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024-07-25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精选10篇)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1篇

尊敬的党支部:

党章强调,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反映了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治传统,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政治责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政治品质,是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

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前提。新形势下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坚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根本要求。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时代要求。一个领导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党,也必然应当是创新型的执政党。在前进征程上,必须按照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既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又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个方面的任务不是相互分割而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和改革创新能力;只有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明确学习和创新的实践途径、根本目的;只有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总之,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年6月12日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2篇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好创建示范点的带动引领作用,运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突出成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重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行动准则,把创新作为促进事业科学发展的推动力量。通过基层调研、理论阐释、政策解读等方式开展理论研究,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特征、各部门的职责要求、具体工作要点等内容,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提高创建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是推进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使学习、服务、创新成为常态。有了制度,还要认真贯彻执行,坚决按制度办事,避免形式主义。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机制和制度安排上要有长远规划。

三是强化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具有检验、督促、规范和引导创建工作的作用。没有科学的量化标准、明确的工作要求,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就缺少有效抓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后,各地探索并积累了不少好做法、好经验,其中有一条就是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组织实际,研制考核办法及评价指标体系。要突出可操作性,处理好定性指标和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思考 第3篇

1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增强党的创新能力的战略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全党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 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 进行理论创新, 做出许多新概括。解决了看, 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考验。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全球每个角落, 世界对我国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直接而广泛。从国内看我们正在经历“四个深刻”变化, 即“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正;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发展进入关键期, 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 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稍有不慎, 就会影响全盘。我们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世情、国情都告诉我们, 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怎样抓住机遇寻求发展, 应对挑战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要不辱使命, 不负重托,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善于进行理论思维, 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 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式的能力, 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 审时度势,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充分利用有利因素, 化解不利因素, 变挑战为机遇。面对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挑战, 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 我们必须开阔眼界, 紧跟世界潮流, 抓紧推进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前主义理论的系统教育, 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练。需要组织他们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 打牢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基础。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 也使党在深刻变化的环境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还不完全适应, 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换散;少数党员干部轻视理论, 忽视学习, 放松世界观的改造, 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 积累新经验, 增长新本领。每位党员都要勤奋学习, 善于思考, 勇于实践, 锐意创新, 增强解决实际问题, 开拓进取的能力, 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期待。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4篇

关键词:党校;教学改革;内容;方式;制度;学风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7—0030—0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把握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基础上,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特别是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提了出来,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也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国民教育体系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决定》这一精神,是新时期对党校工作的新要求,对新形势下党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二条也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这都表明党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具体来讲就是要发挥理论学习的领头羊、理论研究的主阵地、干部培训的主渠道、党性锻炼的大熔炉等优势,强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基层党校承担着基层一线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任务,是落实中央和地方党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工作要求的主力军,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决定》精神,主动承担相应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教学工作,精心调研培训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学制,完善学科结构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不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在理论武装头脑、科学指导实践、促进科学发展、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为培养学习型党员,推动学习型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一、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着力解决“学什么”的问题,细化教育培训内容

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是搞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问题。基层党校培训班次多、干部来自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以学员的需求为中心,把握学员的基本特点,了解学员所急、所需、所盼,坚持以用为导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训什么”的原则,让广大党员干部享受“菜单式”培训,帮助学员在党校获得自己最紧缺的知识、最需要的信息,全面提高能力素质。在抓好公共内容培训的同时,坚持分类施学、因需施教,合理确定各个班次学习的重点,使教育培训更好地适应学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吸引更多的干部参加党校培训,努力使基层党校成为当地培养学习型干部的最高学府、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权威讲坛和学术中心、成为基层干部向往的地方。要紧紧扣住时代主题,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坚持在突出党校姓党,抓好政治理论培训和党性教育的同时,注意结合基层工作实践和培训对象工作所需,合理布局教学内容,推进教学内容创新,围绕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执政能力等为主的教育培训;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以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的专题辅导培训;围绕基层干部队伍知识所需,开展以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为主的培训;围绕基层思想政治建设需求,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的艰苦创业、务实苦干、廉洁勤政等方面的培训;围绕提高基层干部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社会舆情研判、安全生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应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通过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党校教学布局,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二、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着力解决“怎么教” 的问题,创新教育培训方式

