感体验的一处荒原,是观察不细、认识不深的表现。于是,我把自己家访中的一次见闻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懂得,我所到这家的孩子的爸爸对儿子的爱是一种严厉的爱、深沉的爱、藏而不露的爱。要求学生回家细心观察,写好《我的爸爸》。结果,第二次作文水平比上一次有明显的提高。其次是阅读。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大量的有效的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未曾学到的知识。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他们感兴趣的健康的书籍,并认真写好读书心得,为作文储备好素材。

二、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双重成长的阶段,他们渴望被人尊重。如果老师在有意无意之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会对该教师所教的课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喜欢学生,学生就会把这种尊重与喜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我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对学生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对他们作文中所取得的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感到写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而乐于去做。

在作文批改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我总是以鼓励为主,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对于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给予指正和帮助。如一位学生作文主题不明确、内容杂乱、句子不通顺、错别字连篇,简直是不堪入目,但是其中总会有一句半句意思明白,用词较好。于是我就抓住这个闪光点,在批改作文时把好的句子划出来,并写上批语给以充分肯定。针对其不足又在眉批中写到:“前面那几段写的清楚、明白、多好啊!那么你能用一句话把一段的意思概括出来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这个学生果然用较精练的语言把后面杂乱无章的几段话概括出来了。下次作文时,我再次鼓励他:“你既能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话,说明任何事经过努力都是能办到的,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写好每一篇作文。”老师對学生的信任、鼓励以及那微不足道的帮助,却给学生以莫大的动力,后来这位学生的作文越写越好,并且主动写日记练笔,作文能力提高很快。

三、采用以说代写、读写结合等多种方式。

目前,中学生普遍学习负担过重。为了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我用说话训练来代替一部分作文练习。我经常组织学生举行故事大赛、演讲比赛、读评作文、口头作文等活动来代替“小练笔”。这样学生既无负担过重之苦,又可快速轻松的提高作文能力。

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一般来说,生活面较窄,很少用心地去积累写作素材,不会审题,不会选材,文章空洞,篇章结构混乱。针对这些通病,我在作文指导时,给他们讲授这些基础知识,并阅读范文,将范文与基础知识对照分析,读和写结合起来,增强他们对写作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通过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重在鼓励、多种方式相结合共同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写作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水法规宣传的几种有效方法与途径 第6篇

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不是单方面的控制, 而是运行在整建设过程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即项目决策、设计、实施以及竣工阶段, 每一步都会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根据有关资料现实, 在建筑工程的决策和设计阶段, 影响成本管理的比例是30%~75%, 而施工阶段的影响仅为5%~25%。可见, 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关键就在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的决策是决定因素。工程建设成本的控制不仅仅只是保证工程费用不超额, 还需要具有促进生产建设, 加强施工单位管理, 将项目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能集中起来, 发挥其积极作用。取得最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实现三重利益的统一结合, 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降低成本的途径

2.1 加强工程项目领导的成本控制意识

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建设队伍中每个部门的员工, 以及非部门内的员工都有积极密切的关系。因此, 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合理调动部门领导和所有员工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在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中, 时刻谨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形成一个全局成本控制模式, 实现在建设中的每个人都能随时控制成本的局势。一个企业, 只针对一些主要主要环节做成本控制是远远不够的, 应当从小事开始, 由领导做表率, 带领全体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控制管理, 积极发挥人的意识控制能力。

2.2 决策阶段的控制

成本控制的重点是施工以前, 即决策和设计阶段。在决定投资一项建筑项目时, 该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 都会直接影响到今后项目建成后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是项目投资控制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实践中, 项目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影响比例是30%~70%。

(1) 认真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当一个新项目的建设批准书下达之后, 有关工作人员要都要根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地区经济的发展现实以及零星行业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 制定科学的建设报告, 建设报告关键是要能适应现代我国经济的发展, 是否具有科学的社会效益, 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的数量等都要做好可行性研究。

(2) 搞好总体规划设计。

总体规划设计建筑单位对将要进行的建设制定的总体纲要, 它不仅要符合建设所在地的实际情况, 还要使被使用接受。由于这是一项综合性强的技术性工作, 需要有关专家的积极配合。总体规划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一旦成立, 所有的工程建设人员都必须按照它的要求开展工作。

