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作仿真论文

2024-05-28

企业运作仿真论文(精选8篇)

企业运作仿真论文 第1篇

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

模式分析

摘 要:运作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实现物流服务定位而建立的一整套运作体系。适合的运作模式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稳定的客户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环境下,第三方物流出现信息化、自动化、联盟化、网络化、个性化和柔性化的趋势。而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第三方物流模式成了中国物流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对第三方物流的影响及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探讨性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第三方物流运作的基本模式及操作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引言

作为物流专业化集中表现的第三方物流,也首当其冲倍受推祟,迅速升温。2O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市场外部条件的变化,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作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孕育开来。由于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中是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利器,因此物流理论引入我国后,受到了政府和企业前所未有的关注。虽然目前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但已经步入了发展阶段,而且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并且逐步成为我国2 1世纪的主流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方物流是专业化分工和商品经济的的产物,它的兴起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为顾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而且作为一个新的产业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创造了社会财富。跨国公司更是对我国的物流市场觊觎己久,人世后大举进入我国的物流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对第三方物流的前景看好,物流成为继IT、金融之后最受追捧的行业之一。

1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专业化的物流承担者,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与专业化经营管理方式,基于对目标行业的丰富经验和对客户需求的深度理解,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全部或大部分的协调化、专业化物流体系,包括设计、组织、控制、优化和管理等物流活动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是单纯的货代公司或是速递公司,它处于流通的中间环节,1其提供的服务是介于供应商和制造商、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是联系供求双方的纽带。

1.2 第三方物流得以发展的必然性

1.1.1 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走上了持续、稳定的发展之路。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省(市),出现了一批大型实力企业,引起了区域甚至国际间物品的流通,从而导致物流量的增加。我们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就使得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显得格外必要。

1.1.2技术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物流公司拥有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了物流企业在仓库管理等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大规模、高质量、高服务水平的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问的信息沟通、协作方便快捷,并能有效跟踪和管理物流渠道中的货物,精确计算物流活动的成本,这就使客户企业放心地把物流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处理。

1.1.3市场因素

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会将资源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分离。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不但可以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降低成本。而第三方物流公司则以物流为自己的核心业务,实现了社会和资源的合理分工及配置,这充分体现了第三方物流的综合优越性。

1.3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引入是近几年的事情,第三方物流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家之间的价格战也愈演愈烈,为了保持较高的利润,如何降低成本就成为当务之急。而第三方物流这种以合同制提供系统全套物流的方式,可以减少商品库存及运输的费用,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物流业在整个物流市场中的比重仅为18%,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从发达国家发展物流的过程来看,第三方物流应该是现代物流的主体,而且第三方物流占到整个物流业的50%以上时,物流产业才真正形成,物流业才能对宏观经济的增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但由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数还只是提供运输、仓储服务.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服务程度低,社会公共物流服务系统未形成。2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方物流的影响

2.1电子商务可以促进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企业资源计划

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

2.2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拓展物流第二空间

物流第二空间是指物流的信息空间,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网点或物流环节,而是指虚拟物流,也即数字物流,或称比特物流,具有相对体制无关性、相对物理无关性的显著特征。当今国际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主要在于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物流第二空间空前扩展。物流第一空间(现实物流)与物流第二空间将日益走向融合。

3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3.1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的定义

第三方物流服务是指专业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要求,将货物安全、高效、完整、及时地从提供者手中运送到需求者手中,服务内容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基础性服务,也包括信息系统管理、物流系统方案设计等增值性服务。

3.2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在电子商务的新形势下,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物流服务。不同的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设计出适合自身服务优势的第三方运作模式。依据第三方物流服务中所采用的技术、经济、组织等实际条件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运作模式。

3.2.1 综合物流代理模式

综合物流代理,即由一家在物流综合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上均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的业务活动。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该代理系统Intemet上建立了一个多对多的虚拟市场,根据物流一体化的原则。有效地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管理。

而我国,由于具备综合性物流能力的物流企业较少,所以从事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公司不仅仅局限于现存的物流企业。简单地说,综合物流代理企业实际上就是有效的物流管理者。采用这种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具有很强的实力,陆空俱全,同时拥有发达的网络体系。这样的企业在向物流转型时能做到综合物流代理,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2.2 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有机整合模式。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主要商业运作模式,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又为电子商务的完美实现提供了现实保障,与电子商务整合,将成为第三方物流主要运作模式之一。可以说,在电子商务时代,实现业务电子化和网络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实际运作状况来看,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整合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其一,是第三方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组成要素,承担物流作业,完成B2B或B2C中的物流环节;其二,是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

配合。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与天津大田集团和宅急送两大国内物流巨头结盟,成立我国第一个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联盟。