教学方式是实现教育培训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的。基层党校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以有效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为目标,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使教学工作成为党员干部理论创新课堂、锤炼党性熔炉、充实知识场所、提高技能平台、事业发展论坛、情感交流家园,树立和打响培训品牌。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积极开展干部“菜单”选学,干部免职脱岗培训,党课下基层活动等方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授课方式,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经验交流与实地观摩相结合的形式,确保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在教学中,开展以学员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通过在课堂辅导和答疑中实现学员与教师互动,在班级研讨活动中实现学员之间的互动,在组织高层论坛交流中实现学员与领导互动,在现场体验式教学中实现理论与现实互动,激发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员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以组织学员开展实地调研、外出考察,引导学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性意见建议,使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党校教学由传授知识向提高素质转变,由知识讲授型向现场调研、研究问题型转变,由单项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

三、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着力解决“怎么管” 的问题,完善教育培训制度

学习是一种“软文化”,需要借助硬性的制度和机制的力量才能发挥持久的效应,因此,制度和机制建设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只有促进党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保证党校教育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26条指出:“党校要切实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教学实施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进一步明确学习教育的时间、内容、目标、责任以及相关的考勤、交流、通报等要求,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这要求党校要以推动党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目标,始终坚持从严治校,着力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基层党校,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把这一原则贯穿到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以从严治校保证党校管理上台阶上水平。在学员管理方面,要本着对党负责、对学员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学员管理,不断完善学习、组织、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使学员在校期间始终能感受到制度的约束、组织的管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员转换角色,遵守校纪校规,严格按照党校的要求参加培训学习。特别要继续坚持考核公布制,对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和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向组织人事部门和学员所在单位进行通报,并记入干部学习档案,作为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对培训不合格的由组织人事部门重新调训。在内部管理方面,要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规范化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行政、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工作责任制,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不断提高内部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着力解决“学习为了什么” 的问题,加强教育培训学风建设

学习只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式,绝不是终极目标。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各级党组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过程,转化成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使党组织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因此,必须树立“问题学习”意识,倡导“行动学习”方式,打造“知行统一”平台,追求“学以致用”效应,坚持以学促用、以用促学,使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过程。基层党校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员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把理论学习与研究现实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研究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掌握规律性的认识,坚持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把学习收获转化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为实践中拓展思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转化制度,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促进学习教育成果及时运用于当地党委和政府决策中,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基层党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作为教学中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的作用,不断推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工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10-15.

[3]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09-11-17.

[4]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R].中共中央办公厅,2010-

02-08.

[5]李源潮.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N].学习时报,2010-

03-30.

[6]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R],2008-10-29.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5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标志着我们党形成了“三型一体”的党的建设新目标,充分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和新部署,是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什么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这是必须首先明确回答的问题。我们认为,所谓学习型执政党,主要是指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拥有不断更新知识以及获取这种知识能力,能够把知识转换成为执政能力的政党;所谓服务型执政党,主要是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执政理念,把服务人民作为主要职能和工作任务,通过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能力和水平,来提高党的领导力、管理力和凝聚力的政党;所谓创新型执政党,主要是指能够适应国际国内客观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对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调整、更新,以适应社会进步要求和时代发展潮流的政党。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相互关系。

第一,学习型政党是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前提和基础。建设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前提是要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对执政党的基本要求。只有搞好学习型政党建设,才能为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必备的能力和持久的动力。从时代条件看,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群众对执政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的根本利益,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就必须按照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要求,秉持全面的学习观,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在学习的过程中,净化思想、提高党性,打牢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通过学习,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能力,提高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因此,只有建设学习型执政党,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建设才具有牢固可靠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面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每一次跃升,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取得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与学习密不可分。

第二,服务型政党是学习型、创新型政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谁服务、如何服务?这是执政党必须首先解决的基本问题。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目的都是要践行党的宗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定位,正是学习型、创新型执政党的目的和归宿。作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服务”自然是它的本质特性,也是最重要的执政方式。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就清楚地表明,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鲜明特色。在国内外形势和党自身状况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前,我们党如何履行好党的宗旨、践行党的执政理念,面临许多困惑和挑战。这其中,服务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水平不高尤为突出。因此,通过学习型、创新型政党建设,可以促进服务型政党的建设,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学习型和创新型政党建设,也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检验中才能找到归宿和立脚点,才能互促互进不断进步。因此,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党的建设标准要求提升的表现,是服务好人民的宣言书,是时代赋予全党的使命和责任,必将凝聚起全党的共识,更好地履行执政使命,更广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第三,创新型政党是学习型、服务型政党的动力源泉。无论是学习还是服务,必须解决其中的动力问题。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执政党的动力在哪?毫无疑问,建设创新型执政党,正是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执政党建设的动力所在。创新是学习和服务永续前进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就会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必然会失去生机活力、落后于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一个政党如果没有