2.3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期间的成本管理主要指成本控制和分析。施工阶段的材料费管理是重点, 材料费主要包含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首先, 严格控制材料进货, 对使用量最大的材料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 减少材料价格, 或者从厂家直接拿货, 减少从零售市场买货的差价;零星材料要尽量实行代储代销式管理, 用量根据实际施工使用情况来拿货, 减少堆积, 是习惯配额补料, 降低材料浪费的情况;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采取就近采购材料的方法, 降低运输成本。更新施工技术, 大力推广节省材料使用的新型施工技术, 并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情况下, 采取可替代的廉价材料。

人工费是工程建设中一笔较大的开支, 现代施工单位大多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即多劳多得, 解决了从前吃大锅饭, 积极性不强的问题。同时, 根据工人的实际表现, 对一些优秀的工人进行强化培训, 并对工人的施工岗位进行科学的规划, 这样不仅能加快施工进度, 还能保障施工质量。岗位的设置可以一人多岗, 减少多余人员占有一个岗位的情况。根据项目施工的实际人才需要, 可以到人才市场上去招聘有经验的施工人员, 实现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建设。

施工机械费控制: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 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 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理, 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 避免不正当的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 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 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非生产费用控制:压缩非生产人员, 在保证工作的前提下, 实行一人多岗, 满负荷工作;采取指标控制、费用包干、一支笔审批等方法, 最大限度地节约非生产开支。

项目财务人员每天都要记录好建设材料使用的实际情况, 并做好数据整理。详细计算每月的施工成本, 同时要按照责任预算考核要求, 按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要找出出现差异问题的关键, 并及时与工程管理部门联系, 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偏差问题, 以预防对今后建筑施工的影响;密切注视经济效益的情况;积极采用现代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 提高施工进度节约费用的应及时推广;严厉打击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 损坏施工质量和人民生命安全的行为。

2.4 结算极端成本控制是关键

施工企业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施工后必须经业主的检验, 验收, 才开始进行工程结算, 指导所有款项都全部结清为止。

结算前, 工程财务人员需要计算出各部分工程项目的直接成本与预算成本相比, 以发现是否存在中标额外需要业主签认的费用, 如果是因为业主的原因, 导致工程停工, 并带来损失的, 则需要变更设计费用。一般来说, 工程最终结算额=中标价格+现场签认费用。在业主提出最终结算额前, 预算人员与财务人员应对该项工程的最后资金进行检验, 互相分析, 以免产生漏洞, 确保投资与支出都符合要求。

在工程保修期内,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实际工程质量, 科学预算将要支付的保修费用, 并作出保修计划, 以此为保修的依据。

3 结语

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只要工程建设队伍抓住重点环节, 采取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协调的成本控制措施, 采取主动控制替代事后控制的做法。不断提升建设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施工素质, 增强其成本控制的责任心, 端正人的工作态度, 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工程造价就必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摘要: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文章从整体上概括了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意义, 并从建筑项目的施工领导的成本控制意识、决策、施工以及成本结算四个方面分析说明了整个建筑项目中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重点, 同时提出了减低施工工程的成本造价途径。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途径

参考文献

[1]池雷毅.试析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5) .

[2]鲁强华, 孙国荣.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研究[J].中国水运 (学术版) , 2007 (8) .

[3]甄桂萍, 武琼.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应把好四关[J].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7 (1) .

[4]魏国海.如何把握建筑工程的造价[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3) .

实现有效课堂的几种途径 第7篇

关键词:有效课堂;课堂教学;教育;教学效果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我对此的理解是:有效课堂就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使师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互动,使学生有所收获,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课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有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工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我通过利用课前准备的乌鸦头饰、做实验的小石子、小口的半瓶水,制作的课件,不仅充实了课堂教学,还让学生感悟了乌鸦找水到喝水的一系列变化过程。

二、课上需要严谨的结构和轻松的氛围

1.良好的教学导入是有效课堂的引擎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有了它,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在《乌鸦喝水》这课的教学导入中先出示乌鸦图,再让学生说说乌鸦的样子把学生慢慢引入课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精彩的学习过程就是有效课堂的核心