3.2.3 邮政物流模式

中国邮政开发第三方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网络优势。具体表现为“三网合一”、“三流合一” 上。中国邮政拥有覆盖全国、沟通城乡、连接世界,集水、陆、空等多种运输手段和投递方式的集散式立体实物传递网。拥有全国实现联网的邮政金融网,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会城市和205个地级城市,实现了全国17 000余个网点的异地存取,ATM 自动取款机达到39OO台。邮政储蓄计算机网是全国最大的零售金融服务网。此外,中国邮政还拥有集图像、语音和数据传输功能为一体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采用先进的ATM 交换技术,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形成了由绿卡网络、电子汇兑、网上支付、代理业务平台四大体系。信息网、物流网和金融网的融合,使信息、资金与物品能安全、有效、快捷地流动,实现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合一。网络时代的物流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个性化、柔性化的特点。而“三网合一”、“三流合一”,正是建立第三方物流的理想境界,也是突破电子商务瓶颈,为BtoB,BtoC,CtoC的电子商务提供后端履约服务、仓储服务、配送服务,使电子商务运营商获得巨大的商机,从而建立信誉,占领市场。这也是提升整个社会效率和效益,实现合作诸方共赢的物质基础。邮政物流模式的特点就是委托来源多、服务的范围广、批量小。缺点主要是信息管理方式落后,客户难以实时查询服务情况,工作效率低等。

3.2.4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模式

在物流过程中,客户需要随时了解货物的配送情况,物流企业也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需求信息,随时准备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在传统模式下很难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一方面是客户一旦将货物交给物流企业后面临服务“黑箱”,引起客户的顾虑,不利于客户有计划安排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不能及时获得需求信息。物流方案难以与客户衔接,造成服务不到位,导致客户流失。物流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与主要客户的管理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双方信息实时交流,委托企业对物流过程了如指掌,物流企业对客户的服务需求也在第一时间获得,双方可以在最大限度范围内展开合作,实现双赢。

结论

在如今这个电子商务时代,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巨大且发展迅速,国外物流企业开始抢占中国市场。而对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就必须主动的采取措施,勇于创新,实现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整合,而这两者之间的成功整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相应的内部运行机制以及外部支持环境。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相对于其他一些发达的国家而言还不够完善,但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发展的逐渐深入,多样化的模式会突显的更加明显,除了本文介绍的几种模式外,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第三方物流产业对自身也会提出更多的要求以适应市场的竞争,使得管理更加的科学化、效益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谁在这一从传统储运到现代物流的观念与实践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谁就能抢得先机,并在未来第三方物流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第三方物流产业的成熟以及用户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协调关系可以大大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辐射效应,对于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会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梁艳.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及其战略浅析.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

[2] 郭秀春.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探讨.商场现代化.2007

[3] 谭炜,马士华.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分类与特征研究.物流技术.2005

企业运作仿真论文 第2篇

同时,品牌管理变得非常重要。针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消费族群,他们有可能被不同的产品使用体验所吸引,只要存在不同的需求,就为多品牌战略提供了必须存在的理由。

原有品牌要有足够的纵深。在推行多品战略之前,原有的品牌要在市场上有足够的影响力和用户群。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企业推行多品牌战略时,品牌延伸就变得容易,在推广成本上能降低很多费用。市场阻力也降低,提高了多品牌扩张的安全系数。

顺应市场需求细分,满足差异化需求。多品牌战略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企业经营的良策,其前提是原有的产品或品 牌有一定的影响力。多品牌战略能攻能守,应对不断被细分的市场,随时能够提供丰富的产品和个性化的品牌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并打造富有魅力的品牌,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忠诚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品牌选择,进而提升品牌粘度。这是企业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不二法宝,只有坚持多品牌线路,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做好

品牌管理和维护的工作。任何一个品牌,都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例如公关危机的应对、产品质量、销售通路、广告宣传、形象代言、终端展示、产品包装等等,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应由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来统管,与各相关的部门协调工作,对品牌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把控、优化。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品牌美誉度,让品牌扩张的后续工作更为顺畅。

品牌战略与经营风险防范。运用多品牌战略的很多都是国际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仍然面临资金、规模、经验等方面的问题。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实施多品牌战略,机会与风险并存,且风险高于机会。如果成功,可能带来很大的效益,一旦失败,有可能造成企业全面的溃败。

多品牌战略要有规划,要和企业经营联系在一起,只有符合市场、产业环境、消费者需求的多品牌战略,才能获得市场机会。反之,企业则会陷入重重危机。所以启动多品牌战略,仍需要系统性的规划,需要从资金、技术、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等方面详加分析。

国内企业运作多品牌战略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诸如三株、巨人、爱多、飞龙,以及最近的农凯系、德隆系等,在品牌战略案例与经营风险上都有值得我们反思和汲取的经验教训。

多品牌战略的限界。所谓多品牌的限界,就是限制这一战略实施的一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多品牌战略,是一个企业级的战略问题,启动的成本相当之高,影响到一条生产流水线,销售通路、广告策划、管理人员等环节,涉及数千万上亿的资本运作,所以成本很高。