创新精神,就会经不起历史、时代和世界的考验,就不可能长期执政。作为一个有着826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要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党肩负的这些使命和责任就难以实现。只有坚持创新,才能进一步促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在全党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氛围和制度自觉,成为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只有坚持创新,才能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人民的水平和质量,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发展要求,始终充满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6篇

“学习型”是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因为当今世界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理论不断产生,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科技创新的程度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是先知先觉的,也没有哪个政党是无所不能的。一个政党要适应发展变化了的世界,要不落后于不断前进的时代,要经受住各种复杂严峻的考验,要引领社会的发展进步,就必须不断学习,即,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自觉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指始终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作为自身的不懈追求,努力在全党形成制度、形成风气,以有效的学习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生机活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身头脑,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政党,是目光远大、视野宽广,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善于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政党,在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成效上引领全社会全民族的政党。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学习的历史。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在继承弘扬党的这些优良传统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包括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的学习都应该有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质量,更高的要求,应该是一种具有先进“学习型”是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因为当今世界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理论不断产生,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科技创新的程度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是先知先觉的,也没有哪个政党是无所不能的。一个政党要适应发展变化了的世界,要不落后于不断前进的时代,要经受住各种复杂严峻的考验,要引领社会的发展进步,就必须不断学习,即,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自觉学习。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学习的历史。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在继承弘扬党的这些优良传统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包括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的学习都应该有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质量,更高的要求,应该是一种具有先进的学习理念,明确的学习目的,健全的学习机制和可持续的学习力的团队式的整体性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成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7篇

一、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的含义

服务型政党指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为人民群众而立党、为人民群众而执政,在社会主义民主社会的背景下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责任观念和服务思想,利用执政理念、行为、体制和方式更加有效和周到地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承担重要职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首先要为基层服务,促进上下级党组织之间的沟通和服务,使得各级党组织更加主动地为基层服务,更加积极地为基层服务。然后是要为群众服务,建立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体系,全面周到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进一步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最后要为发展服务,党组织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为科学发展而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能为发展尽自己一己之力,进而促进科学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为人民群众而服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决定了服务型政党的角色。十八大指出,以人民群众为工作中心,为人民群众执行职能能够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工作中是否称职,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执政党,也就是说,为了人民群众而服务是为人民执政的特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服务政党型建设应该一心一意地为了人民群众而服务,并且为了人民群众执行职能,一切为了人民,力图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最佳化。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是党历史上一个重大任务,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发扬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是对当前形势的正确认识,提出党建的.新目标是进一步提高科学化水平,还维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角色定位。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是以当前的社会环境为背景,改善政党建设的有效方法和最新要求,而且还改进了执政党的指导思想。我党围绕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的目标,提高科学化水平,对坚持创新以进一步改善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加强党风建设具有重大作用,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巨大影响,也能够促进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人民群众而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活动都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心。毛主席曾经说过,要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办事情,一心一意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执政为民,这是党一贯坚持的执政理念。但怎样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难题,解决这个难题的新尝试就是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并不是像以往普通意义上的服务,而是要建立全体党员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服务体系,使为人民服务更加系统化,也使党能够更好地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三、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认识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

1.坚持科学思想理论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需要在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下提供理论服务,并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目标下提供理论服务,执政党应该为整个社会提供指导思想,按照实际情况看问题、根据客观事实办事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因此,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中,党的指导思想应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走进大众、跟上时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带领全国人民努力为建设一个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执政党的最高责任是坚持理论创新,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提供指导思想上的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深入党员、走进群众、贴近实际,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各级党组织以服务功能为重点,深化和改进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以更好地体现党组织在促进社会和谐和加强群众服务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为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应该倡导全体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坚持服务群众,面对各个阶层的服务对象,不能怠慢,更不能要挟,而是主动和热情,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力保服务的公正性。所有党员和干部在服务实践中,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处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关系,理智解决国家和各处的矛盾冲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一切服务行为符合公共道德标准和个人道德底线,并通过自己的服务发扬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3.坚持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依照法律治理国家,取得了巨大成绩和良好效果。执政党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需要公正司法和公正执法,需要对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这些都是执政党重要的领导职责,不容怠慢。如果党和国家不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活动,政党便无立足之本,国家便无法律可依,更别提宪法和法律对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的重要性了。因此,依法治国对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他人和组织提供服务时不能做出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并且应该进行阻抗、制止服务活动中的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执政党应该维护人民群众的权利,心系为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取合法利益,在服务活动中不能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一己私利,不能谋取特殊权利,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更不能收受任何贿赂。