有效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通过让学生分小组演示乌鸦想办法喝水的过程,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乌鸦喝到水的喜悦,又明白了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3.细节的准确处理就是有效课堂的润滑剂

教师要懂得微笑。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赞美。这样做既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三、课后需要认真反思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坚持不断地写教学反思,能使我们从平时的点滴积累中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会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崔岚.小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有效作文教学的几种途径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49-01

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够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教育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如何锻炼学生想象思维是我们探索方向所在,下文就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点滴感悟。

一、兴趣题材,巧妙命题

当前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常常搜索枯肠、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写作时缺乏主动性和兴趣。针对此现状,笔者在从事作文教学时,尽可能的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写作题材,学生写作熟悉且感兴趣的事物自然更加得心应手,更具兴趣。如在学生刚步入初中作文写作时,我们可以通过《妈妈我想对你说》《假如我是一位教师》等题材进行作文教学,在父母感情、师生身份互换的方面学生显然更具兴趣,有话可说。不少学生更本来则有极强的与父母、教师思想交流沟通的愿望,这更致使写作而成的作文大都情感真挚、感人。古人云:“文章千古事”。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在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及日后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端正态度,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发散思维,激发潜能

初中生阶段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要不断拓展,不断改进。教师对学生不能一味的进行既往的模式化的作文训练,形式上的作文指导,导致学生思维的单调,形成公式化作文思维的怪圈,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思维,思考作文。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行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产生灵感,激发学生作文的天分,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不再苦恼与作文,而把写作当作一种快乐的体验。学生快乐作文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最佳成效,教师要勇于尝试。

三、积累素材,让心活跃

写作不能缺少素材,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有兴趣的事情,仔细观察体会,都可以作为素材。当前中学生作文缺乏灵性,枯燥、乏味,不能赋予作文以生命,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了一定的素材,作文就能体现一定的生命力,散发生活气息。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真正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了解一些事物的细节,让学生真实的感受那些存在。这样一来,学生就可能激发其想表达的欲望,进行写作,然后将所了解的事物内容很鲜活的表现在作文当作,赋予作文新鲜的灵魂。教师在让学生体会真实生活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抓住事物、景物的特点,熟悉事物,学生真正了解事物特点,在作文中就不会出现偏题,并且能把对事物的真实体验凝聚出成具有新鲜活力的文字,学生的作文也能体现出真实、生动的景物,带领人们进入那种鲜活的境地。

四、亲身示范,潜移默化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亲自动手写作,将现实的生活转换成作文,将学生身边发生的班内和校内的真实的事情,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悟,将写作的作品拿到班级内和学生一起分享。教师要首先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学生就会更加喜欢语文学习,这样学生就长久地喜欢甚至崇拜教师。教师要逐渐让学生亲近教师,学生会逐渐因为喜欢语文教师而喜欢上作文。初中语文教师如果能够经常将作品放在班级来进行讲读,教师可以神采飞扬地进行讲解,深刻地引导学生热爱写作,学生就会对教师特别佩服。潜移默化的爱上写作,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教学生涯中,应该努力多一些地给学生讲解作文,亲自写作文,让学生亲近作文教学,并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组织活动,构造平台

学生往往渴望得到教師的认可,初中生更是一个表现欲较强,强烈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创造以班级为单位学生所喜欢特色作文刊物,将优秀的作文选拔出来,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拥有展现自己、纵情发挥的舞台,继而促进和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积极组织学生构建文学社等类似组织,通过文学社中诸多联谊活动吸引学生的眼球,再以恰当的活动内容在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的同时融入写作教学,打好学生写作的基础知识,促进其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写作教学自然事半功倍了。

古人云:“文章千古事”。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在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及日后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端正态度,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师应当着力于学生兴趣的提升,带领学生寻找生活素材和灵感,在感受生活美好的基础上学会通过作文抒发自身的情感与思想,饱含情感与自身思维的写作必然更具真实情感,继而提升作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沛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

[2] 周伟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拓展思维研究初探[J].成才之路,2010,(35).

上一篇:无底洞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下一篇:小学生优秀作文:快乐的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