品牌管理涉及到企业内部的机制变革,阻力会加大。最近腾讯公司就对内部机构进行了变革,从业务部制升级为事业群制,这是由上而下的变革,阻力会小一些。如果不给品牌管理部门充分的授权和良好的内部协调机制,品牌管理工作会变得阻碍重重。这是企业要启动多品牌战略需要理顺的问题。

企业要有良好的品牌基础,最低要求是,其在一个区域市场应该是一线品牌,这样才能较好地启动多品牌战略。换言之,能实施多品牌战略的大多数是有实力的企业。

结语

在市场化的运营中发现,如果仅靠单一品牌是很难覆盖整个市场的,也很难和竞争品牌在同一起跑线上争抢市场份额。如果能同时拥有几个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不同定位、不同价值主张的品牌,那么市场份额的占有率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同时大规模的品牌矩阵会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压力,进行市场逼宫,占有市场通路(卖场),继而拥有更多的市场资源,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总而言之,多品牌战略的清晰线路应该是:强势的品牌基础―雄厚的企业实力―良好的品牌扩张―拥有更多的市场资源―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 土地使用权租赁协议

★ 厂房及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

★ 破产保护申请书

★ 企业土地使用税减免申请范文

★ 浅谈土地质量管理策略论文

企业运作仿真论文 第3篇

《生产运作管理》具有实践性较强、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 因此对课程的教学内容, 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会比较容易理解, 而缺乏社会实践和工作实践的大学生却常常视其为空洞的教条。传统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另外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 使得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显然仅仅通过课堂的理论介绍, 学生很难体会到课程的重要性, 很难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 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引入WITNESS仿真实验教学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基于WITNESS软件的实验教学设计

WITNESS是由总部位于英国奥克斯的Lanner公司开发的仿真软件, 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 用于制造业、服务业仿真领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成功应用于3500多家企业的业务流程的仿真与优化, 如大众汽车、壳牌石油、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国内的企业如中海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北汽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烟台通用东岳发动机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徐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也相继引进了WITNESS仿真软件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仿真与优化。与同类软件相比, WITNESS仿真软件的用户界面比较友好, 且能够实时显示系统仿真的整个过程, 用户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能随时地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 实现对系统的优化。

WITNESS软件为生产系统中各种类型的资源设计了相应的可视化元素, 从而能够逼真地模拟实际的生产系统。利用WITNESS软件将《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涉及的各类生产系统制作成相应的WITNESS仿真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演示这些仿真模型可使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生产系统的运作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生产运作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因此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WITNESS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教学, 有利于学生理解实际生产系统的运作规律, 提高学习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兴趣, 同时可以使学到的理论能够有效地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规划生产系统的能力。目前国内已有上海交通大学工业工程系、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等数十所高校购买了WITNESS仿真软件用于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

为了使基于WITNESS仿真软件的实验教学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设计并完善了符合大学本科管理类专业培养要求的WITNESS仿真实验项目以及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 供《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使用, 具体的实验内容与要求如表1所示。本文提出的这些实验内容稍加调整之后也可以用于其他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

二、WITNESS仿真软件实验教学实例

下面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系统仿真实验为例来说明WITNESS仿真软件在生产运作管理中的应用, 该实例已用于本课程的实验教学,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实验素材

有一个生产车间有5组机器组, 加工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甲、乙、丙。第1、2、3、4、5组机器分别有3、2、4, 3、1台相同的机器, 三种待加工产品到达车间的间隔时间分别服从均值为35、25、45分钟的负指数分布。甲产品首先在第2组机器上加工, 接着在第5组, 然后在第3组机器上加工, 最后在第1组机器上完成最后工序, 加工时间分别服从均值为20、15、25、20分钟的二阶爱尔朗分布。乙产品首先在第4组机器上加工, 接着在第5组, 最后在第2组机器上完成最后工序, 加工时间分别服从均值为48、34、31分钟的二阶爱尔朗分布。丙产品首先在第3组机器上加工, 接着在第1组, 最后在第4组机器上完成最后工序, 加工时间分别服从均值为48、15、36分钟的二阶爱尔朗分布。

如果一项作业在特定时间到达车间, 发现该组机器全都正在进行加工工作, 该作业就在该组机器处进入一个先来先服务 (First Come First Service, FCFS) 规则的缓冲区队列等待加工。

要求建立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系统的仿真模型, 进行365个工作日的仿真, 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找出当前生产系统的瓶颈环节, 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二) 实验步骤

(1) 建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系统仿真模型

首先, 在WITNESS仿真软件的布局窗口定义3个part元素分别表示三种产品、5个machine元素分别表示5组机器组和5个buffers元素分别表示机器组前的缓冲区, 接着利用WITNESS系统元素ROUTE定义三种产品的加工过程, 最后确定模型中各个元素的工作参数以及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而得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系统的仿真模型如图1所示。