4.坚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

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应该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坚持党组织的内外呼应并相辅相成,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回应并满足群众需求,始终把群众需要放在第一位,一心一意地为人民群众而服务。位于城市和农村的基层党队伍要帮助居民能够依照法律自己治理自己,相互促进在城市和农村中工作的党员内部尽量民主化以及人民群众自己治理自己。要通过党员责任中心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尽心尽力地为人民群众说实话办实事,同人民群众保持联系,以全面而有效的服务促进党组织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需要人民当家做主作为支撑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在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党员和干部应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努力为人民当家而服务。中国共产党只有推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清除一切不利于人民当家做主的不利因素,保证人民能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依法参与和了解政府工作情况,监督政府职能的执行情况,这样才能使得人民群众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为建设好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提供坚强的群众后盾。

5.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队伍

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来看,没有党基层组织,党一切工作活动都无法进行,基层组织对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党基层党员需要依据共产党的章程一心一意地为了人民群众而服务。党组织应该领导服务群众并发挥督促作用,尤其是党基层组织走在群众当中,与群众的利益最为贴近,在服务群众中的角色更为重要。在重大的自然灾害来临时,广大的基层党组织党员不畏危险和艰难,在服务群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党的光辉形象。

6.坚持服务群众、社会和发展

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来看,执政党应该致力于专业和全面的发展,开阔思想和开拓思路,科学合理地对待服务,努力做到不会因为自己的业务能力太差、认知存在错误、主观偏见或刻板印象等诸多束缚而影响服务效果。执政党要积极参与服务型政党建设,树立真诚的服务精神,提供优质的服务活动,实现科学的服务水平。执政党应努力在把服务的成本压低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向人民和社会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执政党服务群众、社会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引领国家如何发展、怎样领导和执政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看法,提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解,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执政党在对国家、社会和人民进行领导和执政的服务过程中,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执政党只有尊重群众的创新精神,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做自己主人的殷切希望,尊重群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才能受到群众的拥护,并获得群众的支持,从而建设好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了92年、在全国执政64年,之所以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并且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角色,始终不把党的先进性丢掉,也不失去党的纯洁性,使得党在漫长的实践中一步步走过难关,成为成熟而坚强的执政党。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不会变化的,党的执政地位也不是不会受到威胁,而且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始终存在很多矛盾。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解决这些矛盾时,不是利用强制专断的办法,而是思考和学习,最后提出了建设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执政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密切了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党的根本价值,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8篇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学风

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指马克思主义政党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作指导, 为掌握、运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而形成的风气。它包括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 简单的说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这个理论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以, 学风问题本质上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 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 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态度, 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 两种态度泾渭分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就是, 把它当作发展着的理论, 当作指导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行动指南, 因此不拘泥于它在某个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具体结论, 而是重在领会它的精神实质, 把握它的立场、观点、方法, 并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不断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则是把马克思主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结论僵死化、凝固化, 把它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 只知背诵马克思主义的词句, 不懂得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更谈不上把它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不同态度,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 解决好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树立起科学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对于实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至关重要。

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必要性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风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中深刻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 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由于受“左”倾路线的影响, 党内存在着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思想, 由此产生了主观主义的学风。这种学风, 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导致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为此, 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提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教育全党反对主观主义的学风,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经过延安整风, 学风得以端正, 推动了党风的改善, 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 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作风保证。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 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也一再强调学风问题的重要性。学风是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 胡锦涛同志强调, 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2009年6月25日,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 要大力改进学风和文风,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 并号召全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 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按照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的要求, 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坚决反对和纠正形式主义的学风。通过切实转变学风, 使领导干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有力的作风保障。党的历史表明, 学风问题不是小问题, 也不是虚问题, 它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首先, 学风问题关系党的创新理论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 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理论越是丰富和深化, 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实践功能、积极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要求就越是迫切和重要。这对领导干部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只有切实转变学风,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 形成学习理论、应用理论、践行理论的良好风气, 才能使党的创新理论发挥巨大的实践效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果没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学风作保证, 理论指导实践就有可能流于空谈。

其次, 学风问题反映着党的性质和宗旨。共产党的性质是固有的, 具有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本质属性。它以无产阶级为基础, 但又不等于阶级本身, 只有当无产阶级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 由自在阶级上升为自为阶级, 进而由其中的先进份子组成共产党时, 阶级性才能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升华集中为党性。共产党的党性形成是一个自觉的过程, 是共产党人认同马克思主义, 并把马克思主义内在化的过程。只有优良的学风, 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人, 才能认同马克思主义, 真正把马克思主义掌握并运用于实践。

其三, 学风问题反映党的风貌。一个肩负着历史使命和人民重托、立志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 本身就是一种形象、一种感召力。良好的精神风貌, 离不开思想境界的升华, 需要理论建设的推动, 从而也就与学风内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学风是追求真理, 尊重群众实践的学风。既要深入实际、埋头苦干, 又强调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弘扬马克主义学风的过程, 同时也就是推动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过程。

三、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我们党的历史证明学风正则党风正, 学风有问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必然受到影响。当前, 我们党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学风是好的, 但个别领导干部在学风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一是不学, 缺乏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 认为理论对基层工作帮助不大, 学不学无所谓, 学理论是虚的, 认为经济工作是实实在在的硬指标, 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 学与不学无所谓。二逃学, 有的借口工作忙、事务多, 经常请假, 却喜欢在不必要的迎来送往上。三是浅学, 学习不刻苦、不钻研、不思考, 浅尝辄止, 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满足于“已经读过了”, 阅读时走马观花, 囫囵吞枣, 放下书本后头脑里只留下一些肤浅的东西。四是空学, 学习理论空对空, 理论与实际脱节, 生搬硬套, 照本宣科, 不去用或不会用, 单调乏味。形式单调, 缺少新意。费时间。出现了“应酬有时间, 学习没时间”的奇怪现象。五是歪学, 断章取义, 各取所需, 只学语录式的条条和只言片语的论述, 不注意掌握精神实质, 以对当前工作是否有用定取舍;或者断章取义, 片面理解。六是假学, 热衷于搞花架子, 摆样子, 装面子, 甚至言行不一, 说一套做一套, “形式主义”, 视学习为装点门面, 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没有把学习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学用“两张皮”。学风问题上的种种表现, 不利于我们在新形式下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 必须下功夫予以纠正。

重视学风建设,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 我们党制定了许多措施、制度来加强学风建设, 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从而促进了党的各项事业的兴旺发达。当前, 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讲话精神, 加强学风建设, 应切实把握以下几点: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待自己所创造的理论的科学态度,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也是马克思主义永远具有无比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 后来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科学理论武装。理论就是旗帜, 理论就是方向。坚持什么理论、举什么旗、以什么为指导, 决定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性质和方向。提出这样的命题, 并不是空穴来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 当前“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这个新特点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 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对抗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这其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总会以改头换面的花样来进行“交融”, 企图借此兜售一些所谓的普世价值。而正是存在“交融”的这么一个新特点, 从而使得这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 更容易侵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党坚决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 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 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增强全党的政治鉴别力。要始终做到“两个坚定不移, 不能含糊”,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牢牢把握正确方向, 在这一点上必须坚定不移, 不能含糊;同时坚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 在这一点上也必须坚定不移, 不能含糊。

第二、就是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为中心, 着眼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着眼于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具体的就是要搞好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问题和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 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 尤其是深入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 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要把学习理论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 与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把我们要说的与人们想听的结合起来, 把逻辑的力量与情感的力量结合起来, 把透彻的说理与鲜活的语言结合起来, 使理论在形式上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在内容上被人民群众所广泛认同, 在实践上被人民群众所拥护, 在效果上真正体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把学习理论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 与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 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 特别是要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

2、坚持科学的学习制度。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通过制度建设来培育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 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这些年来, 为了加强学习, 各地各单位都出台了一些制度, 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有的制度建设则明显滞后, 缺乏针对性, 或是刚性不足, 生命力不强, 没有落到实处。要从偏重于对量的督查考核, 转变为对质的督查考核;要从偏重于对投入的督查考核, 转变为对成效的督查考核。这样, 才能弥补制度建设中的缺陷, 使学习成为实际行动, 学风建设真正取得实效。