(2) 仿真模型的运行及结果分析

运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系统仿真模型365个工作日, 使用WITNESS的report工具, 得到关于各组机器的利用率, 如图2所示。

从图2中的仿真结果可看出, 目前生产系统的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能力不平衡, 第1组和第3组机器组的空闲率较高, 生产能力过剩, 而第2、4、5组机器组的空闲率较低, 特别是第5组机器组的空闲率小于1%, 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因此应适当调整各机器组中机器的数量使得各机器组的生产能力尽量一致。

(3)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系统的改进

通过前面的分析, 为了使该生产系统的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能力达到平衡, 将第1、2、3、4、5组机器组的机器数量分别调整为1、2、2、3、2台。运行改进后的仿真模型, 使用WITNESS的report工具, 得到关于各机器组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如图3所示。

从图3中的统计报表可看出调整了机器数量之后, 生产系统中各机器组的繁忙率均在87%~88%左右, 从而使得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系统各机器组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大致的平衡。

三、结束语

作者从2009年开始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采用了基于WITNESS仿真软件的实验教学方案。实践证明, 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WITNESS仿真软件开展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增加对生产运作课程的兴趣, 对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机理有进一步的理解, 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使学到的理论能够有效地联系实际,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志祥.本科层次生产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5) .

[2]王亚超, 马汉武.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3]王建华, 黄贤凤.WITNESS仿真在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0, (18) .

[4]赵启兰, 等.生产与运作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胡刚:推动企业高效运作 第4篇

新日电动车行政运营副总裁、信息化主管胡刚

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新日)是主要从事2、3、4轮电动车、特种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民营股份制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日依托“数字企业”建设,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1.建设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企业管理,提升运营水平。引进PLM、呼叫中心、CRM、ERP等系统,推进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售后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2.建立视频系统创新沟通方式,降低管理成本。视频会议系统使公司能快速、及时地与各地销售组织、工厂组织、应聘者进行视频交流,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沟通平台。3.推进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引进办公自动化系统,使公司日常管理过程中的100多项流程、授权均通过系统完成,办公无纸化程度大大提高。

在行政运营副总裁、信息化主管胡刚的带领下,新日通过IT建设,内部管理规范化、透明化、高效化,执行力、协同性明显提高。同时,推进了财务业务一体化、产销一体化,大大缩短了结账时间,并解决了原来多组织、跨地区的协同问题,以及多组织多层级核算问题。

企业运作仿真论文 第5篇

2)欠缺有效的管理平台和制度平台,对境外项目的管控薄弱。中国的企业跨国并购后期管理中大多尚未搭建有效的管理平台和制度平台,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对境外企业管控力度不足的现象[6],这种现象主要因为:首先,中国企业作为母企业本身治理结构和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混乱,缺乏有效的管理平台和专业的管理人才,对境外子公司的管理往往力不从心,再加上收购之前并未对境外企业作详细的调研和长期的管理规划,在后期的运作管理中便很难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其次,由于境内外文化、法律、政策、经营流程和操作模式等造成境外的经营环境和境内完全不一样[7],很多在中国国内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境外则会出现,甚至是难以解决的,这就使得中**企业在并购后期对境外子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本身已有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无法融入当地的环境和制度,无法构建起有效的适应当地的管理平台和制度平台。实际管控并没有按照收购前预先设定的战略构想和规划来运作,大量工作不能按预期进行,以至管理效率低下,对境外项目控制力不足。

3)在管理中,中国企业获取信息严重不足,信息严重不对称。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后期运作中,往往存在信息获取不足,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中国企业由于人员等因素参与企业日常管理较少,在境外企业管理中掌控力度不足,限制了其对企业信息的直接获取;其次,中国企业软实力不强,对勘查国际惯例不了解,在并购后期参与境外企业管理的项目管理中掌控能力也不够,不能自信地在项目管理方面驾驭与外方的合作,独立进行融资谈判、合作谈判等方面经验不足,对于可能影响经济可行性的其他因素,包括土地、环境、社区的政治风险等都不熟悉,所以实际参与项目管理和实施较少,妨碍了项目中一手信息的大量和及时获取,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再次,在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报备制度,境外信息渠道沟通不及时通畅,再加上境外企业经营管理层本身对中国企业的不配合,就使得大量企业和项目的信息没有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中国企业,使得中国企业作为股东却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人员状况、项目具体状况等都没有详细的了解。