3、坚持领导干部作表率。

作为社会公众的表率, 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解决“为谁而学”的问题, 懂得学习是事业的需要和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来对待, 自觉从各种应酬和羁绊中解脱出来, 做学习的表率, 当学习的楷模, 不断提高知识涵养, 肩负起人民和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通过学习, 领导干部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同时会带动其他同志, 对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学风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对领导干部来说, 学习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学风是其履行职责的重要前提。选择了学习, 就是选择了进步, 就能与时俱进;淡忘了学习, 就会故步自封, 就意味着落伍。

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第9篇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上下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抓紧抓好。

一、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政党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以学习者的姿态走上历史舞台的。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反思和探索,进行了新民主主义和启蒙运动,这是民主与科学的运动。这时俄国的十月革命成功,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于是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其次,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时,毛主席就主持了全党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全党统一了思想,确立了路线。以后每年党中央都要学习,直至今日,党的学习已经成为传统。第三,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时代的要求。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这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意义。一个政党的先进集中体现于其思想政治的先进,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从根本上讲要来自于学习。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执政环境下,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党必须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这就要求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政党。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和任务

1、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要求。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是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是目标和方向,同时又是我们建立的学习型政党的根本属性。它有四个方面基本要求:一是以科学理论武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二是具有世界眼光,要面向世界,学习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三是善于把握规律,着眼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党自身的发展规律;四是富有创新精神,不断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思想成果,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2、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任务。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一是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发展和创新。二是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

三、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1、明确学习内容。

建设学习型政党必然要明确学习内容,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两大体系”和各类知识的主要学习内容。两大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类知识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历史以及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要有问题意识。新时期学习的要求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这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起点。在学习态度上从过去的“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第二,学用结合。“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坚持团队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全党的学习,要求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认真组织集体学习,能保障学习的方向性、系统性和高效性,从而积极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第四,进行系统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系统深入地思考,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理论创新。

3、以制度机制保证学习型政党建设。

一是建立一整套体现個体党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机制。二是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使领导干部的学习成为硬性的纪律,从而带动全党的学习;三是建立硬性考核机制,把学习型组织建设与评优、考核挂钩,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四是强化激励引导机制。通过发觉先进典型,广泛宣传表彰,发挥激励引导作用,扩大学习效果,营造很好的学习氛围。

4、以创新思维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一是观念创新。不能把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培训相混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不是学习培训,而是通过学习、培训等手段提高组织的再造力和竞争力。二是考核内容创新。考核不能只看分数,主要看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所产生的效果,注重实效。三是学习内容创新。紧密结合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把学习同研究解决本地区本单位的重大问题、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同促进生产发展结合起来。四是学习手段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努力探索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推出“网络学习天地”理论学习服务平台。五是通过试点先行、分类实施的办法,达到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效果。

总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自身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努力把我们党建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持续创造的政治组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党员干部读本》[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02.

[2]《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0,02.

[3]《奋斗》[J].中共黑龙江省委主办.2010,02.

[4]《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0,03.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党校(农广校)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第10篇

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一、深刻认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意义

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重视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8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向全党提出学习的任务,特别是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都把加强学习作为战胜艰难曲折、夺取新胜利的重要法宝,极大地推动了党的事业的蓬勃发展。面对世界的新变化、形势的新发展,党中央又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敏锐的时代意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永不满足、永不停滞的鲜明特征。

1.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越来越成为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政治多极化更加明朗、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以变革、调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不断加速,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资源,知识经济、创意产业成为重要经济形态,创新能力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重视和加强学习,倡导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流。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党,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会落伍。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我们党作为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就必须更加重视学习、更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顺应时代发展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敏锐把握时代前进脉搏,科学判断世界发展大势,更好地带领人民在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主动,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当代中国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任务艰巨而繁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越来越成为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的过程。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我们不懂得、不熟悉、不精通的东西还很多,或者过去懂得的、熟悉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又变成不懂得、不熟悉了。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现在,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可以说,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迫切需要我们在新的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掌握好、运用好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3.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长期的历史性课题,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越来越成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紧迫任务。我们党已成立88年、在全国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党的先进性得到坚持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加强和巩固,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但是,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必须看到,我们一些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一些党员干

部的思想观念、创新精神、素质才干与党的宗旨和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符合。这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都与不重视学习、不注意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密切相关。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