资金问题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往往注重于收购时的资金大量投入,但在成功收购后的后期运营和治理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资金的持续供给,而很多境外项目的资金需求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资金的不足会影响境外项目的正常运营甚至会导致整个项目的最终失败,前功尽弃。资源开发行业的一大明显的特征就是投入资金大、投资时间长、短期内见效不明显,这就导致在海外投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再加上各国环境不同,境外资源开发可能成本更高,光靠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是难以满足并购需求。后续资金持续供给不足的压力往往来源于两方面。首先,企业自身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手段匮乏,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对于民间资本和政府支持的资金获取很少。其次是政策支持力度小,目前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体制也处在改革阶段,政府关于资源类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有限[8],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忽视了对资源所在国当地政策支持的获取。国内的融资支持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企业自身通过境外筹资的能力又明显不足,所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期运作中资金压力较大,资金供给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退出问题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项目后期运作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需要退出投资的情况:如果所并购子企业或者所在地出现各种变动,经营不能按预期进行,投资效果难以实现,中**企业打算收回投资;中**企业自身资金后续支持不足,难以继续投资;或者中国企业认为投资已达到预期效果,计划退出投资而投向更佳的投资机遇。而在遇到以上情况时,对于中**企业而言却往往存在退出机制难以设置,成功退出难以实现的问题。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有:首先,中国企业在并购前缺乏整体战略的规划,对海外市场评估不足,盲目投资,并购之前根本没有考虑退出问题,没有考虑收购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状况,更没有因此而做好退出的各种途径设计;其次,收购前没有计划,在遇到需要退出的状况时,中国企业又缺乏相关的经验和人才储备,无法及时设置退出方案,而造成各种延误,从而失去退出的有利时机。

对策研究

重视人才储备,整合好国内外人才

针对并购后期运作中国际化人才缺乏问题,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应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国际化人才战略。首先,企业在并购战略制定阶段要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有国际化管理背景的人才,同时在企业内部选拔一批熟悉本企业运作、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进行培训,做好人才储备。并使其中部分人员参与并购项目组,与专业中介机构一起共同参与并购战略的选择、并购评估与实施。其次,在并购完成后,企业应将并购与整合管理团队合二为一,利用之前参与并购工作的人员和适应投资地环境的国际化管理人才一起来进行后期的整合和管理工作,并同时不断的吸收和更新人才团队。最后,在并购后期运作与治理中,中国企业应积极吸收当地矿业人才、第三国的技术人员和当地优秀的管理者为自己服务,并给予充分的信任和物质激励。因为这些人才相对于国内人才更加熟悉当地的政治、懂得相关的法律、熟悉当地矿产资源情况,会起到桥梁的作用,更有利于海外投资的后期管理。中国企业应通过以上内外结合的方式形成一支认同本企业文化、了解本企业战略发展思路和行业发展趋势、熟悉国际惯例和当地经营环境、善于与不同国家人员沟通、事业心强的国际化管理团队,从而解决并购后期运作中国际化人才不足的问题。

高度重视并购后的文化整合针对并购后期运作和治理中整合难问题,企业应高度重视文化整合和重塑,在跨国并购整合中应该形成一套完善的文化整合的方案,顺利完成文化整合。首先,中国企业在平时就应注重自身企业文化的创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吸收国际先进文化,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制度和先进的企业文化,以适应国际化发展。其次,企业在并购前就应详细了解并购方和被并购方潜在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文化冲突和风险的大小,对企业的仪容、行为等显性文化和思维、价值等隐性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以便后期整合有据可依。最后,在后期运作整合阶段,中国企业应学会尽可能的包容文化差异,不把焦点放在两种文化的差异上,而是强调双方文化的共性,构建双方员工能共同接受的企业文化,而不是非此即彼地选择一种文化。通过吸收投资当地和被并购企业原有的先进文化,以此来提升和完善自己已有的企业文化,从而创建新的企业文化。并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与员工沟通等使员工逐步理解和接受新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完成企业文化的整合和重塑。通过成功的文化整合,企业才能进行具体的整合实施,包括组织和流程的调整、人员的安排和调配、运营和职能的调整与改进等。

构建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交流,增进与当地的合作

针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期运作中的内部人控制和由于缺乏交流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等管理问题,中国企业应以加强信息沟通为基础,不断完善其管理制度,构建有效的管理平台和制度平台,确保信息及时获取和管理决策在海外的执行效率。首先,合理的境外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充分了解和熟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 《矿业法》、《企业法》、《税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等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及当地的市场运作模式和投资管理模式,因地制宜进行管理。其次,被收购企业应通过构建新的信息管理制度,形成信息报备机制,有利于股东及时了解海外项目的运营情况,包括人员的配置、资金的流动、风险的控制等。借此可以避免内部人控制现象出现,也有利于当出现管理问题时的及时解决。最后,除了要加强中国企业与所并购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外,还要增加与被并购企业所在地政府、其他企业以及当地居民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业、职工和居民进行深入交流,减少后期管理中的阻扰现象,消除误会[9]。并且在海外投资并购后期运作治理中要保持低调,当地企业被并购后职工和当地居民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满情绪,产生资源被占有和掠夺的失落感,如果大肆宣传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会刺激到当地人。舆论压力越小越低调,就越有利于矿企在海外项目的后期管理。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为避免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项目在后期运作中由于资金不足而中断的问题,跨国并购企业必须采取措施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能力。首先,并购企业在境内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的股权渗透、成立矿业私募基金等各种途径积极吸收各种国内资金,支持跨国并购项目的后续运行。同时并购企业还要争取国内金融机构在海外分支机构的融资支持,通过国际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直接在开发当地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最后并购企业还要积极开拓国际化的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投资项目所在国的本地支持,了解当地金融法规和优惠政策,通过投资当地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融资[10]。总之,并购企业应同时利用好国内条件和投资国的融资途径,最大限度地为并购后的运营服务。