要学习。如果不通过新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就不能有效应对严峻挑战,就有失去执政资格、失去人民信任和拥护的危险。全党同志必须居安思危,认真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自觉地学习,更加认真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学习,更好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

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和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必须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1.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把握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深入总结中国人民的独创性经验,不断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与中华文化交汇的过程,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必须认真汲取其中蕴藏的智慧和养分,融合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华文化的特质、打上中华民族的烙印。实践是理论的源头活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必须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时代化既包括内容的时代化、形式的时代化,也包括话语体系的时代化。必须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开放的思想体系,总是与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相联系,总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过程中得到丰富发展。要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敏锐把握科学技术重大突破给经济社会乃至人们思维方式带来的深刻影响,善于运用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技素材拓宽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学习、吸收其科学进步的合理成分,使马克思主义在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3.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象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列宁讲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大众化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最终归宿,也是创新理论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大众化不仅是表达方式问题,也是根本立场、根本方法问题。要坚持大众视野、群众观点,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关注大众的需要和诉求,解答大众的思想疑问和困惑,把立足点放在服务人民大众上。要紧密联系人民大众的思想实际,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析事明理、释疑解惑,澄清理论是非、辨明前进方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特别是城乡基层群众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进人民大众、融入人们心灵。

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长期战略任务

善于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素养,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实践证明,理论越是丰富和发展,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要求越迫切,理论武装工作越重要。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跟进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必须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努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更好发挥指导作用。

1.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在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认识上达到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必须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的独创性的理论观点。要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研读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结合起来,同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上加深理解,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指针。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使全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上有新提高、思想上有新收获。要认真总结各地各部门创造的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要坚持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3.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总结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产生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必须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使科学理论真正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当前,特别要紧密联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工作大局和首要任务,全面把握和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有效应对危机和挑战、在战胜风险困难中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过程。

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主体内容,是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形势下团结带领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旗帜。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和先锋队,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在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党员的精神信仰和基本价值取向。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被认识理解,才能成为自觉追求。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努力在党员干部心灵中产生共鸣、思想上形成共识。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认知、认同不仅要体现在思想上,也要反映在情感上。要着眼于激发党员干部的情感共鸣,运用先进典型、感人事例,展现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真、善、美,展现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关怀和道义力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的罗盘和坐标,成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

2.在贯穿、融入上下功夫,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全过程。观念成习惯、规范变行动的过程,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基本遵循,必须贯穿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中。要充分发挥政策规章对党员、干部思想和行为的导向作用,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体现到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体现到各级党的组织生活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重点课程,作为对党员民主评议、干部考察使用的重要标准,让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中感受责任、领悟崇高、体验光荣。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使符合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受到制约。

3.在践行、示范上下功夫,通过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要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主观世界的改造,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要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引导全党同志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和发扬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我们党是以组织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正是通过遍布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和各个单位的党的组织,我们党才成为一个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整体。各级党组织是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础在各级党组织。必须按照以学习为组织建设的重要特征、以学习为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学习为提高组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的要求,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

1.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作为第一需要,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问题,不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是否重视学习、认真学习,是否注意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是有没有党性和党性强不强的重要表现。广大党员要有一种“本领恐慌”意识,时刻对自己在学识、眼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保持警醒,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能力,养成勤奋学习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以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尽量多学一点、学深一点,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全党全社会形成浓厚学习风气。各级党组织要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纳入整体工作规划,加强指导和服务,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学习促进工作、通过工作推动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人生境界、实现自我超越,使党组织成为党员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的大学校。

2.把学习党的理论与学习专业技能、各种新知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拓展学习内容。现在,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很多,我们既要抓住学习重点又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要着眼提高理论素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着眼做好本职工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学习与岗位职责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要着眼完善知识结构,广泛学习哲学、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不断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3.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与运用相结合、与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实践表明,真正要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不仅要爱学习、勤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改进学习方法,下苦功学习,挤时间学习,以谦虚的态度和顽强的毅力学习,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坚决避免形式主义、搞一阵风。学习要重思考,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善于带着问题学习、结合实际工作学习,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学习要重实效,注重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来进行,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来进行,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仅在总结成功经验中获得提高,而且在汲取失败的教训中获得进步。学习要重创新,善于在消化吸收既有知识、前人成果和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有切实依据的新观点、新认识,形成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上一篇:机修实习总结范文下一篇:我的家乡八年级记叙文