并购前整体规划退出方案,后期运作中遇到问题及时设计退出路径

运作管理论文生产运作管理论文 第6篇

【摘要】 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由于缺少对生产运作管理内容的感性认识,普遍反映该课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缺乏学习热情。本文通过对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特点分析,借助ERP沙盘教学工具,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达到对生产运作管理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

【关键词】 企业沙盘 生产管理 教学

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学生由于缺少对生产运作管理内容的感性认识,普遍反映该课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缺乏学习热情。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应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教学方法调整与教学模式创新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特点

(一)实践性。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它的原理、方法等都来源于企业的生产运作实践,是多年来各国生产运作管理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经过不断地丰富、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技能与个人素养为主线,通过对生产运作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管理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体系,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方法、手段,提高学生解决生产运作管理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杂性。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工厂选址和设施布置、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生产线的设计、工作设计与工作测量、需求管理与需求预测、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制造资源计划、物资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车间劳动管理与班组建设等。其内容多而杂,有许多具体的运作活动,技术性比较强(既有定性的分析,又有定量的计算),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践应用。

(三)决策性。生产运作管理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有多种方案,但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人的积极性的调动、产品质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会产生巨大的差异。因此需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背景、不同特点设计个性解决方案,明确生产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以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途径,并在对处理结果预测和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最优决策。

二、ERP沙盘应用分析

ERP沙盘是以现实中订单型生产企业为背景,通过组建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公司,成立相应的部门、赋予对应的岗位和职责,进行6-8年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整个经营过程是以销定产的思路进行P系列产品的销售、研发、生产。企业伊始拥有一个A厂房和一定的生产设备,从事P1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通过一家权威机构对P系列产品进行预测后发现,P系列产品将会由相对低水平发展为高科技产品。因此企业的投资者希望:投资新产品的开发,使公司的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发本地市场以外的其他新市场,进一步拓展市场领域;扩大生产规模,采用现代化生产手段,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角色扮演和对应职责分配,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与分工和业务流程,明确恪尽职守、各司其职的重要性,懂得团队的工作方式。

通过生动形象的企业沙盘,展现出企业布局:整个盘面分为“办公区”和“厂区”两大部分。其中办公区有财务部、市场部、质检部、采购部、研发部等部门;厂区有生产车间、原材料库、成品库。沙盘布局让学生了解厂址选择和设施布置对企业的重要性,选择恰当的地址使其方便生产经营并提高竞争力;设施布置和选址都是企业的战略性问题,都对企业长远发展有战略影响。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入企业选址的常用方法、决策因素和决策方法,设施布置原则、形式和方法;设施布置好坏对工作效率有直接影响,设施布置不当可能导致物料运输路径增长,从而增加物料运输成本等设施布置的重要性。设施布置通过企业沙盘布局的展示,还可以反映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的关系以及各流的流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物流从原材料的订购、原材料入库、材料上线加工、完工后入库、最后销售给客户的整个过程。无论是准备工作,还是经营的整个过程,都涉及了生产运作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准备工作中的企业成立、团队设置涉及生产组织机构设置,责任权利的划分,班组建设等内容;又如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需求预测、厂房的选择、生产线的设计、产能分析、设备更新、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计划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过程管理等内容。准备工作就绪后,即可进行6-8年的生产经营活动。

厂房代表模拟公司生产制造产品的场所,在ERP沙盘中设置了A、B、C三种厂房,不同的厂房容量不同:A厂房可容纳四条生产线、B厂房可容纳三条生产线、C厂房可容纳一条生产线。并且厂房可以购买、租赁或出售,每经营一年,就要进行厂房的购买、租赁或出售决策。想扩大生产规模,还要考虑到资

源的稀缺性、资金的有限性,此时就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厂房的购买、租赁决策。

生产线作为产能的体现,ERP沙盘中主要设置了四种生产线:手工生产线、半自动生产线、全自动生产线、柔性生产线。不同生产线的生产效率、灵活性不同,其价值、安装周期、安装费用也不同,且生产线可以购买、转产、变卖。企业发展过程中按市场需要能够生产的产品,在沙盘活动中设计了四种产品:P1产品、P2产品、P3产品、P4产品。为了能更高效率生产出产品,就需要运用生产管理中相关知识进行计算与决策:不同的产品用不同的生产线来组织生产比较划算,不同产品在不同阶段进行研发和淘汰,在什么阶段购买哪些生产线,哪些设备在何时淘汰或改造。产品研发完成,同时生产线调试按照完成,才可以进行生产。

产品加工,在ERP沙盘中,生产不同的产品需要的原料不同,每种产品所用到的原料及数量也不同;不同的原材料采购周期不同,何时采购,采购多少,是批量采购还是JIT采购;产品上线时需要支付加工费,不同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不同,加工费也是不同的。涉及到物料需求计划的相关知识。

借助ERP沙盘教学工具,以体验互动的学习方式,瞬息万变的动态环境,让学生总全局深刻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制定长中短期生产计划、进行定量需求预测的重要性。从工厂选址、设施布置,到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生产线的设计、工作设计与工作测量、需求管理与需求预测、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制造资源计划、物资管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等内容,更加深刻具体地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相关的概念、原理、方法等知识,并懂得应用知识。

三、教学效果分析

(一)理论融于实践,知识得到升华

通过ERP沙盘教学,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教学内容体系强调从全局勾勒知识内容的框架,激发学生从企业战略高度考虑企业生产管理与控制和企业其他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学生经历了一次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上升过程,能全面深刻理解战略管理、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管理、需求管理与需求预测及全面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学会掌握企业最佳采购模式,学会合理控制与管理库存,能够配合市场需求与产能从事全盘生产流程规划;能够准确把握最佳盈利机会,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富于思考和综合理解的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能力

基于工作导向,任务驱动。利用事找人的思想,让学生置身其中,面对一系列动态的情景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需求带动兴趣,进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具体的过程和需求激发学生兴趣,理论不再显得枯燥、空洞、乏味和无用。使学生从多维度获得企业生产运作活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体验、接受和认识客观世界中的客观事物,深化对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通过把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习团队的作用,形成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如何把知识变成能力的方法。

(三)增强合作共赢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在企业经营战略方面,学生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只做自己擅长的部分,进行企业间的联合达到双赢。在生产管理方面,ERP沙盘教学跨越了专业分隔和部门壁垒,把企业的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统一纳入到生产管理领域,面对新产品研发、物料采购、生产运作管理、品牌建设等决策问题,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并在成功与失败中获取新知。不仅提升了学生融合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统观全局、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在经营中,企业不景气,锻炼了学生应对逆境的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动态的企业经营状况,锻炼了学生对时机和机会的把握及应变能力。

结语

资本运作论文 第7篇

题目:……运作模式分析研究——以…..企业为例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1、公司概况

2、股权结构

3、核心业务

4、发展历程

5、财务基本情况(资产负责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二、资本运作模式分析

1、什么模式

2、模式内容

3、运作过程

4、运作结果

三、该模式的启示

1、优点

2、缺点

企业运作仿真论文 第8篇

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CDIO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旨在模拟和构建一个实习平台, 该平台纵向包括产品设计与研发、样品建模与制作、原材料分解与采购、产品生产与制造、成品营销与推广、物资仓储与运输、人才招聘与培养等环节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横向推演6年的经营活动周期, 令工、经、管、艺、语言等不同学科专业数百名学生在同一仿真实习平台密切合作、各尽其责, 通过亲身实验与实践活动共同演绎CDIO所倡导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教育背景环境, 真正实现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2 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构建目标

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重在培养学生5个方面的能力:专业知识与技术实践能力、跨专业知识复合运用能力、市场竞争意识与决策能力、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

3 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建设情况

3.1 硬件建设情况

综合仿真实习平台包括6个仿真公司实验分室、综合营业厅、市场交易室、商务洽谈室、审计师事务所工作室、产品设计展厅、实习成果展厅、技术管理室和实习指挥部。硬件建设包括生产商、渠道商、外围辅助机构等机构所需的专用多媒体工作室, 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服务器、存储器等设备。

3.2 信息平台建设情况

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信息平台由中心实验教学资源信息平台、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教学资源信息平台基于中心的网站、网络硬盘FTP等信息化平台实现。在平台中提供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大纲等电子教学文档, 供学生网上浏览或下载。此外, 学生还可利用教学网站查看课堂教学相关教学信息;教师利用网站进行教学管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主要用于教务信息发布、教学管理、成果展示、师生交流, 并为注册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其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务管理、日程安排、信息发布专区、答疑讨论等。

3.3 实验资料建设情况

综合仿真实习资料包括综合仿真实习学生实习指南5册、实验教学大纲9册和项目设计书等。每期实习结束后, 学生要完成大量、系统的实习文档, 具体包括:公司管理制度、公司人员编制、岗位职责、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年度业务与财务预算、年度财务报表、年度财务分析报告、年度经营总结、生产商与渠道商各季度业务计划与预算、筹资计划、投资计划、生产排程计划、招聘计划、职工培训计划等;外围机构年度工作计划、各季度业务情况汇总表、违规情况汇报表等。

3.4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师资队伍由实验教师、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3类人员构成, 其中实验教师中配置会计、审计、统计、财务管理、金融、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教师。

3.5 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综合仿真实习平台制定了《生产制造企业实习规则》、《品牌渠道商实习规则》、《外围辅助机构实习规则》、《市场运行规则》、《信息发布规则》、《教师绩效考评方案》、《学生实习成绩考评方案》、《学生考勤管理规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等制度。

4 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运行情况

4.1 平台的基本框架

综合仿真实习平台将产品设计研发、原材料市场、资本市场、生产设备商、人才市场、第三方物流、生产制造企业、品牌渠道商、外围辅助机构 (工商、税务、银行、物流中心、人才中心、海关、拍卖中心、信息中心、审计师事务所等) 和消费市场以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为链条系统地整合在一起。

4.2 实习学生的数量与专业配置情况

平台分为A、B两区, 每区由18家生产商、8家渠道商和相关外围机构组成。每家生产商由12名大四实习生和2名大三见习生 (工科、艺术设计专业) 参与运作;每家渠道商由11名大四实习生和1名大三见习生参与运作;外围服务机构有工商局、税务局、银行、信息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物流中心、海关、审计师事务所、拍卖行等。

4.3 实习周期与实习内容的安排

实习时间安排在第7学期, 分为两期, 前8周一期, 后8周一期, 每期完成企业6个年度的经营活动。每期安排学生700余人, 两期共1 500余人。两期学生在课堂教学与平台实习间转换。

4.4 实习平台相关活动安排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穿插有特色的培训项目。在企业的初创期 (第1年) 进行企业的CI设计大赛;在企业的成长期 (第2~3年) 进行产品广告设计大赛、品牌广告设计大赛、销售网站设计大赛;在企业的成熟期 (第4~5年) 进行CFO、CMO、CEO论坛, 交流经验, 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在企业的总结期 (第6年) 进行汇报, 对整个实习进行全面的总结, 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为下一轮的综合仿真实习提供借鉴。

5 实习效果

5.1 基本技能的提高

学生在进入综合仿真实习平台之初, 几乎不了解公司的运作流程。经过综合仿真实习后, 其对业务流程渐渐熟悉, 业务开展从按部就班到有所发展, 经营手段也从按规则办事到灵活创新, 提升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5.2 决策能力的提高

在仿真实习过程中, 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 不仅需要组织、协调、交往、沟通, 也要在业务开展中共同研讨发展战略和制定经营策略。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交往、商务谈判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特别是经营决策的能力在摸索、失败、修正和成功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5.3 基本素质的提高

通过实习过程, 每个团队都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彼此合作, 形成了一定的凝聚力。有的团队CEO以自身的认真、负责和敬业精神做了很好的表率, 自己不辞辛苦, 加班加点。团队成员协同作战, 结下很好的友情, 体现了很好的团队精神, 提升了学生的基本素质。

5.4 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

在仿真实习中, 学生根据各自专业明确了工作岗位, 但由于团队人员有限, 有些学生在仿真企业中需身兼多职, 需用多方面的知识。通过仿真实习, 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同时, 多岗位的相互交织、运用, 也提升了学习相关岗位专业知识的能力, 强化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训练。

5.5 市场竞争意识与应对能力的提高

在综合仿真实习平台中, 由于企业的经营过程都是以公司为运作单位, 涉及各经营单位的相互竞争关系, 通过各公司的相互竞争, 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 提前感受到了市场的竞争状况, 熟悉了市场竞争环境, 提高了各种应对能力,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5.6 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提高

参与实习的学生, 在实习过程中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 需要实施相应的战略方针, 为他们的创新创业设计提供了一个相对真实的平台, 通过共同协作、亲身实验与实践, 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6 问题与设想

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经过三批学生的实习, 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目前还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主要有:

(1) 实习起步阶段学生学习规则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 对经营规则的熟悉程度不够, 指导和开展业务的准备工作有待改进和加强。

(2) 团队内部的岗位尽管有明确的分工, 但总有岗位忙闲不均。因而分工协作、岗位调整等方面的工作有待研究。

(3) 外部机构监督职能需要加强。工商、税务、银行、审计等职能部门, 在开展服务工作的过程中, 缺乏对企业运营的有效监督核查, 或者碍于面子对违规操作视而不见, 其监督执法的职能需大力加强。

摘要:本文阐述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构建目标, 从硬件、信息平台、实验资料、队伍、规章制度5个方面构建综合仿真实习平台。根据平台的整体框架, 安排学生数量、实习内容与相关活动, 对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总结, 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设想。

关键词: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构建,运作

参考文献

[1]李媚.构建经管类校内仿真实习的实践研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9) .

上一篇:数控技术基本原理下一篇:证券公司反洗钱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